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院门诊保健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0 19:06:10

医院门诊保健部

医院门诊保健部第1篇

1 门诊成为名副其实的诊疗中心

1.1 门诊作为疾病治疗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工作面临竞争的压力,使病人能不住院治疗就尽可能不住院,把门诊作为疾病诊治最快捷的方式,把治疗疾病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减到最小程度。

1.2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使门诊治疗方式成为病人最佳选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贯彻实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对医院实行分类管理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等一系列深化卫生改革的配套措施不断完善,都将对我国医疗服务产生重大影响,医疗保障制度的就诊规定和费用报销审批程序对住院医疗限制较多,而对门诊费用有所放宽,促使门诊医疗成为人们最佳选择。

2 门诊功能和作用将得到最大程度地拓展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卫生服务将出现6个方面的转移,即从以疾病为主导转移到以健康为主导;从单个病人为中心转移到以人群为中心;从以医疗为重点转移到以预防为主,防治并举,预防、医疗、保健一体化为重点;从以医院为基础转移到以医院和社区并重为基础;从以疾病防治、身心健康为目标转移到以身心健康及其环境和谐、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从主要依靠医学和卫生部门转移到依靠众多学科和全社会参与。因此,为适应这种转变,医院门诊功能和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2.1 门诊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门诊不仅是疾病诊疗中心,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健康教育的不断地发展和深入,对疾病预防和康复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被公众所接受。在门诊利用橱窗、板报、宣传手册、闭路电视系统、热线电话、讲座、面对面咨询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传播疾病防治知识,增强人们自我保健意识,采取行为干预、行为指导、行为矫正,使人们重视自我健康、改变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预防疾病、控制疾病、健康长寿、自我保健的目的。

2.2 健康体检将是门诊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人类对生存和生命的价值越来越重视,对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将成为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要求定期进行健康查体的人越来越多。健康体检将成为医院门诊收入新的、重要的增长点,健康产业将会蓬勃兴起。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查体和制定健康计划,将是门诊医疗服务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加强门诊建设的重要的任务之一。

2.3 院前急救是门诊医疗服务的主要拓展方向:院前急救水平不仅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医院组织管理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对疾病的治疗和转归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和医院建设的发展,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备受重视,急救病人“生命绿色通道”在医院得到普及。

2.4 开设特需门诊和展开一定数量的简易观察病床,满足病人需要:随着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和门诊业务不断拓展,门诊将依据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开设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特需门诊、夜间门诊、假日门诊、健康咨询门诊等。并将增设一定数量的简易病床,供门诊楼内各专科观察病人或进行短时间治疗。

2.5 门诊科室设置更加突出专科特色:门诊科室设置将顺应医学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科室更加注重突出自己专业技术特色,把门诊作为展示专科技术力量和水平的窗口。加强门诊医师技术力量的配备,以高级职称医师为主,限制进修医师出门诊,将成为科室管理的自觉行动。

2.6 门诊文化和环境建设将作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医院文化的地位和重要性在未来的社会更加突出。门诊文化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医院的特色和精神风貌以及管理水平。门诊环境、设施建设也是今后门诊建设的重要方面。一个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宽敞、舒适、安 静、优美、温馨的门诊环境是树立现代化医院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也是今后门诊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医护人员的着装、仪表、语 言、形象是医院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对此将做出更加具体的要求。

3 医院门诊管理趋势

医院门诊管理通过改革,适时地作出调整,顺应门诊建设发展需要,其综合职能将相应扩大,以保障门诊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3.1 完善方便、优质、高效、安全的门诊模式是门诊管理追求的目标:门诊管理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学术研究和应用成果以及高科技手段,加快门诊管理体制和运行 机制的改革步伐,加强对门诊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就诊流程和环节的研究和管理,实施高质量服务,不断完善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门诊模式。

3.2 质量建设和服务创新是新世纪门诊管理的核心:质量管理是门诊管理永恒的主题。标准化是现代门诊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医院门诊质量管理也将在学习ISO9000质量认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医疗工作特点,不断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努力达到门诊诊治和服务的高质量。

3.3 人才培养和技术管理是门诊管理的关键:门诊医学人才的培养将更加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全科医师的培养,门诊的技术管理更为重要,一是搞好专科化和全科化的结合;二是实施门诊医师资格认定;三是制定门诊医疗技术管理规范。

3.4 经济管理是新世纪门诊管理的重点课题: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切实体现多劳多得,充分调动门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成本核算,充分利用经济管理进行科室仪器设备、用房等资源调整。随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门诊医疗收费占医院收费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多收、不漏收、合理合法地收将是门诊医疗收费管理的重点。

