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商务交易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1 17:22:50

商务交易论文

商务交易论文第1篇

摘要: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在国际贸易领域引起重大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指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分析它国际贸易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与对策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浪潮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换代正在加速进行。作为信息技术在贸易领域的积极应用,电子商务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网上谈判、合同签订、电子交易和计算等一系列手段,使信息的传递和处理突破了时空限制,物流运转的有序性大大提高,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交易费用,不仅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对现有的服务和消费模式也正在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对于电子商务,有多种定义,有不同表述。国际商会于1997年11月,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子商务会议。会上专家和代表对电子商务的概念进行了最有权威的阐述: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从涵盖范围方面可以定义为:贸易各方以电子交易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获得数据(共享数据、电子公告牌)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条形码)等。电子商务涵盖的业务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提品和服务的细节、产品使用技术指南、回答顾客意见)、销售、电子支付(使用电子资金转帐、信用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运输(包括商品的发送管理和运输跟踪,以及可以电子化传送的产品的实际发送)、组建虚拟企业(组建珍上物理上不存在的企业,集中一批独立的中小公司的权限,提供比任何单独公司多得多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和贸易伙伴可以共同拥有和运营共享的商业方法等。其后,HP、IBM等公司都对其下过定义。但无论何种定义,电子商务应包括以下要义:

①电子商务是整个贸易活动的自动化和电子化。②电子商务是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和电子技术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的过程。其中电子工具是指计算机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包括Internet,Intranet、各种局域网等);电子技术是指处理、传递、交换和获得数据的多技术集合。③电子商务渗透到贸易活动的各个阶段,因而内容广泛,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运输、组建虚拟企业、共享资源等等。④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包括消费者、销售商、供货商、企业雇员、银行或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等各种机构或个人。⑤电子商务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乃至全社会的高效率、低成本的贸易活动。

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

与传统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

1、显著降低国际贸易成本。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既可节省大约90%左右的文件处理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算、汇款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还可节省利息开支,成本优势十分显著。

2、交易效率显著提高。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格式合同、提单、保险凭证、发票和汇票、信用证等,使各种相关单证在网上即可实现瞬间传递,大大节省了单证的传输时间,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因纸面单证中数据重复录入导致的各种错误,对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十分明显。

3、全天候业务运作,提高客户满意度。由于世界各地存在时差,进行国际商务的谈判就相当不便,对企业来讲,在传统的条件下,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客户服务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做到24的全天候服务,任何客户都可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网上得到相关企业的各种商务信息。如果得不到理想的答案,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询问,只要企业及时回复,即可使访问者得到满意的答复。电子商务全天候、不间断运作可使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随时得到所需的信息,为出口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订单,并且可大大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4、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传统的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业务都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如办公用房、仓储设施、产品展示厅、销售店铺等。与开展国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贸易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要高得多。如果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话,则在这方面的投入显然要小很多,如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与传统的实物书店相比,几乎找不到豪华的办公楼、宽敞的营业大厅,甚至除了少量的畅销书有部分库存外,其他绝大多数的图书品种都是在接到顾客的订单后再向各出版社订购的,几乎不占库存,但是亚马逊网上书店提供近300万种多种语言版本的图书,并且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用户达1000多万。因此,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可以显著减少在实物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1、有利于企业冲破新的市场壁垒,增加贸易机会。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日趋显著,国外许多大公司已明确宣布,谁不采用电子数据交(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即EDI,它是贸易双方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的标准贸易信息,通过数据通讯网络,在参与贸易各方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自动处理,是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或手段)换供货,就拒绝向谁订货。发达国家许多与商贸有关的部门,如金融、保险、海关等对EDI的应用都提出了要求,美国和欧盟大部分国家的海关己宣布,从1992年起,不采用EDI方式办理手续的公司,将会被推迟受理或不被选为贸易伙伴。由此可见,EDI的应用使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一个新的市场壁垒,不用EDI就等于被排斥在这个壁垒之外。因此,开发和应用EDI对于冲破这个新的市场壁垒,增加对外贸易机会具有着非常重要而且积极的战略意义。

2、深化国际分工。第一,电子商务催生了弹性企业,使生产更具灵活性。所谓弹性企业,就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利用高新技术降低企业的转置成本,随时从企业内部部门或外部

部门调用信息、人员、财务组成新的企业,为客户要求的产品进行设计、加工生产,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组织形式可以随时发生变化,经营更加灵活。第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促进跨国公司生产布局的全球化。企业借助网络直接根据订单组织生产,一方面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库存;另一方面则有利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安排生产。第三,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协作,提高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推动世界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第四,电子商务导致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这又加速了产品和半成品在国家和地区间迅速流动。

3、影响国际市场。首先,将产生全球统一的虚拟市场。因特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全球便是一个信息充分流动的数字化的世界,也是一个全球统一的虚拟化的交易市场。其次,市场价值规律将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作用。虚拟市场的形成,超越了以往国家地理界限的制约,使商品与劳务等有关信息能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准确地流动,信息具有公开性、充分性和即时性,同等质量的商品或质量相似的商品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第三,可能加剧市场分割。买方可以在线搜寻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选择能令自己满意的交易对手和自己认为可靠的交易方式。买方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商品和服务,要求卖方满足。于是,企业的商品和服务更加特异化,每种商品和服务的目标买方更加独特,市场也被这种数字化互动以及买方的主动地位分割得更加零碎。

4、更新国际贸易交易手段。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使得服务于国际贸易的一些交易手段在不知不觉间变的更便利、更快捷了。电子商务将订单、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日常往来的经济信息,按一定的数据格式通过网络进行传送;网上定向信息部分代替了电视、报章等日常新闻媒介中广告宣传;网上市场、虚拟洽谈进行着促销活动;电子传输减少甚至淘汰传真、信函等传统的信息交换工具。电子货币代替纸质货币,网上信用证结算、转账高速运行,引发国际贸易付款方式的巨大变革。电脑软件、电子书刊、电子音像制品等无形产品的直接贸易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成为全新的国际贸易交货方式。

5、电子商务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取向。电子商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对国际贸易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商务以其自身的多种属性和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要求人们在未来的贸易政策制订过程中充分考虑其规则约束的归属及其难以界定的电子商务行为处理程序。由于目前尚不存在统一的国际法来约束网上犯罪,各国国内立法又不完善,电子商务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也面临挑战。当经济日益电子化后,互联网的连通使数据很容易被它国掌握。尤其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保护经济数据和机密更值得研究。另外,WTO成员对电子商务暂不征收关税的承诺是否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而继续得到各国的认可尚无定论:若是改变,则开征的规则、幅度可否得到较为一致的认识。

6、增加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在电子商务中,交易者、交易方式、交易意向和交易标的表达都虚拟化。广告信息也变得有层次深度并有偿提供。交易者的知觉线索被部分剥夺,交易过程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加上网络黑客侵扰及经济犯罪的威胁存在,商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支付方式的信用风险,质量风险和技术风险都大大增加。

7、扩大了国际贸易的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批向世界市场提品或服务的“虚拟”企业。由于信息流在供应链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单个的公司或企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拥有申越的技术,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将它们编成一个网络,

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由此,国际贸易的经营主体出现了重大变化。这种“虚拟组织”在功能和效果上己经远远超出了原有的单个企业,他们.可以迅速向全球范围扩展,但在资本关系上却不具有强制各个公司或企业发生联系的权力。因此,它实际上不是一个具有命令系统的经济组织,而是由于承担了一定的信息功能,因此看来具有某种实体性。电子商务技术简化了国际贸易的流程,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扩大了国际贸易的经营主体。

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的际贸易不仅面临着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旷世难逢的机遇。因此,我们要积极面对,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迅速发展对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的高投入及密如蛛网的信息高速公路相比较,中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明显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全国只有上海、天津等几座城市信息设施建设搞得比较好,形成一定规模。从全国的范围来看,中国在光缆铺设、电脑普及以及网络建设方面明显落后,许多边远贫困地区至今没有建立网点,成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盲点”或“荒漠”。“信息贫困化”被视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中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落后,有可能使中国失去电子商务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在竞争中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了促进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有效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2、完善我国外贸领域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我国外贸领域应用电子商务需要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确定企业和企业间、政府和企业间、企业和消费者间、政府和政府间进行电子商务时所必需明确和遵守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并严格依法管理,以规范外贸电子商务的市场秩序。第一,要发挥政府的协调功能,组织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团体、消费者等相关方参与的对话和协商,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并综合平衡各方利益,以保证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从而使各方受益,并最大程度地释放电子商务潜力。第二,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注意是解决基本的原则性问题,管理的问题可以由行业和市场去决定,理想的电子商务法律框架应是政府法规与行业自律的组合。第三,法律法规应考虑到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对目前或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的情况有适用性,更要有灵活性和前瞻性,能够不断地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加以修订和补充。第四,电子商务政策要与其他相关的政策(如电信政策、竞争政策)相协调,不能互相抵触。最后应和国际上电子商务的政策接轨,使中国的政策、制度规范化。

3、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及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网上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进出口企业的每一笔业务,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客户关系基础之上的。好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帮助进出口企业把握市场机会,不仅有助于现有产品的贸易,而且赢得客户的忠诚。实施电子商务后,进出口企业可以借助网络和计算机建立各种数据,以极低的成本建立与客户长期的、紧密的、一对一的联系,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建立各种客户数据库除提供客户数据外,还应包括客户的Email地址,客户历史上购买产品的询问、索要报价的情况,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和不满的意见或者建议等信息。充分利用客户数据库,及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网上服务是客户关系管理成功的关键。进出口企业应根据每一个客户的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化的、全方位的网上服务,让客户更加满意。

