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园艺工程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04 05:10:22

园艺工程论文

园艺工程论文第1篇

关键词:设施园艺工程农业现代化发展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大抓农业、科教兴农的热潮,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这是唯一的一项农业产业示范工程项目,与电动汽车、小康住宅,高清晰度电视等高科技工业产业化项目并驾齐驱,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说明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所谓工厂化高效农业,主要内容就是指以蔬菜设施栽培及相关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设施园艺是我国农业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蔬菜、花卉、果品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农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园艺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谈到今后工作重点时,提到了"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这里面的"种"指的就是设施园艺,它与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极为密切,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大抓"菜篮子"工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设施园艺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和多种系统,因而科技含量高,所以设施园艺的发达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建立的很多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内容也是在搞设施园艺工程;说明了设施园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发展,必须置身于农业现代化浪潮的大背景之中来考虑。

蓬勃发展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我国农业现代高潮到来的大背景,使得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表现在:

l、全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86.7万公顷(至1998年底),设施类型主要为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居世界第一位,比198:年增长了120倍。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当地菜田总面积的10%以上,某些地区已接近30%,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设施栽培分布的地域不断扩大,80年代设施园艺主要在"三北"地区发展,而现在正向南方迅速扩展,发展势头已超过北方,尤其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更为迅速。

2、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以节能为中心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北方广大地区大力推广与发展节能型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在北纬40o左右的高寒地区生产出喜温果菜,更高纬地区可生产耐寒蔬菜,基本消灭了冬春蔬菜淡季;南方大力推广塑料拱棚及遮阳网,降温防雨,克服了夏季蔬菜育苗的难题,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蔬菜夏淡季。加上全国疏菜大流通、大市场,全国各地蔬菜供应均衡稳定,丰富多彩,四季长青。人均蔬菜占有量高达240吨-250kg/人·年,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中设施蔬菜人均占有量目前也达到了33kg/人·年,比1981年增长164倍,为"菜篮子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3、设施园艺工程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园艺设施逐步向大型化发展,小型简易类型比重下降约20%。通过大型现代化温室及配套设施的引进,促进了我国温室产业的发展,使我国新型优化节能日光温室和国产连栋塑料温室得到进一步推广,由于设施结构设计建筑更加科学合理,使得设施内的光温水气环境得以优化,有利作物生长发育,为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例如我国日光温室黄瓜的最高亩产已达2.5万kg/年,接近或达到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等国的水平。设施栽培作物种类日渐丰富,除蔬菜外,花卉也占有相当比重,果树设施栽培也正在迅速发展。

4、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中城市近郊区的耕地不断减少,如何发展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近年来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都市农业的定位是在城市周边,与大都市的二产、三产密切结合,融合服务于大都市,保证都市多元化、高质量消费的需要,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且有利生态环境的优化,因此往往把设施园艺做为首选项目。北京的"朝来农艺园"、"锦绣大地",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孙桥园艺试验场。东海农场等,将现代化的温室园艺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与向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结合起来,一举多得,拓展了设施园艺的功能,据统计仅在北京地区就有十多处,成为大城市周边的新景观。

5、近年来全国各地乃至到县乡等基层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北京中以示范农场引进的现代化温室于1995年建成投产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不少农业主管部门也纷纷效仿,引进国外温室设备、专用品种、甚至专家,希望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建立起现代化农业的样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引进的现代化温室已达170多公顷,其中1995年以后引进的,占总面积的83.4%。通过对国外高科技设施园艺技术的全面引进、消化、吸收,也全面提高了我国设施园艺的学科水平,上海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效果显著。

6、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相关政策向农业倾斜,使得不少企业家也开始关注农业项目,他们看到农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把投资热点转向农业,多数也是从事设施园艺生产。投资力度之大,是以往罕见的,以北京"锦绣大地"为例,它是一个民营企业,投资额已近亿元,主要从事设施园艺及现代化畜牧业,以企业化的管理机制,从事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这是一种全新的农业产业,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上述种种都为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商机。

7、设施园艺工程的科学研究,受到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重视与支持

"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所列的部级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是瞄准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集成国内外设施园艺高新技术,在北京、上海、辽宁、浙江、广东等不同生态气候型及不同区域经济特点的五省市,建设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经济一体化超前型示范工程模式,围绕蔬菜设施栽培的高产、优质、高效,主要研究内容有种子种苗工程、种植工艺工程、采后处理工程、设施环境控制工程、相关产业工程(包括温室制造、环控仪器设备、农机具、穴盘生产、蔬菜包装保鲜、专用肥料、生物农药厂等)五大方面。此项目已于1996年正式启动,2000年完成。该项目科研经费总投入高达5000万元,相当于"七五"、"八五"有关设施园艺重点项目经费总和的10倍,足以说明国家对设施园艺工程的重视。

与设施园艺工程有关的科研项目,不仅有应用技术的研究,还有基础理论的研究。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设施园艺高产优质的基础研究"列为重点项目证式启动,这在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领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反映出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学科水平已跃上新台阶。

