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09 19:24:47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第1篇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DCS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DCS主要完成的是汽轮机、锅炉的自动化过程控制,对电气部分的自动化结合较少,DCS一般未充分考虑电气设备的控制特点,所以无论是功能上还是系统结构上,与网络微机监控系统相比在开放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

1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监控对象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监控对象主要有:发电机-变压器组,其监控范围主要包括发电机、发电机励磁系统、主变压器、220kV断路器;高压厂用工作及备用电源,其监控范围主要包括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起动-备用变压器等;主厂房内低压厂用电源,其监控范围主要包括低压厂用工作和公用变压器、照明变压器、检修变压器和除尘变压器等主厂房的低压厂用变压器;辅助车间低压厂用电源;动力中心至电动机控制中心电源馈线;单元机组发电机和锅炉DCS控制电动机;保安电源;直流系统;交流不停电电源。

2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

2.1 电气参数变化快 电气模拟量一般为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参数,数字量主要为开关状态、保护动作等信号,这些参数变化快,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采样速度要求高。

2.2 电气设备的智能化程度高 电气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起动-备用变压器保护、自动同期装置、厂用电切换装置、励磁调节器等保护或自动装置均为微机型,6kV开关站保护为微机综合保护,380V开关站采用智能开关和微机型电动机控制器,所有的电气设备均实现了智能化,能方便地与各种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通信方式进行双向通信。另外,电气设备的控制一般均为开关量控制,控制逻辑十分简单,一般无调节或其它控制要求,电气设备的控制逻辑简单。

2.3 电气设备的控制频度较低 除在机组起、停过程中,部分电气设备要进行一些倒闸或切换操作外,在机组正常运行时电气设备一般不需要操作。在事故情况下,大多由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动作来切除故障或进行用电源切换。且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这是因为电气的控制对象一般均为断路器、空气开关或接触器,其操作灵活,动作可靠,与电厂其它受控设备相比,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2.4 电气设备的安装环境较好且布置相对集中 电气设备大多集中布置在电气继电器室和各电气配电设备间内,设备布置相对比较集中,且安装环境极少有水汽或粉尘的污染,为控制设备就地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3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配置 每台机组配置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co nt rol sys-tem,FCS),将机组电气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机组厂用电系统和公用厂用电系统都纳入FCS,FCS作为DCS的一个子系统,在DCS操作员站实现对电气系统的监控,并通过冗余配置的通信服务器在站控层与DCS进行连接。

3.1 网络结构 电气FCS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系统功能上分层,设备布置上分散。网络结构为3层设备2层网方式,3层设备指监控主站层、通信子站层和间隔层,2层网指连接监控主站层与通信子站层的以太网以及连接通信子站层与间隔层的现场总线网。监控主站层由双冗余的系统主机、工程师站、网络交换机和负责与DCS及厂级监控系统(SIS)通信的双冗余通信服务器等组成,通信子站层主要由安装于电气继电器室的多串口通信服务器和安装在各配电室的通信管理机组成,间隔层设备主要包括安装在电气继电器室、6kV开关柜和380V开关柜的智能测控装置、综合保护测控装置、电动机控制器和智能仪表等。通信管理机与监控主站采用双冗余的光纤以太网连接,与间隔层设备可根据设备情况采用Profibus,LON,CAN,工业以太网或其它现场总线进行连接,其主要功能除完成对各综合智能测控单元的数据进行管理外,还完成实时数据的加工和分布式数据库的管理工作。公用厂用电系统的站控层以太网独立组网,通过通信网关分别与机组自动化系统以太网连接,共用单元机组的工程师站,并通过软、硬件闭锁手段只能接受一台机组控制系统的操作指令。

3.2 数据采集 对发电机-变压器组、高压厂用变压器及起动-备用变压器,除少量模拟量信号、高压侧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位置信号、控制回路断线及允许远方操作信号、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所有控制量信号采用硬接线直接与DCS连接外,其它监测信号均通过专设的测控装置接入FCS,再以通信方式送DCS。电气专用装置如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保护、电压自动调整装置(AVR)、同期装置、故障录波、厂用电快速切换、柴油机、直流系统以及交(直)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等均设有通信接口,通过多串口通信服务器接入FCS。

电厂厂用电源分高压厂用工作及备用电源、主厂房低压厂用电源系统和辅助车间低压厂用电源系统,主厂房低压厂用电源包括低压厂用工作和公用变压器、照明变压器、检修变压器和除尘变压器及其380V配电装置等,辅助车间低压厂用电源包括输煤系统、工业废水处理站、翻车机、循环水系统、补给水系统变压器及其380V配电装置等。为与本工程水、煤、灰辅助系统集中控制的思路相适应,辅助车间厂用电源系统均纳入机组DCS监控。针对热控水、煤、灰单独设置控制点的方案,辅助车间380V电源系统也可纳入相应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 为使控制系统接线更加简单,对主厂房重要厂用电源如6kV厂用电系统及锅炉、汽轮机、主厂房公用系统等,采用硬接线和现场总线相结合的采集方式,即重要DI信号(如断路器合闸位置、断路器跳闸位置、允许操作、故障)和DO信号(如断路器合闸指令、断路器跳闸指令等)保留硬接线,回路其它所有信息均通过现场总线以通信方式送入FCS及DCS;而对机组不重要厂用电源如检修、照明、电除尘及辅助车间厂用电系统等,取消厂用电电源系统全部的硬接线,完全采用通信方式进行监视和控制。

对单元机组电动机,由于与机组热工系统联系紧密,采用硬接线和现场总线相结合的采集方式,同时,要保留和监控逻辑有关的重要信息,采用硬接线的方式,接入DCS中进行监控。FCS采集的供电气系统分析管理的信息如各保护整定值、故障时电流和电压波形等数据,送入FCS的工程师站进行分析处理,不送入DCS,但可以通过独立的通信接口送入SI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

4 结束语 随着电厂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已成为当前设计的主流,控制方式也从单纯的DCS监控逐步向具备故障分析、信息管理、设备管理、自动抄表、仿真培训等高等级运行管理功能的方向发展,由此又推动了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厂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将FCS应用到火力发电厂控制过程有利于提高火力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节约工程投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虞文.火电厂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第2篇

1.1认真履行合同,确保监造工作顺利开展

按合同要求,监理部在几个设备厂家设立监造站,选派有经验的站长、副站长,根据专业配备水轮机监造、发电机监造、焊接监造、探伤监造进度监理工程师;编制机组设备监造工作实施细则,明确监造工作方针、监造工作内容、监造人员岗位职责;与几个生产厂家签订监造工作协议,进一步明确了监造工作目的、方法、内容,以及监造方与制造方的职责和监造设备主要见证(检验)项目,在水轮机(发电机)制造过程中努力消除常见性、多发性、重复性质量问题,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确保设备质量达到合同要求。在监造工作中,认真履行机组设备采购合同和监造合同条款,熟悉图纸和工艺文件,除了做好制造厂质保体系的审核,督促制造厂认真执行设备制造的检查和试验计划(ITP),做好原材料质证的审核,材料进厂复试和零部件重要制造工序以及总装试验的检查和见证外,还重点抓好设备的前期质量控制。部件投产前,先对其功能、结构特点和关键尺寸进行分析,再对工艺文件、焊接工艺评定和检验试验计划进行审核;通过对制造厂工艺、质量及进度控制的认真审查,提出关键的质量和进度控制节点,掌握主要部件的制造难点,抓好关键部件关键工序的质量监控等。由于相关设备制造厂的订单较多,设备交货进度成为关键,我们对生产计划提前做好分析,从图纸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在部件材料确定后催促制造厂的采购部门订购材料,材料到厂及时催促生产部门投料,确保生产计划留有余度。对关键工序提醒制造厂选派熟练的操作者,以保证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进度得到控制。在监造过程中,监理人员深入制造厂车间,关键工序旁站监理,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及时向制造厂质保部、工艺部反映,以求尽快解决。

1.2机电设备制造质量控制方法

澜沧江流域小湾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700MW,运行转速150r/min,机组运行额定水头216m,是国内在建的单机容量700MW电站中水头最高的;小湾水电站水位变幅164~251m,水轮机具有宽幅度的运行水头适应性,机组轴线长。水轮机座环现场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发电机定子机座、转子支架、上机架均采用斜支臂结构,发电机制造、推力轴承制造难度系数大。小湾水电站是已建成的单机容量700MW电站中采用筒阀结构的电站,筒形阀的强度及刚度要求高,筒阀间隙控制在1.0~1.7mm;大型筒阀的采用,改变了水轮机组结构,给水轮机的制造增加了难度。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的制造质量,监理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监造工作。

1.2.1重视设备的材质检验,从源头上控制设备质量

设备监造中,各主要部件质量控制的首要工作是落实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和材料进厂后的复检报告,材料供应是生产准备先行工作的重要环节,尽早签订订货合同,提供充足的生产周期,使材料早进厂、复检,若有材料性能不合格早发现、早处理。铸锻件探伤时如果出现超标缺陷,缺陷处理需要时间,给生产准备工作带来困难,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的或是重大的铸锻件,复验后如发现材料性能不合格,将会严重影响生产周期。因此,驻厂监造工程师积极主动,根据厂家的生产计划,及时进行落实,在各制造厂配合下,基本上满足了监造环节要求。监造设备所有材料原始质证齐全,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合格,按合同规定对重要部件的原材料的进厂复试,复试的原始质证齐全,性能合格。