4、加强人才培养。电子商务实现的关键最终仍然是人。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所以能够掌握运用电子商务理论与技术的人必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培养出大批这样的复合人才,就成为该国、该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关键因素。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建设步伐。国家应鼓励教育部门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在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一些大专院校经济、贸易、计算机等专业院系开设因特网、电子商务等选修课程,甚至可以考虑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5、利用电子商务发展我国物流。实现网络贸易将高度依赖于强大的跨国界有形商品的配送基础设施。我国进出口货物的运输可继续由国际航空公司承担,但国内物流系统效率很低,如海运集装箱和公路集装箱的衔接问题就缺乏统一规划。公司内部建立的物流平台规模不大且较为零散,即使这样的平台也是小公司无法企及的。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原有基础上,整合货站,成立综合物流中心,改善配送渠道。处理跨国界物流问题可以向新加坡的Ascent公司学习。它是一家为支持电子商务创办的公司,服务包括仓储、运输、进出口加工和软件驱动的增值服务。它通过整合简化物流链,帮助惠普公司跨国界备件运营业务降低70%的物流成本。

6、着力塑造有影响力的网络品牌。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品牌的作用已显得十分突出,品牌知名度的高低和影响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档次与售价。网络品牌的作用是直接指引客户进入企业的网站,是吸引访问者注意力的重要武器。因为因特网上的各种商务信息是“海量”的,无论是商家选择贸易伙伴还是消费者选择满意的商品,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网络品牌来进行选择的。如果不能引起大众注意、取得客户好感的品牌只能淹没在茫茫“网海”中。因此,着力塑造有影响力的网络品牌是进出口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关键。网络品牌的塑造必须在网上、网下同时进行。在网上的宣传,利用电子邮件和网络论坛散发企业的各种信息,以增加企业站点的访问量。在网下的宣传,主要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如在目标的市场的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邮递广告中作广泛的宣传,唤起贸易伙伴对网络品牌的注意。同时,网络品牌的塑造还应注意企业名称、产品品牌与网络品牌的一致性,尽量选择相同的英文名称,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资料:

1、廖晓淇,《中国电子商务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覃征、李顺东、阎礼祥,《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陈辉,“我国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2004.12;

商务交易论文第2篇

在电子商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危机也悄然袭来,虚假交易、假冒行为、合同诈骗、网上拍卖哄抬标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发生,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乃至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健康的发展。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建立信用体系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渐得到了更多部门和企业的关注。各地都逐渐出台了一些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和规范。这些法规的先后出台,提出了依法披露、合法征集、信用服务、失信惩戒、信用管理等推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系列设想和指导意见,在政府立法规范信用征信领域做了一些探索,但这和征信幸捣⒄沟恼逍枨笙啾仁窃对恫还坏摹T谡餍欧裥幸档淖既牍芾怼⒋右等嗽钡闹耙底矢窆芾怼⒅匆导际踝荚颉⑿幸当曜嫉确矫嫫裎共⒚挥谐鎏ń先娴墓芾砉娣丁?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活动,信用同样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电子商务和信用服务都是发展很快的新兴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从二者的关系看,一方面,电子商务需要信用体系,而信用体系也很可能最先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并体现其价值。因为电子商务对信用体系的需求最强,没有信用体系支持的电子商务风险极高;而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又很容易建立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再加上电子签章四者相互呼应交叉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进行技术处理,就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并且该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是可控的。于是,整合电子商务与信用体系,或者建立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就成为一种需求,一种目标,一项任务。

那么,电子商务及信用体系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环境将对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造成怎样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信用体系大象无形

长期以来,对于如何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人们确立了几种基本模式,那就是技术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与信用保障。在电子商务和网络发展的初期,人们更多地偏重于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如加密、认证等安全措施,都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但很快人们就认识到了过于依赖技术手段解决电子商务中的问题存在着弊端,便开始更多地考虑行政管理和法律制裁。而信用保障与技术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相比,又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从一定意义上看,信用保障主要是创造一种可信赖的商业环境,尤其是与法律制裁相比较,它既是一种“软环境”,具有法律制裁所难以具备的防患于未然的功效,又不会面临技术手段难以解决的交易安全性与便捷性的矛盾。电子商务的生命就在于其快速和便捷性,如果过多地利用技术手段和行政干预手段对网上交易进行管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安全性,但却恰恰限制了网络交易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其优势丧失殆尽。所以,总的来看,在规范电子商务活动的四种主要措施中,信用体系可以说是一种最为灵活且最有可能与电子商务本身实现良性互动的规范模式,它可以无处不在却同时能做到大象无形。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由于电子商务与信用体系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做到无缝连接,这种无缝连接所带来的效率和便捷正是电子商务所必需的。而在行政管理及法律制裁中,我们发现,要实现它们与电子商务的无缝连接还是十分困难的。

2四种信用模式的利与弊

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证,其生存和发展都将十分困难,个人和企业的交易风险都将提高。比如,买家付款后不能及时得到商品、卖家卖出商品不能保证收到货款、商品质量问题、网上重复拍卖等等问题,都难以避免。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主要采取四种较为典型的信用模式,即中介人模式、担保人模式、网站经营模式和委托授权模式。中介人模式是将电子商务网站作为交易中介人,达成交易协议后,购货的一方将货款、销售的一方将货物分别交给网站设在各地的办事机构,当网站的办事机构核对无误后再将货款及货物交给对方。这种信用模式试图通过网站的管理机构控制交易的全过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商业欺诈等商业信用风险,但却需要网站有充足的投资去设立众多的办事机构,这种方式还存在交易速度慢和交易成本高的问题。担保人模式是以网站或网站的经营企业为交易各方提供担保为特征,试图通过这种担保来解决信用风险问题。这种将网站或网站的主办单位作为一个担保机构的信用模式,有一个核实谈判的过程,相当于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因此,在实践中,这一信用模式一般只适用于具有特定组织性的行业。网站经营模式是通过建立网上商店的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在取得商品的交易权后,让购买方将货款支付到网站指定的帐户上,网站收到货款后才给购买者发送货物。这种信用模式是单边的,是以网站的信誉为基础的,这种信用模式主要适用于从事零售业的网站。委托授权经营模式是网站通过建立交易规则,要求参与交易的当事人按预设条件在协议银行中建立交易公共帐户,网络计算机按预设的程序对交易资金进行管理,以确保交易在安全的状况下进行。这种信用模式中电子商务网站并不直接进入交易的过程,交易双方的信用保证是以银行的公平监督为基础的。

我国电子商务目前所采用的这四种信用模式,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为解决商业信用问题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但各自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这些信用模式所依据的规则基本上都是企业性规范,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要克服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包括银行、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的协同作战,才能使交易双方在政府信用作为背景的基础上建立起对电子商务的信心。

3信用体系是法律的辅助环节

通过近几年来对于解决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的实践,我们发现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在解决办法上,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其一,已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只要尽快进行立法或修订法律,就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典型的如电子签章的法律效力问题;其二,目前对于该问题还没有成型的解决方案,需要更多地从理论层面进行探寻,较为典型的有网络的管辖权问题、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其三,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类,就是即便是出台或修订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其中的法律问题也难以马上解决,需要相应的法律辅助机制的配合,或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的作用。这方面的例子有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问题、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可靠保障问题、电子商务的法律救济问题等等。也就是说,在这一类法律问题中,我们看到,尽管相应的法律规定十分明确,但是还有大量的违法行为存在,我国刑法对于信息安全的明确规定并没有杜绝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而我们的著作权法也难以使那些“拿来主义者”却步。造成这种“令行禁不止”的原因很复杂,既与互联网本身非中心性、虚拟性、跨地域性和高度自治性关联,也产生于网上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低成本和便捷性。而解决这种难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立法与修订法律之外建立起一整套的法律辅助机制,形成完善的法制环境,从各方面杜绝和制裁违法行为。而信用体系的建立就是该法律辅助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4电子商务是信用体系在中国发展最快的领域

一方面,电子商务本身是信用体系存在和发展最好的土壤,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又很容易建立起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甚至物流通过电子签章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进行技术处理,就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并且该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是可控的、互动的。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消费者成为参与者。在很多已经形成的电子商务模式中,我们都看到,通过BBS等方式,对于同一类消费,很多消费者可以很快地建立联盟,展开评价和交流,而这些评价,本身就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务交易论文第3篇

1996年6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itedNationsCommissionInternationalTradeLaw,UNCITRAL)通过了电子商务示范法。该法律支持在电子商务方面国际商业合同的使用,其模型建立了批准和承认以电子手段形成合同的规则和标准,为电子合同实施的合同格式和管理设置了查错规则,定义了有效的电子书写和原始文件的特征,为了立法和商业目的提供了电子签名的可接受性,支持在法庭和仲裁过程中提供了计算机证据,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UNCITRAL制定了一些原则用来指导管理全球电子商务合同的起草,如:

1.参与方应自由地在他们认为适合时签订他们之间的合同关系;

2.规则在技术上应保持中立(如:规则既不应要求也不应采用特殊技术),并且规则应着眼于未来发展(如:规则不应阻碍未来技术的使用或开发);

3.作为必要的或实际的要求现存的规则应被修改,而新的规则应被采纳以支持电子技术的使用;

4.过程应包括高技术商业部门以及还未在网上运作的业务。

支付标准

支付是电子商务活动的核心,国际通行的网上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主要有银行卡支付、电子现金、电子支票以及电子资金转账、微支付等。

1.智能卡支付标准(SET)

