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期中考试周值周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9 11:04:34

期中考试周值周总结

期中考试周值周总结第1篇

值周校长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上学期末,学校政教处首先制定了《实验中学学生自主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并在七、八年级选了五个班级进行了试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这学期开始在全校正式实施。在试行及正式实施过程中,我们先后对实施方案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修正和改进,修正了遗漏,完善了不同的表格。在各位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值周校长制度进行地比较顺利,值周效果也日渐明显。值周校长带领本班值周小组对学校的卫生、考勤、两操、学生的行为规范、早中自习的纪律以及其它一些日常事件进行了全面管理。周一值周校长要进行施政演说、每天课间会要作工作小结、每周五要作一周工作总结,对值周人员要进行合理分工,督促各个岗位恪尽职守,值周校长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另外值周校长每天对各值周成员收集到的情况进行汇总、整理,每周五对一周的情况进行核实打分。学校政教处则对他们的值周活动进行全面的跟踪和指导,对在值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值周校长一周的汇总分数将会作为一学期班级考评的主要依据。

值周校长制度实施后的收获:

1、值周校长制度的实施较好地弥补了原学生会值周的不足,通过不同班级的轮流值周,使值周的结果更加公平,值周力度也明显加强。原来学生会值周时总是几个学生会干部在值日检查、记录,时间长了,值周就有些流于形式,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在值周检查中被查出来,值周的记录结果往往经常都是好,没有达到值周的目的。而值周校长制是由各班轮流实施,值周人员在轮流更换,这样就始终保持了值周人员的值周热情,另外,值周的岗位分得很细,值周人员的所管岗位相对单纯,也就有精力使检查更深入细致,检查结果也就更真实,最后也就使对班级的评价更加公平和合理。

2、值周校长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调动了各班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周校长轮到某个班,这个班就是学校工作的管理者,它需要全班同学群策群力,不断创新,才能较好地完成值周任务。虽说值周的人员就十几个人,但他们的值周行为却代表着整个班级,所以全班同学都需要围绕值周活动来献策出力,支持协助这十几个人完成任务,这样班级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就体现在了值周活动之中。

3、值周校长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与人合作的意识明显增强。成功完成值周任务,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做好的,它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协调、合作是在值周活动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另外值周校长的管理水平也非常重要,值周活动是否细致、是否到位,与值周校长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在值周活动中,值周校长及值周人员会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优秀的学生干部也就会不断涌现,同时也使全班同学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集体观念,更多了一份协作精神。

4、值周校长制度的实施,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全校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值周岗位的深入和细化,校园内处处有岗位、处处有监督,促使全校学生自己管住自己,不文明行为得到了有效地扼制,好的行为习惯在监督检查中逐渐形成。实施值周校长制度以来,校园内的卫生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值周成果日益凸现。

对值周校长制度的几点思考:

1、值周校长制度要取得实效,除了政教处组织安排以外,还必须在班主任老师的全程辅助和支持下开展工作,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2、值周人员的选配须得力、精干,特别是值周校长的人选不可随意,人员选配合适是值周活动顺利的前题。

3、值周活动中,信息的反馈要及时,特别是值周校长与值周人员间的信息反馈,在实施过程中,曾多次出现值周人员查到的情况没有反馈给值周校长,造成记录出错,影响了值周效果。

4、参与学校值周时,本班的工作和管理不能放松,不能抓了学校丢了班级。

5、值周活动中,人员分工要合理,岗位安排要到位,岗位职责要明确,切怠齐上齐下。

6、值周班级在值周过程中,各值周成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紧一时松一时。

期中考试周值周总结第2篇

关键词:力量训练;非线性周期;板块周期;青少年训练

作为相对独立的力量训练理念和方法学体系,周期力量训练是指通过定期改变训练计划,获得力量、爆发力、动作表现和(或)肌肥大的最佳发展。由周期力量训练衍生出多种训练模式,其中非线性周期(non-linear periodization)变化最为频繁,变量涉及荷量、强度、训练形式、抗阻练习量以及训练间歇,通过频繁变化刺激机体的力量增长。非线性周期又包含周内(daily undulating periodization)、周间(weeklv undulating periodization)和双周起伏周期(biweekly undulating periodization)等。板块周期(block periodization)是一种高度专项化集中式训练负荷的模式,包含大、小训练量日的安排,这种安排方式被认为能够增强机体恢复和适应过程,产生更优的运动表现。非线性周期力量训练要求进行RM范围训练,易产生力竭,训练强度较大。这种训练特征显然与板块周期模式有所区别。

过往的国内外研究多数集中于对比线性与非线性周期力量训练模式的效果,但针对非线性与板块周期力量训练模式的对比处于空白。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非线性与板块周期力量训练模式对青少年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影响,探索适合青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的周期训练模式,为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非线性与板块周期力量训练模式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作用效果对比。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对象

市级业余体校羽毛球专业青少年运动员1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2人。所有队员均接受两年以上专业训练,其中4人获得省级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团或混双项目冠军,运动技术等级为二级。受试者身体状况良好,无伤病。在实验开始前,本研究利用两次力量训练课向受试者说明研究意图,并进行动作指导,降低潜在受伤风险。在实验阶段,受试者未出现伤病情况。本研究将受试者分为非线性组和板块组,每组各6人,根据一测全部受试者的测试数据作为分组依据,选用的卧推与深蹲两项数据作为分组指标,与以往研究相符。根据测试成绩排序,依照A-B-B-A方式进行分组。见表1。

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接触力量训练时问有限、动作模式不稳定和安全问题,在操作中主要依靠以史密斯机等固定器械进行力量训练。在设计两组力量训练计划时,未采用负荷量与强度等量处理,而是侧重对不同模式的训练效率进行研究。实验时间处于青少年暑期集训,实验周期定为9周(实际实验期为8周,第6周备战停训),符合非线性和板块周期力量训练模式以四周为一个周期进行增加负荷强度并降低负荷量的标准,但与被认为能产生积极训练效果的12周实验周期相比较短。根据青少年力量训练推荐频率和集训安排,力量训练频率定为每周两次。

1.2.2训练及测试时间

训练时间为2015年7月10日至9月9日,具体时间安排见表2。测试共四次,分别为7月8日(1测),7月29日(2测),8月19日(3测),9月9日(4测)。

1.2.3测试内容

测试内容及顺序为1 RM深蹲、1 RM卧推、立定跳远和坐姿推实心球。采用此种测试顺序是为尽可能避免受试者的供能系统连续高强度工作,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一测前,本研究对受试者进行了动作纠正练习,并用两次训练课进行巩固。在测试中严格依照动作标准进行,成绩测量依照《1RM的测试方案》进行。在每项测试过程中给予受试者充分休息时间。每次测试安排保证受试者距离上一次训练时间超过24小时。

有研究采用电子跳跃垫进行原地纵跳测试,本研究受条件限制,以立定跳远代替原地纵跳实验,测定下肢爆发力水平,测量精度为0.01米。上肢爆发力采用坐姿推6磅实心球测定,测量精度为0.1米。每项爆发力测试3次,取最好成绩。

在国外一些研究中,体重、体成分或肌肉维度被纳入测量指标中,但这些指标受暑期集训干扰的可能性较大,故不纳入测量指标。

1.2.4负荷量和效率计算方法

有研究者将不同训练模式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等量处理,如重复次数、负荷强度等。Hoffman认为在实际训练中不同训练模式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不会相等,刻意等量处理是对不同训练模式变量的削弱。因此,采用训练效率对比不同训练模式更客观有效。训练效率可在负荷量和强度基础上进行对比。本研究采用对比非线性和板块周期的运动绩效增长与负荷量的比值,判断训练模式的效率差异。