1.2.2严格控制主要部件的尺寸与公差

设备机械加工中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等是设备监造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根据监造协议,制造厂在加工工序到了质量见证点时,监造工程师到场见证检验过程,驻厂监造工程师工作积极主动,与制造厂互相配合,保证了设备加工及时转序,有效地保证了设备加工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根据合同,一些重要部件需要在制造厂内进行预装配。厂内预装配不仅是检查单个部件的加工质量及检查装配尺寸链,而且对工地组装焊接能否顺利进行有着很大影响,我们始终高度重视这个环节,按照事先制订的预装检查规程及相应的装配质量标准进行验收,保证预装配质量。对于分包出去的部件,完工验收进厂后也按照要求进行预装检查。在阀体制造中,通过对文件的审查,驻厂监造工程师提出合理建议:加长阀体检查样板的长度,将成形后的阀体钢板放在专用平台上,检测圆度及垂直度,有效地控制了阀体钢板成形的误差;在阀体组焊接过程中,认真检测阀体组装后的形状和尺寸,加强阀体焊接时的形状和尺寸监控,上机床加工前再对阀体进行划线检查,从而使阀体的加工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了做好主要部件的尺寸和公差的质量控制,监理部向各驻厂监造站下发文件(2008年2号文),加强对有装配关系部件的各部位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检查,坚持质量标准,不合格工序不得转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得签证出厂。

1.2.3重视设备的焊接质量

设备部件的焊接质量将影响机组的强度、刚度以及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重视设备的焊接质量,对焊工进行资质核查,对机组设备每个重要部件的焊接检查是否有焊接工艺规程,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程施焊,严格控制焊接顺序,防止变形。检查部件焊接后的热处理及热处理记录是否符合工艺要求。避免焊接中出现焊接工件坡口加工的形状和尺寸不符合要求、避免焊前不预热或预热温度达不到规定要求造成焊缝内部质量不好、避免焊接过程中产生变形致使尺寸达不到要求及热处理过程中焊接应力没有完全消除等质量问题。监理部在2007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监造站加强对焊接过程的检查,加强对焊接规程的审核、焊接区域清洁情况的检查、焊缝清根的检查、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的检查、焊接工艺执行情况的检查等。采用事前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求监造站加强过程控制和焊接旁站监理,坚持质量标准,全面控制产品的焊接质量。此外,监理部专门抽调探伤工程师到安装现场,进行焊接质量检查验收。

1.2.4加强外协件的质量检查

由于各制造厂均有不同数量的部件外协加工,所以外协加工件的质量检查也是监造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外协件的质量,首先要选择合格供货商,对这些厂家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质量评审,建立合格厂家名录,货物进厂有合格证。有些外购件在厂内要做试验或参加预装配,要求制造厂在关键质量节点和监造工程师一起前往外协厂进行检查验收质量见证。同时,监造工程师在外协件回厂后须进行检验见证,发现缺陷及时处理。对外协件直接从外协厂发往工地的,监造工程师参加出厂检验,并将工地的信息反馈给制造厂,以期在后续制造中加以注意和改进。监理部也采取跨地域进行外协件检查的办法进行质量见证。小湾1#机筒阀油压装置的压力油箱在外协厂完工后,监理提议应对压力油箱内腔油漆进行检查,检查后发现油漆附着力不合格,外协厂又对压力油箱内腔重新进行喷丸预处理和涂漆,保证了油漆涂装的质量。为了保证外协件的质量,监理部下发文件(2008年3号文),加强外协件的质量控制,在外协件进厂后,必须按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发现缺陷及时处理,保证外协件合格转入下道工序。

1.2.5坚持质量标准,做好设备的出厂试验和出厂验收

设备的出厂试验和出厂验收是设备质量最终检验的关键环节。监理部认真进行设备出厂试验和出厂验收见证工作,保证出厂设备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各个制造厂都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监造工程师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各工序的质量见证,坚持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在设备出厂验收工作中,检查制造厂提交的技术文件与设计图纸的相符性,检查设备制造的几何尺寸精度和定位精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设备的所有工艺性能参数要达到合同技术标准及规范的要求;对制造中要求制造厂整改的结果进行复核,符合要求时予以签认;在设备出厂前,监造工程师检查制造厂对设备采取的防护和包装措施,检查是否符合运输、装卸、储存的要求,相关的随机文件、装箱单和附件是否齐全等,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

1.2.6重视设备的成套生产和配套发运

机电设备的配套生产和配套发运,是满足工地设备安装进度的重要环节。由于制造厂的配套件有些是外购,有些是外协加工,如果外购件和外协件的交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配套件就不能按照计划时间回厂,再加上到了包装环节,不能按照工地要求的顺序进行包装发运,往往会出现部件运到工地,配套件还没有发运出厂,影响了工地设备安装进度。监理部在2007年9号文中强调,设备成套工作必须从设备制造的开始就应高度重视,通过设备清单对设备成套制造和发运进行检查和督促,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监造站在设备成套制造和发运工作中下功夫,进一步把监造工作做细、做好。要求制造厂主件和配套件应同时发运,以满足工地设备安装需要。要求制造厂成套部门严格按照交货明细表组织汇总入库,零部件装箱时,要由发货部门负责清点逐一装箱,由配套员核实,还应通知监造工程师到现场给予见证,确实做到包装工作箱内实物与交货明细表内容相符,实际装箱数量与清单数量一致。最后通过专职检查员再次清点签字盖章后该包装箱才可以封闭。由于制造厂合同项目多,各项目之间在发货阶段经常出现人力、资源相互挤压情况。监造工程师深入现场,全方位的进行沟通、协调和提醒,积极推进包装发货进程。

1.2.7切实做好监造工作信息化管理

澜沧江流域水电站机电设备生产制造分布在全国各地7个设备生产厂家。几年来,为了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整理、传递和应用收集到的各类制造信息,监理部花了大量的精力,并根据工程中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工作。监造周报、月报是监造工作周期性总结,主要反映产品质量控制和生产进度控制方面的问题,周报表述的各种情况,反映了监理工程师工作的深入细致程度和工作业绩,也是向业主提供监理部形象的窗口。监理部要求各监造站月报、周报中对质量的表述,文字要精练,对进度的表述,除了文字外,还须使用统计表格,对部件制造总体进度要用百分比表示完成程度,每周累计,便于进度分析。对延期交货的项目和重要缺陷处理,要做专项分析。周报的期数、页数、表头、工程照片排列等细节认真细致,对监理部信息员反馈的问题要认真整改。为了促进各监造站周报编写工作,监理部每月进行一次各监造站的周报互传,以便其他监造站观摩和交流,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监理部每周日上午,把7个制造厂的信息收集整理、打印成册,周一9点钟向澜沧江公司领导汇报,提供准确的制造信息。几年以来,通过监理部的精心工作,几个水电站机电设备制造质量优良,提前出厂,为各电站提前发电创造了条件。

2机电设备安装监理

安装监理工作范围包括澜沧江流域水电站设备的到货、卸货、仓储保管、二次运输、安装、调试、试验、启动、试运行直至竣工验收移交给甲方的全部工作。

2.1加强主动控制(事前控制),从监理规划、监理

工作细则、组织制度、管理措施上充分保证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监理部在小湾和景洪两个安装工地配备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副总监理工程师及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设三个部门,即工程管理部、机械项目部、电气项目部,分别负责工程项目的现场监理工作,对监理项目进行“三控、两管、一协调”,使设备安装工程处于受控状态。总监理工程师统一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确保所监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机电安装工作之初,编制监理规划。组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运转正常,着重加强质量、进度控制,从总监到监理员,全员负责质量控制。在机电设备安装监理工作中,在每一单元工程开工前,结合设计要求和厂家设备的特性、工艺、工序要求,以及规程、规范和强制性条文的要求等,详细地编写了监理工作实施细则,并在设备安装监理过程中,严格参照执行。小湾监理部将合同工程分为2315个分部工程、13588个分项工程、548478个单元工程,分别检查每个单元工程和各主要部件的安装质量,准确评定每台机组安装质量等级;对小湾机组安装中的关键工序,例如导水机构预装、定子组装、转子组装、盘车等进行严格的施工方案评审,在施工过程中坚持关键工序的旁站监理,监理中,按合同审查承包人的施工组织机构,保证了合同的要求条件。承包人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运转正常,承包人提供安装施工设备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监理人员认真细致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试验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等,注意开工前设计交底和施工中技术交底工作,加强主动控制(事前控制)的力度,严格审批设计图纸、工程变更、设计修改通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发现问题及时与业主、设计方、施工方协调与沟通,确保了现场设备安装工作顺利的进行。

2.2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方法

2.2.1质量目标分解

质量目标首先保证水电站建成后,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现行的工程质量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其次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合同规定的各项功能和使用价值。在得到详细设计资料和有关工程文件后,将工程质量目标详细分解为:设计质量目标、材料质量目标、设备质量目标、土建交面质量目标、设备安装质量目标、其他目标等。

2.2.2质量目标实现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和对策

风险因素和对策如下:(1)人员素质,实行资质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2)工程材料的质量,严把工程材料进场检验关,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隐患;(3)机械设备的状况,督促承包人对形成工程实体的成套设备和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制定详细的操作维护管理规程,并监督执行;(4)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要求安装单位编制具针对性、操作性的施工设计,对于技术复杂和重要分项、分部工程还编制详细具体的施工方案,所有方案措施均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报业主备案后方能实施;(5)环境条件的影响,督促承包人改进作业条件、把握技术环境,辅以适当的措施,严格控制环境对质量造成影响的可能性;(6)机电设备的制造缺陷,建立设备管理控制机构,对招标、采购、进货、仓储、检验、发货等进行全过程监控。

