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卫生调研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18 10:32:55

卫生调研报告

卫生调研报告第1篇

____月19日,县政协副主席____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在县卫计委和总医院等负责人陪同下,委员们实地察看了县总医院120急救中心、县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资料室、值班室等,并召开了座谈会,观看了卫生应急宣传片,听取了县卫计委主要负责人关于我县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的汇报,委员们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卫计委以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为切入点,多举措强化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体表现在: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健全机制上下功夫

根据《____县“____”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____1—____5年)》通知要求,及时制定了《____县卫生系统“____”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卫生应急专家库,抽调各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县总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华康医院等民营医院和22个乡镇卫生院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相应成立了应急办,确定专人负责。全县已建立起“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

(二)强化工作举措,在完善预案上下功夫

按照“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社会参与”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相互衔接”的原则,县政府分别制定了《____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___县救灾防病应急预案》等四个总体预案,明确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卫生系统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先后制定了2____个应急预案、32个技术处理方案,收集整理了54 项制度与35项职责,并汇编成册;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分别制定了常用的卫生应急预案,并结合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确保了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

(三)强化专业培训,在提升技能上下功夫

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各类应急预案、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等知识培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能力。及时派员参加省、市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并邀请省、市卫生应急专家来____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培训;每年对县、乡镇、村三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卫生应急信息员队伍人员进行最少2 次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卫生应急技术培训,切实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四)强化实战演练,在临阵操作上下功夫

积极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细菌性痢疾疫情、食物中毒、洪涝灾害救灾防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____次。

(五)强化监测报告,在畅通网络上下功夫

近年来,县卫计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网络设备投入,各网络直报单位电脑设备齐全,网络畅通完好;县疾控中心加强对疫情报告系统管理,及时更新疫情报告系统。全县基层卫生单位全部实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并及时组织人员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和预警,建立重大事件电话登记、报告制度。此外,对于疫情高发的教育系统,实行常年晨午检制度,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实行因病缺课“日统计、日报告”制度。

(六)强化应急保障,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

县政府制定了《____县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制度》,卫生系统根据《安徽省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目录》要求,分别在县总医院和县疾控中心建立了县卫生应急物资贮备库,贮备库有专人负责管理,在物资使用上严格执行物资调用和管理制度,目前已贮备物资金额达70余万元,统一调配,资源共享,应对突发事件。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满足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要求。

(七)强化健教宣传,在普及常识上下功夫

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为卫生应急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医疗卫生单位根据“五进”方案,大力开展卫生应急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

企业、进家庭活动。在县城繁华地段安装大型户外卫生应急宣传广告牌,扩大卫生应急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印制《卫生应急工作简报》《卫生应急知识手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手册》和各类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品免费发放。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晓度,增强了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八)强化联动机制,在齐抓共管上下功夫

进一步加强卫生、安监、公安、农业、教育、交通等部门之间合作,充分利用各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建立多部门协调合作的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在信息沟通、联合执法、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等方面形成合力,提高全县卫生应急工作综合防控能力。县卫计委与相关部门联合建立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机制、人畜共患传染病合作机制、应对气象条件引发公共安全问题的合作机制等,并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形成联动合作单位信息互通,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一)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县总医院未独立设置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卫生应急工作由其他部门兼职负责,人手不足,设备设施不完善,影响工作开展。

(二)县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政府在卫生应急处置善后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卫生应急工作经费不能满足卫生应急管理工作需要。

(三)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未完善,预案体系还不完备,一些已制定的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强,开展日常风险评估不够全面。

(四)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卫生应急队伍中“核和辐射处置”“中毒处置”“心理救援”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处置设施、设备较为缺乏。个别类别应急队伍装备不能满足应急处置需要。

(五)政府或相关部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及使用制度不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实物储备不能满足应急工作实际需要。

(六)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全员培训及公众宣传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医疗卫生机构在卫生应急应用性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较为薄弱。

(一)突出规划引领。将完善公共卫生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我县卫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统筹规划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整合现有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信息网络等各类应急卫生资源,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和完成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目标和任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变完善常态化的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形成扁平化管理,层次化结构,真正做到“政府有组织,部门有机构,基层单位有队伍”。 要明确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各项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工作职责,并不断完善决策指挥体系,加强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部门间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强化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全覆盖、大张旗鼓的加强卫生应急宣传,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卫生应急健康教育,指导公众树立卫生应急意识,进一步提高公众自我防护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争取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努力营造公共卫生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经费投入。要形成常态化的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社会各方面投入相结合的卫生应急资金保障机制,拓宽投入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做好防治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切实做到有备无患,以适应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

卫生调研报告第2篇

----zz县卫生局治贿调研报告

医疗机构中存在的价格虚高、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和医疗服务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直是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县纪委有关文件精神,我们针对全县医疗单位医疗服务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在医院进一步开展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当前我县医疗单位现状

我县共有医疗机构15个,一级13个,二级2个。在职人员数1051人,其中医生452人,护士330人。2005及200年度收入分别为7911万元和9319万元,支出分别为7685万元和9382万元。目前所有医疗单位在职职工都未按200年套改后工资发放,有的单位职工工资发放标准还较低。

二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类型、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

通过调研,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类型有:一是药品开单提成;二是检查开单提成,三是个别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之间还存在着医疗协作关系的“回扣”行为,四是财务结算与招标采购中的“回扣”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一是开大处方;二是滥检查。

“回扣”存在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药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直接刺激着“回扣”“开单提成”产生,有些企业为使药品销售出去,不惜采用“回扣”、“开单提成”等手段。其次,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弥补经费的不足,采用绩效工资的方法刺激医生开大处方、滥检查。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客观地讲,多年来政府投入不足、财政补偿机制缺失,医院要维持正常运转,要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检查检验水平,就势必要投入巨额资金建楼房、买设备、引人才,而所需资金都要由医疗机构自身来筹集,医院只有想方设法扩大业务,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就采取一些不合理经济手段。尽管在调研中大部分单位不肯承认有开单提成、“回扣”等商业贿赂的现象,但实际上这一情况还在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较为普遍。同时,制度不严密、思想教育不到位也是以上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投入是关键,卫生行政部门也要切实加强行风建设,有计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制订严密可行的规定制度,采取一些操作性强的措施来遏制或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三主要对策和措施

为了杜绝“回扣”、开单提成等商业贿赂现象,在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范药品采购行为,大力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

一是严格依法执行药品,医疗设备和耗材的集中招标采购,决不允许规避招标或化整为零规避招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挤掉了不规范的生产经营企业,挤掉了部分虚高定价,挤掉了药品购销的中间商环节,挤掉了“回扣”、“好处费”。二是严把进药关,药品折扣放在明处。充分发挥药事委员会作用,集体确定用药品种、数量和进货渠道,集体与设备供应洽谈。药品折扣写在票面上,实行“票面让利、明折明让”,如实开具发票,如实记帐。经办人员2年一换岗,严厉查处个人收受好处费的谋私行为,杜绝科室私自进药、卖药、收费。三是控制药品使用,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控制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的比例及科室药品收入占科室收入的比例,规定临床医生开具处方的权限;阻止医药代表在工作时间与医务人员直接接触。

