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系列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6 03:32: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书虫系列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1篇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造成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比例逐年增高。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指经尿道插入电切镜,在直视下切除前列生突入尿道的部分[1]。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法。为防止手术后出血导致膀胱填塞、保证患者顺利康复,患者术后需常规进行膀胱冲洗。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接受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探讨术后膀胱冲洗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接受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病理类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随机分为2组:50例研究组(接受优质膀胱冲洗护理)和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52.4±15.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3.9±14.8)岁;2组人员年龄无差异。

1.2 入选条件 (1)手术方法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2)术后留置三腔气囊尿管进行膀胱冲洗。

1.3 优质护理方法

1.3.1 三腔尿管选择 (1)根据患者尿道大小,选择18-22F的三腔尿管。若三腔尿管管径太小,容易被血凝块阻塞,造成冲洗不通畅。(2)对于三腔尿管材料的选择,可以选择硅胶Floey尿管,优点为毒性小、组织相容性大、管壁柔软。(3)在导尿管上加涂抹胶,以增加度,减轻尿路的刺激征。

1.3.2 冲洗装置的选择 以往医院中多选择开放式输液吊瓶法,但是药液与空气接触,易污染,而且橡胶管长时间暴露空气中容易出现老化、漏液及脱落等现象。我们本次研究中采用3L袋进行持续膀胱冲洗,3L袋优势为一次性使用,药液不与空气接触,冲洗安全,容量大,冲液间隔延长,而且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1.3.3 冲洗时间 术后冲洗时间在2~5天,主要参考指标为引流液的颜色、血凝块。引流液颜色清亮,无颜色变深后,可观察12小时,无特殊情况可予拔管。

1.3.4 冲洗速度 膀胱冲洗时可以选择快速冲洗,但冲洗速度过快会刺激膀胱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膀胱挛缩、血压升高,加重膀胱出血。但是若选择慢速冲洗时,会造成血凝块阻塞尿管。冲洗速度可以选择在100~140滴/min,出血多时可以选择300~650滴/min。

1.3.5 冲洗温度 低温冲洗可导致膀胱区后尿道不适感,引发患者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等。若冲洗液稳定过高,会造成血管扩张,发生出血。因此一般术后冲洗液最适宜温度为35~ 37℃ ,既不会消耗体内的热量,也不会增加出血的发生率。此外在冲洗时要告知患者用温开水随时擦净尿道外口分泌物。

1.3.6 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对膀胱冲洗的护理方法可能存在不了解,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护士要向患者耐心介绍膀胱冲洗的重要性和方法,解答患者疑问。对于特别紧张的患者,鼓励其深呼吸,进行放松训练,避免发生膀胱收缩。

1.4 观察指标 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2)手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出血的发生情况。

1.4.1 护理满意度 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分值总分100 分。调查表由疾病教育、护患沟通、服务态度、护理技能4项组成,分值为 0~100 分。

1.6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 18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6.2±15.2分、70.9±8.4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出血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

第2篇

 

关键词:老井 重复压裂技术 效果

萨中油田特高含水期,随着措施改造程度的不断提高,可选井层物性条件日益变差,重复压裂井数越来越多(占年压裂井数的24%)。目前,基础井网压裂井数比例达86.76%,压裂厚度达74.5%;调整井网压裂井数比例达84.5%,压裂厚度达80.3%;高台子油层压裂改造井数比例达95.6%,压裂厚度达84.5%。而压裂措施效果也在逐年降低,单井初期日增油由6.4t降到5.1t;单井累计增油由以前的1046t降到600t以内。因此,提高老井重复压裂措施效果对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1.原缝压裂失效机理

以往原缝重复层压裂措施有效率为40%左右,有效井压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仅为平均压裂井增油效果的1/3,平均有效期只有3个月。分析原因有五个方面。

(1)压裂选井选层不合理。对井层认识不准,压裂层段物性差、地层能量低或注采不完善导致压后低效和高含水;

(2)二是压裂时机选择不当。改造时间相对超前,上次增产改造未得到充分发挥,改造时间滞后,不能及时接替产量,造成增油量的损失;

(3)三是施工规模和砂量不够。由于重复压裂裂缝长度、砂量不足,原裂缝未能得到有效扩展,裂缝导流能力变化不大,原裂缝内石英砂破碎产生的堵塞不能得到解除;

(4)支撑剂镶嵌到裂缝壁面,减小了裂缝宽度,使导流能力下降,其影响达到20%以上;同时对裂缝壁面产生压实作用,加大了地层流体进入裂缝的渗流阻力;

(5)化学结垢和沉积引起堵塞。此外,胶质、沥青等重质烃组分沉积也将堵塞裂缝及附近地层。

2.重复压裂措施效果技术

2.1压裂井选井选层技术

(1)油井必须具有足够的剩余储量和地层能量。一般油井静压应在7MPa以上。

(2)有足够的地层系数。地层系数过低,地层供油能力弱,必须加大施工规模,增加裂缝长度;地层系数过大,必须有很高的裂缝导流能力,宜采用端部脱砂压裂技术。一般要求kh>0.5×10-3μm2。

(3)优先选择前次压裂由于施工原因造成施工失败(如早期脱砂)井;前次改造规模不够的压裂井;前次改造对裂缝支撑不够的井;改造后支撑剂破碎的井。

(4)选井要注意井况,应选择套管状况及强度具备条件,最好距边底水、气顶有一定距离,有较好遮挡层的井层。

(5)用模糊识别原理进行定量选井选层。模糊识别原理的应用综合权衡各种因素,得出理想压裂井层的特征参数,计算出重复压裂井层的欧氏贴近度。欧氏贴近度数值与重复压裂有效期呈正比关系, 其中萨尔图油层欧式贴近度应高于0.58,高台子应高于0.5,葡萄花应高于0.6。

2.2重复压裂时机的确定

压裂投产后油气井的生产特征一般分为3个阶段。

(1)线型流阶段。此阶段原油从支撑裂缝前缘流向井筒,为压后高产阶段,不过产量下降较快。

(2)拟径向流阶段。此阶段原油一方面从支撑裂缝前缘流向井筒,另一方面也从裂缝两侧基岩流入井筒。此时产量已低于第一阶段产量,但生产能力仍高于油层未经过压裂改造前的产量,此阶段产量较稳定。