根据Haff采用的方法,负荷量与强度的计算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负荷量(kg)=组数×次数×负重

负荷强度(kg)=负荷量/全部次数

依据两次测试相减得出增长量,除以期间采用的负荷量,可以得出训练模式的效率值,用如下公式表示:

效率=增长重量(kg)/负荷量×100%

通过计算负荷量和效率值,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不同训练模式的实际效果,展现出非线性与板块周期训练的差异。

1.2.5训练内容

非线性组与板块组的训练时间相同。非线性组实验期内负荷强度安排呈现波浪型,高低负荷强度交替进行。板块组负荷强度逐周线性提升,训练量逐步降低,并配合大、小训练量日的方式。

在9周的实验期内,受试者每周进行两次力量训练,每次时问持续1.5-2小时。组间间歇时间依调动的供能系统的不同而变化,规定8-10 RM间歇90秒,3-5 RM为120秒,1-3 RM为150秒。

受试者中有两名女生,因生理周期影响各缺席4次力量训练,但均正常参加测试。8月14日至17日,全队赴外地参加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第六周期问暂停力量训练,对测试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两组训练内容分别见表3、4、5。

1.2.6数理分析法

运用SPSS17.0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在力量训练开始前,对一测结果分组产生的非线性组和板块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确定两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合本研究样本量小,2测、3测、4测的组间对比运用Turkey比较法。显著性水平定为P≤0,05。

2.研究结果

2.1卧推成绩

非线性组与板块组的卧推成绩变化:组内对比,两组1测与4测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1测与2测、3测与4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的2测与3测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问4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468)。非线性组增幅高于板块组(非线性组总增幅19.27%,其中2测9.17%,3测1.68%,4测7.44%;板块组总增幅15.69%,其中2测7.84%,3测0.4测7.27%)。见图1、表6。

2.2深蹲成绩

非线性组与板块组的深蹲成绩变化:组内对比,两组1测与4测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l测与2测、3测与4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的2测与3测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问4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565)。非线性组增幅高于板块组(非线性组总增幅12.02%,其中2测7.65%,3测0%,4测4,06%;板块组总增幅9.20%,其中2测5.75%,3测0-0.54%,4测3.83%)。见图2、表7。

2.3坐姿推实心球成绩

非线性组与板块组的坐姿推实心球成绩变化:组内对比,两组1测与4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1测与2测、2测与3测、3测与4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组间4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369)。非线性组增幅高于板块组(非线性组总增幅41.82%,其中2测16.36%,3测9.82%,4测10.98%;板块组总增幅37.13%,其中2测14.36%,3测8.57%,4测10.96%)。见图3、表8。

2.4立定跳远成绩

非线性组与板块组的立定跳远成绩变化:组内对比,两组1测与4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1测与2测、3测与4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2测与3测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组问4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83)。非线性组增幅高于板块组(非线性组总增幅4.28%,其中2测2.21%,3测0.07%,4测1.45%;板块组总增幅3.72%,其中2测1.86%,3测-0.22%,4测2.05%)。见图4、表9。

2.5负荷量、强度对比

在深蹲和卧推两项中,两组在训练重复次数与负荷量呈现差异。深蹲训练,板块组的负荷量比非线性组高0.6%,但负荷强度方面,非线性组比板块组高5.52%。卧推训练,非线性组在负荷量和强度分别比板块组高6.2%和12.35%。见表10、11、12、13。

2.6效率值对比

深蹲与卧推两项训练负荷量和重复次数差异,导致两组的力量效率值也不相同。在整个实验周期内,深蹲与卧推两项均出现如下特征:在实验前、中期非线性组效率值较高,后期板块组效率值较高。见图5、6。

3.分析与讨论

通过有效提高神经一肌肉系统功能,力量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在专项中获得更高水平的竞技能力,并可在短期内以最高速率发展力量素质,或在长期内发展抗阻能力。实践中,通过制定符合生理机能和竞技需要的力量训练计划,强调超负荷原则的同时确保运动员恢复与训练的平衡,达到发展肌肥大、最大力量、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等目标。

实验期内,非线性组与板块组在上下肢最大力量和爆发力方面均显著提高,非线性组整体及阶段增幅更高,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基于周期理论,通过负荷量和强度的变化,可对受试者产生新异刺激。组间对比,两组各项测试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别,非线性组增幅稍高于板块组,这与Shankaralingam Ramalin舯和Kok Lian Yee结果相似。他们认为,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别是由于一周两次的训练频率导致训练刺激不足。但一周两次的训练频率也被认为可以使青少年产生更多的肌肉适应,并且青少年训练密度过大增加受伤风险,对长期发展不利。

第6周所有受试者⒓忧嗌倌暧鹈球锦标赛,8月14日和17日停训,19日进行了3测。组内对比中,两组2测与3测大部分项目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增幅出现下滑,板块组还出现负增长。这与受试者刚结束高强度比赛,身体机能尚未恢复有关。此外,第6周力量训练中断,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在3测中,虽然两组增幅下滑,非线性组增幅仍略高于板块组。但不排除不同受试者参赛场数和强度差异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过往研究缺乏对训练模式的负荷量及效率研究。在整个实验期内,两组深蹲和卧推负荷量呈现显著性差异的分别有3周和5周。在效率方面,整体上非线性组在深蹲和卧推上均高于板块组(深蹲效率值:非线性组0.056%,板块组0.041%;卧推效率值:非线性组0.087%,板块组0,07%),但实验后期板块组效率高于非线性组。这与Apel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Apel通过12周实验对比传统和非线性周期的训练强度和肌肉水平的适应性,认为前6周非线性周期增长效果较好,但后6周两种周期模式差异不明显。本研究中,结合非线性组的总负荷量高于板块组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力量增长的神经一肌肉系统的适应特点,另一方面,非线性组的RM范围训练要求更高的负荷量和强度,使该组受试者产生更多肌肉适应和更深的疲劳程度,恢复较慢,导致后期非线性组效率低于板块组。

Kraemer的研究显示,非线性训练模式能够在每个阶段的测试中都获得显著增长,而线性训练模式在第4个月后再未出现显著性增长,出现训练平台期。与线性周期相比,非线性周期频繁变换训练负荷,产生更多适应,有效避免训练平台期的出现。本研究周期较短,无法验证此观点,但测试数据显示非线性组增幅始终高于板块组,可能与非线性周期更易产生新异刺激有关,但实验后期非线性组的效率值低于板块组,证明板块组抑或线性训练模式亦能产生良好刺激,甚至比非线性周期训练效果更好。

非线性周期强调RM范围训练,在实验期问,受试者频繁经历力竭情况,普遍反映疲劳感较板块组更深。并且非线性组的卧推负荷量比板块组高6.2%。在有些研究中,即使非线性组的某些训练日负荷强度下降,但重复次数提升,整体训练量不降反升。板块组的大、小训练量日安排,使受试者获得更充分的恢复和适应过程。这对于青少年训练尤为重要。针对青少年的力量训练,不应频繁地推向极限。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得出的负荷强度对比无法展现两组受试者实际感受,计算得出的负荷强度值差异可能受不同受试者的力量水平影响,无法判断受试者力竭情况。

