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02 00:38:53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研究性阅读 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研读文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然后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阅读活动是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处理、创造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研究性阅读,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有助于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某些不足,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阅读呢?笔者认为,其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

一、确立阅读目标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并广泛地联系相关信息,从中筛选、处理信息,以便实现阅读目的。因此,明确阅读目的,为阅读活动定向是研究性阅读的首要任务。

二、初读感知

这是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熟悉内容,为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作准备,为深人探究教材打下基础。

三、提出问题

在阅读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初步感知课文,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研究性阅读,是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提倡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当然,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收集处理信息

研究性阅读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因此,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独立自主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也就是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所收集的信息,既包括已学习过的课文,又要注意向课外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指导探究的途径,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研读。

五、归纳整理,阅读理解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各自收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在提取素材本质属性的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学习者抽象、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可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境,具体地帮助学生发展上述一般能力;通过对各类素材本质属性的提取,帮助学习者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从而较为深人地理解拓展原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这一过程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

六、切磋分析,解决问题

研究性阅读的最佳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究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究问题)小组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互相切磋,讨论启发,促进发现,从而提高了阅读效能。学生正是在切磋、研讨中发现规则、定_义,明白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了“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的问题,具体讨论如下:学生A:诸葛亮之所以成功,我看是因为他知晓天文地理。他能预测这天有雾,并且顺风顺水,说明他学识渊博。学生B:我认为这件事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他善于了解人。第一,他知道鲁肃是一个正直老实、顾全大局的人,所以找鲁肃帮助,做好借箭的准备工作,不让周瑜知道。第二他了解周瑜气量小,妒忌心强,便立下了军令状,使周瑜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反而有利于“借箭”、第三,他晓得曹操是多疑的人,雾天不敢出击,所以最后才能顺利驾船回营。学生C:我补充一点,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胆识,他明知周瑜陷害他,但为顾全大局,最后有把握地答应“造箭”。

七、交流评价,深化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讨论

一、合理选择阅读文本

在开展自主讨论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对教学所采用阅读文本的选择,保证所选阅读文本的质量。阅读教学中,文本是进行自主讨论的基础,并且其中包含的信息直接与讨论的主体密切相关。教师在进行阅读文本的选择上,必须要注重阅读文本符合学生的年龄水平,并且保证阅读文本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文字,文本当中有着深刻的涵义,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语文,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与讨论。在文本的选择上,也要注重所选文本的文学素养,在文本中要体现出语文技巧,让学生在阅读当中,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另外,在教师进行阅读文本的选择上,可以扩大选择范围,从报刊、书籍、网络等不同的渠道,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作为阅读文本。

二、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要注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特点,并且以维护学生讨论主体地位,来开展与组织讨论活动。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与提供者的角色,为学生的讨论提出有效的话题进行引导。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对于学生之间的冲突进行合理的化解,并且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语文教学当中,顺利的完成教学目的,达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效果。教师是自主讨论的组织者与协助者,并且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参与到讨论当中,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在学生出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题型,并且通过文本来检验自身观点是否正确,更好的对所学问题进行探究,并且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三、应用辅助工具进行讨论

辅助工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完成讨论过程,并且将自身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进行记录,通过文字等形式,进行学习感受的表达。通过辅助工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到讨论当中,并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一般来说,自主讨论中主要应用的辅助工具有几下几种:第一,阅读反映日志。阅读反映日志可以将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所产生的问题、感受、思路、想法等进行记录,有效的帮助学生发现在阅读学习中的问题,便于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第二,快速笔记。快速笔记是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文字材料迅速的进行阅读的记录。通过快速笔记,可以将学生的疑问进行第一时间的搜集,让学生更加集中的关注学习中的疑问与重点内容。第三,自读提示单。自读提示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文本阅读指导材料,对于文本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标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中的问题,并且更加清晰并且直观的理解文本,促进学生真正的融入到阅读学习当中。除此之外,

