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美丽乡村建设交流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11 11:09:09

美丽乡村建设交流材料

美丽乡村建设交流材料第1篇

下午好!XX乡是我市的农业大乡,存在工业产值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但同时也有地域面积广大、农村人口较多、农业区位优势突出的长处。尤其是今年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给我乡广大农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此,邢家社乡党委、政府从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推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发展机制,现将我乡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上级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确定XX、XX两个村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经与市农业农村局和第三方设计公司沟通,按照“以村为主、发动群众、优化资源配置、确定产业规划”的工作思路逐步打造环境宜居、村风文明、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其中,XX村建设乡村公园、田园景观和相关附属设施;XX村依托本村特点,重点打造民俗文化墙、古村落原貌恢复和休闲场所建设,两个村预计总投资95万元。下一阶段两个村将在农村产业发展规划上出力,宋家庄村千亩榛子基地已初具规模,关头村也将把智能大棚建设、水果种植采摘项目抓紧落地,给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在此过程中,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让群众自觉认知“美丽乡村”建设是群众自己的事;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两个村申报农村“一事一议”项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广泛宣传美丽村庄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能人轶事,打造邢家社乡“农村名片”。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

乡党委、政府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夯实人员责任,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分步有序推进。经乡农经站调查研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邢家社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为全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过组织召开推进会、现场会等方式对全乡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和广泛宣传发动,同时,召开专题培训会深入解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背景、方法和意义;乡产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各村进行现场督导,实行“一对一”具体指导改革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向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完成改革程序,明晰存在问题

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情况

我乡自2019年初以来,按照“依法依规、公平合理、民主决策、权责一致”的原则,稳步推进产改各项工作,尤其是在矛盾问题较为集中的成员身份确认流程中,采取“法律政策为依据、村规民约为参照、民主决策为兜底”的办法,针对性解决各村存在问题,充分保障每一位村民的合法权益。清产核资共计确认15个行政村账面资产19501054.14元,集体土地112879.03亩。

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过程中,我乡按照“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民”的工作方针,实行“一村一策”,严格执行民主程序,要求各村按照“3表2书1办法”(3表:成员登记表、确认表、股民清册;2书:股民清册意见书、成员身份确认办法意见书;1办法: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履行成员身份确认规程并完善档案资料。经过3个月的紧张工作,全乡共计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363户、12472人,折算集体资产股份17358.8股。截止2020年8月18日,15个行政村都已完成民主选举并挂牌成立经济联合社。

2、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个别村因历史原因造成款项的原始凭证缺失,导致乡农经站、会计事务所工作人员在确认往来账款时较为困难。乡政府农经站要求各村在确认往来账款时“以账为准、实事求是”,对各村账目逐笔核对,账实相符的登记填表;账实不符的要实际确认并作账务处理后再填报,同时对村级档案资料整理提出规范意见,定期监督检查。

城镇化率提升、城乡差异明显导致农村常住人口流失,人员结构复杂,身份确认工作难度加大。受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制约,村民对“外嫁女”、“空挂户”、企业务工转为非农户籍人员等疑难人群的身份确认意见存在较大分歧。对此,乡党委、政府本着保障妇女儿童权益,防止多数人侵占少数人权益等原则,杜绝“两头占、两头空”,向广大群众解读政策、统一认识,引导村集体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民主商定成员身份确认结果。

各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占地补偿,在下一阶段的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工作后的市场化运作将面临困难。我乡农村虽然土地面积较大,但是可供市场化运作的土地资源仍然有限,区位优势不强;部分村虽然通过土地流转开始逐步探索农民增收途径,但是开发利用结构单一,仍然局限于农产品传统种植、购销,缺乏网络运营、产品深加工等新型产业模式。对此,乡党委、政府借助2019年古交市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打造了龙子村智能连栋温室大棚、南沟村写生基地、宋家庄村千亩榛子园三项龙头产业;开展撂荒地整治,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太原“后花园”,带动各村增加集体经营性资产,强化市场竞争力。

(三)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依法依规引导市场运作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乡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古交市委、政府的各项要求,结合农村实际,逐步总结探索出以下有效推动产改工作的方法:

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化认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把准改革方向,守住改革底线,尊重农民意愿,把握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改进工作方法,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坚持法律和政策并用原则,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民主决策原则,坚持公开公正、规范操作原则,以法律为准绳、政策为依据,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切实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的合法权益。

美丽乡村建设交流材料第2篇

基本条件与发展现状分析

1基础设施较完善。近10年来,湖山村政府大力兴建公共服务设施:现全村各角落的道路约6.2km,有5km铺设了水泥路面,道路硬化率达80%;进村道路有1.2km安装了路灯,道路亮化率达65%;村庄绿化率55%;全村通自来水400户,有卫生厕所的占全村户数的65%;教学设施逐步完善,包括2200m2的教学楼和800m2的宿舍楼;在公共体育设施方面,建设了灯光球场、门球场,台球桌等;为丰富老年的文化生活,还设立老年活动中心,内有图书室、电视播放室、音乐器具室、象棋室;在镇政府的支持下购置80个垃圾箱、2辆垃圾运输车,修建1个垃圾场,完善了配套环卫设施,并组建1支3人的固定保洁清洁队伍,2天统一收集处理一次垃圾,开展动态保洁[4]。

2以养猪业为主导产业。湖山村产业以养猪业为主,全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其中畜牧业中的饲养生猪是湖山村的优势项目,全村生猪存栏有6000头。已成立的“绿湖养猪专业合作社”,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逐步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有力地促进生猪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已经迈出了农业产业化的第一步。全村现有外出人员约200人,引进了鞋类、针织和婚纱等小型加工厂5家,建设1个机砖厂,开发生产辉绿岩的竹湖山矿山,解决了部分农村人员的就业问题[4]。

3政府投入沼气产业。在镇党委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湖山村将沼气建设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多次组织召开现场会、动员会,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村里开展沼气技术培训,让群众认识沼气,向群众介绍成功经验,进而在全村掀开沼气建设的新热潮。2003年下半年,镇党委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在全镇大力推广运用沼气技术的决定》,决定每年从有限的镇财拨出3~5万元扶持沼气建设,根据建池大小、供气情况对每个建池户给予300~1000元的资金扶持。2009年,该项扶持已增加至1500元,并建立绿野沼气服务指导站,直接为农户免费建池,全力支持生态村沼气循环模式发展[5]。同时,还成立沼气研究机构,创办了“南安市绿野沼气技术开发研究所”,配套完善服务设施,自主开发了“绿福家”沼气系列产品。通过不断学习、钻研,当地的沼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成长为泉州地区技术力量最强的沼气技术推广、服务机构。