1996年2月1日MasterCard与Visa两大国际信用卡组织与技术合作伙伴GTE、Netscape、IBM、TerisaSystems、Verisign、Microsoft、SAIC等一批跨国公司共同开发了安全电子交易规范(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简称SET)。SET是一种应用于开放网络环境下,以信用卡为基础的安全电子支付系统的协议,它给出了一套电子交易的过程规范。通过SET这一套完备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可以实现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加密、认证机制、密钥管理机制等,保证在开放网络上使用信用卡进行在线购物的安全。由于SET提供商家和收单银行的认证,确保了交易数据的安全、完整可靠和交易的不可抵赖性,特别是具有保护消费者信用卡号不暴露给商家等优点,因此它成为目前公认的信用卡/借记卡的网上交易的国际标准。

SET协议采用了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体制,把对称密钥的快速、低成本和非对称密钥的有效性结合在一起,以保护在开放网络上传输的个人信息,保证交易信息的隐蔽性。其重点是如何确保商家和消费者的身份和行为的认证和不可抵赖性,其理论基础是著名的非否认协议(Non-repudiation),其采用的核心技术包括X。509电子证书标准与数字签名技术(DigitalSignature)、报文摘要、数字信封、双重签名等技术。如使用数字证书对交易各方的合法性进行验证;使用数字签名技术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不可否认;使用双重签名技术对SET交易过程中消费者的支付信息和定单信息分别签名,使得商家看不到支付信息,只能对用户的订单信息解密,而金融机构只能对支付和账户信息解密,充分保证消费者的账户和定货信息的安全性。SET通过制定标准和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解决了一直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安全问题,包括购物与支付信息的保密性、交易支付完整性、身份认证和不可抵赖性,在电子交易环节上提供了更大的信任度、更完整的交易信息、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少受欺诈的可能性。

虽然早在1997年就推出了SET1.0版,但它的推广应用较缓慢,主要原因是由于昂贵、互操作性差和难以实施,它提供了多层次的安全保障,复杂程度显著增加;另一个原因是由于SSL的广泛应用。此外,银行的支付业务不光是卡支付业务,而SET支付方式适应于卡支付,对其他支付方式是有所限制的。而且,SET协议用以支持"BtoC"(businesstoconsumer)类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即消费者持卡在网上购物与交易的模式,而不能支持BtoB模式。

尽管有诸多缺陷,但SET已获得IETF的认可,成为电子商务中最重要的协议。

典型的智能卡系统有CyberCash和FirstVirtualHolding等。SET协议可更好地保证智能卡在INTERNET环境下进行网络直接交付。

2.电子现金支付协议

电子现金(e-cash或digitalcurrency)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现金货币,具有多用途、灵活使用、匿名性、快速简便的特点,无需直接与银行连接便可使用,适用于小额交易。其主要好处是可以提高效率,方便用户使用。目前电子现金一些只需要软件,而另一些则需要新硬件--主要是智能卡,即主要有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或数字方式的现金文件。也可采用现金转卡或采用Mondex卡转卡的方式。其安全使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包括限于合法人使用、避免重复使用等。不同类型的数字货币都有其自己的协议,用于消费者、销售商和发行者之间交换金融申请。每个协议由后端服务器软件--电子现金支付系统,和客户端的"钱包"软件执行。

电子现金支付已经有三种典型的实用系统开始使用,分别是:Mondex,Netcash,Digicash。

Mondex:欧洲使用的、以智能卡为电子钱包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应用于多种用途,具有信息存储、电子钱包、安全密码锁等功能,安全可靠。

Netcash:可记录的匿名电子现金支付系统。主要特点是设置分级货币服务器来验证和管理电子现金,其中电子交易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DigiCash:无条件匿名电子现金支付系统。主要特点是通过数字记录现金,集中控制和管理现金,是一种足够安全的电子交易系统。

3.电子支票

电子支票(e-check或e-cheque)支付目前一般是通过专用网络、设备、软件及一套完整的用户识别、标准报文、数据验证等规范化协议完成数据传输,从而控制安全性。这种方式已经较为完善。电子支票支付现在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今后将逐步过渡到公共互联网络上进行传输。电子资金转账(ElectronicFundTransfer,简称EFT)或网上银行服务(InternetBanking)方式,是将传统的银行转账应用到公共网络上进行的资金转账。一般在专用网络上应用具有成熟的模式(例如SWIFT系统);公共网络上的电子资金转账仍在实验之中。目前大约80%的电子商务仍属于贸易上的转账业务。

电子支票支付遵循金融服务技术联盟(FSTC,FinancialServicesTechnologyConsortium)提的BIP(BankInternetPayment)标准(草案)。典型的电子支票系统有E-check、NetBill、NetCheque等。

4.微支付

"微支付"(micropayments)的特征是能够处理任意小量的钱,适合于因特网上"不可触摸(non-tangible)商品"的销售。一方面,微支付要求商品的发送与支付要几乎同时发生在因特网上;另一方面,商品销售、处理与运输的"瓶颈"为保持成本低廉设置了障碍。为保持每个交易的发送速度与低成本,目前有很多厂商在致力于发展别的协议以支持SET和SSL所不能支持的微支付方式,其中之一是微支付传输协议(MicroPaymentTransportProtocol,简称MPTP),该协议是由IETF制定的工作草案。

"微支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定义随着对象而变化,有许多系统声明其是"微支付",允许支付小于现有货币面额的数额。如IBM开发的"MicroPayments"、Compaq与Digital开发的"Millicent"、CyberCoin开发的"CyberCash"等。

联合电子支付联盟JEPI(JointElectronicPaymentInitiative):是由WorldWideWeb协会和CommerceNet领导的一个联盟,目的是对支付协商过程进行标准化。在买主一方(客户方),JEPI是WEB浏览器和wallet使用不同协议的接口,在卖主一方(服务器方),JEPI在网络和传输层之间,将下层来的事务送给适当的传输和支付协议。

智能卡标准

智能卡是一种内部嵌入了集成电路的、信用卡大小的电子卡,具有储存信息量大、数据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储存可靠、读写设备简单、使用灵活、操作速度快、脱机工作能力强易于携带等特点。

智能卡大致分接触式、非接触式2种。它们又分别有存储式、带CPU式两种。智能存储器型卡中有硬件的逻辑保护,以密码加密形式来保护其存储内容不被非法更改;较先进些的存储卡里面有读写的安全模块做算法的加密认证等;CPU卡因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的不同而不同;有的CPU卡里带FPU,能加快数学算法的运行,如公开密钥的运算等.非接触式的同样分为存储式的和带CPU式的,它主要应用于容量或认证比较快捷方便的地方,如公交、门禁控制等。

智能卡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可用来存储和解释私人密钥和证书,并且非常容易携带。智能卡可以配合SET或SSL使用。SET非常好地解决了智能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智能卡上存放的证书使持卡人的身份得到认证,并直接在每一次网上购物时签上客户的数字签名。

1997年全球智能卡发行量达13亿张;1998年达到16亿张,增长率为23%;到2000年,发卡量预计将增至30亿张。推动智能卡发展的主要领域是银行金融界、电信业、交通业以及医疗保健和身份认证系统。其中,金融业的增长将尤为迅速,电子支付将使智能卡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欧洲是智能卡最大的市场,但亚洲和美洲市场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据不完全统计,至1998年,我国已发行IC卡约8000多万张。据有关部门预测,至2000年,我国IC卡发卡量将在2亿张以上。智能卡已在电信、交通、医疗、商业、旅游、公用事业等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将在电子商务领域得到更大的发展。

1.智能卡国际标准

(1)全球PC/SC计算机与智能卡联盟

Bull、HP、IBM、Microsoft、Simens、Nixdof、Sun、Toshiba、Verifone和Gemplus组成了计算机与智能卡联盟,制定计算机和智能卡连用标准.以达到通过一张智能卡,插入异地网络计算机,即可通过因特网查询本地资料或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2)EMV集成电路卡规范(EUROPAY-MASTERCARD-VISAIntegratedCircuitCardSpecifications)

该规范是基于ISO标准的规范,最早由VISA于1992年着手研制,此后VISA联合EUROPAYT和MASTERCARD共同完成了该规范。1996年6月,EMV出版了EMV集成电路卡规范第三版,1998年5月对该版做了更新,该规范用附加的数据类型和编码规则为金融服务企业扩展了ISO7816标准。。

商务交易论文第4篇

电子商务由于具有与传统贸易不同的特征,对建立在传统有形商业交易基础上的税收法律制度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试图对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律制度问题展开研究,进而为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律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社会,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己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建设正在使工业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在这一大环境下,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电子商务逐渐成为风靡全球、商贸领域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商业运作方式。相对于传统商务活动而言,这种新的商业运作方式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它推动了商业、贸易、营销、金融、消费等社会经济领域的创新,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对人类迄今为止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法律体系、社会组织体系等也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其中,由于电子商务具有诸多不同于传统交易的特点,对建立在传统的生产、贸易方式之上的税收法律及税收征管造成严重冲击,使得出现了许多法律空白,造成税收收入大量流失。

二、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律的立法现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有较大差距,同时还存在着技术落后与研发应用不到位的问题。但是,电子商务是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有较大影响。因此,如何引导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的优越性很大,但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需创造一系列条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软条件即为法制环境。电子商务有着与传统商务不尽一致的特殊的交易规则,启动电子商务需要新建法律、规章和政策的环境,以及必要的标准与规范。这既应从中国实际出发,又应考虑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经完成部分电了商务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05年4月1日实施。这部法律为电子商务中信息流、金融流和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环境,对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标志着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下的信息化法律”已正式诞生。

