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西医结合门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8 00:14:26

中西医结合门诊

中西医结合门诊第1篇

何尔斯泰:现任吉林省外科医学研究所所长,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及全国胃肠外科学组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擅长肝胆、胃肠等外科疾病的治疗和肝硬化门脉高压、胆囊结石、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出诊地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外科门诊。

诊室电话:0431-4646484-5532。

擅长治疗儿童哮喘的专家

陈育智:现任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康复中心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组长,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组长,中华变态反应学会常委,《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副主编,《临床儿科杂志》编委。她擅长治疗儿童哮喘等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

出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

出诊地点:周一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门诊出诊,周三、五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中心出诊。

诊室电话:010-85637766-5319。

擅长治疗银屑病的专家

王刚:现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他承担着多项关于皮肤病方面的国家科研课题,擅长治疗银屑病等疑难皮肤病。

出诊时间:周三、四上午,周一、五下午。

出诊地点: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5号)。

诊室电话:029-83375524。

擅长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专家

冯兴华: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全国中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擅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

出诊时间:周一、二、四上午。

出诊地点: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

诊室电话:010-88001132。

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专家

许健鹏:现任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医科主任、教授,是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日本医疗福祉大学联合进行医疗卫星教学的主讲人。擅长用针灸与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脑血管疾病,如中风、脑血栓后遗症等。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出诊地点: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中医科门诊。

诊室电话:010-67563322-5230。

擅长治疗男科疾病的专家

郭军:现任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男科副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性咨询与性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他擅长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疾病、阳痿、、男性不育症等各种男科疑难疾病。

出诊时间:周二、四下午。

中西医结合门诊第2篇

(一)广西职工享受门诊慢性病待遇人数

截至2014年12月底,广西共有40多万人次享受了职工门诊慢性病待遇,同比增长22%左右,其中在职人员增长了30%,退休人员增长了18%,在职退休比为0.48∶1。

(二)广西职工门诊慢性病待遇支付政策

长期以来,职工门诊慢性病待遇支付政策是由各统筹地区自行制定的,起付线、封顶线、统筹支出比例等待遇标准,差异较大。2014年7月1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本医疗保险同城化政策(以下简称“北部湾同城化”政策)先后在防城港市、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玉林市、百色市、崇左市和区本级8个统筹地区执行,广西职工门诊慢性病待遇支付政策得到区域性的统一。但是,另外7个统筹地区的待遇政策至今仍未统一(见表1、表2)。

(三)广西职工门诊慢性病费用情况

广西职工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是逐年上涨的,2014年职工门诊慢性病费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了22%左右。其中在职职工门诊慢性病费用占到职工门诊慢性病总费用的65%以上。出现费用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享受门诊慢性病待遇人数、就诊人次和次均费用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二是各地医保政策的调整,如病种数调整至21种、门诊慢性病药品目录范围的扩大、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的提高等,在提高参保者门诊慢性病待遇的同时也刺激了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的上涨;三是与参保职工年龄结构老龄化有关。

(四)广西职工门诊慢性病就诊人次与就诊流向

2014年广西职工门诊慢性病就诊人次达到500万,其中三级医院接收人次占到门诊慢性病就诊人次的50%以上。门诊慢性病病人更多的是选择在三级医院就诊,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统筹地区政策规定门诊慢性病的定点医院为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二是广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参保职工为寻求优质医疗资源从而选择三级医院作为门诊慢性病定点医院;三是基本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制尚未在广西全区范围内推行。

(五)广西职工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实际补偿情况

3年来广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实际补偿比保持在92%以上,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均保持在66%以上,尤其是2014年统筹基金的支付比例达到83%。可见当前参保职工享受的门诊慢性病待遇水平较高,其在治疗门诊慢性病上的经济负担相对较轻,但也给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造成巨大压力。

(六)“北部湾同城化”政策前后,职工门诊慢性病医保基金支付情况

自2014年7月1日“北部湾同城化”政策推行后,北部湾统筹地区职工门诊慢性病的管理得到加强,统筹基金支出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据统计,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统一执行的门诊慢性病病种有21种,其中18种普通门诊慢性病执行统一的待遇政策和统一用药范围。此外,职工门诊慢性病统筹基金支出同比有所下降,如自治区本级执行“北部湾同城化”后,从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职工门诊慢性病统筹基金支出同比减少了2300多万,下降幅度达到38.4%。

