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ppt课件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08 18:37:03

ppt课件论文

ppt课件论文第1篇

关键词:PPT;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1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Talking of PPT Teaching

Peng Yingjie

(The Party School of Beijing Yanqing Country Committee,Beijing102100)

Abstract:PPT multimedia tools are good complements to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education,with a very distinct advantage.However in the present application,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The PPT courseware of high quality is necessary.Multi-media teaching PPT reduced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Keywords:PPT;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当前,PPT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具备一些传统媒体无法具备的优越性,能将图像、图形、文字、动画、声音及视频编辑制作融为一体,让学员能在教学者感受到一种真实的环境,这充分发挥了学习者主动性。当然,在目前的使用中也存在着某些不足,部分教师过于依赖PPT的使用,部分教师却无法接受新形式;PPT课件在制作方面也面临很多问题,课件的整体质量不高;在课堂教学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无法发挥PPT教学手段的优势,显然此类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运用PPT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PPT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

(一)PPT制作水平不高

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首先,仅仅将教材内容整理到课件上,重难点不明确,形式机械,无法真正起到教学作用。其次背景与文字颜色对比不醒目,字体太暗,影响学生正常阅读。而且PPT色彩太亮或者太暗,会容易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再次,课件设置过于复杂,实用性佳,影响理论知识的表现。并且有些教师往往从网站上直接获取其他教师的课件,没有依据自己授课重点和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就照搬使用。

(二)师生在课堂上缺乏有效互动

现代教学理论证明,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活动,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想法的过程,教学活动需要师生认知、思想的相互作用、相互交融中共同完成。然而PPT教学当中,部分教师整堂课停留在多媒体电脑前,注视着电脑屏幕,用鼠标指示课件中的公式、文字或图片,快速讲述和播放准备好的PPT,毫不顾忌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听课状态,枯燥无味地读着课件内容,而学生被动的阅读PPT的内容,这些内容和教师的口述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教师单纯的朗读课件内容,没有解释分析的过程。缺乏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互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机械刻板,学习氛围沉闷压抑。此外室内昏暗的光线使学生很容易昏昏欲睡。对PPT课件过分的依赖,并不是教学的创新,只是将传统教学中教师按教材照本宣科的方法变换为按课件朗诵,极大的限制了教师发挥自主的创造性。当前PPT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以及与教师的交流热情。

二、处理PPT教学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提供PPT制作培训,提高教师PPT制作质量

PPT课件制作涉及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囊括了教育学、心理学、美术学等领域,所以针对教师在PPT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组织有关学科的教育专家为教师提供PPT制作培训活动,以完善教师PPT课件的制作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课件界面要清晰简洁,总结要精炼,字符大小适宜,内容要重难点突出。同时也要注重艺术性。其次课件中文字的颜色和PPT的背景要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显著的差别,依据学生的视觉心理以及心理学规律,确保学生能迅速地从课件中充分感知内容。同时也要保证字体与文字颜色要有一定的变化,避免学生听课疲劳和注意分散。

(二)注重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的交流

课堂中教师使用PPT课件教学,增加了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工作,却减少了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现代教学活动是师生对话和沟通互动的过程,师生间通过思想交流,改善教学效果。为了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需要注意下面几点: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尊重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提倡教学民主,增进师生关系,营造课堂中师生见和谐、愉悦的氛围,保障在课堂环境里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激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实行以问题为纽带的模式,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和学生交流和沟通,反馈学生的听课情况,记录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收集的资料调整教学策略。

三、结论

PPT多媒体手段对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和辅助。目前的PPT使用中,存在的课件制作问题,以及如何增进师生间交流。也提出来笔者相关的解决对策和思考。当然如何进一步发挥PPT课件的优势,提升我国高校教学质量,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ppt课件论文第2篇

关键词 PPT 软件 认知工具 课堂教学 学生参与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微软1990年代开发了PPT软件,在此后的20多年里,这款软件极大地改变了外语教学模式,成为教师授课不可或缺的工具。从近年来教育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来看,我国现阶段PPT软件的使用一般都定格在教师施教的层面上,是一种“单向度人”的教学工具。( 于忠海,2012 ) 笔者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学院英语教学的观察和研究认为,PPT软件的使用既可以是教师施教工具,也可以是学生的认知工具。

1 软件与教学模式转变

PPT软件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文字和图片一起带进教室,这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PPT软件问世以前,国外教育先进国家就广泛地使用着图片图像进行教学。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有胶片幻灯机和薄膜投影仪。那时,我国课堂里除了一些挂图外,则较少地使用图片图像教学。长期教育技术上的差别导致了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教育水准的差距。回忆一下当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观看幻灯片的故事,能使我们认识到图片形象在认知过程中的震撼力量。鲁迅在《藤野先生》和《呐喊·自序》中都提到了在日本课堂里观看幻灯片的事。那是一些中国人被杀头或枪毙的幻灯片故事图片,围观的人群中有日本人,也有麻木的中国人。鲁迅回忆说正是这些幻灯图片,使他弃医从文,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鲁迅所言说的正是图片图象的教学效果。

时过境迁,近年来PPT教学课件将图片图像带进了课堂,极大地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质量,PPT软件也成了最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一般而言,PPT课件主要是在教学信息量和学生记忆模式上带来了变化。首先是信息传播量的增加和教学效率的提升。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外语老师授课主要依靠口头和板书传递信息。老师很大一部分时间花在板书上,而学生则把时间花在抄录上,教学效率低下。使用PPT课件的不同在于,语料资料事先就制作在PPT页面上,实现了信息的大量传递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在认知模式和记忆模式上也带来了变化。过去,教师基本上是以单纯语言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虽然偶尔也使用教学挂图,但次数有限。PPT课件使图片图象的使用成了一种教学常态。从理论上讲,学生的识记行为,分为有意识识记和无意识识记。其中无意识识记的内容在头脑中存在时间短, 有意识识记的内容在头脑中存储时间长。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识记,有时是对口语的听觉识记,有时是对书写文字的视觉识记。学生注意力稍不集中,听觉识记和视觉识记就转化成无效的无意识识记。因此,当语言文字内容转化为图片图象时,学生识记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由此得到延长,强化了有意识识记。此外,学生的识记还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容易遗忘,意义识记保存长久。PPT课件中的图片图象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支持意义识记,使记忆保持长久。(郭庆然,2008) 国外认知理论研究表明,人类对于语言文字的记忆与图片的记忆模式不同。语言文字具有一套表示因果关系、类比关系以及两个或更多概念之间联系的复杂的明确标志。语言文字的记忆依赖于这些关系。 而图片的主要特征则是其视觉上的形象性,图像被认为比文字更容易获得传播。因此,在语言文字教学中,使PPT课件中的图片内容与文字内容相结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观察,目前我国沿海发达省份的高等院校的课堂里,PPT教学课件的使用已经普及,实现了从单纯语言文字讲授到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变革。然而,PPT软件的学生认知工具层面的意义以及方法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2 软件驱动的教学再创新

