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社保工作要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26 00:49:41

社保工作要点

社保工作要点第1篇

(一)努力完成就业工作目标。健全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工作力度,发挥工作合力,确保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工作目标。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按照我区“四大板块”发展核心,结合高新技术、商贸房产、科教文化、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不断开发岗位增加就业机会,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各类劳动者就业。

(三)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继续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结合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更多的毕业生,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等计划和项目,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全力推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工作,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全面推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和有序进城务工。进一步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

(四)全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抓好扶持创业税收优惠新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创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和跟踪扶持等社会化服务。

(五)不断加强职业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加强职业培训统筹,大力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培训水平和层次。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站,健全鉴定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六)大力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企业招聘周等公共人才服务专项活动,推进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功能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为各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社会保险法》的宣传、培训和实施工作。继续做好新农保试点各项工作。积极争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城乡社会保险全覆盖。

(八)继续做好社会保障扩面征缴工作。强力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依法征缴,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推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村居民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九)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配合做好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逐步提高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水平,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按规定支付和发放。配合市局完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工作。

(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按照“预防为主,监管并重”的原则,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建立基金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加强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适时监控。积极探索推行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软件联网应用,提升监管能力。

(十一)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强化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监管。做好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十二)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围绕我区经济产业体系和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区域和跨区域人才交流开发合作,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开展人才紧缺情况调查,进一步完善中高级人才需求信息制度。继续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的后续管理工作。

(十三)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省、市要求,开展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农村拔尖人才等各类荣誉称号专家的选拔推荐工作。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细则,加强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五大主导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战略性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四大板块”区域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支持力度。

四、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

(十四)继续贯彻公务员相关制度。组织开展纪念《公务员法》实施五周年系列活动和《公务员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推进《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贯彻实施。进一步贯彻公务员奖励、申诉、回避、转任、辞职、辞退等管理制度,提高公务员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公务员日常考核制度,积极完善公务员考核与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依法开展公务员纪律惩戒工作,严肃公务员纪律。抓好公务员申诉工作,保障公务员合法权益。

(十五)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着力抓好公务员“四类培训”和公务员职业道德全员培训,继续组织参加“公务员大讲堂”活动。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和学历教育工作,改善公务员队伍知识结构。深入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推荐活动。加强公务员日常登记管理,继续做好公务员登记备案工作,加强对参照管理单位的日常管理,加快推进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

(十六)进一步做好安置工作。完成年干部安置任务。进一步加强自主择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促进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完善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机制,加强形势分析和预测预防工作,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确保企业干部总体稳定。

五、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十七)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并做好宣传和实施工作。在全面完成岗位设置和首次岗位聘用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指导,强化岗位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度,指导事业单位做好聘用合同管理,加强聘后管理。积极探索、完善和改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式方法,提高公开招聘工作规范化水平。

(十八)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做好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工作,加强职称评委会管理,创新评价方式,改进评审办法,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组织做好年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升等级考核工作。

六、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十九)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在国家职务与职级并行、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的相关政策出台后,抓好贯彻落实。继续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

(二十)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政策的落实工作。

(二十一)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继续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强力推进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探索推行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有效遏制工资拖欠现象。

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十二)加强农民工权益维护。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技能培训、工资支付、职业安全、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维权等各项权益保护工作。

(二十三)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二十四)加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基层建设和仲裁院实体化建设,推进调解仲裁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劳动报酬和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切实提高仲裁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

(二十五)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以执法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用人单位的守法意识和劳动者的依法维权意识。配合《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以用人单位参保缴费为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日常巡查检查。继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以及“五小行业”劳动用工情况等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劳动保障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做实监察网格的各项功能。

八、加强系统自身建设

社保工作要点第2篇

一、加强综治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综治宣传月,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综治及平安建设宣传,扩大综治宣传覆盖面,提高综治工作知晓率。

二、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加强所有干部职工政治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法制意识,防止发生干部职工违法违纪及犯罪现象。继续认真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活动。

三、加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定工作机制和制度。

四、加强单位治安防范水平,整治单位院内的治安环境。认真做好涉及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诉求处置和特殊群体维稳的重点防范工作。

社保工作要点第3篇

一、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方针,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

(一)落实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全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238345”,即全年新增就业23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00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灵活就业,注重提高就业质量。要进一步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考核督查,制定和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形成半年重点检查、年终综合考核的机制,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目标的落实。

(二)落实各项再就业政策措施。继续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主辅分离、就业服务、财政投入、社会保障、企业裁员、社区平台等十大再就业扶持政策,特别是在小额贷款和社保补贴政策落实上实现重点突破,力争全年贷款总额30万元以上。

(三)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建立我区劳动力市场网络,完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力争2005年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实行下岗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尽快实现与市劳动力市场联网,为求职人员提供快速、及时的用工信息。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组织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送温暖和落实社会保障补贴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活动。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输转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转工作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意见》,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输转前的培训、输转中的管理服务和输转后的权益保障工作,力争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1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转35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000万元。

(五)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力争全年完成再就业培训815人,创业培训60人。要积极引导各类培训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层次。同时,与农业、教育等部门积极配合,有计划地做好农村劳动力输转前的培训工作,确保完成引导性培训1875人,职业技能培训700人,创业培训15人。

(六)努力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方面的不合理限制,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集中开展“春风行动”,积极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提供信息、技能和服务,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职业中介。

二、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七)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控,确保发放率巩固在100%。要加强“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对企业新裁减人员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按规定及时提供失业保险。要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确保失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八)进一步加强养老、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以私营、个体、灵活就业和新增就业人员为重点,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确保到2005年底,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00人,完成养老保险金征缴任务26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84人,完成失业保险金征缴任务60万元。继续做好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及破产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做好接续服务。同时,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安排,积极做好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工作。

(九)规范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业务工作流程,规范业务经办和服务标准,不断拓展服务的内容。力争全年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5%,其中社区管理比例达到65%。同时,积极做好异地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工作。

(十)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继续加强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确保2005年医疗保险登记参保单位达到82家,参保人数达到2500人,完成医疗保险征缴任务150万元。以完善医疗保险协议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完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目标责任制,健全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积极探索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管理办法。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尽快出台《金川区区直单位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

