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30 23:23:14

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总结

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总结第1篇

一、爱岗敬业、坚持原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工作中,自己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在工作中要能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顾全大局,以新为依据,遵纪守法,遵守财经纪律。认真履行会计岗位职责,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工作上踏实肯干,服从组织安排,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技能,尽管平时工作繁忙,不管怎样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岗位任务,主动利用会计的优势和特长,给领导当好参谋,合理合法处理好一切财会业务,对办公室所有需要报销的单据进行认真审核,为领导审批把好第一关,对不合理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认真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认真审核原始凭证,会计凭证手续齐全、装订整洁符合要求,科目设置准确、帐目清楚,会计报表准确、及时、完整,定期向领导汇报财会业务执行情况,并能协调好会计中心与各单位之间的关系,除按时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能完成一些临时性工作任务。

二、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深知作为财务工作人员,肩负的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大家的信任,更好的履行好职责,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因此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本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自己无论是在政治思想上,还是业务水平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工作中,能够认真执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履行节约、勤俭办社;处处率先垂范,廉洁勤政,务实开拓。

三、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体现。为了加强这一管理,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制度,这样财务日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理,对一些创收积极进行催收,使得政府办能够集中财力办事业。通过财务科认真落实执行,收效非常明显,在经费相当吃紧的形势下,既保证了政府办一系列正常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健康顺利地开展,又使各项收支的安排使用符合事业发展计划和财政政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了增收节支的目的。

四、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预算管理

单位预算是机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计划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认真做好政府办的收支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搞好这项工作,根据政府办的发展实际,既要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又要客观分析本年度国家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还要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并多次向领导汇报,在现有条件下,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挖掘潜力,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本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利于操作,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了政府办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结清旧账,年终转账和记入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财务报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单位领导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本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政府办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放弃周末和元旦假期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认真细致地搞好年终决算和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同时针对报表又撰写出了详尽的财务分析报告,对一年来的收支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分析,总结出管理中的经验,揭示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也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六、修订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针对财务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为了使我们政府办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如:为了加强对财务工作的安全防范管理,我们制定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做到了防火、防盗,确保了财务安全。通过对财务制度的修订完善,无疑将对政府办的财务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七、科学调度,厉行节约

本着厉行节约,保证工作需要地原则,坚持做到多请示、多汇报、不该购的不购,不该报的不报,充分利用办公室现有资源,科学调度,合理调剂,能用则用,能修则修,以最小的支出,取得最佳的效果。

成绩与问题并存,经验与教训同在

——物流部2010年年终总结报告

即将逝去的2010年对物流部而言,是成绩与问题并存,经验与教训同在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在辞职68人,入职67人,人员频繁变动高达135人次,平均每月岗位持久欠员4-5人的情况下,完成了全年的货品质检、包装,发货,仓储等各项工作。这一年,部门领导班子从上至下都是内部提拔晋升起来的,在总经办邹总,冯助的关心指导下,在行政部的配合中,我们在学习中进步,在摸索中创新,全体员工用行动说明了能够做好部门各项工作的能力和决心。这一年,因关键岗位缺员持久,老员工辞职过多,补充不及时,新进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工作中也出现了很多细节上的失误。2011年即将来临,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在过去一年好与坏的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公司的寄托。现将2010年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争取把来年的工作做得更好。请邹总、冯助审阅指正:

一、出现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1、质量方面:

小皮件组:①、配错皮带,板扣扣头配自动带。主要原因为仓管员拿错货,台面做货时未发现;另一个原因是生产部对同一种材质不同功能的带身使用同一个编号,针孔带和自动带混淆不清导致了仓管员捡错货,此问题现已改善,同材质不同功能的带身已要求生产部分开编号。②、电子商务部、售后反馈客户退货中,皮带带身刮花,扣头氧化脱色、磨损痕迹现象严重。问题主要原因是皮带检验时,质检查货不严,一些扣头在库存中呆滞时间过长出现了氧化脱色。小皮件目前已经重新换了质检,开发部制订了皮带,扣头质检标准给物流部作为验货标准。同时,部门2011年的人力编制中给小皮件组配备了一名机动人员,主要协助台面组长做货,严格管控扣头、皮带的质量。

真皮组:①、电子商务部对票夹批量退货,售后反馈男女包质检不严,很多包有刮痕,包形不对称,五金不良未查出等问题。电子商务部的货,主要是开发,生产,物流三方沟通不到位,信息未能够共享,开发对货品进行更改后未知会生产部分开编号,同一款票夹,皮料纹路出现差异来货时未区分。针对问题,部门在生产下单,工厂送货,仓库收货,各方面做出了改善对策。关于售后反馈的男女包质量问题,要求责任主管和质检员第一时间现场确认,分析原因,同一问题杜绝重复发生。②销售部反馈合格证,条码打印出错比例比较高,投诉现象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条码员一直招聘不到位,固定不下来,收货员兼岗工作负荷量大,顾头不顾尾出现了一些失误,最主要的原因是商要求提价的比较多,销售文员对补单提价的货品下单指令不清晰。针对问题,部门和行政部沟通后,已按照人力编制补充到位了一名条码员,后期加大培训力度,确保合格证打印的准确性。

非皮组:客户反馈箱包线头多,拉杆箱箱体针孔过宽。主要原因为:2010年客户订了大批量的直销箱,按照非皮运作中心书面联络要求,直销箱全部免检,出现问题由工厂负责,仓库9月份之前做的货就未全检。另外,拉杆箱作业比其他台面辛苦,人员不好招,来了做几个月,或者一两天就走,流动量大,做货时质检兼组长顾不了全员的质量管控。针对问题,拉杆箱仓库重新组合了台面人力,组长,质检分开设岗,无论正价箱还是直销箱全部质检。同时,线头多的问题源起工厂,部门加强质检工作的同时,强烈要求生产部督导工厂改善。

2、 效率方面

每次订货会后,特别是每个月的月底,物流部真皮小件和大件经常受到其它部门的投诉,说包装效率低,产量小,来货仓库做不出来等。反馈的问题客观上讲是事实,主观原因在于来货过于集中,大都是月底最后两天大批量来。另外就是商订的货品工厂不能按期生产送货,延期送来后,真正的主观因素时间问题却忽略了。比如手套,6月订的货,11月底才到,月底包,票夹加上手套一块来,物流部如何努力也做不出来货的。再有就是小皮件的问题,公司例会上生产部汇报来货很多,问题在于皮带来货80%,而扣头却只来60%,80%和60%的皮带里面不是全部可以对应相配的,搭配不了,就做不了货,何况还有库存备货。销售部一听生产部报来货80%,就希望物流部全部做出来,实际上的原因,在于很多货无法搭配开单做。需要检讨的是,皮带包装效率和以前相比,的确是下降了很多。根据开发趋势,上螺钉的自动扣大部分替代了夹扣自动扣,做一个上螺钉扣头花的时间,可以做3-4个夹扣自动扣。针对问题,部门2011年人力编制中对小件组配备了一个机动岗位人员协助组长上螺钉,主要目的是保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3、 安全方面

2010年10月3日,小皮件仓库失窃皮带323条、扣头624个,失窃金额高达17500元之多,这是一起前所未有的失窃事故,是物流部的耻辱,全体员工计划竞争年底最佳团队的目标也因此事无颜提及,全年的工作成绩也因此大打折扣。问题的发生,暴露了我们在环境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真空,也暴露了内部员工的忠诚危机。事发后,向总经办呈交了详细的分析对策报告。目前,加固窗体,各仓大门双锁保险,外来人员门禁管控,废品出车间规范要不得,安装视频监控器各项工作都已经落实到位。

二、取得的成绩

1、自2010年 3月22日前任经理离职以来,物流部管理人员皆为内部提拔,职位上调,人数不变,工作内容分流担任的现状,为公司节省了人力资源。2010年部门平均每月岗位欠员3-4人,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全年为公司节约了3-4人的人工成本。

