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04 07:22:15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第1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新理念 预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63

钱三强教授说过:“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自主预学是自己能动的独立的自主阅读、自我思考的过程,是学习新课文之前的热身。经过有效的预习,学生会对新课文产生初步的了解,发现疑点、难点,可以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能使他们带着问题地去听课。

课文《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本篇课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那么,学习这一类课文,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呢?应确定怎样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学有所获呢?

一、独辟蹊径――以“预学设计”为取向的本体观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预习,大多只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学生收获不大。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提出预学的要求:“不动笔墨不看书,让小小的作业纸记录我预习的收获吧!一是识记生字,理解新词;二是了解背景,熟悉作者;三是通读课文,把握内容;四是善于提问,大胆质疑。”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设计预习题。一个学生设计这样的题目:

1.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猜猜大致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我知道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 ,了解了作者的 。

3.你觉得哪些句子很有特色,摘录下来,想想有什么特色。

4.这是一只 的猴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通过自学,学生了解新授课学习的大致框架,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习欲望,产生了学习疑问。课堂教学时,他们带着兴趣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思考学习,带着目标学习,以学习主人的身份进入课堂。

课前预习题是帮助学生预习的工具,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思路。教师利用学生落实预习题设计的情况来掌握学情,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来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重难点,这样的教学针对性更强。

二、拨云见日――以“预学分析”为取向的文体观

在教学《猴王出世》中,我带领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请学生交流设计的预习题,先小组内交流,选出优秀的设计;再小组之间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分享优秀的设计。这过程是学生认知起点的一个重要反映,以表格形式反馈如下:

(一)学生阅读力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预学情况分析,我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比较大。具体来说,大致分为四个层次。

1.一般概括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基本读懂课文,弄懂词句所要表达的意思,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了解。从预学情况来看,学生基本了解《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部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不错。石猴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猴子,他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很有魅力,吸引我们去看。课文很难读,有些字词意思不懂……”

2.初步把握语言更深层次的含义。20%的学生具备了独立探寻课文内在关系的能力,能在理清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语言更深层的含义,能捕捉到作者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

3.看到佳处,道出精妙。只有10%左右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阅读能力。阅读时,他们能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对作品的内容与表达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看到佳处,能道出其中的精妙。由于《猴王出世》的主要人物形象是石猴,学生的感受都指向主人公。

4.从课文阅读中产生出新意。少数学生具有初步的创造性阅读能力,能在课文阅读中读出新意,对作品的理解能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能把课本中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看着这篇文章能想到其他类似的作品。

(二)学生阅读视角的多元性分析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在《猴王出世》一课教学中,学生预学的方向大概有三方面。

1.关注故事情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分别写了石猴出世――探洞――称王的过程。阅读时,学生抓住“石猴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两个问题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关注人物特点。学习《猴王出世》一课,贯穿始终的不是情节分析,而是对猴王这个人物形象的感悟、解读。教学从“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开始,到“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最后再“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让猴王这个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形象深入人心。学生对这个形象比较容易把握。

3.关注语言表达。不少学生大多“独眼龙”,睁大了注视内容的眼,死闭着本该聚集语言形式的目。作为教师要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语言、具体情境,在语言表达秘妙处唤醒、提示学生,使他们感受语言的魅力。如,对猴王的日常生活的描写,作者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同时语言也非常短促,具有跳跃性和节奏感,让我们感受到一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内容和语言的高度融合,这就是经典。

三、对症下药,以“解决问题”为取向的主体观

(一)千锤万击出深山――确定起点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在《猴王出世》预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特点都有一定的了解;有个别学生已经深入思考文本,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就想如何针对学生认知差异采取有效的方式,聚焦学生普遍关注或者容易出错的地方展开教学,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闲看儿童捉柳花――引导质疑

培养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学习的起点和主线,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比如,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有很多潜藏的有价值的信息。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质疑:“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既然取了这个题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进行课文阅读,自我解决。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遣词造句、写作方法上等进行质疑。如,描写石猴的语言:“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通过影视作品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展开想象,体会石猴的形象。还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开头要写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像这种伏笔照应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它为后文石猴敢进洞埋下了伏笔;而后文的石猴敢于进洞又与前文自由自在的生活形成照应。教学时,教师应该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实践,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提问中,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教学应从问题开始。正如朱熹所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三)一树花开满庭芳――组织教学