二、广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广西职工门诊慢性病政策尚未统一

在2014年7月1日以前,广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是市级统筹,职工门诊慢性病具体政策由各统筹地自行制定,这就使各统筹地社保部门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地区间门诊慢性病相关政策不统一,进而影响了地区间职工门诊慢性病医疗保障水平的公平协调发展。虽然2014年7月1日起“北部湾同城化”政策先后在防城港市、南宁市、区本级、钦州市、北海市、玉林市、百色市和崇左市8个统筹地区贯彻执行,但是在属地化管理的前提下,各统筹地区职工门诊慢性病政策不统一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行“北部湾同城化”政策与未推行“北部湾同城化”政策的统筹地区间职工门诊慢性病政策不统一;二是未推行“北部湾同城化”政策的统筹地区职工门诊慢性病部分政策的不统一;三是推行了“北部湾同城化”政策的统筹地区间职工门诊特殊慢性病政策不统一,根据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下发的《关于规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管理的通知》的规定,患各种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参保职工,其门诊特殊慢性病享受待遇按各统筹地区原政策执行,如南宁市特殊门诊慢性病是不设起付线的,而玉林的门诊特殊慢性病的起付线则是500元/人/年。

(二)职工门诊慢性病待遇差异大

一方面是“北部湾同城化”政策出台前后职工门诊慢性病待遇差异过大:从起付线来看,起付线从原来600元/年/人调整为100元/月/人,起付标准比原来升高了一倍;从最高支付限额来看,政策出台后,慢性肾功能不全、各种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调节剂治疗这三种治疗费用高昂的门诊特殊慢性病规定的最高支付限额过低,而按照原政策的规定,统筹基金可支付的费用比此政策限额高将近1.5倍。因此,在新政策施行后,政策制定部门考虑到参保者尤其是门诊特殊慢性病患者的实际需要并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北部湾同城化”政策,如规定三个门诊特殊慢性病的待遇按统筹地区原政策执行等。另一方面是未推行“北部湾同城化”政策的统筹地职工门诊慢性病待遇也存在着诸多差异,统筹地区之间待遇水平差别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医疗保障水平的公平性。

(三)职工门诊慢性病的监管难度大

职工门诊慢性病监管具有管理面广、服务量大、监管难度大的特点。一是门诊慢性病患者就医具有影响因素多、不确定性强、就诊频次高、治疗周期长、购药行为可替代性、费用总量大的特点,使得门诊慢性病监管的可控性弱,如医保审核人员难以对就医人员、购药人员尤其是对异地就医、购药人员的真实身份及购药就医的时间、地点、过程及票据的真实性进行核查。二是门诊慢性病的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逐利行为和主观故意给门诊慢性病的监管带来困难。如提供虚假票据诱导患者以药换药、以药换物或虚开票据,倒卖药品,骗取医保基金。三是医疗保险信息监控系统建设滞后,尤其是广西一些统筹地区还未实现联网结算,在门诊发生的费用还需拿到医保经办机构进行手工报销。四是医保经办机构监管人员紧缺,且医疗行为专业性强,难以及时对异常费用进行核查。

(四)三级医院就诊压力大

由于广西尚未实行门诊慢性病分级诊疗制,门诊慢性病患者大部分集中在三级医院就诊。据统计,2014年广西职工门诊慢性病人在三级医院的发生的就诊人次是二级医院的3.3倍,是一级医院的2.7倍。可见门诊慢性病人过多地集中在三级医院就诊,导致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大,医疗资源过度紧张致使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长,患者满意度低。反之,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则出现医疗资源过剩现象,甚至部分医院出现“门可罗雀”现象。

三、广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医疗保障对策

(一)加快在广西全区范围内推行

“北部湾同城化”政策,努力实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医疗保障的公平可持续发展加快在广西全区范围内推行“北部湾同城化”政策,在广西全区内实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的“四个统一”,即统一门诊慢性病病种、统一门诊慢性病的申报、评审、确认和门诊慢性病治疗卡的发放程序、统一门诊慢性病的待遇标准、统一和规范门诊慢性病的定点管理,以增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适应参保人员的流动性,解决现阶段统筹地区存在的门诊慢性病政策不统一、管理混乱、保障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努力实现职工门诊慢性病医疗保障的公平可持续发展。

(二)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推行分级诊疗制度

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在广西推行门诊慢性病分级诊疗制度,实现门诊慢性病患者就医的合理分流。首先要把门诊慢性病的定点医院扩大到一级医院,根据门诊慢性病的轻重程度,选择不同级别的医院,如可以尝试限定患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后遗症这几种病情较稳定的慢性病病人只能在定点的一级医院进行门诊治疗,同时规定定点的一级医院定期安排门诊慢性病人到指定的二级以上医院门诊进行复查;其次可根据医院等级设定不同起付线和统筹支付比例,引导慢性病患者进入基层医院。这样既可以缓解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又可以合理利用基层医疗资源,还可以方便门诊慢性病患者就医。

(三)提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水平,实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

