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12 10:58:55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1篇

反思一: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对于上语文课,营造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中,我觉得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充满活力。如何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呢?我课下反思,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老师要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教师要面带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亲善、和蔼之感。且莫紧张、严肃,让学生觉得教师严厉,不好接近。应注意课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交流中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和赞赏学生,以便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有鼓励性的评价。

2.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这节课,我设计的学生活动充满了活力,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觉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就应该是多样的,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

如,在设计叠飞机活动时,我设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四五人一组,分别代表本组成员,说说此时此境叠飞机在想什么及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动了起来。又如,在叠飞机时,让他们首先在本组展示,再推荐最好的到前面展示并说说飞机的外形以及命名的原因。通过此环节设计,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到前面展示自己的飞机并说出了自己的梦想,为下一步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各评价其他任意一组,以“夸夸我们的纸飞机”为题,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并发言。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最后通过放飞机环节学生全部都动了起来,这样整个课堂活动异常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反思二:学生观察时间不足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 教学

(一) 拓宽习作素材获取渠道解决习作无内容的障碍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害怕习作的根本原因是无内容可写。通过长期的尝试和研究,我认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渠道去捕捉习作素材,解决习作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l 、从各种媒体上获取素材

为了解决学生对有的事物不可能去观察和对有的事物没有细致观察的矛盾,一是可拍摄和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照片用投影放大后让学生反复观察,然后让学生写作。如学习了《花钟》后,教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见过的花钟,而学生很少见过,就可采用这种方法提供素材。二是通过课前拍摄录像资料,课中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根据录像写作。如,有的动物、人物、景物是无法搬进课堂让学生观察的,录像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三是利用教材上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后练习说话和写作。如,在教学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会写”时,先指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接着引导学生围绕画面按观察顺序进行说话练习。说清楚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在做什么?再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想像猴子的动作、形态,使画面“活”起来,“动”起来。最后,练习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出来。

2 、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

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人和物。本来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的学生平时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没有留心,缺乏细致的观察,以致“身在此山中”却“不识真面目”。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着、神态和言谈举止进行观察,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如观察植物,可通过视觉了解形状、颜色、姿态等,可通过嗅觉去闻它的气味等等。

3 、从学科课堂中获取素材

学生的课堂除了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它学科课堂,只要稍加留意,课堂中的美无时不在,激情无时不有,我们要善于发现,用心捕捉,巧妙引导,就会自然地捕捉到写作素材,激发起写作激情。比如,从音乐欣赏课上捕捉孩子们那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驰骋的情景;从快乐体育课中捕捉孩子们那忘我活动的场面;从美术课上捕捉孩子们的妙笔生花;从品德与社会课上捕捉孩子们撞击出的一个个思维火花;从科学课上的一个个小制作、一个个小发明、一次次养蚕经历、一次次播种过程、一次次观察发现中获取习作材料。让学生尽情享受其中,同时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并及时引导,让学生在激情满怀中快乐作文。

(二)创新习作训练方式改进习作教学指导方法

1 、让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写作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宜在读中悟法、写中用法。作文还是习惯,要经常练习。”他还说:“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能力。我们要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读是理解吸收的过程,写是表达输出的过程,二者关系密切。读是写的基础,因为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从阅读中获取的。只在习作课上讲写作、学写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也是没有保证的。必须把练笔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要而写,形式要灵活多样。在阅读课上,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从读中学写,让读写有机结合。阅读教学后,可以根据课文引导学生写读后感、续编故事、写导游词、编广告语等。在平时,对低年段学生鼓励写话,有话就记在写话本里,定期交流、展示;对中年段学生鼓励记日记,特别是观察日记,既可积累习作素材,又可训练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对高年段学生鼓励写随笔,随时记下观察中的发现、思维中的火花、读书中的感受、生活中的体验。这样长期坚持,不仅对习作,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好其他课程,乃至终生学习和一生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 、让说话和写话有机结合

