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12 12:27:25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第1篇

关于广告创意是如何产生的问题,不同的人观点不一样,但至少有一些是可以明确的,一是出于商家推广自己产品的要求。市场环境下的商品经济讲竞争,要使自己的商品具有竞争力首先就要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商品,因而广告成了最有效的方式。广告创意正是来源于商家希望消费者了解自己产品的目的,重在介绍本产品的优势。二是出于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是商品的某种功用的需求。当前市场上的减肥产品很多,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的审美观念是以瘦为美,各种减肥产品充斥着市场,有的打着“健康瘦身”的旗号,有的打着“快速减脂”的噱头,总之,这些创意的出现,是源于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广告策划个人对于产品的理解、厂家对于商品的定位、市场对于产品的评价与反馈,都是广告设计创意的来源。如近来电视上出现的最多的凉茶“加多宝”的广告,便是出于其市场反馈的销量出发的。

2报纸广告设计创意的方法

广告创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其创意模式有着一般的方法和规律可循,文章接下来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广告创意方法。

2.1开宗明义式

广告的目的就在于使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并购买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收益。那么,广告必然会致力于产品亮点的开发,所谓亮点就是指产品与众不同的地方,凭借这个特点产品能够被市场需求[2]。例如药品广告“仁和可立克”,其创意为快速有效治感冒,采用的广告创意为“治感冒,一粒就见效”。无需使用太复杂的药品成分介绍,直接将产品的效果说出,采用开宗明义的方式使消费者了解。

2.2简单明了式

有些广告在创意上显得偏于简单,但仔细体味其中的创意,又可以发现其不凡之处。如在汽车类广告之中,一款汽车为了突出其性能,列出了空间大小、油耗情况、检修率、刹车距离等一系列数据,使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到产品在这些方面的优势。这些数据的出现,使人们对产品的了解更为清晰。

2.3设置悬念式

并非所有的广告都采取比较直白的表现方式,有些广告采用了迂回的方式,通过悬念设置,给受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完成了广告的深度和寓意。如在一则报纸广告中,版面的左侧是一个灯泡,并附上一句话“一度电能够干什么?”,在旁边有一些列举的例子,如“可以看一集电视剧,可以上几个小时的网,可以供洗衣机工作两个小时……”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然而在最后一句却是“可以为山区的孩子带来一个星期的光明”。在下方,还有一句解释性的文字“在山区,平均每个家庭的年用电量不足100度”,这是一则号召人们节约能源,关注山区发展的公益广告,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提升了广告的深度。

2.4以情动人式

广告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艺术,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有的广告就会考虑到以人的自然感情特点,针对性的做一些广告,以唤起人们对某种现象或事物的关注度。如曾在一份报纸中看到这样一副画面,南极一块浮冰上,站着一大一小两只企鹅,它们随着浮冰漂移,充满迷茫。没有多余的文字,也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是一副简单的画面,就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情感,保护环境,保护家园。

3报纸广告设计中的审美创意

审美活动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项基本活动,所谓审美就是指某事物呈现出来的现象带给人的一种良好的精神享受,这种非功利性的感知即称为审美。那么,在报纸广告创意中如何体现审美呢?笔者认为,报纸广告创意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介,主要以画面、文字、意境等方面让消费者产生良好的精神享受。报纸广告设计中的审美创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宣传的真实性

只有具有真实性的东西才具有美的价值,真是美的本质属性之一。在报纸广告中,可能存在一些虚假广告的成分,但能够给受众审美体验的无一不是真实的东西。如在一则反应西部教育的公益广告中,画面主要是采用了摄影师捕捉的一个小女孩的眼神,小女孩的手里拿着破书,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其背后是残破的教师和荒凉的西部。这则广告是摄影师深入西部之后,所拍摄的平常的一幕,它无比真实的反映了西部的真实教育情况,给受众真的审美体验。

3.2寓意的善意性

美学观点认为,善是美的本质属性之一,纵观所有的具有审美功能的东西,没有一例不是劝导人向善的。在报纸广告创意中,善体现在希望人健康快乐,也体现在倡导传统的美德。如一些药品广告,虽然商家有着盈利的目的在其中,但其出发点还是希望产品能够缓解病人的痛苦,因而是善的。

3.3审美的多边性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第2篇

关键词:当代报纸、广告设计、印刷技术

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经历了从萌芽,到雏形,到完善,到兴旺、发达的漫长的演变历程。1印刷术起源于古代的印章和石碑,活跃于唐朝的雕版印刷,兴盛于两宋的活字印刷。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北宋庆历年间毕升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人称其为印刷术的始祖。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铅活字版印刷,为现代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是首次发现的古代印花丝织品实物2这表明当时在印染工艺方面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中国印刷技术历经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及汉字信息处理的激光照排三个历史阶段。它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孙中山先生说:“印刷以知识供给人民,为近世社会的一种需要,人类非此无由进步。”3当代印刷技术的进步给报纸广告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印刷技术的发展

我国当代印刷行业发展可分为模拟印刷时期、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印刷时期与数字印刷时期三个阶段。如表1所示,报纸的印刷技术经历了手动凸版铅印、自动凸版铅印、平版胶印及数字印刷的过程。本文从模拟印刷、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印刷及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等方面,展开对当代报纸广告设计研究。

1、模拟印刷技术的发展

解放初期我国的印刷技术主要为模拟印刷,其包括平版、凸版、凹版、孔版四大印刷,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使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载物上的过程。4模拟印刷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力和印版来印制,模拟印刷的排版技术经历了手工铅排、自动铅排、手动照排到激光照排的过程。解放初期的手工铅排是按照原稿和工艺的要求,用铅字和各种排版材料排列而成的。50年代,我国相继成立一批现代化的印刷企业,并开始生产、使用自动铸排机。60年代,第一代国产手动照排机研发问世,照相排版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熔铸铅字的传统排版工艺,实现了从热排到冷排的技术变革。60年代以前,印刷彩色图像需要采用人工设想分色技术,由于该技术的操作时间长、难度大,并没有得到普及。60年代以后,随着彩色胶卷和制版照相机的发明,人工设想分色技术逐渐被照相分色技术所取代。直到80年代,电子分色技术才得到运用。模拟印刷时期,印刷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代报纸广告设计的发展。

2、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印刷技术发展

20世纪80年代,光电技术开始应用在印刷技术领域,使得印刷技术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迈进了模拟印刷与数字印刷技术相结合的新时代。印刷机械的研制和生产也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从手动、半自动过渡到全自动,实现了从铅印到胶印的重大变革。80年代,我国成功自主研制电子分色机,并投入市场。电子分色技术质量好、图像修正功能强大、生产效率高,为彩色印刷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数据化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到20世纪90年代,电子排版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电子排版系统中的文字和图像都以代码的形式出现,图文信息的输入、编辑全部在计算机里完成,整个流程可以在电脑屏幕上进行较对、修改、替换,极大的拓展了版式设计和制作的空间。印刷技术由文字单色处理的桌面出版系统演进到彩色图文处理的电子彩色出版系统,完成了图文信息处理技术由模拟向数字化转化。这一时期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广告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广告设计的表现提供了技术保障。

3、印刷技术的数字化革命

21世纪初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印刷领域得以广泛的应用,文字、图片等数字信息存储传递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使得照相、分色、校色、创意、拼版等工艺在页面描述语言中有机结合,实现了图文合一,数字印刷系统不用软片,也无须分色制版,省略拼版、修版、装版对位等工艺流程,新型感光材料和印刷油墨的开发,为印刷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使得印前、印刷实现了数字彩色一体化。2000年后,数字印刷企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2007年,我国数字印刷企业约为37000家,占所有印刷企业的37%,兼营传统与数字印刷的企业约为44000家,占所有印刷企业的44%。1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数字印刷机的出口大国,图1为我国数字印刷机进出口比例,可以看出我国数字印刷机进口比例浮动较小,呈缓慢上升趋势,而我国数字印刷机出口比例涨幅较大,在2010年出口比例突破了50%,比上一年增长了17.45%。