(3)径向流阶段。此阶段支撑裂缝已失去了高导流能力,生产能力已恢复到压前水平。压裂井经过线型流、拟径向流直至径向流,增产期即告结束,此时,原油处于经济生产下限,应考虑重复压裂。

(4)重复压裂间隔时间确定

统计以往压裂井措施效果,其增液有效期一般在16-20个月之间,拟径向流阶段在压后4到20个月之间。根据压裂裂缝失效时间一般在2年左右和达到径向流阶段时间20个月,确定复压时间间隔为22个月以上。此外,用压裂模拟软件和油藏模拟软件对重复压裂后日增油量与复压前地层压力系数的关系进行模拟发现,当复压井层压力系数为0.7~1.3时,是获得复压效果的最佳区间。 

2.3重复压裂施工工艺优化

(1)压裂液的优选。针对重复压裂井层低压、低渗的特点,为减轻压裂液的伤害,全部应用残渣为134mg/l的低配比胍胶压裂液,其流变性、滤失性能均能满足指标要求。此外,对于修后压裂、污染严重和地层压力相对低的井应用高效助排剂提高返排率,最大限度降低压裂液污染。

(2)压裂工艺的优化。①原缝改造工艺。原层段压裂改造针对初次压裂施工规模和效果,采用增大压裂施工规模和高砂比,通过延长裂缝长度和提高导流能力保证措施效果。②层段内压开新裂缝。对于层段性质差异较大,或部分层含水高的井,采取暂堵压裂工艺封堵原层段,压开中低渗透层;对非均质厚油层,通过补射非主力油层和层段重新组合,压开新裂缝提高储量动用程度。③酸洗裂缝。对于低渗透井层(平均单层渗透率51X10-3um2)采用酸洗裂缝工艺提高和恢复裂缝壁面的导流能力,解除由于镶嵌、压实堵塞产生的伤害。

3.现场试验

截至2008年底,累计重复压裂施工59口井,平均单井射开砂岩厚度13.3m、有效厚度4.3m。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液38.7t,日增油6.2t,有效率91.5%。2008年以前压裂的55口井平均有效期已达16.4个月,平均单井累计增油1769t。

(1)原层段原缝改造。原层段原缝压裂改造28口井、75个层,平均单层射开砂岩3.9m,有效1.1m,平均单层加砂量由原来的6.7m3提高到8.6m3(增加幅度28%),加砂半径由原来的26.3m提高到29.9m(增加幅度13.7%)。压后平均日增液35.7t,日增油6.5t。到目前平均有效期为16.9个月,平均单井累计增油1974t。

(2)层段内压开新裂缝。原层段开新缝27口井77个层,平均单层射开砂岩3.58m,有效1.67m,平均单层加砂量由原来的6.5m3提高到7.9m3(增加幅度21%),加砂半径由原来的25.9m提高到28.7m。单缝加砂量由原来的4.5m3提高到6.1m3(增加幅度35%),加砂半径由原来的22.3m提高到25.3m(增加幅度10.8%)。压后平均单井日增液41.7t,日增油5.9t,到目前平均有效期为15.8个月,平均单井累计增油1558t。

(3)酸洗裂缝。酸洗裂缝6口井19个层(其中原层段原缝酸洗4口,原层段开新缝酸洗2口),平均单层射开砂岩4.3m,有效1.1m。层段渗透率最高110×10-3μm2,平均单层渗透率仅为47×10-3μm2 ,措施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液35.8t,日增油5.3t。平均单井已累计增油1181t,平均有效期已达13.7个月。

第3篇

【关键词】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冲洗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采用庆大盐水和盐水交替冲洗。防止膀胱内血块形成及清除组织碎片是前列腺摘除术后常规,如何既能达到冲洗目的,又能避免并发症是冲洗的关键所在。笔者采用本方法对19例患者进行了冲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9例,年龄50~66岁,平均61岁,均为前列腺增生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手术最长90 min。术后均用庆大霉素盐水和盐水交替冲洗。

1.2 方法 手术前留置16号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入膀胱,气囊充水10 ml。导尿管出水口接输液器,膀胱造瘘管接引流管袋,从手术室持续冲洗回病房后,在病房用0.9%NS 500 ml+硫酸庆大霉素8万u和0.9%NS 500 ml交替对膀胱进行冲洗,术后开始吊瓶离床40~60 cm,不用调节器,全速开放,使莫非管内液体成直线下流,直至冲洗引出液呈淡黄色或清亮为度。改为40~60滴/min的速度冲洗。维持2~3天,如膀胱区无胀痛,引出液呈淡黄色或清亮时,拔除膀胱造瘘管,尿管接引流袋,进行间断冲洗,每日3次,每次50 ml庆大霉素盐水注入膀胱后开放导尿管,排出灌入的液体再夹管,直至液体清亮后停止冲洗,改成2~3 h开放导尿管一次排尿,训练膀胱直至拔管。

2 结果

19例患者在冲洗期间没有发生因冲洗不当引起并发症。使用液体量10 000~40 000 ml,平均16 500 ml,节省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19例患者均在术后6~10天拔管。平均住院13天。

3 讨论

3.1 冲洗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术后采用全速开放、快速冲洗,可有效防止因出血而使膀胱内形成血凝块和有效地清除膀胱内残余的组织碎屑,可达到防止因血块和碎屑堵管造成的水中毒、继发性大出血等并发症。采用间断冲洗,一次性注入液体50 ml,使膀胱适度扩张,可达到早期训练膀胱的作用。在停止冲洗后口服适量小苏打以碱化尿液,可减少尿酸对创面的刺激。夹管间断开放训练膀胱,是拔管前的必要措施。纵观本法可达到避免并发症、省费省力的良好效果。

第4篇

烈焰神虫的外包装看起来显得并不怎么精致,而且,由于它是一款硬质鼠标垫,其包装盒看起来只是一只普通的扁平纸盒。作为一款售价达499元人民币的产品,这货并没有配备便携包或内包装盒。盒内除了产品以外仅有一本使用说明书以及两张幻彩版雷蛇LOGO贴纸。好在取出产品以后,笔者发现这略显简陋的包装并不影响烈焰神虫成为一款出色的鼠标垫。至于为什么?咱们在后面内容中再为大家细说。

烈焰神虫的造型是一个355mm×255mm的矩型,由于鼠标垫发光需要内置电路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垫子的上边缘中间位置会有一个小小的凸起。有人认为这个小小的凸起会让鼠标垫显得太过臃肿,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一设计却让烈焰神虫多出了一份独特的个性。此外,烈焰神虫游戏鼠标垫表面是用合成树脂材料制作而成的,虽然表面纹理看起来具有较强的颗粒感,但使用鼠标在其上移动带来的手感却显得不急不缓、恰到好处。

在使用中,笔者还在鼠标垫的背面发现了一些令人惊喜的东西:特殊的六角型纹理防滑层,其作用在于,用户只要在玩游戏时垫上它,就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用力过猛,而把鼠标垫拖得歪歪斜斜的了。

Duang!有光才有特效!

