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15 21:56:40

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

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第1篇

以上研究成果涉及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创业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及创业教育等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及案例分析层面,鲜有涉及具体操作及实证性调查研究,对目前最具创业价值的移动网络领域也未有谈及。

二、我国大学生移动网络创业现状

和传统创业行为相比,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年龄上,年轻化是重要特征。从世界各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经历能够发现,在功能层面上,互联网的每一个层级都存在许多的创业空间与创业机会。无论在哪一个层级上,都有不同国家大学生参与创业的身影与痕迹,他们中的许多人,开拓性地创造了今天的互联网世界。2013年中国整体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3.8亿部,同比增长5%;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3亿部,同比增长44%。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刚进社会的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将是一个很好机会,自主创业已成为时下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他们通过大学时代积累的人际关系以及掌握的网络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小额成本,开设移动网络销售。自1999年四川大学学生王汝聪创办了成都亚虎网络公司,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网络创业的大学生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10年来选择网络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借助移动网络创业已成为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大学生移动网络创业的整体特点:创业主体泛化,从精英向普通学生延伸,创业呈现多元化趋势,移动电子商务开店日益盛行,LBS等新兴网络服务备受推崇,被动型和生存型创业为主转变为主动型和机会型创业,创业环境逐渐宽松,网络创业教育从无到有,创业的区域分布尚不均衡。

三、大学生移动网络创业模式研究

目前大学生移动网络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手机APP开发等高科技领域创业

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校园外卖”、“超级课程表”等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就得益于创业者的技术优势。优势:依靠技术及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团体如果有一些好点子,可以尝试做一两款产品投石问路,与一些企业合作,利用已经成熟的渠道、平台和资源去推广产品,可以看作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更快熟悉行业、获取资源和竞争力的捷径。

(2)智力服务领域

目前主要有利用移动社交提供咨询服务等,他们利用自身的智力和专业优势,提供了另外一条创业通道。

(3)移动电子商务

其最大优势是移动性,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只要拥有一台笔记本,一部智能手机,或者一台pad,可以通过它们以最快最有效的速度获得你所需要的商业信息。尤其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智能手机,这就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手机app客户端各种功能齐全,比如滴滴打车,手机淘宝,校园外卖等等,根据不同的用户定制了不同的服务,快速有效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微信的兴起带动了电子微商的发展。这种潜伏于微信的电商,免去繁琐的交易流程,直接与卖家一对一交流,买卖意向达成后立即送货上门,同城内更是几小时便可到达。其实,不管是微商、淘宝商或是实体店商,在消费者眼中,只是渠道不同而已,他们更看重的是服务态度和诚信的问题。微信网友“骑猪FLY原子”说:“其实关于主动要求朋友转发自己产品广告,不如踏踏实实做,做得好了自然有人会诚心推荐。”他还建议,如果要扩大知名度和便于查找,微商们可以建立“公众号”,平时适当送点小礼物、弄点小抽奖活动也是能吸引更多人的。“不管是实体买卖还是网络买卖,服务态度绝对是最重要的。”这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来说无疑又提供了一条创业途径。

(4)其他各种移动网络营销方式

优势:无线世界,无限遐想。

四、结语

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创业;互联网技术

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商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新的平台,面对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的现实,以及就业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网络创业给予了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新机会。大学生在校园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掌握了一定的互联网应用技巧与经验,具备网络创业的一般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资金少、货源不稳定、信用等级低、财务制度不健全、人力支持不足、管理营销经验薄弱等问题,阻碍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成功。因此,探究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下存在的网络创业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对于指导大学生成功实现网络创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现状

为深入透彻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本文从大学生网络创业者自身因素、创业平台及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资金及盈利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大学生网络创业者自身因素来看,大专高职生、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分别约为60%,35%和5%,这其中有约70%接受过经济管理方向内容的教学;从大学生网络创业平台及创业项目的选择上来看,80%的学生选择淘宝网,其余少部分选择百度等其他网络平台,仅约有10%的学生选择通过自己创建网站的形式创业,而无论哪一平台学生多选择服饰类产品,并以线下批发商供货为主要拿货渠道;从大学生网络创业资金及盈利来看,约75%的创业者创业资金在1 000元以内,而这部分创业者的月均销售额也一般不会高于1 000元,盈利情况与销售额基本一致。

2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特点及主要形式

2.1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特点

(1)网络创业门槛较低。大学生网络创业在资金、经验、人员、风险等方面的限制条件相对较少,硬件设施上通常是只需一台服务器和一个后台支持的数据库,软件方面则是要求创业者热爱网络、熟悉网络,并能够正确认识与应用网络。只要具备这些简单的条件,大学生就可以开展网络创业,将自身独特的经营理念、思维和营销策略应用于网络,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创业梦想。

(2)网络创业的多元化选择。大学生在接受校园教育的同时,也处在一个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网络创业环境中,拥有不同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为网络创业提供不同的思路,在这种环境中使大学生网络创业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无论是在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还是在创业产品推广与服务方式方面,都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征,特别是在经营方式方面,大学生网络创业包含了创办网站、网上开店和网上自由职业活动等多元化形式。因此,网络创业以其鲜明的自主性,以及时间、地点选择的灵活性特征,受到大学生创业者的普遍认可,并使大学生网络创业呈现出多元化选择局面。

(3)网络创业前景广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电子商务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都超过了30%。在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前提下,网络购物与消费以其便捷性、快速性等特征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近些年网络渗透范围开始从低龄群体向中高龄群体发展。由此可见,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网络创业前景十分广阔。

2.2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形式

(1)网上开店。网上开店由于所需成本及技术条件要求较低,近年来成为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大学生只需根据网络平台注册要求,录入相关信息并交付一定比例押金便可成功开店,如淘宝店铺。大学生在网络创业期间,可随时随地地更新店铺产品,与买家协商价格等,这种创业形式风险小、易操作、存活率高,尤其适合缺乏丰富商业运作经验的大学生创业者。

(2)网上自由职业。大学生群体本身的知识水平较高,且易于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这就为大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创业奠定了基础。据调查可知,很多大学生选择做网络自由职业者,如担任兼职网络编辑、网络撰稿人等。网上自由职业的特点就是不受时间、工作地点的限制,使大学生可以在享受自由的过程中实现创业理想。但其缺点是收益相对较少,并不能将其作为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仅可作为其实现网络创业梦想的踏板。