湖山村循环农业发展的模式湖山村的经济主要依赖

第一产业的发展,是典型的沼气生态村,其沼气主要运用“猪—沼—果”生态模式,新生猪的排泄物排入沼气池中,燃烧的沼气向农户提供燃料能源,满足农户的生活所需。该村总户数420户,现有沼气用户368户,用气率为87.6%,中心村用气率达到98.0%以上。沼气池中发酵完的物质又作为有机肥料,用来喂鱼、养兔、种菜、种果,促使养殖中的废弃物得到回收利用,推动养猪业和种植业沿着生态的方向循环发展。该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将种、养业有机地联结起来,关键环节是建沼气池,将人、畜粪便,秸秆及其他农业有机废弃物直接纳入沼气池中,经发酵后产生沼气和无毒无害的沼液和沼渣。沼气可用作学校及畜牧、林、果场的生活能源或生产用能(幼仔、树种保温,饲料烧煮等);沼液可作为有机肥、饲料、饵料和“准农药”;沼渣除作有机肥外,还是种菇、养蚯蚓的好原料。政府还引进了沼气发电、沼液作物施肥、沼液养殖等技术,村委会无偿帮助群众架设引液管,将所有沼液引到田间,统一收集,作为农作物肥料[6]。

湖山村富丽乡村及循环农业建设的思考

科学谋划,力创富丽乡村

课题组以循环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农村环境整治经验,提出构建富丽乡村相应的发展措施,以促进农村环境整治与循环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最终打造既“美丽”又“富足”的“富丽乡村”。该研究所涉及的富丽乡村及构建路径见图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农村走一条富有个性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要求以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构农业生态系统为重点,实现“绿色富村”,营造一个具有特色的循环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培育乡村优势产业,发展乡村经济

1通过“乡村旅游综合体”构建富丽乡村。乡村旅游是当代“三农”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而产生的新型旅游经济,是我国近年来新兴的旅游形式,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乡村旅游对于农业来说,也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有利于吸引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开阔农民视野、更新观念、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同时,乡村旅游对提升乡村集体经济,美化村容村貌,强化乡村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旅助农、以旅兴农、以旅富农、农旅互动”便是新型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乡村旅游综合体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综合体外向联系的突破口,合理地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并以所开发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乡村配套商业项目、乡村休闲地产为核心功能构架,打造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乡村旅游休闲聚集区。对现有农家进行整体包装提升,改厨、改厕、改卫、改水,统一粉刷外墙,打造美丽乡村移民新村,不仅要让村庄变美,还要让移民富起来。品农家菜、干农家活,玩溪谷涉水,让人感受到了最原始的生活乐趣。村美、生态好,村民开办“农家乐”,不出家门,也可以巧赚生态钱,走上致富路。具体思路:①推出全猪宴等乡味餐饮。养猪为该村的主要产业,猪肉品质好,人们在这里能吃到“大锅大骨炖萝卜”等全猪宴,再品尝农家的蚵仔煎、烧肉粽、牛肉羹、面线糊、卤料、黑粿、麻糍、九重粿、肉圆等特色小吃。②修整“农家乐”民宿区。根据村庄布局规划,以改水、改厕、改路和村庄绿化、美化、花化为主要内容,重点抓好排水、排污与环境整治,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做好房前屋后植物的美化绿化,形成花香民舍。根据村现有地形和用地特点,进行路网和生活区建设。道路网络方面,进行道路拓宽和路面硬化;在村西建设包括旅游接待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和商业服务网点在内的村民综合活动中心。依据现有村民住宅现状,整合形成4个特色住宅区。每个居住区与道路交汇处或村庄入口处形成公共活动点,供村民休闲娱乐和交往。在水系沿岸建设绿化带,形成“路随水走,绿伴路行”的景观带;住宅小区内设有中心绿地,周围和道路两侧植树种草,形成村中心、小区和庭院三级绿化系统。③打造休闲度假区。在西南部的植被茂密低山处建立休闲度假区。以“富丽、欢乐”为主题,依托周边山水资源,展现以闽南文化、农耕文化为底蕴,侧重休闲娱乐功能以及农业体验功能,集乡村青山绿水、田园风情、移民特质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养生圣地。

2拓展养猪业的价值链,进行产业链的分解和整合。1985年,著名的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认为价值链是企业进行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设计、采购、生产、营销、交换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多种活动的集合),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大部分来自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它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甚至长期保持优势。价值环节表现在地理空间上的分解、价值链的协调、治理和兼并、重组、整合。价值链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还存在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渠道的价值链之间,企业可以通过影响供应商或销售渠道价值链的结构,或者通过改善企业与其价值链的关系使双方受益[7]。养猪业的基本产业链为“饲料-养猪场-屠宰场-市场”,目前湖山村有规模不大的饲料厂,分散的养猪场,已有村办现代集中屠宰场和“益绿”猪肉直营店家。建议:①开创万头的无公害绿色猪肉生猪生态养殖小区,使全村现有规模养殖户全部入区养殖。以养猪协会为龙头,将原有分散养殖的模式转变为集中饲养,在村庄整治的规划区内新建一个现代化大型生猪养殖厂,并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发展无公害绿色猪养殖产业,创造自己的优质猪肉品牌,从而提高养猪户的收入。②建肉类加工厂,可以开发熟食品及衍生的伴手礼,如把肉和骨头一起加工为适合老年人和儿童补钙的休闲食品,既好吃又补钙。③进一步完善益绿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提高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引导组织农民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统一品种、技术、生产资料、产品标准、品牌、经营,打造“益绿”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同时,保障社员的合法权益,吸引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产销“e化”。建构相关农产品产销网,结合网络、物流业、宅配等服务,使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渠道拓展至本市其他消费市场。以“e化”工程为媒介,使产官学界人士针对猪肉产业发展之需求,提出政府“e化”服务、观光“e化”服务与生活消费“e化”服务等工程。目前湖山村已实现物联网的应用,能实时监控直营店售卖情况。顾客通过数码条可查询该猪产于那家养猪场,但还不能提供即时的可视化饲养及屠宰情况。未来可进一步引进电子信息工程,并使用互联网手机查询,让消费者更放心,购买更方便,还可以进行网上预定。

