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通讯系统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05 11:32:57

通讯系统论文

通讯系统论文第1篇

武器系统网络拓扑

1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某武器系统地面15个节点,弹上8个节点,若全部采用星形结构,假设地面每个节点距“中央设备”的平均距离为3m、弹上每个节点距“中央设备”的平均距离为5m,则总线总长度为:15×3×2+8×5×2=170m根据2.2.2条的论述,此结果大于134.2m,是不适用的,因此系统不能全部采用星形结构。

若全部采用链形结构,由于导弹发动机燃烧喷出的尾焰、导弹发射后的冲击力都可能对链的连接点产生影响,影响整个系统的通讯。所以,将8发导弹单独组网并与地面网络隔离是必要的,即采用“双网”完成系统通讯。地面各节点位置相对固定,适合采用链型网络。总线的主干网布好后,在联试联调中各节点移动、离开主干网,都不会影响其它节点的正常通讯。弹上网络适合选择星形结构。基于以上分析,最终的某武器系统网络由导弹网络及导弹发射车网络(地面网)组成,地面CAN网络为链型结构,由屏蔽双绞线加两端的匹配电阻构成,各部件节点挂接在网络上;导弹网络为星型结构,所有节点通过接插件接在CANHUB上。网络拓扑见图3,图3中虚线所示的连接,在导弹飞离发射架后断开。地面网与弹上网之间通讯,还需要转接设备,目前使用发控装置(图3中节点3)进行转接。

发控装置有两个独立的CAN口,一个与地面网络连接,另一个与弹上网络连接;发控装置CPU对数据判读,将两个CAN口数据相互传递,实现地面数据上传或弹上数据下传。在实验室摸底时,发控装置计算机两个CAN口数据转接的延迟不大于2ms。

在导弹发射前,地面网所有分系统已经上电工作,弹上只有弹上计算机接收地面发控装置装定的诸元。导弹击发并飞离发射架后,弹上计算机与发控装置的连接断开,导弹所有节点上电工作,形成导弹、导弹发射车两个独立的CAN网络。增加或失去一个节点对CAN网络通讯没有明显影响,而且导弹与武器站两个网络之间没有直接连接,所以导弹是否在位不影响武器系统的通讯。

2最大总线线路估算

根据各项参数及芯片特性,考虑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计算总线最大长度及两个节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如下有以下两个公式:

系统通讯延时

1系统流程分析

系统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其中只有传递对准阶段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其它时间段的通讯有的数据量大但实时性要求不高,有的实时性要求高但数据量不大。在传递对准阶段,节点A将敏感到的传递对准信息通过CAN总线发送给发控装置,发控装置再转发给弹上计算机;弹上计算机通过RS422将传递对准信息传给节点B,节点B执行传递对准任务。

2传递延时计算

按照传递对准信息传递要求,有:式中,B为波特率,T转为发控装置的两个CAN口进行传递对准信息传递所需时间。T转在电路上有微秒级的延迟,更多的延迟是进行打包转发、数据拼接所耗费的时间。经过实验室摸底,时间T转<2ms。t0不大于5ms,则上式为:

2.1波特率选250kbps

当波特率选择250kbps时,式(3)为18.94ms<20ms;此时总线负载预计为:当总线数据量小于30%时,CAN总线才能稳定可靠工作。波特率为250kbps时,CAN总线负载大于30%,不能满足系统要求。

2.2波特率选500kbps

当波特率为500kbps时,式(3)为17.08ms<20ms;此时总线负载预计为:能够满足CAN总线的要求。

2.3结论

综上所述,系统在进行传递对准时,如果没有其它大数据量的信息传递,波特率选择为500kbps时,传递对准信息传递时间小于20ms,总线负载小于30%,能够满足系统要求。

通讯系统论文第2篇

关键词:FOXBORO DCS系统 FBM224 通讯测试

中D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003-01

1 引言

I/A Series控制系统在化工行业广为使用,为了更方便广大用户的需求,此系统通过Modbus FB224通讯卡可以轻松的实现和其它控制系统及设备的通讯。此系统通讯量大,优于其它很多DCS系统。每个Modbus设备可以指定多达64个单独的处理任务,本文就着重论述此卡的使用、组态方法及通讯测试。

2 网络介绍

Modbus通讯接口组件可以和它的从站设备如:PLC和现场I/O设备以及I/A系统的CP60之间提供通讯接口,FBM224支持RS-232、RS-422或RS-485的通讯接口标准,并且可以以Modbus协议的RTU方式成功的实现通讯。每个I/A控制器通过FBM224卡的四个通讯口,可以存取多达2000个模拟量数值,或32000个数字量数值。一个处理器的网络连接如图1所示。

FBM224通信卡是以Modbus RTU主方式与Modbus从设备通信的,最多可以连接64个从设备。FBM224上有4个端口,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把1和2端口、3和4端口作为冗余端口使用。每个端口均可设置为RS-232、RS-422或RS-485通信链路。

FBM224和其相关端子附件(TA)适用多种类型的连接至设备,单端口或双重端口的设备连接,当使用RS-232通讯接口时连接至调制解调器,RS-232转换为RS-422或RS-485。FBM244和Modbus从站设备之间的通讯通过四端口的TA端子,每个用于RS-422或RS-485接线的端口是密集型的端子,每个端口都有一个DIP开关以选择总线终端电阻。对于RS-232接线TA具有一个标准的DB-25芯公插头,每个端口有24个DIP开关,可以用于任何RS-232配置。图2为一典型的RS-485的TA接线方式。