(二)加强药品使用监管,推行医疗服务信息公开的“阳光工程”。

自觉接受患者和社会监督。一是收费公开。严格执行中标药品价格,门诊处方逐笔划价,提供住院费用清单,实行医疗收费及药品价格公示制和查询制,增加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透明度;二是医护公开。公布医生护士情况,允许病人选医生;三是纪律公开。按照卫生部“八不准”要求,向社会公开承诺不实行药品、检查等开单提成办法,不接受医疗器械、药品等生产厂家的各种经济贿赂、不接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红包”、不巧立明目乱收费等“八不”。四是强化监管,严格责任追究。设立向社会公开的医德医风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对群众的举报,有诉必查,有责必究。

(三)加强行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正面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坚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理想宗旨教育和道德法纪教育,通过系统学习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增强职工的廉洁意识、服务意识,树立“以患者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从内心世界启发自律机制。二是抓改革,促行业自律。行业作风上出现的问题,反映出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问题,必须通过改革和体制创新来解决。医疗机构要引入竞争机制。近几年来,卫生系统推行病人选医疗机构、选医生、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扩大医疗机构分配和用人的自等措施,初步建立了以岗定员,竞争上岗,逐级聘任的运行机制,行业自律得到加强。三是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负责人行风建设责任。要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把纠风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单位综合责任目标考核范围,并将责任制延伸到中层科室,同时纳入文明单位考核条件和卫生人员专业技术考核晋升条件,对出现收受“回扣”、开单提成的单位和个人,认真查处;情节严重的,追究领导者责任。

卫生调研报告第3篇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了解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各中心的业务发展,满足辖区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3月3日6日,王向东副局长带领区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人员,到全区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调研采取看、听、议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细致了解各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三统一、信息化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局不断加强领导,各中心能认真落实全区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医改政策得到落实,全区不断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力度,公共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了全覆盖;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认真实行药品三统一和零差价销售,各项工作指标名列前茅,百姓得到了实惠;西大街等5所中心能应用省卫计委的信息化软件管理门诊医疗业务,10所中心已全部开通应用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各中心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2014年我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被市卫生局评为优秀等次。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单位基本医疗业务发展缓慢。在近年来的医改方案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不断重视和强化,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完成公卫项目指标后,经考核合格,每年都将公共卫生经费划拨到各中心,真正体现政府出资,百姓受益。但在医疗工作中,由于长期的人才匮乏、技术薄弱、医疗风险增加、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等问题,各中心医疗业务发展缓慢,基本没有设立新的科室或者发展重点科室的计划,基本诊疗能力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同时,区财政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医疗收入返还比例较低(医疗收入按30%返还),加上医疗风险较高,使得无病床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净收入寥寥无几,30%返还,远远不够设备维护、维修、更新等(日常公用)支出。所以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认为,只要干好公共卫生工作,基本医疗干多干少差别不大,工作人员也没有核心驱动力,发展医疗业务热情不高,工作创新及技术创新都未充分体现,基本医疗总体呈停滞状态。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与基本医疗割裂严重。加强社区慢性病人的管理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社区居民中文化水平较低的慢性病人及部分弱势群体,他们即不懂防治知识,无预防意识,普遍健康意识淡薄,未进行及时有效诊治。在对慢性病人的管理上,大部分中心目前只停留在应付考核等表面文章上。具体表现在:一是参与健康管理的人员并非全是全科医师,无法提供居民真正需要的服务和管理,对慢病病人的管理仅局限于打打电话问候一下。二是部分全科医师有重治疗,轻预防,重已病,轻未病思想,不重视健康教育,很多社区居民健康教育课形式重于内容,或为完成考核任务,未达应有实际效果。三是部分人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聘用人员或者临时人员,对慢病管理只是作为应付单位的一种手段,慢病管理水平达不到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的要求,未能有效提供规范扎实的医疗服务。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在慢病管理上也有新的思路,计划成立慢病管理科,将慢性病人的管理统一由医务科管理,让基本医疗与慢性病管理结合,达到规范化管理。

诸如此类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两张皮相互脱离的现象,在居民健康档案、责任医师团队、老年人康复等工作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效能。

(三)信息化软件功能缺陷依然较多。目前,全区已经有10家单位使用省卫计委统一配发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5家单位应用医疗业务管理系统,但由于该软件处于新研制试用期,许多功能设计不全,加之由于是互联网模式,导致响应速度、系统崩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调研的过程中,各单位普遍反映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没有同居民医保的链接功能,使用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将数据再次录入居民医保软件中才能实现费用报销的相关手续。同时,软件的财务数据统计、门诊药品处方统计数据不能满足要求,相关报表数据统计不全;医技管理界面不能应用等问题,省卫计委还没有完全解决,虽然我们已多次协调省卫计委信息中心进行较大改动,但已使用的单位对软件多有抱怨,没有使用的单位在推广时也顾虑重重。我们经过总体评价:该软件没有明显提高临床管理的效率,与各单位使用的老系统上没有功能上的提升。这些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单位的使用积极性,从目前的状况看,尚不具备软件系统的验收条件。

(四)双向转诊工作条件未真正具备。由于服务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习惯和流程还未形成,除过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其他社区服务中心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医院还是人满为患,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人员稀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签约的大医院的转诊行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双向转诊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五)药品三统一管理工作需要协调。由于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的药品由省上统一来管理,导致在采购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基层使用不便。一是市场药房中有些药品已经降价了,然而网上还没有降价,百姓开药时对此有埋怨,如经常使用的丹参滴丸和阿斯匹林肠溶片;二是有些常用的基础类的用药由于价格便宜,在网上采购不到,如一毛钱一支的肾上腺素注射液、普通胰岛素等药品;缩宫素注射液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药品,没有0.1元/支的,而每支10多元倒是挂网,可以采购,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原因是省上对基层药品采购限制较多,自身维护更新速度较慢所造成的。

(六)健康档案利用率低、准确率低、没发挥应有作用。目前我区健康档案已经导入到省厅的信息库中,但真正的是健康档案的使用范围较小,部分为死档,利用率低,基本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了应付公共卫生工作的检查要求而设。同时,各别单位反映,在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中,体检项目过少,只能做一些常规的健康检查,部分高端人群想做的体检项目在基层均无法开展,疾病检出率底等现象普遍存在,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的实际意义倒底有多大,还需进一步验证。