2、在人员流动频繁,关键岗位欠员持久,各地区货品提价不统一,包装发货细节工作增加的情况下,保证了生产正常化。截止2010年12月1日,物流部真非皮共发出货品31092 件(不包含电子商务部的货品)。根据效益形式评估,在岗位编制相同,人数减少的情况下,物流部2010年的工作量和2009年相比至少提升了10%,其中绝大部分体现在为电子商务部做货,拉杆箱直销箱做货这一方面。

3、真皮五金仓库原仓管员离职后,在内部培训仓管员的同时,对真皮五金仓库过多的呆滞材料提出了消耗建议,申请规范了五金出仓价格,确保货品进、销、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调整小皮件仓库的账务中,对新进仓管员做到了切实有效的岗位培训,保证了小皮件仓库人员稳定。

4、7-9月由部门经理协管非皮事务,安排非皮主管脱岗到小皮件仓库盘点调帐,历时两个多月,从根本上解决了小皮件仓库账目混乱,流程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扣头账物调整了284个型号误差,皮带账务调整了191个型号误差,总的结果为盘盈。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厂混货,来货时未做到仔细清点,库存货品摆放混乱分散,发错货,减错卡,内部做账混淆型号,售后冲红入库数量不清,盘点时对不良品滥竽充数等问题所致。针对这些问题,调帐过程中,规范了不良品退货,来货检验进仓的相关流程。要求仓管员日常发货后减卡盘点,停发货安排专人分单做账,月中月底按卡对账。改善后,小皮件仓库货品摆

放标识,盘点,发货准确率取得了显著成绩,财务抽盘准确率最少都在97%以上,出现的差异都有帐可查,有据可依。小皮件副主管范珊,仓管员营明霞、张勇在账物调整中起到了积极主动的作用。

5、每次定货会,安排部门人员协助销售部和行政部的工作,摆板,记单,对单、后勤等各项工作都能够圆满的完成。订货会后,协助生产部对样板拍照。日常工作中,按时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事项,诸如调人力协助兄弟公司的工作等。

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反馈

1、人员流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流失后不能及时补充到位给部门工作带来了难度,管理人员的精力和时间全部用在替岗做事这一方面,真正的细节管控工作却没做到位,岗位持久欠员严重影响了整体工作的开展。

2、质检员,仓管员,统计,条码员等关键岗位缺少人才储备,往往都是人走了之后很久才招得到人,提前没有储备力量,新进来的人培训难度大,短期时间内还保证不了工作质量。

3、商要求提价的货品过多,不同的地方提价标准不统一给分货、挂牌,开单,复核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最主要的是反复变更价格浪费了大量的合格证和吊粒。真皮电子商务部的货品折扣价格最为混乱,返利规定根据货品型号下单数量的多少定不同的标准,补单数时多时少,折扣也前后不同,给部门销售开单的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新的一年,建议由销售部进一步健全电子商务下单返利方面的管理体制,无论下单多少,定一个统一性的拆扣标准,或者达到一定程度的返利标准后,一次性返利给电子商务部,目前的操作实在太复杂。非皮这一块对电子商务部的下单货品实施的是一口价操作,销售开单方便,但是型号编定,价格定位极不规范,也不利于财务部的核算,真非皮对电子商务部的管理服务唯有简明有效的规范起来,才利于物流部和财务部的工作开展。

4、部门的一些办公设备老化,统计做账,销售开单的电脑配置内存太小,运行太慢,实际作业效率很低,行政部采购的一些设备价钱虽然便宜,质量却没有保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得不偿失,这是最大的浪费。比如,台面包装工坐的凳子,铁架木板结构的和全铁结构的一张只相差七八块,但是铁架木板结构的最多用一年,而全铁结构的至少要用三年以上。

5、包装辅料的质量没有专人管控,存在很多问题,物流部唯一能做的就是发现问题反馈,挑出不良品退工厂,技术上的做工隐患我们不是很懂,唯有开发用心或者专人管这一方面才能解决问题。

6、成品备货的底线和标准是什么?物流部无法得知,每一个包每一条皮带物流部收货的手续都是规范的,都有总经办的审批。当库存备货偏高时,问题由物流部反馈还是由财务部反馈需要明确。

四、后期的计划和建议

1、因事设岗,合理分工,编制更新2011年物流部人力需求计划提报行政部,新一的年里,培养多能手员工,进一步完善规范作业流程。

2、为了体现做得好与坏的区别,确保部门关键岗位人员的稳定性,对工作中积极主动,认真负责,表现好的部分员工提报年度额外加薪。日常工作中随时了解员工心态变化,争取稳定人员,确保全年工作的正常开展。

3、,包装发货,质量管控方面,落实“出现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总结内容,严格考核条码员和收货员的工作,质量上加大管控力度,各台面作业包装根据来货量进行人力互动完成生产任务。

4、请总经办批准给物流部采购2台手动液压叉车,每台大约1500元左右,集团搬运,电子商务和兄弟物流部门都使这种叉车,这种叉车拉货多,省力,耐磨,特别适合真皮小件发货和工厂送来的五金,辅料卸货。目前的手推小车全部老化不好使用,每年卖配置换轮子的钱都要好几百元。

5、凡是新增加的工厂,建议总经办领导和该工厂的老板面对面的接触签订诚信合约,建立定期互查机制,以利于双方在合作中了解下属的工作动态。

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总结第2篇

一、资产清查工作目标

开展资产清查,有利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存量资产管理与增量资产管理相结合。具体目标是:

(一)全面摸清家底。通过资产清查,全面掌握我市行政事业单位机构人员情况和资产存量、分布、结构及效益状况,真实、完整地反映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物质技术水平和管理状况,为各级政府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奠定重要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监管系统,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三)实现两个结合。通过资产清查,完善资产存量动态数据库,使之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增量资产预算编审的主要数字基础,为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探索路子,为财政部门编制*年及以后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通过资产清查,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资产清查主要内容

(一)单位基本情况清理。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需要,对应当纳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的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户数和编制及实有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和核实。

(二)账务清理。对行政事业单位本部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有价证券以及各项资金往来等基本账务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和核实。

(三)财产清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及债

务等各项资产、负债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核实。

(四)建立卡片。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边清查资产,边建立固定资产电子卡片。以此为基础,今后主要固定资产变动状况,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审核完成,并与财务管理系统互相补充。

(五)完善制度。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财务和资产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巩固资产清查成果,防止前清后乱。

上述资产清查工作应于*年7月底完成。有关损溢认定、资产核实等方面的工作,由市财政局另行布置,有关办法将另行下发。

三、资产清查基准日和清查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统一为*年12月31日。

(二)清查范围。

1、*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三)下列单位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须根据本方案及资产清查有关规定由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相关数据。

1、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

2、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3、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四、资产清查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

(一)工作原则。

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组织实施。各级财政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各主管部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境外机构和驻外地办事机构的资产清查工作,由其派出单位组织开展。

(二)工作方法。

1、行政事业单位自查。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规定组织自查,要做到见账就清、见物就点、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主管部门提交本单位资产清查结果报告。

2、主管部门复核。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本部和所属单位自查结果进行复核把关,保证本部门清查结果的全面、真实、准确,并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资产清查工作结果报告。各部门(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的资产清查工作结果报告,应当包括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

3、中介机构审计。社会中介机构应当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履行必要的程序,认真核实单位各项资产清查材料,并按规定进行实物盘点和账务核对,按照国家资产清查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作出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4、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资产核实和清查数据的汇总上报工作。

5、对于近三年已经进行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地方、部门(单位),在报经市财政局同意后,可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此次资产清查的统一政策、统一基准日、统一表格、统一清查内容和范围等要求,对其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补充、调整,审核更新有关数据,并提供必要的书面说明后汇总上报市财政局(绩效评价与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科,下同)。

