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肥料采购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14 07:24:30

肥料采购工作计划

肥料采购工作计划第1篇

4月24日,联合利华公布了其可持续行动计划2011年全球进度报告。2010年11月,联合利华在全球范围内了可持续行动计划,提出联合利华2020年时要实现三大目标——帮助超过10亿人改善健康卫生状况、使单位产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一半、100%农业原材料可持续采购。公司每年就该计划的全球进度进行一次回顾,评估各项资源的使用与项目开展情况,实现对目标完成状况的阶段监测。

根据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联合利华通过对自身全价值链的评估,将实现目标聚焦于水、温室气体、废弃物、可持续采购等几个领域。除了对生产、运输等环节把控,联合利华还把可持续行动计划扩展到对环境影响更为深远的原材料采购及消费者使用环节,试图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更大范围的改变。

“全球可持续行动计划已逐渐融入公司运营体系,并得到了有效实践,成为了公司长期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业务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可持续发展带动着业务增长。”联合利华北亚区总裁乔安路(Alan Jope)表示。

“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的快速、健康发展,就是联合利华在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良好体现,”乔安路对记者表示。

2002年,联合利华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家庭及个人护理产品生产基地。十年来,合肥工业园产值从2003年的5亿增长至2011年的140亿,累计产值超过520亿,税收达到60亿。

肥料采购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施药操作;土壤管理;施肥管理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161-01

为确保种植果园生产提供优质产品,并保证栽培的管理规范化、程序化。产地环境条件: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104规定。种苗质量应符合国家对种苗要求的有关规定。

一、果园喷药操作规程

为确保能够生产出合格的出口产品,以维护销售,特别是出口信誉及出口规模,特制定本喷药操作规程,要求各依照执行。

1.施药人员需经过必要的安全学习和安全培训,掌握一定的农药使用知识和常识,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施药时需佩带必要的防护用具,如遇突发性紧急情况,应有急救措施和方法。

2.果品由植保人员指导用药,严格按照病虫害情况决定生物药剂量,且配制量根据精确计算而来,因此很少出现药液剩余的情况。

3.特殊情况下出现剩余药液或清洗药罐和施药器械的废液应集中销毁处理。农田不得与相连接(应有隔离带)避免喷洒的药物飘回水果果园作物。

4.剩余药液或清洗农药罐的废液的处理应填写“剩余药液处理记录”注明药液名称、使用时间、剩余量、处理方法、操作人等。

二、土壤选择条件及种植技术要求

土壤管理果园土壤管理的目的是熟化土壤,创造有利于果树生长的水气、热条件。熟化土壤最有效的方法是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覆盖生草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结合深翻和中耕,使有机质变成腐殖质,使土壤具有保水、保肥能力,疏松、透气,有利于果树根系的生长发育。

土质要求

1基本土质要求。要求土质良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所种植的大田作物生长,首选砂壤土壤土;由农业部门进行监测和评价,土壤的分析的监测结果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2水质要求。水源无污染,水量充足,浇水周期短,选择井水作为灌溉水。由农业部门进行监测和评价,水质分析的监测结果符合国家灌溉水质标准。

3种植要求。要求种植的农工有三年以上的种植经验,对于所种植的植物能进行熟练的田间管理,了解农药管理使用规定,并严格按照出口的《农药管理规定》进行田间操作,自觉地进行农残的控制,管理者要确保种植农工对栽培每个地块巡回检查出的田间问题积极配合解决;原料在贮存期间要根据不同、不同品种进行区分放置,并做好适当地标识。

4水的管理。原料栽培灌溉水源实行专人管理,保证灌溉用水充足、安全、清洁;使用压力泵进行抽水灌溉,并由专人进行灌溉,保证灌溉的有效性;栽培使用漫灌、畦灌、沟灌等方式进行田地灌溉,使用塑料管道输送灌溉用水,尽量减少无效外流和增加小流域地表水渗透率;通过采用节水措施和可能时进行再循环来防止土壤盐渍化;通过对水位的适当管理以避免水位的进度升降造成抽水或积水过多。

5土壤的管理。调节土壤有机质的平衡;保持土壤的生产率;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以保证土壤持续的生产率,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例如:施入有机肥料或腐殖酸肥料、进行深耕和翻地等物理措施。进行适宜的耕作措施,创造有利的土壤种植条件;进行合理灌溉,防止土壤质量退化;采取适当的排水对策,在田地周围种植树木,防风固土,防止水土流失。

6种植的要求:栽培禁止种植其它作物。

三、田间管理控制程序

为确保栽培种植出优质的产品,符合安全卫生的质量标准,适用于质检部在栽培种植种苗过程中对水、农药、肥料、农事操作的控制。特制定职责、程序如下:

1管理人员负责在原料种植过程中整体情况的监督管理控制。

2植保员负责对原料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病虫害控制,对于农残检测样品的取样控制。

3植保员按照要求进行农事操作,对农事操作过程进行控制。

4根据质检部的计划,依据市场要求制定详细的计划,安排管理和植保员,确定种植面积及准备所需物质。

5确认所需的种苗和数量,及时依据实际情况定种苗的购入种类和购入量填写《采购申请单》经领导批准后由质检部购买。

6根据《栽培计划表》确定所需的化肥种类和化肥数量,确认化肥库存情况,对需要购买的化肥填写《采购申请表》经领导批准后由管理部购买。

7根据《栽培计划表》确定所需的农药种类和数量,确认农药库存情况后,对所需要购买的农药填写《采购申请单》经主管批准后管理部购买。

8产地环境条件: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104规定。种苗质量应符合国家对种苗要求的有关规定。

9种苗购入或出土起苗后立即种植,如不能马上栽植,要进行假植处理,以保持种苗水分。

10整地时注意去除土地中的石块、塑料、杂草等有碍植物生长的杂质;将大块土壤夯碎,形成均匀的土壤颗粒。依据不同的植物生长要求不同使土壤疏松平整,提高土壤的活力。依据土壤的情况和植物生长的所需养分情况确定施入适量复合化肥,保持土壤的肥力,将农事操作结果记入《田间管理档案》。

11移植前应整地施基肥,撒播有机肥深翻入土,按种植要求做畦。地温稳定在植物允许生长的温度以上移植。根据品种物性、整枝方式、生长期长短、气候条件以及栽培习惯确定移植方法和密度。移植后田间管理,移植后及时浇水,追肥。施用的肥料应符合国有关土规定,达到无害卫生要求。

12植株的调整:对于植物需要进行支架,提高坐果能力,对于需要整枝的植物根据密度进行整枝。

13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要合理布局,清洁植园,加强中耕除草,降低病虫原数量,采取天敌昆虫、防虫网隔离、热汤处理等措施。

14关键过程包括:对原料的农残控制、品质控制、收率控制与原料有直接影响的过程。原料生长时期特性形成的过程。操作复杂、原料质量容易波动,对农事操作要求较高或异常发生较多的过程。

15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特性和栽培时间的变化,具体这些在各类植物的质量记录中具体体现。对这些过程应确认和控制证实过程的执行能力和效果。

四、采果操作规程

1.由收购商和出口基地提供装果所用的周转箱和采摘盒。周转箱在果品基地时不得直接接触地面,以免原料混入泥土。果实在采摘盒内离盒沿1厘米左右(上盒不压下盒内果实)。领箱地点:果品采摘人员根据每天采果量多少提前或当天到指定地点领取周转箱和采摘盒。派专人负责周转箱和采摘盒的发放和回收工作。

