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行政一周工作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27 12:43:48

行政一周工作总结

行政一周工作总结第1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各级财政部门总预算会计(以下简称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充分发挥总预算会计的职能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等各级财政部门的总预算会计。

第三条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

第四条总预算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反映预算执行,实行会计监督,参与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基本任务如下:

一、处理总预算会计的日常核算事务。办理财政各项收支、资金调拨及往来款项的会计核算工作;及时组织年度政府决算、行政事业单位决算的编审和汇总工作,进行上下级财政之间的年终结算工作。

二、调度财政资金。根据财政收支的特点,妥善解决财政资金库存和用款单位需求的矛盾,在保证按计划及时供应资金的基础上,合理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实行会计监督,参与预算管理。通过会计核算和反映,提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并对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的执行实施会计监督。协调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等之间的业务关系,共同做好预算执行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工作。

四、组织和指导本行政区域预算会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含计划单列城市,下同)总预算会计在与本制度不相违背的前提下,负责制定或审定本行政区域预算会计有关具体核算办法的补充规定;组织预算会计人员的培训活动;组织检查、辅导本单位会计和下级总预算会计工作,不断提高政策、业务水平。

五、做好预算会计的事务管理工作。负责预算会计的基础工作管理,参与预算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定及核发会计证工作。

第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与其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总预算会计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总预算会计,负责组织与管理预算会计工作,并要保持相对的稳定。

第六条总预算会计工作应按工作任务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人员分工。总预算会计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总预算会计人员,不得兼任单位会计,不得收付现金和经管收缴的物资。

第七条总预算会计核算应当按会计期间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季度和月份以公历起讫日期为准。年度终了后,可根据工作特殊需要设置一定期限的上年决算清理期。清理期限和清理事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部规定的原则作出具体规定。

第八条总预算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九条总预算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以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记至角、分。有外币收支的,在登记外币金额的同时应根据国家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成人民币记账。

第十条总预算会计记录文字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十一条总预算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和结果。

第十二条总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预算法的要求,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政府对财政管理的需要。

第十三条总预算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

第十四条财政部门管理的各项财政资金(包括一般预算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周转金等)都应当纳入总预算会计核算管理。

第十五条总预算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在预算执行报告中说明。

第十六条总预算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第十七条总预算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第十八条总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第十九条凡是有指定用途的资金,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三章资产

第二十条资产是一级财政掌管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财政性存款、有价证券、暂付及应收款项、预拨款项、财政周转金放款、借出财政周转金以及待处理周转金等。

第二十一条财政性存款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所掌管的财政资金。包括国库存款及其他财政存款。财政性存款的支配权属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并由总预算会计负责管理,统一收付。总预算会计在管理财政性存款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集中资金,统一调度。各种应由财政部门掌管的资金,都应纳入总预算会计的存款账户。调度资金,应根据事业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保证满足计划内各项正常支出的需求,并要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把资金用活用好。

二、严格控制存款开户。财政部门的预算资金除财政部有明确规定者外,一律由总预算会计统一在国库或指定的银行开立存款账户。不得在国家规定之外将预算资金或其他财政性资金任意转存其他金融机构。

三、根据年度预算或季度分月用款计划拨付资金。不得办理超预算、无用款计划的拨款。

四、转账结算。总预算会计的各种会计凭证不得用以提取现金。

五、在存款余额内支付,不得透支。

第二十二条有价证券是中央财政以信用方式发行的国家公债。各级财政只能用各项财政结余购买国家指定由地方各级政府购买的有价证券。有价证券应按取得时实际支付的价款记账,购入有价证券(含债券收款单)应视同货币妥善保管。当期取得有价证券的兑付利息及转让有价证券取得的收入与账面成本的差额,记入当期收入。

第二十三条暂付及应收款项属于往来结算中形成的债权。包括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上下级财政结算形成的债权以及对用款单位借垫款形成的债权。暂付及应收款项应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并应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第二十四条预拨款项是按规定预拨给用款单位的待结算资金,包括预拨经费和基建拨款。

预拨经费是用预算资金预拨给用款单位的款项。凡年度预算执行中总预算会计用预算资金预拨出应在以后各期列支的款项以及会计年度终了前预拨给用款单位的下年度经费款,均应作为预拨经费管理。

基建拨款是预拨给受托经办基本建设支出的专业银行或拨付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部门的基本建设款项。

各项预拨款项应按实际预拨数额记账。预拨经费(不含预拨下年度经费)应在年终前转列支出或清理收回。基建拨款应按建设单位银行支出数(限额部分)和拨付建设单位数(非限额部分)转列支出账。

对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应按照单位领报关系转拨。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不能作为主管会计单位,直接与各级财政部门发生领报关系。

第二十五条财政周转金放款是直接贷付给用款单位的财政有偿资金。

借出财政周转金是指上级财政部门借给下级财政部门用于周转使用的有偿资金。

财政周转金的贷付、借出和回收,应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待处理财政周转金是指周转金放款超过约定的还款期限,经审核已成呆账,但尚未按规定程序报批核销的财政周转金。

待处理财政周转金应按实际转入数额记账。

第四章负债

第二十六条负债是一级财政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付及暂收款项、按法定程序及核定的预算举借的债务、借入财政周转金等。

第二十七条应付及暂收款项是在预算执行期间,上下级财政或财政与其他部门结算中形成的债务,包括结算中发生的暂存款、与上级往来款以及收到其他性质不明的款项等。

第二十八条按法定程序及核定的预算举借的债务,是指中央预算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数额举借的国内和国外债务以及地方预算根据国家法律或国务院特别规定举借的债务。

第二十九条借入财政周转金是指下级财政部门从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用于周转使用的有偿资金。

第三十条各种负债应按实际发生数额和偿还数额记账。

第三十一条各种债务应及时结算。属于应付暂收款及不明性质的款项应及时清理转账。

第五章净资产

第三十二条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各项结余、预算周转金及财政周转基金等。

第三十三条结余是财政收支的执行结果。财政各项结余包括一般预算结余、基金预算结余和专用基金结余。

各项结余必须分别核算,不得混淆。

第三十四条各项结余应每年结算一次。年终将各项收入与相应的支出冲销后,即成为该项资金的当年结余。当年结余加上年年末滚存结余为本年年末滚存结余。

第三十五条预算周转金是为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资金。预算周转金一般用年度预算结余资金设置、补充或由上级财政部门拨入。

第三十六条财政周转基金是财政用于有偿使用的资金,在列报财政支出的同时转入。周转金的利息收入(或占用费收入)按规定扣除必要的业务费用后应用于补充财政周转金。

第六章收入

第三十七条财政收入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根据法令和法规所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是一级财政的资金来源。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专用基金收入、资金调拨收入和财政周转金收入等。

第三十八条一般预算收入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组织的由国家支配,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预算收入项目的具体划分和内容,按《国家预算收入科目》办理。

各级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报解,应通过国家金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办理。

第三十九条一般预算收入一般以本年度缴入基层国库(支金库)的数额为准。

已建乡(镇)国库的地区,乡(镇)财政的本级收入以乡(镇)国库收到数为准。县(含县本级)以上各级财政的各项预算收入(含固定收入与共享收入)仍以缴入基层国库数额为准。

未建乡(镇)国库的地区,乡(镇)财政的本级收入以乡(镇)总预算会计收到县级财政返回数额为准。

第四十条基层国库在年度库款报解整理期内收到经收处报来的上年度收入,记入上年度账。整理期结束后,收到上年度收入一律记入新年度账。

第四十一条基金预算收入是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等。

各项基金预算收入以缴入国库数或总预算会计实际收到数额为准。

第四十二条专用基金收入是指总预算会计管理的各项专用基金,如粮食风险基金。专用基金收入以总预算会计实际收到数额为准。

第四十三条资金调拨收入是根据财政体制规定在各级财政之间进行资金调拨以及在本级财政各项资金之间的调剂所形成的收入。包括补助收入、上解收入和调入资金。

补助收入是上级财政按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补助给本级财政的款项。

上解收入是按财政体制规定由下级财政上交给本级财政的款项。

调入资金是为平衡一般预算收支,从预算外资金结余调入预算的资金,以及按规定从其他渠道调入的资金。

乡(镇)财政部门收到由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拨付的自筹资金,视同调入资金处理。但乡镇财政的统筹资金不得作为调入资金,调入预算。

资金调拨收入应按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或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第四十四条财政周转金收入是指财政部门在办理财政周转金借出或放款业务中收取的资金占用费收入和利息收入。

财政周转金收入按实际收到数额记账。

第四十五条各级总预算会计应加强各项收入的管理,严格会计核算手续。对于各项收入的事务处理必须以审核无误的国库入库凭证、预算收入日报表和其他合法的凭证为依据。发现错误,应在发现错误的月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共同更正。

对于已入库的预算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的退库,要严格把关,强化监督。凡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退库项目,一律不得冲退预算收入。

属于国家规定的退库事项,按财政部规定的退库手续办理审批。

第七章支出

第四十六条财政支出是一级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的再分配。包括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专用基金支出、资金调拨支出和财政周转金支出等。

第四十七条一般预算支出是国家对集中的预算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支出。预算支出项目的具体划分和内容,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一般预算支出列报口径如下:

实行限额管理的基本建设支出按用款单位银行支出数列报支出。不实行限额管理的基本建设支出按拨付用款单位的拨款数列报支出。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包干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平时按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清理结算收回拨款时,再冲销已列支出。对于收回以前年度已列支出的款项,除财政部门另有规定者外,应冲销当年支出。

除以上两款以外的其他各项支出均以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

第四十九条凡是预拨以后各期的经费,不得直接按预拨数列作本期支出,应作为预拨款处理。到期后,按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列报口径转列支出。

第五十条总预算会计按拨款数办理预算支出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办理拨款支出必须以预算为准。预备费的动用必须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对主管部门(主管会计单位)提出的季度分月用款计划及分“款”、“项”填制的“预算经费请拨单”,应认真审核。根据经审核批准的拨款申请,结合库款余存情况按时向用款单位拨款。

三、总预算会计应根据预算管理要求和拨款的实际情况,分“款”、“项”核算、列报当期预算支出。

四、主管会计单位应按计划控制用款,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款”、“项”之间如确需调剂,应填制“科目流用申请书”,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使用。总预算会计凭核定的流用数调整预算支出明细账。

