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学体育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14 09:22:57

中学体育教案

中学体育教案第1篇

摘 要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不断改革。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体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普遍探讨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启发学生全体参与、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念、营造和谐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自由展示的课堂时空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策略

关健词 自主 合作 创新 探究

一、 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每位同学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分层次教学,关注每一位同学,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进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懂得科学的投掷技术动作,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2) 85%以上的同学掌握投掷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和肌肉力量。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积极参与的运动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 案例叙述

(一)教学常规

1.体委集合整队、检查和汇报人数。(老师协助体委整队)

2.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内容,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1.热身: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热身,以游戏"叫数抱团"的形式进行热身运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热身效果。(让学生跑在一个大圆上,让同学们在跑动的同时集中注意听老师报出数字,根据数字积极抱团,寻找落单和与数字不符合的小团体进行十个蹲跳。然后再继续进行跑步,等待下一次老师报数。)

2.徒手操(6节):老师带领全班集体做徒手操。主要是用来活动学生的身体各关节和肢体韧带。

(三)基本部分:

1.导入新课:以提问的形式“请问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和投掷有关?”让同学们讨论回答生活中的各种相关投掷动作。“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各种投掷”。(考虑到学生在投掷中的安全,投掷的器材选用软式垒球。)

2.为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老师先来以原地向后双手抛方式抛出垒球,以老师的能力,老师抛出的远度肯定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掌声。随后把全班分成四小组(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投远为目的创新投远体验练习,各小组积极讨论,想出了各种投掷的方式,并且积极的进行尝试。(老师到各组巡视和指导,同时强调完全。)

老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本阻的创新展示,让每组在全班面前展示本小组创新的各种投掷动作。并且带领全班给以积极评价。

3.以小组为单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在他们合作学习和创新的高潮中,我们开始以投准为目的的创新体验练习(各组到本组指定投掷区进行投准练习,同时强调安全,每租的安全员要发挥作用)。然后各组同学利用本组创新的动作进行投准练习(能听到各组同学们的鼓励和掌声),老师到各组进行指导和点评。

老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本阻的创新展示,让每组在全班面前展示本小组创新的各种投掷动作。并且带领全班给以积极评价。

4.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组织练习:本次比赛主要是结合投远和投准的特点发展学生控制力量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努力最后取得胜利。比赛方法:全班分成人数相同的四小组,四组同时进行投准比赛,以每人轮流投准三次,每组以投准到目标的总次数来决定胜负。(在比赛中学生的热时非常高,相互位本组加油和鼓励。)在一次比赛结束后让各小组积极讨论和总结本组的吧足和寻找原因,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比赛。

5.素质游戏:还是比赛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迎面接力跑,把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四小组,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看哪组最后一名同学最先到达终点为胜。在迎面接力时要强调安全,交错接力防止迎面接力是冲撞在一起。根据情况可以组织两到三次比赛。(在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的同时也要发胀学生的下肢力量)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操。(老师带领学生集体进行身心放松)

2.小结(老师对本次课进行点评和对以后的课上提出要求,学生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投掷创新体验,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并以投准集体比赛方式,让学生在激烈和欢快的游戏中,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在投掷教学中不强调竞技性色彩,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

学生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在本课中不强调投掷技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提高投掷能力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老师要关注到每一位同学,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同时采取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在本组活动中寻找到自我存在感和增强自信。

中学体育教案第2篇

案例教学与传统授课教学的关系分析。案例教学和授课教学为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案例教学的应用会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限制。案例教学是一种侧重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它是从归纳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授课教学侧重理论,并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其逻辑起点是较正式地阐述概念结构和理论,然后用例子和问题来讨论。

虽然方法的侧重不同,但二者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教学内容并加以应用。案例教学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体育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工作者使教学的重点发生偏差,更加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忽略了体育的教学本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案例教学的主要模式是进行课堂讨论,掌握教学内容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教学反思并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案例教学法多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巩固具有辅助作用。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实践,与案例教学的内在要求不谋而合,将二者结合无疑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与突破。在体育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体育教学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差距,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等。

显然,如果一味选择传统教学方法并且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教学手段一成不变,那么教学效果将从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而案例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它是在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对实践应用的进一步探索。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针对某一个体育项目的学习,增加讨论环节。教师要在教学时举出一个或多个传统学习方法的范例。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激发和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是很罕见的。

中学体育教案第3篇

摘 要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引入合作学习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改革途径。合作学习方法是一项在集体授课中体现自我的授课方式,利用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竞合关系,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使学生通过娱乐和互动环节掌握真知。本文通过案例形式展现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期提供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合作学习 案例探析