2.采收时一手拿采摘盒,一手进行采摘,采摘时用力要轻要均匀,以将果实完整采下为标准,再轻轻放入采摘盒中。

3.装果用的采摘盒,在使用过程中,不允许与土壤和其它杂物接触,要求保持干净。

肥料采购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 供水企业

1 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合肥供水集团承担着合肥市700多万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重任的国有独资企业,属于流程性产业,其特点是产、供、销一条线,这就要求合肥供水集团在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尤其加强对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005年以来,合肥供水集团基于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建立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随着城市供水行业改革和市场化不断深入,与其他城市供水企业一样,合肥供水集团正面临着新的竞争形势和巨大的市场压力,如何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以质取胜、提升用户满意度已成为合肥供水集团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

2 合肥供水集团全过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合肥供水集团全过程质量管理运行状况,合肥供水集团采取抽样调查形式,向1000多名员工发放了《合肥供水集团全过程质量管理问卷调查表》。据统计,有74%的员工认为,合肥供水集团主要业务流程设置的不合理必然会影响过程管理系统、全面性,质量管理活动无法形成一个完整控制系统,从而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最终导致用户满意度低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质量策划上,缺乏有效的策划。因为自来水的特殊性,不需要对自来水的生产形状、外观等进行设计。但是,对自来水生产和服务质量的策划还是必须的,尤其是要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对自来水生产和服务进行质量策划,实现用户需求的转变。

2.2 在制水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上,首先,生产计划的下达缺乏科学性。目前,生产计划按月下达,全年生产任务除以12个月,就是每个月的生产计划,完全没有综合考虑季节、气候和人员流动等因素,生产浪费或供应不足等情况单纯靠后期供水调度。其次,各水厂在工艺规程执行上也缺乏一致性和严肃性,经常不按照工艺操作。第三,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滞后,无法及时对各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跟踪改进;质量检测技术手段有限,很难客观反映质量管理动态与发展趋势。第四,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要求不熟悉,操作不规范,设备维护不及时,设备折旧损耗大,生产精确度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水质。

2.3 在供水设施建设质量控制过程中,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系统有效的控制。供水输配管网是重要的供水设施,管网安全运行直接决定着供水服务过程过程实现。在供水管网前期建设上,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同体运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衡机制。在建设及验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在后期管理上,主管单位与日常管理单位相互独立,主管单位的监管职能缺位,管网运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2.4 在供水服务提供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责任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各服务单位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团结协作意识缺乏,对于用户反映的问题往往相互推诿扯皮,用户投诉机制不健全,用户真实的需求无法得以实现。

2.5 采购供应等辅助过程一直都是“谁使用、谁采购”,实际采购随意性大,导致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采购评审时,一般以最低价中标形式,注重价格忽视质量,更不会考虑采购物品的单位效能,对原材料的性价比研究、市场合格供应商信息的了解等缺乏,采购人员按照传统采购方式,盲目机械地重复询价、议价、评审、订合同工作,采购效率低下,原材料采购成本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

3 合肥供水集团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

企业生产经营就是企业为最终满足顾客需求而设定的一系列生产作业活动的集合体,这一系列的生产作业活动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生产作业链。每一项生产作业活动需要占用并消耗一定的资源,从而生产出一定的产成品、创造一定的使用价值。从上一项生产作业活动到下一项生产作业活动的推移就是质量和价值在企业内部的不断积累与转移,形成一个企业内部的“质量价值传递系统”,最终把产品和服务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因此,合肥供水集团要基于对企业内部质量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立足顾客需求,对制水生产、供水设施建设、供水服务提供关键过程以及采购供应等辅助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增值生产作业活动或对质量的形成无意义的生产作业活动,实现对产品质量、价值的形成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优化企业内部“质量价值传递系统”,加强对供水全过程质量管理,才能最终实现和满足企业外部顾客需求。

3.1 加强对自来水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自来水生产过程是水质形成的基础,也是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城市供水系统从水源到用户,点多面广,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损坏,就可能程度不同地影响水量、水压或水质,而大多数水质项目的监测又是定期的、事后的。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和发生突发事故时,如何应急处置、保障供水安全是自来水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肥料采购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法库标准化果园操作技术规范

一、果园喷药操作规程

为确保能够生产出合格的出口产品,以维护销售,特别是出口信誉及出口规模,特制定本喷药操作规程,要求各基地依照执行。

1.施药人员需经过必要的安全学习和安全培训,掌握一定的农药使用知识和常识,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施药时需佩带必要的防护用具,如遇突发性紧急情况,应有急救措施和方法。

2.果品基地由植保人员指导用药,严格按照病虫害情况决定生物药剂量,且配制量根据精确计算而来,因此很少出现药液剩余的情况。

3.特殊情况下出现剩余药液或清洗药罐和施药器械的废液应集中销毁处理。农田不得与基地相连接(应有隔离带)避免喷洒的药物飘回水果果园基地作物。

4.剩余药液或清洗农药罐的废液的处理应填写“剩余药液处理记录”注明药液名称、使用时间、剩余量、处理方法、操作人等。

二、生产技术手册

1.目的

确保为种植基地生产提供优质产品,并保证栽培基地的管理规范化、程序化。

2.范围

植保部对栽培基地的推荐、选择、种植管理和评定。

3.职责

植保部负责基地的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

栽培基地选择要求:

4.1根据情况并向种植指导部发出《基地种植计划书》以此进行基地地块的选定。

4.2负责调查选择基地地块的人员应熟悉基地选择标准,并将相关内容填入《栽培基地推荐表》,并应有推荐基地地块的《基地示意图》

5.选择标准

5.1基地位置与面积要求

被选定的基地必须是成方连片,中间无其他大田作物,以保证栽培大田作物的地块不受污染。

5.2基地土质要求

要求土质良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所种植的大田作物生长,首选砂壤土壤土;由农业部门进行监测和评价,土壤的分析的监测结果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5.3基地水质要求

水源无污染,水量充足,浇水周期短,选择井水作为灌溉水。由农业部门进行监测和评价,水质分析的监测结果符合国家灌溉水质标准。

5.4基地交通运输要求

要求交通使利,四周尽可能的靠近公路,距离公路1000米内为佳;运输途中使用适宜的包装防护材料,以防止原料碰伤、腐烂。

5.5贮存场所要求通风透气,具有充足的存放空间,并能防虫(鼠)害,防止腐烂霉变等;贮存场所具备所种植的贮存条件,贮存场所要交通便利,便于运输。

5.6种植要求

要求种植的农工有三年以上的种植经验,对于所种植的植物能进行熟练的田间管理,了解农药管理使用规定,并严格按照出口基地的《农药管理规定》进行田间操作,自觉地进行农残的控制,基地管理者要确保种植农工对栽培基地每个地块巡回检查出的田间问题积极配合解决;原料在贮存期间要根据不同基地、不同品种进行区分放置,并做好适当地标识。

6.选定方法

6.1根据《栽培基地推荐表》种植指导部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考察,确认结果记入《基地调查报告表》并上报基地主管,依据领导指示进行选定。