4做大石材产业。项目组在湖山村的考察中发现,山上有成规模的大大小小的球状风化辉绿岩,目前主要经村民挖掘售卖,用于制作墓碑和桌椅。湖山村拥有丰富的石材,由于受到道路状况的制约,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在山脚建立石材加工厂,将优质的石材原料与先进的加工机器相结合,对石材进行深度加工,将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对石材进行深度开发,充分发掘湖山村石材资源的价值。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这里还可以建特殊石材地质展览馆。

5茶稻综合发展。利用湖山村200hm2山地种植有机油茶,发展油茶产业。在沼气综合利用上形成“猪—粪便—沼气(粪便生化物)—有机肥—有机油茶”的生态循环链,施行种植、养殖并举。在沼气综合利用所提供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引进优质的油茶品种,坚持野生初榨的发展思路,在“野生采集、生产管理、产品销售”上统一操作规程,积极进行有机产品认证,综合开发油茶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油茶产业运营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推行沼气—稻—鱼模式,建立33hm2无公害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同时在稻田中饲养鱼类,为市场生产特色鱼产品。鱼可以吃草吃虫,鱼的粪便又是水稻的优质肥料,同时,水稻田可为鱼类遮阴和提供一些有机生物饵料,促进无公害优质大米产量的提高。

合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美丽乡村建设交流材料第3篇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课题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主题活动:(1)家乡的风光美。(2)家乡的光荣榜。教材的编写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通过教材所呈现的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的名人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家乡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人物了解的过程,体会、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让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在了解考察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育学生要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培养环保意识。

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紧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美景和家乡的人。本课题的教学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有:(1)课前布置学生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途径分组分别搜集本县名胜梁野山风景、狮岩风光、中山镇“百家姓”的来历及中山镇古城遗址、“上刀山,下火海”的神奇表演、梁野山顶“古母石”的传说、“文人林默涵”和“共和国上将刘亚楼”等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记载、视频等。这些资料是学生通过考察、查阅、访问等途径取得,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生活。(2)教师搜集整理的有关家乡名胜名人和一些民间风俗的有关资料、制作的课件等。如,音乐短片《我的家乡在武平》、网络视频宣传片《云上人家》等。

课堂上,利用以上课程资源教学设计如下:

一、导入――激感共鸣

教师播放音乐短片《我的家乡在武平》,悦耳的音乐伴随着一幅幅优美的家乡风景画面和学生耳熟能详的歌词“在闽粤赣边有个美丽的地方,她的名字叫武平。这里天空蔚蓝蔚蓝,这里山水碧绿碧绿,这里空气甜丝丝,这里景色真美丽。啊!美丽的武平,我的家乡我爱你,为你奉献毕生的力;啊!美丽的武平,我的家乡我爱你,我的家乡叫武平!”一下子打动了学生的心。播放完毕,教师饱含深情将学生导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是的,我们的家乡不但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也涌现了许多的名人;不但有能‘上刀山,下火海’的神奇村庄,还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这节课让我们好好地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二、交流――分享搜集成果

让学生将课前个人搜集的资料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在点评各小组代表汇报时要适时结合各小组搜集的图片、资料等内容相机进行相关的德育点的落实:“梁野山风景”“狮岩风光”要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景色美;中山镇“百家姓”的来历及中山镇古城遗址要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历史悠久和人们的和睦相处;“上刀山,下火海”的神奇表演要让学生为家乡有这么一个全国有名的神奇小山村而感到自豪;梁野山顶“古母石”的传说要教育学生做助人为乐的人;“文人林默涵”和“共和国上将刘亚楼”则要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活动――力求真情体验

1.“我是家乡小导游”模拟活动

(1)让学生明白当好“小导游”的要求:①需要了解家乡的景区景点,说出一些吸引客人游览的迷人之处;②学会做个小导游,当游客来到景区时,导游要说景区欢迎词;当游客来到景点时,导游要说景点介绍词;③还可以介绍与景点有关的传说及当地的风俗等。(2)教师模拟表演。手拿导游旗、喊话器,佩戴导游证,模仿导游进行解说:“各位游客:武平梁野山,坐落于闽、粤、赣结合部,享有‘闽西人的香格里拉’美名,是目前我省乃至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之一,梁野山有3米以上的瀑布50多处,其中以云礤村附近的瀑布群风景独好。被誉为‘云中村寨’的云礤村就位于梁野山南麓的一个小盆地中,四面环山,北靠梁野山主峰古母顶,壁立千仞,山势险峻,其余三面则山体平缓。村中土地平坦、开阔。云礤村,这片大自然馈赠的宝地,利用这里的生态资源优势,在维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规划成为以度假休闲为特色,以绿色生态为依托,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养生、探密为一体的别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欢迎各位朋友前来参观!”(3)各小组讨论交流,整理好导游词在小组里试说。(4)各组代表在全班模拟导游,向“游客”介绍家乡的美景、家乡的名人和家乡的习俗。

2“光荣册”制造活动

出示“光荣册”并讨论:哪些人物可以进入“光荣册”?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看到的、身边的、让我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

四、升华――德育水到渠成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了解了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那么,我们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得出:今天,我们是家乡的小主人,要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要自觉保护家乡的环境,尽自己的力量介绍家乡、宣传家乡;明天,我们是家乡的建设者,用勤劳与智慧创造更美好的家园!

这样,通过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实实在在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家乡的美,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美丽乡村建设交流材料第4篇

村镇办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危房改造工作:村镇办采取入户走访、邻里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上报危房改造贫困户进行调查整理归档,2017年我镇危房改造户共计9户,全部竣工。

二、配合做好美丽乡村各项建设工作:(1)根据上级要求,做好泉沟、枣园等4个美丽乡村节点打造、墙面粉刷、绿化等工作。(2)提升打造栗子园和栖驾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进行了水系打造、广场建设等内容。(3)三个后进村铺设路沿石510米,墙面粉刷6600平方米,垒砌花池70米,栽植槐树1190棵、红叶石楠球1724株,金边黄杨、冬青、红叶石楠等灌木78000株。

三、小城镇建设工作:(1)北外环东延田黄镇段路域环境提升工程。铺设路沿石双向16公里,补栽雪松、黄金槐、法桐、樱花等各类乔木5000多棵,新栽红叶石楠球、小叶女贞球、金边黄杨苗15000平米,安装高炮2处,打造特色节点3处。(2)镇驻地改造提升工程。在镇驻地实施绿化、亮化、美化,栽植雪松、黄金槐等苗木1200余棵,花草组合6000平米,安装路灯300余盏,统一安装沿街门头牌匾;对老镇区朝阳路、卧龙路等4条主要干道铺设沥青道路,人行道进行大理石铺设,对沿街房屋进行立面改造。(3)六和广场工程。建设了总占地面积23余亩的六和广场,分为广场区、水系区和传统文化展示区。