听说过烈焰神虫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炫酷的灯光特效才是这款鼠标垫最大的亮点。不过别乱想,烈焰神虫可不是一个浑身上下都发光的扁平光源,它只有局部发光的效果。设计者为了解决太强烈的灯光效果对使用者造成的视觉影响,仅在其正面右上角的位置设计了一处小面积的发光式LOGO。

很多人会问,这点“萤火之光”又怎能展现“灯厂”特色?别着急!烈焰神虫的光源当然不止这点儿。为了让鼠标垫拥有更多炫酷却又不浮夸的视觉效果,设计者巧妙的在鼠标垫背面嵌入了一个隐藏式的透光条,使灯光从鼠标垫底部向四周放射,整体效果相当华丽。

通过USB连接线把烈焰神虫与电脑连接上以后,电脑端会弹出一个驱动安装提示,笔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安装了这个驱动程序―“雷云”(Razer Synapse)。使用后,笔者发现这款驱动软件能够帮助使用者自定义鼠标垫的灯光效果,包括灯光色彩、亮度以及配置文件。此外,用户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在呼吸、反应、光谱循环、静态和波浪五种灯效中自由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当笔者设置好“反应”灯效以后,再搭配一款支持“雷云”驱动的鼠标,每点击一次鼠标按键,鼠标垫都会跟着闪烁,显得格调十足。

第5篇

关键词:无线列调通信;抗干扰;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N9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059-01

无线通信有很多优点,如不需架设通信线路,通信机动灵活,可用于不同类型的移动通信等。但是无线通信也有它的弱点,如不易保密,容易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最主要的缺点是易受外界各种信号的干扰。在无线通信中,干扰是通信性能变坏的重要因素。铁路无线列调电台能否正常工作,不仅取决于电台接收机输入信号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干扰的大小。所谓干扰,是指外部来的无用电磁波在接收机中造成的骚扰。当较强的干扰信号连同有用信号一起进入接收机时,将直接影响通信质量,甚至会使通信中断。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对列车的运行不但要求安全、正点,还在列车的速度、载重、线路利用率、事故避免等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行车指挥人员能够直接与行使中的列车乘务员进行通信联系、命令传送、交流。所以为了保证无线电台通信质量,解决干扰问题势在必行。

一、简述重庆枢纽地区铁路概况

重庆铁路枢纽受长江、嘉陵江和南北向中梁山分割,呈伸长型放射状布局。北至襄渝线磨心坡站,南至川黔线民福寺站,东至渝怀线庙坝站,西至成渝线黄谦站,东西南北组成枢纽环线,仅西南环就有铁路线路9条,线路长69.5KM,共设车站20个。随着单位的增多,电台使用数量增加,多种频率电台同时工作的现象极为常见,因此多用户电台工作在同一地区内,势必产生严重的干扰。尤其在移动通信中,电台位置不固定,电波电平波动的动态范围极大(可达90分贝)。往往干扰电台的信号电平远远大于接收的有用信号电平,再加上外部噪声与电台内部的固有噪声,一起对移动通信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使电台不能正常的工作。

二、重庆枢纽无线列调通信系统组成及特点

(一)系统组成。无线列调通信系统组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调度通信部分,有无线转接部分,无线通信设备部分。

(二)通信特点。(1)无线列调通信的通信范围属带状通信,其场强覆盖主要沿铁路线分布。(2)无线列调通信的组网采用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通常,从车站到调度所采用有线方式,车站到移动电台、或移动台之间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

(三)设备组成。(1)车站电台:实现车站值班员与机车、地面移动人员、调度员等的通信。(2)机车电台:实现机车司机与车站、调度、地面移动人员的通信。(3)区间电台:是为了解决区间、隧道的场强覆盖而设。区间台对区间无线列调通信的信号进行中继、转发,解决区间、隧道内的场强覆盖盲区。(4)手持电台:便携式无线电台,方便地面或移动工作人员使用,使用人员如车站外勤值班员、列车运转车长、防洪看守点人员等。

三、重庆枢纽无线列调通信主要干扰及原因

(一)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载频相同的二个信号同时进入电台接收机时产生的干扰。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同频电台之间的距离不够大,其场强覆盖区相互交叉,电台接收机能同时收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同频电台信号,造成信号叠加;同时,电台之间的载频频率不绝对相同或调制情况不一致的缘故。因重庆枢纽用户多,电台使用频繁,所以容易造成同频干扰。

(二)邻道干扰。邻道干扰是指相邻的或邻近的波导之间干扰。邻道干扰的产生,是由于邻道发信机边带太宽所致。重庆枢纽覆盖整个重庆市中心,随着无线通信迅速发展,使用电台的单位越来越多,外部电台的使用对铁路无线通信影响极大。

(三)阻塞干扰。阻塞干扰是指电台接收机在收到大干扰电平时,使接收机灵敏度下降,缩短有效通信距离。主要原因是强干扰信号与本振间差频而产生中频频率,这种强干扰信号导致中频放大器过载而出现阻塞。由于重庆枢纽尤其是重庆西地区站间距离较近,不同方向线路多,机车就多(列车尾部风压装置使用频繁)再加上区间设有无线区间台,一旦区间台启用,就增加阻塞干扰的机会。

(四)互调干扰。互调干扰是有二个干扰信号(如频率为f1和f2)同时进入无线电台,由于非线性作用,结果产生不需要的新频率,刚好等于接收信号频率,就产生干扰。现在无论是车站运转室或机车上都装有很多电子设备,如空调、电脑等,当这些带电的设备使用时容易产生互调干扰。