一是要加强医保经办机构的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医保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严格按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政策文件规定对门诊慢性病患者及其就医行为、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疗行为进行全过程的监管;二是要加强对门诊慢性病患者及其就医行为的动态监控,尤其要加强对高额医疗费用、高频次就医人员的监管力度,一旦经过核实发现门诊慢性病患者有违反医保规定的行为,即刻暂停其门诊慢性病待遇等措施,情节严重涉及犯罪的,可由司法介入。三是加强对定点医院医保医师的管理力度,通过建立门诊慢性病医保医师信息库,对医保医师进行诚信管理,医保医师的诚信等级直接与工资待遇、职称晋升挂钩,引导医师合理诊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四是加快基本医疗保险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把门诊慢性病从申报到享受待遇发生医疗费用的全过程纳入到信息系统当中,利用临床知识信息库结合医保信息库设定的阈值,筛选出疑似违规的信息,由医保审核人员核查并做出处理。

(四)妥善解决突出问题,尤其要注意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衔接工作,保障新老政策的平稳过渡

中西医结合门诊第3篇

(一)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厅《关于印发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部分门诊慢性病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桂劳社发〔2002〕21号)。

(二)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补充完善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部分门诊慢性病管理部分条款的通知》(桂劳社发〔2007〕111号)。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经办管理工作的通知》(桂社保局发〔2011〕38号)。

二、可申报的门诊慢性病病种范围

冠心病、糖尿病、各种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Ⅱ期以上)、帕金森氏综合症、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慢性充血性心衰、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调剂治疗、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慢性肝炎治疗巩固期、银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精神病(限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

三、具备申报门诊慢性病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区江滨医院、广西区民族医院、第三三医院、广西区工人医院、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只可申报慢性肝炎治疗巩固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广西区皮肤病医院(只可申报银屑病)、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分院[只可申报精神病(限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南宁市福利院[只可申报精神病(限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

四、申报办法

(一)参保人员在上述三级定点医院或专科医院医保科申请并填写慢性病审批表。

(二)备齐以下材料(均要由医院专科医师签名确认):

1.代办医院疾病诊断证明书;

2.患者近期有关病史的小结性资料(包括习惯用药及用量);有关临床化验单和/或辅助检查单(可提供复印件,但必须有医院盖章)。

(三)填写完整的慢性病审批表及备齐的材料由医院医保科送交至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统一组织有关专家评审。

(四)1名参保人员最多申报3种门诊慢性病。

五、评审程序

(一)提交上述完整的资料。

(二)交由慢性病鉴定小组专家评审。

(三)通知评审结果:

1.确认慢性病,发给相应慢性病治疗卡。

2.材料不全,补充所缺材料后,转下一次评审。

3.不符合标准,不予确认,退回材料。

六、就医管理

(一)参保人员在所申报的定点医院凭医保卡、门诊慢性病治疗卡就诊取药,所取药品或进行的诊疗项目在《慢性病药品目录》范围内的,其费用才可累计慢性病起付标准及享受门诊慢性病医疗待遇。

(二)门诊慢性病每次取药量不超过14天。

(三)门诊慢性病起付标准为每年600元[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调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各种恶性肿瘤3个病种不设起付标准],先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累计足起付标准后的费用由统筹基金按住院结算办法支付。

七、申报门诊慢性病所需材料

(一)冠心病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心电图报告单;

3.X线检查报告单;

4.疾病诊断证明。

(二)高血压(Ⅱ期以上)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及治疗经过资料;

2.X线检查报告单和生化检验报告单;

3.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4.眼底检查结果;

5.疾病诊断证明;

6.心脏彩超。

(三)糖尿病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血糖化验单;

3.疾病诊断证明。

(四)各种恶性肿瘤

1.医院治疗经过以及病历资料;

2.病理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五)脑血管疾病后遗症

1.病史资料及治疗经过;

2.颅脑CT或颅脑MRI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六)帕金森氏综合症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颅脑CT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肺部X线检查报告;

3.肺功能检查报告;

4.疾病诊断证明。

(八)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有确诊意义的病史资料;

2.超声心动图报告;

3.疾病诊断证明。

(九)肝硬化(失代偿期)

1.治疗经过及病史资料;

2.肝功能检查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十)慢性肝炎治疗巩固期

1.病史资料及治疗经过;

2.肝功能检查报告单;

3.HBV、HCV、HDV检查结果;

4.B超或病理报告单;

5.疾病诊断证明。

(十一)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1.病史资料及治疗经过;

2.B超检查报告单;

3.各种化验检查报告单:如肾功能(SCr、BUN、CO2CP)、电解质(K、Na、Cl、Ca、P)、血常规等;

4.疾病诊断证明。

(十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1.确诊SLE的各项实验室报告;

2.近期病历资料;

3.疾病诊断证明。

(十三)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调剂治疗

1.移植前器官衰弱的病史资料和治疗经过;

2.器官移植术证明书;

3.移植术后患者器官功能状况评价书;

4.疾病诊断证明。

(十四)银屑病

1.有确诊意义的病史资料和治疗经过;