三、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应加快托管模式的实施步伐。目前,交大一附院与雁塔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了医联体,运行状态良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有限,人才少,每天接诊的患者不多,很多患者也不愿去,另一方面大医院人才济济,但发展空间受限、患者进不来。而我区实行托管模式的医疗联合体可以有效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局将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由西电集团医院托管,进一步构建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破解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服务瓶颈。通过一年的托管实践,已初见成效。托管工作是促进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的一项有效举措,也是大胆探索新时期医改服务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对促进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加快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医疗水平和落后的技术,快速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二)各单位应加强管理,将基本公卫和基本医疗有机结合。基本公卫服务和基本医疗两者不能完全割裂,应有机结合。既要通过做实基本公卫服务吸引更多的居民接受基层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率;也要发挥基本医疗的带动效应,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免费的基本公卫服务,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要做好这个结合,最根本的办法是要有专业的人才,各中心要加快专业人才引进步伐,吸引更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学高校毕业生到单位工作。基本医疗水平提升了,公共卫生水平也必然会得到提升,这就要求要加大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力度,采取中长期培训、临床进修、学历教育、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加强单位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自身的医疗和公卫水平。

(三)加强宣传,促使双向转诊的实行。提升群众认可度与信任度,努力引导群众形成小病在社区就医的习惯,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好在全区综合卫生保障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引导和协调,促进社区卫生机构与辖区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双向转诊合作关系,使二者合理分工、错位服务、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努力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机制和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格局。

(四)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我区的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每半年、每年的考核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避免公共卫生工作纸上谈兵式的管理,就是要从维护居民健康利益出发,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规范公共卫生服务行为。把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各中心发展的核心,加强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推行德能勤绩、注重实绩的考核分配制度,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为居民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五)加大协调力度,做好软件功能的完善工作。针对省厅配发的信息化软件存在的问题,我局同省卫计委、天网软件公司进行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存在问题。今后,我们依然要加大协调沟通力度,及时、客观的向省卫计委反映使用中发现的新问题。周内,我们向省卫计委信息中心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对存在的问题积极修改完善。同时按照上级要求,继续加大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促使各单位提高执行力,将责任层层分解、逐级落实,防止出现因某环节推进不力、重形式轻实用等问题,确保如期完成相关任务。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4月1日,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我委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对我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实地察看了青龙、五星、三井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青龙紫云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听取了市卫计委关于全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和4个城区卫计委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在常委会视察调研之前,我委先后到天宁和钟楼区进行调研,重点察看了政府、社会力量和医院举办的三种不同类型的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别召开了部分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座谈会,并赴杭州江干区、上海长宁区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按照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积极制订和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配置基层卫生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家(其中,政府举办的25家、社会力量举办的1家、医院举办的1家),共开设床位1180张,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108个,基本形成了每个街道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格局。按照国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和条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基本装备的投入,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新了设施设备,加强了机构内涵建设,先后创建成3家全国和20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示范中心功能分区合理、服务流程顺畅、就医环境舒适,切实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

(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逐步清晰。按照新医改的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从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药品供应、人事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运行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努力实现由过去片面注重医疗服务向六位一体功能并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履行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的职责,开展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健康教育、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体检、妇幼保健、儿童接种预防疫苗等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强化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康复服务职能,并从2012年起启动实施了家庭医生制度,逐步推行全科医生(团队)与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从原来的坐堂行医逐渐转向上门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目前,全市共组建全科团队219个,重点人群签约率81.04%、居民签约率28.55%,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1.07%,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95.42%,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人群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为87.61%、86.76%和98.42%。2014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445.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83%,门急诊均次费用93.57元,比三级医疗机构低158.43元,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51.2%。

(三)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和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初步建立了全科医生制度。全科医生主要有二种来源,一种是对符合条件的原基层在岗临床或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经过半年的转岗培训,取得全科医生资质;另一种是从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招收(机构新进人员由单位发工资,社会招聘人员由财政发3万元/年生活费),经过三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将其执业范围变更为全科医学专业。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全科医生458名,其中,经过三年规范化培训的合格全科医生232名。二是推行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医疗联合体,实施对口帮扶。由市级医院选派医疗专家或青年骨干到基层定期坐诊、挂职,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到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三是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广泛推广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都设有中医科和中医综合服务区,并分别建成了8家省级、10家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二、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应有作用,并逐步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但对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设施装备、环境条件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需求的增长,加之规划相对滞后,除原来由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机构外,当初老城区通过整合利用原有资源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业务用房小、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2012年新定的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得低于3000平方米(原为1500平方米),并要开设病床30-50张。而我市先期编制的《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已显得不相适应,以致一些机构面积不达标,无法开设病床;一些机构设备陈旧,没有按标准化要求配备更新。

(二)相关政策不够配套。上一轮医改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从基层和群众的反映来看,某些方面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相关政策不够配套,运行情况不大理想。譬如:在药品供应上,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后,许多低价药品退出市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能使用省定的588种基本药物,居民习惯的常用药,包括专家门诊开出的职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在社区卫生机构部分配不到,患者反响较大,基本药物不仅满足不了群众的用药需求,而且影响了基层特色专科的发展。在编制核定上,我市是按照2009年省定标准核配的,标准较低,尤其是药剂、检验、B超、放射等岗位只各配1名,显然不尽合理,而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原来核定的1872名编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收入分配上,实行绩效工资后,社区卫生机构一定程度上由过去的做事养人变成了养人做事, 出现了新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虽然制定实施了新的考核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同时绩效工资的封顶和收入的基本平均,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且干的多、错的多、扣的也多,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升反降,甚至推诿病人。在财政补助上,我市采用补供方服务需方的政策,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财政兜底,造成亏得越多补得越多,亏得越少补得越少的削弱医疗的现象。在医保定额上,我市社区卫生机构实行按次均费用3100元的标准核定医保定额支付;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行总额预付政策,经测算后次均费用大致为二级医院8000元、三级医院12000元。目的是降低医疗费用,但实际情况是社区卫生机构选择性收治病人,赚不到钱或有风险的都往上级医院推,结果是小医院住不进、大医院也住不进,使社区卫生机构资源(病床)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推高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在收费价格上,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后,我市规定一级护理收费9元,家庭医生上门收费10元/次,因收费标准低,机构没有动力,虽然签了约,且居民有巨大需求,但实际却享受不到服务。

(三)人才短缺矛盾突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全科医生招不进、留不住、骨干人才缺乏和流失,以及空编与外聘并存等现象。据了解,我市第一批全科医生三年规范化培训,共招聘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112名,培训一年多后,其中一些考上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即随之流失,最后只剩60多人,难以满足基层卫生机构的需求。而部分骨干人才又因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低,发展前景小等原因纷纷上流。去年,仅新北区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5名医生、8名护士辞职调离。目前社区卫生机构招聘医生、护士都很困难,特别是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紧缺,许多社区卫生机构只能采用外聘退休医务人员来解决医生不足问题。我市较早推行了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医联体建设,但由于体制、机制及公立医院改革滞后等因素,至今没有真正建立起上下分工协作、互利共赢机制,对提高社区卫生机构医疗技术水平的带动作用有限,大多还是停留在表面和贯彻相关政策层面上,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和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的障碍较多。

