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27 03:43:01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第1篇

一、年度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

(一)共性目标

1、设立现场管理办公室,对园区内企业环境状况进行监管,园区内企业没有发生因监管不力、失职渎职造成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也没有发生因环境污染引起的重大群体性或群访事件。

2、召开主任会议,对园区生态县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成立由管委会主任担任组长的工业园区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园区生态县建设年度计划,并及时上报县生态办,指定分管领导专门负责,认真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并上报信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二)个性目标

1、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完成了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方案的编制工作。

2、按计划完成了园区内所有工业企业环境污染达标整治工作。

二、主要工作成绩

1、加快各大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永安、现代工业集聚区的亮化工程;完成了永安、现代工业集聚区主要道路的污水管道铺设;现代工业集聚区绿化工程正在实施中;工艺品城绿化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工作。

2、以园区发展状况和产业划分状况为依据对企业进行合理安排,凡进入园区的建设项目,都依据产业规划和环保要求,严格落实环保审批手续,建设项目入园企业环评执行率达100%。

3、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继续开展三级督查制度,强化现场办公室协调处置力量和功能,保证入园企业规范施工和生产;实行入园企业建设进度月报制度,实行重点区域巡查制度,坚决避免环保设施偷工减料现象,严格执行项目设计标准,确保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园区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

4、积极开展生态园区建设,在园区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做好现代和永安工业集聚区的生态园区整体规划,现代工业集聚区的规划环评已完成编制,正在等待评审;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方案也已编制。

5、根据《关于开展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环治办发[]3号)和《关于印发全市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环整办[]28号)的要求,制定了《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按照计划完成了园区内工业企业环境污染达标整治工作。

三、工作亮点

1、环保设施落实“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招商引资时把环保作为首要条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坚决不允许进入园区。

3、设立现场管理办公室,对园区内企业环保状况进行监管。

四、存在问题

1、资金的短缺仍然是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由于资金紧张,导致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部分企业对生态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环保意识较薄弱。

五、工作计划

1、加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今年开展的“服务工业,推进项目”百日行动和进一步深化“加快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抓落实专项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根据明年的建设重点,创新工作载体,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公共生态环保设施的建设。

2、提高企业入园标准。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坚持并完善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占地少、科技含量高、低污染、低能耗的标准选商引资,确保每家入园企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尤其是总量控制和排污强度)项目坚决不允许进入园区。

3、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完善三级督查制度,强化现场办公室协调处置力量和功能,保证入园企业顺利施工和生产;继续建立每月上报入园企业建设进度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企业的环保投入,环保设施建设情况要实行动态监测,坚决避免环保设施偷工减料,严格执行项目设计标准。原来已建企业环保投入不到位的要坚决纠正。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运用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很人口集中、现代高层建筑密集的大城市。这些大城市在市场商业竞争上有许多优势,但这种大城市是隐形炸弹,是病毒温床,“三废”污染严重,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公害,解决这种公害最经济、最有效果的办法就是将城市园林设计、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城市景观规划结合起来。

1.城市景观规划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1.1注重维护生态环境

一个完美的现代化大都市,必须具备高质量的城市景观,以完善的生态体系为基础,仅靠简单的绿地建设是不行的。应解决好保护和利用、改造和恢复的关系,保护生态系统,利用自然环境,在经济政策制定和建设中,避免以损害环境利益为代价的短期增长模式及不合理的城区过度开发,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生产、能量流动的高效及通畅。

1.2以人为本

城市规划的服务对象是市民,其最终目的是为市民创造休闲、娱乐、居住环境,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感受舒适。

1.3系统整合,城乡一体,景观分区,风情各具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的规划方法,将城市绿地系统化,实现整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之和的绿地效应。同时,将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绿化紧密联系,把城市作为一个大花园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生态环境。

根据现状自然条件同时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规划出不同的景观分区,各区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形成本区个性化的自然、文化风貌。

1.4经济与健康相协调

规划中应注意协调“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三者间的联系,通过合理利用土地,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以环境拉动经济,以经济促进环境。在树种规划中,突出“健康绿地”的概念,即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品种,最大程度地节约植物的栽植、养护成本,以形成生机勃勃、绿意葱茏的植物景观。

2.园林设计的概念

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具体地讲,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挖湖、堆山、理石)、种植树木和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并建成美的环境的过程。

3.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地位

城市景观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内涵两重性,自然景观是城市的基础,文化内涵则是城市的灵魂。生态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是城市环境中具有生态平衡功能的支撑系统,也是反映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现在,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追求,已从偏重个别封闭、内向的园林转为开敞外向的城市绿色空间。城市园林绿化的理念,已从“城市中有花园”发展到“城市在花园中”、“城市在森林中”。“文化、绿野、传统建筑”已成为国际社会评价城市先进水平的标准,工业城市的规划观念正在被淘汰。人们正日益注重生态环境质量、城市文明、历史与文化。园林绿化不仅有助于创造美好的城市环境,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要通过科学的调研手段,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实际要求,从市民的需求出发,同时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城市景观规划。用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来引领城市景观规划,创造绿荫掩映、风清水静,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的城市环境。城市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对城市园林建设做出合理安排,在对城市园林和城市景观进行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方向,避免因为城市建设而对城市园林景观造成破坏。在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出现过因为城市生态环境破坏而造成的灾难,因此这些国家在城市园林建设方面具备很高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也已经制定了很多城市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都市人已经越来越向往和依赖良好的园林景观,如何将优质的自然景观融入大都市的建筑之中,也是各地区重点研究的问题。