本研究制定的力量练内容针对爆发力提高的较少,但在立定跳远和坐姿推实心球两项测试上,非线性组与板块组均呈现显著性增长。由于本研究针对的是羽毛球项目,对上下肢的爆发力要求较高,因此力量训练对于该研究的受试者的技战术能力提高也有问接帮助。受试者普遍反映在对抗和比赛中“更有劲”“场上(移动)速度变快”。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发展力量、力量耐力或爆发力的训练可以降低骺软骨损伤的风险,是受推荐的训练方式。膝关节、踝部、足部是羽毛球运动员受伤高发部位,因此在训练中加入力量训练,对提高竞技能力和预防损伤是必要的。本研究处于暑期集训中,羽毛球专项训练中常出现上肢的推、压,下肢的弓箭步、蹬、跨等动作,可能对上下肢爆发力测试产生影响。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除实验内容外,每周3-5次、平均时长达2.5-3小时的专项训练对研究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基于业余体校羽毛球队的暑期集训和备赛,难以避免专项训练带来的潜在影响,如第6周暂停实验,以及赛后疲劳导致测试数据出现停滞和下滑。此外,本研究受试者处于力量素质发展敏感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可能与此相关。

综合本研究与过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非线性与板块周期训练模式均可有效提高受试对象的力量水平,两种训练模式在不同训练阶段产生的训练效果不同。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实验变量的控制、训练形式、实验周期和训练计划的制定,肌肉收缩形式和受试对象的选择等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例如,过往研究主要针对对象为非受训人群和休闲锻炼人群,青少年运动员、高水平运动员研究较少,因此有分析认为这样潜在性地减少了清晰区分不同训练模式之间差异的能力,例如针对未受训人群的研究使针对受训运动员的短期训练适应性的审视更为困难。

4.结论与建议

4.1运用非线性周期力量训练模式与板块周期力量训练模式均可以显著性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水平,非线性周期力量训练模式增长幅度更高。

期中考试周值周总结第3篇

高二年级干事

一、担任工作

1、分管工作:高二(Ⅱ)部教学。

2、兼任工作:(1)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教研组长;(2)高二(34)班班主任;(3)6个班政治课教学。

二、工作实绩

(一)协助年级,科学制定教学策略

1、开学初,按高考要求,组织学生重新进行选科,确立班型,过细做好做好分班工作,使新班级尽快调整到位。

2、及时编排好教师任课表、课表、早辅导表、教师晚值班表、教研活动安排表、监考表、考试期间辅导表等,协调安排好听力播放秩序等,规范教学秩序,使年级各阶段教学有序进行。

3、加强年级教学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制定年级总教学工作计划1份、月工作计划5份、周工作计划22份。坚持每月对年级工作进行总结,共撰写年级教学工作简报5份。坚持每周利用年级周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布置,利用年级黑板公示年级周工作安排,增强工作实效性。

4、针对阶段性教学工作的特点,适时制定和调整年级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针对小高考的特点和要求,先后对课时和课表进行3次编排调整;针对信息技术考试的要求,适时调整课时进行考前训练和模拟,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

5、科学处理学科关系及学生学习时间。对各学科的周课时数、学生作业量、学习时间等进行阶段性的科学合理规划,引导学生科学处理好学科关系,使其既能突出语数外主干学科的学习,又能兼顾好其它学科的学习;对学习时间进行科学规划,保证了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6、高二年级学生教材较多,共组织发放生均用书及作业本50余册,总计1万余册。及时发放各样教学用品,满足教学需要。

(二)常抓不懈,规范做实教学常规

1、坚持每天对年级教学情况进行多次巡查,采取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教师的上课、早辅导、晚值班及学生自习秩序的管理,做好考评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做好年级组的值班工作,带好班主任值班组,并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

2、坚持每周检查1项教学常规,对教研组、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做好教学常规检查的台帐记录,及时送交教务处检查。每周利用周例会对本周的教学情况进行通报总结,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当月考评挂钩;组织落实校内视导工作。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布置落实视导工作安排。编排好视导安排表,积极配合好校内视导工作。及时做好结果的反馈工作,重点做好对视导中课堂教学未被评为优秀的教师跟踪听课工作。

3、做好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坚持每周组织进行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组织教研组长高质量做好命题工作;编排教师值班表,加强检测秩序管理;要求教研组组织阅卷,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做好检测题的分析评讲;督促班主任对本班的检测进行成绩统计分析,发挥好单元检测的作用。

4、规范做好各次考试的组织安排。

(1)本学期组织的考试有:省级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两次学情调研考试,共5次考试。

(2)扎实做好每次考务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规范有序,力求抓好考试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

①每次考试前,充分进行迎接考试的动员,真正发挥考试的促教、促学作用。召开全体年教师会议,学进度,明确考试的评价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做好各次考试的教学准备;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强化班级的目标意识,各班在黑板上设立迎接考试倒计时牌,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动员学生做好考试的准备。

②每次考试前,召开全体教师考务会议、班主任专项会议,明确考试要求,从监考、阅卷、成绩统计、试卷分析与评讲提出了具体要求,较好地组织安排了期中考试。

③考试后,注重考试分析、评价。科学编制考试评价模板,及时按要求处理各次成绩,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按照教务处要求,各教研组及时对期中和期末试卷及考试进行总结,共撰写试卷分析报告32份;

④召开年级教师历次考试分析总结会议,回顾成绩,查找不足;召开班主任及教研组长专项会议,回顾总结过去工作,部署安排后后期工作;召开年级教学工作专项研讨会议,回顾总结工作,尤其是明确以后的工作目标及要求,进 一步理清年级工作思路,为扎实、高效做好以后工作指明方向;要求并组织各班级召开教导会,科任教师参加班级分析总结会;组织各班级于期中考试后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及时通报学生的学习、发展等方面情况,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3)规范做好学业水平测试的报名、照片采集工作等,受到招办的好评。

5、落实好教务处的教学调研及过程管理工作。细致及时地做好教务处的教学常规专项调研活动。按照教务处要求,共收交了不同阶段的9个学科导学案、作业等送查;落实教务处的各项专项工作,送交常规管理台帐记录簿被查;落实教务处的安排的各阶段学科实践活动、选修课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设等。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学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6、组织学生评教。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坚持每月发放问卷调查表,对学生问卷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并将问卷调查表反馈至班级,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学生评教的评价导向功能。

7、及时做好对年级教师的当月考评。依据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做好教师的当月津贴结算,共做5份月教师津贴表,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三)突出科研,高效落实教学研究

1、强力推进1+1课堂教学模式。

(1)强化学习。多次编印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利用周例会、教研活动等时间加强学习研讨;召开年级学生会议2次,开展1次1+1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法指导的广播讲话,对1+1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2)加强对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管理。组织各教研组成立导学案核心编写组,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导学案质量进行把关,最后由对各科导学案进行审核印刷。督促各教研组分别于过程中及学期末,注重收集各科导学案,并加强质量评估,并上交教科室备案评比;为了突出主干学科的教学,强调语、数、外学科的导学案优先下发至学生,协调好学科关系;坚持每周对教师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突出课堂研究。年级组在周前会上布置落实本周各学科的公开课,加强课堂的研讨;各教研组开好每周一课,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加强互听互学;坚持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强化对课堂的督促指导。

(4)先后安排宿豫、徐州等学校教师百余名到高二年级进行听课学习交流,借助外力,推进课堂结构模式的改革。

2、做好选修课的开设工作。

(1)下发选修课申请表,组织教师分阶段填写上报选修课课题及计划,年级组共上报了100多个选修课课题。

(2)年级组编制选修课目录表,下发至班级学生,供学生选择;编制学生选修课申请表,年级根据学生课题选择情况编排选修课班级,下发至教师和学生;选修课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案等,注重课堂活动形式和作业布置等,并对学生做好考勤管理。

