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挑山工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21 07:50:20

挑山工教案

挑山工教案第1篇

重点难点:1、随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达中心的,从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在泰山风景区有许多游人,还有——挑山工。

二、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思考三个问题:

①文中的不解之谜指什么?板书(生谜)

②作者是怎样解谜的?(解谜)

③作者领悟出什么深刻哲理?(明理)

2、检查朗读。

3、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三、生谜

1、观察插图,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的人?

2、自读第1节,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挑山工?谈你的感受。(同桌讨论)

3、交流:

①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说明担子重;

②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

③“折尺形”的登山线路——说明路程长。

4、引读课文: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的担子重——,他们的步履轻松——,他们登山的路程长——。这样登山的原因是——,好处是——,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

5、担了重物,路程加倍,还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游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产生了一个不解之谜。

出示练习:

挑山工╱慢,╱慢。

走得其实并不

游人╲快,╲快。

交流完成填空,学生读。

6、引读课文: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你在某个地方——,或者——,或者——,他们——。等你发现,你会——,以为——。

四、熟读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谁能说说挑山工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二、解谜、明理

1、读3-6节找出表现不解之谜的三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各种形式读句。

六、解谜、明理

1、出示作者的疑问(第4节)

2、最后,挑山工的回答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出示挑山工说的一段话。

三人分别读这段话。

3、挑山工的这段话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呢?

出示阅读提示:

任选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先读懂这段话,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1、是否同路

(出示)山下他们同时起程

回马岭一、二次……

山道上几次相遇

最后汇合在极顶的小卖部前

2、游人走法:

挑山工走法:

随机朗读句子

3、游人东看西看,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理解时间长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义。

4、这些是挑山工的话,作者由挑山工的话语中悟出意味深长的做事哲理。

出示句子、读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么哲理(师举例说一个内容,其余学生说)

出示:向着目标踏踏实实

不停攀登奋发努力

七、哲理升华

1、从泰山回来,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些哲理,并且画了这样一幅画。

出示图与文读句

2、作家冯骥才作为一个游客,听了挑山工的话以后,如果再去游览名山,会怎么走?

那为什么还要画这幅画并挂在书桌前,多年不曾换掉。

师小结。

八、课外延伸

出示课前,收集冯骥才作品目录。

挑山工教案第2篇

《采矿学》是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的“标志”与“招牌”课程,是培养目标中“具有专业素质与技能、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采矿本科生就业的“看家本领”课程。通过“宽采矿”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固体矿床(煤矿、金属矿)开采(露天、井工)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掌握基本技能,了解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根据矿床地质条件选择及设计合理的开拓方法、开采方法和开采工艺的能力,为从事矿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采矿学》是一门较为抽象又具体的、课程内容多又偏重实践的课程。“宽采矿”课程的明显特点为:(1)课程领域覆盖面广,其涵盖矿床开采、爆破工程、井巷工程等多课程知识。(2)专业性强,可能一个概念、工艺、方法,需要历经很长时间讲授、学习,且初学者不易入门和接受。(3)学科知识交叉性、综合性强,需应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采矿问题。(4)实践性强,采矿理论依托采矿工程实践。(5)时空关系强,在时间上,采掘工序相互依存,周而复始;在空间上,工作场所不断移动,以致形成错综复杂的生产系统。(6)学科发展变化快,设备、技术、采矿方法、工艺和理论不断更新。授课内容多而课时有限,因此,《采矿学》课程特点决定讲授及学习具有相当难度性。

二“、宽采矿”采矿学课程体系面临的挑战

基于新疆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需求以及高等工科教育发展要求,培养高起点、高素质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采矿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建设主要面临四大挑战。1.面向“宽采矿”教材建设的挑战。目前采矿教材内容已落后于新技术的发展,而有关新疆采矿的教材很少,更没有体现出新疆采矿技术的特质内容,如巨厚煤层高效开采(世界上最大的整装煤田———准东煤田单层厚度可达80m,平均厚度为43m)、急倾斜厚煤层安全开采(小红沟煤矿煤层平均65m,倾角83°~87°);生态环境保护性开采(新疆煤田,金属矿全部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高海拔、严寒地区和严重干旱条件下开采等。2“.宽采矿”课程教学衔接的挑战。我校《采矿学》课程是将资源开采(煤、金属)及开采方式(地下、露天)融合在一起教学,因此面临课程内容“宽”、“精”,教学内容衔接紧密,课程体系系统、科学,并满足宽口径专业人才的学习需求的挑战。3.面向“宽采矿”教学方法的挑战。学生对矿山工程了解甚少,主观的感性认识缺乏而实际工程较为复杂,传统的单向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叙述性枯燥,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需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的挑战。4.先进开采技术与面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挑战。近年来,神华、博地和紫金等60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来疆开发矿产资源,带来了先进的开采技术与装备,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集成应用与再创新,对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带来了挑战。

三、面向“宽采矿”采矿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根据自治区对采矿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学校新的目标定位,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为原则,着力培养专业人才,初步构建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宽采矿”《采矿学》课程体系(见图1),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

(一)引入模块化教学,联合备课,强化教学衔接,初步构建“宽采矿”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1.根据教学教改实践,以“宽采矿”为目标,以“宽”“、精”为核心,调整采矿学课程教学内容。将目前矿业类高校多选用杜计平主编的《采矿学》、解世俊主编的《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和高永涛主编的露天采矿学内容综合,保留教材主干部分,避免各章节内容前后之间重复,对教材中专业术语进行取舍、统一,对教材的科学性、衔接性和逻辑性进行调整;及时补充新型采矿技术和方法,如矿床连续开采、阶段充填采矿法等。教学内容进行拓宽、充实和精练,落后和现场应用较少的陈旧知识进行删减和精练,并精简《井巷工程》、《凿岩爆破》、《采掘机械》和《矿井提升与运输》等相应课程的内容。为此,不仅需要补充或更新教材内容,往往还要打乱教材现有结构,梳理讲授内容,重新形成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系统化知识并传授给学生。2.合理分配课时,建立模块化教学方法。原培养计划将《采矿学》分为金属地下开采、煤矿井工开采结合露天开采三门课程讲授,学时分别为84学时、84学时、42学时;新版计划将课程调整为一门课,84学时讲授,为了更好地讲授将课程分为三大模块:煤矿井工开采模块,金属矿床地下开采模块,露天(煤、非煤)矿床开采模块。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3.联合备课,加强课程衔接。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目前课程教师是从原各类采矿工程方向专业毕业的,本身的知识面能胜任专业模块教育,但相关模块教学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适应课程知识面拓宽的需要,按模块联合备课很好地弥补了该方面的不足,拓宽课程教师的知识面。备课的重点是将知识交叉部分综合讲授,减少重复讲授,加强衔接。综合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开拓、回采巷道布置、矿床划分、井底车场及硐室等。根据授课总学时数、教料,将内容重新组合,分模块讲授,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教学实践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入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工程意识