4.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具体运用

4.1园林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城市园林建设,必须在保证城市经济建设的前提下进行,也必须便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城市的景观规划工作,必须将园林设计放在首要地位,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和政府财政支持,聘请高水平园林设计人员对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园林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将城市园林与城市现代化建筑有机结合,提高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态建设水平,在大型公路桥梁附近,要增加园林景观,保证大型公路的空气净化效率,在大型工厂尤其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工厂附近,要加大园林绿化比重,确保该地区生态环境稳定,在高密度的居民生活区,要进一步优化园林景观,保证大都市中生活的人们有机会充分的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城市园林的设计还要充分认识到城市景观规划的大局,在湖泊较为密集的地区,要对湿地资源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利用湿地资源有计划地开发建设湿地公园,做好开发与保护并重,如衢州市就利用乌溪江的湿地资源规划了乌溪江部级湿地公园,建成后的湿地公园将成为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园林建设、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建设三者之间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2园林建设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在文物保护地区,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结合当地地方特色,把握时展方向,合理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公园,如衢州市就在原有府山公园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府山公园周边的南宗孔庙的文化,建成了儒学文化公园。要适时引进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充分结合城市自然生态特点,安排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适当增加城市园林植被的数量和质量,切实保障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的人们的身心健康,把城市人民的生活需要放在城市园林设计和城市景观规划的首位,城市进行园林建设和城市景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要从人们的身体需要出发,科学地布局城市园林,城市园林的植被分布情况,要细化到每一个大型乔木的种植和养护工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第3篇

1城市规划与市政园林设计的关系

(1)市政园林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但与此同时因城市化建设所带来的负面问题也逐渐突显,尤其是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对当代以及后代城市居民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危害。对此,我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需要树立长远发展观念,在经济发展中还应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作为一项公益或半公益的发展任务,其与市政园林设计有着相同的发展目标,都是为了保护与建设城市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因此,从人文方面来看,市政园林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城市与绿化和谐共存,突出城市区域特色、提升城市质感的可靠支持。

(2)城市规划是市政园林设计的基本保障。鉴于市政园林设计属于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是市政园林设计的基本保障,影响着市政园林设计的发展和落实战略。在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倡导下,我国城市规划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目标,努力构建适合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友好共存的双赢模式,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发展理念是市政园林设计的基本保障。只有在符合经济与生态循环发展的城市规划指导下才能做好市政园林设计,将市政园林设计充分渗透到城市整体环境规划当中,制定出符合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案,实现市政园林设计的合理性。

2城市规划科学、可持续发展下的市政园林设计

(1)树立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城市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下,市政园林设计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遵循城市规划的政策方针,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最终以确定市政园林设计方案。城市规划和市政园林设计的理想目标是为广大城市居民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氛围浓郁、区域特色鲜明的环境,以此满足城市群体的各种发展需求。因此,为了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了更好的规划与建设适宜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负责市政园林设计的相关单位或公司可以加大园林设计的宣传,动员更多的城市公众参与到市政园林设计中来,增设多样性的参与渠道来广泛征集城市公众的意见,以此来保障市政园林设计方案能够获得公众更高的满意度。长期以来,关于市政园林设计的具体操作流程并没有开放化、透明化,而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市政园林设计的各个操作流程中,实现政府、招标、公众、设计、施工、公众的良性循环操作模式,以此满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尽管我国当前的城市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以往工业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却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结果,对生态环境的任意破坏,对生态资源的肆意开采和利用,城市区域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迫切需要改善和保护。这是城市规划与建设所面临的重点任务,也给市政园林设计提出了更加艰巨的挑战,如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绿化、生态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政府及相关人员有机结合城市规划与市政园林设计,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来考虑和落实城市规划及市政园林设计。在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城市规划与市政园林设计合理、协调配合,以保护生态系统为前提,根据城市区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来考虑园林的整体设计。同时,积极引进与培养优秀的园林设计人才,进而为城市规划、市政园林设计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合理设置市政园林规模。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市政园林设计中都存在着一个相同的思想误区,那就是误认为绿化规模越大城市的生态环境就会越好,于是许多城市片面追求绿化面积,而忽视了该城市的实际绿化需求,造成资源与金钱的浪费,损害了公众与集体的利益。为此,在城市规划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市政园林设计需要根据城市发展需求、绿化需求来合理设置园林的规模,以科学、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实现市政园林建设的初衷。这里所说的市政园林的合理设置规模需要满足两个方面要求,一方面是市政园林面积的设置能够满足城市生态循环及公众休闲娱乐空间的要求,以此保证城市公民的健康生存与休闲。另一方面,市政园林的规模决定了建设成本的投入,市政园林建设的资金是广大公民的纳税金,因而市政园林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成本,合理利用每一分金钱,这是对广大纳税公民的尊重与负责,防止市政园林建设中对资源与金钱的不合理利用。

(4)因地制宜实行区别园林设计。同一个城市当中,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的地理与环境特点,这些都会影响到区域对园林设计的差异需求。针对这一现象,要求市政园林设计在科学、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应当实行区别化、差异化设计,根据自然生态特征、历史文化、区域职能等内容来划分区域板块,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园林设计方略,以此尽可能的保证市政园林设计对城市环境要素的精准把握,突出区域特色,设计完善、贴合的园林空间满足城市民众的不同需求。而如何因地制宜实行区别园林设计,这就需要城市规划主导者与市政园林设计者们的协调合作,充分采集与分析城市区域的自然生态特征、历史文化、区域职能等关键要素,明确区域园林设计需满足哪些功能。如区域板块被划分为教育区,那么这一区域的园林设计应尽量营造出宁静、温馨的环境氛围,巧妙利用绿色花草来帮助人们释放学习上的压力。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区域板块,结合区域实际需求提出市政园林设计方案,因地制宜的市政园林设计更易符合与满足城市规划需求、城市公众需求。