(3)创办网站。创办网站的y度相对较大,要求创业者既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创业资金和人才等,能够通过自己及团队合伙人的分析选择合适的办网规模、模式和类型。因此,大学生切记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网络创业。目前,比较成功的几种创办网站的网络创业模式包括BBS论坛、博客和威客网站的创建等。大学生在网络创业过程中可以此为鉴,抛砖引玉,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实现创业理想。

3 当前大学生网络创业存在的问题

3.1 大学生网络创业资金不足

据调查可知,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中,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这部分学生的创业资金来自家庭供给的生活费和学费,加之一些家长的溺爱,不愿让大学生过早接触社会,或者是担心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而被骗,所以不支持大学生创业。为满足创业资金需求,大学生不得不向身边的朋友、同学等借资金进行创业,而这部分资金也是十分有限的。资金不足限制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规模和形式,他们只能选择一些简单的网络创业模式,并最终也会因为资金周转问题而创业失败。

3.2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技能和资源匮乏

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开设创业课程,但由于缺少先进理论及实践的指导,而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大学生创业者自身来看,由于他们多数是从书本上来认识网络创业,知识面较窄而不能理性地去看待创业的重要性,也无法从实际出发做出符合自身实际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创业计划。同时,大多数学生还缺乏相应社会资源和行业内资源,如人际资源、货品资源、信息资源等,这些重要资源的不足也是阻碍他们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是他们进行网络创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3.3 大学生网络创业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未成熟,网络交易信用问题依然突出,针对网络创业及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并未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和社会文化心理条件。国内各企业及电子商务运营商各自为营的现状,存在着产品信息不规范、不共享的现象,进而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在网络营销中盛行。同时,当前我国的社会诚信文化缺失,网络商业欺诈情况依然存在,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对网络创业的热情及网络创业的成功率。

4 推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策略

4.1 完善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创业不同于实体创业,网络创业尽管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行,但网络创业的规范性还明显不足,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十分不利于大学生网络创业成功。为此,本文认为国家应加快完善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关立法机构应重视和加强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规范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产品信息,制定网络交易规范、规则和法律,严厉打击网络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公平、有序的网络环境。

4.2 加强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和培训

创业教育是促使大学生产生创业思想,并付诸创业实践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教育应积极推进创业指导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观念、创业技能培训。首先,创业观念教育即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案例的形式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的优势,创业中自我价值及社会价值的实现,让他们从思想深处改变传统封闭的就业观念,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灵感。其次,创业技能不仅包括大学生网络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各项专业技能,如经营管理、网络操作等技能,还包括网络创业中的沟通交流技巧、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网络道德素质和相关法律知R等,让大学生在创业中成长,学会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生存能力。针对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和培训,要做到:(1)可以通过网上创业论坛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2)可建立创业实训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网络创业指导、培训和实践机会。(3)可邀请成功进行网络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或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开展创业讲座,通过他们自身真实的创业经验及成果影响大学生,促使大学生产生创业思想,指导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

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网络文献概念辨析

随着对创新网络的不断深入研究,对于不同类型特征的创新网络的概念和功能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只有深化创新网络理论的研究,寻找其内在规律,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加科学系统的运用其功能,才能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发展。

一、文献概况评述

在同方中国知网资源数据库中以“创新网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2000年至2011年期间有关创新网络理论的文献总数为718篇。根据历年来文献数量作出折线图,说明,国内学者对于创新网络的研究关注度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2003年之后。

国内关于创新网络的研究始于1999年北京大学的王缉慈、盖文启教授在《中国软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区域创新网络对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一文。该文认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有着许多优势,如不断提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易于获得范围经济等等。 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筹资困难、企业间合作网络薄弱、市场环境不公平等问题。

在2005年以前,大部分的理论研究侧重于探讨创新网络对于区域经济或企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而关于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等的研究比较缺乏。

二、创新网络概念辨析

创新网络的概念起源于1991年的期刊《Research Policy》中Freeman发表的论文“Networks of innovators: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 ” 。Freeman认为,创新网络是为了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网络架构的主要联结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 并进一步把创新网络的类型分为:合资企业和研究公司、合作R&D协议、技术交流协议、直接投资、许可证协议、分包、生产分工和供应商网络、研究协会、政府资助的联合研究项目等[9]。

创新网络理论出现后,国内外学者以不同视角,不同范围,不同条件对创新网络进行了研究。关于创新网络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本文认为创新网络是一个依附于创新环境存在的以焦点企业为中心或者以一定的区域或国家为范围的复杂的资源共享互补网络系统。根据文献整理,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网络概念的界定也有所不同。

1、关于区域创新网络

Cooke(1996)最早提出了区域创新网络的定义,他认为区域创新网络主要是由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17]。区域创新网络的完整概念自20 世纪80 年代末出现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Freeman、Cooke 曾经对此作过概要性论述,我国学者1992年将之引入国内,对区域创新网络开始了初步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于区域创新网络的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维度:系统性创新的基本制度安排;创新主体赖以创新的有效载体; 创新主体相互依存的集体学习环境。这三个维度实际上分别揭示了创新的方向(系统性创新)、载体(区域网络)和动力源泉(互动学习),因此,从创新视角考察,区域创新网络就是各行为主体在区域基础上以互动学习为动力、以创新为目标指向而结成的密切的、相互交织的网络联系。

2、关于企业创新网络

企业创新网络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围绕企业形成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的总体结构”,以核心企业作为研究出发点,是基于企业层次的研究视角。(2004)国内学者朱嘉红与邬爱其从焦点企业成长新视角出发,研究了政府模仿成功集群的举措大多以失败告终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19]。(2005)刘友金与罗发友以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为例,对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演进机理进行了研究[20]。

企业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网络的差异在于研究的核心角度不同。企业创新网络从一个焦点企业出发,研究围绕这个焦点企业的创新网络中各个结点之间的关系和运作机理。如图1所示

四、总结

纵观对于创新网络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从文献所反映的理论来源来看,原创性不够,相当一部分是对国外同时期研究成果的追踪研究。近期虽然已经有学者开始尝试用定量或模型的方法研究创新网络构建及演化机制,但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迄今为止,关于创新网络结构的概念内涵和整体研究框架是含糊的、片段的,仍未构建起一个阐释充分且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二是对广义创新网络结构的形成及演进机理研究缺乏;三是注意到产业集群结构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对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的内在规律性的探索相对不足。而这些正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盖文启 王缉慈 论区域创新网络对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J]中国软科学 1999