    四、“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录入工作。认真完成我镇51个村的农村人居环境调查工作,并且及时将调查结果录入“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

五、做好卧龙社区棚户区改造前期各项建设工作资料的整理、报送工作,目前已完后才能环评、用地预审、规划选址意见和发改立项文件等。

六、做好各项环保扬尘治理督查、污水处理报表、房屋规划建设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

   在完成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的工作仍有很多不足,如小城镇管理工作不彻底、执法巡查密度低等,我们将在下步的工作中不断改进,认真解决出现的问题,圆满完成明年工作目标。2018年,我们力争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完成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指标,在做好本部门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镇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中心工作任务。

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美丽乡村工作战线长、难度大,涉及的建设项目多、内容多,我们将做好督导协助工作,2018年,将对北山、西北山、颜庄等5个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一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围绕道路硬化、环境治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等内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确保村域整治全覆盖。二是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要求,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大力推进村庄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建设,见缝插绿,实施岔道和空地整理美化。 三是公共场地美化工程。全面硬化村内道路,新建或改建的村内主要交通干道,设计和铺设材料尽可能体现农村风情,全面整治村内沟渠,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整治并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铺石筑径、塑造园艺景观小品,并配套建设文化娱乐、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建成集村民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

    三、继续做好济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提升工作。紧紧围绕建设“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人文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目标,结合全镇总体规划建设要求,继续提升5个村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工作。

    四、小城镇建设和卧龙社区改造工作。协助卧龙社区做好城镇棚户区建设工程相关手续、资料整理工作,以及镇驻地基础配套设施、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工作。在各项目建设过程中,跟进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五、做好2018年危房改造工作。将尽量争取危房改造任务指标,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进行危房改造,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美丽乡村建设交流材料第5篇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农村 景观 水环境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222-02

水是生命的发源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人类定居点的选址很大程度上考虑了水的因素,欧洲的塞纳河,非洲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一座又一座城市,我国的长江、黄河流域内的大小聚落、城镇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与水紧密相连。有水之地是生物向往之地,人类择水之而居,逐渐形成了街道、形成了村镇、形成了城市。

水体、水域、水系等组成的水环境是地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乡村景观外貌、塑造乡土风情的重要因子

一、水环境对乡村景观的作用

乡村水环境大致包括溪流、堰潭、泉眼等自然要素和库塘、堤围、码头、桥梁、航道等人为要素及其包含的水体,水环境是人们生活、生产和居住的必要水文条件,是乡村空间结构形态和民居建筑样式的重要依托,是形气息、景观风貌的主要因素。

1.水环境是乡村景观的主要内容

乡村景观是由农村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和开放性空间等物质实体构成的空间整体视觉形象以及民俗文化、生活方式的感觉形象组成。在形象感知过程中,水环境与乡村聚落、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息息相关。水是乡村景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使千百年来的乡村景观人为改造或自然演化,水环境和大地、动植物、民居建筑一样是基本的作用对象。

2.水环境是乡村景观的重要依托

依山傍水,择水而居,是人的理想生活环境,人们一般是选择有水的地方作为定居点,然后建立村镇,陆续有了居住、生产、生活等物质条件,包括为改善物质条件形成的乡村景观。景观的形成过程是人们对水环境利用和适应过程,即以水系划定空间布局、设置街坊巷里、构建民居样式。即使我国北方缺水少雨的山西平遥、河北暖泉也是因为有一眼井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古镇。

3.水环境是乡土风情的文化载体

水环境是乡村空间布局的决定因素,民居因水而立,街巷因水而成,突出了水系的流动性和延续性,孕育了独特的乡村水文化物质景观。人们择水而居,饮用、洗涤、农田灌溉的利用过程,体现了乡土文化的非物质景观。有些水环境负有宗教、娱乐功能,为人们提供休憩、游览场地,是一幅独特的乡村图画,给人以开阔、平静、享受的高雅自然的文化意境。

4.水环境是乡村景观生态化发展的必备条件

水,以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形态变化、循环。由于水的变化、循环,需要传导、吸收和释放能量,使得孤立、破碎化的乡村景观之间可以进行能量交换,包含人在内的物种可以在各景观之中流通、流动,自然、人文生态过程可以保持自由运营,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得以维持与展。

5.水环境是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乡村景观是生物过程、非生物过程以及人文过程的载体,这些过程得以存在和延续,需要建立在一个健康的、不断再生的景观环境基础之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平衡、雨洪水利用和调节、营造局部小气候、有机物重新分布、有害物质降解、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水功能作用力,促使乡村景观环境不断自我更新、自我修复,水环境是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生态支持系统。

二、乡村景观建设中几种水环境治理误区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人口密度小、工业化程度低、环境容量富余的格局被打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为满足精神享受,农村引进了一些不和谐理念用于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农村水环境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1.借机侵占水域用地来修路、造地和盖房

这几乎是近年来乡村环境整治的普遍现象。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束窄河道、填塘占滩、埋管代沟通常是向水域争取土地面积的手段,这类错误的水环境治理方式改变了乡村原有的水系结构,增加水环境安全压力,加速水土流失,原先独特的水景变得平庸无味,溪流、水塘的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和降解减毒能力大大削弱,有些农村占用水域的现象特别严重,甚至已经超越当地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临界点。

2.以传统工程水利手段进行水环境治理

以单一的水利工程建设为主,满足人们对防洪避险、饮用水安全、汲水灌溉、航道疏浚等水利功能需求,而水体自身的需求却被忽视。为快速泄洪排水将溪流截弯取直、高筑硬化堤岸,沟壑采用两面光、三面光的渠道形式改造,为获得更多的更稳定的水源,大肆修建“傻、粗、散、小”的山塘水库,圩区堤坝表面进行硬化,过度强调堤坝防渗性能阻碍地下水均衡流动。人们控制水而不是尊重水的心态显露无遗,水环境治理方式低级,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破坏。

3.盲目引进异地水环境景观样式

有些农村为了营造景观效果和片面追求业绩,效仿城市水环境治理模式,造人工水景,修滨水空间,甚至引进国外乡村风情与水文化,或者引进外来植物,引进外地建筑材料,大兴土木,造成建设中的“奢侈浪费”、“生搬硬套”行为,忽视自身有价傎的材料、设施和景观特质,破坏了生态平衡,破坏了人文景观,破坏水环境的综合功能。