3.5 数字化、网络化管理门诊管理主要趋势:数字化管理以信息网络和通讯线路为基础,利用计算机、通讯、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和管理行为,为决策层、管理层和医护人员提供最强大的虚拟现实、智能判断、优化组合等服务功能,达到环节和过程的实时管理和控制,取得最佳管理效果。建设门诊信息管理系统, 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建立数字化管理模式,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门诊从挂号、取药、门诊病历和处方书、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到资料保存等一整套设计科学的、运转高效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改变了病人到门诊看病时排队挂号、候诊、划价、交费、取药的传统模式和医师工作方式。

4 门诊管理队伍的建设

医院门诊保健部第2篇

一、工作目标

在总结近几年大型义诊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紧密结合需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义诊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推动卫生计生、中医药和军队卫生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树立卫生计生、中医药和军队卫生系统良好形象;对国家和地方深度贫困地区进行义诊,推进健康扶贫。

二、活动时间

2017年9月9日至15日,9月9日全国统一启动。

三、活动主体

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军队各级卫生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四、主要内容

(一)公共场所义诊活动。9月9日,各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在每个地级市(含省会城市,下同)、每个县(县级市)的1个以上公共场所开展1天义诊活动。要组织协调辖区内二级以上医院(含军队、武警部队医院,下同),派出群众需求较大专科的医疗、药学、护理专家,进行疾病的咨询、初步筛查、诊断和一般治疗,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知识,特别是针对群众需求集中的慢性病、肿瘤、儿童疾病、地方病等重点安排医疗力量。

(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义诊工作。承担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军队医院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县级医院任务和巡诊任务的医院要组派医疗队,在受援县级医院、巡诊地区开展义诊工作。主要义诊形式包括开设专科门诊、组织疑难重症会诊、教学查房、演示手术等,并结合当地手术需求开展义诊手术。同时,要开展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相关业务培训,具体内容由支援医院(巡诊医疗队)和受援医院(巡诊地区)协商安排。

(三)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义诊。各地市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军队各大单位卫生部门要结合健康扶贫工作,组派医疗队到辖区或驻地贫困县进行义诊,义诊活动包括开展疾病咨询、疑难病例会诊、义诊手术等。义诊医疗队的人员安排和服务时间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四)义诊活动到基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组织协调二级以上医院,派出慢性病、肿瘤、儿童疾病、地方病等领域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义诊活动。在活动期间,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有专家坐诊,使群众能够就近得到优质服务。要通过病例讨论、专家授课等方式,开展针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帮扶,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县级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能力和人力不足的,可以请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协调,派出相关专业专家给予支援。

(五)举办健康大讲堂。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组织协调辖区内二级以上医院,根据当地的疾病特点和医院的专科特色,组织专家走进学校、工厂、建筑工地、社区、党政机关,讲授、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掌握适用的健康生活常识和专科防病知识,培养正确的就医和用药理念。健康大讲堂的专题安排要时间适当、通俗易懂。

(六)二级以上医院院内的义诊活动。二级以上医院要结合医德医风建设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要求,针对本院挂号较为困难的特色专科和知名专家,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活动,编印专科疾病防治宣传资料,改善相应专科的诊疗流程,提高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效率。

(七)组织国家医疗队开展义诊活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共同组织国家医疗队,赴部分深度贫困地区开展义诊。

(八)医疗服务进军营。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根据军队及武警部队需求,对广大官兵提供义诊服务。军队及武警部队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在积极参与地方义诊活动周的同时,要深入开展专家医疗队赴基层部队送医送药送技术活动,为部队官兵、老干部和军人家属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认真组织远程医疗及教学会诊,扎实推进预防、医疗、保健服务进军营、进班排。支援武警部队卫生队的地方医院,要组派医疗队开展义诊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医疗服务活动为基层部队办实事、解难题,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着力维护部队官兵健康。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军队相关大单位卫生部门要从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落实精准扶贫、健康扶贫的高度,切实组织好义诊活动。要总结近几年活动经验,对义诊活动场所、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充实和完善,制订可操作、见实效的实施方案。要统筹协调,组织辖区内军地医疗机构统一开展义诊活动,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条件,提前确定义诊手术种类、时间和手术量,组织筛查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医院门诊保健部第3篇

医疗保健服务是我军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而又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对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我部认真贯彻了上级关于做好干部医疗保健工作一系列指导精神,积极适应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任务。现将主要经验和做法报告如下。

1 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四种理念”,建立齐抓共管机制

我部始终把做好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当作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作为门诊部为学员服务的“龙头”,不断增强做好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强化“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关心保健就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的理念。把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常议常抓,门诊部成立了干部保健工作领导小组和干部保健专家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指定了门诊部副主任专门负责,成员由机关干部,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制定了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计划和《开展优质保健服务活动方案》,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与服务措施,既分工明确,又整体配合,狠抓了责任的落实,全员牢固地树立了“规范服务、主动服务、创新服务、优质服务”的人性化服务新理念[1]。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强化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严格按政策规定落实干部保健工作的有关要求,确保了干部保健工作有序进行。