除了以上干扰外,还有人为噪声与自然噪声干扰,工业干扰,电气化铁路区段接触网干扰等。

四、干扰的防治

(一)同波道无线电台使用相距越远,产生同频干扰的可能性就越小,但这种情况显然是无法避免的。为了降低同频干扰,则应定期对电台进行参数测试,尽可能将电台载频频差控制在300Hz以下。

(二)对于地势开阔、站间距离较近的区段应降低车站电台天线的高度和提高电台接收门限,安装方向性较强的定向天线(重庆枢纽已采用,但效果不明显),在满足场强覆盖的条件下,在电台密度大的网内,尤其无线区间台多的区段,尽量避免用户常发射状态,少用双工通信。在满足两相邻车站电台的场强覆盖不小于两相邻电台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且至少有500m重叠区情况下,可以减少无线区间台数量,取消枢纽区间台“一键呼”功能,使用小功率电台。

(三)在枢纽区段电台用户密集,应多向用户宣传,若无必要则少按“机车隧道”键,减少车站台“转信”机会。同时向铁路沿线单位宣传铁路无线通信的重要性,减少外界无线电台干扰。

(四)在枢纽区段干扰最严重的是列车尾部风压查询装置,为提高无线通信质量,减少电台干扰,保证列尾正常运用,列尾装置使用频率应与列车无线通信分开。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重庆枢纽电台干扰的分析及防治,可以看出克服枢纽地区无线列调通信干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减弱或消除干扰,还需结合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并在具体过程中充分考虑线路地形、地物对干扰电波的阻挡和屏蔽作用等,结合方案实用条件、经济适用的抗干扰解决方式,保持良好的场强覆盖,提高无线列调通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佳华,朱发银.铁路移动通信[J].科技信息,20l2,8.

第6篇

关键词:填充 墙体 裂缝 机理 预防 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填充墙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填充墙自身收缩而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比较规则,都是在柱边和梁底出现。造成收缩裂缝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砌筑时的砂浆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墙体会不断沉实引起收缩;二是墙体的砌筑砂浆凝结硬化时会产生收缩,这种收缩时间较长,但砌筑完一个月左右将基本收缩完成。

2、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这主要是填充墙和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一样,使得温度变化时两种材料的收缩量也不一样,这就造成了在两种材料结合处的裂缝,这种裂缝也是比较规则的。由于温度变化比较频繁,墙面出现裂缝后难以根治,只能通过治理控制其裂缝宽度,使之成为无害裂缝。

3、砌体材料干、湿不稳定性产生的裂缝。从我们质量监督的许多工程中发现,有不少填充墙的砌体材料都存在湿胀、干缩的现象,这就会造成粉刷后的墙面出现不规则裂缝。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墙体粉刷前要充分浇水湿润,这时的墙体含水率较高,体积略有膨胀。粉刷结束后,墙体内的水份才开始逐渐往外排析,随着水份的不断排析与蒸发,墙体就会逐渐干燥和收缩,当墙体的收缩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将墙面的粉刷层拉裂。二、房屋顶层墙体开裂现象及防治措施 一般在顶部2-3层出现,具体表现为:梁底出现水平裂缝;柱边或填充墙中部出现竖直裂缝或八字形裂缝;裂缝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常用补修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抹灰基层上, 用白乳胶贴无纺布,再刮腻子恢复面层;二是沿裂缝将抹灰层剥掉200毫米宽,安装钢板网片后,再抹灰恢复面层。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在钢板网或无纺布边缘,往往又出现新的裂缝。

对上述现象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框架梁、柱出现温差变形,而填充墙为刚性结构,不能与框架结构协同变形,产生水平裂缝;另一方面,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砖石结构膨胀温度线系数的差异,当温度变化后出现变形差,产生竖向裂缝。但杜绝或减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差变形是不现实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填充墙与框架结构形成整体,并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 在填充墙面分别沿竖向及水平方向用手提切割机切槽成网状,深度20毫米,竖向槽从楼板底至地面,横向槽拉通墙面并覆盖两侧柱子表面。

2.将槽内灰尘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3.将环氧树脂用毛刷在槽内涂匀,同时将除锈后Φ6钢筋通长涂匀,然后将通长Φ6钢筋压入槽内,同时用预先拌好的1∶1干硬性水泥砂浆压入槽内,以固定Φ6钢筋不致移动,并用PVC管将砂浆压实,并略低于大墙面,便于恢复面层。

待砂浆干燥后,再恢复墙面装饰层。

这种方法,一方面使填充墙成配筋体,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提高抗裂性。另一方面,通过钢筋网使框架与填充墙形成整体,将变形差均匀地分散于整个墙面,共同变形的能力增加,从而避免或减少裂缝的发生。另外,这种办法对墙体破坏小,工期快,易于恢复装饰层。 针对这种裂缝的普遍性,必须从设计及施工阶段,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

1.重视并做好屋面保温隔热层,减小屋面板上下温差。

2.将填充墙两侧拉结筋拉通,成为配筋砌体,以改善两种材料因变形差异而出现裂缝。

3.墙面满挂钢板网,再进行抹灰,钢板网与框架梁柱要可靠拉结(如利用环氧树脂粘结),使墙体与框架结构形成整体,共同变形能力增强,从而减少裂缝。 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开裂现象及防治 墙体开裂中以加气混凝土砌块所占比例最高,具体表现为柱侧以及墙体中部竖向或八字形裂缝。成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砌体材料收缩量大;二是墙体与混凝土框架结构,因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存在温度变形差。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1. 由于水泥砌块在28天龄期内收缩量很大,而许多厂家生产紧张时,砌块往往提前出厂,而施工现场缺乏检测手段,在施工场地狭窄的情况下,基本是进多少用多少,直接造成墙体砌筑后收缩量大的问题。2. 施工时,忽视砌块含水率的问题,造成砌筑完成后失水,加大收缩量。

3. 当墙面抹灰时,砌体本身的裂缝往往已存在或正在发展,当抹灰砂浆干燥收缩时,又加大了砌体的裂缝。 正是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本身的特点,以及对施工环境的特殊要求,使得加气砌块更容易开裂。因此,必须在设计、施工阶段,采取一定措施,才能减少、避免这种裂缝现象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 . 加强圈梁、构造柱的设置,墙长超过4米应设构造柱, 墙高超过3米, 应设圈梁。墙长及层高较大且有门洞时,构造柱的设置应首先保证洞口两侧,以避免洞口角部收缩裂缝。当主体结构未留钢筋,或位置偏差时,必须采用植筋。