6.2在考察期间一周内,从推荐的基地抽取一定量的水和土壤,送相关部门进行农残和重金属的化验分析,依据化验结果进行选定。

7.水的管理

7.1原料栽培基地对于灌溉水源实行专人管理,保证灌溉用水充足、安全、清洁。

7.2使用压力泵进行抽水灌溉,并由专人进行灌溉,保证灌溉的有效性。

7.3栽培基地使用漫灌、畦灌、沟灌等方式进行田地灌溉,使用塑料管道输送灌溉用水,尽量减少无效外流和增加小流域地表水渗透率。

7.4通过采用节水措施和可能时进行再循环来防止土壤盐渍化。

7.5通过对水位的适当管理以避免水位的进度升降造成抽水或积水过多。

8.土壤的管理

8.1调节土壤有机质的平衡。

8.2保持土壤的生产率。

8.3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以保证土壤持续的生产率,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

例如:施入有机肥料或腐殖酸肥料、进行深耕和翻地等物理措施。进行适宜的耕作措施,创造有利的土壤种植条件。

8.4进行合理灌溉,防止土壤质量退化。

8.5采取适当的排水对策,在田地周围种植树木,防风固土,防止水土流失。

9.种植的要求:栽培基地禁止种植其它作物。

10.基地评定标准

10.1在栽培种植过程中,能严格按照出口基地《农药管理规定》进行农事操作。

10.2植保部管理人员在巡回检查指导过程中,种植者对于巡回指导人员提出的管理问题能及时做出回应和安排。

10.3种植者在植保部负责人的领导下能严格按照《基地农药使用通知书》中规定的使用量、使用方法等要求进行农药使用。

10.4操作者将农药散布后的废旧容器及时统一回收,散布使用的器具按要求进行点检。

10.5基地地块每次取样检测的农药残留能完全符合要求。

10.6在收获、贮存、运输过程中操作人员对于监督人员提出的监督要求能积极执行。

11.田间管理控制程序

为确保栽培基地种植出优质的产品,符合安全卫生的质量标准,适用于质检部在栽培种植种苗过程中对水、农药、肥料、农事操作的控制。特制定职责、程序如下:

11.1基地管理人员负责在原料种植过程中整体情况的监督管理控制。

11.2植保员负责对原料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病虫害控制,对于农残检测样品的取样控制。

11.3植保员按照要求进行农事操作,对农事操作过程进行控制。

11.4根据质检部的计划,依据市场要求制定详细的计划,安排管理和植保员,确定种植面积及准备所需物质。

11.5确认所需的种苗和数量,及时依据实际情况定种苗的购入种类和购入量填写《采购申请单》经领导批准后由质检部购买。

11.6根据《栽培计划表》确定所需的化肥种类和化肥数量,确认化肥库存情况,对需要购买的化肥填写《采购申请表》经领导批准后由管理部购买。

11.7根据《栽培计划表》确定所需的农药种类和数量,确认农药库存情况后,对所需要购买的农药填写《采购申请单》经基地主管批准后管理部购买。

11.8产地环境条件: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104规定。种苗质量应符合国家对种苗要求的有关规定。

11.9种苗购入或出土起苗后立即种植,如不能马上栽植,要进行假植处理,以保持种苗水分。

11.10整地时注意去除土地中的石块、塑料、杂草等有碍植物生长的杂质;将大块土壤夯碎,形成均匀的土壤颗粒。依据不同的植物生长要求不同使土壤疏松平整,提高土壤的活力。依据土壤的情况和植物生长的所需养分情况确定施入适量复合化肥,保持土壤的肥力,将农事操作结果记入《基地田间管理档案》。

11.11移植前应整地施基肥,撒播有机肥深翻入土,按种植要求做畦。地温稳定在植物允许生长的温度以上移植。根据品种物性、整枝方式、生长期长短、气候条件以及栽培习惯确定移植方法和密度。移植后田间管理,移植后及时浇水,追肥。施用的肥料应符合国有关土规定,达到无害卫生要求。

11.12植株的调整:对于植物需要进行支架,提高坐果能力,对于需要整枝的植物根据密度进行整枝。

11.13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要合理布局,清洁植园,加强中耕除草,降低病虫原数量,采取天敌昆虫、防虫网隔离、热汤处理等措施。

11.14关键过程包括:对原料的农残控制、品质控制、收率控制与原料有直接影响的过程。原料生长时期特性形成的过程。操作复杂、原料质量容易波动,对农事操作要求较高或异常发生较多的过程。

11.15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特性和栽培时间的变化,具体这些在各类植物的质量记录中具体体现。对这些过程应确认和控制证实过程的执行能力和效果。过程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查确认,对关键过程采取适宜的控制方法对该过程进行控制。对所使用农药按照规定进行使用。基地管理人员发现病虫害时要及时制定解决措施,由专职植保员将农药发放到所需的基地并监督指导,说明稀释倍数、使用数量、散布方式等,将现场农药使情况完整真实的记入《农药使用记录表》中,将栽培管理过程记录下来。

三、采果操作规程

1.由收购商和出口基地提供装果所用的周转箱和采摘盒。周转箱在果品基地时不得直接接触地面,以免原料混入泥土。果实在采摘盒内离盒沿1厘米左右(上盒不压下盒内果实)。领箱地点:果品采摘人员根据每天采果量多少提前或当天到指定地点领取周转箱和采摘盒。派专人负责周转箱和采摘盒的发放和回收工作。

2.采收时一手拿采摘盒,一手进行采摘,采摘时用力要轻要均匀,以将果实完整采下为标准,再轻轻放入采摘盒中。

3.装果用的采摘盒,在使用过程中,不允许与土壤和其它杂物接触,要求保持干净。

4.果品采摘后应先放在阴凉处存放,达到一定数量时尽快进行验收检斤,禁止将果品长时间在太阳光下裸晒。

5.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平稳,禁止颠簸。周转箱在运输车上加覆盖物。

四、在对果品种植的管理中应完整填写种植过程各项

育苗、备耕、种植、施肥、铲地、趟地、除草、追肥的时间及方法,施药的种类、采收时间;种植过程中是否使用农药,使用的药品名称、种类、剂量、和时间、原因等。

肥料采购工作计划第5篇

由于各自独立核算,小肥羊各分子公司虽然存在着相同的业务,但在会计科目、物料编码等基础资料设置上并不统一。例如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有些子公司按资产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有些子公司则按照资产所属部门设置科目。为此,小肥羊首先在IT系统上构建了标准化的基础数据管控平台,实现了组织、科目、客户、供应商、物料等基础数据统一,公司内客户、供应商、物料统一,公司间流转的物料统一,集团内部的客商统一。真正做到了集团财务集中核算的“三统一”,即统一会计科目体系、统一基础数据、统一核算制度。

目前信息化已是小肥羊的主要战略之一。随着公司规模和管理需求的不断升级,与金蝶等IT公司的持续合作,使小肥羊的信息化系统在功能上日趋完善。“集团管控使我们在快速扩张中能够控制风险,是我们管理决策的有力工具,也使我们顺利形成了财务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垂直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小肥羊IT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原料统一配送

小肥羊经营所需的食品原料种类繁多,季节性强,品质差异大,如何发挥集团采购优势,统一调度配送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是小肥羊垂直一体化运营体系的关键。为此,小肥羊成立了物流配送分公司,在包头、锡林浩特设立了一级分拨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陕西、河南、河北、甘肃、新疆等九个地区设立了二级分拨中心。业务范围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拥有20大类、6000多个品种适合全国统配的物料资源,并承担分布在十一个分拨中心的近三千个地方采购物料的配送,作为小肥羊餐饮经营的集中采购、配送、仓储的后勤保障。