2 加强质量建设,做好“三个确保”,夯实优质服务基础

不断强化医疗质量建设是提高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水平的基础,门诊部通过实施“三个确保”,做到了在发展中提高服务技能,在创新中转变服务模式,在深化服务中拓展保障内涵。

2.1 确保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门诊部从“依法保障”的高度着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中国人民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规定》和《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管理细则》,严格贯彻执行《军队门诊部医疗工作规定》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制订了《关于认真做好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规定》和《老干部医疗保健优质服务公约》,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彻底纠正了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使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分析讲评制度和奖罚规定,定期对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进行分析讲评,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力地遏制了诊疗工作中的不良行为。新的医疗保障制度是现阶段保证军队人员享受应有医疗待遇和服务的基本制度,直接涉及广大指战员、老干部的切身利益。门诊部针对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按照医改文件和总部关于加强医改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为门诊部的保健对象提供优质、舒适、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为调动大家的积极因素,我们在经费补贴、评功评奖、干部使用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确保了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制度的落实,促进了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顺利展开。 2.2确保服务措施优质规范 门诊部积极推行了“预防、医疗、保健”一体化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内涵,切实提高了医疗保健服务工作的质量。一是完善保健服务措施。门诊部专门设立了高干诊室,优化挂号、就诊、检查、取药、住院等各个服务环节和流程,优先安排诊疗,缩短候诊时间,减少审批环节。二是加强健康体检管理。每年定期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体系单位进行年度健康体检,选派科室主任和副高以上职务人员组成体检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大力推广使用新版军队《干部体检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确保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附近体系单位的保健对象,安排来院门诊体检;派专家医疗队送医送药上门,及时地治疗了干部的疾病;对年老体弱的老首长安排住院体检。三是坚持挂钩帮带制度。门诊部与保健单位建立了挂钩帮带机制,由部领导轮流带队走访,及时了解干部的健康状况,不断完善防治保健措施,确保了医疗保健工作的连续性。每逢重大节假日,主任带科室领导坚持走访重点医疗保健单位和保健对象,防治疾病,征求意见,发放疾病自我保健手册,确保了医疗保健工作的主动性。加大了对保健单位的技术帮带和支持,促进了体系单位的业务技术建设,近年来举办保健知识讲座16次,赠送药品价值约2万余元。既提高了干部的自我保健意识,又提高了体系单位的本级保障能力。

2.3确保医疗质量优质高效 为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一是加强基础医疗护理质量管理。门诊部专门安排了长达6个月的时间,组织开展了医疗法规学习、“三基”训练和医疗管理学习班,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三基”训练和严格管理、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的“三严”作风养成。完善落实医疗查房、三级检诊、病例讨论、术前讨论、疑难危重病人专家会诊等医疗规章制度和救治预案。加强医疗护理文书质量管理,成立了医疗质量专家督导组加强监管,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二是坚持门诊首诊医师负责制度[3]。对保健对象由高年资医生接诊,医生从接诊到检查治疗负责到底,确保就诊的连续性和诊疗的准确性。三是坚持零待床率制度。只要病情需要,住院收治及时快速,使伤病员的病症能得到早期诊疗。四是坚持会诊制度。对于专科性较强和疑难危重的干部病员,及时请院内专家会诊,或派专人陪同去上级门诊部会诊,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有效率。五是坚持重大医疗活动领导“三到场”制度。门诊部业务领导始终坚持对疑难危重病人会诊、抢救到场,大中手术术前讨论和手术到场,重要、特殊检查和治疗到场。对医疗抢救所需的药品、器材现场组织调配,对手术和检查中发生的意外和病情变化及时组织抢救和处置。

参考文献

[1] 郭雨禾,王世茹,拓永东. 干休所院前急救的组织管理与常见问题.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3):261-263.