2. 施工单位应选择当地具有准用证的合格生产商。签订合同时,要明确砌块进入施工现场时间,生产商必须保证龄期的问题,并承担相应责任。

3. 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砌块加强检测。 砌块进场后,为尽量增加砌块龄期,宜在间隔一周后再进行砌筑,并且应采用电热法测定砌块含水率。当含水率低于15%时,方允许施工。

4. 针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特点,在砌筑前,不应再提前浇水湿润,以避免因浇水不均匀造成砌块含水量增大。而应采取在砌筑时,铺砂浆前,在砌筑面上适量浇水的作法。

5. 由于易受空气湿度影响,以及与框架结构存在变形差,宜将墙体两侧拉结筋拉通,提高抗裂能力。

6. 砌筑完成后,要坚持洒水养护,以减少砂浆的干燥收缩。

四、结语 针对填充墙开裂现象多的情况,除了应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抓好施工管理,同时要从设计、施工阶段,针对结构、材料特点,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另外造价管理部门,亦应适当提高相应的施工费用,才能真正解决墙体开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柏林,刘晓敏,建筑材料,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第7篇

关键词:加气 混凝土 砌块 墙体 开裂 原因 解决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裂缝出现的部位及特征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具有一般墙体裂缝的共性,也有其个性。

1.1 墙体灰缝处,裂缝沿灰缝方向呈水平或竖向分布,裂缝宽度逐渐减少,有的具有贯穿性。

1.2 墙体与框架梁、柱交接处,裂缝呈水平或垂直分布,住宅顶层表现更明显。

1.3 墙面抹灰层面层,裂缝一般只出现在粉刷层,而砌块墙体没有开裂。

1.4 跨度较大墙体的中部,容易出现竖直裂缝或八字型裂缝。

1.5 墙体布设线管开槽处,也容易出现裂缝。

1.6 住宅顶层部分,一般在两端1-3开间墙体出现斜裂缝或八字型裂缝,内墙较外墙产生的裂缝多。

1.7 部分楼层,特别是顶层窗台或门顶上两角容易出现斜裂缝。

1.8 外墙面有时出现不规则龟裂现象。

2 加气砼砌块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加气砼砌块墙体产生裂缝,涉及到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其原因比较复杂。

2.1 材料方面

(1)干缩是混凝土砌块的重要特性,一般干缩值为0.4mm/m,按规范要求混凝土砌块必须在出炉28天后才能上墙。但由于市场紧俏,加气混凝土砌块刚出炉就被抢运到工地,有的在工地卸货时还在冒烟:

(2)制作加工本身的质量缺陷:混凝土砌块成品表面有松散颗粒。有的砌块表面有松散颗粒且深度达2 mm~5 mm深。

2.2 设计方面

(1)图纸设计考虑不周,专业之间衔接差,出现设计方面的不合理之处多,事后敲打严重。

(2)设计较粗糙。对屋面保温、墙体构造柱、结构伸缩缝等构造措施,只用几句普通文字说明,没有具体节点大样图。

(3)对室内外温差不够重视。夏天屋面温度最高可达50-65℃左右,而室内温度大约在20-30℃左右,两者温差较大。钢筋混凝土构件与砌块的变形不同步,此时屋面变形受到墙体的约束和限制,致使墙体处于受剪、受拉状态,当墙体内拉应力超过墙体自身的抗拉、抗剪强度时,墙体就会在最薄弱处产生裂缝。

2.3 施工方面

(1)砼砌块砌筑前,浇水湿度控制不好,根据规范要求水浸入砌块面深度8~10 mm为宜,但在实际的施工中,常常出现过浇或欠浇现象。浇水多时,砼砌块吸收水膨胀,抹灰后水分多体积收缩大,引起抹灰层开裂。特别是砌块运到施工现场,雨天露天堆放没加覆盖更为严重。浇水少时,砼砌块吸水抹灰砂浆中的水分,致使抹灰层早期失去水分,产生干缩裂缝。

(2)工地赶工,每日砌筑高度超出了规范规定的1.8m以内的要求,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留搓超高。

(3)墙体中非整砖部分不用锯割,而用碎砖填塞,灰缝过大或者存在着孔洞现象。

(4)因布设线管,在砼砌块墙上剔凿线槽,个别部位因线槽较浅,抹灰厚度不足而沿槽开裂:

(5)砌筑砂浆欠饱满,灰缝砂浆饱满低于规范要求的80%,在应力作用下,首先在砂浆欠饱满、不均匀出现沿灰缝的水平和竖向方向的裂缝:

(6)抹灰前,对加气砼上砌块锯割时表面灰尘未清理干净,起了隔离剂的作用,砂浆在其表面会形成一层“皮”,给抹灰空裂埋下了隐患。

(7)粉刷层超厚而没有分层抹灰,且未加设钢丝网片或纤维网片处理而引起裂缝。

(8)没有按期养护。由于墙面抹灰后,砂浆的水凝需要水分充分水化后才能形成强度和粘力。

3 预防加气砼砌块填充墙体空裂措施

治理加气砼砌块墙面空裂的措施,以预防为主。首先把好原材料及砌块制作质量关,其次要从设计方面要进行热工计算,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再次加强施工操作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做到科学化质量管理。

3.1 材料措施

3.1.1 混凝土砌块出厂应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T1997的有关规定。尤其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出池要放置28天以后,方可上墙使用。

3.1.2 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3.1. 3 加气砼砌块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露天堆放的砌块要有防潮防雨淋措施。

3.2 设计措施

3.2.1 屋面保温设计要经过热工计算确定。特别要考虑到生活中普遍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明显加大。选择较好的保温隔热材料,并优先设置屋面架空隔热层,减少室内外温差,防止顶层砌体产生温度裂缝。

