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家风家训调查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08 20:55:23

家风家训调查报告

家风家训调查报告第1篇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ADR监测体系

2013年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断提高,特别是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比例走在全市前列,这与各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为不断提高ADR的报告数量和质量,各单位要继续加强领导,落实人员。通过“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预警系统”监测网络平台,以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为中心,区级医疗机构为重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为基础,进一步完善ADR监测网点建设。

二、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和ADR报告质量

在提倡自主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同时,ADR中心将对各医疗机构的ADR监测工作人员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通过定期培训、模拟演练和现场实训等方法,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对ADR报告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的单位要进行重点指导;对不按规定配备ADR监测人员、ADR工作不落实,ADR报告不力,甚至匿而不报的单位,要进行督查,通报批评。

三、强化信息交流,完善ADR监测工作机制

区ADR监测中心将进一步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通报制度,增加信息交流,每季度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情况进行信息通报,介绍工作动态,表扬好的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通报药品安全信息。对可以向社会公开的药品安全信息将通过媒体向社会通报。并及时向有关涉药单位通报国家ADR中心、省ADR中心和市ADR中心的药品安全信息、工作动态和工作要求。

为进一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考评机制,年底将按照目标值完成情况、新(严重)的ADR报告数、每百万人口报告比率进行评分,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进行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

四、加强日常监测评估,提高ADR监测预警能力

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估专家库已经成立,市中心将组织专家组定期对我市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关联性评价意见,并将评价意见以内部通信形式通报本市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各单位要提高监测业务能力,能及时发现药品安全性信号,充分利用监测平台,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调查;并将药品安全信息以“预警”形式通报各医疗机构,提醒医务人员注意该类药品的不良反应,防止类似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对高风险类药品要加强重点监测,建立不合理用药、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等风险预警机制和无批准文号的假药识别机制;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多的药品,要加强监督抽样;对严重群体不良反应、死亡病例要组织调查、确认、处理并及时上报;要积极探索及时有效地利用ADR监测信息,从单纯收集ADR报告逐步转向信号发现、调查报告、分析评价,进而进行风险评估,发出ADR风险预警,使ADR监测信息发挥应有的作用,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家风家训调查报告第2篇

一、稳步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根据卫生部《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方案》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年我区继续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继续稳步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一要积极协调,确保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保障条件落实。各单位要按照年卫生部等五部委(局)《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和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积极做好政府和领导的参谋,牢牢抓住实施医改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好有关政策,加强与相关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执行能力。疾病控制中心设立专门的免疫规划管理科室,在积极向人事编制部门申请增加人员编制的同时,主动做好疾控机构内部人员调整,增加免疫规划工作人员数量;各预防接种门诊要按照《省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的要求配置相关人员。要切实加强各级免疫规划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培训要注重实效,以全面提高我区免疫规划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其执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区疾控中心要采取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单位进行督导检查,增加督导频率和力度,将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作为督导的重点,督导注重实效,避免走过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结果要及时、如实向区卫生局报告。

二、全力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疫苗免疫接种率

(一)第一类疫苗。根据《方案》要求,各工作站要保持并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0%以上;继续做好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和麻腮风疫苗等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0%以上;组织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5%以上;组织开展白破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以区为单位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5%以上。主要疫苗接种工作任务如下:

1、脊灰疫苗。继续做好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常规免疫特别是4岁儿童的加强免疫工作,保持高水平的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发现高危AFP病例和“零”剂次免疫儿童后,应尽快至少对病例所在的街道及时开展脊灰疫苗接种率快速评估和查漏补种工作。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根据省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统一安排,年12月5日和年1月5日,我区将对0-4岁儿童开展/年度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2、含麻疹类疫苗。自年5月1日起,含麻疹类疫苗常规免疫程序为:8月龄儿童接种麻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儿童接种麻腮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疹疫苗。各单位要认真分析麻疹的流行特征,甄别高危人群,将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作为麻疹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麻疹发病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的街道,要针对重点人群和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各针次及时接种率,并结合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确保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麻疹发病以成人为主的街道,在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应探索性地开展大中专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等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防止成人麻疹暴发流行。

为加速消除麻疹工作的进程,根据《省落实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工作方案》要求,我区将在年5月前完成7-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根据卫生部统一安排,年下半年将开展8月龄-6周岁儿童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活动。一旦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时,各单位要提高麻疹疫情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迅速开展暴发调查,并根据疫情病例年龄和波及范围等流行病学特征,及时开展目标人群应急免疫,同时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要将麻疹暴发控制在最小范围。

3、甲肝、乙肝疫苗。做好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各项工作,实行免费接种,逐步提高甲肝基础常规接种率。继续做好乙肝疫苗常规免疫,要达到“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0%”的“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开展乙肝疫苗补种项目,年上半年完成1994~1995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第2、3针的补种、补种资料报告和效果评估工作;年下半年将安排对1996~2001年出生儿童进行补种。

4、乙脑、流脑疫苗。切实将乙脑、流脑疫苗接种纳入全年常规冷链运转,提高常规免疫特别是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继续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A+C群流脑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切实提高A+C群流脑疫苗两针全程接种率。

5、百白破疫苗及白破疫苗。自年5月1日起,全省将全部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各单位要在此之前,切实完成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任务,防止出现疫苗库存积压、浪费和应种儿童脱漏率较高的现象发生。要继续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学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我区开展6-12岁儿童白破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并确保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二)第二类疫苗。各单位要在优先确保第一类疫苗接种的基础上,结合疾病控制工作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开展第二类疫苗的接种工作。第二类疫苗接种必须坚持群众知情、自愿、有偿的原则,决不允许强行推广使用,更不得因开展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而干扰免疫规划项目的正常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客观、公正地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介绍或推荐第二类疫苗,不得夸大第二类疫苗的优点,更不得过分渲染第一类疫苗的缺点,不得以任何理由只提供第一类疫苗的替代疫苗。