医院门诊保健部第4篇

【摘要】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应对门诊的功能重新认识并加强管理。笔者从门诊特点、门诊经营、门诊管理等角度,探讨门诊工作的共性、特性,从而为加强门诊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医院门诊 特点 门诊管理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使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仅要求治病,还要求保健;不仅要求身体健康,还要求心理健康,门诊部的功能必须由单纯的诊治向预防、保健、诊疗和康复全方位转变,使门诊部服务向社会延伸,其管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主动调整结构、人员构成和服务模式。门诊部管理者应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迎接挑战,主动更新管理理念,管理上不断创新。近期卫生部等有关部门了新的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把新时期门诊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对门诊的认识和管理上,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医院各不相同、各有所长。因此,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对门诊的功能变化和门诊管理工作重新认识,把加强门诊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对待。笔者通过多年来从事门诊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看法和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1 门诊特点

1.1流通状态

门诊是人员高度集中和高度流通的部门,在短时间内可以有大量的人群快速流入和流出。这就对门诊环境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要求门诊的布局、门诊的设置、门诊的各科室、门诊的标识都必须能容纳一定量的人员集中,又能够使人员流动起来畅通无阻,不能出现拥堵的混乱。

1.2变量状态

病患和陪护以及其他来院者是随机性和不定期性的,人多或人少,全天满负荷或一时满负荷都是一个变量。这个特性就决定了医院门各部门,要有一个长期稳定存在状态和常规工作状态,各种设施设备要长期保持良好,标识鲜明醒目,医务人员相对恒定并始终保持在一个常规工作状态,能够相对从容应对来院人员的数量变化。

1.3变化状态

门诊病患形形,病情轻重缓急,病患种类多种多样,病患需求参差不齐,各科之间的交流处于动态形式。门诊科室的设置与布局,科室的种类设置,设备设施的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各种流程,必须合理、齐全、完备、规范、严格、人性化,才能适应门诊病患的多变状态。

2 门诊经营

2.1门诊布局设置

必须符合人员集中、流通、多变的特点。布局合理就是达到门诊特点的需要,有重点中心部位,有放射环状排列,科室位置有远近高低,设施有边贯,人员能集能散,流通无阻碍,流程顺畅,能有效地消除“三长一短”。

2.2门诊科室

科室是服务患者解决问题的重要基本处所,科室种类的设置,科室位置的放置,人员的配置,设备设施的合理配置,必须保证门诊工作的顺畅安全,并且要能体现重点学科的特色和作用,要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

2.3门诊标识信息

门诊标识是最能显现门诊的形象和门诊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最易被忽视的一项。往往医院等级越高,历史越久远的医院,标识往往较为清晰合理,信息最为全面及时。高层管理者能够重视的医院,在标识方面做的也最为靠近标准。同时,门诊标识信息也是患者最为需要的一项,也能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科学合理的标识是医院门诊工作顺畅的有力保证。

3 门诊管理

3.1门诊流程

患者人群到医院就进入门诊流程程序,其行走路线,停车位置、预检分诊、挂号需求、科室就诊待诊、辅助检查、科间会诊、诊疗结论、处理转归、入院、转院、急诊特诊通道等必须科学合理才能是就诊流程顺畅,节约门诊就医时间,有效地消除“三长一短”现象。门诊流程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科学、顺畅、安全、和谐,不能有瓶颈卡点,也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关键。

3.2门诊安全

医疗安全有赖于医院规章制度和各种诊疗常规的建立。门诊部有统一的各类管理规章制度和统一纪律,门诊各科室及各辅助科室有相关的规章制度,科间合作有规范条例,个人有岗位责任制,各项工作有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使门诊有机的分工合作成为一个联动的运转机器。

另外,就诊环境的无障碍规定,人身安全保障,安保部门的规范规章,也是影响门诊安全的重要环节。

3.3门诊保障

门诊信息管理,包括公示栏、触摸屏,出诊信息、变动信息、价格信息、执业信息、就诊流程信息、指示标识、投诉纠纷处理,都必须规范,及时正确、全面,以保障门诊的正常进行。

3.4门诊监督

要建立健全门诊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管理目标和考核标准,落实专人责任管理,制定奖惩措施,监控管理等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管。

4 结论和体会

门诊作为医院医疗服务的前沿窗口,承担着越来越重的作用,其服务质量和水平不仅影响病人的满意度,而且能反应出医院的管理水平,关系到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医院的长远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病人的就医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层次化、个性化趋势,门诊部应本着“高效、优质、安全、经济”的原则,建立新的服务模式,转变服务功能。应做到:①简化和规范就医流程,提高就医效率;②增加服务内容,提供不同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③将门诊的服务延伸到院前的预防、健康体检、日常保健和院后的随访、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

门诊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只有特性和共性,找准了特性和共性,就能更好地进行门诊经营、门诊管理。

参 考 文 献

医院门诊保健部第5篇

在福建省内,普通患者都可以像这位年轻妈妈一样,手拿一张就诊卡,在所有医院通用诊疗,而且还能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贯穿一生的个人健康档案。福建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正在实现区域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会保障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IT提升医疗服务水准

根据记者了解,福建卫生信息化建设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全面实现社保卡就诊一卡通。目前,福建省社会保障卡能够实现四大功能:首先,成为居民就诊的身份识别,避免医疗信息差错;其次,成为医保(新农合)结算凭证;第三,可以作为居民健康档案个人信息的索引,通过卡号进行信息共享;第四,融合了电子钱包的功能,可以实现医疗支付功能。福建省社保卡一卡通彻底改变了看病“一院一卡、一人多卡”的状况。