小肥羊借助金蝶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物流配送体系的有效运作,对食材进行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各门店在系统中上报采购需求,集团进行汇总分析后制定统一的采购计划,通过统一的供应商管理和价格管理平台,进行集中采购和财务结算,有效降低物料的采购成本,提高了小肥羊集团的整体竞争优势。

同时,集团总部将物流业务系统延伸到连锁店,根据系统中下属企业的要货申请,在集团内进行库存物资的分配、平衡,下达统一的集团内部配送指令,使连锁店与物流公司的业务形成闭环,从而集中资源优势有效解决连锁店的原材料供应,降低连锁店运营成本。

供应链集成企业应用

小肥羊将供应链管理系统与门店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了信息的充分共享,系统自动对配送中心的每一笔出货和门店每一笔进货与门店销售信息做比对,哪些材料用了多少,应该剩多少,清晰可查。通过业务系统的集成应用,一方面起到了减轻中间单据的人工传输环节所造成大量时间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包括小肥羊的店面和区域的物流配送,以及生产基地的过程管理都能够得到及时控制,一个提货的需求进行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店面库存的状态,物流是否已备货,是否需要进行某一材料的统一采购,统一订货全部实现了透明化,这样标准化、规范化的系统管理让更多的人有精力去了解市场现状、经营情况,以及投入到创新产品的研制中。

肥料采购工作计划第6篇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以区域种植为基础,提高质量为核心,增加效益为目的,抢抓国家局加强烟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稳定种植规模,控制生产总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烟叶质量,改善等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促进我镇烟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产量、质量目标

我镇计划种植3720亩,收购总量9300担,中上等烟比例达92%以上,其中上等烟比例达35%以上,下低次烟控制在8%以内,橘黄烟达45%以上,均价突破5.oo元/斤以上,烟农收入超465万元,实现烟叶税100万元。

(二)烟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

*年是我县实施国家局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关键年,我镇将抓住机遇和烟草等相关部门齐心协力,通力配合,切实完成好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县下达给我镇的计划任务。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合同管理,严格计划种植

合同签订和合同收购既是稳定种植规模,确保收购计划完成的基础,又是规范烟农种植与交售行为和引导烟农按生产技术要求提高生产水平与质量的需要,因此,必须把合同签订与合同收购作为烟叶生产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在与烟农签订合同之前,一是根据烟农的技术水平、投入能力、劳力状况、配套设施、信用程度进行调查审核,择优发展种烟户,劝阻不适合种烟的农户不种烟,原则上对无劳力、无能力的不签合同;二是对三年来种烟亩平收入低于800元的不签合同;三是对烟田多年来未进行轮作换茬又没经过技术改良的不签合同;四是对历年不履行产购合同的不签合同;五是对种植劣杂品种的不签合同;六是对往年在生产、收购环节不按技术指导操作到位的不签合同;七是对烟田处于不适宜区的不签合同;八是对有前茬作物的不签合同。未签订合同的农户不投入、不指导、不收购。根据烟农种烟条件,先与烟农签订种烟意向书,先定产量,再按近三年实际单产水平确定种植面积,然后由烟农提出种植申请,技术员按照要求进行审核,在3月10日前完成正式合同的签定工作。在烟叶生产的各阶段,要督促烟农按照合同要求确保规范到位,在烟叶收购阶段,要严格做到凭合同收购烟叶。

(二)优化布局,提高烟叶生产集中度

根据我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全镇重点发展烟叶专业村8个,稳定烟农450户,重点发展10亩左右的种植户。并规划铁厂坡一东门关、五里牌一天井堡2个千亩集中连片的烟叶绿色经济带。同时镇党委书记、常务副镇长、分管领导、烟草站长,分别创办200-300亩规模示范样板点,每个烟草技术员创办50-100亩的科技示范样板。在生产环节的检查考核中以基地样板为主,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样板辐射作用。

(三)推广普及实用科技,促进烟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把科技兴烟放在首位,推广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促进烟叶的可持续发展。*年,我镇重点推广以下几个方面的实用技术:

1、合理品种布局。根据自然生态环境及品种的适应性和烟叶生产种植水平,合理进行品种布局,全镇以云烟85、云烟87、k326为主,坚决杜绝劣杂品种种植,凡种植劣杂品种的农户,烟草部门不签订种植合同,不给予任何方式的扶持,不予收购劣杂品种烟叶。

2、大力推广漂浮育苗和集中育苗,确保漂浮育苗推广率达65%以上,减少分散育苗,实现大苗、壮苗、无病苗、良种苗进入大田。

3、大力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实施土壤改

良,加大有机肥的使用面积,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土壤施用与叶面喷施相结合,通过使用腐熟农家肥、秸杆还田或种植绿肥踏青还田等多种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从而达到控氮、稳磷、增钾和补充中微量元素。严格按照有机肥腐熟发酵的操作规程,认真指导烟农搞好有机肥腐熟发酵和使用,确保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对青枯病爆发区域,施用生石灰,降低土壤酸度。

4、大力推广“三先”(先起垄、先施肥、先覆膜)和“三带一深”(带水、带肥、带药、深栽)技术。3月下旬开始陪嫁营养土的配制,4月上旬烟土起垄,4月20日以前完成“三先”工作。在烟叶移栽阶段普遍实行“三带一深”技术,确保5月20日前烟叶大田移栽结束。海拔900一1100米的烟区,实行半生育期覆膜,烟叶大田移栽后30-35天揭膜培土;海拔1100米以上的烟区与土层较薄的烟田,实行全生育期覆膜。

5、加快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强化田间卫生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农业、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手段。针对各时期不同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有效防治,尽量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确保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药品。准确把握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药害的发生。强化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当年烟叶采收结束,及时将烟杆、烟蔸清除。

6、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坚持以成熟度为中心,加快推广成熟采收和三段式烘烤技术。引导烟农正确掌握烟叶成熟标准,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适熟采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顶部叶4-6片一次性半整株烘烤。适时打顶,合理留叶,全部采用化学抑芽。

(四)加强基础设施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

认真贯彻恩施州政发〔*〕2号《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见》,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抢抓国家烟草专卖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武烟集团在我县创办基地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物资,全面推进烟水、烟房、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构,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实行“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工程实施和工程质量监督;力争在*年内烟水配套达到烟叶种植面的40%以上,密集式烤房配套达到20%以上,逐步实现重点烟村公路黑色化,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引进农业机械耕作。.