一、合作学习的涵义及优点

(一)合作学习的涵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通过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1]。利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对学生独立性、自发性、合作性以及探索性水平的提升,也是对原有授课方式的改进,既能丰富授课方式,又能使课堂环境变得轻松。

(二)合作学习的优点

合作学习是对原有授课方式的改进,既保留了原有授课方式的基础,又融合了新的授课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有其独特的教学优点,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

1.合作学习方法是沟通式授课的体现,选用具有授课价值的教材,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轻松度,舒缓了学生的抵制心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合作学习方法是对学生独立性、自发性、合作性以及探索性水平的培养和提升,有助于学生在发挥自我专长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

3.合作学习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意识。

4.合作学习方法能增强受教育者的创造意识,提升受教育者的听课有效性。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案例研究

(一)案例背景

课程开展于二期课改的大环境下。案例的选择是以两个核心问题展开的:1.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怎样开展合作教学?2.合作教学收获了怎样的教学效果?案例的分析同样以上述两个核心问题为重点加以开展,实际分析过程属于由上而下的动态性活动,分析目的意在提升合作学习理论同教学实践的融合性。

(二)合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的开展是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课程开展的宗旨在于:提升受教育者的合作互帮能力,使学生了解并熟知合作学习的途径,强化学生的合作互帮理念。

表1

教学内容 教与学活动

复习蹲踞式起跑技术

技术要点:1.左脚放在起跑线后沿半脚至一脚长距离处,右脚放在前脚后一小腿距离处;2.右膝盖放在左脚脚心内侧10厘米处;3.左、右脚与地面夹角分别为45、75度;4.④肩部稍微超过起跑线颈部放松,目视前下方半米处;5.每组由6名成员组成。 教:

1.(此为全体性讲解示范环节)教师通过提问环节,明确课堂学习重点,并明确具体要求——臀部慢慢抬起,稍微高于肩部,身体重心前移,两脚蹬紧起跑器,集中注意力相应的技术要点应利用合作学习方式达到任务完成的快速性、便捷性。

2.教师突出合作学习的目标,将操作的途径、方式、方法传递给学生。

3.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加以巡视,在必要时体现指向、协调、组织的功能。

学:

1.全体观看视频,回想要领,随同教师一起开展实践。

2.合作学习,了解并熟知合作学习的途径,对于要领、难点技术加大实践力度。

提升动作质量

1.制定动作标准,以显著的文字和图形提升学生对动作要求的理解;2.改进并提升动作质量,每组由4名学员组成;3.人人参与,突出保护与合作

教:

1.教师更新具体的目标,重申具体的途径、要领和难点。

2.教师对学生实践情况加以巡视,利用口令的提示性作用,对学生的实践情况予以肯定,在必要时体现技术指导角色。

学:

1.合作学习,学生当中形成有效沟通,利用具体实践引发深入思考,在组内彼此点评和沟通。

2.加强在重心控制和两脚开度方面的练习。

3.在组内成员出现意见分歧时,应由教师出面负责协调和讲解,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组间PK

获胜标准:方向准确、具腿高、脚尖紧绷、双腿伸直、滚蛋轨迹圆周、直臂撑手,抬头挺胸 教:

1.利用STAD方法进行分组:组中成员得分构成情况——第一分队由一名冠军、一名倒数第一、两名成绩居中的成员构成;第二分队由一名亚军、一名倒数第二、两名成绩居中的成员构成,分队由一名季军、一名倒数第三、两名成绩居中的成员构成,并以此类推……从而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2.吸引学生融入获胜标准的制定环节

学:

1.教师和学生一同进行动作点评,针对要领、难点实践应予以重申。

2.学生思考获胜标准的内容,积极参与组间PK。

3.获得胜出的分队进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分层练习

1.依据个人动作标准程度进行分组,实行差异化教学。

2.具有相近动作质量的成员在同一小组,并且要因材施教,突出教学目标。 教:

1.依据学生在身体机能、动作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差异化分组,突出动作标准的要领。

2.明确分层目标:基层性、提升性、强化性。

3.实行差异化教学政策,带领学生依据动作细节的差异、动作难度的差异,开展实践练习。

4.教师对学生实践情况加以观察,加大对基层性小组的动作要领控制。

学:

1.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练习中的重点、难点。

2.在组内开展沟通、交流,经由不断地实践摸索最佳学习方法。

(三)案例小结

依据对合作教学实践的观察得知,将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体育教学具有显著的意义[2]。案例中具有诸多值得借鉴的亮点,具体归纳为如下几项:

1.利用差异化的分组方式对于增强授课质量有利;

2.利用差异化的分组方式对于增强受教育者的学习自发性有利;