三、促进我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加快发展,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实现医改提出的目标,我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科学制定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优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设置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考虑我市人口总量、区划调整、城镇化、老龄化和社区首诊等因素,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能级为主线,理性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立足利用现有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对未达省定基础设施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新建、改扩建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地;要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病床设置的要求,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空余床位开设医养护一体化的老年病床,发展健康养老服务;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情况以及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合理设置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配置数量和布局,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照相关规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设施配套。三是按照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的规定,在加快社区卫生机构基本建设的同时,按标准化配齐、更新医疗装备和公共卫生服务设备,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卫生调研报告第4篇

大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保障供应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并将卫生工作列入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卫生工作的重视、对人民健康的关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将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提供,再次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抓好卫生工作的坚强决心,也让整个社会、全体国民对卫生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地委、行署的“六个新跨越”,将卫生工作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再次体现了抓好卫生工作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凡意义。

我站在卫生局班子成员、卫生监督所负责人的双重身份,如何做到在职谋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是一个值得深层次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所选的调研课题,将工作实际和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以达到和大家共同探讨,促进本人和所分管的业务工作的共同进步。现以此活动为契机,从两个方面谈谈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如何履行职责,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正确认识我区当前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

当前我区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着: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够高,基层监督网络还不健全,监督范围尚有盲区;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监督设备落后;对卫生监督的主人翁意识不强,与新形势下科学监管、依法监管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难以适应中央“保民生”的总体部署,难以适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新要求。

(一)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够高。全区现有卫生监督执法人员256人,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0.45人,其中地区卫生监督所25人,10县(市、特区)共231人,与《中共铜仁地委铜仁地区行署关于进一步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要求的卫生监督人员数相差72人,与全省的平均水平相差98人,大多数乡镇所在地无卫生监督员,基层卫生监督无法横到边、纵到底,存在盲区。现有执法人员接受再教育培训的机会不多,人员老化,对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透,现场监督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全区地、县卫生监督机构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仅123万元,其中:地区卫生监督所预算20万元,各县(市、特区)共预算103万元,而仅仅是下县下乡开展常规督导工作的差旅、车油费每年就要217万元(年的平均数),超过了预算经费,有人要问,这种经费无固有保障的负数预算方式如何开展工作?这就是卫生监督之难处所在,经费上存在着“要一点,挤一点”,遇紧急卫生事件划拨一点的被动列资情况。

(三)对卫生监督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卫生监督执法是代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开展相关执法工作要接受主管部门的的委托,工作上难免存在着等政策、要方案、靠安排的被动局面,主动介入不力,特别是在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监管上这种现象表现尤为突出。

二、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当前,举国上下掀起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热潮,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明确卫生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根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不注重民生问题的野蛮执法,着力解决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卫生监督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应结合我区卫生监督实际,努力做到“六注重、六克服”

(一)注重解放思想,克服惯性思维的问题。地委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主题报告会上,廖书记指出:思想观念的差距是我们的最大差距,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新跨越。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三种倾向。

一是要克服惯性思维的倾向。惯性思维是一种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大忌,我们每个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按经验办事,凭经验执法的经验主义;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开拓创新、不结合实际、不开放思维的教条主义;最大限度地避免不挖掘和推广我区在卫生监督执法方面的亮点,只做按部就班的机械运动;最大限度地避免接受任务多,自我创新少;配合工作多,领头工作少;市场监管多,内部监管少的缺位现象。

二是要克服惰性思维的倾向。惰性思维是一种不用心思考工作的思维,也是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大忌,我们有的监督执法人员平时不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不加强工作互动交流、不注重信息收集,到执法现场,简单执法、野蛮执法;面对群众咨询,就一知半解、支支吾吾;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摸不着头脑。这是不符合新时期执法人员素质要求的,也是我们竭力反对的。

三是克服不切实际的超前思维。超前思维需不需要?需要,但是要切合实际!有的同志,一谈到解放思想,就冒然求进;一谈到切合实际,就固步自封;一谈到灵活执法,就自作主张等等。这些都是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的。

(二)注重队伍建设,克服人力紧缺的问题。大指出:要尊重人才、尊重人的首创精神。人才队伍建设是各行各业的根本,工作落实需要人才、事业发展需要人才、社会进步需要人才。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有人干事、有人理事、有人谋事的梯度用人氛围,对于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来说尤为重要。

一是要加大地、县(市、特区)卫生监督人员配备力度。按照地委、行署《决定》要求,优化结构、按岗定员,补足地、县(市、特区)卫生监督人员,使地级卫生监督人员达到0.9人/千人,县级卫生监督人员达到0.8人/千人,目前全区卫生监督所尚差72人,县(市、特区)共尚差67人,其中思南县缺员最为严重,差11人。

二是要加强基层监督网络建设。根据《决定》要求:探索乡镇派驻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卫生监督网络。目前全区16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没有派驻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只有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聘有兼职监督员,基层食品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得不到应有的监督保障。

三是要加强在职在岗监督员的法律法规培训。自年全区各县(市、特区)成立卫生监督所以来,全区256名卫生监督员中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只有38人次,大多数人员没受过再教育培训,全凭自学和习惯技能开展工作,对法律法规的掌握、工作方法的运用、工作程序的运作全凭领导的引导和自身的悟性。

四是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目前全区卫生监督员中,专业结构配置不够合理,大多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划入或调入,医学、传染病防治其专业居多,“五大卫生”相关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甚至没有,在对缺位人员的补充上应尽量考虑优化结构、实现专业互补。

(三)注重依法行政,克服监管缺位的问题。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承担卫生监督工作任务,主要职责为:

1、卫生行政许可。承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餐饮业及集体食堂的卫生条件的卫生行政许可;承办公共场所卫生条件的卫生行政许可;承办供水单位卫生条件的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行政许可事项。

2、公共卫生监督。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餐饮业及集体食堂的卫生条件、卫生防护设施、生产经营活动及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人员的健康管理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化妆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及其他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及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条件及其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建设项目执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情况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

3、医疗卫生监督。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资格、职业范围及其医务人员的职业资格、执业注册进行监督检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打击非法行医;对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采供血机构的采供血活动、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控制措施和菌(毒)种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负责派出机构的管理;负责辖区内卫生监督信息的收集、核实、上报;负责受理对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承办各级党委、政府、主管局及上级业务机关指定或交办的卫生监督事项。