但是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的税收法律制度尚未出台,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政府对电子商务征税比较谨慎和矛盾,倾向于“让电子商务自由发展”,只有当其必要性非常清楚时才采取准确的行动。前财政部长项怀诚2000年4月17日在企业高峰会上表示,不想放弃征税权,但是又想让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得更快一些。国家税务总局的负责人也表示,处于对税收中性原则和保护发展中国家税收管辖权的考虑,我国将不会对电子商务免税。这就表明了我国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处理方向:短期政策—暂时免税,长期对策予以征税。

三、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笔者认为,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律应把握这样的思路:应在坚持电子商务可税性的前提下,在遵循税收征管法治、公平、效率原则基础上,结合电子商务交易的新特点,对现行税收征管法予以适当修订,设计一整套具有前瞻性、可行性、针对性、操作性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实体与程序法律制度,以处理电子商务所引发的税收征管问题。

1、坚持电子商务的可税性

长远角度来讲,我国应该而且必须对电子商务的可税性问题进行超前立法,其原因如下:根据实质课税原则,我们不应该僵化地理解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应“结合经济目的和经济生活的实质,来判断该种情况是否符合税法所规定的税收要素,以决定是否征税”。对于实质课税原则的概念,张守文教授在其所著的《税法原理》中指出:“实质课税原则是指对于某种情况不能仅根据其外观和形式确定是否应予课税,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尤其应当注意根据其经济目的和经济生活的实质,判断是否符合课税要素,以求公平、合理和有效地进行课税。”许志民在其所著的《税务法规大意》中指出:“所谓实质课税原则是指在解释及适用税法时,所应根据者为经济事实,而非形式之法律主义。”

坚持电子商务的可税性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虽然目前就如何对电子商务征税并对它实施有效的管理这一问题没有形成一个完美的方案,但对于电子商务的可税性,大多数国家达成了一致的看法。

2、坚持税收征管法治、公平、效率原则

征管公平原则要求税务机关要不偏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纳税人;合理的考量征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在征管决定做出之前听取纳税人的陈述等。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也应当遵循征管公平原则。具体来说,在税收征管上要平等地对待从事电子商务纳税人和从事传统贸易的纳税人,使其承担同等的税负;要针对电子商务所特有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征管方式,而不能不假思索的都套用己有的措施和方法。

税收征管效率原则是税收效率原则在税收征管法律领域的具体体现。该原则要求在税收征管中一方面既要提高税收的征收率,做到应征尽征,增加税收总收入;一方面还要减少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和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因此,在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电子商务进行税收征管,应尽量减少对现有税收征管制度的冲击,避免税收征管制度动荡对经济产生影响;第二,在制订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具体措施时,要充分考虑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税收征管手段现代化,从而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收成本;第三,要尽可能的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成本,降低其负担,从而提高电子商务纳税人主动参与、支持配合的积极性。

3、设计一套与电子商务特点相适应的征管措施

(1)税款征收法律制度的完善

对于电子商务的税款征收,笔者认为,应当根据电子商务使用电子货币结算的特点,将税款征收环节设在网上银行结算阶段,将对电子商务税款的征收通过金融机构在支付过程中的代扣代缴来实现。因为,尽管电子商务采用的货币支付手段表现为电子划拨,但最终还是要通过金融机构来实现。所以,在确定了电子商务的纳税人及所适用的税种和税率后,就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的代扣代缴方式征收税款。具体来说,当发生电子商务交易业务时,由消费地(即网上交易结算地)支付款项的银行在承兑电子货币的时候负责代扣代缴税款。银行应严格按规定税率扣缴税款,并及时将企业设立的网上银行账户的交易情况、扣缴税款情况等有关信息传递给税务部门,切实承担起配合税务部门征税的责任。税务部门可以给予银行一定比率的手续费,作为其代扣代缴税款的报酬。同时,为了协调区域间税收利益的分配,公平税负、合理负担,在消费地已扣缴的税款作为纳税人预缴的税金,在申报纳税时结算清缴,多退少补。

在《税收征管法》中增加税收评估制度。目前,许多国家对那些由于不能提供准确的成本费用凭证或由于经营活动的复杂性而无法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采用评估所得的征税方式。我国也应该在《税收征管法》中确立这种制度,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纳税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2)税收检查和税收征管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

如同电子商务税款征收离不开金融机构一样,对电子商务的税收检查,也应当以支付体系为重点检查对象。因为,在电子商务中信息流和物资流都在网络中传递,具有隐蔽性和易修改性,监管比较困难,所以,加强对资金流的监管是对电子商务税收监管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另外,在税务机关的稽查方式上,应当建立以计算机为依托的自动稽查系统口这种自动稽查系统,不仅要求所有提供商务活动的网络服务商必须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并运行,而且要求为电子商务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安装运行,以此实现对网上交易情况和相关信息的全面记录,并按纳税申报期自动按时将当期的记录发送到主管税务机关,以便核实备查。税务部门通过从自动稽查系统获得的信息,不仅可以全面监查纳税人是否据实申报,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错征漏征等问题。

为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收管理,应当在《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增加违反电子商务税收征管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种法律责任不但要规定纳税人实施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要规定税务机关违反法律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例如,不仅要补充纳税人未向税务机关如实提供有关网络信息而导致偷漏税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还要规定税务机关未按规定对纳税人的网络信息和密码进行保密的,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利明主编:《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冲击与因应》,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2]刘剑文主编:《WTO体制下的中国税收法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商务交易论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交易额;灰色理论;GM1,1模型;RBF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F713.36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E-commerce trade volume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a country or a region's E-commerc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an accurate volume forecas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making a country's E-business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data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E-commerce transactions throughout the years, this paper proposed a combined forecast model based on grey theory and RBF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After predicting the trade volume of China's E-commerce, this report compared the combined forecast model with single GM1,1 model and RBF neural network model, which shows the combined forecast model's predicted results are much more accurate. Therefore, the combined forecast model can be used as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E-commerce trade volume.

Key words: E-commerce trade volume; grey theory; GM1,1 model; RBF neural network

0 引 言

随着我国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及其影响力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电子商务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1]。

关于电子商务交易额的预测,国内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少。任丽丽、陆秋君[2]使用模糊线性回归模型对电子商务交易额进行预测。王小东等[3]使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进行预测。资道根[4]使用灰色理论模型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进行预测。但是,以上学者提出的电子商务交易额预测方法都是基于单一的模型,从而没有考虑到单一模型在预测方面的局限性,影响了最终预测结果的精度或实用性。例如,文献[2]中使用模糊线性回归模型对电子商务交易额的预测,预测结果误差较大,达到了14.5%。文献[4]中的灰色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虽然精度较高,但是若样本数目增加或者离散程度增大时,预测结果的精度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本文采用灰色理论与RBF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对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单独的灰色GM1,1模型和RBF神经网络算法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具有较高的精度。

3 结 论

通过构建灰色理论与RBF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对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单一的RBF神经网络算法和GM1,1模型比较,精度上有较大的提高,为今后电子商务交易额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电子商务交易额预测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是一项整合各种技术的复杂任务,本文虽然给出了基于灰色理论和RBF神经网络算法的组合预测方法,但是对于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影响因素没有涉及,这是对未来电子商务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荆林波. 电子商务: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J]. 求是,2013(11):15-17.

[2] 任丽丽,陆秋君. 电子商务交易额预测的模糊线性回归研究[J]. 江苏商论,2012(7):66-69.

[3] 王小东,杨坚争,杨纳川. 世界上网人口与电子商务交易额预测[J]. 金融经济,2013(12):173-175.

[4] 资道根. 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前景预测分析[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1):96-105.

[5] 邓聚龙.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商务交易论文第6篇

摘要:本文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对比传统市场交易和电子商务模式的交易成本,认为电子商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传统交易成本,尤其在交易前的准备阶段;与此同时,在以实体市场为依托的基础上,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更具资源优势和信誉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但是,电子商务模式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售后监管成本的增加,需要加强建设尚不健全、不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

关键词:电子商务;交易成本;义乌小商品市场;义乌购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12-21

作者简介:李靖华(1970-),男,山西五寨人,浙江工商大学技术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服务创新;马丽亚(1990-),女,杭州人,浙江工商大学技术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创新;张孝娅(1991-),女,浙江金华人,浙江工商大学技术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学生,研究方向:服务创新。电子商务使交易形式从实体市场转向虚拟市场,必将导致交易成本的变化。作为大型的专业小商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义乌小商品市场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通过分析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交易成本变化,旨在比较传统市场交易与电子商务模式的交易成本问题。

一、文献综述及研究模型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是由科斯(1937)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Williamson(1975)在科斯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交易成本的三重维度,即交易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程度、交易发生的频率;并且将交易成本归结到制度范畴,与制度经济学相结合,以制度的差别来衡量交易成本。彭正银(2003)在Williamson的交易维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任务复杂性,结合网络条件建立了四重维度,以适应网络的市场治理。在科斯和威廉姆森的基础上,张五常在《论新制度经济学》中给予交易费用最具外延的定义,指出交易成本的产生归因于人们理性的无知、对于信息的缺乏以及普遍存在的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刘锡田(2006)认为制度创新所带来的获利可能是节约了交易成本,也可能是制度创新所带来的增值大于交易成本增加所造成的,或者是增值和节约交易成本两种原因都有影响。此外,魏明侠(2010)结合交易成本理论与能力理论双重视角,构建了企业边界的二维分析框架,提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资源密集型企业的规模边界扩大,能力边界也扩大;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规模边界缩小,能力边界也扩大;对于介于市场与企业中间的网络组织,规模边界趋于模糊,能力边界也扩大。

