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书画发言稿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04 07:21:43

书画发言稿

书画发言稿第1篇

书画馆揭牌仪式讲话发言稿

众所周知,x县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蔡国、楚国、西汉淮南王、东汉袁术的建都地、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这里诞生了宏篇巨著《淮南子》,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历史典故和优美传说。这里还孕育了一代名相孙叔敖、南宋大诗人吕本中、一代帝师孙家鼐、清末民初书法大家“铁笔”张树侯、民国英杰柏文蔚、爱国名将方振武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今天,寿县涌现出一大批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特别是以朱宝善、胡安品、陈玉宝、谷朝光先生为代表的书画界同仁处太平之盛世,沐时代之祥风,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创作出一大批讴歌改革开放之成就、抒发胸中之豪情的美文佳品,使中国书画艺术这块瑰宝在楚都大地上大放异彩,并在全省赢得一席之地,甚至在全国也已经暂露头角。

为了弘扬x县文化,展示名城风采,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全县社会事业发展,今天,寿州书画网、寿州书画馆正式正式揭牌开通、成立了,希望大家不孚众望,担当起联合、团结全县广大书画工作者和书画爱好者的重任,为繁荣我县的文化艺术事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品格和地位,做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万事开头难,寿州书画网、寿州书画馆在其诞生、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希望大家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排除万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用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为寿县的文化艺术事业和经济发展创造出辉煌的业绩。预祝寿州书画网、寿州书画馆兴旺发达,预祝各位创作丰收!

书画发言稿第2篇

宣鼎(1832-1880年),字子九,又字素梅,号瘦梅,又号邋遢书生、香雪道人、金石书画丐等,安徽天长人,是清末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对书画、篆刻、诗词歌赋亦很精通,史书说他“工诗文书画”,是位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文学艺术家。

宣鼎自幼过继于安徽天长县的一个大户人家,家境富裕。但弱冠之时,继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再加上其一味读书,不理家产,故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身一人栖身于破庙中,靠教书糊口。咸丰五年(1855年),又遇灾年,几乎饿死于破庙中。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攻占天长,宣鼎从此秋门转蓬,四处飘零,先是到上海卖画,后到江苏盐城、桃源(今江苏泗阳)、山东任城(今济宁)等地教书或作幕宾。为了生活,他教书、卖字、售画、从军、作幕府,真可谓穷困潦倒,苦海余生。失意文人的生活,给予他过多的磨难,于是将满腔悲愤寄于笔端,创作了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同治九年(1870年)创作了杂剧《返魂香传奇》,后三年又创作长篇小说《秋雨夜灯录》。这二部作品奠定了他在清代文学史中的地位,被誉为清代小说的压卷之作。

宣鼎自幼爱好书画,相传10多岁时即为人作画,书写匾额条幅。成年后又整日搜求金石书画,流连于碑帖书画之中,故学识渊博,传统功力深厚。宣鼎为人落拓不群,愤世嫉俗。他还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上画一位乞丐身背装满书画的布袋,手持竹竿,蓬头赤足而旁若无人,并自名“金石书画丐”,可见其对艺术的痴迷程度。在上海卖画期间,又虚心向海派名家学习,观摩西方艺术,从中汲取营养,画艺大增。以后又客游淮安、扬州、山东等地,视野开阔,收获颇多。在人物画方面,宣鼎深受明代陈洪绶影响,以昆曲中的众多戏剧人物为题材,创作了《三十六声粉铎图咏》,是合诗、书、画于一体的艺术佳作,在中国戏剧史和艺术史中具重要意义。在花鸟画方面,宣鼎深受清末上海花鸟画派之影响,有“八梅”之誉。《清画家诗史》称其“花鸟极超拔,赋色妍丽”,“临古小册颇隽逸”,“题画诗词亦峻峭”。由于种种原因,现宣鼎的书画作品在其家乡并不多见,但在淮安却屡有发现。本文所介绍的《墨海》画稿,即为淮安市博物馆之藏品,是近年来整理旧藏时所发现,是宣鼎在淮安作画时的画稿。

这本《墨海》画稿,纵30厘米,横20厘米,纸质线装本。其封面为厚质皮纸,上有隶书“墨海”二字。从书法上看,应为宣鼎墨迹。取“墨海”之名,有墨海泛舟之意;况画稿众多,故命名墨海。册内为大小如一的宣纸,从原有页码编号来看,页码不全,已有缺页和散失,故是本残册。但就是这本残册,却保有32页画稿,每页有手绘画稿2幅。每幅纵30厘米,横8厘米,共有画60幅,以花卉、瓶花为主,还有翎毛、走兽、草虫,琳琅满目,洋洋大观,并有蝇头行草题写的诗句。由于是画稿,册中没有宣鼎的落款和印章,但卷后有陈墉的题跋和印章,记为宣鼎所作。据考,陈墉,字伯容,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人,清末书法家,著有《国朝人书评》,《续篡山阳县志》有其记略。其题跋曰:“此册本宣瘦梅所作,经营惨淡,颇具苦心,题词亦跌宕不群,隽峭语尤令人解颐,承之先生见而爱之,口口而藏之箧中。其运笔用意处,自是一种精神,非平日素从绘事不能观,是册若一滴水,可知大概味矣!”。落款为“戊辰十月山阳陈墉跋”,下钤“陈墉”白文印、“伯容”朱文印。此“戊辰”为1928年,距离宣鼎离世已有四十八个年头。但宣鼎曾流寓淮安多年,人们喜爱这位画家,喜爱他的多才多艺和书画艺术,故这册画稿人争宝之,题跋中的收藏者“承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此外,画稿页缝中有“刘士漉珍藏”之墨记,应是此册的另一位收藏者。由于年代久远,其流传过程已不可考,但可确定的是这些收藏者都是淮安人士。据题跋记载,“此册本宣瘦梅所作”,因陈墉和宣鼎同属清末书画界人士,又同在淮安文化圈内,故深知宣鼎之书画,所言不虚,是真实可信的。

这册《墨海》画稿,以花卉、瓶花为主。其花卉有牡丹、玉兰、芍药、海棠、芭蕉、山茶、萱草、梅花、月季、荷花、桐叶、紫薇、秋葵、马缨、鸡冠、紫藤、黄芦、石榴、桂花、栀子、罂粟、绣球、、墨竹等等。这些花卉大部分是二种花期相同、习性相近的折枝花卉的组合,如牡丹玉兰、桂花秋葵、荷花红蓼、山茶梅花、紫藤腊梅、月季绣球等,但也有单一成图的花卉,如牡丹、马缨、黄芦、秋葵、紫藤等,其中仅牡丹一种,又有白牡丹、红牡丹、墨牡丹之分。瓶花也称清供,上画瓶、尊、盎、盆等器具,古拙浑厚,文采焕然,充满了高雅的文化底蕴。其内插牡丹、梅花、山茶、水仙等四时花草,附之于菜蔬瓜果,寿石茶具,再配以翎毛、走兽、草虫,组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如瓶果鳜鱼、双猫瓶梅、百事平安、白头富贵、牡丹博古、瓶梅秀石、梨酒伏鸡等。这些画稿看似随意为之,是不着粉黛的白描小画,却是宣鼎数十年艺术创作、文化修养及人生阅历的积淀和释放。故画面空灵,景少趣多,笔简意繁,耐人寻味,特别是上面的圈圈点点,括号注释,补遗纠错,不仅展现了画家创作时的所思所想,也可使后人感悟到宣鼎在绘画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事实上,宣鼎的画稿何止一种,史志上还记其撰有《梅谱》一书。宣鼎的每件看似不假思索随兴写意的画作,其实都有一件或数件画稿为基础。故而在作画时才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一挥而就,创造出一幅幅气韵生动、笔精墨妙的画图。

这册《墨海》画稿,均为尺幅甚小的白描小画,绝大多数都是折技画,反映了宣鼎在花鸟画方面的成就和风格。清人王概曰:“折枝从空安放,或正或侧,须各审势得宜。”故从构图来讲,此册中之折枝花卉,皆是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特写,截取花卉中最精彩的部分,或上扬,或下垂,或横斜,或两枝交汇,构图简洁明快,境界空旷清新,给人以疏枝简花、生趣盎然之感。如《牡丹玉兰图》中,作者截取牡丹玉兰各一枝,牡丹在下,玉兰在上,纵横交错,刻画入微。画上题诗云:“沉香亭北报花开,乐府清平凋未裁,月下瑶台群玉祧,承宣李白诏初来。”在瓶花清供中,画面大都以中置形式构图,在疏密聚散、高低虚实中求变化,或白描,或写意,匠心独运,各施各法,画的题材都蕴含深意。在岁朝清供图中,多会选画牡丹、梅、竹、水仙、石榴、寿石等,表达吉祥如意、富贵长寿和新春祝福;而在山家清供图中,则以香炉、野蔬、茶具、猫鼠、草虫为主,观之令人宁心入禅,充满了乡野情趣。如《梨酒伏鸡图》中,上画梨花酒一瓮,伏鸡一只,芦橘若干。画上题诗云:“漫道无肴供晚餐,伏雉卢橘足登盘。更余一瓮梨花雪,好此良宵放客难。”表现了宣鼎热情豪放的性格。特别是《查果饷午图》中,以双勾写竹,工笔画壁虎、草虫。壁虎入画为古今所罕见,表明了画家精通医药,有治病救人之心。此外,宣鼎的戏剧小说中多记有奇药妙方,也反映他通晓药性和医理。在习文卖画之余,还兼顾中医学。从笔墨上讲,此画稿有双勾,有没骨,但大多采取勾花点叶画法,属于兼工带写的小写意范畴,从中可看出宣鼎早年以工笔见长,在工笔花鸟画中曾下过苦功夫。成年后又吸取明代陈淳、周之冕和清代恽寿平、新罗山人等诸家之长,特别是在海派画家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清新明丽和亦工亦写的花鸟画风格。在画法上,画稿中既有细节描写的精微性,又不失笔墨上的简逸风格,禽鸟、走兽、蝴蝶、草虫等描绘得生动逼真,尚简是其花鸟画的主要风格。众所周知,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以“删繁就简”名闻天下,宣鼎在画稿中,所写墨竹清瘦劲挺,其出枝布叶,写竿勾节,已达到简之再简,不能再简的地步,足见其受郑板桥影响至深。这种疏枝简叶、生趣盎然的花鸟画风格,是宣鼎将平日生活中最美丽的意象提炼概括,以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为根基,雅俗结合,简略有序,创作的一幅幅言简意赅的画图。