注意:用RS-422链路时,在FBM224和最远端从设备的接收端加终端电阻。用RS-485链路时,在FBM224和最远端从设备的收发端加终端电阻。

3 DCS组态

当一个通讯设备连接好以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其组态,一般组态步骤如下:

(1)端口组态文件;(2)从设备处理文件;(3)ECB200模块;(4)ECB201模块;(5)在SMDH中,使ECB200在线(ON LINE),把端口组态文件下装到FBM224中(DB DOWNLOAD),此时,相应的端口有效(ENABLE PORTn)。若FBM224工作正常,ECB200变白;(6)在SMDH中,选择ECB201,下装从设备处理文件(DB DOWNLOAD),并使ECB201通信有效(ENABLE COMMUNICATION)。若与从设备通信正常,ECB201变白。冗余端口方式通信时,可以通过EQUIP INFO查看通信情况。

4 通讯测试

组态完以后有时通讯不上,我们可以进行通讯测试,以辨别是什么问题。

(1)首先安装设备检测软件,连上RS-485通讯器,“我的电脑”右健选择“属性”选择“硬件”,“设备管理器”中选择端口,可以按装,完成后可以看到端口号(USB Serial Port(COM3)),在配置文件时会用到。(2)打开测试软件MDBUS。(3)点击configuration选项,配置窗口中需要配置各个通讯参数。(4)完成配置后点击ok,点击右上方的displays按钮,选择monitor可以监视通讯的状态。(5)点击On按钮就会开始通讯测试,如果通讯正常这可同时看到发送和接收的数据。

5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使我们更加熟悉与了解此DCS系统和从设备的通讯以及它的组态,可以和现场好多就地控制系统方便实现相互之间的通讯,方便工艺人员的监控和操作,从而使此DCS系统的性能充分发挥,服务生产需要。

参考文献

[1]肖格远,付喜亮,王广龙.FOXBORO系统DCS升级改造及相关问题处理[J].内蒙古电力2014(04):40-41.

[2]傅文彬,夏晟,万家国.FOXBORO I/A’S DCS系统与TRICONEX ESD系统通讯浅析[J].泸天化科技,2014(03):12-14.

通讯系统论文第3篇

关键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MODBUSPLUS,MODBUS协议,PLC串口通讯,逻辑梯形图

 

0 引言

计算机监控系统在莲花发电厂得到广泛的应用,用来保障发电厂安全可靠运行。随着设备的升级改造,新设备与监控系统的联系越发的密切,各种不同的通讯方式导致改造设备有时不能很好的与监控系统配合进行工作,发电厂励磁系统在设备改造后便出现了信息的采集和无功数据下送错误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更改Plc通讯方式和更改程序里配合时间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1 莲花发电厂励磁系统概述

1.1 连接方式介绍

励磁系统利用现场总线技术针对各个部分进行控制和信息交换。装置本身提供多种对外接口,实现与电站控制系统连接。莲花发电厂励磁系统在改造初期是作为MODBUS PLUS网络上的一个节点采用MODBUS PLUS协议与机组监控系统PLC进行监视和控制通讯。论文写作,MODBUSPLUS。

1.2 MB+网络中励磁调节器与机组监控系统PLC的协议

1.2.1 厂商定义协议的读写操作:

读取数据:MBP网关将励磁系统状态保存于10个寄存器中,PLC用MSTR功能块读取即可。

写入数据:无功数值的写入分为几个部分:

a.无功值给定Address:1025 Dec,PLC将无功值写入网关,网关将其传给励磁系统。

b.预置值进入恒无功调节Address:1026Dec,PLC将FF00 Hex写入网关,网关再向励磁系统发进入恒无功调节。

c.退出恒无功调节Address:1026 Dec,PLC将0000 Hex写入网关,网关再向励磁系统发退出恒无功调节。

在向网关置无功值之前,先将1025 Dec寄存器清零。每一次进入恒无功运行状态时,都必须重新设置无功值,否则命令无效。论文写作,MODBUSPLUS。具体的无功值为给定的无功值除以视在功率乘以10000。

2 在MB+网通讯下出现的问题

整个程序理论上符合励磁厂商提出的要求,但在实验运行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现象为实际多次发电过程中出现下上位机送无功数值后,励磁调节器不能进行调整。励磁网关硬件出现SUBNET ERR子网错误。重启励磁系统电源,MB+网关子网故障消失。论文写作,MODBUSPLUS。初步判断励磁子网设备出现了问题导致子网错误,接收不到下行数据,这种问题可能跟程序的编写顺序有关,莲花发电厂监控系统经过改造之后现已使用施耐德公司昆腾系列UNITY 65160 PLC,里面装载的是UNITY PRO编写的程序。随着CPU处理速度的不断提高每一次的扫描过程不断缩短,本文中莲花发电厂监控系统所使用的CPU完整扫描程序约为20MS。这就导致了几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在以上所更正的程序中虽然恒无功调节的时间为8秒,之后无功给定数值没有改变,励磁调节器进行判断后没有进行再次的读取网关中所提供数值,但MSTR功能块依旧在每隔20MS一个周期的情况下向MB+网络上的励磁调节器节点发送相同数据,励磁装置不会读取但会不断的进行判断;其次,与励磁系统通讯属于双工方式上下行通讯的情况,对于数据的实时上送,PLC中MSTR的读取也会给励磁系统造成很大的负担;第三,根据第一个情况所示我们根据设计在下达一个指令的时候保持0.5S,其实就已经向外部设备发出≥500/20次指令,这种情况对于MB+网络中本身支持的这种端口设备来说符合电气标准要求,但励磁系统通过MB+转485的转换装置后就会带来一些问题,那么每一条指令的时间怎么确定既要满足励磁调节器判断、接受和运算又要保证其设备不会导致停止响应。论文写作,MODBUSPLUS。

