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06 21:38:15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第1篇

保护环境,是使每个有道德的人所必须做的事,因为这个大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宝贵的地方。人不仅来自于自然,也受之与自然。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环境保护的感想心得体会800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关于2020环境保护的感想心得体会800字1原来的这里,山清水秀、流水潺潺。现在的这里,惨不忍睹。这发生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我好害怕……

我是一个稻草人,受上级分配任务去外出差。几年之后,我回家了,当我在重新站在这一片土地上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变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这里已不是以前那么美了,以前的这里不是这样的!以前我和爸爸妈妈在这里是多么快乐呀!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美丽的田野相伴着,那流水、那小鸟为我们唱歌,大树为我们跳舞,一切都是那样的美丽与和谐,而现在……看到现在的一切,有回想以前的美好,我很伤心,又很害怕,更多的是好奇,我急着想去找爸爸妈妈,我要问他们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森林都不见了,留下的只是一个个木桩,为什么田野变成这样了?我想找到答案!于是我跑呀跑,跑呀跑,我感觉我累了我想休息,于是我就站在那,欣赏着周围的一切:天不再那么蓝,没有了流水,没有了大树,更没有了那一片温暖~~我流下了泪……“那是什么?”我看见一大群麻雀向我飞来,向我飞来!很快的,麻雀已在我身上。

因为我不住的赶他们,所以他们恐慌了,不断的会有一群鸟会飞走。这时候,一只小鸟说:“稻草姐姐,求你不要再赶我们了,我们已经无家可归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的”说着,小鸟哭了。“无家可归?”“树都没了,我们又哪来的家!”小鸟伤心的说。是啊,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好,我可以让你们住一宿,但你们得告诉我这发生了什么”我说。“好。在几年前,我们这来了一群人,他们打鸟、伐木,打猎动物,还要开设工厂,我们动物又没有办法阻止,于是这里的动物都迁居了,留下的却只有我们这些老人与小孩,而我们有没有……”小鸟再也讲不下去了……

走了,全走了,爸爸妈妈走了,阿姨走了,爷爷奶奶也走了,却只留下了我……天哪,你让他们还我的家!还我的家!

关于2020环境保护的感想心得体会800字2环保,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环保,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环境保护的意思,可这个是接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做的事情与“环保”二字恰恰相反,他们是在破坏而并非保护。乱砍树木,污染水源,随地吐痰,排放有毒废气都属于破坏环境的一种。也许在你不知不觉中,你就会伤害到地球妈妈的身躯。因此我认为环保应该从自身做起,才能为环保做一些属于你的贡献。

目前,整个世界有多少干旱的地方,又有多少因为没有谁喝,而活活渴死的人类和动物,这不就是大自然对我们这些不节约用水的人的报复吗?节约用水,每个人都知道,但有谁真正去过呢?只要在你洗手的时候,将那些说循环利用,这便是环保的表现。

有一件事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无法淡忘,也正是因为那件事让我明白了环保的可贵。

记得有一个双休日,我在家里吃完午饭,准备洗自己的碗。我漫不经心地把水龙头开到最大,开始洗碗。就在这时,爸爸将水龙头关闭,严肃地对我说:“你知不知道这是浪费水的行为,洗块碗用得着把水龙头开这么大吗?”我有些懊悔,因为毕竟有很多地方都缺水,还有很多地方是严重干旱,像我这样浪费水,在爸爸眼里,也许就像夺取了别人的生命一样。我惭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我在洗碗之前,总是把水龙头开到最小再洗。

“节约用水”这四个字已在我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让我刻骨铭心。

节约几千张纸,就可以少砍一棵大树;节约每一滴水,就可以让这片大地少一份干旱。当你留意身边的点滴小事,就能发现你为环保而努力过。

因此,我想对大家说:“我们的地球妈妈已经伤痕累累,你们是否听到她在无声地哭泣,请不要再破坏环境、破坏大自然了。让我们从个人做起,一同来保护我吗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吧!”

环保从我做起,为大自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让我们唱响“绿色家园,环保先锋”的口号吧!

关于2020环境保护的感想心得体会800字3地球原本是一个美丽、健康的星球,由于我们人类无休止的破坏,现在的地球已经虚弱不堪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错误,正在弥补自己的过失,作为地球妈妈的儿女,我们一家决定将低碳生活进行到底。

所谓的低碳生活,我的理解就是废物利用。

记得有一次,我发现家里有许多的旧报纸,我刚拿出来,准备扔了,爸爸连忙阻止说:“千万别扔!”我满不在乎的说:“这旧报纸,早就过时了!留着有什么用?还占地方。”爸爸说:“别看这旧报纸,用处可大了!可以擦玻璃;把它铺在衣柜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而且还可以吸收衣柜中的异味;还记得咱们家装修房子需要旧报纸吗?到处找报纸还找不到呢!”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因为受爸爸到了的影响,我也懂得了低碳环保的意义。记得还有一次,妈妈用完了面膜纸,让我帮她扔掉,我却把爸爸的皮带从柜子里拿出来,边擦边对妈妈说:“用过的面膜纸不要扔,可以用来擦家具,皮带或首饰。不但擦得光亮,还可以在上面留有面膜纸的香味,比抹布还好用呢!”妈妈惊讶的说:“嘿!你还挺会废物利用的嘛!想不到,你成了个环保低碳小专家了,知道的比我还多呢!你说得对,以后妈妈就按你说的做。”

可别小看这微不足道的细节,这里面可包涵着节能减排的大道理。一张纸、一页书,它们的原材料就是成片的森林,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保护了地球的肺叶,同时也可以减少纸张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浪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只要你愿意主动约束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一定可以加入低碳一族,低碳一族要做的有以下几点: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或美容、出门购物尽量步行、带自己的环保袋、养成随手关水电的习惯、不用一次性的物品……低碳可不只这一些,还有的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呦!