3.2.2 建筑物外墙及顶层内墙与框架结构交接处,抹灰层中设置钢丝网片,钢丝网片压过接缝宽度大于150 mm,呈梅花式钢钉牢,间距200 mm左右。

3.2.3 框架柱柱脚开始设置2¢6拉结筋,每隔500mm~600mm或按图纸或规范要求伸入长度。

3.2.4 墙体水平高度每隔3m设置钢筋砼水平圈梁,宽度与墙同宽,高度不小于150 mm;墙体垂直间距每3m设置构造柱。长度较长的建筑物设置伸缩缝。

3.2.5 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强度设计应考虑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相匹配,级差不宜过大;对性能特殊要求的墙体,采用专用的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

3.2.6 为防止窗洞口下部窗台渗水,设计钢筋混凝土窗台或C20素混凝土窗台。

3.3 施工措施

3.3.1 砌块进场后,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重点检查砌块的出炉日期,杜绝砌块过早上墙。

3.3.2 砌筑前一天浇水,浇水湿度以水浸入砌块面深度8~10 mm为宜。墙底部应砌粘土砌块,或现浇混凝土勒脚,其高度不小于200 mm,墙根免受潮透侵蚀。

3.3.3 砌筑前,对砌块进行预排,非整砖要用手锯切割。加气砼砌块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错缝长度不小于整砖长度的l/3,且不小于150 mm.

3.3.4 墙体每日砌筑高度控制在1.8m以内,不能一次砌到钢筋混凝土梁、板底,按规范要求应留一定空隙。砌体沉实稳定一周后再补砌,补砌采用斜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75度左右,砌筑砂浆必须饱满。

3.3.5 砌筑灰缝要均匀、饱满密实。水平灰缝厚度应控制在15mm以内;竖向灰缝宽度控制在在20mm以内;灰缝饱满度均不小于80%

3.3.6 将挤出的砌筑砂浆后抹挤压,对局部不够密实的部位再用砖刀灌浆插实,边砌筑边对所有灰缝由外向内压实压光,缝面凹进块砌面约3 mm,以增强抹灰砂浆和墙面的咬合力。

3.3.7 砌筑前,组织各专业人员图纸会审一次,及时解决好专业图纸不一致的问题。安装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水电管线敷设时使用专用线槽,开槽深度与线管相宜,敷管后在管槽两侧用钉子固钉牢,再在管上用100 mm宽镀锌铁丝网加强。

3.3.8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确保每道工序必要的技术间歇时间。

3.3.9 抹灰前,应用钢丝刷或硬扫帚清除砌筑面的渣宵和粉尘。在抹灰前应洒水湿润。

3.3.10 每层一次性抹灰厚度控制在7~10 mm,超过10mm应分层抹灰,并掌握好相邻两层抹灰间隔时间,若抹灰总厚超过35mm在底层砂浆初疑后再抹上一层,并在上层抹灰之前,对超厚部位必须加布设钢丝网片,使内外层粘结牢固。

3.3.11 抹完最上表层后,隔天洒水养护一次,养护时间为7天,冬天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8篇

关键词:LTE技术;同步操控系统;核心网;传输网络

国能朔黄铁路西起山西神池,东至河北黄骅,线路全长约600km,是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国能朔黄铁路已大量开行万吨列车,日均开行64列,万吨列车承担着全线80%的运量,基于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重载组合列车无线重联通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国能朔黄铁路年运量完成的有力保障。

1系统组成

国能朔黄铁路无线重联通信系统由车载LTE通信单元和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组成,无线重联业务属于实时安全数据信息。

1.1车载设备

无线重联组合列车分为主控机车和从控机车,主控机车和从控机车由A节和B节组成,每台机车A节和B节分别设置一套机车同步操控设备OCE、车载数据传输设备GDTE和LTE通信单元。每台机车A节同步操控设备OCE通过工业总线连接车载数据传输设备GDTE,车载数据传输设备GDTE通过数据串口线连接LTE通信单元,LTE通信单元无线连接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LTE通信单元A端固定接入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A网,B端固定接入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B网,A、B端同时工作又彼此独立,从而保证无线链路的冗余性和可靠性。

1.2机车数据发送机制与编组

机车数据发送机制采用星形结构进行通信,主控机车向所有从控机车发送数据,从控机车只向主控机车发送数据。LTE通信单元设置有编组请求功能,从控机车设置完编组信息后,会主动将本车的编组设置信息向主控机车发送,主控机车无线重联界面显示各个从控机车的状态,只有所有从控机车的网络连接状态正常,编组信息设置正确,主控机车司机才会按下编组按钮,机车编组完成。

1.3机车LTE通信单元功能

机车车载LTE通信单元用户名为机车号,密码为SIM卡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LTE通信单元配置静态路由,从AAA服务器获取固定IP地址,通过用户名与IP地址的绑定关系,可正确的向目标机车发送数据。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增加域名服务器DNS设备,设置在肃宁北网管中心,实现机车号域名与IP地址的绑定,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通过对方的机车号信息向地面网络查询对方的IP地址,实现IP地址寻址。因此,主控机车和从控机车只要知道对方的机车号,就可以互相发送编组信息,实现编组功能。LTE通信单元完整记录各个接口的状态、编组状态、组成员信息和IP地址及空口数据收发状态,还记录与其他设备接口的原始数据,便于故障诊断[1]。

2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

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由LTE无线网络、传输网、LTE核心网络、数据通信网络、外部应用系统、网管服务器及操作维护客户端构成,其中LTE无线网络和传输网分布于国能朔黄铁路沿线,其余部分位于肃宁北。数据通信网络连接外部应用系统,如重联服务器和CTC接口服务器,网管服务器和网管客户端提供对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日常操作和维护功能,LTE核心网是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中心,提供核心管理和交换功能。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构架如图1所示。

2.1LTE核心网

LTE核心网设置EPC-A和EPC-B,机车同步操控终端分为A类终端和B类终端,A端和B端只能分别接入EPC-A网络和EPC-B网络,实现LTE核心网负荷分担。LTE核心网内eCNS600提供核心服务功能,如网络鉴权,AAA服务器提供IP地址分发功能,DNS服务器提供域名服务,POC服务器提供语音服务,NTP服务器提供时间同步。