二、当代报纸广告设计的发展与蜕变

报纸是出现较早的一种传统印刷媒介,也是最大众化、传播范围最广的传播渠道之一。唐朝的《邸报》被视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报纸,其主要内容为政府公文,只在宫廷中流传。辛亥革命前后,各类报刊纷纷创办,全国报刊达500多家。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纸和省级报纸蓬勃发展,实现了自给自足。1966年——1976年,“”爆发,广告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工具而被禁止,所有商业广告活动全部停顿。1979年,中国广告业开始复苏,发生了重大转折。2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刊登了“天津牙膏主要产品介绍”广告,这则广告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条消费类报纸广告。同年1月10日丁允鹏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为广告正名》的文章,为中国广告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图形在报纸广告中的变化

模拟印刷时期的报纸广告中图形运用的频率较少,所占面积较小,表现手法单一、直白。模拟印刷时期我国报纸广告的设计表现为:文字告白为主,手绘插图为辅的设计特征。模拟与数字相结合印刷时期,报纸广告设计开始使用摄影图片,图片质量与模拟印刷时期相比较为精美,但大多为产品、人物及场景直白的表达,缺乏创意。模拟与数字相结合印刷时期我国报纸广告的设计表现为:手绘插图为主,摄影图片为辅的设计特征。数字印刷时期的报纸广告中图形运用较为普遍,以创意摄影图片和创意设计图形为主,设计主题表现更加含蓄,更具专业性、审美性和创造性。数字印刷时期报纸广告的设计表现为:图形为主,追求创意的设计特征。根据印刷技术发展的因素,结合报纸广告设计的时代特征,将报纸广告大致分成解放初期、改革开放后和21世纪三个时期。其中1967年到1978年为商业广告的消亡期。3本文不将1967年到1978年期间的报纸广告列入的分析的范围内。论文选取《人民日报》1949年—1966年、1979年—1999年及2000年—2010年三个不同阶段分别从每年4月和9月中随机抽取一期报纸,并对其刊发的广告进行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1949年到1966年期间共收集到的303幅广告,其中图形型广告仅23幅,占总数量的7.6%。图形所占广告版面中的面积较小,基本不超过版面的30%。1979年到1999年共收集到的104条广告中,图形型广告有64幅,占总数量的61.5%,比第一阶段增长了近1.78倍,图形在广告版面中所占的面积不断增加。2000年到2010年共收集到的90幅广告,其中图形类广告有73幅,占总数的81%,比第一阶段增长了2.17倍多,图形所占广告版面中面积最高可达100%,图形已经成为广告中最主要的视觉元素。从图3可以看出,解放初期图形型的报纸广告中广告主题多为产品和人物形象。制作方法以手绘为主,摄影图片为辅。表现方式多为具象表现,较为单一、直白。改革开放后图形型广告中广告主题多为产品、人物与场景形象。制作方法手绘写实的产品图形和产品摄影图片使用频率较高。表现方式上意向和抽象手法逐渐增多,但仍以具象为主,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也逐渐运用到报纸广告设计中。到了21世纪,图形型的报纸广告中广告主题与前期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品、人物与场景形象的直白表现已经很少被运用,创意图形已经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表现方式上由具象转化为抽象和意向,图形设计更加含蓄,注重情感化,手绘的表现方法已经基本被摄影和计算机设计所取代。如图4为新光药厂1949年12月11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咳舒钙”产品广告,采用了文字描述与手绘图形相结合的表现方式,画面的左边描绘了一个正在咳嗽的女性形象,线条简洁,并做了夸张处理。画面的左下角为写实的手绘产品包装图,刻画的细致、直观,有力的传达了商品的特征。图5为解放日报2002年8月30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形象广告,采用了创意图形的手法,画面的中心将镜头的图形与上海典型的建筑图形同构,其与模拟印刷时期的图形广告相比,设计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2、字体设计在报纸广告中的变化

文字是广告主向消费者传达广告信息的主要途径,解放初期广告中的文字以手写的黑体、宋体及楷体为主,缺乏规范性和整体性。1980年北京大学王选教授发明了计算机激光自动排版技术,规范的印刷字体逐步代替了手写字体,改变了报纸广告字体混乱的局面。如图6所示,解放初期广告中文字以手写的黑体与宋体为主,楷体、综艺体和幼圆体等字体也较为常见,但字体设计手法相对较为单一。改革开放后印刷字体逐渐的取代了手写字体,并增加了很多新字体,如综艺体、隶书体、幼圆体等,该时期字体设计的表现手法相比解放初期更加多样化。创意字体逐渐在广告设计中得到运用。到了21世纪,除了黑体、宋体、楷体等字体之外,还出现了琥珀体、娃娃体及书法体等个性化字体,字体在设计上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字库中的印刷字体达到上百种,创意字体被广泛地运用到广告设计中。图7为金星钢笔1949年11月1日刊登在《解放日报》广告中的字体设计,字体在黑体的基本上,进行了变形处理,将部分笔划的直角转变为圆角,用星星图案代替了部分笔划中,与广告主题相得益彰。图8为凯歌电视刊登在1982年1月14日《解放日报》广告中的字体设计,字体在综艺体的基础上,将笔划中的部分直角变成圆角,并将部分笔划连接起来,大写的英文字母k作为背景,使之与中文字相结合,准确的体现了商品的特征。图9为大众汽车2007年6月1日刊登在《羊城晚报》广告中的字体设计,广告画面以文字设计为主体,将汽车部分配件作为设计元素,运用同构的手法,形成100%的字体图形,简洁又准确的传达了大众汽车优良的服务品质。

3、色彩在报纸广告中的变化

色彩是广告设计中一种特殊的情感语言,它不仅能吸引读者,还能更加直观的传达产品的特征。凸版印刷时代,由于纸张、油墨及印刷工艺的特点,印刷色域空间很小,无法表现丰富饱满的颜色,所以早期的报纸广告多为单色印刷。《人民日报》在1974年1月1日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张彩色报纸,但是由于印刷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并没有得到推广。后来出现了图形套红的广告。1980年以后,电子分色机和多色胶印机进入我国,其质量、功能、速度是照相制版和传统印刷机无法比拟的,照相制版工艺和单色凸版印刷机从此淘汰出局。1到21世纪,普通报纸的彩色印刷才得以真正推广,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减少了印刷成本。图10为2010年9月16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的金龙鱼调和油广告,广告大面积的采用了深蓝色,以明黄色为点缀,与文案的“情深似海,月满中秋”相呼应。蓝色给人感觉广阔而宁静,体现了家庭之间的温馨、和谐。黄色的标题与蓝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4、版式在报纸广告中的变化解放初期的广告版面较为固定,面积相对较小。改革开放后伴随报纸的扩版,广告版面的面积不断扩大,广告在报纸中的位置具有不确定性,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子排版的出现,广告的版式完全打破了原来相对固定的局限,出现报花广告、通栏广告、跨版广告、整版广告等各种规格的版面。论文分别对《人民日报》1962年、1995年、2007年三年的广告版面进行调查,如表2,1962年共收集到广告217幅,其中版面规格多为1/8通栏以下和1/4通栏,半通栏和通栏广告相对较少,通栏以上的广告几乎没有。1995年共收集到广告435幅,广告版面规格以1/4通栏、半通栏、通栏、半版为主,偶尔也会出现1/4版和整版广告。2007年共收集到广告251幅,广告版面规格以跨版、整版、报花等为主,广告版面规格越来越大,成为报纸中的重要内容。广告的版式设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初期广告版式设计简单,多为对称型、上下分割型和左右分割型。整个版面分割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分别配置文字和图形,构图简洁、稳定。改革开放后单一的版式形式被打破,版式设计越来越多样化,逐渐向图文融合的方向发展。到了21世纪,版式设计开始在平衡、稳定的基础上追求变化,个性化和创新性版式设计大量地涌现。如图11为左右分割型和对称型相结合的版式,画面的上方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大小相同的图形和文字,画面的下方为左右对称的文字介绍,左下角的产品图形打破了版面的拘谨感,具有简洁、稳定的美感。图12为2008年12月22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壳牌石油广告,采用了自由型的版式,画面的中心为一条输油管道,以输油管道引导受众的视觉流程,视觉的终点停留在品牌商标上。整个画面被分为图形和文字两部分,这种自由的编排,给人活泼、轻快的感觉。