书画发言稿第3篇

关键词:南京博物院;绘画;展览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1959年,为了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联合江苏省博物馆(后与南博合并)、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举办了“江苏历代绘画展览”。展览从10月2日开始,至11月31日结束,并编印《江苏历代绘画展览》宣传册。①此次展览为南博第一次举办大型绘画展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当时的文博界具有“第一次”的示范意义,给后来举办书画展览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现在回过头来看,此次展览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精心筹备,多方借绘画参展

为了举办此次大型绘画展览,南博专业人员精心筹备。为体现江苏地区绘画史的发展脉络及绘画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南博前辈们遴选南博院藏绘画为展品外,还多方商借画作。不但向各地博物馆、文管会借展,也向私人收藏家商借,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商借的博物馆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文管会、上海博物馆、无锡市文化局、苏州文管会、镇江文管会、常州博物馆等等,还“有的是私人收藏家捐赠或借展的”。②

这次画展向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展画作最多,是分两批借展的。第一批借展计42件,其中有元曹知白《雪景山水图轴》、元倪瓒《树石幽篁图轴》、明沈周《慈鸟图轴》、袁尚统《山水图轴》、清龚贤《墨笔山水图轴》、吴历《墨笔山水图轴》等。第二批借展计41件,其中有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宋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卷》、元顾安《竹石图》、明仇英《归汾图卷》、清石涛《对牛弹琴图轴》等。这些画作在展览结束后于1960年2月23日送还故宫。③

除北京故宫外,向上海借展画作也很多。向上海市文管会计借展画作20件,其中有明吴伟《人物山水图轴》、董其昌《西山欲雨图轴》、清王玖《松石图轴》等。向上海博物馆借展21件,其中有元倪瓒《山水图轴》、明唐寅《春山偕隐图轴》、清吴历《山水图轴》、龚贤《山水图轴》等。经手人是南博书画鉴定专家徐沄秋、许莘农等。④

另外还向各有关单位借展绘画作品数十件。其中,南京图书馆4件,江苏省美术陈列馆5件,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10件,上海美术出版社7件,⑤苏州市文管会2件,常熟市文管会4件,常熟博物馆3件,镇江市文管会2件,扬州市政协2件,南通市政协2件,无锡市各单位7件。其中有明沈周《蕉雀图轴》、文伯仁《朱氏七景图册》、清恽寿平《五清图轴》、郑板桥《竹石图轴》、黄慎《拐仙大幅图轴》、袁江《天香书屋图轴》、近现代徐悲鸿《松鹰图轴》等。借展的经手人多为南博书画鉴定专家徐沄秋、许莘农等。⑥

除向国家美术及收藏单位借展外,南博专业人员还拓宽思路,向社会上有名的16位书画家和书画鉴藏家借画作参展,丰富了展览内容。如:向上海著名书画鉴藏家钱镜塘先生借五代徐熙《雪竹图轴》参展。⑦向收藏家严载如先生借4件画作参展,其中有明沈士充《山水小轴》、清蒋廷锡《兰竹鸳鸯图轴》等。⑧向收藏家李蔚华借画5件。⑨另向其他书画收藏家借画30余件,如秦清曾2件,陈子受3件,朱勤荪3件,李秋君1件,程十发1件,周瘦鹃4件,吴辟疆1件,朱屺瞻2件,沈京似2件,吴青霞6件,杨怀白7件。⑩

南博专业人员首先调查了解各单位、各鉴藏家所藏江苏籍画家及在江苏活动的外地画家的画作情况,看是否精品,是否适宜展览,然后商借、运送、保存、展览、归还,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心血。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这些借来的五代以降江苏地区重要画派及名画家的精品力作,完整勾勒出江苏绘画发展史,体现了江苏历代绘画艺术的丰富面貌和杰出成就,为此次画展增色多多。

二、精心编写展览文案

这次展览举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绘画资料较为缺乏,对绘画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此条件下,要举办这样大型的展览是很不容易的。负责展览的专家在后来的“总结”中说:“这次展览是我们付出了比较艰苦的思想劳动,先后提出和研究了七个组织展品的方案,一再否定,最后摸索得出的。”

现在留存展览文案有如下四种:其一,内容分六朝、南唐、宋、元、明、清等六个部分,包括部题名、部题文字、分题名、分题文字,其下还列有绘画展品,这可能是最早的设计文稿(简称一稿);其二,分四个部分(六朝至宋元、明代、清代、近现代),此件为提纲,只有部题名和分题名(简称二稿);其三,不全,只有“前言”和第一部分的内容,包括部题名、部题文字、分题名、分题文字,但未附书画展品(简称三稿);其四,内容包括“前言”及四个部分的内容,每个部分包括部题名、分题名、展品等,简洁清晰,为该展览文案定稿(简称四稿)。

将这四份文案放在一起作比较,就可看出,一稿与二、三、四稿距离较大,二、三、四稿变化不大,但以四稿最为科学完备。总体来说,一稿比一稿结构更合理,语言更精练晓畅,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也越来越见深度。

首先,我们先看展览结构。

一稿的展示结构基本上是按照时代顺序来编排的,即按照六朝、南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来编排,但时代的顺序和绘画的发展史其实并不同步,这样编排,不能很好地反映绘画史特别是江苏历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二、三、四稿,即改变了这种不太科学合理的编写方式,而是以江苏绘画发展历程本身的特点来编写文案,分成六朝至元、明代、清代早中期、近现代四个时期,也即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下再按照各自不同的特点(如绘画流派、风格、重要画家或技法等)分列若干“分题”,介绍、展示江苏绘画发展的重要成就。

一稿的编写方式还带来一个弊病,即每个部分轻重多少不匀,多者太多,少者太少。如第一、三部分有两个分题,第四部分只有一个分题,而第六部分却有二十个分题。另外,把最后一个分题“徐悲鸿:中国画创作革新中的一员大将”置于清代也是不对的,徐悲鸿虽然生于清末,但其主要艺术活动时期应为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

在分题的编写上,一稿与二、三、四稿也有一些变化。如一稿将徐熙和他的孙子徐崇嗣的绘画成就分列两个分题,且跨第二、第三两个部分。二、三、四稿将此两人合列一个分题,凸显了徐氏祖孙二人的艺术个性及在绘画上的传承发展的关系。

另外,一稿中第六部分的“分题十:清代中期以后的花鸟画家”,因作品较少,不具代表性,而在二、四稿中被删去了;而二、四稿中列有的“寓居在松江的少数民族画家——改琦父子”分题,在一稿中则未见。二稿第四部分的“流寓江苏别创新风格的画家——四任”和“上海画派”分列两个分题,而四稿将其合列成一个分题:“别创新风格的‘上海画派’。”这样的例子颇多,或增或减,或合而为一,或改分题名,不一而足。

二、四稿中将一稿中原属清代部分的几个分题,如:“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杰出画家——虞蟾”、“苏州的‘怡园画会’”、“创出了我国最早的时事画‘点石斋画报’的吴友如”、“首倡艺术教育的李瑞清及其同时的画家”、“革新中国画的一员大将——徐悲鸿”等独立出来,成为“第四部分:近百年来江苏绘画艺术的发展和革新”,这无疑是正确的。

这种新颖的展览结构,是在多次的研究、讨论甚至争论的情况下逐步完成、完善的。展览专业人员在深入研究展览主题和展品的前提下,打破了旧有的按皇朝年代,或按画种,或分地区,或孤立地划分画派,编排陈列的老一套形式,而是根据江苏卷轴画发展过程及画风特点,分为四个部分,标出主题,下设分题,按类展示。“这种陈列方法,不仅使观众对江苏历代卷轴画的发展概况易于获得系统的概念,而且能将各个不同时期的画派风格,有所区别,有所褒贬,使人看了条分缕析,何取何舍,一目了然。”

这种编排方式,受到文博界和美术界的一致好评。上海著名画家、鉴定古画专家谢稚柳先生说:“这次江苏历代绘画陈列的编排方式是全国从来没有过的,是经过一定的科学研究分析的,把艺术性和思想性表现得很清楚,是研究中国绘画的一个新的启发。”

其次,再看展览语言。

一稿比一稿改得更简洁优美、通晓流畅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前言”:

三稿:“明清两代,江苏画家人数在全国占首要地位。”四稿:“明清两代,江苏绘卷轴画的画家人数在全国占首要地位。”三稿的说法大致不错,但四稿的说法更准确到位,点明是“绘卷轴画的画家”,许多民间绘壁画者或从事其他美术工作的艺人不在展览之列。

