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16 13:11:37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1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武术教学;意义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争斗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样还能锻炼人的意志,陶冶情操等作用。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武术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样也能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重要性做出相应的分析。

一、武术教学具有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作用

在中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及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武术作为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形成与完善的特色运动,不仅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样内容也极为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武术进行教学,具有内外合一的作用,更概括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不仅能够对人的力量、速度、耐力、神经反应等多方面部位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同样也能不断的促进人身体的协调能力,促进身体全面的发展。据调查显示,武术对人身体的内环境平衡,调节气血,改善人身体的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起到一定的效果。武术作为中国发展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教育中始终是把武德作为练习武术的先决条件。在思想道德上能够教导学生尊重师长、相互帮助、讲理诚信、不恃强凌弱等道德内容,人性与习武有效的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的重要表现形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武术练习的常见方式,对于锻炼学生意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武术注重的是基本功的联系,需要学生在长时间的锻炼下才能起到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永不自满的品质。

二、武术教学对于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思想、行为、身体及心理、审美能力。而武术教学中德育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把学生的认知能力转化为培养学生思想行为的能力,通过不断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习惯,传授更多的武术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校园内通过不同的武术竞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相互竞争及团队协作的意识,同样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净化不良作风。还能起到丰富学生经验与日常生活的作用,让学生在经验中寻找出解决事物的方法。现今中学生的教育主要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知识素养及思想的健康,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责任心及学习态度。而武术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从优秀的运动员身上,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物意识,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带来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丰富情感,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知识点,设计出具有情感教学的情境,能够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教育。

三、武术教学具有丰富美育教育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美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与其它各方面的教育条件形成良好的辅助作用,共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武术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其表现方式也具有美感性。而戏剧不仅保存了武术的精华,也增加了一些美感,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能为人们带来享受,同样也能激发人们美的情操。1.陶冶自然美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来源于生活,融合了大自然的美感,追求和谐统一的思想。阳刚、虚实等矛盾的对立统一是精髓所在。同时武术的技巧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技巧增多、规格严谨、动作连贯等特点,不仅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同样也能给人带来美的感觉。2.造型美感。在武术运动中动作、手法、身法及气力等技巧综合统一,不同的技巧相结合,运动不同的身法创造出不同的动作进行相互转换。在武术运动中,通过身体各个部位及点、线、面的转换,组合成不同的动态图画,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武术的美感,同样也能给人以动静结合的画面,通过不断的转换,促进武术运动美感的升华。3.结构美感。武术运动作为套路动作结合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结构的艺术性及布局性,不仅具有连贯、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样对于结构的设计都是经过精心计算,反复推敲的,注重攻防、动作快慢、力度大小等结构的变化。正是武术的这种结构特点,促使武术的布局具有完美性,动作连接符合科学规律,同时又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充分展现了武术的美学特点。4.精神美感。武术具有多套路、动作变化快等明显变化的节奏韵律,往往能够将人们带入视觉享受中,让人们感受到动静结合、干净利落、长短有别等不同的思想,能引导人们不自觉的进行动作模仿,从而不断获得喜悦的心情,陶冶人们的情操。在武术运动中,精神美感是武术运动的美感的灵魂,自然美感是核心,结构美感是自然美感的表现形式。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达能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武术运动的美学特点,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感,不断的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陶冶情操,从而不断的激发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在生活中寻找真、善、美,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作为我国代代相传,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因此,相关部门及体育教育事业从业人员,应当重视体育教学中武术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通过武术教育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效果,同样也要教导学生追求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武术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体育文化素养等思想的发展。发展武术运动,不仅能够起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人们体制的作用,同样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不断的引进武术教学,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开发出全新的教学方式,从素质教育、道德、美育等多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高龙,陈思羽.我国中学武术教学研究综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6),46-46,52.