三、全面巩固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控制成果

(一)消灭脊灰工作。按照《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和《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方案》要求,继续加大消灭脊灰的免疫、监测与管理三大措施的工作力度,重点防范脊灰野毒株的输入和脊灰疫苗衍生株病毒(VDPV)的传播流行。

1、AFP监测。继续加强AFP病例快速报告、常规报告和主动监测工作,提高病例报告、调查和随访及时率。针对近两年AFP报告病例减少的现象,区疾控中心将配合市疾控中心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AFP病例主动搜索和漏报调查工作,对监测工作薄弱的街道进行重点督导。继续做好AFP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提高合格采便率和及时送检率;发现不合格标本要尽快采集接触者标本并及时送检;AFP病例标本送检应由熟悉AFP监测工作的人员承担,保证标本运送的安全性。区疾控中心要及时甄别高危AFP病例和临床符合病例,做好调查处理;加强对医疗机构人员培训,提高其报告意识和诊断处理能力。切实做好新从事AFP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对高危AFP病例、VDPV病例、免疫缺陷者VDPV病例的应急处理能力,保证AFP监测工作持续、高质量开展。

2、消灭脊灰资料的收集整理。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统一要求,做好消灭脊灰基础资料、各年度监测用表及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等资料的整理、完善和归档;按时完成消灭脊灰证实年度报告。

(二)消除麻疹工作。继续按照《2006-2012年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以及卫生部即将下发的《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要求,进一步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和工作质量,加强预测预警,确保麻疹消除目标如期实现。

1、监测。根据我区疫情情况、流行因素和接种率评价等资料,组织专家定期对麻疹疫情进行预测分析,甄别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开展防控工作。指定专人及时浏览法定疫情直报系统,密切关注麻疹疫情动态,及时发现聚集性麻疹病例,做好疫情预测预报和暴发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继续做好麻疹疑似病例报告、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和检测工作,保障各项监测指标达到方案要求,提高监测系统运转水平。按照卫生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加强各级相关监测人员培训,做好监测病例的信息管理工作。加强麻疹易感人群聚集地(如学校和外地打工人员集中的工厂企业等单位)的疫情监测工作,将主动监测落到实处,杜绝疫情缓报、瞒报现象发生。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培训,提高其报病意识和能力,切实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麻疹病人隔离治疗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的技术指导,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督导评估。按有关要求开展经常性督导工作,定期对我区麻疹监测与控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网络信箱、简报或文件方式逐级进行反馈。

(三)病毒性肝炎控制工作。以进一步落实《年省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为重点,继续做好乙肝疫苗常规免疫和乙肝疫苗补种项目,稳步推进甲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完善病毒性肝炎监测系统,加强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和处理,防止出现暴发疫情;以实施乙肝防治重大专项为契机,全面提升乙肝综合防治水平。

1、疫情监测和控制。按照省卫生厅《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点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做好年乙肝监测病例的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和急性病例随访,各项监测指标要达到监测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甲肝和戊肝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和处理,避免出现暴发疫情。

2、开展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加强乙肝防治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水平。年5月19日世界肝炎日将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减少社会对乙肝病人的歧视,促进社会和谐。

(四)其它疫苗针对疾病的控制工作。

1、乙脑和流脑。近年来全省流脑发病率尽管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但其病死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C群流脑呈日趋增加趋势。区疾控中心要按照国家要求,使用专病/单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乙脑、流脑病例个案信息;按照省卫生厅《省乙型脑炎监测方案》和《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监测工作,进一步做好乙脑、流脑疑似病例报告、调查、采样(尤其是脑脊液)和病原学诊断工作。

继续做好急性脑炎/脑膜炎病例的登记上报工作,每月按时将“急性脑膜炎/脑炎综合征医院登记一览表”逐级上报;要加强对登记表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审查,提高报告质量;发现暴发疫情要及时报告,并及时开展疫情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

2、新生儿破伤风、白喉和百日咳。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的要求,加强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的个案调查和主动监测工作,防止病例漏报;做好白喉和百日咳病例个案调查工作,而且我区将开展正常人群白喉带菌调查工作。

3、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充分利用国家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加强各类托幼机构和学校的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疫情,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暴发处置。按照国家即将完善的麻疹(含风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要求,做好风疹疑似病例监测信息的管理工作。要继续有计划地开展育龄期妇女风疹疫苗的接种工作,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的发生。

四、进一步提升免疫预防管理水平

(一)疫苗、注射器及冷链管理。各单位要严格贯彻执行《条例》、《规范》的有关规定,做好疫苗、注射器管理和冷链系统管理。加强各类疫苗、注射器的计划、供应、使用和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实行疫苗、注射器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及时制订和上报疫苗、注射器使用计划,同时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全国疫苗和注射器信息网络报告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及时将疫苗使用计划和出入库登记信息录入国家信息平台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疫苗和注射器管理模块;加强疫苗及注射器使用监督力度,确保有计划的分发和使用,避免浪费;切实增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使用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的意识和自觉性,积极开展使用技术培训和技能比武活动,提高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的使用率;严格冷链使用管理制度,完善疫苗贮存、运输温度监测记录,区疾控中心每月为各接种门诊至少免费运送一次疫苗;加强对冷链运转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冷链运转的规范化水平;做好冷链设备发放、使用与维护工作,保证专物专用。

(二)预防接种管理。各单位要强化常规免疫的日常管理,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切实将加强免疫纳入常规冷链运转的免疫服务工作,并有计划地开展查漏补种,提高加强免疫的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要严格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审批备案制度,切实加强对群体性预防接种实施方案的审批前及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接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内的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继续做好常规接种率监测、报告和评价工作,提高常规接种率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严格常规免疫接种率月报表的逐级审核和分管领导签发制度,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防止漏报和错报。使用全省统一印制下发的儿童《预防接种证》,加强接种卡、证的管理,杜绝浪费,提高卡、证相符率。