三稿:“这里展出的画,绝大部分是江苏人的作品……”四稿:“这个展览展出的,全是卷轴画,绝大部分是江苏(包括原属江苏省的上海市及其所属七县)人的作品……”四稿所述无疑更符合历史的史实。

三稿:“这里陈列的画件……自然不能代表江苏历代绘画的全貌。希望来参观的同志提出宝贵的意见,并提供新资料的线索。”四稿:“这里陈列的画件……尚不能反映江苏历代绘画的全貌。这种分四个主题、主题下又分若干分题的陈列方法,也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亲爱的观众提出宝贵的意见,并提供新资料的线索。”

再次,展览的“第一部分”。

一稿第一部分的部题为:“卷轴画开始流行后,六朝时期几个杰出的伟大画家。”二、三、四稿改为:“从六朝到宋元时代,江苏绘画艺术的成长和兴盛。”一稿的部题文字写得冗长噜嗦,三、四稿缺部题说明文字,从三稿来看,部题文字已简洁很多,也更明白到位。

二稿:“分题四:徐熙创出了‘铺殿花’,促进了挂轴画的流行,继起的‘没骨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途径。”三、四稿:“分题四:江南处士徐熙取材于野外景物,画出与院体风格不同的佳品;他的孙子徐崇嗣运用‘没骨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途径。”

第二、三、四部分均有很多此类修改、完善的例子,兹不一一列举。

三、对绘画作品思想性的思考的探索

传统的美术评论家和研究者一般只研究书画笔墨技法、师法传承、书画家生平、著述等内容,而鲜少对绘画作品中内含的思想观念等内容进行研究。本次展览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古代绘画作品重新审视和深入研究,探究其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关系,并在展览中体现出来,这在当时的文博界和美术界,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后来我国的书画研究和展览设计都有深远的影响和而积极的作用。

当然,这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当我们开始考虑这一展览时,对如何体现思想性,在思想上考虑很少,而且认为研究绘画艺术的思想性,无论从各地举办的画展中,或研究绘画史的著作中,从来很少涉及思想性,甚至认为画展中强调了思想性会损害艺术性的表现。经过党组织耐心的说服教育,并从理论上阐明绘画艺术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之一,必然有思想性。继则多次的组织座谈会讨论研究,给予具体的指导……后经苦思力索,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的有所领会,终于明确了古代绘画是有思想性的,而且在展览中也是可以体现的,最后才收藏到现有展览的效果……”

“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展出,我们认为主要是运用了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辨证法的观点、方法……例如:第二部份,分题五‘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画派,提倡笔墨韵味,成为清代四王画派的先驱者。’又如第三部份,分题八:‘和正统派画风作斗争的扬州八怪’。这两个分题都可以从他的涵义中看出,前者是陈陈相因,死摹古人,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地抄袭前人笔法……这种艺术思想的表现实质上反映了作者的意识形态与当时的封建帝王企求阶级统治(即经济基础)万古长存的幻想完全合拍的。后者是对当时现实不满,因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于画面,如野马奔驰,不受系勒,强烈的要求革新,突破陈规……”“这种研究古代绘画艺术中的思想性,特别是研究展览古代绘画如何体现思想性,在全国来说也还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美术界人士非常关注这一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这次画展给予参加工作的同志在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克服了错误的一向认为古代绘画无思想性的纯艺术观点,尤其是认为展览古代绘画不可能体现思想性的保守观点,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江苏历代绘画发展史和提高举办画展的思想水平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体现一定的思想性,本次展览还列有几个反抗封建阶级统治、反对正统画派及文人士大夫偏见的分题,除“和正统派画风作斗争的‘扬州八怪’”外,还有“不为清代皇家御用的金陵画人”、“清初领导江苏市民向封建统治作斗争的画家——周璕”、“出身被士大夫阶级所轻视的手工业工人的画”、“参加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杰出画家——虞蟾”等。这些分题的设立及其展品的遴选,符合历史事实,兼顾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今天看来,也是颇为合适的。只是在一些细节上,还有不当之处。如包壮行,列于“出身被士大夫阶级所轻视的手工业工人的画”这一分题,但据史料,他是明末崇祯进士,曾官工部主事,应属文人出身,列于“手工业工人”出身不妥。另,陈崇光(1838-1896),江苏扬州人,初为雕花工,后为虞蟾弟子,20岁前曾参加太平天国,随虞蟾在天京(今南京)绘制壁画,太平天国失败后回扬州。)本次展览将陈崇光置于第三部分第十三分题,而将其老师虞蟾置于第四部分第一分题,先后次序不顺。应将陈崇光与虞蟾置于同一分题,附于虞蟾之后较妥。

四、总结展览,保存资料

此次展览结束后,南博展览专业人员对此次展览作了回顾,写成展览总结报告。这份报告说:“以展品论,内容丰富,量多质高;以展品的组织方法论,形式新颖,主题鲜明。此次展出的画件计314件,画的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等,均所具备。从时代方面看,由六朝始,直到近代,江苏名画家的作品基本上业已齐全。”“这次展出的时间为两个月,收获是很大的……首先是通过展出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祖国这份优秀的艺术遗产,在旧社会里根本无法窥视,而今天得以观赏。从而充实了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粮,并从中吸取了爱国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的丰富滋养。正如邮电学院陈树荫参观后在意见簿上下班所写:‘参观了江苏绘画展览后,使人感到精神奋发,心旷神怡,祖国伟大的绘画艺术给予人们精神上之感受,诚非笔墨所可形容,建议今后多多举行类似的画展,以便发扬祖国的绘画艺术遗产,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

“其次,此次展出给美术工作者,在吸收和继承先人优良艺术传统的基础上,为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理论研究、艺术造诣的现实资料,对繁荣我省美术创作是十分有益的。因此美术界极端重视,并给予良好的评价。展出期间省文联曾组织美协、江苏国画院、南京艺专、南师艺术系及镇江、扬州等地的画界人士前来现场参观,举行座谈会。……嗣后南京艺专和南师艺术系又为此专门组织多次会议联系教学实际,加以探讨,反复的率领同学前来观摩。除此,常州、无锡、南通等地,均曾组织画家专程来此参观研究,此外,上海中国画院和美协,因有个别画家来宁参观,带回说明书返沪传播,引起上海美术界人士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分别举行了专题讨论的会议,深感颇有研究学习的价值……”

最后,本次展览的工作人员将资料整理好,除自留外,还将较为完备的资料送一份给南博图书馆存档,给我们今天研究陈列展示艺术、提升书画展览的工作水平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资料。从中可领悟到本院前辈们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以及对展览工作求真务实的精神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今天从事展览工作的后生晚辈仍有启迪的意义和鞭策的作用。

五、本次绘画展览给我们的启示

1.举办书画展览或文物展览,须结合展览主题,精心遴选展品,如本单位相关展品不够,应向兄弟文博单位或收藏家商借展品,以使展览更有系统性,更深入地展示展览主题和内涵。

2.对展览的文案设计,须结合该展览的主题和特色,编排结构,创新形式。不应简单地按照时代、地区、质地、来源等来组织,深入挖掘特定展览和展品的内涵和规律,用特有的展览语言形式来诠释和展示,《江苏历代绘画展览》用绘画本身的发展历程和规律,来构建展览结构,组织展品,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示范性的标杆。

3.对展览的主题和展品,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进行深入研究,不但研究其艺术和工艺价值,还在研究其思想性和历史文化内涵,并应用到展览的内容和形式设计之中去。文物和书画展品其实也是有生命的,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体,只看到其中的一面是不完整的。《江苏历代绘画展览》对研究绘画艺术性之外的思想性颇为重视,并把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认识绘画作品,尽管还处于尝试的初步的阶段,还是为后来的展览工作开启了先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4.举办完展览后,要对该展览作回顾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梳理优点,找出差距,统一认识,写好总结报告,为以后举办类似展览积累经验。并且要把展览文本、设计方案、展品目录、展览出库单、宣传页或宣传册、海报等相关资料,收集完备,除展览部门自留外,还须送一至二份至本单位图书馆(室)收藏,为以后进行展览工作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保存资料。

①《南京博物院七十年院史·奋进之路》,南京博物院编印,2003年版。

②南博等三单位编《江苏历代绘画展览总结》,1960年1月23日,南京博物院藏资料。

③《江苏省历代绘画展览借画登记簿》,钢笔手写件,1959-1960年,南京博物院藏资料。

④同③。

⑤另据南博专家许莘农所写借据,1959年4月29日,南京博物院藏资料。

⑥同③。

⑦上海市文管会开具给钱镜塘先生的介绍信及南博专家徐沄秋写给钱镜塘的借据,1959年9月19日,南京博物院藏资料。

⑧徐沄秋、朱屺瞻所写借据,1959年5月4日,南京博物院藏资料。

⑨南博借画记录,钢笔书写件,南京博物院藏资料。

⑩同③。

[11]同②。

[12]《江苏省历代绘画展览陈列计划草稿》,复印件,计25页。

[13]《江苏历代绘画展览》油印本,计3页。

[14]《江苏历代绘画展览》,毛笔书写件,计13页。

[15]《江苏历代绘画展览》,铅印本,计20页,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博物馆联合编印,1959年。

[16]同②。

[17]同②。

[18]同②。

[19]同②。

[20]同②。

[21]同[15]