五、资产清查工作步骤和任务分解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52号,肇财评〔*〕1号转发)有关规定,各部门和单位应当做好基本情况清查、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项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年12月-*年2月)。

1、组织收看和收听全国和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印发《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及有关工作文件、报表和操作软件,编发资产清查有关资料。

2、成立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各地、各部门成立相应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分工和职责。

3、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制定本地、本部门、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并于*年2月28日前报市财政局备案。

4、市财政局负责对市直各单位、县(市、区)财政部门、有关中介机构业务骨干的专门培训,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自身情况,完成对下属单位的资产清查业务人员的培训。

5、参与市直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制定中介机构参与资产清查审计工作方案,确定审计程序和步骤等。

6、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完成资产清查布置工作。

7、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财政部门按照资产清查工作范围开展单位基本情况清理、汇总,并在*年2月28日前上报市财政局。

(二)实施阶段(*年3月-6月)。

1、各主管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是:开展账务清理,确定调整后的资产清查基准数;开展财产清查,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国家有关资产清查政策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建立固定资产电子卡片,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2、社会中介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在本次资产清查工作中,社会中介机构可在单位自查工作开始时就参与相关工作,保持审计工作与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同步进行,并积极配合财政部门指导各单位自查,协助单位完成资产清查结果汇总上报工作;按统一的程序、标准进行审计,提交统一规范的审计报告。

3、各级财政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及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行政事业单位清查工作结果严格审核把关,并汇总上报。各级财政部门在清查结果汇总之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结果进行复核或检查。

4、市直各单位主管部门(单位)资产清查结果报告和县(市、区)财政部门的资产清查统计汇总表,应于*年4月底前报送市财政局。

5、*年5月底前,市财政局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上报省财政厅。同时,建立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年及以后年度部门预算增量资产配置编审提供依据。

(三)总结阶段(*年7月)。

1、市财政局下发有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的工作方案。

2、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管理制度的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3、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总结工作,上报全市资产清查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候选名单。

4、通报表彰全市资产清查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六、资产清查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的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统一领导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并组织开展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市财政局绩效评价与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科承担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并与市财政局保持工作联系。

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由资产、财务、纪检、人事、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实施本部和所属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

市直各主管部门和县(市、区)财政部门应当于*年2月28日前将本部门、本地区资产清查工作组织机构和人员情况报市财政局备案。

七、经费保障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除财政部统一配发资产清查软件、资料等外,各级财政分别负担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所需经费,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资产清查复核或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承担。

八、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要从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大局的高度认识资产清查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主管领导亲自挂帅,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工作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资产清查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资产清查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布置各阶段工作,做好动员和培训,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不足,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概述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目前执行的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社会公益属性,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该拨款也并不以获取收益为目的,即使有收入,行政事业单位也不能支配,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强调收支两条线。

行政事业单位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以此为契机,相关财务分析指标、分析方法也已经比较完善。不过,相较于企业的财务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应用还很薄弱。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的必要性

是深化改革的需要。行政事业如何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能力,是我国深化改革的目标,进行财务分析是深化管理、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需要。有效的财务分析工作,包含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全过程,不仅能指导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能帮助单位管理者及各方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还能加速改革进程。

1.财务分析首先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基础财务资料进行汇集与整理,以备管理之需

财务分析需要大量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作为财务分析的前期工作,因为财务分析的内容众多,主要有:单位财务收支状况;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资金运行情况;资产管理情况;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等。鉴于此,在正式的财务分析工作之前,需要做大量的涉及各个方面的前期工作。财务人员需要搜集、查阅、整理、分析各类资料和整理各种数据。财务人员能够在此过程中积累多角度、全面的数据资源。这些为财务分析准备的资料,客观上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了充足的基础资料。

2.财务分析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系统,其结果的合理运用能够保证管理者决策的公正性、客观性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科学的分析方法能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系统,能够在客观上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能够对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正确把握,可以对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和战略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行政单位财务分析的当前现状

1.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分析不够重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普遍对财务核算和预算比较重视,因为财务核算关系到主管部门的考核和账目清晰,预算关系到拨款时间和金额,而对不关似乎无关痛痒的财务分析工作相对忽略。因而,相较于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财务分析工作几乎没有。

2.财务分析指标有待完善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指标尚未如企业那样形成体系,还有待完善,分别阐述如下:

(1)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有:

①支出增长率,主要衡量行政单位支出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数÷上期支出总数-1)×100%

②人均开支,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总额÷本期工资目平均人数

③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结构。

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本期专项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④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结构。

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本期支出总数×100%

⑤人车比重,衡量行政单位小汽车占有情况。

人车比重=期末工资目人数÷期末小汽车实有数∶1。

如上述仅仅是一些支出增长比、支出结构比,财务分析指标含金量比较低,对于财务管理而言意义也不大。

(2)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

①经费自给率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它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经费自给率主要用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能力以及收入满足事业单位经常性支出能力的程度予以反映。

②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

人员支出比率=(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事业支出数×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其它费用)÷事业支出×100%

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主要用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结构情况予以反映。

③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主要用于对行政事业单位债权人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反映。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财务指标所体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由于其完全不具有盈利性,因此财务分析的重点是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和事业单位的支出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预算等。对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言,资产负债率和经费自给率的财务分析作用要更强些;不过截止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尚未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类型而有所侧重和分类。

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不能反映实际

以收付实现制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无法反映会计期间内应收未收和应付未付的项目,导致单位的资产、负债、净资产失真。这是基于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则所规定的收付实现制计量模式的决定的,目前尚无法改变。

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如何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1.加强对新会计准则和新财政体制的学习

我国除了陆续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制度、还推行了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基本上建立了以政府采购为主体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新体制的推行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强化了财政资金的审批管理力度。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也应当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新制度、新准则、新内控,甚至加强对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学习,理顺财务分析与财务核算间的辩证关系,使财务分析工作更加游刃有余。

2.加强财务分析制度建设,形成财务分析例会,培育财务分析人才

以“法制”代替“人治”,加强制度建设,让财务分析有法可依,从制度建设上把财务分析变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的延伸,即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工作环节,每月、每季度、每年都要有单位领导和所有中层甚至全体职工参加的财务分析例会,用财务分析的结果引导各部门经费的走向,形成人人重视财务管理,人人关心财务分析工作。

3.注意对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的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做财务分析时,要注意各种分析方法的合理使用。既要有定性分析法,也要有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一般是对定量分析法的补充。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可以以定量分析法为主、定性分析法为辅,并利用绝对值与相对值指标进行财务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差额分析法等。其中比率分析法是运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实际收支数据与企业的计划指标(预算指标)或者上一时期内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各数据的增减对比情况,及时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对今后的管理加以修定和指导。在比率分析法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一定的图形图表,从而更加简单直观的反映出各数据间的差异和变动趋势。

4.借鉴企业财务分析,加强财务分析理论研究学习,构建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要向企业学习,要多参加大学、国家会计学院等组织的财务分析、会计准则、制度的培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相关财政管理部门应组织部分财务理论与管理的专业人士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一套适合在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评价管理体系,对当下的财务分析工作进行较为客观和专业的指导,以满足不同类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研究 刘伟伟《中国经贸》, 2015(17):205-206.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问题刍议 钟薇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对策探讨 景海英《财经界》,2016.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分析的探讨 张双珍 《会计师》, 2011.

[5]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引入非财务指标 赵艳,石先松 《金卡工程》 , 2009 .

