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劳动保障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17 21:32:44

劳动保障

劳动保障第1篇

──金马劳动保障所年工作总结

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农村经济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业务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认真学习和实践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有关决定,切实加快劳动力资源开发步伐,做大做强劳动力资源开发这一目标和任务,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把扩大就业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进一步扩大了劳动力转移规模。经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埋头苦干,创新实干,我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地做好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在认真总结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年的工作思路。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的基本工作

针对我镇人多地少和剩余劳动力较为丰富这一现状,结合泸政发〔〕号和泸发〔〕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金马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金发〔〕号)文件,之后又制定了《金马镇关于年度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的实施意见》,及时下达《金马镇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年度劳务输出指标的通知》(金政发〔〕号)文件,根据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年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都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且还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中心工作目标责任考核。

在具体工作中,我镇主要是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能人帮带,充分利用泸西县金水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龙头企业,努力把金马的劳动力资源变为经济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加快全镇经济发展。全镇_年度计划向外省及省内输出农村劳动力人,比县委、县人民政府下达的任务数人增加人,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业比例提高到%。今年至月,全镇通过各种渠道共输出劳动力人,完成县下达任务数人的%。其中由县劳务输出公司输送人,累计已达人,就业中心输送人。输出省外人,省内人,县内人,输出人员主要是从事建筑、加工、运输或进厂务工等城市经济的各行各业中。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劳务输出不仅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知识、文化、经济的双向流动,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还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劳务收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好的村子出现了“外出一个,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大大推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劳务输出已经逐渐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不仅可以使劳动者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还可以为家乡创汇,为家庭创收,同时还有有效地减缓就业压力。总之,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了收到了良好的效应,其做法主要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新产业来抓

镇党委、政府认真领会县委、政府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抓紧实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专门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把劳务输出纳入对各村委会考核的重要指标。镇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各村委会督促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密切协作,为劳务输出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还把劳务输出工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领导和管理。

(二)加大宣传舆论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为使县委、政府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这一决策深入全镇万多人民群众中,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墙报以及《金马快讯》和《今日金马》等刊物,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让群众摒弃外出务工是羞人行为的思想,提高人们对劳务输出的认识,充分利用赶集天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广泛宣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跟农户讲实惠,把县委、政府支持与鼓励劳务输出的有关政策宣传到农户家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外出务工是一项学技能、长见识、增收入的有效途径,进而放下思想包袱,打消思想顾虑,转变择业观念意识,积极外出创业务工。在宣传中还通过身边的典型例子,让大家了解“靠土地增收有限,走出去创业海阔天空”的道理,从而形成了“走出家门闯世界,外出务工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形成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合力。镇政府为有效避免“人难找,事难办”现象的出现,召开了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求劳保所、派出所、计生、信用等部门要简化办事手续,认真做好各种服务工作。镇政府还与各村委会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并把劳务输出考核纳入全镇中心目标考核范畴,还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外出务工人员,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做到“输出一个,帮扶一个,带动一片”,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来抓,努力营造“党委重视、政府主抓、各方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局面,为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认真组织,严格把关,做好各种服务工作

为确保输出的务工人员安置得好、稳得住、干得好、有效益,对来报名的人员严把年龄、文化程度、身份证、身体条件、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关口,真正做到符合条件一个,办理手续一个,面试合格一个,组织输出一个,这些硬件使务工者突破了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安置不好、稳定不了或其他思想观念问题的产生。各村民委员会还经常与劳动保障所联系,做好务工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把务工者的生活情况、待遇情况及时告诉其家属,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为外出人员带去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扎实的工作使我镇输出人员的稳定率达%。

(五)按时上报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情况报表。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阶段劳务输出情况,镇劳动保障所积极配合镇企业办切实做好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建档、职业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认真做好劳动力储备情况的调查,及时准确地上报农村劳务输出情况统计报表以及各种业务报表,没有一次漏报、缺报,并且还全面落实了我镇辖区范围内离退休人员数,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抓紧抓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已把全镇范围内离退休人员造册登记,还超额完成了县局分给我镇的报刊征订任务数。同时还认真做好技校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县局下达的任务数。

(六)认真形势,加强业务学习。

学习是永恒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进步。乡镇自月份成立劳动保障所以来,由于人员少,事情又多,对劳动保障知识了解甚少,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劳动保障方面的业务知识,这就要求每个干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因此,我们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听了县局个科室主任讲解的业务知识,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内增强了素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金马镇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镇的劳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与县委、政府的要求也还存在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这些都与主客观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部份人员担心上当受骗,对陌生世界存在畏惧感和“家乡宝”观念较强,还存在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观念意识,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组织工作有待改进

从目前金马镇劳务输出的状况来看,村与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出现村与村之间劳动力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的劳务输出仍然是民间自发的、无序的,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致使劳动力输出效率不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二)求职人员择业意识还未转变

在众多的求职人员中由于他们受传统择业意识的影响,很难找到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唯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他们择业的标准,否则宁愿守在家里,也不愿到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做事,还有既使在国有单位几十元每月的工资,也不愿到每月几百元的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形成有要人的单位找不到人,有人又打不到单位的反差,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劳动的需求,严重影响劳务输出

劳动者素质偏低,是由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培训、技术技能水平、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反映的。目前,全镇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城市的就业压力,农民工明显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适应乡镇企业不断发展高科技的客观要求,这样就使部份务工人员在返乡后就乱造谣,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四)受区域环境的制约,落后地区劳动力转移困难较大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文化素质低,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带来了困难,主要是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形成特有的满足现状的思想意识,不愿走出家门闯世界,形成小富即安的思想。其次是劳动就业不能与信息变化同步,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五)宣传力度还不大,广度深度不够,劳务输出工作还未形成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村劳动力对外出务工心存疑虑,怕这怕那,没有从“以地为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停留在“宁守穷家安稳,不愿外出创业”的家乡宝观念