阅读的本质是还原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个体作为“我”的独立存在,让学生获得心灵、情感的成长过程。如何让学生对文本个性化解读充分“暴露”出来呢?教学《猴王出世》中,通过组内交流到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来解读这一人物。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猴子不可思议的神性、活泼顽劣的猴性和敢做敢为的人性“三性合一”进行分析,使他们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立体丰满。

教学《猴王出世》一文,我努力践行着学生主体观的理念,师生在课堂中平等对话,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诚如潘新和教授所言:“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

课堂是学生的主场,应让学生“一树花开满庭芳”,教师只需引导组织即可,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授之以渔用无穷――教会读书

(一)授“浏览法”提速度

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浏览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研究表明,有经验的阅读者每一次注视所能阅读的内容至少是初学阅读者的三倍。像《猴王出世》这种小说型的课文,篇幅相对较长,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养成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的习惯,学会去浏览,以此扩大学生的视觉、知觉广度,以提高阅读能力。

漫无目的的快速浏览不可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想要取得好的阅读效果,就要在读之前有要求。因此,在预学阶段,我给学生提供了预学提示,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这样提高了他们阅读的针对性和目标指向;同时在课中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的阅读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

(二)授“关键点”抓重点

要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应训练学生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他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文本的重点,找出新问题,获得新观点等。《猴王出世》中的孙悟空形象他们都比较熟悉,因此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孙悟空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

(三)授“类比阅读”拓扩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阅读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要合理规划,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去读相关书籍。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可以是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作品等。如,《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古典神话小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不少学生都已看过《西游记》,但也有个别学生未看过。基于预学情况,我因材施教,点拨学生看整本书的方法,让学生去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第2篇

一、多媒体手段有利于体现一系列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本质认识。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考查的思想,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可以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性质问题去讨论,或者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来研究,简言之“数形相互取长补短”。

华罗庚先生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若能切实做到“以形助数,见数想形”,就可以迅速而简捷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在图形上提供了直观准确的信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二、多媒体电教设备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的突破,依靠多媒体可帮助学生来掌握。多媒体设备使数学许多内容推陈出新,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重点善于把握、难度易以突破、关键易于抓住。

例如:已知AD是O直径,BC切O相交于两点,而AB,AC与O交点仍分别为E,F,

求证:(1)AE•AB=AF•AC

(2)如果把直线BC向上平移,使直线BC与O相交于两点,而AB,AC与O交点分别为E,F,在此条件下, AE•AB=AF•AC,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本题BC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接受有点困难,通过多媒体可演示BC移动的过程,让学生抓住动画过程中蕴含的不变量或不变关系,利用多媒体可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是运动的过程和结果都留在屏幕上,使学生清楚的观察图象的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得到加强。

三、多媒体能够创设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醒学生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没有兴趣,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将很勉强。兴趣的提高离不开生动形象的经验素材。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象、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难于理解的材料融于图象画面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满怀着被激起的求知欲望,能够完成教师的语言和常规教具所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更易于解决问题。例如,当发现有个别学生开小差时,教师就应发出警告,但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警告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试设想下面的情景:教师在画面上调出一个气得暴跳如雷同时砸着桌子的卡通老头,大家一看都为之精神一爽,开怀大笑起来。开小差的同学也在这种幽默的气氛中意识到自已的错误。课堂气氛就这样在顷刻之间得到了改善。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播放这样一段情景:“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猴子们吃(画面出示猴王和三块饼)。他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显示猴王给猴甲分饼)。猴乙见到了说:‘太少了,太少了,我要两块。’(猴乙嚷)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了八块,分给猴乙两块(显示猴王给猴乙分饼)。猴丙更贪,他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猴丙嚷)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丙三块(显示猴王给猴丙分饼)。同学们,他们所分的饼一样吗?(显示三只猴子所分得的饼)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既满足了小猴子的要求又将饼分得公平合理的呢?”在播放录音的同时,画面显示猴王分饼的方法,巧妙地利用录音和图片相结合,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中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还积极调动了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多媒体的利用可以训练有速、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第3篇