PPT软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推进,源于它的从教师施教工具向学生认知工具的转变;一些看似偶然的在PPT使用方法上的创新,比如令学生利用PPT软件完成课后作业,存在着必然的普及与常态化趋势。

笔者最近对浙江台州学院的调研显示,该学院至少有两门外语类课程的教师,把PPT的使用作为学生完成课程作业的一项要求。一门课程是该学院的《商务英语I》。商务英语课程是一门教育部近年来确认的商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这门课程除了对同学进行商务英语语言的教学外,还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商务能力的培养。就外语专业的教学而言,英语语言教学为其优势,而加强商务能力培养的要求往往难以落实。为此,该院《商务英语I》课程设计了一系列虚拟的商务活动,要求同学通过PPT软件平台来完成。这些虚拟活动包括,虚拟公司组建,商务信封信笺设计,商务名片设计,员工服装守则制订,文档转换展示,组织结构图设计,图表制作与转换,音频视频编辑展示,商务报告报表制作,市场份额表达,营销促销计划设计,品牌标识和商标设计,产品和广告设计,工作流程设计,虚拟盘存表达,各种商务软件使用展示,群发邮件地址库的建立等近百种虚拟商务活动。要求利用PPT完成作业的课程并非只限于商务英语,该学院的英美国家概况课程也借助PPT软件带动学生学习。英语国家概况在外语类课程中是一种扩大知识面的阅读课程,内容涉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和英国等英语国家的综合知识。该课程课堂讲授内容量大而繁杂,以往教材倾向于使用数字和地图来浓缩讲授信息,因而大大降低了教材的可读性。学生对这门重要课程的兴趣不高,不少学校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自修课。针对此种情况,该院《英美国家概况》课程老师对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他们将每个单元分为两个基本部分,文本学习部分和利用互联网和PPT进行制作的学习部分。比如在主题为“民族”的单元里,除了一段基本英文学习外,学生被要求分组围绕“民族”这个话题,选择规定的子话题,利用互联网和PPT制作来完成学习作业,所涉及英语国家民族话题包括:少数族裔的体貌特征,书写语言的多样化,衣饰首饰的特征,族裔关系的演变,少数族裔对社会的贡献和政府政策等十几个英语子话题。又如在主题为“教育”的单元,除了英文文本学习外,学生利用互联网和PPT完成的十几个子话题包括介绍英语国家大学、国外校园暴力、、歧视等问题,还包括比较中外大学同异,接受留学生政策等。整个英美国家概况课程可供同学选择的PPT学习话题不下上百个。

台州学院的商务英语和英美国家概况教学实践有着较好的效果。学生利用互联网和PPT软件进行学习的热情十分高,他们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性和能力出乎教师的预料,学生对自己完成的PPT作业也感到自豪。在展示环节,学生表现出了对现代企业商务活动的理解,表现出了商务文案工作的能力,也表现出了对学习话题的研究能力。可以肯定,利用PPT软件作为学生认知平台是一个值得倡导的学习方法。

3 软件认知工具的新定位

学生利用PPT软件完成作业应该被认定为一种新的认知模式。在这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得到培养。以下仍以台州学院的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具体分析学生PPT作业的完成过程。这个分析表明,学生至少在9个方面可以获得商务知识和商务能力的培养。(1)团队能力:按规定每个PPT作业子话题均由学生小组完成,同学在团队作业中,可以学会互相依存,互相协作,从而培养了现代企业需要的团队协作精神。(2)审美能力:学生在PPT作业中,对素材的色彩,形状,布局,格调均有机会进行思考和讨论,审美和批评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3)设计能力:完成规定的商务英语子话题的PPT作业,无意间使学生进入了平面设计领域。商标设计、品牌logo设计、广告设计等均需要平面设计技巧。以前外语专业的学生一向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此,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了实践的机会。(4)自学能力:PPT作业的完成,要求对互联网进行搜索,鉴别材料,取舍资料,接触公司网站,因而可获取商务知识和语言知识。(5)软件能力: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客户管理等软件中包含着商务原则。商务英语课程安排同学试用互联网中共享软件,将数据导出贴在PPT页面上。这个作业能够使同学接触商务软件,也能使学生对软件中包含的商务原则有所体会。这种对商务知识的认知很难通过短暂的课堂语言教学实现。(6)动手能力:PPT页面的制作对学生动手活动有所要求。各种材料压缩解压,下载上传,图表制作,图文设计都有赖于“动手做”才能完成,这种活动部分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7)想象能力:学生所完成的PPT制作页面,均以虚拟公司为背景,各种商务活动的操作,大多出自想象。员工的想象能力是企业创新的源泉,PPT学习平台可以支撑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发展。(8)展示能力:PPT作业完成后,按要求须进行展示讲解。这涉及到英语口语,肢体语言,表情表达,团队配合。讲解中商务展示能力,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提升。此外,(9)计算机网络能力:外语专业的学生以往不太强调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是“听、说、读、写、译。”PPT软件的使用,使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能得到相应的培养。以上分析仅仅部分地论及了PPT软件的使用和学生认知过程的有益关联,其他隐性益处尚待深入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正在向学生中心,教师主导模式转变。这个转变是以一系列认知理论为依据的。国外一些培训机构的研究表明,人们大脑记忆的信息10%来自阅读,20% 来自听觉,30% 来自视觉,50% 来自视觉和听觉,70% 来自视觉和讨论,90 % 来自亲身参与。他们提出,“讲授易于遗忘;展示有助记忆;参与获得知识 (Tell me, I will forget soon; Show me, I will probabl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certainly learn.)”的认知理念最近几年,教育领域兴起的任务型教学法,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参与的提倡与鼓励。PPT软件可以认定为外语类学生可资利用的认知平台。这个平台使用的特点是动手参与,进行资料搜寻,资料舍取,图片裁剪,页面设计,逻辑排序,信息识记等。这是个与外语类课程传统学习习惯不同的学生中心-教师主导的认知过程。

4 小结

PPT软件从外国语类教师的施教工具转向学生的认知工具既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变化,也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实现需要支持和认可。一个可持续的支持和促进这种转变发生的方法,就是教师加强对外语类课程的学生PPT活动设计。不仅将学生参与的PPT活动写进教学教案,而且,应该像台州学院的商务英语和英语国家概况课程那样,将成熟的学生PPT活动任务,编入教材里,使其如同听、说、读、写、译的练习一样成为外语类学生的常规认知手段。

参考文献

[1] 罗刚,顾铮.视觉文化读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幻灯片事件:9.

[2] 郭庆然.广告理论与实务[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40.