(十一)全面启动工伤保险。要认真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和省市的实施意见,积极主动同区编委办公室沟通协调,争取尽快批准建立工作机构,充实业务人员,搞好政策宣传、业务人员培训和调查测算工作,力争2005年参保人数达到应参保人数的30%以上。

(十二)加大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和《甘肃省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社保基金协同监管制度,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稽核工作力度。全区对社会保险稽核达到参保人数和缴费总额的50%以上,对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核查人数不少于退休人员总数的50%。

三、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调整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十三)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把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非公经济、农民工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力争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75%,个体工商户签订率超过30%。继续推进集体合同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加强用工管理,切实形成“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市场招聘、依法签约、接受监督”的新型用工机制。

(十四)加强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加强对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要不断改进办案方式,规范仲裁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使劳动争议受理案件结案率在95%以上。同时,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工作,特别是对一些有可能引发为群体性事件的争议案件要密切关注,加强重点监控,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十五)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学习宣传活动,以查处非法职业中介、非法使用童工、拖欠社会保险费及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等行为为重点,积极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举报案件专查和年检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全年每名专兼职监察员主动检查用人单位50户以上,举报专查案件结案率达到100%。积极探索劳动保障监察的长效机制,推进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以建设领域为重点,继续做好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集中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查处随意延长工时,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行为。

四、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基础建设

(十六)加强劳动保障系统自身能力建设。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在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做好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同时,做好全区劳动保障“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十七)探索建立劳动保障长效机制。围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促进劳动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等工作,探索建立促进就业,预防和解决欠薪以及劳动关系协调的长效机制。

社保工作要点第4篇

(一)落实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全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238345”,即全年新增就业23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00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灵活就业,注重提高就业质量。要进一步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考核督查,制定和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形成半年重点检查、年终综合考核的机制,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目标的落实。

(二)落实各项再就业政策措施。继续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主辅分离、就业服务、财政投入、社会保障、企业裁员、社区平台等十大再就业扶持政策,特别是在小额贷款和社保补贴政策落实上实现重点突破,力争全年贷款总额30万元以上。

(三)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建立我区劳动力市场网络,完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制度,力争20__年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实行下岗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尽快实现与市劳动力市场联网,为求职人员提供快速、及时的用工信息。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组织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送温暖和落实社会保障补贴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活动。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输转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转工作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意见》,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输转前的培训、输转中的管理服务和输转后的权益保障工作,力争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1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转35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000万元。

(五)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力争全年完成再就业培训815人,创业培训60人。要积极引导各类培训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层次。同时,与农业、教育等部门积极配合,有计划地做好农村劳动力输转前的培训工作,确保完成引导性培训1875人,职业技能培训700人,创业培训15人。

(六)努力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方面的不合理限制,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集中开展“春风行动”,积极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提供信息、技能和服务,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职业中介。

二、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七)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控,确保发放率巩固在100。要加强“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对企业新裁减人员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按规定及时提供失业保险。要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确保失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八)进一步加强养老、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以私营、个体、灵活就业和新增就业人员为重点,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确保到20__年底,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00人,完成养老保险金征缴任务26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84人,完成失业保险金征缴任务60万元。继续做好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及破产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做好接续服务。同时,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安排,积极做好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工作。

(九)规范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业务工作流程,规范业务经办和服务标准,不断拓展服务的内容。力争全年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5,其中社区管理比例达到65。同时,积极做好异地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工作。

(十)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继续加强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确保20__年医疗保险登记参保单位达到82家,参保人数达到2500人,完成医疗保险征缴任务150万元。以完善医疗保险协议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完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目标责任制,健全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积极探索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管理办法。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尽快出台《金川区区直单位国家公务员 医疗补助暂行办法》。

(十一)全面启动工伤保险。要认真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和省市的实施意见,积极主动同区编委办公室沟通协调,争取尽快批准建立工作机构,充实业务人员,搞好政策宣传、业务人员培训和调查测算工作,力争20__年参保人数达到应参保人数的30以上。

(十二)加大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和《甘肃省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社保基金协同监管制度,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稽核工作力度。全区对社会保险稽核达到参保人数和缴费总额的50以上,对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核查人数不少于退休人员总数的50。

三、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调整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十三)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把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非公经济、农民工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力争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75,个体工商户签订率超过30。继续推进集体合同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加强用工管理,切实形成“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市场招聘、依法签约、接受监督”的新型用工机制。

(十四)加强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加强对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要不断改进办案方式,规范仲裁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使劳动争议受理案件结案率在95以上。同时,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工作,特别是对一些有可能引发为的争议案件要密切关注,加强重点监控,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十五)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学习宣传活动,以查处非法职业中介、非法使用童工、拖欠社会保险费及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等行为为重点,积极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举报案件专查和年检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全年每名专兼职监察员主动检查用人单位50户以上,举报专查案件结案率达到100。积极探索劳动保障监察的长效机制,推进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以建设领域为重点,继续做好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集中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查处随意延长工时,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行为。

四、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基础建设

(十六)加强劳动保障系统自身能力建设。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在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动。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做好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同时,做好全区劳动保障“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十七)探索建立劳动保障长效机制。围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促进劳动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等工作,探索建立促进就业,预防和解决欠薪以及劳动关系协调的长效机制。

社保工作要点第5篇

20__年,我县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促转型、惠民生、保稳定”目标要求和“破七难”工作任务,坚持方向,创新举措,强化基础,改进服务,在力解民急民忧中不断提升劳动保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强化服务理念,突出重点群体,确保全县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在当前新形势下,要精心设计载体,用好政策优势,调动上下资源,集中力量解决就业这一民生基础工程,不断破解“就业增收”难题。全年要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200个,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之内。开展失业、失地人员培训1500人,技能培训1000人,创业培训80人,职业技能鉴定发证5000人。