3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过实验分析认为,由于励磁装置通讯接口速率与PLC之间不协调导致。建议将原PLC与励磁通讯装置的MB+通讯,改为主-从方式的MB通讯,施耐德651 60系列PLC硬件本身支持对RS232和RS485串口通讯。适用于小到中等规模的数据量传送(<= 255 个字节)且带确认的数据传输,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方式实现通信数据传输速率低简单可靠。针对上述情况对程序作相应调整,在PLC中采用MB通讯功能指令XXMIT。该指令用来与其它支持Modbus协议的从设备进行Modbus通讯。

因为RS485通讯属于半双工通讯,所以XXMIT功能块依据这一特点规定同一时间内只允许一个XXMIT功能块占用串口,保证在低速率指令先后执行保证励磁系统正确接受,程序设计过程中时间的配合问题至关重要。首先要考虑到当一个指令执行时所需要多少个周期来完成,其次要考虑到串口通讯时为了可靠的工作,在485总线状态切换时需要做适当的延时因素的影响。所以程序设计过程中将无功设值、恒无功调节状态码和退出恒无功标志位按照严格的时间要求对励磁系统进行发送,时间精确到0.01秒为单位。在改造过程中,设计了通过XXMIT功能块来测试设备相应速度的简单方法(只是用于本文所提情况,为专业人员提供思路)。论文写作,MODBUSPLUS。强制M1,用BITBOY等串口通讯软件监视所发数据,记录发送的请求和返回信息,整套系统串口通讯的响应速度=请求速度×PLC内部扫描周期。以上程序中所用到的0.1S的时间,就是用本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果并达到预期效果。论文写作,MODBUSPLUS。

4 总结

通过改造从可靠性方面保证机组监控系统与励磁系统的通讯,使我们体会到运用先进设备的同时更要以安全、稳定为前提。同时反映了PLC在水电站控制方面的能力和灵活性,将工业领域中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到水电站中,这对于水电站监控系统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结构、性能等方面都是新的突破。对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起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EGSchneiderAutomation.ModiconModbusprotocolreferenceguide[Z].AEGSchneiderAutomation,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颁发.1997.水利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规定

[3]于恒春.ModbusPlus网及其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1997,13(4):26-29

通讯系统论文第4篇

关键词:并行计算机系统 通讯 开销 Active Message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传统的串行计算机速度已快达到其物理上的极限。目前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就是采用并行处理技术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一、当前对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通讯问题存在的认识模糊点

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的研究有诸多方面,其中通讯问题是最重要的一个。它是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中以互连网(注意不是互联网)为基础展开的。而相当多的研究人员却对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的通讯问题研究存在模糊处,主要是搞不清通讯在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搞不清通讯对并行处理性能的影响;看不到通讯过程中产生的开销问题对大规模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不能针对通讯软件中的开销提出好的解决措施。

下面笔者根据研究情况对上述问题做逐一阐述:

二、阐述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通讯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点

1.通讯软件是实现并行计算机系统内部结点通讯的主要构件

处理结点之间通讯的实现在分布存储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设计中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从概念上讲,并行处理无非是各个处理结点同时并行地处理同一应用问题的不同部分。因此,对于给定的应用问题,在结点数一定的条件下,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来决定并行处理的速度:一是对应用问题求解算法的优劣;二是处理结点软硬的速度;另外,由于应用问题的不同部分之间往往有着某种数据依赖关系,因此,对于一个实际的并行处理系统来说,它的各个处理结点之间尚需有一种联系系统,这就是连接各处理结点的互连网络以及建立于其上的通讯软件,它们的速度也是影响整个并行处理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看来,研究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的通讯问题,以提高通讯的速度和效率,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通讯对并行处理性能的影响

一般来说,运行在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上的就用程序是由计算和通讯两部分组成的。目前最常用的应用程序效率评价模型往往假定计算和通讯在时间上没有重叠,也就是说,整个应用程序的运行时间T是计算时间Tcomputation与通讯时间Tcommunication之和,写成公式就是:

T=Tcomputation+Tcommunication

而进行一次通讯的时间又可用与消息长度成正比的数据传输时间Lc×Tb,外加一个通讯启动时间Tstart-up来表示。其中,Lc是消息长度,Tb是每个字节的传输时间,假定整 个应用程序的通讯次数为Nc,那么应用程序的运行时间又可以表示成:

T=Tcomputation+Nc×Tstart-up+Nc×Lc×Tb

在一个并行计算机系统中,处理结点的主要工作是计算和启动通讯,即上述公式的前两项,数据传输的工作则由互连网络来完成,即上述公式的最后一项,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在计算和通讯不重叠的假设下,要提高系统效率,必须同时减小计算和通讯的时间。

如果计算和通讯在时间上可以重叠,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3.利用Active Message通讯新机制,解决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中的开销

在一些基于传统消息传递机制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中,互连网络的硬件开销已相当小了,但由于消息发送和接收所需的软件开销过大,并且计算和通讯在时间上不能够很好地重叠,导致处理结点和互连网络的实际性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为此一种新的通讯机制——Active Message应运而生。它采用了与传统的通讯机制完全不同的设计思想,可以大大减少通讯的软件开销,并且比较好地实现计算和通讯之间的重叠,充分利用硬件的性能,提高通讯效率。

一般来讲,不论采用什么通讯机制来实现消息传递,对于一些比较典型的MPP机器来说,系统中的通讯硬件提供的功能都大致类似:互连网络接收源处理结点发来的消息包,并用一定的寻径算法和流控技术将它送往目的处理结点,消息包到达后,用一个中断信号去通知目的处理结点,此时的处理结点会调用相应的中断处理函数来处理到达的消息包。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完全异步的过程,传统的通讯机制之所以会有比较大的软件开销,其实质上的原因就是过多地采用了与上述异步过程不匹配的同步协议。

鉴于此事,Active Message更直接地使用了通讯硬件提供的功能,它的基本设计思想非常简单,就是让消息包的发送方预先指定好接收方用于处理该消息包的函数,消息包通过互连网络到达接收方时,这个预先指定的函数被调用,来处理到达的消息包,不难看出,Active Message这种简单得几乎没有任何协议的异步通讯机制,相当恰当地适应了硬件的通讯过程,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通讯硬件的性能。

不需要软件提供缓存的特性使得Active Message非常自然地避免了传统通讯机制存在的由于复杂的缓冲区管理和慢速的内存数据拷贝造成的大量软件开销。另外Active Message比较适于直接在User-Level上实现,因此系统调用和中断所需的上下文切换造成的软件开销也不复存在了,这样一来传统通讯机制中的一些主要软件开销在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中基本上被消除或减少了。

计算和通讯相互重叠以及足够小的通讯软件开销是提高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通讯效率的关键。传统的通讯软件中上下文切换、复杂的缓冲区管理以及慢速的内存数据拷贝,往往会带来过大的软件开销,不利于计算和通讯的重叠,Active Message充分利用了通讯硬件的异步特性,有效地提高了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的通讯效率。

三、结论

总之,通过对上述四方面内容的分析,比较浅显地阐述了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通讯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让更多研究者了解到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中内部处理机之间的通讯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这为从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逐渐转变为超高性能计算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文耀.张以谟.王勇.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及其拓扑重构的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6,(01)

[2]丁健.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04)

通讯系统论文第5篇

研究动物的目的之一是向动物学习。亿万年的进化在地球上造成了众多的动物物种,它们在世世代代适应环境、相互斗争的活动中发展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能量转换、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器官及组织,在小巧、灵敏、高效、节能、可靠及抗干扰等方面都令人赞叹不已。现代技术在许多地方远不及小小的昆虫。人类早就在向生物学习,“见飞蓬转而知为车”,观鸟翔而起飞行之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便开始自觉地向自然界学习,开创出仿生学这个崭新的领域,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对动物和植物进行模拟,仿生学已取得巨大成就。模仿海豚的流线型体型和能减少水的阻力的特殊皮肤构造,使潜水艇和快艇的速度提高了许多,从昆虫学来的振动陀螺仪使导航系统做到了小型化和高精度,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仿生学开创时期的工作有许多是关于动物的感觉器官(信息接收器)和神经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的。仿生学因此和控制论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控制论是一门以神经系统和自动机的对比中产生的关于动物和机器的通讯与控制规律的理论科学。控制论的一个分支―――生物控制论专门研究生物中的信息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规律,它是仿生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产生促进了仿生学的发展,反过来又通过仿生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显然,对动物通讯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动物中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机制,从而促进生物控制论和仿生学的发展,使人们得以研制出更加完善、更加精美的通讯设备和系统来推动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对通讯和信息处理能力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些对于我国四化建设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节选自《动物的通讯》)

【练习】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密切的关系”这一概念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控制论是仿生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仿生学是控制论的分支。

B、控制论促进了仿生学的发展,反过来又通过仿生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

C、控制论有助于认识动物中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机制。

D、仿生学有助于认识动物中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机制。

2、控制论的定义是从哪个方面来下的()

A、产生的基础和机器通讯的规律。

B、动物和机器通讯与控制规律。

C、神经系统和自动机的对比与控制规律。

D、产生的基础和研究的范围。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直接“推动”“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研究”的是完善精美的通讯设备系统。

B、最后一段中画线词“自己”,具体指的是“生物控制论”。

C、我们人类至今还没有对“动物的通讯”这一概念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对这一概念的范围予以界定。

D、最后一段中画线词“机制”的最准确含义应该是指“机体限制”。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人类深入地研究动物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向动物学习,去模仿动物的各种性能以便于制造出人类所需的一些高尖端的科技产品。