[3] [美]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M].王波,译.新华出版社,2003.

ppt课件论文第3篇

关键词:多模态性;模态特点;PPT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65-02

一、引言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PPT课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外语教学辅助手段。传统的外语教学只重视纯语言文字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传统教学开始呈现多模态化,它不仅能以语言文字模态出现,还能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模态形式出现。在设计和演示PPT课件时,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交际的效果,如何选择模态以及如何协调好模态之间的关系是大学英语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二、多模态性

多模态性是PPT课件的显著特点之一,它能够结合文本、图像、颜色等多种符号资源共同构建意义,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强化记忆力的效果。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多模态进行了定义,李战子(2003)认为多模态指的是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Van Leeuwen(2005)指出不同的符号模态共同参与日常的人际交际活动中,形成了多模态交流;朱永生(2007)认为模态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手势等符号系统。新伦敦小组首先提出了多模态化教学这个概念,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它是指教师在多媒体环境下,通过PPT演示教学并结合教师的身势语、手势语、面部表情等非言语符号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师PPT课件的多模态分析

1.教师PPT课件的基本情况。本文选取3名优秀大学英语教师的PPT课件为研究语料,为了方便说明,我们把他们分别称为T1、T2和T3。三个教学课件共有76张幻灯片,其中最多的是T3的课件,共31张,T1和T2分别为25和20张。课件制作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教材以及一些网站,如优酷网、土豆网等。教材为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和第三册,课件所演示的主题内容各不相同,涉及到诚信、生命的价值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围绕课件来讲解,同时开展了一些课堂活动,如辩论赛、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环节。

2.不同模态的特点。胡壮麟(2007:5)认为在PPT语篇中主要涉及到两种模态: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前者包括点句、图像、图表和色彩;后者包括音响或声音等。在这76张幻灯片中,三名教师都使用了视觉模态,T2和T3还使用了少量的音响模态。根据不同模态的特点,我们把PPT语篇中所表现的模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①文字模态。三位教师都采用这种模态来呈现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如T1在导入课之后,以点句的形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的是帮助教师组织课堂思路,突出重点,同时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任务。②图片+文字模态。从三位教师制作的PPT课件来看,这种组合模态是教师最喜欢的设计方案。无论知识点讲解还是文章结构分析,他们都借助图片来形象地表达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如T2在引导学生理解画线单词的意思时,在这张幻灯片最右边插入了三张相关的图片,图文并茂,这样不仅表明这些单词的意思,也强化了学生记忆的效果。③图片模态。图片模态具有直观的特点,如T3在导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话题时,连续用了四张富有幻想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直观的图片比抽象的语言表达更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④字体和颜色模态。这两种模态经常被混合使用,教师通过设置不同颜色的字体来突出教学重点,强调信息的显著性,让学生更加关注这部分的内容,使得模态的构图意义表现出来。⑤音响模态。这种模态符号在教师的PPT课件设计中运用较少,只有5张幻灯片设置了音响效果,目的是增加PPT演示讲解的多维化和趣味化,它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情景并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

3.多模态PPT的优势及不足之处。通过分析PPT课件的多模态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使用PPT课件教学的优势:多模态PPT具有清晰、多维多变、操作简便等特点,它能把静态的资源(图片、图表、文字等)和动态的资源(声音、音响、视频等)融合并呈现在学生面前,甚至可把静态的资源动态化(设置自定义动画),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对PPT多模态技术使用较多的是视觉模态、视听组合模态和视频模态等,其中视频模态的使用可以刺激大脑的立体思维,促使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产生系统和深刻的概念。但是,多模态PPT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授课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比如教师整节课都围绕PPT授课,而忽略了课本,如何协调好PPT课件和课本的关系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斟酌的问题。从这三位教师制作的课件来看,听觉模态设置过少,有的教师过多地使用了图片,比如T3在导入部分时,借助了大量的图片及视频片段导致结构失衡。如何选择模态并处理好模态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设计PPT课件时需要关注的问题。顾曰国(2007)指出多媒体教学好比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强化记忆力的作用;处理不好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觉课堂的学习内容转瞬即逝,导致瞬间热闹而事后空空之感。

本文以3名大学英语教师竞赛课上所演示的PPT课件为语料,粗浅地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PPT课件的多模态性,并提出了使用PPT课件授课的优势及不足之处。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将对多模态PPT教学提出以下建议:英语教师在制作和使用PPT课件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多模态优势;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多渠道选择模态,并适当调整各种模态的使用比例;设计多种活动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使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更好地融合;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计算机培训以提高PPT课件的制作水平。

参考文献:

[1]New London Group.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66,(1):60-92.

[2]Van Leeuwen,T.Introducing Social Semiotics[M].London:Routledge,2005.

[3]顾曰国.多模态多媒体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4]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9(6):8.

[5]胡壮麟.PowerPoint——工具,语篇,语类,文体[J].外语教学,2007,28(4):4-5.

[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ppt课件论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课堂 PPT课件 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Classroom PPT Teaching

LI Yume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 Lijiang, Yunnan 6741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opularity of the school computers, multimedia technology has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lassroom. PPT courseware growing popularity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college teachers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has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uggests the problems on university classroom PPT teaching in order to achieve optimal results PPT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 classroom; PPT courseware; improvement strategy

1 PPT在现代高校教学中的优势

1.1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使用PPT的优点

在教学中,高校教师适当使用PPT来进行教学,主要有几个优点:其一,使用课前制作好的PPT,课堂教学时能够大幅度地节省课堂板书时间,同时也可以降低教师书写出错率,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其二,对于任课班级较多的教师而言,应用PPT教学,便于其重复使用相同授课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其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PPT教学,可以通过画面、声光等技术手法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呈现于课堂上,使抽象内容具体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同时,PPT教学还可以整合很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学生把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作风。

1.2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使用PPT的优点

当代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现代化技术更有兴趣,更乐于接受。多媒体课件在高校课堂上的应用,迎合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PPT课件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2 高校教师上课过分依赖PPT所带来的问题

2.1 部分大学教师患上“PPT依赖症”

传统教学中,高校教师一般会在黑板上板书,推导公式,这样学生会跟着教师的讲解过程来掌握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和内容。一方面,PPT课件在高校教学课堂上的应用,让很多教师完全脱离了板书教学,所有内容都通过PPT课件来展示,这样随着PPT课件逐页放映,很多教师课堂上对着PPT照本宣科,而学生的学习思路也没有教师板书教学那样集中与逻辑化。另一方面,PPT课件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更具有“可复制性”,很多不负责任的教师课前不再备课,就将他人的PPT课件直接拷贝,课堂上直接“拿来”串讲,这样很难完成教学计划与目标。

2.2 PPT中呈现的教学内容过多,信息量过大

为辅助教师讲解,PPT多用于呈现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另外,如果在一个课时内需要告知学生的东西较多,为了节省课时和便于学生理清头绪,也可适当使用PPT实现多项内容的快速呈现。在PPT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信息量过大,内容丰富本来是个优点,但凡事过犹不及,泛而不精。与传统的板书相比,PPT可以省时,同时也没有空间限制,所以很多教师就认为多多益善,只要是相关的就“拿来”一用,这样的PPT课件,信息量过大就会导致重点、 难点不能突出。教师在讲课时只能一页一页地闪过,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很难被学生记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很难找到重点,另一方面,PPT上只有满满的文字,这样的课件与教材没有区别,无法达到PPT教学的目的。

2.3 制作PPT过于简单或者华而不实

还有一类PPT,在材料组织与技术运用等方面都过于简单。这类PPT往往是高校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只是单纯地把网上和课本的知识点不加精选与条理化,直接复制粘贴,将他人的课件或者课本上的内容“拿来”,这样的PPT就是简单地将传统的“黑板板书”变为了“电子白板板书”,换汤不换药。