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枯燥,易使学生感觉知识空洞,较难深入理解,不易与实际融会贯通,与工程实践脱节等突出问题,将典型工程案例应用到教学中,结合课堂传授与自学指导,能实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工程意识。1.课堂上将重难点的内容引入国内外典型开采案例教学。针对本课程强实践特点及课堂教学进展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矿山案例,如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国内神东大柳塔煤矿、神新五彩湾露天矿、喀拉通克铜镍矿等多个案例为典型教学案例应用到教学中,适时邀请企业矿业工程师对工程案例进行详细讲解。案例教学重点讲授各类开拓方法、金属矿山多种采矿方法综合应用、露天开采转地下开采、急倾斜厚煤层开采等。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案例紧密结合,增强课程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以疆内典型矿床案例为作业,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作业案例教学在组织和实施过程,首先精心准备新疆典型的煤矿地采矿山(小红沟煤矿)、金属矿山(阿舍勒铜矿)、露天开采矿山(五彩湾露天煤矿区)等多个案例,使学生充分了解案例的内容和要求,分组交流、讨论、启发,调动学习主动性提出完善的开采方案,推荐2名同学参加集体讨论;课堂集体讨论分析中,老师对小组间差异的地方要深入讨论和讲解;老师以总结的形式对小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以提升案例式教学效果。两种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3.采用互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互动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交流并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课程采用两种互动式教学模式:(1)以开拓方式为例,学习基本的概念及方法,采用“个人自学—教师讲授—问题驱动—讨论学习”模式。课前,教师针对教学任务、目标,精心备课、准备讲义,讲义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时间自学、小组讨论学习内容,教师进行讲授,双方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学习、交流,进而深层次把握课程内容的关键所在。(2)学习类似开拓方式时,采用“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学生主讲—教师点评”模式。老师将开拓方式分成若干知识点,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老师将有关专题资料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利用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课堂上各小组讲述各自开拓专题,教师根据讲述内容进行补充、点评,进一步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依据课程特点采用两种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方法,有效解决了互动模式单一、互动深度不够的问题。教师由单边互动向多边互动转变,构建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并积极引导学生由教材向学科拓展,形成开阔的互动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通过实验课程学习,加深对知识实践性的训练及理解。采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课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院的实验平台有自治区级“地质与矿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矿工程模型实验室、多功能数字矿山实验室和采矿工艺实验室,应用虚拟操作软件、多样化的实验方法与手段,使实验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了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将教师的科研经验应用到实验教学上,丰富实验内容,活跃实验气氛,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加强了对知识实践性的训练。5.以“宽采矿”为基础,结合启发式教学,将科技竞赛、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作为课程延伸,建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途径。以启发式教学结合老师自身风采来感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消化吸收国内外矿业企业先进的开采技术与装备,使“宽采矿”授课极具创新优势,如三大类开采结合创新,可将煤矿的连续开采工艺应用到金属矿开采;露天开采工艺应用到地下采场;充填工艺应用到煤矿的绿色开采中;煤矿的巷道支护技术应用到金属矿山;液压支架应用到金属矿山开采和充填法法应用到煤矿的开采中等。通过课程的学习,以科技竞赛、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作为课程延伸,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获得与课程直接相关的部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和4项,及各类学术竞赛获奖18项等。

四、结语

挑山工教案第3篇

女,1959年4月生,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人,被誉为瑶乡挑花之王。其与徒弟共同创作的《狮啸山林》,曾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获得铜奖。她还致力于倡导、推广、普及花瑶挑花技艺和挖掘、培养挑花人才,发起、组织开展了花瑶挑花大赛、花瑶服饰展等一系列活动。2006年,经文化部确定,花瑶挑花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7年,奉雪妹被认定为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鲜艳夸张的帽子,天空一般湛蓝的上衣,五彩缤纷的腰带,黑白素雅的挑花裙,配以艳丽的裙摆裙边。非遗花瑶挑花项目的传承人奉雪妹,50多岁,因着这样一身装扮,透出几分小姑娘的柔媚和天真。

她说,即便是现在,在虎形山一带,但凡遇上节庆、赶集或是出去走人家等或隆重或正式的场合,花瑶的妇女们都是穿这个。

一条挑花裙,

飞针走线25万多次

她们唱着清亮婉转的山歌,敬你一碗烧喉的米酒,奔放、热烈、多情。可是,当她们坐下来,拿起针线,画面一下子便静了下来。奉雪妹给人的印象便是如此,动如脱兔,静若处子。

拿针线的女子,大抵都是贤淑的,如果还能将针线活做得细致、漂亮,则更加不得了。“挑花裹腰,又俊又俏”。在花瑶,评判一个女子是否贤惠的标准,就是看她身上穿的挑花裙,挑花是花瑶姑娘的“名片”,心灵手巧才嫁得好。

不过,比起一般的针线活,花瑶挑花古老、神秘而精美讲究。它的正面,由无数个细小的十字架拼拢而来,组合成复杂精美的整体布局图案。更神奇的是翻过来看背面,全部是平行线条构成,也是一组图案。奉雪妹一边淡淡地跟我们介绍着,一边又抚摸着那些精密的针脚,仿佛触摸着她拿着针线挑花的那些静谧时光。

奉雪妹是虎形山一带挑花手艺最好的女子之一。7岁开始,她便与4个姐妹一起跟着母亲学习挑花。心灵手巧又十分勤快的奉雪妹天生就对挑花有着非同一般的领悟力。11岁,她已经成为村里的挑花能手,15岁便做了“师傅”,到20岁俨然已经成为瑶乡鼎鼎有名的挑花之王了。

出嫁时节,谁家女子打开那神秘的“女儿箱”,要是能抖出一二十件陪嫁的挑花裙,那就足以让后生们眼神发亮,心如蜜甜了。奉雪妹说,不要小看这一条挑花裙,那得要花瑶女子花上大半年时间,飞针走线25万多次。那鲜红的颜色里,或许还夹杂着她们指尖刺破的鲜红。

40多个年头,奉雪妹一大半的日子是与挑花相伴,就像大多数花瑶女子一样。她说话的时候,眼睛亮亮的,流转着波光。这样的女子或许更加细致而有想象力。花瑶没有文字,很多的历史与故事就在姑娘们的裙子上绣了出来。奉雪妹喜欢琢磨这些故事,也喜欢将她眼里所看见的东西搬到裙子上。花鸟树木,各种小动物小虫子,或者俏皮地在老虎肚子里绣上几朵花。不管多复杂的图案,她比着现成的模样就可以绣出来,不用画稿、不用放样、不用打板,虚虚实实,跃然布上。