低碳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来吧,让我们大家携手共创美丽的家园,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越来越美好。

关于2020环境保护的感想心得体会800字4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护人类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但是,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了,可是,我们的生活周围的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资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但是,人类不但不保护它,还破坏水资源。在我的家乡有条河,大家称它为“黑河”,之所以称为黑河是因为河面漂浮着垃圾、水果皮、剩的蔬菜叶,还有腐烂的小动物尸体,河水已经变成黑色的了,每当人们从那里这去,都会捂着鼻子走。水资源在枯竭,小河在哭泣,你们看到了吗?我们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们的眼泪,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大气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果没有了大气资源人类就无法呼吸,至终死亡。我们要保护大气资源,但是还有一些人们在破坏大气资源,他们把塑料袋垃圾焚烧,冒出的烟就会把空气消灭掉,人们就会无法呼吸,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会死亡,我们要保护大气资源。

森林资源也是很重要的。你别看不起那小小的花草树木,他们的作用可大了,它们不仅能吸收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还能呼出氧气,维持人们的生命。但是森林资源也在逐渐减少,有些人们把大权砍掉做家具,把树砍掉卖,却不知道栽,他们把这些树木砍掉其实是在摧残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了树木,就没了氧气,人类该如何活下去呢?我们要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吧,人类地球母亲已经遍体鳞伤了。我们病了需要营养,地球病了,上哪吸收营养呢?我们要唤醒那些污染环境的人类,我们要珍惜生命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地球母亲在生病,人类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为地球治病,人类将走向灭亡。我们大家要齐心协力,共同保护环境,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地球母亲,爱护自然资源。

人类是自然之子,人与环境息息想关,地球是我们美好的家园,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我们的家园,爱护我们的生命。

关于2020环境保护的感想心得体会800字5现在你还能听到鸟儿清晨歌唱吗?现在你还能看到那蓝蓝的万里无云天空吗?现在你还能脚踩厚厚的树叶去林中散步吗?现在你还能看到满地的翠绿吗……这大概就是我们人类的报应吧!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报复。

难道直到有一天旱灾,油灾,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而兵戎相见的消息包围我们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抬头看天空的时候突然发现记忆中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景致已不复存在,直到有一天冰川开始融化,海水吞噬了陆地,越来越多的人为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而奔走时,我们才会感受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么?才会体会到我们践踏草地、乱砍乱伐、乱扔纸屑、浪费水资源等等恶习对自然的伤害么?

地球不属于我们每个人,我们不能肆意的伤害它。水资源是让我们用来利用的,不是来供我们浪费的,当我们消耗水的时候,有多少人因为缺水而丧失了生命?我想每个人都不想做其中的一员。那怎么办?只有我们现在开始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并且真正的做到节约水资源才有可能保证我们能够向现在这样美好的生活。

地球是每个人共有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呵护。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一种口号,它需要我们具体的落实到行动当中,弯下腰拾起一张纸屑,多走几步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用几秒钟扶起路边倾斜的小树......有多么多的微小的事情都是在保护环境啊!都是那么的轻而易举,只是在于我们的一念之间而已!环保就在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他离我们的距离很近,触手可及,但又很遥远。他不会主动的接近我们,需要我们去接近他。

环保不仅仅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客观的说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只有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才能快乐的生活,然而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家园由于我们的不断消遣而真正消失,那么我们每个人也就不复存在了。环保就是在保护我们自身!

昔日的美景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那蓝蓝的天空也渐渐离我们远去。如果等到大地也离我们远去,我们再也挺不到鸟儿的声音......那时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吧!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美好的家园。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第2篇

2019年两会,无论从主席参加团组讨论时的发言还是政府工作报告,抑或“部长通道”的解答,个人认为环境质量依然是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也是政府今年工作的重点。

下团组讨论时讲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环保红线。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谈及环保问题时介绍说,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环保攻坚战开局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不过,当前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下一步重点将聚焦打好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七场战役。不能放宽放松、更不能走回头路,保持方向、决心不动摇。坚决避免数字环保、口号环保,确保环境质量改善没有水分。

要全面认真贯彻好、落实好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我想政府一方面要动真碰硬持续发力推进生态保护,以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公民个体,环境质量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也应尽自己的义务,为持续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关系到全民族的生

存、发展和国家的兴旺发达,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切实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勇于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形成人人热爱环保,支持环保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 广泛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多途径学习关于环

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收看收听环保新闻和讲座,积极参加“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周”“环保志愿者”“绿色创建”等丰富多彩的环保实践活动,并积极鼓励亲戚朋友、同事等身边人也踊跃参加到此类活动中,营造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第3篇

环境保护工作不是单单为了某一个或某一些群体,而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后代子孙,要让他们在新的时代下,享受明媚的阳光、绿树的荫蔽、河流的滋润。因此,环境保护工作不单单是环保局或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要全体党政机关、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其中的任务使命。

一、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西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在西藏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中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建设美丽西藏,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从党中央的讲话、自治区吴英杰书记的报告,我们要更加坚定环境保护工作的意志。不能因为一时的发展,而做收人唾弃的千古罪人;不能因为一时的政绩,毁掉子孙赖以生存的环境。众所周知西藏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高原生态修复脆弱,一些自然风光,物资资源是无法逆转的。作为在高原工作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这美好环境的馈赠,而不是一味的向自然索取,然后将我们的丑恶“回报”于它。

二、如何做到环保

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环保工作与我息息相关,“水十条”、“水污染防治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拉萨市河长制方案”等都是我们水利工作者应时刻注意的。如今拉萨发展的越来越快、城市建设的越来越美 ,而生活污水的排放、地下水的抽取,使我们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如何面对发展和环保,是我们首要和长久需要解决的问题。

“拉萨市河长制方案”的实施,确保了拉萨河长效的保护,为河流水域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开展拉萨河及骨干河流、湖泊水环境治理,切实保护好拉萨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为建设团结美丽健康幸福新拉萨提供重要保障。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我市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根据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全面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贯彻落实,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保障拉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根本上树立环境保护工作就是保护自己的思想,确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世界水日”我局深入县(区)小学开展水环境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得到了有效的社会反应,在小朋友的心中树立了较深的印象。从小家里教育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自然,自家的环境要保持好,而到了外边,就开始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是我们变坏了,还是我们变麻木了。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第4篇

一、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和阶段性成果的内在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要论述,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明确而科学的评价,深刻揭示出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胡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党的十七大报告既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又深刻阐述了每一个方面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揭示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我们的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以及发展布局、发展战略、发展道路的认识,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表明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艰辛探索,凝聚了新中国近6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深刻发展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

二、结合自身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牢牢把握突出实践特色原则,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确定的学习榜样,认真查找梳理发展中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在前段查找梳理问题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更加深入地找差距、找问题、找不足,真正把问题和不足查准、查实、查透;更加系统地完善目标、制定措施、推进落实,真正把目标措施定实、定具体,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时,必须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根源,从制度建设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要立足长远发展,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逐步探索完善一系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解决生态环保问题,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的“命门”意识,强力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要突出发展生态经济。不断强化循环经济理念,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努力形成节约环保的生产方式。要努力破解节能减排难题。进一步提高新上项目准入门槛,着眼于国际、国内一流水平,不断提高现有企业技术标准、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认真解决好转移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等问题,为新的发展腾空间、腾资源、腾容量。要大力抓好环境治理。组织实施新一轮“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加快全市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严格环保执法,切实搞好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围绕环境目标责任,实行定量考核,完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实现环境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制度化、规范化。