[2]王元刚,孟海江,孙鹏.中学武术教学创新:戏剧教学法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263-264.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2篇

摘 要 武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精髓,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其不仅强身健体,并且还可以起到防身的作用。当下在中学,武术也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学教学为了促使武术文化的发展,在中学阶段便给学生灌输武术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体育教学。本文便通过分析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课程,分析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便能够促使当下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的发展,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更好的促使中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

关键词 武术 教学 问题 建议

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下,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呈现出创新教学模式,并开拓了武术进入中学体育的新手段。但是对于当下中学生来说,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依旧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尤其是武术教学,其开展不仅仅对武术传承发展有一定的好处,并且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具有一定的好处。当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致使中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我们应该更多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建议,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弥补其学习上的不足,培养对武术的喜爱,增强自身体能。

一、武术在目前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中学对武术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目前,中学面临着升学压力,多数学校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体育教学,这使得体育课教学计划受到很多影响,并且对体育的不重视,所以在招聘体育教师中对专业性要求没有做太多的严格要求。尤其是武术教学不精,导致任教能力差。同时,中学生对武术认知程度不高,使得在武术教学难以发展。中学阶段的体育老师处于尴尬的地位,学校对学生体育教育没有严格要求,因而体育教师处于散漫的状态,无心认真研究武术的精髓和教学课程,不认真对待武术,在教学中也鲜少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提高对武术的兴趣,使得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受限[1]。

(二)武术自身的限制

进入中学的学生便面临着各种升学压力,整天的文化课学习也让他们感受到压抑,体育课便成了他们释放压力的目标。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便会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这样使得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利用体育课做作业,这使得体育课形同虚设,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也会逐渐减少。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武术的最佳时间,其是一门搏击文化,在以前,武术是用来防身或者战斗所需。现如今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能够替代它达到此目的的方式有很多,所以在学习武术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三)体育教学陈旧

现阶段我国很多中学沿用的体育教材存在守旧单一的情况。尤其是武术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更新,因而要改变武术体育教学非常困难。再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不能够因材施教,所以中学武术体育劣势较为明显,其处于尴尬的地位,被认为是丰富学业业余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自我防范能力

武术在现阶段中学的发展中有劣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先前是用来抵御侵害和强身健体,是我国人民流传下来的经典艺术。因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武术和其他的体育项目相比,可以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增强学生身体机能,对文化课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这种源自于武术的防范能力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武术是现阶段中学体育科目的重要内容,对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帮助,认识到武术动作的巧妙之处,并做好刚柔结合,有利于学生吸收武术中的精华部分。武术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根据其特点进行学习,武术招式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思维灵活。

(三)传承我国体育文化

武术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也是上下几千年传承的精华,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而体育课程中设置武术,对传武术文化有一定的作用。其在传承我国体育文化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体魄,在体育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在新的时期被人们当作青少年需要传承的重任。

三、提高我国武术在体育教学中地位的有效措施

首先,应该提升当下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中学体育教师在招聘的过程中应当严格的按照标准招聘,不能放任没有能力和教学经验的人,避免造成教学质量不堪[3]。并且学校应当定期考核武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加以培训,才能让老师们重视武术教学的重要性。

其次,要对武术体育教学加以支持和宣传,激励教师和学生提高重视程度,激励教师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并鼓励学校之间武艺切磋交流水平,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促使武术教学在中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教学的缺陷。

最后,需要提升人们对武术的认知。要改善中学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教学观念,需要人们提高对武术的重视。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健康的体魄显得尤为重要。武术作为我国重要的搏击文化,这对于当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很有必要。武术文化对提升学生防范意识有重要的作用,是应该继承和发展的传统文化遗产。在目前新课改之后,新的教学大纲对青少年有了更清晰的计划,需要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因而武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新的教学目标,编排更适用的武术动作,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武术体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全成.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新丝路(下旬).2015(10).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3篇