[22]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第152页。

[23]同[22],第1018页。

书画发言稿第4篇

此次拍卖的徐冰地书并非单一的艺术品,而是一个项目。所谓“项目”,主要是包括《地书:从点到点》书、版权页、作者招贴画;手绘《地书:从点到点》故事第二版、地书项目工作室还原、地书编辑软件、地书对话软件、地书概念店等等。这是徐冰继“天书”、“英文方块字”之后的又一个大规模的对语言可能性的试验之作,包括了出版书籍、版画、字库软件、动画、装置、场景再现、概念店等,以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及艺术形态来完成艺术家的的理想。

像这样的系列拍卖在今年上海的春拍中还有许多,其中首推朵云轩春拍中的当代海派篆刻专场,80件拍品总估价只有80万元,而作品涉及当代30位篆刻名家,有韩天衡、童衍方和刘一闻三位当代海派篆刻的“王者”,有“海归四家”吴子建、徐云叔、陈茗屋和陆康,更有江成之和高式熊两位西泠印社中目前最年长的前辈。其中不少拍品还有一段精彩的收藏故事,比如童衍方的闲章“大富贵亦寿考”。

1988年童衍方去日本访问,在日本篆刻界泰斗小林斗庵寓所中看到伊秉绶的隶书轴,文曰“慎言语,节饮食,有道德,能文章,大富贵,亦寿考”。2000年童衍方再访日本,偷闲作客小林斗庵家,看到这幅字还挂着,这说明老先生也极喜欢伊秉绶的字。2003年他又出访日本,当然也要探访小林斗庵。不久,这件作品出现在国内一家拍卖行。童衍方一打听,果然是从小林斗庵家中拿出来的。童衍方果断出手,终于将这件关注了近20年的佳作收入囊中。此次拍卖的这方童衍方的闲章,印文为:“大富贵亦寿考,边款:偶得伊墨卿之隶书箴言有此句,摘以刻印时赴京都赏花之后成此,童衍方记于沪”,无疑显示出了这幅作品的来龙去脉。

篆刻家袁慧敏认为,中国书画里,画面、诗意、书法和印章四美合一,缺一不可。以前书画家在创作中,对于在什么地方敲什么印,印文的内容、形状等都有讲究。近现代画坛许多艺术大师如齐白石、吴昌硕等本身也是篆刻大家。在当代,即使篆刻行业有些落寞,但热爱篆刻的人仍层出不穷,因此,继书画、书法之后,篆刻也正为艺术品爱好者所重视。篆刻印章本身价值和价格的巨大差距,使之成为巨大洼地,等待资金填补,其中的市场机会几乎可与当年股市里的“认购证”相比。作客

文人情结拍场展现

在今年上海泓盛的春拍中,与文人有关的书画作品无疑成为了藏家关注的焦点,其中一把估价2万至2.5万元的扇面,因为有金城画仙猿献果图以及朱自清行书七言古诗,成交价达到了25.3万元。另外一把估价仅为6000至8000元的扇面,有陈莲涛《猫趣图》和沈从文行书录自作诗,成交价达到了69000元。陈莲涛擅画猫,形神逼真,自号猫痴,人号猫王,与虎王张善孖、猴王朱文侯并称“三王”,曾任上海文史馆馆长。加上沈从文的墨宝,自然收到了藏家的关注。

其实这种文人情结,在今年北京的拍卖会上也有反映。“文心磊落——中国近当代文人书画集韵”专场唐弢藏珍部分,众多著名文化人交往信笺以估价十余倍的价格成交,其中朱自清《楷书七言诗》以161万元高价易主。“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的35件文房精品用具,以1.26亿元的成交额百分之百成交。古籍善本中,文人墨迹及藏品也成为新亮点,如梁启超赠予刚订婚的梁思成、林徽因的中国古代建筑名著《营造法式三十四卷附录一卷》,以218.5万元高价成交;周作人撰书、鲁迅批校《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手稿以184万元成交。

在今年朵云轩春拍中,则征集到一批弘一法师书法精品。弘一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大致是前期雄而健,中期秀而雅,晚年淡而清。本场弘一书法件件精美,既来源可靠,多数亦有出版,其中晚年的《朱砂警言》尤受市场关注。若单论书法造诣,弘一法师的《朱砂警言》足可认为是一件超逸出尘的作品。然而,仅以书法或名家法书去界定它,似乎远不足以涵盖其全部。弘一法师在写此警言时,严格遵循着清规戒律。所用纸张,莹洁如月色,其正文、题款分别用朱笔、墨笔二色写成。朱砂选料上乘,色泽随下笔轻重而显现丰富的层次。作品写成后,虽曾经易主,但藏家均分外爱护,保存至今,品相仍丝毫无损。

特殊题材大有前途

在上海泓盛的春拍中,有许多特殊的拍品令人眼前一亮。其中,蔡斯民最著名的摄影项目之一的《留真》,捕捉了14位杰出华人水墨画家的影像。这14位相继辞世的一代国画大师包括:新加坡的陈文西,美国纽约的王己千,以及中国的朱屺瞻、刘海粟、黄君璧、赵少昂、李可染、叶浅予、吴作人、陆俨少、谢稚柳、黎雄才、唐云及关山月,最终的成交价为43.7万元。另外一幅关紫兰女儿梁雅雯女士最为喜爱最为珍藏的一张其母亲的照片,几十年来一直挂在梁女士的卧室,此次是这张老照片首次呈现于藏家面前,以无底价起拍,最终的成交价为25300元。

书画发言稿第5篇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写生;造型;书写性;用水

现代中国画教育,写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课题,特别是水墨人物画,水墨人物写生更是一个必修的重要过程。在水墨人物写生中,会遇到不同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不同,感受就不一样,也就会出现各种新问题,水墨人物写生也就是表现感受,解决问题。造型观念的培养,造型能力、笔墨技巧的提高,都可以在水墨人物写生的过程中来完成,为水墨人物画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水墨人物画是在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艺术的元素,借鉴现代造型意识、造型观念、造型方法,而产生的新兴画种,这是写意人物画的延续。在水墨人物写生的过程中就必须把握好一个方向,即水墨人物写生不是用毛笔画素描或速写,也不是工笔人物画的线描稿子,水墨人物写生必需延续写意人物画的写意精神,把写意精神贯穿在整个写生的过程之中。[1]

1 布局

水墨人物写生是利用中国画特有的工具材料,以水墨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对模特对象的感受。但由于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殊性,笔墨一旦落在宣纸上就无法更改,而且笔墨具有偶然性,难以控制,写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面对模特,首先要研究画面布局及人物形象的塑形,在胸无成竹的前提下,落墨之前还是用炭条或淡墨起稿完成。构图是外来语,在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中,构图即经营位置、置陈布势、章法、布局等意。中国画的构图有自身特性,讲究平面装饰性,体现中华民族的人文意识和儒、道、释的文化思想。而水墨人物画的构图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方艺术元素,使表现形式得到扩展,审美观念也更加丰富,水墨人物画的构图则更加灵活。在水墨人物写生中必然要根据写生的模特姿态、环境、角度、画材大小等等,合理安排人物形象在画面中的布局,水墨人物写生的构图随着写生的深入而最终达到完善。“经营位置”目的就是为了“气韵生动”。在水墨人物写生进程中,处理好画面的黑白、虚实、疏密、开合、起承等关系,有时为达到所需意境的表现,可以完全抛弃已有的写生环境,主观处理添加与人物相协调的背景,在画面布局上追求“意”的表达,而不是西方艺术写生那样的客观再现。水墨人物写生由于受环境、模特姿态、角度等等因素限制,在构图上肯定不能以创作构图来要求。但在写生中要有意识地把创作思维带进写生习作之中,通过写生的形式来帮助创作构图的训练,一副好的写生习作处理得当也可以是优秀的作品。

2 起稿

水墨人物写生首先遇到的就是人物造型问题,现代水墨人画的教学主要是学院教育,在进行水墨人物写生学习之前,基本上都经历了素描造型能力训练的过程,而水墨人物画在工具材料、造型意识、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如何运用笔墨造型,这就是水墨人物写生最主要的学习目的。在起稿阶段,人物形象的塑形必须符合水墨人物画以线造型的基本要求,现代水墨人物画是在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艺术的造型元素、造型意识,所以不能完全抛弃光影明暗,并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追求人物形象的体积,只不过是淡化了明暗、体积,追求二维的平面和结构,以符合传统中国画的形式语言要求。面对模特,要认真研究模特的形体结构和特征,感受模特神态和气质,把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以线造型,通过线条的疏密、粗细、轻重、长短、虚实、曲直等等,意向表现出人物形象的形体结构关系。稿子也要做到符合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以心应物,移情于物,充分表达出模特对象的形体结构与精神内涵,做到形神兼备。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稿子不是素描、速写,不能过分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光影体积。起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塑形过程,是为下一步的笔墨表现做准备。这一过程对于初涉水墨人物写生者来说极其重要,当笔墨造型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能够把控笔墨造型时,这一过程可以简单化。故而,很多画家只需用手指在纸上做点痕迹找出人物的比例结构,就可以直接用笔墨来完成水墨人物写生形象的表现。