一、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如果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之产生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需要。选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激发兴趣,使之产生学习的动机,形成学习的有效内动力。例如,教学“商的不变规律”时,先播放猴王分桃的动画:花果山上猴王给小猴们分桃子,它让一个小猴子把24个桃子分给4只猴,小猴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顿一顿说:“那好吧,给你120个桃,分给20只猴,去吧!”小猴得寸进尺,挠挠头皮,用试探的口吻对猴王说:“大王,您再多给点行不行?”猴王跳起来一拍桌子,慷慨地说:“给240个桃子分给40只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一听,乐得合不上嘴,蹦蹦跳跳地走了,这时猴王也笑了。接着出示例题:

让孩子们观察比较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变化规律?很快孩子们联想到猴王分桃的故事,原来猴王也懂商的不变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有趣的故事使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愉快地获得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孩子们数学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高级反映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反映,思维能力是智力因素的核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疑,启动思维,巧妙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感到疑惑,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才会开动脑筋去思考,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提高。比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创设让学生“考考老师”的情境: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报给老师两个角的度数,要求老师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然而老师都准确无误地回答了,学生很快活跃起来,奇怪老师怎么会全知道呢?这样,学生不自觉地参与思维活动,老师揭开秘密,顺利地完成了枯燥的“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这一方法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概括,使得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学法指导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的目的在于达到不教。”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可从多方面入手。譬如:培养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乐学、自觉学、习惯学;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让学生会学、学得懂;指导积累,使学生学而有识;培养技能,让学生学而会用。教学中,指导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例如,教学“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指导学生根据a+b=b+a,a×b=b×a,(a+b)+c=a+(b+c),(a×b)×c=a×(b×c),(a+b)×c=a×c+b×c的公式,用数学语言表述清楚;教学应用题时,指导学生运用分析法、综合法找出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能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养成。

培养学习能力,注重引导观察、看清题目、诱导思维、考虑选择解题途径、鼓励质疑、领悟其意。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材编排是根据商的不变规律,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为了让学生掌握算理,突破难点,可引导启发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化为整数来计算呢?设例分析:5.628÷0.67=_,把除数转化为562.8÷67=8.4,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则为5628÷670=8.4,比较两种计算,结果完全相同,前者较简便。若以被除数转化为整数,除数可能出现小数,如10.44÷0.725=_变为1044÷72.5=_,除数是小数,商的小数点难以确定,只好将被除数与除数再扩大10倍后才能计算,即10440÷725=_,由此可见,教材编排是科学合理的。经过分析比较,疑问得以解决,学生便融会贯通。俗话说得好,“宁要点石成金的手指,勿要现成的金子”,证明了指导学生学法的重要性。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第4篇

一、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进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三、善用媒体,使学生增添学习之乐

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样的表现方法,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具有先进的技术功能,它能够对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动画、录像、电影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通过特定的技术,利用电脑的独有功能,设计出教学课件,把原本死板、无声平面的内容处理得生动逼真、有声有色、立体的画面,使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新知识,心理上得到满足,产生了愉快的情感。这时,老师若用机械重复的练习去巩固已获得的新知识,学生将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用科学的、富有启发性的方法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能练一题、议一组、会一串。另外,还要注意安排适量有弹性的练习,逐步启发,层层递进,深刻地理解知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智能得到发展。

五、激励评价,人人享受成功之乐

首先,对成绩好的学生要给足高分,让他们的学习劲头更大。其次是学困生优待。当学困生能独立完成小测验中的基础部分时,可将评分偏向基础,从而给学困生也打出一个适当的高分,使他们觉得自己也有奔头,达到激励后进的作用。在组织学生进行趣味竞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打破少数尖子学生长期垄断得奖的情况,想办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包括学困生,也有获奖的机会。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评分分为A、B、C三个级别进行,各个级别均有一、二、三等奖。尽管在这些奖中,同是一等奖,水平差异很大,但对学困生来说,由于历来与获奖无缘,因此对得奖非常珍惜,备受鼓励,为他们的学习增加新的动力。