三、结语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 版面设计 编辑原则 版面误区

美国密苏里大学报纸编辑学教授达里尔?莫恩在其著作《美国报纸组版和设计》中认为:“报纸版面设计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信息。版面设计是报纸传递讯息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加的东西。好的设计必须符合两个公理:1.越简单越好;2.形式服从功能。”归结起来,就是要求版面设计使信息“清晰易读”。近年来,我国报业面临突如其来的商业化浪潮,在尚未有足够的版面设计理论基础和清晰认识的条件下,商业化竞争带来的是版面设计理念的扭曲以及报纸版面的畸变,虽然之后经过漫长的修复矫正过程,但时至今日,各种设计思路的交错横生,再加上不断丰富提高的技术条件的鼎力支持,使报纸版面设计仍旧带有并不断滋生一些畸变基因,暴露出不少误区,无法还报纸版面以“清晰易读”的本质。

1.滥用视觉强势

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与视觉强势的重要作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我国报界所知晓并开始进行尝试和应用,在经历了五六年对“大黑粗奇”的“强势”版面尝试后,对强势概念的使用渐归理性。但是,依靠视觉强势夺人眼球仍旧是我国报纸版面设计者拿手的法宝之一。特别是在头版封面化、海报化的趋势下,视觉强势的应用更加自由大胆,往往超过了报纸版面的风格承受限度和信息的涵盖范围,一味求冲击力,成为当年“大黑粗奇”现象的变种版本。(见图1、图2)

报纸版面的价值在于传递信息,而头版的价值在于引导受众接受信息,适当的视觉冲击力有利于吸引读者阅读新闻,但过度夸张的形式却往往会使读者不知所云,或者产生图大于文、被欺骗的负面感觉,从而对此报的公信力水平产生怀疑。冲击力在于意义的创新而非形式的夸大,这是报纸版面设计中应该有所警戒的。

2.头条新闻低俗

“吸引眼球”在很长时期内被我国报界认为是报纸头版的唯一功能,在这种认知和设计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版面设计往往会寻找当天新闻中最能“吸引眼球”的信息做文章,将其图片化、标题化置于头版以吸引目光,这种做法往往导致了低俗新闻成为当日报纸的头条。头条选择一向以来被认为是能够体现报纸立场、价值观和水准的重点所在,为追求眼球效应而使报纸整体沦落为低俗小报,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见图3)

3.广告湮没新闻

在我国,虽然广告侵占报纸版面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但是却在近年报业经济整体下滑的不景气时刻变得尤为突出。不少国内报纸除了整版整版的广告外,头版也会刊登大幅的广告或者整个让位给广告。广告设计与版面设计不相符的现象也经常出现。(见图4)

对于进入激烈的商业化竞争的报社而言,广告往往是养活报社的最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对于报纸版面而言,广告确有其不可逆转的损伤性。报纸的最首要任务是传递信息,充斥了整版广告或是广告比信息更醒目的版面无疑违逆了报纸的根本原则,而没有新闻信息含量的报纸(特别是头版)则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怎样在广告与信息之间权衡,这是每一个生存在压力中的报纸应该考虑的问题。

4.版式妨碍阅读

版式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报纸特别是地市级报纸对自身版式设计没有统一的规格和风格定位,报纸的版面风格往往是根据新闻内容而定,需要严肃的长篇社论便在头版密密麻麻排满,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则稀稀拉拉做“目录式导读”,如果新闻不多便将版面让给广告。(见图5、6)

其二表现在信息的无规划性,有学者将这种状况称为信息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小题大做”:就是很小的一点事,或读者关注度较低的“冷门题材”,或很稀薄的一点信息资源,一做就是一个版、几个版,极其铺张。? (见图7、8)这些版面往往为了凑数而诞生,没有系统延续性也不具备规律性,只是在某一期报纸中突兀地出现,扰乱了受众的阅读思维。

5.广告新闻错生歧义

广告的版面设计一向不为我国新闻界注意,但作为版面元素之一,广告对版面的影响通常能够体现在:争夺版面视觉中心、风格与版面整体不符、破坏版面平衡、与版面信息相配产生歧义。(见图9、10、11)

无论是哪种影响,均违背了新闻为主广告为辅的版面设计原则,使编辑精心选择的头条信息,无法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甚至会使受众在“第一眼效应”中认为:今日无事。更为严重的,则使受众将广告与新闻信息混淆,产生误读,带来错误的信息认知或情感意识。报纸广告的版面设计必须以版面整体效果为中心,注意到广告设计与版面的融合融洽,与信息的明确界限区分及表意独立。早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就有学者提醒:广告设计应该“正视广告、保持平衡、疆域分明、因“形”制宜、善用色彩”。?然而遗憾的是,直至今天,广告仍然常常是报纸版面肌肤上一个个突兀的疤痕。

6.标题夸张费解

标题是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头版促使读者判断一份报纸可读性和价值的最重要的文字信息。然而恰是因为如此,玩文字游戏以吸引眼球的“标题党”成为很多报纸吸引受众的手段。此外,一些未经仔细考量的标题也会造成文题不符的后果。(见图12、13、14)

作为新闻的一部分,标题与新闻内容的不符是信息不实的一种表现,同样也是对受众的欺骗。报纸固然需要好标题来吸引受众阅读,但这是基于真正为受众提供所需、及时、真实的信息之上,标题文章两层皮、“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是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亦是对报纸的一种损害。

标题是受众阅读一个版面的入手点,标题的表意清晰是对信息顺利传递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标题制作使用大众化的、易理解的语言,清晰、简明、生动地概括出最重要的信息。然而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络语言的发展日益壮大,对一部分经常接触网络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语言造成了一定侵蚀。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我国很多报纸的文章标题也开始大张旗鼓地使用网络用语,“给力”、“神马”、“浮云”等等词汇屡见于报纸新闻标题之中,不利于语言文字的健康、纯净。

7.过度留白信息

我国报纸版面设计对留白手法的广泛应用仅从本世纪初开始,虽然时间并不长,报纸上的留白面积却增长颇为迅速。留白从一种使版面清晰易读、疏密平衡的设计手法变成报纸弥补信息不足、甚至利用反传统方式制造视觉强势的手段。大片的留白吞没了报纸传递信息的价值,看似有物实则无物的同时,也形成了报纸对受众的信息欺骗。

图15、16分别是《东莞日报》玉树地震哀悼日和《羊城地铁报》舟曲泥石流哀悼日特刊头版,尽管报纸性质不同,但都选择了白纸一样空洞的版面。

针对这种现状,除了应该改变版面设计的思路外,还需要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注重版面的整体策划和信息整合,放弃可有可无、价值不高的信息,留出版面给有价值的、受众最需要的信息。设置固定的栏目进行信息的组合与部署,对重要的独立的信息进行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解读,利用信息图表等辅助手段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并美化版面。留白不是填凑版面的方法,过度留白只能让版面空洞松散,溃不成“报”。

8.版面盲目效仿

版面是报纸的视觉识别系统载体,是报纸树立品牌的门户。我国报纸版面设计一直以来是大模仿小创新,在一个新流行趋势的鼓动下往往会一拥而上出现许多同类型的设计。除了少数大报和老牌报纸能够在版面设计中坚持自己的风格特色外,大多数地市级报纸如果遮住报头便无从区分。版面性格盲目效仿的一个集中体现便是特刊,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几次灾难特刊的设计都盲从于黑白色调搭配、内容大致相仿的大字号标题和或具有震撼力的灾难照片、蜡烛与的意象表现,仿佛在那几天,所有的报纸都是一副面孔。

图17、18、19分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哀悼日时《新快报》、2009年玉树地震哀悼日当天《天府早报》、2010年舟曲泥石流哀悼日时《城市晚报》的版面,时间跨越三年,版面的表达形式如出一辙。

报纸版面的模仿应是有自己创意的模仿,然而设计雷同的效果却使报纸失去了个性。从这点不难看出我国报纸版面设计者在艺术思维和版面思维相结合的道路上差距仍旧很大,但归根结底仍在于大多数报纸未能对自身特色和办报方向进行科学的考量和分析,没有设定明确的个性定位和设计系统。

9.标题冗长累赘

模块式编排的最大束缚就是标题字号与字数的不断权衡,固定的宽度限制了标题字数,这同时体现了模块式编排清晰易读的风格:用最少的字数体现文章的最重要信息,方便读者阅读。但是,很多报纸都不吝于起一个冗长的标题,受到模块限制便增加字体的长宽比例、缩小字间距,使标题密密麻麻成为一片。(见图20、21)

版面标题的作用在于醒目、清晰、提示、吸引四点,长标题往往让浏览的目光望而生畏,头脑也无法在一瞬间解读复杂的信息,标题的作用就有所丧失。而如果是头版标题,则会成为整份报纸失去被阅读机会的根源。