3 笔墨造型

稿子阶段完成后,接下来就是笔墨语言的表现问题。有了稿子作为笔墨造型的依据,那么,如何通过用笔用墨来表现写生的人物对象和主观情感,以及笔墨的文化内涵。在笔墨写生过程中,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殊性,以及水墨人物画以线造型的基本要求,不能拿着毛笔画素描,也不能用毛笔画水彩。由于中国画的材料、工具的特殊性,笔与墨在宣纸上的效果无可预料,具有一定偶然性。并且水墨画是笔墨落在纸上就不可更改,在写生落墨前还是要对人物的笔墨塑造要有个总体的预先安排,勾勒、皴、擦、点染成竹在胸,一气呵成。特别是对人物五官笔墨的处理,人物形象的形神主要就在于人物五官塑造。五官在人物整体中是个细小的局部,用笔、用墨就更要严谨,因为严谨就可能出现过于客观的描摹。因而对于人物五官的塑造,笔墨关系不能被客观形象所束缚,主观随意而不失人物形象结构的表现,要见笔、见墨,抓住人物形象特征,做到形神兼备。水墨人物画同写意人物画一样是以线造型的艺术,线是人物的结构,线是画面的骨架,线是中国画的精神脊梁,有了线,墨、色才有依托。水墨人物画写生在下笔落墨时必然要考虑到笔墨的写意精神,用笔的“书写性”。水墨人物画写生中,线条的表现能力与修养主要来源于对书法的研习,通过对书法的练习,以锻炼对毛笔的控制能力,增强线条的力度和韵味。西方绘画也用线,西方绘画的线就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语言,在用笔上也不做特殊要求,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更不具有象征性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意义,主要就是为了物象的造型,线条最后还会消失在物象的形体之中。中国画的线在绘画中是最为主要的部分,除了有对物象的造型功能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承担着特有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具有多重功能,而且其造型功能都是为了审美、精神、文化等功能。[2]

为了突出水墨人物画笔墨的“书写性”,线条主要以中锋行笔。中锋行笔的线条饱满、刚劲而有力度。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材料上的相同,决定了两者之间也具有相通性,这就是前人所说的“书画同源”。水墨人物写生中的笔墨同样是要求“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用笔要有“写”的感觉,而不是划。气韵贯通,要见笔、见线、见墨、见形。一定要注意毛笔中水分的控制,行笔要慢而匀速,山水画大家黄宾虹把用笔总结为平、圆、留、重、变,用笔要平,就是行笔要稳健而匀速,如锥画沙;用笔要圆,就是线条要有张力、弹力,如折钗股;用笔要留,就是线条要能留在纸上,力透纸背,如屋漏痕;用笔要重,就是笔落纸上要有力量,犹如高山坠石;用笔要变,就是丰富性,各种用笔交替运用,要求变化,变则通则化。水墨人物写生中,用笔的“书写性”只是原则,不能死搬硬套,完全按照书法的用笔方式。比如说书法行笔中的牵丝连带等,在水墨人物画中用得不好会感觉有点做作。在水墨人物画写生中依势而笔,率性自然,以中锋为主,中锋、侧锋、逆锋等交替运用,丰富笔墨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使画面达到生动灵透的感觉。在这个落墨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因稿子就抛弃模特,而只专注于稿子的描摹勾填。稿子只是作为笔墨造型的依据,故而在这个阶段要把活动的模特与稿子相结合,用笔用墨要跟着模特的变化而调整。这样,笔墨语言才灵活,才有生气,人物才有神采。

笔是墨的统帅,墨靠笔的运行而展现,笔有笔法,墨有墨规。然而中国画笔墨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完全得力于水的运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中国圣贤对“水”的态度与体悟。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描写对象。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先人就看到了水的祸害与可利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水”成了君子于淑女以德相知的纽带,而成为千古绝唱;“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则突显了有志男儿的政治抱负与胸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表达了文人墨客对“水”的依恋。水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水是中华文化之精髓。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画,也离不开水。中国画是以水为主墨色为辅,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前人过多地去谈论用笔用墨,很少有人去关注水在中国画中的作用,故而对水的论述也就很少。对水的关注较多的是山水画家黄宾虹,《黄宾虹谈艺录》中有两段文字是黄宾虹对于用水的论述:“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浮薄,亦自有术。其法先以笔蘸墨,墨倘过丰,宜于砚台略为揩拭,然后将笔略蘸清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纵有水墨旁沁,终见行笔之迹,与世称肥钝墨猪有别”,“用水在墨,更在笔。笔含水多称湿笔,笔含水少称渴笔。湿笔、渴笔,作画时都要用,都是在变化的。先是湿笔,用到后来成渴笔。但湿笔不可成墨猪,渴笔不可成枯木,垢道人下笔润含春雨,干裂秋风非一时之功。要在运笔的徐疾、提按、顿挫、点垛、转折上多练习”。与论述极其丰富的笔法、墨法相比较,黄宾虹对用水的论述也只寥寥几笔,简单地讲了水与墨、水与笔的使用方法及产生的效果。“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笔力有亏,墨无光采”。[3]可能是过于注重笔墨的文化内涵从而忽视了水的存在。笔需要水来求润,墨色需要水来求变,画面韵律要有水来求动。没有水,用笔可能就干涩板滞;没有水,墨色可能就单一、呆板而无生气;没有水,画面酣畅淋漓的韵律也就平淡而无层次。笔的轻、重、疾、缓,墨色干、湿、浓、淡、焦,人物形象的特征、神采,绘画者的情感、精神、修养,以至于笔墨的文化内涵,完全取决于对水的运用,对水的把控能力,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积累来的经验。“上善若水”,“水”利而万物生,水是无形、无色、无味,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而这种灵活性和兼容性恰好体现了中国画无形的写意精神。在水墨人物画写生训练中,除了用笔的“书写性”,更多还是在于训练对水的把控能力,水的无形无色,水性的呈现寄托于墨色的变化,水才是中国画的灵魂。因而,在水墨人物画的写生中,不能把水看作是洗笔调墨的材料,而是润笔醒墨提神的媒介,惜水如金。[4]

水墨人物写生训练是人物画家必不可少的课题,是笔墨绘画语言的锤炼过程,更是画家艺术修养的一个修炼过程。所以,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同样是画家道德情操的体现。写生过程中,画家不能被客观对象所束缚,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一种随性、自然、质朴的写意境界。

参考文献:

[1] 毕建勋,杜娟.水墨人物画写生与创作[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1-2.

[2] 岳增光.名家写生[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1-4.

[3] 黄宾虹.黄宾虹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76-77.

书画发言稿第6篇

上海是中国艺术市场最为活跃的前沿阵地,作为中国连环画的发源地,已有80多年出版交易史,深厚的底蕴赋予了上海连环画交易市场厚积薄发的欣喜气势,目前连环画交易已成为上海艺术市场异军突起的“黑马”,占据了中国连环画交易的半壁江山,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交易格局的日趋完善,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值得我们分析探讨。

主要交易格局DD摊为主,店为辅

从经营形式看,地摊加店铺构成上海连环画市场经营的主要形式,较为集中在文庙旧书市场、福州路、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等处。其中,黄浦区是集中地区,区内的文庙旧书市场与福州路构成上海连环画市场的主要交易场所。

以量取胜,首推文庙。

规模大,人潮旺。凭借地利优势,文庙旧书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连环画交易市场之一,拥有达1500平米的大成殿广场,有10余家专营连环画地摊,集中分布在广场两侧的走廊,周日开市一天。

普本多,交易火。摊主的主要交易对象是来自批量采购的外地客商,为了“薄利多销”,摊主往往采取打包出售的经营策略,盈利情况个个不一,一般除去小摊40元、大摊60元的租摊费,赢利上百元较为正常。此外在文庙路也绵延着百余米的流动书摊,因无证经营,价格稍低,以“游击战”的方式,顽强经营着连环画的买卖。

目前文庙连环画的市场交易行情,几乎成了全国连环画交易的参照指南。此处连环画多属普通版本,其中也不乏精品,如60本一套的老版《三国演义》竟被炒到4000元的天价,但目前更多见的是散本的精品书。由于卖家精于买卖,“捡漏”在这里并不容易。

精品荟萃,上海旧书店

精品多,人流少。福州路经营连环画的店铺有上海旧书店、上海美术出版社图片社、大众书局等,最具规模的当属上海社科书店四楼的上海旧书店。

据笔者了解,这些店主经营的连环画,多是市场上较难见到,且具有收藏价值的连环画。此外,此处还兼营古籍善本、老期刊等,可谓执上海旧书业之牛耳。

笔者多次前往此店,感觉现场冷冷清清,并没有文庙市场的火爆,很多店铺也高挂“免战牌”,与一些店主交流探讨后,察觉这些店铺面对的顾客群相当一部分是外省市的书商和连友,锁定的是大宗交易,散客一般不超过30%,来自本地与外地的老顾客,会定期来看货。店租也较为实惠,一个10多平米的店铺,在上海旧书店月租仅500多元。

上货慢,渠道广。相对于文庙旧书市场,上海旧书店主做大宗的批量连环画买卖,趋向于走“精品路线”,半月以上才会有一批新货上架。对于这些摊主店主,要获取精品连环画,需要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和相对稳定的进货渠道,这些常规渠道包括:到废品站去称书;亲自沿街上门收购;吸引收旧货的小贩送货上门;在同行中以高价征书,高进高出;到古玩市场旧书摊去“捡漏儿”。

目前在进货渠道上均面临“吃老本”的困境,收购成本一涨再涨,不比十年前可以很便宜的收购各个出版社、图书馆、国企事业机关废弃的旧连环画,目前只有看行市、碰机遇,捡书价高的品种出售,其他的暂时封存,留待日后行情看涨。

买卖双方,张弛有道、各取所需

价格定势,看消费心理。文庙旧书市场和福州路支撑的上海连环画店铺地摊业,总体而言,七八十年代的连环画销量最大,精品价位普遍在30元左右。这些连环画,存在众多的版本题材,买家对此喜好各不相同。