1、用活政策,重点带动,促进就业的稳定增长。全面贯彻实施政府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积极推动重点人群就业,对城镇失业人员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员、新增劳动力尤其是大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尤其是困难家庭劳动力三类重点人群进行分类帮扶,力保就业的稳定增长。强化公共就业援助服务,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创新大学生等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工作,以__市争创“创业型城市”活动为契机,积极鼓励和引导创业,促进更多人创业以带动更多人就业。以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工作为基础,全面加强城乡就业服务,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2、注重基层,强化基础,构筑完善的工作平台。劳动保障工作覆盖全县各村,惠及全民。所有工作必须从乡镇(街道)、村(社区)做起。要深入乡镇(街道)调查了解实情,摸清民生底数,宣传解读政策,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基层站室建设包括对站室人员的培训和业务工作的指导。争取站室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工作经费有所增加,办事条件逐步改善,办理劳动保障事务能力明显提高。完善考核机制和办法,开展站室标准化创建活动,建立经常化的工作机制。巩固和深化“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提升创建层次,推进充分就业街道创建,确保明年底70%的社区、50%的街道达到创建标准。逐步推进“充分就业行政村”创建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尤其要通过帮助实现就业来缓解困难家庭的困难。到20__年底,力争50个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村”标准。

3、勇于探索,创新方法,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重点人群抓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重点培训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职业(工种)。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突破年龄、资历、身份界限,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拓宽思路,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的作用,试行行业比武评定技能等级、技能等级工资参考价位等方式,调动企业及其职工学技术、赛能力的积极性。发挥政策优势,扩大失业保险使用范围,出台职工技能培训补助政策,使企业在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中享受培训补贴,促进企业自主开展技能培训,形成培训、使用、待遇一体化的培训激励机制。积极培育和建立技能培训品牌基地,探索就业与培训紧密结合的培训绩效考评机制,将参训率、合格率与就业率作为评价培训效果和施补施奖的依据;通过设定目标要求实行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年度培训机构,促使培训机构把提高培训质量放在培训工作的首位。

二、综合完善政策,提升保障能力,编织更全更好的民生保障网。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既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是全县上下民心所向,更是我们实施“民生保障”工程的核心内容。当前,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整合有效力量,提增群众共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推进社会保险的全覆盖。全年要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人,医疗保险净增人,工伤保险实现全覆盖。

1、整合梳理各项社会保障政策。20__年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对新老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和比对,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底数、搞好测算,在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尽早草拟出台既符合上级精神又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并积极组织实施。二是研究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对接方案。20__年要重点解决好百姓呼声最高的在杭城定点医院看( )病刷卡的问题。三是要积极研究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方案。无论是养老还是医保政策,都要努力做到在政策的调整过程中上下合拍、前后衔接、左右平衡、过渡平稳、民生改善。推行企业参保网上申报和个体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由 银行代扣方式,方便参保企业和群众。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探索贴近生活的宣传形式,使各项劳动保障政策通俗易懂,努力做到人人知晓,积极自觉参保。

2、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和内控。要创新方法,强化基金在征缴、使用、保管等各个环节的协调监管和控制,包括对乡镇合医办的考核。研究简便有效且能长期坚持的监管机制,包括借助中介和社会力量进行“全天候”监督,如委托重点审计或专项审计,向全社会公开聘请义务监督员等。建立较完备的基金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基金运行的风险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举报明查与实地暗访、内部审计和外部审核、网上监控和现场稽核“四结合”的方法,重点加强医疗保险的监管。实行医保费用综合预算、专家会审制度以及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并发挥医保义务监督员的作用,加强对医保定点机构的监管。

3、创新企退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路方法。联合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服务创优竞赛活动和“特色社区”创建评比活动,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牵头组织社区以及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各种有益于企业退休人员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组建社区特色俱乐部等形式,探索建立企业退休人员自我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和形式,使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更加灵活有效。

三、理性执法,和谐调处,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当前,企业发展还处于不稳定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矛盾包括劳资矛盾会更加突出。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和调解手段,做细关系调整和权益维护工作,着力构建城乡协调、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1、坚持“在服务中执法、在助企中维权”的执法服务理念。要重视培养、使用好乡镇劳动监察员队伍,通过组织乡镇劳动监察员分批到局业务科室、单位挂职的形式,提高监察员队伍的办案能力。继续办好《仲裁之声》,发挥好企业管理服务平台和基层劳动关系调解组织的作用,增强企业自身化解矛盾的能力;在政策调整、新法出台或特殊时点上继续利用短信、qq群平台,及时做好温馨提示和政策法律的咨询工作,并且通过典型案件的执法处理,帮助当事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同时教育其他企业引以为戒,防范矛盾纠纷,促进企业发展。

2、坚持“月排查、零报告”制度。充分发挥乡镇劳动监察中队及专职监察员的作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调处的工作责任要求,坚持和完善乡镇(街道)对辖区内用人单位的月排查工作并及时报告排查情况,指导和帮助乡镇(街道)及时处置不稳定隐患和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力求做到矛盾在基层发现得了、防控得住。

3、坚持“县乡联动、三方协同”的“二级三方”协调防控机制。要进一步密切监察、仲裁、法院三方的协同关系,整合有效力量,遇有突发性、,能够及时采取协同作战,防止事态扩大;县乡两级要在做好“月排查、零报告”工作的基础上,加强联系、沟通,共同研究和分析企业形势,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时段的劳动关系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研究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

4、坚持“不告不理,先通后理”的案件查处原则。从服务企业发展大局出发,对群众举报投诉的案件做到及时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联系,在调查、核实后,要依法处理并帮助企业认真整改,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尽量避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

正确对待和调处各类、投诉、举报和政策咨询问题,尤其要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历史遗留性和政策性的问题,建立健全化解矛盾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5、坚持“主调辅裁,先调后裁”的矛盾调处方法。不断提高仲裁员的调解艺术,和谐调处劳资矛盾。强化基层组织的调解作用,探索开展逐级调解和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提高劳资矛盾的调解率;逐步推进乡镇劳动争议仲裁庭建设,增强乡镇(街道)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员制度,吸纳非仲裁人员参与庭审调解活动,促进庭审调解工作的公开、公正和案例的法制宣传教育。