[2] 王大洲 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与治理:一个文献综述[J]科研管理 2001 96-103

[3] 魏江 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J]科研管理2003

[4] 沈必扬 池仁勇 企业创新网络: 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新范式[J]科研管理2005 26 (3) : 84―91

[5] 邬爱其 企业创新网络构建与演进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科学学研究 2006 141-149

[6] 李金华 孙东川 创新网络的演化模型。科学学研究 2006 135-140

[7] 薛太亮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创新网络演进分析 商场现代化。2007(9):17一18

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

一、背景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99万人,为历届人数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部确定九所高等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有步骤有层次地在这些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的产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给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不浓

由于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很多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始于创业大赛,学校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集中在少数能够取得创业竞赛优秀成绩的学生上。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件高不可攀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精英色彩。很多大学只局限于为学生开设相关的创业教育讲座,真正的创业教育活动不是很多。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协会,但是也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参加,创业教育在学生当中的普及面非常有限,创业文化氛围不浓,缺少创业意识熏陶的环境,导致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强。

2、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陈旧

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存在课时少、讲授的内容与实际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学生在学校不能系统地接受创业教育和培训,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应该吸收到创业教育的课程当中,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都是一些陈旧的知识,那将很难用来指导创业实践。

3、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大部分高校都缺乏一支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高校都没有专职的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很多教师只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经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4、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目前创业教育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的,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不能及时地解答学生的疑问,难以做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三、网络环境下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网络的普及为扩大创业教育的受益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根据最新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数达到5.91亿人,30岁以下网民人数的比例为54%,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这说明青少年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力军。而随时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接触网络,这就从客观上为创业教育覆盖全体大学生提供了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创建创业教育专题网站,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开设创业教育网上课堂,拓展创业教育的空间;开展创业教育网络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创业教育网络答疑,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开展创业人物访谈,鼓励学生的创业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创业教育的受益面。

2、网络的各种应用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多种资源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讲座等形式获取的创业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创业网站、网络课堂、创业在线访谈、创业在线答疑等形式可以更全面地获取创业知识或指导创业实践。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目前的网络技术,通过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QQ群、论坛、微博等形式,形成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突破原有的时空限制。

3、利用模拟软件体验创业过程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企业经营类的模拟软件不断被开发出来。例如,温州大学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引进了一款名为“Going Solo”的创业教育软件,可以虚拟出商业投资环境,在这款软件当中,通过成立多家珠宝公司,同时展开各项经营业务,可以让学生边玩游戏边学创业。学生通过这样的培训,会真正感受到市场的魅力,同时也会感受市场的残酷。这种介于传统创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教育,既可以避免一味的理论灌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也避免了盲目投身创业实践带来的失败风险。

四、基于网络环境的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原则

1、内容的丰富性

网络上不仅有海量的信息,同时网络具有形象化、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通过网络呈现的信息容易被学生接受。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信息资源,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高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收集互联网上有关创业教育的资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创建基于校园网的创业教育网站,为学生提供有关创业政策、创业案例、创业人物、创业课堂等丰富的信息。

2、环境的虚拟性

创业教育的目的不能简单的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在模拟创业教育软件创设的虚拟环境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某一个角色,体验真实的创业过程。这样可以避免投身创业实践的风险,更好地锻炼提升了学生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3、交流方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时空的限制,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和交流,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疑问得到及时地解答,从而影响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构建在线交流平台至关重要。计算机网络提供了多种交流方式,如实时交流方式(在线聊天室、QQ群等)以及非实时交流方式(微博、论坛等)。师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深入的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五、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网络汇集了大量的知识性或技巧性的阅读材料,供大学生依托互联网自主学习。在网络环境下的创业教育使大学生自主性、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欧阳朔斯、易玄.曾莉.关于构建大学生创业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设想[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

[2] 安俊学、董凤丽、闫明.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

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第5篇

近几年来,随着创新步伐的加快,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强,很多学者在对产学研合作创新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协同论的思想,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而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中,网络化模式会使众多主体间的资源、知识存在一种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的交流和互动,极大地促进创新资源的产出和应用,具有其他创新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协同创新的主流发展模式。许多文献都对创新网络参与主体的特征描述、角色定位以及相互作用是怎样产生的等问题展开了研究,但对于创新网络的结构及优化、培育以及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动力等问题却关注较少。特别是相对于不同产业来讲,由于技术、市场及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等方面的不同,要素间的合作模式、连接紧密程度、网络的中心节点等会有显著不同,需要不同的培育模式,特别是对于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兴技术产业来说,更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以广西生物制药产业为例,详细描述其协同创新网络发展现状、网络结构特征,以寻找突破口,对其未来的培育机制进行探索。

研究综述

最早提出创新网络概念的是Freeman(1991),此后逐步扩展到网络结构、网络合作和合作绩效研究等层面,其中对协同创新网络组织模式的设计、选择是基础和热点。例如,Gloor(2006)认为具有共同愿景并且能够自我激励的成员能够组成协同创新网络;吴晓波等(2011)研究了网络关系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正相关性,并论述了上、下游企业间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对探索型学习的影响机制;Wang等(2014)提出由研究者所组成的合作社会网络以及由知识要素所组成的知识网络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研究者的创新活动;Carnabuci和Dioszegi(2015)进而提出一个有较多结构洞的社会网络由于拥有适应性认知而能够有效增强创新绩效。

这些文献尽管对协同创新网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创新网络的结构及优化、培育等问题却关注较少。因此,本文将针对以上的研究不足之处,以广西生物制药产业为例对新兴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和培育措施进行探讨。

广西生物制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运行特性

第一,样本数据获取。本文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平台和中文数据库CNKI论文检索平台为主要数据源。在专利检索过程中,首先以关键词“广西”来对申请(专利权)人进行地点限制,其次在IPC分类中选取了国内申请人在生物制药领域中最常用的4个IPC分类号(C12N、C07K、A61K38、A61K39)进行检索。最后进行人工筛选,挑选出申请人两个以上,能够体现出合作行为的专利,并将个别不属于生物制药领域的专利项目剔除掉,最后共获得44条专利信息。在论文检索过程中,以“生物”为主题关键词,以“广西”为作者单位关键词进行检索,然后人工挑选出作者单位两个以上并属于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论文共13篇。