从“卡通之窗”的网络投票结果看(截止2007年1月13日),在再版、老版、外文版、电影版、原稿、期刊6类连环画中,再版连环画、老版连环画等板块因有较强的史料、艺术价值,市场上的价位也较高,买家对这类连环画的热捧也预示了未来连环画收藏格局专题化的的发展趋势。

从消费群体来看,购买群体多为35岁以上的成年人,而非部分人认为的10岁以下的青少年,购买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投资和升值,更有寻找童年记忆的,心态不尽相同。“卡通之窗”调查(截止2006年1月13日)显示,买家出生于1959年前者占4%,1960至1969年出生者占47%,1970至1979年者占40%,1980年后者占8%。

价格偏虚,议价五要素。具体的交易方式也较为多样,一为普通买家拿货付钱,现金支付;二为同行或老顾客以物易物,以藏品养藏品。但目前市场上存在连环画的实际价值与价格不相一致的情况,许多涉行不深的买家容易上当受骗,面对卖家虚虚实实的标价,内行的买家多凭借多年的经验与眼力来讨价还价,对于他们而言,影响连环画交易价格的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品相问题。旧连环画有些存在破损问题,主要是书脊脱开和书角卷损,上海文庙市场更多此类问题。一般而言,除非特别精美罕见的品种,否则只有达到八品以上的连环画,才具有投资收藏价值。

创作手法。凡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连环画,大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准,画面精美,印刷精美。在上海连环画交易市场走红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样板戏”连环画就是用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线描手法创作的。

成套率。只有成套连环画才具有高的收藏价值,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西游记》、《铁道游击队》和《平原枪声》等,一旦缺了几本价格就大打折扣,所以近年来缺本价格扶摇直上。

版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交易价最高,印数少的比印数多的价高。如50年代的《红楼梦》价格保守估计在13万元左右;王叔晖五十年代绘制的《西厢记》,市场价600元左右;程十发的《阿Q正传》3000元左右。

绝版性。不少出版社对早期精品连环画反复重版,而“”时期出版的大多数连环画因带有浓重的特殊时代烙印,绝无重版的可能,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网络交易DD必将大行其道,一切为了高效率

在交易的愈演愈烈下,未来上海连环画店铺地摊业有何新发展?依笔者观察,很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趋势:

网上交易日渐增多。网上交易以店铺为经营形式,具体分两类:一为纯粹的网上店铺,二为有实址的网上店铺。这为全国买家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交易平台。据笔者统计,截止2007年1月13日,国内最大的连环画交易网站“中国收藏在线”连环画总量多达397359册,这也是目前上海连环画网上交易比较集中的地方。以2006年1月13日为线,“中国收藏在线”连环画店铺,上海地区117家,占总店铺的8%;淘宝网连环画店铺,上海地区58家,占总店铺的11%,而上海地区出售连环画1734册,占淘宝网当日连环画出货量的4%。

单纯从数据便可看出,全国网上连环画交易市场极其广大,这为市场小的地区搭建了一个全国性的交易平台,但对上海而言,网上店铺总量不多;网上店铺占全国网上店铺比率也不高。究其原因在于现实交易市场发达,买家众多,不必过多依托网上交易出售,呈现的特点为现实交易所占比重大,网上交易比重小,网上交易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深入,今后网上店铺将以其快捷、便利、安全的交易优势成为连环画交易的又一主要市场,预计今后上海连环画网络交易将更趋频繁。

从专营走向兼营。连环画是收藏一本少一本,随着货源的吃紧,专营已不太现实,众多店主开始兼售其它古旧书籍。

中介机构增多。一些行家利用自身的人际网络,为卖者找买家,为买者找卖

家,提供精品货源信息,实现“零店铺运营”。

交易新渠道DD拍卖会

连藏会历年的连环画拍卖会,业内称为“小拍”,拍卖公司的连环画拍卖,称为“大拍”,合称“大小拍”,精品进入拍卖会,普品流入地摊店铺,可谓是“天上人间”。

“大拍”介入拓展连环画交易新渠道

连环画市场在店铺地摊上的火热行情,引起了上海各大拍卖公司的注意,2000年以后,上海国拍、上海嘉泰、上海敬华、上海崇源、上海博古斋等举行的古籍拍卖会上,不定时都会有连环画拍卖,为连环画市场拓展了交易新渠道。对于高端买家来说,可通过拍卖会这个新渠道拍到精品连环画。

热点一:名家掌舵,树立“物以名为贵”看标

名家连环画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受到关注,2001年9月在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举办的大型连环画拍卖会上,一套64册1958年出版的《三国演义》以12000元的高价成交;2004年7月,上海国拍联合上海图书公司首次举办连环画专场拍卖会,尽管全场成交率不到50%,但名家连环画频频落槌,如程十发《阿Q正传108图》以2200元成交,《臧大咬子传》成交价为1100元,显示出市场对名家连环画的大力追捧。

热点二:“孤品”看涨,引领“物以稀为贵”潮流

“孤品”即连环画原稿,2001年以来,连环画原稿在连环画拍卖中占据了较重的份额,从目前来看,原稿在连环画拍卖领域出现尚属陌生,同一部原稿没有一个公认的价格,20年前,有内行的买家以每斤几角钱的价格收购了几麻袋连环画原稿,其中存在一个巨大的“漏儿”,内行的买家获得原稿后,可和出版社一起策划再版,双方共同获利,因而不仅是买家,上海各大出版社和书商也加大了原稿收集力度。

可以预见,原稿收藏将成为日后连环画收藏的首选,其“孤品”性质决定了它的价格将只涨不降。在选择原稿时,要关注诸多要素,如是否名家力作,是否获奖作品,以及它自身的配套的页数,脚本散页等。

未来走势盘点:名家连环画原稿水涨船高

可以预见,名家连环画代表了未来上海连环画拍卖的热点走势,而以程十发,贺有直等为代表的连环画原稿更是炙手可热,综合了名家与原稿的名家连环画原稿今后将成为收藏热点。以程十发为例,近两年来,程十发的连环画成交价一片看好,部分作品如连环画《王冕画荷》竟超出预估价3倍,市场行情一片看好。

“小拍”黯淡,“大拍”红火,当“灰姑娘”遇上“白雪公主”

全国各地连藏活动已有10余年历史,连环画原稿在连拍会上也进行了10余年,在早年连环画收藏的低迷时期,价格虽渐有抬高,但成交价仍偏低,始终处于“灰姑娘”的尴尬角色。令人欣喜的是,买家私下成交的连环画原稿却屡创新高,如项维仁、窦世魁绘连环画原稿《怒斩关平》以万元成交;郑家声的《智激美猴王》几年前以5万元卖出。

目前名家成为上海拍卖会竟拍的首选,但随着名家连环画原稿的资源枯竭,预计未来小名头的原稿行情也将上升。

“直线上升、高中回落”的再版连环画行情

在交易市场如火如荼地催发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了大量经典连环画,与人民美术出版社南北呼应,基本垄断了全国的连环画再版市场,据笔者了解,再版中古典题材最受青睐,一些精品较少而又被炒得很高的现代与外国题材,已基本回落,这与现在交易市场上热卖的行情基本吻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原本昂贵的80年代套书缺本再版后,价格就未必昂贵,其原因在于有些缺本绘画水平和印刷质量差强人意。

从目前来看,这些再版书的大量面世,业内颇有微辞,有人认为损害了收藏者的利益。笔者认为,出于其未来的无限再生性,短时期内升值潜力有限,目前尚未也不可能对上海连环画交易市场产生巨大的价格冲击。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运作的逐渐规范,再版年环画对整个交易市场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未来走向将趋向平稳。

结语:“朝阳”产业孕育广阔升值空间

书画发言稿第7篇

手稿卖了350万

赵庆伟1963年出生在北京,虽然父母从事的工作几乎和艺术不沾边,但他从小就喜欢标新立异,很有“文艺特质”。最早赵庆伟迷上了电子元件,不久,他又迷上了篆刻,之后又迷上了摄影……

1988年,赵庆伟花几百元买进邮票,倒腾3年后,竟赚了10万元。他拿这笔“巨款”,与朋友在中关村开起了计算机电源公司。

赵庆伟收破烂,纯属偶然。开公司赚到一些钱后,从1996年起他又迷上了老油画。一次,赵庆伟在一位古玩商那里买艾中信的画,对方问:“他的手稿你要不要?”赵庆伟心想,既然自己喜欢艾中信的油画,为什么不同时收他的手稿呢?于是买下,结果一下子就沉迷其中。后来,他发现从手稿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于是就有意打听,得知古玩商的手稿大多来自旧货圈,从此便开始在旧货圈里“寻宝”。

收破烂的经历充满着意外之喜。2003年7月的一天,赵庆伟接到“线人”电话,说有家杂志社清理出33箱东西,每箱1000元,共3.3万元。赵庆伟是个文艺青年,平时也偶尔有散文、小说在报刊上发表,当时他暗想,这家著名杂志第一次大规模清理文档,里面极可能有大量作者的投稿,于是就买了下来。

没想到,当他拂去积在手稿上近20年的尘埃时,竟看到那些泛黄的纸片上有石鲁、吴冠中、李可染、冰心等人的名字,他的心狂跳不止。面对这些大家的手稿,赵庆伟除惊喜外,又感到十分怜惜:“每篇稿子发表前都要经过6次校对,每一小摞文稿下面都是作者的原稿。每一处改动,都凝结着作者与编辑的心血。若将它们送到造纸厂打成纸浆,该多可惜呀!”于是,他就精心将这些手稿保存了起来。

几个月后,赵庆伟又从一家出版社收到一批“破烂”,其中有大量著名画家为图书画的插图,因为对之兴趣不大,他便转手卖给了一位海外收藏家,令赵庆伟目瞪口呆的是,一下竟卖了350万元!虽然赚了钱,但他心里并不痛快,他找到这家出版社的社长,告诉他,剩下的文稿该好好保存。社长却说:“这种东西根本没必要留着。”一句话激起了赵庆伟的“斗志”,因为如果他不买,很多东西将彻底消失。“当时人们热衷收藏玉石翡翠、名人字画,没人在意这些记录着文化与历史的字纸。别人不要,那我就收!”