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总结第4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工委、管委会制定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目标任务,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培植财源,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突出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化财政改革,增强理财能力,依法科学理财,促进的开发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财政及开发建设资金管理的具体内容

财政及开发建设资金主要是通过预算管理来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预算管理是《预算法》的基本要求,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强化预算观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是管好用好财政及开发建设资金的关健。

(一)财政及开发建设资金预算的编制

1、编制原则:坚持“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综合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财力,优化支出结构,在确保开发建设资金需要的同时,保证教育、社会保障、卫生等刚性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2、编制范围:

部门及单位范围:党工委、管委会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办事处及其下属行政事业单位,有关投资开发公司。

内容范围:资金来源由财政收入和融资资金组成,其中财政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指统一收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收入,经营性土地出让收益,公有资产出让、租赁、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组成。资金运用由部门预算经费支出、项目支出、开发建设支出组成。

3、编制方法:零基预算及综合预算方法。

4、编制程序:年度预算先由各部门、单位进行预算申报,财政局根据全年开发建设、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进行审核、汇总后形成总预算草案。

(1)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

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二上二下”的程序。一上:财政局在10月初布置下年度部门预算的编制,各部门、单位根据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在前向财政局报送部门预算建议书。一下:财政局对预算建议书进行初审并形成初步预算,前送达给各部门、单位征询意见。二上:各部门、单位对初步预算提出书面意见,前报送财政局,经财政局复审、汇总后形成部门预算草案,于前上报党工委、管委会审批。二下:财政局将批准后的正式部门预算于10日内下达给各部门、单位。

(2)开发建设资金预算编制程序

范围内的开发建设项目由规划建设局统一扎口。规划建设局根据总体发展规划,于份提出下年度开发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和资金概算,财政局根据项目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开发建设的年度预算,纳入财政总预算草案。

(二)财政及开发建设资金预算的批准

总预算草案经党工委、管委会审查和批准后形成正式预算。

(三)财政及开发建设资金预算的执行

1、收入预算的执行。

财政局要及时将收入预算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加强征管,加强督促与衔接,确保全年收入预算任务的完成。

2、支出预算执行。

严格按照财政支出预算指标,本着“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安排”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财政支出资金;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实行指标控制,提高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资金拨付程序,严格审批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

3、财政及开发建设支出的审批及拨付。

(1)部门预算经费支出的审批与拨付

①机关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经费由财政总预算按年度预算指标分月拨付;各办事处机关及其下属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经费,由各单位在每月底根据预算指标及用款情况填写下月拨款申请单,经财务核算中心审核、汇总报财政局审批后由财政总预算拨付至财务核算中心。

②人员经费支出的审批与拨付

机关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各办事处机关以及其他由管委会统一发放工资的人员经费(包括人员工资、津贴、奖金、福利、社保缴费、对个人的补助和临时工工资等),由党群工作部负责编制发放表,经党工委、管委会负责审批的领导审批后,财务核算中心予以发放。

各办事处下属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由各单位根据发放标准、文件批复(如奖金等)和有关定员定额标准编制发放表,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由结报员到财务核算中心结报。

③公用经费支出的审批与拨付

属于在机关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各办事处机关及其下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中列支的经费,经部门、单位负责人审批后由结报员到财务核算中心结报。

属于在管委会统一管理的公用经费中列支的经费,由有关部门、单位的结报员填制结报单,经部门、单位的负责人签署意见,财政局审核,党工委、管委会负责审批的领导审批后到财务核算中心结报。对大型会议费、大型维修费、重大活动招待费等数额较大的公用经费,由有关部门、单位提出申请,经财政局审核,党工委、管委会负责审批的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其中大型维修费在审批列支前需由审计局审计。

④专项经费支出的审批与拨付

属于在管委会统一管理的专项经费(单价在500元以上的办公设备购置费、办公大楼装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审计经费等)中列支的经费,由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年初制订的预算和实际需要提出申请并由部门、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经财政局审核,党工委、管委会负责审批的领导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实施后的经费由结报员填制结报单,经部门、单位的负责人签署意见,财政局审核,党工委、管委会负责审批的领导审批后到财务核算中心结报。招商经费主要由承担招商任务的招商局、事务局、石化产业园、国际商务中心等部门、单位用于招商活动和有关奖励,其经费由招商局扎口,发生的招商经费由所在部门、单位的结报员填制结报单,经部门、单位负责人签具意见,招商局审核并登记,财政局复审,党工委、管委会负责审批的领导审批后到财务核算中心结报。

属于在各办事处及其下属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中列支的经费,由结报员填制结报单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到财务核算中心结报。

(2)项目支出的审批与拨付

①各办事处发生的经常性项目支出(主要指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计划生育支出等),由办事处根据年度预算指标提出用款申请,财政局审核后财政总预算预拨至财务核算中心,在实际发生后由结报员填制结报单经办事处负责人审批后到财务核算中心结报,年未财政局进行审核结算。

②其他项目支出(主要指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其他支出等)由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根据年度预算指标提出用款申请,财政局审核,报党工委、管委会负责审批的领导审批后财政总预算直接拨付。

(3)开发建设支出的审批与拨付

①开发建设工程项目预付款的审批与拨付

所有开发建设工程项目预付款必须在签订合同后支付,具体由项目施工单位提出用款申请,经监理公司签具意见、规划建设局初审、财政局审核,报管委会主管领导或公司法人代表审批后支付。

②开发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后资金的审批与拨付

开发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施工单位提交决算书及其他有关资料,送规划建设局初审,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局审计后,项目施工单位根据合同付款计划和审计后的决算提出用款申请,经财政局审核,报管委会主管领导或公司法人代表审批后支付。

③在开发建设中发生的其他有关费用的审批与拨付

开发建设财务费用由财政局审核并报管委会主管领导或公司法人代表审批后支付。征地费用、拆迁费用、安置费用等由用款单位提出申请,经规划建设局初审、审计局审计或签具意见、财政局审核,报管委会主管领导或公司法人代表审批后支付。

3、预算的调整。

年度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各部门、单位要提前提出调整申请,经财政局审核,报党工委、管委会批准后方可调整。

(1)部门预算的调整

①部门预算追加

由部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说明追加的原因、项目、数额等,经财政局审核、汇总并拟订部门预算调整方案,报党工委、管委会批准后予以追加。

各办事处下属事业单位需要追加人员经费时,应提出书面申请经党群工作部审核,报党工委、管委会批准后予以追加。

②部门预算追减

部门预算追减是指在有关部门、单位未完成预算收入而减少其部门预算经费,或者因总目标任务减少、职能任务减少等导致所需经费的减少。对追减的经费,经财政局审核、汇总,报党工委、管委会批准后相应减少其预算经费。

(2)开发建设资金的调整

经批准的开发建设工程项目年度计划无特殊原因不得变更和调整。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或调整的,由规划建设局提出变更或调整方案,经财政局审核,报党工委、管委会批准后再调整。

4、加强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分析。财政局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正确及时提供书面分析报告。

(四)财政及开发建设资金决算的编制及批准

财政局要根据编制财政决算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实际,编制财政及开发建设资金年度决算草案提交党工委、管委会审批。

三、加强领导、严明纪律、切实做好财政及开发建设资金管理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财政及开发建设资金的管理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求,也是科学理财、克服困难、化解矛盾,确保开发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自身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加强财政及开发建设资金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上下一致,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切实把财政及开发建设资金管好用好。

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总结第5篇

一、我国政府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

我国政府现行的会计体系是具备核算、反映及监督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职能,以预算执行作为中心的一系列财政资金收支管控的专业会计,以为国家预算执行服务为目的,作为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国家财政职能,成为了执行预算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政府部门现行的会计体系又被叫做预算会计。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正式实施于1998年1月1日,包括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预算制度。近几年来,伴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国家根据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备了政府预算会计制度,在制度的不断实施和改进的过程中,将使我国政府各项经济活动实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概述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政府预算执行以及财政周转金,具有核算、反映、监督等作用。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资金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不仅要完成自身的会计核算及监督工作,还要负责组织和指导当地整个的预算会计工作。财政总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采用借贷记账法,其主要职责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会计核算,反映预算的执行;二是会计监督,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去;三是合理调度财政资金。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预算的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资金来源。根据机构建制以及经费领报关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二级会计以及基层会计三级。负责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且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是主管会计单位。负责向主管会计单位或者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且发生预算管理关系,同时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是二级会计单位。负责向上一级或同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且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但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是基层会计单位。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以及基层会计单位都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和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相关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都会纳入会计核算。