“我不太会说话,很多话都绣到了布上。”奉雪妹腼腆地说。这样的女子,不必要通过交谈,在她们的针线世界里,便可看到灿美如花。

古老与现代的碰撞

如果要问花瑶姑娘的装扮什么最打眼,估计要数她们头顶的花帽子了。但在这之前,她们的头顶却是用长长的彩色花带一圈圈缠起来的盘头。

“花带很长很长,非常麻烦,即便是从小开始练习,盘头最少也得半个多小时。”奉雪妹觉得这样不仅麻烦,而且也不牢靠,碰上人多或者劳动时,一不小心就会弄散掉。

不爱说话的奉雪妹爱动脑筋,喜欢不断尝试。在一番琢磨之后,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化繁为简的好办法。那便是今天广泛流行于瑶族女子头顶的大花帽。

她用竹篾条编成一个斗笠般的锥形骨架,在顶部预留一个大圆圈,然后将花带编满锥台形骨架的正反两面,再在最缀一圈彩珠,后边垂两条色彩艳丽的长须穗。这样,一个类似于花瑶女子盘头的帽子便形成了,既有古老的风韵,又带着现代的时髦。

奉雪妹教过书,后来到了县城总工会工作。见的世面多了,眼界自然开阔了不少。她绣的图案有的古拙,有的时尚,总是让其他人另眼相看,纷纷前来比着样子绣。“你看,这是我自己做的单肩包,上面也都是挑花。”奉雪妹拿出随身背着的包给我们比划。深蓝色的包包看上去与市场上卖的没什么不同,细看,上面的图案却另有乾坤。细密的针脚,非常有触感的图案,还有肩带上的小花边细节,都让这个背包显得别样而精致。

实际上,奉雪妹的这些创造更来自于勤奋。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昨天的挑花,边看边揣摩,以图“艺术再加工”。有时候,寒冬半夜有了新想法,也马上起床改动,从不间断。在她的带领下,代代相承的花瑶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了一次次大胆的改革:一丈多长的女子绑腿改良成了粘贴式和筒状挑花绑腿;两丈多长、二十余节的女子腰带被改良成了扣带式腰带,简短而精美……

“有合适的时机,挑花也要进商场”

古老的挑花在备受赞赏的同时,也面临着传承的危机。挑花手艺工艺繁复,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随着老一代挑花妇女的相继去世,年轻一代愿意学习的越来越少。

“以前的妇女们,绣品针线都是随身带着的,干活累了就停下来挑花当作休息。现在的年轻人可没这样的心咯!”奉雪妹感叹。“以往的文化交流、展览等活动上,像土家织锦、蓝印花布等非遗产品都有不错的销量,但花瑶挑花,大多时候都只是展览、观赏而已。”如今,挑花依然是绣在花瑶女子裙摆上的鲜艳,然而一条裙子却是一个女子半年多的心血,它的价值究竟是多少呢?对于普通人,这样的裙子没有使用价值,装饰也不适宜。没有市场,愿意做的人便更少。

作为传承人的奉雪妹在深深的忧虑之中,也想方设法承担着传承的重任。她加大了对瑶寨姑娘们的培训力度,家里头不但姊妹们原本就会,弟媳、侄女、外甥女也都在她的发动下学起了挑花,徒弟已经有了七八十人之多。她还萌动了改革挑花技艺的想法。大胆地在构图、色彩、题材、功用等方面进行创新。“我认为挑花的古老技艺应该可以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靓丽的挑花腰带与现代时尚的裙子,年轻女孩的背包与手工的挑花……”奉雪妹说得有点激动,“如果有合适的时机,挑花也要进商场!”

她还打破了以往只有黑白挑花裙的状况,向其他工艺品、装饰品制作艺人学习,创造性地开辟了彩色挑花壁挂等诸多旅游外卖产品,如此一来,使得花瑶姑娘们既能沿袭挑花传统,又可增加收入。同时,在她的努力争取下,花瑶挑花还被列入了虎形山瑶族乡的学校教育乡土教材,她会定期给孩子们上挑花课。

挑山工教案第4篇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机关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决定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培训时间:根据工作实际不定期组织开展

二、培训方式:

1、外出培训: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西柏坡干部教育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等红色教育基地、知名大学或先进地区。

2、域内培训:邀请省市委党校专业讲师,省市委、省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专业人员到机关授课。

三、参训人员:全体机关干部分批参训。

四、培训内容:根据不同培训地点具体安排,包括并不局限于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习近平重要思想解读、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干部素质教育、临空经济发展、园区经济发展、工作业务能力、接待礼仪等培训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进行培训,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五、责任分工:

1、秘书组负责联系培训基地并制定培训、授课安排方案;负责通知培训人员按时参加培训;负责外出期间的组织、签到工作。责任人:

 2、行政组负责培训人员交通、用餐安排,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负责联系培训基地做好培训费用结算工作。责任人:

3、各组室负责安排组室人员按时分批参训,并做好人员外出期间的工作调配保障。责任人:

 

 

时间

教学地点

教学形式及内容

教学主题

D1

下午

北京西火车站19:15分乘坐Z133次(北京西至井冈山)

D2

上午

井冈山火车站10:44分接Z133次(北京西至井冈山19:15--10:44)

下午

会议室

开班仪式

颁发红军帽、授班旗、领导致辞等         

会议室

专题教学: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

学习井冈山斗争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D3

上午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现场教学:敬献花圈,吊唁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

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敢于牺牲的精神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现场教学:现场讲解井冈山革命斗争史

学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

下午

荆竹山

特色课程,野外红色体验教学:铁纪教育、穿越峡谷、突破封锁线、抢救伤员、自做红军粮、决战竹钉阵、胜利会师等团队挑战项目。

过半天红军生活,主要在三大纪律的诞生地,亲身体验当年红军的艰难历程,实现当红军的愿望,提升执行力,增强凝聚力

晚上

红军

剧场

场景教学:在新城区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

学习井冈山斗争史,感受十送红军感人场面

D4

上午

茅坪

现场教学:湘赣边界党的“一大”会议旧址“八角楼”

学习毛泽东坚定信念、勇闯新路的精神

龙江

书院

现场教学:参观中国红军第四军官教导队旧址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领悟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会师

广场

纪念“朱毛会师”,井冈山斗争的关键点

学习朱毛会师这段历史,深入思考朱毛红军是如何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下午

挑粮

小道

体验教学:穿红军服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

踏上当年红军的足迹,追忆红色历史的痕迹再现革命先辈的无畏,汲取创业力量的精华

黄洋界

现场教学:会师黄洋界,集体朗诵毛主席诗词

学习革命先辈官兵一致、克服困难、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

D5

上午

茨坪毛泽东旧居

参观革命旧址群,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军民开展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进一步理解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宽阔胸襟

主峰

场景教学:井冈山主峰

第四版人民币100元大钞背景图案取景地

下午

大井毛泽东旧居

现场教学:参观毛泽东朱德旧居、读书石、感情树

学习毛泽东勤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理论品质

小井红军

医院

现场教学:小井红军医院及红军战士——曾志墓

为理想而来,为信仰而战

D6

上午

会议室

真情在线:与王佐、曾志等井冈山红军后代座谈

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

下午

挑山工教案第5篇

——对课堂中师生话语的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些语录摘要,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语录一:“这个问题是你提出的,请你自己点名吧1