总预算会计不得列报超预算的支出;不得任意调整预算支出科目;未拨付的经费,原则上不得列报当年支出。因特殊情况确需在当年预留的支出,应严格控制,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第五十一条基金预算支出是用基金预算收入安排的支出。基金预算支出的会计事务处理,比照预算支出的有关规定办理。

专用基金支出是用专用基金收入安排的支出。

基金预算支出和专用基金支出应按规定的用途开支,并做到先收后支,量入为出。

第五十二条资金调拨支出是根据财政体制规定在各级财政之间进行资金调拨以及在本级财政各项资金之间的调剂所形成的支出。资金调拨支出包括补助支出、上解支出、调出资金等等。

补助支出是本级财政按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补助给下级财政的款项及其他转移支付的支出。

上解支出是按财政体制规定由本级财政上交给上级财政的款项。

调出资金是为平衡一般预算收支而从基金预算的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结余中调出,补充预算的资金。

资金调拨支出按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或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第五十三条财政周转金支出是指地方财政部门从上级借入财政周转金所支付的占用费以及周转金管理使用过程中按规定开支的相关费用。

财政周转金支出应按实际支付数额记账。

第八章会计科目

第五十四条会计科目是各级总预算会计设置账户、确定核算内容的依据。各级总预算会计必须按以下要求使用会计科目:

一、各级总预算会计应按本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按本科目使用说明使用。不需要的可以不用,不得擅自更改科目名称。

二、明细科目的设置,除本制度已有规定者外,各级总预算会计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三、为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和实行会计电算化,本制度统一规定了会计科目编码。各级总预算会计不得随意变更或打乱科目编码。

四、总预算会计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应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名称和编码,不得只填编码,不填名称。

五、有关财政周转金的会计核算,可由各级财政的预算部门或专门管理机构按本制度规定的科目办理。

第五十五条各级总预算会计适用的会计科目如下:

会计科目表

序号编码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1101国库存款

2102其他财政存款

3104有价证券

4105在途款

5111暂付款

6112与下级往来

7121预拨经费

8122基建拨款

9131财政周转金放款

10132借出财政周转金

11133待处理财政周转金

二、负债类

12211暂存款

13212与上级往来

14222借入款

15223借入财政周转金

三、净资产

16301预算结余

17305基金预算结余

18307专用基金结余

19321预算周转金

20322财政周转基金

四、收入类

21401一般预算收入

22405基金预算收入

23407专用基金收入

24411补助收入

25412上解收入

26414调入资金

27425财政周转金收入

五、支出类

28501一般预算支出

29505基金预算支出

30507专用基金支出

31511补助支出

32512上解支出

33514调出资金

34524财政周转金支出

第五十六条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资产类

第101号科目国库存款

1.本科目核算各级总预算会计在国库的预算资金(含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存款。

2.本科目借方,记国库存款增加数;贷方,记国库存款减少数。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国库存款的结存数。

3.总预算会计收到预算收入时,根据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入账。收到上级预算补助时,根据国库转来有关结算凭证入账。办理库款支付时,根据支付凭证回单入账。

4.有外币收支业务的总预算会计应按外币的种类设置外币存款明细账。发生外币收支业务时,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合为人民币记账,并登记外国货币金额和折合率。年度终了,应将外币账户余额按照期末国家银行颁布的人民币外汇汇价折合为人民币,作为外币账户期末人民币余额。调整后的各种外币账户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溢列入有关支出科目。

本科目可分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存款进行明细核算。

第102号科目其他财政存款

1.本科目核算各级总预算会计未列入“国库存款”科目反映的各项财政性存款。包括财政周转金、未设国库的乡(镇)财政在专业银行的预算资金存款以及部分由财政部指定存入专业银行的专用基金存款等。

2.本科目借方,记其他财政存款增加数;贷方,记其他财政存款减少数。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其他财政存款的实际结存数,其年终余额结转下年。

3.总预算会计应根据经办行报来的收入日报表或银行收款通知入账。

总预算会计支付其他财政存款时,应根据有关支付凭证的回单入账。

4.为便于分类管理,“其他财政存款”总账科目下应按交存地点和资金性质分设明细账。

第104号科目有价证券

1.本科目核算各级政府按国家统一规定用各项财政结余购买有价证券的库存数。

2.购入有价证券,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科目;到期兑付有价证券时,其兑付本金部分,借记“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利息收入通过有关收入科目核算。

3.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有价证券的实际库存数。

4.本科目应按有价证券种类和资金性质设置明细账。

第105号科目在途款

1.本科目核算决算清理期和库款报解整理期内发生的上下年度收入、支出业务及需要通过本科目过渡处理的资金数。

2.决算清理期内收到属于上年度收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一般预算收入”、“补助收入”、“上解收入”等收入科目;收回属于上年度拨款或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拨经费”或“一般预算支出”等科目;冲转在途款时,借记“国库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第111号科目暂付款

1.本科目核算各级财政部门借给所属预算单位或其他单位临时急需的款项。

2.借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科目;收回或转作预算支出时,借记“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或有关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应及时清理结算。年终,原则上应无余额。

4.本科目应按资金性质及借款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第112号科目与下级往来

1.本科目核算与下级财政的往来待结算款项。

2.借给下级财政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科目。体制结算中应由下级财政上交的收入数,借记本科目,贷记“上解收入”科目;借款收回、转作补助支出或体制结算应补助下级财政数时,借记“国库存款”、“补助支出”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下级财政应归还本级财政的款项;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本级财政欠下级财政的款项。

4.本科目应及时清理结算。应转作补助支出的部分,应在当年结清;其他年终未能结清的余额,结转下年。

5.本科目是往来性质的科目,如发生贷方余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以负数反映。

6.本科目应按资金性质和下级财政部门名称设置明细账。

第121号科目预拨经费

1.本科目核算财政部门预拨给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列为预算支出的经费。

2.预拨经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科目(未设国库的乡(镇)总预算会计,贷记“其他财政存款”科目,下同);转列支出或收到用款单位交回数时,借记“一般预算支出”、“国库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列支出或尚待收回的预拨经费数。

4.本科目应按拨款单位设明细账。

第122号科目基建拨款

1.本科目核算拨付给经办基本建设支出的专业银行或拨付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部门的基本建设拨款和贷款数。直接拨给建设单位的基本建设资金,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2.拨出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科目;收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部门或受委托的专业银行报来拨付建设单位数及缴回财政数时,借记“一般预算支出”、“国库存款”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列报支出数。

4.本科目应按拨款单位设明细账。

第131号科目财政周转金放款

1.本科目核算财政有偿资金的拨出、贷付及收回情况。

2.将财政周转金贷给用款单位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财政存款”科目;收回时,借记“其他财政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总预算会计掌握的财政有偿资金放款数。

4.本科目应按拨(放)款的对象及放款期限设分户明细账。对于周转金放款业务较多的地区,可以由总预算会计或周转金管理机构进行总分类核算,财政业务部门进行明细核算。

第132号科目借出财政周转金

1.本科目核算上级财政部门借给下级财政部门周转金的借出和收回情况。

2.借给下级财政部门周转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财政存款”科目;下级财政部门归还时作相反会计分录。

3.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借出周转金尚未收回数。

4.本科目应按借款对象设明细账。

第133号科目待处理财政周转金

1.本科目核算经审核已经成为呆账,但尚未按规定程序报批核销的逾期财政周转金转入和核销情况。

2.逾期未还的周转金经批准转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周转金贷款”科目;按规定程序报经核销时,借记“财政周转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待核销的待处理资金数。

4.本科目应按欠款单位名称设明细账。

二、负债类

第211号科目暂存款

1.本科目核算各级财政临时发生的应付、暂收和收到不明性质的款项。

2.收到暂存款时,借记“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冲转退还或转作收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或有关收入科目。

3.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清的暂存款数额。

4.本科目应按资金性质、债权单位或款项来源设明细账。

第212号科目与上级往来

1.本科目核算与上级财政的往来待结算款项。

2.从上级财政借入款或体制结算中发生应上交上级财政款项时,借记“国库存款”或“上解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归还借款、转作上级补助收入数或体制结算中应由上级补给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补助收入”等科目。

3.本科目贷方余额,为本级财政欠上级财政的款项;借方余额,为上级财政欠本级财政的款项。

4.本科目应及时清理结算,年终未能结清的余额,结转下年。

5.本科目是往来性质的科目,如发生借方余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以负数反映。

有基金预算往来的地区,可按资金性质分设明细账。

第222号科目借入款

1.本科目核算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国家法律、国务院规定向社会以发行债券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上下级财政之间临时性借垫款,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2.发行债券或举借债务时,借记“国库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到期偿还本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科目。

3.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偿还的债务。

4.本科目应按债券种类或债权人设明细账。

第223号科目借入财政周转金

1.本科目核算地方财政部门向上级财政部门借入有偿使用的财政周转金。

2.借入时,借记“其他财政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还款时,作相反会计分录。

3.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归还的借入财政周转金数。

三、净资产类

第301号科目预算结余

1.本科目核算各级财政预算收支的年终执行结果。

2.年终转账时,财政部门应将“一般预算收入”、“补助收入——一般预算补助”、“上解收入”、“调入资金”等科目贷方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将“预算支出”、“补助支出——一般预算补助”、“上解支出”等科目借方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

根据本年预算结余增设周转金时,按增设数借记本科目,贷记“预算周转金”。

3.本科目年终贷方余额,反映本年的预算滚存结余(含有价证券),转入下年度。

第305号科目基金预算结余

1.本科目核算各级财政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支的年终执行结果。

2.年终转账时,应将“基金预算收入”、“补助收入——基金预算补助”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将“基金预算支出”、“补助支出——基金预算补助”、“调出资金”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

3.本科目年终贷方余额,反映本年基金预算滚存结余,转入下年度。

本科目应根据基金预算科目所列的基金项目逐一反映各项基金的结余。

第307号科目专用基金结余

1.本科目用于核算总预算会计管理的专用基金收支的年终执行结果。

2.年终转账时,将“专用基金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专用基金收入”,贷记本科目;将“专用基金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数,借记本科目,贷记“专用基金支出”科目。