3、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作为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解决思想观念、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坚持把加强学习摆在重要位置,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统战理论和政协章程,学习胡、等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同时还要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把学习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如何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的要求,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当好助手,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办法供一把手参考,

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本职工作的要求。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第5篇

一、伦理、道德与法律

研究环境刑法的伦理支点,首先有必要研究最基础的伦理。从西方的词源含义来讲,伦理一词,源于希腊语thos,意思是品性与气禀以及风俗与习惯。但从我国的词源学上讲,伦泛指人与人之间的客观关系,理即蕴涵事物本质的一种条理,伦理就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应有条理和顺序。所以,我们可以把伦理理解为存在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合理和基本的秩序。伦理与道德这两个概念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都被不同领域的学者不同程度的界定过。从哲学的角度讲,道德是有层次的,伦理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道德的共识[1]。由于人们的语言习惯问题,道德经常用于个人和比较生活化的场合,伦理则具有团体和相对正式的色彩,但二者表达的意义相近¹。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中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二者之间存在着相通之处和必然的联系。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也是法律的归属,几乎每个法律条文背后都是由道德来支撑的。任何法律规范都需要道德的支持,需要伦理的铺垫,法律只有符合道德,体现伦理,才能称之为法律,否则该法律不仅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尊重与信仰,形同一纸空文,甚至会被世人所唾弃。

二、研究环境刑法之伦理支点的价值

(一)环境刑法与环境道德存在断层现象法律不应独立于道德,而是与当下的伦理和道德保持同步。环境刑法作为生态法制体系最后的也是最有力的保障,理应更应具有道德说服性,然而自从1997年5刑法6设立环境犯罪专章后,一直固守传统的人类利益中心主义,对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环境刑法难以实现其预防功能。这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犯罪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性是很不相称的,当然也不会符合当下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共识。虽然我们颁布了5环境保护法6,也实施了环境刑法,虽然我们热衷环境法治建设的目的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然而法律的实施并没有阻止环境的恶化。现代环境法治中所需道德因素的缺失与滞后是根本的因素。对环境的破坏就是对人类环境权和环境利益的侵害,破坏环境已经不能被认为仅仅是-禁止之恶.,已俨然可以被称为-本质之恶.,因为它已然包含着道德责难的内容了[2]。我们立足于环境灾难的现状制定法律以期改善和保护环境,但是我们在立法、执法与司法中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我们人类传统利益的保护与弥补上。环境法律与环境道德的脱节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制定环境法律的目标与价值,不得不重新探寻符合现代环境法治的伦理与道德。

(二)环境伦理的建立意味着对自然的爱与尊重传统道德观把道德关怀的范围局限在了我们人类,造成人类与自然绝对对立的的假象,成为人类对自然肆意破坏和利用的原因之一。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敬畏自然,对它顶礼膜拜,随着生产经济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类就将自然和生态规律置之于不顾,自私的固恋着人定胜天的想法,开始对自然进行挑战,进行征服。大自然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垃圾场与原料库,自然生态环境逐渐失去了平衡,人与自然的冲突也日益尖锐。当自然以恶劣、狰狞的一面来与人类的破坏进行对抗时,当环境的恶化已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时,人类才开始冷静,开始动摇。人们忘记了,人既要生活在社会中,也要生活在自然中,既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环境伦理突破了传统道德观中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提出了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道德调整的要求。自然界孕育了人类,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和人类社会。人类同其他物种一样,是自然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人类与其他非人类存在成员要和谐共处,共同协调发展。我们必须珍视物种和生态系统自身,正如我们珍视人类个体与共同体一样。人类不仅不能离开自然界,还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我们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但也应该爱护、保护自然。破坏自然环境已然应该被道德责难了。

(三)现代环境理念会促使绿色之法的实现环境刑法不管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一部法律,都兼有刑法与环境法的双重色彩,所以环境法中的一些现代环境理念就会对环境刑法产生影响。首先,正义在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而环境正义正是道德正义的体现。环境正义,从时空上看,包括代内正义、代际正义、种际正义,主要指两层含义:一是所有主体都应平等享有环境资源,清洁环境而不遭受资源限制和不利环境伤害的权利;二是指享有环境权利与承担环境保护义务的统一性,即环境利益上的社会公正[3]。环境正义不是将眼界局限于一代人,片面追求这一代人安逸舒适的生活而滥采资源破坏环境,也不是将自然资源占为人类所有,破坏其他物种基本的生存环境甚至对他们进行残害。环境刑法作为人定法,要体现法律正义,首先要体现基本的环境正义。其次,和谐不是只对社会而言,也是现代环境法治的目标。环境和谐要求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都要实现和谐,即整个环境大生态系统,各个子系统,各个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形成一种自然、合理的秩序。有学者主张,环境刑法的功能不止包括人权保障和社会保护,也包括维护生态安全与和谐,这与环境和谐的要求是一致的,环境刑法应以此为目标,力求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此外,安全、效益、公正等价值理念也是符合环境伦理观的现代环境理念。环境刑法作为生态环境法制的一环,要保证其生态性和科学性,离不开这些现代环境理念的指导。

三、当代中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反思

(一)天人和谐:我国传统环境思想的主流在全球环境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我国古代传统的环境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季羡林先生断言只有东方的伦理道德思想,只有东方的哲学思想能够拯救人类。从儒家的天人合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到道家的道法自然、与天为一、天人一体,到佛教的众生平等,到道教的尊重天地父母,天人和谐一直是我国古代环境思想的核心和主流。天人和谐观强调尊重自然,亲近自然,肯定自然和自然存在物的内在价值,把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的价值,爱护一切生命看做是人类的崇高道德职责。天人合德思想把伦理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宇宙,仁民爱物将仁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自然界,主张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界统一起来,尊重一切的自然存在物。同时,天人和谐观也充分肯定人的个体生命价值和精神自由,主张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天人兼顾[4]。所以天人和谐观既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非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二者的整合。蒙培元教授强调:中国哲学是深层次的生态哲学。这样说并不过分。[5]然而这些环境思想是当时人们在处理社会和人生问题时提出的,并不是单纯为环境问题提供指导,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而且由于现在国内对此研究相对较少,天人和谐观作为我国辉煌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直以来都在扮演着空口号的角色,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