初次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平等,老师把点名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平等对话的自由,同时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地走进了文本的言语的深处。看来这种做法是值得尝试的,然而,课堂上的反馈让我们有喜有忧。

案例一:语文课堂上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课堂上,老师请一名学生起来提问,这位学生兴致极高起身质疑,问题提得很有思考价值,教师满心欢喜,请他点名请人回答,点名者自己点完名后,因为享受了点名的乐趣,心中美滋滋的,只顾着高兴,哪里还听得进别人的回答。其他学生有的能够用心听一听,有的因为没有被点到,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也有的因为无聊,自己在抽屉里寻找快乐。

镜头二:在《葡萄沟》一课中,初读了第三段后,老师让学生对“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提问,一位学生踊跃举手提问:“葡萄干是在什么地方制成的?”他正准备点名让别人回答,周围立即就有学生笑答道:“这还用问,在阴房呗1点名者怏怏地坐下。

案例二:学习《挑山工》伊开始,学生只提出一些疏通性问题,如:①挑山工是什么人?②他们是怎样工作的?③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这时老师对学生说:“你再读读课文想想,提的问题自己能不能解答,如果真的不能,我们大家帮你。”学生是很聪明的,我发现,过了一会他们书本上的问号会少去一些。同时,教师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还有一些更想知道的问题,如作者与挑山工相遇的经过怎样?挑山工给了他哪些深刻印象?其中哪一点启发最大?作者为什么说这位山民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作者画挑山工有什么用意?并让学生讨论比较这两组问题,哪些问题更能有思考价值。这一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应留意重点的词句,选择性地提出问题,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的好习惯。

反思: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这里,教师采用了给学生点名权的方法,顺利地打开了学生的心智大门。但是,我们从案例1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形式的积极性重于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的现象,其中也折射出个别学生思维的惰性。为此,老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意义,刺激他的积极思维。同样是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却是大相径庭的。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案例2中的老师没有一味跟着学生走,由着学生走,而是指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调整、提升,选准学习目标,围绕那些有很大的覆盖面和穿透力、相互之间有关联的或相对集中的专题研究。

语录二:“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

当学生的语言无法表达他自己的想法或者他们一起讨论后,仍无法得出满意的解决方案时,老师的一句:“我想给你们提个建议?”对学生会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在对话中,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求异思维的发展,也不排斥阅读中思维的求同。

案例一:适时点拨求异

“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是人教版第十一册《月光曲》中的一句话,在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后,让学生用“幽静”一词造句。然而所造之句真是令人失望。

甲:今天,我在幽静的津河边散步。

乙:竹林里真幽静呀!

丙:下午,我们在幽静的树林里踢球。

……

不难看出,这三个句子似乎都造出了“幽静”的美,写出了“幽静”的环境;但是,甲句模仿之迹明显,乙句求速不求质,有投机取巧之嫌,丙句中“踢球”与“幽静”又形成了冲突,显得不协调。面对这样的句子,教师必须给以正确地引导:“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请你们充当小小画家,按照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四要素展开讨论。”学生们的讨论非常热烈,非常精彩。

不一会儿,一幅幅幽静的画面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明晰起来了,一个个优美的句子也在他们笔下诞生了。

甲:清晨,雾还没有散,爷爷就来到幽静的河边练习太极拳了。

乙:黄昏,我和几个小伙伴来到幽静的竹林里写生。

丙:夜晚,月光洒在田野上,乡村是多么幽静呀!

……

其中也有别出心裁的,如“清晨的树林里薄雾缭绕,偶尔传出几声鸟叫,真幽静呀1此处以小动写出了大静,真棒!

反思:点拨是一种艺术,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点拨,将会给学生在知识上以启发,开启学习的门径;在精神上以振奋,活跃思维,养成会学的能力、习惯,享受学会的喜悦。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学生说、读等活动),引发学生“对话”的契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生发的世界,走进老师及同伴的心灵深处。

案例二:及时总结求同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片段,有的学生提出:这位隐者是谁?是神仙吗?针对这一疑难,同学的回答各式各样:诗人、僧人、道士、采药人、医生……都为自己的看法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说:“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我们能不能再仔细地 读读诗,边读边想,从诗中的一些词语里,把这位隐者‘画’出来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大增,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说:“我从‘采药’这个词里想象隐者是懂医术的人,他采了药为人治病,是一位救人的良医。”有的说:“‘云深不知处’说明隐者的采药是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他不辞辛劳、不怕艰险,隐居在深山,采药行医,是个大好人。”有的还说:“‘松下问童子’的‘松’也有意思,是不是也象征隐士的品格像松树一样坚强,精神像松树一样长青。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的老人。”……正是有了教师的点拨,课堂上学生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挑山工教案第6篇

——对课堂中师生话语的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些语录摘要,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语录一: “这个问题是你提出的,请你自己点名吧!”

初次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平等,老师把点名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平等对话的自由,同时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地走进了文本的言语的深处。看来这种做法是值得尝试的,然而,课堂上的反馈让我们有喜有忧。

案例一:语文课堂上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课堂上,老师请一名学生起来提问,这位学生兴致极高起身质疑,问题提得很有思考价值,教师满心欢喜,请他点名请人回答,点名者自己点完名后,因为享受了点名的乐趣,心中美滋滋的,只顾着高兴,哪里还听得进别人的回答。其他学生有的能够用心听一听,有的因为没有被点到,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也有的因为无聊,自己在抽屉里寻找快乐。

镜头二:在《葡萄沟》一课中,初读了第三段后,老师让学生对“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提问,一位学生踊跃举手提问:“葡萄干是在什么地方制成的?”他正准备点名让别人回答,周围立即就有学生笑答道:“这还用问,在阴房呗!”点名者怏怏地坐下。

案例二:学习《挑山工》伊开始,学生只提出一些疏通性问题,如:①挑山工是什么人?②他们是怎样工作的?③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这时老师对学生说:“你再读读课文想想,提的问题自己能不能解答,如果真的不能,我们大家帮你。”学生是很聪明的,我发现,过了一会他们书本上的问号会少去一些。同时,教师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还有一些更想知道的问题,如作者与挑山工相遇的经过怎样?挑山工给了他哪些深刻印象?其中哪一点启发最大?作者为什么说这位山民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作者画挑山工有什么用意?并让学生讨论比较这两组问题,哪些问题更能有思考价值。这一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应留意重点的词句,选择性地提出问题,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的好习惯。

反思: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这里,教师采用了给学生点名权的方法,顺利地打开了学生的心智大门。但是,我们从案例1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形式的积极性重于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的现象,其中也折射出个别学生思维的惰性。为此,老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意义,刺激他的积极思维。 同样是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却是大相径庭的。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案例2中的老师没有一味跟着学生走,由着学生走,而是指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调整、提升,选准学习目标,围绕那些有很大的覆盖面和穿透力、相互之间有关联的或相对集中的专题研究。

语录二:“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

当学生的语言无法表达他自己的想法或者他们一起讨论后,仍无法得出满意的解决方案时,老师的一句:“我想给你们提个建议?”对学生会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在对话中,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求异思维的发展,也不排斥阅读中思维的求同。

案例一:适时点拨求异

“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是人教版第十一册《月光曲》中的一句话,在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后,让学生用“幽静”一词造句。然而所造之句真是令人失望。

甲:今天,我在幽静的津河边散步。

乙:竹林里真幽静呀!