三、金马镇劳动保障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提高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劳务输出工作

镇党委、政府还要进一步把劳动力输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劳务输出创造有利的环境,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我镇的劳务输出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

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州、县培训资金,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校培养渠道,进一步加大技校招生力度,保证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利用金马职业中学,按照“定点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的要求,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政策法规水平,加强职业中学的劳动技能课教育,针对性地组织劳动力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做到先培训,后就业,提高我镇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就业的需要,从而突破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进而实现量上的规模扩张和质的飞跃发展。这样既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又促使劳务输出的稳定和提高,为劳务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

为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将严格规范劳务输出秩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无证打工等现象的发生,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订单、劳务派遣、项目拉动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扩大转移输出的渠道和规模。抓紧实施好石缸冲村委会“劳务输出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来告诉那些持等待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人,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四)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空间

一是加快中心集镇建设的力度,推动我镇二、三产业的发展。二是积极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创业,提升现有乡镇企业的规模及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肉牛、蔬菜产业化发展。通过二、三产业的就业渠道及就业岗位的增加,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条件。

(五)加快实施“异地转移”战略,拓宽农村劳动力跨区流动渠道

充分利用现有的某省、某省、昆明等劳务输出渠道,积极开拓新的输出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一是加强与外地劳动力市场的沟通联系,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二是加强劳务输出的市场管理,建立合法、有序、畅通的劳动力输出机制。三是做好输出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切实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提高劳务输出效率。

劳动保障第2篇

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简介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而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与资本所以者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

1、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共性

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而且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便是德国俾斯麦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典,也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存状况为基本动因的。

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区别

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

3、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所涉及的对象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而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

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是该社会的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那些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的人。同时,社会保障也对社会成员中的特殊对象给予特殊帮助。社会保障的特殊对象主要包括因退休、失业、患病、伤残、生育等造成的失去或中断收入来源而需要社会特殊帮助者。这些成员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与竞争能力,使收入中断、减少或丧失而影响了基本生活,从而得到社会给予的特殊保障。

二、国家该退位的地方应当退位

在劳动法的调整上,我国长期来存在的问题是行政因素过重,在改革过程中虽有较大的改进,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国家仍需进一步退位。目前,劳动关系中还存有大量的行政审查,例如:在劳动关系建立时一些地方执行强制鉴证,招、退工的行政审查程序;在劳动报酬中实行的工资总额管制;在特殊工时中实行的行政审批等等,使劳动关系建立与运行中融入大量行政因素。劳动关系的产生、结束与运行不应当是三方关系,而只应当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关系。尤其要突破的是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规定每个劳动者只能建立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

当着现实逻辑与观念逻辑发生冲突时,需要重新审视的恰恰是观念的逻辑。“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这种观点在计划经济时代无疑是恰当的。在那时,一个劳动者出现了多重劳动关系,国家将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今天,当着劳动力通过市场来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尽其才,一个人存在多重劳动关系恰恰是一种常态。正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进行全方位的突破。

允许一个劳动者同时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劳动关系,对我国的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在用工管理方面,应当允许一个劳动者同两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当然两单位工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现行的工时制度;在工资管理方面,各地在公布和调整最低工资时,应同时公布月最低工资标准和时最低工资标准,如果一个职工每天在甲乙各工作四小时的话,甲单位或乙单位都只按月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五十来执行;在社会保障方面,缴费关系应当与工资关系挂钩,以养老保险为例,每个劳动者固然只能有一个个人帐户,但应要求多个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工资的一定比例向这一劳动者的个人帐户缴纳养老保险费,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利益。

三、国家该进位的地方应当进位

与劳动法相比,我国社会保障法的突出的问题是国家有一些该到位的领域尚未到位。

首先,立法者没有设置有效的刑事立法来保障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我国在修改后的刑法中并没有对严重危害社会保险制度的各类违法行为予以明确规定,而只是混同于普通刑事犯罪行为。

其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缺乏承担“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任务的主体资格。事实上,许多地方和主管部门运用社会保险基金搞生产投资,基本建设投资或是财政挪用并逾期不归已成司空见惯的现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本难以有所作为。

再次,长期以来,国家将理应承担的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成本予以转嫁。对于稳性养老金债务,各国一般都认为是国家的应承担的责任。所谓隐性养老金债务,是指一种养老金制度终止实施时应承担的现时退休者的养老金和根据在职职工过去工作年限所承诺的未来养老金的支付责任。

劳动保障第3篇

现将今年以来全市劳动保障主要工作进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今年以来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整体部署和全市劳动保障暨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的要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努力扩大就业,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扎实工作,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有效地维护了我市的社会稳定。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名列全省前茅。今年1-5月份,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4893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902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2631人,分别完成省计划的55%、109.4%和65.8%;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52046人,完成省计划的94.6%。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一季度新增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在全省均名列第1位,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列全省第4位,受到了省劳动保障厅的通报肯定,“西输东接”工作也受到了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的联合表彰。这是近几年来,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局最好的一年。