(二)西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之争从2世纪中叶至今,西方环境伦理学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局面,其划分的依据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及道德关怀的对象。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是目的,自然只有对于人类而言才具有价值,以人类自身的利益作为道德关怀的对象。非人类中心主义则认为,人类是大自然中普通的一员,非人类的存在物同样具有价值和权利,同样应得到道德关怀[6]。随着人们对环境危害的反思以及学术的不断进步,焦点集中在了人类中心主义中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中的生态中心主义两者身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仍然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但开始关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基于此,人类对非人类存在物也负有道德责任。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突破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拓展了道德关怀的对象,但人与自然主客体二分的观点一直未变,最终的目的仍是人类的利益,这种人类功利主义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值得怀疑的。而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具有主体性,存在着内在价值和固有权利,应该得到人类的尊重。生态中心主义强调大环境生态系统的和谐,强调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的统一,是一种更为深刻的伦理。然而承认人以外的存在物也具有固有的权利和价值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会带来权利与价值的暧昧化,非人类存在物的权利与价值可能是一个虚构的理论依据[7]。究竟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之间如何取舍,西方环境伦理学界没有形成普遍共识,也没有建立一种更成熟、更完善的伦理体系。

四、我国环境刑法之伦理支点的重构

寻找我国环境刑法的伦理支点,就有必要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和环境刑法,不能一味地引进和借鉴。西方的环境伦理思想是针对西方国家的环境问题提出的,它对于我国环境问题的适用性还有待实践的考证。所以我们对于这些环境伦理思想应该有选择的走入,寻找出适合于我国的环境伦理体系。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和学界的交流,西方伦理学者开始从东方国家寻找灵感,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也有和西方现代伦理思想不谋而合的部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不仅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维度上坚持人类价值的本位性,强调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优越性地位和目的,而且还在人与人的关系维度上坚持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高于人类的局部利益和暂时利益,融合了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东方的整体思想,是适合于我国环境刑法的伦理思想。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第6篇

但是在关于环境诉讼问题上至今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在讨论关于气候变化等环境和资源问题时,我们更多的是想知道这种诉讼多是通过何种诉讼程序得以解决最为合适。当环境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并触犯刑事法律时,可以通过刑事诉讼得以解决,而当危害程度不及刑事法律规定而又产生了一定的损害时的诉讼程序问题成为了摆在现实的问题。通过公共利益的有限让渡而形成的公益诉讼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进行的,而真正的使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受到有效的制约又不能仅仅通过“公益诉讼”的形式进行简单处理和解决,那么探求环境利益损害的事件得以更好的解决的方式和情形又是什么又有哪些?

众所周知,中国的内陆城市多是工业中心所在地,而有工业重心的存在就有相对比较严重的污染,想要完全清理好内陆城市的污染并非易事,在原先污染的基础之上又有新增污染的出现,同时,各种工业制造业还要进一步的发展,以遏制发展的方式换得环境保护并不是件聪明事,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同时也需要工业等各种制造业的资金维持,而各种工业运营想要谋求长久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协调好自身发展与环境友好的关系,以牺牲经济建设的环境保护是不可取的。

在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下,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同时新的《环境保护法》也为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环境监测,环境监管以及主要责任人的重大责任事故引咎辞职制度都体现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念,并将环境保护的责任提上日程。在各国都将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的大前提下,中国在考虑自己国情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更好的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中国政府全方位的加强了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不管是在措施层面、资金层面还是在宣传力度层面都增强了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在2014年又以立法的形式将这一成果加以固定,进一步体现了国人整体对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深入认识,也是对其加大保护后有效性的最为直接的体现。通过立法的形式将亟待保护的公共利益赋予国家强制性和威慑力同时也是引起人们重视和将各种价值进行有效兼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此次环境保护法的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和个人的责任,并将原先责任与责任之间并不明晰的部分进行了有效界定。新《环境保护法》更像是一本环境权利保护的宣言书,不但进一步明确了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也为民众更好的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第7篇

关键词:环境权;和谐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08)01-0189-04

20世纪中后期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危机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而与之相关的环境权理念亦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环境权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之后日益深入和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欧洲人权会议逐步接受了环境权的理念并将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加以肯定。1973年维也纳欧洲环境部长会议制定了《欧洲自然资源人权草案》,将环境权作为新的人权并将其作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补充。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环境权首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并在《人类环境宣言》中加以明确确认。随着环境权理念为人们逐渐接受,学者们也对环境权的概念作出了不同的释义概括。蔡守秋认为:“环境权为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就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承担的基本任务”;吕忠梅认为:“环境权是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和利用资源的权利”;陈泉生认为:“环境权是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基本权利”。在《环境科学大辞典》中,环境权解释为:全体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在健康、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财产安全权、生活和工作环境舒适权等。J・G・Merrills在其《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uman rights:conceptual aspects》一文中尖锐地指出环境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他从5个方面反思了环境权研究的现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出必须明确环境权概念的确定性和一致性问题。笔者认为在环境权研究蓬勃发展,学者们普遍承认环境权的基础上,我国应该致力于明确环境权概念的一致性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从而集聚有限的学术资源促进环境权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自由权和发展权而发展起来的环境权是环境法学的理论基础,其应该作为一种基本人权而为国家宪法所确认,只有当环境权明确入宪它才能对保护公民乃至人类的环境权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资源匮乏性国家,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我国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积极探索,尽快将环境权明确写进宪法,使之作为宪法性的权利而有力保障资源环境的保护及有效利用。

1 环境权的出路:理清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权的存在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其法理和哲学基础的,理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更加明确环境权研究的出路。在环境权的研究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权理念概念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存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但这两种环境权观都有其自身缺陷。人类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思想也不断蜕变,对各种环境观加以分析将不难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观才应是指导环境权理念发展的法理和哲学基础。

1.1 古代“天人合一”环境观

“古代‘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以天为讨论人类生存环境的出发点,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求为中心,以顺天应人的实用理性为实现生存需求的根据”。《管子》中有载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当时人类局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只能顺应天理并将这种观念运用到社会生活领域,指导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人类对环境的关注仅仅建立在顺应天意的物质层面即向大自然索取所需的层面上,这时候人类只是适应环境而并不关注环境对人类生命本身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说此时的环境观是人适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局部和谐与发展的环境观念。

1.2 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环境观

作为一个在自然界中占支配地位的物种,人类从其建立起有组织的社会以来就以自己的利益为目标为中心改造着自然环境,并将环境资源作为财产和所有物加以占有,这就是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也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在满足自己物质利益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环境问题,环境危机随之而来。当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生存时,一些生态学家提出了生态中心主义观点:他们认为人类只是大自然中对其他有生命物种没有任何特权的一个有生命物种,人类在实际生活中仅仅根据他们固有的天性而利用环境资源,人类仅仅是依赖环境资源为生而已。无疑,这给人类法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显然一个以生态中心主义的国家法律体系是无从产生的,人类法律只会遵循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而规范自己的法律体系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