2.2.3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

审核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审核与签署现场有关质量技术签证、文件等,现场监督和检查(包括开工前的检查,施工过程中跟踪监督、检查与控制,对重要工序、部位实行旁站控制等),对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的,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签署支付工程款证书。机电安装质量管理体系有效保证了机电设备安装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根据各电站实际情况,重点监理机电设备制造、现场安装及厂家技术服务环节,将设计、制造、安装、监造、监理等各方面形成质量管理有机整体,促进了各电站设备制造及安装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机电安装重要技术、质量问题方面,坚持专家会议制度。在机组安装的不同阶段邀请国内机电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咨询和指导。为保证设备安装质量,充分吸收国内安装单位在大型机组安装方面的技术经验,组织召开机组安装专题技术研讨会,由国内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制造专家分别就发电机定子组装和转子安装及定子下线等工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质量控制要求,有利于相关设备制造厂家协商制定详尽的安装工艺措施和质量标准,指导现场安装工作。按照项目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对安装单位项目部、设备制造厂家现场机构、监理部自身三个主体的规范组织和协调,使机组安装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讨论编制了各电站机电安装标准,据此明确每一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严格要求施工工艺措施,认真进行安装准备,开工前的资源检查确认,组织技术交底,加强过程管理,坚持旁站监理与巡检,对存在的安装和设备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建立了完善的设备质量缺陷快速响应机制,以简化手续,加快缺陷处理速度,确保设备的安装质量与进度,切实执行施工单位三检制和监理复查制,提高一检合格率,确保各安装项目在通过施工单位内部三级检查后由监理进行复检时一检合格率达到100%(焊接项目控制在98%以上),实现“零质量缺陷,零安全违章”的双零目标。机电安装现场存在土建与安装的大量交叉作业、各安装工作同时展开、现场协调工作量大等特点,这些都增加了质量控制难度。为此,在继续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的基础上,现场质量控制方面还采取了如下措施:第一,针对不同设备厂家的设备特性及供货现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正确认识设备现状,根据安装技术标准及各厂家设备特性,修改完善安装技术标准。加强与设备制造厂商的联系,加大催货力度,保证及时供货。合理编排现场安装进度计划,优化工序及安装资源分配。第二,针对机电安装特点制定对策。考虑到厂家多、安装质量标准多、施工场地紧张、桥机使用紧张及施工单位多的局面,增加了质量控制难度。为此,加强了按不同厂家设备质量标准施工、验收的监控力度,制订并实施增加临时工作面的施工计划,加强桥机使用协调动态调度,及时调整监理人员的专业结构配置以加强质量监督等。第三,针对电站安装的所处特殊时期制定相应的对策。在全国水电装机的高峰期,施工单位人力资源短缺矛盾较为突出。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合同相关要求并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保证安装质量与进度,监理人员加大对施工单位安装资源到位情况的检查力度。第四,围绕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制定措施。正确理解质量与进度的统一性、矛盾性,遵循“又好又快”的原则要求,根据施工质量状况拟订并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在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坚持质量优先的基本原则。第五,围绕加强工作的前瞻性制定措施。为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在认真总结机电安装中所出现问题的处理经验基础上,加强机电安装工作的预控力度,对关键线路关键步骤的施工方案提前进行审查,做好相应施工预案,对每一个部件安装前均应尽可能提前检查和准备,争取提前发现问题、提前处理,对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给制造厂与监造站等,避免同一类质量问题重复发生。定期检查成套设备的卸货、运输、仓储、保管、承包人的合同进度执行情况等,对承包人负责采购供应的设备、金属材料进行监督管理。

3发挥监理、监造统一管理的优势,加强制造厂和安装现场工作的协调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发电厂;总体设计方案;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TM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5-0071-01

作者简介:邓德桥(1964-),男,四川泸州人,大学专科,电力工程技术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电设备检修及安装

近年来,随着我国设计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快速提升,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工业作用比较大,且我国电力设备都有了创新和完善,不仅发电量大大提升,且对应的装机容量也快速提升[1]。针对发电厂电机组来说,其实际的应用安全性和节能性不断提升,在节能高效目标的明确下,相关部门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本文主要研究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应用价值和作用。

1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介绍

要想设计出良好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方案,必须全面掌握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和核心技术等。一方面,在系统功能特征和构成上,其集成技术是比较多的,不仅包括数据采集方面的技术和数据处理方面的技术,还包括微机保护以及控制方面的技术[2]。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一大系统和一大设备构成,一大系统是控制系统,一大设备是硬件设备。随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都大大提升。在当期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当中,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包括通讯技术以及制造技术等,该系统主要呈现出分层分布式特点,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监测平台,通信功能比较强[3]。另外还节约了很多电缆,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在电气自动化系统核心技术上,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①是终端监控保护单元,具体来说,系统保护对象有厂用变、测控设备以及相关线路等,可以完成相关数据全面采集工作、系统保护工作以及故障控制工作等[4]。②是通信设计上,针对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来说,主要的通信设计方式有总线网络以及光纤通信。主要在结合双冗余思想和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完成相关配置工作,在出现通信相关问题后,可以实现系统智能化的安全切换,最终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③是监控主站设计,要在全面掌握机组容量、严格结合相关运行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加强方案设计。④是协调控制设计,要明确DCS系统和ECS系统的不同之处,进行分别设计,加大逻辑控制力度和相关功能管理力度。

2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情况研究

针对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来说,其实际的分系统有五个,要对这五大系统设计情况进行分别深入分析和研究。

2.1厂用电监控系统

该系统的运行需要依靠总线技术,对电厂实际用电情况进行监测控制,针对厂用电监控系统来,其对用的主要是分布式结构形式,主要包括三大结构,第一大结构是站控层,第二大结构是通讯层,第三大结构是间隔层[5]。该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危机保护设备和相关监测设备,且实现了各种监测设备和保护设备的有效结合,应用监控系统加强管理,属于一种新型智能化监控系统。

2.2升压站监控系统

其属于一个子系统,可以对总系统进行完善和优化,还可以加强对电厂发电情况的控制。针对该监控系统来说,必须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多种监控系统的综合运用,加强程序化监控以及相关数据管理。

2.3机组综合监控系统

针对该系统来说,主要可以实现对电厂单台变压器组等的监控,可以从根本上起到保护发电机和电组的效果,另外还可以提升电机和电组的数据测量能力和实际通讯能力[6]。在机组综合监控系统当中,包括一个比较核心的装置,指的是性能相对来说比较高的控制器,针对其对应的保护装置来说,不仅可以对发电机以及电组进行有效保护,还可以对变压器以及启备变等进行有效保护,另外还可以对故障录波仪以及高压线路等进行有效保护。且对于该综合监控系统来说,其应用起来比较简便,实用性比较强,保护能力和安全性都比较强。

2.4设备状态监控系统

该系统也是总系统的核心内容,其和总系统和核心设计内容相同。针对设备状态监控系统来说,可以对发电厂相关设备应用和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获取关于相关设备实际运行的对应数值和变化情况,及时明确设备应用相关问题和风险,加强对设备应用情况的诊断力度,从根本上预测设备可应用寿命,最终在深入研究和分析诊断结果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有效的检修方案。针对该监控系统来说,其属于一种分布式结构,不仅包括专业分析系统,还包括在线监测设备,在该系统中融入了专家输入的设备故障诊断算法,且对设备工作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仓库进行了良好创建。通过应用该系统可以大力应用智能化研究技术,提示预测设备运行相关问题,还可以全面技术提取设备运行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最终明确运行异常的设备和装置。通过应用该系统,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设备故障产生率,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装置和设备维护效率。在该系统当中,存在一个设备在线监控装置,其对应的可监测对象比较多。针对这些监测单元来说,可以在监控装置所在附近安装,利于专业人员后期数据分析。

2.5大系统是核心设备智能化监控系统

首先,针对数字式温度来说,其对应的监控系统不仅包括温度监控仪,还包括当地的专业主机,主要应用的信息传输模式是无线模式,主机之间可以进行组网通信。对应的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设备温度,一旦温度异常就会发出警告。然后,针对电缆来说,其对应的健康系统主要是分布式光纤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电缆负荷的实时监控和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控。最后,针对发电机来说,主要根据其状态相关参数变化情况进行监控,针对变压器来说,主要依据油色谱监测单元进行监测。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发电厂当中,电气自动化系统是比较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包括相关电气系统,还可以高效完成计量、控制等各项工作,最终提升系统良好协调控制效率,准确找到系统相关故障,提升系统运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梁东生.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

[2]陈国华.探究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遇到的问题及其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6).

[3]王晓宇.浅析电气自动化110~35kV变电所设计方案[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3).

[4]梁忠煌.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探析[J].机电信息,2012,(21).

[5]郑悦,么宝鑫.探讨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6]冯士涛.浅谈电气自动化在供电系统中的设计[J].机电信息,2013,(6).