在PPT课件制作过程中与过于简单不同,还有另一个极端,即华而不实,PPT制作过于重视技术,而忽略了内容的载入。

3 合理使用PPT,达到课堂教学媒介组合最优化

3.1 合理使用PPT,防止过分依赖PPT

随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推广与普及,PPT课件在高校课堂中的应用,对传统授课模式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PPT课件教学更加直观、灵活、丰富,同时实时性更强,广大高校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喜欢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很多高校老师片面追求课件使用率,不管知识、素材的特点与类型,不顾及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规律,授课必用PPT课件。

教学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否应用PPT课件进行教学,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从教学实际出发,要正确处理好传统黑板教学手段与PPT课件教学的关系,因材制宜,形成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

3.2 精炼PPT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丰富多彩,但是里面有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部分,那么在PPT课件制作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就不能将课本内容全部照搬,更应考虑让学生结合课本与PPT课件的学习进而明确、掌握这些重点知识内容。一张PPT上呈现的内容与信息,不宜过多,力求简洁、主题突出。其次,对文字内容,尽量选择图形、图片、表格等形式表现,即使有必要出现,也要反复推敲斟酌,力求用最少的字点明主题。

针对当前PPT课件信息量过大的问题,在制作PPT课件时,要精心选择课件题材,选材时要遵循需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即选材对于课堂教学必须具备“充要性”。“充分性”,是指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PPT课件选材要在基于现行教材、准确反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相关的知识内容,完善相关的知识体系,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教学课件中反映出来,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使学生能掌握最新的知识与信息。“必要性”是指课件所展示的内容,必须是当前教学或学生学习所急需的,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PPT课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但是并不是说运用PPT教学就能信马由缰,不顾学生的认知心理与教育理论,脱离现行教学大纲和教材,课件既高于教材,又不脱离教材。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高校教师应熟悉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了解学生心理,并做到所选题材具有时效性与创新性,基于教材,通过选题的创新性,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重点。

3.3 从视觉效果上精心设计PPT

一个好的PPT课件,应该让学生能感觉到新颖、生动有趣、印象深刻、简单好用,这些都是通过PPT的界面设计来完成和实现的。PPT 的风格与色调应该契合授课的主题。每张PPT上使用的颜色不宜超过三种,应优先选择放大不失真的或清晰度高的图片;统一相同类型对象的文字样式,对对象的大小比例、放置位置进行调整等,切忌花里胡哨,最终达到视觉上的和谐美观。要重视课件的界面设计,过于简单与华而不实都是两种不可取的做法。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与电教媒体技术的推进与普及,PPT课件教学在现代高校教学中的优势正逐步凸显出来,PPT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应遵循需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及创新性原则,PPT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应形成优势互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高校教师从心理和态度上,防止过分依赖PPT,从技术和内容上,要精心计PPT视觉效果,精心组织PPT内容,充分发挥PPT的作用。

参考文献

ppt课件论文第5篇

关键词:演示型PPT;视觉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78-0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目前流行的微课录制中,PPT课件都是一种重要的演示工具。本文从视觉化角度出发,分析课件设计的常见问题,分别从信息的形象化表达、文本的简洁化处理、结构的逻辑化呈现、版面的节奏化处理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设计策略,希望能够给PPT课件设计人员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真正发挥出PPT课件的优势,实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的目的。

一、视觉化相关理论

视觉化也称为可视化,主要指运用各种视觉化元素把抽象信息直观化,激活受众的形象思维,使其头脑里呈现出视觉化的图像,从而达到提升传播效果的目的[1]。

研究表明,70%的人是视觉型思维。人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视觉化”了的事物能够增强人们对表象、记忆、思维的反应强度,激活受众的形象思维,调动多感官参与接收信息。而人们的视觉感知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的,如视觉感知的高度选择性、视觉感知依靠差异、视觉感知的简化倾向、视觉浏览的方向性等。因此,信息的呈现不仅需要视觉化,还要严格遵循人们的视觉感知规律。

理查德.E.迈耶在《多媒体学习》一书中也指出:多媒体呈现中的有意义学习不仅仅依赖于必要的信息呈现,而且依赖于必要信息呈现对学习者如何在心理加工上引导[2],强调了信息呈现对人们心理加工的影响。

PPT课件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信息载体,为实现促进学习,优化教学的效果,课件设计者就需要从学习者的视觉心理出发,遵循视觉感知规律,对抽象的数据、信息、知识进行恰当的视觉化表达,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想象联想,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记忆、理解、建构知识意义,提升传播效果。

二、PPT课件视觉化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然而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学习者视知觉感知规律和特点的关注,PPT课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以下几方面。

1.文本繁多,重点不突出

如图1所示,整个页面充斥着大量密密麻麻的文字,缺乏必要的视觉呈现,学习者从中难以快速抓住重点。这种课本搬家式的PPT课件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视力检测表。不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帮助理解、建构知识意义,而且易导致视觉疲劳,引起学生对PPT的反感和抗拒。

究其原因如下:首先,未能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视觉感知规律,忽视了视觉感知具有简化倾向的特性,缺乏对信息内容进行必要的简化处理。其次,对PPT缺乏正确的认识,PowerPiont意指“重点、要点”,设计者却将之视为课本的电子化呈现工具,直接将课本内容搬到大屏幕上,缺乏对信息M行必要的提炼和节奏化处理。再次,没有关注到视觉的高度选择性,未能将视觉喜新颖独特、变化醒目、生动有趣的特性和PPT的图文并茂、声形结合、动静变换特性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既没有遵循视觉感知规律,又没有发挥出PPT的优势,难以提高传播效果。

2.版式编排不当,逻辑混乱

逻辑是PPT课件的灵魂,PPT课件逻辑一般包括篇章逻辑和页面逻辑。篇章逻辑是整个PPT课件结构上的逻辑,一个完整的PPT课件,应该包括封皮、封底、目录页及内容页,方便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PPT课件或者学习内容的结构。页面逻辑是页面中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或并列、或因果、或总分、或转折,设计者需要对内容深入理解,理清内在关系,选择相应的图形、图示进行合理的呈现。如图2所示,矩形、圆形的混合使用,杂乱的编排,没有呈现清楚内容的逻辑关系,容易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影响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形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对内容进行简洁化倾向处理,另一方面是忽视了视觉对结构化呈现的需求,版面设计也不符合人们视觉浏览习惯。

3.色彩搭配不合理,视觉疲劳

PPT 课件设计中,色彩,字体、字号的设计不仅为了使画面更美观,吸引眼球,使学习者愿意看,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主体,强调重点,使主要的信息一目了然。具体呈现是需要考虑视觉感知依靠差异的特性。色彩诱目性高,前景与背景色彩明度差大的视觉形象,容易引人注目。而如图3所示,杂乱的背景和颜色使人眼花缭乱,降低了文本的可读性,学习者看不清,导致视觉疲劳,增加认知负担,久而久之对PPT产生抵触和排斥。