从各种商务模式下的交易成本的研究来看,基于电子商务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段钊(2007)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双方规制、三方规制和契约自我旅行机制;同时,将寻求“合适”电子商务模型问题转化为寻求不同类型电子商务交易,与不同规制结构之间的有效匹配问题,并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设计。吕洪良(2010)比较了B2B、B2C、C2C电子商务模式下交易成本的差异,认为不同商业模式下的交易成本产生原因和构成各有不同。刘彦平(2005) 将交易成本理论应用在物流之中,根据交易成本判定企业应该物流外包还是进行纵向一体化。另外,张红历、王成璋(2006)指出虽然电子商务可能节约了一般传统交易模式下发生的成本,但是基于虚拟网络交易和分工网络效应特性,往往会产生新的交易成本,比如网络协调风险等,尽管合理的制度创新可以降低这些新成本。

总第445期李靖华:实体市场向电子商务模式转型的成本比较••••商 业 研 究2014/05从交易成本实证研究来看,康磊(2006)对交易成本中的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消费者网上购物对不同特征的产品具有不同的接受程度,感知交易成本越低越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不信任是消费者不进行网上购物的重要原因之一,购买频率越高表明接受程度越高。因此,需要降低网上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李琪、于珊珊(2010)对网络购物的感知风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消费者感知的各种交易成本对感知风险和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假设,通过实地收集资料证实消费者网络购物感知的学习成本、搜索成本、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和风险成本影响感知风险以及最终购买意愿,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消费者感知的各种交易成本降低感知风险。

(二)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

在网络经济下,娄经纬(2006)介绍了两种基本的电子商务交易成本分析模型,第一种是按电子商务的运营过程来分析,可将交易成本分为技术成本、安全成本、配送成本、客户成本、风险成本;第二种是按照电子商务契约达成的过程来分析,可分为信息成本、订约成本和履约成本。杨栋(2009)认为交易成本的主导因素有安全因素、电子支付的服务成本、物流成本、客户收集信息成本。张立刚(2007)提出在缺少外部信用约束力量的情况下,我国零售市场信用缺失的环境和 B2C模式的特点,使得较高的交易成本投入成为企业守信的重要保障。

从电子商务的运营过程来看,王钟庄、石文兵、吴婷(2007)认为可以将交易成本分为交易前成本、交易中成本和交易后成本,具体将电子商务下交易成本分成了八类,分别是商品或服务成本、设备配置与维护成本、员工成本、通讯成本、安全成本、风险成本、电子支付成本和配送成本,提出降低交易成本需要进行五种制度创新,分别是企业制度创新、市场制度创新、环境制度创新、安全制度创新和法律制度创新。刘杰、李丽(2007)从交易流程和交易成本视角进行了分析,通过对B2B模式特点下各因素对交易成本影响的分析,提出了以下的交易成本: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实施成本和其他因素(如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与交易量)。

(三)文献综述及研究模型

由以上文献可以看出目前中外有关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以科斯、威廉姆森、张五常等人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进行实证研究。目前,从管理学角度切入分析交易成本问题的文献还是十分缺乏,仅有的对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管理学领域研究,主要是针对电子商务成本分类及成本控制两个方面进行定性研究,针对以实体市场为依托,拓展成电子商务和实体市场并行的商业模式,并对其中发生交易成本变化比较研究的文献较少。通过研究义乌小商品市场案例,基于对现有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文献成果,本文比较了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交易成本的变化,逐步分析交易前的准备阶段、合同磋商签订阶段、合同履行阶段,那些细类成本影响着交易成本的变化。研究模型见图1。

图1本文研究模型

二、方法论和案例背景

(一)方法论

本文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收集资料。第一,文献搜索,通过阅读义乌商城集团网站,浏览相关新闻,并查阅相关期刊文献等收集背景理论资料。第二,在对文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得到初步的理论框架,针对研究方向设计了访谈提纲,再对案例企业中相关人员进行一对多、面对面的半结构式的访谈。

(二)案例背景

义乌小商品市场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过程如表1所示,随着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2002年义乌商城集团建立了中国义乌小商品网,2012年中国义乌小商品网正式更名为“义乌购”。相对于阿里巴巴等B2B电子商务平台而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电子商务优势是有强大的实体市场,平台上的商铺具有实体地址,拥有更高的市场信用。这种基于实体市场的电子商务可以提升市场价值,实现电子商务和市场的同步提升。但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平台中的商铺大部分还处于一个信息的状态,在线上进行商品交易的经营者较少,且交易量往往是小批量的,那些大的订单还是由实体市场进行。

表1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情况时间名称规模20世纪70年代地摊不被政府允许1982-1984胡清门第一代马路市场水泥板的露天市场, 设摊位700个。1984-1986

新马路棚架市场

投资57万元,占地35万平方米,有钢架玻璃瓦棚顶, 设有固定摊位1 800个。1986-1992

城中路棚架市场

投资440 万元,占地44 000平方米,设有固定摊位4 096个,第三代市场之后,设有固定摊位8 503个,临时摊位1 500多个的全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1992-2002

大型室内柜台式市场

第一阶段为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共同组合的规模化发展,设摊位7 100个;二期工程交付,市场经营面积增加到46万平方米,经营商位达到3.2万个。2002-至今

大型现代室内市场

2002年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总投资7亿元,占地28万平方米, 商位10 000余个;

2005年二区市场,占地32.2万平方米,商位8 000余个,三区市场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

2008年四区市场, 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商位16 000个;

五区市场占地1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总投资14.2亿元, 商位7 000个;

2011年篁园服装市场投入使用, 总投资14亿,总占地7.8万平方米,设商位5 000余个。

三、案例分析

(一)义乌小商品实体市场交易成本分析

1.交易前的准备阶段,交易在实体市场中进行,买者要获取市场信息就要来到义乌小商品市场,而要在众多产品中选择最有的产品,需一家家商铺依次询问、确定交易对象。另外,实体市场的价格制定是由商铺本身决定的,了解越多的商铺价格,所获得的价格会更低,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2.贸易磋商、合同签订阶段,小批量的订单可以当场敲定,而有些订单需要经过多次的协商和签订,协商过程会比较漫长。当然,当面进行贸易磋商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合同签订较为快捷。在讨价还价方面,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在市场上的货比三家都能够很好进行。市场价格也是面对面的交流,主要是面对面的谈判。

3.合同履行阶段,实体市场物流主要是商铺经营者自己经常合作的物流公司,或者为了对方的需要改用其他物流。在售后服务方面,由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业务有很大一部分的外贸订单,若产品出现问题可以找到这家店铺,或向商城集团的相关部门进行反映;同时,商城集团对市场有一个市场信誉评价系统,但在实体市场当中对方无法获知。

(二)“义乌购”交易成本的分析

1.交易前的准备阶段。在 “义乌购”上进行交易具有很大的便利优势,大大节省了交易成本,主要涉及到信息成本、通讯成本、技术成本、维护成本等,信息成本相比传统的交易方式更小。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体市场商铺提供的不仅是交易平台,还是一个信息平台、服务平台,采购商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市场信息,从而使得信息成本大大降低。但是,义乌小商品市场仍然面临着信息不完全、平台不完善、平台的维护、软硬件设备的更新等问题,商铺店家和消费者在转变过程中的学习成本,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由实体向虚拟市场转化也产生了影响。

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往往是整个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交易成本,采购商在义乌购网站上看到商铺信息,确定这些是可供选择的商家,然后到这边来采购。在了解交易价格方面,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电子商务系统可以通过QQ与商家进行交流,产品的价格在网站上一般不公布,否则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因此,要了解产品价格还是需要跟商家沟通。除了QQ这种网络工具外,义乌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在网站上还公布了商铺的电话号码,采购商也可以通过电话进行价格询问。

2.贸易磋商、合同签订阶段。“义乌购”是采用QQ沟通软件进行交流的,合同签订只要进行一个网上的订单即可。在契约签订过程中,电子商务交易过程较为简单。在网上一般就是下订单,采购者省去了很多采购成本及交通成本。“义乌购”拥有第三方支付中心,但是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商家总会延迟才能收到货款,对于薄利多销的小商品来说,资金运转出现问题会严重阻碍进一步地发展,这就带来了资金周转成本问题,义乌小商品市场也在努力解决这类问题。由于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不统一价格的,大部分交易要获取价格都必须通过与商家交流才能达成。从这一点来看,与淘宝网相比,“义乌购”无法实现价格的市场公开化。

3.在合同履行阶段,电子商务交易成本与实体市场的交易相差不大,主要还是以实体市场为主,在合同签订之后的相关义务履行阶段。义乌小商品市场没有专门的物流系统为整个市场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物流成本和仓储成本。在售后服务方面,电子商务推出了“投诉与处理”板块,采购商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网上申诉。售后监管平台是整个“义乌购”有效进行的保证,这方面的维护建设程度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交易决策。因此,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售后监管成本、服务平台维护成本以及纠纷处理成本,相比实体市场大幅度地增加了。在商铺评价方面,由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是依托实体市场而存在的,网站上那些商铺都是真实可信的,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义乌购”推出诚信购的标识,在企业名称前显示由“义乌购”独家授予的“诚信购”荣誉标志的即为诚信购商铺,代表了价格诚信、品质诚信、服务诚信三大购物保障。这一举措完善了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售后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义乌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交易在准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以及售后阶段发生的交易成本如图2所示。