[7]徐冬,许帆.烟台宝桥锦宏水泥有限公司新建水泥粉磨生产线的电气自动化设计[J].江苏建材,2013,(4).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第4篇

十一五初期,国家提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约占发电总量的4%。截至目前,我国投入商运13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28台核电机组,17台核电机组正在审评中。预计到2012年,我国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将超过法国、日本等国现有核电规模(50多个机组),成为世界核电大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机组数量将超过美国现有核电规模(104个机组),进入世界核电前两名,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总容量将近1亿千瓦。江苏田湾核电站一期两台100万千瓦机组2005年陆续投入运行,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我省对核电厂监测实行企业和政府监督相平行的“双轨制”。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制订了《田湾核电站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方案》,定期对田湾核电站周围陆地和海洋环境样品的放射性水平进行监测。5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厂址周围环境γ辐射水平、空气环境介质、陆地环境介质、海洋环境介质和指示生物中各种放射性核素水平基本均在本底涨落范围内。尽管如此,我站于2007—2010年期间,对田湾核电厂废水排放口附近海域的海水进行了70余次采样监测。分析表明,环境海水中氚浓度水平为0.46~41.7Bq/L,均值2.5Bq/L,与本底水平(0.76~0.91Bq/L)相比有明显增高,并且呈上升趋势。在对田湾核电厂液态流出物留样复测中我们还发现,液态流出物在排放前的氚浓度水平最大达到1.6×105Bq/L,这个数值是环境海水中所测的氚最大浓度值的几千倍。参照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2009年第1季度对秦山核电基地环境空气中氚活度浓度监测结果[1],空气中和降水中氚含量维持在高于核电厂运行前本底值和对照点的测量值。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2009年对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液态流出物的留样复测中,也检测出少量的放射性核素110mAg、137Cs、60Co和58Co[1]。这都说明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核电厂周围环境中放射性核素浓度水平的增高。一般而言,核电厂上报给政府和环保监管部门的报告均以放射性流出物月排放及累计量与国家批准年限值比较结果为考量指标,监管部门对其排放浓度、排放核素和排放波动情况均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因此,环保部门应当尽快建设放射性流出物实验室,制定合理可行的监测方案,开展流出物监督性监测工作,为政府监督和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保障核电厂厂址周边环境和公众安全。

1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1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职责要求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和标准中,仅有下列两部涉及到环境保护部门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监督性监测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实施监督性监测,并根据需要对其他核设施的流出物实施监测。•《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在第4.2条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要设立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第4.2.2条提出核电厂监督性环境监测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实施[2]。以上规定中没有明确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在对所在地核电厂流出物实施监督性监测的法律地位并缺乏对其工作细则的相应要求,更缺少环境保护部门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实行监督性监测工作的相关要求。

1.2核电厂流出物排放控制原则[3,4]我国现行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管理主要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条件下的公众剂量约束管理,同时辅以明确的年排放总量管理要求,对于排放浓度的管理则是间接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控制,主要采取以下三重控制:•个人剂量约束:每座核电厂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中任何个人(成人)造成的有效剂量,每年应小于0.25mSv。•对每座压水堆型核电厂规定了放射性流出物的年排放量控制值:对于液体放射性流出物,氚的年排放量控制值为1.5×1014Bq(4×103Ci),除氚外其余核素的年排放量控制值为7.5×1011Bq(20Ci)。•放射性流出物浓度的排放管理限值以下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1.3核电厂流出物排放相关标准目前我国有以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可供参考:•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5]8.6规定,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时,应保证排放不超过审管部门认可的排放限值,包括排放总量限值和浓度限值;在运行期间,应使所有放射性物质的排放量保持在排放管理限值以下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6]。•GB6249—2011《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6]第6.6条规定,核动力厂的年排放总量应按季度和月控制,每个季度的排放总量不应超过所批准的年排放总量的1/2,每个月的排放总量不应超过所批准的年排放总量的1/5。若超过,则必须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GB6249—2011《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和GB14587—2011《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技术要求》均规定,对于滨海厂址,槽式排放出口处的放射性流出物中除氚和碳-14外其他放射性核素浓度不应超过1000Bq/L;对于内陆厂址,槽式排放出口处的放射性流出物中除氚和碳-14外其他放射性核素浓度不应超过100Bq/L,并保证排放口下游1km处受纳水体中总β放射性不超过1Bq/L,氚浓度不超过100Bq/L。如果浓度超过上述规定,营运单位在排放前必须得到审管部门的批准。•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7]中对海水中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作了规定,包括60Co、90Sr、106Ru、134Cs和137Cs,具体列于表1。

1.4我国核电厂流出物排放控制要求从我国现行法规要求来看,对流出物排放控制大致是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剂量控制和法国的排放总量控制[8]内容相结合,缺少美国那样的排放浓度控制值[8]。田湾核电厂批准的1、2号机组最大年排放量列于表2。2006—2010年上半年期间,田湾核电站气态流出物的年实际排放量/年限值范围为0.017%~0.26%,液态流出物中氚年实际排放量/年限值范围为3.6%~40.6%,除氚外核素的年实际排放量/年限值范围为0.6%~1.9%,均低于国家对其放射性流出物年排放量控制值。国内各个核电厂对排放浓度的控制要求更多的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而定。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制定的排放内部控制标准:正常运行期间为500Bq/L;大修期间为l000Bq/L。秦山核电一期和二期的排放控制标准长期执行370Bq/L,后来从废物最小化出发,经原国家环保总局审批后调整为3700Bq/L。田湾核电厂按俄罗斯原设计的排放控制标准为20Bq/L,在首次装料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审评时,从废物最小化考虑将除氚外放射性核素浓度排放控制标准改为200Bq/L,氚活度浓度控制值为8×106Bq/L。

2国内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测现状目前国内已运行的核电厂反应堆堆型主要为压水堆,另有两座重水堆。压水堆核电厂在运行期间对放射性流出物的监测类别主要分气载流出物和液态流出物两类。针对气载流出物的监测,监测项目又分惰性气体、131I、气溶胶、氚和14C,由于惰性气体(如88Kr、135Xe、41Ar等)和卤素(131I)的半衰期都极短(几~几十小时),测量方式只能采用在线连续监测(见表3)。液态流出物主要监测对象是核电厂贮存槽和排放口(见表4)。环境主管部门对国内已建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监督性监测方案列于表5。通过表3、表4可以看出,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压水堆核电厂流出物的监测内容,但测量方式或频次均未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标准规范的可操作性。通过表5可以看出,由于目前没有相应的法规、标准规范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监督性监测方式和内容,江苏、广东和浙江省环境主管部门对核电厂的放射性流出物的监测点位、样品数目、分析核素、测量方式和监测频次上都有所不同。

3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督性监测工作的建议

3.1制订放射性流出物监督性监测技术导则针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监测,我国只有一个规定———《核设施流出物监测的一般规定》[10],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督性监测的技术导则规范,以明确环境保护部门在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督性监测工作中地位、职责和监测细则。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对核电厂流出物监督性监测工作实施细则的不统一。在已建核电站的省份,目前开展的核电厂流出物监督性监测工作采用的主要形式为抽测和复测,抽测和复测的样品由核电站提供。但从测量频次上看,有的省份环境主管部门按照月度或者季度采样分析,有的则按照半年进行采样分析;从液态流出物的监测点位上看,有的选择为总排放口/机组,有的选取排放槽/机组;从监测项目上看,有的省份对液态流出物测量项目为氚和锶-90,有的则为氚和γ核素。•对核电厂流出物的监督性监测对象没有明确要求。现行有效的标准规范未规定对液态流出物的监督性监测抽查频次,不管是从时间周期或是按照核电厂的排放频次,都没有明确要求,并且监测对象也没有针对特定核电厂的各种排放槽或总排放口进行具体说明。核电厂液态流出物的排放量较大,尽管都是实行槽式排放,但不同核电厂设计的废液排放槽的类型和个数也不一致,并且排放槽的设计容量的不同也造成核电厂液态流物的排放频次显著差异(见表6)。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如何选择适宜的监测周期进行取样监测,既使得监督性监测具有代表性,又要保证监督性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这都需要斟酌统一。•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在线监管工作存在缺陷。在核电厂进行环评审批,建设运行前没有在排放口为环保主管部门预留相应的在线连续监测哨点,同时国家相应的标准规范中尚未明确环保主管部门对核电厂流出物排放实行在线连续监测的必要性,更没对这套针对监管部门使用的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提出相应要求(是和核电厂共用异或独立的在线连续监测系统)。不管是核电厂已建成的流出物在线监测系统接受地方政府的实时监管,还是地方政府在核电厂独立建设流出物在线监测系统,都应该明确下来,保证对核电厂流出物的有效监管。目前,在已建核电厂的省份,有的省级环保监管部门只能依靠核电厂营运单位在排放口设置的实时监测系统对流出物监测数据进行简单浏览而无法实现在线连续监控,有的在这方面的监管甚至仍是空白。因此,环境主管部门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监督性监测工作的任务应该明确下来。表7给出了对气态流出物和液态流出物监督性监测工作内容和监测方式的一些初步的建议。

3.2省级环保部门建设放射性流出物实验室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存在排放量大,衰减时间短,活度较高等特点,这就造成了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测工作具有分析样品量大、采样到监测周期短、放射性水平较环境级实验室高等特点。因此,省级环境保护部门需要在核电厂所在地就近建设放射性流出物监测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和专用大型分析仪器,保证流出物监测分析工作的高效及时、准确有序,保障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安全排放。3.3建立环境海水连续监测体系目前,我国对核电厂进行辐射环境监测的环境主管部门主要是江苏站、浙江站和广东站。多年来海水监测数据反映了海水中氚浓度水平数据波动较大,数据异常偏高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海水采样时间与核电厂废水排放时间间隔短,同时还存在采样点位、天气以及海水涨潮落末等环境气候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和采样时间也是流出物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核电厂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环境本底某些放射性核素的增高,而我国沿海已运行、在建、规划多个核电厂址,目前尚未开展海洋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工作,而国际上很多建设核电厂的国家均建有海洋连续监测哨点[11]监控核电厂周围海洋放射性水平变化。建议在海洋中设定固定连续监测哨点,建设海洋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络,掌握核电厂周围海洋环境放射性水平变化情况,同时为核电厂运行前本底调查,海洋环境放射性调查或退役调查工作做好数据积累。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第5篇

关键词:电厂;电气控制系统;探讨

在现代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电厂自身管理工作的开展成为了影响电厂综合市场竞争力、影响电厂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电厂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自动化系统关系到电厂设备的使用安全、关系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针对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对电厂设备安全的影响,现代电厂应加强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工作的改革。通过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革、通过电子自动化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保障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电气系统故障对机组安全的影响。以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为基础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稳定性,以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为重点保障电厂电气自动安全性。