厦门妇幼保健院是福建省“一卡通”建设的试点之一。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厦门妇幼保健院,病人通过医保卡和市民健康卡就能实现自助挂号、自助预约和自助查询医院相关信息。其带来的结果,不仅让病人挂号轻松便捷不再排长队,而且能对每一位出诊医生、出诊单位时间精确核算,进行不断地动态测量。2012年,厦门卫生信息网开展了一项在线调查,调查老百姓对过去一年政府医疗卫生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11。1%的投票者将票数投给了“预约挂号,方便群众就医看病”,仅次于“建立公共卫生危机应急机制”,位居满意度第二位。

“预约挂号”的推广背后其实是福建省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到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2009年,福建省提出以居民健康信息系统为主线,在全省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并将其列入“数字福建”建设的重点项目。居民健康信息系统是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与健康相关的各种信息(这其中包含了母婴保健、出生档案、儿童保健、成人保健到老人保健等所有的健康过程),进行收集、保存和利用的贴近社会的民生工程。目前,系统已经存储了2000多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和1000多万份人次的医疗就诊信息记录。

打造厦门模式

在福建省全省内,厦门市在数字化市民健康管理和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方面颇具特色。甚至有业内的专家认为,厦门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已经完全可以称为“厦门模式”,向全省、全国推广。

2009年,厦门市健康信息系统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后,市卫生局就启动了对数据有效利用的研究探索。在医疗业务方面,厦门市对医疗数据的采集涵盖了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急诊、住院、医技、手术、药品等方面的医疗服务相关业务的开展情况,对把握医疗、服务业务的工作量和费用、医疗费用构成等提供全面的分析支持。相关专家对记者表示,厦门模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区域信息化能够实现对全区域医疗数据的把握及对门诊工作量、预约挂号分析、住院量、医技科室工作量、药品使用量等每一个指标的分析细致时,信息化对于医改的支撑作用落实到了实处。

目前,厦门市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人群覆盖面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5%以上,其中包含了297万社保卡、20万正式卡,收集的就诊记录数达5686余万条。以此为基础,厦门还在居民健康系统中还建立了慢性病管理子系统,筛选出慢性病,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出台了一体化的防治管理工作。通过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筛选出来放到特定的服务器上推送给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进行跟踪随访,做到慢病管理。

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孙卫表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优质的数据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把握全市,尤其是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促进卫生资源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不同行政辖区之间的合理配置。”

以厦门附属大学第一医院为例,这是一家由医院本部、3所分院及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构成的医疗集群体。如何让社区和分院的医疗水平接近医院本部,一直是一个问题。依托厦门市健康信息系统,厦门附属大学第一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平台,有效解答了下属机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的难题。当社区的病人到社区看病,医生认为他应该转到医院本部进行诊疗时,在联网系统中点击转诊。病人来到医院本部后,拿着就诊卡到客服前台确认,他的名字就可以自动跳到接诊的首位,如果病人挂的是普通号,医院还免收挂号费。此外,厦门附属大学第一医院的检验协作平台,将所辖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筹起来。每天有固定的转运车把6所社区中心血液标本统一转运到医院总部,总医院做出报告之后,社区可以直接把报告打印出来交给病人,医疗资源更加便捷地实现了合理的分配。

“双向转诊即实现下级往上级转诊、同级之间的转诊,这是区域信息化建设好坏的关键之一。”301医院医务部副主任、中国老年医学常务副会长陈运奇说。

医院门诊保健部第6篇

尊重老干部、关心照顾好老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一贯要求。目前,我市离休干部已普遍进入“双高期”,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既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对离休干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重要体现。各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强化举措,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积极主动、细致周到地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让广大离休干部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二、强化举措,优化服务

1.开辟绿色通道。各医疗机构要切实抓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开辟离休干部就诊看病绿色通道,在挂号、就诊、检查、取药、费用结算、会诊和住院等方面为离休干部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一条龙服务。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要在门诊部设立离休干部一站式服务专用窗口,为离休干部就诊、检查、住院等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不设专用窗口(病房)的医疗机构,均要在相关科室和病区设立“离休干部优先”标志,确保离休干部凭离休证享受优先待遇,确保离休干部随到随治。

2.优化医疗环境。各医疗机构要按照优先照顾的原则,根据离休干部的医疗需求,不断完善离休干部病房的配套生活设施。老干部专用病房应配备空调、电视机、饮水机、微波炉、电热壶和单独卫生间等,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通网络和设立离休干部阅览室,丰富患病住院离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