B、动物在世世代代适应环境、相互斗争的活动中发展出了一些器官和组织,这些器官和组织能够卓有成效地转换能量、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

C、仿生学顾名思义就是人类对动物和植物的一些特殊性能进行模拟,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出人类所需的一些高尖端的科技产品。

通讯系统论文第6篇

【关键词】 通信系统;电子产品;产品风险;管理探索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信系统是电子产品技术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其风险规模迅速扩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产品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及时更改电子产品技术的的内容和结构自成体系的惯例, 由于通讯类电子产品的理论性较强,提出并建立一个通信系统电子产品之间有机衔接、理论和方法,反映学科最新成就。

1 概论

目前,传统的通讯类管理方法,立足于电子产品内部的节能降耗,通讯类降低到一定程度再寻求大幅度降低的难度非常大。本文深入剖析通讯类电子产品风险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讯类电子产品控制体系的现状,找出了通讯类电子产品控制体系的薄弱环节,如何实施战略电子产品管理来提升联通电子产品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通讯类电子产品控制的建议。

信息文明是当今社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能,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节约社会资源的强大生产力,是促进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讯类作为一家中国电子产品跻身世界级重要信息运营商行列,正积极实施向“国际一流的信息服务和综合通信提供商”迈进的发展战略。

2 通讯类电子产品技术发展

上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标志着电子技术就此诞生,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70年代将电子产品技术在我国推广,先后经历了数次实验和研发,终于在 200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同时电子产品专业口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观,而且开始彻底改变电子产品教学的传统设计方法,使电子产品技术处于集成时代。通讯类电子产品经过2009年重组后的迅速整合和3G “沃”品牌的逐渐深入人心,公司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2009年1月7日,通讯类电子产品获得了WCDMA制式的3G牌照,同时三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实力差距上也在逐渐缩小。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通讯类电子产品将已经具有差异化的WCDMA网络打造成了健康、高速以及保密性能出众,覆盖率在城区达到99%,城乡覆盖98%信号覆盖已经延伸到100公里以外海域,做到让消费者始终保持畅行无阻。促进电子产品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健康发展,也是我们政策制定者、电子产品管理者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3 通讯类电子产品战略管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电子产品将低通讯类作为核心竞争能力,这就要求电子产品内部最大限度的进行通讯类消减。目前针对我国大多数电子产品来说通讯类管理是电子产品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多数电子产品来说,传统的通讯类控制方面一直都在做,但往往成效都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通讯类控制手段能降低通讯类空间显的太小,而且过度通讯类控制往往是以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来得到的,这样长期来看却消弱了电子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通讯类控制则是电子产品通讯类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通讯里电子产品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加强通讯类电子产品控制,实现少投入多产出,降低电子产品,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便形成了战略通讯类管理。

通讯类电子产品战略管理的内容界定范围比较广,战略管理是伴随竞争环境的传统的电子产品管理进入战略管理新阶段,打破传统的电子产品管理向战略电子产品管理转换;将传统的电子产品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与战略电子产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通讯类战略管理就是要将通讯类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贯穿于战略管理循环。可见战略通讯类管理它贯穿于电子产品管理的各个方面,是经济行为的基础。

4 通讯类电子产品管理的基本框架

4.1 通讯类电子产品定位分析

随着整个社会进入“微利时代”,电子产品所面临的竞争挑战实质上是一场通讯类竞争战。目前,信息化时代进入,现代通讯类管理方法体系中,若干电子产品进行所有价格活动的累计通讯类低于竞争对手,电子产品就具有通讯类优势。通讯类作为三地上市电子产品,通讯类管理体系为电子产品财产组织和内部治理结构的一个形式,实际上是资本经营中资本重组的一种形式。从通讯类管理层面上看,由于通讯类电子产品的发展与其价值活动有着共生的关系,通讯类管理可以衍生出电子产品的发展战略,并且该战略将会对电子产品的通讯类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通讯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终端智能化、宽带移动化趋势明显以及电子渠道的快速发展,也给原有的通讯类管理体系带来了冲击。现代电子产品经营机制和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竞争实力与优势, 往往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难以形成真正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电子产品氛围,不利于电子产品引进新的人才。通讯类必须加强战略通讯类管理,形成自身的战略通讯类管理体系,可以在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的情况下,以保证电子产品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为重点时,可以适当提高通讯类,同样能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不断提升电子产品价值。从战略高度对通讯类结构和通讯类行为进行全面分析,寻求持续性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占的先机,充分发挥联通的3G的优势,把传统业务、移动业务、行业应用与创新转型业务打包,多业务共同推进,让客户在使用中确确实实的感受到3G的技术优势,靠全业务赢得市场,实现竞争优势共赢。

4.2 通讯类电子产品战略定位分析

21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电子产品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加强外部组织结构的完善发展。战略通讯类管理是实现电子产品经营和发展战略的工具。战略通讯类管理不是直接针对电子产品生产经营的,而是针对电子产品发展态势、发展主动权的,电子产品在赖以生存的市场上如何选择竞争武器以对抗竞争者。随着电子产品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对于电子产品发展的主动权和态势权都有着直接影响,经济细胞的互补性和多样性,不断的改善和加强自己竞争力,电子产品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 如果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实现组织的扁平化,减小管理的层级,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速度和规模不一定起正面作用,优势的产品、良好的信誉、人才结构管理是中小电子产品发展的关键。