1、继续完善了目标责任、政策法规和管理服务三个体系。年初召开了全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通报了去年就业再就业情况和对各区县的考核结果,部署了今年就业再就业主要工作任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市劳动保障局还专文下发了今年各区县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对各项主要目标进行分解,使我市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得以落实。同时,继续强化了再就业政策的落实。1-5月份,全市共安排再就业资金424万元;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825个,其中为“4050”人员发证924个。享受到优惠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495人,减免各种税费79.39万元;认定服务型企业、商贸企业13家,吸纳下岗失业人员356人,减免税收17.55万元,我市享受税费优惠情况在全省名列第2位。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展了一系列技能培训工作,1-5月份,全市再就业培训2362人,其中参加创业培训有114人,“金蓝领”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等正在进行当中。

2、开展了“春风行动”、“扬帆行动”等系列活动,积极为各类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一是精心组织实施了以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为主体的“春风行动”。一季度先后开展了5次大型专场招聘会,共组织806家企业,提供3.65万个就业岗位,求职人员5.5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19万人;开展了面向农村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周活动,为广大农民工送政策服务。二是开展了“2005再就业援助月活动”,重点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目前已意向成交500多人次。三是全省第一家赴菏泽东明县开展了“西输东接”工程。全市组织了56家企业带去就业岗位8464个,现场共达成用工意向3320人次,为“西输东接”以来达成就业意向最多的一次。四是劳动保障局、工会、妇联三家联合开展了“真情相助活动”。重点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定期开办专场招聘会,实施再就业援助。五是开展了以“发挥政策效应,助推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为主题的“扬帆行动”。按照省里部署,此项活动到9月底结束,我市将把“扬帆行动”与“真情相助活动”合并进行。

3、劳动力市场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去年,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后,我市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市及部分区县职业介绍场所进行了改扩建。今年年初,市职业介绍中心改扩建后启用,面积扩大到1800平方米,功能进一步增强;××、××新建劳动力市场启用,××、××等区县的劳动力市场正在抓紧施工中;××区15个街道(乡镇)劳动力市场也投入了使用。全市三级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网工作已基本完成。我市劳动力市场的加快发展,为劳动者求职搭起了安全稳定的平台,今年全市通过正规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成功的求职人员达4.76万人次。同时,各级劳动力市场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形成了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劳动保障事务等一条龙服务;严厉查处打击非法中介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秩序。

4、小额担保贷款效应显现。我市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今年为更好地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作用,我们在继续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的基础上,注重了“两个结合”,即发放贷款与还贷信誉相结合,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培训相结合,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已累计为1553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58万元,发生贷款贴息65万元,回收贷款68户106万元,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带动了341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二)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截止5月底,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职工13183人,完成省计划的69.4%;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职工3.8万人,已超额完成省计划;其它保险参保人员有了明显增长。1-5月份,全市共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近5亿元;征缴失业保险费4352万元,征缴收入达到历史同期最高点。征缴医疗保险费2.75亿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征缴也都超额完成了当期计划。今年我市的社会保险工作,在狠抓征缴扩面的同时,以完善政策为先导,以确保发放为目的,在整合资源和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上下功夫,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1、社会保险政策进一步完善。继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之后,今年2月6日,市政府45号令颁布了《市生育保险管理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使国家法定的五大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市全部建立起来,实现了五险齐全。2月22日,市政府办公厅7号文制定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进一步完善了个体劳动者参保缴费办法,扩大了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

2、确保了各项保险费的按时足额支付。1-5月份,全市共为11.7万名离退休人员足额支付养老金5.15亿元,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离退休人员月基本养老金771.4元,比去年底提高了53.6元。为3.4万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5490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1.48亿元。其它社会保险也都做到了按时足额支付。同时,春节前,按照省政府文件规定和市领导的要求,我市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调增待遇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加班加点,积极筹措资金,变“先审核、后发放”为“先发放、后审核”,仅用7天时间将全市10.8万人4160万元的养老金调增部分全部打入退休人员银行卡上。此外,春节前,市劳动保障局党委成员分头带领6个慰问组,深入区县社区和偏远乡村,代表市委、市政府先后走访慰问了老红军和90岁以上老职工80多名,把党委、政府对老职工的关怀送到他们家中。

3、积极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今年,市委、市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为民办的实事之一,我局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召开了专项会议进行了部署,确定了“示范点带动、活动促进、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使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到5月底,全市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17.5万人,社会化管理率99.1%,社区管理比例85.3%,已超额完成了省计划。

4、全面实施了社会保险“一票征缴”工作。今年,国家劳动保障部确定了××和××两省(市)为全国网上征缴试点单位,我省又将试点单位定为××。为做好试点工作,我们结合“金保工程”建设,在全市实施了社会保险“一票征缴”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部署,确定了“一票征缴”的内容、方法、程序步骤等。目前,市直企业养老、工伤保险已实行了“一票征缴”,本月失业保险正在纳入“一票征缴”,社会保险征收大厅也正在改造之中。

(三)加大了依法调整劳动关系力度,维护了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市劳动关系复杂多样性和利益冲突性加剧,劳动争议案件呈年40%递增,对我市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为发挥好职能部门作用,切实做到为党委、政府分忧。今年,我们把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调研、重点掌控和创新机制,有效化解了劳动争议和不和谐因素。一是对影响稳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进行了“部分区县及市属企业破产职工安置情况调查”、“企业欠费影响职工退休待遇问题的调查”和“企业职工退休审批调研”3次大的调研,摸清了底数,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目前,调研材料正在呈报市委、市政府。二是严格清理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春节前,我们组织开展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执法活动,共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11865万元,依法保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仲裁和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通过三种职能配套联动和优势互补,加大劳动关系的调整力度。1-5月份,全市立案查处举报投诉案件548起,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36件,仅市劳动保障局受理案件485件。通过依法妥善处理这些案件,有效化解了劳动争议和矛盾。