8、已形成了一支从事设施园艺工程专业的科技队伍,二十年来这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强有力的梯队,为设施园艺的宏观决策,生产、科研、教学和推广,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一批中青年骨干正在茁壮成长,成为本领域的支柱力量,为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使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46个蔬菜研究机构,其中绝大部分有从事设施园艺的研究机构和人员。部分农业院校,近几年来陆续开设了"设施园艺"课程,有的还开出了硕士、博士学位课,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和过去比较,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正处在建国以来最兴旺发达的时期,令人欢欣鼓舞,但也必需冷静地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1、我国设施园艺的面积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以简易的类型为主,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与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遇灾害性天气和年份生产没有保障,农民遭受损失,市场供应出现波动。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截止到97年全国蔬菜设施面积为84.11万公顷,其中中小拱棚面积为42.42万公顷,占到50%,这些都是很简易的设施。档次较高的塑料大棚为19.04万公顷,在冬季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不能进行生产。塑料薄膜温室是冬季生产的主要设施,但以不加温为主。有加温设备的只有0.68万公顷,比例不到1%。至于现代化大型温室,全国总面积仅仅有170公顷左右,微不足道;而国土面积比我国小得多的荷兰,现代化温室面积却是我们的100多倍,可以全天候生产各种蔬菜和花卉,产品行销全世界。

2、设施园艺工程科技含量较低,无论设施本身还是栽培管理,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尤其表现在作物的产量水平,尽管我国也有高产典型,但很不普遍,大面积平均单产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以色列…,无论蔬菜还是花卉,平均产量往往是我国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荷兰温室番茄年产量中等水平即可达到60万kg/ha(即4万kg/亩),是我国的4-5倍。从专用品种到配套技术都很完善,设施的光、温、湿、气、肥各个环境因子,全可根据作物需要进行调控,为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3、我国设施园艺的生产经营方式以个体农户为主,劳动生产率很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甚至1/100。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更低,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矛盾越来越突出,更难以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发达国家的设施园艺工程已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我国还是分散的,以小型的乡镇企业为主,尤其在"硬件"的生产与制造方面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不高,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近年来随着外国温室公司不断涌入我国,他们的产品虽然价格很高,但因质量好,工艺精湛,还是受到欢迎,使我国原本就不太发达的相关产业,受到较大的冲击。

4、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的迅猛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高科技示范园区遍及全国,但内容雷同,设施园艺有较强的地域性,必需因地制宜才有效果。而目前一些地区或单位,不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气候特点出发,盲目模仿别人,不惜重金进口外国大型温室,甚至还有个别领导把园艺设施建设做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顾建设而没有明确的生产目的,设施虽然建起来了但效益很差。这些现代化温室冬季需要加温,夏季还需降温,耗能多、运行成本高,不适合中国国情,加之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大锅饭"的管理体制,使得生产不但不能赢利,还严重亏损,体现不出高科技示范作用,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对今后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必需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及时加以解决,才能使我国设施园艺工程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得以持续发展。从本专业委员会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l、大力扶植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园艺工程生产体系,尽快形成相关产业,这是提高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总体水平的物质基础,国家应在政策方面给以具体支持。

2、大力加强设施园艺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科研投入,组织部级的科研队伍,与地方密切合作,抓住关键问题(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联合攻关,边研究边开发,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提高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证。

3、尽快克服我国设施园艺事业迅猛发展的盲目性,尤其对外国现代化温室的引进工作,应有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引进之前要组织专家充分论证,新闻媒体的宣传要实事求是,正确引导。全国各地应分层次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是搞花架子,做门面。从我国人均蔬菜的消费量看,目前蔬菜设施栽培面积不宜再盲目增加,否则会导致"菜贱伤农",关键要提高品质,增加花色品种。

4、设施园艺是一种受控农业,受管理技术的影响程度比自然农业大得多,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科技水平及科技含量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差距,所以必需注意培养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应该千万百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园艺的科学知识,使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使其持续、健康、迅速的发展。

充满希望的未来

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方兴未艾。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预测,到2030年,全国设施园艺面积将达到170万公顷,是目前总面积的两倍,足以看出发展势头之强劲。到那时设施生产的蔬菜人均占有量,将达到50kg/年,占蔬菜人均占有总量的20%,比目前将提高51.5%。这意味着我们从事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及生产者肩上的担子还是不轻的,任重道远。我们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设施园艺工程事业,倍感兴奋之余,更感到责无旁贷、压力沉重。中国设施园艺工程的未来,之所以充满希望和活力除了文中罗列的那些令人振奋的发展数字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洪流,正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而设施园艺工程做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犹如激流中一朵绚丽的浪花,不断地汇入洪流,也将川流不息。