4、其他。负责派出机构的管理;负责辖区内卫生监督信息的收集、核实、上报;负责受理对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承办县委、县政府、主管局及上级业务机关指定或交办的卫生监督事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公立医疗机构是否履行好这一“公共产品”服务?理应受到监督,由谁来监督?当然是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卫生监督所来监督。目前,地、县各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督执法中,加强了对个体和市场的监管,但对公立医疗机构监管上有“信得过”、“碍于情面”和“不主动”的现象。这是一种行政不作为,卫生监督所既然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执法,就应该理直气壮、主动参与、严格执法、公平执法,不能对公立机构松,私立机构紧;对内部监督松,市场监督紧;平时监督松,突击监督紧;主动监督松,接受任务紧。

(四)注重经费保障,克服无钱办事的问题。卫生监督执法是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纯粹的公务执法行为,没有业务收入,只能靠财政供养,任何将执法收入作为创收渠道的行为,都是与依法行政相违背的行为。我们必须风烛残年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将基本的市场监督、疫情监督、卫生应急和必要的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保障工作正常运转。

(五)注重以人为本,克服脱离民生的问题。廖书记出: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公务,下大气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医疗、环保、安全、出行和饮水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人人享有健康保障又是民生问题的最大、最直接的问题。卫生监督中的化妆品卫生、学校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及其他健康相关产品有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卫生监督工作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要在涉及卫生监督工作的广度上下功夫,确保此项工作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

二是要在执行监督的深度上下功夫,使监督行为成为人民群众消费信誉的标签,做到监督一处,放心一处;监督一处,放心一片。

三是要在对被监督单位和个人不规范服务行为的整改力度上下功夫。对监督过程中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各种服务行为和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并定期回访,进行整改后的再监督、再检查和不合格的再整改。

(六)注重协调配合,克服大卫生意识不强的问题。卫生监督机构既是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执法,又是一个独立的执法机构,其监督执法行为代表卫生行政部门,不能因为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就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所以在执法过程中要增强四各意识。

一是要增强主人翁意识,把自身置身于执法主体的位置,牢固树立受委托也是主体的思想,这样,在执法过程中,才不会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二是要增强服务意识,要时刻以主管局的身份和形象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注意模范作用,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服务质量的优劣。

三是要增强效能意识。卫生工作千头万绪,卫生监督作为代表卫生主管部门执法,一切有关卫生方面的非法行为都可以监管、都应该管、都要尽力管,以为主管部门分忧,因为工作内容多,必须白领重点、注重实效。

卫生调研报告第5篇

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县医疗卫生工作健康发展,为广大群众服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自己平时工作,给合我县实际,对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近年来,全县卫生工作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础建设、人才培养等为重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完善。一是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我县现有医疗卫生单位246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民营医院1个、中心卫生院8个、镇卫生院5个,镇卫生院分院5个,有公共卫生办公室16个、门诊部13个、卫生室159个、个体诊所26个、厂矿学校医务室6个。县、镇医疗卫生单位共有编制532个,其中县、镇医疗卫生单位分别为306个、226个;有卫生技术人员751人,其中县、镇医疗卫生单位分别有职工285人、174人,村医260人,厂矿学校医务室6人,个体诊所26人。设病床500张,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340张、镇卫生院160张,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加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通过实施卫Ⅷ、卫Ⅹ、国债、降消、日本利民、中华海外联谊会、台湾慈心慈善、提高农村服务能力、新农合、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扩大内需、侨联援建村卫生室建设等项目,建设了以县医院门诊大楼为重点的县镇村医疗机构门诊楼、医技楼、传染病区3万平方米,整建规范化村卫生室159个,配置CT机、救护车、彩超等医疗设备5000余台(件),其中万元以上的设备____余台(件),群众看病就医条件明显改善。三是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在全县医疗卫生单位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工勤等3类532个岗位,实施了全员聘用制。落实了镇卫生院在编职工、离退休人员、老付业工工资和村医补助,为曾正式受聘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过的人员发放了养老补助。制定了镇卫生院动态绩效和院长考核办法,实施了以保障基础性工资、盘活奖励性绩效工资、按业绩确定奖惩为重点的镇卫生院动态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目前,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00元,年筹资近4000万元。门诊报销比例镇、村医疗机构分别达60%、70%;确定门诊慢性病17种(类),报销比例达60%,I、Ⅱ类慢性病最高可报销10000元、5000元;省、市、县、镇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50%-60%、60-65%、80%、90%;新农合补助封顶线达每人每年15万元,其中住院封顶线为13万元。全县年门诊报销35万人次,住院报销9000余人次,人均住院报销2500余元,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强度逐年提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推行。建立了药品三统一用药计划申报网络信息平台,集中开展了督查与培训,将药品三统一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将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村卫生室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1万元。目前,药品三统一配送覆盖率和费用及时结算率均达100%,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三是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规范运作。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0.3%,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73.8%。第二轮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率达91.2%。已筛查出的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均为100%。建立健全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印发公共卫生均等化和健康教育宣传年历4万份,印制健康教育处方12种15万份,开办宣传专栏250余个。规范实施了卫生监督服务项目,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四是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全面开展。县医院、凤镇中心卫生院按照三统一、三不变的要求,开展了县

镇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各镇实施了以六统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镇村一体化管理,对镇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在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开展了医改基线调研,拟定上报了《____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到位。(三)城乡公共卫生工作顺利推进。一是疾病控制扎实有效。创建了县疾控中心、凤镇卫生院等6个市级规范化接种门诊,规划免疫建证建卡率达100%,适龄儿童疫苗全程接种率99.97%;乙肝疫苗首针24小时及时接种率和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补种率均为100%,补种率为99.7%。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和结核病人治疗管理率均为100%。进一步巩固了省级地方病防治示范县成果,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医疗救治预案。二是妇幼保健规范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97%,住院分娩率达99.69%,新法接生率达99.69%,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均为100%;对农村孕产妇实施免费住院分娩补助,为孕产妇免费发放了叶酸;从基层医疗机构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0余人,全面加强了县妇幼保健院的产科建设。全县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5.94%,婴儿死亡率为3.1‰。三是卫生监督成效明显。完善了《卫生监督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8项制度,对全县学校、医疗机构、公共场所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住宿业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防治监督覆盖率达100%,依法查处了职业卫生违法、非法行医等案件,有效保障了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现场的卫生监督和医疗服务。四是爱国卫生成效显著。____5年,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____9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检;创建省级卫生示范单位1个,省市县级卫生镇23个、卫生村37个、卫生先进单位42个。开展了以清洁环境,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率先在石瓮镇东甘沟村、乾佑镇梨园村开展了清洁工程卫生示范村活动。五是控烟工作全面开展。建立了控烟目标考核责任制,落实了控烟监督和劝导人员,印发了控烟简报,在醒目位置悬挂横幅标语及禁烟宣传牌,制作戒烟提示牌1500个,制作戒烟宣传纸杯10万只,向全县手机用户群发了控烟短信;镇村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村民戒烟咨询,县直医疗单位开设了戒烟服务门诊,全县所有医疗卫生单位率先创建了无烟医疗卫生单位。