此外,今年我局还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送温暖、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保障的“五送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送到职工群众手中;组织了全市劳动保障系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市进行8场巡回报告,弘扬了先模精神,激发了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再创一流佳绩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局上下团结一致、精神振奋,正在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劳动保障目标任务。

二、当前面临主要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劳动保障工作进展顺利,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就业总量压力比较大,困难群体再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近几年来,我市城镇需就业人员一直保持在10万人左右;随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开展,我市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据调查测算,今年约31万人需要转移就业,这也加剧了城镇就业压力。再就业困难人员虽总量有所下降,但剩余的多为再就业难点。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区县属以上再就业困难人员及企业干部特困户有2500多人。此外,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

二是劳动者素质偏低与市场就业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从我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成交情况来看,近几年的平均成交率为68.7%,今年市职业介绍中心的成交率是43%,属近年来的新低,特别是今年农民工的成交率仅达25.3%,“有人无活干,有活无人干”的结构性矛盾凸现。造成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劳动力自身素质、择业观念与岗位需求、市场自主就业要求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是部分用人单位待遇低、条件差、招用人员标准高等问题,影响了被招用人员的应招信心。

三是劳动力市场功能还不强,再就业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劳动力市场建设整体上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区县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也不平衡,基层劳动力市场建设更相对薄弱,影响了劳动力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与××、××等资金投入较高的市相比,差距很大,如××市级职业介绍中心面积就达2万多平方米,是我市的10倍;××市去年仅市本级投入劳动力市场建设的资金就有1600多万元。

四是劳动关系复杂多样性加剧,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部分用人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不签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拖欠压低工资、超时加班等侵权现象加重,今年举报投诉、劳动争议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劳动关系复杂多样性的加剧,一方面造成上访案件增多,影响了我市的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削弱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我市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保障法律意识淡薄,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有的部门和区县还默认不缴或少缴社会保险的行为,甚至禁止执法部门检查。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市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如我市失业保险就面临着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

五是困难企业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的医疗问题成为当前矛盾的焦点。困难企业无力参加医疗保险,其退休人员虽有养老保障,但缺少医疗保险保障;破产企业预留资金不足,又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难以纳入医疗保险保障;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我市一直未执行医疗补贴。

六是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建立难度很大。主要原因:一是保障资金筹集比较困难,且资金增值缺乏有效途径;二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前已失地农民没有列入保障对象,历史遗留问题可能影响到保障制度的建立;三是失地农民受技能、观念等影响,就业难度比较大;四是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协调比较困难,且部分区县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年初全市劳动保障暨就业再就业工作表彰会上,我市确定了今年总体工作思路和打算,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半年工作总结,再认真进行分析研究。现在的初步打算归纳起来是: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条主线,深化三项改革,完善四个机制,打造五个亮点。

“一个中心”:就是围绕我市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各项劳动保障工作都以此为基础。

“两条主线”:即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劳动保障目标任务。

“三项改革”:即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改革、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体系改革。一是探索建立市劳动争议仲裁院。这项工作是今年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改革之一,我们将力争通过实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改革,来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积极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近期重点抓好部分区县的试点工作,同时,召开会议,督促各区县都要尽快展开试点。三是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探索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向农民工覆盖的有效途径;7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推行企业生育保险制度。

“四个机制”:即: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就业机制、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机制、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一是统筹城乡就业,不断完善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发挥基层劳动保障组织作用,逐步建立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就业统计制度,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外来用工需求信息库,开展为农民工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保障的“四送活动”。二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险依法征缴、配套联动、目标管理、检查监督、资金调剂扶持“五个机制”。三是继续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仲裁、三位一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工资宏观调控机制和集体合同制度。四是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龙头,带动技工教育、在职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完善培训、考核、鉴定、使用、待遇等一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

“五个亮点”:即劳动力市场建设、小额贷款担保、再就业帮扶、金保工程和社会化管理。

一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争创全省领先位置。基本思路是“建立新型市场,发展专业市场,规范已建市场,打击非法市场”,分层推进全市劳动力市场建设。年底前指导好××等区县新建和改扩建职业介绍机构的建设,把政府主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做大做强。同时,发展一批专业市场,在××城区争取建一处建筑、装饰专业市场,在郊区发展1-2处劳务用工专业市场,通过规范和引导,逐步解决“马路市场”问题。进一步扶持发展基层劳动力市场,鼓励多种形式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强化就业服务功能。加大执法力度,开展非法职介集中清理整顿工作,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

二是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机制,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位置。省劳动保障厅确定7月中旬在我市召开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现场会,推广我市的做法。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将积极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机制,确保会议的成功。

三是深入开展再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工作,力争使这项工作有大的突破。重点是落实好“扬帆行动”,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等再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

四是全面实施“金保工程”,尽快实行社会保险费“一票征缴”。统一安装劳动保障部软件,力争实现全市纵向联网;全面推行“一票征缴”,7月份将新实施的生育保险纳入,10月份将医疗保险纳入,年内全面实现一票征缴;开展网上社保缴费试点;开通12333劳动保障咨询服务系统。

五是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目前,尚未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都是工作上的难点,下一步我们着重协调这些难点工作,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为民办的实事办好。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和重视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协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但随着新情况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老工业城市遗留的问题逐渐显形化;职能转换,加重了劳动保障部门的责任;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城镇就业渠道,劳动保障工作已不仅仅局限于侠义上的城镇就业和保障,需要统筹城乡,需要多个部门更有力的协调配合等。