街面上虽然也有专门收废纸的,但都是小打小闹,赵庆伟则是用麻袋装,用卡车运。“量大,收到好东西的概率就大。”他的公司本来在精英云集的中关村经营得有声有色,可是因为迷上了当“破烂王”,却关门了。他天天拎杆特制的大秤,不是去潘家园,就是去各处垃圾回收站转悠,气得爸妈大骂他“不务正业”!

《苍蝇・门牙》手稿,

无偿归还莫言

当时中国的拍卖市场刚起步,人们对于收藏的理念还很幼稚,局限于书画和瓷器等传统收藏大宗项目,书信手稿根本不被重视。再加上1985年到1995年那十年间,北京大拆大建,许多单位为改善办公条件而搬家,导致大批早期的文档资料和名人手稿、画稿、书信、日记被当作垃圾扔掉,或被当做废品处理。看到天天都有不少具有收藏价值的东西惨遭抛弃,赵庆伟心急如焚,“什么钱不钱的,顾不上了,先把有价值的东西抢救出来再说。”

赵庆伟的“线人”大都是以收破烂为生的外来农民,他们知道哪儿正在搬家,哪儿有大量的破烂要卖,哪儿会有赵庆伟喜欢的货。这些东西可能数十年被堆在北京各大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出版单位的储物室里,一旦所在单位搬家,便被当做垃圾卖给上门收废品的。

“每天总有几拨人打来电话说,某某单位又出了捆东西,多少公斤,多少钱,不能验货,要不要?我根本不考虑,直接说搬过来。”相比废品收购站,“线人”们更愿意把破烂卖给赵庆伟。“卖给废品站每公斤4元,卖给我每公斤10元。”每次赵庆伟一到潘家园,就会有百八十号人围上来,把给他准备好的货,一麻袋一麻袋地装上车。

冰心的《记一件最难忘的事》、丁玲的《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铁凝的《来了,走了》、王蒙的《一九八四部分短篇小说一瞥》等名人大家的手稿,就是这样“收破烂”收来的。

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日子里,赵庆伟仍然一卡车一卡车地收,结果银行账户里的钱迅速缩水。不仅如此,为了堆放破烂,赵庆伟租的一幢别墅也被塞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因为手头太紧,2010年年底,赵庆伟听从一位收藏家朋友的建议,举办了第一场“小雅・观心”拍卖会,处理部分“破烂”。拍品中有1.4米长的周思聪素描,有《半夜鸡叫》的原稿等。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被很多人瞧也不瞧就扔出门外的“破烂”,最后竟拍出了2000多万元。

事实上这只是他废品中数量极少的一部分。拍卖会结束后,记者们围着这位很有文艺范的“破烂王”问:这么多钱打算拿来做什么?赵庆伟回答得非常干脆:“买一部保时捷,开着豪车继续收破烂。”有媒体调侃说,这是赵庆伟的“行为艺术”:用豪车刺激人们的神经――既然你用金钱称量一切,那么我告诉你,财富或许就在你扔掉的一袋垃圾里!

早年,赵庆伟就曾用这种“行为艺术”的方式调侃自己,他让朋友给自己拍了一张跨着“轻骑”,驮着双卡六喇叭录音机,手拿大秤收破烂的照片。一些珍贵的名家书稿、手札等,都是他这样“收破烂”收来的。其中就包括莫言的一部小说手稿。

2003年,废品站的人打电话给赵庆伟,说一家出版社卖出一整辆面包车的废纸,3000元。《苍蝇・门牙》的手稿,就这样被夹杂在大堆泛黄的残书破纸中,进了赵庆伟的家门,避免了被打成纸浆的命运。

莫言的短篇小说《苍蝇・门牙》最初发表于1986年的国内某大刊物上,是他早期军旅题材的代表作品,被收录进多部文集。当时来说,很多人是看不出它有什么价值的,偏偏赵庆伟是莫言的“粉丝”,很喜欢他笔下浓郁的乡土气息,于是,就将其珍藏。谁也没有料到,莫言后来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4年春天,赵庆伟和朋友举办了一个小型拍卖会,全场95件拍品,70多件是名家书稿、手札,其中就有莫言的《苍蝇・门牙》手稿。它刚在预展上露脸,就有不少人表达了竞拍意向,还没开拍,价格已近百万元。很快,此份手稿的私洽价格火箭般窜到400万元。

然而,当得知这一情况后,莫言说不想让自己的作品被商业纠缠。希望赵庆伟归还书稿,让他将其捐赠给现代文学纪念馆。很多人认为这事不大靠谱,一部价值400万元的珍贵手稿,谁肯轻易送人!

赵庆伟的朋友、著名电视主持人崔永元也喜欢收藏,为筹建电影博物馆,赵庆伟曾捐赠给他1万多个电影胶片。恰巧,崔永元也是莫言的朋友,于是经他牵线搭桥,双方一聊颇为投缘,赵庆伟什么条件都没提,就痛痛快快地将手稿无偿归还给了莫言;而莫言也如约将手稿赠予现代文学纪念馆。

在捐赠仪式现场,莫言对赵庆伟说,自己当年全无意识,还曾险将《红高粱》手稿生火烧炉子,不曾想现在作家手稿都成了重要的收藏门类。而刚拔完两颗牙齿、肿着半边脸的崔永元,则幽默地说:“十年前,有三个人一起吃饭,一个人是我,一个人是莫言,还有一个是大江健三郎。现在其中的两个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至于另外一个人的手稿,我觉得文学馆晚要不如早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同时,诺贝尔奖得主与“破烂王”成为好朋友的事,也一时被传为美谈。

财富或许就在你

扔掉的一袋垃圾里

10年前中央美院搬家,赵庆伟花了3000多元钱买了一捆废品,竟然发现其中有张油画是王沂东的作品。而在另外一个文化单位的大院里,他从一户人家的废纸里买到了价值百万元的董其昌手稿。“《美术杂志》杂志社、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些单位搬家,我都介入了。”赵庆伟说。

说到他开着百万豪车收“废纸”这件很拉风的事,被朋友称为“中国最文艺破烂王”的赵庆伟说:“保时捷、大秤都是我的道具,我希望它们带给人们强烈的刺激――我炒高了‘废纸’的价格,人们才会懂得珍惜,知道这些废纸带着历史与文化的余温。”

薄薄的“废纸”,在赵庆伟心里重千斤。比如那张茅以升设计建造、最终又亲手炸毁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蓝图。“这座大桥在当年创下很多第一,这是最早的设计版本。这样的宝贝就该在部级的档案馆里搁着,不该流散在民间。”

除收集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大批文学巨匠的手稿外,赵庆伟还有的信函,宋庆龄的批件,郭沫若以为已在日军轰炸闸北时被毁的作品手稿;还有人民大会堂建设工程的详细图片史料,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排练的文字和图片……所有这些,这位“破烂王”都等着有一天能高高兴兴地把它们交还给国家。

部级的藏品还给国家,更多的东西如何保存和传承?“社会认为重要的,我会把它留下来;社会暂时没发现其价值的,我也会把它留下来。”

除了手稿,赵庆伟还收集了自清代到上世纪80年代的100多万张老照片。在北京市郊崔永元电影传奇馆的旁边,有座小院是赵庆伟的“老照片档案馆”,其中有少见的清代立体照片,有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清末人物照,亦有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领袖的照片,包括与电影工作者在一起的留影,邓小平与日本天皇、皇后的合影等。

当时以每麻袋200元收进的老照片,如今单张有的就能卖上万元了,可赵庆伟依然守着这个门庭冷落的“老照片档案馆”。偶尔有研究者、专业人员来参观,赵庆伟就觉得这种守候是值得的。

至于手稿,他想另建一个档案馆。“拍卖部分名家的手稿,是为了回笼资金,不然我没法活下去了,也是为了刺激大众,我手里还有成千上万人的手稿。”

赵庆伟还想办各种文化专题的档案馆、博物馆:比如“中国诗歌博物馆”,因为他手里攥着数万篇诗人的原稿;比如“中国音乐博物馆”――为此他已累积五线谱原稿数百公斤,以及众多文艺演出团体的广告单、节目单、剧照和录像带、录音带、唱片,其中包括全国总政文工团200多本各地巡演、采风的图文资料;比如“中国戏剧博物馆”――他藏有数千张戏曲唱片,及大量的戏剧脚本;比如“中国版画博物馆”――他搜集有各个时期不同艺术家、不同风格的版画作品七八千件……

但场地、资金哪里来?整理这些“破烂”已非赵庆伟一人之力可以办到。他开始把藏品送朋友,只要对方与自己志趣相投,不谈钱。

什么是文化?赵庆伟对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文化有实物的部分、技艺的部分,也有纸上的部分。那么多老建筑,它们的价值在被人们认识到的时候,已经被拆得七七八八了,对纸上的文化更是没有个清晰的认识,天天在毁。”于是赵庆伟至今仍然坚持“收破烂”:“我这个人是比较善于等待的,我等着人们认清破烂里的价值。”

