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行为习惯主题班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06 02:35:16

行为习惯主题班会

行为习惯主题班会第1篇

1.中职生缺乏正确的学习习惯

中职生是升普通高中淘汰下来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大多数很差。从表现看,主要是学习习惯差。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学生的年龄有关,高年级的学生上课一般可以集中注意了20-30分钟。但是由于中职生一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达不到这个水平。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还关系着周围的食物,一有风吹草动,就“经不起诱惑”,脱离了学习轨道。

2.中职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由于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到处都是网吧,几乎人人都有电脑。这就使得许多学生沉迷网络,沉浸在网海中,不分昼夜地在电脑上玩游戏、聊天购物、看电影听音乐等等。除了作息混乱正值青春期的他们还追求标新立异,如浓妆,染发、烫发,穿着奇装异服,将仪容修饰得花里胡哨、轻浮怪诞。

二、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失当

在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由于自身素质不高,文化水平有限,没有掌握先进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对孩子娇生惯养,凡事把能帮孩子做的事全做了,导致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自理能力低下,或着是放任不管,对孩子生活、学习情况不闻不问,一旦孩子犯了错误,有了问题,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孩子大发雷霆,促使了孩子叛逆心理的增长。还有一部分家庭由于外出务工、离异、丧偶等因素都管不了孩子,致使孩子经常逃课甚至流落于街头或沉溺于网吧。

2.学校教育的不当与失误

学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老师以分数论“英雄”对学习差、不听话的孩子挖苦、讽刺学或者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或。伤害到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更加叛逆,故意犯错。

3.学生自身因素

不良行为形成的内部诱因是不良的心理支配。由于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当然很少会成为老师喜欢的对象,因此这些孩子们会逐渐形成逆反、疑虑、恐惧的心理。受这样心理支配,行为习惯不好往往导致他们不能认识正确的自我,使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尖锐地对立起来,往往更容易出现各种不良行为。

三、主题班会在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中起到的良好作用

1.主题班会可以激发积极因素,健全学生人格修养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中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有组织地进行比较大型的班会,对班集体正确舆论的导向与培养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开展成功的主题班会,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在健全学生人格修养的过程中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对班级工作今后的顺利开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而主题班会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方式,是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

例如:《学习雷锋好榜样》通过对雷锋故事的讲解和现代雷锋精神的传递,尤其是观看部分《感动中国》的视频例如:白芳礼、郭明义、阿里木等事迹的学习让同学们体会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和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2.主题班会可以促进集体的健康成长

一个健康向上的集体,必定具有很强的班级凝聚力,集体中的每位成员必定会积极向上,充满热情,有良好的班风,浓厚的学风。而成功的主题班会则能促进集体的积极健康的成长。

例如:每年校运会前期,总要开展《爱班、爱校》的主题班会,一来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凝聚力,通过校运会得以实践,增强班级荣誉感。同时杜绝由于运动会期间产生的摩擦而导致的打架斗殴以及破坏公物事件,事先给同学们敲个警钟。

3.主题班会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

德育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班会、讨论会等来完成。在众多形式中,主题班会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的本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开展有明确主题主题班会活动,充分发挥校内外的德育资源。利用主题班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德育工作。

行为习惯主题班会第2篇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班主任的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就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留守学生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以此来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知识奠定良好的习惯基础。

关键词:班主任;留守学生;勤思好问;具体措施

在学生群体中,有一些学生是留守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学生和爷爷奶奶等家人生活在一起,这部分学生每年能够见到家长的次数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一、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能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样很多学生就缺少父母的关爱,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十分不利,因此,班主任作为教师和班级的管理者,就应该承担其留守儿童父母的职责,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让学生能够在班主任的关爱、呵护下健康成长。同时,班主任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当学生养成了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之后,学生就能够自主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班主任想要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那么就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

二、结合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讨论的机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不会合理,而不合理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十分不利。班主任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在众多的学习习惯中,勤思好问是备受推崇的学习习惯,当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勤思好问,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拓展,学生就能在自己思考过程中对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班主任给予解答,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结合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机会,让学生在对生活案例进行讨论时养成勤思的好习惯。比如说,当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中进行讨论。当班主任确定主题班会是“雷锋叔叔在何处”之后,班主任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雷锋叔叔,再说说自己要做一名什么样的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这样班主任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留守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可以给留守学生更多的帮助。同r,留守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其思维是不断活跃的,当学生的思维活跃成为习惯之后,学生在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会认真思考,有助于学生养成勤思的好习惯。

再比如,当班主任想要锻炼留守学生的思维时,就可以举办知识竞赛,在知识竞赛中,可以涉及多学科的知识,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的思维快速运转,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脑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记忆。