丙:下午,我们在幽静的树林里踢球。

……

不难看出,这三个句子似乎都造出了“幽静”的美,写出了“幽静”的环境;但是,甲句模仿之迹明显,乙句求速不求质,有投机取巧之嫌,丙句中“踢球”与“幽静”又形成了冲突,显得不协调。面对这样的句子,教师必须给以正确地引导:“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请你们充当小小画家,按照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四要素展开讨论。”学生们的讨论非常热烈,非常精彩。

不一会儿,一幅幅幽静的画面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明晰起来了,一个个优美的句子也在他们笔下诞生了。

甲:清晨,雾还没有散,爷爷就来到幽静的河边练习太极拳了。

乙:黄昏,我和几个小伙伴来到幽静的竹林里写生。

丙:夜晚,月光洒在田野上,乡村是多么幽静呀!

……

其中也有别出心裁的,如“清晨的树林里薄雾缭绕,偶尔传出几声鸟叫,真幽静呀!”此处以小动写出了大静,真棒!

反思:点拨是一种艺术,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点拨,将会给学生在知识上以启发,开启学习的门径;在精神上以振奋,活跃思维,养成会学的能力、习惯,享受学会的喜悦。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学生说、读等活动),引发学生“对话”的契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生发的世界,走进老师及同伴的心灵深处。

案例二:及时总结求同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片段,有的学生提出:这位隐者是谁?是神仙吗?针对这一疑难,同学的回答各式各样:诗人、僧人、道士、采药人、医生……都为自己的看法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说:“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我们能不能再仔细地读读诗,边读边想,从诗中的一些词语里,把这位隐者‘画’出来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大增,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说:“我从‘采药’这个词里想象隐者是懂医术的人,他采了药为人治病,是一位救人的良医。”有的说:“‘云深不知处’说明隐者的采药是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他不辞辛劳、不怕艰险,隐居在深山,采药行医,是个大好人。”有的还说:“‘松下问童子’的‘松’也有意思,是不是也象征隐士的品格像松树一样坚强,精神像松树一样长青。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的老人。”……正是有了教师的点拨,课堂上学生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挑山工教案第7篇

关键词:花瑶挑花;实用性;装饰性;流变

生活在雪峰山北麓高寒山区的花瑶,是一支因服饰艳丽而得名的神秘民族,挑花是花瑶的传统民族工艺,其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具有瑶族传统文化特征,被列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花瑶挑花主要用于服装上的装饰,装饰部位有夏装的袖口、绑腿上沿和筒裙,其中夏装的袖口、绑腿上沿和筒裙前摆均为彩色挑花,内容以几何图样及花卉纹案的连续图案为主,用高纯度的颜色装饰,色彩斑斓艳丽。筒裙上的挑花为素色,一般为蓝底或黑底白纹,装饰面积大,内容包括花木鱼虫、飞禽走兽与人物等,工艺精细、造型生动。花瑶挑花以素色挑花为代表,具有淳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俗生活特征,是花瑶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1],事实上,不止是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与周围风俗,艺术的发展演变也取决于时代精神与周围的风俗,花瑶挑花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产生与发展演变都与所处的时代、周围环境、民俗风物息息相关。

1神秘风俗———花瑶挑花的产生与艺术风格的形成

花瑶以龙犬为图腾崇拜,服饰艳丽,风俗奇特,是一个神秘的族群,尤其是花瑶女,四季身着裙装,与他们所处的寒冷的气候环境有些格格不入,无论是长期与他们生活在同一环境的其他各族,还是外来旅游者,都对他们的服装形态与气候条件的反差心存疑惑,更增添了花瑶族群的神秘感。事实上,花瑶的这种服装形态与其传统文化与民俗有关,据花瑶聚居的虎形山瑶族乡奉才保老人收藏的《雪峰山瑶族诏文》记载,花瑶族群为了躲避战乱,经广西桂林辗转洪江、溆浦等地迁徙而至雪峰山的崇山峻岭中,自明朝末年开始在虎形山一带安居乐业,这说明花瑶在定居雪峰山之前居住的地方为桂林、洪江、溆浦等地,这些地方海拔比花瑶现居地低1000米左右,气候温暖,女性着裙装并形成民族服饰样式的传统不足为奇,有着裙装传统的花瑶迁入高寒山区后,单薄敞口的筒裙与冷冽的寒风的对抗延伸为传统习俗与环境条件的对立,充满智慧的花瑶女性用挑花化解了这一组矛盾,他们在筒裙上挑花增加厚度以提高保暖性,这样既承袭了传统的服装形态,又可以更好地抵御寒冷。花瑶称挑花为“嘎杯哟”(瑶语音译),是“那块大石头”的意思,当地汉语方言为“花碌嘊”。相传,瑶族挑花是跟着石头学会的,师傅是“花碌嘊”。“花碌嘊”是一个小地名,位于虎形山瑶族乡铜钱坪村,那里有一块很大的麻石,麻石上面长满像花纹一样的石苔,据说花瑶挑花就是跟这块石头学习的。花瑶挑花有一种常见的图案,名字也叫“花碌嘊”[2],可见,花瑶迁徙到雪峰山定居后才开始学习挑花,其挑花最原始的动因与功能就是为了继承传统的民族服饰风俗与适应生活环境的自然条件。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其形成与发展的初期都注重于对自然环境的模仿与再现,从花瑶挑花产生的传说可以看出,花瑶挑花的产生源于对自然环境中石苔纹样的模仿,是对周围环境的再现。花瑶挑花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民间艺术采风与田园考察的学术视野,但现存花瑶挑花遗存的物质资料与文字资料数量有限,并且不够全面系统,1994年出版的《湖南民间美术全集•民间刺绣挑花》是较早较全面收录花瑶挑花的著作[3],从书中收录的挑花作品可以看出花瑶挑花早期的面貌特征。这一时期的挑花工艺已成熟,遵循挑花工艺的基本特征,以十字交叉的针法、用数纱的方法进行挑绣,画面多用45度角的倾斜线造型,线条为锯齿形,常用填充、嫁接、变形等表现手法,具有较为严谨的图案化特征。其挑花内容基本以花卉图案和动物图案为主,最为常见的图案有“花碌嘊”、灯笼花、、蛇纹、龙纹、鸟纹等,花卉多运用四方连续的形式表现,一般以整版形式出现,蛇纹图案变化灵活,往往根据挑绣者的主观感受和画面需要自由造型,上下用花边装饰。龙纹图案程式化特征较为明显,应该是受到我国龙图腾文化的影响,心存敬畏,因此,不可随意造型。挑花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粗纱布与丝线,早期的花瑶挑花做工细致、针脚整齐、造型讲究、布局合理,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在花瑶族群中得到普遍认可的挑花裙样式。