6、坚持“一镇一册、一企一卡”的企业信用管理基础建设。建立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组织、指导乡镇(街道)调查、采集企业的基本信息,逐步建立健全“一镇一册、一企一卡”的用人单位信息台帐,夯实管理基础。坚持年度企业书面审查与日常检查记录相结合以及相关单位协同审查的方式,做好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完善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公示和失信企业警示性公布制度,推进劳动保障诚信建设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

四、加强学习教育,健全考评机制,着力打造“廉洁从事、潜心干事”的劳动保障队伍。

干部职工能力强、业务精、作风实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注重教育培训,精心设计载体,打造“活力机关”,凝聚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把工作的着力点引导到力解民急民忧上,在全局营造“以民为本、服务为先、廉洁从事、潜心干事”和“单位荣而荣、同事乐而乐”的工作氛围,不断提升劳动保障工作的能力水平和团队形象。

1、坚持正确地教育引导,崇尚先进的人文、工作和处世理念。坚持并深化中层干部上大课、新职工业务培训、业务技能比武等学习教育制度,创新学习形式,包括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工作体会学习交流、政策理论中心论坛、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开展重点难点课题调研、请授与外学相互补充、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廉政与勤政自然融合的教育学习模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临窗办事尤其是办理难事、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积极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努力打造“廉洁社保”。

社保工作要点第6篇

1.加强就业工作应急机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确保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六大工作机制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做深做实为企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按照常规情况定时报、重大情况随时报的要求,完善就业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重点进行岗位流失情况监测、失业动态监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监测和农民工返乡后就业动态监测,及时分析研判就业形势,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2.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全面贯彻落实近期国家和省市关于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把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作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在年度阶段性降低企业缴纳的生育保险费率,按规定程序办理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缓缴手续。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税费政策,加大职业介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和财政贴息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作用,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范围,积极促进企业吸纳就业。同时加大失业调控力度,企业减员要按程序规范运作,企业一次性裁员20人以上的,必须向市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对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企业,引导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稳定就业岗位。

3.全面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创业优惠政策,把支持城居民创业的优惠政策逐步扩展至农村、普及到农民,为农民创业提供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重点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强化创业扶持,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融资、后续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积极推动全民创业,放大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力争全年完成创业培训400人,扶持创业240人,带动就业1200人。

4.拓展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将市、两级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市与各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求职实时联动、信息同步共享。充分发挥信息传导作用,全面推行网上招聘录用工作,实行劳动用工网上登记备案,形成全市范围内职工余缺调剂机制,达到保稳定保就业的双重效果。实施城乡统筹的就业失业登记统计制度,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动态数据库,对有转移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发放《就业登记证》,纳入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

5.积极帮扶困难群体就业。以创建“充分就业市”为载体,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力度,将城就业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努力采集和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帮扶城失业人员、“4050”人员、被征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符合条件的零转移家庭劳动力、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等困难对象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家庭”,年末要创建省级“充分就业”10个,完成“充分就业市”的创建和申报工作。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充分保障

6.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围绕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全覆盖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克服扩面难度,力保今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参保4000人,完成新增参保8000人。对于可能出现的社会保险??作为,建立协调机制,强化稽核清欠,做好困难企业补缴社会保险费工作,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基金征缴、基金清欠等重要考核指标的??96%、40%以上。

7.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在完善、健全上做文章,通过制度创新,努力在更高程度上实现成果共享、政策惠民。积极调研测算,全力做好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办法制度出台工作。健全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力争建筑行业工伤保险100%参保。引导被征地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保障三同步的“刚性进保”机制。

8.实现新农保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市委全委会议“新农保要应保尽保,农村低保人员全部纳入到新农保”的工作要求,积极动员农民参保和续缴保费,加速新农保全覆盖进程,确保所有(区)参保率达到95%以上,续缴率95%以上。按照市政府新农保实施办法的要求,落实农村低保人员参保的资金补贴,今年低保人员参保率要达到100%。指导各(区)建立新农保养老金领取人员信息台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生存稽核,保证新农保基金安全运行。

9.夯实各项社会保障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省政府36号令,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全面使用二代身份证信息。按照政策规定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工作,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率先完成“差额缴拨”向“全额缴拨”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完善、规范。健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征缴稽核、信息披露和要情报告等制度,加强对社保基金支付的稽核,防止欺诈冒领,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加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三、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快技能人才培养

10.组织实施职业培训计划。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综合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以及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技术工人,为我市拐点超越和新一轮发展储备技能人才。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年要完成职业技能鉴定人数3500人,取证人数3000人,国家统考人数350人。

11.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奖励基金的引领效应,继续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积极扩大培训招生规模,多渠道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企业高技能人才使用评价机制,今年在眼镜行业首先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室,打造高技能人才的品牌,在全社会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继续组织好省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和技术能手等推荐评选表彰活动,力争超额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

四、深化劳动者权益保护,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12.积极开展“用工服务促进年”活动。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加强对法律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分析,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平稳实施。指导企业采取弹性工时、在岗培训、协商薪酬等措施,帮助企业依法规范管理,引导、支持和鼓励劳动关系双方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共渡难关。进一步加强企业用工管理,继续实施劳动用??,落实各类企业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工作。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劳动合同的履行质量,全市要完成劳动合同备案人数85000人。

13.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及时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等,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工资分配公平和谐。完善以岗位工资为主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形成岗位变薪变、能增能减的分配机制。认真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

14.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力度。在“网格化”管理覆盖到村的基础上,今年要力争完成监察“网络化”机制建设。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完善“两网化”工作程序和业务规范。进一步加强乡劳??协理员人员素质,充分发挥基层监管及时、反应迅速的作用。深入推进软环境建设,规范涉企监察执法行为。注重事前告知和事中整改,实行首犯不罚、轻犯不罚和整改到位不罚,改善执??起来。

15.扎实推进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深入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建立健为主,以裁为辅的原则,妥善解决困难企业支付经济补偿等问题。加快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进程,加强仲裁员、调解员专业培训,推进劳动争议仲裁职业化、信息化和规范化。简化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创新案件处理协调机制,积极推行仲裁建议书制度,以案结事了为目的,做到快立案、重调解、慎裁决、速结案、讲效果,努力谋求和谐仲裁的社会效果。