为此,建议市领导进一步加强和重视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协调。

劳动保障第4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四川党建期刊集团

主办单位:四川期刊集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0480

国内刊号:51-1655/D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劳动保障第5篇

*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劳动保障厅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改革发展全局,遵循朱小丹书记“要毫不松懈地抓、真心实意地抓、深入细致地抓,抓出*特色,抓出领先水平,抓出群众满意的实效”批示和张广宁市长“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好*市老百姓的社会保障问题”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等重大工作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四个“新”:

(一)坚定不移地抓好扩大就业民心工程,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我市牢牢把握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就业局势持续保持稳定。新增本市户籍城镇就业人数21.84万人,超额完成年新增就业人数2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数25.0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7.5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0%(其中,“4050”失业人员7.63万人,再就业5.63万人,再就业率为74%;农转居失业人员1.45万人,再就业1.08万人,再就业率为75%);全市共有零就业家庭217户,全部实现一人以上就业,户计就业率为100%;推荐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5.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3%,控制在3.5%的目标以内。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们重点抓好九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尝试分区(县级市)和市直两类单位分别制定考评办法,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二是大力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制定了具有*特色和领先水平的创建评估标准,全市1429个社区中,已完成创建充分就业社区709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49.6%,超额完成工作目标9.6个百分点。三是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范围、明确继续延长贷款的办理条件和程序,更加有效地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四是积极协助失业人员申办享受社区就业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等各项再就业补贴,至*年底,市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共支出2.55亿元。五是采取多种措施扶助“禁摩”涉及人员转行就业,确保了“禁摩”工作平稳过渡。六是加大对本市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力度,不断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实施有效的帮扶措施,使这部分群体人数不断减少,*年底“4050”失业人员为2万人,同比减少2700人,下降12%。七是大力整顿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评选“放心职介服务单位”“诚信服务单位”,为求职者营造了较为放心的市场环境。八是制定了《*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为我市进一步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九是强化流动人员就业管理,加快流动人员录用备案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整合跨部门信息资源,提升流动人员就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流动人员录用备案服务重心下移街镇,促进了流动人员就业管理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年,纳入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登记就业的流动人员达172.15万人,同比增加11.49万人。

(二)多途径提高劳动者素质,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工作展现新活力。

*年,我市积极推动技工教育快速稳健发展机制、高技能人才社会共同参与培养机制、城镇失业人员素质就业市场化培训机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的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技工教育实力明显增强。技工“名校”不断涌现,经调整后的25所技校中,有多所学校被国家和省确定为重点技工学校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校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技校现有专职教师3000多人;*年招生3.3万人,为历年之最;在校生超过9万人,同比增加1.7万人。教育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技校学生在*年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和广东省技工院校技能竞赛中,取得多项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二是创新了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在坚持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原则下,突出工作业绩考核,建立起由核心能力评价、工作成果业绩评价、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四大模块构成的全新的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大大增强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编制了《*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规范》,为全面规范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三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有新发展。通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新路子、广泛开展技能竞赛选拔人才、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机制等措施,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年,全市共有26.80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同比增长11.51%,22.92万人次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比增长10%,其中,高级工2.2万人次,技师3957人次,高级技师382人次。四是退役士兵培训工作获得省市领导的肯定和社会拥护。*年,我市10所技工学校接收620名本市退役士兵进行为期2年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针对退役士兵特点,各校不断完善制度,实行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生活上照顾与学习上关心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三结合”管理方法,取得显著效果,学校管理正常有序,教学培训计划正常实施,退役士兵学员安心学习。五是统筹城乡就业培训工作扎实推进。*年,培训城镇失业人员80661人,同比增加52.26%;培训本市户籍农村劳动力55941人,超额12%完成目标任务;培训农转居人员35176人,超额134%完成目标任务;培训外省农民工54295人,超额17%完成目标任务。

(三)力破难题惠及百姓,社会保险保障工作开创新局面。

*年,我市积极健全社会保险政策体系,着力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人群迅速扩大,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向建设共享型社会保险保障体系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社会保险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一是扎实推进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至*年底,全市已办理参保登记手续93443人。二是解决了原达到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不足而无法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已申请一次性缴费人数2563人,此项政策最终将惠及约6000人。三是城市规划区内全征地农民参照农转居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保试点工作取得成功。至*年底,全市参加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7.96万人,同比增加14万人,此项政策将惠及全市38万农转居人员。四是继续妥善解决本市国有、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至*年底止,各级财政借资10.90亿元,支持431家困难企业81502名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其中,*年增加*人,借资1.23亿元(含历年结转应付金额)。五是继续妥善解决本市社会申办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至*年底,由省、市、区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累计出资7.14亿元,资助4.5万名社会申办退休人员缴交过渡性医疗保险金,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中,*年10103人,资助1.4亿元。六是出台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先行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突破了建筑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难题。由于我市工伤保险工作成效显著、制度完善、机制健全,具有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的条件,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我国实施农民工工伤保险项目的五个城市之一。七是从*年2月起,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扩展至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2.25万人,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人数0.89万人。八是*年12月,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市工伤保险若干问题的规定》,解决了老工伤人员待遇的历史遗留问题,将惠及4000多名老工伤职工。九是从*年7月1日起,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扩展至全市非本市城镇户籍职工,与本市城镇职工享受同等待遇,非本市城镇户籍职工积极参保,当年参保人数增加到43.70万人。

2、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快速增加。至*年底,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47.80万人,同比增加28.8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56.46万人,同比增加14.64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32.56万人,同比增加25.2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74.45万人,同比增加59.8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18.91万人,同比增加20.66万人。其中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增加最大,这得益于我们在2006年开展“金秋行动”净增61万参保人基础上,*全市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又乘势而上,开展“工伤保险扩面平安行动”,使工伤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提出的参保人数达268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建筑施工企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增长最快,*年底参保人数达10.23万人,同比增长241%。