(三)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各单位要按照省卫生厅和教育厅联合下发的《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实施方案》和《省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活动月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积极做好人员培训与技术指导,协助教育部门和学校及时开展新入学(托)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并安排在短时间内完成当年疫苗补种工作;根据近年来疫苗使用、免疫监测、接种工作落实、接种证查验及针对疾病发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有计划地对重点人群开展免疫规划针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可将查验和补种对象逐步扩大到在校(托)儿童和大中专学生。查验和补种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填写与统计登记报表,按时逐级审核上报。

(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按照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资质认证管理的通知》要求,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做好预防接种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资质认证、复核和管理工作,指导规范预防接种门诊规划布局、申报审批及日常管理。按照省预防接种门诊(室)建设标准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和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室的建设及管理,对各类预防接种门诊实行动态管理,对新申请的和原已通过验收且有效期满后门诊,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新标准进行验收和复核,对于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整改或降级。

(五)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各单位要按照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省卫生厅《省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工作实施方案》和省卫生厅即将下发的《省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用及运行管理。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要定期登陆省级平台,及时了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报告情况,加强信息的质量控制管理,切实提高利用效率。

(六)预防接种安全及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继续加强预防接种安全和异常反应调查处理相关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力度,强化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责任心教育,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计划、供应和使用工作,加强注射器使用后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按照《规范》和相关要求,继续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月报告和个案调查工作,及时填写和上报《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和《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同时通过国家信息平台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及时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和相关文件要求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进行调查,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妥善处理,防止事件扩大化,避免负面影响的发生。加强与市级医学会的沟通和协调,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和处理工作。

(七)宣传和培训。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时机,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普及免疫防病知识,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利用每年“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日的有利时机,与各新闻媒体合作,做好免疫规划宣传工作;针对不同服务人群有计划地开展免疫预防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及干预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免疫预防的认知水平,营造免疫预防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健全逐级培训制度和冷链运转前例会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年中心将继续举办免疫规划人员免疫预防综合技术培训班和免疫预防管理软件应用技术培训班。

(八)流动人口管理。在借鉴先进地区流动人口免疫预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制订适合我区实际的流动人口免疫预防管理办法。要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摸底调查工作,充分了解其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将流动人口儿童的预防接种纳入与本地儿童同样管理,在接种门诊的开诊频次、时间、方式等多方面为流动人口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流动人口儿童就近到接种门诊进行接种时,各接种门诊不得以各种理由予以拒绝。

(九)督导检查工作。按照卫生部《规范》的要求,采取日常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的形式,增加督导频率,提高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避免督导工作流于形式;每次督导后为各接种门诊留下书面反馈意见,写出督导报告并留档备查,督导结果及时上报区卫生局。定期开展免疫规划检查工作,以全面了解辖区工作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免疫规划策略提供依据。

家风家训调查报告第3篇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1+9”重点工作排查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要求,我校党支部校长室结合我校工作实际,认真开展“1+9”重点工作排查整治行动。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校园清理整顿情况

(一)开展工作情况

健全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工作。接到区教体局通知后,学校党支部校长室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传达通知精神,并根据重点工作内容逐条逐项进行研判。成立了XX校长任组长,XX副校长、XX副校长任副组长的“1+9”重点工作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办公室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把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

(二)存在问题

关于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校园问题问题,办公室通过科室摸排,学生座谈调查没有发现类似问题,学校在全体及职工会议上也一再强调禁止商业广告进校园。

(三)采取措施

全体教职工会学习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形成学习笔记上交,每位教职工写出自查清单,学校督导室根据科室和个人情况写出自查报告。

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各科室,各位教职工根据双重体系建设及学校风险点分级负责情况。对照风险点展开自查。

(二)存在问题

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学校食堂餐厅房顶做的防水年久失修存在漏水滴水现象,经过冬季雨雪冰冻以后问题更加严重。

(三)采取措施

学校已经和施工方对接,签订完施工协议,在开学前对学校食堂顶部漏水滴水现象进行维修。大约在2月27日前能够整修完成。

三、冬季取暖、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排查整治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所有取暖全部为空调取暖,同时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护常识也通过安全教育课和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了讲解,CO中毒防护常识也通过微信群发送到每一位学生家长的手中。一氧化碳中毒不存在该问题。

四、校园周边安全排查整治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成立教干带班值班制度,每天下午放学都有三名教干对校园周边安全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

校园周边存在流动摊贩现象。距离学校院墙以西大约30米,XX家园以北,每当下午放学时段存在流动摊贩。

(三)采取措施

政教处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了食品安全教育,倡议拒买不合格食品,同时下午教干值班加大我校周边巡查力度,发现流动摊贩进行制止并上报镇政府城管办。

五、校车管理及安全排查整治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每年我们都会在三月份开展交通安全专题月活动。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学生出行方式调查、学生出行方式告家长通知书、和家长签订学生上下学安全责任书等方式和每一个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尽最大努力保证学生上下学安全出行。

(二)存在问题

我校没有校车,但是存在无校车标牌的社会车辆接送孩子上下学现象。

(三)采取措施

我校每天下午组织两名值班教干,对乘坐车辆的学生进行集合排队、清点人数、有序上车。同时每学期集合各车辆司机及随车人员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并且把接送车辆无校车标牌情况据实上报去高新区教体局。

六、校园欺凌排查整治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校园欺凌和扫黑除恶我们有设立的举报箱及举报电话,政教处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座谈没有发现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七、考试作弊问题排查治理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每一次考试抽测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诚信考试诚信教育,把考试诚信纳入班级量化进行班级考核评比,对每一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每一次考试都有区教体局统一印制试卷,并且有专门的保密员和外校监督人员负责考风考纪的监督以及试卷的保密工作。此项不存在问题。

八、师德师风建设、有偿补课治理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每年都会进行师德师风培训和学习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并且给每一位教师都签定了拒绝有偿补课责任书,我校不存在有偿补课现象。