3.利用差异化的分组方式对于增强教师的执教水平有利。

三、结语

合作学习的优劣,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以及对重点影响要素的掌控。合作学习方法不仅是对教学方式的丰富和改善,也是对学生学习自发性、主动性、独立性以及团队性水平的提升。本文利用典型案例,展现了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总结出案例亮点,对实际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中学体育教案第4篇

关键词:体育课教 教学容栏 写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的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从体育课堂教学这一层面讲,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局面。由于受“教案无格式”观念的影响,作为课堂教学其中一环的教案的编写亦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景象。纵观目前体育课教案编写的格式,尽管表现出纷呈的局面,但无一例外地设有“教学容”的栏目,就说明“教学容”在编写教案甚至是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一线的教师由于在认识的偏差,却对这一重要的栏目,熟视无睹,轻率地填写“教学容”栏目的有关内容,结果导致教学目标设置的困难,教学重、难点的偏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缺乏等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准确地认识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容”栏目的写法,合理、准确、有效地填写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容”栏目中容,应成为广大一线教师考虑的问题。

1.有关“教学内容”文献的综述

综观目前有关“教学内容”文献,均是处左体育教育大范畴进行阐述的,而处在体育课教案这一层面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却很少。1991年出版的由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编的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理论》对“教学内容”的阐述为“体育教学内容包括身体练习及体育基本知识等,内容集中反映在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上。1994年出版的由陶景、李晋裕主编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的《学校体育辞典》对“教学内容”的阐述是“体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总称”,包括身体练习和体育基本知识两大类。1994年由金钦昌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校体育学》对“教学内容”界定为“为实现体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2000年出版的由陈文卿、谢翔、甘式光主编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校体育学》对“教学内容”界定为“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200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中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由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类运动项目,健康教育专题等七个系列组成”。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对“教学容”的阐述无一例外把此置身于体育教育的大背景下,而把此置于体育课教案中,却很少涉及,甚至没有提及。因此,许多一线教师误把有关“教学容”论述直接运用于体育课教案中的教学容栏中,这显然是不适合的。为此,本文把“教学容”的概念界定为“为实现体育课课时教学目标而选用的有一定的教与学因素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总称”。

2.目前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内容栏写法的常见错误

2.1教学内容栏位置设置不准确

2001年9月,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实验,2003年秋季起全面实施。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涌现,这些新思想、新理念不断冲击着人们所固有思想,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差异,使得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产生了偏离。从体育课教案编写这一层面上讲,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目标统领内容”这一理念,把教案中教学容栏置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后面,以此来体现所谓“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近年来,经过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认为在课堂教学层面上应避免“目标统领内容”。因此,把教学容栏置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后面,这是对“目标统领内容”的这一理念的一种误解。

2.2教学容栏容不能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过程起到引领作用

我们认为,体育课教案中任何栏目的设置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过程等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否则它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样,体育课教案中设置的教学内容的栏目,我们认为其最大的作用在于指明本次课的教学容。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填写教案中教学容栏内容时,往往仅写明诸如侧手翻、三级跳远内容。那么,试问,这指明了教学内容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认为,体育教学容绝大部份是需要几次课完成的,一个教学内容假设需几次课完成,那么,按照以上的推理,教学容栏容不亦就成了几个连续的同样表述形式,侧手翻、侧手翻…,这有什么意义,没有表明上课的真正内容,亦就失去了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过程的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在教学内容栏目仅仅是这样的表述是不够的,而应该在表明教学内容的同时,更需表明该对教学容中哪个技术环节的教学,如三级跳远:三级跳远步点的丈量。这样,教学容栏才能起到作用,才能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的过程起到引领作用。

2.3误把体育教学的方法当成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或手段。由此可见,具体的一个体育教育方法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一个方法和手段,其教与学内涵相对狭小,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也仅仅是教学一个片断。而教学容它不但拥有众多的教与学的因素,而且更具备依托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的的手段与方法。因此,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依托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与方法,而它却不能成为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编写教案的教学内容栏目时,不应把教与学因素相对较少的体育教学的方法列入教学内容行列。诸如素质练习:迎面接力跑比赛,在其教学过程中亦仅仅进行迎面接力跑比赛,对迎面接力跑没有进行教与学,仅把它作为一个练习方法对待。因此,在此节课中迎面接力跑比赛不应该列为教学内容。

3、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内容栏的写法

3.1准确地把握“目标统领容”的实质

我们认为,在水平、学期、单元计划的设计和制订过程中应突出“目标统领容”理念,但在课时教学计划设计和课堂教学层面上应落实“内容统领目标”。因此,在编写体育课教案时,教学内容栏位置的设置应在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前面,把教学内容栏位置的设置在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后面,以此来体现“目标统领容”理念,这是对“目标统领容”理念的一种误解。