四、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关系

1.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区别

(1)会计主体不同。财政总预算的会计主体是各级政府,它的执行机构是各级财政机关。各级财政机关负责组织国家的财政收支,办理国家的预算决算,它以各级政府为会计主体,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管理和核算。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则为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

(2)预算会计的对象不同。财政总预算的会计对象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收支结余。行政单位的会计对象是资金收入、资金支出和收支结余。事业单位的预算对象是业务收入、业务支出和收支结余。

(3)分级不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分级,按照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划分,分为中央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省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市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县(区)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乡(社区)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五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分级,根据国家机构的建制和经费的领报关系分为:基层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主管会计单位。

2. 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联系

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紧密的业务联系,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职能上的分工和协作关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是同级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总预算中,财政收入包括:税利、基金、行政性收费和发行债券收入;财政支出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生产投资、大型基建、储备和国防。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中,单位收入包括:国家拔入经费、单位自创收入和借款;单位支出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开支和经营活动开支。由此可见,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存在着财政资金的缴拨关系,行政事业单位向同级财政领报经费,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对于应缴财政的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同样会上缴财政。

(2)业务上的监督和指导关系。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会计主体地位,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进行独立核算,但在业务上,财政总预算会计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指导。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执行本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合理检查意见。

(3)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关系。行政事业各单位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平时就要向主管部门以及同级的财政部门报送月度会计报表或季度会计报表,到年终时,要报送年度会计报表。财政总预算会计要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月报、季报及年终决策报表进行审核,形成一个报送与审核的关系。

(4)财政总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共同服务于国家预算管理。在国家预算管理中,包括了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的集中及分配的全过程,同时还包括行政单位的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的业务资金的取得及运用。提供的预算资金的运动信息既有全面总体的概括性要素,又有具体的客观细节,恰当地反映了政府预算执行中的实际效果,从而为国家的进一步预算管理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两者是服务于预算管理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有效的管理手段。

(5)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资金活动同样不具有完全的周转性。财政总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不同于企业,他们的资金的取得和运用都较为稳定,所以预算是各级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保证。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成为了判断各级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经管水平高低最直接、最有效的硬性指标。

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总结第6篇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

为加强财政总预算会计内部管理,一是对会计岗位设置、拨款印鉴管理、资金拨付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二是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落实做到“依岗定责、依责定人”,设置了会计主管、核算、拨款、稽核等岗位,明确了各岗位职责,保证了相互间既有配合,又有制约和监督。目前,全省以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设置为主,学历专业、专业职称为补充的总预算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之中。三是完善内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内部核查。四是实行印鉴分离保管、使用、交接制度,防止了资金审核、拨付环节的越位和缺位。

二、制定资金拨付、调控等管理机制

制订了《江苏省财政资金拨付管理暂行办法》。资金管理坚持“统与及时”、“常规与特殊”、“安全与效益”兼顾的原则,实行了总预算会计资金统一管理,确保重点支出和预算单位及时用款、各级财政资金调度正常化和及时化。针对一些应急等特殊事项的资金需求,在手续完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相对灵活的处理方式加以解决。在保证单位及时正常用款的同时,力争财政专户资金的保值增值。

三、以信息系统为依托加强总会计核算

第一,按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的会计核算有关补充规定,为加强和规范对财政各项资金的核算,搭建了总预算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根据财政部“金财工程”的要求,严格执行部里关于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有关标准,结合实际,自行开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全省财政国库系统内全面推广使用。该系统包括收入管理模块、用款计划模块、账户管理模块、拨款支付模块、会计核算模块、资金运行模块、执行分析模块。系统实现了与预算单位、银行以及预算指标管理系统的对接,不仅能及时提供执行动态情况,而且能自动生成静态数据表式,充分满足了国库管理尤其是总预算会计各项工作的需要,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信息系统的建立,解决了我省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快了改革推进的速度。

第二,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对账制度,规范履行对账确认手续。内部主要与结算中心、各业务处室进行对账,外部主要与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税务、预算单位、上下级财政部门对账。通过这种多角度的对账方式,确保了财政资金核算的完整、准确、无误。

第三,建立了总预算会计信息报告制度。在记账、对账、结账的基础上,编制总预算会计相关报表,按月上报各级领导以及相关业务处室,为财政管理、领导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四、财政系统内部账户管理“三统一”

我们将各项财政资金都纳入总预算会计集中管理,实行“统一调度、统一收付、统一核算”。财政部门存在的银行账户开设过多、资金管理分散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规范的运行,也不符合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按照财政部的要求,2004年我厅狠下决心,把在国库机构成立后仍未移交国库的有关业务处室的银行账户全部收归国库统一管理,并且制订了《江苏省财政厅内部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一是要求财政国库部门统一归口管理财政各部门资金账户。二是清理、归并资金账户。撤销无效账户、减少低效账户、合并重复账户,尽可能减少账户数量。三是严格控制新增银行账户。坚持可开可不开的坚决不开,坚持分账不分户。除国务院规定或经财政部、省级政府批准开设的财政部门银行账户外,财政部门处室无权开设新的财政部门银行账户。四是明确审批程序,各级财政部门因管理特殊业务确需开设新的财政资金专户时,必须经财政国库部门审批同意。此外,我们根据此办法下发了指导性的意见,要求各地国库部门比照省财政做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各业务处室的理解,加快这项工作的推进。目前各地这项工作成效显著,大部分地区已做到了“三统一”。

五、加强对政府会计改革的研究和培训

总预算会计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客体均为财政资金,两者在核算体系、核算原则、财务管理方面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总预算会计作为公共财政管理下政府会计体系的龙头,背负着统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管理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们一方面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不适应性角度出发,围绕调整会计核算原则,拓宽会计核算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系统,完善财务报告制度为主要内容,加强了政府会计改革的课题研究,探索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管理模式。并针对目前总预算会计预算内外、社保基金等分账核算的模式,初步提出了符合政府会计改革方向的整合方案。男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及区域内预算单位会计的培训与指导力度,提高财务管理能力。(1)加大对预算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省财政以国库部门为主,组织多方力量,抽调精兵强将,联合中介机构,分批对省级所有部门预算单位进行了一次以会计基础工作为重点的检查,检查完毕出具了较为规范详细的检查报告,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通过这种拉网式的检查,省级预算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对于省以下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我们结合一年一度的国库工作考核,由省厅带队,采取跨地区交叉检查的方式组织核查。(2)多层次的定期组织培训。聘请财政部专家、高校教授或行业能手,从最基本的职能拓展预算会计人员视野,提高理财水平。(3)成立业务指导联络组。抽调有代表性的预算单位及财政部门的骨干作为联络组成员,定期研究探讨问题,不定期地开展一些专门性的现场指导工作。

六、建设高素质的总预算会计队伍

队伍建设不在于人多而在于精干。多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总预算会计无小事”的观念,加强总预算会计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建设,培养和树立总预算会计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精神,确保总预算会计“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此,在选人用人上,我们充分考虑总预算会计的工作特点,尽量把政策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自律意识强,严谨、诚信、可靠的优秀同志选拔到这一重要岗位。在能力培养上,尽量多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鼓励总预算会计开拓创新。正是在国库工作繁杂、改革任务繁重、工作时效性极强、人力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广大总预算会计工作者知难而进,团结奋斗,锻炼成了国库管理上作中的“多面手”、“能手”和“快手”。全省上下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关具备一定战斗力的财政总预算会计队伍。

七、加强与财政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一是加强国库管理职能在财政内部的宣传解释工作。国库处成立初期。我们经常通过厅长办公会议、处室协调会议、业务交流会议等方式,宣传我们的职责和改革的内容,让他们认识国库改革工作给财政管理甚至他们本身的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好处。