3结语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景观设计

1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是人们重新发现并体验自然的重要场所,成为人类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浓郁的自然气息在回归绿色思想的引导下,流动的水体、新鲜的空气以及野生动植物,都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在湿地公园中,水是其得以建造的基础,其中还有山丘、农田、树林等众多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对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塑造景观过程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使公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建设湿地公园应该尽显自然景观,减少人造景观的应用,使农庄、干道绿化带融为一体,在其中保留水域和植物,并在游览沿线显示出不同风格的区域特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接触大自然,形成帮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窗口,因此,湿地公园应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贴近大自然的天然野趣,最好不要设计过多的公路、桥梁及公用性建筑,尽量设置一些小型的生态建筑,例如,眺望台、观鸟棚等设施。此外,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应该尽量选择质朴的材料。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文件作为指导思想,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出发,充分坚持尊重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动植物在当地的生活特点,充分维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要保护鸟类极其栖息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公园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湿地公园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因为景区的观赏时间较短,自然景观精美度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偿和完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从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出发,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将恢复湿地生态工程,建立湿地示范保护区作为主要目标,重点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充分掌握野生动物迁徙、取食、繁衍的规律,并积极探索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路径,以不破坏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开展旅游经济,为野生植物和鸟类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2.2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

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其植被基础、立地环境都有差异,所以,设计生态景观时,应该对公园展开整体的植被景观规划,利用统筹规划来促进湿地公园景观的整体发展。不同类型景观植被覆盖率、骨干树种、特有植物等,应对其进行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第一,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该区景观规划以保持原有景观特色为主,维护原生种群与区系,以原生乡土植物为主。第二,退化湿地恢复区。该区景观设计应该以恢复湿地生态效应为主,按照原有湿地植被景观进行恢复,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第三,湿地缓冲区。该区景观以生态景观效应为主,将生态效应的体现作为前提条件,培育特有植物群落和地带性树种,适当引进生态与景观效应俱佳的植物。第四,户外游憩区。该区景观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以农作物、景观林为主要特色的景观效果。第五,建筑与服务设施区。该区以丰富的植被空间塑造为主,并保持一定面积的高绿地率,充分体现湿地景观的乡土性特点。

3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涉及水利、环保及农业等多部门,其协调难度非常大,在管理工作中极易出现管理职责交叉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协调与支持。湿地公园建设应充分遵循生态规律,延续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手法,将城市湿地特色景观展现在大家面前。城市湿地园林景观设计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应结合湿地公园的立地条件与生境特点展开设计。

参考文献

1孙新旺.生态、节约与传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乡土景观元素[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第5篇

(一)持续保障产业发展用地。重点保障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工业园、物流园区、城西北工业园、城北工业园以及港区江北工业园、山区工业园、长乐山工业园、东西区工业园等园区用地供应。按照“有保有压、大而好则先”的原则,优先保障节能、环保、综合效益好的优势产业用地,确保带动强、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用地需求。

(二)加大住宅用地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着力解决居民的自住和改善型住房的需求。合理把握投放时序,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从严控制商品住房项目单宗地出让规模,单宗地出让面积不得超过20公顷。

(三)保障基础设施用地合理需求。保障城乡路网、至武汉一级公路、国道至段、长乐大道、东方大道段等基础设施的土地供应,推进市城乡道路网建设。保障能源和资源设施、市政公用、环卫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用地供应,提高城乡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城市综合功能完善,改善城市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水平。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应急管理等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土地供应,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

(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合理保障中心镇和一般镇建设,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增强城乡发展的活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地计划

(一)供地总量。年全市计划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7250.1亩。其中,供应新增建设用地14145.1亩,供应存量建设用地3105.00亩(详见附表)。

(二)供地结构。年度住房用地共2918.6亩(详见表4、表5),占全年供地总量的16.92%。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2264.9亩,占住房用地供地总量的77.6%,占全年供地总量的13.13%(含保障性住房用地1010亩,各类棚户区改造用地678.2亩,公租房用地385.00亩);供应商品房用地845.4亩(含中小套型住房用地面积191.75亩),占住房用地供地总量的28.97%。供应商服用地1088.5亩,占供地总量的6.31%;供应工矿仓储用地9963.6亩,占供地总量的57.75%;供应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388.3亩,占供地总量的8.05%;供应交通运输用地1664.0亩,占供地总量的9.65%;供应水利设施用地75.0亩,占供地总量的0.44%;供应特殊用地152.1亩,占供地总量的0.88%。

(三)供地布局。年度供应市城区4256.62亩,占供地总量的24.68%;供应市8487.3亩,占供地总量的49.20%(其中供应金山工业新区4032.3亩,占供地总量的23.37%);供应县4506.2亩,占供地总量的26.12%(其中供应新港物流工业园2626亩,占供地总量的15.22%)。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供应计划的地块公布机制,稳定市场预期。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将年内拟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地块向社会公布,确因特殊原因需调整计划地块的,必须依据计划执行和土地供需情况等,由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提出修订方案,呈报本级政府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布。经县(市)政府批准调整地块的修订方案应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市政园林;规划设计;探析

园林规划是指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园林规划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公园规划,面积较大和复杂区域的规划,按照工作阶段一般可以分为规划大纲、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以及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园林规划在城市用地的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美化城市、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园林规划设计不仅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提升城市形象,让城市拥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1 园林规划的作用

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绿化的质量,而园林绿化的质量又取决于对城市园林绿地,进行科学的布局或是规划设计。通过规划论设计,可以使园林绿地在整个城市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在各类建筑中有一定的比例,从而保证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和巩固,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的新时期,不仅要建设一批新城镇,还要改造大批旧城镇。因此,园林规划设计的对象主要是这些新建和需要改造的城镇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具体是指城镇中各风景区、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街道绿地等各个公共绿地规划设计;公路、铁路、河滨、城市道路以及工厂、机关、学校、部队等一切单位绿地的规划设计。对于新建城镇、新建单位的绿化规划,要结合总体规划进行,对于改造的城镇和原来单位的绿化规划,要结合实际城镇改造统一进行。