九、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成立专门的排查小组,对校园周边进行培训机构进行排查。经过排查没有发现我校老师参与的培训机构。

十、化解大班额、超大班额工作进展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家风家训调查报告第4篇

关键词:反洗钱;非现场监管;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4-0036-03

一、调查评估结果

(一)反洗钱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均建立了由机构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多数领导小组能够积极开展工作,发挥反洗钱组织、协调、推动作用。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和其他类别金融机构中,分别有13%、24%、18%和33%,共计28家机构的反洗钱领导小组本年没有专门开展过工作。

(二)反洗钱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银行、保险及其他类别金融机构均指定了内设部门负责反洗钱工作。证券期货类机构有21家由于规模限制,未细化部门分工,因而未指定反洗钱负责部门。各金融机构均设立了反洗钱岗位,以2008年11月30日为统计时点,共有专、兼职反洗钱/反恐融资人员4332人,其中银行类机构3663人、证券期货类机构308人、保险类机构336人、其他类别金融机构25人。

(三)反洗钱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

除两家保险公司和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外,其余金融机构均制定了反洗钱内控制度或业务操作规程。其中,共有25家银行类机构、32家证券期货类机构和10家保险类机构制定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制度,分别占各自类别的64%、49%和36%。其中证券期货类机构在制度上多将“高洗钱风险客户”与具有违规交易倾向的“高风险客户”等同对待。共有37家银行类机构、48家证券期货类机构、18家保险类机构和4家其他类别金融机构制定了反洗钱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分别占各自类别的95%、74%、64%和44%。

(四)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情况

2008年11月30日,天津市银行类机构共有存量客户64,204,615户,其中本年新增12,216,471户,办理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非开户一次性现金业务约1300万笔。证券期货类机构共有存量客户1,638,584户,本年新增145,395户。保险类机构共有存量客户4,139,383户,本年新增733,112户。

1.对于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的审核登记,多数金融机构基本能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普遍未登记客户的职业信息和外国公民的国籍;部分银行未按规定对特定金额以上的非开户一次性现金业务进行客户识别;部分保险机构漏登记法人客户的证照信息和相关自然人身份信息。此外,各机构反映的困难主要有:无法及时核实客户提供的地址及联系方式;不能有效获知客户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缺乏辨别身份证以外的其他身份证件真伪的技术支持;银行对第一代身份证的联网核查不能显示照片;联网核查信息不符时获取不到公安部门反馈;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不能便捷地联网核查公民身份证。

2.对于客户的交易目的、交易性质和交易实际受益人的了解,是所有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难点。多数银行和保险类机构分别仅能在授信、大额现金提取、大额票据结算和理赔、退保、保全、保单贷款等有限的几种业务上开展以上工作,且中资机构的工作明显弱于外资机构。证券期货类机构主要依靠要求本人亲自办理开户、登门或电话回访客户、监控大额和可疑交易等方式深入调查客户。多数机构开展客户深入调查,仅是从降低一般经营风险考虑而非防范洗钱风险。

3.对于持续识别客户身份,银行类机构本年共再识别已有客户4,227,309户,约占客户总数的6.6%,证券期货类机构共再识别客户301,181户,约占客户总数的18.4%。各金融机构对自然人客户的持续识别比例大大低于单位客户。保险类机构因与客户在业务存续期间交易较单一,未做持续识别统计。

4.对于洗钱风险等级较高的客户,所有制定并执行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制度的机构,均能够对高风险等级的客户或账户进行重点识别和重点管理。措施包括:拒绝开户、禁止交易、监控或报告交易、定期审核客户/账户等。

5.对于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保存,所有金融机构在保存年限上均能达到反洗钱有关规定的要求,但是在重现交易的完整性和时效性上仍存在不足。

(五)可疑交易和大额交易报告情况

2008年,天津市各金融机构共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可疑交易超过600万笔,总金额超过15万亿元,报告大额交易将近600万笔,总金额近20万亿元。银行类机构报告的可疑交易和大额交易无论在笔数上还是金额上都占报告总数的99%以上。其中,中资银行报告可疑交易的频率明显大于外资银行。

金融机构报送可疑交易的基本流程为首先由系统自动筛选符合可疑特征的交易或人工发现此类交易,然后由业务人员分析并进行报告的格式修正,最后由专人确认提交。但实际操作中,业务人员很少对机选可疑交易进行分析判别,仅将人工分析的重点放在可疑交易报告的格式修正上。

(六)大额现金存取管理情况

天津市银行类机构均已建立了大额现金存取管理制度或操作规程。但是,多数制度以控制现金提取量、防范银行自身经营风险为目标,仅审查大额现金的提取,很少管理现金存入;仅对提取的金额进行控制,未对现金的来源及用途进行了解。仅有极少数外资银行对了解存入的大额现金性质做出了规定。证券期货类和保险类机构的主营业务基本不涉及大额现金收付。

(七)反洗钱内部监督检查、稽核审计情况

2008年,天津市各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内部检查、自查、稽核、审计的情况参差不齐。从整体情况看,银行类机构好于保险类机构,保险类机构好于证券期货类机构。本年开展过此项工作的银行、保险和证券期货机构分别为92%、43%和35%,所有9家其他类别金融机构均未开展过该项工作。银行机构多以专项检查审计的形式,主动开展工作,检查审计的内容包括反洗钱的各项工作;保险机构多为按照总部要求开展该项工作,检查内容主要是客户身份识别和身份资料保存;证券期货类机构多为按照总部要求开展核心业务自查,其中包括了反洗钱的部分内容。

(八)反洗钱宣传培训情况

多数金融机构本年开展了反洗钱培训,全年受训21755人次,其中银行类机构受训16318人次,证券期货类机构2696人次,保险类机构2660人次,其他类别金融机构81人次。大多数金融机构本年开展或参与了反洗钱宣传活动,主要宣传方式包括办讲座、设宣传台、分发宣传册、进社区、悬挂条幅、发送短信、利用户外显示屏等。