二是加强工作程序上的衔接,发挥业务部门在每一环节的重要作用。不论是从预算单位用款计划的报批到资金的核拨,还是从总预算会计账务核算到部门决算的编制,我们均将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纳入国库有关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体现他们权威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如我们目前的部门决算工作,均邀请各业务部门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成员单位,决算的布置、初审、会审、分析工作都是共同商量、共同研究、共同完成。对省级预算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国库部门也是积极邀请各业务部门共同参加,检查成效显著。

三是主动配合做好预算执行工作,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尽量帮助解决预算执行中的一些政策衔接、技术处理等难点问题,并及时反馈我们在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有助于改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如我省的用款计划结余的处理问题,我们一方面提出了省级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方案,另一方面对这些资金的下年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跟踪分析,督促业务部门加强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

八、加强与预算单位的沟通与协调

一是加强对预算单位国库改革精神的宣传。为消除预算单位对国库改革存有的“改革就是收部门权力”等顾虑,我们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座谈会议,一方面加强我们改革精神的宣传,宣传改革的成效以及对部门带来的方便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不断改进我们的服务。

二是建立预算单位国库业务联络员制度。联络员主要为各预算单位的业务骨干,通过定期的业务交流与联系,完善工作程序,规范操作流程,确保了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对预算单位的服务与指导。除每年召开一次业务培训会外,平时对于预算单位在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均给予热情解答,口头解答不能解决的,我们就上门服务指导。为方便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工作,我们正在开发统一的省级单位会计核算系统,届时将供预算单位免费使用,帮助预算单位实现从用款计划上报到会计核算业务的全程电子化。

九、加强与信息技术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建立了良好的信息交流的互动平台,并实行系统管理部门对应、模块管理个人对应的管理协调机制。在业务需求不确定和信息技术不稳定的情况下,能及时沟通,相互查找问题,互相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

十、加强与征收机关、统计机关、人民银行、监督检查机关、商业银行的沟通与协调

一是在日常性沟通接触的基础上,建立了季度、年度的财、税、计、库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互沟通交流,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促进了我们在预算执行分析方面的工作。

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总结第7篇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

为加强财政总预算会计内部管理,一是对会计岗位设置、拨款印鉴管理、资金拨付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二是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落实做到“依岗定责、依责定人”,设置了会计主管、核算、拨款、稽核等岗位,明确了各岗位职责,保证了相互间既有配合,又有制约和监督。目前,全省以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设置为主,学历专业、专业职称为补充的总预算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之中。三是完善内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内部核查。四是实行印鉴分离保管、使用、交接制度,防止了资金审核、拨付环节的越位和缺位。

二、制定资金拨付、调控等管理机制

制订了《江苏省财政资金拨付管理暂行办法》。资金管理坚持“统与及时”、“常规与特殊”、“安全与效益”兼顾的原则,实行了总预算会计资金统一管理,确保重点支出和预算单位及时用款、各级财政资金调度正常化和及时化。针对一些应急等特殊事项的资金需求,在手续完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相对灵活的处理方式加以解决。在保证单位及时正常用款的同时,力争财政专户资金的保值增值。

三、以信息系统为依托加强总会计核算

第一,按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的会计核算有关补充规定,为加强和规范对财政各项资金的核算,搭建了总预算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根据财政部“金财工程”的要求,严格执行部里关于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有关标准,结合实际,自行开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全省财政国库系统内全面推广使用。该系统包括收入管理模块、用款计划模块、账户管理模块、拨款支付模块、会计核算模块、资金运行模块、执行分析模块。系统实现了与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以及预算指标管理系统的对接,不仅能及时提供执行动态情况,而且能自动生成静态数据表式,充分满足了国库管理尤其是总预算会计各项工作的需要,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信息系统的建立,解决了我省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快了改革推进的速度。

第二,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对账制度,规范履行对账确认手续。内部主要与结算中心、各业务处室进行对账,外部主要与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税务、预算单位、上下级财政部门对账。通过这种多角度的对账方式,确保了财政资金核算的完整、准确、无误。

第三,建立了总预算会计信息报告制度。在记账、对账、结账的基础上,编制总预算会计相关报表,按月上报各级领导以及相关业务处室,为财政管理、领导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四、财政系统内部账户管理“三统一”

我们将各项财政资金都纳入总预算会计集中管理,实行“统一调度、统一收付、统一核算”。财政部门存在的银行账户开设过多、资金管理分散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规范的运行,也不符合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按照财政部的要求,2004年我厅狠下决心,把在国库机构成立后仍未移交国库的有关业务处室的银行账户全部收归国库统一管理,并且制订了《江苏省财政厅内部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一是要求财政国库部门统一归口管理财政各部门资金账户。二是清理、归并资金账户。撤销无效账户、减少低效账户、合并重复账户,尽可能减少账户数量。三是严格控制新增银行账户。坚持可开可不开的坚决不开,坚持分账不分户。除国务院规定或经财政部、省级政府批准开设的财政部门银行账户外,财政部门处室无权开设新的财政部门银行账户。四是明确审批程序,各级财政部门因管理特殊业务确需开设新的财政资金专户时,必须经财政国库部门审批同意。此外,我们根据此办法下发了指导性的意见,要求各地国库部门比照省财政做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各业务处室的理解,加快这项工作的推进。目前各地这项工作成效显著,大部分地区已做到了“三统一”。

五、加强对政府会计改革的研究和培训

总预算会计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客体均为财政资金,两者在核算体系、核算原则、财务管理方面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总预算会计作为公共财政管理下政府会计体系的龙头,背负着统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管理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们一方面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不适应性角度出发,围绕调整会计核算原则,拓宽会计核算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系统,完善财务报告制度为主要内容,加强了政府会计改革的课题研究,探索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管理模式。并针对目前总预算会计预算内外、社保基金等分账核算的模式,初步提出了符合政府会计改革方向的整合方案。男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及区域内预算单位会计的培训与指导力度,提高财务管理能力。(1)加大对预算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省财政以国库部门为主,组织多方力量,抽调精兵强将,联合中介机构,分批对省级所有部门预算单位进行了一次以会计基础工作为重点的检查,检查完毕出具了较为规范详细的检查报告,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通过这种拉网式的检查,省级预算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对于省以下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我们结合一年一度的国库工作考核,由省厅带队,采取跨地区交叉检查的方式组织核查。(2)多层次的定期组织培训。聘请财政部专家、高校教授或行业能手,从最基本的职能拓展预算会计人员视野,提高理财水平。(3)成立业务指导联络组。抽调有代表性的预算单位及财政部门的骨干作为联络组成员,定期研究探讨问题,不定期地开展一些专门性的现场指导工作。

六、建设高素质的总预算会计队伍

队伍建设不在于人多而在于精干。多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总预算会计无小事”的观念,加强总预算会计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建设,培养和树立总预算会计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精神,确保总预算会计“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此,在选人用人上,我们充分考虑总预算会计的工作特点,尽量把政策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自律意识强,严谨、诚信、可靠的优秀同志选拔到这一重要岗位。在能力培养上,尽量多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鼓励总预算会计开拓创新。正是在国库工作繁杂、改革任务繁重、工作时效性极强、人力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广大总预算会计工作者知难而进,团结奋斗,锻炼成了国库管理上作中的“多面手”、“能手”和“快手”。全省上下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关具备一定战斗力的财政总预算会计队伍。

七、加强与财政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一是加强国库管理职能在财政内部的宣传解释工作。国库处成立初期。我们经常通过厅长办公会议、处室协调会议、业务交流会议等方式,宣传我们的职责和改革的内容,让他们认识国库改革工作给财政管理甚至他们本身的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好处。