2.2业务流程

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A类终端之间业务流程:主控机车A类终端的业务流由空口Uu接入基站eNodeB-A,基站eNodeB-A的业务流由S1接口接入传输网,传输网的业务流由肃宁北HW10G-A设备接入LTE核心网,LTE核心网的业务流由eCNS600服务器作鉴权,由AAA服务器分配固定IP地址,再通过核心交换机CE12804-A信息交换后返回从控机车A类终端。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B类终端之间业务流程:主控机车B类终端的业务流由空口Uu接入基站eNodeB-B,基站eNodeB-B的业务流由S1接口接入传输网,传输网的业务流由肃宁北HW2.5G-A设备接入LTE核心网,LTE核心网的业务流由eCNS600服务器作鉴权,由AAA服务器分配固定IP地址,再通过核心交换机CE12804-B信息交换后返回从控机车B类终端。

3传输组网

传输网络分布于国能朔黄铁路沿线,传输设备设置于国能朔黄铁路沿线通信机房和区间BBU基站,网管中心设置于肃宁北,设置核心网EPC-A和EPC-B。A网由HW10G-A传输设备承载,数据流由东向西,在肃宁北连接核心网EPC-A,B网由HW2.5G-A传输设备承载,数据流由西向东,在肃宁北连接核心网EPC-B。

3.1光缆中断对机车同步操控业务的影响

沿线各站的HW10G-A传输设备组成1+1线性复用段保护网络,采用“双发、选收”的保护机制。正常情况下,工作路由和保护路由同时传送业务信号,但接收端仅仅分别从工作路由选收业务信号。当光缆某一处中断,接收端将倒换到保护路由,从保护路由选收业务信号。因此,某一处光缆中断既不影响HW10G-A所承载的A网业务,也不影响机车同步操控A、B类终端正常通信。沿线各站的HW2.5G-A传输设备组成2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每根光纤容量一分为二,前一半分配给工作通道S,后一半分配给保护通道P,光缆1纤芯光纤同时载送工作通道S1和保护通道P2,2纤芯光纤同时载送工作通道S2和保护通道P1。通常情况下,光缆1纤芯上的工作通道S1,由沿环的相反方向的另一条光缆的2纤芯上的保护通路P1来保护,同理光缆2纤芯工作通道S2由另一条光缆1纤芯的保护通道P2来保护。正常情况下,光缆的1、2纤芯工作通道S1、S2来传输业务,光缆两端传输设备网元呈现正常态。当光缆某处中断后,全网进行MSP保护倒换,光缆中断两端的网元发生桥接倒换。因此某一处光缆中断,不影响HW2.5G-A传输设备所承载的B网业务,网络有很好的自愈能力,不影响机车同步操控A、B类终端的正常通信。

3.2单站传输设备故障对机车同步操控业务的影响

HW10G-A传输设备故障:影响上行HW10G-A站点小觉站以西(不含)A网BBU站点传输设备。以滴流磴站为例,HW10G-A设备单站故障,影响小觉站以西(不含)A网BBU站点传输设备,但不影响B网BBU站点传输设备,机车在神池站至小觉站区间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A显示脱网,LTE-B显示正常。HW2.5G-A传输设备故障:影响本站(含)以西的B网BBU传输设备。以滴流磴站为例,HW2.5G-A设备单站故障,影响滴流磴站以西(含)B网BBU站点传输设备,但不影响A网BBU站点传输设备,机车在神池站至滴流磴站区间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B显示脱网,LTE-A显示正常。HW2.5G-B传输设备故障:影响本站(含)至附近上行HW10G-A站点(不含)A网BBU传输设备,本站(含)至附近下行HW10G-A站(不含)B网BBU传输设备。以滴流磴站为例,HW2.5G-B传输设备单站故障,影响滴流磴站(含)至小觉站(不含)A网BBU传输设备,滴流磴站(含)至东冶站(不含)B网BBU传输设备。机车在滴流磴站至小觉站区间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A显示脱网,LTE-B显示正常;机车在东冶站至滴流磴站区间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B显示脱网,LTE-A显示正常。非HW10G-A车站站点HW2.5G-B传输设备故障:影响车站站点西侧B网BBU传输设备和车站站点东侧A网BBU传输设备,双方向均截止至HW10G-A车站站点(不含)。以猴刎站为例,HW2.5G-B设备单站故障,影响1734-BUB基站和1946-BUA基站的BBU传输设备。机车在滴流磴站至猴刎站区间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B显示脱网,LTE-A显示正常;机车在猴刎至小觉站区间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A显示脱网,LTE-B显示正常。区间站点HW2.5G-B传输设备故障:影响本基站下挂A网或B网BBU传输设备。以1567-BUA基站为例,HW2.5G-B设备故障,影响该基站下挂的A网BBU传输设备,继而影响该基站BBU设备所挂的A网RRU设备,机车在该基站管辖区段运行时,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A显示脱网、LTE-B显示正常。

4LTE无线网络

国能朔黄铁路LTE无线网络采用共站址双网冗余覆盖,在同一站址设置A、B网2套独立基站,分别接入不同的核心网EPC-A和EPC-B。铁路沿线部署BBU加RRU分布式基站,采用星形组网方式,可靠性高,1个BBU带3个小区的RRU。BBU通过光纤连接RRU,且设置主备2路光通道,分别走铁路下行图1地面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1048A和铁路上行48B光缆。BBU为基带处理单元,完成上下行基带信号处理,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HW2.5G-B。RRU为射频拉远单元,负责传送和处理BBU与天馈系统之间的射频信号。

4.1漏缆故障对机车同步操控业务的影响

同频小区双发射天线配置指示参数配置情况,终端在切换过程中,邻区的RSRP的测量仅对邻小区端口的0口进行。故障点发生在1505-RU基站下行侧神池方向漏缆接头27m处,直流阻断器损坏,驻波仪测试值为1.99。当机车开往肃宁方向时,从1493-RU小区切换到1505-RU小区过程中,由于RSRP仅对1505-RU小区端口的0口进行,机车同步操控终端LTE-A和LTE-B都出现脱网现象,都产生闪红告警。需要说明的是,同频邻区双发射天线配置指示参数可以修改。该参数表示本地小区的所有同频邻区是否配置为两个及以上天线端口。如果本地小区所有同频邻区均配置为两个及以上天线端口时,该参数配置为“是”[3]。如果本地小区同频邻区中有一个邻区配置为单天线端口时,该参数配置为“否”。1505-RU基站有两个天线端口,目前参数设置为“否”。当该参数设置为“是”时,终端在进行同频邻区测量时,将对目标小区(邻区)所有天线端口的射频信号进行测量,以判断是否发生切换;而当该参数设置为“否”时,终端仅对目标小区(邻区)一个天线端口的射频信号进行测量,以判断是否发生切换。该参数设置为“是”时终端对目标小区(邻区)的测量更加准确和及时,有利于更好的发生切换以保持良好的移动性。