三、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

班主任在开展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时,应该对提出问题的孩子进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提问,将自己遇到的学习、生活中的疑问和班主任进行探讨,进而在班主任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留守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会遇到较多的问题,而这部分学生又无法得到家长的帮助,所以留守学生的问题会越积越多,此种情况对留守学生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鉴于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班主任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此来让留守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当留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班主任就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班主任在课堂上就应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给予学生独立阅读空间

班主任想要实现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那么班主任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更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以及空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学生在自己阅读过程中能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感悟,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能够沉淀心情,切实地融入书本的海洋中,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当学生对阅读、对学习感兴趣之后,学生才能勤学好问,不用班主任督促就能认真地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

总之,留守孩子的生活较为艰苦,而且还无法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这就使得很多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等不良的情绪。对此,班主任应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并对留守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喜欢上学习,并投入到学习中,进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行为习惯主题班会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习惯;性格;教育

初中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且我们面临的是独生子女背景下出生的90后初中生,个性张扬,价值观念各异,习惯千差万别,对他们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班级建设的基础,班主任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一、用规促园,以制度规范习惯

俗话说: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班集体。班主任要建立一个怎样的班集体,重点抓哪些方面的行为,应该未雨绸缪。我认为初中常规习惯最重要的是两方面: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及定期进行复习的习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的生活卫生习惯,与他人相处的文明、诚信、感恩习惯,对集体负责的乐于奉献和敢于担当习惯等。为了达到培养这些习惯的目的,班主任开学时在及时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班规,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行为方面该怎样做。如该怎样预习,有什么要求,班级对预习的检查、谁来检查和不预习的处理等应有详细的规定。有正确的行为导向,才能在班级中形成整体的行为习惯,即总体的班风和学风。

事物是在变化中发展的。班级的制度要随班级的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而有所侧重和变化。初一的学生单纯、对老师的依赖性强,交往合作能力差,是学习习惯、道德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要强化按规则办事,没有特权,一视同仁。重点抓预习、听课、作业完成等学习习惯,道德上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学会与他人相处的习惯。初二学生的学习和行为都将出现分化,学生有松懈感,逆反心理加强。重点要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和自信的教育,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要给予更多耐心的人文关怀。初三学生有了升学压力,紧张感加强,有了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需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给他们介绍他们心目中的名校,我校优秀学生的成长故事,观看世界名校纪录片等等,形成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促进和提升学生已有的良好习惯,形成较为稳定的人格。

二、对症下药,从细节养成习惯

在班级管理中,每周、每月、每学期都会出现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班主任随时深入班级,及时了解班级存在的问题,调整制度,从细节着手,规范行为。初一上期,由于学习内容较为简单,抄袭作业、听写作弊的现象几乎没有。到了下期,难度加大,一部分同学便开始抄袭作业,听写作弊,提前写在手上、桌子上、夹带在校卡里、笔袋里,五花八门。我深入了解了情况,原来是一部分学生基础要差一些,难题做不出,英语学习上又有障碍,又怕老师认为不认真,影响一个小组的考核,便采取了如此捷径。鉴于此,我对作业做了分层次的要求,让每位学生拟一个一天时间安排表,每天必须挤10~20分钟来专门读英语,加强了对抄袭作业和听写作弊的管理,诚信和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便及时得到培养。

有位哲人说过:培养习惯还要从改掉不良习惯开始。面对都有不良习惯的众多学生们,我们要助人自助,促人自悟,变“要他做”为“他要做”。从学生自己做起,改掉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是最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我们召开了习惯的主题班会,看了很多关于习惯的论述和案例,学生们对培养习惯达成一致的认识。其次,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学生们要了解自己存在什么不良习惯。小组召开民主评议会,听听在同学眼中自己有什么优势、有什么缺点,做个调查表,看看在父母、老师的眼中有哪些习惯该改掉。将意见综合起来找到自己最应该改掉的不良习惯,最后,便是对症下药,制定一个改掉不良习惯的计划表,贴在课桌上或笔记本上,然后只要改掉一个不良习惯,便在自己的成长档案上写上自己的进步,转变很突出的推选为小组最佳组员,再在班级综合评比为荣誉星或进步星等等。学生们自己改掉一个又一个习惯,那良好的习惯自然就慢慢形成了。

行为习惯主题班会第4篇

主题班会案例教育契机心灵震撼班会选材笔者针对初中一年级新生有关“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主题班会案列入手,就主题班会的实效性及教育的延续性进行分析:我们当下究竟需要什么形式的主题班会,才能让班主任的工作落到实处,达到教育的目的。

初一新生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行为点滴见素养》案例:

一、设计背景

魏书生说,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从某种意义来讲,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李镇西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他最感激的老师就是幼儿园老师,因为他培养了自己的许多习惯,正应为这些好的习惯造就了自己的今天。

就我们的学生而言,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家庭教育,鱼目混杂,因此文明习惯教育的主题班会,势在必行。