4.过度开发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

有些农村进行水环境治理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提升乡村景观环境质量,而是发展乡村旅游业,为自己增加收入。随着旅游者大量涌向农村,使得农村人口增多,机动车增多,与旅游配套的工厂商店酒店增多,造成农村水质受到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受到干扰,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受到很大改变,农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遭到冲击。

三、乡村景观建设中的水环境治理理念

在全球一体化特别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水环境治理不再是单一的满足防洪排水需求,应在保证水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保护水环境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创造人水和谐、多姿多彩的乡村水环境景观。

1.尊重自然,尊重水,保持水环境的本来面貌

农村水环境是经过了漫长自然演化而形成的,是人、动植物、微生物与之适应的结果。一条自然的溪流,有曲折、深渊也有浅滩,一条坊间沟壑,是自然与生物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场所,是补充地下水的通道,池塘不仅是防洪排涝的缓冲区域,也是调节局部小气候的天然水体。修筑高坝、改变水道毁掉一条河流,伐木开荒、垦殖耕种加剧农村水土流失,地表水泥硬化阻断地表水地下水交换等等,是破坏乡村水环境自然综合功能的愚昧性水环境治理行为。因此在水环境治理时,不应仅注意局部利益或工程的单项经济效益而忽视水环境的原有功能,破坏原始生态平衡,否则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控制污染,保证水环境的健康

水体及其相关的生物群落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人们对水环境的利用与开发,必然改变水体的时空分布和水质状况,使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如滥施农药化肥,乡镇企业违法排污以及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乱排乱堆等。因此在农村水环境治理时,应当消除点污染,减少与控制面污染,通过宣传教育增加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和进行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减少对原有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水环境的多样化,使水环境生态系统与周边生态系统有机联系,并通过综合措施对已遭到破坏的水环境进行修复和维护。

3.加强水土保持力度,发展生态农业

水土流失是近些年来农村水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林业、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植被破坏,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土壤功能退化,涵养水分能力降低,洪涝灾害频发,加速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合理、适度开发农村有限的资源,实行生态防治技术和生态施肥技术,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如生态治理中的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封山育林等,农业生产上推广高效节水,提高水、肥利用率。

4.营造人、动植物和微生物的亲水氛围

水孕育了生命,孕育了乡村文明,人从视觉、听觉、触觉、体觉等途径感知水的存在,满足人与生俱来对水的生理心理需求。为人畜安全,用围栏将水隔离,为乡村管理,填坑埋塘,为防洪排水,水沟溪流渠化,阻碍人包括其他生物与水的物质交流、能量交流、情感交流。因此,水环境治理不是把水系约束在一定的位置之内,把水隔离,而是要重视生物的亲水性需求,满足听到水、看到水、接触水的需求。

5.尊重乡土水文化,突出地方特色

村镇大都是依水而立,因水而繁荣发展,水环境是乡村历史和文化积淀最深的地方。与水有关的桥梁、埠头及水利设施要修复和保护,体现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适当对乡村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民俗风情进行挖掘整理,融入水环境保护建设中,使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和延续。乡村景观建设中,应就地取材,包括当地建筑材料、本土生物,提升景观品味,更自然,更具亲和力。

四、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中水环境治理的探索

安吉县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548.9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98亿立方米,建有各型水库81座,总库容4.35亿立方米。河流以干流西苕溪为主,一级支流有南溪、龙王溪、浒溪、里溪、晓墅港、浑泥港和西溪共七条,各条溪流串联着县内大小城镇村落。2001年安吉县确立“生态立县”战略方针,2008年全县拉开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序幕,2011年又率先提出风情小镇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13个环境优美、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风情小镇,用“美丽”二字将乡村、小镇、县城串成一线。

开展乡村景观建设,如何结合好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重点是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创新突破,规划引领,差异多维。

1.精心布局,统筹规划,把握水环境治理的方向

根据每个村镇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人口环境、水资源状况、水环境设施等一系列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对,确定水环境治理内容。如地铺镇因为这几年的城市化扩张,水环境面临越来越大压力,必须抓紧时间合理规划、合理开发,把穿境而过的干流西苕溪和递溪、浒溪、龙王溪三条支流进行河道生态化治理,充分利用每条河流的特点,对河道实行差异性的河滨空间景观建设,形成一条条滨水旅游观光带,以城护河,以河美城;划分城东区、西区、西北区三个水环境功能区域,根据地理、水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程度,以清淤、生态护岸、绿化、搞活水体等不同手段治理每个区域内的水域环境,景观生态化效果明显。

2.以人为本,保证农村水环境安全

从2005年开始,安吉县把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作为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措施来抓,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更多的资金补助,实施农民饮用水提升工程,到2012年为止,全县已经有29万的农村人口喝上了水质水量稳定的自来水,占农村总人口的83%,涉及全县所有乡镇的206个行政村,缓解了用水矛盾,保证了用水安全。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支持,全县大范围进行农村改厕、垃圾集中处理行动,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水质污染、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减小。

3.积极开展农村河道生态治理工程

农村河道是农村重要的水环境之一,是人们亲水活动、休闲游览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灾害频发、污染物相对集中的水域。目前,鄣吴、景溪、上墅、昆铜、章村等村镇的河道生态治理工作已展开,有的已经完成,基本采取保护自然与保证安全相结合的治水理念,如鄣吴河道的水势一直较稳定,坡降较小,护岸工程以块石垒砌护脚、原生植物护坡,辅之于少量的亲水廊道;景溪、章村的河道水势变化较大,尤其是在汛期,河道冲刷严重,急水险滩段护岸方式即以浆砌大块石护脚、矮小直立式挡墙和干垒卵石护坡,河势平稳段则以干叠大块卵石护脚,植草护坡。

4.保护与合理利用农村水环境原生态工程

安吉县由于地势与气候的原因,平原、丘陵地区农村散布大批小水塘、小水坑,尤其是以良朋、高禹、梅溪、溪龙等乡镇较多,这些坑塘是农民灌溉的水源地之一,有着调节局部小气候、拦蓄地表径流和泥沙、存贮消化氮、磷等营养物的生态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全县禁止填、挖各类坑、塘,禁止人畜排泄物、生活垃圾直排入塘,以适度清淤、生态护岸等治理脏、乱、臭现象,保证水面和水量,充分发挥生态调节作用。