在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构建环境权观念是以人类为中心而将其他生物物种排除在环境权利之外,它是依据整个人类法律体系而构建的。自然界根本就不存在利益问题,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所谓利益,只能是人的利益。环境权的保护无可厚非应当从人类自身利益出发,但如果不考虑其他生物的环境利益,只是为了当代人类生存,即使对后代人生存也只通过“物竞天择”达到“适者生存”,显然极有可能会陷入以当代人类为中心而无视自然的倾向,不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也不足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

以生态中心主义为基础来构建环境权理论的一个主要观点即是将整个生物界的生命物种作为权利主体,认为自然享有权利包括“重要的、濒危的物种具有生命权和良好的生存权,主要的动、植物具有清洁空气、清洁水权,河流、沼泽等具有不受侵害的权利”,给环境权立法带来了难题。法律只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非人类生命不能够行使其权利也不能够承担相应的义务,因而它不能为法律所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及其他物种只是为保护整个地球的和谐发展而对非人类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绝不能理解为赋予其法律上的权利。生态中心主义环境权观将完全颠覆传统法律体系,因而是不太现实的。

1.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观

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循环,最终回到和谐发展才是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人

类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离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只会自取灭亡。笔者认为构筑环境权理念不应该简单地吸收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某些观点来作为理论基础,我们的环境权观念应该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同时避免极端的以生态中心主义否定传统的法律思想,在此基础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环境法以实现双重和谐的发展机制为最终关怀,和谐必将会成为整个环境法的主导精神”。只有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之中,才能确保当今和未来世代的环境权。

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

蔡守秋教授曾经说过“目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修改、充实、明确和突出环境权的问题”,20多年之后这句话仍然对环境权适用,依然还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环境权不能禁锢于传统法学的樊篱,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构筑环境权理念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尝试路径。

自然法则是不变的,环境权的保护也必须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去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不同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观。虽然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注重人类本身的利益、不改变传统法律观念体系、不将其他生命物种作为环境权的主体,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观更强调和谐基础上的环境权利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本质上就是一种“限制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它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为基础赋予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享有良好环境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本权利,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环境权理念。这样既保证了人类本身的环境权益的保护,又保证环境资源不至于被人类肆意掠夺,从而使二者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

确立和实现环境权是为了达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因为环境是每个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而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础上的环境权理念更宜于从和谐的角度出发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后代人的环境权益,不至于陷入越来越深的环境危机之中。现今环境污染和破坏、自然资源的匮乏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条件,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环境权要求更为强烈。环境权保护的理想结果应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无疑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才可能最好地保护这种结果的出现。

作为一项脱胎于自然权利的新型权利,环境权需要获得宪法保障而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并通过部门法提供具体的保护途径,真正使得环境权成为保证人类生存发展的法律保障并且落实到实处,即环境权需要尽快完成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的转化。环境权是一项新型人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它既是一项法律权利,同时也是一项自然权利,是不能剥夺的。环境权已是多数学者承认的应有权利――人权,还应该进一步使环境权法律化、制度化。实有权利是权利价值的最高表现形式和权利追求的最终结果和归宿。环境权的法律化,实质上是其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的转化,这种转化包括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中转化两个层次。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再向实有权利转化应该作为环境权实现的基本发展形式。法定权利为应有权利向实有权利过渡创造了条件和基础,但也并不等于所有的法律规定都可以转化为现实的权利,环境权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就需要走环境权宪法化、具体化的道路,赋予环境权主体根本性的和具体的权利,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深入人心得到有效实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有序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也是符合时展潮流的,和谐发展才是根本。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不可避免地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也是维护人类物种的必要措施。但是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能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人类世展的利益。对环境法律的基础性权利――环境权,也应该辩证地看待:我们不能仅以生态中心主义构筑环境权,但可以吸收其中保护生态利益的合理观点;完全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观也不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因此应该对之进行必要的限制。总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最符合人类自身的发展,将之具体化、宪法化会促进环境权得到更好的确定和发展。

3 和谐发展理念下的环境权现实意义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在宪法和相关立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已经刻不容缓。而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的环境权理念对环境权的确立及环境法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促进环境法律的发展

每个部门法都是以一定的法律权利的存在及保护为前提条件的,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也应该有其自身存在发展的基础性权利――环境权。虽然现在对环境权的研究在不断进行,但是它仍然处在理论探索阶段,环境法在保护内容方面缺乏环境权从而导致环境法保护权利的缺失,使环境法仅仅成为容纳诸部门法对环境问题采取法律措施的综合体。就环境权而言,由于当代社会在长期的法律实践基础上已经围绕传统法律观念建立起了相对稳固的社会关系,因而环境权理论的提出将极易与传统法律观念发生冲突。

环境立法的目的应当是在维护人类自身生存利益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世代间的平衡,并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得以实现。环境权的和谐发展理念以和谐发展为基础,它不否认传统的法律观念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利,有利于其作为环境法的核心权利早日确定。环境权在环境立法中得以体现并确立使得环境法有其自身存在发展的基础性权利,会促进整个环境立法的发展推进,最终促进环境法律得以继续发展。

3.2 促进环境权的司法实践保障

我国环境立法对于保障环境权不够完备、不够具体,而与之相比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的保障更是非常欠缺。传统的理论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削弱了司法救济对环境权的保障功能,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进行操作与保护,但我们仍需积极探索,促进其在司法中的实际应用。环境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能够积极推进环境权作为环境法的核心权利确定,从而推进环境权的具体环境立法,保障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得以维护。

环境权的理论以其在法律上没有具体规定,性质和内容不定,主体不一等原因而在判例上遭到否定。在司法实践中,以环境权为诉讼理由的诉请遭到否定的理由大概有如下几种:将宪法关于环境权的有关规定解释为程序性的规定或纲领性的规定,认为不能根据这些规定直接取得具体的环境侵害请求权;认为环境权是针对环境而言的利益,这种利益不能说是应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只不过是反射性利益;还有的认为环境权的内容和范围、环境权的主体范围不明确,无法具体适用;也有人认为,环境是公共利益,任何个人不能成为它的利益主体,因而原告不符合诉讼主体资格等。这就需要在研究和实践中努力克服环