(五)积极探索生产组织模式

为增强烟农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自觉地执行烟叶生产收购政策和掌握烟叶生产技术,从*年起逐步在烟叶科技示范样板点内建立烟农互助合作组织。

(六)推进烟叶专业新村建设步伐

*年,我镇将按照省、州、县的有关要求启动专业新村的建设,将计划资源、生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向专业新村倾斜。并确定天井堡村作为专业新村建设的试点。

(七)加大扶持力度

根据省州县安排,结合我镇烟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年烟叶生产的有关投入与扶持政策如下:

1、常规集中育苗10厢以上的薄膜、熏蒸药物、肥料无偿投入。

2、漂浮育苗的棚膜与池膜无偿投入,当年新购进浮盘按1元/盘(补贴4.6元/盘)、基质按5元/袋(补贴31元/袋)收取资金。

3、“三先”、“三带一深”技术推广按要求考核达标

的,所用地膜投入三分之一。

4、烟用复合肥、钾肥执行出厂价格。

5、中上等烟继续执行0.70元/斤的物资补贴。

6、省烟叶产业领导小组统一为合同内种植的烟叶投保,烟农不再承担保险费。

7、新建密集式烤房、水窖、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按国家政策投入。

无偿投入部分严格与各环节考核情况挂钩,以物资形式兑现,生产环节先预借,收购结束后考核结算。

(八)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考核责任制

1、镇政府成立烟叶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镇主要领导继续担任组长,并选派组织能力强、敬业精神强的班子成员担任分管领导,同时抽调2名班子成员和8名行政干部组成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常抓烟叶生产、收购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建立和完善烟叶生产责任制。镇烟叶生产领导小组对工作专班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工作专班每人按责任村面积1元/亩交纳风险抵押金,严格按照年初责任制分阶段进行检查考核兑现,具体考核奖惩办法如下:

(1)烟叶生产工作专班人员每人按责任村面积3元/亩核定基础奖金,分大田移栽、大田管理、烟叶收购三个阶段进行考核奖惩。其分配比例为30%、20%、50%。

(2)大田移栽、大田管理二个阶段按百分制考核,每一个阶段按检查考核结果得93分者,即可兑现基础奖金;每增加1分,按分值平均奖金额增加奖金;低于93分,大田移栽阶段扣风险抵押金30%,大田管理阶段扣风险抵押金20%,每减少一分,按分值平均奖金额扣出基础奖金。

(3)烟叶收购阶段,在完成烟叶收购总量的基础上(收购量完不成的一票否决),分收购进度(烟叶收购时制定)和中上等烟比例两项考核。完成烟叶计划收购进度的,兑现基础奖金30%;完不成进度扣风险抵押金30%,每下降1个百分点按分值平均奖金额扣出基础奖金;中上等烟比例达到92%,兑现基础奖金20%,每上升1个百分点按分值平均奖金额增加奖金,92%以下的,扣风险抵押金20%元,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按分值平均奖金额扣出基础奖金。

(4)对未完成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

(5)烟区村定补干部60%的工资与烟叶生产全过程挂钩,分阶段考核兑现。

*年烟叶生产考评办法

为了抓紧抓好*年的烟叶生产,有计划、有步骤地督促各环节的工作,全面完成烟叶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各项规范化技术措施的落实,加强对各生产环节的检查督办,特制定本办法:

一、第一阶段:烟叶假植,大田移栽

1、搞好田间卫生,田间无杂草和烟杆烟蔸,深翻烟土。(10分)

2、按技术要求配制营养土,搞好假植苗床的制作和假植。子床规格:内空长5--6m,宽1.1m,棚架牢固,排插整齐,间距35--40cm,棚高45--50cm,单膜覆盖,薄膜无破损,保温性能好,四周排水沟畅通,假植烟苗(含漂浮育苗)要满足合同面积的移栽。(20分)

3、4月25日前完成假植工作,做到烟苗颜色浓绿,健壮无病虫害,无脱肥现象,长势长相良好。完成移栽前的准备工作,督促烟农做好各种肥料的筹备,指导烟农按配方使用。4月20日前全面完成“三先”工作。起垄覆膜规格:水改旱地垄高达25—30cm、、旱地垄高达15—20cm,垄体饱满平整,呈瓦背型或梯形。(20分)

4、按时按要求完成移栽(50分)

所有烟土必须在5月20日前完成起垄移栽,不准栽板土烟,地膜烟必须做到“三带一深”;移栽面积必须与合同面积相等,每一亩按1100株计算。

二、第二阶段:大田管理

烟株长势长相:叶色正绿,无脱肥现象,叶数12--16片,烟株健壮,群体整齐一致,基本无病虫害。(10分)

适时追肥:在移栽后15天以内应把所有氮肥追施完毕,在移栽后25天应把所有钾肥追施完毕,追肥位置要适当。(10分)

揭膜培土:海拔1100m以下地区烟叶达到团棵时(移栽后30—35天)揭膜培土,培土后垄高达30cm,垄体饱满。(20分)

防病治虫:加强烟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切实做到无病早防,有虫早治,对症下药。(20分)

清理前茬培土:烟株在团棵前将不合理前茬清除烟田,进行追肥培土。(20分)

后期管理:田间管理水平高,烟田基本做到上无花、中无芽、地无草,田间卫生:无随地乱丢烟杈、脚叶等。烟地(田)无渍水。(20分)

三、收购阶段

肥料采购工作计划第7篇

日本的农民协会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里介绍日本鸟取县东伯町采取公司法人的模式来运作农民协会的做法和经验供参考。

一、 东伯町农协形成的历史

鸟取县的东伯町位于日本列岛西南部,北部临日本海,总面积82.2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2,100毫米,平均气温16.8度。町内共有耕地面积1,697公顷,人口1.2万人。畜产品和梨是东伯町的主要农产品。1947年11月日本公布了《农业协同组织法》以后,东伯町的农协就同日本众多的其他农协一起建立起来了。当时,日本农协组织规模非常之小,如东伯町的小鸭农协只有41家农户参加。1965年日本公布了《农协合并助成法》,政府鼓励和促进农协的合并。

当时东伯町有八桥、浦安、下乡、上乡和古布庄等五个小规模的农协,受到规模和资金的制约协会在组织销售、购买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很大。在《农协合并助成法》的推动下,通过协商,这五个协会终于在1965年12月合并成为现在的东伯町农业协会。

1995年东伯町农协一共有会员2320户,其中正式会员1805户,非正式会员515户。同年该协会的固定资产达到191.3亿日元(13.4亿人民币)。农产品产值10.2亿日元(7140万人民币),水果产值12.22亿日元(8554万人民币),畜产品产值57.3亿日元(4.01亿人民币)。农产品加工产值121.8亿元日元(8.53亿人民币),其中农产品加工2.1亿日元(1470万人民币),肉鸡加工36.3亿日元(2.54亿人民币),肉食品加工56.9亿日元(3.98亿人民币),其他产品加工26.53亿日元(1.86亿人民币)。

二、东伯町农协的管理组织

东伯町农协的管理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农协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协会的总代会。总代会是由各村民小组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共375个席位。总代会代表任期为3年,具体工作包括:(1)讨论和通过协会的年度报告和年度决算;(2)认可新的年度计划和预算;(3)讨论当年的议案;(4)选举和委任协会的行政管理人员。

理事会是协会是总代会的常设机构,具体工作是决定协会经营的基本方针,并把具体工作与任务交付协会组合长去执行。协会组合长由总代会任命,他的责职是对协会进行具体管理,如同公司的总经理。

监事会的作用是对理事会和协会组合长的工作进行监督。监事会由总代会领导,直接对总代会负责。

东伯町的生产部门包括农业振新部,畜产部两大部门。农业振新部主要是为协会成员农户提供种植业的产前和产后服务。如东伯町的水田共有933公顷,协会的育秧中心,为全协会农户提供培育的秧苗和机械化插秧等多项服务。协会大米中心为会员提供包括收割、烘干,脱粒、进库和销售等一体化服务。

设立农产品加工部的目的是提高协会农户产品附加价值。如酱菜加工厂收购协会成员的萝卜,制成酱菜,然后直接销往协会在町外各地区的市场。水果部是农产园艺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梨是东伯町的代表水果产品。70年代初期,东伯町采用公司法人形式促进梨生产的团地化,促使梨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72年以后町内的梨生产完全采用一体化模式经营,即农户分散种植,协会统一技术指导,会员收获的梨由协会统一分档,储存和销售。