【关键词】体育 武术教育 现状 对策

我国在校的学生有2亿多,如果他们能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武术锻炼,掌握武术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学习几套拳械,常练不辍,练得体魄健壮,武德高尚,若干年后,我国整个国民的精神风貌,必将大为改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中强国”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武术进入学校并得到广泛普及,势在必得,只要各级有关领导,尤其是决策层,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把武术工作重视起来,加上各基层教育者的认真贯彻落实,那么,中华武术一定会在学校教育中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真正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一、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武术师资的配备情况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锻炼观念。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武术课教学的学校占一少部分,使得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几乎处于名存实亡的现状。

(二)学校武术教材实施的现状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武术教材的科研论文,对学校武术教材的调查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1)教材陈旧和脱离学生实际。对武术教学内容的调查表明:学校生最喜欢格斗和对练,其次是套路。(2)武术教材的结构过于单调,包括:基本功、基本组合、武术套路。(3)武术基本功的创新很少,缺少新颖的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使同学们失去了对武术的热爱。有68%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内容,40%-45%的学生没有体育教材,30%多的教师是没有体育教材,特别是农村学校,情况更加严重。说明了现行的学校武术教材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三)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与教师教学现状的矛盾

据调查,学生普遍喜欢武术运动,但不愿意上武术课,缘自于体育教师的呆板教学,现实的武术课并不被学生所认同。学生普遍认为:武术是一项较为简便的锻炼方法,通过习武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自卫防暴,同时还可以体会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强身自卫是多数学生追求的目标,女生习武更加追求自信和自卫的目标。学生的兴趣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武术固有的健身、修身、防身的作用,也反映了学生不同层面的价值取向。学生喜爱武术,但是在正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教师难以把武术的教学内容真正的传授给学生,造成了目前武术教学的空洞无力,甚至是流失。有的学校甚至取消武术教学,长期如此,那么这项流传千年的民族传统精髓就会不复存在。

二、加强武术教育的对策

(一)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着力培养武术专长教师

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师资的整体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每年从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武术专业毕业生是很有限的,而这些毕业生中能到学校一线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是少之又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适合于各种教学,但对于灵巧性和技击性较强的武术教学,稍显不足,面对这种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把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武术教师作为长远目标,解决目前武术教师缺乏的现状。对学校的体育教师,应选派责任心强,基本功扎实的年轻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使这些年轻教师能承担起武术教学的重任,形成一支具有武术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校都有一名具有武术专业的教师,定期进行测验,提升整体教师基本水平。

(二)合理搭配术教材,提高学生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下,各项目教学都进行合理搭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武术教材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要求。首先,教材要突现武术项目攻防和对抗的本质特点。其次,武术实战技能与文化熏陶并重。在教材的设计上将丰富而博大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学生易懂、易学并感兴趣的形式,要提升武术教材的科学性,深入了解武术项目的特点,深度加工教材,用简化、变形、游戏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与分化相结合,把复杂难学的武术竞赛素材进行分解,用其中符合体育教材原则和学生心理的内容作为武术教学的内容,展现武术自身的风格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三)合理改善武术教学方法,选择多种教学手段

学校很多学生不愿意上武术课,与体育教师呆板的教学有关。要想改变目前武术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改变武术教学方法上做一些尝试。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一种主要的手法进行教学的行为方式。在武术教学中,主要运用念动训练法和表象训练法,这主要是心理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其中武术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动作的规格,动作路线,攻防含义,引起学生对动作的求知欲望;示范法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生动、具体的直观手法,在示范过程中,要注意示范面、示范位置、选择示范时机、变换示范速度等,使学生清楚的了解动作,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提高学生兴趣。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音乐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要根据不同的动作选择不同的音乐,了解音乐与武术动作的内在联系,使音乐与武术动作的配合恰到好处,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4篇

关键词:传统武术 体育教学

武术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长期的演化与发展中,形成了集健身、防身、养生为一体的独特锻炼功效,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和终身体育运动。武术也成为了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形式满足了不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且由于授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武术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

一、大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在当代大学的实践教学中,套路运动教学占据内容。

教学中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正式的武术套路运动一样,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遵循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武术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等。格斗项目在校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比较少,因为格斗运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几率比较大。现在校园体育开展的格斗运动有散打和太极推手。