塘浦村的乌象坝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承担六万多亩的农田灌溉和村民的汲用,2005年受麦莎台风影响右坝头局部冲毁,维修加固方案以沿用原坝形为主,坝高、坝长及取水流量、淹没范围均未做变更,其他如梅坑桥的安丰坝、孝丰的石语坝等均做了原生态加固;双一、五鹤、报福等村镇的古井、泉水进行清淤、外表修复等保护措施;鄣吴、船村的穿村小溪有洗涤、灌溉之用,仅对原干砌石护岸进行修整和沟底清理,以及增加少量的亲水埠头、休闲小品等。

5.挖掘乡村水文化和营造水景观

在美丽乡村和风情小镇建设活动中,通过对全县的水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了乡村一部分较为突出的水文化、水风情影像,一些保存完好的水景观原封不动保留,一些年

久失修的水景观进行保护性修整,采用旧材料、旧工艺、旧理念做到“整旧如旧”,体现古色古香的韵味,如深溪、石岭河道亲水空间和递铺驿站广场、井村姚家大院;在河道、坑塘、水井、湿地等水文化积淀较深地方,新建一批滨水景观廓道、广场,如景溪河道修闲长廊、鄣吴昌硕文化广场,徐村湾、新丰村池塘水文化景观。

五、结语

水环境治理与水环境景观建设是美丽乡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治理就是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人水和谐的理念,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指导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把农村水环境治理得更符合自然规律、更具有本地特色,打造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乡村景观。

参考文献

[1]张丙印,倪广恒.城市水环境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美丽乡村建设交流材料第6篇

“中国美丽乡村联盟将本着‘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原则,资源共享,加强合作,共同践行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中国美丽乡村。我们要自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2013年2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50个美丽乡村的代表齐聚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以《中国美丽乡村联盟宣言》的形式做出一个践行生态文明的“美丽”承诺。

万峰林所在的黔西南自治州不仅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山水之间还保存着纳灰村、南龙古寨、鲤鱼坝村、打凼村、纳孔村等一批原住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乡村。

为中国乡村

可持续发展把脉

党的十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自此,“美丽中国”作为一个新名词风行全国。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后第27天,全国首个以“美丽中国”为主题的高端峰会在兴义万峰林拉开序幕。万峰林峰会以“民生与民声——中央一号文件与百姓关注、中国美丽乡村构想与机遇”为主题,搭建一个开放、广阔、包容、高端的交流与合作平台,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中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研讨把脉、建言献策,为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传承民间民族文化等方面提供建议。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宣布峰会开幕并作主题演讲,他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两大引擎——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双创”战略;构建多层次的产业链和价值体系是发展创意农业的新模式;创造“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的实现;大力推进创意农业发展的新思路等内容;厉无畏对创意农业和乡村文化发展的精彩论述引来现场热烈掌声。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联合推动组组长何丕洁,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农业部党组成员张玉香,军事科学院军事研究部副部长、少将罗援,省政协副主席孙国强等出席。

中央电视台7频道农业节目总编辑赵泽琨第一次来到万峰林,惊叹于乡村的原生态之美。他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党的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经过一段时期改善与提升环境、产业、素质、服务等方面,将来中国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会更优美、村容村貌更整洁、产业特色更鲜明、社区服务更健全、乡土文化更繁荣、农民生活更幸福。

黔西南自治州州委书记张政在致辞中承诺,将以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为载体,进一步学习借鉴全国著名美丽乡村的好经验。坚持“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峰会原则,建立和巩固第一批以全国50个美丽乡村为代表的乡村发展联盟,践行“万峰林峰会宣言”,切实在理论研究、经验交流、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成效。

黔西南自治州州长龙长春在《宜居宜游之都 投资兴业热土》的演讲中,展现了黔西南的发展愿景——建成全国性的承接产业转移、旅游休闲度假、民族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西南腹地出海和连接东南亚的大通道,西江上游经济区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加工基地。并欢迎海内外客商来此投资兴业,共创双赢。

峰会上,美丽乡村的代表们纷纷发言:北京新发地村党委书记张玉玺介绍了本村的蔬菜产业如何服务首都的成功经验;江苏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副书记吴惠芳介绍了作为百亿元乡村的发展模式;兴义市冷洞村党支部书记朱昌国分享了“贵州精神”诞生地的发展经验……

借力外部资源

打造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需要激发自身活力、有效利用本土资源,更需要借力外部优势资源,联手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应邀出席峰会的企业界代表,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屠红燕,广汽吉奥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缪雪中,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田宁,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徐浩然等代表根据各自产业的特点,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将带来的庞大市场蛋糕,就如何深度开发乡村市场分享了他们的长远思考和商业智慧。同时还就乡村市场中制造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将为乡村市场带来的影响,如何整体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不少真知灼见,表示愿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多的产业支撑和智力支持,帮助和扶持农村社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管清友,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执行会长王理宗,兴义市市长王天洋及全国各地的美丽乡村代表们,在峰会开放互动式访谈中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积极交流互动,共同谋划与分享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经验及做法,拓展思路引发共鸣。

主持访谈的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在总结词中说,“美丽乡村”不仅是一个生态概念,而且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社会概念。“美丽乡村”不仅有一个美丽的外表,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它应该是结合了经济、政治、人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一个完美组合,这才是对真正“美丽乡村”的追求,是中国农村未来的希望。

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相关负责同志,国内知名专家及省直单位负责人,全国50个美丽乡村代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及国际友人和部分工商界人士参加了峰会。(责任编辑/哈文丽)

“中国美丽乡村联盟”宣言

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节约和保护农业资源。

3.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4.提升农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科技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使农民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美丽乡村建设交流材料第7篇

睁开眼,我看到的是池塘、水沟、河流被塑料袋、牛粪、果皮、纸屑、烂菜叶堆积淤塞,污水横流、浊气熏天;田间地头,焚烧秸秆杂草留下的斑斑痕迹清晰可见;村里村外,滥砍滥伐,开垦荒地,植被遭到破坏,轻则尘土飘飞,扬起漫天尘沙,重则水土流失,酿成家园被毁的惨剧。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水源、田园、家园正受到污染、侵蚀和威胁。每每看到这些,我们都不禁要问:美丽乡村梦,梦在何方?

终于,我们盼来了希望。十八大来了,美丽乡村建设开始了,党的号召犹如一股清风吹遍了祖国乡村大地,我们的家乡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家园的活动。我们为之感慨、为之自豪。这股清风使我们坚信:美丽乡村梦,就在前方!