(3)坚持每周三下午对选修课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开设情况进行考评,纳入教师课时津贴。

(4)学期末注重收缴选修课教案及校本教材材料,并送交教务处进行检查评比。

3、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1)9月份。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征文及书画比赛活动,制定详细的组织实施方案及时上报教务处。通过初赛、复赛产生60余名选手准时参加全校征文决赛。全年级共上缴书画作品近110余幅,送学校参评。组织学生参加 “金钥匙”竞赛活动1次。

(2)10月份。①继续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书法比赛活动,组织学生100余名在高二阶梯教室参加书法比赛活动;②组织落实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及时进行了成绩统计。一名学生在省级决赛中同时获数学、物理省级一等奖;③组织落实英语演讲及评比活动,多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④组织安排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多个班级、数名同学在运动会中获奖;协调安排好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协调安排好奥赛辅导工作。

(3)11月份。①组织落实教务处布置的选修课教材汇编整理以及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②组织学生赴人武部参加新兵欢送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③进一步落实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加强专业学习的管理;④初步选拔体育特长生,成立体育专业训练队,加强体育特长生专业学习的管理。

(4)12月份。①组织安排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活动;②收缴年级校本选修材料;③组织安排音乐特长生素质展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1月份。①组织安排了美术专业期末考试,上报成绩,并完成对美术教师的考评;②布置安排了寒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6)分别于期中、期末两次开展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制定了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尽可能做到评价的公正、客观;及时将评价结果在年级和班级进行公示,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和导向作用。

4、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

(1)加强建制,完善机制。根据教务处和教科室精神,成立各科核心备课组。主干学科 成立课时练、单元质量检测等专题编写组。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成立文科、理科备课组。

(2)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加强工作的布置、督促与指导。

(3)指导并要求各学科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编制教研组行事历,加强工作的计划性与科学性。注重收缴计划,上报教务处备案,强化督查;同时,与学期末,组织3个教研组送教务处参加评比。

(4)抓好、抓实教研活动。强化对教师教研活动的到位检查,尤其是抓好周六上午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纳入考勤管理。明确教研活动的程序和内容,突出抓好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5)召开教学研讨会3次,加强奥赛班及特长生的教学与管理,研讨安排部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复习工作,做好教师资料的购买工作,切实为教学服务。

5、落实好教科室的教科研工作。

(1)开学初,完成师徒结对工作,并上报教科室。督促师徒对子互相做好听课活动,开展好帮扶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多次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发展学校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课题培训会议,强化教师教科研学习。

(3)下发课题申报学习材料和课题申报表,组织教师上报科研课题,并督促开展课题研究以及结题工作。

(4)组织教师参加导学案评比、1+1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推选部分青年教师体会文章参加评比活动;开展了1+1模式下的论文撰写以及评比活动。

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上报相关部门参评。

(5)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科研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三、存在问题

期中考试周值周总结第4篇

试验目的重点考虑以下2类试验:1)考核性试验,即用于考核、验证和评价装备(产品)环境适应性为主的自然环境试验;2)研究性试验,即用于数据积累和基础研究为主的自然环境试验。试验保障条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试验、监测、检测能力;技术力量;研制周期;交通、运输情况;安全、保密状况;特殊监测协作性;试验经费。剪裁原则1)剪裁后的自然环境类型应保持和装备(产品)使用环境的类型相一致,如果是自然环境加速试验,应保持主要环境因素一致。2)不允许出现欠试验设计,即试验环境的主要环境指标不能低于使用环境。3)允许出现过试验设计,即试验环境的主要环境指标高于使用环境,但须由委托方决定。