四、利用讨论技巧深化讨论

自主讨论进行的过程中,要对于讨论技巧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好的提高讨论的质量,提高讨论的效果。一般来说,讨论技巧的核心内容就是提问、倾听与回应,这也是基础的讨论技巧。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应该对这三方面予以注意。首先,提问是讨论的引导条件,在讨论进行的开始阶段,如果不能保证提问的质量,就会造成讨论开展不顺利,学生相互交流不够活跃,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且也要重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提问。其次,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要重视倾听,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倾听习惯进行培养,并且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在讨论中,教师也要认真的对于学生的发言进行倾听,细致的分析学生讨论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改进的部分,推动讨论的顺利开展。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回应。在讨论中,只有让学生在倾听之后,进行积极的回应,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表达自身的观点,通过相互的交流与讨论,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五、巧用讨论规则巩固讨论

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由于讨论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出现偏差,发言顺序、多少以及内容之间的矛盾,造成讨论出现偏离正常情况的现象。而要避免这种冲突的发生,讨论规则就必须要得到重视。合理的讨论规则是约束讨论成员行为,确保活动有序的开展的重要基础。总体来说,阅读教学中较为常用的讨论规则主要有分配规则、礼仪规则与内容规则。不同的规则对于学生的角色定位、发言礼仪要求、发言内容等多方面,提供了很多的要求,是有序的开展讨论的基础。因此,通过有效的利用讨论规则,可以更好的巩固讨论。

六、结束语

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合作意识等各方面素质,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的选择阅读文本,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讨论的环境。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争论;途径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有个性才有创新。因此,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论,可凸现学生个性,唤醒个体创造的潜在意识。

1课堂争论的教学价值

1.1课堂争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课堂上能引起争论说明学生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个性,如果老师适当进行引导,就能带动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化。

1.2课堂争论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学生的争论往往从浅显的感性认识开始,争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是学生自觉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

1.3课堂争论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争论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思维敏捷,常有妙语出口。学生语文论文既要寻找对方言语中的不当之处,又要找准契机,组织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可见,争论为语言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1.4课堂争论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争论时为了驳倒对方,必然要找出有利的论据,因此,就要努力寻找别人没有想到的、没有提到的方面,引发了求异思维,在求异中培养了创新的能力。

2课堂争论的主要途径

2.1抓住题眼进行争论学生会对课文内容许多地方提出质疑,教师应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推出来引导争论。如学课文《鸬鹚》的时候,同学们看鸬鹚捕鱼的录像,当看到渔夫抓住喉囊鼓鼓的鸬鹚把鱼挤出来时,许多同学都不由自主的发出惊讶声,觉得渔夫太残忍、太不人道了。进一步了解到,鸬鹚的脖子上被装了个圈,渔夫只让他捉鱼,而不让他吞咽,于是更觉得呕心。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同学们进行争论。一部分同学持“渔夫残忍”的观点,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还有不少同学觉得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渔夫残忍”论者的理由不说自明。不同意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鸬鹚本是渔夫捕鱼的工具,渔夫养活他们,训练他们,就是让他们捕鱼的。如果没有鸬鹚,渔夫就捉不到鱼了,他们的妻儿们就活不下去了。这不也很残忍吗?认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的同学自然是前思后想,左右为难。这样的争论做到了从文本到人本的提升,立足于创造思维的开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2提出异议进行争论教学中,对一个问题,学生常常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在课堂上切不可简单地加以否定,面对学生提出的异议怎么办?我认为,鼓励加对话是教师值得采取的好方法。如课文《第一场雪》的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下雪的景色,作者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方面写出了雪大的特点。在教学这段课文时,教师问学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学生说,从“鹅毛般的雪花”、“一会儿就白了”、“雪花簌簌地往下落”、“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等词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但此时也有学生提出了他们的异议。他们认为,枯枝被积雪压断了不能说与雪下得大有必然的关系,因为是枯枝本身就不太结实,就是不下雪,雪不积在枯枝上,枯枝到了一定的程度也有断的可能,怎么能从枯枝的断看出雪下得大呢?面对这种局面,教师没有怕影响教学进度,索性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引导两派学生进行争论,在学生阐述过程中,及时地进行点拨,让学生注意句子中的“积”字。经过争论,两派意见统一。用争论的方法,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对话,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思维。

2.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同时还应经常鼓励学生对同伴的发言和老师结论,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如《赤壁之战》教学过程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中感到“曹操语文论文很笨”。这时有几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利大于弊”。由此一场激烈的课堂争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1.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2.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3.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的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论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