二、武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武术由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与精神都在武术的精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武术同时对强身健体有着显著的功效,更可以锻炼一个人意志力,武术的道德也在不断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起到教人做人的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地位优势。同时也因为武术神奇的强身健体的功效,也为其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1、武术课程是壮内强外内外兼并的健身运动。武术强调的是内外俱练,身心双修。通过练习对外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特别是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长期锻炼对调解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气养血,改善人体机能和精神状态,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有很大的作用。

2、武术课程可以自卫防身。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都是以攻防的动作为主要内容,可以起到一定的自卫防身效果。这同其他的体育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他的体育项目能做到的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效果,却不一定在自卫防身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3、武术课程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武术课程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武术基本技艺,而且能培养吃苦耐劳、果敢顽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长期以来中华武术都有重礼仪、讲武德的优良传统。通过习武,让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可以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礼仪守信、宽以待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4、武术课程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武术项目的观赏价值很高,不论是技术动作的艺术美,套路演练时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还是团体竞赛时团队的团结一致的气势,都给人以美德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别的体育教学项目所无法企及的。

三、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学习武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武术内容非常丰富,一个套路往往动作多变,技术复杂,方向路线变化大,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学不会,教学费力又效果差。

1、让在学生学会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武术教学应从“基本”入手,后教学拳术和器械套路。“基本”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专项身体素质,提高基本动作规格,而且是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武术套路都是由基本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跳跃、平衡等单个动作组成的,基础是否扎实,动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以后教学武术套路的效果。

2、重视武术基本理论的讲授。由于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善独立思考,喜追本溯源,要求从理论的高度对学习的拳术或器械进行概括,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又喜欢怀疑和争论,富于想象,常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

四、通过武术课程在大学中的开展完善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武术文化体系应包括武术课程教学、武术协会及高校武术队。在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这三者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武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应从根本上突破工具性教育、实用性教育这个框架,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贯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可改变教学内容,开发短小精练的组合动作体系,将实用、娱乐、健身、休闲、文化融为一体,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充分利用书籍、光碟和网络传播武术文化知识。在武术课程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督促全国各高校成立武术协会分会,对其进行引导,使武术文化能够有效地传播。在高校武术队建设方面,我们应让更多的普通学生加入到武术队的后备力量中去,要使高校的武术竞赛有其本身的特点,不要一味的走竞技化的道路,应该为武术而武术,为国家而武术,将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发扬光大[21]。只有将这三者不断的完善,才能使我们的武术文化在高校校园内更加广泛的传播开来。

五、武术教学在大学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高校武术文化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的师生属于高层次的文化群体,对武术文化的研究和传播都具有极强的创造力、感染力和辐射能力,我们应加强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这对今后武术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创新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势必将武术文化更好地传播到全社会、全世界。

参考文献

[1] 许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教育传承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4).

[2] 王少军论传统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5篇

关键词:武术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中国武术有三个基本宗旨,一是强身健体,二是训练意志品质,三是体悟人生道理。现在的很多男孩子过于文弱、阴柔,应该通过武术来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让他们挺拔有力。所以从普及推广的便宜程度、传统文化发扬与继承的迫切性、中国实际的基础教育现状和教育的功效来看,推行武术课间操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部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2011年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它是对传统课间操的一种探索性改革。但我认为,武术操比起那些花拳绣腿的集体舞更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教育现状。

一、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武术操教学策略

“早操、体育课、下午课外活动”,是以往各中小学采用的最主要的体育锻炼组织形式。有老师感叹,体育锻炼三部曲已经延续了很多年,基本上是学生厌、老师烦,没有针对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反而下降。“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除了要抓好孩子在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外,对家庭、社会体育也应加以重视,这样不仅可巩固学校体育的成果,还能使孩子们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从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堂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小学武术操的教学不同于成人教学,这是由小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所决定的。因为成人的注意力分散的时间频率一般为每十五分钟一次,而小学生的注意力差,特别在室外上课一般在短短1分钟内就可达几次。所以,教师在课外的组织工作以及在课堂上形象生动的讲解都是极其重要的。