2功能转换———花瑶挑花艺术风格的演变

花瑶挑花产生之初以实用性为主要功能,当实用功能得到基本满足后,挑花工艺的审美特征开始凸显,具体表现在装饰的强化与族群趋同性审美趣味的形成。事实上,装饰功能的强化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审美需求的表现,审美需求唤醒了潜在的审美意识,并形成广泛认同的审美习惯。花瑶挑花在这种审美习惯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的评价标准,包括造型手法、构成形式、创作思维与主题内容等,超群的挑花技艺作为一种能力被认可,甚至成为评判女性能力的最为重要的指标,因此,花瑶女性从小就开始学习挑花技艺,技艺高超的挑花艺人与构思巧妙、寓意深长的纹样受到追捧,逐渐形成了传统的挑花艺术风格。花瑶习惯以姓氏划分为主的山寨式聚居方式,其最为集中聚居的地域,方圆不过十公里左右,主要有奉、沈、刘、步、杨、唐等姓氏,因瑶族有“自相夫妻”的传统[4],不与其他民族通婚,这种民族内部婚配的方式使得花瑶各姓氏或远近山寨之间都有交错复杂的亲缘关系,族群内部联系频繁密切,挑花技艺的交流与图案样式传播迅速。因此,花瑶挑花的艺术风格整体统一,样式相对较少。据调查,传统花瑶的挑花样式不过30余种,较为广泛流传的有《双虎》《对狮》《鳌鱼》及以蛇或花卉图像为主的样式各十来种。花瑶传统挑花图案化特征明显,构图、造型与空间构成形式具有程式化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20世纪80年代中期,闭塞的花瑶山寨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花瑶挑花艺术风格开始转变。花瑶挑花受到电影电视图像信息、画报、新年画及各种印刷图像影响,创作思维从原来的对自然的模仿与再现转变为对图片的模仿,这种挑绣的方式更容易把握,并方便开发新的样式,而且看起来更加与所挑绣的对象相像,很快在花瑶族群中得到推崇。但这种挑绣的方式却也扼杀了民间美术最为宝贵的随心造物的天性,同时也使得花瑶挑花的图案化特征逐渐消失,逐渐形成了造型呆板、布局别扭、疏密关系混乱的挑花样式。当然,在模仿现成图片的初期,图案造型还保留十字挑花45度角造型与镂空、填充、嫁接等,并且在挑花图案中开始出现了人物与文字等图形,代表性作品有《哪吒闹海》《元帅》《骑马的人》等,这些作品在一些介绍或研究花瑶挑花的文章中被取名为《乘龙过海》《郎丘御敌》《盘王升帐》等名称,并阐述花瑶挑花的内容反映了瑶族的民族文化与历史事件,其实这些论述有些牵强。据调查,《哪吒闹海》是根据当时影响很大的动画片《哪吒闹海》的一个剧照图片挑绣的,在将彩色图片转化为单色十字挑花时,形状与黑白关系发生了增删或变形,但仍可看出动画造型哪吒的形象,并非某些文章所说的是表现瑶族祖先盘瓠乘龙过海传说。被称为《郎丘御敌》的挑花纹样其实是根据当时农村流行张贴的《十大元帅》年画挑绣的,从挑花人物的服装特点与所骑的马的造型就可以判断出这一点,最为明显的是挑花人物还挎着枪,与传说中生活的明代的瑶族英雄郎丘相去甚远。尽管如此,在花瑶挑花艺术风格转变初期,虽然其艺术价值受到了影响,但却丰富了花瑶挑花的内容,挑花艺术风格从图案化逐渐转向图形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交通与信息的迅猛发展,闭塞的花瑶山寨迅速进入现代生活节奏,花瑶族群中大部分年轻人都进城务工,接受都市生活的快捷与方便,传统的民族习俗与文化被舍弃,传统的服饰文化也难以为继,留守山寨的中老年花瑶虽然保留传统的着装习惯,但其挑花艺术风格正发生快速的改变。这一时期的花瑶挑花,就是线条简单的简笔画,挑绣前用粉笔把图形描在绣底上,所用的绣底以经纬稀疏的粗纱呢龙为主,挑绣时用白色毛线平铺直绣,只需要注意描了线的地方留出来即可,挑绣简单、速度快,且不需要动脑筋,连挑绣最为基本的“数纱”都不需要,内容为现代人物或动物,完全抛弃了传统挑花的制作工艺、创作思维、构成形式与文化内涵,使得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花瑶挑花艺术走向毫无艺术性与文化价值的发展方向。

3传承与拓展———花瑶挑花的现展

21世纪初,简笔画形式的花瑶挑花发展趋势引起了一些专家与学者的关注,当地的文化部门也注意到这一问题,企图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使得花瑶挑花艺术的发展走上正确的轨道。2006年,传统花瑶挑花被列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虎形山瑶族乡万贯村奉雪妹被认定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如何保护与传承花瑶挑花艺术得到较为普遍的关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马文辉司长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工作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当地政府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首先是县乡文化部门下到花瑶村寨挖掘、收集、整理花瑶挑花的实物遗存,进行抢救性保护。其次是政府利用瑶族传统节日“讨嘹拜”“讨嘹皈”举办挑花技艺大赛,大赛参展作品必须是传统图案,获奖作品要求工艺精美、艺术性强。再次是举办花瑶挑花传习所,传承人定期在传习所教授传统挑花技艺,通过这些措施,传统挑花样式与工艺逐渐代替了简笔画形式的挑花。当地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对花瑶挑花的传承与保护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保护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花瑶挑花,对于花瑶人来说只是其服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传统的民族着装习惯已被年轻一代的花瑶所抛弃,花瑶挑花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因此,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花瑶挑花的保护与传承必须根据其本身的发展规律与时展的趋势相结合,探索可行的、有效的保护与传承途径。花瑶挑花的产生与发展最重要的动因是其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或者说是源于其实用,而当其原本的实用逐渐消失的时候,我们必须进行功能的转换,或者拓展其实用的范围,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就花瑶挑花而言,作为一种纯粹的民族服饰装饰而传承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做工复杂、穿着繁琐的民族服装淡出快节奏的现代日常生活舞台是不可回避的趋势,必须在传承其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的同时改变其形态、材料、呈现方式与载体,使之服务于现代社会生活,走向活态发展轨道。另一方面,对于民间艺术的保护就是要把优秀的文化遗产留在我们的视野中,当今,影像技术与数码技术的发展足够从技术层面保存任何资料,把现存的花瑶挑花制作工艺、图形样式等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制作成信息资料数据进行保存,是保护花瑶挑花艺术的重要手段。

4结语

民间艺术被喻为“烂漫的山花”,形容民间美术多彩多姿、贴近生活、生命力强,但还有另一层意思是:身份卑微、不入法眼,自生自灭,是依赖于农耕猎渔等生产方式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存并发展的,因此,当生产方式与经济形式发生变化时,民间艺术的面貌也必然发生变化,而在我国当前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与市场经济环境下,民间艺术的生存土壤已消失殆尽,许多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正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花瑶挑花在历史的长河中为适应社会生产水平与经济形式的变化,不断发展、演变与积淀,形成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形式。自然生长的花瑶挑花艺术面对现代社会全新的经济与文化生态环境,改变与适应是其传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全球一体化与工业化大机器生产背景下,文化多样化发展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之一,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展将会在文化与经济领域都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刘怡果 文牧江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文牧江.瑶服饰的民俗特征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3(11):226-228.