4.2单天线故障对机车同步操控业务的影响

铁路沿线部署许多单天线双漏缆覆盖场景。RRU安装在室内,信号经过电桥合路后,1路信号经过7/8馈线连接天线,1路信号连接漏缆。RRU为2T2R,防雷器为DIN对DIN。转接头N对DIN。电桥接头为N母。若天线故障或者下倾角偏移,由天线发射的A网信号质量变差,B网信号同样变差,对同步操控A网和B网均有影响。铁路沿线部署双天线覆盖场景,RRU安装在铁塔上,为4T4R、无电桥。A、B网均采用双天线独立天馈系统覆盖,A网安装在铁塔靠近铁路侧,B网安装在铁塔远离铁路侧。这样设计的好处,既能提高基站的可靠性,还能提高基站的数据传输带宽。若A网单天线故障,只影响A网在该小区天线覆盖范围内的信号质量,小区B网的信号质量是好的。

5结束语

通过介绍重载机车无线重联的车载设备、同步操控机制、LTE核心网络、传输组网、基站和网络故障分析及影响范围,为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维护及网络故障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居丰,付文刚,蔺伟.基于LTE技术重载组合列车无线重联通信系统研究及应用[J].铁道通信信号,2016,52(9):57-59.

[2]朔黄铁路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LTE-R)维护管理办法(试行)[Z].

第9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接受TURP的BPH患者294例,其中年龄53~84岁,平均(66.3±8.8)岁;术中失血量100~200ml,术后失血量50~100ml。病例入选标准:①均经过临床症状、体征和超声检查,有明显手术指征且术后病理结果确认为BPH;②不合并尿道狭窄、膀胱结石、神经源性膀胱及神经系统疾病;③排除前列腺癌,无盆腔、尿道手术史。

1.2 方法  294例BPH患者TURP术后均采用三腔气囊尿管对膀胱进行冲洗。冲洗盐水使用洁瑞牌输血器进行连接,使用亚新牌一次性引流袋引流Baxter 3000ml 0.9%氯化钠溶液对膀胱进行密闭冲洗。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医嘱对膀胱行间断或持续冲洗并作好冲洗护理。

1.3 结果  经过有效的合理的膀胱冲洗,在保证充分引流的前提下,294例BPH患者TURP术后仅1例发生大量凝血块堵塞尿路而引起尿潴留,不得不再次开刀取出凝血快,其他患者无膀胱填塞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

2 讨论

2.1 TURP术后膀胱冲洗可保障引流通畅  TURP术尽管创伤较其他开放性手术小,但仍会导致出血,术后若不及时冲洗,容易形成血凝块堵塞尿路,并引发系列并发症[2]。通过及时冲洗残留于膀胱内的血性液体并及时排出体外,可防止其聚集,大大减少尿潴留的发生,进而减少尿路感染等问题的出现。年老体弱的BPH患者,常耐受不了尿潴留的刺激,而引起心脑血管病,年龄越大受到影响的器官就越多,也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3]。因此术后注意对患者保持有效引流,减少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刺激源,加强监护,当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及时通知当值医生处理。

2.2 影响膀胱冲洗的因素  虽然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膀胱冲洗并不复杂且多数患者术后膀胱冲洗也是很顺畅的,仍有少数患者冲洗不顺畅,容易反复堵管,需反复加压冲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冲洗液的温度:冲洗液的温度对冲洗效果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南方城市冬季病房无暖气,室内温度较低,膀胱冲洗液温度与人体温度相差大,进入机体后会产生较大刺激,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②冲洗不及时:若未能及时冲洗或冲洗不完全,残存血凝块造成尿路梗阻,冲洗不畅;③个体差异:BPH患者对膀胱冲洗的承受能力不同,少数患者对气囊导管的压迫感较为敏感,会产生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等,不能配合治疗及膀胱冲洗;④气囊导尿管位置异常也可导致冲洗不畅。

3 护理

3.1 膀胱冲洗液的温度  当冲洗液的温度与患者生理温度差别较大时,会使患者局部血管受到刺激而收缩,降低血供、减少出血。但是低温冲洗可引起膀胱区后尿道的不适感、体温降低或者膀胱痉挛,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对体温变化较为敏感[9]。冲洗液温度过高则易扩张血管,增加出血机会。因此BPH患者TURP术后冲洗液温度应控制在35℃~37℃,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不会造成低体温或增加出血,使患者感到舒适。

3.2膀胱冲洗速度  膀胱冲洗的效果与冲洗速度直接相关。快速冲洗相对较为彻底且效果好,但速度过快会刺激并兴奋膀胱交感神经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速。速度过快还刺激逼尿括约肌,造成膀胱痉挛,还能冲击膀胱黏膜固定区域并使其遭受损伤,增加尿路感染机会。冲洗速度太慢,达不到冲洗的要求,血液凝固造成尿路梗阻而使膀胱内压升高,引起膀胱痉挛。因此冲洗速度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病情及冲洗液情况随时调整冲洗的速度。

3.3 防止院内感染  泌尿外科常用的检查与治疗手段多具有侵袭性,其中术前导尿、术后留置导尿管较为常见。泌尿系统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应是无菌的,在导尿管的插入过程中,稍有不甚就可能损伤尿道黏膜,破坏尿道内正常的生理环境,导致细菌侵入,继而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长时间留存于尿道内,则能降低尿道上皮组织的防御能力,细菌逆行至泌尿系统也能引起尿路感染。此外,密闭的冲洗系统接口被反复打开也是感染发生原因之一,不必经常更换引流袋,以免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我科室做法是1周更换2次引流袋,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同时按照留置导管护理常规进行精心护理,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3.4 冲洗时指导患者变更  为了减轻冲洗液对膀胱黏膜固定区域的持续性机械冲洗造成的黏膜损伤,在每次冲洗时都应指导患者采取不同,这样还能使冲洗更加全面、彻底,将膀胱内壁所有部分,包括黏膜褶皱部位血液、分泌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引流至体外,以发挥冲洗最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