3.本科目年终贷方余额,反映本年专用基金的滚存结余,转入下年度。

第321号科目预算周转金

1.本科目核算各级财政设置的用于平衡季节性预算收支差额周转使用的资金。预算周转金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设置,并不得随意减少。

2.设置和补充预算周转金时,借记“预算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一般无发生额。

第322号科目财政周转基金

1.本科目核算各级财政部门设置的有偿使用资金。

2.用预算资金增补有偿使用周转基金时,借记有关预算支出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其他财政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回财政周转基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预算支出科目。用财政周转金收入补充财政周转基金时,借记“财政周转金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财政部门财政周转基金总额,年终余额结转下年。

4.本科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明细账。

四、收入类

第401号科目一般预算收入

1.本科目核算各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纳入预算的各项收入。

2.根据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所列当日预算收入数,借记“国库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当日收入数为负数时,以红字记入(采用计算机记账的,用负数反映)。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预算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预算结余”科目。

3.未设国库的乡(镇)总预算会计根据征收机关(如税务所)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登记预算收入辅助账,待收到县财政返回收入时,再做收入的账务处理。

4.本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预算收入累计数。

5.本科目应根据《国家预算收支科目》中的“一般预算收入科目”(不含一般预算调拨收入类)设置相应明细账。

第405号科目基金预算收入

1.本科目核算各级财政部门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2.取得基金预算收入时,借记“国库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对于财政部明文规定在指定银行存储的基金,应按规定办理转存手续。基金预算收入在银行的存款利息收入,作为基金预算收入处理。

年终转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基金预算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基金预算结余”科目。

3.本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当年基金预算收入累计数。

4.本科目应按“基金预算收入科目”(不含基金预算调拨收入类)规定设置明细账。

第407号科目专用基金收入

1.本科目核算财政部门按规定设置或取得的专用基金收入。

2.从上级财政部门或通过本级预算支出安排取得专用基金收入时,借记“其他财政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退回专用基金收入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年终转账时,将本科目余额全部转入“专用基金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结余”科目。

本科目年终无余额。

第411号科目补助收入

1.本科目核算上级财政部门拨来的补助款。包括:

(1)税收返还收入;

(2)按财政体制规定由上级财政补助的款项;

(3)上级财政对本级的专项补助和临时性补助。

2.收到上级拨入的补助款,借记“国库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从“与上级往来”科目转入本科目时,借记“与上级往来”科目,贷记本科目;退还上级补助,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等有关科目。年终本科目贷方余额,应转入“预算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预算结余”科目。

3.本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上级补助收入累计数。

4.上级财政的“补助支出”应与所属下级财政的“补助收入”的数额相等。

5.有基金预算补助收入的地区,应将基金预算补助通过明细科目核算。

第412号科目上解收入

1.本科目核算下级财政上缴的预算上解款。包括:

(1)按体制规定由国库在下级预算收入中直接划解给本级财政的款项;

(2)按体制结算后由下级财政补缴给本级财政的款项和各种专项上解款项。

2.收到下级上解款时,借记“国库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入退还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年终,本科目贷方余额,应全数转入“预算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预算结余”科目。

3.本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下级上解收入累计数。

4.本级财政的“上解收入”应与所属下级财政的“上解支出”的数额相等。

5.本科目应按上解地区设明细账。

第414号科目调入资金

1.本科目核算各级财政部门因平衡一般预算收支从预算外资金结余以及其他渠道调入的资金。

2.调入资金,借记“国库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3.年终,本科目贷方余额转入“预算结余”科目,借记“调入资金”,贷记“预算结余”科目。

第425号科目财政周转金收入

1.本科目核算财政周转金利息及占用费的收入情况。

2.本科目应设置“利息收入”和“占用费收入”二个明细科目。取得利息收入时,借记“其他财政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利息);取得占用费收入时,借记“其他财政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占用费)。

3.年终结账时,应将“财政周转金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周转金支出”科目。本科目余额为当年财政周转金收支结余数,应全数转入“财政周转基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周转基金”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五、支出类

第501号科目一般预算支出

1.本科目核算各级总预算会计办理的应由预算资金支付的各项支出。

2.总预算会计办理预算直接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等有关科目;将预拨行政事业单位经费转列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拨经费”科目;办理基本建设支出时,实行限额管理的,根据建设银行报来的银行支出数借记本科目,不实行限额管理的,根据拨付用款单位数,借记本科目。支出收回或冲销转账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本科目借方余额应全数转入“预算结余”科目,借记“预算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平时借方余额,反映预算支出累计数。

4.本科目应根据《国家预算收支科目》中的“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不含一般预算调拨支出类)分“款”、“项”设明细账。

第505号科目基金预算支出

1.本科目核算各级财政部门用基金预算收入安排的支出。

2.发生基金预算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等有关科目;支出收回或冲销转账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本科目借方余额应全数转入“基金预算结余”科目冲销,借记“基金预算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平时借方余额,反映基金预算支出累计数。

4.本科目根据“基金预算支出科目”(不含基金预算调拨支出类)设置明细账。

第507号科目专用基金支出

1.本科目用于核算各级财政部门用专用基金收入安排的支出。

2.发生专用基金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对于根据国家规定将基金存在指定银行的,应为“其他财政存款”,下同)科目。支出收回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年终转账时,将本科目余额全部转入“专用基金结余”科目,借记“专用基金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

4.本科目平时借方余额,反映专用基金支出累计数。

第511号科目补助支出

1.本科目核算本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补助支出。包括:

(1)税收返还支出;

(2)按原财政体制结算应补助给下级财政的款项;

(3)专项补助或临时性补助。

2.发生补助支出或从“与下级往来”科目转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与下级往来”科目;支出退转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年终,本科目借方余额应转入“预算结余”科目冲销,借记“预算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平时借方余额,反映补助支出累计数。

4.本科目应按补助地区设明细账。

5.用基金预算资金补助下级财政的地区,应分设基金预算补助明细账。

第512号科目上解支出

1.本科目核算解缴上级财政的款项。包括:

(1)按体制由国库在本级预算收入中直接划解给上级财政的款项;

(2)按体制结算补解给上级财政款项和各种专项上解款项。

2.发生上解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等有关科目;支出退转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本科目借方余额转入“预算结余”科目,借记“预算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平时借方余额,反映上解支出累计数。

4.本科目一般可不设明细账。

第514号科目调出资金

1.本科目用于核算各级财政部门从基金预算的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结余中调出,用于平衡预算收支的资金。

2.调出基金预算结余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调入资金”科目。凡是一般预算与基金预算分设存款账户的地区,应同时调整国库存款的明细账。

3.年终转账时,应将本科目借方余额转入“基金预算结余”科目,借记“基金预算结余”,贷记本科目。

第524号科目财政周转金支出

1.本科目核算借入上级财政周转金支付的占用费及周转金管理使用过程中按规定开支的相关费用支出情况。

2.本科目应设置“占用费支出”、“业务费支出”等二个明细科目。

“占用费支出”核算因借入上级财政周转金而支付的资金占用费;

“业务费支出”核算委托银行放款支付的手续费以及经财政部门确定的有关费用支出。

3.支付占用费时,借记本科目(占用费支出),贷记“其他财政存款”科目;支付手续费时,借记本科目(手续费支出),贷记“其他财政存款”科目。

4.本科目平时借方余额为已支付的周转金占用费及手续费。

5.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借方余额转入“财政周转金收入”科目冲销,借记“财政周转金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结账后本科目无余额。

第九章会计结账和结算

第五十七条各级总预算会计应当定期、及时地进行会计结账。结账期限为每月一次。结账的具体方法,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办理。

第五十八条各级总预算会计,在会计年度结束前,应当全面进行年终清理结算。年终清理结算的主要事项如下:

一、核对年度预算。预算数字是考核决算和办理收支结算的依据,也是进行会计结算的依据。年终前,各级总预算会计,应配合预算管理部门把本级财政总预算与上、下级财政总预算和本级各单位预算之间的全年预算数核对清楚。追加追减、上划下划数字,必须在年度终了前核对完毕。为了便于年终清理,本年预算的追加追减和企事业单位的上划下划,一般截至11月底为止。各项预算拨款,一般截至12月25日为止。

二、清理本年预算收支。凡属本年的一般预算收入,都要认真清理,年终前必须如数缴入国库。督促国库在年终库款报解整理期内,迅速报齐当年的预算收入。应在本年预算支领列报的款项,非特殊原因,应在年终前办理完毕。

清理基金预算收支和专用基金收支。凡属应列入本年的收入,应及时催收,并缴入国库或指定的银行账户。

三、组织征收机关和国库进行年度对账。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库制度的规定,支库应设置十天的库款报解整理期(设置决算清理期的年度,库款报解整理期相应顺延)。各经收处12月31日前所收款项均应在“库款报解整理期”内报达支库,列入当年决算。同时,各级国库要按年度决算对账办法编制收入对账单,分送同级财政部门、征收机关核对签章。保证财政收入数字的一致。

四、清理核对当年拨款支出。各级总预算会计对本级各单位的拨款支出应与单位的拨款收入核对清楚。对于当年安排的非包干使用的拨款,其结余部分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属于单位正常周转占用的资金,可仍作为预算支出处理;属于应收回的拨款,应及时收回,并按收回数相应冲减预算支出。属于预拨下年度的经费,不得列入当年预算支出。

五、清理往来款项。各级财政的暂收、暂付等各种往来款项,要在年度终了前认真清理结算,做到人欠收回,欠人归还。应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款项,要及时转入本年有关收支账。

六、清理财政周转金收支。各级财政预算部门或周转金管理机构应对财政周转金收支款项、上下级财政之间的财政周转金借入借出款项进行清理。同时对于各项财政周转金贷放款进行清理。财政周转金明细账由财政业务部门核算的,各预算部门或周转金管理机构应与业务部门的明细账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七、进行年终财政结算。各级财政要在年终清理的基础上,结清上下级财政总预算之间的预算调拨收支和往来款项。要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计算出全年应补助、应上解和应返还数额,与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已补助、已上解和已返还数额进行比较,结合借垫款项,计算出全年最后应补或应退数额,填制“年终财政决算结算单”,经核对无误后,作为年终财政结算凭证,据以入账。