2.病理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十五)甲亢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血FT3、FT4(或TT3、TT4);

3.HS-TSH化验单;

4.疾病诊断证明。

(十六)精神病(限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

1.完整、规范的门诊或住院诊疗记录,包括各种相关临床化验单、心理测验结果、辅助检查单(可交复印件,原件备查);

2.疾病诊断证明书。

(十七)再生障碍性贫血

1.门诊或住院病历(可用复印件);

2.血常规检查单(包括网织红细胞检查);

3.骨髓细胞学检查单及骨髓活检单;

4.疾病诊断证明书。

八、异地门诊慢性病的申报及医疗费用报销须知

(一) 需办理异地门诊慢性病就诊手续的参保人员,先由单位医保专管员或本人到广西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办理异地就诊备案手续,同时领取《广西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申报审批表》。

(二)参保人员持《广西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申报审批表》到所选择的异地三级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按要求填写,并备齐相关病种资料。

(三)上述表及相关材料准备好后送回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由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组织相关门诊慢性病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发给异地门诊慢性病治疗卡。

(四)参保人员在所选择的异地三级医院治疗门诊慢性病时,需严格执行广西中区直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用药范围,超出目录外药品费用按自费处理,每次取药量不能超过14天。

(五)异地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报销方法:

1.不能跨年度报销。当年的门诊慢性病费用必须在当年12月25日以前报销完毕,逾期者不予报销。

2.报销时需提供的材料:

(1)门诊慢性病费用发票原件(必须要与普通门诊发票分开开具);

(2)书写规范、字迹清楚的慢性病用药处方和专门病历(可提供复印件);

(3)门诊慢性病费用明细清单(原件);

(4)参保人员医保IC卡、门诊慢性病治疗卡;

(5)经办人身份证原件。

中西医结合门诊第4篇

总体规划

门急诊主入口设在宁海路上,住院部入口与已建的病房楼入口合用。同时通过项目用地南侧的东西向通路,将南侧主要入口和东侧病房楼入口联系起来。新建门急诊病房综合楼门诊部入口位于建筑西侧裙楼的东南角;建筑主体高层东南角处设体检中心出入口;传染病区和警务室入口位于东侧裙楼的东面,相对独立;急诊急救入口位于建筑西侧裙楼的西南侧单独设置,与门诊人流车流分离,互不干扰;住院部出入口位于综合楼北侧,界于已建的病房楼和新建综合楼之间,为二者共用,便于双向联系;污物出口设在建筑高层主体的西北角上背街的位置,位置隐蔽,便于洁污分流;建筑东南面设置临时的室外停车场一片,主要供出租车临时下课停车;地下汽车车库坡道分别位于主入口的东西两侧,将主要车流导入地下。

分阶段实施过程

本方案为老医院改扩建项目,因此新老建筑间的功能过渡与衔接问题将关系到医院的正常运营。本方案拟在一期建设过程中临时保留用地东侧的门急诊楼,1期新建综合楼与老楼之间留出13米的施工距离,避免影响老楼的使用。待1期综合楼建成以后将老楼拆除,2期高层病房楼的主要柱网结构与1期结构预留0.5米的施工缝,方便二期施工。待院区整体功能调整完毕后,整治环境,形成远期医院入口广场,同时结合高差设置地下机动车库(可容纳机动车282辆),以满足随医院扩建而日益增加的停车需求。

建筑设计

建筑以由共享大厅形成的空间轴线为界,分为三个功能体块。西侧体块5层,以门急诊功能为主;东侧体块3层,1层为单独的传染病区;中间的体块17层,以住院部护理单元为主。通过连廊和已建的医技楼相联系。一层:西部东南为门诊入口门厅,挂号收费和取药大厅分设两侧,西侧为急诊急救区域,普通急诊与抢救分区设置。中部南侧为共享大厅,与门诊入口门厅相联,北侧为住院部入口大厅。东部设有单独的转染门诊区。二层:西部南侧一条为输液大厅,分儿童、成人2个输液厅,供不同病患使用,并且该区域可以通过急诊急救入口进入,方便夜间使用。北侧两条为内科。东侧为儿科。中部为检验科,和休闲茶室。东部为体检中心。三层:西部南侧2条为外科诊室,北面为门诊手术。东侧为五官科,靠近门诊手术。中部为血液透析20床。东部为500人多功能厅,由一层的入口直达。四层:西部南侧1条为口腔科,北侧为妇产科。东侧为中医科。中部为其他诊室。五层:为行政办公、网络中心、监控室、通讯中心、资料室、和病案统计。六层:病房层下部为设备转换层。七至十七层为病区病房,每层51个床位,共设病房18间,其中2人间1间,3人间16间,1人间1间。