3.2制订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容栏容书写有明确指向性

我们认为,体育教学中的绝大部份容并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由于单元教学计划有若干节课时组成,因此,在考虑到课的教与学容量的前提下,努力使单元教学计划内部层次分明,梯度合理,内容饱满。科学、合理的单元计划为书写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确保教学容栏容书写有明确指向性。

3.3明确教学容的内涵,使教学内容蕴涵一定容量的教与学因素

教学内容之所以能成为教学容,是因为教学内容中蕴含了值得我们教师去教,学生来学的东西。因此,我们把它写入体育课教案中的教学容栏目时,就应该考虑所写入的容有没有教与学的因素存在,所存在的教与学的因素是否值得我们去教与学,教与学的容量是否适合我们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教与学的容量过大,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教与学的容量过少,教学的效率降低。因此,选择有一定教与学因素的,且容量适宜教学内容应为编写体育课教案教学内容栏时考虑的另一个因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陈文卿 谢翔 甘式光主编. 学校体育学.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编. 体育理论.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

[4] 金钦昌主编. 学校体育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4

中学体育教案第5篇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1.关于学案和教案

以往体育课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为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课前通过备课编写好教案,教案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如何去教或者怎样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它是为体育教师的“教”服务的。而学案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虽然它也是体育教师课前编写的,但学案是根据学生拥有的认知基础,以现有的教材为主要依据,以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以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方案。它的根本点是以学生为本,指导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去学,这就充分的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案导学的含义

学案导学是指通过学案这一载体,把导学作为方法,以教师的辅导或指导作为主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作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缺乏积极性。而学案导学则彻底改变了这种教学方式,它的精髓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性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好当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真正的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使二者有效和谐的统一,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的优越性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合理

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分为两个,一个是教师“教”的目标,另一个就是学生“学”的目标。学生的“学”更为关键,要以“学”来编排和设计教学,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指导和鼓励学生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教”的目标也就实现了。通过对“学”的目标的实现,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进而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学案导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案就是去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以及用在什么地方或怎么去应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3.学案导学能够更好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中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新课标的要求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需求,还要确保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所受益。更为关键的是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进而使他们充分发挥体育学习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学案导学的设计正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和信赖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的每一个步骤,而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探索性地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特点

1.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编写学案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环境下,学案是教师在课前提前一周左右就已经发放给学生去了解和预习,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备课。而且,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除了做好教什么和怎么教,更为关键的是要做好让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去学。学案设计是整个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案的设计是把知识点问题化、学习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很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有足够的了解,把教学中新的知识点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和梯度性,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认识逐步加深,循序渐进。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去解决这些小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的知识点学习就已经顺利完成了,学生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这样的导学方式使学习更加轻松愉悦。

学案的设计要突出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用以提醒和指导学生要着重掌握这些问题,这样就很清晰的明确出了本节课学习的方向,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这些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主动与同学或教师进行探讨,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还要很好地体现出导学的功能,引导学生在面对新的知识点和问题时如何去想、如何去做。引导学生更好地研读教材,带着问题主动去理解和思考问题,这样学生能够有效地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课中――教师要做好导演的角色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师的教法上成功的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这样就促使体育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使教师从原来的主演变为现在的导演,主要起一个引导性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性思考、探索性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试行的初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而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对于自主性学习的方法也是很匮乏的,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慢到快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克服急躁的情绪和消极的思想,耐心的花一些时间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辅导和引导,而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引则显得更为重要。

除此之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了解学案中的教学过程、针对某一运动技能“学”的步骤和方法、重点和难点的自主性思考、如何去看学案中的动作示意图以及读懂动作的专业术语,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自己看图和动作要领进行模仿练习。通过一段时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了使用学案,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此时在进行学案导学时,学生就能够借助学案进行自主性学习了,进而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在学案导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导学前的检测,检测一下学生自学效果,针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解决。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巧妙地提出问题,适时地启发和点拨,激发学生创新性。体育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对难点知识的突破。

在学案导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也可以让优生辅导和帮衬学习困难的学生,互帮互助,形成良好奋发向上的合作学习氛围。为了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与其他学生同步,自学期间体育教师一起要多注意对他们进行重点指导。

3.课后――教师要做好汇总和总结

体育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情况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并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的练习,提醒学习困难的学生利用学案中的学法继续巩固学习,进而使所学运动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对于优生而言,针对同一运动技能可以加大练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在导学课堂教学之后,体育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和课堂教学的效果,总结出学案设计的得失,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人、出错点,并设置一些有层次的问题,以待在下次课复习时给予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和复习,为下一个学案的设计提供良好的帮助。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力,通过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较好的体育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石秀花.实施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8).