畜产部工作包括肉鸡、牛肉和猪肉生产,堆肥加工,畜禽的屠宰、加工、物流和销售等,协会统一的一体化经营。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大批量购买可以节省各种成本。东伯町农协会设立购买部就是为了节约会员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费用。在生产资料购买方面,协会通过对会员提供数据的统计,掌握町内生产资料,包括饲料、化肥、农药等需求数量制定购买计划,并按照会员的需要及时把各种生产资料送到协会成员手中。协会商店提供的生活资料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减少会员去城市购买日常生活品的时间。

信用和保险部。协会有自己的小银行,会员把钱存在协会的信用部门,在必要时也可以通过信用部贷取所需的资金。

指导部。协会的指导部包括技术指导和经营指导两部分。协会除了自己的技术人员以外,还同国立和县立大学、研究所建立密切的联系,使协会成员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经常获得各种技术支持。经营指导包括教会协会会员记帐,合理避税以及怎样有效地运作资金。

相关的公司。随着农协生产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协会利用积累的资金投资经营两个由协会直接控股的公司。“东伯振兴株式会社”就是其中之一。东伯振兴株式会社经营的有(1)兄弟购物中心;(2)鸟取肉鸡加工厂;(3)鸟取车站商店;(4)大阪物流中心;(5)岛根营业所。兄弟购物中心是设立在町内的零售商店,主要销售生活用品。鸟取肉鸡加工厂是肉鸡加工处理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200万羽鸡,主要满足大阪和京都地区市场需求。鸟取车站连锁商店设立在鸟取县各车站附近,销售东伯町生产和加工的牛肉、鸡肉、猪肉和肉制品。大阪物流中心从事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工作,把鸟取县的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配送到日本关西地区的各大超级市场。岛根营业所为协会成员提供综合服务,包括销售农畜产品的、食品、衣服、日用品、汽车。房产和地产的买卖。此外还经营贷款和保险业务。

三、东伯町农协肉牛产业一体化

为了具体了解东伯町农协的运作情况,我们在这里介绍东伯町肉牛一体化经营的案例。东伯町的肉牛生产的方式是肉牛的饲养由各协会成员分户进行,此外的所有工作由协会通过一体化经营方式来完成。这些工作包括种牛的繁育,小牛的生产、架子牛的育肥,屠宰、加工和销售活动。同这类活动配套的公共设施和设备包括小牛繁殖中心、小牛哺乳中心、育肥牛试验场、草场、奶牛中心,屠宰加工厂、营业所和牛肉专卖店。

1.肉牛的繁殖和育肥

1991年日本开放牛肉进口以后,国内的养牛产业深受影响。原来东伯町农协生产牛肉以小公奶牛的育肥为主。随着进口牛肉迅速增加以后,小公奶牛育肥肉同进口牛肉之间的价格差异很小,受到冲击特别大,销售额显著下降。为了改善这种不利状况,町农协决定开发不受进口牛肉影响的高级黑毛日本和牛牛肉。为此,他们建立了肉牛繁殖中心和哺育中心。繁殖中心任务是繁殖优质黑毛品种小和牛,哺育中心的任务把由哺育和饲养由繁殖中心送过来的黑毛小牛,以及部分从牛奶生产农户家里收购来的小公奶牛,卖给本町养牛农户,通过他们来培养优质黑毛和母牛和肉牛。

2.繁育中心

繁育中心的主要任务快速繁殖优质黑毛和牛。采用的方法是人工受精或者胚胎移植等方式使得母牛怀孕。胚胎移植不仅可以确保胚胎品质,还有可以借助普通母牛借腹生产价格昂贵的黑毛和牛,达到加快优质牛的繁殖速度,降低生产成本。繁育中心内一共有50头供卵牛,平均每头牛在一年中间采卵3到4次。

图2、东伯町农协畜产部一体化组织结构图

资料来源:“东伯町农协的轨迹”。

繁育中心除了把大部分未断奶的小牛送到哺育中心以外,还保留着部分小牛。这些小牛养到9月龄以后,小公牛卖给育肥农户,母牛卖给繁殖牛饲养农户或者是送到鸟取县经营的牧场中放养。这些母牛成熟以后,再在其中挑选品质优良的母牛送回农协繁殖中心,作为繁殖种母牛使用。

3.哺育中心

哺育中心除了哺育繁殖中心转移过来的小黑毛和牛以外,它们还向牛奶生产农户购买奶小公牛或杂交牛。东伯町内有共有87户牛奶生产农户,饲养了1,260头奶牛。哺育中心通过人工哺乳的方式把这些小牛饲养到9个月以后,作为架子牛卖给育肥农户或者是町的育肥试验场。哺育中心有职工4名,通常的饲养规模为600头牛,每年架子牛的出售数量约900头。

4. 牛饲养农户经营

东伯町的养牛农户都分布在各由农协出资建立的养牛团地内。这些团地都建筑在无人居住的山地中间,目的是把町内家畜饲养场所同人居住地分开,减少公害。同时养牛农户的相对集中,也有利于共同管理,减少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如粪尿处理,大型设备的共同利用等。养牛农户采用租赁的方式使用协会投资建立的牛舍。

繁殖牛饲养农户的经营项目是生产小黑毛和牛,他们把小牛养到断奶后,除了少量优质母牛留种以外,其余的卖给同协会的育肥农户,或者通过农协流通部门向外部出售。

A繁殖牛农户已经有70岁的高龄了。他的牛舍是向农协租借的。A农户原先有自家的牛舍,若干年以前搬迁到了养牛团地。原因是他家没有后继接班人,从长远考虑,尽可能减少固定资产投资。

A农户相协会租了3个牛舍,一共养了15头牛黑毛繁殖母牛。牛舍的租金为每头繁殖母牛2万日元。这费用包括牛舍建筑和内部的设备的使用费用。当年A农户生产了19头小牛,出售了800万日元。粗饲料和精饲料都是从外部购买,自己加工后使用。每头繁殖母牛每年的饲料费用是7万日元。

5.肉牛育肥农户经营

东伯町设立了8个育肥牛团地。B农户就是其中之一。该农户租用团地内装备了现代化设备的牛舍,进行大规模的肉牛育肥生产。设备的租用费用为平均每头育肥牛1.7万日元。B育肥农场共有5个劳动力,包括B农户夫妇,他儿子夫妇和长期雇工1名。B农场约饲养600头育肥牛,其中杂交牛200头,黑毛日本肉牛150头,小公奶牛150头。此外,还有生育过一次的黑毛和母牛和40头小牛。

为了应对牛肉价格变动的影响,B农户除了扩大经营规模,饲养不同品种育肥牛以外,还采用各种先进经营策略和饲养方式来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如对育肥牛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和对农场采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