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无论是内部组织结构还是外部组织结构而在确定了电子产品的战略定位以后,运筹打好品牌、营销、竞争三张合牌。在品牌靠差异化品牌去发展客户、维护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才能真正提高品牌为客户产早价值的同时实现电子产品价值的提升。在竞争实现3G领先、宽带较快增长、2G稳健发展以及ICT、IDC、移动支付等全业务一体化电子产品解决方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赢得先机;营销立体创新,攻守兼备,以价值为先,根据大众与分众的市场,针对性的做好各类营销体系的建立,做好移动业务和宽带业务突破转型业务。将通讯类管理同具体的战略相结合,才能体现出战略通讯类管理应有的管理效果。

4.3 通讯类电子产品差异领先战略

差异领先战略要求电子产品就客户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或在通讯类差距难以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生产比竞争对手功能更强、质量更优、服务更好的产品以显示经营差异。电子产品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必然从封闭型趋向开放型并处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实现传统通讯类管理的功能扩展,构建新形势和新环境无疑使打破传统电子产品管理思想的重大突破,强化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对传统电子产品是一种新机遇更是一种新挑战。面对移动与电信巨大的市场份额与通讯类优势,通讯类电子产品要进一步壮大与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从传统通讯类管理的比较中深入剖析了战略通讯类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大力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战略通讯类管理与电子产品竞争力的关系,在品牌、竞争、营销等方面制定和实施因地制宜的电子产品发展战略。须将战略通讯类管理纳入电子产品整体战略框架之内,并贯穿于电子产品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既是在全球经济运行的低估区,通信行业仍然会以很快的速度发展,平等、自由的连接是通讯类电子产品行业下一个增长的动力。

4.4 注重通信类电子产品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

通信系统的发展已使得通信系统成为电子产品专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系统是一门应用电子产品等现代化技术进行高密度存储技术的信息处理的学科,培育具备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电子产品的存储和应用方面打破长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由于电子产品大都是多种因素和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在电子产品和通信系统相结合的项目模式中,开始电子产品实践之前,通信系统方面的理论知识全面熟悉和掌握电子产品设计具体内容,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电子产品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并通过一些实验仪器的调试和装置的安装等。

电子产品技术与通信系统结合十分紧密,在通讯类电子产品技术中,通信类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电子系统单独分离出来,其和通信系统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进行通信类电子产品应用性研究时。

5 结束语

放眼未来,通讯类电子产品管理的研究方向将继续秉承前馈思想而发展。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通讯类电子产品管理方法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讯电子产品的市场营销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营销方式,以客户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和以市场为中心的大营销观念还没有完全体系化的形成,但这些经验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战术通讯类管理的范畴,很少涉及战略意义上的通讯类电子产品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罗青松.中国电子产品企业的发展道路[J].水运管理,2011(09)78-82.

[2] 冉秋红.通讯类电子产品战略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2011(5): 14-18.

[3] 邓爱喜. 通讯类电子产品的发展与应用[J]. 科技经济市场, 2010, (05) 67-86.

通讯系统论文第7篇

关键词:串口通讯,PDA嵌入式操作系统,WinCE

 

1引言

掌上电脑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以其轻便、廉价、功能强大、便于野外作业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测绘界人士的青睐。在某些领域有逐渐替代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趋势。基于PDA的嵌入式应用软件研究与开发是目前测绘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已经开发成功的掌上型测绘系统中,大多数是基于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之所以能在嵌入式系统市场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与其自身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和相似性是分不开的。未来,将PDA用于常规的测量中,实现内、外业一体化、自动化是提高测量效率的必然趋势。

2嵌入式系统研究

2.1 嵌入式系统

根据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即控制、监视或者辅助设备、机器和车间运行的装置。一般而言,整个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分成四部分: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软件,如图1所示。

图1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应于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及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1]。嵌入式系统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架构上以嵌入式处理器为中心,配置存储器、I/O设备、通信模块等必要的外设;软件部分以软件开发平台为核心,向上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I),向下屏蔽具体硬件特性的板级支持包(BSP)。嵌入式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紧密配合,协调工作,共同完成系统预定的功能。从软件方面讲,嵌入式系统使用的操作系统一般是实时操作系统(RTOS)。目前广泛使用的RTOS有EPOC、Palm、Windows CE、嵌入式linux等。

与其竞争对手相比,Windows CE功能更为强大,尤其是在多媒体应用方面。Windows CE是微软开发的以组件为基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专门用于手持设备和信息家电。它的模块化设计方式使得软件开发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开发产品来自己设计系统。此系统与Windows OS极为相似,尤其是在GUI(即图形用户接口)方面,熟悉Windows OS的用户掌握Windows CE很容易。目前,使用Windows CE的掌上电脑除微软的Handheld PC外,还有CASIO、惠普、NEC和三星等厂家生产的手持设备。

2.2嵌入式开发研究

2.2.1 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

嵌入式应用软件一般是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例如:旅游、餐饮、娱乐及本文提到的测绘等),基于某一固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用来达到用户预期目标的计算机软件。本文提到的硬件平台指的是掌上电脑HP iPAQ hx2100,软件平台即HP内置的WinCE操作系统,全站仪可以认为是嵌入式设备。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