就初中生而言,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效果与成人相比较明显。初中生一般而言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而认知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就是抓住了教育的契机。

二、班会目标

1.以活动育人,以事实说话;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事实面前认知自我,进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2.让学生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以思想为引导,督促自我行动。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利用网络搜集有关“细节、习惯”的名言佳句并配以图片做成课件。(2)教师拍摄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不良文明习惯的照片、视频,并编辑为影片。(3)选定班会主持人,撰写主持词。(4)选定几位同学编写课堂小剧。

四、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由主持人进行有关“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的演讲,班主任根据演讲内容在多媒体上投影相关图片和名言警句。

第二环节:师生共同观看与学生文明习惯、行为礼仪有关的课堂剧。

第三环节:班主任投影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良文明习惯的照片和视频。此环节,班主任在放映幻灯片时,不可喋喋不休,全环节都以图片和视频代表说话,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观看完幻灯片和视频后,要求学生自我发言,进行自我省察。

第四环节:师生共同制作班级文明公约,并约法三章,共同遵守班级文明公约。文明公约,全班讨论制定,形成共约,会后张贴于教室,形成舆论约束。

班会的教育实效性反思:

①主题班会要抓住教育契机。初一新生入学,是形成班级文化氛围和理念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好机会。班主任需要抓住这一机会,进行教育活动,往往事半功倍。

所以,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识水平、班级特征等学情入手,敏锐细致地观察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整体动向,及时发现班级现存的问题,在确定班会主题时寻找主题班会的突破口。

②主题班会中班主任要学会借力打力。让学生作为主持人进行课堂演讲,将一部分学生拉到老师的立场充当教育者,对其他学生进行教育。作为接受教育的学生,也容易接受同学和同龄人的教育胜过接受来自老师的教育。

③主题班会注重选取对学生造成心灵震撼、影响深远的素材。班主任在《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选材上有两个选择:第一种,班主任在班会上用语言指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不良文明习惯,做语言批评和指正;第二种,班主任拍摄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不良文明习惯的照片、视频,投影给学生看。比较以上两种选材:第一种是传统的说教教育,学生也能意识到缺点,也有可能会在班会课后有所改进并持续一定的时间;第二种较之第一种语言的教育,图片的呈现更加真实、直观,更能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与反思。

④主题班会课不能成为热闹的活动课和才艺展示课,要选取恰当的形式。当前很多主题班会,操作者从主题班会的界定中望文生义,紧扣“活动育人”一词,主题班会课上全是才艺演出――相声、小品、歌曲、朗诵、舞蹈、乐器,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出,让较为严肃的主题班会课成为才艺比拼、才艺汇演。繁杂的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节目和活动中,淡化了班会的注意,主题班会课也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主题班会操作者要根据具体的任务,选择相应的形式,但切忌活动的繁乱和节目到底的形式课堂。可以选择一种或两种活动形式(最多不能超过三种),作为主题班会的辅助手段,服务于班会主题。主题班会操作者也可以大胆地尝试不选用活动,而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育活动。

行为习惯主题班会第5篇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路上都会写上很多的反思总结,那么班会课教学反思怎么写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班会课教学反思,来欣赏一下吧。

班会课教学反思(一)所谓班会活动的反思,我们认为就是对班会活动的教育效果、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或转变)情况作出价值判断,使教师能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育行为,家长能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教育,学生能知道自己的进步、成功与失败,并据此调节自己的发展方向。班会活动的反思,是对班会活动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它要求老师对照目标,对学生的道德概念、知识、意志情感及思想品德行为进行分析判断,找出成因,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矫正发展计划,并经过一定的行为训练,活动强化,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我执教的这节主题班会课---我自信我成功,活动的过程中花了很多精力,班会活动一结束便放松了思想,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即“班会活动结束了,我的一切工作也就结束了”。仅仅满足于同学情绪激动,受到“很大教育”,而没有做到深入细致的落实工作,甚至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实际上,无论同学在班会活动上受到多大教育,心情如何激动,如果不把这些教育效果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来,这些效果便不能巩固下来。任何班会活动的效果的发挥都不会仅限于课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活动,学生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会让我们的年轻一代终身受益。这就提醒我要十分重视巩固教育效果、这一环节,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会活动的后效。

班会课教学反思(二)古希腊特尔斐神庙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篆刻着一句警谕——认识你自己!在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中,认识自己恐怕是最难实现的人类课题。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小学生来说,渴望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心需要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本次班会中,我通过精心设计活动企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一课题,精心创设情境,诱出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体验和理解,再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做最好的自己的目的。仔细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

(1)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情感地体验、态度地转变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便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本节课中,我以《欣赏你自己》的小诗导入,为的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积极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参与课堂,获得体验,获得成长。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快乐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环节:“自己最美丽的地方”“你最欣赏的一个人的美丽瞬间”“你对自己的哪些地方不满意”……让学生通过写一写,说一说,议一议,真正体味到参与的快乐,收获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从体验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另外,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合作和分享,不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满足自我成长的需求。