挑山工教案第8篇

三位一体 珠联璧合

案例回放 2011年山东省一位理科男考生,高考成绩为625分,高出一本分数线58分。专业意向是水利工程类专业。

根据考生的成绩和他的职业意向,一志愿我向他推荐了位于南京的河海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二本批次第一志愿我建议他报考西安理工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推荐的理由:一是根据考生的成绩,比照前几年学校投档和录取情况,该考生有能力考取。二是推荐的河海大学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的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其水利工程学科和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水利工程学科一样都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09年学科评估结果公布的排行榜中超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老牌水利高校,位居榜首,雄踞一方。西安理工大学只是陕西省属的一所省属高校,但是该校在山东省招生历年火爆,投档和录取分数线大都在一本线以上,特别是该校在水利工程学科有着和清华大学等水利名校争锋的实力,其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推荐的这两所院校的王牌专业与考生的职业理想相符。三是就业前景好。2011年1月,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反映了新形势下水利突出的战略地位,文件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可见,选学水利类专业当是高瞻远瞩之选。

结果,天遂人愿,梦想成真。该考生顺利被河海大学的名牌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录取。

举案论道 买东西买最贵的不如买最好的,买最好的不如买最适合的。同样,志愿填报也是如此。高考志愿填报不仅选学校、挑专业,也选城市。一座城市决定着你的视野和机会,也能对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进行塑造。本案例兼顾了学校、专业和城市。实现了学校、专业和城市的“三位一体”,实为志愿填报的最佳方案和最高境界,真是妙不可言。

得陇望蜀 高分低就

案例回放 学生王彦,男,2012年山东省青岛市理科考生,高考成绩为620分,比一本重点分数控制线高出38分。专业意向是首选机电类等工科专业。

根据该考生的分数,再结合前几年的投档录取情况,我为其量身挑选了合肥工业大学、燕山大学两所一本院校作为一本一志愿的备选院校。

合肥工业大学、燕山大学这两所高校均是以工科为主、以机械类专业为优势专业的一本院校。其中,合肥工业大学还是安徽省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燕山大学地处秦皇岛,尽管不是“211工程”、教育部直属的大学,其整体办学实力不能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抗衡,但它的机械工程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一样都是国家重点学科,其学术实力可与上述名校争锋,堪称在特定专业领域的单项冠军。

然而,家长过于在乎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固执地提出一志愿一定要报考位于上海的高校。经反复挑选和比较,我又为其筛选了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是全国独立设置的三所全日制电力高校之一,也是南方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电力普通高校。据悉,该校拟升格为上海电力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是1996年由华东工业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机械类专业是该校的优势专业。

家长对报考这两所学校不太满意。后来得知,家长和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上海大学。

结果未能如愿。考生的成绩连上海大学的投档线都没有达到,在后面的征集志愿中,由于缺额院校大都是冷门院校而主动放弃。考生只能在下一批次填报志愿。

举案论道 志愿填报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有多大锅就下多少米,有多大脚就穿多大的鞋。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得陇望蜀、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不然就会“入宝山而空回”。志愿填报如同作战,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越俎代庖 名落孙山

案例回放 2012年山东省一位理科女考生,高考成绩为625分,高出重点线43分,专业意向是师范类专业。一志愿推荐院校: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考生一本实际填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录取结果是一本落榜。选择复读。

高考成绩揭晓后,考生和家长一起来我处咨询志愿事宜。经全面了解考生的高考各科成绩、性格特征和专业志向后,商定了以下报考策略:一是专业方向定在师范类;二要兼顾求学地域,最好选地处本省或东部沿海的院校;三是以稳为主。

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她的职业意向。一本批次一志愿我向她推荐了南京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推荐的理由:一是根据考生的成绩,比照前几年两所学校投档和录取情况。该考生有能力考取。二是推荐的这两所院校,符合考生的意向,南京师范大学地处南京,位置优越,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师范类高校前列。而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占有地利之便,是山东省属重点高校,也是省内师范院校的排头兵。平心而论,依该考生的成绩,能考取以上两校的任何一所都是非常理想的。

录取结束后,经电话回访得知,考生家长在未征得考生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做主将一志愿改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由于定位不准而失利。直到现在,这名考生提及此事仍耿耿于怀,追悔莫及。

举案论道昔有父母包办婚姻,今有家长包办志愿。本人在此想提醒广大家长:填报志愿就像婚姻一样,不能包办,不要越俎代庖,要与子女交流和沟通,让孩子做高考志愿的主人。考生已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主张。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别好心办了坏事。

远走高飞 两全其美

案例回放 山东理科考生小陈,男,2012年高考成绩为536分,高出省属二本资格线21分。录取结果是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高考结束后,小陈与家长一起到我处来咨询高考志愿事宜。根据考生的成绩和专业意向,我建议他报考二本中办学历史较为悠久、办学实力较为雄厚、地理位置稍偏院校的优势专业。经过筛选,我为其推荐的志愿方案如下:

二本院校的一志愿是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

结果该生顺利被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录取。他们非常满意。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土建类本科高校。土建类相关专业是该校的品牌拳头专业。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提速和都市人口膨胀,地下空间开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也是解决土地紧缺和节约能源的办法之一。相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也会风生水起,就业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举案论道 这个案例向我们昭示这样一个报考思路:如果考生的分数没有太大优势,与其在发达城市就读实力很弱,甚至刚从专科升上来的学校,倒不如去“两北一南”地区选一所实力雄厚、专业有特色的院校。报考这些高校,不仅能够增加考生被录取的筹码,而且可以用距离换分数,即用较少的分数,上更好的大学。在考分优势不明显的时候,用距离换分数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案例回放王允,男,2012年山东省理科考生,高考成绩为479分,比省属二本线低36分。专业意向是机电类专业。录取院校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为飞机维修专业。