参考文献

园艺工程论文第2篇

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必须包括人工和自然两个构成部分,把人工和自然合理的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这便称为物质元素。自然环境,其实就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原来就有的那些大树、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以及地形。除了物质和自然元素之外,还有精神和人工元素,人工环境既是在充分利用自然因素的基础之上,通过人工,尽可能的创造出不仅能让人赏心悦目又能令人舒适的环境景观。精神元素也即是人们心理上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历史性、社会性以及地域性,这能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共鸣。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步提高,对其生活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其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要能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甚至还要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时,要尽可能的利用所有能用的自然环境来创造更让人们舒适且有利于生态的人工景观,要让人们感受到形态各异、安全安静的同时,还要能在园林的世界里找到一种归属感,进而营造出一种温馨、祥和的居住环境,让人和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这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一种环境的景观的共赏性。在居住区景观环境中,一般有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之分,主要由花草树木等自然植物所构成的植物景观称为软质景观,反之,主要由道路景观、景观建筑等组成的被称为硬质景观,进行园林建设可以尽可能的优化居住环境的质量,建立相对比较健全的生态环境,进而促进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现代园林的技术特点

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以及建设,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生活,因此必须依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基本前提,让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不仅要合理布局还要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创造出尽可能接近大自然的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生态景观环境。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建设中,除了充分利用自然存在的物质外,还有混凝土、仿毛石砌块等品种也较多,或有刚研制开发出的材料等以前很少在园林中被使用,以及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等,这些材料的使用使得园林环境别具一番魅力。园林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创造山水化的人类居住区,在现代园林设计建设中,提倡主要用植物来进行造景,要尽可能的减少使用硬质景观,例如山石等,其在现代园林设计建设中属于可有可无的物质,但它在现代园林中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如果把山石作为主要景观,那它一般就被赋予了特别的感情,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如果把山石作为植物的点缀,一般把它们有规则的放在植物的根部,这样不仅可以衬托树的优美,还可以增添野趣,显得自然随意;如果把山石和水有机结合起来,其变化形式更多,可营造出水依石、石靠水的轻盈、幽静环境,让人沉醉其中,不忍离开。所以,置石也是符合现代园林更好发展的趋势,可以通过置石建设具有生态效益的人类生活环境,因此,它在现代园林设计建设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构景作用。

3现代园林的存在价值

园艺工程论文第3篇

会议交流内容

1、设施园艺工程装备与技术,包括:设施结构优化与配套装备开发,温室覆盖材料(保温、耐寒)开发、温室节能新技术与新能源利用,多功能、小型化、实用型设施专用设备等;

2、设施园艺作物高效安全栽培技术,包括水肥高效利用、温光高效利用的株型调控技术等;

3、温室环境控制与数字化管理技术,设施作物与设施环境模拟模型;

4、非耕地日光温室建造技术、非耕地设施作物专用新品种及其安全、优质、高效产业化生产技术;

5、工厂化育苗技术与植物补光灯节能技术。

参加人员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理事、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以及论文代表和从事与设施园艺有关的科研、教学、生产、企业、管理、技术推广等有关人员。

有关事项

(一)会议时间与地点

1、会议时间:2014年7月(具体日期见第二轮通知)

2、会议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翼龙大酒店

(二)会议日程

第一天: 全天,参会代表报到。

第二天: 上午:大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下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

第三天: 上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下午: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

第四天: 吐鲁番规模化育苗基地考察

(三)论文征集

本次会议将征集与设施园艺相关的创新性学术研究论文与专题综述,主要内容为我国设施农业温室工程及高效生产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设施环境工程调控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稿件经专家评审后,优秀论文将在《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正刊刊发,其余合格论文将由《新疆农业科学》(增刊)刊发。来稿注意事项如下:

1、“专题综述”和“研究论文”撰写格式及注意事项参见《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投稿指南的相关要求(附件1);

2、被《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录用稿件按编辑部规定收取版面费;

3、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管理者、生产者、研究生等踊跃投稿,稿件请2014年1月15日前以word版格式发送至会务组电子邮箱(不接受纸质版论文)。

(四)报名及参会方式

1、因7月份为新疆旅游旺季,为保证会议与住宿安排,请与会者于2014年 4月1日前将会议回执表(附件2)、会议交流材料以及准备在会议上进行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等有关材料以传真或Email方式发至会务组。

2、会务费待定,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3、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展示。会务组联系方式:

马彩雯(0991-4550053,15999101958,)

张彩虹(13565822531,)

于秀针(18935922981,)

传真:0991-450017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

园艺工程论文第4篇

关键词 园艺 卓越人才 培养 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蔬菜、果品在食物构成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在补充人体营养、增进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①另外花卉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增添景观色彩,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温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活空间,同时花卉也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②近年来我国园艺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报道,园艺产业产值已超过1万亿元,成为种植业中的第一产业,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抵御自然灾害差、品牌效应低等,所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③园艺人才培养应该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重理论轻技能、重教学轻实践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就业能力。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加强能力素质教育,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当今园艺产业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单一的产品生产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所以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以前有明显的不同。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立足于现代园艺产业的需要,突出“专业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④根据当今园艺产业发展特点,本文初步提出一套园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今后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并奠定一定的理论与思想基础。