(三)实体市场与电子商务交易成本比较

基于上面的分析整理得出表2,即实体市场和电子商务市场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差异的比较。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电子商务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与仅仅实体市场进行交易的最大区别还是在交易前的准备阶段。义乌小商品市场在这一阶段引进网络这一媒介,为买家进行信息搜寻提供了一个很好信息展示平台中心。由此可知电子商务网上市场交易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交易费用;减少了信息搜寻时间,省略了一些中间环节,提高了市场效率,拓宽了市场销售渠道。由于义乌购网站上的商铺全部都是存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买方对卖方的信息不确定性更低,交易成本费用也会降低。因此,电子商务的运用可以使义乌小商品市场得到更好发展。但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电子商务发展还不够完善,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要互惠互利,形成市场的一个核心竞争力还需要一段时间。图2“义乌购”电子商务交易三个阶段的交易成本

表2 实体市场与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成本情况比较阶段/特点比较电子商务市场实体市场交易的准备阶段

1.通过网络搜寻,点击网站即可获得产品、市场信息;

2.通过网站上的商家介绍,了解商家情况,确定几家交易对象;

3.通过电话、QQ或者到实体市场询问了解产品价格。1.派商务人员到实体市场进行采购,了解产品信息;

2.需要到市场一家一家询问,了解商家情况;

3.面对面交流,了解产品价格。

贸易磋商、合同

签订阶段

1.交易谈判通过QQ进行,一部分到实体市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有一小部分通过电话沟通;

2.通过网站下订单,点击网站电子订单即可,支付是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

3.价格基本是未知的,零售产品将在网站上挂出产品价格。1.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交易谈判;

2.在谈判完成后基本就可以下订单或者签订合同,支付方式可以是现金支付或是汇款支付,不通过第三方;

3.价格自定,可以讨价还价,与电子商务相似。

合同履行阶段

1.物流根据实体市场中商铺原有的物流运送情况;

2.通过网页上“投诉与处理”板块可以进行网上申诉;

3.依托实体市场,并会进行评价,评出诚信购商铺。1.物流配送由商家自己解决;

2.在商城里有专门的部门处理相关纠纷事件,可以电话或者直接到部门投诉;

3.若出现欺诈行为,行为严重会收回摊位。

四、对策与建议

经过多年的发展,义乌小商品市场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电子商务与实体市场相互结合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发展。现阶段可以继续完善电子商务,将电子商务配合实体市场,以实体市场为依托,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第一,完善电子商务软件和硬件等基础建设。第二,网上商品交易的选择要有差异性,义乌小商品市场中的商品并非所有都能够适用于电子商务模式,如原材料或配件的销售,就不适合电子商务模式。所以,要根据自身存在的环境和产品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转变。第三,注重信息中心的建设,只有将义乌小商品市场打造成信息集散中心,才能很好地应对信息化的挑战。第四,提升市场经营户的整个素质。首先是技术上的掌握,要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整个运作流程,了解电子商务的用处;其次是要将实体商铺和网上商铺进行良好的衔接。第五,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尤其是物流配送。

参考文献:

[1]R.H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1937,4:386-405.

[2]Williamson The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the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1,87(3):548-577.

[3]段钊.电子商务模式交易成本的经济学分析[J].情报科学,2007(9):1419-1422.

[4]康磊.基于交易成本模型的消费者网上商品接受程度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刘杰,李丽.面向B2B电子商务销售方解决方案的交易成本优化分析[J].物流技术, 2007(11):103-106.

[6]娄经纬. 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分析模型及其启示[J].电子商务与政务,2006(2):40-41.

[7]陆立军,于斌斌.论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的转型、提升――基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实地调查与问卷分析[J].情报杂志,2009(7):37-42.

[8]吕洪良.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及交易成本比较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7):76-77.

[9]齐美杰.论无形市场网上市场与有形专业市场的替代性与互补性[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0.

[10]王钟庄,石文兵,吴婷.电子商务交易成本构成分析及制度创新思考[J].价格月刊,2007(8):73-76.

[11]魏明侠,程梦来.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边界变化的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与能力理论的双重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0(5):96-98.

[12]杨栋.浅议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成本[J].科技广场,2009(8):152-153.

[13]张红历,王成璋. 论电子商务中的交易成本[J].求索,2006(4):35-37.

[14]张立刚,傅铅生,朱海荣. 交易成本对B2C市场主体信用行为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07(8):85-86.

A Comparison of Transaction Costs in Tran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Market

to Electronic Commerce LI Jing-hua,MA Li-ya, ZHANG Xiao-ya

(Research Centre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ervice Management,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商务交易论文第7篇

关键字:电子商务,信用,理论,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1、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类型及其原因。

国内外学者从各个角度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类型和原因进行了阐述。王峰(2005)认为导致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风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导致的风险有很大的可能会导致交易出现风险。

(2)网上交易风险。网上交易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交易双方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说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引发信用风险。

(3)管理风险。管理机制的优劣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何俊辉(2007)在文章中指出,电子商务网络具有很高的信息不对称性,信用系统存在着极高的风险。郭基勤(2006)通过使用博弈论方法论证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机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魏明侠与肖开红(2006)基于超循环系统,提出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形成于超循环机制有很大的关系。而在国外方面,Maclnnes(2005)概括了引发网络欺骗的诸个要素,比如说产品、交易过程以及交易者等三个方面。Kiku与Jones(2008)等人则基于C2C电子商务平台,提出了其对消费者信用内外部诸要素的影响,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是导致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Dellarocas(2003)证实即使在均衡的市场环境下,卖家为了利润最大化还是会对消费者进行欺诈。综上所述,导致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电子商务信用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电子商务中交易双方对产品信息的掌握处于不完全对等的状态,双方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引发信用风险。

第二,法律法规不健全,电子商务信用制度还处于萌芽阶段。目前电子商务网络缺乏强有力地监督机制,即使失信,也不会有很大的风险,这实际上导致信用风险越发的严重。

第三,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失信问题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买卖双方的信用体系的构架还需进一步明确。

第四,技术的落后拖累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技术还不能完全正确地确认网络交易主体的真实信息,有可能导致“虚假认证”,产生一系列网络诚信问题。

第五,人们的信用意识还比较淡薄。由于各种原因,在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信用意识还是比较缺乏的,而且电子商务教育不够普及,使得整个社会对于电子商务的信用保护意识不够重视。

2、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特征。

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具有普遍性、虚拟化、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使得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与控制较传统交易模式更为困难和复杂。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规模小、数量多、范围广。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规模大多趋向于小规模,小规模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就是说由于此次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所造成的风险损失规模较小。电子商务交易中有较多小商家和个体消费者的交易行为,而这些交易中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比较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广泛存在,如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发展带来的买方卖方鱼龙混杂,法律法规不健全带来的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投机行为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来源十分广泛,加上电子商务的种类也各式各样,在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中,电子商务信用风险也不尽相同,

(2)身份隐匿性。电子商务交易是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的,买卖双方都并没有获得交易活动相关的真是商品信息,卖方、买方身份。因此,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是具有虚拟性的,商品的信息和交易双方的身份也都具有隐匿性,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子商务交易就比较容易出现信用问题。隐匿性也是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一个特征。

(3)过程难以控制。电子商务交易行为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交易主体也不固定,一次易比较多,交易主体没有长期信用保障的限制,可以针对不同的对方交易主体进行不同信用程度的交易行为,这样就很难控制电子商务信用的风险,交易主体可以选择性地违背约定,在众多不同的交易或者环节中可以任意产生信用问题,因此,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很难控制。

(4)技术支持性。电子商务交易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必须借助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才能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电子商务信用同样也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技术,就很容易面临一些列交易风险和信用风险,如交易密码被盗、支付卡片被复制、交易被骗、交付丢失等各种风险。

3、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理论研究。

在国外,关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研究主要有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两个大的分支。首先,从应用研究方面来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主要是研究企业中信用管理的新型方法、电子商务主体的信用评级数学模型、各类从系统入手解决信用问题的新型技术等;然后,从理论研究方面来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主要是研究电子商务经济学中交易信用、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信用管理方法论、信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和应用等。

在国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相关研究还在起步阶段,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相关的研究规范和体系还没有形成。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一些现象出发,总结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中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提出相关的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另一部分研究者则是更加深入具体地进行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经典案例的分析研究,得出相关结论以解释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各项属性。总体上说,由于国内关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研究框架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关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研究十分匮乏。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近几年来看,国内外文献中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关于信用的定性研究

国内外学者从电子商务交易的现象出发,将相关的、类似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实例进行分析。并将信用问题和经济学理论相结合,根据行为理论等,对信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1995年,Fukuyama提出信用是人类社会的一项美德,社会主流应该倡导守信用的美德,信用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和繁荣;1999年,Tadelis就提出了信用是人或者企业的一种重要资产,而且这种资源跟资金流一样可以进行交易;2000年,Gefen研究了信息的

完备性以及信用对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信用对电子商务交易有重大影响。

(2)信用风险的定量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计算机的不够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不高,当时的信用风险主要依靠金融系统的专家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以及从财务会计方面进行风险控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关于信用风险的研究框架逐渐形成,各种量表和量化工具开始得到广泛地应用,因此也顺利地提出了各种(文秘站:)信用风险的数学模型,包括Morgan的Credit-Metrics模型以及CSFP的CreditRisk模型。近年来,随着商务智能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数据挖掘在信用风险的定量研究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信用风险的定量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信用风险预判研究。