“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声春雷唤醒了祖国大山南北这片沉睡的土地,走进了乡村,走进了农家,为乡村带来了一派崭新的气象。看,家园内,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瞧,河道中,清洁水源、疏通水道,治理水塘。望,田野外,清除田间残渣,普及培植技术,推行生态农业。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老百姓从好奇到观望,从观望到理解,从理解到参与,从参与到感激。清洁乡村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已经蔚然成风。

乡村变了,杂草清除了,绿树种起来了,建起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白天大家在农家书屋学习知识,晚上男女老幼在这里载歌载舞一片欢乐;垃圾处理厂建起来了,门前放起了垃圾收纳箱,垃圾像城市里一样,有了专人收集处理了,没有了恶臭满天的垃圾堆,门前的道路一下子宽阔起来了;污水处理管道铺设起来了,没有了了四处横流的污水;水泥道路修起来了,没有尘土了漫天的尘土飞扬;门前的菜园围起了篱笆,门口的杂物收拾整齐了,迎着微风,人们能够闻到沁人心脾含着泥土气息的空气。路灯装起来了,村庄亮起来了;墙上画画了,房子变美了;健身器材装起来了,老人们活动起来了;党员活动室建起来了,支部活动更有力了;我们的家变美了。

乡村改变了,变整洁了,变美了。没有了乱七八糟的野广告,墙壁新涂上了洁白的涂料,书写上了鼓足干劲的标语;没有了断壁残垣、没有了四处飘飞的尘土、……我们再不会行走于遍地果皮纸屑的街道,也不会在飞驰的乡间客车里领略漫天的沙尘暴。

乡村改变了,变和谐了,老人们有活动室了,孩子们校园变规范了,农业产业做起来了,乡风文明传起来了,晚辈们变孝顺了,邻里们变和谐了,农民们积极发展产业了,读书声一阵阵传来了。

春天,空气里荡漾着诱人的小草的清香;村外,迎着出生的朝阳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嫩绿的,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地平线,春风轻轻地吹来,田地里的麦苗泛起阵阵波浪。夏天,处处绿树成荫,蓝天上,稀疏的点缀着几片淡淡的云朵,透漏出丝丝清雅的美,当空的烈日,也挡不住孩童们欢快的笑声。秋天,美丽的画卷点缀着绚丽多彩,光彩耀人,耕耘了一天的人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收工回来,霞光映红了他们黝黑的脸庞。冬天,树上和草地里嬉闹的小鸟,渐渐地安静下来,当落日把最后的一抹霞光带回家时,天地间变成了银灰色,给屋脊、墙头、树木和田野笼罩了一层轻纱,那诗意般的黄昏,令人心醉。

美丽乡村建设交流材料第8篇

初夏时节,走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办事处南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风景画。谁能想到,昔日远近有名的“夹皮沟”,近年来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整村推进绿色工程,如今村庄在规划中提升,在提升中变样,在变样中展现品位,环境靓了、空气好了、风景美了、村民乐了,成为集休闲、观光等为一体,可以让游人领略生态美景,品味健康美食,体验休闲农业,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公园。又因独具特色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南庄村先后被评为 “全省3A级乡村旅游景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镇”等。

这是铜仁市近年来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快速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增长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地处湘、鄂、渝、黔边区武陵山脉腹地的铜仁市努力追求良好“大生态”、营造发展“小气候”,积极构建实体经济强劲、市场要素聚集的经济生态,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态,构建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的自然生态,用综合生态观引领城乡融合大发展。

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武陵之都、仁义之城,让人们感受到生活在这里越来越美好。

以生态优先引领发展升级

“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针对的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领域都有重要指导意义。”铜仁市委书记夏庆丰说。

5月的梵净山,空气清凉,群山流翠。清澈见底的太平河畔游人如织。近年来,铜仁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发展定位,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深入实施“美丽铜仁、清洁乡村”和“全城动手、整洁市容”创建活动,打响了城乡生态文明创建提升的“五城联创”攻坚战。在城区,通过拆房建绿、规划插绿,市民出门200米就有一处休闲绿地;在乡村,因地制宜,阡陌交通,山美水美。

如今,一个个人居生态社区紧临湿地公园,洗尽繁华,恪守自然的淡然与灵气,演绎“珍重自然、利用自然、因势利导”的生态宜居体系,最大程度地体现自然生态,让居住者不论透窗而望,抑或临境而行,漫步其间,随处感受“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别致生活,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一个居住和放松心灵的墅境家园。

这是铜仁市主动适应新常态,释放生态新优势,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导的增长模式,着力实施城乡环境整治,培育绿色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市上下朝着“绿富美”奋力前行的真实写照。

随着城乡环境的不断改善,铜仁的生态资源优势迈上了新台阶,助推铜仁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升级。

据统计,目前全市森林面积1539万亩,森林蓄积量535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7%以上,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8天,优良率达98.1%;主要河流11个断面水质达标率81.8%;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依托良好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铜仁市用综合生态观引领城乡融合大发展,把生态做大成产业链,把美丽转化成生产力,着力培育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绿色产业集群;倾力打造精品风景区、森林公园,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观光乡村游,延长旅游产业链。目前,全市已建成培育百亩以上生态农庄80多个,发展旅游环线农家乐2000多家。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20%。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迎来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大时代”的黄金期,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

2016年5月15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铜仁市遗世独特的山水风光、悠久灿烂的人文景观引起多方热烈关注。

以生态工业引领绿色发展

身着整洁工作服的工人正在生产各种动物用药,产品原料均是当地生产的中药材;特色工业园区内,不产生任何污染便将原生保健药材制作成各种饮品和生活日用品……6月2日,记者在铜仁高新区大健康产业园区看到了繁忙而有序的一幕。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以生态理念建设智慧城市,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意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立足实际,加快做长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三块“长板”,以创建生态工业园区为目标,坚持走绿色发展、集约节约发展、差异化发展之路,全力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以开发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和水电等清洁能源为突破口,形成了独具山区特色的“生态环保”工业发展模式。

审批项目时,铜仁市严格把控源头,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坚持执行项目环保前置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优先发展污染小、能耗低、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严格控制新污染产生,关停高污染工业企业;以绿色招商为抓手,从外地引进和推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自动化生产技术的新型循环工业企业。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优化工业布局,以国道、省道为依托,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同时,铜仁立足本地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形成大数据产业、营养大健康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型建材、新材料等5个百亿级产业;坚持以“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推动乡镇普遍建立农业园区,把生态茶、生态畜牧业、中药材、农业与乡村旅游、“两烟”培育成100亿元级支柱产业。