实际教学中,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嘲笑,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课堂争论的心理阴影。因此保护学生课堂争论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

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一种感觉:语文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教师还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地进行争论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要作为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第4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语文课程是小学的主要课程,其意义在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字识别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赏识教育方法的应用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教育方法的应用手段进行分析。

一、赏识教育概述

赏识教育指的是利用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此为基础,去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赏识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教育方式而言,赏识教育的优势主要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具有积极意义。根据小学生生理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小学教育中应用赏识教育能够充分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及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得到重视。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应用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课程中,语文课程属于一项主要课程,教师对这一课程均较为重视,但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仍停留在原始极端,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仍未被有效激发,教师与学生之间仍存在缺乏有效沟通的问题,这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相对来说,语文教育主要以大量的问题为教学内容,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无法理解文字之美,因此往往缺乏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由此导致的语文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显著存在。⑸褪督逃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小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培养与激发,因此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就会更加积极,这对于其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课堂氛围的改善都能够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够充分

传统教育一直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主宰着课堂,教师对知识的讲授时间在整节课堂中也占据着极大比例,受其影响,其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时间大大减少,两者之前的陌生化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的融入到课堂当中,因此也就会影响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赏识教育的应用能够为教师与学生之前的沟通提供良好的途径,是改善语文教学效果的主要策略之一,因此对其进行应用十分必要。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手段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实现。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进行适度的表扬是赏识教育的主要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贯彻这一理念。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其表扬与肯定,同时,在学生组词造句以及文字写作的标准程度提高时,教师仍要对其进行鼓励。对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墙上设置优秀学生板块,要将优秀学生的名字填在板块中,并以小红花的形式对其进行鼓励。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能够起到极好的效果。

(二)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充分沟通,这是增加两者亲密度,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的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充分尊重学生,针对学生的建议,教师要将其作为重点进行考虑。利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达到使两者有效沟通的目的,在提问中,无论学生做出了怎样的回答,教师都要以赏识教育为出发点对其进行评价,针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以鼓励的方式去纠正其行为,以更好的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于其语文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小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游戏往往对其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展开教学。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游戏,为小学生设定医生与病人以及餐厅服务人员与顾客等多种情境,要求小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去自由的进行沟通。这一游戏方式对于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并适当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以将赏识教育方法与游戏教学法结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的优势主要在于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自信程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这一教学法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学达到更高的水平。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适当对其进行鼓励,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赏识教育的应用效果达到更好,同时也才能使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达到更高。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82.

[2]于爱红.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89.

[3]马迎娟.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2016(1).

[4]王汉全.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2辑)[C].2015(1).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学科;语文教材;语文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表现方式质朴,强调打好写字、读书、说话、作文等基础。课本选文来自古今中外,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情感性强,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渗透爱国情感、合作意识、环保意识、科学精神、进取精神等教育因素。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尤其是单元练习,不仅仅是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化,而且是语文能力的拓展,体现综合性。教师要随着教材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策略,更适应时代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称中要结合生活实际,适应时代需求,全方位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及主动思考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调教材情感的深层挖掘,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纲举目张,转变思想

教师在教学前要深入钻研新教学大纲与新教材,把握住大纲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及注意事项。及时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过程中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树立新的人才教育观,强调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理解“为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初步基础”虽然也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方面,但是不能将其变为单纯性地升学教育,离开大纲与课本要求而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大搞题海战术。语文教学过程教师应以以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为目标,在追求学生升学考试成绩与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注意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身体心理、科学文化、审美、劳动技能等素质的教育。课堂上教师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特点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二、丰富教学模式,强调以生为本

在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扮演一位引导者的角色,以教材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明确的任务去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视频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的优势,展现有声有色、身临其境的真实画面,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思维。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预先查询讲课的相关资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可以在备课时通过多媒体收集一些关于花生生长各个阶段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诵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使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预先让学生收集关于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在正式授课前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这些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和学生一起朗诵课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

三、注重教材情感的渲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者的地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题材涉及面广泛的特点,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既有对母爱的赞美,又有对祖国的热爱,还有对大自然的敬畏。情感普遍存在于教材的每篇课文。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准备,深度挖掘教材,在教学时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教学激情,“以情育情”,用自身的情感来触发学生的情感神经,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情感体验。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有必要从情感陶冶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引导,还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体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促进师生情感的融汇。

参考文献:

[1]李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8).