叶圣 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可见,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从练习说话开始。对低段学生来说,说好话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学生遇事没话说,有的说话过于简单,有的怕在同学面前说,有的声音小、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因此,在教学生识字和阅读时应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的内容进行说话练习。其次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说话的素材,丰富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为说话和写话训练打下基础。再次是和家长配合,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多看各种有益的课外书、影片,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多和孩子交流,训练孩子大胆说话,逐渐训练学生表达清楚。学生只有说得好,才能写得好。说为写作了准备,学生写起来就会容易多了。因此,每次写话和习作之前,教师最好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启发学生先说说,说好了再动笔写。

3 、让记实与想象有机结合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所以在习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多想,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在观察某一事物时,引导学生可以去联想一下它的过去和未来,想象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物。在习作教学中利用说写童话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好的举措。可以组织生课外大量阅读童话故事,讲童话故事,利用教材中的童话进行续编,给学生提供几种事物或几个词语,让学生练习编写童话等等。这样,孩子们的思维会撞击出火花,写出不同结局的童话故事。提供写作水平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让写作与评改有机结合也是不错的方法,在此就不再赘述。只要教师都能严于律己,把心思投入到教学当中,就会发掘更多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

参考文献: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3篇

1 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语言材料

课文是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们应该从单元整体出发,做习作教学单元整体备课: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读懂内容,还要学习作者是怎样怎样观察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的学生学习课文的样子,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从而使他们乐写、能写。例如,人教版小语教材“壮丽的祖国山河”,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习作要求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也可以写自己想去的地方。通过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和写作风光景色的,学习作者通过景色描写和直抒认识的方法表达自己感受的写法;然后运用到口语交际中,互相交流说一说;最后在习作教学中,进一步学习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进行写作。写完以后互相读一读,评一评,分享习作的快乐,在此基础上作修改,使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好一些。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些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却无法“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这就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我有位好友的女儿,今年才小学五年级,却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又十分喜爱写作,每晚笔耕不辍,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小作家呢!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我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当然,这远远不够,我还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课外书带到班上来,同学间互相借阅,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我还根据语文教材的要求,鼓励学生节省零用钱去买必备的课外书,如《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鲁滨逊漂流记》等,以开阔学生们的眼界,积累一些间接经验和语言材料。

2 要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习作内容生活化,利用本地资源,开放式的习作教学,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本身,打通课内外、校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实现习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缀,让学生感悟生活,感受到习作是生活真实表达的需要。从生活中寻找材料、从大自然中索取材料、从活动中创造材料,从阅读中积累材料、从课文中挖掘材料。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出版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校外素材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我应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就近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实践,亲身体会。

3 习作要互相交流

作文和说话一样,都是交际的工具。在口语交际中,说话者很自然地在交际中得到了反馈,分享了表达的快乐。作为说话延续的作文,为什么不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从而得到反馈,“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叶圣陶先生深刻地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需要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发表的欲望”就是写作的需要、写作的动力。作文教学必须唤起学生的发表欲望,满足他们的写作需要,这是语文教师的天职。课标规定“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其意义也就在此,我们绝不能忽视。

4 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帮助差生,针对他们作文中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教会他们“能写”,努力做到会写、写得好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写作能力;作文训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经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个性特征,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抒发一个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让学生对作文保持兴趣,教就要鼓励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艺术源于现实,如果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而是写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感受的文章,那么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件困难的事情。即使写出来了,这样的文章也只是徒有形式,而没有真实的感情,感动不了读者。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诀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中发现美,找回自己的写作兴趣。

想要写好现实生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教师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新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综合性学习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每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应该在开学初级开始着手准备,分阶段完成六次学习,让学生根据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自愿组合活动小组,让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分工合作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资料,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这种设计,既可以调动每个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尝试探究的方法,经历了研究的过程,探究精神与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事物时做到充分利用五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同时运用,保证它们的完全开放,然后把这些感觉到的形象加以综合分析,找出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加以细致描写,这样就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将观察到的生活放进作文中。

二、鼓励学生注重积累知识,经常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 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坚持做好读书笔记。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 习作指导 有效策略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怕习作,把习作视为是一项“苦事”,提起习作就头痛。如何治愈学生习作头痛病,让学生习作走上快乐之路?