1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内涵说明

《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是在国家有关教育方针和教师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关于园艺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体系。《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具体规定了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结构要素及各项实施准则与方法,包括知识体系、能力结构、精神情操三部分。《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认为:卓越园艺人才应该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广博的园艺学知识体系、超强的实践能力结构。能在农业、商贸、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卓越人才。《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科学描绘卓越园艺人才的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实现途径。标准追求针对性、时代性与先进性。

2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指标体系

2.1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一级指标

(1)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情操;(2)具有广博的园艺学知识体系;(3)具有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2.2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二级指标

2.2.1 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包括

(1)远大的理想和进取务实的精神;(2)积极的专业情感和优秀的职业道德;(3)正直的人格和宽容心理特征;(4)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2.2 卓越人才的知识体系包括

(1)基础知识:强化学生通修课程基础课程的学习与掌握,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科学知识和素质教育。并要求有扎实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园艺业打下了基础;(2)学科基础知识:卓越园艺人才应掌握园艺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学科的系统理论,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精通学科知识的结构;(3)专业核心知识:卓越园艺人才应拓宽其专业知识面,按照完全学分制的要求,专业选修课程,涵盖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三个方向,使得这种弹性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更好地适应园艺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拓宽就业渠道。

2.2.3 卓越园艺人才的能力结构包括

(1)学科基本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园艺作物栽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草害防治、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等方面技能,能够胜任园艺学科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及推广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2)调查研究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具备调查研究与决策、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3)组织与管理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具备规划与实施、生产与管理、推广与指导、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4)研究与发展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自我发展的能力,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园艺植物生产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园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和趋势;(5)团队协作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与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2.3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三级指标

2.3.1 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1)远大的理想和进取务实的精神:包括树立投身园艺事业的理想;不断进取,踏实工作;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不断创新的激情与热情;(2)积极的专业情感和优秀的敬业精神:学农和爱农、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他人;遵纪守法,强化道德意识;(3)正直的人格和宽容心理特征:无私、坦荡、公平、公正;耐心、宽容;敏感、自制;活泼、开朗、乐观、向上;(4)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求真、求是、敢于探索;理论联系实际。

2.3.2 具有广博的园艺学知识体系

(1)文化基础知识:注重学生人文科学知识和素质教育,并要求有扎实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园艺业打下坚实基础;(2)学科基础知识:强化学科基础知识教学,拓宽园艺学的基础性知识面及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当前发展动向;掌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专业核心知识:熟练掌握应用性课程的理论知识,通晓园艺植物的栽培、育种及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掌握园艺技术性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熟练掌握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植株调整及整形修剪、绿化施工管理等技术;开展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了解园艺植物栽培、果蔬贮藏加工、园艺植物栽培生理等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开展拓展性课程学习,了解科技论文写作、园林美学、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与应用、鲜切花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调查研究等基本方法。

2.3.3 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1)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作为卓越人才的培养,不但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园艺作物栽培生产过程管理的能力;园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及创新的能力;园艺植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能力等。因此,作为卓越人才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实践生产能力。

(2)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亲自动手,不怕脏,不怕累,具有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但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对大环境的把握。不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所以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积累相应的社会经验,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挑大梁、担大任。另外相关学科发展对园艺生产非常重要,学生掌握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并且运用于园艺生产中,有利于将来的事业发展。

(3)具有统筹规划的才能: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在具备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生产上的统筹规划的能力,例如园艺作物茬次安排、规模安排以及人员安排等。所以要求卓越人才具有园艺生产规划与实施的协调能力,能够参与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指导。

(4)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素质。作为基层科技管理的工作者,指导生产是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从课堂走入生产,由于环境的变化,很多知识需要自己挖掘。掌握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园艺植物生产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非常必要。尤其现在科学发展非常迅速,提高对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与把握,对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忘我的工作态度,较高的组织原则:作为新世纪的园艺人才,时刻把握“不发展即落后”的基本原则。积极向上,敢于向困难挑战,顽强拼搏,对其将来的发展,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继续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工作过程中要有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善于团结同事共同开展工作。作为一个未来有希望成为单位领导的人才,是否具有在遵守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和其他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但决定个人的发展前途,同时也将决定所在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3 《卓越园艺人才培养标准》的实施方案

(1)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2)学业评价:建立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学业评价体系。追求知识考评和技能测试的结合,注重对实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调整实施方案。(3)实施团队:实施《卓越园艺人才培养标准》的主体应包括本专业相关教师、校院教学管理部门及企业相关人员。专业相关教师应通过优质的教学、优质的研究致力于卓越园艺人才的培养;构建由教学科研和管理部门及企业相关人士组成的校外师资队伍,建立校处教学实践基地(产学研综合基地);实施团队定期召开交流研讨会,就园艺卓越人才培养的细节与效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方案和措施。

项目资助:江苏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1JSJG268)和扬州大学精品课程项目资助

注释

① 赵晓燕,马越.开发蔬菜功能食品.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4.1:39-40.

② 岳建芬.花卉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林业科学,2012.23:172-173.