17年来,他持续不断地通过“线人”,大量收购各个文化单位处理的废品,包括书稿、插图、连环画、版画、海报、老照片、地图、电影胶片等,涉及40多个门类。说出来吓人一跳,他现在租着5个仓库,拥有上百吨名家手稿、1万多幅油画,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的好东西。

有人说,如果赵庆伟开一家“手稿收藏馆”,肯定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从草根华丽转身为亿万富翁,赵庆伟总结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

资料链接:大师艺术家手稿频创天价

在相对成熟的欧美艺术市场,艺术家手稿作品已经成为收藏门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专收艺术家手稿的私人收藏家大量涌现,公共博物馆也非常注意对艺术家手稿作品的收集。拍卖场上艺术家手稿作品也是一路高价迭出,早在2001年苏富比就曾以84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家手稿 《哀悼的女人》,这个价格已与当时古典大师油画的成交价相差无几。2009年12月在伦敦佳士得“古代大师和19世纪艺术”的夜场拍卖中,拉斐尔的素描《缪斯的头像》,以2920万英镑的成交价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创出有史以来拍卖场上成交价最高的纸上绘画作品。从艺术市场发展的角度看,艺术家手稿在中国也会逐渐受到藏家和市场的关注与重视。

责编/毕春晖

书画发言稿第8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动画制作

一、引言

近年来,全国各大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同时,本科、职业教育艺术设计和影视动画类教材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这类教材编辑加工的编辑,本文仅从编辑的角度,对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及处理原则谈一些体会。

二、书稿编辑加工中常见的问题

(一)语言文字问题由于艺术设计和影视动画类教材在专业特点及作者群整体年龄结构等方面的特殊性,大部分作者都是院校的青年骨干教师,缺乏写书的经验,导致书稿在结构框架、文字水平、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不但口语化现象严重,而且在行文过程中思维跳跃,逻辑性较差,常常令人不知所云[1]。例如:“了解了动漫角色比例与变化加工的方法了,我们就开始画了,那么先画些什么呢?是不是总是漫无目的地握着铅笔,想……现在我介绍几种非常有用的画法,并且进行不断的尝试。开始吧!”

(二)专业术语使用不正确、不准确在艺术设计和动画制作的书稿中,通常都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制作来向读者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因此,操作方面的专业术语的准确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部分作者很少关注到这一点[2]。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鼠标操作,“点击、单击、双击、右击”以及“按、按住、按下”,表面上看似区别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它们所实现的功能是不同的。点击,常用于当鼠标单击或双击时,操作结果都一样的情况。例如:“当网友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并点击我们的网站链接时,……”。单击,常用于对工具按钮、对话框中交互按钮(如“确定”按钮)等的操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要在时间轴上选中某一帧,采用“点击”是不准确的,而采用“双击”,则根本无法将“帧”选中,所以用“单击”最准确。双击,常用于打开文件等情况。右击,即“单击鼠标右键”,常用于打开右键快捷菜单的情况,其他地方很少用到。“按、按住、按下”通常只针对键盘快捷键的操作。在书稿中,大部分作者经常将三种方式混淆,导致操作步骤的表述产生歧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初学者。按,常用于对键盘单键或组合键的操作。例如:“启动IllustratorCS,按Ctrl+N键新建一个文件”。按住,常用于利用鼠标进行图形绘制或文件的选择时,需要按住键盘上的Shift、Ctrl或Alt进行辅助操作的情况。例如:“选择椭圆工具并设置适当的填充色,按住Shift键,在左下角位置绘制多个紫色或亮紫色的正圆。”。按下,由于键盘上的键被按下后会自动弹起,不可能保持“按下”的状态,故不建议针对键盘操作时使用。但是,这恰恰是原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需要在加工中注意。

(三)相同功能的工具在不同软件中的名称不准确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动漫画的制作,仅使用某一款软件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利用不同软件的优势,结合使用,才能制作出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制作一部动画短片,不但需要用Flash、Maya或3dsMax软件进行制作,还需要使用Photoshop处理相关的图片素材,使用AfterEffects、Pre-miere等软件进行视音频的后期编辑与合成。正因为如此,在同一本书稿中,往往会涉及若干款不同的软件,而这些软件又通常是出自不同的软件开发公司,所以即使功能相同的工具,其名称却有一定差异,需要编辑在加工过程中仔细区分。例如,同样是用于填充颜色工具,在Photoshop中称“油漆桶”,在Flash中称“颜料桶工具”,在Illustrator中称“实时上色工具”,而在CorelDRAW中称“填充工具”。同样是直线绘制工具,在Photoshop和InDesign中称“直线工具”,在Flash中称“线条工具”,而在Illustrator中称“直线段工具”。除此之外,在各款软件中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工具还椭圆绘制工具、吸管工具和画笔工具等,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四)图文不对应艺术类书稿中,由于专业特点的需要,插图会占全书相当大的比例。图文不对应的问题常见于影视原画绘制类的书稿。虽然此类书稿的作者专业能力很强,教学经验丰富,但对教材的结构特点缺乏深入了解,往往在文字部分并不提及插图,只是机械地将插图“堆砌”于相应文字下,比较严重的情况是文字内容与插图内容完全不一致。

(五)图片和视频的版权问题在设计类书稿中,除了软件界面的截屏图外,某些平面设计案例中有时会用到人物肖像照片,遇到这种情况,责编通常建议作者替换其他内容的图片,或者使用作者本人及家人的照片,这样可以比较轻松地避免版权问题。但是,在影视动画作品赏析类书稿中,由于内容的需要,无法避免引用人们熟知的漫画作品及影视动画镜头的截图。虽然这些图片只作为教学范例,并不作为商业用途,但是如果一旦发生版权纠纷,就需要有明确的责任承担人。遇到此类情况,责编会与作者协商在前言中注明范例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书仅作为教学讲解用途等字样。同时,还应建议策划编辑与作者签署一份版权补充协议存档。

(六)其他问题除了以上几方面,此类书稿中常见的问题还有艺术设计软件名称大小写的不规范、动画片译名不统一等问题。在《影视动画创意赏析》一书中,同一部动画片,居然被译成几个完全不同的名称,如果编辑不熟悉这些动画片,很容易闹出笑话。例如,《ABug’sLife》同时被译为)《虫虫危机》《昆虫总动员》和《虫虫特工队》;《ToyStory》被译为《玩具总动员》和《反斗奇兵》等等。

三、“互联网+”内容的审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互联网+”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艺术设计和影视动画类书稿的“互联网+”内容,编辑加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视频中是否存在政治性敏感问题,是否存在不健康的情节与画面;②注意视频音频内容是否存在版权问题;③如果是文字资料,扫描二维码所出现的页面,其风格要与纸质教材相匹配,内容要与纸质教材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互联网+”教材的便捷性与实用性。

四、后期环节注意事项

对于艺术类教材来讲(尤其是四色印刷的教材),发稿之前的工作只是完成了编辑加工的一部分,后期环节的进一步把关,对教材最终质量的保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版式设计对于一部分内容质量较好,作者对版面要求较高的书稿,通常需要按照作者提供的“版式参考样张”进行排版,但书稿的实际情况往往不像作者所排几页“样张”那么简单,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这时,责编应根据书稿内容协助排版人员逐页进行调版。必要时,还需请作者协助解决,以保证书稿的质量。

(二)校色针对于四色印刷的教材,责任编辑需要在确认数码样时注意以下几方面:①线条图,要补全断线,去除污损;②照片图,要保证其清晰度,切忌色彩失真或人物变形;③由于印刷色与电脑屏幕色的客观差异性,所有图片的亮度需稍高一些;④特殊情况下会由于版式的需要,替换不同幅面、相同内容的图片。

书画发言稿第9篇

即将于近日面市的蔡志忠“学生必读国学漫画”系列,是蔡志忠授权的惟一彩色版本漫画,在幽默诙谐的漫画语言基础上添一份活泼生动的视觉观感。其首发套装包括被誉为中国人“圣经”的《论语》,记录“至圣”言行的《孔子说》、《孟子说》,同为儒家经典“四书”的《大学·中庸》,以及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绚丽的两颗“明珠”《唐诗说》和《宋词说》。

而在蔡志忠“学生必读国学漫画”系列上市之际,一场名为“你是我的蔡——中小学生国学漫画大赛”的活动也正式启动,并首开国内漫画比赛先河,以微信投稿为主要渠道。

蔡志忠与漫友文化携手数字动漫出版门户、微信、麦思涂鸦三大新媒体平台,推出了本次大赛。

从4月27日起至6月30日,广大中小学生只要在微信客户端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并添加“91AC原创漫画”微信号,就能每天获取免费推送的蔡志忠国学漫画,同时只要以《论语》、《孔子》、《孟子》等国学古籍为主题,围绕其内容进行个性绘画创作,完成后用手机拍照,用微信发送图片到“91AC原创漫画”微信号就能参加本次比赛。还能在电脑上登陆91AC原创漫画征稿板块http:///进行网上投稿,或者直接拿起iPad在APP STORE搜索“麦思涂鸦”并下载,就能使用iPad方便快捷地完成创作并投稿。大赛的优胜者将有机会获得蔡志忠亲笔绘制的原画、亲笔签名系列图书套装、91AC网站VIP包年资格等珍贵奖品。

绘以传道、画以解惑,把枯燥的文言文大众化,更有助于广大学生快速掌握考试必备文学知识、常识,轻松提高文学修养、培育经典鉴赏能力,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