10.标题低俗庸俗

报纸标题的制作是一种文字的艺术,形象、蓄意、强调等修辞手法在标题拟制中应用的目的在于清晰、生动、凝练地传达新闻内容,同时吸引读者阅读。近年来我国报纸新闻标题在追求醒目、独特的道路别注重对标题文字音、形、意的琢磨和利用,其中不乏借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内涵与多音、多义的特征应运而生的好标题,但也逐步泛滥出一些借此表露粗俗之意、与“性”联想形成噱头的低俗标题。(见图22、23)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第4篇

论文内容摘要:由于盲目的追求发行量,我国报纸发行开始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本文认为报纸发行要想摆脱困境,就必须重新定义报纸的属性,建立以科学营销理论为基础、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新型发行营销模式即整合营销发行。

从1985年《洛阳日报》首创“自办发行”开始到现在,我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纸已达800家,占我国报业80%以上;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下,我国报业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但由于发行理论和实践的欠缺,盲目地追求发行量,我国报纸发行开始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出现了晚报都市化、都市报多样化和报纸同质化的特点。

为了摆脱市场的困境,目前有必要重新定义报纸的属性,把报纸作为商品来看待,从而建立以科学营销理论为基础、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新型发行营销模式即整合营销发行。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的理论依据

所谓的整合营销发行是以IMC(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为基础的新型发行模式。美国西北大学唐·E·舒尔茨教授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中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定义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长期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销售目标”。通俗来说,就是公司所有的部门、所有的活动、所有商品生产和销售的环节都是为了营销而服务的。

整合营销开始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传入我国,最初主要为一些大型企业塑造形象、传播品牌和组合市场营销要素的领域所用,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运用于商品生产业、广告业等等,但是它的实施对这些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报纸发行领域,整合营销的运用也为其开创了新局面,2001年《京华时报》的成功推出,不仅创造出发行业的神话,同时也使报纸发行整合营销的理论深入人心。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对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将报纸发行过程作为一种产品的营销过程,对于报纸发行业来说是一种跨越性的进步,整合营销理论和发行的结合对于报纸发行业的积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销观念的转变

对于报纸发行中的营销人员而言,应该认识到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媒的特殊性。报纸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报纸的传播对象是数以万计的读者,从这一点来说,报纸的受众群之广决定了当今报纸发行业中最大的弱点就是它无法及时地获得消费者对其产品优劣的信息反馈,无法准确、及时地做出判断和反映。而且报纸的销售是二重销售,即报纸的销售不仅是要销售给广大的读者,同时还要将广大的读者对其报纸关注所产生的“注意力经济”即“眼球经济”销售给广告商。报纸对其消费者的定位决定了广告商对其广告投入的选择。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报纸发行业所面临的不仅是来自各种报刊业之间的,还有来自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媒体之间的竞争。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正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将更多的注意力注重在消费者即目标受众群和广告商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互动之上、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报纸的发行进行准确的定位,而且发行以消费者为主,办消费者想要看的报纸,而不是发行者想要发行的报纸,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扩大发行量,获得消费者价值,进而通过广告商转换成为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团队力量的发挥

在西方国家,报纸的发行者是报社的领导者,而在我国的报业当中发行只是一个附属部门。对许多报业人士而言,发行不过就是卖报纸而已。这是因为在旧的思想框架当中,人们总是认为应该以采编为主、广告为辅。报纸不能没有信息,采编自然不可少,而广告是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直接关系着报社员工的经济利益,而作为报社咽喉的发行却常常被忽视。

报纸要从内容上取得竞争优势是很困难的,因为同一件事情的发生会有上百家报纸进行报道,如何吸引读者的关注,发行策略的选择就成为致胜的关键。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可以说是报纸发行行业的创新,一方面通过对整合营销发行模式的运用将有利于对报社内部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发行部门在报社的地位,协调报社发行和采编之间的关系、发行和广告之间的关系、采编和广告之间的关系。为了共同的目标,以统一的声音、统一的形象进行传播,从而在读者群中树立其公信力和权威,吸引读者的关注,增加发行量,并吸引更多的广告商投入,最终实现报社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另一个层面而言,整合营销发行模式的应用也将有利于调动报社的外部资源,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中,各行各业之间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关系越来越密切,任何行业想要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占利润是不可能的,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同样也是如此。所以,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报社加强跨行业合作,降低投资成本,也是获得更持久的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

开展报纸整合营销的策略

报业发行在实施整合营销的策略时,必须考虑到报纸的特殊性,才能保证营销战略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从观念的整合,内部结构的整合,外部资源的整合和技术力量的整合几个方面来实施整合营销发行。

(一)观念整合

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大众化就决定了报纸的定位应该是大众性、服务性和贴近群众的;而对于整合营销而言,已将传统的4P理论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分销(Distribution)、促销(Promotion)发展成为更符合现在市场环境的4C理论即客户(com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这个变化说明营销的中心已经从过去的产品变为现在的消费者了。

所以必须树立以消费者即读者和广告商为导向的理念。但是,许多的报业工作者由于受传统办报模式的影响,习惯以报社的思维来带动大众的思维,以至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和大众越走越远。

面对这些情况,运用整合营销理论,第一,报社的领导层应该首先转变观念,以消费者为导向作为报社的企业文化,并使之深入人心;第二,报社应该定期的开展职业培训,并通过邀请广告商和特别用户的参与,使其了解报社的文化;第三,报社应该深入到群众当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者见面会,广告商见面会,加强和读者、广告商之间的交流,了解读者和广告商的需要;第四,报社应该建立固定用户的数据库和广告商数据库,通过各种有奖活动或爱心帮助活动加强固定用户和广告商的品牌忠诚度。此外,报社可以通过在报纸版面中增加和读者互动的版块,加强读者的参与性等办法,以致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等。

因此,对于报业来说,观念整合的重点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办报出发点,树立起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理念,并使之深入到报社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思维和行动中,才能办好报纸。

(二)内部结构的整合

内部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得以继续生存的基础,因此对于内部结构的整合尤为重要。对于报社而言,内部结构主要是由采编、广告和发行三大版块构成的。整合的重点就在这三大版块,具体而言:

1.提高发行在整个报社当中的相对地位。设置独立发行部门,发行部门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专业的市场营销知识和了解报纸运营状况,且在整个报社的经营权当中与其它部门主管享有同等权利,以保证发行计划能够如期正常的开展。同时,发行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活动策划人员,通过策划一系列的大型活动加强发行、采编和广告部门之间的合作。

2.发行部门应该加强和采编部门的协作。发行部门的员工工作在与消费者最接近的一线,他们能够清楚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将这些消息及时、准确的反映给采编人员,从而帮助采编人员写出消费者最想看到的新闻;从另一方面来说,采编人员写出适销对路的新闻,也有利于发行人员的发行工作顺利开展。

3.发行人员应该加强和广告部门的合作。一般意义上,发行量和广告量一定是成正比的。实际并不然,众所周知,英国《每日论坛报》以150万份的发行量倒闭,其原因是因为它的读者群年龄偏大,收入较低,缺乏购买力,无法吸引广告商的投入。所以说发行人员应该主动针对中高收入层下工夫,而广告人员在和广告商打交道更容易将报纸推销给广告客户及其公司的工作人员,互助互利才有利于报社的发展。

此外,采编部门同时也应该加强和广告部门的合作,在广告比较多的时候,记者应该想办法精简自己的新闻稿,但考虑到报纸作为大众传媒的具有信息传播和引导作用的特殊性,应严格控制采编人员干涉广告,防止采编人员的新闻失去公正性,报道片面化,从而使报纸缺乏公信力。

对报社内部进行重新整合,将有利于报社各部门朝着统一的目标,协调合作,共同发展、以一挡百。

(三)外部资源的整合

南方报业集团董事长范以锦在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年会曾说过:“报业集团要做强做大,一定要围绕如何增强媒体产品的竞争优势,打造一个能够支撑品牌媒体市场运营的产业价值链,并适时适度地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当中,想要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外部资源方面下工夫,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报社的外部资源主要包括渠道建设、印刷和各报社设立的其他如网站、广告公司、杂志社等相关产业。