境权的“纲领性规定说”或“抽象性规定说”,通过修宪或者宪法解释途径确认环境权作为具体性的宪法基本权利,从而有效地拘束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保护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环境权利,应该是一种具体性权利。将之作为具体性权利写入宪法予以保护,宪法的该条款就会具有审判规范性效果,司法权亦应对此条款负有实施司法保障的法的义务。另外,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推进和法制化的发展,也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程序作法予以保护:通过环境权人权化的学术主张,从人权的角度将环境权变成现实的法律实践,并通过人权法院、宪法诉讼来强化公民环境权意识,以及通过创制新的程序和信息工具来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然后在社会取得共识的情况下,逐渐将其纳入宪法化、具体化和公民权化的发展轨道。在环境权入宪以后,着手解决环境权在部门法中的具体化问题,并使其通过诉讼程序得到保障。通过以上途径就可以推进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环境权的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3.3 推进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也提出转变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的构建,而法律的发展也会产生反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只有增设新的环境权,才能实现对环境的充分保护,促进生态平衡,保证人的生存、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更利于从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后世人的环境权益。在环境危机和资源匮乏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情形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才能达到环境质量改善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想结果。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人类在追求自己利益时会更多地考虑环境资源的因素而不会无视自然规律.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第8篇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社会公德

(2)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热爱城市、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保护生活环境的习惯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游戏、讨论、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环境保护方式、正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亲身经历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建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大家一起努力形成一个向上、团结、卫生的集体,在最佳的环境状态里学习和生活。

(3)引导同学相互赞美,感受保护环境后被他人认可的快乐,同时学习他人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提高环保的意识和环境法制意识,树立“欲要取之,必先与之”的观念,克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能随时随地保护环境卫生

2、教学难点:通过实际的行动让学生真正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根据情景剧的内容安排一些学生进行排练;

2、提前几天布置班里的几个同学撰写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文章,并作好个性发言

3、组织朗诵能力比较突出的4名同学练习朗诵材料;

4、准备50份关于环境保护的问卷调查(见附件)

5、准备一些游戏的道具和水果;

6、主题班会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课间:布置教室,空出教室中心部分作为活动场地。

4人配乐诗歌朗诵《善待地球》(同时播放幻灯片)

(甲)大海般广袤的黄土地

是我们永恒的襁褓和生命根基

(乙)载着传说,载着悲伤……

……

(合)爱护含辛茹苦的大地母亲吧,因为爱护母亲,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女)各位尊敬的老师、(男)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

(女)首先请出刚才为我们激情朗诵的×××等四位同学。

(男)简单采访:刚才你们朗诵的诗歌名为《善待地球》,那么你们内心对“善待地球”是怎么理解的呢?(学生简单回答)

(女)如何地球我觉得我们应该积极传播环境科学知识,及时把自己所获得的新知识传播给周围的人,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尽可能地提高更多的人的环境意识。同时要能及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周围破坏环境的行为提出批评和制止。

(男)是的!我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唤起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作为中学生,既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又要做宣传环保的使者

(女)那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做到保护环境了吗?

(合)其实环保十分的简单我们只需举手之劳,就可以造福后代

《举手之劳造福后代》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男)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

由于纸张有限,本来是免费提供的课堂用纸,

今后 5元钱一张。现在大家拿钱来领纸,准备回答问卷。

教室里一片喧哗,孩子纷纷嚷嚷

这不公平,为什么事先不通知我们 ? 为什么要 5 元一张 ? 这么黑心的啊?商店里真的不是这价钱啊?

(女)没有办法,一定要收了钱才能回答问卷

一些平时的乖孩子,无可奈何地拿出零用钱,取了纸,接着又有一些孩子垂头丧气地说: "我会还钱",也领了纸。大家开始作答。等到都做好

(男)大家应该已经看到我们的问卷上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的这次用钱买纸的事情不是真的,请你回答你当时的真实感受。采访花钱买纸的同学

好贵,太不值了,舍不得花钱,这张纸太珍贵了……

(女)很多同学都认为我们的一张纸居然这么的贵,要5元,说实在的真觉得十分的不值得,有的同学花钱买了,有的同学坚持不愿意买,不敢相信买纸是真的……那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女)正如这个买纸的事件,当大家刚得知我们的纸需要用金钱购买时觉得十分的惊讶,也觉得很离谱,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就可以体会这个事件背后的意义。你平时有在保护环境吗?其实我们的命运是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的,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保护环境,那么今天的买纸事件就会真真实实的发生在我们的子孙后代的身上,可能那时不是5元,而是50或者500元。

(男)同学们,如果我们再不及时的保护环境,那么不单单是像买纸类似的事件会发生,还有更多的我们无法预料的事情会发生,现在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环境的感受吧

(女)挤圈圈:在地上画一个面积不大的圈圈,在确保不能踩出线外的情况下,然后同学们一个个的进入,直到连立足之地都不在有。(主持人在每一个人进入后问里面的人是否感觉拥挤和不舒服)这个游戏我们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男)这个游戏说明一个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当人踏出了圈子也就表明了环境无法承受如此多的人污染而被破坏了。

(女)其实我们的环境刚开始是很好的,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就像我们平时吃的水果,当你捏过以后就会变形,现在我们进入吃水果感受环境污染的环节

(男)准备一些比较松软的水果(香蕉、西红柿等)以及胡椒粉,将水果和胡椒粉混合放入一个深色的干净的塑料袋中,然后让一个学生上来背对同学击掌,同学们开始传塑料袋,在传的过程中拿到塑料袋时要用力捏一下塑料袋,当掌声停止时,停止传递,拿到的水果的同学品尝塑料袋中的水果,然后询问品尝的同学和平时的水果哪个好吃(因为可能味道比较不好,很难下口,主持人适当劝止)

难吃

(女)其实袋子里的所有东西都代表着自然界中一种很好的资源,人们都能很好的利用(如水、植物等),但由于人类对各种资源的胡乱破坏,让许多资源不在能为人类利用,人类将会自食恶果。

(女)吃了水果以后可能会有水果皮产生,比如香蕉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香蕉皮呢?请观看香蕉皮的故事

场景: 学校走廊上

剧情:一个男生边走边吃香蕉,吃完就随手扔在地上,这时有个女生走了过来,因为没看见地上的香蕉皮踩到了而摔了一跤,她迅速的起身看了看边上发现没有人于是又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扬长而去,香蕉皮还停留在原地。过了很久很久,终于又来了一个女生看到了地上的香蕉皮默默的把它捡了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女)刚才×××等同学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情景剧,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表演。请大家评价一下这三位同学的行为

(男)大家说的都十分的正确,首先这个男生是没素质了,随手乱扔垃圾导致了后面的安全隐患

(男)而前面摔跤的女孩不但没有捡起香蕉皮反而当做没看到,这么一点举手之劳都不愿意做,太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了,后面的那位女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的好,我们应该学习第二位女生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身边的环境。

(男)早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前秘书长安南就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正所谓举手之劳,造福后代,那么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么样保护环境呢?