剪裁

试验环境剪裁重点是对试验大环境进行剪裁,目的是确定试验环境、确定自然环境试验站和确定试验类型。环境包括湿热海洋、湿热雨林、亚湿热酸雨、高原低气压、暖温半乡村、干热沙漠、寒冷低温共7种大气环境和湿热海洋、亚湿热海洋、暖风海洋性季风3种海水环境,另外还包括7种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的环境。剪裁标准见表1中试验方法1,4和6—12。根据剪裁依据按以下工作内容进行。1)装备(产品)任务书和研制总要求:(1)装备(产品)任务书和研制总要求规定的环境原则上不作剪裁;(2)装备任务书和研制总要求未明确规定环境的应依据装备性质和环境特性进行剪裁。2)装备(产品)性质:(1)整机类可依据装备(产品)任务书和研制总要求进行剪裁;(2)零件、部件、结构件和材料等无明确环境要求的,试验环境通常应包括可能服役的所有环境;(3)已有环境适应性数据及相似产品环境适应性信息的装备(产品),应优先选择对其性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环境进行试验;(4)在确定试验环境类型时,还应考虑装备(产品)特性、部署及操作维修极限等。3)环境特性:(1)地、空、天使用的装备(产品),其储存和使用涉及大气环境,应选择大气自然环境试验;(2)海上使用的装备(产品)应优先选择海水自然环境试验,对于在舰艇甲板上使用的装备(产品),还应考虑海面大气环境试验或海洋大气环境试验;(3)预期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装备(产品),可针对其环境类型选择大气或海水自然环境试验中最严酷的环境条件进行试验,必要时,可结合自然环境加速试验和实验室环境试验进行。4)试验目的。(1)考核性试验,应优先选择对装备(产品)预期服役影响最恶劣的环境;也可利用相似产品法,总结类似产品的试验数据和相关试验环境以及结论,选择可影响到装备(产品)战技性能、储存寿命、安全性能、维修和维护性能的环境作为试验环境。(2)研究性试验的剪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以数据积累为主的试验,试验环境应尽可能考虑全面,特别是产品中的纯材料类;以基础研究为主的试验,可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关大气试验环境;海水环境试验可依序选择湿热海洋环境、亚湿热海洋环境和暖温海洋性季风环境。(3)除非用于特殊试验目的,一般情况下同一批试验样品不允许在多个试验环境进行组合试验。5)试验保障条件。选定试验环境和试验站若不具备相应保障条件,可按下述方法剪裁:(1)经过各方努力,确定达不到试验保障条件的,可根据主要环境因素确定其它环境类型的试验站或自然环境加速试验;(2)协作单位有条件进行现场检测的,原则上不能剪裁,应沟通解决。试验方法、试验条件、试验参数及量值剪裁剪裁目的是确定大气、海水自然环境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确定大气、海水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确定试验参数、量值及持续时间等。剪裁标准见试验方法1—12(见表1)。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装备(产品)任务书和研制总要求,规定的贮存试验应选择库内大气自然环境试验方法,若不能剪裁且规定的持续试验时间原则不能剪裁,贮存试验条件应予以保证。通常:温度≤30℃,相对湿度≤70%。无明确规定的,应保持自然环境状态。2)根据装备(产品)性质,带包装的整机通常选择库内贮存试验,在征得委托方同意时可选择棚下或户外贮存试验;材料、结构件、部件、元器件、工艺等优先选择大气暴露试验及表层海水腐蚀试验,根据材料类别、部署确定试验方法。如高分子材料一般选择紫外线强的环境进行户外、棚下暴露试验,金属类一般应选择恶劣的腐蚀环境(如海洋大气、高温高湿等环境)进行户外暴露试验;非包装装备(产品)在工作状态下或有定期通电检测要求时,需考虑动态暴露试验;根据装备(产品)已有环境适应性数据剪裁试验方法,严酷则选择户外,次严酷选择棚下,温和选择库内。3)根据环境特性,当大气和海水自然环境试验不能满足试验条件要求时,可选择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此时应根据服役环境对产品产生最主要危害的环境应力及量值选择相关的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服役期长的样品,应考虑可能遭遇到的服役环境的极值条件造成的影响,可根据主要环境应力及量值选择相应的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及量值;海水试验样品应根据其在海水中实际使用时所处的位置来确定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一般情况是:水下选择全浸区腐蚀试验;水面上选择飞溅区腐蚀试验;周期或间歇性处于水面和水下的选择潮差区腐蚀试验;同一样品同时处于水下污泥区和水面的则选择海水长尺试验方法。4)根据试验目的,考核性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等应与装备(产品)任务书和研制总要求规定的一致;研究性试验应结合预期服役环境首选环境条件严酷、环境应力强度高的试验。5)根据试验保障条件,通过可行的设备和仪器配置方案、协作等措施,能够确保试验和检测工作正常运行的原则上不剪裁;如保障条件确不能满足试验要求时,可与委托方一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剪裁。如研制周期短,可选择相对严酷的环境和试验方法:大气可选择户外环境和暴露试验方法;海水可选择飞溅试验或潮差试验;必要时,也可选择自然环境加速试验等方法,或通过双方协商其它替代方案。试验程序剪裁剪裁目的是确定各方法中试验程序的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时间、相关技术要求等。剪裁标准见表1。根据剪裁依据,工作内容如下。1)预处理。除非有特殊要求,该程序通常可以不考虑。2)检测。这是必须程序。程序中初始、中间、最后等检测的内容一般根据以下情况剪裁:检测项目、检测周期按有关装备(产品)要求或有关各方制定的技术文件执行;如无特殊规定,可根据装备(产品)类别进行常规项目检测,由试验方完成;特殊或重要检测项目,不能被剪裁掉,应由产品方和试验方协商解决。3)试验样品安装。这是必须程序。试验样品安装一般根据以下情况剪裁。(1)装备(产品)的暴露试验,其安装和放置根据尺寸大小和质量确定。大、中型产品按实际使用状态水平放置,有方位要求和做动态暴露试验的装备(产品)应按有关规定放置;小型产品通常按主试面朝南45°角暴露放置;进行储存试验的产品一般不考虑方位,但有堆垛要求的装备(产品),其包装箱离地高度、堆垛高度等应按有关技术文件执行。(2)平板试验样品一般按朝正南45°角暴露、安装和放置,高分子材料可考虑纬度角或正南暴露。(3)有方位要求的试验样品可选择0°角、正东、正北、正西或迎风面等方位暴露。(4)海水环境试验一般选择90°角暴露。4)试验开始时间。这是必须程序。试验开始时间一般根据以下情况剪裁。(1)多站投样宜统一试验时间,通常大气自然环境试验宜在每年的4—5月份或9—10月份进行;海水自然环境试验宜在每年的9—12月份进行。(2)单站或部分站投试,可根据试验站环境资料,选择严酷月份进行投样。5)试验周期。这是必须程序。方法中推荐的试验周期为一组数据,可从头至其中任一数字截断,组成新的一组试验周期。最长试验周期即试验时间。试验周期一般根据以下情况剪裁。(1)整机技术条件规定的试验时间,一般即为最长试验周期,不能剪裁。其试验周期宜参考已试验过的相似产品确定。(2)装备(产品)技术条件未规定试验时间的,应根据其性质、用途、服役环境等确定。如果是易损件,服役环境恶劣,则选择1,2,3,4,5a;反之,则选择1,3,5,10,15a。也可与委托方协商确定。(3)对于基础性、研究性试验及预期耐蚀性高的材料,大气和海水试验宜分别根据材料类别选择最长试验时间确定试验周期;反之,可根据经验从中选择某一试验时间与其前面试验时间组成试验周期。6)试验终止。这是必须程序。试验终止时间一般根据以下情况剪裁:无技术条件规定的整机一般选择预定试验样品性能检测极限;无技术条件规定的纯材料类一般选择预定试验周期;在预定的装备(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试验时间内,试验样品性能检测已达极限时,可终止试验。7)试验记录。这是必须程序。程序中技术条件一般根据以下情况剪裁。(1)环境因素监测记录通常按“大气环境因素测定方法”和“海水环境因素测定方法”附录的规定记录,也可只记录双方商定的主要环境因素。(2)对影响产品主要性能和功能的检测项目,其试验记录不能剪裁。8)试验报告。这是必须程序。试验结束应出具试验报告,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内容、试验时间、试验条件(试验场地、试验装置、环境条件等)、试验方法及执行标准、试验样品、检测方法、评价方法及执行标准、试验中断及处理、试验结果分析、结论,一般不予剪裁。

剪裁效果评估

对于剪裁实施的可能效果应作评估,以不断总结和凝练,提高剪裁水平,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实现预期试验目的的可行性;2)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严谨性;3)对装备(产品)研制和改进的指导意义;4)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他考虑事项1)如重点考虑的某些环境因素的量值及环境应力强度达不到装备(产品)技术条件时,可结合这些环境的气候、机械、运输、包装等实验室环境进行试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2)研究性试验一般应考虑和实验室环境试验或使用环境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期中考试周值周总结第5篇

关键词:污水厂;CAST;影响因素;节能降耗

佛山市水业集团在2005年新建成一座处理能力为5万m3/d的污水处理厂,工艺为CAST生物处理工艺。为了污水厂采用的工艺参数更科学合理,指导污水厂的生产管理,以达到更优的水质和更低的能耗,进行了试验研究。

1 CAST反应池的运行阶段

进水搅拌或曝气阶段:污水与回流污泥同时进入CAST反应池的生物选择区,充分混合接触停留一定时间,然后流入兼氧区和主曝气区。进水搅拌/曝气时间一般占每一循环周期的50%,如采用4小时循环周期,则充分/曝气为2小时。

静置沉淀阶段:CAST反应池停止进水与曝气进行静沉,使泥水分离。并继续停止污泥回流。

排水(闲置)阶段:继续停止曝气和进水、污泥回流,进行排水,最后进行剩余污泥的排放。

2 不同运行周期的试验

2.1试验:

CAST反应池的运行是间歇性的和周期性的循环操作,一般运行周期为4h,其中曝气2h、沉淀1h、排水1h,但运行周期可根据水质、水量及运行效果等进行适当的调整。

各个试验的时间为1个月,运行周期为3h、4h、 6h的进水水质如表1所示,出水水质如表2所示。

2.2试验结果分析

由以上试验得出不同运行周期的CODCR、氨氮、总氮去除率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运行周期的CODCR,氨氮,总氮去除率

(1)运行周期对出水CODCR的影响

在运行周期分别是6小时,4小时,3小时,进水BOD5/CODCR为0.46,0.40,0.46的情况下,CODCR的去除率为94.88%,95.16%,94.29%。去除率最高的为以4小时为工艺周期的情况,但总体来说相差不远,且出水远低于设计时的国家排放标准40mg/L。

(2)运行周期对出水NH3-N的影响

在运行周期分别是6小时时,NH3-N的月平均进水值为28.32 mg/L,出水为1.25 mg/L,去除率为95.59%;运行周期为4小时时,平均进水值为18.74 mg/L,出水为0.46 mg/L,去除率为97.55%;运行周期为3小时时,平均进水值为21.40 mg/L,出水为0.65mg/L,去除率为96.96%。去除率最高为周期是4小时时,都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