1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随着电厂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已成为当前设计的主流,控制方式也从单纯的DCS监控逐步向具备故障分析、信息管理、设备管理、自动抄表、仿真培训等高等级运行管理功能的方向发展,由此又推动了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厂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火力发电厂机组电气系统控制方式到目前为止经历了3个阶段:

1.1 第1阶段,采用强电一对一控制方式,在主控室设模拟控制屏,受控对象的控制开关、状态显示、监视仪表及中央信号等元件均独立设置于控制屏上。

1.2 第2阶段,随着主机设备DCS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热工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主控室电气控制与热工控制相互不协调的矛盾开始显得十分突出,为此,人们提出了将电气系统纳入DCS控制的设想及原则,在2000年之后已逐步运用于电厂。但限于DCS的I/O测点容量有限,送入DCS的电气信息量比较有限。

1.3 第3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开始运用于变电站。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首次在电气控制领域引入了现场总线技术,并取得了成熟的运行经验。电气设计人员提出了将现场总线运用于厂用电控制系统的设想,从而推动了各种电气智能化控制设备的迅猛发展。近几年,全国已有数十家运用现场总线技术的电厂投入运行并得到用户认可。以现场总线技术为基础的电气控制系统已逐渐成为当前电厂设计的主流。

2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监控对象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监控对象主要有:发电机 - 变压器组,其监控范围主要包括发电机、发电机励磁系统、主变压器、220kV 断路器;高压厂用工作及备用电源,其监控范围主要包括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起动 - 备用变压器等;主厂房内低压厂用电源,其监控范围主要包括低压厂用工作和公用变压器、照明变压器、检修变压器和除尘变压器等主厂房的低压厂用变压器;辅助车间低压厂用电源;动力中心至电动机控制中心电源馈线;单元机组发电机和锅炉 DCS 控制电动机;保安电源;直流系统;交流不停电电源。

3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配置

每台机组配置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co nt rol sys-tem,FCS),将机组电气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机组厂用电系统和公用厂用电系统都纳入FCS,FCS作为DCS,在DCS操作员站实现对电气系统的监控,并通过冗余配置的通信服务器在站控层与DCS进行连接。

3.1 网络结构

电气FCS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系统功能上分层,设备布置上分散。网络结构为3层设备2层网方式,3层设备指监控主站层、通信子站层和间隔层,2层网指连接监控主站层与通信子站层的以太网以及连接通信子站层与间隔层的现场总线网。监控主站层由双冗余的系统主机、工程师站、网络交换机和负责与DCS及厂级监控系统(SIS)通信的双冗余通信服务器等组成,通信子站层主要由安装于电气继电器室的多串口通信服务器和安装在各配电室的通信管理机组成,间隔层设备主要包括安装在电气继电器室、6kV开关柜和 380V 开关柜的智能测控装置、综合保护测控装置、电动机控制器和智能仪表等。通信管理机与监控主站采用双冗余的光纤以太网连接,与间隔层设备可根据设备情况采用 Profibus,LON,CAN,工业以太网或其它现场总线进行连接,其主要功能除完成对各综合智能测控单元的数据进行管理外,还完成实时数据的加工和分布式数据库的管理工作。公用厂用电系统的站控层以太网独立组网,通过通信网关分别与机组自动化系统以太网连接,共用单元机组的工程师站,并通过软、硬件闭锁手段只能接受一台机组控制系统的操作指令。

3.2 数据采集

对发电机-变压器组、高压厂用变压器及起动-备用变压器,除少量模拟量信号、高压侧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位置信号、控制回路断线及允许远方操作信号、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所有控制量信号采用硬接线直接与DCS连接外,其它监测信号均通过专设的测控装置接入FCS,再以通信方式送DCS。电气专用装置如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保护、电压自动调整装置(AVR)、同期装置、故障录波、厂用电快速切换、柴油机、直流系统以及交(直)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等均设有通信接口,通过多串口通信服务器接入FCS。电厂厂用电源分高压厂用工作及备用电源、主厂房低压厂用电源系统和辅助车间低压厂用电源系统,主厂房低压厂用电源包括低压厂用工作和公用变压器、照明变压器、检修变压器和除尘变压器及其 380V 配电装置等,辅助车间低压厂用电源包括输煤系统、工业废水处理站、翻车机、循环水系统、补给水系统变压器及其380V 配电装置等。为与本工程水、煤、灰辅助系统集中控制的思路相适应,辅助车间厂用电源系统均纳入机组 DCS监控。针对热控水、煤、灰单独设置控制点的方案,辅助车间 380V 电源系统也可纳入相应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为使控制系统接线更加简单,对主厂房重要厂用电源如 6kV 厂用电系统及锅炉、汽轮机、主厂房公用系统等,采用硬接线和现场总线相结合的采集方式,即重要 DI 信号(如断路器合闸位置、断路器跳闸位置、允许操作、故障)和 DO 信号(如断路器合闸指令、断路器跳闸指令等)保留硬接线,回路其它所有信息均通过现场总线以通信方式送入 FCS 及DCS;而对机组不重要厂用电源如检修、照明、电除尘及辅助车间厂用电系统等,取消厂用电电源系统全部的硬接线,完全采用通信方式进行监视和控制。对单元机组电动机,由于与机组热工系统联系紧密,采用硬接线和现场总线相结合的采集方式,同时,要保留和监控逻辑有关的重要信息,采用硬接线的方式,接入 DCS 中进行监控。FCS 采集的供电气系统分析管理的信息如各保护整定值、故障时电流和电压波形等数据,送入 FCS 的工程师站进行分析处理,不送入 DCS,但可以通过独立的通信接口送入 SIS 和管理信息系统(MIS)。

4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总线的选择

现场总线技术主要应用于厂用电系统,其控制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

4.1 厂用电系统实现的是顺序控制,即数字量控制,模拟量信号仅作监视,不参与系统逻辑控制,与热工模拟量过程控制有本质的区别。

4.2 控制系统中某些功能对动作时间及响应速度要求很高,这些功能通常由继电保护、快切、备自投、故障录波器等电气专用装置实现,所以可以适当降低通过总线实现信号检测与快速控制能力的要求,但仍然比热力生产过程控制要求高。所以厂用电系统宜采用高速现场总线。

4.3 厂用电系统控制对象较多,信息量大。

4.4 电气配电装置分散于电厂整个厂区,应用于大中型电厂时,要求采用传输距离较长的总线。

参考文献: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第6篇

[关键词]设备监造;过程规范化;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37-03

1 电力设备监造业务过程规范化研究

根据电力设备监造的业务实践经验,通常将设备监造业务划分为监造准备、监造实施和监造总结三个阶段,以下就每一阶段进行过程规范化研究。

1.1 设备监造准备阶段

监造准备是监造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包括监造组织机构设立、质量保证文件体系建立和监造大纲编制等的工作。

(1)监造组织机构设立

监造组织机构一般由监造总监、项目经理、项目专工和驻厂监造代表等组成。根据设备的安全级别、规范等级、质保等级,以及设备在投资中的比重和设备制造厂的供货业绩、管理水平差异,进行设备监造等级制定。相应于设备监造级别,采取合理的监造方式,安排足够、有效的人力进行驻厂监造,并派遣具备相应资质的业务专家担任监造总监和项目经理。

(2)质量保证体系建立

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是监造准备阶段的关键工作,其主要是为了明确设备监造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处理问题的程序,只有设备监造各环节明确落实到各责任人员,才能保证监造计划的有效实施。质量保证文件体系是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的主要标志,也是监造工作规范化的显著表现。它涵盖监造准备、监造实施和监造总结等各阶段,其中监造准备阶段的工作文件主要包括项目组主要组成人员审批单、项目工作记录、监造大纲、监造通知单、派驻通知单、项目组专业人员通信表、监造工作联络单、合同及技术文件偏差表、设备监造质量及进度偏差表等;监造实施阶段的工作文件主要包括监造协议、质量见证计划、进度控制计划、付款控制计划、交货进度表、见证情况表、监造情况表、合同进度款付款条件确认表、监造工作备忘录、监造工作简报、出厂验收实施细则、监造设备放行证明、设备监造放行通知单、设备出厂前检查报告等;监造总结阶段的工作文件主要包括监造总结、监造资料归档清单及顾客满意度评价表等。

(3)监造大纲编制

监造阶段的另一项主要工作是编制监造大纲。监造大纲是整个监造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主要的要素和内容见下表。

1.2 设备监造实施阶段

设备监造实施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遵循“预防为主、重在过程、动态控制”的原则,监造实施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侧重预防,对于重点和关键点要提前介入与控制,把住产生问题的源头。设备监造实施阶段主要有监造协议及监造计划编制、过程记录及情况通报、出厂验收等工作。

(1)监造协议及监造计划编制

监造协议是依据监造大纲而进行编制的,由监造单位和制造厂共同签署,明确监造实施的工作方式,界定监造单位和制造厂的职责,并规定对合同设备产品在制造厂生产期间,监造人员按有关标准对主要原材料、零部件加工、装配和试验等情况进行监督和见证。

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强调:“质量出自计划,而非出自检查”。只有做出精准的监造计划,才能指导监造实施工作。监造计划主要分为质量控制计划、进度控制计划和付款控制计划。