鉴于风险预判本身构成的成分比较繁杂,其中许多指标都无法进行量化处理,因而学者们在研究信用风险预判时,一般还是采取定性分析的方式。针对信用风险管理的预判的研究,我国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方法的研究方法。赵永进、高孝伟、周晓玲等(2009)仔细研究了项目风险预警的方法,提出了现有风险评判和预判方法的适用范围——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并提出旧的风险评判及预警方式在项目执行阶段的局限性,同时在文章中提出了新的适用于项目执行阶段的风险评判预警方法。

(4)对电子商务平台不同商务模式的信用信息风险的有关研究

总结国内外的文献,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C2C信用风险的研究是最多的,而对于B2B以及B2C的研究则少了许多。在国外对C2C的研究中,较多的还是研究其信用评价体系。Resnick(2002)就研究了eBay平台上如何通过消费者评价对商家信用风险控制,并提出在互联网中,两位互不认识的人很难建立起与线下市场相类似的信用关系。通过研究比较淘宝网和易趣网,Lin等(2002)提出了在拍卖市场中,参与者的个人信用数值的分布规律;Yang等(2008)与Li等(2008)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以信息流为基础的信用评价模型。

国内学者有开展了许多针对C2C平台的实证研究。卞佳(2008)就通过研究淘宝网,深入分析了电子商务C2C平台信用评价制度的内在运行规律,并认为其在引导平台参与者诚实交易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杨晓梅等(2009)根据C2C平台中出现的各种信用风险问题,从平台参与者、平台本身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三方面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而面对B2C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风险方面的研究,国内并不多见,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也都是实证研究。

商务交易论文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任研究

0引言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信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与运用的产物;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人类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结晶。由于商务网络环境大量地充斥着风险、不确定性而又需要相互依赖且愈加复杂,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已成为决定网上交易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电子商务信任问题之所以显得重要,是因为电子商务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与传统商务相比,表现为程度更高、范围更广、情况更复杂。这是因为:第一,与传统商务一样,由于经济行为者的决策失误和容易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的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分布,使得电子商务易受到交易本身特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影响。第二,电子商务受交易者所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交易所依赖的技术系统平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等,这种风险是买卖双方即使签定协议或合同都难以避免的。wWw.133229.coM

基于上述原因,电子商务信任研究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内容被提了出来,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对此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加以梳理。

1概念

1.1电子商务的内涵由于网络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同时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目前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的定义并未形成共识。由于学界、商界有各自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实践经验,因而在理解和定义电子商务时有所差别,大致可以概括为狭义的理解和广义的理解两种。狭义的电子商务,指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进行的在线销售式电子商务。它是通过在技术上、功能上更加拓展了的网络—国际互联网进行的,从更严格意义上规范的在线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活动。广义的电子商务,泛指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以整个市场为范围的商务活动。在技术手段上不限定于国际互联网,而是泛指一切与数字化处理有关的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其他交换、获得数据的技术。在商务范围方面,也不仅限于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在线式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活动,它还包含整个市场一活动相关的若干方面,如产品设计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广告促销、交易双方的磋商契约、产品的运送、货款结算以及售后服务等。

1.2信任的内涵近几年来,信任的含义一直在各种情境之下被思考。由于涉及和研究信任现象的领域较多,因而存在许多有关信任的观点。一类是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定义。比如,将信任定义为“从道德上对合理行为的预期,即以道德原则为基础的道德上的正确决策和行动”。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任是指“经济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是可靠的,并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

总的来说,可以将信任概括为:经济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是可靠的并且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信任是经济交易活动中的核心因素,因为只有双方相互信任,交易才能顺利进行。国际上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买卖双方的信任关系对发展并维护顾客的回头率与忠诚度起决定性的作用。信任被看作是决定交易过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交易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交易双方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它们之间的信任与相互依赖关系也随之发展[4]-[5]。

1.3电子商务信任的重要意义电子商务信任重要性最突出的一面是降低交易费用,电子商务信任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企业的存在是用内部管理组织代替市场节约交易费用,而电子商务信任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内部管理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实现垂直一体化以节约更多交易费用;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信任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一个企业可以通过与外部其它企业签订合同而不是依赖内部资源,在同等产出与收入前提下,来缩小企业规模[4]。

2当前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研究论文的数量来看,近几年才出现有关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论文,笔者在网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关键词”为检索项对“电子商务”、“信任”进行检索,从1999到2006年8年期间,仅有58篇相关文章,截止到2007年就增加到450篇,2008年至2009年间便有213篇,可见最近两三年在我国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的研究对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研究,我国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当前的大部分相关文献中,对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论述主要有以下代表观点:①电子商务信任机制主要通过虚拟组织的建立来实现,当其无法在虚拟组织中创造共同价值时,我们可以通过人性化的联系来加强大家对虚拟组织环境的信任;②b2b电子商务市场信任机制的建立必须以制度信任为基础,具体包括认知的控制信任机制、认知的鉴定信任机制、认知的法律约束信任机制、认知的反馈信任机制、合作规范信任机制;③将不同的风险来源与不同的信任机制相匹配,主要从技术、制度法律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以及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建立比较完善的b2c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等等。

2.2电子商务的信任评价模型的研究在我国,目前有关电子商务信任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电子商务中的信任评价模型研究方面,其中利用博弈方法对信任问题进行分析的文章比较多,分别介绍b2b、b2c、c2c的信任评价模型,或者对具体某种类型的某行业或者是某企业进行信任评价也比较多,而系统地介绍对于整个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任问题应该怎样评价的却不多。

2.3如何构建信任体系方面的研究目前,如何构建信任体系方面,并且主要是理论方面的研究,其中大多是对建立电子商务信任体系方面的研究。常用的方式是把目前的电子商务中信任缺失问题提出来,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建设信任体系的想法。

2.4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的研究目前,主要有3种较为典型的信任管理模式,即:中介信任管理模式、交托信任管理模式、担保信任管理模式。在这些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信任管理主要通过认证制度、在线信誉系统、信用评级、第三方契约服务、设立安全交易基金、信用炒作惩罚等来实现。我国学者对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信任管理框架的构建方面,这些信任管理模型一般都包括如下组成元素:身份信任管理和在线信誉评估系统。

2.5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信任因素分析的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影响电子商务信任的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商家、电子商务网站、消费者和商务环境。

商家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供应商的声誉、品牌、规模,为消费者提供定制服务的意愿等;而电子商务网站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信息可获得性、公布品牌促销信息、愤怒改变的导航和友好的界面等等;消费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任倾向、交易经历、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和对网上商店的预期、文化背景等;商务环境因素方面主要研究: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高低、社会上是否建立有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有无关于电子商务的明确权威的法律规范。

3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的不足

总的来说,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中信用问题的研究,也多处于在操作层面上对电子商务的信用管理进行实践研究。从相关的文献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对信任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多、很深入的,只是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因此相应研究结果还比较匮乏。具体来说,当前的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和定性描述为主,这些观点还没有得到系统实证研究的确认,也没有系统的提出理论供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借鉴,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如下:①目前国内对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证方面,都与我国企业和政府开拓电子商务的实践不相符,有滞后的迹象,且急需解决。②总体来说,对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分散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多,而系统的、应用性的研究较少。目前,有关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各行其是,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因此也很难对我国电子商务信任的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指导。③从研究结果来看,成果中直接借鉴国外信任研究的方法较多,而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本土化的电子商务信任理论与方法的较少。④大多数学者都提到了基于制度的信任,但是给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在线企业提供参考的建议方面的研究却不多[3]。⑤虽然目前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的研究较多。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机制”,并且对其理解也不够深入、全面和系统。⑥信任问题是电子商务的瓶颈己经形成共识,但对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的认识,还不全面,很多人认为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仅仅是道德和法制问题,限制了信任问题的解决思路。

4今后的研究方向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出现是新生事物,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管理缺位,我们无可厚非,今天我国的电子商务活动模式正日益完善,而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休系研究正处于一个初期发展阶段,我们是放任自流,让微观的市场经济规律来决定,还是未雨绸缪,高屋建瓴,发挥我国经济中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总的来说,将来的研究方向如下:

4.1在不断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国内外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发展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创新;加大宏观层面的研究力度,重点研究有关政府的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加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借鉴缓和深化研究成果,相互协作,尽快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化的电子商务信任理论体系。

4.2构建起一个统一的、科学的、严谨的、结构合理的理论框架。

4.3从安全的角度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技术方面研究主要是对交易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等安全技术的研究。电子商务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上实现的,因此电子商务的信任也需要采用技术手段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鲁滨,张巍.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01):73-76.

[2]张睿,陈卫华.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3,(06):117-119

[3]辛明,孙洁.国内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现状分析[j].光盘技术,2006,(01):4-6

[4]李召敏,宋光兴.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信任的制度途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63-66.

[5]李召敏,李涛,宋光兴.网络营销中顾客信任的建立途径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c].见: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桂林,2006:329-338.