B农户生产的黑毛和牛肉中达到4级以上标准占到了80%,公奶牛育肥肉达到3级以上的为89%。1997年该农场的总销售金额为1.5亿日元。

6.农协育肥农场

东伯町育肥牛试验场是农协自营的育肥牛场。该农场一共有6栋装备了带有电脑控制的自动喂饲机设备的育肥牛舍。农场共饲养约600头育肥牛,其中30%是被采用摘除卵巢手术的母牛,70%是生育过1胎小牛的育肥母牛。该农场有4名管理人员。农场中的育肥牛,除了该町生产的以外,大部分是通过农协的流通部门从别的地方购买的。摘除卵巢手术的母牛的育肥方式是,把出生后8个月的黑毛和母牛引入农场,饲养4个月后去除卵巢,再通过22个月的育肥以后出栏。这种方式育肥不仅牛的日增重量快,而且肉色好,脂肪的雪花状分布均匀。母牛产1胎后育肥方式是在母牛分娩后,不给小牛哺乳,小牛由人工哺乳,避免由于哺乳而影响育肥牛的增重。一般是经过1年的育肥以后出栏。在母牛的育肥期间中除了喂精饲料外,还添加水稻秸秆的粗饲料。

7.牛肉的加工和销售

东伯町农协的牛肉产业一体化经营的特征是为该町出栏的肉牛进行屠宰、加工和销售。东伯町农协把出栏的肉牛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活牛出售,另一部分是通过农协所有的屠宰加工厂加工以后出售牛肉或牛肉制品。东伯町出栏的黑毛和牛和杂交牛主要是以活牛的形式运送到大阪市南港肉牛批发市场出售。育肥公奶牛的全部和少量黑毛和牛和杂交育肥牛被送往农协的肉类加工中心进行屠宰和加工。1998年东伯町肉类加工中心一共加工了4700头肉牛,其中2700头是本町出栏的,其余的2000头是从其他地区购买的。东伯町肉类加工中心内有一个火腿肠加工车间,原料来源是该中心生产的牛肉、猪肉或者鸡肉。

东伯町牛肉的流通方式是通过该农协下属的“东伯町食品贩卖株式会社”把牛肉销售到鸟取县和县外的大超级市场,以及该农协在各地的牛肉直销商店。东伯町还在鸟取县内设立三家牛肉直销商店,在大阪建立两座畜产品的储存和转运站,通过这两家转运站,向在京都,大阪和神户设立的牛肉直销商店,以及岛根县、京都府和福冈县的生活协会的食品店转运东伯町生产的牛肉和牛肉制品。

四、小结

到目前为止,对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已经有大量研究成果,而对农协组织一体化经营的研究不多。主要是我国农协组织还未能得到普及。东伯町农协采用企业法人的形式运作农民协会颇是特色,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其一,东伯町农协一体化经营特征主要包括:(1)在自发的农民组织中采用了企业化的管理模式;(2)制定整个町的农业生产计划;(3)农协经营技术含量高,投资力度大的关键部门,如肉牛繁殖、屠宰加工和流通,并把这些部门同农户的一般性生产经营活动连接起来,形成有机的垂直和横向一体化经营。

其二,东伯町农协一体化经营的作用在与:(1)通过农民使用农协的设施,提前产后的服务的方式把农户和农协有机的结合起来;(2)农协对全町制定统一生产计划可以降低农户的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风险成本;(3)农协统一投资使得协会成员通过租赁的方式使用公共先进设备,提高生产能力;(4)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减少流通成本;(5)日本政府通过“农业构造改善事业”、“补助事业”和“农业近代化”等形式,通过对农协的多项融资,资助农业,增强农业部门的国际竞争能力。

我国WTO的加入以后,农业部门所受影响最大,与其说束手等待国外农产品进口,毋宁率先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社会安定团结和提高农民收入,我们也可以采用农协组织的管理方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作用。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农民资金不足,民主意识不强和缺乏现代化管理经验。因此,办好农民协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需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文化和技术方面的普及教育。

参考文献:

1. 杉山道雄:《养鸡经营的展开和垂直的统合》,明文书房,1989年。

2. 胡定寰:“微观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理论及其应用”,中国农村观察,1997.6。

3. 胡定寰,陈斌,杉山道雄,小栗克之:“改革开放后中国蛋鸡产业的一体化经营”,农业市场研究,第4卷第1号,1995年9月。

4. 胡定寰:“国际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比较研究”,中国农村经济,1998,2。

5. 小林正一:“通过产业一体化经营促进肉用牛产地的发展”, 畜产的情报,1997,6。

肥料采购工作计划第8篇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历史表明,绿色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新的经济结构,是更加效率、和谐、持续的增长方式,也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服务经济社会之后人类最高的社会形态,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全球共识和发展方向。

近年来,合肥市也将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并大力发展环保事业和生态建设,为绿色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一五”末,合肥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十五”末的60%提高到85%以上,巢湖西半湖及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水质得到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37%提高到4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8.7平方米增加到12.2平方米,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农村生态和农民居住环境显着改善。(表1)

合肥市“十二五”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发展目标提出,到2015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巢湖西半湖水质明显改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9%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2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以上;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10天。“规划”还指出,坚持生态环保优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避免无序建设和低水平开发。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合肥市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

(一)自然优势。区位优势明显,辖区面积广大,人力资源存量丰富。合肥地处沿海之腹地、内地之前沿,是全国重要的综合通枢纽城市,现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正式成员。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覆盖中国东、中部7省1市,近102万平方公里、5亿人口,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活力最大的经济区域之一。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和信息中心,合肥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之一,是合肥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龙头。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1,408.48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69.5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746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57万,流动人口127.9万。

(二)人文优势。生态发展基础坚实,科教优势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重大举措,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该市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全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9,085.5公顷,城市绿地率达到40.2%、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率超过300天。全市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良好氛围。积极组织绿色文化宣传周、绿色产品推广等活动,并开展“绿色环保家庭”、“绿色文化社区”等专题行动,绿色理念广泛传播;党政机关发挥表率作用,形成全社会发展绿色经济的良好风尚。

作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合肥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也是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具备发展绿色经济的科技基础。目前,合肥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汽车、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相继成为“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还拥有“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

(三)政策优势。合肥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的良性互动,努力打造水清、天蓝、树绿、气爽的生态宜居城市。”在实践中,合肥市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两大政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在生态保护方面:首先,实行基本生态空间控制。划分生态底线保有区、生态建设缓冲区和生态引导区,引导城镇建设与生态空间建设协调发展。制定地方性法规,严格保护生态底线保有区,禁止开发建设;加强生态建设缓冲区生态补偿和生态恢复,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与改善;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建设生态引导区,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和建设强度;其次,建设功能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建设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实施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公园游园建设、绿色长廊建设、成片造林等工程,建设黄山路、滨湖岸线等公园,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沟通城市水系,扩大河湖水面,加强城市景观水治理,保护环巢湖等生态湿地。继续 实施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工程,完善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保护,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滨湖新区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文明生态村、生态乡镇和生态区县。积极引导市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

在循环经济方面:第一,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建立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和创新能力。推进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第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使用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设备、能源和原材料,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最大限度实现物料的循环使用,减少废弃物最终排放量。合肥高新区不断提高招商引资门槛,将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企业一律拒之门外,同时鼓励并扶持区内秸秆发电、污水处理、节能照明、新能源发电、空气检测等环保节能产业做大做强,对传统产业加大升级改造和节能减排力度。据统计,全国高新区平均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而发展较好的合肥高新区平均万元GDP能耗仅有0.3吨左右,约低于全国高新区平均万元GDP能耗水平的30%;第三,推进重点园区建设。如加快肥东循环经济园建设,打造盐化工、油化工、煤化工等产业链整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科技型、生态型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合肥高新区正努力打造一个占地1,454亩、总投资约为4亿美元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依托良好的科技研发和人力资源优势,吸引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聚光跟踪技术产业应用、太阳能照明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热泵等新能源项目入驻,逐步形成光能、风能及节能技术应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三、合肥市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合肥市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时采取了较为有效的举措,并取得了显着成绩,但合肥市绿色经济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各阶层的绿色经济理念和观念有待更新。绿色经济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一些政府决策者对绿色经济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概念上,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时,坚持单纯的经济主义,片面追求局部的经济效益和短期利益。不少企业经营者甚至认为绿色经济只是一种环保理念,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还会增加成本。大部分当地居民认为发展绿色经济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与己无关。观念的落后,使得政府的绿色发展措施在落实过程中遇到了困境。