六、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第5篇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吸取它的精神养分,提高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精心设计了四大教学板块,其中,我较为满意的是第四教学板块。这个板块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践,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并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什么特性?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讨论了美猴王的性格特征,他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他是猴、人、神三位一体的形象。在评选创作画的过程中,学生争先恐后地拿上他们的画到投影仪上展示,并上台作介绍,正像一位同学说的:我画的是孙悟空大战哪咤。你们看,哪咤三头六臂,手执银圈,脚踏火轮,而孙悟空腾云驾雾、高举金箍棒,眼看就要打下去了……顿时掌声雷动,二个、三个……一双双手举得高高的,都想上台展示自已的劳动成果,足见课前他们的创作是多么的用心啊!

最精彩的片断当属拓展想象这个环节。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十分丰富离奇,有些是我连想都没有想过的。就像我们班的泽鸿同学说的:“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化解巴以冲突,让他们马上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帮助当地平民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家园,过上和平安乐的生活。”多么有政治远见啊!小小年纪就能关心世界大事,充分表现出当代中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王鹭鹏同学紧接着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让沙漠以最快的速度变为绿洲,让当地群众免受黄沙之害。”另一名同学想象更切合实际:“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建造许许多多的希望小学,让那些经济困难的儿童能快快乐乐地去上学,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年龄最小的玮凡同学也不甘示弱,她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拔下一根毫毛一吹,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架起一座金桥,让两岸人民自由往来,到时,我会邀请台湾小朋友们到我们实验中学参观。”班上好动大王黄灵清此时也不甘寂寞,他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要让老师越来越年青。”又是热烈的掌声。下课铃响过一阵子了,可是同学们依然沉浸在丰富的想象世界里。是啊,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但被打开,语言思维如泉水喷涌而出。从他们想象的各种各样的内容中,我看出了新一代的少年思想境界十分开阔,美猴王的勇敢机智、有胆有识、深孚众望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神话小说的特点学生理解是到位的。当然,还有个别同学是这样说的: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就不用学得那么辛苦了,考试时我可以偷看,我还要天天吃好的,穿好的,过上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对于这种暴露出来的个人享乐想法,我也及时地给与教育,引导他们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本文的教学设计,我力争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实践了查、听、读、说、想和画的综合能力,使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并积极参与活动,仔细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 改进 中学数学课堂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的重任。谈到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设备相比,它具有很大的优势,我先来谈谈多媒体电教设备在中学数学课堂中优势。

一、多媒体手段有利于体现一系列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本质认识。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考查的思想,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可以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性质问题去讨论,或者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来研究,简言之“数形相互取长补短”,图1。

华罗庚先生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若能切实做到“以形助数,见数想形”,就可以迅速而简捷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在图形上提供了直观准确的信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二、多媒体电教设备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的突破,依靠多媒体可帮助学生来掌握。多媒体设备使数学许多内容推陈出新,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重点善于把握、难度易以突破、关键易于抓住。

例如:已知AD是O直径,BC切O相交于两点,而AB,AC与O交点仍分别为E,F,求证:(1)AE・AB=AF・AC;(2)如果把直线BC向上平移,使直线BC与O相交于两点,而AB,AC与O交点分别为E,F,在此条件下, AE・AB=AF・AC,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图2。

本题BC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接受有点困难,通过多媒体可演示BC移动的过程,让学生抓住动画过程中蕴含的不变量或不变关系,利用多媒体可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是运动的过程和结果都留在屏幕上,使学生清楚的观察图象的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得到加强。

三、多媒体能够创设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第7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大脑进行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会更清晰,思维活动也会最积极、最有效,学习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良好开端,萌发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的成功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与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关。当教师的开场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时,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与教师一道上好这节课。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先出示了一幅情境图:两块草地,哪一块面积比较大?有的学生猜长方形面积大,有的学生猜平行四边形面积大,有的学生猜两块草地的面积一样大。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要比较两块地面积的大小,就要先分别算出两块地的面积。长方形面积已经学过会计算,而平行四边形面积未学过该怎么计算呢?教师在学生疑问的过程中揭示了课题。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自我的需求”,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设置教学疑问,诱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教师事先做好一些只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学具,让学生观察,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钝角时,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自然而然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拿出来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悬念(疑问):为什么有一个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而有一个锐角的就不是锐角三角形呢?从而诱发了学生积极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