商务交易论文第9篇

国际贸易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摘要:总而言之,电子商务是国家贸易的一场重要革命,国际市场在该场革命中被重新规划,深化国际贸易创新模式深刻影响着全世界,所以应该对电子商务发展态势予以高度重视,潜心研究电子商务本身的发展规律与影响国际贸易的程度,确保电子商务能够带给国际贸易更大利益,从而使国际贸易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猛,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化电子商务模式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兴起。相比于以往国际贸易形势,电子商务的优越性是不可比拟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阶段的国际贸易。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与特点

1.电子商务的概念

所谓电子商务,就是以网络为依托,教育双方在世界范围内无需当面就可以开展相关贸易活动,具体包括网络交易、网上购物以及电子支付等综合性服务的新型贸易运行模式。互联网是当前国家发展潮流,而作为互联网的衍生物,电子商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工作与生活。研究发现,在网上申请贸易许可证的比例已经超过80%,而且国际电子产地证前法律达60%以上。

2.电子商务的特点

不同于以往商务模式,电子商务的运行平台为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网络平台将更多虚拟空间提供给电子商务主体,电子商务的具有以下特点:①虚拟化、电子化。以网络的方式开展双方磋商、贸易、合同签订与支付等,交易具有虚拟化;②全球性与开放性。不管在全球何处,只需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对登录各地、各国网页,直接与他人交流;③无纸化和高效化。可在最短期限内完成产品原料采购、生产产品、销售及运输等相关流程;④交易透明化。也就是说,交易双方自洽谈到交易结束都在互联网中进行,信息传输会计,可彼此核对交易信息,避免信息伪造现象;⑤互通性。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直接谈判与交流,将相关意见反馈在商家或者交易一方的网站中,以实现彼此良性互动。

二、现代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交往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运输制度的影响

在现代化电子商务平台中,能够创建一个具有非常强大功能的物流系统,而且该系统是交通、仓储、运输以及物流等信息的综合体,以查看物流系统的方式知晓国际贸易运行与物流情况,依照系统查询结果能够有效监控与管理国际贸易运输,由于电子商务在贸易中的不断渗透,国际贸易运输体制也会发生改变。

2.对国际贸易方式的影响

作为一种现代化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必须以网络平台的方式展开贸易来往,通常电子商务平台具有非常高的信息量要求,电子商务是将物流、资金、信息以及商品等综合起来的一种贸易流通模式,这种运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着以往国际贸易形势,为发展国际贸易提供了更为多层次化与全方位的进步与发展空间。

3.对国际贸易范围的影响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有助于国际贸易范围的扩充,更加密切了国家和国家、地区和地区以及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就可实施贸易往来,而且不会产生时间矛盾与冲突,同时解决了以往国际贸易中受空间与时间的制约与限制,有效扩充了国际贸易范围。

三、国际贸易中对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

1.互联网营销

从根本上说,电子商务的出现,导致国际市场营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创新国际贸易营销具有促进作用,而网络营销就是一种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相比于传统营销模式,国际网络营销分为网络定制营销、网络互动式营销。其中,网络互动式营销汇总,通过电子营销模式帮助商家考虑企业利润与客户需求,并寻求可以满足顾客需求与增加商家利益的营销策略,这样顾客就可参与到营销活动中,有效提升了国际贸易中顾客的地位,也增强了顾客的主动性与参与选择性。顾客与商家在电子商务中的关系极为密切,由此一对一贸易关系得以形成,该贸易关系在国际贸易中是非常重要的。而网络定制营销是由于顾客与企业彼此了解,可实现国际销售信息的定制性,而现代化电子商务以定制销售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很多跨国企业采用创建企业网络的方式为顾客提供给服务。互联网营销明显不同于工业时期的营销模式,以往营销以人员推销和传统广告为主要促销手段,而网络营销则以顾客为主动方,网络营销的主要特征是严格遵循网络礼仪的同时能够巧妙运用网络利益,以此取得最佳营销效果。

2.现代化国际贸易方式

应用电子商务对创新国际贸易方式具有促进作用,将传统主要是纸质单据流通的交易方式与国际贸易流程摒弃,以形成最新国际贸易方式。以往纸质文件具有较高重复率、效率低、错漏多以及费用大等不足,所以,纸质文件会对贸易发展产生很大阻碍。而电子商务则对纸质文件问题进行了全面客服,基于以往贸易方式,整体贸易流程环节多达19个,电子商务仅需要7个环节。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有助于国际贸易流程的变革,从而实现贸易管理信息化、电子化、实时化、自动化以及规模化,有助于国际贸易管理效率的提升,对创新国际贸易方式也具有推动作用。

四、总结

总而言之,电子商务是国家贸易的一场重要革命,国际市场在该场革命中被重新规划,深化国际贸易创新模式深刻影响着全世界,所以应该对电子商务发展态势予以高度重视,潜心研究电子商务本身的发展规律与影响国际贸易的程度,确保电子商务能够带给国际贸易更大利益,从而使国际贸易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国际贸易中污染产品的跨境转移李慕菡,陈建国,张连众国际贸易问题2005-10-01

2、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对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的影响马丽,刘卫东,刘毅自然资源学报2003-10-15

国际贸易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理实一体化教学

摘要:随着时展,教材和现有网络资源中很多案例已经过时,但大部分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拿不出新的案例。同时有些书本知识已经脱离现实,在互联网时代,支付平台越来越多,而教材中讲授的就只有基本的几种。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一体化

《国际贸易实务》是以进出口贸易专业基础理论和外贸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是学生获取外贸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基础课程,也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述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贸易操作技能。当前,尽管高职院校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但是还是有很多院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仍然像是两条平行线,理论与实践没有真正结合。理论教学中加入大量案例分析,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应用分析能力提高,但是在案例分析讲解过程中,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有很多都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并没有真正提升。笔者经过多次教学实践,结合自己实践操练,初步探索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进出口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提高;对即将要从事的岗位有更深的了解,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内涵

理实一体化简单来说就是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是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课程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有效融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加强学生技能技巧培养;学生中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这一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讲授法,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人,除了教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示范、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操作技能。以知识讲授为载体,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让学生边听边做,边做边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其次,理实一体化教学更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实操任务,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这种模式下,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再次凸显,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教学质量提升。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教师的教必须以企业工作过程、各项工作任务为目标;把整个课程分解为企业中各项工作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参与企业工作,解决工作任务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共同完成。

二、国际贸易实务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

《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分为两大项目: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笔者根据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特点,将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分别划分为14项典型工作任务和11项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都是围绕国际贸易的四个模块进行的,即贸易前的准备工作、贸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通过外贸业务流程展开教学,在理论知识讲授上引入大量内容贴近的案例,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进行案例分析,采用平时考核的方法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在知识的巩固阶段创建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分小组扮演出口方、进口方、服务部门、管理部门等不同角色,通过情景模拟和外贸实训软件运用逐步完成单项工作任务,培养锻炼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一)贸易前的准备工作。

学生分小组成立进出口贸易公司,一般情况下公司成立需要5个人左右,分别负责进/出口部、单证部、仓储部、人事财务部、总经理部,便于以后工作开展。教师总体上协调,保证都找到贸易伙伴。要求小组内注意协作,出口贸易交易前要选定市场、制定经营方案、建立业务关系等。在了解基本程序后,给出一种产品,就此产品来做交易。这个阶段主要要求学生用心做产品描述,在这个实训周内每天要求做5个产品描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实训室软件平台或其他渠道产品信息,进行广告宣传,开发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根据市场调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经营计划。进口公司在交易前要对国内外市场做出调查,搞清楚市场行情以及供应商情况。同时做好进口成本核算(后续价格核算具体分析)和进口许可审批。双方为交易做好准备。

(二)贸易磋商。

建立业务关系后,进出口双方就合同所有条款进行磋商。这些条款磋商是国际贸易的核心部分,笔者改变了以前先理论知识讲解,后整体实训的方式方法,在课堂理论讲授的同时进行实务操作。在理论中进行实践,实践中利用理论。通过大量案例列举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同时结合实训室现有操作软件,模拟交易条款。笔者将合同的每项条款磋商列为一个学习情景,一开始让学生明确学完这一情景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从而有的放矢的去学。比如磋商合同标的物条款,笔者先把标的物条款拆分为三项任务,即品名品质条款、包装条款和数量条款。在品名条款部分,通过大量实物名称(比如咸宁的各种特产,桂花糕、桂花酒、赵李桥砖茶、白云山毛尖、通山麻饼等)来讲授品名的表示方法;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出每种命名方法举出几个例子,本组说的时候,其他小组作为裁判;分享各个地方特产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掌握了货物品名条款,学习理论的同时应用理论。在这三项任务分项完成后,再来做单元的课堂实训。课堂实训在传统的知识测试基础上,加入了案例分析,再现交易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有效融合的方式,锻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合同的签订。

买卖双方就各项交易条件达成一致后签署合同。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识别不同的合同形式如:销售确认书、销售合同、协议等等。样本展示后,各外贸公司间自行拟定合同文本,交教师审核。作为之后履行合同的依据。

(四)合同的履行。

合同签订好之后,进出口双方就要开始履行合同的各项条款。出口方要做好备货、落实信用证、租船订舱等工作;进口方要做好申请开立信用证、租船订舱等工作。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Simtrade实训软件,让学生熟悉各职能部门,按照进出口贸易流程,逐步处理模拟外贸业务。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监督并指导学生操作,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反馈和评价。

三、国际贸易实务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待完善之处

随着时展,教材和现有网络资源中很多案例已经过时,但大部分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拿不出新的案例。同时有些书本知识已经脱离现实,在互联网时代,支付平台越来越多,而教材中讲授的就只有基本的几种。虽然教师知道有其他方式,但是不能很好地跟学生讲解。因此,要进一步做好国际贸易实务理实一体化教学就要深入企业,不仅仅是去企业参观访问。把最新的贸易行情、贸易资讯带给学生,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自己顶岗经历转化为各个案例,让学生转化为职场人去处理问题,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其次,成立自己的外贸公司为每位学生提供相对应的岗位实践。由于外贸公司特殊性,一般不同时接纳多名实习生。这样学院就不能像其他专业大批量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践,而学生要真正实践是离不开岗位实践的,这就促使我们要成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在教师的带领下运营自己的外贸公司,更好地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