第五十九条各级总预算会计,对年终决算清理期内发生的会计事项,应当划清会计年度。属于清理上年度的会计事项,记入上年度账内;属于新年度的会计事项,记入新账。要防止错记漏记。

第六十条经过年终清理和结算,把各项结算收支记入旧账后,即可办理年终结账。年终结账工作一般分为年终转账、结清旧账和记入新账三个环节,依次作账。

一、年终转账。计算出各账户12月份合计数和全年累计数,结出12月末余额,编制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再将应对冲转账的各个收入、支出账户余额,填制12月份的记账凭证(凭证按12月份连续编号,填制实际处理日期),分别转入“预算结余”、“基金预算结余”和“专用基金结余”科目冲销。将当年“财政周转金支出”转入“财政周转金收入”科目冲销,并将财政周转金收支相抵后的余额转入“财政周转基金”。

二、结清旧账。将各个收入和支出账户的借方、贷方结出全年总计数,然后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本账户全部结清。

对年终有余额的账户,在“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表示转入新账。

三、记入新账。根据本年度各个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年终转账后的余额编制年终决算“资产负债表”和有关明细表(不编记账凭证),将表列各账户的余额直接记入新年度有关总账和明细账各账户预留空行的余额栏内,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以区别新年度发生数。

决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如需更正原报决算草案收入、支出数字时,则要相应调整旧账,重新办理结账和记入新账。

第十章会计报表的编审

第六十一条总预算会计报表是各级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定期书面报告,是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基础。

各级总预算会计必须定期编制和汇总预算会计报表。

第六十二条总预算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财政周转金收支情况表、财政周转金设放情况表、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及其他附表等。其他附表有基本数字表、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汇总表以及所附会计报表。报表格式及说明详见本制度附件三。

各级总预算会计报表按旬、按月、按年编报。旬报、月报和年报的报送期限及编报内容应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具体要求和本行政区域预算管理的需要办理。

第六十三条各级总预算会计报表要做到数字正确,报送及时,内容完整。

一、各级总预算会计要加强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及时记账、结账。所有预算会计单位都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报出报表,以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及时汇总。

二、总预算会计报表的数字,必须根据核对无误的账户记录汇总。切实做到账表相符,有根有据。不能估列代编,更不能弄虚作假。

三、总预算会计报表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种类、格式、内容、计算方法和编制口径填制,以保证全国统一汇总和分析。汇总报表的单位,要把所属单位的报表汇集齐全,防止漏报。

第六十四条总预算会计的年报,即各级政府决算,反映着年度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各级总预算会计在财政部门首长的领导下,参与或具体负责组织下列决算草案编审工作:

一、参与组织制定决算草案编审办法。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统一要求和本行政区域预算管理的需要,提出年终收支清理、数字编列口径、决算审查和组织领导等具体要求,并对财政结算、结余处理等具体问题规定处理办法。参与组织制定本级单位决算草案编审办法。

二、参与制发或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转(制)发本行政区域财政总决算统一表格和本级单位决算统一表格。协同财务部门设计基本数字表及其他附表。

三、办理全年各项收支、预拨款项、往来款项等会计对账、结账工作。

四、对下级财政部门和同级单位预算主管部门布置决算草案编审工作,并督促检查其及时汇总报送决算。

五、审查、汇总所属财政决算草案收支各表,并负责全部决算草案的审查汇总工作。

六、编写决算说明书,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决算编审工作情况,进行上下级财政之间的财政体制结算以及财政总决算的文件归档工作。

第六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将汇总编制的本级决算草案及时报本级政府审定。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上级财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和份数,将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的本行政区域决算草案逐级及时报送备案。计划单列城市的会计报表和年度财政决算在报送省级财政部门的同时,直接报送财政部。

第十一章会计电算化

第六十六条为了保证总预算会计电算化核算的准确、安全,省级(含省本级)以上财政部门必须制订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省以下各级财政部门应相应制定有关具体实施办法。

第六十七条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开发和运用,各级总预算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在会计上的运用,实现会计操作技术的现代化。

第六十八条总预算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并经财政部鉴定通过后,才能投入使用。

第十二章会计监督

第六十九条各级总预算会计应加强各项财政性资金的核算管理与会计监督。严格依法办事,对于不合法的会计事项,应及时予以纠正或及时向领导反映。

行政一周工作总结第2篇

一、严格会议要求,规范会议程序

行政会不但是学校工作研究部署、部门协调配合、集体总结反思的会议,更是班子成员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会议。因此,校长不仅要让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行政会的作用,还要严肃纪律,保证行政会议的质量,规范会议程序,提高行政会议效能。

规范会议的程序是开好行政会的基本要求,程序的安排要力求简约与实效。

1.一般周行政例会。大体可安排四个主要环节:第一环节,由校长点评总结上周工作;第二环节,指导行政认真审阅下周“周工作安排”,对跨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第三环节,让各部门分别就完成下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意见建议,再由校长进行工作指导和决定;第四环节,校长简要对行政会进行小结,对主要工作进行强调。

2.重大工作研究、部署会。重大工作往往涉及的部门多、内容杂,经常需要以一个部门为主,多个部门配合。那么,担任“龙头”的部门应事先制订工作方案并经校长或校长办公会审阅过,然后提交行政会对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会议一般有三个程序:先由校长或分管副校长介绍背景、要求、目的和意义,再组织学习讨论方案初稿,让与会的行政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充分考虑实施过程的细节,最后明确工作的分工和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3.重大决策事前的征求意见会。意见征求一般要遵循“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原则。会前,先将决策的思路与班子主要成员进行交流,听听他们的建议,形成初步意见。会上,讨论征求意见,办公室汇总,形成实施方案(意见稿)。会后,由各年段、教研组或备课组组织教师讨论,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最后,通过不断对决策意向(方案)进行调整,把修改后的决策(方案)再次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如果需要全体教师表决的,要提交表决,方可生效。

4.总结反思会。要立足个人反思,在此基础上组织反思工作会。总结与反思的内容至少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下阶段的工作思路。行政会上,如果是部门组织的活动,应由分管校长或部门负责人在各分组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提请校行政集中讨论,最后校长对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做足会前“功课”,提高会议效率

一般的行政例会,要做好四方面的“功课”。一是听取各方意见。根据“自下而上”的原则,各段长、组长在听取教师们意见的基础上,提交段、组工作安排。二是形成部门工作意见。在分管校长的指导下各部门形成初步工作设想。三是校长指导意见。办公室汇总各个部门的工作安排递交校长室,校长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工作安排进行必要的指导。四是会上研究。把工作方案提交到行政会上,行政人员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

如我校每年组织的“师能”竞赛项目活动,一方面要求全员参与,一方面要考虑年龄的层次问题,有的竞赛要求在一天内完成,有的要分散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完成。因此,组织这样的竞赛常常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这对组织部门是一大考验。研究制定科学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而方案的研究出台需要在会前做足“功课”。首先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提出“师能”竞赛的总体要求,注重发挥各个学科组长的作用,广泛听取组内教师的意见,提出学科竞赛的项目;汇总到教务处之后,在分管校长的指导下,教务处形成学校的竞赛方案意见稿,经校长审阅后,提交行政会研究。如此,按照“段、组―部门―分管―办公室―校长―行政会”的程序层层递交,层层指导审阅,最后提交行政会进行讨论。遵循着“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原则,不但体现了管理的民主,提高管理的实效,同时由于会前做足了“功课”,行政会议事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重大工作研究、部署会,会前要根据分工,制订重大工作活动总方案。比如大型校际教学交流活动,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总负责,指导部门形成包括公开课安排、研讨交流、会议组织、来宾接待、住宿、接送等活动总方案,经校长审阅后提交行政会讨论。如果是重大决策研究会,校长会前要先听取班子主要成员及一线教师的意见,再提交行政会进行研究讨论。如果是总结反思会,会前要先发动教师进行工作总结与反思,然后分段、组或部门召开总结会,形成总结报告后提交行政会进行研究讨论。

三、重视过程督导,讲求工作质量

行政会议只是工作的一个中间环节,提高工作质量关键在于做好日常工作的督导与落实,才能确保工作的质量。

首先,要明确工作责任。强烈的责任意识是落实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对于提交行政会的每项工作都必须落实工作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既包括具体落实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还包括工作指导与评价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并在周工作安排表中详细注明。如此,件件工作做到职责到人,有利于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其次,要做好会中工作落实。校长要利用行政会落实上周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未完成的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拟完成的工作的时间表,并进行工作指导。如此,保证各项工作既得到落实又确保了工作的质量。

再次,要做好会后工作督促指导。会后责任部门要根据会议的精神落实各项工作,分管校长要随时关注并进行工作的指导,随时了解工作落实的进度和质量,对未能按时完成的工作要及时了解其原因,并进行工作指导,确保工作的层层落实到位。

行政一周工作总结第3篇

[论文摘要]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领袖,周恩来让后人缅怀的不仅是他优雅的风度、豁达的品格,还有他高尚的行政人格。主要表现为: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中发扬民主,廉洁奉公。周恩来高尚的行政人格对行政伦理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周恩来一直以革命领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为党和国家工作。在这半个多世纪里,周恩来一如既往地为党和人民奋力工作,他的丰功伟绩为人民所景仰,为世人所称道。周恩来的治国思想和高尚的行政人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研究周恩来的行政人格,对当前的行政伦理建设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周恩来行政人格的主要内涵

周恩来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地为党和人民工作,毫不计较个人私利,支撑着他的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和高尚的行政人格。

1、尽职尽责,甘为孺子牛的敬业精神。

周恩来光辉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对工作尽职的程度是常人很难比得上的。他常说:“我是人民的总理,也是人民的勤务员。”①在这种甘为公仆的精神引领下,周恩来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拼命工作。作为国家领导人,他日理万机,每天工作长达15-16个小时,不知疲倦、兢兢业业。有时工作到深夜,为了避免睡着耽误手头上的工作,他让工作人员每隔15分钟提醒他一次。1955年,在万隆会议召开的7天时间里,他一共睡了13个小时。晚年周恩来重症缠身,但仍然勤于政务。从1972年5月发现患有癌症到1974年6月病情恶化不得不住院,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周恩来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而这段时间内他大小手术总共做了近20次。在1975年召开的四届人大会上,病重的周恩来,坚持参加会议并代表国务院做了长时间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如他自己所说,“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②他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革命和建设事业。