2 城市的道路园林规划与设计

道路的绿化是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直接体现。通常我们探讨的道路绿化也即是与我们联系密切的街道绿化,道路交通性干道机动车辆行驶多,考虑到这个主要功能,分车绿带和人行绿带的宽度要稍窄一些,树种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行车视线的要求,缓解眼睛疲劳,最好具有减少噪声、吸附尘埃的作用,整体效果上以简洁有序为主,不必过于繁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土壤;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化空气要求;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此外,街路景观的规划要追求整体和谐,既要体现总体风格,又要突出局部特色,为城市的园林绿化增加亮点。

3 小区的园林规划与设计

居住小区的园林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区的水环境设计中,要利用人的亲水性来让人们在工作之余,释放压力,在优美的小区环境中得到放松。近几年来,在小区园林绿化工程中,小区的水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住宅小区的水环境设计中较多的水体形式是:水池和喷泉。水池是小区水环境设计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水池的优点是节省能源,不需要太多的运作费用;人工喷泉在小区环境设计中起到点景的作用,它能在小区的中心或入口地段很容易引人注意,在需要视觉中心的地方,设置喷泉是很好的方式。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是:分级设计,使小区绿地系统化,以宅间绿地为分散点,公共绿地为面,道路绿化为面,来覆盖整个小区;绿地采用开放式的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居民提供一个实用、自然、温馨的休息空间;绿化主要以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造景为原则,树木搭配原则以乔灌结合,针阔混交,适当点缀花卉及爬藤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功用;绿化配置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绿化布局的集中与分散,在绿化设计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小区住户休息和生活;绿化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品茶、下棋以及居民体育锻炼、健身等。实施立体绿化,把庭院绿化纳入城市绿化体系,要求所有单位和小区在绿化上必须达标,达到了把庭院绿化引向街道,把街道绿化引入庭院,互为环境,互为补充的绿化效果,努力扩大绿化面积。

4 城市园林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随着汽车数量的显著增加,汽车尾气对城市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引起人们得密切关注。为了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水平,我们可以通过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进一步加快城市园林建设步伐,通过启动园林绿荫工程,充实道路、游园景观工程,推进园林文化工程,加速推进我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全面提高我国的人居环境质量。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与整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市民对园林绿化的实际需求。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停车场绿化设计: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网络体系,注重道路绿化与小区绿化的规划和整体布局,建设完善的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系统,在满足生态功能需要的同时,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绿化成果;抓好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环节,实现园林绿化的全面发展;强化园林绿化的生态化导向和建设成果保护,实现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对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保护。坚持发挥园林绿化工作的生态导向,实现园林绿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化管理实现精细化。在绿化养护管理方面,要对所辖街路、游园、广场的乔木、亚乔木都进行了高标准的春、秋两季涂白,保护新植树木;加大了树木的施肥、浇水、打药等养护管理工作力度,提高了绿化质量。加强绿化施工资质管理,强化重点绿化工程管理及其善后工作,规范占用绿地、树木修剪、砍伐、移植等行为,使得绿化执法工作有力推进,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5 结束语

在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中,要特别注重利用城市大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此外,要扩大精细化管理的覆盖面,提升园林行业的整体工作水平和管理效能,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操作,严格执行建设部《城市绿化建设指标的规定》严格管理树木伐移和绿地占用审批,最大限度地保护绿化建设成果。有计划有安排地做好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工作,切实做好道路与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工作,真正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合理布局,为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园林;施工规划;施工;细节处理;应用

0 前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也使得城市建设中的人地矛盾日益激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提出了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的理念,希望可以更好的亲近自然。因此,城市园林景观与人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的场所,还可以对城市地区的局部环境进行调节,促进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园林设计和施工人员应该切实做好各自的工作,重视施工规划和施工中的细节处理,保证园林的施工质量。

1 园林工程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城市园林工程已经不仅仅是城市中的景观工程,也是城市生活环境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成城市市政发展公共事业以及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对于城市而言,园林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代表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园林工程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发展的多个功能;

2)对城市空间以及人们的生活化境进行改善和美化,在城市中形成新的自然景观;

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提供良好的空间;

4)调节城市局部气候,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因此,园林建设和施工人员应该充分做好施工规划和施工中的细节处理,加强对于施工的管理工作,提升园林工程的管理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推动园林工程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

2 园林施工规划中的细节处理

2.1 设计阶段的细节处理

首先,在对园林工程进行设计规划前,需要切实做好工程的勘察工作,确定工程施工的可行性。园林建设人员应该结合项目的性质、规模、实际需求等,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土壤状况等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制定出详细的勘察报告,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并且为后续工程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然后,在对园林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设计的全面性,包括总体规划、目标设计、施工图纸设计以及项目概算设计等。为了确保设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设计内容必须交给专业的设计结构或者设计人员进行。在设计方案明确后,要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施工需要材料的规格、性能、单价、数量等进行确定,同时要结合建设方的具体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从园林工程的功能和作用出发,设计方案不仅要保证工程质量,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2.2 管理阶段的细节处理

一方面,要做好招投标管理工作,以保证项目施工的最优选择,通过对比和筛选的形式,选择出施工质量好、施工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企业,为园林工程的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做好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工作,避免质量隐患的存在。例如,在设计阶段,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可以尽早发现工程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从而保证施工方案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而在施工阶段,需要加强现场管理,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在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使用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的按时保质完成。