(3)达到情感体验、做最好的自己。

通过课前搜集的一些名人资料,让学生真正体味自己的不足与他们这些身残志不残的名人相比,显得多么不堪一击,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升华,心灵碰撞思维的火花,要想做最好的自己,不仅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完善自己,争当做最好的自己。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做最好的自己》这一主题班会的教学设计方案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后,虽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如(1)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环节间的过渡不够圆润。

(2) 有些教学方法比如合作学习的开展还比较肤浅,学生还不能有效地进行分工学习,常常是课堂上感觉挺热闹,学生却没有发生更深层的认知活动。

(3)在40分钟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时间显得比较仓促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

班会课教学反思(三)由于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除了在班会课上展开习惯养成教育,其实在平时任何时间都需要不断重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这一次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为主题的班会。班会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告别不良的行为习惯。班会的形式主要形式是:讨论。我们班学生大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道理从他们自己或者小伙伴的口中讲出比从老师说教更为容易接受,事实证明,讨论式班会效果也更好。

从内容环节上看,整堂班会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班上最近存在的不良习惯,习惯的重要性。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如何告别不良习惯。

其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三个部分展开,主线索比较明朗,但在三个内容的衔接过渡方面还需要改进和锤炼,使之更加自然流畅。内容选材也比较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些事例能够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趣味性,也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由于这三个方面范围较宽,每个部分拿出来都可以讲一节班会课,所以内容略显臃肿,时间有些紧张,没有做到知识点的深入挖掘。还需要精简内容,进一步深入展开,让学生体会的更加深刻。

从形式上看,这次班会采用了多种形式。例如,运用事例感悟让学生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故事续写让学生体会到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危害。运用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找出身边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拿出解决的对策。但是讨论时间比较难控制,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可以适当减少讨论次数,增添知识抢答之类的环节。

班会存在的不足:

1、班会准备不充分,没有让学生搜集相关方面的材料。

2、问题设问不具体,没有更加密切的联系学生实际。

如果提前搜集关于同学们现状关于习惯方面的照片作为讨论,效果可能会更好,尤其是学生讨论时候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从学生主体地位上来看,基本上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体会,让学生去找,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学生举手发言不是很踊跃,提问范围也太窄,没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在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探讨方面做得不够好。

行为习惯主题班会第6篇

1 紧抓课堂教学主渠道,以标准量化促发展

我们把对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重点放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课题组下发的“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习习惯维度评量表”,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有针对性地观察、指导和总结。各学科组在开展听评课活动时有效分工,教师根据量表,侧重于某一个或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课后进行交流与研讨,根据探讨结果逐一改进、扬长避短。

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重点推进了预习习惯、听讲习惯、记忆习惯、合作习惯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学校要求教研组、教师、学生个人每学期都要制订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计划,并定期总结,逐一落实,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成一种教学常态。

2 编写专题化校本课程,催生实践力量

实验之初,课题组从课堂、课外、校外三个维度人手,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确定好哪些不良习惯已经成为常态,需要重点矫正;哪些不良习惯学生只是初步形成,需要引导转化;哪些不良习惯学生尚未形成,但有形成的趋向,需要提前预防。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制定了较为翔实的“课堂、课外、校外不良习惯矫正方案”,由学校统一印发给每位教师,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

为推进养成教育,学校组织编写了《荣成二十七中学生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标准》等系列养成教育校本课程资料。在此基础上,全校师生共同完成和开发了《好习惯我养成》校本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分课堂、课外、校外三大篇、六大章节内容,每章节从对学生的习惯测评、学生自查不良习惯和好习惯、为自己做个“小小企划家”三方面展开,让每名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并为自己矫正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作好规划。校本课程课堂篇主要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组长牵头,学科教师、学生在实践中使用;课外、校外篇主要由年级主任牵头,组织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等时间,指导学生、家长共同完成。系列化的专题校本课程,为矫正学生不良习惯,促进好习惯养成催生出无限的力量。

3 创设幽雅文化氛围,以潜移影响求巩固

习惯不是人的天性,不同的环境导致人养成不同的习惯,在实践中我们特别注重创设幽雅的校园文化氛围,给予学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及时宣传、交流和推广优秀习惯典型,学校在校园网和宣传栏中开辟了“好习惯展示专栏”;学生创设的“海风文学社”每月编制一份全面体现学生健康成长的《海风报》;在文化长廊及办公楼内创建了“名师”长廊,在教学楼走廊及室内建立每周一更新的学生成果展台;班级内部更是良好习惯成果的展示平台,奖牌榜、文化墙报是学生良好习惯和优秀作品的具体展现。各类文化平台的创设,成为了润物无声的“活”的教科书。