沿门诊大厅西侧设有医患候诊交通廊道,走廊向北一直通至北面已建医技楼,使新旧功能联系紧密。沿水平交通干道两侧串联各门诊科室和医技部门,交通流线简洁清晰,识别性强。设医护专用走廊,在实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医患、洁污分流。门诊楼的西北角设有单独的行政办公入口。

门诊医技楼核心交通位于中庭内,设自动扶梯两部,位置居中,大厅南端设病梯两部,方便寻找,减少病患步行距离。3层门诊手术部西端设污梯一部直通一层污物出口,设洁梯一部,联系手术、和产科手术室。病房楼垂直交通核位于病房楼东端,设病梯4部,客梯2部。病区西部设污梯一部,兼做消防电梯使用,餐梯一部。

中西医结合门诊第5篇

关键词:中成药 处方 点评分析

2019年笔者参加了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项目培训学习,特别系统地学在成都双流基地举行的中药临床药学、中药处方点评。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使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从我院2020年1-9月门诊中成药处方中,等距随机抽取每个月下旬中成药处方80张,占每月中成药处方总数的1.4‰,共720张,处方覆盖医院门诊各科室,有一定代表性。

依据和方法:中成药处方点评的依据是《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成药说明书、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成方制剂卷(2015年版)、2010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药处方书写规范及格式》。中成药处方点评的方法:对点评的中成药处方作统计并分析,归类总结,找出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应用中成药,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2]。

结果我院使用电子处方,医生都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经统计,我院中成药处方近60%是西医开具的,有的西医不熟悉中医诊断,用了西医诊断。《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规定中成药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3]。随机抽取的中成药处方720张中,不合理处方97张。不合理处方张数占总数的13.4%,有的一张不合理处方同时存在两处或三处不合理现象。不合理处方情况见表1。

表1 不合理处方统计分类情况

讨论不规范处方:⑴处方的前记、后记内容缺项;处方前记中过敏信息空缺(门诊病历号1100091214)。⑵医生签名不规范;由于电子处方都有规定的处方填写格式,从而避免了处方缺项的问题。但是开具一张完整的中成药处方最后需要医生签字确认,并标记终止符号表示结束,在点评过程中发现仍有遗漏情况[4]。⑶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门诊病历号1100210122)处方中调配药师及审核、核对、发药药师未签名。⑷药品的剂量、规格、单位等书写不规范。(门诊病历1100383317)处方开具附子理中丸每次1 g,立即口服。说明书是8~12丸/次,3次/d。⑸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医生未签名;(门诊病历号8010036589)患者9岁,处方开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0 m L/次,3次/d,口服。说明书用法是成人10 m L/次,3次/d。9岁儿童用药和成人用药量一样,属超剂量用药。⑹开具处方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未写临床诊断:(1)(门诊病历号1100170979)处方临床诊断空缺;(2)中成药处方应写中医诊断;《中药处方格式规范标准》中明确提出,凡开具中成药处方必须有中医病名和证型,辨证施治。中医诊断的格式应规范为中医病名和证型,处方必须清晰、完整地填写中医诊断(病名和证型)[5]。(门诊病历号8010077168)写了西医诊断“前列腺疾患”,处方开具六味地黄滴丸。⑺门诊处方超过7 d用量未注明理由;(门诊病历号1100201808)处方开具鼻渊通窍颗粒10盒。鼻渊通窍颗粒规格是15 g×10袋,3次/d,1袋/次,1盒可以用3 d加1次,10盒需33 d服完。超过门诊处方7 d剂量的规定,且医生未注明理由。

用药不适宜处方:(1)适应证不适宜;(门诊病历号1100356602)临床诊断“咳嗽”,是西医诊断。处方开具壮腰健肾丸,壮腰健肾丸功能主治为壮腰健肾,养血,祛风湿。用于肾亏腰痛,膝软无力,小便频数,风湿骨痛,神经衰弱。主治没有咳嗽。(2)遴选药品不适宜;(门诊病历号1100044674)诊断是“尿毒症”,为西医诊断病名,处方开了正柴胡饮颗粒。正柴胡饮颗粒功能主治为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及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主治没有尿毒症;(3)用法、用量不适宜的;(门诊病历号1100040040)处方开具六味地黄丸,用法:每次60 g,3次/d,口服。说明书用法是6 g/次,2次/d。严重超剂量用药医生没有签名,没有注明超剂量原因;(4)联合用药不适宜:(门诊病历号110007诊4683)诊断为“心脏病康复”,西医诊断。处方开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速效救心丸。蒲地蓝消炎服口液功能主治:抗炎消肿,清热解毒,可用于腮腺炎、疖肿、扁桃体炎、咽炎等;(5)给药重复:(门诊病历号1100079364)诊断“上呼吸道疾病”,西医诊断。处方开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连花清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属于重复给药。