3 园林施工中的细节处理

以某城市公园为例,对园林施工中的细节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该公园属于综合性生态公园,集趣味性、娱乐性、科普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对于城市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公园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针对不同的工程,采取了相应的细节管理,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3.1 土方工程

土方工程是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性工程,同时也是工程施工的第一个环节。一般来说,园林工程由于需要架设地下管网、设置景观等,土方工程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在对土方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并且做好细节方面的处理,如施工放样等,应该切实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出现放样走形等问题,以免影响园林景观的整体施工质量和观赏效果。

3.2 景观工程

景观工程是园林项目中的主体工程,主要包括围墙、水台、假山、花木群等,直接决定着园林工程建设的最终效果。因此,对于景观工程的细节处理更是园林施工中的核心和重点。以该公园建设中的景观台阶为例,为了有效解决高度差的变化,营造出相应的景观效果,在对台阶进行设计施工时,需要注意,单体台阶的高度不能超过15cm,台阶宽度应该在25cm以上,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台阶的平整度,其踢面和踏面应该保持相同的模数。同时,为了迎合景观效果,在不同的区域,可以使用不同的台阶形态和材质,如混凝土台阶、石阶、木质台阶,或者梯形台阶、螺旋台阶等,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从细节着眼,提升景观工程的施工质量。

3.3 植被工程

植被工程也可以说是植物造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植被工程属于景观工程的组成部分。对于园林工程而言,植物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造景因素,也是园林景观永恒的主题。在植物造景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不同植物的颜色搭配、季节搭配、生长习性等,在确保植物之间不会出现相互冲突和影响的前提下,保证造景质量。同时,在植物栽种完成后,需要做好管理和养护工作,避免施工对于植物的影响和破坏。另外,还应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切实保证植物的存活率,避免其对于景观效果的影响。

3.4 照明工程

对于城市公园而言,景观照明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可以通过对光照强度、色彩、明灭的调节,凸显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主要集中在水景灯、射树灯、特色景观灯等室外照明设备,不仅需要对其位置进行合理选择,还要充分利用周围的景观,对其进行掩饰,确保照明设施与环境的融合。而考虑到夜间园林管理的需要,还需要对照明设施的规格、密度等进行充分考虑,另外,这些照明设施在白天还不能对景观的效果造成影响,这些细节都需要综合考虑,可以说是园林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园林工程的施工规划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细节处理的手段,对工程的建设进行综合分析,不仅要保证园林工程与城市整体气质形象的相互融合,同时还必须与周围的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相互协调,切实保证园林工程的施工效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赵狄波,陈荻.细节处理在园林施工规划与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3(5):223.

[2]刘凯.园林施工规划与施工细节处理探析[J].现代园艺,2012(10):89.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绿地率指标;住宅景观设计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不断提升,国家及政府部门逐渐增加对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视力度。建筑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加强对绿地率指标的关注,降低住宅景观设计环节的影响,运用充足的景观资源来对目前建筑工程进行评价,保证当下人们对风景的审美评判标准与企业的建筑标准相符。

1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率指标的基本内容

在建筑企业运行期间,可遵循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掌握绿地率指标,在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保证绿地率指标的完整构建。绿地率主要是指城市建成区各部分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城市绿化区域的总用地面积的比例。绿地率指标可作为地块环境质量的衡量标准存在,其基本计算方式为:地块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地块面积×100%,此公式的结果即为实际绿地率。它与建筑密度在同一平面内时,可有效地将此处地块的整体占地面积、空地率及用地范围等情况反映出来,凸显出当地建筑空间内的环境总体效果、建筑密集程度。在城市建设大环境下,它除绿地面积外,还可将停车场、建筑基础设施所占用地、道路、广场等规划在内。因此,绿地占比忽大忽小。在建筑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可设置公众绿地,避免住宅建设区间存在空地或营地,保证停车场等可建用地的合理设置,使人们能够控制在住宅景观设计环节的绿地率,避免出现园林景观设计单调、生硬等问题。绿地率的设置可实现对城市空间及城市绿化的控制,保证人们在休闲及交流环节可在固定场所内。所以,绿地率可作为衡量住宅景观的重要指标存在,有效管理内部建筑环节人员所需执行工作,让其发挥出设计者、管理者、开发者及购买者的作用。这样可使居民住宅区域内的绿地,如宅旁绿地、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及附属道路绿地等能够符合所执行区间的植树绿化覆土需求,有利于居民在建筑物附近设置人工绿地,以达到绿地率管控的目的。规划出地块内部所占有的绿地比例,有效控制此区间的绿地率,在保证地块环境的基础上,改善原有园林景观设计环节的各项品质,让工程实施人员所执行的工作能够符合自然生态环境构造需求,保证在绿地率指标确立的过程中,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不受影响。以2016年出台的《城市绿线划定技术规范GB/T51163-2016》绿化用地需求为例,绿地率指标在此期间占比不可小于35%,稳定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及商业服务等设施的基本状态,使其在占据整体用地的35%,以构建出完整的绿地率指标,保证园林景观设计及住宅景观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对人工绿地的要求。

2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率指标对住宅景观设计的影响

在园林景观设计环节,住宅景观设计人员逐渐增加对绿地率指标的重视,但是植物种植设计工作中仍在次要位置,工程运行期间所执行方案常会根据扩初图来开展,不仅对住宅景观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会对景观空间的形态造成威胁,无法发挥出绿地率指标的应用作用,出现园林景观设计环节绿化植物在体量、空间尺度及整体形态上不协调,导致绿地地块出现分散现象,无法起到规模效应,从而增加绿地率指标控制工作的难度。