在“大健康”产业背景和发展理念的影响下,铜仁市应“天时”之利,接“地利”之便,顺“人和”之力,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其中药材产业得到不断发展。据统计,全市林产中药材主要涉及厚朴、杜仲、黄柏、五倍子等,总产量超3000吨,总产值超5000万元,林产中药材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铜仁已形成了水电、食品、建材、制药、化工五大工业产业,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共生共荣的良好格局。

借力生态优先走转型新路

如今的铜仁,厚积薄发,沿着综合生态观发展路径,正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进行着全新的豪迈实践。

“我们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晏说,以科学集约、绿色高效为主要特点的园区经济,已成为铜仁经济的最鲜明特征。

近年来,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铜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聚集12个省级工业园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构建起区域经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以人为本,道法自然。铜仁精心演绎城乡统筹发展二重唱,大力推动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建设,强力推动科技引领取得新突破,强力推动开放带动迈出新步伐,强力推动生态支撑形成新优势,强力推动转型发展实现新提升,强力推动统筹发展构筑新格局,强力推动共享发展达到新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交流材料第9篇

关键词 乡镇规划;设计方法;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乡镇规划设计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如今城乡资源出现极度不平衡现象,主要是以为城市发展的速度过快,对资源的需求较大,而乡镇的发展较慢,不能有效的进行资源开发,导致资源浪费;城乡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乡镇人员为了更好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选择到城市生活,大量的乡镇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各方面的需求增多,不管是在住房还是能源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些一线城市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承载力,而乡镇人口逐渐减少,能源不能有效利用;如此循环,最终造成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由此可见进行乡镇规划设计与工程项目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发展的程度不仅仅要看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发展水平,也要考虑乡镇的现状。如果一味的进行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经济,那么城乡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国家的整体发展进度,由此可见乡规划设计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工程项目作为乡镇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向,就需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这些工程项目直接关系着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要对这些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它们的顺利实施,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根据时展的要求,更好的进行乡镇规划设计与工程项目管理。

一、乡镇规划设计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乡镇规划设计与工程项目基本流程一般是前期交流、现场勘查、确立方案三部分。前期交流是指与乡镇居民、乡镇负责人、施工单位、规划局之间的交流探讨,这种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要围绕乡镇建设怎样更好的适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结合时展的要求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而不是独立的去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乡镇居民的经济水平,所以在交流时要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现场勘查是指对工程项目施工地点的地质勘测,环境勘查以及其他可能影响乡镇建设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方案的确立,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是为方案的确立提供一定的参考,首先方案是要适合新农村发展的,并且在设计规划时要考虑美化问题,如今的城乡一体化除了考虑经济发展,还要建设美丽新农村。

二、乡镇规划设计的建议

(一)、加强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人民生活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才能进一步的发展乡镇建设事业。所以我们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建设、房屋建设等,乡镇的道路建设没有必要和城市的道路一样宽,城市道路通行的车辆较多,也就需要一定的宽度,但是乡镇道路通行的车辆较少,而且,道路过宽会占用田地,导致土地的浪费;房屋建设上,城市为了节省占地面积,需要不断对房屋进行加高,乡镇的人口少,用地面积也就少,房屋建筑过高,不利于乡镇人民的生活,所以我们需要结合乡镇居民的实际情况,规划适合新农村发展的的项目工程,更好的把乡镇建设融入到城市化的发展中。

(二)、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布局

虽然我国要求城乡建设一体化,但是乡镇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城市的功能布局来进行规划,乡镇的规划布局要合理的处理好个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要用绿化带进行隔离,避免工业污染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等;乡镇的城市功能布局还要考虑是否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更多注重的是规划设计的美观性与合理性,我们在乡镇规划上不能一味的城市化而忽略乡镇的环境特色。

(三)、保护环境,生态规划

我们在考虑经济乡镇的时候还要考虑美丽乡镇。乡镇自身的环境是非常好的,我们不能为了城市化的建设就忽视乡镇的环境,任何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所以我们在乡镇建设时,一定要保证工业废水、交通废气的合理排放,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的污染;其次我们要保留原有的绿色植被,保留原有的文化特色,在城市化的发展下,乡镇特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些绿色植被来净化被污染的空气,从而保证乡镇的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更符合新农村建设的需求。[3-4]。

三、提高乡镇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乡镇施工项目的施工管理

乡镇项目的施工对乡镇规划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保证了乡镇工程项目的质量才能进一步保证乡镇建设的质量,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施工单位是否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施工人员是否有着较强的技术和能力,只有达到标准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项目,然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工期,减少一定的资金投入。

(二)、加强材料的质量检查

材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的质量高低,所以在对材料的选用上要加强监管,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再进行价格选择。然而有些商家以次充好,选料人员没有明确辨别,导致次的材料出现自施工现场,为了避免这种质量差的材料运用到施工中,管理人员应该对运到现场的材料进行再次的质量检查,避免出现安全隐患,耽误施工的进度,增加资金投入,从而阻碍乡镇工程项目的建设。

(三)、加强乡镇工程项目投资的管理

乡镇的发展必然会引来更多的投资商,首先我们要对投资商的可靠性进行甄别,除了辨别投资的这假,还要考虑哪方面的投资是对此处的乡镇建设有利的,这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地的主要发展,选择带动其发展的,能把实际需求与美丽乡村相结合的投资项目。

(四)、提高乡镇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管理人员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领导者,所以他必须以身作则,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才能对施工人员起到榜样和领导作用。如果管理人员在施工检查中忽视细节,那么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就会对小问题不处理,从而引发大问题;管理人员在材料上贪图利益,那么选料人员也会为了一点小利润而使用质量没有保证的材料,这些管理人员的不负责任都会给工程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在施工前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从而提高乡镇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5-6]。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规划设计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构件和谐社会的的前提条件,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乡镇规划的主要方向,为了确保乡镇建设的顺利完成,我们要严格监管工程项目。笔者提出,我国的乡镇规划设计与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时代大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研制出有利于整个国家建设的设计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韩超.浅谈乡镇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

[2]王浩.乡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J].吉林蔬菜,2012,(7):53-54.

[3]罗永刚.乡镇统一规划设计探索及实践[J].中华民居,2010,(11):40.

[4]吴.乡镇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