二是加强工作程序上的衔接,发挥业务部门在每一环节的重要作用。不论是从预算单位用款计划的报批到资金的核拨,还是从总预算会计账务核算到部门决算的编制,我们均将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纳入国库有关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体现他们权威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如我们目前的部门决算工作,均邀请各业务部门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成员单位,决算的布置、初审、会审、分析工作都是共同商量、共同研究、共同完成。对省级预算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国库部门也是积极邀请各业务部门共同参加,检查成效显著。

三是主动配合做好预算执行工作,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尽量帮助解决预算执行中的一些政策衔接、技术处理等难点问题,并及时反馈我们在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有助于改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如我省的用款计划结余的处理问题,我们一方面提出了省级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方案,另一方面对这些资金的下年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跟踪分析,督促业务部门加强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

八、加强与预算单位的沟通与协调

一是加强对预算单位国库改革精神的宣传。为消除预算单位对国库改革存有的“改革就是收部门权力”等顾虑,我们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座谈会议,一方面加强我们改革精神的宣传,宣传改革的成效以及对部门带来的方便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不断改进我们的服务。

二是建立预算单位国库业务联络员制度。联络员主要为各预算单位的业务骨干,通过定期的业务交流与联系,完善工作程序,规范操作流程,确保了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对预算单位的服务与指导。除每年召开一次业务培训会外,平时对于预算单位在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均给予热情解答,口头解答不能解决的,我们就上门服务指导。为方便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工作,我们正在开发统一的省级单位会计核算系统,届时将供预算单位免费使用,帮助预算单位实现从用款计划上报到会计核算业务的全程电子化。

九、加强与信息技术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建立了良好的信息交流的互动平台,并实行系统管理部门对应、模块管理个人对应的管理协调机制。在业务需求不确定和信息技术不稳定的情况下,能及时沟通,相互查找问题,互相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

十、加强与征收机关、统计机关、人民银行、监督检查机关、商业银行的沟通与协调

一是在日常性沟通接触的基础上,建立了季度、年度的财、税、计、库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互沟通交流,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促进了我们在预算执行分析方面的工作。

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总结第8篇

一、“两制结合”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积极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结合,落实好中央、省厅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要求的同时,又体现出我市的特色。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框架内,最大限度地保留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各取所长。

(二)总体目标: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建立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主体,集中核算、间接监管为补充的财政收支管理体系,形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职分离,又协调配合、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内控规范,使之成为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防腐倡廉,提高效益的新型运行机制。

二、“两制结合”的主要原则

1、“明确目标,分步实施”。以建立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模式为目标,充分利用会计集中核算形成的管理平台,优化资源,整合平台,积极稳妥,分步过渡,结合实际妥善处理好结合过程中的机构调整、人员安排、业务衔接等工作。

2、“单一账户、日终清零”。对所有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各项财政性收支都按规范的程序运作,并于每日终了及时与人民银行进行清算,保证零余额账户的余额日终为零。

3、“提高效率、方便用款”。在保持预算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设置支付程序,简化手续,合理安排人员分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单位用款。

4、“强化监督、确保安全”。增强财务收支活动的透明度,加强会计监督,强化内部控制机制,使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的整个过程都得到有效的监控。并按照“金财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大信息系统建设力度,为推行“两制”有效结合提供技术保障,确保资金安全。

三、纳入改革的单位范围

实现部门预算改革及已实行集中核算的预算单位。

四、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前期国库集中支付试点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市当前财政工作特点和实际,进一步深化“两制结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整合

机构更名

在单位原有人员编制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将“市会计委派管理中心”、“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按省厅统一要求,合并更名为“市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统一名称对外开展和联系工作。

职能整合

将会计委派管理中心原有的集中核算、审核、监督职能与国库集中支付职能予以有效整合,在业务上实现无缝衔接,并相应调整各科室职能。以“前台收付、后台核算”为主要模式,实现三个有效结合:国库支付和集中核算有效结合,集中监管与间接监管有效结合,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有效结合。为强化国库收付职能和财政监督管理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

科室设置

在原已批复设立的行政核算科、事业核算科、管理科、综合科与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市本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确定设立的审核科、支付科、会计科基础上,另根据工作需要,拟增设信息科。

整合后的科室职责

1、审核科:主要负责指标及用款计划核对工作;负责受理各单位原始凭证、拨款单,依据相关法律、制度、规定等审核原始凭证、拨款单、报账单等工作。

2、支付科:主要负责管理市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和特设专户及总资金账户;管理预算单位的预留印鉴;根据审核科审核后的原始单据,办理支付业务。

3、会计科:主要负责资金总账户的资金出入登记和“中心”总预算会计、津贴补贴专户资金核算及账户管理工作;负责财政资金的对账工作;协助国库科做好财政资金收支测算、统计工作。

4、行政核算科、事业核算科:主要负责对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并实行集中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负责对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未进行集中核算单位的财政授权资金的追踪问效及按照文纳入间接监管的二级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5、管理科:主要负责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万元以上维修、工程项目决算审核、重点工程监管、公务用车修理现场鉴证和结算价格审核工作。

6、信息科:主要负责计算机网络建设、系统维护和数据备份工作;负责搜集各类规章制度;组织业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办法、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中心”各类财务信息统计汇总、加工处理,为财政制定合理支出定额和细化编制部门预算提供可靠依据。

7、综合科:主要负责“中心”内部党务、政务、财务、事务及对外综合协调工作。

(二)按照《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国库集中收付程序。

第一、“两制接合”后纳入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单位账户设置情况

在改革初期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及市财政国库收付核算中心总资金账户、过渡账户并存。

建立市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按照《市市本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清理预算单位的所有账户,将改革后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运作,同时财政局在人行景市中心支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零余额账户、清算备用金账户、特殊性专项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等。

对暂未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账户管理:

1、已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由市财政国库收付核算中心统一开设总账户,取消各单位银行账号,在总账户下为各单位统一开设分账户,预留单位印鉴,实行单一账户集中支付、统一结算的管理制度;

2、非集中核算单位,暂保留单位原来账号,作为过渡账户,以核算原账户结余资金及往来款项、非财政性资金。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相应取消各类过渡性账户,预算单位的所有资金将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逐步实现由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所有政府性资金的收支,并通过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处理日常支付和清算业务。

第二、支付系统指标管理程序。部门预算中的基本支出由市财政局预算科直接导入支付系统。因其他原因需要调整的基本支出指标、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指标及年度执行中的调整指标,由市财政厅相关业务科室根据部门预算草案和支出调整情况进行指标细化,并导入支付系统。纳入预算的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指标、预算外资金指标由业务科根据部门预算草案和单位收入缴库情况进行指标细化,并导入支付系统。国库科依据批准的部门预算,将分部门、分基层单位、分预算内外、分类、款(项)的预算指标,在扣除现行拨款方式指标后,传送“中心”审核科作为其控制支付的依据。

第三、用款计划管理程序。由基层预算单位录入用款计划,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由财政局国库科初审、终审后下达。“中心”审核科依据批复的财政直接、授权支付季度分月用款计划,作为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和下达授权支付额度的依据。

第四、支付拨付程序:

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资金拨付程序

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

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向市财政国库收付核算中心提出支付申请,经“中心”审核科审核无误后,到“中心”支付科办理直接支付。由“中心”支付科向银行发出支付令,然后通过银行清算系统与国库单一账户或非税收入财政国库专户进行清算。

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

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和分月用款计划,向财政国库科申请授权支付的月度用款额度,经批准后,预算单位在月度用款限额内向银行开出支付令,银行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并与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清算。

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结算,主要通过转账方式进行。预算单位需要现金支付时,可按照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

3、特设专户的支付。根据支出类型,按相关程序办理预算外资金的支付,逐步比照上述程序实施。

对实行集中核算,在“中心”开设分户管理的资金拨付程序:

支出经“中心”审核并加盖“中心”印鉴后,单位到银行办理相关结算手续。

对不实行集中核算,其在保留账户上的资金拨付程序,仍按单位原来模式运行。

(三)“中心”对财政支出的管理模式:

1、支付方式的确定:

(1)财政直接支付:对预算单位的工资支出、大宗物品与服务采购、大型修缮、大中型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等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通过转账方式进行。

(2)财政授权支付:对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含在规定限额内允许预算单位提取的现金)实行财政授权支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授权支付可逐步取消,全部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其中单位的零星小额开支,则实行“备用金”核算制,由“中心“根据各单位的情况,核定备用金额度,单位在额度范围内,自行开支,按规定予以报销。

2、审核权限的确定:

(1)对纳入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且实行集中核算的单位,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单据全部纳入“中心”审核。

(2)对纳入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但不实行集中核算的单位,直接支付审核仍由“中心”审核科审核;授权支付除工程造价、公务用车参照景会管[2006]6号、景财办[2005]7号文由“中心”审核外,其余支出由单位自行审核。“中心”将借助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的查询功能,构建“监控—核查—反馈”的动态监控机制,并对其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理性进行实时监控,加大对单位财务监管与服务,保障财政资金的规范运行。

3、“中心”业务操作主要模式。

业务操作以“前台收付、后台核算”为主要形式。

前台收付—对财政资金的收付业务,通过国库集中收付网络平台进行集中收缴和支付。收入按规定的缴库方式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按审核无误后的原始票据、合同文件等,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

后台核算-财政资金在前台收付完毕后,由后台核算部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台核算部门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模式,编制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

(四)纳入“两制结合”改革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

应预算单位及审计、监察、税务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查账的要求,也由于“中心”办公用房紧张,历年滚存的会计档案难以存放等一系列问题,决定对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历年会计档案退回原单位管理。考虑会计核算的特点与会计期间的年度性,对当年会计资料仍由“中心”统一保管,会计年度满三个月后退回单位保管。各预算单位应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五、配套改革措施

为尽快在我市全面建立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主体,集中核算、间接监管为补充的财政收支管理体系。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两制结合”改革部署下,密切配合,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措施,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进一步推进预算编制改革。

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学合理地反映各类财政收支活动。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细化预算编制,逐步使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为顺利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创造条件。

(二)修订、完善配套制度和办法。

首先制定《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银行支付清算办法》、《档案移交管理办法》、《财务间接监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保障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第二对支出标准滞后于现实的情况,结合我市经济状况,制定相应对策与办法。对一些不宜行文的,通过制定内部参考规定,统一工作规范。

(三)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财政资金专户管理。

首先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结合银行账户年检,搞好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清理和撤并,建立健全预算单位银行开户财政审批和备案制度;第二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的通知》(财办[2006]12号)的要求,加强财政资金专户的国库统一集中管理,各类财政资金专户的开设,需经同级财政国库部门核准后办理,凡未按规定程序开设的财政资金专户,一律撤销;第三按照同类专户归并原则,对属同一性质或相似性质的资金专户予以合并,进行分账核算。逐步实现财政资金专户的“集中管理、分账核算、统一调度”。

(四)建立健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围绕“金财工程”大平台建设和“两制结合”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完善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会计核算等为核心的财政综合业务应用系统,推进现有系统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建成覆盖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联接财、税、库、行相关部门和全部预算单位。为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拨付效率,推进财政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加强监督制约机制。

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认真审核预算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申请及其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理性;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内部制约机制等一整套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责任分工、加强监督约束。要按规定配备会计人员,不能出现违规兼岗的情况;规范资金流转程序,资金拨付、账务处理、印鉴管理、资金调度等,一切按章办事,讲求程序。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六、改革的实施步骤

两种制度结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以点带面、自上而下、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方法进行。具体步骤:

(一)成立“两制结合”改革组织领导小组。为加强对“两制结合”改革的领导,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成立由刘朝阳任组长,舒超英、章志昌、万金华、陈庆宁、吴黎明为副组长,国库科及相关业务科室科长、“中心”正、副主任、信息中心主任为成员的市“两制结合”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雷希如任办公室主任。各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积极支持,主动配合,认真、及时地解决好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保我市“两制结合”改革圆满成功。

(二)制定实施方案及相关办法,报市委、市政府批准。

(三)国库集中收付工作进一步扩面,由原来的民政、计生委两个系统增加8个系统,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具体名单:市委、市政府、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供销社、市规划局、市农业局。明年拟扩面50%,二零一零年争取全面铺开。

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总结第9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3-000-02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概述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在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下,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奠定基础。

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会计电算化,使财务核算、分析、控制以及决策等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

2.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实时性。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此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与外部实时进行连接,不但可以与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安全交换平台交换信息,而且各项业务都能及时呈现最新财务信息,从而提高统计数据、监管的实时性;其次是共享性。下属单位只需依靠单位内网客户端就可以共享各种软、硬件资源,不但节约了办公成本,而且可以实现跨平台操作;最后是可视性。各种财务报告、财务单据将扫描进入财务信息系统,上级部门通过内部综合运用平台便可以查阅和处理各种财务信息。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硬件分析

一般而言,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模式主要包括四种:文件服务器模式(F/S)、主机系统模式(HOST)、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文件服务器模式

文件服务器结构的典型应用包括基于Microsoft Access、FoxPro 和Paradox等数据库的财务软件,它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授予使用者一定的访问权限,因此对数据的保密性非常严格,当用户的数量超过15个时,这一服务器的系统就开始下降,因此对于下属单位多、对集成管理要求高的管理系统并不适合。

2.主机系统结构

在我国某些国家部委的内部网络多应用主机系统,例如VAX-11小型机以及UNIX多用户系统等。主机系统采用连接大量终端的计算机,并不断向字符终端传回数据,用户通过与主机相连的字符终端在主机操作系统的管理下共享主机的内存、外存、中央处理器等设备。到目前为主,主机系统仍然是重要业务部门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硬件支柱。

3.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目前比较常用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包括Windows NT 4.0/5.0、NetWare 3.1以上版本、LAN Manager和OS/2V3.1。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客户端可以是一台PC机或一台工作站,一般运行DOS或Windows3.x/95/98操作系统。这种系统的应用任务由客户机和服务器共同承担,响应速度较快,系统扩展性较好,但其开发环境较为困难。

4.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浏览器/服务器(B/S)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结构最合理的IT技术架构。现在比较流行的DBMS有SQL、Server、Oracle、DB2和Sybase等。(B/S)的技术架构包括三个层次,即客户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服务层。客户端一般由微机担任,系统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在客户机上完成各项任务。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骤

1.制定总体规划

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首先要制定总体规划,除此之外,还要相应地制定年度实施总计划。制定总体规划的主要作用是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总体规划能够指导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保证各阶段的衔接和协调,从而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

2.创建网络平台

在制定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后,需要创建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网络平台,这是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创建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确定网络平台的总体目标,即以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模块的推广应用为总体目标,并能够有效整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资源;第二阶段是实现业务信息向财务信息的转换,这一工作以对本单位的财务信息分析工作为基础,并以财务预算软件为实现工具,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能够及时地、动态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第三阶段是对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进行审核,保证二者的统一性、同步性,运用预算管理系统实现对业务处理和财务核算的实时控制。

3.准备基础信息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便是准备基础信息,这一步骤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填报、归集、分类并汇总各种财务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二是对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分类、对比和汇总,并建立两个平台,这两个平台需要实现实时互动;三是建立外部信息服务平台,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查询,此外,这一信息服务平台还需能够快速生产输出其他网络服务功能;四是管理内部信息平台,内部信息平台主要是利用财务信息资源为专职财务管理人员服务,为其分析财务状况、各种财务指标和行业发展数据提供基础的信息,为基础预测和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提供依据。

4.分步骤实施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劳永逸,需要实时对这个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完成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的财务核算,包括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财务报表核算等;第二个层次是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在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资金核算的重点管理;第三个层次是财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这个层次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依托人工智能和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手段,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储备的各种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运用各种预测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这一阶段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高级阶段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