对于渠道而言,整合营销理论强调“便利原则”,即要保证消费者对报纸的来源是非常方便,这就要求报社必须在报纸覆盖范围内投入资金和人力加强渠道建设,使其报纸的发行能够实现高密集度,快速的覆盖。通过设置发行站点,聘请专门的摊点发行人员、报纸投递人员和设置电话订报、网上订报、手机订报等多种手段相整合,形成统一的市场行为,打造立体的、综合的发行网路,并努力使渠道升值,通过发行其他报纸、杂志和广告DM等降低发行成本。网站和广告公司对于报纸的对外宣传和要形成统一的口径,以求树立起报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地位。

(四)技术力量整合

整合营销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要将多种传播途径相整合,使其为统一的目标而努力。对于报社来说,科技的发展为其带来的极大的冲击,想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不被淹没,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技术的整合。一方面,报社要继续秉持和发扬传统纸质报纸的公信力,并对传统报纸的清晰度,版面风格进行改进;另一方面,报社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开设电子报订阅,发行手机报,通过手机订阅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吸引更多年轻用户。2003年《华尔街日报》就已经将其电子版纳入报纸发行量统计。而且美国的一些报社还在报刊亭设立付费形式的一种类似于自动取款机的设备,可以提供即时下载打印,大大节省了发行和印刷的成本。

总之,对于国内报纸而言,技术力量的整合决定了未来报业市场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吴峰.报纸发行整合营销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第5篇

论文内容摘要摘要:由于盲目的追求发行量,我国报纸发行开始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本文认为报纸发行要想摆脱困境,就必须重新定义报纸的属性,建立以科学营销理论为基础、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新型发行营销模式即整合营销发行。

从1985年《洛阳日报》首创“自办发行”开始到现在,我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纸已达800家,占我国报业80%以上;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下,我国报业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但由于发行理论和实践的欠缺,盲目地追求发行量,我国报纸发行开始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出现了晚报都市化、都市报多样化和报纸同质化的特征。

为了摆脱市场的困境,目前有必要重新定义报纸的属性,把报纸作为商品来看待,从而建立以科学营销理论为基础、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新型发行营销模式即整合营销发行。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的理论依据

所谓的整合营销发行是以IMC(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为基础的新型发行模式。美国西北大学唐·E·舒尔茨教授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中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定义是摘要:“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和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长期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销售目标”。通俗来说,就是公司所有的部门、所有的活动、所有商品生产和销售的环节都是为了营销而服务的。

整合营销开始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传入我国,最初主要为一些大型企业塑造形象、传播品牌和组合市场营销要素的领域所用,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运用于商品生产业、广告业等等,但是它的实施对这些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报纸发行领域,整合营销的运用也为其开创了新局面,2001年《京华时报》的成功推出,不仅创造出发行业的神话,同时也使报纸发行整合营销的理论深入人心。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对报业发展的积极功能

将报纸发行过程作为一种产品的营销过程,对于报纸发行业来说是一种跨越性的进步,整合营销理论和发行的结合对于报纸发行业的积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一)营销观念的转变

对于报纸发行中的营销人员而言,应该熟悉到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媒的非凡性。报纸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报纸的传播对象是数以万计的读者,从这一点来说,报纸的受众群之广决定了当今报纸发行业中最大的弱点就是它无法及时地获得消费者对其产品优劣的信息反馈,无法准确、及时地做出判定和反映。而且报纸的销售是二重销售,即报纸的销售不仅是要销售给广大的读者,同时还要将广大的读者对其报纸关注所产生的“注重力经济”即“眼球经济”销售给广告商。报纸对其消费者的定位决定了广告商对其广告投入的选择。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报纸发行业所面临的不仅是来自各种报刊业之间的,还有来自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媒体之间的竞争。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正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将更多的注重力注重在消费者即目标受众群和广告商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互动之上、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报纸的发行进行准确的定位,而且发行以消费者为主,办消费者想要看的报纸,而不是发行者想要发行的报纸,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扩大发行量,获得消费者价值,进而通过广告商转换成为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团队力量的发挥

在西方国家,报纸的发行者是报社的领导者,而在我国的报业当中发行只是一个附属部门。对许多报业人士而言,发行不过就是卖报纸而已。这是因为在旧的思想框架当中,人们总是认为应该以采编为主、广告为辅。报纸不能没有信息,采编自然不可少,而广告是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直接关系着报社员工的经济利益,而作为报社咽喉的发行却经常被忽视。

报纸要从内容上取得竞争优势是很困难的,因为同一件事情的发生会有上百家报纸进行报道,如何吸引读者的关注,发行策略的选择就成为致胜的关键。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可以说是报纸发行行业的创新,一方面通过对整合营销发行模式的运用将有利于对报社内部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发行部门在报社的地位,协调报社发行和采编之间的关系、发行和广告之间的关系、采编和广告之间的关系。为了共同的目标,以统一的声音、统一的形象进行传播,从而在读者群中树立其公信力和权威,吸引读者的关注,增加发行量,并吸引更多的广告商投入,最终实现报社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另一个层面而言,整合营销发行模式的应用也将有利于调动报社的外部资源,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中,各行各业之间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关系越来越密切,任何行业想要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占利润是不可能的,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同样也是如此。所以,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报社加强跨行业合作,降低投资成本,也是获得更持久的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

开展报纸整合营销的策略

报业发行在实施整合营销的策略时,必须考虑到报纸的非凡性,才能保证营销战略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从观念的整合,内部结构的整合,外部资源的整合和技术力量的整合几个方面来实施整合营销发行。

(一)观念整合

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大众化就决定了报纸的定位应该是大众性、服务性和贴近群众的;而对于整合营销而言,已将传统的4P理论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分销(Distribution)、促销(Promotion)发展成为更符合现在市场环境的4C理论即客户(com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这个变化说明营销的中心已经从过去的产品变为现在的消费者了。

所以必须树立以消费者即读者和广告商为导向的理念。但是,许多的报业工作者由于受传统办报模式的影响,习惯以报社的思维来带动大众的思维,以至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和大众越走越远。

面对这些情况,运用整合营销理论,第一,报社的领导层应该首先转变观念,以消费者为导向作为报社的企业文化,并使之深入人心;第二,报社应该定期的开展职业培训,并通过邀请广告商和非凡用户的参和,使其了解报社的文化;第三,报社应该深入到群众当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者见面会,广告商见面会,加强和读者、广告商之间的交流,了解读者和广告商的需要;第四,报社应该建立固定用户的数据库和广告商数据库,通过各种有奖活动或爱心帮助活动加强固定用户和广告商的品牌忠诚度。此外,报社可以通过在报纸版面中增加和读者互动的版块,加强读者的参和性等办法,以致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等。

因此,对于报业来说,观念整合的重点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办报出发点,树立起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理念,并使之深入到报社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思维和行动中,才能办好报纸。

(二)内部结构的整合

内部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得以继续生存的基础,因此对于内部结构的整合尤为重要。对于报社而言,内部结构主要是由采编、广告和发行三大版块构成的。整合的重点就在这三大版块,具体而言摘要:

1.提高发行在整个报社当中的相对地位。设置独立发行部门,发行部门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专业的市场营销知识和了解报纸运营状况,且在整个报社的经营权当中和其它部门主管享有同等权利,以保证发行计划能够如期正常的开展。同时,发行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活动策划人员,通过策划一系列的大型活动加强发行、采编和广告部门之间的合作。

2.发行部门应该加强和采编部门的协作。发行部门的员工工作在和消费者最接近的一线,他们能够清楚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将这些消息及时、准确的反映给采编人员,从而帮助采编人员写出消费者最想看到的新闻;从另一方面来说,采编人员写出适销对路的新闻,也有利于发行人员的发行工作顺利开展。

3.发行人员应该加强和广告部门的合作。一般意义上,发行量和广告量一定是成正比的。实际并不然,众所周知,英国《每日论坛报》以150万份的发行量倒闭,其原因是因为它的读者群年龄偏大,收入较低,缺乏购买力,无法吸引广告商的投入。所以说发行人员应该主动针对中高收入层下工夫,而广告人员在和广告商打交道更轻易将报纸推销给广告客户及其公司的工作人员,互助互利才有利于报社的发展。

此外,采编部门同时也应该加强和广告部门的合作,在广告比较多的时候,记者应该想办法精简自己的新闻稿,但考虑到报纸作为大众传媒的具有信息传播和引导功能的非凡性,应严格控制采编人员干涉广告,防止采编人员的新闻失去公正性,报道片面化,从而使报纸缺乏公信力。