经过交谈得知该考生性格内向。但动手能力较强。我给他推荐了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理由有三:一是能够考取;二是该校档次高,该校是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隶属于空军装备部,军队校名为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国民教育性质的普通高校;三是该校的主体专业,如飞机维修、航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检测技术及应用、飞机控制设备与仪表、导弹维修等专业就业前景好,其毕业生推荐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 00%。

举案论道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本科和高职院校,各有所长。高考中未达本科线的考生不要气馁,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本科院校的大门关上了,高职院校的窗户同时也敞开了。只要我们不怨天尤人,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就能扭转自己的人生劣势。反败为胜。美国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颇有意味的话:“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会从你的损失中获利。”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见,学有一技之长定会大展宏图,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读高职院校,图的是学门技术,将来好找工作,所以专业选择至关重要。考生要特别关注院校的特色专业,即其他学校没开设或很少开设的专业,这样的专业就业时最具竞争力。挑选的专业最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衣食住行的专业,这样有利于就业。另外,选专业千万不要跟风,不要扎堆去学那些太过大众化的“万金油”专业。因为在这些专业上,高职生很可能竞争不过本科生、研究生。但在那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上,他们很可能竞争不过你。只要运用“田忌赛马”的规则,用自己的优势去应对别人的劣势,你就是就业浪潮中的弄潮儿。考生要尽量优先选报办学特色鲜明的专业性高职院校。相对综合性高职院校而言,专业性高职院校的专业相对集中,专业师资相对雄厚,实验实训设施也相对完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中的高职院校是从全国1 200多所高职院校中遴选出来的,无论师资、实验实训设备还是就业,都优于一般的高职院校,应该是本科线以下考生的首选。

作者简介

挑山工教案第9篇

关键词 :开放;互动;自主;新境界

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个小孩在看完马戏团精彩的表演后,注意到大象群,问父亲:“爸,大象那么有力气,难道它们无法挣开系在脚上的一条小小的铁链逃脱吗?”父亲笑了笑,耐心地给孩子解释:“没错,大象是挣不开那条细铁链,在它小时候,训兽师就用同样的铁链系住小象,那时的小象,力气还不够大,起初也想挣开铁链的束缚,可是试过几次都失败了,也就放弃了挣脱的念头。等小象长成大象后,它就甘心受那条铁链的束缚,不再想逃脱了。”突然,马戏团失火了,炽热的火势逼近到大象,只见一只大象已被火烧着,灼痛之余,它猛然一抬脚,竟轻易将脚上的铁链挣断,迅速奔逃至安全地方。其他的大象,有一两只见同伴逃脱,立刻也模仿它的动作,用力挣脱铁链。但有些大象却不肯去尝试,只顾不断地焦急转圈跺脚,竟遭大火席卷,无一幸免。经典的故事,意寓渊博,许多人的失败,往往来自于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对外界阻力的恐惧。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如此,学生也一样。 “我没有教,学生却会了”这是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在课改中感触最深之处。下面我把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一课教学理念呈奉大家,交流提高。

“同学们,你们看过美术片《三个和尚》吗?还记得影片的内容么?(学生热血沸腾,纷纷举手,争相回答。然后教师归纳。)《三个和尚》是一部新颖别致的动画片。它将一个和尚及两个和尚和三个和尚在一起时面对吃水问题相互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细节生动,动作极富表现力。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完全运用音乐和画面来展现人物思想性格。”我一改过去惯用的单刀直入法,聊天式地与学生交流,吸引注意力,调动积极性。

“我们通常说“众人划浆开大船”、“大家拾柴火焰高”,既然如此,三个和尚不是可以喝到更多的水吗?怎么反而会面临没有水吃的困难?如果三个和尚真的会没有水喝,那么,如何才能保证他们有水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原因。”

学生一:一个和尚与两个和尚相处时,关系简单,不需要考虑组织安排问题,所以吃水问题能得到解决。

学生二:小和尚指望大和尚挑水,瘦和尚又指望胖和尚挑水,矮和尚又指望高和尚,最后无人承担,当然没水喝。

(课堂渐入高潮,同学们争先恐后,甚至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跃跃欲试。)

学生三:他们都想“占便宜”,和尚们都等着别人去挑水,自己坐享其成。每个和尚都这么想,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没水吃。

学生四:其实,每个和尚都有挑水的能力,只是缺乏有效而明确的制度安排,调动和尚们挑水的积极性,以致他们的挑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实现其价值(有水喝)。

师:同学们讲得好。三个和尚相处,关系复杂,因为存在“第三者”(学生哄然大笑),他们的关系有合作,抑或冲突,有利用,或有被利用,因此需要考虑组织机制的问题。我们常听到这样的独白:“这样做确实很重要,但为什么要从我开始?”、“这事总会有人管,干吗我去管?”,其结果是使本应得到改善的事务永没有改善,本应得到干预的事情永远没人干预。出于同样心理的人们在一起过集体生活时,在公共利益(如喝水)的问题上就会面临困境。现代社会公司的经营,也是一样,需要建立有效地机制,做出合理的安排。

同学们,如果三个和尚真的会没有水吃,那么,如何才能保证他们有水吃呢?请大家来设计一下解决的方案。

学生一:轮流挑水。和尚们协商好今天你挑水,明天我挑水,后天他挑水。

学生二:抓阉办法。三个和尚抽签,谁抽到挑水签,谁就下山去挑水。(学生大笑,课堂再次进入高潮,举手争相回答。)

学生三:分工协作。规定每天都是我挑水,你砍柴,他打扫寺庙和做饭。

学生四:可以去买水。和尚们干脆一起出钱雇别人去挑水。

……

师:同学们的解决方案都有道理。我们最能想到的简单公平办法就是轮流挑水方案,可是,假如寺庙每天用水量不同,假如小和尚抱怨说自己每天喝的水不过是大和尚的一半,那我们又怎么安排挑水日程?如果我们为他们选择分工协作方案,那又根据什么来进行分工?分工之后又如何保证每个和尚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如果选择花钱买水,那钱从何来?又如何摊派呢?

这样看来,和尚吃水的问题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我们都讲“创新”,同学们是否可以开拓思维,来“创新”一下解决方案呢?

学生甲:大和尚把两小和尚叫来,说我们立个新规矩。引进竞争机制。大家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菜;谁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挑水卖力,一会儿水缸就满了。

学生乙:和尚觉得路太远,一人挑水太累,于是商量接力赛,每人挑一程。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传到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大家感觉都不累,水也很快就挑满了。

学生丙:三个和尚商量,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空其心后连在一起,然后买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摇水,第二个和尚倒水,第三个和尚休息。三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满了。

师:很好,很好,你们的解决方案都有创新。甲同学的办法可以叫“管理创新”;乙同学的办法可以叫“机制创新”;丙同学的办法可以叫“技术创新”。大家看,三个和尚要喝水,要合作,要引进新的机制。观念在变,办法在变,结局也在变。作为最重要市场主体企业(公司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的经营与发展,也是如此,要引进新的机制,实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