[2]郭艳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J].学周刊,2011(5).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讨论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61-02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中的主客体颠倒,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够,没有自觉地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只是听老师的解析,背诵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古文的译文,没有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失去了培养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听、读、写、说的能力退化,逐渐地发展成不依靠老师就不能读懂文章,试想这样的学生离开学校后,如何去读懂书报杂志,读懂各种文献资料。所以,如何阅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新课程实施之后,讨论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得到运用,讨论式教学能解决什么问题,目前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有效发挥小组讨论式教学的作用,笔者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一、引入小组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1.讨论式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授法,也就是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只是,而不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情感、获取知识。老师不断地灌输知识,讲的津津有味,学生不断地记笔记,背诵,看似挺努力,但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培养起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果将讨论法引入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被激发,在讨论中,学生充分动脑、动手,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大脑高速运转,踊跃发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讨论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能力

培根有句名言“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在讨论中,大脑会快速运转,伴随着强烈的思维活动,必须要做到敏捷、迅速的思考问题,就是在这样千百次的讨论和争论中,锻炼了学生的敏捷、活跃的思维能力。语文课堂的讨论,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各抒己见,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还会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敏捷地理清自己的思路,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一是思维要快,才能有话可说,而是思维要深入,才能组织好语言。经常地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坚持下去,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敏捷。另外,讨论还能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3.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语文运用的综合能力

语文运用能力有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等。在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思想和语言交流,学生必须要语言流利,表达清晰,言之有物,思维明确才能进行更好地交流,这些素质的培养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会自我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主动去揣摩语言的运用,词语的搭配,理清自己思维的方向,争取做到言辞达意,讨论式教学最突出的作用是可以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立足别人的独特见解,查找自身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见贤思齐,共同进步。

4.讨论式教学可以促进师生间相互交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一个工具,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积,一个不断地灌,一个不断地接,师生之间关系淡漠。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可以避免教师重复、单调地讲解知识,给学生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信息的交换,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培养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围绕着一个话题,进行评论和分析时,常常会流露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和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小组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探索讨论式教学的新模式,语文课堂也生动活泼起来。同时应该看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式学习,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主讨论,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如说在讨论式教学中,一些教师的做法是过犹不及,过于注重学生兴趣,力图使课堂自主,对于小组讨论式学习,不进行详细的讨论指导和引领,一些活跃的学生有可能发言无序、重点不突出,教师难以控制,一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不参与讨论,教师也不能很好地引导,这就导致学生获得了形式上的自由而非学习上的自主。教师在讨论中起不到指导作用,使小组讨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是“满堂灌”,一些老师在实施讨论式教学后,将语文课堂变成了“满堂论”,不仅没有使小组讨论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三、改进小组讨论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设置课堂格局,提高讨论兴趣

有数据研究证明,12-16岁的青少年的高度集中平均时间为16分钟,又由于传统语文课堂比较死板,学生容易疲倦走神。所以应打破常规的课堂格局,营造更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刺激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成员的观点不同,可以再次进行分类,把全班同学中相近观点的分为一个派别,分别进行讨论,这样形式多样,课堂更加生动化。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放手组织讨论

在合理的教学模式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习,进行辩论。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少讲,不宜给学生标准答案,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应先给予肯定,再委婉提出更好的建议,起到画龙点睛或推波助澜的作用,把课堂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后,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的。

3.合理把握进度,充分发挥讨论效果

学生的讨论,首先要根据课本获取信息,然后进行知识的整合,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再进行表述,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的能力。这个过程既收到良好效果,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耗时过多,所以教师应适度地“放任自流”,对讨论进度要进行安排,对耗时要有个充分的预期。讨论式的教学进度比较慢,教学任务看似没有按时完成,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一是学生的感知和领悟能力有了提高,二是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三是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所以说讨论是成功的。