对报社内部进行重新整合,将有利于报社各部门朝着统一的目标,协调合作,共同发展、以一挡百。

(三)外部资源的整合

南方报业集团董事长范以锦在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年会曾说过摘要:“报业集团要做强做大,一定要围绕如何增强媒体产品的竞争优势,打造一个能够支撑品牌媒体市场运营的产业价值链,并适时适度地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当中,想要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外部资源方面下工夫,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报社的外部资源主要包括渠道建设、印刷和各报社设立的其他如网站、广告公司、杂志社等相关产业。

对于渠道而言,整合营销理论强调“便利原则”,即要保证消费者对报纸的来源是非常方便,这就要求报社必须在报纸覆盖范围内投入资金和人力加强渠道建设,使其报纸的发行能够实现高密集度,快速的覆盖。通过设置发行站点,聘请专门的摊点发行人员、报纸投递人员和设置电话订报、网上订报、手机订报等多种手段相整合,形成统一的市场行为,打造立体的、综合的发行网路,并努力使渠道升值,通过发行其他报纸、杂志和广告DM等降低发行成本。网站和广告公司对于报纸的对外宣传和要形成统一的口径,以求树立起报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地位。

(四)技术力量整合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第6篇

关键词:创意设计实验 教学目标 模块化实训体系 实训内容

高校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来,依托其原有的资源优势,再加以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大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身独特的内在结构。这种内在结构就要求高校在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确立务实有效的课程设置目标,恪守导向明确的课程设置原则,树立多元互动的课程设置理念,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这对于保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创意设计实验课程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理论知识部门依托于先导教程《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课程要求学生在把握文化产业各个环节,包括文化产业基本理论、文化产业市场、文化产业产品、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业市场流通渠道等方面创意和策划规律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类型――纸质传媒、影视文化、网络文化、动漫、广告、休闲、会展等七类文化产业的创意和策划进行细致深入的创意设计与文案策划。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创意设计意识,掌握不同文化产业领域中具体案例的创意思路和技巧,掌握文化产业策划书的写作方法,并初步具备从事与文化产业各领域相关的创意设计能力与文案策划能力。

二、多模块实训教学体系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共计36学时;学生按照固定人数进行分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校根据文化产业涉及的诸多领域,将本课程划分为6个模块的实训设计,每个模块的实训目的和任务都要围绕实现该模块的教学目技能目标展开。

为了突出培养学生对文化产业主要业态的介入能力和自主创业意识,根据不同文化产业形态(纸质传媒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广告产业、休闲文化产业)的特点进行创意与策划,分析各文化产业形态创意的特点,策划的原则和方法,同时注意将理论问题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如表1。

三、多模块实训内容设计

(一)项目一是媒介融合下纸质传媒发展路径创意策划(6学时)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纸质媒体作为传统媒介之一,占据着一定的主导地位,报纸和杂志作为信息的有效传播渠道,更贴近读者本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纸质传媒的发展遇到了强劲阻碍,进入到瓶颈期。在媒介融合大趋势之下,纸质传媒如何另辟蹊径,重塑竞争优势,是传统媒介产业值得探讨的问题。文化产业领域内纸质传媒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基于上述原因,特将本课程实训项目之一设计为媒介融合下纸质传媒发展路径创意策划。通过该项目实训练习,要求学生从众多纸质传媒文化产品中选取一种作为案例,了解行业规则,深度剖析其发展现状,运营模式,核心价值,竞争优势等,并对其未来发展路径进行创意设计策划。

(二)项目二是校园报纸的创意计划(6学时)

报纸作为传统媒介之一,在校园范围内对学校师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为满足学大学生消费者的需求,鼓励学生创意设计出属于大学生群体的校园报纸,并对其进行运营管理,既有利于向学生群体传播正能量,又能使创意设计团队将所学知识体系进行整合,进而实现校报的运营管理工作。

因此,在项目一实训项目完成的基础上,再通过本项目实训练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纸质传媒行业的了解。学生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盈利模式,预算,问题及解决途径等),到完成报纸的生产流程设计,包括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整体结构、规模和风格特色;设计报纸的各个版面及专栏,设计和组织重大新闻报道;分析、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设计版面,校对签发等。完成校园报纸的创意项目设计,培养大学生创办校园报纸的创意设计能力。

(三)项目三是影视作品后效应创意设计(6学时)

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影视业具有其特殊的先天优势,即传播渠道的跨地域性和视听语言的易接受性。影视作品的创意不仅针对作品本身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影视内容所嵌入的创意概念将会对相关行业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最终创造出难以估量的商业价值。由此可见,影视文化产业所带来的价值链的延伸将会形成一种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会渗透到文化产业各个领域。因此,对于影视文化产业来说,创意与创造力才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

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通过本课程实训项目来培养学生新奇的创意设计能力。因此,在本实训课程中开设此项目,旨在通过本项目实训,要求学生了解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格局,掌握影视作品上映前期的宣传推广策略、中期营销推广策划及后期的产业链条商业价值的创意设计。

(四)项目四是广告创意设计(6学时)

广告业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广告创意传达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眼中。所谓广告创意,是使广告达到广告目的的创造性主意。也就是说,在商业广告中能使广告达到促销目的的独特主意,表现广告主题的别出心裁的新颖构思、意境域主意。广告创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决定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影响产品在市场流通中的市场份额。因此,为达到良好的广告推广效果,要求学生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必须十分注意广告的功能、视觉创意和视觉传达效果,广告的创意必须独特、新颖、构思独到,达到传达信息的效果。

本次实训项目,首先拟定所需推广的产品,各组同学将对同一款产品进行广告创意设计,最终通过小组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评选出最具创意的广告。实训任务要求各组同学须按照前期调研、广告创意设计策划、创意表达、分析与实践等步骤来进行,最终制作完成广告,详细阐述广告创意设计制作流程。

(五)项目五是主题公园活动策划创意设计(6学时)

从社会背景来看,人们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和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成了主要动因,因此催生了休闲文化产业。为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富足的精神需求,作为休闲文化产业中的生力军,文化旅游业特别是主题公园产品更加强调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性与互动性,这种体验性和互动性则需要通过对主题公园的各季节各时间节点进行创新性的活动设计。

由此,结合休闲文化产业的创意与策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主题公园自身的产品属性为着力点,要求学生在本次实训任务中对主题公园进行春夏秋冬四个季度的活动策划,既要突出每个季度主题公园的主题活动,也要设计与主题活动相匹配,且又新颖独特的相关活动策划,把握每季度主题公园的时间节点特殊性,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宣传推广创意策划方案。

(六)项目六是校园文化节策划文案创意设计(6学时)

成功的会展活动源于成功的会展策划,成功的会展策划源于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会展策划是对相关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用系统的观念去认识资源,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整合资源,用系统的功能去实现资源的优化是会展成功策划的创造性思维原理之一。

会展活动尤其是大型的博览活动是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成功而卓有成效的策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程实训体系的最后一个项目要求学生策划并组织实施一次校园节庆活动。在创意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把握会展节庆活动的策划原则和方法,通过主题策划、相关活动策划、宣传推广策划的创意设计,最终完成校园文化节活动创意文案。

综上所述,按照创意设计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模块化设计,每个团队独立完成上述六项实训项目,并通过自评和小组互评进行实训成果评比。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主要起引导作用,重在培养学生在整个课程安排过程中的实际创意设计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以及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意设计能力,并将其应用于文化产业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 严三九,王虎.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胜冰.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鲁君.高等院校文化产业基础教材:文化创意与策划[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报纸 成本 集中管理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57-02

笔者从事报业成本核算工作多年,基于理论并结合行业实际,谈一谈对报业成本的思考。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作为一个价值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从广义上来讲,“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马克思指出“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马克思在这里称为商品的“成本价格”的那部分商品价值,指的就是商品成本。成本会计学对于成本的经济实质是这样定义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c)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从狭义上来讲,“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而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费用的确认与会计期间相关,成本的确认则与成本计算对象有关。如工业企业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相应的分为产品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在这里,产品的制造成本是指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包括原材料费用、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用和全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则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在制造成本法下,这些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报纸的成本

报业单位主要经营出版发行所办的报纸,以及以报纸为载体经营广告业务。报纸作为主要的新闻宣传工具,担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国内外新闻,传播信息知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开展舆论监督,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研究报纸的成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报纸的生产流程。当一张报纸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它一般经历了采、编、校、印、发五个阶段。