三、加强直观演示,引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直观教具演示相结合,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他们多种感官并用,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情境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就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积极进行。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多的直观、生动、形象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比多比少”这一概念时,在一张幻灯片上画3只小猴,在另一张幻灯片上画5个桃子,当拉动5个桃子的幻灯片时,前3个桃子都拿在了小猴的手上,后两个桃子都剩下了,这一教具的演示,使学生马上就比较出了桃子多,同时还比较出了桃子的个数比小猴的只数多2。这样的演示教学,使学生感官获得多重刺激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注重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小学学生有明显的特点——好动。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凡能让学生动手的都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寻找规律,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纸张上画一个半径10厘米的圆,剪下并计算出面积,再让学生在剪下的圆上画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同心圆,剪下并计算出面积,这时告诉学生剩下的就是环形。这个环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呢?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很快算出了面积,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环形面积等于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学会了知识。

五、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重视创设一个引发学生思维,引起学习动机的情景是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我利用了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先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小猴子,小猴子不高兴,于是猴王又说把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个猴子,小猴子开始有点满意了,猴王又说把全部的桃子600个平均分给300个猴子,小猴子高兴得跳起来。讲完这个故事让学生从里面找寻数学知识,学生很容易找出来。并且很容易从故事中学会商不变的规律。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了枯燥的数学知识。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第8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思维导图 在线合作预学 学情 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05-02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讲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设计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不再上演“独角戏”,而成为课堂的“导演”,统筹布局,让学生成为焦点。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学生虽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的学习,是课堂的内容得以永久存档,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更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的学习。下面,笔者就以五年级略读课文经典名著《猴王出世》教学为例,浅析语文课堂的实证化翻转。

1 人机互动―― 制定教学目标

(1)生利用网络在家无监督状态下的持续学习,“人机认知耦合态”中,合作预学,与课外知识有效链接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2)根据思维导图,完成相关的作业。

(3)分析学情,以学定教,解决困惑。

(4)研读文本,捕捉名著的秘妙。

(5)效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2 课前预学――完成思维导图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思维导航图。教师在提供学习资源的时候需要认真考虑如何照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基于无监督人机交互学习环境,设计“翻转课堂”视频、教程,实现深度学习、有效学习。

根据课文《猴王出世》,根据本学段的教学目标,笔者精心设计了几项导学作业。在传统课堂中,这几项作业大部分得在课堂中在教师的讲解下完成,费时低效。现在我们要将学习的自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凡是学生能在课前自主或合作完成的内容,我们要毫不犹豫地“放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要求学生在家自主在线完成思维导航图中的作业,笔者在课前做全面的查看,了解全体学生完成作业的状况及预学所达到的程度,再进行数字化的统计。

3 以学定教――解决学习困惑

回归课堂,根据数字化的统计的结果,分析学情,“以学定教”。尤其重要的是应将学生在课前学习时产生的疑问困惑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中通过交流、探讨的形式解决学生的疑问。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推动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3.1 灵性导课,激发兴趣

3.2 展示预学,反馈交流

以学生展示交流的形式,再次回忆和复习在家预学中的内容。同时在交流中又得到拓展和补充,进一步巩固和明晰了课文内容,这是翻转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导航图的每一项作业,不必一一展示。有些作业,只要学生在家有完成即可。而有些作业必须在课堂上进一步回顾和实现知识的再次内化。

(1)交流第一项作业:作者背景介绍。

(2)交流第二项作业“我最喜欢的角色和故事”。

以上两项作业可充分体现单个结果聚合为可视化启发性的丰富情境。在传统课堂中,因时间的限制,此环节只能点名一两个学生以点带面做代表发言,无法了解全体学生的作业完成状况。而如今的学习方式却可以让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其中,可有趣又丰富的插图再加上简约的文字介绍,图文并茂地将自己的作品与所有的同学共享,进入一种愉悦积极的学习情境。并且可以相互点评,相互学习,能很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增进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交流第三项作业(也是预学中的重点):

①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②交流“我知道石猴是从哪来的?”