三、PPT课件的视觉化设计技巧

相关视知觉理论研究表明,大脑偏爱形象化表达,偏爱结构化呈现,偏爱简洁的画面,偏爱有节奏的排版。本文将分别从形象化、简洁化、结构化、节奏化等方面提出PPT课件视觉化设计的一些看法。

1.信息的形象化表达

文字、图形、图像、图表作为PPT课件中的基本视觉表现元素,其信息传播效果往往表现为文不如字,字不如表,表不如图。图的恰当使用不仅能够吸引学习者眼球,而且易于激发联想,增强记忆,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信息意义。在PPT课件中,对信息内容进行形象化表达的主要方式为图像的使用、图示转换、图表归纳、图标运用。

俗话说:“一副好图胜千言”。文字的抽象性特征,使其意义会因人、因环境而有所不同。人的大脑偏爱图形,对图的理解速度远远快于对文字的理解速度。因此,在文字和图传播效果的较量中,图占据着先天优势。抽象的文本以恰当的图表现出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吸引学生眼球,抓住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信息意义。如图4所示,右图将“与众不同”的意义更为直观的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在形象化过程中,图的选择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图与文本内容的相关性,图像传达的一定是文本的关键核心意义;其次,保证图像传达信息意义的科学性,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再次,选择高质量的图像,避免图像模糊失真不清晰。

2.文本的简洁化处理

简洁即美,人们的视觉具有简化倾向。在浏览幻灯片时,人们的视线会快速扫过页面,搜寻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演示型PPT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才是课堂的主角。因此,应避免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搬到PPT上,这就需要对文本进行简洁化处理,以突出重点。简洁化处理应遵循减法原则,主要操作表现为提炼关键信息和删除无关信息。

关键词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抓住主题的同时,专心听教师讲解,而不会出现一边读PPT文字一边听讲的两难局面。如图5所示,把长达四行的文本内容简化为大大的一个数字,一目了然,再配以教师的解说,让学习者迅速把握内容要点,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删除无关信息是指为使画面简洁、重点突出而删除多余的文字、色、效果。大胆删繁就简,保证要点清晰,既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

3.逻辑的结构化呈现

大脑偏爱结构化的呈现,恰当的结构化呈现有助于学习者快速把握PPT的整体架构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如图6所示,PPT课件的逻辑主要表现为篇章逻辑和页面逻辑。篇章逻辑是指整个PPT课件的整体架构,一个完整的PPT课件应包括封面、封底、目录页、内容页,学习者可以从中了解课件的主题、目录及各模块的内容。目录页主要表现课件内容框架,为了更清晰的表达,可以采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直观呈现,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个整体把握。页面逻辑指一个页面内内容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逻辑有并列、因果、总分、转折、包含等,这些复杂逻辑关系采用恰当的概念图、组织结构图等图示的方式来呈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SmartArt是PPT软件自带的一种视觉化工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几乎囊括了所有常见的逻辑关系。

在结构化呈现过程中,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内容意义,厘清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图示表达。不同的图示表达不同的逻辑关系,切不可随意乱用。在设计逻辑时,需先定大逻辑,即PPT的篇章逻辑,再考虑每个版块的小逻辑。金字塔原理为文本逻辑结构化提供了一种主要方式,即先从结论说起(即中心思想),要点再一一呈现,结构化思考,图示化表达。应用金字塔原理能够降低文字密度,增加内容的条理性,使页面逻辑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清晰地把握重、难点,有助于保持记忆。

4.版面的节奏化处理

当一个页面信息内容较多时,版面的节奏化便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不当的页面,难以突出重点主次。学习者需要耗费过多的认知资源去探寻关键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合理组织内容,精心设计版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文字的字体、大小、排列都直接影响着PPT的版面构成。一般来说,版面的节奏化的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聚拢分块。深入理解文本意义,将大篇幅的文本内容按照内部逻辑关系,把内容相关度高的内容进行汇聚。再通过加大段落间距、留白、加辅助线的方式进行段落层次的分隔,经过聚拢后的页面清晰、简洁、舒服。

其次,提炼关键词。提取关键词,并通过加粗字体、加大字号、改变颜色等方式来突出强调,让关键词与正文内容形成强烈的差异对比,以实现突出和强化的目的,最后再配以相关的图像。色彩选择需考虑对比色和邻近色的使用范围,如对比色表现反差、矛盾、对比、冲突,邻近色表现和谐、统一、近似、流畅,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恰当使用。

再次,对齐。通过对各元素的上下左右对齐处理,使凌乱无序的画面变得整齐有序,主次分明。

如图7所示,经节奏化处理后,画面赏心悦目,主次分明,能够吸引注意力,有助于学习者对内容的理解和加工。

四、结束语

在基于PPT课件的多媒体教学中,如何合理的设计、使用课件,以实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的目的,是每个课件设计者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方向。本文针对课件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视觉化设计的一些策略,希望对PPT课件的质量改善,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天敏,杨凤梅.PPT课件视觉化设计研究――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对PPT课件满意度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

[2]严谨,郭涛,米文丽.大学课堂教学PPT课件设计与使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5(3).

[3]安璐,李子运.教学PPT背景颜色的眼动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

[4]张萍.多媒体CAI视听表达心理策略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999(2).

[5]孙小小.PPT演示之道:写给非设计人员的幻灯片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6]史忠植.知识发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周宁,张玉峰,张李义.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理查德.E.迈耶.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芭芭拉.明托著,汪洱、高榆译.金字塔原理[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10]雷纳德.演说之禅――职场必知的幻灯片秘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ppt课件论文第6篇

PPT 是用Microsoft Powerpoint 程序打开并演示的幻灯片文件,恰当地使用这种多媒体,对教学效果确实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已经普及。

作为教授过多门德国职教课程的职院教师,深刻体会到国内外的职教课堂对PPT 截然不同的运用。以下通过对比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PPT,给国内的同行提供另一种视界。

一 国内职教课堂的PPT

在国内的职教课堂,经常可以看到制作精美、内容详实、样式华丽、页面让人眼花缭乱的PPT,而且在公开课比赛中经常得到好评。

然而,在德国职教同行的眼中,这样的PPT 反而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产生不良的影响[1]。

国内职教课堂上PPT 应用存在的问题如下。

1 PPT 成为文字处理软件,教师在课堂上“读”PPT直接从书里摘下文字,输入到PPT 页面中。更有甚者,连文字输入的功夫也省了,连图带文字整页扫描成图片搬到屏幕中,认为将讲授的内容改为用多媒体呈现就充满现代感,是教学效果的飞跃。而且经常在一张幻灯片中塞进尽可能多的内容,以课件播放演示代替讲授。为图方便,避免失误,常采用顺序式结构的内容切换,只需按翻页键,课件就会“毫无差错”地按顺序“播放”下去。授课时照着屏幕念一遍完事,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至课件的既定流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流水课”。

此现象是唯PPT 教学才上档次的看法的悲哀,实则是全盘抛弃了传统的教学艺术,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反而有反作用,变成“点击式”课堂。教师的行为变成了照PPT“宣科”,以“读”“念”的形式把知识呈现,大大弱化了授课的实际意义,进入了以“读、念”代“讲、授”的误区。

究其根源,实质上是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体”演变成了“PPT+ 教师”为主体,只是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不容许学生的想法有半点“跑偏”。这种课堂能让学生的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吗?