(女)好,那么让我们一边游戏一边思考吧,规矩,听音乐传杯子,当音乐停止时接到杯子的要说出一个保护环境的方法~(第一批请今天中午用一次性筷子吃饭的同学上来做这个游戏)

(男)正如各位同学说的一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可以保护环境的方法,也就是举手之劳,只要我们大家一起齐心协力,那么我们的环境将会变的更加的美好。

(掌声)从这些熟悉的情节中,大家找到了哪些我们保护环境的举手之劳呢?

(幻灯片小结1~3点)

(女)珍惜和节约资源,减少浪费,遵循资源的法律法规,积极的参加各种节约资源的行为。

(男)我们可以不用一次性的筷子,节约和回收废纸,碎玻璃等。不送或者少送贺卡、节约用电、随手关灯、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

(女)提高环保的意识和环境法制意识,树立“欲要取之,必先与之”的观念,克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

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请学生代表作个性发言(挑选3~4名学生)。

文章见附件

(幻灯片)圆绿色梦的女孩徐海婷 、环保达人宋克明

(女)

农民的“环保长征”宋克明曾经说道:“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环保才有出路。”

(男)让我们分析一下卓越人物的人格品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扫除一切险阻,直到胜利。从他们身上,大家又得到了哪些环境保护的启发呢?

(幻灯片小结)

(女)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举手之劳,造福子孙,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等同学为大家献上歌曲《呼唤》(公益环保歌曲),大家欢迎!(掌声)

《呼唤》(幻灯片+伴奏)

(男)正如这首歌里唱的那样我们应该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人人关心环境质量 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珍惜资源 永续利用 ,保护环境光荣 污染环境可耻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环境保护 ,提高环境意识 保护美好家园 。

(女)我们的主题班会即将进入尾声,让我们热烈欢迎班主任老师给我们送上寄语。

同学们真棒!这次的主题班会非常成功,从大家的欢声笑语中,从大家热情的掌声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保护环境坚定的信念。我们的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大地需要绿色,我们心灵也更加需要绿色。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

(幻灯片)

(女)谢谢老师!每个同学都渴望优雅的环境,我提议从今天开始,同学们每天至少做一件保护环境的小事,相信我们班集体会越来越强的。(男)最后,希望各位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爱护环境,做生活的强者!

(男)本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合)老师、同学们再见!(掌声)

五、教学效果

这次的班队环保主题活动开展的比较成功,氛围轻松愉快,井井有条,也让人回味无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的形式实施,促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发展兴趣特长,全面提高素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管理集体的机会,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弱点,在轻松的环境中使每一个学生的环保意识都得到了提升。既有个体活动,又有群体活动;既有学生的心理活动,又有学生的身体活动,有游戏、学习、思考和交流,将动脑与运用组合起来,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将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组合起来,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第9篇

20世纪中后期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危机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而与之相关的环境权理念亦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环境权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之后日益深入和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欧论文联盟洲人权会议逐步接受了环境权的理念并将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加以肯定。1973年维也纳欧洲环境部长会议制定了《欧洲自然资源人权草案》,将环境权作为新的人权并将其作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补充。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环境权首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并在《人类环境宣言》中加以明确确认。随着环境权理念为人们逐渐接受,学者们也对环境权的概念作出了不同的释义概括。蔡守秋认为:“环境权为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就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承担的基本任务”;吕忠梅认为:“环境权是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和利用资源的权利”;陈泉生认为:“环境权是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基本权利”。在《环境科学大辞典》中,环境权解释为:全体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在健康、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财产安全权、生活和工作环境舒适权等。j·g·merrills在其《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uman rights:conceptual aspects》一文中尖锐地指出环境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他从5个方面反思了环境权研究的现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出必须明确环境权概念的确定性和一致性问题。笔者认为在环境权研究蓬勃发展,学者们普遍承认环境权的基础上,我国应该致力于明确环境权概念的一致性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从而集聚有限的学术资源促进环境权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自由权和发展权而发展起来的环境权是环境法学的理论基础,其应该作为一种基本人权而为国家宪法所确认,只有当环境权明确入宪它才能对保护公民乃至人类的环境权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资源匮乏性国家,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我国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积极探索,尽快将环境权明确写进宪法,使之作为宪法性的权利而有力保障资源环境的保护及有效利用。

1 环境权的出路:理清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权的存在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其法理和哲学基础的,理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更加明确环境权研究的出路。在环境权的研究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权理念概念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存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但这两种环境权观都有其自身缺陷。人类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思想也不断蜕变,对各种环境观加以分析将不难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观才应是指导环境权理念发展的法理和哲学基础。

1.1 古代“天人合一”环境观

“古代‘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以天为讨论人类生存环境的出发点,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求为中心,以顺天应人的实用理性为实现生存需求的根据”。《管子》中有载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当时人类局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只能顺应天理并将这种观念运用到社会生活领域,指导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人类对环境的关注仅仅建立在顺应天意的物质层面即向大自然索取所需的层面上,这时候人类只是适应环境而并不关注环境对人类生命本身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说此时的环境观是人适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局部和谐与发展的环境观念。

1.2 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环境观

作为一个在自然界中占支配地位的物种,人类从其建立起有组织的社会以来就以自己的利益为目标为中心改造着自然环境,并将环境资源作为财产和所有物加以占有,这就是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也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在满足自己物质利益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环境问题,环境危机随之而来。当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生存时,一些生态学家提出了生态中心主义观点:他们认为人类只是大自然中对其他有生命物种没有任何特权的一个有生命物种,人类在实际生活中仅仅根据他们固有的天性而利用环境资源,人类仅仅是依赖环境资源为生而已。无疑,这给人类法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显然一个以生态中心主义的国家法律体系是无从产生的,人类法律只会遵循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而规范自己的法律体系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

在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构建环境权观念是以人类为中心而将其他生物物种排除在环境权利之外,它是依据整个人类法律体系而构建的。自然界根本就不存在利益问题,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所谓利益,只能是人的利益。环境权的保护无可厚非应当从人类自身利益出发,但如果不考虑其他生物的环境利益,只是为了当代人类生存,即使对后代人生存也只通过“物竞天择”达到“适者生存”,显然极有可能会陷入以当代人类为中心而无视自然的倾向,不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也不足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

以生态中心主义为基础来构建环境权理论的一个主要观点即是将整个生物界的生命物种作为权利主体,认为自然享有权利包括“重要的、濒危的物种具有生命权和良好的生存权,主要的动、植物具有清洁空气、清洁水权,河流、沼泽等具有不受侵害的权利”,给环境权立法带来了难题。法律只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非人类生命不能够行使其权利也不能够承担相应的义务,因而它不能为法律所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及其他物种只是为保护整个地球的和谐发展而对非人类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绝不能理解为赋予其法律上的权利。生态中心主义环境权观将完全颠覆传统法律体系,因而是不太现实的。