2、艰苦朴素,一生勤俭的优良作风。

周恩来一生都保留了艰苦朴素、勤劳俭朴的优良作风。从一件穿了十几年的睡衣到几十年如一日的用餐标准,周恩来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西花厅是周恩来在中南海的办公室,也是一所老式建筑,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担心西花厅的旧砖地面容易潮湿,时间久了会影响他的身体,乘他下乡之际换了地板和窗帘。他回来很生气,批评了工作人员,并坚持把新铺的地板和新换的窗帘都换走。为此事,他还在国务院召开的会议上多次做了自我批评。有几次,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同志主张把中南海的旧式建筑翻修一下,并把工程图纸都准备好了,可周恩来就是不同意。他说:“贪大、求洋、讲排场,这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坚持艰苦朴素才是共产党人的本色。”

3、发扬民主,坚定地走群众路线。

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一直是周恩来的工作原则。周恩来指出:“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力量的源泉是人民,归根到底,一切胜利的取得是依靠人民的力量。”①身为国务院总理,他在工作中习惯发挥众人的力量,群策群力把问题解决得最完美。为了真正地做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周恩来在筹建首届中央政府时就费尽心思,把一批民主人士安排在政务院下属机构。周恩来强调,民主集中制“不但是组织原则,而且是工作原则” 。他提出党的领导干部要在决策中善于运用民主决策方式,并强调各级政府要走“领导干部、专家、群众”三结合的决策过程,同时要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周恩来是走群众路线的楷模。早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周恩来就把“永远不与群众脱离,向群众学习”作为自我修养的要则。②他在政府工作中把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操劳国计民生的同时,他还关心基层人民的生活。为了使北京公共交通拥挤的状况得以改善,周恩来亲自乘坐公共汽车,寻求解决方案。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多年,但他一直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劳动者,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50年代修十三陵水库,总理先后4次带领国务院机关干部到工地参加劳动。并且坚持和其他劳动者一样住简易工棚,吃工地食堂。

4、廉洁奉公,党和国家的廉政先锋。

周恩来一生清正廉洁。在工作中,周恩来总是把公私区分开来。在组建第一届中央政府时,他坚持不给邓颖超安排重要领导岗位,他把自己和邓颖超的家庭关系与政治关系严格区分开来。在用车制度上,周恩来从来公私分明,只要是私人用车,他坚持自费,决不占国家一分便宜。周恩来从不收礼,只要是地方或是其他同志送来的东西,他都要求工作人员要么退还,要么按双倍的价格付费。为表示家乡人民对总理的爱戴,1961年,淮安县县委给他送去家乡的藕粉、莲子等特产。周恩来见家乡送来礼物,很是不安,他坚持拿出工资付了费。周恩来十分反对政府在他的家乡修建纪念馆,他多次写信或打电话给家乡政府,要求不要修复自己的故居。

二、周恩来高尚的行政人格形成的原因分析

周恩来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也因此受到全国人民和世界友人的尊重和爱戴。下面对周恩来行政人格的成因作一分析。

1、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与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周恩来高尚行政人格形成的首要因素。周恩来一生身经百战,他以革命者与领袖的身份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又以建设者与领导者的身份参与了新中国近30年的建设。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时期,周恩来以忘我的精神状态投入其中,支撑着他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是分不开的。周恩来十分注重明确与人民的关系,他说:“我们是从人民中来的,我们过去的胜利都是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的,不能忘本。”①,他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铭记:“我们每个人,不管过去做过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①

2、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与修养,始终保持正己率人的自律精神。

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与修养是周恩来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周恩来一直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但他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地向人民学习,向群众学习。早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周恩来在制定自我修养要则时就把加紧学习作为要则首条。同时,他还提出要紧密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在建设祖国中做出科学决策。周恩来在领导新中国政府的26年间始终做到了正己率人,这不但是他高尚的行政人格形成的原因,也是他践行行政人格的结果。周恩来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这种要求体现在他严谨的工作、简朴的生活中。周恩来还用这些要求来约束广大的政府工作人员和自己的亲属。他在反官僚主义时要求广大的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在针对防腐、治腐的问题上他提出了“内约束”与“外治理”的方针 ③,把领导干部的自律与人民的监督结合起来。周恩来还给亲属制定了几条规定,即:艰苦朴素,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三、周恩来高尚的行政人格对当前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启示

当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和践行周恩来高尚的行政人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始终把人民群从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1、加强理论学习和修养,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广大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与修养,使决策过程科学化,执行决策人性化。但是正确理论的科学运用和个人的人格是分不开的。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谈到:“人格的力量很重要。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在‘立言’和‘立行’上下工夫,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④加强行政伦理建设要求广大公务员要真正做到“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只有真正地领悟了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才能在工作中不谋私利。周恩来在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做人民勤务员的格言,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与他高尚的行政人格分不开的。当前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在理论学习和修养上下工夫,切实地领悟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的深刻涵义,把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做到实处,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2、提高公务员的道德约束力,把道德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起来。

周恩来高尚的行政人格告诉我们:一个好的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做到奉公守法、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归根到底还是要靠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自我约束能力。没有一个有力的道德约束力,再完善的法律也会被践踏。领导干部的自律是与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紧密相连的,一个具有高度自律能力、一个有着强烈道德感、一个具有高尚行政人格的公务员队伍,它才能始终做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然,公务员的自律和社会的他律永远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完全的自律,也没有一味的他律。在加强当前行政伦理建设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构建一个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这个机制应该包括法律、制度、舆论与群众的监督。

注释:

①《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1,274,125,126页。

②《周恩来选集》上卷,第125,241页。

行政一周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经济周期 就业 GDP增长率

经济周期与就业变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

按照“谷—谷”法划分,将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至2012年的经济波动周期进行划分,结果表1所示。

从周期长度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平均每6.4 年发生一次,前三个周期时间较短,此后的周期长度逐渐拉长。从波动位势看,第二个周期波动位势最大,近两个周期的波动位势都在10%以上,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明显提高。从波动幅度看,第三个周期的波动幅度最大,其他周期变化不大,最近三次周期的波动幅度逐渐变小。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较大,但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整体上呈收敛态势。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1.就业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增长率(%)如图1所示。

2.GDP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增长率(%)如图2所示。

通过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GDP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的变化并不一致,整体上就业周期要滞后于经济周期,这是由于劳动要素从产出波动到就业的传导会经历一定的时滞。处于萧条时期的失业者虽然能很快实现再就业,但这种再就业很不稳定,很容易陷入再次失业,而使真正找到工作的时间延后,这中间的时间差造成了就业的时滞。在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上,确实有部分就业者抱有骑驴找马的心态,一旦有了更好的工作立即更换,这样其实加剧了就业的波动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出波动对就业波动的传导能力会发生变化,在每一轮周期中就业波动与经济波动的数量关系也就不是一一对应的。

经济周期与就业增长机制分析

(一)影响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教育对就业增长的影响。

1.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变化幅度较大,相比之下就业的增长率波动不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具有一定的顺周期关系。这种顺周期关系也意味着两者共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加大了。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人口大国,依靠必要的经济增长来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无疑是经济工作中的重点之一。理论上,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基础和条件,但经济体、历史时期、政策的不同也会使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效应产生差别。这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及由此所决定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体制转轨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速的特殊时期,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扩张效应要受到经济系统之外的很多因素制约,这便是宏观经济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2.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技术进步会从一个部门率先开始,该部门应用新的技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带动经济发展。这个主导部门会影响与其相关的其他部门,带动其他部门的增长,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主导部门不断更替。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进步是关键,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证明了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经济进步的不竭动力。社会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数量的增长都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技术进步通过带动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就业的作用。此外,技术进步还改变了就业模式,互联网与电脑的广泛应用使就业时间与就业空间发生了巨大转变,越来越灵活的就业模式被应用于更多领域,购物、缴费都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3.教育与就业增长。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体力劳动,社会对脑力劳动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样的时代背景给劳动者指明了新的方向,即提高劳动素质才能找到价值更大的工作。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育和培训,只有当教育培养的劳动力在数量结构和质量结构上与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岗位的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基本吻合时,就业才能处于良性发展状态,对教育的投入可以缓解高技术劳动者供不应求、低技能劳动者供大于求的结构性失业。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还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因此,应调整教育结构以适应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以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经济周期波动与就业的关系

经济周期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可以通过总量关系和产业结构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1.总量关系。经典理论将失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待业人口多,就业总量一直处在供大于求的状况。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的人数和范围无法解释我国严重的失业情况。王诚(2000)认为,我国的失业特征是总量性失业,亦即“由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非充分就业均衡所引发的失业”。总量性失业是一种长期失业,劳动力人口增加后不会在短期内减少,总量性失业也是一种非自愿失业,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雇佣者会优先录用有资格、有经验、高技能的劳动者,激烈的竞争造就了一部分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找不到工作的劳动力,还有不愿意接受更低工资水平的待业者。我国目前的失业情况是由于总量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根源没有得到解决,这是一种长期现象,这类失业在不同经济周期中一直存在。

2.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总量中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一产业中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的比例关系逐渐趋于合理。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是我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撑,制造业能够吸纳大量就业人口。而我国目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例太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扩大第三产业的就业,可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从长期看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共同的变动趋势。经济增长是社会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体现,而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之一,就是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转移。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得生产率大大提高,富余劳动力转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又使部分富余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崛起吸纳了大批富余劳动力。另一方面,产业间的收入差异、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差距,对就业人员有着不同吸引力,从而产生不同的就业导向,形成不同的就业结构。因此,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是促进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国经济周期中的就业政策演变

由于经济周期中就业波动存在滞后现象,我国的就业政策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按照不同的时代背景及经济状况,我国就业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就业政策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劳动就业制度与其他经济体制一起,开始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牢笼。改革开放初期,就业政策的制定首先考虑到安置带来的待业人口,然后由外到内地促进创新,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就业模式,对新增劳资关系实行双向选择,全面促使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最终做到剥离企业富余人员。1980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提出了“三结合”就业方针以解决就业问题。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要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作为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自此,劳动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就业政策与劳动制度同步,企业雇佣行为逐步市场化。