3、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一是养老保障水平大幅度升高。*年,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含工伤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45元,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加发生活补贴108元,使养老保障水平达1405元/月,比上年的1152元/月,人均增加253元/月,增长21.96%,增长幅度为历年之最。二是个人医疗费不断减负。*年1月我市实施补充医疗保险,由重大疾病医疗补助金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缴纳补充医疗保险费1.03亿元,使市本级医疗保险统筹区所有退休人员免费享受补充医疗保险待遇,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减轻40%以上;从*年7月起,将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7种慢性病门诊专科药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至*年底,有86万人次享受待遇,人次平均支付医疗费用76.5元,参保个人因此减少支出6591万元。仅这两项措施,已使参保人减负近1.7亿元。

4、社保经办服务更为便民。一是社保经办机构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与信息部门联合优化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方式,开展自助服务、网办业务等,提升了社保经办能力,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基层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二是市医保经办机构实行星期六对外办公制度,并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分别在南沙、黄埔、萝岗、荔湾等区设点办理各项业务,方便了群众。三是市公医医疗费实施预结算二次拨付的新结算方式,结算支付周期由3个月缩短为1个月,缓解了公费医疗挂钩医院资金周转的压力。

5、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年底,我市56.56万名退休人员中已有55.79万人实现了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98.6%。其中,39.12万人纳入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率达70.1%,同比增加5.9个百分点。我市继续抓好退管服务网络和制度建设,退管服务工作重心下沉到街镇、到社区,进家到人,精益求精推进精细化管理服务工作,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完善退管服务网络。至*年底,全市162条街(镇)全部建立了退管所,142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退管站,全市包括社区助老员和安老员在内的专兼职退管工作人员共5413人,编织起纵横结合、重心下移的退管服务网络。二是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制度。对全市各级退管机构实施4A、3A、2A等级评价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程序,理顺管理流程,强化街道社区退管服务工作,形成了“二、三、四”程序化管理规范(即:实施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两个管理”,对退休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计算机信息网、各项基础台账网、街道社区联络员网“三张网”,掌握退休人员信息;凡新移交街道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做到见一次面、参加一次茶话会、发一本管理手册、发一张联系卡“四个一”)。三是开展多元化服务。积极对特殊困难退休人员开展救助,组织孤寡等“九类特殊人员”参加居家养老服务,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等。

(四)全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依法维权步入新阶段。

我市重点抓好基础建设、保持畅通的维权渠道,抓紧快速调处、有效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初步突破,步入维权的新阶段。一是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一方面,通过举办讲座、派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培训工作,确保社会各界对《劳动合同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另一方面,准确判断、快速反应,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及早出台了《关于加强对用人单位规模性裁员管理的通知》,有效遏制新法实施前用人单位大规模裁员,及时查处企业劝辞或转签劳务派遣合同等“规避”新法的行为;公布《*市劳动合同》和3个行业性劳动合同示范文本,指导企业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二是明晰、规范工资福利基准。开展新一轮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调研测算工作,提出了市区和花都、番禺区、从化和增城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意见;制定了市区和“二区二市”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了*市*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出台了离岗退养费和待岗生活费最低标准;明确了劳动时间、休息休假、高温津贴、加班工资以及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等标准。三是加强劳动关系基层协调组织组建工作。借助街镇、社区的工作平台,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覆盖到街镇、延伸进入社区,至*年底,全市162个街镇已全部建立基层劳动关系协调组织;2585个村居中已有2315个建立了基层劳动关系协调组织,占应建数的90%。四是创新性地制定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标准。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双创建”活动,经市三方会议严格评审、实地考察、社会公示,第一批已评出“*市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3个、“*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06家,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新突破迈出重要一步。五是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抓重点,在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的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开展“签约行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提前一年完成了出租车全行业司机签订劳动合同任务。*年底,我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2.74%,同比上升3.93个百分点。六是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依法劳动仲裁。*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0572宗(其中:案外调解13204宗,立案处理17368宗),涉案经济标的3.69亿元(同比增长25.47%),结案率91.74%。为22694名劳动者逐一核对争议的工资和加班费2.24亿元;为5087名因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处理押金和经济补偿金7177.5万元;为698名受工伤和职业病伤害的农民工挽回医疗费、停工治疗期间生活费和工伤补偿金6358.12万元。七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检查力度。在劳动保障执法上尝试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本市城镇户籍失业人员的新做法,组建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队伍,现已在141个街镇实施,聘用协管员784名,逐步推行“一街一册”、“一户一卡”的劳动保障情况动态登记管理制度,努力摸清情况、实施针对性管理,劳动保障维权维稳力量明显增强。通过开展“金秋行动”、“春风行动”等专项执法监察检查行动和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对劳动关系突出问题主动出击、及时化解,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年,我市共对11.8万户用人单位实施了劳动保障监察,同比增加24%,责令用人单位与35.1万名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为32.5万名劳动者补办参保手续,为11.2万名职工追回工资、押金等22442.9万元。八是完善维稳工作机制。民生问题专项排查治理工作收到成效,及时解决了327宗集体上访和劳动争议案件,全市来访来信总量稳中有降,降幅达24.8%。

劳动保障第6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省委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第三次党代会、市人大三届三次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部署,更加关注民生,以统筹城乡就业、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整体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做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贯彻实施工作;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签定率。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4.4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4.3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1万人;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调整工作;做好农民工养老保险与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方案的实施。全年职业技能鉴定2.5万人;技能提升培训4.5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人;技校招生完成2500人;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1.14万人。