第二,协同创新网络总体形态描述。通过对以上所检索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共得到59个协同创新主体数据,其中生物制药类企业21家,研究机构10家,高等院校9家,医院7家,政府及事业单位11家,另外还有一个个人参与协同创新,以上主体共同构成具体的协同创新网络。

第三,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性描述。一是网络总体密度测量。网络密度是用来衡量企业所处的网络内不同主体间相互联结紧密程度的指标。如果一个网络的密度越大,其网络中知识、信息和资源的传递速度将越快,网络中各主体间更容易形成共识,具有良好的协同性。

将上述主体间协同创新关系数据带入UCINET6软件,计算网络整体密度,所得结果为:Density=0.0508,Standard deviation=0.4435,即网络的密度为0.0508,网络中关系的标准差为0.4435。由此可以看出,该网络的密度是相对较低的,说明广西生物制药产业的协同创新网络还处于萌芽期,各主体间广泛协同创新关系还未完全形成。

二是网络聚集度及派系测量。派系通常是指由关系网络形成的彼此之间紧密沟通的小团体,网络资源在团体边界内部充分流动。一个网络中派系的存在会提高其对整个网络的控制力,但负面影响则是权利的过度集中会导致网络的破碎结构。一个网络中存在派系较多时会使该网络相比于随机网络具有更大的聚集系数以及较短的路径长度,从而呈现明显的小世界网络特性。通过对广西生物制药协同创新网络进行分析,得出该网络按局部密度计算出来的聚类系数为1.789,按传递性计算出来的聚类系数为0.790,而且平均路径长度为2.060。这说明该创新网络结点之间的类别度较为明显,而且平均路径长度相对较短,因此可以认为是一个典型的小世界网络。另外,通过对该网络进行派系数度量,共得到7个小团体: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南宁市蓝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学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达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广西信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西达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东灵长类开发实验有限公司、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与流行病研究所。

三是网络中心性测量。中心性通常用来测量某节点在一个网络中所拥有的权利大小。如果一个节点处于其他节点间的捷径上,就认为该节点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这表明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他节点,处于网络的核心,它会将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节点联系起来,拥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回报。

按照以上分析,本文计算了广西生物制药协同创新网络的中间中心度以及网络整体的中间中心势。网络的中间中心度大于0的点共有8个,其中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以及南宁市蓝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三个节点的中心度较高。而整个网络的标准化中间中心势为0.033,该值相对较小,即整体协同创新网络的中心性还相对较低。

广西生物制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培育机制

通过对广西生物制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进行整体描述及各特性指标的测量,可以看出目前该网络的运行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网络的密度还比较低,聚集度不高,整体中心势也还比较弱,因此未来需要根据网络的特点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培育。

一是要加强核心节点的创新辐射作用。在协同创新网络中,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核心层主体是网络发展的灵魂,而在这些主体中有一些处于网络的中心地位,掌握着核心资源和知识,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有助于促成协同创新。例如在前文分析中的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南宁市蓝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就处于这样的核心地位。在未来的网络发展中,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应重视这些节点的发展,加大对其扶持和引导的力度,在活跃这些主体本身创新行为的同时还要鼓励其利用自身优势与更多的主体合作,扩大创新辐射范围,进而带动整个产业协同创新活跃度的提高。另外,还需要注意鼓励和挖掘更多有能力的主体成为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只有各节点创新能力普遍得到提高,该网络未来的发展才会越来越活跃。

二是要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协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协同创新实际上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升级模式,能够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深度合作。因此,就参与主体来讲应积极促进有合作意愿的主体间开展广泛的合作,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其中企业应是协同创新的主体。在广西生物制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特性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以专利和论文合作为度量指标无法准确反映广西在该产业协同创新的总体情况,但是就目前来看该网络的合作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例如,尽管已形成以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为代表的7个小团体,但是总体看来产、学、研及更多主体间的广泛合作还未建立起来,更多的是科研机构之间或者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合作主体单一,合作的频率也不高。因此,未来可以通过信任机制、保障措施等的建立,在进一步加深原有合作频率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合作范围,使各类型主体间都能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协同创新,提高知识和信息的使用效率,具体可以通过在原有小团体基础上增加节点,或者在不同小团体间建立合作关系。该过程可能是随着创新环境完善各主体间的一种自发行为,也有可能需要外力加以协助。一般来讲,在有直接利益驱动的核心层通常可以通过主体间知识信息的共享来完成这种自发行为,而在间接利益驱动的辅助层与核心层的合作中由于缺乏利益共享机制,则更多地需要政府等部门完善利益预见引导环境来推动其完成。

三是要完善外部环境以提供持续发展动力。生物制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的重要区别是其所需知识的异质性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该协同创新系统中环境和外生因素会对主体的协同创新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像专利和论文等科研成果的后续发展过程中,持续的协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一个开放包容的外部环境,包括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领域合作氛围的建立,以及适宜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和文化等环境的完善,尽量减少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阻力,以此帮助协同创新网络的完善。其中政府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政府要主动成为协同创新的服务者、管理者以及协调者,为构建完善的协同创新环境提供各种制度保障,协调各主体间的利益、降低创新风险、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激励创新行为,从根本上为协同创新提供发展动力,提高协同创新绩效。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广西生物制药产业为例,通过对其协同创新网络的关键指标进行度量,认为该网络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各主体间广泛协同创新关系还未形成,网络的整体中心性相对较低,但活跃的小派系已经基本形成,以广西大学等为主的几个关键节点已表现出了对整个网络的控制能力。未来我们一方面要利用这些关键节点进一步完善该创新网络,同时还需要借助政府这一“关键运行要素”为协同创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注释】

①范东升,曲凯:《生物医药领域专利申请中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常见问题分析》,《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4年第9期。

②高展军,李垣:《战略网络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科学学研究》,2006年,第24期。

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第6篇

摘 要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其主要方式为创办网站、网上开店和网上自由职业等。目前网络创业存在着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等多种问题。为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成功,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建立网络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创业 创业形式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必然性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刺激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但随之而来的每年庞大的毕业生数量,却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每况愈下。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增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在大幅减少、供需不匹配与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是导致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很好地缓解就业压力,而网络创业门槛低,是大学生创业的首选。

2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形式

网络创业形式多样,但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创业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2.1网上开店

网上开店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大学生网络创业形式,受资金、店铺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较少,具有门槛低、风险小、易操作、存活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商业运作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创业者。许多高校BBS论坛上都设有专门的板块,为大学生商家广告和其他相关信息。同时,也有不少大学生在淘宝、拍拍、易趣、当当等网站开网店销售产品,拓宽了商品交易渠道和业务范围。