园艺工程论文第5篇

关键词:设施园艺;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16-02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进步,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精神。然而,传统考核方式注重理论考核,这与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不相适应,继续完全沿袭传统考核方式将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况且,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也不同,其考核与评价方式也应不同。因此,高职教育考核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一、《设施园艺》课程特点

《设施园艺》是园艺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阐述园艺设施建造、园艺设施环境特点、园艺设施环境调控、设施作物栽培、无土栽培技术等内容,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均很强。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园艺设施建造、环境调控、设施作物栽培等核心内容,能够从事设施园艺相关工作。

二、考核方式改革迫切性

目前,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考核中仍然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现象,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核,开放式考核方式较少,理论考核内容多,技能操作能力考核少。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业和技术运用的真实水平,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技能性、操作性和岗位性强等特点,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注重操作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之前,我院《设施园艺》课程考核主要采用期末理论考核的方法,该方法虽然具有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容易量化等特点,但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不能反映学生解决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需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授课老师也可通过考核了解教学效果,应时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革《设施园艺》考核方式探究

(一)《设施园艺》考核成绩评定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及岗位技能要求,对园艺技术专业《设施园艺》课程考试进行改革,将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核改变为注重实践操作、分析和创新能力的分阶段性考核。学生最终总评成绩由各部分考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得到。考核由平时考核(30%)、技能考核(30%)、理论考核(40%)等三个方面组成。

(二)《设施园艺》考核方式建议

1.建立园艺专业考试标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单纯以课程知识的考核分数来衡量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的程度就显得非常不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考试标准,把考核当作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全面评价学生能力。要做到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就要从考核内容、方式等方面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考核标准。为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设施园艺》课程考核标准,作为考核该课程教学的依据。

2.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根据高职教学的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习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熟练掌握课程规定技能并能够与实际生产相衔接,适应生产工作岗位要求。这样考核的内容就要加大平时及技能考核权重,具体考核组成如下:①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学生课程论文完成质量、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训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量分,占总成绩的30%。②技能考核。重点对《设施园艺》课程中设施园艺建造、设施园艺环境调控等核心技能进行考核,综合量分,形成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30%。③理论考核。重点对园艺设施建造、园艺设施环境调控、设施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等理论性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占总成绩的40%。

3.采取适合职业教育的考核方法。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突出实践技能、注重学生专业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根据课程特点,研究适合课程的切实可行的考试方法。

(1)在单一科目考核中,突出理论知识对实践生产的指导意义,真正达到通过考核反映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的能力。例如在对《设施园艺》中项目“日光温室的建造”阶段的考核,我们把日光温室设计的原理等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当地的纬度、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及该温室在当地的应用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充分体现设计要为生产服务的理念,更具有实践应用性。(2)改革考核方式为阶段性考试,重视过程考核。《设施园艺》课程的实践教学受到季节、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数技能训练项目受到气候和季节条件限制。因此,阶段性考核是最适合《设施园艺》课程的评价方式,使生产实践和课堂、学习与考核相融合,实现教、学、做、考一体化。《设施园艺》课程中“穴盘育苗技术”的实训项目的考核便是这样完成的,这样的考核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同时对学生适应岗位技能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在考核评价中,依据考核范围的全面性、考核指标的系统性、考核主体的多样性、考核方法的综合性的原则,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为学生今后适应生产一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相比较,这种考核方式更全面、更客观,效果较好。

4.建立考核分析与考核反馈机制。考核分析既是高职考核过程中的基本步骤,又是促使考核评价走向科学、合理的必要手段。在高职考核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考核的分析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考核的分析分为两个部分,即对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准确、有效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程度,准确分析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考核的评价反馈,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计划,调优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教学和创新等。

参考文献:

[1]孙淑凤.高职蔬菜栽培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2,(75):8-9.

[2]田伟,刘艳侠,郭振升,等.高职高专作物栽培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

[3]姜国立,朱丽丽,李井会,等.园艺专业主干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2,(55).

[4]秦旭,王猛.浅谈蔬菜栽培课程模块教学及考核方式的改革[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

[5]陈元生,刘永贵.高职课程《设施园艺》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园艺,2009,(5).

[6]曹庆杰.应用型本科《设施园艺》的教学探讨[J].职业技术,2011,(7).

园艺工程论文第6篇

关键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创新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144-02

一、引言

高等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以及本科生素质的有效手段。对于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而言,动手实验能力是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良好的动手实验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效提高课程质量。在这样的建设背景下,如何使学生在基本的教学大纲、教案设计以及课程开发与创新等方面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着实增强学生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完善的课程体系机制是当前进行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基本课程建设解读

1.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开设背景。园艺植物是农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园艺植物的机理组成、基因结构、育种方法以及培育手段等对园艺植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控制,从而形成一套普遍的物种培育方法,为我国园艺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通过探索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深入研究园艺植物生物的病毒脱除与检测方法。通过掌握基本的病毒脱除技术有利于减少病毒对人体的侵害,减少农业化学物品的使用,实现安全生产与技术运用相结合。