一、培养兴趣,热爱写作。

我们知道,《新课标》关于写作的要求比《大纲》有了明显的降低,写作训练重点应放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小学生作文是“习作”而不是“创作”,所以不要从立意、选材、语言等各方面过高地设置要求,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对学生而言,只要他们写出自己所看到的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就可以。比如,我教一年级语文时,就鼓励学生给我写心里话,把这项活动作为收集学生信息和习作的途径。我曾这样对学生说:我能看出,同学们都很喜欢老师,信任老师,都很想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老师也很想多听听同学们的心里话,但是这样的机会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如果同学们能把心里话写在纸上,直接交给老师,那么,老师就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细细地看同学们的心里话了。你们愿意把心里 话写给老师吗?“同意!”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表明他们都乐意参与写话活动。从此,我每天都能收到一沓大大小小的纸片。上面有写一两句话的,有写三五句话的,也有写一大段话的。对那些真实表达思想,如实表明看法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得到同学们的赞赏,体验到写话的,享受到写话的乐趣,让写话逐步成为令孩子们快乐的事,从而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1、在生活中捕捉习作材料。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邻里间的故事等。让学生把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自体验的,生活中的新鲜事以“写真”的形式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捕捉生活的镜头就是为了强调“写真”。由于学生明白了习作是记录生活,不能编瞎,内容非常的生活化。

2、开展活动拓展学生习作材料。

小学生好胜心强,特别喜欢参加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在日常的劳动中、体育比赛中、美术展览中、作文评比中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了思维,既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也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3、广泛阅读积累习作材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表演读、比赛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产生了语感,激发灵感,写作不在犯愁。

三、抓住契机,坚持练习。

1、结合文章构思,引导学生仿写

构思简单的说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儿详写,哪儿略写……教材中有些文章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构思和具体的写作方法,抓住这些文章的特点,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文章构思的指导。

2、延伸课文内容,实现迁移练笔。

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小练笔,这些小练笔都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这种形式的“小练笔”就是绝佳的习作训练途径。因为学生学了课文,有了依托,觉得有话可写,知道该怎么写,写作也就有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这样的练笔,水到渠成。

四、调整顺序,先写后导。

综观平时大部分的习作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先指导,然后学生再写,鲜有学生先写教师再导的。学生也产生了等待和依赖的心理,认为反正老师会先指导,用不着提前思考。实际上,任何的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持有积极求知的心理状态,像习作这样充满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更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习作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先观察调查和搜集资料,再动脑筋写,然后再上习作指导课,教师的指导会更有针对性,知道哪些学生需要习作内容的拓展,哪些学生需要表达技巧的点拨,哪些学生的思考很新颖,哪些学生的认识有偏差等。作为学生,听教师指导也会更有主动性和针对性。曾在习作内容选择方面碰到困难的学生,会很留心老师和同学介绍习作内容;曾苦于缺乏恰当语句表达的学生,则会对如何写具体、如何使语句通顺的讨论很用心参与。这样的习作指导必然更有效,对于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很有益。

五、积极评价,增强信心 。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现代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得到发展。因此,作文评价更要多表扬多鼓励,以肯定成绩为主。如,用红笔圈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写得好的句子;对写得有意思的地方,写上几句发自内心的称赞的话,或者写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挑选一些比较好的作文,张贴在作品展览栏中。对那些写作能较差的学生,要倍加关爱,悉心指导,稍有进步,及时表扬。我班有一名学生写作能力很差,我常在他作文本中写上“能看出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只要能多阅读,多积累,你的作文很快就会出现在作品展示栏中的”之类的话,对他鼓舞很大,没过多久,他也能写出像回事的作文了。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地去渗透引导,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贯穿整个习作教学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大家共同探讨习作教学之路,使之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 习作能力 提高

一、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

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物。本来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的学生平时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没有留心,缺乏细致的观察,以致“身在此山中”却“不识真面目”。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着、神态和言谈举止进行观察,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如观察植物,可通过视觉了解形状、颜色、姿态等,可通过嗅觉闻它的气味等等。比如,在小学生起步作文的训练时,可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如开展“传话接力”“写字接力”“盲人摸象”“老鹰抓小鸡”等,让学生在玩中积累素材。