在教学中要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小学生喜欢表扬,一经表扬,就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中完成得好的出来示范,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二、农村环境有利于武术操的进行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只为孩子提供活动器材,不重视参与,而许多学生因没有运动的氛围,导致没有活动的欲望。因此,就出现许多家长所说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围着电视机,怎么都不肯出去。其实孩子都是好动、好玩的,父母要以游戏者的角色与孩子共同游戏,积极参加。

无论是城市学校狭小的院落、楼顶平台、教室走廊亦或是农村学校的土地、山坡、田埂之边、江河之畔,只要身穿宽松适于运动的日常便装,学生们都能不受约束地进行原汁原味的中华武术训练。在我国许多贫困农村学校,孩子们若在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土地上,跳那些所谓的校园集体舞,恐怕只能是一种“另类风景”,其对学生的美育与健身效果未必尽如人意。

三、武术操对学生的影响

武术操的确起到了减肥、健身等作用,学生肺活量指标比以前提高了,表明学生的运动量比以前增大了很多,身体素质相应也有所提高。老师们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渗透了中华武学一些武德思想:比如习武之人要讲究武德,要懂得礼让。从实际来看效果不错,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效果很明显,孩子们相处得很融洽,从没有“以武力解决”问题的现象。

我们学校(江苏省靖江市礼士小学)大部分学生对武术都很感兴趣,学校以2002年课程改革为契机,结合学生实际,决定从养成教育入手,将书法、篆刻、武术等特色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在武术课上,除了给同学们传授武术操之外,还开展了昆仑刀、少林棍、太极扇、五行拳等武术门类课程,满足了学生强身、健体、成长的需要,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

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有“一技之长”,养成与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我们要以“强健孩子的体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使每位学生做到每日活动一小时,掌握日常锻炼的运动技术技能,获得体育健康知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蔡锡元,李淑芳编.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6篇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体育教学

武术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长期的演化与发展中,形成了集健身、防身、养生为一体的独特锻炼功效,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和终身体育运动。武术也成为了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形式满足了不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且由于授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武术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

一、大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在当代大学的实践教学中,套路运动教学占据内容。

教学中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正式的武术套路运动一样,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遵循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武术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等。格斗项目在校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比较少,因为格斗运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几率比较大。现在校园体育开展的格斗运动有散打和太极推手。

二、武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武术由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与精神都在武术的精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武术同时对强身健体有着显著的功效,更可以锻炼一个人意志力,武术的道德也在不断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起到教人做人的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地位优势。同时也因为武术神奇的强身健体的功效,也为其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1、武术课程是壮内强外内外兼并的健身运动。武术强调的是内外俱练,身心双修。通过练习对外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特别是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长期锻炼对调解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气养血,改善人体机能和精神状态,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有很大的作用。

2、武术课程可以自卫防身。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都是以攻防的动作为主要内容,可以起到一定的自卫防身效果。这同其他的体育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他的体育项目能做到的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效果,却不一定在自卫防身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3、武术课程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武术课程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武术基本技艺,而且能培养吃苦耐劳、果敢顽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长期以来中华武术都有重礼仪、讲武德的优良传统。通过习武,让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可以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礼仪守信、宽以待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4、武术课程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武术项目的观赏价值很高,不论是技术动作的艺术美,套路演练时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还是团体竞赛时团队的团结一致的气势,都给人以美德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别的体育教学项目所无法企及的。

5、武术课程可以增加在学生的交流。武学内容丰富,理论博大精深,功夫亦无止境。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交流体会。这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增进了友谊,丰富了业余生活。

三、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学习武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武术内容非常丰富,一个套路往往动作多变,技术复杂,方向路线变化大,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学不会,教学费力又效果差。

1、让在学生学会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武术教学应从“基本”入手,后教学拳术和器械套路。“基本”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专项身体素质,提高基本动作规格,而且是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武术套路都是由基本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跳跃、平衡等单个动作组成的,基础是否扎实,动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以后教学武术套路的效果。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7篇