2.生物技术发展简述。一般来说,生物技术指的是利用基因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发酵技术、微生物技术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产品的过程以及所有技术的总和。现代生物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细小分支,由传统园艺学与现代生物技术交融而来,主要以园艺植物为建设素材,以生物技术为创造和改良对象。

3.课程体系建设创新的必要性。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园艺植物生物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目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步伐正在不断加快,随着植物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课程建设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建设中教学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按照现有的学校应用型人才规划机制,培养一批专业技能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着力打造综合性的课程培养体系,探索更加优化完善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文章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整体课程设计

1.教学内容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作为农林院校园艺基础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一些新型课程设计上,例如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等,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要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目前,高校的园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园艺植物细胞工程培养,园艺植物基因克隆技术,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与发展,园艺植物病毒脱除与检测,园艺植物基因分离与克隆以及园艺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等。

2.教学目标。整体来讲,《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园艺植物研究有效结合的重要载体。学习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在具体实践基础上,充分了解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相关概念、研究内容、研究途径;理解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基本发展原理;掌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相关操作方法并能应用于社会实践,着实提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园艺植物育种的能力。具体看来,学习本门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加深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解;能够利用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所学知识,设计一些小实验解决遇到的生产或育种等问题,为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3.课程整体开发与系统应用。(1)基础课程建设。《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课程,需要充足的课程时间加以学习,但是大多数学校分配的授课时间却是极其有限的。根据国家教学培养方案以及新型教育培养计划的发展要求,我校充分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经过不断地实验尝试,结合往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将本门课程的学习时间调整为4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教学为24学时,实验课为16学时。在具体的教W实践中,由于植物遗传因子的转化与植物基因工程需要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且该课程学习周期长、操作难度大,如果只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那么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就得不到有效发挥,将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具体理解和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采用教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另外,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文献搜集和实践讨论课程,旨在让学生们及时掌握植物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2)教学大纲的演变与完善。学校的课程指导大纲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建设依据。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发展目标,我们对学校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一次次的改良与完善,由之前注重理论课程设计到现在的实践导向性研究,着实增加学生田间作业的机会和对相关前沿文献的阅读与讨论,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植物生物技术。

四、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优化策略

园艺工程论文第7篇

关键词:园林建设;项目管理;特点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city scale, quantity and the landscape is changing rapidly,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a prosperous scene of garden construction period,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benefit of garden construction.

Keyword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

1、园林建设的概括

园林是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质量已成为评价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当前,建立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和谐社会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园林建设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园林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园林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2、园林建设的特点

众所周知,园林建设是一定工程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合体,是地形地物、石木花草、建筑小品、道路铺装等造园要素在特定地域内的艺术体现。因此,园林建设与其他工程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

1)园林建设的艺术性

园林工程是一种综合景观工程,它虽然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建设,而是一项艺术建设,涉及到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等多门艺术。

2)园林建设的综合性

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进行园林产品的创作时,所要求的技术无疑是复杂的。随着园林工程日趋大型化,协同作业、多方配合的特点日益突出,同时,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广泛应用,园林各要素的施工更注重技术的综合性。

3)园林建设的综合性

“安全第一,景观第二”是园林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园林景观建设中的景石假山、水景驳岸、供电防火、设备安装、大树移植、建筑结构、索道滑道等均需格外注意。

正是因为园林建设具有上述几个特点,所以对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才可保证园林建设的有序开展。

3、工程项目管理对园林建设的指导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实力的壮大,人们对园林艺术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而

园林艺术品的生产是靠园林工程建设完成的。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完成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活动,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对园林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园林工程建设计划、设计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

我们都知道,任何理想的园林工程项目计划,再先进科学的园林工程设计,其目标成果都必须通过现代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的科学实施,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否则就是一纸空文。

2)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园林工程施工建设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园林工程建设的理论只能来自于工程建设实施的实践过程之中,而园林工程施工的管理过程,就是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提高园林工程建设施工水平的过程。它是不断提高园林工程建设施工理论、技术的基础。

3)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提高园林艺术水平和创造园林艺术精品的主要途径

园林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园林工程管理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只有把历代园林艺匠精湛的施工技术和巧妙的手工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并对现代园林工程建设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园林艺术精品。

4)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锻炼、培养现代园林工程建设施工队伍的基础

无论是对理论人才的培养,还是对施工队伍的培养,都离不开园林工程建设施工的实践锻炼这一基础活动。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培养出作风过硬、技艺精湛的园林工程施工人才和能够达到走出国门要求的施工队伍。也只有力争走出国门,通过国外园林工程施工的实践,才能锻炼和培养出符合各国园林要求的园林工程建设施工队伍。而要培养出这样的建设施工队伍,离不开项目管理活动,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接触不断的管理实践,建设人员才会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园林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总之,工程项目管理不仅对园林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并且它还是锻炼、培养现代园林工程建设施工队伍的重要渠道,必须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以此促进园林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赵敏媛.浅谈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成本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7)

[2] 曹绪峰,孙丽娟.浅析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过程[J]. 科技信息. 2009(04)

[3] 吴柳林.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8)