2.2创办网站

创办网站要充分考虑技术、资金和人才等问题,选择合适的办网规模、模式和类型。大学生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攀比。目前,有几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如创办BBS论坛、开设博客和威客网站等。这对大学生的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而且可以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是一种比较便捷的网络创业途径。

2.3微商

微商最近很火,很多人把通过微信开个小店就当成了“微商”,并且与淘宝相提并论,俨然自成一派。与传统电商相比,微商的推广成本更低。投入小、门槛低、传播范围广、足不出户便可推广与销售、只需个体行为等特点,满足了大多数有意愿自己做点生意,却不敢轻易尝试实体性创业的大学生群体。它弥补了传统市场与电商市场的渠道费等高成本、短促人员高管理要求、投入成本回收慢等问题,不仅可以快速铺开销售渠道,还可以用低成本迅速将广告铺开。

3大学生网络创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很多在校大学生曾经有过自主创业的意愿,高达79.07%,但真正实现创业的只有1.94%。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势呈现出想要创业的学生基数大,但真正付诸实践的比例却很低的局面。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对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70%的学生有在大学期间进行自主创业的意愿,其中高达20%的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

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创业项目高科技含量少,很难打开市场,同时也极易被模仿;第二,高校创业教育滞后,重理论轻实践,无法给予大学生网络创业足够的指导;第三,大学生普遍融资困难,可以融到的资金相对创业需要的投资可谓杯水车薪;第四,大学生还未步入社会,对创业和投资以及所需要的人际交往常识,大多数人知之甚少,因此在社会上吃亏栽跟头在所难免;第五,我国社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与其相适应的思维定式在社会上依然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大部分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子女大学毕业后可以安稳的工作,而不是风雨飘摇的创业;第六,政府,大学和社会力量扶植和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方法依然不够,导致很多在创业初期需要帮助的大学生无法得到相应的帮扶。

除了以上普遍的创业问题外,针对于网络创业还有一些,例如,第一,我国本身社会就缺乏创业的氛围,再加上对于新兴的网络创业更缺乏认同感;第二,对于网上注册信息和网上银行有比较低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第三,网络创业本身也存在隐患,例如在法制、税收、安全等方面,所以也让很多大学生不敢贸然涉足;第四,网络创业本身收益小,成功率低,就拿笔者和朋友开的网店来说,店铺开设的前几个月订单寥寥无几,根本不足以维持生计,所以很多的网络创业者坚持不了多久就退出了,再加上大学生创业经验少,没有耐性,所以成功的不多。

4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对策

4.1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规划知识教育的一种延伸,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它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批创业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应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一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对自身和社会树立一种责任感,培养其创业意识、诚信意识以及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让其对网络创业的艰辛和风险等有充分的认知;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知识教育,加快网络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明确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邀请网络创业成功人士和有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三是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创业技能的培养,可通过网络创业竞赛、高校与商业网站联合培养等途径,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能力,为网络创业提供可靠保障。

4.2强政府推动,营造鼓励大学生网络创业及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

这些环境包括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社会扶持环境、良好的网络平台载体环境以及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等,以促进和保证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顺利进行。(1)建立高校毕业生网络创业风险基金,支持大学生网络创业。(2)围绕创业教育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推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3)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教师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主力,是培育创业型人才的攻坚者,必须强化和推动创业型教师的培育,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师资的建设,为创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4)鼓励和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创业竞赛活动,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5)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创业风险意识,降低失败率。(6)对于电子商务类专业学生,可以考虑将网上创业纳入教学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增加就业机会。(7)高校应当结合院校所在地和生源所在地的区域经济特点开展创业指导。积极促进网络安全及诚信环境建设,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4.3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大学生网络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的社会文化氛围。相关政府部门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倡导和弘扬创业型的社会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支持创业、尊重创业、宽容失败、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同时,要大力加强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强公民的诚信意识。此外,学生家长和高校等也应树立对大学生创业尤其是网络创业的正确认识,摒弃“创业不如就业”“网络创业虚拟不可靠”等狭隘观念,充分认识到网络创业本身也是一种就业,尊重大学生的个人选择,理解、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从事网络创业活动,为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环境。

4.4建立网络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大学生创业的自有资金不足,往往在创业的重要转折点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而失败。鉴于我国的国情,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其关键在于建立共同基金扶持系统。一方面,政府应通过财政拨款、社会募捐等方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扶持基金,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提供低息贷款,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另一方面,高校也应结合自身情况,拿出专门资金,对大学生网络创业予以支持,尤其要重点扶持前景良好的网络创业项目。此外,政府部门要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民间私人资本、相关商业网站等投资大学生网络创业活动,拓宽网络创业所需资金的来源,并建立合理的资金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

4.5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需要健全、高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由于网络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相关立法工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能有效规范网络环境下各种商业行为的法律法规,不利于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网络创业的顺利开展。为此,国家有关立法机构应重视和加强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坚决打击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垄断行为、商业欺诈行为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等不法行为,引导商业网站和广大网商诚信、合法经营,净化网络经营环境,维护良好的网络经营秩序,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公平、有序的网络竞争环境。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帮助。首先,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校期间应该加强文化知识、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学习和积累,为后期创业及工作做铺垫。其次,大学生创业需要得到高校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课程,高校可以适当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如开办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等活动。最后,需要建立健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环境,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不仅缓解了社会就业难的压力,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其发展方向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理应得到重视和鼓励。

L芑鹣钅浚罕疚南?013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学生网络创业现状调查与有效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zcj012)、2014年度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调查与有效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130060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程艳林,周勇炜.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11).

[2] 郑传洋.大学生网络创业可行性途径分析[J].文学教育,2008(02).

[3] 耿耀敬.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问题[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05).