(九)配合反洗钱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和反洗钱调查、侦查情况

2008年,全市共11家金融机构接受了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的反洗钱现场检查。所有被查机构均能够配合检查,但是在提供被查材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方面良莠不齐。18家机构配合了人民银行的反洗钱调查,协查总计80次。部分机构在提供线索的主动性、提供资料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上尚存在不足。12家机构配合过司法机关的侦办工作,协查总计243次。其中78%的协查发生于某两家银行,是其应审视自身反洗钱防线是否存在重大漏洞的提示。

各金融机构在配合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包括:一是报送反洗钱季度、年度报表不准确或迟报、漏报。二是不能按要求提供反洗钱监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三是缺席、迟到反洗钱监管部门组织的反洗钱会议、培训等活动。四是不能及时报告机构变化、人员调整、制度修订等反洗钱事项。

二、问题归纳及改进建议

(一)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机构的管理层不能充分认识到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有近30家机构的反洗钱领导小组全年未专门开展过工作。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培训,使其认识到认真开展反洗钱工作是金融机构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同时,洗钱活动会对金融机构自身的社会信誉、稳健经营和海外拓展造成严重危害。

(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仍需加强

一些金融机构对客户基本身份信息的登记审核尚不完全,更不能深入、制度化开展分析交易性质和目的、了解交易的实际受益人、持续识别客户身份、划分洗钱风险等级及按照风险等级管理客户/账户等深层次工作。该问题的产生既有金融机构制度制定上的原因,也有制度执行上的原因。因此,有关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保存制度和规程,尽快完成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同时有效开展反洗钱内部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严格执行。以此为保障,全面识别客户身份、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并深入开展对重点客户或账户的调查了解。

(三)对可疑交易的监测分析需要加强

目前很多金融机构对可疑交易采取防御性报告,简单依赖计算机筛选、僵化套用可疑交易指标。经粗略计算,天津市中资银行机构通过“总对总”系统平均每家机构每个工作日报送可疑交易超过一千笔。这与当前本市的经济活跃程度、社会治安状况严重不符,与国家设立反洗钱中心接收可疑交易报告、有的放矢打击洗钱的初衷也严重背离。所以,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灵活主动采取措施,提高对交易进行监控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别要转变过渡依赖系统自动筛选可疑交易的现状,重点加强人工分析,尤其是由了解客户的直接业务人员所做的分析甄别,以此提高可疑交易报告的“精准度”。

家风家训调查报告第5篇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的重大决策部署

抓好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坚持把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辅导报告会、专题培训、媒体宣传等形式,精心组织学习贯彻。纪工委及时组织召开第二十七次中央国家机关纪检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印发了《中央国家机关2015年党的纪检工作要点》。

抓好从严治党各项任务的落实。中央国家机关各级纪检组织持续发力、步步深入、一抓到底,确保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在中央国家机关落到实处。各部门围绕《中央国家机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积极推动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履行党建责任,强化思想自觉,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抓好两部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纪工委迅速行动,及时研究制订学习宣传贯彻方案。印发学习通知,提出明确要求;组织中央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专题培训班,邀请中央纪委领导作权威解读辅导报告,组织专题研讨。利用各种交流平台,及时党中央的各项部署要求,交流学习体会,在中央国家机关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两部党内法规的热潮。

强化“两个责任”,推动责任落实向纵深发展

层层分解、压实责任。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对落实两个责任紧紧抓住不放,着力在健全制度体系、提升履职能力、完善督查机制、营造舆论氛围方面下功夫。工委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意见》,对基层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落实“两个责任”进行了“清单式明责”,形成责任落实、检查考核、倒查追责的完整链条。许多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分级培训,全面覆盖。在举办“基层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研讨班”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工委指导、部门主办、分级培训、全面覆盖”的原则,对中央国家机关1.7万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专题轮训,将落实主体责任的要求扎实传导到每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身上。纪工委连续举办了两期收尾培训班,对前期未参加部门轮训的76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培训,基本实现了部门和人员的全覆盖。纪工委领导应邀到70多个部门和单位进行落实两个责任宣讲,到10多个地方省市区进行学习交流。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对培训高度重视,近70名党组(党委)书记作动员讲话,多数部门驻部纪检组、机关党委负责同志作专题辅导,结合部门实际提出落实主体责任的具体要求和工作部署。

强化追责,倒逼落实。结合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专项检查,对38个部门落实两个责任情况进行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并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各种情形以及相应方式,以责任追究倒逼责任落实。2015年,纪工委共办理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案件8件,给予党纪处分9人。各部门通过制定检查办法、集体约谈、专项检查等方式,督促两个责任落实。

严格监督执纪问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强化纪律意识。纪工委认真落实中央纪委 “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研究下发了《关于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纪律审查工作的通知》,对加强纪律建设提出要求;与中国纪检监察报社共同策划推出了《纪律规矩挺在前――中央国家机关在行动》专栏,刊发稿件26篇。各部门也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党规党纪意识。

扎实做好工作。纪工委认真受理办理举报件,采取多种措施打好办信基础,推进举报网站建设,服务指导机关纪委工作,加强举报件督办。纪工委全年共收到举报5582件,其中纸质件1010件、网络件4572件,全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办理。向中央纪委室报送涉及中央管理干部举报件24件;向中央国家机关转送涉及司局级以下(含司局级)干部、职工和部门、单位举报件392件;专项约谈机关纪委书记1人。2015年,有关部门机关纪委共报来交办件核查报告23份、转送件核查报告30份,纪工委全部进行了认真审核并反馈了意见,对其中8份报告要求补充了材料。各部门采取不同方式,拓宽渠道,合理处置举报线索。