16.切实加强维稳工作。以建国周年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规定,完善劳动保障维稳工作预案,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健全企业裁员欠薪预警及应急机制,强化对欠薪、劳资纠纷的预警监测,加强部门协调联动,综合运用监察执法、调解仲裁等措施,快速介入、及时处置,妥善处理劳动保障突发性事件、,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快,确保社会稳定。

五、统筹推进各项基础工作,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17.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重点解决基层劳动保障所力量薄弱的问题,积极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推动劳动保障服务重心下沉、服务关口前移,发挥基层平台在职业介绍、政策宣传、扩面征缴、新农保业务办理及劳动关系调整等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为城乡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按照市委文件(发[]1号)的要求,推动各完成年按照标准在每个村建设劳动保障服务站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将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向农民覆盖。

18.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建设。切实抓好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信息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整合经办资源,优化部门设置,再造服务流程,拓展服务领域,推行“一条龙”作业、“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高标准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标准化建设试点考核验收。不断推进劳动保障网站及电子政务建设,探索社会保险网上申报征缴等业务工作网上办理的新模式。着重从强化基础数据和基础信息资料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提高数据质量和应用水平,力争工作力度走在全国前列。按照“一网一卡一号”的思路,对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力争今年完成社会保障卡的设计工作。

社保工作要点第7篇

(一)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和分析研判,落实更加有效的就业工作评价机制,加强就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推动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稳慎实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用于促进和稳定就业政策。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7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10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二)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继续实施“三支一扶”和基层公益性岗位计划,落实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补贴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一线就业。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服务,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深化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类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工作,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和有序市民化。完善城乡就业援助制度,实施分类帮扶,解决好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继续做好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就业创业工作。

(三)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提高创业扶持资金的有效使用率,鼓励民营企业吸纳就业。充分发挥创业指导中心作用,规范创业服务标准,加强创业信息服务,打造特色创业品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工作力度,加强发放对象的审核,继续推行“整贷直发”模式。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做好省级创业型城市考核评估的相关工作,并逐步开展创建创业型县(区)活动。继续开展创业培训工作。

(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完善城乡统一的职业培训政策。以促进就业为重点,扎实推进就业技能培训民生工程,调整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推行“直补企业、直补个人”的培训补贴办法;以稳定就业为重点,围绕现代服务业和经济园区,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全面使用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全年组织就业技能培训1000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600人。

(五)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推进市场中介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投入力度,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绩效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试点。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网络等信息化建设,完善失业监测预警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信息库,运用人事软件提供人才服务。完善就业服务工作,帮助主导产业、园区企业及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问题。

二、以城乡统筹发展为重点,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六)完善保险制度。落实国家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遗属待遇和病残津贴等政策,按照省、市政策,稳妥做好老农保、村干部养老保险过渡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工作。巩固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成果,稳步推进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和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工伤保险奖惩机制,做好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实施工作,开展工伤认定、工伤康复和工伤预防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指导开展企业年金工作。

(七)扩大覆盖范围。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引导适龄居民积极参(续)保缴费。以高风险行业和事业单位为重点,不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事业单位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生育保险实施范围扩大到各类用人单位。全年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6万人、3.81万人、0.7万人、1万人和0.7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86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

(八)提高待遇水平。严格执行企业职工退休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工作。按照省、市要求,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完善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进一步提高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及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九)强化基金监管。配合全市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继续跟踪督促整改。积极推进医疗保险总额预算管理,探索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严格医疗费用审核结算。完善社保基金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认真执行要情报告制度,大力推进非现场监督,按照要求实施社保基金监管软件联网应用工作。做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工作。

(十)提升经办能力。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大厅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大厅建设,规范和优化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流程,推进标准化管理,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做好市内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网络应用和省内外异地住院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工作。落实社会保险关系市内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继续开展经办机构“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保持在85%以上。

三、以“两高”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做好政府人才工作。

(十一)着力推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高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特色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力度。配合做好专家服务基层工作,推进继续教育基地建设。规范职称评审和资格考试工作,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十二)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深入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技师培养带动工程。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基层平台建设,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技工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全年培养技师15人,培训高级工100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1500人。

(十三)着力加大引智工作力度。加大引智项目申报执行和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力度,提升引智工作效益。积极组织实施2013年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活动。重点实施好2013年“茶树上联苯菊酯类农药防治替代技术研究”和“国外优良牧草引种驯化关键技术”2个引智项目。继续抓好省第四批千村引智示范项目——药谷金银花专业合作社金银花GAP种植与精深加工技术推广跟踪考核工作。

(十四)着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健全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快形成统筹推进政府各项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推动人才工作创新。

四、以科学规范有序为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十五)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组织实施2013年全县公务员考录工作,继续开展公开遴选工作。加大“四类培训”、对口培训和依法行政培训力度,强化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健全公务员考核激励机制,加强表彰奖励工作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强化公务员监督约束机制,规范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推进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十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参与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聘后管理工作,规范聘用合同管理。做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三、四级岗位人选核准工作。认真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强化监督指导。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全面落实安置任务,改进自主择业干部管理服务,切实做好部分企业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

五、以完善工作机制为重点,合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十七)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组织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年”活动,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向乡镇、街道及社区延伸。加强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宣传贯彻工作,开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专项行动,规范企业裁员行为。继续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以上,企业集体合同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加强对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管理,推动带薪休假、高温劳动保护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法规政策的落实。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

(十八)建立劳动薪酬增长机制。做好企业工资分配指导调控工作,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完善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加快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制度。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推动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十九)推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积极推进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在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示范。加快推进乡镇街道和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加强调解仲裁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大案件处理力度,仲裁结案率达到92%以上。

(二十)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两网化”覆盖率达到70%。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执法活动。加大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超时加班、非法用工等突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查处重大违法案件。开展“诚信用工、诚实劳动”活动,推进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建设。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标准化、人员专业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监察执法效能。劳动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达到97%以上。

(二十一)扎实做好农民工工作。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方向,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作政策措施,做好城乡一体的农民工就业、培训、维权等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推进农民工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实施家庭服务业培训工程,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建设。