4.尊重学生的劳动,采用激励评价

讨论式的教学不同于传统式的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这个评价是很重要的,既要能够引导学生,又不能扼杀学生的讨论和学习激情。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多持肯定态度,多鼓励学生,语言要富有感情,这样学生才能建立自信,才会产生求知欲望,把学习当作乐趣,更积极地思考,更踊跃地发言,提出更有见地的见解,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错误,老师应以宽容的心去接纳,分析学生观点的合理性。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先搁置下来,等问题讨论结束后,老师再进行解释。通过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取进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陆为俊.初中语文合作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第7篇

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课文《守株待兔》时,一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假如你是那位种田人,你在树桩边不断地等下去,可能会遇到怎样不同的结果?”学生立即展开讨论,有的说遇到一头老狼,把它打死后,高兴地扛回家;有的说由于不灰心,还真的等到了第二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课堂气氛是活跃的,但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时,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

一、对语文活动教学的反思

怎样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着力研究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把教学的目标指向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整体发展上。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坚持以程序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坚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比如,在语文课上,一般先让学生初读全文,感知语言,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原有的经验、方法,进一步细读课文,弄懂“为什么”的问题;在上述学习之后,学生还要在变式训练中学会如何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理解和运用能力。然而,第一步的目标,我们已达到,而第二、三步,则主要还是停在理论的分析研究上,为什么?因为“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选择和追求上,历来重视知识的学习”,“表面上是一种认识的偏差,但深层上却反映出传统教学在实践上始终没有形成一套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机制”。由于我们研究的起点很低,活动教学的研究始终停留在浅层,使活动教学在大面积的实施操作层面上,尚远未达到展开的层次,其突出的表现是活动的效率较低。

在研究活动教学时,创新教育是我们追求的至高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供我们应用的仅是心理学研究中对发散思维的理论。我们也尽可能地对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求异性、精致性的培养。比如,从教学内容上,我们对课文题目、语句进行推敲,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在设计学习活动时,重视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自学、讨论,试图让学生在反思或观摩其他同伴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获!取创新能力的核心——策略性知识,以培养创新的精神,但是,我们的目标也始终未能达到。

而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创新教育的呼声与日俱增,小学教育要一下子跳到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能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教育这一层面,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对深入研究活动教学的思考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与活动教学的本质是相同的,其追求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但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作为研究的总目标,我们的视野会更开阔,而提高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是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师的行为。为此,我们对学习活动的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反馈讨论——变式练习”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并分别提出相应措施。在教学实践中,以备课为切入点,真正落实这些措施,以提高活动的效益,从而达到以熟读感悟、探究讨论、专题活动等新型学习方式取代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废止繁琐的“发胖式分析”套路。

(1)设计以活动的目的性为根本。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学科的特点、知识的属性、学习规律等,并以此为根据合理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综合性的发展。例如,教学第七册《捞铁牛》一文,其中一个学习活动指向培养学生分段、归纳段意的能力。那么无论是教学时间的分配,还是活动的展开,都是以此为根据。学习活动设计的成败也在于此。

另外,备课时要仔细分析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做好“剪裁”的准备。比如:如果要问“种田人再这么等下去,会出现哪些不同的结果”,就要估计到学生的思维会因此怎样“发散”,对哪些回答应及时“剪去”,哪些回答则既有利于达到原定目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及时鼓励他们展开,以真正实现“活动促发展”。