加强纪律审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纪工委认真做好中央纪委交办案件和自办案件的查办工作,先后赴13个省份取证30余次,调取了30余家涉案企业资料和300多个相关交易信息,谈话取证140余人次;指导9个部门机关纪委办理了有关线索。充分发挥巡视“利剑”的震慑作用。2015年5月,对宗教局进行专项巡视,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查处了中国道教协会原秘书长王哲一违纪问题,给予开除党纪处分,移交检察机关处理。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印发陈鲁违纪案件情况通报,同时通报12个违纪违规典型案例。各部门也聚焦主责主业,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贪污贿赂、买官卖官、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2015年,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共查办案件285件,涉案党员324人,处分党员276人。其中司局级干部99人,处级以下干部177人;警告处分97人,严重警告处分74人,撤销党内职务处分14人,处分23人,处分68人。

严格执纪审理。继续推进案件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严格履行承办人审核、集体审议等程序,加强内部审核把关,切实把好事实证据关、定性处理关和程序手续关。纪工委2015年共审理报批案件55件,经工委、纪工委批准给予63名司局级干部党纪处分,分别比2014年上升52.8%、53.7%。共受理备案案件155起,同时对其中20起案件中存在的备案材料不全、程序有瑕疵、量纪不尽合理等问题进行了提醒、指导和纠正。加强对各部门机关纪委党纪处理工作的指导。召开案件协调会45次,进一步加强与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以及部门机关党委、纪委的协调沟通,妥善研究提出党纪处理意见和建议。

强化作风建设,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盯紧重要节点防止“”反弹。2015年4月,为切实抓好“五一”、端午期间纠正“”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纪工委专门印发通知,并通报曝光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2015年9月,印发《关于紧盯中秋国庆两节坚决防止“”反弹的通知》,同时发出《绷紧纪律弦,廉洁过“两节”――致中央国家机关32万党员干部的公开信》,并在部门门户网站、行业媒体、机关内网等平台,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各部门纷纷印发通知,制定规定,严防节假日“”问题发生。

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紧盯“”新形式、新动向,严厉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和发生在群众身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工委派出督查组对6个部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调研。纪工委印发《关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入纠正“”的通知》。各部门分别开展专项检查治理活动,严查并处理违规案件。

加大违纪案件通报曝光力度。2015年3月,纪工委组织召开违纪案件通报曝光工作推进会,出台《关于中央国家机关违纪案件通报曝光工作的规定(试行)》,推动通报曝光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纪工委全年共通报曝光中央国家机关32起违纪案件。

注重预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加强廉政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总结交流各部门纪检工作的经验做法。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纪工委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编印了一套4本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系列丛书;组织拍摄制作了《迷途》等5部廉政文化建设系列专题片;确定了6个中央国家机关廉政教育基地。组织现代廉政豫剧《全家福》进京演出,中央国家机关近2000名局处级干部观看。与妇工委联合开展“清风正气传家远”家庭助廉行动,与团工委联合开展“守纪律、讲规矩、促成长”活动,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部门也纷纷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动各部门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强化党员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继续查找廉政风险点,促进简政放权,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动态监控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广交流因时、因事、因人的预警机制,努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深化“三转”,不断强化纪检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纪检组织建设。各部门积极适应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充实工作力量,提高监督执纪问责能力。一些部门还积极盘活现有机关纪检组织人员力量,充分发挥机关纪委委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

家风家训调查报告第6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塔塔”为你整理了这篇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一、督查内容和方法

(一)督查范围。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内容。

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

(三)自查实施。

自市疾控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庆市202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通知》,由县卫生健康委疾控办组织县疾控中心组成调查组,严格按照《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进行自查。

二、自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此次共督查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实查病例登记数442例,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率99.55%。

2.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及时440例,报告及时率100%。

3.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字段信息填写完整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

4.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实查填写完整的纸质报告卡135张,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且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涂改的传染病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100%。

5.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电子卡必填信息完全相符的135张,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100%。

6.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身份证号填写完整135张,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100%。

(三)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

1.疾控机构。

(1)辖区传染病常规监测管理工作情况。每日做好传染病报告卡实时监测审核记录,每日至少4次以上,记录完整;建立了异常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与流程,并能有效付诸实施;针对传染病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指导,每月至少开展1次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1-11月份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评价综合率均值为100%。

(2)数据分析与利用。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每月进行月分析,年终有年分析;重点控制传染病有专题分析;每月将常规分析报告通过纸质和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反馈;根据疫情流行情况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与评估。开展了辖区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有检查方案和原始工作记录,实行辖区全覆盖,督查结束后有总结和通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二次督导;21家网络直报单位,2020年1-11月有5家全年没有传染病报告,分别是4家民营医疗机构和县血吸虫防治站;县直医疗机构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1家,为县妇计中心;乡镇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4家,为雷池乡卫生院、凉泉乡卫生院、鸦滩镇、高士镇卫生院;县级疾控中心每年对下级单位进行技术指导至少2次以上,每次都有指导记录。

(4)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均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及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等相关技术培训,有文件通知、有签到、有总结、有考核;培训的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版)》重点传染病防控技术以及疟疾、登革热等诊治知识培训。

(5)网络直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疾控中心配备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的专职人员2人,实行A、B岗位制。配有专用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为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了可实时连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无线网卡,对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加班补助,并可以调休。

(6)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情况。建有辖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及授权安全管理制度,对直报用户和本级用户均有备案,并对系统用户开展了信息安全相关培训。

2.医疗机构。

(1)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相关工作制度齐全;但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纸质版本普遍缺少有效证件号登记栏,但县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均设有该栏;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检查结果门诊和住院医生可以实时浏览打印。每月定期开展院内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有记录,县医院并能落实奖惩措施;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部分单位对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了培训。

(2)网络直报专职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各单位均指定专门科室负责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配备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兼职人员,并对直报人员有一定的加班补助,加班后可以适时调休。

(3)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系统,除县级医院外,其他单位都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县级医院放射和检验结果门诊医院可浏览,但乡镇一级系统不具备该功能;目前也不具备导出功能。