(3)运行周期对出水TP的影响。

在运行周期分别是6小时时,TP的月平均进水值为2.51 mg/L,出水为0.2 mg/L,去除率为92.03%;运行周期为4小时时,平均进水值为2.33 mg/L,出水为0.16 mg/L,去除率为93.13%;运行周期为3小时时,平均进水值为5.97mg/L,出水为0.32mg/L,去除率为94.64%。

3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驿岗污水厂而言,运行周期无论是6小时,4小时还是3小时都可以满足国家对污水厂出水水质的要求。但从运行成本来看,越短的运行周期,污水厂的生产水量越大,生产成本越低,越能满足生产的节能任务。单从电耗的的记录数据,运行周期分别是6小时,4小时,3小时时,千吨污水的单位电耗分别为252kWh,196 kWh,175 kWh,3小时的运行周期更具实际生产运行意义。

参考文献

[1] Van de Graaf A. A., et al. Autotrophic growth of anaerobic ammonium-oxidizing bacteria in a fluidized bed reactor. Microbiol,1996,142:2187~2196

期中考试周值周总结第6篇

关键词:排考;冲突;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200-02

Algorithm for Arranging Time Number of the Exam-arrangement Problem in Universities

YAO Xu, YAO Shuang-liang, SUN Hui-qin

(Dean's Office,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rranging the exam-arrangement which is difficult due to its uncontrollable randomization, a new algorithm based on the previous way and combined with college actual situation is propos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algorithm is effective and its time complexity is simple.

Key words: arranging time number of examination; collision; algorithm

经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发现相当多的学分制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在以班级为单位选课的基础上还存在部分学生自愿选课的情况,即部分学生不跟随班级选课,而是随自己的意愿选课。第二、重修分两种形式:跟班重修和重新组班重修,当某个课程仅有少数学生重修时,这部分重修生跟着相应的开课班进行重修;当某个课程有较多学生重修(如高等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需要重新组班开课。第三、相当部分理工科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有金工实习周、课程设计周等情况,而且这些课程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且必修的,不存在学生个人意愿选择时间的,因此这类高校班级的考试周都不是完全一样的。第四、在安排期末考试中,如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是要求统考的;如某课程存在多个教学班,这些教学班的进程差距很大,需要把这门课程的某几个教学班安排一个时间,另外几个教学班安排一个时间,甚至多个教学班某课程需要安排三个或者四个不同时间考试。因此,期末考试的排课工作显得纷繁复杂。

1 问题描述

期末考试的排考工作实质上是一个资源交叉分配的问题,其基础数据有课程、学生、教师、考场、班级进程以及学生选课信息等。经过资源合理分配,安排好所有考试课程,实现考生无冲突,考期尽可能短,课程考试分布尽可能均匀等目标,从而需要提高排考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排考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学生冲突问题(学生不能在同一时间参加多场考试),也是本文研究的问题,即时间点的安排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以往班级为单位的教学中,排考仅需要以班级为单位检验冲突而已;而在现在学生十分灵活的自选课的学分制教学中,则需要以学生为单位检验冲突,而该文提出一种以班级和学生为单位检验冲突的排点算法,即先以班级为单位检验冲突,如果冲突,再以学生为单位进行检验。

2 排点算法

2.1 算法思路

算法之前先解释几个主要术语:课程号代表某一门课程,相当于课程名;课序号代表某一门课程的第几个教学班,即课程号和课序号共同决定了一门课程的一个教学班,如课程名为“高等数学”的课程用课程号‘05010013a’表示,假如课序号为3,则‘05010013a_3’表示“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第三个教学班。考试周是指某个班级期末考试所在的周次,在进程表中体现出来。算法所涉及到的主要数据表有:

课程表(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选课性质说明、教师号、教师所在院系、开课院系等)

选课表(学号、姓名、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学时、学分、重修补考标志、考核类型等)

学生表(学号、姓名、所在班级、所在院系等)

进程表(班名、1~24周的标记字段等)

先根据上述几张基础表生成一个安排表,安排表主要字段为: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班名、人数、考试周、重修补考标志、学时、开课院系、教师号、教师名、教师所在院系号等必须字段。安排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共基础课(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思政系列等课程不仅涉及的人数多,而且涉及到的班级也多),这部分由于班级进程不一致,则统统安排在学期期末后两周的周末考试,每个周末两天,每天上下午各一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安排一门基础课程,即可避免学生冲突。第二部分是专业课,这部分课程的排考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本文中的安排表仅指该部分内容。

算法的总体思路:第一步从安排表按课程号、班名和考试周生成一个循环表(xhb)和按课程号、考试周生成课程表(kcb)。第二步以课程表为基表进行循环。第三步根据从课程表中取出的记录的课程号和考试周在循环表找到该记录所涉及到的班级,首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检查冲突,如果班级冲突,再以学生为单位检查冲突进行安排时间点。

2.2 具体算法

安排表主要由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班名、人数、考试周、重修补考标志、学时、开课院系、教师号、教师名、教师所在院系号等字段组成,因此需要安排的总课程是安排表按课程号和考试周分组的课程表。为了表示课程表里每条记录在不同考试周的考试时间,则在课程表(课程号,考试周)中添加两个字段aa和bb,用以限定每个课程号可以安排的时间范围。如课程号为“06010016a”的课程需要安排在17周的某个时间,aa和bb分别赋值为21和30,则该门课程待安排的时间点只能为21~30之间的一个自然数。因为21~30刚好10个自然数,而一周也刚好10时间点(一周五天工作日,每天上下午两个点)。如课程号为“01010073a”需要安排17、18周的某个时间,aa和bb分别赋值为21和40,则该门课程待安排的时间点只能为21~40之间的一个自然数。因为21~40刚好20个自然数,同样两周也刚好20个时间点。经过统计发现,每个班级有一至两个考试周,最早考试周为第15周,最晚第20周。因此对课程表的aa和bb字段根据考试周(ksz)赋予如表1所示的值。

课程表有课程号(kch)、考试周(ksz)、aa和bb四个字段,课程号和考试周共同决定排考循环的记录数,aa和bb字段是限定每条记录能安排的时间范围。算法的流程图如图1。

算法具体过程如下:

1)从课程表kcb每取出一条记录,对该记录拟定一个时间点ii=bb,即ii=bb~aa;

2)在已安排的表中选择出时间点为ii的记录,记为记录集A;

3)根据课程号kch和考试周ksz在循环表xhb中找出涉及到的所有班级,记为集B;

4)把集B中班名分别和集A中的班名进行比较;

5)如果无相同班级,则证明无班级冲突,也更无学生冲突,故在待安排表中根据课程号kch和考试周ksz把相应记录的时间点字段赋值为ii;返回步骤1);

6)如果出现相同班级,班名记为ls_bm,则结合已安排的课程在学生选课表中找出考试时间点为ii,班名为ls_bm的所有学生,记为集C,同时根据课程号kch、考试周ksz和班名ls_bm在学生选课表中找出所有学生,记为集D;

7)把学生集D中的每个学生和集C中学生进行比较;

8)如果无同一学生,则证明无学生冲突,则在安排表中根据课程号kch和考试周ksz把相应记录的时间点字段赋值为ii;返回步骤1);

9)如果出现同一学生,则证明有学生冲突,事先拟定的时间点ii是不行的,需要重新拟定下一个时间点ii,再返回步骤2)进行ii=bb~aa循环;