4 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好习惯养成

在矫正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从主动转化为自觉和无意识,离不开一系列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主题实践活动。为此,我们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展开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好习惯,我养成”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逐步内化为稳定的良好习惯。

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活动。学校统一组织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签字仪式,利用各种集会时间,对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提出明确、严格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范。在“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班会课上让学生列举自己及同伴在校园、家庭、社区等场所出现的一些陋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总结,以具体的案例展开成因与后果分析。一系列不雅的言行举止及后果使每位学生受到震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制订出“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个人行动计划。

开展“走近名人,好习惯我学习”主题活动。首先要求每位学生课下搜集1~2个名人好习惯事例,3~5条有关好习惯的名言,在主题班会上交流。其次每班挑选出10个名人好习惯事例和20条好习惯名言参加年级、学校两个级别的比赛,评选优胜学习班级和优秀学习个人。最后学校将挑选出的名人优秀案例和名言汇集印刷,发给每一位师生借鉴和学习。

开展“家务我来做,好习惯我养成”主题活动。学校利用3个月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此项活动:第一个月开展主题式的“家务我来做”,每周学生回家按学校所定主题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并写出总结和体验,连做4周;第二个月开展学生个人自选主题式的“家务我来做”活动,第三个月推行常态式“家务我来做”,学生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训练,逐步把做家务当成一种常态化的事情来做。活动中学校组织了“家务我来做”情况反馈调查,家长普遍反映孩子较以前懂事和孝顺多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得到了矫正。

开展“我做主,我实践”综合主题活动。为培养学生勇于参与社会实践、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加社会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每学期都发动学生自选主题,走出校门,步入社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证明校外实践活动确实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发展个性的“乐园”。

开展“好习惯成果展示”活动。好习惯成果展示的过程既是肯定先进、总结表彰的过程,更是典型经验全面推广的过程。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几次大的“好习惯成果展示”活动,各班则由班主任主持召开“好习惯伴我成长”成果展示班会,让学生通过辩论、小品等形式来展示自己在培养良好习惯中的收获。

5 “双轨评价”为培养良好习惯导航

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有一套科学、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作为导向,为此我们开展了“双轨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即通过对班级和学生两个层面的直观、动态的激励性评价,激发班级之间以及学生个人之间竞争的积极性,促进团队与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

对班级的日常评价由年级主任和政教处分别通过年级、学校学生会进行,依据《荣成二十七中班级评价细则》每周进行量化考评,确定纪律、卫生、体育、学习等各个项目的示范班,利用每周一升旗时间举行授奖仪式。各班级廊道一角设立班级“PK”台,“PK”台上悬挂着本班上一周在“自主管理示范班”“卫生示范班”“纪律示范班”等方面取得的荣誉展牌,以调动各班级争先强优的积极性。

对学生个人评价是根据通过民主与集中方式制定出的适合本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评价标准》进行,对学生一周的各项表现,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主任、学科教师及家长审议的形式开展,每周一班会时间进行总结表彰。评价的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量化表”中。

6 搭建家校互动平台,以家校舍力抓落实

家庭教育资源是教育不可忽视的阵地,我们抓住和创造各种有利时机,搭建交流平台,凝聚家校合力,纠正学生不良陋习,培养好习惯,重点从三方面人手:一是通过召开“家长培训会”、成立“家长学校”、进行家访等途径与家长直面交流;二是利用“家校联系簿”、“综合素质评价表”、“家校通”网络等途径,搭建互动平台;三是开展“小手牵大手”亲子活动等,增进亲子间、师生间、家校间的感情。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观看《感恩教育》《让世界充满爱》等主题教育片,培养学生的孝心和感恩之情。通过向家长发送《喜报》《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加强宣传和咨询,让更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协作氛围。

行为习惯主题班会第7篇

建设一支队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探索和发展习惯教育管理

陶西平老先生为学校习惯教育题词:成功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习惯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习惯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工程。为此,学校确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以严谨的行为和良好的表率成为习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职员要做到管理育人,工人要做到服务育人,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教育。为了提升学科教师及班主任教师对习惯教育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校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学习与培训,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规范化: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例会,通过例会组织班主任进行理论学习,向班主任传递最新的德育信息与方法。请优秀班主任作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经验介绍,共同探讨低、中、高年级习惯培养的层次性。结合我校十二五规划中养成教育课题的深入开展,在专家组的引领下,在班主任中进行了校训及养成十个好习惯的问卷调查和前期科研工作的研讨,班主任结合实践工作,召开了“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教师”、“我讲我的习惯故事”等演讲;教师们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看到智慧型班主任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抓细节,重实效,感受到智慧型班主任具有爱心、诚信与耐心,关注个别学生的教育。