(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医疗安全责任层层落实。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医疗安全作为重要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医患纠纷接待和调处办公室,实行医患纠纷分级上报调处制度,认真落实了《关于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印发了《____县医疗纠纷预防和调处暂行办法》,成立了县医疗纠纷调处领导小组,组建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第三方调解为主要内容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已经建立。二是医疗薄弱环节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了十项基础质量达标评价、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示范岗、医院管理年等活动,执行国家确定的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的临床路径。组织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等医疗核心制度,建立了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了医疗薄弱环节和高风险科室的医疗安全监管,做到了医疗安全警钟长鸣。三是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扎实开展了三问三解和三好一满意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临床、护理等8项岗位技能竞赛活动。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等3家医院30名专家,连续接力式支援____县医院,开展新技术项目9项;县直4个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5个中心卫生院,对急需科目、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指导。每年选送40余名医疗技术骨干赴四医大等5家医学院校进行全科医师培训进修,通过人才振兴计划补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织护士和医师资格考试,选派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医改、新农合等各类培训班。每年组织县级医疗机构30余名医护骨干开展卫生下乡活动,免费义诊和发放药品。组建了无偿献血应急预备队,成分输血率达100%,确保了临床用血安全。

近年来,尽管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条件有待改善。一是业务用房相对紧张。近几年,我县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对县、镇、村医疗机构的硬件基础设施进行了扩建和改建,但业务办公用房依然紧张。县医院的多功能教学室、医疗垃圾处理、重症监护室、洗衣房、病区供暖等重要设施和科室急需建设,县疾控中心无标准化实验室,县卫生监督所和县、镇新农合经办机构无办公用房,大部分镇卫生院无住院楼、手术室和产房,县、镇医疗机构均无职工住宅楼,特别是镇卫生院职工宿办合一,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二是医疗设备还很落后。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优质服务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均衡;县医院虽通过积极努力,购置了全县唯一一台CT机,但其他高科技检查设备相对匮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其他医疗机构只配备一般的医疗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三是卫生编制总量不足。目前,全县镇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共有编制532个,卫生编制总量不足。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标准,全县总编制应达到750个以上,仍缺编____多个。____3年以前10年期间,全县卫生系统很少招录专业技术人员,近年来情况虽有所改观,但无优厚的人才激励机制,优秀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偏远地区工作,一般的人才又不能适应卫生发展的需求,加之每年都有一大批名老医生退休,传帮带的作用逐年在弱化,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上形成了一个断层,现有的人才结构极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编制内仍缺员73人。特别是妇产科、放射、化验等专业人才奇缺,部分卫生院的产科、放射、化验等科室、设备闲置,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医改工作进展不够均衡。一是公立医院改革尚未正式启动,导致原来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医疗卫生服务集中到了县级公立医院,县级医院就医患者明显增多,镇卫生院病

人大幅下降,农民在县级医院看病的医疗支出和其他支出都有所增加,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仍不同程度存在。二是新农合经办机构力量仍然薄弱,信息管理网络未建立,审核报销全为手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同时,运行监管能力不足,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改革支付方式任务艰巨。三是基本药物制度有待加强,药品三统一管理中标药品储存达不到100%,常用药品品种达不到全覆盖,部分中标药品的中标价与现配送价不同,宣传不够到位,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四是部分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管理质量标准不高,工作责任不够明晰,资金兑现不够及时,有的服务项目未完全到位。五是个别医疗机构对医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主动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缺乏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部分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出现新的"大锅饭"。(三)医疗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都是搞医疗业务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培训和锻炼,管理知识相对缺乏,管理经验不够丰富,管理能力相对不足。部分医疗机构由于受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条件、专业技术水平的限制,综合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当地群众需求,特别是全县医疗机构的妇产科、肿瘤科、神经外科、眼科、传染病科、精神病科等专科建设薄弱,对危重病人和专科病人无力收治,致使境外转诊率逐年上升。有的医疗机构在实行全额工资后,重公共卫生服务轻医疗管理,医疗收入大幅度下降。个别医疗卫生单位重规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轻精细化管理,重医疗技术服务、轻适宜技术普及,制度不尽完善,操作程序不够规范。部分医疗机构不注重医德医风建设,医生职业道德滑坡,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

(四)医改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统一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稳定长效的卫生投入机制、体现劳动特点的收入分配机制和科学的费用支付方式尚未建立。实行财政定补的单位,每年的财政拨款按床位编制数定补,且资金量较小,职工工资主要靠单位的业务收入支付;其他实行全额预算的单位,由财政统发档案工资,但对绩效工资执行不力,激发不了职工的积极性,加之医疗行业的风险性和医疗环境的复杂性,医疗争议时有发生,大部分职工安于现状,怕担风险,能接收的病人也不愿接收,产生了明哲保身的畸形心理。另外,实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弱化了药品收入,强化了公共卫生服务收入,有的医疗机构只注重利益最大化,对一些不增加收入的共性目标任务不再重视,导致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作效率不高。

全县卫生事业要紧紧围绕深化卫生改革,强化医疗服务,做实公共卫生,树立行业形象这一主线,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制度,强力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一)在提素质上求突破。一是充实卫生人力资源。针对我县卫生编制总量不足和编制内缺员现状,想方设法在争取编制、补充人员上下功夫,以缓解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合疗办和部分镇卫生院人员严重不足问题,力求人尽其才。二是选送培训业务骨干。组织各医疗机构有计划、有侧重、分批次地选送技术苗子到上级医疗机构和专业院校进修,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传、帮、带作用,使全县卫技队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鼓励卫技人员参加医学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举办全科医生培训班,培养面向基层的合格适用人才,特别是培养妇产、放射、化验等方面的急需人才。三是选拔优秀专业人才。通过实施人才振兴计划或事业单位招录人员等措施,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医学院校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断优化卫生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邀请著名医学专家学者以不同形式参与我县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建立完善卫生技术人才的选拔、管理和使用制度,创新人才选拔、评价、奖励、管理机制,留住优秀人才。四是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开展县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镇卫生院活动,选派中、高级职称人员定期到镇卫生院座诊和指导;鼓励镇卫生院优秀人才向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流动,实现全系统技术人员共享。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好现有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向省、市争取新农合经办机构能力、卫生培训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并立足实际,着眼未来,规划好立足长远的发展项目,不断改善就医环境。