10)直到课程表kcb的记录循环完,所有课程也安排完毕结束。

算法是对课程表kcb的每条记录,都通过它的aa和bb字段值先拟定一个时间点,例如记录m(kch=01010072a,ksz=17,aa=41,bb=50),则对课程号kch为‘01010072a’且考试周ksz为‘17’的记录拟定时间点为ii=bb~aa;然后分别在安排表中找出已安排时间点为ii的所有班级和在循环表中找出课程号kch为‘01010072a’且考试周ksz为‘17’的所有班级,二者进行比较,如果没有相同班级,即无班级冲突,则在安排表中的把课程号kch为‘01010072a’且考试周ksz为‘17’记录的时间点定为ii;如果出现相同班级n_bm,则结合已安排时间点为ii的课程在学生选课表找出班级为n_bm的所有学生X,再在学生选课表中找出班级为n_bm、选修课程为‘01010072a’和考试周为‘17’的所有学生Y,这两部分的学生进行比较,如果不存在同一学生,即无学生冲突,则在安排表中的把课程号kch为‘01010072a’且考试周ksz为‘17’记录的时间点定为ii;如果一出现同一学生,即有冲突,则进行ii=bb~aa循环,即重新拟定下一个时间点ii循环(实践证明aa和bb之间的自然数个数足以满足其考试周的课程所用)。

最后课程表kcb的记录循环完,所有课程也安排完毕。对安排表apb的时间点kssjd字段进行分组得到总需要的多少个时间点,然后根据每个时间点指定到具体时间即可进行考场安排等。

3 结论

本文提出的算法是以班级检查冲突和以学生检查冲突的折中的高效方法,既能完全避免学生冲突,又能减少计算量。因为以班级检查冲突的方法适合以班级为单位选课教学的排考,以学生检查冲突的方法适合于学生自愿选课的学分制教学的排考,且计算量庞大。

该算法是从高校实际工作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充分考虑了排考工作中的许多实际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卿,路晓伟.高等院校学分制排考问题算法设计[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29(6):583-587.

[2] 黄勇,苏守宝.一种新的高效自动排考算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17(12):210-213.

[3] 王卿,张亚文,张伟.高等学校排考染色-匹配算法[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27(2):157-161.

[4] 王希常,杨志强.一类考场编排算法的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4):25-27.

[5] 董艳云,钱晓群,张宇舒.基于课元相关运算的高校排课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8,33(6):670-673.

[6] 朱书尚,曹世勇,邹潇湘.排考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算法[J].系统工程,1999,27(2):62-65.

[7] 胡顺仁,邓毅,王铮.基于高校排课系统中的图论问题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4):221-222.

期中考试周值周总结第7篇

关键词:数列;函数方法?摇

数列问题是历年来各级数学高考、竞赛及最近火热的自主招生考试命题的热门课题之一,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出现了不少与周期有关的问题,它即可以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等形式出现,也可以作为解答题中的枝问为后面的设问做铺垫或结合其他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处理数列问题时,我们不但要掌握数列的概念,还要充分挖掘数列的性质,因为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所以数列中也存在着单调性、周期等性质,有些数列题,表面上看与周期无关,但实际上隐含着周期性,一旦揭示了其周期,问题便迎刃而解.

下面笔者就近几年模拟、高考试题中的几种常见类型题目归类解析如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通过观察、归纳探究数列中的项

例1 已知数列{an}中,a1=2,an= -(n≥2),则a2011=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a1=2,a2=-,a3=2,a4=-,由此归纳可得该数列的周期为2,于是a2011=a1005×2+1=a1=2.

例2 已知数列{an}(n∈N*)满足:an+1=an-t,an>t,t+2-an,an

解析:由题意知a2=a1-t∈(0,1),故a2

点评:上述两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难度不大,我们只要对首项值的大小或取值范围做些比较,充分利用题设中的递推关系就可以达到解题的目的.

借助特征根方程探究周期

例3 已知数列{an}满足:an+1=(n∈N*),其中a1=1,试求a11.

解析:设特征方程为x=,此方程无解,于是判断出该数列为周期数列,通过求解可得周期为4,则a11=a3=-.

与三角知识结合

例4 数列{an}的通项an=n2·cos2-sin2,其前n项和为Sn,则S30为________.

解析:由于cos2-sin2以3为周期,故

S30=-+32+-+62+…+-+302

=-+(3k)2

=9k-=-25=470.

点评:善于发现题目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准确运用三角和数列求和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通过赋值确定具体项的取值

例5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Sm=Sn+m,且a1=1. 那么a10=______.

解析:令m=n=1,则S1+S1=S2?圯a1+a1=a2+a1,故a2=1;令m=1,n=2,则S3=S1+S2=3,所以a3=1,…,故a10=1.

例6 已知数列{an}中,a1=1,a2=0,对任意正整数n,m(n>m)满足a-a=an-man+m,则a119=________.

解析:令m=2,则a=an-2·an+2,由此得{an}中的偶数项均为0;令m=1,则a=an+1·an-1+1,从而a=a1a3+1,a3=-1. 由a=an-2·an+2及a1=1,a3=-1知{an}中的奇数项依次成等比数列,公比为-1,故a119=-1.

此类题目还有:已知数列{an}满足:a4n-3=1,a4n-1=0,a2n=an,n∈N*,则a2009=________;a2014=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周期数列等基础知识. 属于创新题型. 依题意,得a2009=a4×503-3=1,a2014=a2×1007=a1007=a4×252-1=0.

分段型递推数列中的周期问题

例7 已知数列{an}满足:a1=a=,an+1=2an,an≤3,an-3,an>3,则S4m+2=______.

解析:由m∈N*,可得2m-1≥1,故a=≤3,当1

故ak=2k-1a且am+1=2ma. 又am+1=>3,所以am+2=am+1-3=2ma-3=2m·-3=a.

故S4m+2=S4(m+1)-a4m+3-a4m+4 =4(a1+a2+·…+am+1)-(2m-1+2m)a=4(1+2+…+2m)a-3×2m-1a=4(2m+1-1)a-3×2m-1a=(2m+3-4-3×2m-1)a=.

变式:已知数列{an}满足:a1=a,an+1=an-3,an>3,4-an,an≤3(n∈N*),求证:对任意的实数a,总存在正整数m,使得当n>m时,an+4=an成立.

解析:(1)a>3时,不妨设a=3k+p(k∈N*,0≤pm时,an+2=an成立,则an+4=an成立;②当0m时,an+2=an成立,则an+4=an成立;④当1m时,an+4=an成立.

点评:上两题难度较大,关键在于切入点的选择上,区别于例1的地方在于数列的首项取值范围不明朗,需要讨论,所以给学生带来困惑,很多学生在确定首项的取值范围后,对第二项的取值便感到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我们挖掘问题的实质:何时跳出前段进入下一段的递推,这时对临界值的把握就显得至关重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模周期数列

例8 设数列{vn}满足v0=1,v1=3,vn+2=4vn+1-vn. 试对非负整数n,确定2v-vn的末两位数字.

解析:因vn+2=-vn(mod4),v0=1,v1=3,从而vn=1(mod4),若m0或3(mod4),3(mod4),若n1或2(mod4),2v-vn1或3(mod4). 另外,vn除以25,余数成周期为15的数列:1,3,11,16,3,21,3,6,21,3,16,11,3,1;1,2,11,16,3,… ,所以vn1,3,6,11,16,21(mod25). 不难验证恒有2v-vn1(mod25). 由此,得2v-vn=1(mod100),若m0或3(mod4),51(mod100),若n1或2(mod4),即在n=4k或4k+3时,2v-vn的末两位数字为01,在n=4k+1或4k+2时,2v-vn的末两位数字为51.