[2] 丰国富.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案导学”.体育师友,2005(1).

[3] 袁玉清,张蕊.体育教学妙用学案导学.中国学校体育,2010(7).

中学体育教案第6篇

关键词: 成长档案袋 体育教学 教学应用

一、档案袋评价的功能与作用

档案袋评价,又称“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新课程改革对档案袋的应用做了明确规定,既然规定了就一定有理由,说明档案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正因为档案袋评价的独特功能与作用,才会广泛应用于今天的教学活动。

1.关注学生发展过程,提供有效信息。档案袋评价是质性的评价,时刻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与教学的各项活动联系密切。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下,详细收集学生的各项信息,在档案袋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及学习成就等各项内容,它所展示的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体育教学采用档案袋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学习体育阶段的体育学习效果如何,在档案的记录下一目了然。

2.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省。我们在上学时期,如果哪一位学生将要或者已经犯了什么错误,老师就会很严厉地说这种错误行为如果记进档案袋就会对以后的升学乃至工作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老师们说得没错,我们到了哪里,档案袋就跟随我们去哪里,可以说档案袋就是我们身份的保证。体育教学采用档案袋的方式,会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省,因为档案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威慑力的,没有学生不在意自己的未来。

3.促进评价与教学相结合。档案的作品不仅是简单的作品,它是精选中的精选,每一个内容都是相当有用的,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内容。档案袋记录的内容都是有一定标准的,是一个学期关注的内容,像体育教学就是关注的本学期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方面的问题,评价的作品主要是课堂学习的成果,这是与课上老师的教师教学密不可分的,体育课上通过对学生进行档案袋的记录,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档案袋评价的方法与内容

1.档案袋的类型。档案袋大致分为五种类型:(1)教学型(课堂型),是教师通过自己本年度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业进行的综合性评价,大部分都是教师做出的评价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师给学生的评语。(2)评价性,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建立的整体印象。(3)展示型,这种类型大部分是由学生完成,很多学生希望在档案袋里体现自己的各项能力,希望自己的成果可以在档案袋里有一定的体现,反映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烦恼。(4)文件型,这种评价类型相对客观一些,因为这些文件都是从学生的平时成绩或者检查中的出的文件结果,文件的内容都是客观的,老师没有资格剥夺学生的权利,学生也有权维护自己的客观文件评价。(5)理想型,这种类型大部分就是针对教师、学校、学生的鼓励与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语或者学生对自己的反省语。“理想”,顾名思义,就是为未来打气加油,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2.档案袋结构。档案袋大致分为封面、目录、内容和总结,其中内容部分就是记录学生体育信息各方面的部分,也是最能反映实际情况的部分。

3.明确放入档案袋的内容。每一个档案袋里都有核心内容,这个核心内容也正是展示学生的共同基础,可以从核心内容中看出某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其次就是作品的展示,当然也包括有问题的展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可能有优秀的一方面,比如获得的某些体育奖项,但是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相应问题,这些都不可避免地都要被写入。一定要注意作品日期的标明,日期不仅可以体现档案内容的真实性,而且可以针对成长过程提供相应证据。档案袋里一定要有反思这项内容,不论档案袋内的内容是好还是坏,都要有教师和学生自己的评价与反思。

三、档案袋评价实施的注意点

1.“建袋”之前详细收集资料。学校在建立档案袋之前决不可有一丝的马虎,在学生体育档案袋建立之前要分别召开各种座谈会并发放调查问卷,做好前期准备。认真关注学生的各项有关体育的资料,关注学生的意向,并且让学生充分了解实施“体育成长档案袋”的重要意义,明确采用档案袋的最终目的,积极掌握和收集各项学生体育信息,主动参与档案袋的设计、建立和评价的全过程。

2.采用多元评价相结合。档案袋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有的时候档案的某些内容可能是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写入的,负责人在进行档案袋评价的时候加进去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有自己的主观思想,尤其是对于一些并不是很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说档案的整体规范秩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档案袋应当以学生自评为主,采用学校领导、教师之间、学生、家长及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和单个人的主观评价相比要客观许多。所以,对学生进行体育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评价过程中的评价主观性,避免过于主观的色彩,采用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评价内容讲究实效性,避免形式性。学校和老师不要把档案袋活生生地当成了资料袋,在学生体育档案袋记录过程中要讲求实效,避免形式,应该注意对资料的筛选、合并、归类,使得学生档案袋中各项有关记录都能体现出其真实性和实效性。很多学校利用档案袋只是一种形式,应当注意解决这一问题,保证评价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中学体育教案第7篇

一、精选案例

德育课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提供条件。因此,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对所用案例进行精挑细选并注意以下几点:

1.典型趣味性

在教学中,如果选择了与教学内容相吻合且又比较典型的案例,从案例入手,将抽象的理论形象生动地融会贯通,就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如,讲到“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可举“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故事。讲到“严重不良行为”时,可列举、吸毒、多次拦截殴打他人等典型现象,使学生能自觉抵制严重不良行为。

2.真实生动性

案例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材料。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经常收集一些鲜活的、真实的案例并把它们加工成有一定背景、一定过程的情境呈现给学生,特别要注意案例的细节和呈现方式,要能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觉得新奇,有探索欲望。如,讲到“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时,可以列举2009年5月14日重庆市第一、三、五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以重庆市原司法局长、重庆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文强为保护伞的黑社会团伙的实例。

3.与时俱进性

古老、经典的案例以及教材上的案例。为教学需要提供了方便,节约了时间。可是,这些案例多数是众所周知的,难免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而且又因时间久远也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需要用新的案例来替代它们,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中的爱岗敬业”时,可以列举青岛港桥吊司机许振超和全国高级修脚大师陆琴的事例,通过这两个案例,使学生真正理解爱岗敬业的实质。

4.灵活多样性

为了充分发挥案例的教育效果,必须克服案例单一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根据学生个性和兴趣、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以及社会阅历和知识面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案例表现形式。如,既可以是事件、案件、寓言、书信、表格、名人名言,也可以是个人成长设计、调查表、新闻热点。另外,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和各种各样有价值的故事也可以作为教学案例。

二、“精雕”案例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精选材料只是成功了一半,还需要对材料进行“精雕”。“精雕”就是在使用材料时,对材料进行加工,以使材料能够有机地融入教学。所以要想用案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对平时搜集来的案例进行精心加工、改写,以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这样才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加工、改写案例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要贴近教材

案例应该更多地蕴涵教材的概念和原理,这样学生才能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加工、改写后的案例要贴近生活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

3.加工案例要贴近考试,包含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以致用”,案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适度复杂性和不同观点包容性的案例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地抓住案例主题,教师对材料进行“精雕”时还离不开设问的辅助。针对不同材料,有些设问需要放置在前,这样对学生阅读、观看材料有一定的指导性;有些设问需要放置在后,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阅读、观看材料时保持开放状态。设问时要处理好引导性和开放性的关系。

三、“精剖”案例

案例教学既要激活课堂气氛,又要在案例中提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析时要注意精心引导与鼓励。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互动参与,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如何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尤其是思想上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鼓励。通过彼此尊重、倾听和沟通,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共同进步。

中学体育教案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案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牟书(1974-),女,四川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社交网站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编号:PHR20118388)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1-0030-03

中职学生正处在从少年走向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身心发生剧烈变化,容易产生种种矛盾,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教学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学包含了大量内隐性的知识和社会技能,采用传统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活动训练、自我探索等[1]。其中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常用的方法,尤其采用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创建一种再现的真实情景,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促使学生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2]。

但是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并非总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是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二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我们根据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案例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并对总结了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

一、多媒体案例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实践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与制作

选择一个好的多媒体案例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多媒体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2]:

1.典型性。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应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

2.真实性。案例应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真实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学生的共鸣。多媒体案例在人物背景、性格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上都应加以完整介绍。

3. 时效性。社会在不断发展,中职生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中职生所处的时代背景,选择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找到符合标准的多媒体案例并不容易,教师可以考虑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拍摄相应的情景剧。情景剧取材于中职生中职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拍摄。

以“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按照表达、倾听、礼节、心灵四个部分,拍摄了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AB剧的方式呈现。AB剧是指多分枝的故事,有A、B两种不同的情节发展。在本研究中则是由于其中的主人公的处理方式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沟通结果,其中一种为错误的沟通方式,会导致误会、矛盾和冲突,另一种则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沟通的结果是互相理解、顺利解决问题。

除了AB剧情之外,还加入了专家分析,动画演示等材料。采取主持人、专家访谈的形式,让专家点明A剧和B剧中沟通之所以出现差异的原因,解释其中所涉及的沟通原理和技巧。当专家解释时,辅助以动画、情节重现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每个小故事的最后,设立了一个问题环节,即给出一个虚拟的沟通情景,要求学生选择在该情节中会怎样采取行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便对本段内容有更深入认识,并且能够真正达到训练沟通技巧的目的。

(二)多媒体案例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的使用

我们在北京某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案例,并验证其教学效果。A、B两个班在一节课内都学习案例1和案例2,分别以文本和视频形式呈现。其中A班先学文本案例1,再学视频案例2;B班先学多媒体案例1,再学文本案例2。每个案例看完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之后,教师均根据案例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上课的状态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课程结束以后,让学生根据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在5点量表上打分。