2.2.2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分析

嵌入式系统通常是一个资源受限的系统,因此直接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上编写软件比较困难,有时候甚至是不可能的。免费论文参考网。目前一般采用的解决办法是首先在PC机或笔记本电脑上编写程序,然后通过交叉编译环境(即常见的模拟器)部署成目标平台上可以运行的可执行文件,最后再下载到目标平台上的特定位置上安装运行。免费论文参考网。

需要交叉开发环境(CrossDevelopment Environment)的支持是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时的一个显著特点,交叉开发环境是指编译、链接和调试嵌入式应用软件的环境,它与运行嵌入式应用软件的环境有所不同,通常采用宿主机/目标机模式,如图3所示。

RS232/USB链路

图3 交叉开发环境

宿主机(Host)是一台通用计算机(如PC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它通过串口或者USB接口与目标机通信。宿主机的软硬件资源比较丰富,不但包括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和Linux),而且还有各种各样优秀的开发工具(Microsoft的Embedded Visual C++或本文提到的VS.NET2005等),能够大大提高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开发速度和效率。目标机(即本文提到的HP PDA)可以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实际运行环境,也可以是能够替代实际运行环境的仿真系统,但软硬件资源通常都比较有限。

3 开发环境与通讯方式选择

3.1 开发环境

目前,基于PDA的嵌入式开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EVC4.0开发WinCE应用程序,另一种方式是基于VS.NET的智能设备应用程序开发。前者安装过程和环境配置比较复杂,主要是补丁和汉化包较多,在开发WinCE应用程序之初,用户往往因为软件安装不够齐全或环境配置不当等原因,造成开发环境无法正常使用。而后者可以避免前者的缺点,应用于开发比较方便。

Visual Studio.NET是.NET平台下最为强大的开发工具(目前最高版本为Visual Studio.NET2005),无论是软件服务商,还是企业应用程序的部署与,Visual Studio.NET都可以提供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4]。Visual Studio.NET提供了包括设计、编码、编译调试、数据库联接操作等基本功能和基于开放架构的服务器组件开发平台、企业开发工具和应用程序重新工具以及性能评测报告等高级功能。随着微软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的推出,在其上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有着EVT(包括EVB和EVC)无法比拟的优点。本文主要用到的是.NET平台下的智能设备应用开发。免费论文参考网。

3.2通讯方式选择

目前最常见的硬件之间的数据通讯有串口通讯和USB通讯两种方式,而USB通讯常常涉及到驱动问题,实现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这样串口通信常常成为首选的通讯方式,可以设计相应的串口通信程序,完成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任务。

大多数计算机应用系统与数据设备之间通讯只需使用3到5根信号线即可工作。这时,除了TXD、RXD以外,还需使用RTS、CTS、DCD、DTR、DSR等信号线[2]。(当然,在程序中也需要对相应的信号线进行设置。)

图4 发送数据TXD(2号引脚)与接收数据RXD(3号引脚)跳线

采用以上接法,在设计程序时,直接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就可以了,不需要对信号线的状态进行判断或设置。

4 HP PDA与尼康全站仪双向通讯程序实现

4.1 PDA与全站仪通讯协议分析

为了实现PDA控制全站仪、实时的全站仪测量数据上传/下载,必须在PDA与全站仪间实现双工数据通讯。本文以Nikon DTM-352全站仪为例介绍双向通讯问题。凡涉及到通讯问题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通讯协议,表1为Nikon全站仪通讯协议格式[3]。

表1:

通讯系统论文第8篇

关键词:Android;企业办公;本地通讯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9-0114-02

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每年都要更新员工通讯录表格,为了方便查询,大多数的员工都会把通讯录电子表格保存到手机。但在手机端打开电子表格查询联系人不但操作起来不方便,而且找到联系人后不能直接拨打联系人电话、发送短信或者发送邮件。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基于服务器端的企业通讯录软件,但是这类软件需要搭建服务器,用户需要联网才能访问通讯录,而且后期维护也比较麻烦,使用起来不方便。本论文设计的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本地办公通讯录系统,用户只需要将本系统安装到手机端,即可读取手机本地联系人电子表格,然后根据表格生成联系人列表,实现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发送邮件等通讯功能。

1系统设计

1.1功能设计

系统主要功能是能够打开本地电子表格通讯录,读取通讯录内容,分别按照企业组织架构以及联系人姓名两种模式生成通讯录列表。在组织架构模式下,用户点击部门列表项后能展开列表项看到所有本部门联系人姓名,点击具体联系人姓名后能出现该联系人具体信息,在联系人信息界面能实现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功能。在普通姓名模式下,能实现按照姓名排序显示本企业所有联系人列表,能实现按姓名查询操作,点击具体联系人姓名后能出现该联系人具体信息,并实现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功能。

1.2数据库设计

使用Android自带轻量型数据库SQLite,联系人数据表字段应包含编号、姓名、部门、职位、手机、座机、邮箱。

1.3界面设计

主要包含三个界面,第一个界面主要功能是选择联系人表格,第二个界面是按照组织架构显示联系人,第三个界面是按照人员名字顺序显示。

2系统实现

2.1自定义索引栏

在按照人员姓名显示联系人列表的时候需要实现AndroidListView侧栏字母索引排序功能,此界面上面是一个带删除按钮的EditText,我们在输入框中输入可以自动过滤出我们想要的东西,当输入框中没有数据自动替换到原来的数据列表,然后下面一个ListView用来显示数据列表,右侧是一个字母索引表,当我们点击不同的字母,ListView会定位到该字母地方。