采,采访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稿件的来源一般有采、转、投等几种方式。“采”是指报业记者通过各种方式采访到得稿件;“转”是指转载新华社电稿或其他媒体稿件;“投”是指读者来稿。不论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的稿件都是会产生成本。比如报业单位采编部门人员的工资及附加、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通讯费、美术摄影费、图书资料费、折旧费、水电费、通联费(组织大型读者活动以及为作者、通讯员组织大型业务交流、培训活动的各项费用),报业单位驻外记者站或新闻机构发生的各项费用,转载新华社电稿或其他媒体稿件支付的稿费,支付给投稿者的稿费或信息费。

编,编辑是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工作。

校,校对的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的错误。

“编”和“校”所发生的成本为编辑、校对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

另外在印前发生的成本还有广告成本,是指报业单位为取得广告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如广告部门人员的工资及附加、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设计制作费(委托外单位、个人从事广告设计、美工制作支付的费用)、组稿费(为承办广告业务,支付给中介机构、广告业务部门外个人的业务费用及劳务费用)、加张广告费(为开展广告业务在正常版面之外需要扩版刊登广告而增加的费用)等。

印,随着时代的发展,报业印刷已经告别“铅与火”迈向“光与电”的高科技时代,如电子照排、电子分色、卫星传版、直接制版机、高速宽幅轮转印刷机等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印刷技术的成熟,报纸大量采用彩色印刷,彩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红、黄、蓝、黑四色叠加印制而成。

报纸印刷通常由报业单位下属的一个生产部门(印务中心或印刷厂),主要按照报业单位的要求进行加工生产,具有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特点。一般以报纸品种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印刷报纸印刷一般分为照排、制版、印刷等几个基本环节。照排环节的主要产品是胶片,以四开“张”为标准产品;制版环节的主要产品是PS版(胶印制版),以“块”为标准产品;印刷环节的主要产品有:1+1黑白报、2+1单面套红报、2+2双面套红报、4+1单面彩色报、4+2单面彩套红报、4+4双面彩报,以“令”(即一千个对开张报纸)为计量单位。印刷的主要成本有:纸张、油墨、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附加、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委托加工费、废品损失等。

发,报纸的发行主要分为委托邮局或专门的发行机构发行和自办发行两种方式。委托发行方式下的销售过程不在报业单位,发生的费用相对简单,一般为报业内部负责此项工作部门人员的各项费用。自办发行方式通常是报业单位内专门设置发行机构,需要建立发行网络,有自己的投递工具和投递人员。

从上述流程当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在版面传送到印刷厂之前,编辑部与广告部从事的都是精神产品的生产,印刷厂则从事的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因此报纸是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当包含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大部分。根据《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报纸成本主要由“采编成本”、“广告成本”、“印刷成本”三部分组成。其中“采编成本”和“广告成本”属于精神产品范畴;“印刷成本”属于物质产品的范畴。另外根据国税函【2000】第861号“文化出版单位用于广告业务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以广告版面占整个出版物版面的比例为划分标准”之规定,按广告版面比例转出的进项税额也计入报纸成本。

在实际当中报纸发行的毛利一般很低,甚至对于一些都市类报纸来说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亏损。有一份都市类报纸的零售价格为1元/份,另外还要支付给发行机构60%~70%的发行费,每份报纸的发行收入大约在0.3元左右。该报纸每日版面数为48―60个,为增加可读性和广告效果,大量的版面选择彩色印刷。而且由于新闻出版署对于报纸广告占版比例有着严格的上限规定,为广告上量,逢重大节假日版面数可达80―100个。印刷厂的结算价格约为黑白0.14元/对开张,单面彩色0.175元/对开张,双面彩色0.192元/对开张,随着纸张价格的波动,结算价格也有变化。该报纸是八开张版面,每8个版折一个对开张。因此不算“采编成本”、“进项税额转出”,每张报纸至少赔一倍以上。

三、降低报纸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报纸成本的思考,笔者对如何降低报纸成本,提高报业单位经济效益提出以下思路。

精神产品方面,主要有“采编成本”和“广告成本”。

就“采编成本”而言,笔者认为报业单位要降低“采编成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资源的充分共享,报业单位一般拥有若干张子报,每张子报都有一套完整采编队伍。这固然可以很好的贯彻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某个会议和活动现场,同一家报业单位的各报记者扎堆现象。某些机构的重复建设,浪费了资源,大大增加了成本。笔者建议成立集团的“采访中心”和“摄影中心”,各子报保留“编辑中心”和“策划中心”。所有采访活动由集团统一派出记者,各子报集中精力做好编辑与策划工作。其次为记者配备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身,实现全媒体采访,只有重大会议、活动才派出专业摄影记者。第三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通过分社与各地市宣传部门密切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通讯员。即扩大了新闻的来源渠道,又节约了采访费用。

就“广告成本”而言,可以通过公开招标将广告业务分行业出去。业务的承揽、广告的制作大部分由广告公司完成。广告部门可以维持少量的业务人员和制作人员,集中精力做好广告策划。

物质产品方面,主要为“印刷成本”。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报纸的社会效益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为保证发行,大量报纸的印刷时间集中在零点到六点之间,白天只能印一些文摘类、教辅类等时效性不强的报纸。夜间印刷设备满负荷运转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而报业单位高价购置的高速印刷机在白天却白白闲置。笔者认为降低“印刷成本”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合理安排开印时间,错峰印刷。一方面要由集团统一安排各报截稿时间;另一方面印刷部门建立完善的统筹调度机制,根据各报的传版时间、版面情况、印量、用纸规格合理安排开印时间和机位,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减少新设备的投资。二是改善工艺流程,提高出报率,减少废品损耗。三是积极承揽商业印刷,利用白天闲置时间,摊薄固定成本。四是通过考量增量、扩版的发行战略带动广告的边际效果,在保证有效发行的前提下,采取缩量、减版的发行战略,注重提高报纸质量、提升广告品牌。在提升报纸品味、提高广告价格的同时也可大大降低报纸成本。

从广义的成本概念出发,报纸成本应当还包括“发行成本”和“管理成本”。

纵观全国各大报业集团,由于受邮局等发行机构的制约,纷纷建立自办发行网络。但是建立庞大的发行网络仅仅用来发行本集团的报纸就太浪费了。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发行网络向物流配送、广告直投、速递等业务领域拓展,有效盘活资源。

对于报业单位来说应当采用“小机关、大实体”的策略,精简管理机构,实现集中管理。精简下来的人员可以充实到采编、生产、经营等部门,降低“管理成本”。

总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就是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笔者认为以上思路适用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

2.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第8篇

插图,拉丁文(Ⅲustrate)原本有“照亮”、“使之看得见”的含义,即将被解释的内容视觉化,把思想内容变作可以看得见的具体形象,也可以说是“将被解释的内容视觉化,把思想和内容变作可以看得见的具体形象”;中国古籍中的插图称作“相”(如“全相”、“出相”),同样是绘制“看得见”的形象。一提到插图,历来主要指插附于书籍间的图画,中国古人以图书并称,讲究“凡有书,必有图”。现代商业插图从广义上说是为企业或产品绘制插图,获得与之相关的报酬,作者放弃对作品的所有权,只保留署名权的商业买卖行为,即为商业插图。平面广告中的插图主要是指商业插图,商业插图服务对象首先是商品。商业活动要求把所承载的信息准确、明晰地传达给观众,力求受众能够正确接收、把握这些信息,并在让观众采取实际商业行动的同时使他们得到美的感受,因此说商业插图是为商业活动服务的。

吸引注意力的功能主要指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最佳的广告应该是简洁而明确的,甚至便于读者在匆匆一瞥中抓住重点,并且能够得到心灵上的共鸣或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一些广告设计家通过“藏身法”测验广告插图的表达能力:把广告的正文掩盖起来,让观众只能看到插图,看能否看懂“故事”。有时广告的插图通过“阅读最省力原则”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就是说,看一眼广告比不看它也费不了多大劲。