超常处方:(1)无适应证用药;(门诊病历号1100153206)处方诊断是“购药”,处方开具复方玄驹胶囊;(2)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门诊病历号1100021212)处方开具六味地黄丸和麻仁丸,六味地黄丸360 g/次,2次/d,口服;六味地黄丸说明书用法是6 g/次,2次/d。麻仁丸每次600 g,2次/d;麻仁丸说明书1~2次/d,9 g/次,口服。严重用超量说明书,医生没有签名;(3)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两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门诊病历号8003255347)诊断“上呼吸道疾病”患者处方开具蒲地蓝口服液和蓝芩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和蓝芩口服液都有清热解毒,消肿抗炎作用;(4)用法、用量不适宜;(门诊病历号8003145296)处方开具;急支糖浆200 m L,立即,皮下注射。说明书用量用法:口服,成人20~30 m L/次,3~4次/d。

建议改进措施处方点评发现问题后应及时和医生沟通,要求医生改进:(1)处方前记、后记内容缺项,处方前记、后记内容缺项可以在HIS系统中设置控制,不写全,无法保存;(2)医生未签名的,医生到信息科采集签名模板;(3)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HIS设置药品和诊断关联;(4)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发药后及时签字,每天交接班时再检查一遍,防止漏签;(5)药品的剂量、规格、单位等书写不规范,用量、用法不适宜,可以通过HIS设置控制,开具药品时,点击某样药品,自动弹出此药品的剂量、规格、单位、用量、用法。医生可以随时查阅药品电子说明书;(6)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医生未签名的,以及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可以通过HIS设置控制,超说明书电脑给予警示;(7)门诊处方超过7 d用量未注明理由;可以通过HIS控制,超过7 d用量的,系统给出几种原因供选择;(8)适应证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的,HIS设置药品与适应证诊断间的联系。

中成药成分复杂,大多为复方制剂,即使是同类中成药,也存在组方药物药性不同、用药剂量不同、临床作用不相同,这就要求医生提高用药水平,熟悉中成药药理特性、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祝之友.中药临床与精准用药[A].四川省全国中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2019第一期培训班培训手册[C].2019.

[2]《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卫生部,2007.

[3]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国卫办医发[2018])14号,2018:1-9.

中西医结合门诊第6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睡眠医学中心成立于2013年11月,于2014年1月正式运行。是北京市中医睡眠诊疗中心的一部分,中国睡眠研究会团体会员单位之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睡眠专业医师临床培训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与空军总医院联合中西医结合诊治睡眠障碍培训与协作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训基地,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睡眠障碍临床诊治协作实验室。

1中心致力于建设全睡眠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基地,以临床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以异态睡眠的中西医诊疗作为出发点,开展睡眠医学的全方位服务。

中心有标准睡眠监测室5个,配备中心控制室及医务办公室、值班室等配套房间。同时配备门诊及治疗室。中心同时配备有动态血压监测、精神压力分析仪等配套检查措施。监测环境舒适、整洁、安静,可以保证实验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中心实验设备先进,拥有多套多导睡眠监测仪,包括Alice5、EmblaN7000、CompumedicsE、便携式监测系统、还将引进相关的红外功能监测仪等,检测仪器技术参数符合国际通用标准。此外,还有成套的无创气道正压治疗压力滴定系统和系列治疗用无创正压和辅助通气治疗设备供病人选用。

南区睡眠中心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面向全院各科室的全病种临床睡眠中心的模式,建立了初步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健全,人员职责明确,实验室各种诊断与治疗试验流程科学、规范,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其睡眠图判读规则严格按照《美国睡眠医学会睡眠及其相关疾病判读手册:规则、术语和技术规范》实施。目前已开展的监测项目有: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同步检测脑电、眼电、肌电、呼吸、心电、血氧及二氧化碳、肢体运动等多项生理参数),便携式睡眠监测,多次小睡试验,动态视频睡眠行为监测,睡眠期间性功能评价,睡眠期间氧与二氧化碳监测,生物节律监测、精神心理与认知功能评价,拟开展各种模式的气道正压滴定治疗等。

2中心致力于开展多层次的专业服务,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专业、周到、细致的服務,力争成为中医诊疗睡眠障碍的特色单位。

目前已经开展了睡眠呼吸障碍、睡眠行为异常、睡眠运动性疾病、失眠与睡眠节律紊乱、儿童睡眠疾病、女性睡眠疾病、老年睡眠疾病等常见睡眠障碍的临床诊疗工作,重点围绕异态睡眠(睡惊症、睡行症等)发作性睡病与嗜睡开展相关临床工作,自开业以来每月增加20%的门诊的人次,月门诊量达到500余人次。

中心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中心的技术指导,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孙书臣主任医师主管;特聘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刘艳骄主任医师出任特需专家。初步形成了特需门诊、专家门诊、普通门诊相互协调的诊疗系统。