(二)市场经济初期的就业政策

1994到1999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政府在就业工作上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下岗职工和失业职工的再就业。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和登记失业率达到改革以来的第三次高峰,下岗职工的数量迅速增加,年均增长率超过40%,城镇实际失业人口和失业率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且隐性失业率极高。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就业,包括“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三条保障线”的建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行劳动预备制度等。这些政策多是临时性的,用以缓解当时的就业压力。

(三)现阶段的就业政策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就业政策目标逐渐清晰。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的就业政策正式出台,主要包括通过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合理匹配劳动力与就业需求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减少失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社会保障政策。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就业带来冲击,中央提出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我国自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采取的具体办法,主要包括职业培训、岗位创造、中小企业扶持、创业扶持、创业培训、资金扶持、开展创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就业机会、改善创业环境、残疾人就业保障、积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问题等。近几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导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旧不乐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仍是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结论

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受经济增长、技术变革、政策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很大。本文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和就业问题进行了理论和机制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总体上看,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是大致对应的,但就业周期有滞后性。我国的就业形势面临诸多压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是扩大就业的根本举措,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应对失业问题的长期解决之道。把握我国所处的经济周期对就业政策的制定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玉茹,王朝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2.李瑞娟,夏青,蒋志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

行政一周工作总结第5篇

为确保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全市消防安全形势稳定,根据省政府"8 · 6"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消防安保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消防安全保卫战工作方案的通知》(运政办发电〔2015〕55号)文件精神,市政府决定自即日起,在全市组织开展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消防安全保卫战,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消防安保为中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工作"红线"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贯彻提出的"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和坚持"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全面落实各级市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社会单位主体责任。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部门联动,各负其责,分工明确,狠抓落实,深入开展各行业、各系统消防安全大检查,深度彻查整治各类火灾隐患,建立和完善各行业自查自改高效机制、长效机制,确保在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期间全市不发生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市政府成立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xx为组长,市长助理张xx、市公安局副局长王xx、市消防大队大队长田xx为副组长,市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消防安全保卫战指挥部。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公安消防大队,具体负责全市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消防安全保卫战的总体安排,跟踪了解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部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消防安全保卫战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负责全市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消防安全保卫战战役工作情况的资料收集、汇总、梳理、通报、上报等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强化火灾防范工作。巩固深化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成果,持续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不断改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人员密集、易燃易爆、高层地下、文物古建、劳动密集型企业、物流仓储等单位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抓好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火灾高危单位的监管工作,督促辖区各乡(镇、街道)组织公安派出所、综治办、安监局、工商所等基层力量,进行分块立体网格化排查,对各类加工作坊、沿街商铺、仓库等场所要从深从细开展执法检查,严防火灾事故。对检查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一律提请市政府挂牌督办,确保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开幕前整改销案,确实难以完成整改的,采取关停、"死盯死守"等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二)强化灭火和应急救援准备。市消防大队要深化全员练兵,强化攻坚组和指挥员培训,组织官兵深入辖区人员密集、易燃易爆场所特别是石油化工、大型商场和市场等重点单位进行实地熟悉,开展建筑固定消防设施调查和测试工作,逐一制定"六熟悉"卡,修订完善灭火救援预案。要立足灭大火、救大灾,制定完善跨区域灭火救援和通信保障预案,加强机动救援力量建设,建立健全应急联动、组织指挥和战勤保障机制。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市公安消防大队进入二级战备。市公安消防大队严格按照战备等级要求,加强值班备勤力量,完善遂行指挥作战机制。凡发生火灾,市公安消防大队全勤指挥部要遂行作战,靠前指挥,及时处置险情,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影响。

(三)强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要充分利用xx电视台、《xx风采》等媒体开展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消防安全保卫战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执勤备战、灭火救援等系列、专题宣传报道,及时报道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动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高频次播出消防公益广告,广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保持强大的舆论声势。要结合宣传贯彻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9部委《关于推进消防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进网站工作的指导意见》,协调网信、教育、卫生、安监、农委、文化等单位,组织实施消防宣传"七进"活动,开展全民疏散演练,举办消防知识技能竞赛和消防文艺汇演进社区活动,发动群众参观消防队(站),体验学习消防常识,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综合素质。

四、工作步骤

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消防安全保卫战分四个阶段:

(一)部署阶段(8月15日前)。市政府进行动员部署。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工作机制,召开专门会议,逐级动员部署,落实工作任务、责任、措施。

(二)实施阶段(8月16日至8月30日)。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部门按照确定目标和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全警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三)攻坚阶段(9月1日至闭幕)。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开幕前,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部门要专题分析消防安全形势,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查缺补漏,开展攻坚行动,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火灾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市消防大队进入等级战备,强化重点保卫目标现场监护,确保万无一失。

(四)总结阶段(闭幕后5日内)。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部门对消防安全保卫战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研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阅兵,首次以抗战主题阅兵,首次邀请外国政要、外国军队参加阅兵,具有特殊意义,举世瞩目,举国关注。消防安保工作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任何地方、任何部位、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和纰漏。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消防安保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严密组织、确保胜利完成各项工作。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研究阶段性重点工作,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实施统一指挥调度。

(二)落实责任,加强督导。建立健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消防安保工作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消防安全保卫战指挥部办公室要依据本方案,进一步细化火灾防范、灭火救援、消防宣传和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市政府将组织有关单位、警种对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部门开展督察。市公安局、市消防大队在保证机关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将警力下沉到一线,协助基层开展消防安全保卫工作。

行政一周工作总结第6篇

一、党组会议制度

依据本办《党组工作规则》执行。

二、主任办公会制度

1、会议人员由管理办主任、副主任、纪检组长组成,秘书科长、负责主任秘书工作的同志列席会议并负责记录,根据议题应参会的同志列席会议;会议由管理办主任主持,列席人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

2、主任办公会原则上每二周召开一次,遇有重大事项可随时召开。

3、会议主要内容

(1)传达贯彻市委和市政府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的有关指示、决定和重要会议精神;

(2)研究部署全年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工作任务,制订年度工作计划,讨论研究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

(3)讨论向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报告、工作汇报、请示以及印发的重要文件;

(4)讨论和审议有关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建立和完善的相关管理办法、措施等;

(5)讨论研究管理办机关年度财务预算安排和财务支出事项;

(6)研究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目标考评和表彰、奖励等事项;

(7)临聘人员的吸收和辞退;

(8)研究讨论中心管理办行政、事务、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9)需要提交主任办公会议讨论的其他重要事项。

4、会议的议题,由各科室报分管领导同意后提出。各科室如有需上会的议题,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提出报告,经同意后,在会议召开前两天将议题和有关材料送交秘书科汇总,报主要领导审定后统一编排议程。

5、各科室提交会议讨论的事项,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情况、资料、数据要准确无误,要有自己的明确意见,一般不临时动议。

6、主任办公会议由秘书科负责会务准备工作,并负责做好会议记录,会后要督促检查各科室落实会议议定事项,并定期向主要领导汇报。

三、周例会制度

1、参会人员为管理办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会议由当月值班领导主持召开。

2、周例会每周召开一次,周一上午9:30分为固定会议时间,遇有其他事项需要调整例会时间时,由值班领导确定,秘书科负责通知。

3、会议主要内容

(1)点评机关上周工作完成情况,明确本周工作重点;

(2)传达上级有关会议及重要文件精神;

(3)通报管理办党组会和主任办公会作出的重大决定;

(4)听取管理办阶段性(或专项工作检查、调研)情况汇报。

4、会议内容由各科室负责提供,秘书科负责汇总,报值班领导审定。

5、各科室提交会议传达、学习的事项,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文件、资料要及时提供,周工作报表必须于周五下午3点以前报秘书科汇总。

6、会务工作由秘书科负责准备,并做好会议记录,会议明确的事项由各科负责落实,落实情况列入督查。

四、科务会制度

1、科务会由各科组织,科室全体人员参加,科长主持;管理办分管领导参加所分管科室的科务会议,并根据科室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提出工作指导意见。

2、科务会每周召开二次,分别于周一上午周例会之后和周五上午召开,遇有其他工作不能按时召开,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作出调整。

3、科务会主要内容

(1)对管理办提出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将工作目标明确到位、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2)汇总本周完成的主要工作,提出下周工作重点;

(3)对本科完成工作情况进行逐一分析,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4)组织学习与科室业务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以及专业知识。

4、科务会制度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科室要明确专人负责,健全会务档案,重点工作要有案可查。

五、系统工作会议制度

1、系统工作会议,由管理办主任会议确定,管理办主任主持,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主任参加会议,根据会议内容,确定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是否参会;管理办科室负责人列席会议。

2、系统工作会议原则上半年组织一次,一般在每年6月的最后一周召开,年底结合总结表彰大会召开,遇有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需要部署时,可临时增加。

3、会议主要内容

(1)听取县(市、区)行政服务工作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汇报;

(2)听取县(市、区)对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传达贯彻上级重要指示及会议精神;

(4)总结上半年系统工作情况,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

4、会议议程由主任办公会研究确定,各科室负责提供会议素材,秘书科汇总,经分管领导审核,报主任审定后,由秘书科下发会议通知。

5、管理办后勤组负责会务的服务与保障工作。

六、总结表彰大会

1、总结表彰大会,由管理办主任办公会议确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召开。各县(市、区)分管领导、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主任、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市本级窗口单位领导、窗口首席代表、分中心负责人和管理办领导、机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主持,邀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到会作重要讲话。

2、会议每年组织一次,一般在春节前召开。

3、会议主要内容

(1)总结和部署全市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年度工作;

(2)表彰奖励年度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3)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

(4)市政府领导讲话。

行政一周工作总结第7篇

学校综治维稳工作总结范本【1】 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学校及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根据上级的有关工作要求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通过努力,顺利完成了综治维稳工作任务,取得了好的工作效果。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综治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协作,统筹做好全校的综治维稳工作。工作领导小组由田宗流校长任组长,刘志刚任副组长,成员有龙战胜、刘卫东、龙文臣、吴建华、石成爱和石化虎等,负责统筹全校的综治维稳工作。具体工作由田宗流校长负总责,刘志刚负责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龙战胜和刘卫东负责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及学校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龙文臣和吴建华负责学生思想工作,指导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刘志刚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石成爱和石化虎负责学校保卫安全工作、组织巡逻和会议记录等到工作。