2 用制作、搜索课件代替备课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以及网上共享课件的扩大,教师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PPT 课件的制作和搜索上,往往忽略了备课的环节,转而以课件的制作、网络共享课件的搜索代替了备课。拷贝课件或上网搜索课件,连续几年重复使用一个课件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许多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当作授课的唯一方法,一旦停电,就不知所措,教学无法进行。PPT 教学并不意味着课件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全部,须知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取长补短,合理地综合运用包括传统媒体的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有效地开展课堂,让学生易于掌握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的效果[2]。

3 “形式大于内容”

许多教师以为只要能够吸引听众的眼球,就能达到教学效果。刻意在色彩、动画和美工等细节处理上费尽苦心,制作所谓的“样式华丽,色彩灿烂,动感十足,形象逼真,电影般的画面切换”的课件,走进了“形式大于内容”的技术误区。许多职业院校为了推广与标榜PPT 的教学作用,时常开展课件制作大赛,往往是上述者获胜。绚丽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让职业教育沉迷其中,忘记了教育的本源。

孰不知这样的处理常会造成形式掩盖了内容。学生看到了喧哗的动画,亮丽的色彩,花俏的样式。可是一节课下来,却没有记住什么,以至于误会课堂是在展示PPT 制作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所谓的主动学习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互相探讨,通过思想碰撞擦出新的“火花”,在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3]。

二 德国职教课堂对PPT 的看法

与国内大肆应用PPT 相比,德国的职业教育大大弱化PPT,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1 以PPT 为主体的授课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

PPT 的画面就像在家看的肥皂剧,容易产生坐在沙发上吃着薯条、喝着饮料欣赏剧情,不必思考,你给什么我就看什么的惰性状态。或者因“剧情”进展得太快,来不及理解当中的意义。在以PPT 讲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者对学生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只要学生不干扰讲授,按部就班讲完则可,师生间缺乏互动。教师不希望学生在中途“打岔”,把内容引向未知的方向,影响课程进度。学生出于尊重老师的观念,有疑问也不便于在授课期间即时提出。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根本不参与课堂的逻辑思考,接受的知识似是而非,当时好像听懂了,也很简单,事后一问,模模糊糊,知识点没有在脑海里留下明确的印象。德国人把这种只靠PPT 对着学生猛讲的课堂叫做“高精直喷”,意思是你讲的可爽了,但苦了下面在用心听的人。在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肯定比不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争取多动手操作的动态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的学习效果好。外国的教育研究表明,动手学习或通过自己的行为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也掌握得最牢固。

2 以PPT 为主体的授课信息量往往过大,对学生要求过高

不管是图片为主,还是文字为主,信息量往往过大。这样一来,以PPT 讲授为主的课堂往往要求学生精神高度集中,自始至终充满兴趣,思想上不能开一点小差,理解能力要跟得上老师的进度,课堂笔记也必须抓紧记下。这样一来,整堂课就显得非常紧张,听明白了就来不及记笔记,顾着记笔记就顾不上听,经常兼顾不了。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这样优秀的学生占整体的比例也不会太大。

另一方面,PPT 页面随着讲授在课堂上一翻而过,学生事后要翻看或在课堂上记录也极不方便。

3 PPT 讲授网络化

如果光靠PPT 讲授就能让学生掌握技能, 倒不如把PPT播放与旁白录制成视频,让学生反复观看。那就不存在授课的必要了,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把课程分成面授与网络教育两部分。正式参与面授前,需通过网络预先学习。通过网络能把课堂扩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让学生可以反复多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只有学习完并通过网络测试,才能获得参与面授的资格。学员在面授前已掌握了课程的基础知识,对面授内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便于面授的开展。也让教师从讲授中“解放出来”,为实际技能的演练腾出充足的时间和资源。基于对课程内容的预先了解,学生在面授时能提出“有分量”的问题[4]。

三 德国职教课堂的PPT

1 以展示为主

PPT 相当于一幅大海报。画面简洁是最基本的要求,切忌花里花俏,切忌电影般的切换样式,那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不该去的地方。

为避免受课本尺寸及印刷的影响,需要专门制作、拍摄高清晰度的彩色图片在课堂上投影放大,并设计与之相应的学习活动,或讲述局部细微之处。也便于打印出来作为小组活动的素材,让学生细看或讨论[5]。

2 基于PPT 的展示展开课堂活动

PPT 页面切忌堆砌大量的文字。他们认为,文字注释出现在PPT 里是毫无必要的,课本才是文字描述的地方。PPT 画面内容的意义、所需的文字解释或最终结论应该由授课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

可以在讲解或小组活动展开后,让学生总结并呈示在教室所配的诸如翻纸板或喷胶贴板等传统媒体上。也可以由授课者边讲解边把预先准备好的重要知识点或技能规范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

这些卡片、翻纸板或喷胶贴板区别于传统课堂的黑板板书,不会被擦去,重点内容都被保留下来。课后学生可以再翻看或讨论,也可以拍成照片,以作课堂笔记资料保存,课后再慢慢复习、消化体会。

所以,德国人的PPT 仅起展示作用,授课者以PPT 的画面所提供的信息展开教学活动。可以是分小组讨论后各小组做总结并相互展示结论和提出疑问,也可以授课者边讲解边让学生总结。总之,不能对着PPT“干”讲,要通过PPT 提供的画面设计合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

3 提倡禁用PPT

只要存在传统的教学媒体,如挂图、实物、场景等条件,德国人都提倡尽量禁用PPT。使教师从PPT 的脚本中脱离出来,促进师生互动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禁用幻灯片则能鼓励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

综上所述,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对PPT 多媒体的看法和用法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不能对PPT 多媒体技术形成依赖性。在课堂开展上,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取长补短。在PPT 展示的内容中,合理地综合运用包括传统媒体的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易于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Robertamp, James D.Russell.教学媒体与教学新科技[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5.

ppt课件论文第7篇

关键词: 多模态 英语文化 PPT课件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生活的社会日益呈现多模态性,意义的构建越来越依赖多模态话语的融合,多模态话语相关研究应运而生。笔者通过研究中国知网上关于多模态话语研究的论文发现,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多模态话语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呈上升趋势;思辨描述性的论文居多,而定量实证型的研究较少。完善多模态研究方法和理论构建,拓展多模态研究范围,对于推进我国多模态话语及其应用研究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英语文化教学中运用的PPT课件为例,探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多种模态的使用类型和整合原则。

二、多模态话语与英语文化习得

多模态指包括口语、书面语、图像、图表、空间及其他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时,感觉器官会作为整体进行运作。可见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充分调动习得者的各个感官非常必要。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PPT课件以其信息载体的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分布性和数字化的特点,得到广泛使用。它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影像于一体,不仅信息传递量大,而且具有多维性,可整合多种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实现立体教学。采用PPT课件是实现多模态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英语文化PPT课件的多模态整合