(二)在推医改上求突破。一是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对于规划设置、经费补助、人事编制等其他部门牵头开展的工作,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沟通协调,密切配合相关部门,争取制定出台有利政策,为改革创造宽松环境。对于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县镇和镇村一体化管理、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便民利民服务、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卫生部门承担的改革任务,要认真研究分析,制定得力措施,强力推进,率先完成。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有利于公益性回归、有利于医院发展、有利于增加群众实惠、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就可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做出新意、做出特色。二是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统一政策精神,重点自查政策宣传、药品采购计划申报、配送企业配送到位率、药品入库查验、基本药物临床使用、药品零差率销售情况,找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到位。重点抓住从规定渠道采购、禁止采购和使用标外药品、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三个关键环节,加强药品配送、入库等全过程监管,从源头上控制非中标药品进入医疗单位。分期分批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三统一专题培训,定期不定期对院长和医务人员进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知识测试,不断提高公众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用药习惯,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合理、安全使用。三是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上岗证、技术转诊、一折通兑付、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季通报制度,实行门诊诊次总额预付模式,最大限度降低参合农民灾难性医疗支出。逐步推开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耐药性结核病、重症精神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等重大疾病保障工作。提高保障水平,年度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受益率巩固在96%以上,将90%的住院患者控制在二级以下医院。四是着力提高公共卫生项目水平。制定项目任务分配、绩效考核、资金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推行月报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和任务追究制,切实强化项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作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手册》和服务明白卡,推行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医生制,全程负责、上门服务,量化考核指标,实行县、镇两级考评,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工资,真正把各类公共卫生项目管细、管实,以精细化管理促进项目服务的持续改进提高。

(三)在严管理上求突破。一是开展各种规范管理活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的的三基三严三提高和全员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提高专业技术素质;开展以规范执法制度、执法行为、执法文书、案件处置、

卫生调研报告第6篇

一、村卫生所情况

在去到的金村、高都、北义城三个乡镇中,我组共深入行政村93个,涉药单位108个,村级卫生所78个,其中2个卫生所没有正常营业。

(一)村卫生所是卫生保健网的网底,在农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一级医疗机构,目前的大多数卫生所由于种种原因,实质上已经变成了药店,在所调查的年药品流水在xx0元以上的10个卫生所中,药品的收益占到95%以上,剩下的5%大多数是接产或缝合收费。也就是说一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仅有5%,以药养医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还有不得不提的是,除了个别村卫生所确实是集体性质外,绝大多数卫生所实质上已是个体,村大队对卫生所不闻不问,将其和杂货部一样看待,这也是三级医疗保健网底破了的集中体现。[课堂作文网新农村xxx3.15报告述职汇报党建党委组织人事宣传和谐信访廉政演讲竞职文化旅游税文章 找文章,到课堂作文网新农村xxx3.15报告述职汇报党建党委组织人事宣传和谐信访廉政演讲竞职文化旅游税]

(二)村卫生所作为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为此,村卫生所成为农村从事医疗行为的“抢手山芋”。在今天的形势下,“一村一所”的模式有所松动,在北义城调研时,北义城村有卫生所2家,卫生院1家,西张村有卫生所2家,南义城村有卫生所2家,西黄石村有卫生所2家,下城公村有卫生所2家,这些卫生所都是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有合法证照;而在金村镇枣园村,有村卫生所3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只有1个,在司药人员开的卫生所中,许可证上的卫生所负责人手中无证,也在家开有卫生所,但是许可证上登记的负责人是此人,又不能说他无证,另外一家,手中持有合作医疗办颁发的定点医疗机构证件,这样形成了三家都有证,三家都无证的尴尬,造成药品监管的被动。

二、村卫生所药品购进情况

(一)合法渠道

1、从有批发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购进。在调查过的卫生所中,100%的卫生所都有在此种合法企业进药。也只有这种购进方式才是合法的;

2、从相关渠道领取药品,如防疫疫苗、糖丸等

(二)非法渠道

1、从药品零售企业购进药品。此种行为虽然大部分卫生所负责人也知道不合法,但在卫生所的营业中,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 部分药品的批发价格比药店的零售价格还高,卫生所就近在药店购进药品又方便又实惠;第二、部分村卫生所药品流量较小,而部分药品的使用更少,药品批发企业不会给他们拆开大包装,以小单位销售;第三、药品配送企业以固定时间送药,不能满足卫生所的日常药品使用;

卫生调研报告第7篇

调 研 报 告

按照区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在第一阶段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先后深入到政府相关部门及部分区、乡镇、街村的医疗和防疫保健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并且取得了长足发展,正逐步走向完善,一些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应该说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转变过程,特别是在经历了“非典”之后,这种转变就更为明显,由此也带来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调研情况表明,近年来,区乡镇两级政府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确实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并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化,不断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主要表现为:一是自觉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入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组织,依法管理,定期督导,抓好落实;二是不断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增加了防保人员经费,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三是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四是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较好地发挥了相关部门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一是健全了疾病防控网络。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区进一步健全了区、乡镇、村街三级疾病防控网络,其中区级3家,包括防病站、结防所、妇幼保健院;第二级为各乡镇医院、卫生院共计29家;防保组,共计41家;第三级为村级,全区目前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近500家,具体服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每个自然村分别由乡村医生兼管。在疾病防控网络建设中,我区重点抓了区防病站建设。几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280余万元,对区防病站的基础设施和议器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有力提升了防病站的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满足了卫生防病工作的需求。二是加强了公共卫生队伍建设。通过严把人员准入关和加大专业培训工作力度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公共卫生队伍的业务素质。对进入区卫生防病站的人员,要求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相关学历,基层防病业务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学历。凡从事防病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200学时以上的专业培训,并经过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三是不断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全区年均完成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40万人次以上,切实加强各类传染病的日常监督检测, hiv初筛年均15000人次人次以上,一些高发传染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三)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我区医疗救治体系分为区、乡镇、村街三级。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18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启动实施,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全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区医疗机构有了很大发展,充实了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壮大了人才队伍,医疗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并已经成为全区的医疗救治中心,不仅满足了日常医疗的需要,而且能够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与治疗的急需。乡镇医院和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多数乡镇医院和卫生院都进行了更新改造,更新了一批诊疗设备,改扩建了部分房屋,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就医环境得到了改善。

(四)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我区于20__年成立了“__区卫生监督所”,加强了卫生执法监督力量;二是不断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集中力量开展了食品卫生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学校食堂、餐饮业、超市、集贸市场等一些重点行业的经常性卫生督查。同时,对美容美发、宾馆旅店、娱乐场所的环境质量、用具卫生指标等加强了监督检测;对全区医疗单位的隔离消毒制度和防止院内感染等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了监督检查,有效增强了医疗单位防范医源性感染的责任意识。

(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一是成立了__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建立了统一的指挥系统,各乡镇街道也建立相应组织,确保政令畅通、领导到位。二是制定了__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防治非典和禽流感预案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初步形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了疫情信息报告和监测制度,形成了区、乡镇、村街疫情报告网络,坚持直报制度,确保疫情