[4] 邹文武.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反思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缺失[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第7篇

Li Haiping

(College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高职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方式为网上开店、创办论坛和建立网站等。目前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存在许多问题,为促进学生网络创业的成功,应加强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并且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Abstract: It is inevitability on the university network entrepreneurship. The primary wa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entrepreneurship is internet online shop, forums, and multi-level marketing.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entrepreneurship in present. To promote the succes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entrepreneurship,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create a favorable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and proposed the requirements1 for teachers and so on.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网络创业 存在问题 对策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Entrepreneurship;problems;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150-02

0引言

根据著名调查机构艾瑞咨询(iResearch)的数据显示,在淘宝网开店创业实现就业的人群当中,18~22岁年龄段的在校大学生创业者达20%左右。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实现就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因在校期间淘宝店生意稳定,最终选择了毕业之后直接经营淘宝店的职业。60%的“网上销售”创业者年龄在23~32岁之间,其中主要为高校毕业生。

大学生的网络交易行为会影响其对网络的认知,拥有网络交易经历的学生对网络创业具有更积极的态度。因此,高等学校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网上创业意识的培养就更显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1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形式

网络创业形式种类繁多,但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采用的最常见的方式只有以下三种:

一是网上开店,这种形式比较常见,学生通过建立自已的网上商店出售自己的商品,或者是利用大型的网络平台开店(如淘宝网,当当网,易购网等);二是创办论坛,论坛主要是为网民提供一个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见所闻等等为别人提供某种参考或者娱乐,同时可以在论坛里为自己的网站或者产品作宣传。论坛的赚钱方式一般为广告费。第三是创建自己的网站,有些大学生依靠自己的技术或者借用别人的技术,创办自己的网站,然后对网站进行营销,来赚取广告费,中介费或者产品的提成等等。比如团购网、刷钻网、电影网、游戏网等。

2大学生网络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网络创业尽管是解决就业,提升大学生知识能力,锻炼大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网络创业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为毕竟大学生网络创业在我国刚起步不久,还存在着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 富有激情但缺乏理性随着这些年来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失业的问题,很多人转向创业之路。再加上,青年人本来年少气盛,对创业即将面对的风险估计不足,急于求成,怀揣梦想就投身于网络创业活动中,这本身就增加了创业的风险性。他们不能非常理性地看待创业过程的艰辛和风险,缺少对网络创业项目的全面分析,所以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困难后也不知道怎样去解决。

2.2 缺乏创业知识储备和网络技能网络创业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比如网络技术、创业理论以及相关的网络营销知识等。同时,要想成功创业,大学生也应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包括:创造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由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刚起步,大学生基本都是从教师、书本获取创业知识,知识面不够开阔。此外,各个高校队学生创业培训普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大学生缺乏相应的创业技能训练,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功创业。

2.3 缺乏创业资金大学里,学生都是靠向家里伸手来完成学业的,所以毕业后,大多白手起家,没有创业的资金来源。有些学生甚至靠借款或向银行贷款来进行创业,这种创业方法是注定不能长久的,一旦创业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便没有了资金支持,不能继续维持下去,有些学生甚至就此放弃了创业之路,之前所做的种种努力和资金都白费了。

这样就会导致许多学生创业半途而废。

3大学生网络创业对策研究

3.1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培训创业能力培训作为专业知识的一种延伸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高校尤其是高职类院校应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予以高度重视: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创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勇于创业,敢于创业,让他们明白创业是一种光荣,是对社会,对自己皆有好处的事情,应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知识教育,加快网络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建设,创新设立创业培训的课程体系,明确高校创业培训的目标,并邀请成功人士和有关专家来学校讲座、参加论坛交流,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

3.2 构建五个模块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基于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和知识结构的分析,现创造性提出由创业课程、创业研究、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和创业者联盟五部分组成的创业教育体系构想。

模块一:创业课程。

这个模块主要由学校来完成的。学校应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选择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课程;在设置课程时应结合学校的特点,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创业课程;创业教育从低年级开始较为合适。

模块二:创业研究。

要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水平,必须大力加强创业研究。创业研究工作主要依靠学校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过探索创业活动规律,获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无论是在创业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的建设方面,还是在从事创业研究的学者培养方面,创业学术研究的总体水平和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需要从事创业研究者去探索和完善。

模块三:创业论坛。

这个模块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偏重于对学生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的传授。因为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复杂性,学校创业教育需要以论坛的形式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创业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学校开设讲座,开展对话,给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技能。这种社会参与的创业论坛对于弥补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和学校创业课堂的局限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模块四:创业技能竞赛。

创业技能竞赛是大学生创业模拟练习的一项有效方式,可以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内容,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该项活动对于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积累创业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模块五:创业者联盟。

创业者联盟类似于创业者俱乐部,是准备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和学习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准创业者和创业者可以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创办企业或者新创企业的成长管理。

3.3 组织一支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在许多高校里,从事创业教育和培训的老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某些专业的专业课老师,其次是就业办工作的老师。这些老师自己都没有进行过创业,缺乏创业经历,在给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时,几乎全是纯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实战经验,没有成功案例,没有创业思想,所以我们的创业培训师资的水平有待提高。

在创业师资的培训培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培训、合作、引进等形式,尽快提高大学创业教育的水平。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条件让教师深入各类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潜心研究案例,提高创业教育能力。另外,学校还应当鼓励教师适当进行自己创业,鼓励老师自己参与企业咨询、创立企业以及进行各种创业研究活动,增加其创业、管理以及实战的经验,以便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培训。

3.4 建立大学生网上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资金往往非常短缺,经常会在创业的初期或者转折期因资金的缺乏而导致创业失败。我们应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财政支持、社会筹集等方式成立创业基金来支持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并应当鼓励金融机构向大学生提供创业低息贷款,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另一方面,各个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也应根据自身情况,拨出专项资金,对大学生网络创业予以支持,尤其要重点扶持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技术含量大的网络创业项目。此外,政府还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鼓励民间资本、相关商业网站、机构投资大学生网络创业项目,拓宽网络创业所需资金的来源。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伟大目标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升级并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现实,也迫切需要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一定文化背景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参与到企业创新和经营活动中去,真正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让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大学生网络创业虽然任重道远,但却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苏益南,朱永跃.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2]胡桂兰.高校应对大学生网络创业问题的一些理性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网络就业;就业观念

一、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最难就业季”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预计2014年高校大学生就业人数将高达810万,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也被社会媒体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

面对如此庞大的大学生就业群体,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拓展新的就业渠道,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也成为高校、政府就业工作的新课题。

二、拓展网络就业渠道的社会意义

网络就业,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一种新兴就业形式,通过经营网店或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从而获取收入或报酬的就业方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一个新的就业平台。据《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截止2013年12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而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500万人。同时,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6.32亿,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为46.9%,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蕴含着巨大的网络商机。大学生是网络应用最集中的一个群体,因此,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大力扶持和培育网络就业,开发与构建大学生网络就业体系,可以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渠道。