二、制定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并印发给各位老师,使全体教师明确综治维稳工作的任务和工作措施。学校综治维稳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集中讨论,在2xxx年2月5日完成了工作实施方案的印发工作。在方案中,确立了维护学校稳定,学生德育工作,普法教育等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任务,责任到人,把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相关主题报告会,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和协调,实行工作目标量化考核,依据工作成绩进行奖罚等作为主要的工作举措。

三、作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和周边群众了解学校综治维稳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一是在教师例会上,先后组织全体教师ѧϰ了《花垣县学校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花垣县学校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等及上级下发的其它文件,使教师们及时了解和掌握综治维稳工作的要求和精神。利用集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了04年普法年检考试,全部合格。二是以禁毒,让未成年学生远离网吧,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等为主题,利用横幅标语的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得到了广大家长和周边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加强校内治安巡逻检查。在实行一费制,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把综治维稳工作所需的开支列入预算。一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资金1518.00元用于教师值日补助,购买32把充电电筒和学生活动奖励等。同时把加强校内校内治安巡逻检查列为综治维稳工作的重点之一。由于我校地处209国道旁,少部分学生走读,加上学校围墙没有打完,综治维稳工作的难度较大。为了做好学校综治维稳工作,学校成立了由32名青年教师组成的巡逻队,每天由一名学校行政成员组织5人值日巡逻,制止校外青年进入校园,维持学生就餐秩序,检查学生就寝情况,处理突发问题,把影响综治维稳工作的矛盾处理在荫芽状态之中。由于工作到位,近一年来,我校没有出现影响较大的总是,有力地维护了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五、结合宣传,加强同有关方面的协调和联系,积极创造条件,抓好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牵涉面大,难度高,单凭学校是无法把这项工作做好的。在抓这项工作时,我们在利用横幅标语的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取得广大家长和周边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的同时,主要是加强同有关方面的协调和联系,为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创造条件。一是积极争取麻栗场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协同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在工作中,及时向镇党委和政府汇报情况,取得支持。

200x年3月16日晚,镇政府组织了学校,派出所,麻栗扬村委、居委,网吧经营者,在学校门口摆摊设点的群众等相关人员,就学校周边环境综治工作和禁止未成年人上网总是,在镇政府会议室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同时,党委和政府还经常对学校的周边环境综治工作和网吧进行不定期检查。二是聘请派出所干警为法制副校长,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为法制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经常来校指导综治维稳工作,对学生进行专题法制教育,帮助学校协调同周边群众的关系,处理好少数群众在校门口占道摆摊设点,拉学生到其家中吃饭、住宿等影响学校综治维稳,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突出矛盾。三是取得了麻栗场村委和居委的配合,作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四是通过家访和开家长会等方式,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学校综治维稳工作总结范本【2】 我校20xx年的综治维稳工作,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分和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稳定第一的方针,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急感,努力构建平安***校园,为有力维护学校订常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保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作以下总结。

一、实行一票否决,明确责任

学校综治维稳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明确了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各学校向中心学校签订了综治维稳工作目标责任书,各教师、班主任向学校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分解,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使全乡教职员工在思想上有一个明确的熟悉,在工作中时时处处进步警惕,尽力尽职维护校园稳定。

二、强化学习,增进***

我校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要责备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有关法规,做到知法,遵法,正确应用法律武器保护学校和师生的正当权益。以领导教育职工、职工教育子女、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正确处理好了校园周边、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做到了校园***、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三、加强教育,强化管理

各学校依照中心学校的要求,教育和管理好师生,不私藏携带枪枝弹药、管制刀具和爆炸、剧毒、放射等危及人身安全的物品,不做危及他人安全的事。要求师生遵守纪律,不违法犯法,不参加邪教等任何非法组织。

四、分类排查,及时化解

各学校订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依照矛盾纠纷产生在基层就要消化在基层的原则,做好民办代课职员的疏导解释工作,避免矛盾激化,对可能影响稳定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题目采取措施做好了维稳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校、大事不出乡,制止越级上访,妥善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

五、明确重点,确保稳定

行政一周工作总结第8篇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巴塞尔银行委员会(BCBS)提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思路,用以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行为而造成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从我国中央银行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出发,采用面板模型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途径及货币政策变动对银行经营稳健性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货币政策;银行经营稳健性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刺激了巴塞尔委员会加快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防范的研究,2010年BaselⅢ和《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公布,为各国监管机构制定本国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提供了借鉴。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对银行经营行为及发展规划具有重大影响,对维护金融稳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基础及国内外实践经验

(一)宏观审慎监管目标及工具

通过文献梳理,本文将宏观审慎监管目标概括为一个多层次概念,包括最终目标、直接目标和操作目标。最终目标指维护金融稳定。直接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缓解金融周期波动,避免金融失衡。操作目标从截面维度分析,是处理金融机构间共有且相关的风险,防止风险在系统内的传播;从时间维度分析,即为克服顺周期性问题,提升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衰退以及其他负面冲击的恢复能力。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将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归纳为以下五项:一是逆周期资本要求,规定金融机构在经济扩张期增加资本,以弥补经济衰退期对资本需求的增加。二是动态损失拨备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在经济扩张期增加拨备计提,以弥补经济衰退期的损失。三是资本防护缓冲,要求银行需要计提除法定资本充足率外,额外的资本防护缓冲资金,以减缓经济扩张期信贷的过度增长和吸收经济衰退期的不良资产。四是杠杆率控制,规定设置最低杠杆率,以防止在经济上行期银行盲目扩大信贷规模。五是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银行流动性资产比例。

(二)国外实践经验借鉴

一是设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英国明确英格兰银行为宏观审慎监管机构,欧盟由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由美联储担任。二是扩大宏观审慎监管范围。将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金融机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及信用评级机构纳入监管,提升信息透明度。三是提高金融监管标准。BaselⅢ提高一级资本充足率至6%,并要求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计提1%的附加资本;针对顺周期性问题,要求建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及2.5%以内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四是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英国消费者保护和市场署以及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成立,均是为了增强金融市场信心,避免恐慌事件的发生。

二、构建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宏观审慎监管体现为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即“熨平”经济周期的剧烈波动,抑制银行顺周期行为;二是截面维度,指限制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本文主要研究时间维度上的宏观审慎监管,即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机制问题。

(一)必要性研究

1.实证检验。本文借鉴(冯科等,2012)对顺周期性检验采用的向量自回归和格兰杰检验方法,验证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信贷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双向因果关系。统计数据使用1998-2015年各项贷款余额(DEBT)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季度数据,为避免异方差,对两个时间序列取其对数,数据来源于wind统计数据库。首先对两组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基于ADF单位根检验分析数据序列的平稳性,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对数序列(LGDP)和信贷规模对数序列(LDEBT)为非平稳序列,但一阶差分后都是平稳序列,排除了存在“伪回归”的情况。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选择滞后阶数为5。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GDP与LDEBT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说明国内生产总值与信贷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对国内生产总值和信贷规模对数两个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假设“不是LDEBT的Granger原因”和假设“LDEBT不是LGDP的Granger原因”都被拒绝,国内生产总值与信贷规模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因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故两个序列之间可以建立VAR模型。根据AR检验结果,所有单位根的模的倒数小于1,都位于单位圆内,模型是稳定的。在此情况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研究国内生产总值与信贷规模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给定GDP一个正向标准差的冲击,对信贷的长期趋势是正向的,具体来讲,第1期负向冲击,从第2期开始冲击向正向扭转,至第4期(即下一年度)起冲击转为正向。给定信贷投放一个正向标准差的冲击,对GDP的冲击一直为正向,这一冲击具有显著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实证结果证明1998-2015年期间,我国金融系统存在顺周期效应①,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具有必要性。

2.结果分析。1998年中央银行正式取消贷款限额管理,对信贷规模由指令性计划转为指导性规划,实现了货币政策调控从直接向间接转变,银行信贷的自主性和市场化程度加强,顺周期行为随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愈加明显。一方面贷款投放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信贷同样受经济影响,长期趋势看冲击为正向。经济繁荣时期,银行风险认知能力下降、融资约束减弱,倾向信贷扩张;经济衰退时期,银行资产负债表过度收缩,促使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加大整个金融体系的损失程度。基于这种典型的顺周期特征,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得到凸显。

(二)可行性研究

为缓解顺周期性,建立适当的逆周期调整机制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说,可以通过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经济上行期降低信贷增长,在经济下行期刺激信贷增长,来解决顺周期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测算了我国现阶段银行业的资本缓冲缺口情况,并对代表性银行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是验证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对缓解因银行顺周行为而发生金融动荡的可行性。

1.测算方法。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本文选取季度信贷规模(DEBT)与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测算我国不同时期应计提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程度,测算方法如下:①计算比值时间序列(DG):DG=DEBT/GDP②对序列进行H-P滤波分析,生成H-P滤波趋势值(HP):即,求出min∑Tt=1|(DGt-DGTt)2+λ[c(L)DGTt]2|的解③计算偏离度(PL):PL=DG-HP④根据《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将偏离度转换为逆周期资本缓冲:当(PL)<2%时,不须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当2%≤(PL)<10%时,偏离度每上升1%,计提比例须上升0.3125%,不足1%的按照1%计算;当(PL)≥10%时,按2.5%计提。数据采用1997-2015年各项贷款余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季度数据,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采用季度年化数据,即4个季度数据的移动加总,如2015年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014年第四季度、2015年第一季度、2015年第二季度以及2015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总额。

2.测算结果。信贷规模与GDP比值从1997年的89.60%上升至2015年的138.84%,增速较快,出现4个典型阶段。第一阶段(1998:3-2000:1):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自1998年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投放加快,信贷规模扩大,信贷规模与GDP比值超过其长期趋势。由于货币政策仍属稳健,该阶段整体偏离度不高,逆周期资本季度最高计提值为0.94%。第二阶段(2003:1-2005:1):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高,信贷投放量加大,加上外资流入,该阶段共8个季度需计提资本缓冲,2个季度偏离度接近10%,计提值达2.5%。第三阶段(2009:2-2010:4):为缓解2008年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4万亿项目投资,贷款增速较快。经测算,该阶段个别季度需计提1.88%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第四阶段(2015:2-2015:4):2015年以来,央行加大对市场流动性的补充,鼓励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M2增长较快。但受经济下行影响,银行信贷投放态度较为谨慎,风控能力加强,因此,此阶段偏离度并不高,逆周期资本最高需计提0.94%。