中心拥有一批专业的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睡眠及其相关疾病诊疗医师队伍和具有国际水准的多导睡眠监测技术人员团队。现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护士1人。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医师2名,护士1名。

中心常年向全社会开放,采用南北区联合的形式开展睡眠及其相关疾病专科门诊和睡眠疾病实验室检查等医疗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外地患者就医难的问题。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兴丰大街二段138号广安门医院南区5号楼3层睡眠中心(睡眠医学科)

中西医结合门诊第7篇

南方医院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第一军医大学的附属医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环境优美、服务优质,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该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药和西药临床药理基地、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医学影像中心、心血管内科中心、血液病中心、脊柱外科中心、创伤骨科中心、烧伤整形中心、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涉外医疗中心、国家骨质疏松症诊疗研究中心;拥有10多个省及全军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立了光子刀肿瘤治疗中心、立体定向帕金森治疗中心、南方PET中心及多弹头自动导航肿瘤治疗中心等,不少技术项目居国内领先水平,有些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特色科室――消化内科(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

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由病房、内镜中心、B超诊疗室和消化实验室组成,各种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尤其在胃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研究、肝癌综合治疗、大肠疾病、全小肠疾病的临床及内镜诊治、超声内镜等形成了特色,诊治了大量的疑难病例,多次举办国际、全国、全军及全省和地区消化内镜会议,在全国及国际上有相当影响。

知名专家

周殿元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名誉所长,学科奠基人。全国著名消化疾病与消化内镜诊疗专家,长期参与中央及省部级首长的医疗保健工作。主治:消化疾病的临床诊疗,特别是疑难病的诊治。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五下午。

张万岱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胃病专家、三九胃泰的主要研制者之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及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胃肠病业委员会及广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主治:消化疾病的临床诊疗,特别是慢性胃病的诊疗。门诊时间:每周二、五上午。

姜 泊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全国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治:消化道肿瘤、大肠疾病,尤其是大肠癌早期诊治和伪膜性肠炎的诊治。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张亚历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室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消化学会常委。主治:胃肠疾病,尤其是胃肠早期癌、胃肠炎症性疾病和出血疾病的诊疗。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张振书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央及广东省高干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华消化学会和内科学会委员、全军及广东省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主治:胃肠疾病的临床综合诊疗,尤其是胃肠动力学疾病和胃肠肿瘤的诊治。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肖 冰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副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常务委员。主治:消化系统肿瘤、胃肠病、慢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智发朝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副主任。全国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胆胰内镜学组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主治:胆胰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小肠疾病的内镜诊疗、胃肠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咨询电话:020-61642323

医院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 邮政编码:51051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建于1936年,是卫生部部属综合性教学医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该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人才济济、设备精良、科教领先、医疗一流的,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年门、急诊量近120万人次,住院病人2.5万人次,正副教授或者正副主任医师36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特色科室――内镜中心(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中心)

内镜中心目前主要开展的内镜治疗项目有:内镜下胃、小肠造口术,消化道超声内镜检查,胃镜下止血和异物取出术,电子气管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结扎和硬化剂治疗,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胆道镜取石,食管和胆管狭窄的内支架治疗,胃和肠息肉摘除术以及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治疗等。许多内镜新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也是全国内镜检查和治疗最多的医疗单位之一。2000年成立了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中心,每年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举办多期培训班和业务学习,并每年举办全国继续教育项目“全国消化内镜诊疗学习班”。

知名专家

姚礼庆

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内镜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外科学组主任委员。擅长消化道和胆道狭窄的内镜下扩张和内支架术、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和六连环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的内镜下电切术、胆管结石的内镜下取石术、内镜下胃及小肠造瘘术、吻合器痔上粘膜锭合术治疗重度痔疮。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门诊部四楼高级专家会诊中心)。

陈世耀

消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内镜中心副主任。擅长胃镜下的诊断和各种治疗。门诊时间:每周一、四下午(门诊部四楼高级专家会诊中心)。

高卫东

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ERCP学组副组长。主治:内镜下胆道结石取石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金属支架治疗。

咨询电话:021-64041990转2537

中西医结合门诊第8篇

电子病历的部署加速了医院医护诊疗服务的数字化步伐,对于国内一些医院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各家医疗机构都在着手通过技术手段打破固有的技术瓶颈,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医疗服务做出努力。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口腔”)前身是成都仁济牙科诊所,建于1907年,1912年扩建为牙症医院,1917年建立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1928年建立华西协合大学口腔病院,1951年更名为华西大学口腔病院,1953年更名为四川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1985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0年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被誉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和摇篮。医院实行教学、医疗、科研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现有教职工431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15人。医院现有牙科综合治疗椅300台,病床200张,年门诊及预防保健40万余人次,住院3000余人次,手术2500余台次。医院设有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黏膜病科、修复科、唇腭裂外科、创伤与整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正颌与关节外科以及口腔种植中心、口腔正畸治疗中心等临床科室。华西口腔医院以“热忱・关爱”为服务理念,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服务宗旨,先后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四川省“十佳城市”医院。华西口腔医院近年来积极开展和推行特色专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09年,国家推行新医改政策,目的是缓解现行医疗制度下大医院服务达不到患者需求的社会现状。经过几年的推行,不少患者都明显感受到医疗机构专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一所所现代化、数字化的医疗机构出现在公众眼前,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各大医疗机构大多成绩斐然。