插图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1、报纸、杂志中的商业插图。报纸无疑是最多、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报纸广告插图几乎是伴随着报纸的创刊而诞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版式更灵活,印刷更精美,报纸广告插图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了。报纸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体。报纸广告插图的主要特点有:(1)传播速度较快,信息传递及时。对于大多数综合性日报或晚报来说,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较为及时。有些报纸甚至一天要出早、中、晚等好几个版,报道新闻就更快了。一些时效性强的产品广告,如新产品和有新闻性的产品,就可利用报纸,及时地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2)信息量大,说明性强。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的媒介,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来传递信息,其容量较大。由于以文字为主,因此说明性很强,可以详尽地描述,对于一些关心度较高的产品来说,利用报纸的说明性可详细告知消费者有关产品的特点。(3)易保存、可重复。由于报纸的特殊的材质及规格,相对于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报纸具有较好的保存性,而且易折易放,携带十分方便。一些人在阅读报纸过程中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根据各自所需分门别类地收集、剪裁信息。这样,无形中又强化了报纸信息的保存性及重复阅读率。

报纸广告插图也有其不足之处。(1)时效短,效力不易持久。作为新闻,报纸的时效只限于短期,因为每天都有新的报纸通过邮送网络送到读者面前,每天都有新的广告出现,所以一般化的报纸广告便会很快地被读者逐渐淡忘。(2)视觉干扰多,注意不易集中。报纸的内容十分庞杂,政治、经济、文教、卫生,无所不包,就版面的视觉效果来说,也是密密麻麻、满目琳朗。因此,广告设计要设法从这些干扰中脱颖而出,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3)印刷条件差,受限于报纸印刷和印刷厂的设备,不易获得高水平的美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报纸广告插图版面越来越丰富,印刷质量大幅度提高,彩色的商业广告插图时常活跃其间,大大地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

商业插图在杂志广告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最为突出的类型、特点明确,可以划分为综合性杂志、学术性杂志、娱乐性杂志、商业性杂志等多种类别。企业在投放广告时可以选择对于本行业有重要意义的或者声誉高的杂志,以此向消费者表明自身产品与服务的特殊性。因此,商业插图在杂志广告当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形式是最为多样的。再加上杂志本身在印刷条件方面所独具的优越性,使插图的色彩及复制效果较报纸要好,持续的寿命也较长,有一定的资料价值。杂志的广告插图通常会出现在许多非常引人注意的位置,比如封二、封三或目录页前后的版面上,当然,这也要视不同的杂志而定。商业插图在这些有利条件的支持下会越发地凸显其卓越的表现力。如《瑞丽》杂志主要针对的受众就是女性群体,所以在杂志中出现了很多服装以及化妆品等针对女性的商业广告。

(2、海报中的商业插图。有了文字创意还不够,视觉的感染力才更胜一筹,插画为海报设计插上真正的翅膀。所以海报通常以图像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进行视觉信息传达,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注重设计创意和形式的运用,强调视觉语言的力度,是具有大众亲和力的广告形式。插图不仅仅提供我们视觉上的愉悦,它更可被赋予其他的使命及意义。插图在这个读图时代中,没有人会拒绝这种直观的沟通手段,有了插图,概念不再晦涩,文字不再抽象。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便可轻松地接受它所传达给我们观念。很多海报的图像部分都以商业插图为中心,或平面、或立体、或写实、或抽象,具有极强的可观赏性和艺术性。海报是传统的户外广告形式之一,虽然如今的户外广告媒体形式众多,但是它仍然在商业宣传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海报对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张贴在商场或剧院内外等公共场所,还是在城市街道的任何角落,它都可以与人们产生一种近距离的沟通。海报在印刷和纸张规格方面,也有着出众的视觉品质和制作成本优势。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户外广告媒体越来越丰富,现代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海报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调整,但无论怎样,商业插图图家的艺术观念和绘图风格总是能够通过海报展示给社会大众。

3、包装中的商业插图。包装所涉及的对象是极为广泛的,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装是使产品真正走向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商业插图在包装设计的应用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包装中的插图从其产品销售的功能层面来说,首先是要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插图设计与商标设计、色彩设计、文字设计等视觉元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包装形象的整体,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商业信息。包装装潢的图形主要指产品的形象和其它辅助装饰形象等。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就是要把形象的内在、外在的构成因素表现出来,以视觉形象的形式把信息传达给消费者。要达以此目的,图形设计的定位准确是非常关键的。定位的过程即是熟悉产品全部内容的过程,其中包括商品的性有、商标、品名的含义及同类产品的现状等诸多因素都要加以熟悉和研究。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第9篇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平面广告设计;创意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1-0000-01

Modular Teaching Using in Computer Graphic Design Teaching

Li Cong

(Chenzhou Technician College,Chenzhou 423000,China)

Abstract:Print ads is a way of information transfer is between advertisers and the media audience,the result is to achieve certain business and economic purposes,therefore,graphic design students have a higher capacity puter graphic design major students hands-on,art appreciation,creative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higher capacity requirements,teaching students the choice of capacity development in these areas have a certain impact.On the current advertising industry are analyzed and established a print ad design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graphic design for a module division,and how to carry out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Modular teaching;Graphic design;Creativity

平面广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平面广告设计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意设计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其对教学方法也有着很高的要求。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发现将模块式教学应用到计算机广告平面设计教学中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与学生能力的提高都十分的有效。

一、分析广告行业现状,确立培养目标

当今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的潮流几乎一直都是国外的相关行业在领跑,这并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因为某些传统意识的束缚。从当前的平面广告设计市场来看,大多数的广告设计都喜欢随大同,多借鉴,缺少创意,同时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却又总是不能够更好的消化掌握。在广告创意这方面很难与西方人的开放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如今社会上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并熟练掌握了各种广告设计与制作技能的“设计师”和“工艺师”。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培养学生时,就不仅仅是要让他们掌握过硬的技能,同时还要让他们能够打开思维,能够创新,能够做得出有创意的平面广告。

二、模块划分

根据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特点,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大模块:基础理论与软件操作模块,案例分析与实现模块,创意设计模块。基础理论与软件操作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色彩搭配、构图、图形设计以及软件操作的基础理论和软件的实际应用等内容,例如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的各种操作技巧等等,该模块为后面的各个模块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案例分析与实现模块则是对各种商业广告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去理解这些案例中的设计要素、表现手法、创意要点等等,并让学生尝试利用所掌握的软件来实现这些案例。创意设计模块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意设计能力、实践能力,这个模块可以挑选当前在商业上运用的较多的海报、POP广告与画册这三个广告形式来开展教学。

三、模块式教学的开展

根据上述的模块划分可以开展具体的教学。

(一)基础理论与软件操作模块

平面广告设计基础知识以及设计软件的介绍。这个模块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平面广告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什么是平面广告、平面商业广告设计的各种形式(包括投放特点与投放环境)、平面广告设计的构成要素、平面广告的构思与表现、制作流程。软件操作则主要让学生掌握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的特点与优势以及自定义操作界面的具体使用方法等。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色彩搭配方法、广告设计中的构图理论、图形设计以及文字的处理与编辑的理论和实际操作。

(二)案例分析与实现模块

该模块中向学生介绍并分析海报、报纸与杂志广告、Pop广告、画册广告等相关广告形式的案例。海报则主要以电影海报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海报设计原则以及常用的表现手法等,并让学生掌握海报的种类、所用的纸张类型。报纸与杂志广告则可以以汽车与房产广告为例,让学生了解杂志广告与报纸广告所拥有的独特的媒介特点、报纸广告的版面分布与拼版,杂志的开本、杂志广告的印刷颜色、报纸广告和杂志广告设计表现的注意点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选取这些案例中较为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模仿。

(三)创意设计模块

很多人都认为创意是虚无缥缈的,是一瞬间的灵感爆发。可是要知道创意灵感并不是一下就能够爆发的,它需要在一定的积累的基础上才会有更多爆发的可能性。因此在创意设计模块中首先就必须要让学生学会去积累各种素材,积累并不是单纯的去收集并看各种广告,还要多关注生活,然后在积累的基础上再进行动手设计,而不能够只动脑筋的纯幻想。同时教师还要带着学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创意痕迹。

创意设计可通过大作业的形式来进行,可以为学生提供某公司的订单,也可以是以各种社会热点为主题,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所设计出来的广告更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而且学生也能够有更多的兴趣去主动完成,而不仅仅是当作一个作业的被动完成。并且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让他们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让他们以小组形式完成,相信他们能够做出很有创意的作品,并鼓励他们。

四、结语

通过这样的模块划分,将理论知识与软件操作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避免了理论与软件操作的分开教学。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了空洞的理论,而且能够让他们对理论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而设置创意设计模块,则是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并且让他们认识到平面广告设计中创意的重要性,并让他们认识到正确的积累有助于爆发灵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