3.建立健康档案。各医疗机构要根据老干部部门提供的辖区离休干部名单,组织医务人员逐一上门探访,全面细致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好健康档案,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4.提供亲情服务。各医疗机构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一些行动不便、孤寡、独居和空巢离休干部要定期上门送医送药和宣传保健知识,对一些有特殊困难不能前往医院就诊的离休干部,可以开设家庭病床,并定期上门巡诊。对病情发生变化需转到上级医院诊治的离休干部,要积极协助做好转诊服务工作。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要向全体离休干部发放爱心联系卡,爱心联系卡要全面提供本院专家和优秀医生的姓名、所在科室、专业特长和联系电话,以便离休干部择人约诊、询医问药。

5.实行质量监督。为了加强对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质量的监督,市卫生局设立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质量投诉专用电话,建立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质量监督队伍,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医疗保健服务满意度调查,对离休干部投诉多、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差的医疗机构,轻者黄牌警告,限期整改,重者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且对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

医院门诊保健部第7篇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147-02

门诊病历是医生在门诊诊疗工作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门诊病历是医生门诊诊疗工作的客观记录,也是患者或医疗机构某一时间段医疗情况的定格,通过这些定格信息的不断叠加形成医疗资料[1]。利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转归及诊疗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还可为患者就诊不同的医院提供医疗信息,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可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医院的门诊病历是交与患者保管,门诊病历的使用情况存在许多不足,就其有效使用率方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现针对我院专家门诊门诊病历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专家门诊2005年10月10日-14日,5天的全部就诊患者由分诊护士分诊时进行详细询问,并登记就诊科别,是初诊或复诊,复诊患者有无门诊病历及无门诊病历的原因。总就诊人数为1 803人次,初诊人数1 157人次,复诊人数646人次,有门诊病历者444人次,无门诊病历者202人次。各科初诊、复诊患者数及门诊病历使用情况见表1。

2 结果

复诊患者占门诊总就诊患者人数的35.83%。在复诊患者中,无门诊病历的占复诊患者总数的31.27%。复诊患者无门诊病历的原因归纳起来有5种情况:门诊病历忘带的最多占78.7%,包括知道该带而忘记拿来和不知道该带;其次为丢失占9.9%,不知道该保存或保存不当;医生没写门诊病历占5.9%,空病历患者没带;为了多要一本门诊病历占4.5%,患者认为只要挂号,就要给一本门诊病历;门诊病历本已写完,需更换新本,旧本没带占1%(表2)。

3 讨论

3.1 患者对门诊病历的作用认识不足,存在不正确的观念

复诊患者中无门诊病历者占复诊患者总数的31.27%,说明部分患者不知门诊病历的用途,不重视门诊病历的保管。调查中发现,有的患者对医生的记忆过分信赖,认为只要医生看过一次病,就会认识患者并记住病情,不需要门诊病历。有的患者认为门诊病历记载的东西作用不大,只要患者站在医生面前就行了,不需要看病历。有的患者认为只要挂号,就要发一本门诊病历,否则就“吃亏”了(我院门诊病历是免费供应)。有的患者知道应该带而忘记带等原因说明,部分患者健康保健知识缺乏,对门诊病历的作用认识不足,不重视保管。

3.2 医生对门诊病历重视不够

临床医师重视住院病历而轻视门诊病历,认为门诊病历写的好与不好无所谓[2]。门诊就诊患者量大,多集中在上午,对每个患者诊病的时间紧,因而对重大疾患或慢性病认真填写,对无关紧要的临时疾病之类,不认真填写甚至不写,使门诊病历质量下降,使用率降低。

3.3 医院监督不力

住院病历要经过多层检查监督,由医院统一保管,有制度约束。门诊病历由患者保管,写与不写,写的合格与否,患者不懂,多数医院只是定期定时由几个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检查,监督力度弱。门诊病历的丢失,不仅影响了门诊的医疗质量,也造成了医院的资源浪费。

4 对策

4.1 门诊健康教育工作要加入门诊病历重要性的宣传

分诊护士在分诊过程中,向患者宣传门诊病历的作用及保管方法:门诊病历是为了医生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各种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康复状况,为了对患者负责,每次复诊时都要由患者带给医生。拓宽患者的健康知识面,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知道保管好自己门诊病历的重要性。在门诊病历的封面上标注:下次看病请带给医生。同时,建立统一门诊病历格式及改进保管方法势在必行[3]。

4.2 加强医德教育,强化质量意识

医院要进行对门诊病历重要性的教育,使每一位医师重视门诊病历的书写。门诊病历是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记录,是医疗质量的反映,如有纠纷发生,还是医院、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要提高门诊医师的自律性,医院质检部门必须加大力度监督检查,加强对门诊业务的考核,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责任到人,提高门诊病历的使用率及书写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新淦.试论门诊病历[J].中国医院,2004,8(2):61.