(二)管理体制及相关的政策法规有待改进。依据现行的管理体制,“绿色经济”往往由多方部门共同管理,许多职能分散在不同的委局办,不能形成合力,这给绿色经济的规划、协调、监管留下了空白地带,政府行为也缺乏资源整合、统一指挥。同时,辖区政府在制定绿色经济的规划时注重本地区的利益和短时期的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造成绿色产业的重复建设或资源浪费。

合肥市在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虽然已经具有相应的发展战略及制度安排,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管理,导致现有的绿色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安排还不全面。各方政策主体过分关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方面,对于“绿色财政”、“绿色金融”、“绿色消费”等领域涉及较少,政绩考核、企业奖惩、公众引导机方面的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政策的系统性。

(三)政策参与主体单一和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方广泛的参与,而我国大多数城市现行绿色经济政策的参与者主要是政府,合肥市也不例外,这将导致政府在这方面与企业、公民等社会各其他主体缺乏有效沟通与互动,进而影响绿色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针对性以及执行的效率。此外,目前合肥市在绿色经济研究和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相关方面的专业课程的极少,专业社会管理人员也是凤毛麟角,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资料表明,现阶段合肥市地区从事绿色经济的工作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缺乏专业知识做指导,多由相关部门及政府工作人员承担。可见,绿色经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四)绿色经济政策工具设计需要增强针对性。财政支出力度有待加强,绿色经济融资困难。一方面财政环保支出还远远不能满足治理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绿色产业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依赖国家政策性银行。政府通过政策性银行以专项贷款形式为国有企业或大型环保项目融资,商业银行往往因为绿色产业的投入高、风险大、收益不确定等原因,对环保项目信贷积极性不高,显然与国际经济金融机构采纳“赤道原则”的大趋势不符合。

政府“绿色采购”刚刚起步。根据《政府采购法》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以及2006年出台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构成了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体系。但是,这些政策文件还缺乏对绿色采购的强制性规定和监督,而且采购目录中产品种类还不够广泛,占现有环保认证产品的比重太低,难以满足政府管理的实际需要。为此,合肥市可以在政府“绿色采购”方面出台因地制宜的针对性政策。

四、完善合肥市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合肥市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实情,借鉴绿色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城市的实践经验,提出合肥市发展绿色经济的如下建议:

(一)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绿色意识。观念模糊对合肥市绿色经济发展产生的障碍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决策部门不了解,则难以制定出绿色经济整体发展策略。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绿色经济所蕴含的道德价值和工具价值。就道德价值而言,绿色经济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人类负担起环境责任,遵守生态伦理,使之成为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内在约束。就工具价值而言,绿色经济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选择的道路。绿色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并促进就业,所以政府应积极推动合肥绿色经济的发展,制定适合合肥市的发展规划,同时对绿色经济的具体发展方式定位,且应具备发展的前瞻性;另一方面应促进企业经营者和当地居民树立坚持绿色经济的经营消费理念。因此,从政府到企业,到每一个消费者都要更新观念,树立绿色意识,共同推进绿色经济化进程。

(二)优化管理体制,梳理政策法规。首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梳理现有 规章制度和各类环保标准,根据“绿色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及时调整本地政策内容,保证制度时效性;清理“政策打架”现象,例如关于节能、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往往涉及环保、住建、发改委、交通等多个部门,应由相关部门联合出台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而不能“政出多门”。其次,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在政府各主管部门间进行必要的职责分工,规范各辖区政府的关系,统一政策执行者的人事财权限,避免政府间利益博弈影响政策效果。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绿色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氛围。再次,构建本地“绿色经济”法律体系,将制度设计固定化,发挥长效作用,避免政策反复。

(三)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充实多方参与政策架构。企业、公民、NGO等应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主体。“绿色经济”的内在动力源自市场机制,市场参与者的充分竞争、优势互补将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因此应形成一个全民参与的,政府、企业与第三部门互动的“绿色经济”参与模式。例如,台湾地区的第三部门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服务,2009年6月份台积电公司及其供应链厂商在台湾绿色生产力基金会的协助下,通过“供应链碳盘查辅导计划”,完成首例碳盘查。

(四)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提高绿色经济政策工具科学性。指出,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实现“历史性”转变,从“主要用行政方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合肥市政府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开发和运用多种政策工具。

1、实施“绿色激励”,发挥财税激励作用。例如,扩大“排污费”征收范围,排污费的范围应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消费领域,比如对居民产生的污水、垃圾征收排污费;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严格规范企业排污行为。

肥料采购工作计划第9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水平;可持续发展;措施

1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1.1实现精细生产

农业精细化生产,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精准耕种。采用激光平地、保护性耕地等技术,能提高水源和肥料的使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②精准灌溉。以微喷技术、滴灌技术为例,前者能保证灌溉的均匀性,有效控制地温,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后者适用于大田作物,不仅能改善土质,还能实现节肥、节水目标。③精准施肥。测量土壤养分,是施肥工作的前提,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忽视了这一环节,肥料利用效率低。施肥组合预测模型、精准施肥数据库的应用,能充分了解土壤养分情况,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满足按需施肥的要求。④精准用药。利用广谱分析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调查获取病虫害信息,评估对作物的危害程度,确定用药类型和剂量。相比于人工调查,能提高工作效率,扩大覆盖范围[1]。

1.2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机械化水平,能快速完成耕种、收割等工作,对灌溉、施肥、用药进行精确控制,减少或避免周围环境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外,农业机械化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减少资源能源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措施

2.1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在农机设备的购买和使用上,制定财政贴息、抵押贷款、免费上牌、免费年检等优惠政策。通过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推动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

2.2科学发展规划

第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发挥出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计划,在机械设备投入上加大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第二,机械设备适用于规模化生产,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为机械使用创造有利条件。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更新农民的传统思想,介绍机械化生产的优势和意义,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促使机械设备真正走进农民家中[2]。

2.3加大研发力度

第一,机械设备在设计时,应该调查农民的生产需求,了解操作习惯,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第二,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机械设备应该紧跟市场的发展变化,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提高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第三,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的使用安全性,应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健全安全监管制度。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应该走进田间和场院,了解常见机械的安全隐患,为优化设计提供支持。

2.4提高服务水平

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应该提高服务水平,将服务贯穿在采购、营销、售后等全过程。其一,加强宣传工作,针对新型机械设备,大力宣传技术优势和使用性能,既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又能保证生产安全。其二,在农忙时节,建立专门的服务小组,开展机械维护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在农闲时节,落实机械设备的回访工作,汇总机械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并对使用功能进行优化和改进。其三,创新农机服务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将机械设备的推广和服务有机结合,建立一体化体系,扩大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