期中考试周值周总结第8篇

2015年江苏历史高考选择题在必修一、二、三部分的题目分值比例与2014年相比变化不大,从内容分布比例来看,必修一45%、必修二30%、必修三25%。其中,选择题第1、2、6、9、10、12、14、16、20共9题属于必修一政治史考查范围,在选择题总分60分的卷面分值中占45%,选择题第4、5、8、13、18、19题共6题属于必修二经济史考查范畴,在卷面分值中占30%,选择题第3、7、11、15、17题共5题属于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考查范围,在卷面分值中占20%。必修一考查的范围略多,增加了必修一考查分值,无疑增加了试卷难度。三本书最容易出难题的就是必修一政治史,如第1题分封制、第2题二手史料《淮南子》、第9题中国同盟会分布、第10题抗日战争、第16题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征、第20题两极格局等,这些均是考生的拦路虎。考查的选择题涉及古代史的是第1、2、3、4、5、14题共6题,占选择题总分值的30%,近代史知识涉及的是第6-11、第15、16、17题共9题,占选择题总分值的45%,现当代史知识涉及的是第12、13、18、19、20题共5题,占选择题总分值的25%。中国史知识共13题,占选择题总分值的65%,世界史知识共7题,占选择题总分值的35%。选择题考查中,中国史比重比世界史大很多,近代史比重比古代史、现当代史大。

非选择题中,政治史涉及的题目有第21题第1问、第22题第1、2问,共15分,占非选择题总分值的1/4,经济史涉及的题目有第23题第1、2、3问,共15分,占非选择题总分值的1/4,思想文化史涉及的题目有第21题第2、3问,第2题第3问,共10分,占非选择题总分值的1/6,非选择题重点考查的是学生准确理解、严密思维、审慎思考、归纳概括等综合能力,是最容易体现难度的题型,如第21题考查中国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史实,并根据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体现的基本特质。第22题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说明“深重的灾难同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论断的正确性。第23题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写小论文,都是比较难归纳总结答案的题目。

从试题的立意来看,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情景性比较突出,共有14题选择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图片题在该试卷中也有较多体现,选择题中运用了大小5幅图片、表格,这与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基本一致,2014年高考卷也用了5幅图片、表格,进一步告诉教者在以后教学中关注课本上的图片资料。应该说,虽然2015年江苏高考试卷有一定的难度,但总体来说试卷的选择题还是以“新情景”、“新材料”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还是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归纳概括总结史料的能力,尤其是关注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概念。

2016年江苏高考还将延续语数英三门看总分加两门选修看等级的录取模式,由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思考如下,以希对今后历史教学有所启示。

一、重视基础知识,强调规范答题

从2015年试题来看,双基仍然是整卷考查的主旋律。平时教学中就要夯实基础,只有基础扎实了对付难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2015年历史高考试卷考查更多的还是基础题,如第1题根据“诸侯,诸伯,诸子”及贵族朝会的信息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第3题考查西汉时期文学作品汉赋的特点,“气势恢宏,符合西汉大一统辉煌气势,为统治阶级造声势”,就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第6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就是由于小农经济出身农民阶级局限性所致,答案中D选项“农民造反者”就是从农民阶级自身来看;第9题中国同盟会的作用;第14题对万民法的理解;第16题对《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内容分析;第17题对浪漫主义的理解;第18题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的影响等。师生教学要紧扣考纲要求,利用好教材梳理相关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做到逐一扫描,没有遗漏,打好基础关。在做非选择题时,学生平时还应注重规范性训练,如历史专业用语的使用规范、开放性试题的语言描述规范等。

二、依据高考考纲,强调能力培养

能力立意是命题的总策略。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材料型选择题和图片选择题每年都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如第8题1914~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征,第9题根据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分析其历史作用,第20题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但得分率却不高,这往往就是缘于考生自学能力的局限。鉴于此,教师在完成一轮二轮复习教学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新一年的高考考纲,教师应根据考纲考点要求分析出该考点的测试题型与方向,学生培养按单元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另外,应有计划地进行适应性测试训练,并及时熟化试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期中考试周值周总结第9篇

以下是本周班级工作总结:

本周大门口值日生十分积极,组长:王文轩,组员:林加奕、张文浩、宋向凯、肖玉林。提出重点表扬,所有组值日生都要想这个组学习!!!!!!

周三体育课焦晗、凌伟铭、刘宇辰、于海、朱冠臻、岳家军,帮忙打扫体育器材室。

生物课当堂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同学都可以较好的掌握下来,希望其他所有学科的学习都要向生物这门学科学习。

本周的英语课表现得都挺好,希望下个周继续努力。

化学课老师又讲了一些新知识,希望同学们利用这个周末多做些习题,以巩固新学的知识,如发现不大明白的,可以在下个周请教老师。

本周周四的物理课同学们4~6个人一组合作完成了一个模拟照相机,充分体现了我们07级11班这个大集体的团结合作,希望这种精神可以好好发挥。(如值日、小组讨论等。)

语文课又接触了新的议论文,希望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周末多读一些书,以充实自己的论点、论据资料。(我们都不能做“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这一类人啊!!!)

历史和生物,明年都要会考,所以现在也都开始学习初三下册的新课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复习历史、生物,以便明年会考时可以轻松些。

历史、生物、物理、化学这几门学科上课时同学们不时会有些乱,下个周一定要注意。

在这里向本周所有值勤的同学们说一声:“你们辛苦啦!!!”这个周值勤的同学们确实都很辛苦,相信所有值勤的同学也都会因为能为班级做出一点贡献而感到自豪,谢谢所有值勤的同学。

天气逐渐转冷,一定要多添些衣服,以防感冒、甲流。下周一定要根据天气多增些衣服。可以适当的拉上自己的老爸老妈一起锻炼一下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一定不能再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倒下了!!

学校周围违规停车的家长又多了,相信这其中一定没有我们班同学家长的身影吧,在这里提醒一下,所有家长早晚都不能违规停车。

下周一不要忘带家长一封信及221元钱初三下册的《生物伴你学》。

班主任补充:

一、期中考试班级成绩整体不够理想。这与这段时间同学们的学习状态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同学渐生浮躁之心,表现出难以自制的兴奋和轻狂!玩乐和嬉戏的情形屡禁不止,不分课上课下。课间追逐打闹的身影总是集中在几位同学身上,自己却浑然不觉。适逢流感盛行,正和一些同学的心意,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了。这样,很多同学在考试中失去以往的优势,退步很多。众多的退步恰恰反衬出进步同学的优秀,最近一段时间一直作为我们学习榜样——于致滢,正是用她的“深深埋下头来”的沉稳状态一再征服我们的心。这种深深埋头、甘于寂寞、锲而不舍的心态是其他同学急需具备的心态。班上具有这样精神的同学还有:王忆宁、张瑞秋、汪鹏、葛戈、邹怡、孔茁等人。

二、班级本周可圈可点的人物、事件

本周最值得表扬的同学就是:王文轩、林加奕、张文浩等人的值日工作;崔俊秀以身作则、事无巨细、事必亲躬的工作态度;汪鹏、王志磊、张浩琛等人积极踊跃举手的勇气;王若洪为班会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全班同学无私的提议把第一批仅有的十支疫苗让给没发烧和体质弱的同学;也许我的观察不够完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情总有让人感动的成分。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