(2)设计合适的反馈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带着一个综合性的练习题进行了足够时间的阅读思考,但教师提问时仍举不起手。是学生不会吗?不,多半是反馈的形式不恰当。这就要研究反馈的形式。首先是研究反馈的形式是否便于教师及时捕捉学习信息。比如,学习第九册《鲸》一文时,要让学生说说鲸睡觉的特点,有的学生经过读书思考,连课文从几个方面写鲸睡觉都没弄清。他们学习中的误差这么一点点积累,教师巡视时却无法知道这一些,下一步的指名回答也因此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接着的点拨便不切实际。在教学《鲸》一文时,另一位教师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摆出鲸睡觉的样子。他稍一巡视,发现学生摆得认真,但有几位学生把鲸的图片胡乱地摆成一圈,便立即明白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他随即选一名学生到实物投影上试摆,要全体学生再读一读课文,评一评这位同学是不是根据鲸睡觉的特点进行摆图。学生便立即明白了:读书要抓住鲸的每个特点。通过独立学习,他们很快摆出鲸睡觉的图画,并说出鲸睡觉的两个特点:一是几头聚在一起,二是头朝里围成一圈。第二是反馈的形式便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听、说、读、写,本身无所谓优劣,但我们通常以指名个别学生说出学习结果,老师当裁判的形式为主,显然,一方面忽视和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单一的说的形式往往不是最佳的反馈形式。为此,我们要思考反馈的时间、人数、形式、情境等,更要考虑听、说、读、写、演等的结合,便于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3)设计精当的点拨。由于活动教学的块状明显,问题的综合性强,所以,课堂上有时出现“冷场”是正常的。如果点拨得当,冷场可以转变为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大好时机。首先,应尽量选择直觉式的点拨方式。平时,我们常见的点拨形式大致有两类。一类是逻辑推理式的。比如教学第八册《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学生提出这么个问题:阮恒献血时心情怎样?这是一个好问题,便于由此理解阮恒的内心。但一位教师的点拨令学生费解:①阮恒痛哭了几次?②他每一次痛哭的时间和程度有什么变化?③他这样不停地痛哭,可以看出他心情怎样?其提问的严密逻辑性恰似解几何证明题,其思维过程也不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他们对每个小问题的思考都存在误差,终于,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败下阵来。另一种点拨方式是直觉式的。“这时候,阮恒心情怎样?如果一时说不上来,你们可以读出来。”,学生便根

据已有的经验和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去读读、说说,思维又活跃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阅读 教学 策略

阅读应该是创造性的写作或者说是创造性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理解,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阅读理解就会出现不同的结论,我们要清楚的是小学阅读不是格式化的教学,应该提倡的是创新教学,有效教学。

一、激发阅读的动力,培养阅读的兴趣

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大凡有所成绩的学生首先都是比较喜欢某学科的学习的,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和学习也是如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熟知教材,做到知识与学情的有效整合,革新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爱读、读不停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小学生天生爱动、喜欢看动画片和打游戏,我们可以适当的鼓励学生在看这些视频的时候跟着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视频、录音,让学生跟着阅读,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实施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上台讲故事、朗诵等进行有效的阅读练习,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老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习,通过设置问题悬念,让学生主动阅读,爱上阅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我告诉他们,书中的知识无穷无尽。对于小学生来说,任何事情都不会长久,并且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对于阅读来讲也是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不断的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异见"

对于小学语文课的学习,我们实行的还是标准答案式的学习和教学,这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动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较死板,由于受到教育环境、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发展滞后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单一,可以说是格式化的教学,追求答案的标准化,在课堂上不存在另类思想和异见的说法,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追求的是整体划一,必须向标准答案看齐,不存在任何参考答案。小学生思维简单,想法很多,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理解可能是一千个汉姆雷德,凸显出自身的个性和偏好,为此也难坏了老师,他们追求的完全一致性的答题方式很难实现,难道对于阅读我们非得有统一的答案吗?针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我们应该提倡的是在遵守语文学习规律和社会普世价值观的前提下,突出个性化的理解方式,能由"言"到"意"的还原文章大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追求的是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教育方针,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不要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一定要切合实际,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代教育的目标要去,能尊重学生的不同解析,鼓励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文章,体会文章带给我们的启发,借鉴其中的精华。