三、工作措施

(一)就业方面

以统筹城乡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重点抓好:

1.进一步落实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做好实施《就业促进法》与积极就业政策的衔接。

2.按照省上部署,认真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3.认真落实*报告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精神,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小额担保贷款若干意见,与市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好相关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4.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巩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六到位”和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四到位”成果,进一步健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着力援助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和农村贫困家庭实现“一户一就业”,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5.配合地税部门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收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任务。改变当前失业保险金调剂办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区市统筹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失业预警制度。

6.大力拓展劳务派遣范围,做好现行劳务派遣政策与《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的衔接,推进劳务派遣社会化。

(二)培训方面

以提高城乡劳动者技能,加强校企合作,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重点做好:

1.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十百千行动计划”。积极筹办*市首期高级技师进修班。

2.深化技工教育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改革。启动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密切校企合作,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和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继续发挥好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

3.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扩大鉴定覆盖面,进一步加强鉴定质量管理。

4.制定实施以推动残疾人就业培训为内容的“三年牵手行动计划”。

5.以“技能海西”为主题,开展全市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社保方面

以推进全覆盖,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目标,重点抓好:

1.继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重点推进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2.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统一部署,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继续巩固基本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成果,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3.做好农民工养老保险方案实施的各项准备并抓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4.继续落实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参保面力争达75%。

5.推动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6.健全失业保险和社保补贴调整机制。

7.加强基金监管。对农保基金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到位。探索企业年金移交后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办法。

(四)劳动关系方面

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提高职工收入水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目标,重点抓好:

1.切实做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的相关工作。清理有关法规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法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2.推进《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以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及非公企业为重点,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全面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3.继续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大力推行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

4.进一步推动相关劳动标准的管理。加强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探索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5.强化劳动争议仲裁,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提高办案质量。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健全长效机制,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五)农民工工作

继续发挥农民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作用,集聚部门合力,落实政策,维护农民工权益。重点抓好:

1.全面实施“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依法维权、公共服务”五个单元三年行动方案,确保行动方案中当年任务的完成。

2.加强农民工工作督察,巩固农民工工作十件实事成效,推进农民工工作十项制度建设。

劳动保障第7篇

一、全力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工作,今年接收离退休人员共人,其中市级人,县级人,转出退休人员人,现共有离退休人员人,其中市级人,县级人。同时开展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为全镇余名离退休人员全部办理了养老金资格证,办证率和发证率均为%,并做好养老金年度审核工作。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登记表的调查核实登记率为%。我们做到每接收一名退休人员,就填写一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信息登记表,发放一张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并对离退休人员进行上门调查核实与离退休人员见面,并且将信息登记表输入电脑。同时,做好了离退休人员死亡申报工作完成率和统计报表工作。去年我镇离退休人员死亡共人,已全部办理了丧葬申报。

进一步完善离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制度。年初,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各退休人员居住地址和人员数量,分为个自管小组,并选举了名自管员。制订自管员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了自管员的作用。同时我镇还切实关心退休人员的生活,着力提高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精心组织退休人员参加活动。投资万余元建立退休人员活动中心个,添置桌椅、麻将、扑克、象棋等活动器材,购买书籍余册,并成立了退休人员活动委员会,制订了活动规章制度。今年共组织活动余次,参加人员约余人,极大的丰富了退休人员的生活。在我镇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每天都有退休人员在打门球、跳舞、打扑克、打麻将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退休人员的生活,老人们各有所乐。

二、着力加强劳动就业工作

今年以来,我镇根据与县就业局年初签订的责任状,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做好劳动保障基础数据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并逐项分类,登记造册,掌握了全镇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准确掌握全镇再就业情况。截止年月底我镇共有下岗职工余人,失业人员人。同时,我们加强宣传和引导,在县就业局和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帮助和引导下,新成立了家职业介绍所,为求职人员提供更多的用工信息,促进了全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发展。月份,市劳动就业局在我镇进行现场招聘,录取名下岗女职工赴某省大拇指母婴公司务工。今年以来,我镇共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就业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人,安排困难群体就业人数人,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免费职业培训人,免费职业介绍人。还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为名下岗工人提供了小额贷款证明。

三、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

劳动保障第8篇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保障;劳资纠纷

一、主要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从1951年2月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正式开始,此条例涵盖了对劳动者生育、工伤、残疾、养老、死亡等方面保险规定。1994年7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促进就业,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保障工作时间、劳动工资和劳动卫生安全等都做了详细的阐述。1999年1月实行的《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其实也单位须依法为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可领取事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做了明确分类。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正式施行,这部条例顾名思义是为了保障因公受伤职工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和补偿。此条例对工伤范围和受伤后劳动能力的鉴定作了详细规定,并且对各级工伤保险的待遇作了阐述。同年6月,《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出台,此条例的出台为的是规范劳动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劳动监察时须履行的职责,处理办法和用人单位向受侵害劳动者支付赔偿的行为范围作了相应规定。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并于2013年7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2010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对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事业保险、生育保险以及社会保险费的征缴,社会保险基金的设立,社会保险经办程序、监督等做了规定。

由此可见,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起至现在,与劳动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许多,这体现了我国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视,也使得相关部门在处理劳资纠纷上有法可依。

二、企事业职工劳动保障的现状

尽管我国已经制订了许多关于劳动保障的法律法律规范,并要求企业依法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但在现实情境中,除公有制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的正式员工外,其许多编外人员、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障形势是不容乐观的。