摘要:中华武术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渗透着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美学、中医学、军事、教育、宗教、养生等文化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全面展示了武术在当代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诸多功能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中开展武术对于学生来说所获得的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且使其在心理上思想上得到升华,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武术 传统文化 攻防技击 武术礼仪

一、武术的起源,概念与特点

关于武术的起源现在有三种学说,生产劳动学说,军事起源学说,原始巫风、图腾说。现在对“武术”有一种普遍的定义: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

二、大学体育与武术

大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生理和环境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二是按照生理发育的一般规律,我们的大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而那些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要延长至青年中期。

大学中武术的开展恰恰迎合了大学生生理、心里以及社会行为发展的需要,。中华武术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武术运动的开展不受场地,时间,空间的限制,武术内容的多样性也为不同年龄的人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而且武术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仅仅只是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它对一个人的品行人格乃至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武术对大学生的功能与作用

(一)武术具有健身养生、强身健体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各项生理功能,使身体的各项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而武术运动强调以健身为主,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为最终目的,和现代体育、终身体育目标一致。武术运动遵循人体运动原理,具有科学性,并从整体运动观出发,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讲究“内三合”、“外三合”,注重心、神、意、气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更有助于人的健康[2]。大学生从学业繁重的高中步入大学,在这时间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中有着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喜爱的体育运动,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必然受到众人的青睐。

(二)武术具攻防技击的作用,能提高大学生防身自卫的能力

武术不仅有强身养生的价值,而且具有防身的价值。武术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广泛的技击含义。武术起源学说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武术起源于古代的狩猎和战争,为了战胜对手就要在搏斗过程中抓住敌人的弱点予以反击,武术就是搏斗技术与经验的总结。就武术套路来讲仍是以踢、打、摔、拿、击、刺为主要的技术内容。学习武术后学生掌握了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本领,身体也变的更加灵敏,应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武术可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增强大学生的进取心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意志是指自觉确定的,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且客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里过程。武术锻炼必须遵循的一条就是功贯始终,指武术基本功的训练贯穿训练的全过程,然而众所周知武术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为枯燥的,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重复中锻炼学生的耐性。让我们的学生经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不论是在精神上,身体素质上,还是意志品质的培养上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武术教学可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中华武术不仅强调爱国、正义、重信、有礼等武德的培养,而且从一开始就重视内在精神的修养。例如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深入讲解太极中的“虚静”,“舍己从人”思想,加强学生对太极拳理论的认识和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谦虚乐观的生活态度,减少学生生活中产生的焦虑、冲动、暴躁等心理和行为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武术的教学比赛培养学生处世不乱、遇事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3]。

(五)武术可以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武术文化发展的灵魂。在新时代形势下,现在大学生首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实质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武术文化中的创新是以传统武术为源头,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武术进行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将武术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融入到普通高校学生的教育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帮助学生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知识的学习[4]。

四、结束语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被世人所赞誉,这绝非偶然之事。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都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纵观武术文化思想的实质内涵,归纳其中的精华真谛,武术特有的健身功能、养生功能、防身功能、娱乐功能等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之,武术带给大学生的是体质、心理和社会的多重效应。在全民健身的旗帜下,武术的价值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其科学性也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专业教材.中华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4).

[2] 陈秀花.武术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搏击:体育论坛.2009(04):75.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8篇

一、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

笔者对河南省十所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近90%的学生更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前后,态度变化不大;专业水平低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后,对武术的兴趣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上武术课应付考试的学生占80%以上。由此可看出,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决定能否上好武术课,更重要的是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长远的,也可能由此影响到学生以后对武术的认识和态度。

武术课与其他体育课不同,他其独有的特点和内涵,决定了它独有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它重在言传、身教、心教上,难在对武术本身的感悟方法。这些都是各媒体或通过其他听觉、视觉等感觉所不能传授达到的。每个武术动作都要求教师用语言去表达,用示范去教习,与学生身心相通,用心去感悟,用神去激扬,教学相长,以对身、心、神的体验,对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激情。