③交流: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

④倾听朗读录音。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上几项作业的设计在人机交互中完成能让孤单学习转变为群体化协作性的互动激发:原本传统课堂中的只是一人在课前完成作业,缺乏同伴的合作与探讨,也缺乏同学的相互激发与启迪。而这样的集体在线的共同学习,却能最大兴趣地发挥合作探究的效能,通过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研讨,相互激发的方式,使得枯燥的学习,变得兴趣盎然。同时在欣赏与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丰富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⑤分析学情,梳理困惑。

根据课前观察导航图已对所有学生的困惑有所了解,梳理出最有难度的问题:吴承恩是怎样把这篇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精彩的?他又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

此环节是经验教学转变为数字化严谨性的实证点拨:尊重学情,课前在线梳理全体学生预学中的困惑,这是翻转课堂中的重要环节。文本中简单的困惑,基本上可以通过在线预学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合作探究的形式得以有效解决,但是有难度的共性问题,学生无法回答的困惑,却必须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得以明晰。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3.3 细读文句,解决困惑

在这个解惑环节,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溶入知识的教学中,要深知“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1)请学生自由放声读读第一自然段,并找出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的句子。

(2)师与生研读这段话。

(3)启发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去发现文句的秘密。

(4)请学生自己研读第二个问题,读(课件出示阅读提

示)。

课文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启发学生抓住一两个关键的句子进行研读,用心体会语言的秘密,做下记号,再进行交流。

(5)生交流后师小结。

4 总结提升,延伸经典阅读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第9篇

[关键词] 猕猴桃产业集群 钻石模型 竞争优势

一、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的突出特点就是提出了影响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关键在于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作用,这些要素构成了相互作用的系统,即“钻石”模型。其中的四个基本要素是:(1)生产要素条件,如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2)需求条件,特别是国内市场的需求;(3)相关及支持性产业;(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指支配企业创建、组织与管理的国内条件,包括产业结构和国内竞争状况。机会和政府的作用对形成竞争优势起辅助作用。机遇包括新发明、突然变化的需求等,能否利用机遇和如何利用取决于前面四个决定因素。政府可通过政策选择来增强竞争优势,政府的影响是通过四种决定因素来间接实现的。

二、湘西猕猴桃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下面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的条件、市场需求、相关产业的发展、群内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政府的支持以及机会六个方面来分析湘西猕猴桃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1.生产要素条件

波特的钻石模型把投入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包括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本、农业技术、现代化的通信的农业基础设施等。在这里根据波特的理论主要从自然资源状况、区位优势、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自然资源状况

湘西位于湖南西北部,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等原因环境污染较轻,所以自然资源条件在很多方面优于中、东部一些地区,从土壤到日照、气温、雨量都适于猕猴桃的生产。

①温度

猕猴桃大多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即亚热带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18度~34度的广大地区,年平均气温约在11.3℃~16.9℃,极端最高气温42.6℃,极端最低气温约在-20.3℃,1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4500℃~5200℃,无霜期160天~270天。湘西在北纬30度左右,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6.9℃,7月平均气温26.5℃~28℃,没有超过极限最高气温,无霜期250天~280天。但猕猴桃种群间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很一致,如中华猕猴桃在年平均温度4℃~20℃之间生长发育良好,而美味猕猴桃在13℃~18℃范围内分布最广。湘西有很多野生猕猴桃生长,同时有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等,这都得益于适合的自然状况。

②日照

多数猕猴桃种类喜半荫环境,对强光比较敏感,属中等喜光性果树树种,要求日照时间为1300小时~2600小时,自然光照强度以40%~45%为宜。湘西光热条件较优越,垂直差异明显,全州太阳总辐射量89.9~97.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40小时~1440小时。

③水分

猕猴桃不耐旱,适宜凉爽湿润的气候,湘西春夏雨水充沛, 枝梢生长量大,适合猕猴桃的生长要求。

④土壤

猕猴桃喜上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排水良好、腐植质含量高的砂质壤上,并且需要丰富的矿质元素, 忌粘性重、易渍水及瘠薄的土壤。它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很严格,但以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上的植株生长良好,pH值适宜范围在5.5~6.5。湘西的农业区域土层深厚,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绝大部分土壤养分指标能够满足优质猕猴桃生产的需要。土质疏松,结构良好,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宜耕性强,排水通畅,土壤PH值6.0~7.0,磷(钾)含量尤其是钾素含量丰富,土壤心土粘质,既能保水又能透气而不致积水,十分适合猕猴桃的生长。