[2]陆会均.加强门诊病历质量管理提高门诊诊疗质量[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0,11(2):22-23.

[3]苏光英.应尽快建立门诊统一病历制度[J].医院管理论坛,2003,(2):33.

医院门诊保健部第8篇

建设现状

“从很多城市和地区的妇幼保健院的扩建和新建情况来看,我国妇幼保健院的发展呈现出新时期的一些特点”中元国际设计公司的陈兴总结到。

*功能多元化

全国妇幼保健院一般都是由最初的妇幼保健站发展而来,开展的工作也由最初的妇女及儿童常见病的调查、防病治病宣传、简单的孕产妇接生和人工流产业务,发展到现在全面的临床医疗和保健,实现了职能的不断转变和业务的扩大。现在,全国大多数妇幼保健院都摸索出一套以临床带动保健的发展模式。

妇幼保健院作为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中心,承担着妇女儿童的临床诊疗、保健预防、健康教育和科研等任务,同时承担着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妇幼卫生和儿童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职能,成为集临床医疗、保健为一体的多功能妇幼医疗保健机构。为了更好的开展医疗工作,很多医院还加挂了妇儿医院的牌子。

有些地方,新建设的妇幼保健院甚至还需要承担成人患者的诊疗工作,这对妇幼保健院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妇幼保健院在功能设置上实现了多元化,也使其建设和发展充满了多样性。

*规模大,标准高

早期的妇幼保健院功能单一,规模偏小,很多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妇幼保健院不过300~500床。目前,新建的妇幼保健院的规模普遍扩大。如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由原来的700床扩建到1200床,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由原来的400床易地扩建为1200床等。

同时,新建妇幼保健院建设起点普遍较高,除了增加大量先进的诊疗设备外,装修档次高,环境舒适度好,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信息及智能化水平不逊色综合医院。

建设特点

“作为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李筠介绍了以下特点――

*人流量大

妇幼保健院的人流量,不同于其他专科和综合医院。几乎每位就医者,都会有家属陪同。这样,就使同样的日门诊量,医院的人流量增大了1~2倍,从而造成了候诊、卫生间、楼电梯等处的人流量,较其他医院大。

*人流停滞时间长

就医者进行门诊、检查、手术时,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几种就医形式相复合,就造成了人流停滞时间较长的现象。这就要求在方案中,应为家属设计专门的等候空间。

*检验台要低,卫生间男女比例应调整

考虑到妇幼保健院就医者,尤其是妇产科就医者就诊时行动往往不是很方便。考虑到患者坐在座椅上的状态,所以各种检验台的高度要尽量低,同时还要适用于无障碍设计。

根据各门诊科室检查的特点和要求,卫生间服务半径需合理布置,并要满足相关使用要求,所以卫生间的男女比例也要随之相应调整。

*就诊模式宜为二次候诊

考虑到专科特点及人性化要求,妇科、产科、计划生育、性医学等科室,均为单人诊室,即一名医生对一名患者,设备是一张诊桌、一张检查床及必要设施。并且,宜采用二次候诊的就诊模式。

*设施、人员专业化强

医院设施需专业、齐备;医护人员应有较强专业性;各大门诊科室,全部配有全套门诊手术装备。

*医疗流线要便于手术、抢救及监护

因为是妇产和妇幼保健专科医院,所以其产房、手术室、婴儿室在各层都应与ICU和NICU、血库紧密相邻,以便于手术、抢救及监护。

*注重垂直交通系统

因为病例常有紧急情况,所以医院设了医护人员专用电梯,以确保他们能快捷准时到达目的地。

医院门诊保健部第9篇

候诊室是医院门诊的重要区域,其特点是人群活动频繁、拥挤,病人、病种复杂,带菌情况不一,容易造成交叉感染\[1\]。2003年我国爆发的SARS疫情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因此,医院总体的服务水平, 不仅与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有关,同时也受医院环境卫生条件的影响\[2\]。根据国家《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3\],医院的室内环境质量指标主要有室内空气质量,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和空气中细菌总数,其次还有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噪声。有文献报道,医院门诊室主要的环境质量问题是噪声和可吸入颗粒物\[4\]。也有认为是细菌总数、相对湿度与噪声\[5\]。候诊室引发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科学有效地对医院候诊室进行卫生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候诊室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病人密度高、流量大

上海的市级综合性医院,在高峰期候诊室和输液室往往人满为患。因为人员密集,人均空间相对较小,空气流通不好,且人员流动频繁,所以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当前,各大医院老年病人数量急剧增长,慢性病患者增多,加上传染性疾病、公共灾难、集体中毒、群体创伤等一些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导致就诊者增多。一些人因为看病心切,选择急诊科进行就医,造成急诊科拥挤,这已成为制约急诊医学发展的一个国际性难题,已引起各国医学界及行政管理部门重视\[6\]。