从运动心理学和体育美学的理论出发,教师的示范是关键,因为它对学生感情认识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的示范质量在学生心理上起到了定势作用,对学生是否能学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除了掌握规范的动作,精、深、新奇的理论外,还必须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素质,以此所具有的感染力、震撼力将学生引入“物我两忘”的艺术之境,燃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培养学习的兴趣、坚定练习的恒心,从而达到由学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二、授课中注重语言美

授课中的语言美是指用美的语言引导、激励学生,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听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授课成功的第一要素。人常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石,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语言美在武术教学中包括两个方面,即指教师发出的声音和所讲的内容,声音则指教师授课时的言语,内容包括武术动作名称和与之有关的历史或轶事。

首先,从内容上讲,每种拳术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及激动人心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讲授理论课时穿插讲述以悦其心,撩起学生想学的兴趣和激情,引导学生追求美的向往,从意识上产生共鸣,然后从武术的内容及其名称中去发现美、讲述美。武术动作名称本身就蕴含着美,在武术套路中比比皆是。如少林拳中童子拜佛、罗汉卧地睡及太极拳中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玉女穿梭等动作名称,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其次是声音的运用。它包括理论课的讲授和教习时的口令两种环境。讲授理论课时的授课技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引人入胜,给人美的享受,特别强调的则是教习时的口令美,即教师的语言要顿挫有致、抑扬合法。不同的拳有其不同的风格,要求用不同的口令与之相适应、相协调、相融合。如练长拳、少林拳的口令,要短促有力,同时要与节奏的快慢高低相协调、合拍。做动作组合时的口令要激昂、洪亮、紧凑,如进军的战鼓催人奋进、铿锵激人,定势时要浑厚有力、质地有声、脆而沉稳;而教太极拳时,口令要轻、要柔而圆长,如涓涓细流润人心田,使人精神振奋而又轻松悠闲。

三、授课时强调动作美

首先,用漂亮的示范动作征服学生,树立鲜明的目标

第一,完整套路练习时的整体美。它包括动势的动感美、定势的造型美、节奏美、协调美、力度美、艺术美(表现“外”的形式美、表现“内”的意蕴美)等等。一套武术动作下来要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长拳中的提、托、聚、沉要流畅,起、伏、折、转要激荡,太极拳中的、、挤、按要沉稳,、捌、肘、靠要连绵,动如波涛不断等。武术动作中的定势、平衡动作或者是空中高飘动作都要做到有造型,静中有势和动中求静,达到身、形、神、气的合一,生动活脱,神采透发。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练得炉火纯青,使自己在动作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表现出来的上下协调,左右协调,身、形、神、内外合一之协调,人与器械的协调等,以及做到人与环境的协调,以及将音乐、背景、不同的拳术风格与人的形神、性格、气质关系处理得当,使之变成了武术艺术。

第二,最赏心悦目的是节奏美。练拳不是做拳,不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摆架子,而是要有鲜明的节奏感,要做到快慢相间,疾缓得当,刚柔相济,动静有势等,才算是练拳,如太极拳、太极剑或集体套路演练时配上音乐等,更显得节奏的美。四路查拳中有歇步挑掌――并步冲拳这组动作,轻柔缓慢,慢中有韵。精神贯注的挑掌动作为快速变向并步冲拳奠定了基础,才使得冲拳有寸劲、有力度,把快慢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在长拳中做急上步转身――旋子这组动作,急转身时如风驰电掣一般,紧接着踏地腾空,动作在空中盘旋,表现出动作的“高”、“飘”、“轻”、“帅”的独特魅力。