2.1地块分布较为分散,规模效应作用不大

地块常分布在边角地带可用绿地面积不大,难以实现对绿地率指标的控制,无法将绿地集中,出现绿地率转化和控制工作的不足。

2.2附属绿地功能不足,公众服务力度不够

绿地功能应用限制较多,不具备私密属性,住宅区围墙、设施等附属绿地可为人们提供服务较少,难以实现土地资源共享,制约此工程开展。

2.3绿地率不够具体,难以兼顾公共设施

公益性工程较少,建设标准及内容与绿地率指标之间关联较少,无法实现基础设施的配置,缩小原有用地空间,使绿地率不够具体。

2.4土地集约利用不足,重要区域划分不完全

住宅景观设计环节常会用TOD(交通主导开放)手段开展工作,造成此区域轨道交通站点、土地集约利用、居民服务等建设环节出现问题,使土地资源浪费问题频发。

3园林景观设计中基于绿地率指标影响的住宅景观设计策略

3.1明确住宅景观设计要求,加强对绿地率的规划管控

在城市建设环节,可划分绿地率指标,掌握住宅区域、轨道站点、商业中心所设置的位置,注重土地集约利用所带来的影响,保证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率指标不会发生过多变化。增加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如临海地区、临山地区以及风景区的了解。根据国内的相关法律规定来对住宅景观进行设计,适当提高绿地率指标,合理分析住宅区域的朝向和风向,加强建筑群体、单体的考虑,将住宅地面转换为景观环境用地,拉近自然、地理、生态之间的距离,保证绿地率指标在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控制,以实现住宅区域的优化。

3.2结合实际状况思考,合理降低绿地率要求

加强对建成区的重视,避免出现土地资源匮乏问题。在住宅景观设计环节可对所实施工程的建设基地进行考虑,补全工程开展期间的公共设施,避免当地存在水土流失隐患,增加配套设备的运用,掌握此项操作的基本使用功能,若当地可利用自然资源较少可适当降低总体绿地率指标。注意在其降低期间所配备的公共设施不得低于公益性设施总量,规范工程开展的各项工作,结合实际状况进行思考,保证所需用地、环境空间、绿地率指标可以满足住宅景观设计。根据实际绿地面积来依法缴纳易地代建设补偿资金,拉近与政府及附近统筹部门之间的距离,稳定生态环境的运行状态,划分出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地区,增加对荒地、乡村改造等住宅建设工作实际要求的考虑,实现在功能上的转变,使绿地率指标能够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有效扩大工程运行期间,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3.3扩大小区绿化面积,合理布局

为提高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水平,应适当扩大居住区绿化面积。在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对小区绿化面积有明确规定,但部分开发商未能有效增加小区绿化面积以获取更多效益,不重视小区绿化,不利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住宅小区园林设计的科学设计可以改善小区绿地不足的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健康的居住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园林面积。例如,可以在花园中设计一些蜿蜒的小径,以提高花园的趣味性,开阔花园的视野,并向人们展示社区的景观。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利用植物种植技术扩大社区的绿化面积。例如,种植植物时,应注意层次匹配,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可根据城市居住区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绿地,如公共绿地、道路绿地等,合理规划这些绿地,使其成为社区花园的一部分,提高花园的功能性。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合理搭配植物,注重植物栽培,以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长,提高景观设计水平。

3.4兼顾公共设施运用,实现绿地率的具体化

将绿地率规划为必选控制指标,秉承“以人为本”的建设要求,运用新要求、新形势、新技术来管控绿地率,让它具体化并遵循密路网、窄马路、街区制的建设时限,按照国家规范的住宅建设要求来控制各个地块指标,避免出现“一刀切”的行为,保证附属绿地、公共绿地等总量不会出现差错,发挥出其实际价值,促使绿地率管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3.5构建绿地指标转化机制,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方案

在园林景观设计环节应了解现有住宅景观设计要求,利用控制性的手段来详细规划编制阶段的各项内容,根据目前的绿地率指标来进行测算。掌握单个地块附属面积并遵循国内最新出台的规章制度要求,避免出现附属绿地面积运用不足的问题,实现对居民建设区域的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弥补公共绿地、控规片区、控规单元等相关地块,使各区域的建设标准达到统一并在统筹的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有效掌控绿地率,让其能够适应目前工程建设的发展,将原有绿地率控制工作的效益发挥出来,实现对此工作掌控手段的创新,将其进行优化、细化、分化,保证绿地率指标在住宅景观设计环节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合理性,落实绿地率指标的实施原则并增加对此区域地坪变化的思考,运用人工塑造的方式来构建出坚固的、耐腐蚀的、防滑的地面,提高住宅景观设计环节的美观度,增加图案、材料及色彩的运用,让地坪的构建更加完整,使此工程能够适应于景观美学理论内。制定完整的土地集约利用方案,保证各地区的岩石、植被、土壤等能够充分发挥出其作用,为后续住宅设计工作创建出有力的生态要素,保证物质资源的使用合理,让预算造价与实际限度相契合,为工程奠定出良好物质基础,并使植被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出其作用,稳定住宅基地的生态状态,顺应自然发展的要求来开展后续工程,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建筑企业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可增加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率指标的规划,降低对住宅景观设计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公众审美态度的测量手段来对住宅景观的每一道风景进行评判。若未落实到位,不仅会增加住宅景观设计的难度,还会混淆企业对住宅景观设计概念的理解。因此,可加强内部体系的构建,剖析景观设计评价及理论,构建出完整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以保证建筑企业乃至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娟,周岱霖,廖远涛.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思与行——以广州市为例[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风景环境规划),2021:348-356.