[4] 梅永章.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原则及方法[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1)

[5] 许隽,杨东超,李姝宁,陈恳. 面向企业产品开发的协同项目管理技术研究 [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4.04

[6] 邵明波.浅析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 经营管理者. 2011(14)

[7]北京园林学会团体会员——北京鑫禾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J]. 北京园林. 2007(04)

[8] 谭平宣,曹玉玲.都昌县园林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11)

园艺工程论文第8篇

关键词 环境艺术;园林艺术;理论;发展

上下五千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不断征服环境,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历史。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探索,对环境艺术的探源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未停止过。环境艺术理论在与整个人类文明史同步同律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变革与完善,人类逐步认识到环境艺术必须以“真、善、美、爱”的人为中心,从人的需要出发,以人为本,在认识人的主体性以及环境的整体性的基础上创造出完美的生活环境。现代环境艺术逐渐成为人类的新觉醒,人类在理性上认识到挽救地球环境的急迫性,在情感上也认识到创造人性化的生存环境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具有别具一格的风格,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艺术意境真正进入一种“情在景中,景在情中”的高雅境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魅力之所在,就是不论是谁,只要身临其境都或多或少地为其所感染。在其曲折、婉转极富东方传奇色彩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艺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当今园林工作者们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应注重研究环境艺术理论,在平凡生活中感受艺术的存在,将环境完全艺术,七,将环境中的人本身应当成环境艺术的主导因素。这样使得环境孕育出更为高尚的人性,而高尚的人性则能创造出更为和谐的园林艺术。

1,环境艺术的变革历史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人类不断繁衍的历程伴随着人类不断改变环境以及征服环境的过程。人是环境的产物,而人亦不断影响着环境艺术的变革,人与环境互为因果。环境是人类延续生命和发展文化的一个空间、时间、物质、能量、信息的多元互动的系统。而环境艺术是这个系统中与人的情感表现相关联的符号过程及其全部表现形态。回首环境艺术发展的历程,园林艺术伴随着环境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受其影响:

1,1在混沌初开的原始社会,人类将自己对环境的恐惧情感表现为图腾(护身符或族徵)崇拜或巫术仪式及道具。因此,当时的人类对园林的理解处于原始,且极端恐惧状态,“无由神体,万物皆神”的园林艺术在人类的情感中也只能作为生存的场所,在生产力及创造力极为低下的背景中,亦有很难征服之感。当时的园林艺术也只能是原始粗放的状态。

1,2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建造了较为安全庇身所之后,人类对环境的恐怖感就了半信半疑心态,巫术活动渗入了游戏心情及神秘感,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为斯芬克斯式的人生之谜及不可捉摸的微笑。随着人类生存能力的增强,人类步入环境艺术和谐时代。在此同时在代中国园林在汉民族为主的文化在几千年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从周文王筑灵台,灵囿用作狩猎,平樵之用的园林到秦始皇“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以供帝王游赏园林。随后汉代后期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而开凿太液池,池中堆筑方丈、蓬莱、瀛洲三岛形成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池三山”的滥觞。此时,中国园林作为风景式园林的特点已经具备。而南北朝作为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转折点,以隐逸野居为高雅的高官显贵们私家造园对大自然加以精练,典型概括启发了园林艺术写意创作的方法的萌芽。北魏济阳的御苑“飞阁柱通,凌云跨谷”到唐代文人参与造园,建成著名的“辋川别业”建筑配合自然山水形成各具特点的景区,以情于景,因景生情。中国古典发展的高潮时期,明清的园林,以较大的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出现,从“园中水程十数里,舟莫或不达”可见其规模之大,清代中叶乾隆、嘉庆时期的皇家园林气势宏大,精湛的艺术造诣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高潮。这一系列的变革与环境艺术变革的历程息息相关。

1,3近百余年来,大工业时代的到来,由于人类长时期未能注意到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的存在,世界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类迫切需要情感与物质的平衡,环境艺术已进入现代主义时代,多元化时代,无大师时代,艺术家们必须到平凡的社会环境中去,少数人创作与少数人享受的时代一去不返。现代园林艺术亦成为人类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服务的对象成为广大民众。人成为园林艺术的主体,现代人文主义色彩的环境艺术亦引导现代园林艺术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消费品,主导者,伴随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生,一系列服务大众,源于大众的大众化园林艺术作品应运而生。

因此,人类认知环境艺术理论发展史的过程,也是人类逐步理解园林艺术内涵的历程。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为深刻的意识到环境艺术的发展历程对园林艺术发展的影响。