系统性:学校从十个好习惯,五大方面开展班级文化、班级活动的展示,使班级管理及时得到反馈及体现,促进了全员育人的实效性。组织班主任结合实践工作,开展了“班级特色活动交流展示”、“关注细节培养习惯”等展示研讨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的体会到小活动,大收获。教师们在交流研讨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思路,不断为学生搭设成长的舞台。

科学性:课题开展离不开专家的指导与引领,更离不开老师们的学习与实践,本学期学校聘请教育专家王宝祥老师开展了“更新观念有效沟通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专题讲座,邀请区教科所武娟老师进行科研计划制定的指导培训,学习先进的理念,指导教师更科学的进行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

教师们在交流研讨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思路,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育人的引领作用,

营造一个育人环境 加强班级、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氛围

1.显性文化处处在

学校充分利用环境文化资源的教育优势,让高尚文化体现到校容校貌上,深入到课堂、学科和教育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效能,利用学校操场、楼道和楼梯走廊,布置成“校园文化墙”,即:操场的课程文化激励墙;楼梯走廊的理念文化展示墙;楼道的行为文化渗透墙。

专用教室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效能。各个专用教室精心布置着体现学校办学风格、育人目标的师生作品和名言警句,体现文化个性特点的特色教育展版,展现学校精神文明风貌,营造学校浓厚文化氛围,激励每一位学生不断好学、创新、创造、奋进。

2.隐形文化展风采

(1)红领巾校园网。学校的校园网是学校宣传的窗口,为了使校园网的内容更丰富了,学校成立了校园红领巾小记者,校园文化讲解团,红领巾新闻社。小记者们和讲解员们活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及时报道和宣传学校活动、习惯教育及学校动态,校园网向队员、向家长、向社会展示学校的理念、队员的个性发展。

(2)红领巾广播。每周一是学校的红领巾广播,每周三是各中队风采展示,学校以专题教育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播进行习惯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等。每周三的广播更是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宣讲班级文化,宣传班级班训及班级习惯标兵事迹,自主设计广播版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突出班级文化及习惯教育活动特色。

(3)红领巾讲解团。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讲解团”,讲解团的小团员们了解学校环境,理解学校办学理念,带领各班级学生参观校园环境,在宣讲中达到自我感染,自我教育。校园文化讲解团和红领巾红通社的小记者在红领巾广播、学校校园网、升旗仪式上,宣传学校习惯教育活动,宣讲习惯之星事迹,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4)个性展板。在我校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一块展板,个性展板张扬学生个性,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展示、自主教育、全面发展等多方面展示才华,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榜样。

(5)红领巾社团

红领巾社团是孩子们最喜爱参与的活动,在活动管理上做到八有四原则。八有:有时间、有教师、有教案、有教室、有学生、有考核、有评价、有展示;四原则:普及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参与性原则。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学生们以“混班上课”的形式,参加自己喜欢的丰富多彩的“红领巾社团”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自己的个性。特别是学校阳光健体社的轮滑队员,成立整整1年,小小轮滑队员每天在学校轮滑区每天刻苦训练,在轮滑区“勇敢少年跌倒了爬起来”警示语的激励下,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在我区东兴杯轮滑比赛中获一等奖,北京市比赛获三等奖的好成绩!

深入一种教育构建习惯教育体系,培养良好习惯和品行的阳光儿童

1.依托校园宣传阵地,学习习惯教育内容

以红领巾广播、学校校园网、升旗仪式为载体,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学习养成教育十大好习惯一学校围绕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思维习惯五大方面,推出了学生养成十大好习惯:①诚实守信,说到做到;②尊敬长辈,学会包容;③自己的事,自己完成;④当日的事,当日完成;⑤热爱阅读,注重积累;⑥认真倾听,乐于表达;⑦遵守规则,顾全大局;⑧乐于助人,友善合作;⑨及时总结,学会归纳;⑩每日反思,自省自悟。十大好习惯的学习,引领学生对十大好习惯内容的理解并熟知;以个性展板为依托,展示具有良好习惯小标兵的事迹,以点带面,在学生中树立学习的榜样;以校训通为平台,向家长宣讲学校习惯教育办学思想的意义,赢得家长的支持,协同育人。

2.依托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习惯教育培养

好习惯伴我成长是学校落实养成教育主打活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践行活动精神。低年级开展“十大好习惯我知道”三个一活动:根据学校十大好习惯低年级的要求,制定好习惯养成的小目标;寻找身边的学习榜样;讲自己的习惯故事。中年级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开展三个一活动:填写好习惯承诺卡;讲自己的习惯。