(4)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直报用户在县疾控中心均有备案,各单位均配有传染病报告专用计算机,并安装了杀毒软件。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1.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工作,但大部分缺少传染病诊断标准方面的内容,缺少培训考核,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和发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电子病历系统尚不完善。虽然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但乡镇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需要。临床医生登记意识和传染病报告意识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规范培训,丰富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内容,做好培训考核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家风家训调查报告第7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塔塔”为你整理了这篇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一、督查内容和方法

(一)督查范围。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内容。

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

(三)自查实施。

自市疾控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庆市202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通知》,由县卫生健康委疾控办组织县疾控中心组成调查组,严格按照《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进行自查。

二、自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此次共督查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实查病例登记数442例,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率99.55%。

2.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及时440例,报告及时率100%。

3.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字段信息填写完整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

4.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实查填写完整的纸质报告卡135张,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且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涂改的传染病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100%。

5.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电子卡必填信息完全相符的135张,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100%。

6.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身份证号填写完整135张,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100%。

(三)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

1.疾控机构。

(1)辖区传染病常规监测管理工作情况。每日做好传染病报告卡实时监测审核记录,每日至少4次以上,记录完整;建立了异常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与流程,并能有效付诸实施;针对传染病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指导,每月至少开展1次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1-11月份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评价综合率均值为100%。

(2)数据分析与利用。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每月进行月分析,年终有年分析;重点控制传染病有专题分析;每月将常规分析报告通过纸质和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反馈;根据疫情流行情况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与评估。开展了辖区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有检查方案和原始工作记录,实行辖区全覆盖,督查结束后有总结和通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二次督导;21家网络直报单位,2020年1-11月有5家全年没有传染病报告,分别是4家民营医疗机构和县血吸虫防治站;县直医疗机构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1家,为县妇计中心;乡镇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4家,为雷池乡卫生院、凉泉乡卫生院、鸦滩镇、高士镇卫生院;县级疾控中心每年对下级单位进行技术指导至少2次以上,每次都有指导记录。

(4)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均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及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等相关技术培训,有文件通知、有签到、有总结、有考核;培训的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版)》重点传染病防控技术以及疟疾、登革热等诊治知识培训。

(5)网络直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疾控中心配备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的专职人员2人,实行A、B岗位制。配有专用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为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了可实时连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无线网卡,对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加班补助,并可以调休。

(6)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情况。建有辖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及授权安全管理制度,对直报用户和本级用户均有备案,并对系统用户开展了信息安全相关培训。

2.医疗机构。

(1)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相关工作制度齐全;但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纸质版本普遍缺少有效证件号登记栏,但县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均设有该栏;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检查结果门诊和住院医生可以实时浏览打印。每月定期开展院内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有记录,县医院并能落实奖惩措施;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部分单位对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了培训。

(2)网络直报专职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各单位均指定专门科室负责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配备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兼职人员,并对直报人员有一定的加班补助,加班后可以适时调休。

(3)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系统,除县级医院外,其他单位都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县级医院放射和检验结果门诊医院可浏览,但乡镇一级系统不具备该功能;目前也不具备导出功能。

(4)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直报用户在县疾控中心均有备案,各单位均配有传染病报告专用计算机,并安装了杀毒软件。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1.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工作,但大部分缺少传染病诊断标准方面的内容,缺少培训考核,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和发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电子病历系统尚不完善。虽然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但乡镇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需要。临床医生登记意识和传染病报告意识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规范培训,丰富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内容,做好培训考核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家风家训调查报告第8篇

信用管理咨询,为企业进行全面诊断

信用管理咨询主要为企业融资、上市、信用风险管理、商账管理等业务提供咨询服务。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职能设置不合理,专业人才和技术手段缺乏、风险控制能力低等问题。专业化的征信机构,能够为赊销企业提供整套的信用风险解决方案,协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标准化信用申请和批准程序,制定信用额度确立规则、明确信用管理部门职能责任、提供数据管理技术和软件支持等。2005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将“信用管理师”列为新兴职业,各省,市的信用管理师培训和认证工作相继展开,针对企业对信用管理人才需求激增的状况,征信机构纷纷举办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培训课程,帮助企业培养优秀的信用管理师队伍,这些课程涉及财务会计、信用管理、统计、经济贸易、法律等相关知识领域。

企业资信调查。防范风险于未然

企业资信调查和由此产生的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的基础和核心产品。征信机构接受企业委托,依法通过信息查询、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和评价被调查对象的信用状况,生成信用报告,为委托企业查找目标客户、签约、授信、账款管理、处理逾期账款和经济纠纷等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企业信用报告反映了企业的基本概况、经营管理情况、财务情况、金融业务情况,公共信息等,能为使用者提供可靠,完善和全面的信用信息支持,帮助授信企业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程度,决定可否与其进行信用交易,以及做多大额度的信用交易能够安全收回货款,一般在报告开头或结尾处还会给出建议授信额度,并提示被调查对象的信用交易风险。

由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截至2010年底,已经为近1700万户企业和7.77亿多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由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企业信用报告一般包括了企业基本信息、信贷交易信息、欠税信息、拖欠工资信息、法院判决和执行信息,行政许可信息、资质信息,行政处罚和奖励信息、养老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缴存等信息,通过在线和离线两种方式,提供信用报告查询和信息查询两类服务。征信中心还面向商业银行提供定向服务、集团关联企业查询和信贷结构数据分析服务,并积极开发中小企业信用评分、风险组合管理、合规性预警分析等产品,不断提升系统应用价值。商业化运营的征信机构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目的和需求,为客户提供各种版本的信用报告,形成特色服务。例如华夏邓白氏公司的付款信息交流计划,它是一项追踪客户过往付款表现的信用管理工具,参与企业可以查询全球参与付款交流计划的任意企业商业往来的付款情况,但是作为义务需要每月提交与自己有业务往来客户的应收账款表,具体做法是各供应商将赊销款项的账龄信息至付款交流平台,付款信息交流平台为这个数据平台提供专业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整合,提供24小时在线查询,实现客户信用信息的共享,全球有7000家企业参加了该计划,在国内有600余家企业参与,提供了20多万家客户的应收账款情况。再比如新华信公司的财务风险指数报告,该报告根据新华信数据库中10万份模型样本的计算结果,选取“全部累计百分比”、“好企业累计百分比”和“差企业累计百分比”三个指标,预测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破产的可能性。