[2]徐剑.关于强化城市建设项目绿地率指标刚性调整的探讨[J].浙江园林,2020(4):23-24.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第9篇

关键词: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建设与管理;佛山市滨河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91-04

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其景观面貌和服务质量代表着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公园免费开放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一种全新理念,得到了国内外各大城市的高度认同。

2012年初,为解决佛山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城市升级和环境再造,推进广东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会议”的部署,经佛山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实施“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佛山市滨河公园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城市核心绿地系统,被列入“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随着城市升级计划的开展同时启动实施。

佛山市滨河公园位于佛山市中南部的佛山新城核心区内,北临东平河,长5 km,占地面积约65 hm2,通过露天泳场、湿地公园、迎水面、龙舟广场景观工程以及佛山公园滨河区改造提升等工程有机整合而成。由龙堤、湿地公园、露天泳场、儿童乐园、篮球场、五人足球场、滑板场、模型赛车场、绿道等节点及公众活动休闲区通过景观轴、文化轴、功能轴串联成体(图1)。自2013年底建成并对市民免费开放以来,不仅成为美化城市环境的生态工程、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更是成为佛山城市新的休闲游憩魅力点。本文总结了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方面的经验与特色,以期为今后城市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1规划与建设

1.1整合规划,打造特色

佛山市滨河公园为“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位于广东省4号及6号区域绿道中部,也是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22号线东平河生态景观林带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详细分析新城自然环境、绿化规划以及东平水系生态的基础上,以《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1]《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2]《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3]为依据,以“水绿香”为理念,以“升档次、加层次、增色彩、添文化”为手段,以“生态环境优美、文化主题鲜明、岭南特色突出”为主题,为广大市民提供“高效率、慢生活”的体验区为目标,在更好地保护东平河滩生态环境基础上,利用“沿江河景观”和“水乡风貌”条件,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建设,打造公园的惠民、生态、文化和水乡特色。

1.1.1 惠民功能特色

滨河公园功能设置注重通达性、参与性、互动性,绿道建设贯穿整个公园,配套有露天泳场、儿童乐园、篮球场、滑板场、五人足球场、模型赛车场等功能区,较好地丰富和拓展了惠民功能。其中,占地约40 000 m2的露天泳场的设计建设充分整合了东平河的自然风光与公园绿道的功能配套,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7 500 m2的人造沙滩,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享“阳光”与“沙滩”的休闲去处(图2)。同时,整个公园融合了绿道工程,是佛山市九大社区示范绿道之一,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绿色环保的骑行游憩场所(图3)。

1.1.2自然生态特色

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一是在充分保护东平河原有河滩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把湿地景观纳入公园规划建设中,通过恢复河岸缓冲带,修复沿河浅滩,打造浅滩、河漫滩等多样的生态水体形态,建成佛山市最大的城市中心湿地公园(图4)。二是通过采用复式堤岸起伏的堆土曲面增加可绿化面积。三是植物配置强调乡土性与特色性结合,注重乔、灌、花、草的有机搭配,注重常绿植物与彩叶植物的生态结合,注重植物立体生态群落构建,注重原生态植物的保护利用,在佛山市范围内淡水区域率先成功引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等红树林物种,在重要节点上试种中国红Cerasus campanulata ‘Zhongguohong’、广州樱Cerasus yunnanensis ‘Guangzhou’、南国早樱Cerasus cerasoides ‘Nanguo’等名优樱花品种,并推广种植烈香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iexiang’、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克瑞墨大牡丹茶花Camellia japonica‘Kramer's Supreme’、六角大红茶花Camellia japonica ‘Heksagonalni crvena Kamelija’等珍稀茶花品种,较好地营造出颇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植物景观。四是在园建设施建设方面,强调生态环保材料的应用,如公园园路小径铺地采用渗水性较好的透水混凝土材料,减少了地面迳流和雨水流失,为园林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湿地园路则顺应滩涂地形环境修建防腐木栈道,配备休憩、望江平台,与周边环境达到最佳的“天人合一”境界。

1.1.3岭南文化特色

注重传承岭南文化,把岭南文化元素融入到公园中,打造地方绿化美化生态化品牌。建成展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的“木版画廊”、展示佛山人文历史的“剪纸画廊”(图5)和国际龙舟赛最佳观赛点的“龙堤”,并融入了佛山国际城市雕塑大赛的12件精品,以此增强公园文化内涵。

1.1.4水乡特色

利用水乡条件,对河涌、堤岸、内陆景观三大专项进行统筹,同步设计和施工,有效保证了防洪和园林景观的有机结合,形成“河涌―滨水公园―城市绿地”的有机统一(图6~7)。同时通过叠山理水,修建大型塑山瀑布、山林小涧、望江平台、音乐喷泉等形式多样的亲水设施,营造出“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绿相随”的新型城市滨河水乡景观。

1.2分段实施,科学推进

佛山市滨河公园建设是佛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既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幸福工程。佛山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佛山新城管委会)高度重视项目推进过程,严格把关设计、施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并高效组织项目管理,使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在具体建设环节,通过将滨河公园红线范围内的露天泳场和迎水面景观提升工程等7项生态绿化项目有机结合,进行统筹整合、分段施工,基本做到既符合省市的总体要求又贴合新城实际,充分保证了生态绿化工程的有序衔接和园林景观的整体协调,有效解决了用地难、资金缺和时间紧三大建设难题,全力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

1.3收集民意,完善方案

通过坚持每周3次的游客问卷调查、网络意见收集等方式了解市民对已建成节点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以民意倒推决策方式来科学决策新节点的设计、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真实需求。譬如新增的儿童乐园(图8)、五人足球场和模型赛车场等功能区,较好地丰富和拓展了滨河公园的惠民功能。