六、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二十二)加强人社工作调查研究。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和专题业务调研工作机制,局领导全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20天。开展重大问题调研,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对全局性、制度性政策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促进调研成果转化。深入研究经济形势、社会风险等因素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影响,提高调查研究服务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十三)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设施建设和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乡镇(社区)、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站)管理服务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创文明服务窗口、争当岗位标兵”活动,加强科室、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启动金保工程二期建设,推进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建设,年内全县持卡人数达到3.72万人。继续实施人事考试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加强人事考试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公务员录用、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等各类考试服务和安全工作。

(二十四)强化规划、宣传和法制工作。开展“十二五”人社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组织实施2013年人社事业发展计划。加强新闻报道和信息宣传工作,提高人社各项政策法规群众知晓率。加强舆情监控和引导工作,及时有效应对社会舆情热点。深入贯彻落实人社系统“六五”普法规划,及时处理行政复议案件,积极开展法律实施监督检查。继续推进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社保工作要点第8篇

一、加大人才开发服务力度,增创人才工作新优势

1.在人才工作理念上求创新。围绕“后发崛起”,打造符合相城实际、富有相城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围绕转型升级,确立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双高”人才共同开发的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借力人才中介等社会资源,实现人才开发社会化;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纵深化,实现人才、科技等优势资源共享;强化企业人才开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优化政策导向,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2.构筑人才政策上求突破。紧扣建设高铁新城、苏相合作区的战略机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善人才政策,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全方位、多举措,富有相城特色,涵盖各类人才的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政策体系,构建人才政策比较优势。全年力争新增大专以上各类人才7000人以上,其中海外人才45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

3.构建人才平台上求拓展。在稳步扩大全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点总量的同时,着力提升其运行质量,深化博士后工作内涵。2014年,要新增博士后工作站点6个以上,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10名以上;全力推进江苏省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集聚更多博士后科研成果在相城转化。加快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力争将苏州潘阳留创园建成省级留创园,集聚更多留学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高质量举办2014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相城分会场活动,集聚更多优秀产业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以相城区与苏州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为契机,全面深化、细化与苏大在人才培养、引进、科技服务等全方位的合作,努力形成与苏大紧密合作的新品牌。推进阳澄湖文创园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优秀毕业生创业发展提供平台。创建区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企业内评价试点单位10家以上。

4.提升人才服务上求优化。深入一线调研,加强我区重点载体以及行业、企业需求信息采集,掌握实际人才需求,完善人才、项目需求信息库,提高工作效能。改版升级相城人才网,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各板块人才优租房建设,加强考核,不断完善人才优租房配套功能。依托省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探索为相城企业提供博士后人才、科研成果转化和课题攻关等产学研合作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二、提升人事服务水平,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规范有序

5.持续夯实公务员队伍建设基础。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训计划,着重抓好中层干部知识更新培训,配合做好新进公务员和新提拔副科领导干部相关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公务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决策、行政协调和工作创新能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公职人员考核办法,探索量化考核模式,强化考核督查,充分发挥考核效用。积极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加大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力度。

6.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完善更加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实行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社会化、个人收入绩效化、公共服务政府化,事业建设市场化、运营管理法制化的体制机制,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将区内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纳入信息化运行系统。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贯彻《苏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立足岗位特点,力争公开招聘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科学、有效、有序。同时,把好公益性岗位和区属国有企业人员入口关,完善相关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

7.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的政策规定,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各镇(街道、区)机关实施规定津补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认真做好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按照全区统一标准,规范和完善工资台账。同时,针对五十年代部分退职人员定补、临补及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对象进行核对,确保发放补助落实到位。

8.稳妥做好干部安置和企业干部稳定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有关安置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接收 档案审查,制定科学合理的安置计划。组织好考试考核工作,根据“一个意见、两个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干部实行积分考核,并按规定程序做好积分选岗工作。建立干部报到制,办好有关移交手续,及时组织岗前适应性培训和任职前培训。全力维护企业干部稳定局面,畅通沟通渠道,加强政策宣传,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各项解困资金,及时兑现各类人员生活补贴补助,做好弱势人员关爱和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工作。

三、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9.强化“双维护”监管服务。通过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执法监督等形式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作用,综合运用日常监管、专项检查、举报投诉查处等措施,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加强对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的行政指导,通过编发劳动管理、工伤案例、仲裁案例等方面的指导手册,为企业在用工管理各环节提供指导服务。及时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劳资纠纷,针对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依法行政,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

10.规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切实遵守案件受理审核制度,严把案件受理关,进一步规范受理窗口接待工作。推进精细化办案,狠抓仲裁案件质量,着力把握立案、开庭、调解、裁决、结案各个重要环节,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明确法律适用依据及裁审尺度,做好裁诉对接。对于疑难或有重大影响的集体案件,最大化发挥工会、企业协会或行业协会与仲裁部门“三方机制”联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大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力度,提升化解效率。

11.完善保障工资支付机制。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实行各类型企业分级监管制,通过联合督查和公开处置,建立完善工资拖欠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劳动用工各类专项检查活动,全面掌握每家建筑单位的劳动用工情况,推动各版块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综合利用工资调查、特殊工时审批、建筑企业工资保证金退还、集体合同审核、劳动保障信用等级单位申报等方式,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全面构建工资支付保障体系。

12.广泛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主动为基层“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通过主动上门送法,普及人社政策法规知识,贴近实际答疑释惑,帮助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积极开展区镇村三级从业人员进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和从业资格能力测试。着力提升普法效果,推动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就业惠民创业富民

13.全面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巩固两个充分就业三年工程的成果,以提升就业服务效能为目标,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区镇两级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区、镇、村三级共享,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促进就业、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调节作用;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探索建立就业失业信息监测体系,加快就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逐步推进高质量就业评价体系建设;探索开展公共就业项目服务外包,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政企合作。