质量控制计划是依据设备采购合同与监造协议,要求制造厂及其重要分包商必须制定的质量控制文件,是其质量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量计划一般须包括所有受控的零件、部件、设备;涵盖由材料、毛坯、加工制造、设备整体试验、出厂检验等环节,形成设备全过程的一系列质量活动项目;明确质量活动项目所应用的技术文件(图纸、程序、内部规程和合同明确的规范等);分类设置加工制造各个阶段质量活动项目的制造厂控制点和建议的用户控制点,如停工待检见证点H(Hold Point);现场见证点W(Witness Point)以及文件见证点R(Document Review)等;还应包括每项质量活动项目的日常巡检(P点)及其应该形成的质量记录。质量计划作为执行监造工作的重要依据,业主单位、监造单位及制造厂等多方应及时共同审查。质量控制计划表一般包括序号、见证点编号、见证点名称、见证类型、部套/部件、工序、计划实施时间、实际完成时间、见证情况、执行作业文件等基本要素。

(2)过程记录及情况通报

监造人员按批准的质量计划、进度计划以及付款计划开展监造活动,在每个控制点见证完成后,要填写一个完整的过程情况记录单,具体包括交货进度表、见证情况表、监造情况表、合同进度款付款条件确认表、监造工作备忘录等,其文件具体格式大同小异,一般包括文件单编号、监造依据、见证时间、见证地点、见证参与人员、检查情况及结果描述、遗留问题及性质分类、问题处理情况、报告人和参与人签字项等基本要素。过程情况记录单需建立信息汇总表,对于监造过程中发现的影响设备制造质量、进度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应以书面形式要求、督促落实解决。

(3)出厂验收

根据设备监造级别划分不同的出厂验收级别,一般分为重大设备出厂验收和其他设备出厂验收。针对不同级别的设备,出厂验收细则的批准级别不同,验收团组负责人及成员组成不同,但验收细则的内容及工作流程是相同的。出厂验收前要编制出厂验收实施细则,详细列出供检查的项目,验收时按此文件逐项进行,并填写监造设备放行证明、设备监造放行通知单、设备出厂前检查报告等。

监造设备放行证明、设备监造放行通知单、设备出厂前检查报告等验收记录单主要包括产品名称、供货商、设备名称、设备数量、设备图号、设备检查情况、设备遗留问题及整改完成情况以及相关人员签字项等主要信息。

1.3 设备监造总结阶段

监造总结阶段包括监造评估和监造终止两个环节。监造总结阶段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但又容易忽视的内容,故应特别强调。

监造评估在监造实施工作完成后进行,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反馈,还包括对监造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的质量评估。其中,作为评估重点的顾客满意度评价表主要有项目名称及编号、评价内容、意见和建议等项内容,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服务水平、专业技能和解决技术问题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监造评估结果建议进入绩效管理系统,成为企业绩效考核的基础数据。

监造终止是在监造评估完成后,检查监造过程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同时进行项目监造总结。监造总结应详细标注项目名称、文件编号及版本号、监造人员和编写人及相关审核批准人等基本信息,正文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监造工作总结,包括设备概况、监造工作的依据和标准、监造工作过程概况和制造加工示意图、监造中发现的设备质量问题及其处理情况、监造设备质量的总体评价、对监造设备在安装调试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建议等小项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见证资料汇总。项目监造总结是一个把实际运行情况与监造计划不断比较以提炼经验教训的过程,通过项目总结,将项目监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完整、系统地升华,从而形成企业的业务知识资源。

2 规范化研究成果的信息化应用

对于电力设备监造业务规范化研究成果的应用实践,最通常的方法就是利用规范化研究成果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电力设备监造业务公共信息平台或设备监造信息管理系统,并以此为工具强化对设备监造业务的管理,规范对设备监造的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并最终根据管理控制的效率与效益的提升幅度来检验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在规范化研究成果的信息化应用实践过程中,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2.1 信息平台及相关配套设置的建设

监造业务规范化研究成果的信息化应用实践离不开信息平台或信息系统以及身份认证系统等辅助系统的建设,这些基础或配套的应用环境和工具必须要紧跟上监造业务信息化应用功能的发展和扩展,同时它们也为监造业务的持续规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2.2 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由于电力设备监造涉及驻厂监造的工作环节,所以电力设备监造业务信息化的建设和信息平台的完善和推广,需要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设备监造业务公共信息平台或信息系统的访问速度和数据传输速度。如果驻厂专工下载一份监造控制计划或上传一份监造记录单需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那监造业务信息化应用也就失去了其便捷高效的意义。因此,如何有效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监造业务信息化应用实践推进要着重考虑解决的问题。

2.3 相关部门政策及法律的支持

电力设备监造业务的规范化研究和信息化应用是一项有利于设备监造行业发展的新生事物,发展仍不成熟,还缺乏相应的支撑和保障机制。政府或行业管理部门必须考虑到它的特点,选择专业化的企业或机构来组织促进其发展,使监造业务规范化研究及其信息化应用实践能够充分体现典型性和权威性,进而促进整个设备监造行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3 结 论

电力设备监造业务过程规范化及其信息化应用是一项看似简单而实际上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国内目前的情况下,它不仅仅是一个咨询技术工作,同时也是一个涉及法律、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等诸方面的综合系统工程。因而,只有实践才是检验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唯一指标。相信随着监造行业的逐步规范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设备监造业务过程规范化研究会越来越深入,规范化成果的信息化应用实践也会越来越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学先.国家电网公司集中监造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

[2]屈刚.基于质量管理的HSC公司供方评估及监造制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3]钟华.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设备采购与监造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4]许守澄,吴非文,史家燕.国产电力设备监造评述[J].中国电力,2009,5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第7篇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P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53-01

引言

随着国内发电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力等能源供应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发电厂本身也向着电压等级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运行维护人员相对减少的方向发展。随着电厂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监控系统已成为电厂实现经济化自动化运行的重要一步,也是电厂技术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电气监控系统(ECS)实现的关键点

1、总线协议。即总线标准,一种类型的总线,只要其总线协议一经确定,相关的关键技术与有关的设备也就被确定。就其总线协议的基本原理而言,各类总线都是一样的,都以解决双向串行数字化通信传输为基本依据。目前通过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含8种类型,如Lonworks现场总线、Profibus现场总线、FF基金会现场总线、Can. WorldFip等,每个总线协议都有一套软件、硬件的支撑,它们均能够形成系统,形成产品。

2、 ECS系统的基础是数字智能现场装置。数字智能现场装置是ECS系统的硬件支撑,是基础,ECS系统执行的是自动控制装置与现场装置之间的双向数字通信现场总线信号制.如果现场装置不遵循统一的总线协议,即相关的通信规约,不具备数字通信功能,那么所谓的双向数字通信只是一句空话,也不能称之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再一点,现场总线的一大特点就是要增加现场一级的控制功能,如果现场装置不是多功能智能化的产品,那么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也就不存在了,所谓简化系统、方便设计、利于维护等优越性也是虚的。

3、ECS系统的本质是信息处理现场化。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无论采用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 )还是采用现场总线,系统需要处理的信息至少是一样多的。实际上,采用现场总线后,可以从现场得到更多的信息。现场总线的信息量没有减少,甚至增加了,而传输信息的线缆却大大减少了。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大大提高线缆传输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让大量的信息在就地完成处理,减少现场与控制机房之间的信息往返。

4、电气联锁问题。发电厂中存在很多联锁回路,尽管联锁的逻辑比较简单,但是电气设备本身操作复杂,以往基于RS-485/RS-232的通信并不十分稳定,容易出现通信中断,从而造成联锁失效,因此在联锁实现上是采用硬接线还是采用通讯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5、功能问题。电气系统联网后,如果只在DCS中有监视、测量、动作等简单功能,并不能在深层次上提高电气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水平,也无法体现出电气系统接入DCS实现联网自动化的优越性。

二、电气监控系统(ECS)系统结构

1、现场保护测控层

又叫间隔层,由众多的保护测控和自动装置构成(如表)这些装置具有测量、控制、保护、信号、通信等基本功能,并完成各自的特殊功能。该层装置数量众多且较为分散,采用现场总线方式连接。

2、通讯管理层

通讯管理层主要由通讯主控单元组成,其作用是将现场保护测控层的各种不同厂家、不同通讯接口和规约的设备连接在一起,经统一的通讯接口传送至系统监控层,完成各种数据和指令的上传下发.主控单元可以同时支持多种类型的通讯口,包括以太网、串行通信口、可扩充的其它现场总线接口等。软件上,采用规约库,支持MODBUS、标准网络协议(TCP/IP)等。

3、系统监控层

可包括的设备有:2台运行服务器(主备关系)、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网关、运行工作站或监视工作站、电量抄表系统工作站及其它高级应用工作站、卫星时钟接收和同步系统等。

三、电气监控系统(ECS)组网方案

电气监控系统可以理解为DCS系统的一个独立子系统,因此ECS一般是独立组网,然后与DCS联网实现信息共享。组网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厂运行的可靠性、实时性和安全性。

1、硬接线和现场总线相结合的方式

大型火力发电厂的现场保护测控单元层的装置数量众多,为了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需将这些装置分为若干组,再通过现场总线分别组网至对应的通讯主控单元,通讯主控单元通过l00m以太网和ECS系统自身的上位机系统监控层进行通讯。

在这种方式下,每个主控单元均提供与DCS的通讯接口,该通讯接口可以是串行接口(如RS232/422/485等),也可以是以太网。ECS和DCS之间的数据交换可通过通讯主控单元与DCS的DPU直接通讯完成,或者由ECS监控层与DCS监控层经过网桥通讯完成。