信息的及时准确。二、存在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设施设备滞后。主要是防病机构办公用房面积不足,部分乡镇医院和卫生院基本设施设备还有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和预防保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公共卫生队伍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偏低,基层卫生防保人员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能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村街一级的疫情信息上报速度和质量还不高,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应急救治队伍的现场处置设备和防治物资储备缺乏更换补充的资金保障渠道。

(四)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对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自我防范意识还不够,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能力,重治疗轻预防以及不良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还较为普遍地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要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并抓好督查落实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公共卫生建设的协调和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和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形成全社会协调一致、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良性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宣传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公共卫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和卫生习惯,增强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公共卫生建设的良好氛围。

卫生调研报告第8篇

一、 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省、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XX年,制定下发了《思南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XX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思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XX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及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乡(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认真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隔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县人民政府认真部署,强化责任,规范接种门诊建设,免疫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农村“降消”项目的实施,县乡卫生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重点对水泥、砖瓦、化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经开展了全县洁具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六是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食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从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检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近3年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7000户次,罚款1万余元。此外,通过聘请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和加大对遍布全县农村的药店、村卫生室规范化药房的建设,并依法打击游医、药贩。近3年来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4起,取缔非法行医场所2个、人员4人,没收医疗器械120件、药品780盒,罚款1.5万元。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有效地净化了农村的食品、药品市场,促进了农村食品、药品的安全。

(六)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XX年版)》,将国家规定的307种和省里增加的110种药品品种作为我县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品。从今年3月10起,县乡镇卫生院药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农村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据测算,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后,使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了15%左右。为了进一步彰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补偿机制,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按照药品价额的15%予以补助。

(七)强化环境治理,农村爱卫工作蓬勃开展。一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以学校、托幼机构、村寨为重点,采取上卫生知识课、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黑板橱窗等形式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自XX年以来,共改厕6000余户,各乡镇集镇所在地和县乡新农村示范点都聘请了清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农村卫生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是学历、职称偏低,年龄老化。目前我县405名乡镇医务人员中,还有中专及以下学历132人,中级职称只有49人,初级还占199人,489名村医中50岁以上的有178人,县妇幼中心44人中48岁以上就有28人。二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乡镇都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编严重。按XX年全县编制总数1069人,都还差173人,永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有杨家坳乡、长坝乡、香坝乡、板桥乡、兴隆乡、亭子坝乡、思林乡、东华乡、枫芸乡等乡镇医务人员现有人员不足10人。县卫生监督所缺编缺员10余个。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据统计,县两家医院自聘人员225人,目前乡镇自聘人员有154人,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1.4‰的比例计算,乡镇卫生院目前缺编缺员在400人左右。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部分医院的有关科室无法运行,设备闲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边远山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乡村干部在收钱,医院药品实行零差额、妇女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医院药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群众知晓率就更低了,这些都影响着民心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

(四)财政投入还相对不足。我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经费基数偏低,增加缓慢。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农村预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乡镇卫生院空编缺员现象严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资临聘人员,负荷较重。二是县合医报补监督面大,全县有540个医疗报补单位(其中村卫生室489个),还加对外地住院报补的核查,行政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费紧张。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5000余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00余个公共经营场所和50多所寄宿制学校的监管任务,经费尤显不足。三是部分医疗单位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大,如文家店、三道水、县人民医院等。

(五)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质的参差不齐,乡镇合管站管理能力跟不上(大部分属“门外汉”,非专业人士),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调研中发现,存在过期药品、合医报补缺乏真实性、缺乏基本医疗急救措施等。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广大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县医疗机构严重缺编缺员实际,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一是重新核定编制,要按照现在的标准,以1.4‰的比例把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二是引进人才,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进留得住。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四)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和民营医院的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和认可,XX年被评为全国中医工作示范县。我们要举全县之力,给予重视和扶持。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补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让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卫生调研报告第9篇

一、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并且取得了长足发展,正逐步走向完善,一些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应该说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转变过程,特别是在经历了“非典”之后,这种转变就更为明显,由此也带来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调研情况表明,近年来,区乡镇两级政府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确实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并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化,不断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主要表现为:一是自觉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入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组织,依法管理,定期督导,抓好落实;二是不断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增加了防保人员经费,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三是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四是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较好地发挥了相关部门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一是健全了疾病防控网络。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区进一步健全了区、乡镇、村街三级疾病防控网络,其中区级3家,包括防病站、结防所、妇幼保健院;第二级为各乡镇医院、卫生院共计29家;防保组,共计41家;第三级为村级,全区目前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近500家,具体服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每个自然村分别由乡村医生兼管。在疾病防控网络建设中,我区重点抓了区防病站建设。几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280余万元,对区防病站的基础设施和议器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有力提升了防病站的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满足了卫生防病工作的需求。二是加强了公共卫生队伍建设。通过严把人员准入关和加大专业培训工作力度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公共卫生队伍的业务素质。对进入区卫生防病站的人员,要求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相关学历,基层防病业务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学历。凡从事防病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200学时以上的专业培训,并经过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三是不断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全区年均完成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40万人次以上,切实加强各类传染病的日常监督检测, hiv初筛年均15000人次人次以上,一些高发传染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三)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我区医疗救治体系分为区、乡镇、村街三级。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18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启动实施,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全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区医疗机构有了很大发展,充实了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壮大了人才队伍,医疗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并已经成为全区的医疗救治中心,不仅满足了日常医疗的需要,而且能够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与治疗的急需。乡镇医院和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多数乡镇医院和卫生院都进行了更新改造,更新了一批诊疗设备,改扩建了部分房屋,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就医环境得到了改善。

(四)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我区于20__年成立了“__区卫生监督所”,加强了卫生执法监督力量;二是不断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集中力量开展了食品卫生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学校食堂、餐饮业、超市、集贸市场等一些重点行业的经常性卫生督查。同时,对美容美发、宾馆旅店、娱乐场所的环境质量、用具卫生指标等加强了监督检测;对全区医疗单位的隔离消毒制度和防止院内感染等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了监督检查,有效增强了医疗单位防范医源性感染的责任意识。

(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一是成立了__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建立了统一的指挥系统,各乡镇街道也建立相应组织,确保政令畅通、领导到位。二是制定了__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防治非典和禽流感预案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初步形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了疫情信息报告和监测制度,形成了区、乡镇、村街疫情报告网络,坚持直报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

二、存在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设施设备滞后。主要是防病机构办公用房面积不足,部分乡镇医院和卫生院基本设施设备还有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和预防保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公共卫生队伍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偏低,基层卫生防保人员

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能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村街一级的疫情信息上报速度和质量还不高,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应急救治队伍的现场处置设备和防治物资储备缺乏更换补充的资金保障渠道。

(四)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对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自我防范意识还不够,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能力,重治疗轻预防以及不良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还较为普遍地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要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并抓好督查落实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公共卫生建设的协调和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和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形成全社会协调一致、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良性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宣传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公共卫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和卫生习惯,增强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公共卫生建设的良好氛围。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