⑤风害

猕猴桃叶大而薄,大风容易折断枝叶,一般情况下阵风七级或风力达到5~6级就称为大风。湘西地区的大风出现频率不高,年均只有3~4次。

(2)区位优势

湘西州北距张家界荷花机场152公里,南距贵州铜仁的大兴机场80公里,进出境运输便利。枝柳线穿过湘西州境内,连接南北交通,可到达北京、深圳等城市。国道209和319两线与省道1828交错贯通,已建成常吉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到著名旅游城市张家界和省会长沙的时间,并正在修建吉茶高速公路,全州已实现乡乡通公路。水路交通全年通航里程616公里,港口5个,水路运输主要集中在沅水、酉水,沅水航道,可经洞庭湖通江达海。宏观的区位优势为大桃的生产和运输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3)人力资源状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具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但在国内各地劳动力成本相差不大,并且这种长期以来的人口红利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需要在劳动技能上下工夫。湘西州初步建立起了“州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县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村农民技术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的五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并于2006年举办了猕猴桃优质栽培技术培训班,使学员了解了湘西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基本上掌握了猕猴桃种植管理技术,有了技术的农民为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科技投入

为了精深加工猕猴桃,老爹公司制定了“突出科技原始创新,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发展战略,依托吉首大学,公司建立了一支由60多名教授、专家组成的专职、兼职研发骨干队伍,并与省内外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开展了项目合作。组织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300余名专家,在猕猴桃原种繁育及品种改良猕猴桃绿色高级保健品高新技术等4大领域12个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攻关课题达38个,其中大部分系科技原始攻关项目。现在已有高品质的良种“米良一号”和高科技保健食品果王素等35个系列产品。

2.市场需求条件

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有机酸,能调中理气,生润燥,有“水果之王”之称,老少皆宜。现在加大猕猴桃的开发力度,老爹公司生产包括猕猴桃果汁、果冻、果粉、果王素等在内的系列产品。其中果粉、全果产品填补了世界空白,由猕猴桃果仁油制成的“果王素”,因其特殊保健功能而开辟了猕猴桃产品新的需求市场,改变了以鲜果为主的猕猴桃国际市场竞争特征,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开发出各种新产品,使得各个地方各个季节都能品尝到猕猴桃产品,因而市场规模很大。

从国际市场来看,意大利、新西兰等发达国家,消费量大。有资料表明,欧洲市场每年需要几十万吨猕猴桃,仅英国人1年就要吃掉6万吨,而我国台湾省1年消化猕猴桃也在3万吨以上。

而国内市场中,猕猴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包括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陕西、四川、甘肃、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都有出产。据统计,全国栽种面积已达4万多公倾,居世界第一;猕猴桃消费热在我国已悄然兴起,形成了我国三大猕猴桃主产区(湖南湘西、河南西峡、陕西秦美)。湖南湘西老爹公司开发的果王素、祛斑油、果汁、果脯、果籽饼干等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我国消费量大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浙江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和城市,不过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对猕猴桃及其深加工产品的消费量将呈迅速增长趋势。

3.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自从亚当・斯密对劳动分工的开创性观察后,在理论的发展和实践中的应用可以看到任何产业、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产业与企业的支持,它们的关系日益紧密,产业集群的形成也必然有相关的和支持性的产业,湘西现有的支持性产业成为猕猴桃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促成因素。

(1)猕猴桃加工业

湘西猕猴桃销售形式主要是果农与龙头企业签定购销合同,依托龙头企业进行销售。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猕猴桃核心生产基地、猕猴桃加工企业、科研及销售流通服务体系为一体的猕猴桃产业化“龙头”企业,现公司的年生产能力过2万多吨,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并且与香港绿之韵集团正式签订了“三年销售果王素2.1亿元人民币”,“合作建设湘西10000亩优质猕猴桃出口基地,2008年出口鲜果1万吨”的协议。“老爹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企业已稳步进入成熟期,公司所研发的几十个系列产品,投入市场后,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其中,果王素、猕猴桃祛斑油等产品已获得国家专利。这些领先国际水平的高科技成果,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老爹公司”拥有丰富的原材料基地,资源优势已形成“老爹公司”的强大支撑。