2 运行与管理

2.1运行机制

佛山市滨河公园为免费开放式公园,由佛山新城管委会管辖。公园具体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则由管委会委托佛山市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下属的佛山市新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和佛山市新城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并接受管委会的监督检查验收。其中绿化子公司负责园林绿化养护及保洁工作,物业子公司负责设施设备及秩序维护工作。公园维护管理经费由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编制预算,经佛山市财政局审核后,按季度核拨。通过这种直接委托的垂直管理和严格的监督检查验收,有力保证了经费的使用到位和高标准管理质量及相关配套公园服务的实现。

2.2精细化管理

佛山市滨河公园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方针,着力完善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 “精细化”管理,有效巩固建设成果,确保公园管理有水平、上档次。

2.2.1执行高级别公园管理标准

佛山市滨河公园按照广东省《城市绿地养护质量标准》(DB44/T269-2005)[4]执行城市绿地养护质量一级标准,并立足实地,制定了佛山市滨河公园园林绿化养护标准规范、佛山市滨河公园物业管理标准规范、公园管理工作年度方案等完备的管理规范,按“月”编制月度管理任务与指引,然后以“周”为单位安排工作计划,再以“日”为单位落实,较好地保证了各项具体工作的严格执行到位。

2.2.2推进公园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了涵盖公园管理人员与一线作业工人考核、岗位职责等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操作手册,使员工保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各项工作。

2)配备园林绿化(含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物业管理方面齐全的专业技术人员,全方位指导、监督、跟踪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的执行,并通过工程师例会及滨河联席会议集体决策,实现公园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一体化。

3)持续提升公园管理人才队伍综合素质。通过定期组织技能交流和培训学习活动等方式稳步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和文明服务水平。

2.2.3持续开展公园管理技术创新

1)通过开展“特色植物在佛山新城应用”“佛山滨河公园土壤质量研究”“佛山新城绿地有害生物普查”“城市公园绿地设施调研”“佛山新城绿地动物资源调查与恢复研究”“佛山新城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城市公园管理模式”等专题技术调研,为建立具有自主特色的佛山市滨河公园建设与管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2)通过开展技术改良构建了由公园有害生物生态防控、配方施肥与土壤改良技术、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树复壮技术、大树全冠移植技术、植物促控花技术、植物整形修剪技术、植物损伤修复技术等13项具备核心竞争力技术组成的新型公园管理技术体系,为公园管理工作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3)通过大力引进二维码树牌、高空作业车辆、超低容量喷雾机、智能化喷淋系统、电动保洁车、挖树机、钻孔机、草坪打孔机、高枝绿篱机等新型设施设备,提升公园管理作业的机械化及智能化水平。

2.2.4严抓公园管理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通过建立由自检自查、专家验收、数字城管、城市考评构成的监督检查机制,严格依据广东省《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范》(DB44/T268-2005)[5]、《佛山市城市管理考核评比暂行办法》[6]执行公园管理服务质量考核。为此,公园管理效果得到佛山市委市政府及广大市民的认可和赞赏,以优质的园林绿化环境成为新城对外招商引资的一张靓丽名片。同时在佛山市城市考评中荣获七连冠,并获得“2012-2013年度顺德区园林绿化优秀管养项目奖”。

3成果与效益

3.1成果

佛山市滨河公园的建设诠释了滨河生态文化,开创了城市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新篇章,让佛山新城的总体形象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凭借高标准、高质量的园林绿化景观获评全市城市升级首轮年考中的“最佳精品奖”以及佛山城市升级明星项目和最美河滨项目,并以“滨河莲韵”的魅力美景跻身为佛山新八景之一。本项目于2014年获得广东省第二届岭南特色园林设计铜奖。

3.2经济效益

佛山市滨河公园已成为佛山新城建设的新地标、招商引资的新亮点,为新城高端商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了新的平台和增长带。

3.3社会效益

以佛山市滨河公园为载体,紧密围绕体育休闲、游憩服务做文章,在滨河休闲文化上下功夫,积极携同佛山传媒集团、佛山市电视台、佛山市博物馆、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佛山市志愿者联合会、佛山市流行音乐协会等外界单位及协会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共计10万人次。其次,建成免费对外开放的露天泳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功能和服务提升,办卡市民已超30多万人,累计接待泳客近100万人次,是目前广东省内最大的城市免费露天泳场,并于2014年获得“佛山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让公园贴近社会,惠及民生,社会效益明显。

3.4生态效益

佛山市滨河公园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制氧固碳、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据统计,佛山市滨河公园植物种类数量由原来的数十种上升到现在的300多种,俨然是一座岭南植物王国,是青少年生态科普教育的优良场所。同时,佛山市滨河公园作为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22号线东平河生态景观林带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河岸线构建起宽阔而连续的防护林带,形成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的绿色长廊,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提供良好的缓冲地带,有力保障了城市的生态安全。此外,生态完好的佛山市滨河公园也为迁徙候鸟、水鸟、林鸟提供更广阔的栖息地。据广东省昆虫研究所与佛山市新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组成的调查组的系统调查,2013年在佛山市滨河公园栖息的鸟类共计10目23科48种,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3.50%,占全省已记录鸟类总种数的9.41%。其中,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为优势种。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广大市民对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园的追求向往越来越强烈,如何建设管理好城市公园对城市发展尤为重要。依据佛山市滨河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实践经验,各大中城市可在城市化合理布局过程中为城市公园发展留有余地,科学规划建设,成立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的专项资金,组建专门统筹管理机构跟踪资金的落实到位情况,注重公园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公园管理服务创新,广泛听取市民意见与建议,实现城市公园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

本文图片均为佛山市新城园林绿化公司拍摄制作。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住房和建设厅.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Z]. 2010.

[2]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Z]. 2011.

[3] 佛山市人民政府. 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佛府[2012]1号)[Z]. 2012.

[4] DB44/T269-2005. 广东省城市绿地养护质量标准[S].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