1.2空气流通

候诊室往往是设有空调的密闭房间,通风状况和空气循环较差,缺乏足够的新风量。既往对医院候诊室的环境卫生进行监测的数据显示,医院空气中的细菌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噪声超标是医院候诊室的共同特点\[7\]。资料显示,南京21家候诊室内噪声的合格率仅为78.80%\[8\]。上海市黄浦区对综合性医院候诊室、输液室开展的卫生学调查显示,噪声的合格率为0.00%,二氧化碳的合格率为24.07%,其次还有甲醛和可吸入颗粒物\[9\]。虹口区医院候诊区“可吸入尘”过高已成为一个较为严重和普遍存在的问题\[10\]。

1.3医院空气中细菌种类多、密度高

病人、医护人员都携带细菌、病毒,从而可能成为传播者。侯诊室汇集免疫力低、易感染人群,由于人流量大,导致各种病原体的积聚,易造成病人之间、病人和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医务人员的致病菌带菌率可达70.00%以上,是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11\]。而病人的致病菌带菌率,则更高。

1.4候诊室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

候诊室病人本身的免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偏弱,往往因为候诊时间长,加上身体不适,易造成内心烦躁,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易激怒甚至敌对情绪,且长时间暴露在不清新的空气和高强度的噪声中,会出现头痛、头晕、眼部症状(视物模糊)、咽部刺激(咽干、咽痛、咳嗽)、心慌、胸闷等症状,从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2改善医院候诊室环境卫生的建议[12-13]

2.1合理布局

医院建筑物建设时要把好建筑设计卫生审核关,建筑物结构、形状与布局要保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要考虑建筑设计有利于人员疏散,空气流动,有条件的医院可扩大就诊区域以降低候诊区人员密度。同时要加强医院集中空调的设计和使用管理,针对当前日益增加的日均就诊病人数量,要考虑足够的新风量。要严格执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定期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并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空气净化消毒处置能力。要加强通风和吸尘设施,实现空气单向流动。医院在装修时选择不易附着可吸人颗粒的材料装修地坪,尽量不铺设地毯,不用挂毯装饰墙面。为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含量,城市规划部门应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结合城镇规划,全面考虑工业的合理布局。

2.2改进候诊室设施

为控制和消除噪声污染,医院应增加候诊室面积,降低侯诊病人的相对集中程度。在风道、排气管口等部位安装各种消声器,以降低噪声传播;候诊室内采用吸声和隔声专用材料装饰墙壁、房顶,或在室内悬挂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声,以降低室内环境噪声强度。候诊室应使用通风情况良好的房间,并安装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加强医院绿化建设,增加医院周边绿化面积,包括种树、栽花、植草,建立绿化带。地面实行湿式清扫,垃圾废弃物日产日清并分类按有关消毒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卫生间随时清扫、消毒、保洁。

2.3严格执行标准

严格执行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做到经常性监测与及时改进相结合。卫生部于1996年颁布的《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是候诊室中有害物质的法定最高限值。它是防止空气污染、保护患者身心健康、评价医院候诊室微环境污染程度、制订环境防护措施的法定依据。医院候诊室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清扫保洁制度、消毒制度、卫生检查、奖惩制度和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等。改善通风设备,减少因室外污染造成的室内污染。同时将加强空气消毒、减少交叉污染作为医院门诊候诊室的制度加以执行。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门诊候诊室的管理.从技术上给予帮助,使医院门诊候诊环境得到合理改善。

3参考文献

[1]刘洪亮.公共场所卫生与传染病预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8- 81.

[2]潘庆忠,宋兴田.医院门诊候诊室微环境卫生监测及评价的统计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2):118-119.

[3]GB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S\].1996.

[4]李志春.成都区县二乙及以上医院候诊室卫生状况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0):763-764.

[5]唐晓敏,梁克为,杨振洲,等.医院空气监测及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33-134.

[6]张晖,王仲,徐腾达,等.急诊科拥挤成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3):235-237.

[7]米虹.成都市医院候诊室的卫生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72-473.

[8]杨声.南京市医院候诊室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6,22(19):1596-1597.

[9]徐敏,王珏,张蕴慧,等.上海市黄浦区市级综合医院候诊输液室空气质量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0,22(9):471-473.

[10]程芳,陈必敬,胡祖荃,等.Z分综合评价法评价医院候诊区空气质量\[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3):221-223.

[11]刘汝青.广州某大医院门诊候诊室空气污染状况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3):288-289.

[12]邱国松.浅谈医院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684-68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