2、完全现场总线方式

本方案的系统结构与上一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上述保留的硬接线也取消,全部采用通讯方式完成。此时,ECS往往根据DCS系统DPU的配置情况配备通讯主控单元,即把与热工生产流程密切相关的电动机等负载的保护、测控设备按DPU分组,接入通讯主控单元,通讯主控单元与DPU一一对应,实现通讯主控单元与DPU进行一对一通讯。通讯接口可以是串行接口(RS232/422/485 ),也可以是以太网。只有与热工生产流程密切相关的数据和控制命令由这些通讯完成。由于每个通道的数据较少,没有中间环节,因此实时性、可靠性很高,可以取消全部硬接线。同样对于电源进线、低压变压器、厂用电源馈线等,则与DCS中设置的电气专用DPU通讯,也可取消硬接线。而与生产流程关联不大的保护测控设备以及发变组、高备变的保护测控设备、快切屏、同期屏、励磁调节控制屏等设备的数据和信息,由于对实时性要求不高,为成本计,则可通过以太网桥进行数据交换。

3、面向对象的组网模式

根据厂用电原理接线的分段对现场保护测控层设备进行分组,按段通过现场总线分别组网至对应的通信管理层主控单元,发变组保护、起/备变保护、励磁调节等智能设备成组接入通信管理机,再由主控单元通过以太网与上位机系统监控层进行通讯。

4、面向过程的组网模式

根据发电厂的控制流程,把与热工控制流程相关的厂用电动机保护测控设备等按DCS的DPU分组的方式分组,并接入相应通信管理机与DCS的分布式处理单元DPU对应通信,厂用电源保护测控设备成组接入通信管理机,发变组保护、起/备变保护、励磁调节等智能设备成组接入通信管理机,再由主控单元通过以太网与上位机系统监控层进行通讯.

结语

综上所述,现场总线和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电气监控系统(ECS)作为电厂一个独立的监控手段从DCS相对独立出来。它不仅考虑了电气设备的运行方式、电气元件操作的特殊性、电气设备信息量大等特点,还为电气运行维护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日常维护信息,如定值管理、报表打印、事故历史数据查询、检修调试等。

参考文献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第8篇

关键词:全过程质量管理方法;关键设备;监造策划与管理

一、前言

为满足爪哇岛的电力需求,PTPerusahaanListrikNegara在西爪哇省IndramayuRegency市建造一座燃煤发电厂,电厂名称为PLTU1JawaBarat3X330MW发电厂。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现已更名为“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PENTA公司组成联合体成功签署了电厂项目的EPC合同。对外主合同签订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签订了本项目的工程执行承包合同,确定了公司将承担执行印尼项目EPC合同范围内的全部工作和责任。

公司十分重视采购设备的质量,如何合理保证采购设备的质量,低成本按时实现预定的采购目标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难点。利用系统思维和过程方法进行全过程监造是解决难点行之有效的方式,本文以PLTU1JawaBarat3X330MW电厂项目监造实践为基础对如何解决这个难点进行了探讨。

二、全过程检验监造简介

设备全过程检验监造从任命项目总监造工程师开始,贯穿于设备采购全过程,属于项目驱动的质量监督。总监造工程师首先进行监造策划,形成可行的项目监造程序,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组织召开设备制造商与设计分包方技术联络会议,确立设备监造的执行依据和质量控制点,进入监造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利用全过程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动态监控,根据设备类别、厂家制造水平和制造阶段的不同进行跟踪调控;设备交付、业主验收,提交监造总结报告后,检验监造过程关闭。

三、项目监造策划

监造策划的任务就是形成监造计划和建立监造质量管理体系。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宗旨是质量出自计划与过程控制,而非出自检查。只有做出切实有效的监造策划,才能指导监造的实施与过程质量控制,

(一)监造计划

明确监造目的是制定监造计划的前提和依据。本项目设备监造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性能、参数符合合同要求,满足项目需要;控制设备生产过程,保证设备按要求时间及时供货;控制材料采购,保证设备任意部件均符合标准和合同规定;监控设备试验、检验过程;保证设备的包装满足要求。

本项目以设备关键性级别、项目质量计划和以往的经验教训等为基础,根据项目特点、设备特点首先确立监造的工作范围、技术要点、执行依据与检查点的划分原则。经过监造策划形成的项目监造计划和标准文件是整个监造工作的基础。

设备关键性级别表明设备的重要性,Indramayu3X330MW电站工程总共有200余项的设备材料采购合同,对于如此大量的设备材料不可能等同对待,因此本项目监造策划根据设备关键性级别并结合与外方业主的合同中对设备检验试验的要求,进行重点针对性管理,充分保证了重要、主要设备的质量控制,满足了外方业主的要求,同时兼顾项目设备整体质量,整个监造过程主次有份,全面控制,在整体质量可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监造成本。

本项目监造策划中,根据发生故障导致的影响程度,将设备分为四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设备。一级设备为若发生故障会导致机组发电量完全损失或造成严重的安全或环境危害的结构、材料和组件。二级设备为若发生故障会造成机组重大损失的、不属于第一级的结构、材料和组件,包括具有重大经济价值、若发生故障会导致可容忍的环境危害的设备。三级设备为若发生故障会造成正常机组容量损失或造成严重的运行问题的结构、材料和组件。四级设备为若发生故障,不会导致机组容量损失或不会造成重大运行问题的设备。

对于某一设备的监造,根据被监造设备的特点及设备制造商所提供的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同时需结合业主对设备检验试验的要求,确定该设备的质量监控点(见证项目)和监控内容以及监控方式,才能准确有效得把握和控制好设备制造整个设备制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进度和质量。本项目监控点的监控方式分为现场监控(W点)、文件监控(R点)和停止待检点(H点)三种方式,其具体在各设备的监造大纲中明确。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依据本项目特点及相关规定与文件,结合业主对设备检验试验的要求,编制了适合本项目的切实可行的监造管理办法,建立了有效的监造部质量管理体系。本项目监造管理办法明确了设备监造目的、监造范围,组织机构及各方职责,设备监造工作分类及工作流程,监造文件的准备和提交,制定了监造工作标准表格,充分保证了质量计划的有效实施。

1、组织机构。设备监造工作由项目部设备监造部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设备监造部设总监造工程师一人,质量控制工程师一人,进度控制工程师一人。下设监造工程师共分为5个小组,分别为驻厂监造组、电气仪表组、锅炉辅机组、汽机辅机组、其他设备组。其中驻厂监造组包括锅炉驻厂监造、汽轮机驻厂监造和发电机驻厂监造。

总监造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设备监造大纲,明确质量控制点;指导和组织监造工程师开展设备监造活动;全面了解设备生产情况,协调和联络项目部相关部门解决设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质量控制工程师负责审核并确认各个设备供应商提交的设备监造计划和质量见证表;根据设备生产进度情况确定设备巡检方案,并进行全面跟踪检查;组织解决设备监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及时上报;按规定时间汇总提交设备监造情况报告。

进度控制工程师负责审核各个设备供应商提交的生产进度计划,对设备生产进度进行全面跟踪检查与及时调整;组织解决设备生产进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及时上报。

监造工程师配合编制设备监造大纲,明确质量控制点;根据各项监造依据开展全面的设备监造工作并编写监造日记、监造报告、监造总结等监造文件。

2、设备监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处理流程。质量问题是指产品的任何一个质量特性或过程不符合规定要求。质量问题分级管理可以明确监造重点,提高监造效率,对发挥质量综合管理和监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监造过程发现的质量问题,视其严重程度并按照组织结构分级处理与汇报,如图1所示。

对可以通过返修弥补的一般性质量问题,监造工程师填写“质量问题反馈表”通知设备制造商,并责成提出处理方案,经监造工程师审核后执行,处理结果报总监造工程师复查;对难以修复的重大质量问题,除责成设备制造商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方案外,监造工程师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总监,在征得业主同意后,签发“部分加工暂停指令”,直至问题解决方可转入下道生产工序。

3、设备监造进度控制流程。设备制造商填写“生产进度计划报审表”送监造工程师审定,生产计划按周、月、季分别编制。该进度计划还应包括按合同确定的备品备件、设备图纸、设备安装和维修手册等软件的交货进度计划。

监造工程师对所报计划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及其合理性进行审查,并在报审表中签署审定意见。当工程进度与总体进度计划有不符点时,监造工程师必须与项目经理、设备监造部负责人和专业工程师认真讨论解决方案,确保设备交货日期能满足总进度计划的要求。

四、监造实施

根据监造策划,形成本项目监造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根据监造工作流程,即可实施设备监造,对其中的主要部分简要介绍如下。

(一)设备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设备供应商是关系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所有设计要求都要通过其来实现。对设备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是全过程监造管理的首要环节,能够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监造成本。设备供应商的审核应根据监造策划中形成的质量管理文件及相关程序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质量计划及文件系统,交货能力、技术能力、后援服务、人力资源、现有合作状况等进行审核。

(二)产品设计文件审核

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监造管理的重要环节,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和技术资料等,是生产技术活动的依据,也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对制造厂的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和关键制造工艺进行审核,确保设计和关键工艺质量,是把住设备制造第一关。

(三)监造总体会议

监造会议是整个设备监造循环中由策划到执行的里程碑,与会各方要明确设备监造要求、原则和标准,确认设计文件、制造工艺和检验工艺文件,审核产品质量见证表和产品质量试验程序,把握设备上产进度。

产品质量见证表说明了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所设立监控点的监控内容和方式。监控点的监控方式分为现场监控(W点)、文件监控(R点)和停止待检点(H点)三种方式。产品质量试验程序是制造商对产品试验工作进行的系统策划和总体安排,一般以文字或图表明确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配备资源、选择检验和试验的方式,是指导试验工作的依据。