14.大力推进创业创新活动。鼓励和扶持创业,充分发挥创业促进就业、创业促进转型、创业促进富民、创业促进发展的作用。突出创业载体亮点,发挥示范型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着重加强对创业实体的后续扶持,提升孵化效果,新建市区两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1个;举办第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发现和扶持一批优秀创业项目,为区内有意愿创业的青年搭建展示平台;大力推进创业培训工作,因地制宜开设GYB、SYB、IYB培训班,年内完成各类创业培训不少于400人;择优推介创业项目,逐步建立项目采集、评估、制度,充实我区的创业项目库;加强对创业政策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调动市民的创业积极性,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15.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调查登记和动态管理工作,对毕业后未实现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跟踪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新建青年见习基地10个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桥梁;积极实施就业援助服务,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和求职技能;努力推动青年见习工作,帮助高校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接受专业培训,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快速转变。2014年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30个,重点帮扶城乡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确保本区户籍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16.持续加强职业培训绩效管理。采取就业再就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两手抓的方式推动职业培训工作。就业再就业培训主要开展短平快、社会急需的培训项目,技能培训借助省、市管理模式,采用“获证奖补”的办法给予政府补贴。通过制定全区职业培训和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职业培训和技能竞赛绩效和规划化管理。

五、深化并轨,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

17.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积极落实社会保险各项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强制征缴力度,着力巩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认真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征地保养金等各项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政策,积极实施城乡一体的 居民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保待遇,被征地农民征地保养金、城保养老金提高10%。完善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强化工伤保险工作,有效应对工伤认定权限下放后的行政诉讼问题。研究各类人群待遇水平之间的合理平衡关系,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各项保险待遇。

18.着力提升社保业务经办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巩固社保并轨成效,社保业务要在服务平台、经办流程、业务水平、人员素质、作风形象等方面与市区接轨。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经办服务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全面推进区、镇、村三级平台建设,按照方便、快捷、便民的目标,业务下移、服务下沉,统一业务经办和行为规范,全力为城乡参保人员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社保公共服务。切实转变服务方式,不断完善窗口服务,减少办事环节,提升经办能力,提供优质服务。

19.扎实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老年居民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将置换城保退休人员、征地保养第四年龄段人员、城乡居保人员三类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并为该部分人员提供均等化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充分依托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将退管服务延伸到镇、村(社区),实现社会保险服务、社区日常管理以及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全程动态管理,丰富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内涵。

20.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管。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检查,强化社保基金预算执行。加强非现场监督体系的建设,全面使用全省统一的监管软件,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督评估、监督预警、监督分析、监控查询、信息比对和数据校验。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基金监管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强化基金监管的实效性。

六、依法行政,切实加强人社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21.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依法行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监督检查等职责和权限,严格依法行政,积极稳妥地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特别是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深化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推进政务公开,坚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严格执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管理制度,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体系,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行政指导服务力度,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22.全力做好劳动保障维稳工作。加强对集体访和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控,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关口前移,排查问题逐一登记建档,逐一落实责任,逐一提出解决措施,确保解决在初发阶段。妥善处理各类渠道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重要交办案件在指定期限内提交办结报告。对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可以举行听证,对符合立案仲裁处理条件的案件,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依法处理。注重发挥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努力做到上访对象不出单位,劳资纠纷就地解决。

23.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人社系统服务水平。完善区人社局门户网站建设,建立健全相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范服务平台、人才网、就业管理分析系统、物资管理平台、台账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同时,积极应用苏州市金保工程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各项业务工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衔接,做到所有应公开的法规、政策,办事流程,办事结果全部公开,能网上办理的全部实行网上办理,提升人社系统信息化处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社保工作要点第9篇

一、工作目标

1.改革创新。推进深化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创业”行动、万名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等“十件实事”。

2.就业创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籍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95%以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就业服务需求)服务率100%;扶持创业7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5万人。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2.2万人,其中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6000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4万人,创业培训6700人。

3.社会保障。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参保90.25万人、88.2万人、52万人、62万人、57万人,主要险种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100%,退休人员档案接受率100%;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90万人。

4.人才集聚。全市接收本科以上毕业生1.5万名(其中引进硕士以上人才1850名),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8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新增留学回国人员180人,柔性引进外国专家61人,培养提升创业企业家100名,培养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7万人次。

5.劳动关系。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95%以上;劳动保障监察联动平台案件按期运行率98%,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94%以上。

6.人事管理。全市公务员在职培训1.43万人次,人事考试项目规范完成率100%,干部、随调家属安置任务完成率100%。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就业创业富民工程

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策解读,完善配套措施,推动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落地见效,用足用好政策。围绕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加强结构调整中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采取综合措施,妥善安置好分流职工。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制定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预案,采取稳定就业岗位、及时提供失业保险、开展职业培训等针对性措施,推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2.开展“创业”行动。出台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实施意见,推进大学生创业引领、农村创业富民、城镇居民创业促进、回国人才创新创业“四大计划”,突出抓好“互联网+创业”,支持农村电商创业。总结推广“盘活存量资产、发展众创空间”的“模式”,建设以“互联网+”工作、网络、社交和资源等空间为一体的全新创业载体5家以上,省级创业示范基地新增2家,实现辖市区全覆盖。完善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遴选制度。完善创业培训体系,筹建创业大学,建立健全培训对象甄选、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培训主体报告和培训师资管理新制度。

3.实施“精准就业援助”计划。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推进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两大计划”,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和跟踪就业帮扶工作,确保籍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5%。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实施结构调整失岗失业人员专项就业帮扶计划,鼓励引导到企业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确保城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残疾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扶持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返乡创业和转移就业。

4.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改革,推进辖市、区公共就业机构和人才服务机构整合。全面梳理公共服务项目,制定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目录,推进公共服务与经营分离。推进就业质量与经济发展联动监测部级试点,探索建立测量和评价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搭建就业质量与经济发展联动监测云平台。推进就业失业预警省级试点,构建就业失业预警模型,防范和化解失业问题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

(二)推进全民保障幸福工程

5.实施法定人员社保全覆盖行动。将社保扩面征缴目标任务纳入市级机关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现扩面征缴完成情况与证照审验、税费减免及专项资金扶持、参加政府采购招投标资格审核、评先评优及表彰奖励、“四证合一”、征信管理等“六挂钩”,依法推进基金征缴和清欠工作,确保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完善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激励政策,推动被征地农民刚性参保,将进城务工农民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基本实现社会保障法定人员全覆盖。