二、从学科课堂中获取素材

学生的课堂除了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他学科课堂,只要稍加留意,课堂中的美无时不在,激情无时不有,我们要善于发现,用心捕捉,巧妙引导,就会自然地捕捉到写作素材,激发起写作激情。比如,从音乐欣赏课上捕捉孩子们那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驰骋的情景;从快乐体育课中捕捉孩子们那忘我活动的场面;从美术课上捕捉孩子们的妙笔生花;从品德与社会课上捕捉孩子们撞击出的一个个思维火花;从科学课上的一个个小制作、一个个小发明、一次次养蚕经历、一次次播种过程、一次次观察发现中获取习作材料。让学生尽情享受其中,同时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并及时引导,让学生在激情满怀中快乐作文。

三、从组织活动中获取素材

要使学生习作有话可写,又能写出真情实感,必须有意识地把习作训练与组织学生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宽视野,不仅丰富了习作素材,又培养了习作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如结合学校课程资源,在校内组织开展打篮球、拔河、滚铁环、跳绳等比赛活动;到校外组织参观、访问、春游、秋游、扫墓、卖报纸、公益宣传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感受,尽可能让学生多收集一些原始材料,习作时,学生就会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并能写出真情实感。另外,还可利用学校给学生打预防针、体检的机会,让学生谈谈打针、体检时的感受,并让学生写下来。

四、让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

只在习作课上讲写作、学写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也是没有保证的。必须把练笔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要而写,形式要灵活多样。在阅读课上,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从读中学写,让读写有机结合。阅读教学后,可以根据课文引导学生写读后感、续编故事、写导游词、编广告语等。在平时,对低年段学生鼓励写话,有话就记在写话本里,定期交流、展示;对中年段学生鼓励记日记,特别是观察日记,既可积累习作素材,又可训练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对高年段学生鼓励写随笔,随时记下观察中的发现、思维中的火花、读书中的感受、生活中的体验。这样长期坚持,不仅对习作,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好其他课程,乃至终生学习和一生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让纪实与想象有机结合

新课标在各学段的目标中分别提出了“写想象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可见,纪实作文与想象作文并重。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所以在习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多想,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在观察某一事物时,引导学生可以去联想一下它的过去和未来,想象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物。多让他们写想象作文,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自由想象的天性。低段教师可鼓励学生续编故事、编童话、看图写话,写由看到的到想到的事物等等;中高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自己的愿望、憧憬、发明,甚至科幻故事等。“想象是创造之母。”通过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敢想、爱想、会想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让写作与评改有机结合

讲评、批改也是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习作后的讲评、批改也同样要重视。作文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分析和评价。它是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既是对本次习作情况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习作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必须要认真抓好讲评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也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习作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习作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便于总结习作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也可以搜集素材,为习作讲评做好准备。当然,对于学生的习作,除了老师批改,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过相互批改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批改时,要先教给学生批改方法和符号,有时可师生共评,有时可学生之间互评,营造良好的评改氛围。每次习作草稿或让学生自己批改,或同学相互批改,老师查看,有时选择有代表性的集体批改,形式可多样,学生会饶有兴趣,自然,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总之,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不断更新习作教学观念,加大习作教学改革的力度,变无内容为有内容,变不会表达为善于表达,着重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乐于表达的习惯,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真正实现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7篇

关键词:译林教材;高年级写作;可行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79-0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英语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创新,吸引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兴趣。从“Think and write”“Look and write”“Write and say”等写作练习中可以看出,高年级英语教材将“写”与“读”“说”“听”联系在一起,不断提升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但写作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复杂性,这便教师找不到教学突破口,加重了学生对写作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因此,英语教师应重视写作教学,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一、 译林版英语教材对写作练习的安排

(一)写作融于多个教学模块

英语教材以unit为最小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固定的多个模块,按照“词汇―句型―练习―整体”的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化处理。Write(写作)在每个模块中都得到了体现,形成“以读带写”“以听带写”“以说带写”的完整结构。例如,在“checkout time”中以填空的形式对单一句型进行重复练习,帮助学生熟悉句型的用法,串联学过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I am doing homework.”“The monkeys are eating bananas.”“The tigers are sleeping.”这些句子放在一起进行学习,让学生体会句子结构,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二)写作练习类型丰富