三、大学生网络就业的优势

与其他社会人群相比,大学生的网络就业具有以下优势:

(一)大学生具有观念优势

年轻人是网络购物、网络服务的最大消费群体,现在的大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成长的,网络已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同时,他们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对网络商务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他们易于接受网络购物、网络就业等新理念,甚至不少同学在校学习期间,已经有网络兼职、网络创收的经历。通过网络开展商品销售、软件开发服务、文学创作等业务活动获得收益的就业形式,可以成为他们就业的选择渠道之一。

(二)大学生具备技能优势

网络就业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应用技能。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普遍学习过计算机及网络相关课程,具备了相应的技能,他们在技术应用、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明显高于社会其他人群,他们通过网络就业的成功率也将高于社会其他人群。

四、大学生网络就业体系的构建

构建大学生网络就业体系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政府、高校、社会,乃至行业、企业应该通过系统合作,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大学生网络就业体系。

(一)高校应大力扶持大学生网络就业

高校扶持大学生网络就业,应该做到以下两方面:

1.高校要认可网络就业

高校要重视网络就业的发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和就业指导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接纳网络就业观念,鼓励他们拓展网络就业渠道,并在就业率统计工作中,改变仅认就业协议或企事业单位的原有方式,将网络就业的学生纳入自主择业或通过增加网络就业方式加以确认,从制度和政策上真正认可、接纳网络就业,这样才能有效地鼓励大学生开展网络就业。

2.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就业知识和技能

要促进大学生的网络就业,高校就必须让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掌握网络就业的基本技能。高校培养学生网络就业技能的途径很多:可在公共选修课或就业指导中开设网络就业相关课程,如电子商务技术、网络创业等;邀请网络创业成功的企业人士到学校为大学生开设网络就业方面的专题讲座、培训等;在校内开设、开办网络就业论坛或网络创业沙龙等;通过校企合作,为大学生建立并提供网络就业实践平台;举办或积极参与大学生网络就业相关竞赛、网络创业大赛等。通过以上方式,帮助有意向选择网络就业的大学生储备相应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网络实践能力。

(二)社会舆论支持大学生网络就业

大学生网络就业的顺利开展与推行,离不开社会舆论支持。

1.社会要改变传统就业观念

目前,由于受各种传统价值观的约束,社会上,特别是为数不少的学生家长还持有大学生应该“安稳就业”的保守意识,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是大学生毕业的首要选择,其次是争取“铁饭碗”进入企事业单位,而认为网络就业是“不务正业”或“一时无奈之举”。然而,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作为新经济的载体,已经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也造就了一大批成功的代表人物,如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腾讯的马化腾等年轻人耳熟能详的社会精英,社会,特别是学生家长应该摈除传统的就业意识,提高对网络就业的认知,接纳网络就业的新观念。

2.媒体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但许多媒体在宣传报道中忽视了对大学生就业观念更新的宣传、引导,网络就业方式缺乏广泛的舆论支持。为了支持大学生网络就业,媒体应加大宣传、倡导新的就业理念,鼓励大学生群体树立网络就业观念并积极参与网络创业实践,提高网络就业者的社会地位,增强社会对网络就业方式的认同,为大学生的网络就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行业、企业帮扶大学生网络就业

行业、企业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积极帮扶大学生网络就业,可以开展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行业、企业为大学生建立并提供网络就业实践平台,鼓励并吸引大学生参与网络实践,通过网络实践增强大学生网络就业的信心;另一方面要为大学生的网络就业提供相关咨询、培训等服务,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就业能力,为他们将来进行网络就业奠定良好的从业基础。

(四)政府政策支持大学生网络就业

政府政策支持大学生网络就业,当务之急是开展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出台网络就业扶持政策,将现行的就业政策和对实体经济的创业扶持政策向网络就业、创业方面延伸,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网络就业者在创业资金补助、社保补贴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二是建立网络就业保障制度,政府可将通过网络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出台其缴纳社会保险的相关规定,从社保补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金等方面给予保障,解决网络就业群体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唐百锋.大学生网络就业体系开发与构建[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85-94.

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第9篇

为迎合市场需要和追求商业利益,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跟风写作、雷同创作、注水长篇、趣味低俗等问题日益突出,不少作品缺乏文学基本的审美,情况令人担忧,网络文学的原始创作状态亟待提升。

网络文学尚如此年轻,它的自由天性与民间姿态似乎决定了它我行我素的性格。网络文学展现了更多的创作的可能性,它的变化层出不穷、永不停歇,这种状况使其难以找到固定的评价标准。如何坚守其价值底线,如何剔除其文化糟粕,如何更好地为作者负责、为读者服务,读者、网民、行业、社会、政府,均希望有一套科学、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本组专题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借鉴和参考了目前互联网行业数据分析及数据建设的方法,探讨了多维度多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算起,网络文学发展迄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在人们经济文化生活中至少已经活跃了15年以上。在此期间,网络文学作为数字出版的主要形态之一,聚集了大量人气,也形成了一定的商业规模。各类网络文学作品已经成为其他文化创作与传播的重要源泉,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作用。因此,相对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网络文学创作与传播无论从创作者、传播者还是受众角度都更加需要一套科学、合理、及时、中肯的评价体系。但是,目前,网络文学评价门槛和标准缺失,各种发言随意性强,众声喧哗却又无所适从。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必将制约网络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不利于网络文学各种价值和功能的发挥。为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12月印发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科学的网络文学作品评价体系。

阅读创作指引 版权传播参考 网络文学评价发挥正能量

据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2.94亿,较2013年底增长1944万人,年增长率为7.1%。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5.3%,较2013年底增长了0.9个百分点。

但是,伴随网络文学快速发展,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市场参与主体良莠不齐、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作品质量乏善可陈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发展。

笔者以为在媒体融合时代,网络文学评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为读者网上阅读提供指引。网络文学网站众多,作品种类繁多,更新又非常快,题材五花八门,内容良莠不齐。在高消费、快节奏的当今社会,对于有时间、有兴致进行网络文学阅读的读者来说,快速、准确地获取想要阅读的具体作品及其具体章节、片段,类似于大海捞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很多时候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如果能有权威、中肯的评价和推荐,无疑可以大大节约读者的选择时间,提高读者的阅读效果,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作者创作提供参考。权威、中肯的评价,对于刚完成部分内容、尚在同一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作者来说,可以及时修改、完善之前已完成的章节、片段,优化、调整后续部分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对于同一作者其他作品的创作是一种鞭策和鼓舞;对于其他作者创作作品同样是一种启迪和参考。