结果表明,对于先学习文本案例,再学习多媒体案例的A班,在兴趣量表上,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与文本案例的兴趣差异边缘显著(P=0.06),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大于文本案例。课堂观察也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案例部分的教学更投入,全班出现多次笑声,分组讨论时也更加积极,在全班讨论时有8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平均回答时间为20秒。对文本案例的注意力则较为分散,在全班讨论时有6名学生主动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6秒。值得注意的是,观看多媒体案例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涉及自己的感受较多,而观看文本案例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多围绕案例本身来进行。A班的结果显示,多媒体案例比文本案例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更高。

对于先学习多媒体案例,再学习文本案例的B班,在兴趣的得分上,两种形式的案例差异不显著(P=0.55)。课堂观察表明,学生在多媒体案例时的注意力并不投入,有部分学生开小差,课堂较为嘈杂。分组讨论时,有3名学生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5秒。在观看文本案例时,学生们分神的状态依然较严重,但课堂较为安静。分组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在2分钟之后很多组就停止了讨论。全班讨论时,只有1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课后对AB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访谈,两个班的学生都认为,多媒体案例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文本则较为枯燥,容易走神。但B班对本课的评价低于A班,认为这个课程的用处不大。以往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主张首先利用多媒体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但我们在本研究中发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多媒体案例并不适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呈现。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本片采用的情景剧案例他课堂常用的“纪录片”式案例不同,由于与真实生活情景非常接近,其中所含的人际沟通知识也是内隐性的,并没有将主题用显而易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没有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观看中注意的焦点不够集中,在后面的讨论也只能限于肤浅的表面理解,导致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深度。

其次,由于学生长期接受“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对课堂开展的方式已经有了预期,一般的课堂开始时,学生是从下课时的“松”进入上课时“紧”的状态,随着课堂内容的开展,教师会适当地让学生再“松”,然后再次“紧”。但是在B班,教师一开始向学生呈现视频,让学生直接进入“松”的状态,打破了学生已经习惯的课堂教学节奏,学生来不及调节自身的状态,导致对多媒体案例注意不足,对随后讨论的兴趣也不高。对于后面的文本案例,学生觉得更加枯燥,出现了完全不在状态的情况。相反,对于A班来说,文本案例的呈现方式与平时较为接近,提供了一个缓冲调整的时间,后面的多媒体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授课形式、师生互动上也有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总是强调体验式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常用游戏、训练,鼓励学生发言,参与讨论,但是传统课堂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其它课堂上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模式,对课堂的呈现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猛然转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常常表现出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心态。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往往不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但如果是在放学后的课外活动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就能够非常积极。两者的差别正是由于学生对“正式课堂”和“课外课堂”的预期不同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必须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程中设计一定的过渡环节,逐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活动、讨论的参与程度。

二、基于多媒体案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多媒体案例为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但要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其优势,还需要适当的教学方式和精心的教学设计。Dooley & Skinner(1977)指出,案例教学方法中,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即教师只批评与提问,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3]。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案例进行教学时,要采用以案例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师生交互为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4]。

经过前期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熟悉有关视频片段,包括情景剧、专家讲解,以及相关的沟通理论和技巧。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心理健康类的多媒体案例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一段视频在3-5分钟左右,学生讨论时间在15-20分钟,教师总结时间大致在5分钟作用较为合适。

教师还需要设定课程相关的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认识到基本原理。学生在上课前要对本课的目标有了解,知道本课的内容,最好在课下有过相关的观察和思考。

(二)知识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教给学生关于身心发展的常识、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注重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将案例学习中学会的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在教学开始时,先向学生介绍有关的知识和理论。这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提问、讨论的方式来进行。通过讲授、让学生进入对相关的知识点的思考状态,以便学生能在后面的案例学习中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三)多媒体案例呈现

在呈现多媒体案例之前,向学生简单介绍多媒体案例,并让学生观察并体验案例中的人物所遭遇的情景和冲突。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冲突场景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对该问题的看法。

(四)案例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完心理多媒体案例之后,教师根据多媒体案例,结合本课的内容给出几个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同学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认知冲突,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开阔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讨论中教师还可以再次重复播放多媒体案例材料。学生第一次观看多媒体案例时,容易忽略其中的一些细节,或者未能抓住案例的重点。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形成了对问题新的看法,这时再次观看案例,学生能根据讨论所形成的想法更仔细地观察多媒体案例的内容,获得更多的体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只播放多媒体案例中普遍被忽略的重点细节,引导学生去体会、思考。

(五)案例反思和行为训练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和案例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全班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强调心理知识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在这个环节,教师还可以给出几个其他情景下的类似案例,让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处理类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倪坚.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职教论坛,2010(29):40.