(一)劳动合同的缺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明确提到要企业与职工必须要用工之日起订立劳动合同,并且各项条约必须要在平等自愿的条件下签署。目前,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但是当这些数以千计的求职者加入这些企业的行列为企业辛苦工作的同时,企业却迟迟不愿意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事实上,签订劳动合同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对企业来说,劳动合同一方面可以用来管理约束职工迫使其行使义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企业自身的权益。前不久笔者就听闻过一则关于企业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引发的纠纷。某职工进企业时,曾被要求签订劳动合同但是该职工拒绝了,结果该职工怀孕后就以企业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为由申请了劳动仲裁,当然企业也因未依法签订合同不得不对该职工进行经济赔偿。对处于弱势地位职工来说更容易遇上工资、工作时间等方面的纠纷,那就更需要劳动合同保驾护航。

(二)社会保险的缺失和不公平。《劳动法》中第七十二条提到:“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但仍有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对职工的社会保险费用缴纳非常不重视甚至根本不提供社会保险。事业机关单位中的编外职工,他们的工作量与正式编制的职工相当,但工资比正式职工少的多而且该享有的社会福利和保险也缺失。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口头承诺干月后开始缴纳社会保险,但这种空头承诺往往得不到兑现。当发生工伤意外事故或是生病急需医疗费用等情况时,这些没有社会保险的职工往往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无法通过社会保险得到应有的工伤补偿和医疗费用的报销。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的缴纳比例基本是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承担,缴纳比例与工资休息相关,所以在企事业单位中,职位高、收入高的员工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高;反观普通职工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则要低得多,而这些普通职工往往更需要社会保险的帮扶。

(三)薪资、工作时间及环境保障的不完善。许多非公有制企业频频出现拖欠薪资的现象似乎已经成为了这类企业的顽症。此外,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加班往往是家常便饭,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已经不是稀奇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连员工的法定节假日也要剥夺。但是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应当依法给予假期。若有加班的情况还必须向劳动者支付相应比例的加班费。劳动环境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又一重要因素。高危作业频出事及职业病频发反映出职工劳动环境的不理想。建筑工人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被高高吊起从事高空作业,不慎摔落生命垂危而用人单位却不愿负责;煤矿工人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环境中挖煤铲煤,长年累月不幸患上矽肺病得不到赔偿也无钱医治;煤矿井下作业常常爆炸至多人伤亡等等。对于这种危害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的行为劳动者可以依法提出检举、控告等,但是很少会有人有意识举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劳动者劳动保障的保护

(一)加强劳动监察。企业运作以利润为先难免会出现违反劳动保障法的行为,而为了规范企业用工政府加强劳动监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2004年《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出台并实施。此条例的出台为的是规范劳动监察工作的开展以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监察队伍,加强检察队伍人员的业务知识;其次劳动监察部门要定期开展对企业的监督,督促其在录用职工时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当因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时引发的劳资纠纷予以及时处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又拒不改正的企业予以从严处罚。

(二)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无论是高校还是社区,向即将就业的毕业生和求职者开展劳动保障的政策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群体,他们没有任何社会阅历,对劳动保障意识模糊,往往会被一些企业钻了空子。因此各大高校可以多开设就业讲座,让还未踏入社会的学生知晓劳动保障的重要性以便日后可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而对于社区内的失业、求职和再就业者,社区可以定期开展必要的就业培训,在指引工作方面、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他们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

(三)完善非公有制企业的基层组织工作。地方总工会应当牵头建立和完善基层工会的组织工作,特别要将一些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纳入行列。工会存在的目的是代表员工向雇主就薪资、劳动时间、工作条件等方面进行谈判,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这些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接纳进工会,有助于当这些企业因违反劳动保障法引起劳资纠纷时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列加.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J].四川劳动保障,2006(12).

劳动保障第9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22日在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提出,明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协调推进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金保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郑斯林说,2003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不断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继续巩固两个确保,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就业和再就业目标如期实现。中央年初确定的全年新增就业人员8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0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00万人的目标已全部实现。二是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截止11月底,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70万人,其中194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签协议下岗职工按时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并代缴了社会保险费。11月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为419万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基本能够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三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保持较高增幅。截止11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351万人和10647万人,分别比去年底增加614万人和124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290万人,比去年底增加108万人。1-11月,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19亿元,同比增长18 %;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63亿元,同比增长46.4%;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16.8%,三项基金都保持了较高增幅。四是社区平台建设、社会化管理服务和金保工程建设取得较快进展。全国地级以上城市97%的街道、社区已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11月底,全国已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2728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9.6%.金保工程项目已经启动,有11个省市已先后实现了与部联网和部分数据网上传输的目标。五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进一步加强。各地积极推进企业建立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在省一级普遍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继续推行工资指导线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劳动争议处理、法制建设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专项执法监察,认真处理信访案件,有效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郑斯林说,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再就业任务依然繁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较大压力,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任务越来越重。2004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同心协力,锐意进取,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2004年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是: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实现这个目标,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将就业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衔接,形成良性互动;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集中力量解决政策落实中的操作难点,全面发挥政策促进就业效应;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增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运转管理;以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落实帮扶措施,推进就业援助制度化。努力开发就业岗位,有效控制失业率过快增长。二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75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年平均达到10300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55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00万人。继续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服务内容,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同时,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工作。三是加强劳动关系协调、企业工资分配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继续做好劳动关系处理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加强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建设,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完善企业工资支付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严厉打击无故拖欠和克扣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工资行为。四是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基础建设。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和立法工作,进一步推进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金保工程两项基础建设,逐步完善统计制度,为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郑斯林强调,做好2004年的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繁重,难度不小。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准确把握工作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好平衡点,协调推动各项工作。劳动保障部门的同志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