(2)中介服务

湘西猕猴桃产业协会2002年宣告正式成立,成为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龙头和猕猴桃产业化的主要载体,改变了农民在市场上各自为战的不利地位。湘西猕猴桃产业协会不仅积极引导和开发标准化、优质化种植基地,还培训果农、协助公司下乡签订猕猴桃收购合同,在政府、企业、果农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猕猴桃加工业和中介服务湘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猕猴桃的发展反过来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此外依托湘西飞速发展的旅游市场,老爹工业园已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成为继酒鬼工业园后湘西州第二家部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将猕猴桃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这将大大促进两者的发展。

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指的是企业制定的目标、计划、组织管理形态和以及经营所赖以生存的地区环境。(如同业竞争表现)。集群内的企业只有采取合适的管理方式才能适应集群环境,又适合于培育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源泉时,集群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同时集群内外企业的竞争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最有利的刺激因素。

我国三大猕猴桃主产区湖南湘西、河南西峡、陕西秦美以及其他较小的产地之间竞争激烈,还有国外猕猴桃也大量进入我国,据悉,新西兰的猕猴桃因品质优越而出口到了70多个国家,甚至又返销到了中国,从1993年的10000余箱,上升到2003年的600000箱。在栽种上湘西的“米良一号”推广已久,产量高,具有良种的竞争优势,同时发展了很多与猕猴桃相关的产品。陕西秦美是我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起步较早,猕猴桃技术发展较快,并对外出口几千吨猕猴桃。国内外同业竞争极大地提高了猕猴桃产业主体的素质,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政府支持

根据集群理论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波特的理论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取决于四大要素共同作用于商业环境,而政府应是商业环境的维护者,政府可制订政策措施支持产业的发展。早在2003年湘西州就发了第3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猕猴桃产业建设的通知》,同年在19号文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中提到“突出发展湘西桠柑、猕猴桃果王素为主的果品及加工业,加快提升品质,努力改进鲜果和加工果品的包装,创立品牌”。同时湘西州农业局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站――湘西农业信息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做了许多工作:一是科学规划猕猴桃种植区,指导农民正确种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性。二是在农民与企业间牵线搭桥,帮助签订协议,维护各方利益.三是通过到各地举办推介会和参加博览会等,帮助企业搭建贸易平台,把湘西猕猴桃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6.机会

有的机会一旦抓住了可以改变整个局势,竞争地位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应该认清机会,抓住机会,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湘西猕猴桃面临的机会很多,主要有:一是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强调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借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西部地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建设;二是入世的正效应。加入WTO后,有利于与世界接轨、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开发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海外市场;三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至40%和50%左右的水平。这标志中国已经由温饱型消费向生活质量型消费转变。2003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如果按人民币平价购买力计算,和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水平相当。人民解决温饱后就会向健康方向迈进,购买较高品质食物。

三、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看到,湘西猕猴桃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 迅速发展的龙头企业,不断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环境,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发展的机遇。应该发挥竞争优势建立健全“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集群,在种植方面选择培育良种,推广科学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在加工方面依托高校科研优势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增加产品附加值;在销售方面探索创新多种销售形式,增加出口量。通过这些途径把猕猴桃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使农民、政府、企业三方受益,从而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作者衷心感谢王兆峰教授对本文的悉心指导)。

参考文献:

[1]陈继祥:产业集群与复杂性[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鲁开垠:增长的新空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徐承红: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于正东:老爹公司品牌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 2003

[5]胡争光:陕西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 2006

[6]张丽:大桃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 2006

[7]王兆峰:湘西猕猴桃产业化的优势、劣势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8]韩礼星:加入WTO后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策略[J].果树学报,2003(20)

[9]朱佳宁:哈尔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条件和优势[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

[10]王炜:哈尔滨市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06(5)

[11]王松青孙厚娥:猕猴桃市场状况与企业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3(8)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