从译林版英语教材看,写作练习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对英语知识的运用十分灵活。总体说来,小学英语写作以话题作文为主,以表格、图形、对话、关键词信息题型为辅。不同类型的写作练习对学生英语知识运用的考点不同。话题作文需要学生组织语言,考查思维逻辑、语言逻辑,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区分度很高;图表作文为学生提供写作线索和关键信息,对语言组织能力要求比较高;关键词或补充句子的写作练习,可以强化学生的写作基础,完善写作思路,长期练习对学生帮助比较大。

(三)选题丰富,内容多样

高年级英语教材词汇量不断增加,句型数量增多,包含的英语信息十分丰富。小学高年级的单元主题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较容易上手。从校园生活“what are you doing ?”到朋友“My E-friend”再到家庭生活“Helping our parents”,五、六年级英语教材写作练习几乎包含了小学生的全部生活。以每个单元内容为基础对知识进行有效积累就可以打好写作基础,为长远的英语学习奠基。

二、写作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整合教材资源,强化写作素材

译林版高年级英语教材将写作资源分散到不同模块中,将句型、词汇、语法进行了分离。这样的教材安排虽然降低了学习难度,但将英语知识进行了分散,不利于写作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应将教材内丰富的知识进行全面整合,为学生复习、练习提供优秀资源。资源整合需要做到单元内部和单元间整合相结合,将死板的知识灵活使用起来,给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开放思想,将知识系统化、规范化、运用化。例如将“went swimming、watched a film.”与搭配“went shopping”“read newspaper”进行比较,增加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素材,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

(二)写作与“读”“听”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写作与“读”“听”相结合,以“读”和“听”带动“写”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语言学习逻辑。小学高年级的写作内容在读和听中具有极高的重复性,读和听的方式让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牢固,便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重要的写作知识点在“读”和“听”中进行重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中常出现“There be句型”。原因是这个句型出现的次数多、运用的次数多。因此,加强写作知识在“读”“听”方面的运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写作内容贴近实际又高于实际

面对很多英语问题和写作题目,学生有很多的想法和思路,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一般情况下,教师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和感受方面入手,真实表达情感。但由于知识有限、思路不完善,学生难以创作出优质的作品。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贴近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借鉴和仿用,从而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例如在“A weekends”单元中,有的学生周末过得很平常,找不到英语的合理表达。在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借鉴教材中的很多内容进行改编,从而创造出完美的周末生活。

三、结束语

写作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紧密配合,需要逐步强化,坚持不懈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英语知识的运用问题,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活灵活现的写作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创作,让学生在探索、挖掘的过程中,提高英语素质。

参考文献: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8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体会,粗浅的谈一谈小学生作文教学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能写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能力。

1.从阅读教学入手,要上好阅读教学课,从中学习其写作方法

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一切学习活动都 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叶圣陶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 吐,倾吐能否有法度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课文习作范文到读写例话,正好体现了“由读到写”这一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方法于课内,然后再得方法于课外。课文,实际就是给学生借鉴提供的范例。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离开阅读教学去搞作文教学,必然使学生作文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难的后果。因此作文经常是从阅读教学开始的。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人家的观察方法以及表达方法等。

2.要让孩子喜欢作文,就得引导学会作文,使他们感到作文不难

孩子觉得作文很难,主要的难在内容上,也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怎么办?一是多观察;二是多读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代教育家朱熹的这句名言不仅道出了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求的发展。对于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书是写作的“流”。引导孩子作文应该开展丰富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还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养成眼看、耳听、脑想手记的习惯,在认识中学认识,在理解中学理解。为此,在观察生活中,引导孩子边看边想,多问几个“怎么样”、“为什么”,逐步提高观察、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3.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作文,每每苦于无物可写;或是勉强写,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疏于积累,等到写作时才来抱佛脚,自然是绞尽脑汁也枉然。因此,平时勤于积累,才是打开写作源泉、丰富写作库存、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措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学生必须自己学会“找米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积累素材呢?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关注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4.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5.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9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提高;水平