[2]牟书.曾美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视频案例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8(7):67-69.

中学体育教案第9篇

关键词: 高中体育 耐久跑 教学模式

在耐力素质课程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两极分化,体能好的学生很积极,体能差的学生则比较消极,面对这种情况,以具体案例分析高中体育耐久跑教学[1]。为阐述当前高中体育学生耐久跑教学模式,对此展开相关案例分析。

1.教学过程

耐久跑教学开始前,带领学生做好热身准备工作,使学生审题基本保持微热状态,根据学生人数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向各组小组长发放任务卡,需要小组长随时和其他组员联系。具体比赛规则为,将标志固定在场地周边,发出比赛信号之后,跑向标志点完成标记任务。待学生明白规则后,各小组学生喊口号。吹哨声响起后,开始第一轮的游戏,学生都热情投入游戏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调整呼吸。课堂氛围非常热烈,学生持续奔跑的积极性都很高,游戏达到了耐力练习的效果。发现一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好,能够完成耐久跑任务,有些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但是也能够坚持完成任务。

第一轮比赛结束后,有学生欢呼,也有学生沮丧,教师作为比赛的指导者,向学生提问,怎样才能提高耐力素质,要求学生自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分享出来,此时很多学生展开讨论:如果耐久跑场地是跑道,不容易产生疲劳感,同时可根据自身条件和速度调整奔跑长度;在每周课外活动中养成跑几圈的习惯,跑到大口喘气、全身出汗,然而身体与腿部肌肉不累,此为最佳耐久跑效果,而且在跑步过程中避免用嘴呼吸,后跟着地,控制好奔跑的节奏;跑步能够提升心肺功能,增强体质,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降低感冒发生率。教师将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包括长跑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养状态,然后分析每组学生在跑步中采取的各种策略,并指出如果学生能够注意到耐久跑的技巧,就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将耐久跑技术要领详细介绍给学生,同时重点强调如何应对耐久跑极点现象,学生都认真听讲,有的学生还会提出问题,教师一一作答。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后,需要学生将耐久跑要点总结出来,同时为第二轮比赛做相关准备。

在第二轮游戏比赛中,竞争更加激烈,与第一轮耐久跑比赛相比,该轮学生能够沉着应对。在该轮比赛中,学生耐久性和心理得到显著提高,能够坦然面对结果,学习产生的快乐感明显比第一轮的成败感高,教师在对此感到欣慰的同时,总结与评价了该轮比赛,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并进行奖励,鼓励比赛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同时充分肯定学生彼此产生的团结精神,提高学生耐久跑运动能力的主要方式是日常训练,确保学生能够养成优良的健身习惯。

2.教学反思

近些年我国体育课程中频繁出现耐久跑安全事故,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很多学者与研究者开始深入思考我国体育耐久跑教学问题。一般耐久跑教学都是在操场进行,教学内容单一,而且较为艰苦枯燥[2]。耐久跑是高中体育最基本的运动技能,还是高中体育教学的关键组成环节。该案例重点基于具有较差身体素质的学生进行的耐久跑教学实践,目的在于将运动尝试传授给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耐力素质与心肺功能等得到不断提升。我国新课程标准明确表示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融入游戏过程,提高教学趣味性,让学生主动锻炼,达到教学目的。本案例中采用游戏比赛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发性[3]。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并能锻炼学生交际表达能力。课程结束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耐久跑成绩角度分析,只有70%的学生能够基本达标,部分学生由于身体等原因无法坚持完成,体能还需要提高。今后教学中还需要重视学生的运动习惯,耐久跑教学中,引入定向运动,重视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控制好整个教学环节。

3.评析

结束该耐久跑课程之后,总结与反思本次教学,尽管总体感觉很好,但依旧存在需要改进之处:①根据新课程标准营造的教学氛围仅仅是将更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并非表面热闹,重点是对学生体育学习中主体作用发挥与否进行检查,在学习中能否体会到合作学习与互帮互学的重要性;②新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知识方面提出相应要求。观察学生考核成绩发现,大多数学生可掌握体育耐久跑技术要点与运动技能,而且知识方面存在一定提升。然而,分析学生耐久跑成绩可知,基本达标的学生并不是特别多,很多女生身体素质较差,原因是这些学生在日常缺乏运动与锻炼,造成无法在耐久跑中跑完全程,还需要提高这些学生的体能。

4.结语

通过详细阐述高中体育生耐久跑教学主题、背景细节、评估反思等,为高中体育教学更好地执行教育部提出的新课程标准提供重要的实践依据,同时为高中生耐久跑提供更新方向与思路。

参考文献:

[1]林燕.跑出快乐跑出健康――高中体育女生耐久跑教学案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4(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