1.PPT课件的模态类型

多模态PPT课件不仅可以展示教材的文本材料,还可以同时配合声音、视频材料等。笔者在《英语国家概况》教学中,经常运用PPT课件,采用较多的模态有视觉模态、视听组合模态和视频模态等。

PPT课件的视觉模态结合教材,展示给学生较完整和立体的背景资料。笔者在讲授《英国概况》第一章时,大量运用图片呈现了英国地图、国旗、国徽、地标式建筑、苏格兰男子的格子花呢裙子、城堡、威尔士的红龙旗、水仙花、爱尔兰的三叶草等。采用视觉模态讲解教材中的难点,能使学生在虚拟的情景中提高思维判断能力,更准确地理解知识点。如讲解《英国概况》第三章英国政治时,笔者在课件中运用了动画,如将英国首相设计成一个动画形象,左手拿着的蛋糕上写的是Parliament(议会),下面的盘子上写的是Legislature(立法机构);右手拿着的面包上写的是Cabinet(内阁),下面的盘子上写的是Executive(行政机构),动画人物站的台子上写的是First Among Equal。这样既直观形象地阐述了“为什么英国首相是英国政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个问题,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PPT课件的视听组合模态可以创造立体的教学环境。从语音文字的角度讲,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电影、多媒体软件提供语音环境,提高对真实语音和文字的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际能力。笔者在PPT课件中根据讲授内容选用了很多英文歌曲,例如在讲解英国简介时,播放国歌God Save the Queen,帮助学生理解君主对于英国人的重要意义;在讲解美国独立战争时,在课件中播放Yankee Doodles(扬基歌),在讲解英国节日的课件中播放圣诞英文歌曲等。

PPT课件的视频模态使用较多的是动画、纪录片、电影等视频,视频模态的使用可以刺激大脑的立体思维、线性思维等,促使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产生系统和深刻的概念。笔者制作的《英语国家概况》课件中,插入了很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例如播放CCTV纪录片《大国崛起》有关Elizabeth I,The Great Charter,The English Bourgeois Revolution,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的相关片段。在讲解美国独立战争时,播放电影The Patriots片段,在讲解美国内战时,通过播放电影Gone with the Wind片段,展现美国人民在战争时期的生活状态,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PPT课件的多模态整合原则

多模态课件的设计制作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辅、简约性及交互性的原则;多模态英语文化教学要求教师设计真实、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更形象生动地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为实现PPT课件的多模态最优整合,教师在进行多模态课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模态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英语文化教学内容(话语范围),根据所教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PPT课件应采用简便易用的人性化的界面设计,这是决定课件质量的重要因素,可靠、适当的技术条件是确保多媒体课件教学实施过程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障。

(2)PPT课件的页面应简洁美观;页面上的文本、图形、图像等可视元素搭配构图合理;主体内容视觉信息表述明确,色彩和明度搭配协调得当;屏幕构成应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各模态的配合应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多感官共同参与。多模态外语教学必须考虑如何处理好模态内部媒体之间的关系,如教材与PPT课件的关系,声音、视频、版面设计间的关系,等等。媒体(图片、音频、动画等)的选用应贴合主题的需要,做到主次分明。

(3)制作PPT时应侧重在知识引入前采用适当的策略,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知识。文本内容以简明的词语概括出主要的和次要的论点,将内容分类、压缩、提炼、纲目化,按照文本的内在逻辑,将其划分成不同的模块。选择不同的模态时,要考虑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以获得最佳搭配。

(4)多模态学习的强度不能太过,过少的模态使用没有发挥多媒体多模态课件的作用,而使用过频、容量太大会导致学生无法完全接受所学内容,影响学生的情绪。

四、结语

运用多媒态话语理论制作的PPT课件可以为英语文化教学内容提供更丰富的多元化互动通道,有助于缓解课堂面授时间紧张的局面;非实时交互环境可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使他们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知识和意义的建构。它使教材中的文字变得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M].London:Arnold,1978.

[2]Kress,G.& van Leeuwe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3]Kress,G.&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

ppt课件论文第8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用最多的也许就是PowerPoint课件了,简称PPT课件。PowerPoint是美国微软公司出品的办公软件系列重要组件之一(还有Excel,Word等)。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一种演示文稿图形程序,Power Point是功能强大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PT课件就是利用PPT制作的文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播放,也可将演示文稿制成一页一页的幻灯片,使用幻灯片机或投影仪播放,可以将演示文稿保存到光盘中以进行分发,并可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播放音频或视频等。PPT幻灯片式演示文稿的主要特点为:(1)所有电脑上基本都有安装,用户比例高;(2)操作简单方便,易于上手;(3)图像、文字处理功能强大,页面排版简单;(4)可以插入或链接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文件,增强了它的灵活性。

自从新课程实施后,每次去外面听那些教学公开课,都离不开计算机,并且教师都会制作各种各样让人眼睛一亮的PPT课件。不仅如此,如今,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都非常齐备,几乎每个教室内都安装了计算机以及高清投影仪,教师的随堂课也很多时候都会用PPT课件来进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PPT课件对我们的物理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人将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实践以及理论研究,结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例对PPT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些探讨。

一、采用PPT课件能很好地呈现初中物理知识

行为主义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元,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连接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通过教学媒体可以使学生进行声像呈现,可以使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得到延伸,拓展学生认识的广度。传统教材主要是通过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表来表现教学内容。而采用PPT课件则可以将教材形象化,用声音、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和视频图等手段有声有色地表现教学内容。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对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由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先前教育的影响,有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未经感性认识阶段而直接上升为抽象的理论,()使得抽象思维较弱的中学生难以认识这复杂的世界。而采用PPT课件呈现初中物理某些知识,则可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帮助学生理解与认识物理的世界。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采用PPT课件可以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贯穿了物理学习的整个过程,无数的物理基础定理或定律,都是由前辈们从设计巧妙的实验中归纳出来或者用这些精妙的实验所验证的。很多实验教师都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实际操作的,但也有一部分实验在课堂上却无法进行操作,或者说进行实验太费时费力的,通过PPT课件播放链接的模拟物理实验即正好可弥补这一缺憾,很好地辅助了物理实验教学。

三、采用PPT课件可以展示物理抽象模型

物理当中存在很多经典的模型,大部分模型是直观可见的,但也有些模型由于特定的原因不能在课堂上直接展示,利用PPT课件通过动画、视频、图像等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把一个原本看不见的现象纤毫毕现地呈现给学生,将看不见的微观世界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如,在讲漫发射和镜面反射时,可以通过PPT课件制作的动画模型,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光路图立体的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理解。只要在使用PPT课件时,拿捏好尺度,将PPT课件与板书、实验、互动等结合在一起,一定会有使我们的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四、采用PPT课件可以创设物理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由于个体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各异,所以建构主义者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但是,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上,有些生活情境是无法直接展示的,而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也不够形象,采用PPT课件就可以让这些情境出现在课堂上。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生活中的一个情境就是原本看上去很浅的游泳池,实际上却没那么浅,在课堂上却无法真实地体验这一情境,我们可以事先拍好视频,通过PPT链接播放,则完全就把这一情境搬到了课堂上来,或者将书本上游泳池变浅的漫画制成动画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肯定会比较感兴趣的。海市蜃楼这一奇观极其罕见,我们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物理的兴趣。