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信用风险的风向标

家风家训调查报告第9篇

安全委员会述职报告1

今年以来,区旅游安全专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安全工作的部署,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工作落实。上半年,全行业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主要工作

(一)强化综合协调,严格风险管控。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专委会第一主任温欣艳多次听取旅游安全专题汇报,两次组织成员单位和旅游企业召开旅游安全形势研判会,并在"春节""两会""五一"期间以及节庆活动前,深入旅游企业和重点旅游乡镇,检查督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乡镇属地管理责任的落实。二是机制逐步完善。印发了全年安全工作要点、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制度,拟定了重点工作清单,建立了日常协调、双重预防、专家查隐患、联合执法、督促检查、定期研判、季度例会等机制,组建工作微信群,保障了专委会的规范运行。三是突出三个重点。即注重抓重要节假日、重大节庆活动、重点时期安全检查;注重抓景区开园前综合安全验收,层层检查把关;注重抓重大风险排查整改,落实"企业自己改、专家指导改、部门监督改、属地督促改"措施。

(二)加强安全培训,夯实安全基础。一是全员施训。各旅游企业利用景区淡季、小长假前夕,釆取外请专家授课、内部交流分享等方式,狠抓员工安全培训,做到人人都是安全员、处处都是安全岗。二是以会代训。旅游委将季度行业例会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上半年召开3次专委会联系会议,3次行业安全例会,开展了地灾群测群防和建设工地安全管理、森林防火和消防等专题辅导培训。三是以检促训。各成员单位在专委会联合检查和部门专项检查中,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做到发现隐患、分析原因、指导整改,在实践中提高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的能力和水平。

(三)落实部门职责,确保旅游安全。今年新增4A旅游景区2个、3A景区1个,新增4星级和3星级饭店各1个,新增旅行社和分社各1个、门市部3个,全区旅游行业监管对象达39家。各成员单位结合天气状况、季节特点和游客出行规律,突出工作的侧重点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针对性,强化动态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坚持安全生产日巡查日报告、清单式销号管理,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今年以来,专委会已开展春节、五一、汛期暑期联合检查3次,专项督促检查6次,查处无证导游非法从事旅游接待业务案件1起。

(四)强化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管理。一是督促企业制定应急演练计划、修订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二是督促景区适时组织应急演练。三是严格落实旅游行业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存在问题

一是汛期气候多变,极易诱发安全事故;二是游客安全意识不强,增加了监管难度;三是景区视频监控未能做到全覆盖,技防不到位。

下一步工作

区旅游安全专委会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七进"及"安全生产月"、汛期暑期旅游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以旅行社为重点持续推进"打非治违",加强坝区周边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时刻紧绷安全之弦、牢记安全之责、践行安全之制,自觉自愿强责任、自主自律抓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旅游环境。

安全委员会述职报告2

(一)组织领导到位。一是专委会第一主任万犁昌同志带队检查民政福利机构,多次听取民政安全生产专题汇报并对工作进行安排和指导。区民政局党组多次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风险研判和工作安排。二是先后印发职责和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应急预案等多个文件,完善工作制度。三是建立联系册和QQ工作群,明确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和联系人,主动与市民政专委会对接,建立横向联动上下互动的联系制度。

(二)责任落实到位。一是组成专班开展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项检查,督促民政福利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应急救援等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制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法定责任重点内容告知清单》并发放至所有民政福利机构负责人,督促民政福利机构负责人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三是开展民政福利机构普查建档工作,建立监管对象数据库,为安全生产监管服务。

(三)教育培训到位。一是组织系统工作人员、民政福利机构负责人等100多人参加食药、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提高食药、消防意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开展民政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全区民政福利机构开展应急演练16场,安全讲座21场,文艺演出4场,安全展览2场,群发安全短信130条,制作宣传展板27块,播放公益广告20次,放映警示教育片17场,发放宣传资料183份,媒体宣传报道5篇。

(四)监督检查到位。一是专委会先后开展五次安全生产集中检查和联合执法,对全区18家民政福利机构进行突击检查,及时发现安全生产隐患。二是建立民政安全生产检查、巡查和报告制度,各福利院开展安全"日巡查"和"日报告",大力营造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五)隐患整治到位。一是根据执法检查情况,专委会先后印发两次情况通报至各乡镇政府、小溪塔街道办事处和试验区管委会,督促乡镇政府狠抓问题隐患整改落实。二是整合多方资金,补助7家农村福利院298万元,帮助其建设改造微型消防站、自动喷淋系统等安全设施,推进平安工程,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安全委员会述职报告3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作为安全委员已走过了半年的光阴。

在这过去的半年里,我在老师的指引和帮助下,始终坚持“校园安全重于泰山”的宗旨,紧紧围绕“安全你我他和谐校园靠大家”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维护校园安全作出自己应尽的责任。

做好安全防范宣传工作旨在把安全防范知识传播到广大同学中去,提高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并定时检查学生宿舍和教室是否存家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排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落到实处,努力使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到广大同学的心中。

坚持安全第一严格完成各项任务

在我刚刚工作不久,能力和经验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凭借同学的热情和努力,依然出色地完成了系内的各项安全防范任务。

强化安全认识。

要通过广泛地收集意见和建议,接受批评和指导,深入开展调查找准安全问题的主要矛盾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完善工作计划。

加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