故事;进行“好习惯伴我成长”论坛。高年级开展“养成好习惯,奠定好人生”活动,以小队为载体,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制作学校十大好习惯宣传卡;讲我的习惯故事;召开主题班队会。低年级填写了让好习惯在我们身上闪光承诺卡;中年级制定了让好习惯在我们身上闪光努力卡;高年级制作了让好习惯在我们身上闪光奋斗卡。激励学生规范自己行为,把十大好习惯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学校的十大好习惯特色教育,注重三个一的落实:一节习惯教育小课:每逢开学的第一天,学校邀请北京空军战士为一年级新生上了一节文明习惯教育小课,训练学生站姿和有序排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奠定了基础;一首习惯教育童谣,学校师生共同创编了“养成好习惯快乐伴成长”童谣,并在学校进行传唱;一本养成教育丛书一《良好习惯怎样养成》读本,“读本”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分别列出“好习惯内容”、“好习惯案例”、“好习惯实践手册”、“好习惯日记(周记、班日志)”、“好习惯评比标准”、“好习惯实践感悟”等内容。读本分为五册:有幼儿版、低年级版、中年级版、高年级版、教师版,本书以主题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形式多样的、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调动学生习惯养成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养成某个习惯,如何养成某个习惯,促进学生习惯养成的稳定性和自觉性。此套丛书既是学校教材、教师用书和学生读本,也是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参考用书。

3.依托评选机制,深化习惯教育成果

学校每月落实一个好习惯,根据低中高不同要求,每月各班级评选习惯之星,评选习惯之星是我校习惯教育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对习惯之星颁发奖状。制作习惯之星展板,展示习惯之星事迹。

习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使习惯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深化,是实施习惯教育的关键。学校坚持不懈地开展系列的、有所侧重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行为规范,从而达到养成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强化一项工作加强对日常行为习惯评比,形成标志化的行为或语言

1.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规范管理,体现班级个性化。学校从硬件――班级环境布置和软件――班级文化建设两方面为抓手,体现学校习惯教育理念。学校出台了班级环境布及物品摆放的要求,并依托值周教师和值周生加大检查力度,整齐划一,规范管理。依托班级小岗位的设立,给孩子自主管理的空间,使班级文化的建设突出个性化与实效性。

2.深入课堂,落实学校学习习惯细则,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结合学校十大好习惯的内容,我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课堂五要求: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声发言、大胆提问、热烈讨论。各科教师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及校十大好习惯教育要求,各年级结合课堂常规五要求制定了学习习惯养成细则,学生在知道五要求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爱学习,做主人”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3.依托红领巾先锋岗,树立学习榜样,深化习惯教育。开展“好习惯伴我行红领巾岗位行”先锋岗。学校设立“我是文明小先锋”、“争做校园小标兵”、“文明体验快乐成长”――红领巾文明六个小岗位:①红领巾与好书交朋友――争当读书状元岗;②让绿色与红领巾同行――绿地环保养护岗;③让爱心伴红领巾成长――真诚传递爱心岗;④与礼仪相伴与文明同行――文明礼仪示范岗;⑤阳光心语伴成长――阳光心语友谊岗;⑥红领巾文明使者在行动――文明交往志愿岗,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依托一个载体建立家长委员会协会,推动学校习惯教育发展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为了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协助学校共同成就行为规范的阳光儿童。学校依托校本课程促进家长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深入了解;依托家长走进学校参与活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功能;依托校训通平台传递信息,使家长随时了解学校动态及学生在校情况;依托家长走近学生课堂,增进家长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依托分类家长会,有针对性的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总而言之,家长积极的参与,不仅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又得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配合,提升了家长教育水平,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习惯教育浓浓的氛围在花市小学的每一个角落,相信在习惯教育的实践中,花市小学的学生讲礼貌会成为风气,守纪律成为自觉,讲卫生成为自然,爱学习成为追求,健身心成为乐趣;学生会在花市小学这片沃土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行为习惯主题班会第8篇

一、统一认识,澄清标准,有规可依

任何一种教育,只有被学生认可,才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对学生提出行为规范要求时,必须通过不厌其烦的宣传和发动,使学生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明确遵守这些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了解其行为标准,即心里知道:在某一方面我“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不这样做的后果”等。当然规范的要求要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

为此,在高一入学军训时,我就抓紧时间与学生一起对学校的各种规范和要求进行认真的学习,组织讨论、谈体会,对不明确、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解释。一个周的军训,班上的学生基本上都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日常行为规范有了较准确的认识。为了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可这些规定,我还把升学的第一个月的每个班会都用在了这个方面。使每个学生都有了清晰的标准,行为上有规可依,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

二、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宽严结合,指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习惯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尽快养成。比如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实,学生都知道,上了普高目的就是要通过努力学习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高一一开始学习,学生的不良习惯就暴露无遗了,如不能认真完成作业,上课听不懂不研究也不向老师请教、抄作业、不会记笔记、不会自己完成导学案等。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首先开班会讲清这些不良习惯在学生成长中的危害,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其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然后每月都组织两次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题班会,有时让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谈体会,让存在不良习惯的学生谈教训;有时开展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演讲比赛;有时观看一些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专题片。在正面引导的同时,要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对问题学生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但对某些表现极坏的学生还要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必要的处罚,让违规学生知道:这样做是要付出代价的、是要吃苦头的。也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