下面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内容的第二课时教学为例,来说说PPT课件在具体实际教学中的使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节内容是安排在八年级上册中,为第四章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较多,通常将此节内容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观察有关现象及搜集证据,得出初步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二课时则是在第一节探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交流合作、评估探究过程从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进一步结论,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初步应用。

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二课时的教学时,首先在引入新课教学时,通过播放PPT课件链接的多媒体动画——"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模拟实验,将学生在第一课时中进行的探究实验"搬上"屏幕,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将蜡烛分别放在不同位置时凸透镜所成像的情况,从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结论。一方面对学生的第一课时进行的实验和得出的结论作了一个回顾,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进行新授课内容时,PPT课件同样也体现出了其优越性。该节课新授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进一步探讨和用作图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这一内容教学时,采用PPT课件分别播放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使用时的动画情境,通过这些动画情境,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成像特性,从而明确其用途及成像规律。(2)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进一步探讨教学时,为了得出进一步深入的结论,必须以第一课时的探究实验为基础,但探究实验不可能再进行一次,那么,这时候采用PPT课件再次播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模拟仿真实验,就会特别的清楚明了,而且也不会浪费时间,并且可以通过动画效果建构凸透镜成像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很快能从中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所有规律。(3)在进行用作图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时,可先用PPT课件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模型,然后利用三条特殊的光线即可以将凸透镜成像的情况用作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并且还能通过动态的动画模型清楚地表示出如何成像的效果,直观生动,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理解、记忆和从整体上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的主体,PPT课件通过模拟实验、动画情境、动画模型等成功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通过PPT幻灯片完整地呈现出知识的主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ppt课件论文第9篇

这是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息息相关的。曾几何时,教师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遇到公开教学,小黑板一块接着一块地挂出来,有好事者,还逐一清点教师一堂课用了多少块小黑板,不免让人感慨,做一个好教师,很不容易啊!如今,简单多了,教师的准备工作,大都可以利用PPT课件来完成,带着U盘进教室,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还可以来点背景音乐,插播视频也轻而易举。这般效果,“粉笔”“黑板”真还难以相提并论!

新的技术必然带来新的工作要求。过去,我们不会以使用了多少块小黑板作为判断教学优劣的指标;今天,我们也同样不会仅仅以PPT课件是否赏心悦目作为评判教学优劣的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PPT课件类同于过去的小黑板,只是教学的一种支持手段。怎么让“支持手段”真正地辅助教学过程的展开,让教学产生预期的效益,很值得今天的教师做深入的研究。

笔者和上海市宝山路小学第荣珠老师一起准备《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四年级《我们共同的世博会》主题中的“活动二”《我心中的未来中国馆》公开教学的时候,面临的挑战是: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里,怎么引导学生设计出既体现中国特色、又表现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粮食主题的未来中国馆?PPT课件成为了必须的支持手段。公开教学获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功。第老师在教学中使用PPT课件确有匠心独到之处。兹将第老师教学过程中使用PPT课件支持教学指导的主要环节概述如下。

1. 出示图片,看到直观形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世博场馆的造型。”教学伊始,第老师用PPT课件连续出示一些世博场馆图片,出示英国馆、阿联酋馆、沙特阿拉伯馆由正方形、三角形、月牙形等几何图形逐步变形、组合、叠加成场馆造型的过程。

“在历届世博会中,我们中国馆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中国元素。”在了解中国元素环节,第老师用PPT课件出示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的中国馆、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中国馆、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中国馆图片,请学生“找一找,这些世博会的中国馆,有哪些中国元素?”(戏剧脸谱、生肖剪纸、百家姓汉字、九龙壁、牌楼……)

显示图片是PPT软件的长项,第老师通过PPT课件,让学生一目了然地认识“图形演变成场馆”、中国馆的中国元素,为随后的教学留下了“伏笔”。假设沒有PPT课件,老师空口说说,显然效果不佳;即使找来图片,让学生传阅一下,且不说耗去许多时间,观赏效果也难以与PPT课件所能达到的即时、直观同日而语。

笔者以为,展示图片,可以看做PPT课件对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支持手段。一般而言,凡课堂教学中需要全体学生关注的图片,都可以利用PPT课件来支持。

2. 动态演示,图形拼成场馆

“中国馆的外形很有特色,从我们这个角度看,包含了哪些几何图形?”“简单的长方形、正方形组合出了中国馆的外形。”随着师生互动交流,PPT课件以动画演示的方式,将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砌”成了雄伟壮观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

“简简单单的几何图形,也能组成漂亮外形的场馆。”随着第老师的小结,PPT课件又以动画演示的方式,将一组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砌”成了漂亮的场馆建筑。

自定义动画可以算作PPT软件的特色功能,常常被一些老师作为吸引眼球的“花哨”手段使用,第老师的PPT课件,利用“自定义动画”实现了“设计未来中国馆”作业完成方式的演示,将一个很有难度的“建筑设计”变成了一种类似于“拼图”“玩七巧板”的游戏,不仅大大降低难度,而且还很直观、高效率。在沒有PPT课件的年代里,也有老师制作贴了磁铁的图形拼来拼去地演示组合,有经验的老师,完全可以想象那个年代教师的敬业、辛苦、无奈。在今天,这种拼图演示,被PPT课件替代,几乎就是必然。

课后讨论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对第老师“创造性”的“拼图演示”感兴趣,将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未来中国馆造型设计的精美、富有想象力归功于第老师PPT课件动态拼图演示的支持。笔者以为,用PPT课件支持了常态教学难以实现的任务,才更显示PPT课件支持课堂教学的价值。

3. 循环放映,提供更多信息

“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所以中国元素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一起看一看——”在“了解中国元素”环节,第老师用PPT课件以循环放映的方式展示了中国的节日、茶道、点心、书法、绘画、建筑、民族乐器、戏曲、服饰、挂饰、纹样、吉祥物、物品等众多中国元素的图片;学生小组在未来中国馆外形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突出粮食主题”“运用中国元素”的创意设计时,第老师通过PPT课件,响起优雅的中国特色民间音乐,继续循环放映这些中国元素图片。

插入声音文件,循环放映,不过是PPT软件的基本功能,第老师在学生小组创意设计环节使用这些功能,既营造了中国文化的氛围,又不间断地给予学生中国元素的提示。在沒有网络、沒有PPT课件的年代里,你能想象老师千辛万苦地寻找这些图片所付出的劳动吗?如今,有了PPT课件的支持,到底方便啊!

你看,在这里,第老师的PPT课件,不仅提供了更多信息,还营造了浓郁的中国文化的课堂教学氛围,让PPT课件实实在在地支持、辅助了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效益啊!

相信不少老师都能说出一些课堂教学中使用PPT课件产生积极效益的例子。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