《新课程标准》中的作文要求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作文教学,使《新课程标准》中的作文教学理念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事。而这一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如激发农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其作文水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认识水平的原因,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作文时有畏惧感和厌倦心理,作文虽是难事,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因不是他们腹中空空,缺乏作文素材,而是缺少习作指导,对写作不感兴趣,当然难以写出好文章来。小学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有感兴趣的一面,并且有探知的欲望,真希望自己快点知道作文究竟是怎么回事。是难是易?是有趣还是乏味等等一系列问题存在他们的思维空间时,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特别要引导好第一节作文课。这就是激发好学生的作文兴趣。

那么,我们又应如何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去引导学生发掘作文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呢?大自然孕育着无限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写作素材。农村――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山清水秀,泉水丁冬,景色秀丽神奇;蓝天白云,牛马成群,炊烟袅袅;民风淳朴,趣味无穷。只要激发兴趣,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让他们写身边的事物他们就一定写出精彩的作文来。平时教育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积极参加一些生产劳动,从中寻找习作的乐趣,如:做家务、干农活、放牛、打柴、游戏等,都会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生活的充实,劳动的快乐。如教学生写景,可把学生带出教室,感受大自然的美,站在高山上,放飞他们的童心,来到野里,看满地的金黄,到树林里,听鸟儿悦耳的歌唱……写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动笔的欲望;写作有了生活,就等于文笔有了源泉。扎实走好前两步,学生有的写,就能写“大胆文”。学生会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平时怎么说就怎么写了,这就是作文,小学生的作文叫习作,是处在练笔的过程,因而,走好前两步是打好了写作的扎实的基本功。

针对习作对象,放低习作要求。农村学生刚学写作文,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本来都很幼稚的心灵,本来就学得东西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就好象刚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只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珍惜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学生在生活的乐趣中接触作文,清除作文的恐惧感。让他们情绪饱满地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老师这时所要做的,不是严格的作文标准,而是放宽要求,宽容为主。有让学生自由地倾吐,学生才会渐渐地熟悉了写作文的各个环节,从而拉近了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能够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学生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只要学生不怕写作文,目的就达到了。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并获得提高,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文化积累,没有对生活独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要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所以作文重点并不是讲授作文的写法,而是引导学生多阅读、多体验、勤习作。其实农村学生当学生能灵活运用词组和句子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他们乐于积累词语,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5 用好教材进行仿写练习

新教材加强了写作尤其是仿写的练习,几乎每单元Section B的3b都是在3a课文学习和听力材料2a 和2b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性的写作练习。由于模仿性学习写作有模式可套用,所以比较容易,学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热情由然而生,同时,她也有效地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点以及词汇,然而,这样的仿写练习在一些老师的眼里由于认为“容易”而被忽视,但这样的练习在学生眼里是 “恰恰合适”,所以,在教学中不要忽略利用教材进行仿写的练习。

6 要及时批改与点评

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要及时批改与点评,这样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记忆,有效地纠正错误,对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短语搭配不当,习惯用语误用等较为严重的错误,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在班上进行投影点评,既直观又节约时间,教师不仅要指出其错误,而且还要举例说明,讲清、讲透,最后再让学生练习和巩固。如,very much thank you. Thanks you a lot. I very like English.等错误表达要彻底纠正,一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同时,教师要多用些激励性的评语,以换取学生的写作热情。

英语写作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长期坚持写作训练,这样,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体验生活是非常多的,但缺少真正诱导和认真的观察,很多学生知道是那么一会事却无法进行书面表达。教给学生阅读和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方法,非常重要。如让学生多背一些名篇佳作,多收集,多摘抄,积累知识。学生多收益多,认识就会不断地提高,认识提高了,对自己的习作就会有不少帮助。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刚开始习作,农村学生很难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水平。但他们充满了更多的童真和乐趣。虽然整篇习作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遇到学生的“佳句”,应学会表扬,学生定会备受鼓舞。习作方式要多样性,可以是仿写、改写、续写、补空、写读后感等,可以是整篇的,也可以是一个片断。让学生在习作交流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好的写作方法与技巧,逐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