实现思路是首先应当将字母的索引栏继承与一个控件,通过ondraw方法将字母画出来。然后我们应该监听这个字母控件的ontouch事件,来判断用户到底是按了那个字母。三是实现这个索引栏与ListView的联动,就是将ListView滑动到按下字母的位置。

关键代码:

2.2左边菜单栏导航

按照组织架构显示联系人需要使用到屏幕的左边是导航菜单栏,然后点击左边的,右边的内容发生变化。实现思路是使用ListView+Fragment来布局,当HstView中的Item被选中的时候,动态切换Fragment中的内容。

2.3电子表格操作

本系统主要的数据是从excel电子表格里读取的,我们需要读取表格字段,然后按照类别写入SQLite数据库中,这里我们借助jxl库,可以很方便的对Excel进行读取。关键代码如下:

通讯系统论文第9篇

关键词:车载通讯系统;身份导向密码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7-0000-02

Vehicle-carried Communic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Analysis

Cao Xu

(Changsha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410100,China)

Abstract:Telematics refers t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designed for coll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data in vehicular networks.Security and privacy are two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deployment of telematics.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studies on possible security threats and attacks for applications in vehicular networks.We discuss several requirements that will be helpful in building secure telematics.The vehicular PKI is a good choice for enabling vehicular network security.We then introduce the ID-based cryptosystem which can be one kind of vehicular PKI,and also addre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D-based security framework for telematics.

Keywords:Vehicle-carried communication system;ID-based

Cryptosystem

一、前言

Telematics是结合通讯(Telecommunication)和信息(Information)的车载通讯系统,主要应用在车用网络上,近年来发展快速并成为相当受关注的市场焦点之一。由于车载通讯系统具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各国科学界无不竞相投入研究,例如IEEE的DSRC研究团队针对了“行车间车辆的通讯”与“车辆与路间单元的通讯”定义约四十种的相关应用,其中包括了合作驾驶(Cooperative Driving)、碰撞避免(Collision Avoidance)、交通信息传送(Traffic Information)、车辆诊断(Vehicle Diagnostics)、电子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System)与娱乐相关(Entertainment)等应用,显示未来在Telematics上相关应用的多元发展性。

在Telematics车用网络的架构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种类:

(一)Vehicle-to-Roadside Communications(V2R):车辆可以透过路旁的路间单元(RSU)联机到Server端索取所需的信息。

(二)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s(V2V):车辆可以透过其它车辆交换所需的信息,例如当前方有紧急事件发生时,车辆彼此间可以迅速交换信息。由于此方式并无路旁的路间单元可供使用,故当车辆间距离太远,超出彼此能够通讯的范围时,将会发生断线的情况,此时可以使用“carry and forward”的方式,先把要送给对方的信息携带在自己身上,继续前进直到遇到可以传送的对象。

(三)结合V2R以及V2V之网络架构:车辆彼此间距离短的话,便可以直接交换信息。若距离太远时,便藉由路旁的路间单元来做转送的动作。由于车辆间之通讯方式有V2R以及V2V两种,故使用此方式可以增加网络的可靠性:当其中一种传输方式失败时,可以切换成另一种传输方式来帮忙转送信息。

车载通讯相关应用主要是透过无线通讯技术来达成,因此无线通讯上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将成为Telematics上的隐患,例如:车载通讯应用普遍会利用定位的信息作为路由传输协议的参考,此时攻击者可以窃取行车定位的信息,产生个人隐私性(Privacy)的问题。又例如路况讯息、紧急事件、交通意外等相关讯息如果遭攻击者恶意散布错误信息或窜改信息,将影响事故处理的时效性。由于车载通讯相关产业并未完全发展成熟,安全机制也不完善,所以必须要设计一套保护封包内容的传输机制,以此来建立信息传递时的安全性与隐私性防护。

本文首先介绍车载通讯相关应用服务可能面对的安全议题,并介绍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以达成车载通讯上的通讯安全目标。针对车用公钥基础建设(Vehicular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Vehicular PKI),我们引进身份导向密码系统,并讨论其应用于Telematics上的可行性及未来研发的方向。

二、安全需求

一个安全的车载通讯系统,为了使相关的应用服务可以正常运作,应该要满足以下需求:

(一)资料隐密性(Privacy):隐密性就是确保被传送的数据不会遭受被动式攻击(即使资料被窃取,也不怕机密外泄),经过加密后的资讯在网络上传输,即使盗取成功也无法了解其内容,以保持数据的隐密性。

(二)认证(Authentication):认证服务包含保证通信的合法性、可信度,确保信息的确是来自发送端,而不是他人所伪造。例如:道路状况警报信号的广播,认证服务的功能是向接收者保证信息来自它所宣称的来源(车辆或是路间单元)。另外对于正在进行中的通讯,必须考虑在连结建立时,先确认通讯双方是可靠的,非法第三者不可伪装成合法的一方来介入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