综合性三甲医院由于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与医术精良的医师队伍,一直是患者就医的首选,致使门诊量逐年递增,成了医改推行的重点单位。日平均门诊量过万,使得很多院内的信息系统不堪重负。相对于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专科医院所提供的治疗方式与服务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口腔医院与普通的综合性医院在医疗系统的应用特点方面存在巨大差别。“综合性医院其门诊量大,但主要的用药、治疗、护理等都在住院部门,是一种典型的‘小门诊,大病房’的格局。而口腔医院收治的病人主要是在门诊区间以及治疗床区域,真正需要住院就医的人群非常之小,所以是典型的‘大门诊,小病房’格局。”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战强曾对记者描述。

专科医院的专有IT困境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口腔医学教育与治疗的医疗机构,同时作为四川省、甚至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口腔医院,其日门诊量非常巨大,据统计,华西口腔每日的门诊量可以达到1000――2000人次/天。这样巨大的门诊量致使病人在就诊期间所产生的口腔医疗诊断过程与结果带来的电子病历书写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传统的医务人员手工书写的病历,由于时间少、数量多,产生了许多龙飞凤舞的潦草病历,使病历的准确性下降,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影响了后续的查询统计工作。因此,设计并部署针对口腔医院独有的电子病历系统的需求迫在眉睫。

三大业务应用功能

各个击破固有瓶颈

根据医院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困境,信息中心制定IT部署规划力求能够使系统硬件及软件平台能够最大限度满足门诊系统不断增长和变化的业务需求。同时,又保证现存的IT系统在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可以不断创新升级。

电子病历系统的部署要有口腔医院的特色,这是信息中心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仔细分析与总结,华西口腔信息中心将其归结了几点。

首先是病历书写。必须为医生提供一个优秀的模板设计器,这可以让医院为各口腔就诊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病历书写模板,让医生在进行病历书写时候通过载入相应模板创建书写病历文档,此外还提供了可便捷、规范、智能的病历书写器,方便医生录入病历。同时,通过专门的患者电子病历文档目录管理功能,医生可以按照文档类型、文档创建时间、文档状态对患者病历文档实现完全掌握。另外,系统能够自动根据文档审签级别,进行病历文档审签状态管理。

其次是质控管理。系统提供灵活方便的质控规则定义工具,可以让医院质控人员为病历书写质控定制质控规则和评分标准。高效后台的在线质控引擎,可以自动解析相应的规则,根据相应的病历诊疗事件触发,自动对患者病历产生的全程监控。同时,系统提供自动缺陷检查和评分工具对运行病历进行系统自动评分功能,并将产生结果送给质控人员参考,发现的缺陷问题反馈给医生进行整改。

最后是科研分析。系统需要提供完善的和医院病历质量管理相关的统计分析报表,还可以提供医院和公共卫生管理需要的统计分析报表。最主要的是,系统可以提供方便的电子病历科研分析工具,方便让医生定制科研检索。通过检索导出科研分析结果,导出工具可以将数据导出为Excel或Spss等需要格式的文件为科研分析进一步利用。最终,集成临床路径管理系统。

中西医结合门诊第9篇

关键词门诊药房;儿童患者;用药调查

1资料与方法

分析样本来自于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全部处方信息,利用我院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处方信息,提取处方信息包括日期、ID号、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体质量、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用量、用药疗程。录入Excel20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同一日期,同一ID号为1人次;人均药品条目数是同一人次药品去重后条目数求和;药品频次是同一药品在药品条目中出现的次数总和;年龄≤14岁为儿童处方。

2结果

2.1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我院西院区门药房就诊患者及儿童患者的用药情况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我院西院区门诊患者及年龄≤14岁的儿童患者处方信息变化不明显,门诊儿童患者处方数约占门诊处方总数的二分之一。儿童患者人均次药品条目数﹙均值为3.3﹚人均次药品条目数﹙均值为2.95﹚。

2.2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我院西院区门急诊儿童患者用药品种数分析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均有超过50%的门诊儿童患者用药品种数为3种,其次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用药品种数为2种。单一用药或≥4种用药者占比较小。

2.3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我院西院区门急诊儿童患者不同药品类别的用药频次及构成比西药类口服制剂的用药频次为最大﹙用药频次构成比分别为57.7%和57.1%﹚,远高于其他类别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