6.推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保管理和经办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政策、数据标准、操作规程,推动城乡居民更加公平享有社会保障权益。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缴费档次和财政补贴标准。统一全市基本医保政策,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7.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制定出台医疗保险保基本政策调整文件,优化职工医保运行模式和统账结构,提高重大疾病保障能力。大力发展以职业年金、商业保险为重点的补充保障和以社会救助为重点的兜底保障,积极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加强城乡低保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衔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衔接,形成医保制度合力。

8.建立健全可持续的社保基金运行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和历史欠账偿还机制,落实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举措,提升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强化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完善基金运行监测和预警分析机制,探索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提升基金可持续运行能力。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完善总额预算下的按人头、病种、床日等复合式医疗费用结算方法,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实施医保反欺诈“亮剑”行动,全方位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三)推进人才集聚助推工程

9.全面打造苏南人才集散地。紧贴全市“十三五”产业发展布局,启动“金山英才”计划,实施新兴产业紧缺型基础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举办新兴产业、“双高”人才对接洽谈会等招才引智品牌活动,打造面向全国、辐射苏南的人才集散地。落实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20条政策,组织开展高端人才项目申报,充分发挥政策引才聚才的虹吸效应。培育留学人员(大学生)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智示范基地等各类人才载体,推动人才向产业园区和科技型企业集聚。实施“百名专家服务百企行动计划”,整合利用在镇高校的骨干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外国专家等各类资源,分批组织100名专家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将专家智力资源和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参与推进“科技副总”和“产业教授”试点工作,加强在镇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向流动”。

10.大力培育新型技能大军。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意见,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引进与经济发展需求对接,构建多层次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探索技能人才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职称评审、军队士官报考、政府表彰等方面的政策贯通,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推行“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举办技能大赛,培养新型技能劳动大军。实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技工院校走内涵、特色、创新发展之路。推进技师学院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

11.加快发展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制定《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协会,培育综合型、专业型骨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快形成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态。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功能,加强机构招引,健全产业链条,入驻品牌机构10家左右,核心园区入驻率达到80%以上;完善功能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开发建设园区运营平台,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市技能大师产业创新园发展,规划在企业和院校建设分园区和虚拟园区,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

12.优化提升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全面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提升公务员队伍管理水平。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深化绩效工资改革,创新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探索试行“校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妥善做好公车改革的司勤人员安置工作。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密切关注军队体制改革动向,做好干部和军嫂安置工作。打造“阳光考试”品牌,完善社会监督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人事考试公平公正。

(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工程

13.加强劳动关系权益保护。充分发挥预防化解欠薪部门联动机制作用,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工资保证金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落实施工总承包企业清偿欠薪负责制,保障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报酬。完善并落实职工工作时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假期、带薪年休假等规定,规范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审批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4.健全劳动关系利益协调机制。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开展春秋两季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完善劳动用工信息申报备案和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制度,释放积极的工资政策信号,指导企业合理调整职工工资。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企业绩效挂钩制度,完善考核评价办法,规范薪酬支付和福利待遇管理。

15.提升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效能。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开展商会、行会调解组织建设试点,构建多元化的调解体系。优化办案机制,建立健全仲裁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裁审衔接与工作协调,探索建立诉讼与仲裁程序有效衔接、裁审标准统一的新规则、新制度,全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94%以上。

16.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加强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实行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开展和谐企业市、辖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培育行动,发挥和谐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等专项行动,加大工资支付、超时加班等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及建筑、租赁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打击严重侵害职工权益的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五)推进公共服务便民工程

17.打造标准化经办服务。推进与人社部共建全国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整合人才、就业、社保、劳动监察等窗口服务资源,探索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体系和管理模式,率先建成在全国可推广的人社标准化服务“模式”。推进市、辖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打造统一规范、服务高效的“15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圈”。

18.拓展智慧化信息服务。推进“金保信息工程”二期和“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掌上人社”、人社微平台等服务功能,开设人社数字电视频道,打造“网上公共服务办事大厅”,实现人社服务“线下一卡通”和“线上一网通”。推进全市人社集中库建设,建立就业、社保、人才大数据分析系统,建成集预警监测、分析于一体的“智慧人社云平台”。

19.开展社会化延伸服务。打造全方位的人社服务“直通车”,满足群众便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将服务专线拓展到企业,在用工人数多、员工流动频繁的重点企业,开展社保委托经办服务。将服务网点拓展到银行,为群众提供参保缴费、待遇领取等网点式服务。将服务触角拓展到高校,依托就业创业指导站,综合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创业模拟实训、人才招聘等人社服务进校园活动。

20.提升一体化维权服务。完成市劳动维权指挥调度中心二期建设,建成劳动关系预警监控指挥系统,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预警监测,推动劳动保障维权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完善市人社维权服务中心功能,建立矛盾调处和综合协调机制,推动建立复杂疑难问题集体会商会办制度,提升接访处访效率。坚持法定途径优先原则,引导群众通过劳动监察、调解仲裁、申诉控告、行政复议等现有法定途径反映合理诉求,解决矛盾纠纷。

(六)推进效能建设基础工程

21.实施党建示范引领行动。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推进“双型”先进党支部创建工作,实施“弘扬发展正能量建功立业当先锋”行动,开展党员联系群众“三带三帮”(带头帮教、带领帮进、带动帮强)活动,设立党员正能量加油站,评选党员先锋岗,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深化党建带群建工作,支持群团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22.深入推进“法治人社”建设。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事中事后“双随机”抽查监管制度,实行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制度。完善人社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推行人社行政综合执法,探索劳动监察管理体制和执法机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制度。健全人社法律顾问制度,开展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23.加强人社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深入学习传达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及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文件精神,加强人社干部队伍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坚持实干用人导向,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和日常考核制度,完善干部职工综合考评办法;实施优秀年轻干部梯次培养“135”计划,按照“一年有提升、三年获成长、五年成骨干”目标,推进年轻干部的挂职锻炼、多岗位培养、竞争性选拔、艰苦岗位磨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实施人社干部“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培训工程,举办两期“人社干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开展“人社大讲堂”、读书微感悟分享等活动,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