三、创新阅读思维,学会生利

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此,一批批所谓的文人墨客,贤能贵族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殊不知,并非所有的书中都有黄金屋与颜如玉。中国人论理辩事常常会抬出逝去古人或现今名人的警句名言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又不知这些实为一家之言,一门之见,岂敢以真理而用之。这是我们的通病,一般人是逃不出这座围城的。当下中国,搞社会科学的没有多少重大的创建,大凡与此有些关联吧。科学家钱学森曾经不止一次的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在一个听话或人云亦云的社会是很难有科学创新的。读书固然好,但决不能被书所俘虏而沦为书奴,孟子所言极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呀。读书太过简单与粗略,有时很难理解和吸收书中有用的知识,更不用说作者隐藏文字背后的意境了。我一直让学生坚持品书,品,我粗略的理解为悟。悟就是用心以自己的理性去吸收书中的精华,去其糟粕,以达到以此为鉴,学以致用的目的。陶行知先生讲的好:"我们不应读书死、死读书和读死书,而应该用活书、活用书和用书活。读书重要的是能生利。"这些思想,我们毫不犹豫的追随了先生。是的,读书应当生利,应当学以致用。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精力与生命都是有限的,真容不得也容不起太多的浪费。如果一个人读过书只记得作者所云而无任何的感悟,与翻了田而不播种有何区别呢,其等待的只有徒劳无功,一无所获。经济学上讲机会成本,读书带些功利性与选择性也是无可厚非的,考虑一下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也是应该与必须的吧。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只传道、授业、解惑还远远不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启迪理性思维也是不能忽视的。

总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地让学生读,应注意善待文本确立方向,把握时机,讲求形式,真正让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阅读的内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在阅读同语文并行的同时,让学生真正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全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第9篇

一、图式理论概述

1.图式理论的定义

20世纪60年代,整个社会出现了多个学科交叉、各种理论相互融合的浪潮。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在心理学这个母体中融合计算机学科、控制论以及信息论的相关知识,改变了人类知识表征,最终形成了现代图式理论。美国人工智能专家D.E.Rumelhar认为:“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被整合为不同的单元,这些单元就是图式。”现代图式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们只是利用口头或是书面材料,根据自身脑海中已有的图式来构建语言的相关意思,而这些口头或是书面的材料本身是毫无意思的。依据现代图式理论,人类在阅读时,首先是输入一定的口头或是书面信息,然后将脑海中已有的图式与输入的信息配比,当配比成功就形成了理解。

2.图式理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现代图式理论中包含了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观点,即教学活动是建立在教师教学为辅,而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构建自身信息体系的一个过程。利用图式理论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怎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发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图式理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有以下三点。

(1)预期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联系着的,这种联系是普遍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根据某一现象可以推测出某一结果,所以,图式理论认为当输入一定的信息,我们的大脑可以自动预测、形成有关的、尚未观测到的结果。这便是图式理论的预期作用。由此可知,在预期作用下,只要输入足够的阅读材料,学习者的大脑将自动生成相关的理解。

(2)选择作用。所谓选择作用是指,在形成理解之前,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将有价值的信息与已有图式进行配比,而舍弃没有价值的信息。图式理论的选择作用表现在:一是对图式的选择;二是对输入的信息的选择。

(3)组织作用。图式理论认为通过将已有图式与输入的信息进行配比所得出的理解了的知识更容易记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理解了的知识才便于记忆。图式与信息配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组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把已有的知识结构与大量输入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最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总而言之,利用图式理论指导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图式可以使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不断输入学习者大脑的信息条理化、结构化和框架化,这样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二是由于一定的图式与一定的信息相配比,使得各种知识体系关系明确,容易提取,进而提高学习者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的策略

心理学家皮连生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教学一般可分为四步:“1、教师提供发现的概念或规则的例证,或提出要解答的问题并提供某些解题线索;2、学生将教师提供的线索转化成命题,在认知结构中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表征(即理解呈现的材料);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辨别(辨别呈现的例证的本质和非本质特征),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即进行发现的过程;4、学生将已发现的知识(如概念、规则、解题方法)纳入相应的认知结构中,即同化新发现的知识。”根据上述解释,实际教学中可分解为下面两个步骤。

1.实例精讲

精讲精读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在脑海中形成典型的图式。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在利用图式理论教授阅读课程时,先集中几堂课程精讲实例,指导学生掌握图式阅读的相关要领,然后要求学生将所学图式阅读方法在接下来的阅读课程中不断地加以应用,最终实现熟练运用该方法的结果。

2.教师略讲,学生多读

教师略讲,学生多读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头脑的图式,以及图式的润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初级阶段,选择的阅读材料是比较简单的,这是为了使学生形成典型图式。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阅读材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对学生头脑中的图式进行加工,不断润色和丰富,以提高阅读能力。

图式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形成一定的范式,即从“实例精讲”到“教师略讲,学生多读”的模式,因为所有过程都是以教师教学为辅,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为主,因此能够有效避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