三、规范自已的行为,做学生养成性教育的表率

俗话说:“正人先正已”。做为班主任要求学生规范自已的行为,不能只站在指导者的层面上指手画脚,而应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成为学生良好习惯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性教育。如:要求学生养成按时到校的习惯,我就对全班同学讲,从今天入学开始,我保证每天比规定的时间提前10分钟进教室,请大家向我看齐,但我不强迫大家都跟我一样。自此,我天天如此,保证做到。一个周以后,我们班提前5分钟以上到校的学生占到了95%以上。有一个女生经常在规定的时间之后几分钟到教室,究其原因是早晨起不来,对此我也不严厉批评,而是和风细雨地对她说,你看教室里的同学这么齐了,大家都在做作业或读书,咱再进去是不是很难为情啊?等。每天与这个学生都这样聊几句,不长时间她就不好意思再迟到了。

四、积极营造养成性教育的良好氛围

我十分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养成性教育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教室的四周,教育学生随时随地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在教室的布置方面,在教室的外墙上开辟了班训和班主任寄语两个栏目,在每个栏目内各准备了28个心形卡,让全班56个学生都把自己的优点、不足、改进措施、励志名言等写在卡片上,供大家交流学习和监督自己执行改进措施。栏目下方则各贴一张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上方写着“胸怀祖国”,世界地图上方写着“放眼世界”。教室后边的黑板报每两周根据阶段性养成教育主题进行内容更新和主题强化。另外还在板报两边开辟了自律园地和学习园地,每天由值日班长记录班级的一日常规管理和学习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问题学生,对值得表扬的行为进行表扬。值日班长还要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每日点评。对值日班长发现的问题,我都是及时解决,把工作做细。在教室的两边墙上我也写了一些名言警句贴上,如:“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诚实守信,惜时高效”等。在前面的黑板上方我写上了“态度决定高度”几个大字。这些不仅美化了教室环境,同时也都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作用。优美的环境营造了养成教育的好氛围。

五、运用多种手段,以训练为主线,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唤醒学生的养成意识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但生理和心理都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极具不稳定性。老师只有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实践来进行强化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达这一目的,我在班上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经常性的训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各种行为,使之形成相应的习惯。

例:“三个一”养成性教育

行为习惯主题班会第9篇

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区教育局行政会议精神,继续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重点,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内容,以优化育人环境和促进学生六种行为习惯养成为突破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重点工作:

学生的六种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具体工作与措施:

1、认真扎实地搞好六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六种行为习惯指的是:礼仪习惯、诚信习惯、勤俭习惯、学习习惯、健体习惯和卫生习惯。

(1)深入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倡导道德自律。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范,“管好自己的嘴,不随地吐痰、不出口成‘脏’;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管好自己的腿,不乱闯红灯、不践踏草坪”。自觉养成珍惜自己、关爱他人、维护社会的良好习惯。

(2)开展“怎样做一个文明学生”的 主题班会评比活动。学生就礼仪、诚信、勤俭、卫生等四个方面进行 讨论。

(3)设立校园文明监督岗,劝阻和警示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开展“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

( 4)坚持一日三扫、每周一大扫的的卫生制度,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从个人卫生着手促进学生好的 卫生习惯的养成。

(5)培养学生理财观念,教育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提倡衣着整洁、朴实。不攀比。

(6)开展学习方法交流活动,各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通过学校双控系统向广大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做好防差转差工作。

(1)做好学生的调查摸底工作,及时完善学生档案。

(2)建立班级、年级、学校、派出所四级帮教网络,帮教重点问题学生。

(3)利用宣传媒体、地方课程等手段扩大法制教育的影响力,让广大师生在思想上能形成共识。

(4)利用家长学校的机会,邀请司法局专家给家长上课,让家长了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力度,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法规意识、道德意识。

(2)加大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力度,通过举办讲座和培训班、开设班主任工作论坛、举行班主任工作技能竞赛,全面提高青年班主任从事教育学生、管理班级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3)继续加强年级领导,充分发挥年级组的教育功能,定期召开年级工作会议,针对各年级的具体情况,集思广益,加强学生德育工作。

(4)开展校级班主任工作能手、班主任工作带头人的评选,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班主任工作。

4、加强德育三结合网络建设,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在立足校内从严管理的同时,积极争取社会的配合,把“警校共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来抓。

(1) 派出所干警与重点问题学生结对子,每月召开学校、派出所共同参加的重点问题学生帮教联席会。

(2) 定期召开学校、派出所共同参加的问题学生家长会。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