意蕴美则是武术美的最高境界。习武者心澄目洁,心无杂念,专心一致,使自己的手、眼、身法、步,与心、神、意、气巧妙合一,将动作巧妙、有序、快缓、动静、起、伏、折、转、地连接在一起,达到高度和谐,在练身的同时,使自己的心在浩如烟海的武术文化之中畅翔,接受禅武的洗礼,对习武者的身心起到了修养的最好锻炼。对观者也是一种精神享受,使人与自然都会有一种升华。

第三,技击动作示范的洒脱美。攻防技击是武术中最重要的技术部分,也是武林史话或轶事中最激动人心、了人心愿的一笔。因此,在教授技击动作时,将动作中的招势与传说中的情节、动作相结合,漂亮地示范给学生,让学生深临其境,感受那种刺激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牢记了动作中的技术要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科学的训练,使身体感受的内在美激励学生,保持学生练习的激情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9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 武术 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课程标准认为,体育课程教学应该在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注重依据本地区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增强体质。笔者根据本地的群众体育活动,选用了武术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身体体能。在教学中,我们紧紧围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技能”这根主线,以套路规范训练为本,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来予以灵活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理解能力。可以这么说,武术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他们学习的潜能,还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容忍心态,从而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1 高中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必要性

1.1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好奇心理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能训练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内容。学生对于武术的了解较少,仅是从影视资料中获取,倘若在课程教学中穿插武术教学定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1.2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一致性。学生的动作协调一致不仅使他们未来身体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也是提高他们身体素养的重要措施。学生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更能够使得动作协调一致。

1.3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意志。学生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坚强意志和宽容待人的精神,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身心修养,满足他们未来发展需要。

1.4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现行的教材要求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能够多运动,以增强体质。而武术教学则为学生特别是女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自我保护,减少受伤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高中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方法

2.1完整示范,帮助学生熟悉武术过程

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武术时往往因为了解不够深入而难以真正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武术,需要借助一定的引导示范来予以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注重引导示范,通过运用整体示范的方法来向学生传授整个动作要领。

对此,笔者以为,这种整体示范就是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动作要领中不断地让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进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这种整体示中应该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应该在认真专研武术动作要领的基础上,仔细分解其中的难度较大的动作。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讲清楚各个动作的用力、运行规律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有机的联系中更好学习和运用。这种完整示范应该做到反复,规范。在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定型基础上反复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熟悉武术练习的过程。

2.2分解示范,提高学生练习武术质量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较有难度的动作,我们不妨采用分解示范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在分解示范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身体体能的实际情况考虑出发,注重武术动作彼此之间的连贯性,做到“刚柔并进,运用自如”。这样的分解教学,更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笔者以为,在教授分解动作时,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理解感悟能力出发,注重做到“层层分解、步步到位”,以便让学生能够予以接受和掌握。如教“歇步盖打”动作时,我们可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来进行操练,可以通过“撤步盖掌”来规范学生的上肢练习动作,通过“歇步冲拳”来规范下肢练习动作,以此来做到动作彼此一致。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动作结构,并掌握动作技术。这样的分解更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2.3长期训练,达到强身健体学习要求

在武术教学中,切不可做到花拳绣腿。这样,不仅不利于课程教学,更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整地掌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按照教学要求认真教学;另一方面,做到长期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当学生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学习武术自然就有了兴趣,就应有更高的目标与要求,那就是武术完整套路练习,就是将学习的单个动作串联成连贯动作了。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了解,更利于学生强身健体。

3 高中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思考

3.1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应该体现“学生为主体”理念。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运用多元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为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2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应该做到“科学而规范”要求。我们知道,武术教学是一种讲究非常严格的课程。正是这样的规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够遵循规律,规范教学。

3.3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应该树立“安全是第一”思想。任何武术训练都是为了增强体质,而非争强好斗。在教学中,应该时刻从学生的安全着想,做好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综上所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注重武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方面,是课程教学发展的必然需要,能够促进学生体能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注重武术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成为该项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徐敏.对高中武术选项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体育教学,2010,10.

[2]田芳兵.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

[3]刘晋元,冯敏,桑全喜.竞技武术创新系统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3,4.

[4]颜世亮.论传统武术的现代生存方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