3.实践分析。使用信贷规模与GDP比值衡量系统性风险累积,通过对偏离期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以提升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可行性,这在我国金融实践中得到佐证。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②,2006年2季度至2015年4季度资本充足率从10.74%提高至14.75%,增势明显。以实际资本充足率与法定资本充足率间差额表示实际计提的资本缓冲程度,工商银行资本缓冲计提基本与我国银行业测算需提取的逆周期资本缓冲长期趋势相符。2008年2季度至2010年4季度,工行提取资本缓冲超4%的共8个季度,最高提取值为2008年4季度的5.06%,与银行业总体趋势的第三阶段基本相符。2014年4季度至今,工行处于提取资本缓冲较高的阶段,资本缓冲值超过2.5%。

三、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

宏观审慎监管作为对传统货币政策的补充,能够弥补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不足。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价格稳定,而宏观审慎管理的目标是金融稳定。作为中央银行,需要同时履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宏观审慎监管两方面职能,二者若能有机结合,特别是货币政策在宏观审慎框架下的作用将金融稳定目标融入货币政策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银行作为宏观金融中的个体,其稳健经营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部分,本文构建了银行稳健性指标,并进一步研究货币政策的变化对银行稳健型经营的冲击。

(一)银行稳健性指标(BSA)构建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银行稳健性指标,研究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健经营的冲击。基于IMF推行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项目,考虑我国银行业相关指标的可获取性,从资本充足性(Q1)、资产质量(Q2)、盈利能力(Q3)、流动性(Q4)四个方面③构建BSA(见表2)。使用SPSS软件,样本范围涵盖16家上市银行2013-2015年的年度数据,结果显示KMO=0.624,Bartlett检验Sig.=0.000<0.05,因此釆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降维和因子分析处理具有合理性。根据因子分析结果,计算14家上市银行④2006-2015年的BSA指标。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稳健性经营整体呈现缓释“倒U型”趋势,受我国经济宏观影响作用较强,2006-2012年BSA指标呈上升态势,但在2012年之后BSA略有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稳健性整体趋势呈“缓慢上升-略有下降-趋于平稳”态势。2011年股份制商业银行BSA指标开始下降,后趋于平稳,2011年之后最低值仍高于30,比五大行略高,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济下行阶段谨慎性更强。两家城市商业银行稳健性趋势呈缓慢上升态势,因城商行的本质属性使其更重视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形势,注重经营管理的稳健性,因此,经营一直呈现较为稳健的状态。

(二)货币政策变化对银行稳健性的冲击

货币政策可分为数量型和价格型两种,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高,价格型对比国外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控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选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验证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稳健性经营的冲击。1998-2015年,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总计46次,其中2010-2015年多达19次。基于计算得出的14家上市银行的BSA指数,本文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的脉冲响应实证检验货币政策的频繁调整对银行稳健经营的影响,度量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健性的冲击。为防止变量间的虚假回归,先对自回归向量中各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采用LLC检验序列的平稳性。结果显示,两个变量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由此可以判断各序列是平稳序列,满足进一步分析的要求。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对PVAR模型的滞后阶数进行设定,P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4阶。本文通过给予货币政策变量一个标准差的冲击,使用蒙特卡洛模拟了100次得到脉冲响应函数图。横轴代表冲击反应的响应期数,纵轴表示内生变量对于冲击的响应程度。结果显示,给予存款准备金一个正向冲击,BSA在前3期呈向下的趋势波动,后逐渐上升趋于平缓,说明货币政策的调整影响银行稳健性经营,宽松的货币政策可提升银行稳健性指标,从紧的货币政策促使银行稳健性指数下降,但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健性经营的刺激作用时间较短。

四、结论及建议

(一)合理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规模,准确把握缓冲时机

本文利用信贷规模与GDP的比值测算资本缓冲规模,用实证检验和代表性银行的实践证明了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具有一定滞后性,且资本缓冲规模的计算指标并不唯一,本文只是作为监管机构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参考。实际运用中,银行应基于这一指标,引入更多数据和方法,系统有效地进行整合;同时提高预判能力,当系统性潜在风险增多时,及时采取相应的逆周期宏观审慎工具,准确把握提取资本缓冲的时机。

(二)确立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框架中的核心地位,引导商业银行稳健经营

基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核心地位及央行的职能作用,央行具备掌握系统性风险和管理流动性的优势,能够对金融体系平稳运行负责,应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核心,引导商业银行加快推进转型升级,逐步提高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实现稳健经营。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优质客户群体,不断推进信贷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和新型金融市场,加快盈利模式转型,扭转存贷差为主导的收入格局。

(三)加强与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提高宏观审慎监管前瞻性

一方面,基于前文研究结论,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健经营会起到冲击作用,进而影响金融系统稳定;另一方面,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经济冲击吸收器,可以通过影响金融部门的稳健性来直接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强化货币政策的影响和有效性。因此,要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相结合,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制定货币政策,提高政策前瞻性。

(四)强化宏观审慎监管的动态化和差别化,建立功能完善、运行有效的监管体系

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针对不同规模的银行具有异质性特征,宏观审慎监管应实行动态化和差别化管理。考虑到杠杆率(自有资本率)能够作为除资本充足率以外的第二大风控指标和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建议设立以杠杆率为核心、更加灵活可控的动态监管机制,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调整监管要求,以防范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行为,确保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行政一周工作总结第9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障。我局成立了由局长李宗亮为组长,副局长张明涛、席文武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司法公开、司法宣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司法公开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定期召开会议,对司法公开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对存在问题进行改正,从而稳步推进司法公开工作。

(二)明确司法公开内容,确保人民群众知晓。通过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省集群网站将司法局职能、内设机构、权利清单、责任清单、监管清单及局机关各业务科室运行流程图全部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对人民群众的问题、意见、建议进行及时回复和有效处理,与群众进行“零距离”沟通、良性互动。

(三)深入开展法律服务,为全县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在公证处及法律援助中心张贴办事项目、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及服务承诺等信息,并印制服务手册,方便群众办理公证及法援事项。与此同时,开设服务热线及监督投诉电话,由专人负责接听咨询,受到群众好评。

(四)加强司法公开宣传工作。组织“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走进司法行政机关,直观感受司法行政机关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取得的成效。与县电视台合作,广泛宣传推进司法公开工作中的亮点工作、先进人物和事迹,提升司法行政机关社会公信力。积极顺应新媒体时代,通过开通官方微博、微信等方式继续拓宽司法公开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五)开展了“__市司法行政系统执法公开宣传月暨开放周”活动。

1、召开“司法行政开放周”新闻会

6月23日,__县司法局召开“司法行政开放周”新闻会。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基层干部群众、法律工作者及各股室股长参加,由司法局副局长张明涛同志主持。

会上,司法局局长李宗亮同志重点介绍了__年以来司法公开工作成效、2015年重点工作和“开放周”活动等有关情况。与会人员还就司法行政业务进行座谈交流,在充分肯定了我局过来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宝贵意见和建议,现归纳总结如下:

1、加强与公、检、法在社区矫正工作各个环节的衔接,使接受、管教、网上定位、档案规范等方面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并强化矫正对象的教育和管理,避免重新违法犯罪发生。

2、加大法律宣传力度,特别是农村普法宣传,利用农村赶集日广泛宣传《婚姻法》、《土地管理条例》、《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条例》、《民事诉讼法》、《城市拆迁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县政府关于项目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引导群众理解政策、支持建设,让群众真正知法、懂法、守法,最大限度地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避免矛盾纠纷的发生。

3、培养法律人才及应对新媒体发展的专业性人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两微一端”已经成为当代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兴产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上下功夫,在以往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展现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良好形象,努力使司法行政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更好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2、开展“司法行政开放周”社区矫正警示教育会

6月24日,__县司法局组织召开了__县“司法行政开放周”社区矫正人员警示教育会,并邀请县法院、县检察院、

公安局城区派出所、城关派出所列席会议,4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参加教育会。会上,由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就怎样做“一名守法公民”为主题,从法律、道德等多个方面,以实际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容易发生的问题,为矫正人员敲响了警钟,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 县司法局副局长张明涛同志在警示会上对社区矫正人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在社区服刑期间遵规守矩,弃恶从善,改过自新,发奋图强。随后,工作人员向社区服刑人员发放了教育矫治效果评估问卷和司法所日常管理情况调查问卷。参加警示教育的矫正人员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受益匪浅,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引以为戒,在社区服刑期间服从管理,努力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3、开展“司法行政开放周”法律咨询活动 为深入强化为民宗旨,深化便民措施,把服务群众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促进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努力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满意度, 6月25日,__县司法局法宣科、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县两个律师事务所的部分律师在县千童购物中心门前开展了"司法行政开放周”法律咨询活动。现场发放《法治__常识读本》、《关爱明天与法同行》共计500余册,《公证法》、《交通事故法律常识》、《婚姻法》、《法律援助条例》等材料1100余份,现场解答法律咨询20人次,征集意见和建议2条。

这次“司法行政开放周”法律咨询活动是加深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了解、树立司法行政良好社会形象的好机会,是搭建群众理解、支持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平台,既推动了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又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4、对“司法行政开放周”活动情况进行及时 此次开放周活动开展情况于活动结束当天及时在县电视台、__快报公众号、省集群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及微信平台予以公开,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六)积极开拓便民服务。为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法律服务在村(居)全覆盖,我局将“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列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选派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司法行政干警在内的41人,为全县450个行政村担任村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及时与村委、联络员对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和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为便于与群众无距离沟通,在每村公开栏公开了法律顾问人员的手机号,真正让群众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基本法律服务。

(一)全体干部职工司法公开意识增强。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公开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公开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

(二)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推行司法公开,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服务意识,更好地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

(三)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司法公开使得各项施政行为均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防止了各类暗箱操作的发生,提高了工作透明度,规范了行政行为,推动了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办事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