产品质量见证表和产品质量试验程序是监造执行依据,需经与会各方共同确认,确保订单的检验要求全部列入。

(四)制造过程监控

在设备制造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遵循“预防为主、重在过程、主动控制”的原则,推进项目监造观念的变革,变被动监控、事后整改为主动控制、提前预防。监造人员的过程监控与制造厂自检相结合,加上项目检验部门抽检的方式,对设备制造全过程实行巡检、抽检、监督和见证,严格把好每一道工序。

1、材料质量控制。材料进厂后,监造人员应逐项核对材料型号、规格尺寸与材质证明原件等,审核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并审核材质证明原件所列化学成份及机械性能是否符合相应标准或规范要求。

2、工序质量控制。在质量监测过程中,对于质量计划中设置的见证点、停检点,监造人员按照作业程序及时进行检查,其中对于H点必须由监理人员以及EPC总包方人员确认认可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以确定阶段成果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对于W点或H点要防止跳过检查,因为避免错误的成本总是大大低于补救错误的成本。

(五)出厂验收

出厂验收项目包括设备性能试验见证,相关文件检查,出厂包装检查等。

1、设备性能试验见证。设备性能试验是保证设备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最重要的工序,是设备制造能否成功的关键。监造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出厂试验见证,对重要和关键设备,还需邀请业主参加。各见证代表对待验设备进行现场试验见证,经讨论后形成会议纪要,记录遗留问题、解决措施及验收结论。验收合格后设备方可出厂。

凡主合同中规定的由业主来华见证项目,监造工程师必须在确定的见证开始时间前20天进行预检工作,并将检验情况上报项目部,保证业主来华见证一次通过。对于业主来华见证项目,监造工程师必须在确定的见证开始时间前10天督促设备制造商准备齐全相关的文件资料。

2、出厂文件审查。监造工程师应依据项目部规定的出厂文件清单及相关规范、协议等进行设备出厂文件审查,包括图纸、质量计划、产品试验程序、产品质保书、安装使用说明等相关文件,只有所有出厂文件齐备并符合合同等相关规定后方可开始包装运输。

3、检查产品的外观和包装。完成设备性能试验和出厂文件审查并经监造人员签署后方可进行包装发运。特别需要指出且往往容易被忽略的是备品备件、专用工具以及设备文件等,监造人还应检查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并同设备一并包装发运。在这个过程中,监造人员要检查产品外观,如锈蚀,油漆脱落,机械损伤等缺陷;对于产品包装,由于本项目现场在印尼爪哇岛,设备需经长途海陆运输和多次起吊装卸,为保证设备在此过程中不被损坏,其包装须满足出口产品包装要求,达到防腐蚀(包括盐腐蚀)防雨、防震、防晒、防摔等要求,因此监造人员必须按照项目部包装运输规定审核制造厂提交的包装方案,检查产品实际包装是否与合同要求相符合并应符合科学合理、牢固可靠、经济紧凑和方便搬运、仓储等要求。此外,还需检查标识内容是否齐全、清晰、不掉色,外包装是否标明了吊装点、支撑位置等。验收合格后出具检验放行报告,设备方能放行出厂。

五、监造过程监控

(一)加强沟通

通过各种月报、简报等资料,监造联络会、出厂验收等会议,以及日常的驻厂监造周报、工作日志和各方面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制造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严格把好每一关。

(二)检查督导

监造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重点厂、重点项目实行不定期检查与督导,做到对重点和突出问题随时掌握,及时协调解决。

(三)持续改进

定期召开监造例会,对前段监造情况进行总结通报。对于重大监造质量问题召开专题会,深入分析总结,不断完善监造管理体系,提高监造的综合效益。

业主是服务的最终受益方,让业主满意是项目监造的最终目标。总监造工程师要及时与业主沟通,通报监造进展,征求业主意见,深入分析总结,不断提高监造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六、监造收尾

监造收尾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容易忽视的内容,其包括监造评估和监造终止两个阶段。

监造评估不仅是在监造完成后进行,还包括在监造实施过程中的对各关键点的质量评估。监造评估看起来属于事后控制,但其目的不是为了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应抓住监造质量合格或不合格的精髓,使将来的监造管理能从中获益。

监造终止阶段,是在监造终止后,检查监造文件是否完备,同时进行项目监造总结。项目监造总结是一个把实际运行情况与项目监造计划比较以提炼经验教训的过程。

通过项目监造策划和总结,项目监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得到完整的记录和升华,成为“组织财富”。

七、结束语

项目全过程监造以设备关键性级别为基础,有针对性展开监造活动。与以往监造注重结果不同,更注重过程,侧重预防为主和主动控制,涉及从设计、制造到验收的全过程,促进了传统制造业质量模式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的转变,提高了其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进程。

设备制造全过程监造实践证明,将项目公司的协调作用、质量见证公司的专业经验与公司设计部门的技术支持相结合,以标准规范为基础,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通过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持续改进,对设备制造质量、进度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有效地保证设备制造按合同目标顺利进行和实现,从而达到项目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第9篇

关键词:火电厂;现场总线技术;电气控制系统

随着我国发电厂规模的日益扩大,电厂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电厂生产的运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对电厂进行全面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电厂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对电厂的各种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以及故障的预警,从而使得电厂的管理效率提高。随着现场总线技术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装置以及就地测控设备逐步实现了智能化,一般利用交流采样装置,同时具有通信接口传递信息的能力,使得电厂电气系统逐渐实现智能化与网络化。基于智能化与网络化的电厂电气监控系统(ECMS)使得电厂网络监控系统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对于现代化电厂的建设意义重大。

1 电厂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征

①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具有开放性。当前,电厂的单元机组的控制系统通常采用的是分散控制系统即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简称DCS,分散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通常采用封闭式结构,这样就存在其他厂家智能设备接入时非常困难。然而现场总线系统利用了开放性的分层分布的网络结构,把各个控制器的节点分散布置到现场,从而使得监控的功能能够进一步的向智能现场设备分散,从而形成了具有分布式控制体系结构,现场总线系统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具有灵活性,可以设置成星形结构,环形结构,总线形结构等,并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通信介质不受限制,可以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电缆等。利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能够使得主机的工作负担减轻。

②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具有分散性。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分散性使得系统的可靠性与灵活性非常高,系统非常容易实现扩建或者重组,利用现场总线对现场的设备进行校验,调试,使得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提高。

③现场总线系统的成本低。与DCS系统相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结构域OEM技术使得开发周期缩短,从而使得开发的成本降低。而现场总线彻底的分散分布结构使得1对1模拟信号的传输形式变成了1对多的数字信号的传递形式,无疑使得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D/A,A/D转换装置,布线装置等的维修费用与成本降低。因此,整体而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比DCS的成本低很多。

2 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

由于电厂中被控对象比较多,基于发电厂的负荷的性质,可以将其分成电气负荷与工艺负荷。电气负荷指的是主变压器,起动用变压器,高压厂用变压器,备用变压器,低压厂用变压器,厂用线路以及低压厂用电源等;还包括了中压厂用电源快切装置,同期装置,发电机励磁装置,低压电源备用自投装置,综合保护装置等在内的独立电气智能装置。工艺负荷主要指的是包括中压电动机与低压电动机在内的各种电动机。目前,发电厂通常采用基于DCS的单元机组控制系统,现场级设备利用开关量信号与传统模拟量,也就是利用了二进制信号以及1对1的传输方模式,将每一个测点通过硬接线到DCS的IO卡件,电厂的生产过程的监控可以达到I/O系统。DCS系统使得运行人员的控制操作要求得到满足,使得原来的发电机组控制台以及厂用系统控制盘得到了替代,从而使得单元机组炉,电,机操作的统一。然而,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厂实时监控系统SIS以及电厂信息管理系统MIS应用到电厂中,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实现信息化与智能化。当现场级的设备使用传统的方式向控制系统I/O子系统接入时,SIS系统和MIS系统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电厂对单元建筑电气设备进行监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现场总线与硬接线相结合,也就是将全部的断路器控制指令以及参加连锁的位置状态通过硬接线 被送到DCS系统的DI卡件与DO卡件;同时,利用现场总线的形式对回路的电压,电流,报警信号以及保护动作进行输送,通过ECMS系统将信息汇总之后送到相应DCS-DPU的通信接口。②采用完全的现场总线方式。即实现DCS系统与ECMS系统的统一,使得两者能够无缝连接。基于电厂工艺过程的配置实现了ECMS系统的通信管理,而工艺联锁控制通信管理机和相应的DCS-DPU实现一对一的通信,就没有参与工艺联锁的电气信息而言,利用电气站的控制层通信网关与DCS系统相连接。这样,电厂的电气监控系统通讯和DCS系统相连接的实时性能够满足电厂实时监控的要求。而基于DCS-DPU串口的通信以及以太网的通信形式实现了电气就地智能装置的双向通信。

3 发电厂电气系统应用效果

就常规DCS系统而言,DCS系统的规模影响到电气信息,因此,引入电气I/O的数量不可以过大,当利用现场总线技术之后,ECMS系统就能够获得现场非常多的实时信息,信息的容量比DCS系统要大得多,能够实现把就地电气智能装置都纳入到监控的范围,(而使):行人员能够掌握越来越多的电气信息。

利用现场总线通信,除了对控制命令以及开关位置状态进行保留之外,电气遥测,遥信信号等利用现场总线传递到DCS系统。电压,功率,电流等模拟量通过就地智能装置交流采样,传统DCS系统模拟量信号采集方式被数字化通信方式所替代。利用专用通信电缆实现了就地信息的传输,使得硬接线控制电缆使用量得到降低。另外,ECMS系统能够便于运行人员对控制室内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查询,便于对故诊断及维护信息的查询,并且能够为运行人员对现场事故处理提供辅助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忠胜,曾卫东,白玉锋,等.现场总线技术在火电厂辅控系统应用探讨[J].热力发电: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