1.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观

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循环,最终回到和谐发展才是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人

转贴于论文联盟

类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离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只会自取灭亡。笔者认为构筑环境权理念不应该简单地吸收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某些观点来作为理论基础,我们的环境权观念应该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同时避免极端的以生态中心主义否定传统的法律思想,在此基础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环境法以实现双重和谐的发展机制为最终关怀,和谐必将会成为整论文联盟个环境法的主导精神”。只有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之中,才能确保当今和未来世代的环境权。

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

蔡守秋教授曾经说过“目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修改、充实、明确和突出环境权的问题”,20多年之后这句话仍然对环境权适用,依然还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环境权不能禁锢于传统法学的樊篱,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构筑环境权理念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尝试路径。

自然法则是不变的,环境权的保护也必须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去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不同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观。虽然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注重人类本身的利益、不改变传统法律观念体系、不将其他生命物种作为环境权的主体,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观更强调和谐基础上的环境权利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本质上就是一种“限制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它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为基础赋予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享有良好环境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本权利,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环境权理念。这样既保证了人类本身的环境权益的保护,又保证环境资源不至于被人类肆意掠夺,从而使二者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

确立和实现环境权是为了达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因为环境是每个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而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础上的环境权理念更宜于从和谐的角度出发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后代人的环境权益,不至于陷入越来越深的环境危机之中。现今环境污染和破坏、自然资源的匮乏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条件,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环境权要求更为强烈。环境权保护的理想结果应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无疑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才可能最好地保护这种结果的出现。

作为一项脱胎于自然权利的新型权利,环境权需要获得宪法保障而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并通过部门法提供具体的保护途径,真正使得环境权成为保证人类生存发展的法律保障并且落实到实处,即环境权需要尽快完成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的转化。环境权是一项新型人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它既是一项法律权利,同时也是一项自然权利,是不能剥夺的。环境权已是多数学者承认的应有权利——人权,还应该进一步使环境权法律化、制度化。实有权利是权利价值的最高表现形式和权利追求的最终结果和归宿。环境权的法律化,实质上是其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的转化,这种转化包括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中转化两个层次。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再向实有权利转化应该作为环境权实现的基本发展形式。法定权利为应有权利向实有权利过渡创造了条件和基础,但也并不等于所有的法律规定都可以转化为现实的权利,环境权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就需要走环境权宪法化、具体化的道路,赋予环境权主体根本性的和具体的权利,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深入人心得到有效实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有序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也是符合时展潮流的,和谐发展才是根本。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不可避免地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也是维护人类物种的必要措施。但是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能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人类世展的利益。对环境法律的基础性权利——环境权,也应该辩证地看待:我们不能仅以生态中心主义构筑环境权,但可以吸收其中保护生态利益的合理观点;完全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观也不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因此应该对之进行必要的限制。总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最符合人类自身的发展,将之具体化、宪法化会促进环境权得到更好的确定和发展。

3 和谐发展理念下的环境权现实意义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在宪法和相关立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已经刻不容缓。而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的环境权理念对环境权的确立及环境法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促进环境法律的发展

每个部门法都是以一定的法律权利的存在及保护为前提条件的,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也应该有其自身存在发展的基础性权利——环境权。虽然现在对环境权的研究在不断进行,但是它仍然处在理论探索阶段,环境法在保护内容方面缺乏环境权从而导致环境法保护权利的缺失,使环境法仅仅成为容纳诸部门法对环境问题采取法律措施的综合体。就环境权而言,由于当代社会在长期的法律实践基础上已经围绕传统法律观念建立起了相对稳固的社会关系,因而环境权理论的提出将极易与传统法律观念发生冲突。

环境立法的目的应当是在维护人类自身生存利益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世代间的平衡,并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得以实现。环境权的和谐发展理念以和谐发展为基础,它不否认传统的法律观念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利,有利于其作为环境法的核心权利早日确定。环境权在环境立法中得以体现并确立使得环境法有其自身存在发展的基础性权利,会促进整个环境立法的发展推进,最终促进环境法律得以继续发展。

3.2 促进环境权的司法实践保障

我国环境立法对于保障环境权不够完备、不够具体,而与之相比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的保障更是非常欠缺。传统的理论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削弱了司法救济对环境权的保障功能,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进行操作与保护,但我们仍需积极探索,促进其在司法中的实际应用。环境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能够积极推进环境权作为环境法的核心权利确定,从而推进环境权的具体环境立法,保障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得以维护。

环境权的理论以其在法律上没有具体规定,性质和内容不定,主体不一等原因而在判例上遭到否定。在司法实践中,以环境权为诉讼理由的诉请遭到否定的理由大概有如下几种:将宪法关于环境权的有关规定解释为程序性的规定或纲领性的规定,认为不能根据这些规定直接取得具体的环境侵害请求权;认为环境权是针对环境而言的利益,这种利益不能说是应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只不过是反射性利益;还有的认为环境权的内容和范围、环境权的主体范围不明确,无法具体适用;也有人认为,环境是公共利益,任何个人不能成为它的利益主体,因而原告不符合诉讼主体资格等。这就需要在研究和实践中努力克服环

转贴于论文联盟

境权的“纲领性规定说”或“抽象性规定说”,通过修宪或者宪法解释途径确认环境权作为具体性的宪法基本权利,从而有效地拘束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以人与自论文联盟然和谐发展为基础保护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环境权利,应该是一种具体性权利。将之作为具体性权利写入宪法予以保护,宪法的该条款就会具有审判规范性效果,司法权亦应对此条款负有实施司法保障的法的义务。另外,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推进和法制化的发展,也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程序作法予以保护:通过环境权人权化的学术主张,从人权的角度将环境权变成现实的法律实践,并通过人权法院、宪法诉讼来强化公民环境权意识,以及通过创制新的程序和信息工具来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然后在社会取得共识的情况下,逐渐将其纳入宪法化、具体化和公民权化的发展轨道。在环境权入宪以后,着手解决环境权在部门法中的具体化问题,并使其通过诉讼程序得到保障。通过以上途径就可以推进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环境权的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3.3 推进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也提出转变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的构建,而法律的发展也会产生反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只有增设新的环境权,才能实现对环境的充分保护,促进生态平衡,保证人的生存、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更利于从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后世人的环境权益。在环境危机和资源匮乏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情形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才能达到环境质量改善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想结果。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人类在追求自己利益时会更多地考虑环境资源的因素而不会无视自然规律.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