为出版机构决策提供依据。网络文学网站自身作为数字出版机构,在是否与创作者签约、按何种模式签约、如何分成等问题上,其他出版机构尤其传统书、报、刊出版单位在是否进行线下出版、是否策划类似产品、与作者(著作权人)签订出版合同、如何进行产品定价和宣传等问题上,也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决策依据。

为其他传播者提供支撑。在全版权运营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动漫、游戏等其他媒介产品形态,甚至通过衍生品等形式被跨界应用于其他领域。其他形式的传播同样需要考虑相应的网络文学评价。

体系混乱 功能弱化 网络文学评价需客观规范

当前,对网络文学整体的评价比较常见,散见于图书(如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评论100》、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期刊(如黄鸣奋《网络文学之我见》刊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4期;周志雄《网络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刊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报纸(如欧阳友权《近十年网络文学的六大热点》,载于2012年9月17日《中国艺术报》)、网络等各种媒体,部分涉及对单篇(部)网络文学作品的“点”评(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通过公开渠道查询,专门对单篇(部)网络文学作品进行的评价在传统媒体中尚未见到,但在各种网络文学网站和网络作家博客、微博跟帖中比较常见。就网上对单篇(部)作品的专门评价而言,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导致了网络文学评价的随意和浅薄。由于绝大多数网络领域尚未真正推行实名制,网络文学评价方面一则没有专门的资质要求,二则通常是在虚拟环境下迅即完成的,有关网络文学评价的随意性非常强。规范的文学评论要求对作品进行细致的钻研,“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在语言表述上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先有个总体评价,再结合具体内容展开详细论述。但目前众多的网络文学评价缺乏对作品认真地阅读和理解,既难在总体上对相关作品进行中肯的评价,也难在细节上对相关内容进行贴切的评价。有的评论者对网络文学作品心怀抵触,一概反对,正常的文学评论成了“拍砖损人”的手段。也有些评论者评价语言浮夸、胡乱吹捧,不利于广大读者尤其青少年网民的理性选择与身心健康。

评价主体的草根化和年轻化导致了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混乱。我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一直以来非常脆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网络文学实践与批评体系之间严重不匹配。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主体和评价主体主要是年轻网民,尤其是青少年。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我国网民具有年轻化趋势:《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19岁及以下的网民占24.5%;而1997年10月第一次报告,我国网民只有62万人,其中20岁及以下网民只有5.6%。17年间,20岁以下年轻网民增长速度非常之快。这部分网民作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受众,对于网络文学作品显然缺乏批评者应有的学识、素养和阅历。

网上跟帖式和连锁性的评价方式导致了网络文学评价功能的削弱。与传统意义上专著、专门文章形式的文学评价方式不同,网上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呈现为跟帖式、连锁式。所谓“评论”的相关内容中,有些是对作品内容只言片语的读后感,有些则是对其他评语的评论,还有一小部分甚至完全与作品评价没有关联,纯粹系发帖者的自言自语,不知所云。在没有其他专门渠道、机制对单幅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情况下,这无疑会大幅削弱网上评价专区对网络文学的评价功能。在所谓的相关评论中,多数评语也过多关注眼球效应,片面追求短、平、快。这与青少年网民作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受众,对相关评语简短、鲜明、醒目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严格来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准确地看到一个时代的痛楚,并给予一些劝慰的东西;相应地,优秀的文学作品评价也必须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悉心挖掘文学作品的这些价值所在。但在快餐文化、眼球文化的网络环境中,网民连对相关文学作品都是浅阅读,不可能去关注长篇大论的网评。在跟帖式、连锁性的网络评价机制中,也很少有人愿意去长篇大论。

拓展网络文学评价渠道 加强网络文学作品评价体系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柠教授认为:网络文学是一种时空双重无限制的文学形式。在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时,传统的文学评价体系需要颠覆。

网民对于网络文学作品的选择往往是随机性的,其阅读心理带有较强的消遣动机。因此,不难想象,网民通过悉心阅读纸媒评论或知名作家微博、博客评论后再作网络文学作品选择阅读的情况是少之又少的。换句话说,纸媒或微博、博客中的网络文学评价的影响力比较有限。在保持或进一步拓展网络文学评价渠道的同时,应重点加强网络文学作品集聚地(网上专区、专门频道等)中的评价体系建设。

(一)实行网络文学评价实名制

既然对他人作品评头论足,并且这种评论可能会对他人的选择和阅读带来影响,就有必要从机制上保证评价者是在负责任地说话。实名制可以有效消除虚拟空间肆无忌惮的心理,是保证评价者审慎发言、客观评论的重要举措。当然,为保证评价者隐私和网上的自由性,可以采取“前台虚名,后台实名”的方式,即:进行网络文学评价先在网上注册实名信息,评价可以用笔名、昵称等方式进行。

(二)引导专业人士开展网络文学评论

鼓励网络文学网站建立评论专区,延请高校教师、出版社编辑、作协会员等专业人士对相关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推介。专业人士具有评价业务所需具备的专门知识,其评价意见对与网络文学评价相关的各方有较大影响。为此,要积极发挥专业人士在网络文学评价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为避免评价业务中的不良现象,要建立相应的淘汰惩戒机制。

(三)鼓励广大读者参与网络文学评价

读者阅读体验是网络文学评价中最基础、最直接的部分。可通过随机抽奖和积分奖励等制度措施,鼓励读者参与网络文学评价,不断扩大网络文学评价的主体范围。考虑到一般读者的特点,在评价手段上可以考虑借助动漫表情选择、简短评语选取等方式灵活开展,并在必要时对自主发言进行必要提醒和干预。

(四)支持网络文学网站评价业务建设

网络文学网站作为网络文学评价的主战场,应在评价业务软硬件支撑体系上,加大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不断繁荣和发展网络文学评价业务。国家层面可以在细化、优化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网站在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

(五)鼓励传统出版传播机构参与网络文学评价业务

传统媒体有较多的行业积累,在文化内容评价方面经验丰富。为此,需要鼓励传统出版传播机构积极参与到网络文学评价业务中来。在支持对网络文学事业整体评价的同时,对于重点、热点网络文学作品,开辟专门的栏目,配备专门的编辑,自行或延请专家予以评价和推介。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