2,现代环境艺术特点对园林艺术创造的指导作用

现代环境艺术进入到高度发展的时期,其主要有两大特点即人的主体性与环境的整体性。

2,1人的主体性的认识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人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向,大众参与设计与创作,大众共享艺术成果与多元审美观念兼容。中国古典园林在其发展的大部分时代其共同点即为园林仅仅作为少数人享受及感受的空间,随着朝代的革新,园林艺术的观念必须同步变革,少数人创作与少数人享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园林必须是大众参与的设计与创作,园林艺术已融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能长久生存的园林艺术即是真正的艺术,园林艺术是大众共享的艺术,任何园林设计师与工作者能否最大限度满足大众对园林艺术景观的需求,必将成为左右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而现代环境艺术是多元审美观念兼容的艺术形式也预视着园林艺术必须将满足对不同审美情趣的群体的最大兼容,园林空间不仅作为大众享受生活的公共场所,还要逐步成为沟通联系环境和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重要媒介,正是由于园林艺术作为现代环境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形式在设计上更具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的特点与特性,这也是现代园林艺术发展的主流与正确方向。

2,2环境的整体性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2,2,1时间的文脉如无尽之河,从过去到现代又流向未来,现代园林艺术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艺术发展的潮流,对每一样园林艺术作品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能更具生命力。中国古典园林悠久的历史及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对于每一位从事园林艺术创作者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在园林艺术空间里感悟人生,感悟历史的变迁,时代进步,人性复归。在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在充分了解历史及把握未来园林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艺术元素进行园林艺术创造,这样的园林艺术作品也必将成为中国园林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空间文脉如无边之际,中国古典园林从发展的初期就一直坚持“虽由人做,苑自天开”讲究园林艺术与自然的融合,这与人对自然的无限向往的天性是分不开的,而现代园林也必将延续这一优良传统,自然的即是最艺术化的,最具生命力的。现代园林工作者只有深刻体会这一原则才能创造出永恒的园林艺术作品。

2,2,3多种艺术手段如共生之群落,组成一个即协调又竞争的群体,现代园林艺术已经与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密不可分,只有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且掌握正确运用其艺术特点的能力,才能走到园林艺术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多种学科的组合已经成为时展的主流方向,园林艺术在与多种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更为旺盛的生命力,园林艺术在此过程得到空前的发展,取的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园艺工程论文第9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园艺专业 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

近几年随着园艺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同时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出现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是因为园艺产业就业岗位不足问题,而是因为人才的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可见高职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有必要对园艺产业工作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找准高职园艺专业学生在园艺产业就业市场中的定位,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出发,构建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

一、高职园艺专业职业能力构成分析

通过对大量的社会调查及分析,高职园艺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单位,集中在包括园艺公司、种子公司休闲观光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园林公司等企业单位,其可选岗位涵盖以下方向:园艺植物生产或技术服务,园艺植物种子、种苗、园艺资材销售,农产品营销,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物流,园林绿化等。根据园艺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表述,可以把园艺行业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园艺植物种苗生产能力、园艺产品生产能力、园艺植物养护管理及保护能力、园艺植物应用技术、观赏园艺工程的概预算能力、园艺产品营销能力、新技术推广能力、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构成学生最基本的就业能力;方法能力包括问题解决及思辨能力、学习能力、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规划和组织活动、创新能力等方面;社会能力包括合作与沟通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及企业工作方式等的变化的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竞争和抗挫折能力等方面。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园艺职业岗位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打破传统“三段式”结构课程体系,改变存在内容陈旧、理论过深、容量过大、技能训练薄弱的问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途径,构建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满足社会对高职园艺人才的需求。

(一)围绕园艺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

1.根据高职园艺专业技术专业人员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将课程体系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文化基础课程、通用技术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

(1)文化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及合作、沟通等能力。该课程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体育、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礼仪等。

(2)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学会与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着眼于学生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通用技术课程包括:植物与植物生理、农业基础化学、植物生长与环境、园艺设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

(3)职业核心课程是根据职业岗位对专项技术能力的要求而设置的,培养该专业的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其课程包括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含有蔬菜栽培技术、果树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盆景与插花艺术、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观赏树木栽培技术等。

(4)职业拓展课程主要是拓展学生就业的方向,为学生今后相似岗位的转换和本专业岗位能力打基础。该课程包括花卉应用技术、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园艺产品营销、园林规划设计、园艺企业经营管理、草坪建植与养护技术等。

2.将通用技术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平行设置,运用项目教学法将理论、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职业素质。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

1.课程整合。

针对于通用技术课程,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合并为《植物与植物生理》,《农业气象》、《土壤与肥料》合并为《植物生长与环境》;职业核心课程中的“果树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等,在内容有部分重复,有必要进行重新整合,可以整合为《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又节约课时,增加了实践时间,使知识更系统。

2.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大实践教学课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其占总学时的50%以上,注意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集中实训课程,以提高学时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核心课程则注重与职业岗位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同实训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增加职业拓展课程和相关职业素质课程。

为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就业方向选修职业拓展课程,如职业礼仪、以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在加强岗位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可以在课程设置时开设如《职业礼仪》,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4.课证融合,注重于职业认证考试接轨。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知识的选取围绕职业岗位的需要来进行,同时注重把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方向选择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通讯,2011,10:7-10.

[2]宋争辉.高校职业能力课程开发与实施[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10:19-20.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郭正兵.高职高专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8:120-121.

[6]余慧琳,王海涛.高等职业院校园艺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