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18 18:24:08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第1篇

【关键词】 危险行为;吸烟;饮酒;赌博;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 (2007)09-0829-03

吸烟、饮酒、吸毒和赌博等健康危险行为不但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而且也将影响到他们 成年时期的健康和工作。为了解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状况,根据《中国城市青少 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方案》的规定和要求,于2004年10-12月统一组织具有代表性的市区初 中、高中、中专和大学的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选择20所乡村中学在校学生开展问卷调 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12月在南京、徐州、苏州、盐城市区随机抽取68所学校( 24所初中、24所高中、12所中专、8所大学),农村20所中学(宜兴市10所,射阳县10所) ,每所中学从初一到高三年级随机抽取2~3个班,中专一~三年级各抽取1~2个班,大学一 ~四年级各抽2~3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学生19 532名,不同地区、不同学段调 查学生数见表1。

1.2 方法 统一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分中心提供的“中国青 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吸烟、饮酒、吸毒和赌博等 危害青少年健康行为的相关问题。其中初中问卷有64个调查项目,高中(中专)问卷有67个 调查项目,大学问卷有65个调查项目。

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培训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员,在学校班主任的配合下 ,统一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8.0软件进行统计,并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地 区、年级、性别、学习阶段、城乡、父母学历、是否住校、不同学校类型的差异。

2 结果

2.1 吸烟 见表1。

2.1.1 尝试吸烟情况 4 407名学生曾尝试吸烟,曾尝试吸烟率为22.7%。 曾尝试吸烟率男生为34.4%,女生为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学 生为22.6%,乡村学生为22.5%,城乡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曾尝试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尝试吸烟率为38.0%,优秀学生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住校生为28.6%,走读生为18.6%,住校生与走读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1)。父母学历越高,子女尝试吸烟率越低,其中父亲小学以下为28.9%, 大学以上为15.3%;母亲小学以下为28.5%,大学以上为14.3%。

2.1.2 吸烟年龄 曾尝试吸烟学生中,有2 146名学生开始吸烟年龄≤13岁 ,报告率为11.1%。其中男生为16.2%,女生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城市学生为10.2%,乡村学生为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习 成绩差的学生为17.6%,优秀学生为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校生 为12.2%,走读生为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父母学历的升高, 其子女13岁前的吸烟率逐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父亲学历小学 以下为15.2%,大学以上为7.7%;母亲学历小学以下为14.6%,大学以上为8.1%。同时,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在校学生13岁前尝试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3 目前吸烟情况 在调查的近30 d中,有1 d和1 d以上吸烟的在校生有 1 865名,吸烟率为9.5%。其中男生为16.2%,女生为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城市学生为9.6%,乡村学生为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目前吸烟率为19.0%,优秀学生为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住校生为12.7%,走读生为7.7%,住校生与走读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父母学历的升高,其子女尝试吸烟率逐步下降,其中父亲学历小学以下为11.1 %,大学以上为6.5%;母亲学历小学以下为11.8%,大学以上为7.0%。在校生近期吸烟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年级的上升而呈上升的趋势,即不同年龄在校生近期吸烟率从13岁的2.4 %上升到23~24岁的45.2%,从初一年级的2.3%上升到大学四年级的37.6%。

2.2 饮酒 见表2。

2.2.1 曾尝试饮酒情况 被调查学生中,8 343名学生曾尝试饮酒,曾尝试 饮酒率为43.1%。其中男生为50.3%,女生为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城市学生为44.3%,乡村学生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 区、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 习成绩差的学生曾尝试饮酒率为52.9%,优秀学生为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住校生为50.6%,走读生为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 父母学历的升高,其子女曾尝试饮酒率逐步下降,其中父亲学历小学以下为43.9%,大学以 上为40.7%;母亲学历小学以下的为43.7%,大学以上为38.2%。

2.2.2 饮酒年龄 曾尝试饮酒学生中,有4 523名学生在13岁前曾尝试饮酒 ,饮酒率为23.4%。其中,不同地区学生13岁前尝试饮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男生为29.1%,女生为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学生为23.9 %,乡村学生为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类型、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校生学习成绩越好,1 3岁前饮酒率越低,其中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为32.4%,优秀学生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住校生为20.9%,走读生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父母学历的升高,其子女13岁前的饮酒率逐步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其中父亲学历小学以下为21.3%,大学以上为26.1%;母亲学历小学以下为21.5% ,大学以上为28.0%。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在校学生13岁前尝试饮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2.3 近期饮酒情况 在调查的近30 d中,有1 d和1 d以上饮酒的在校生有 4 140名,饮酒率为21.4%。其中男生为26.4%,女生为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城市学生为21.5%,乡村学生为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 均<0.01);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近期饮酒率越低(P<0.01),其中成绩差的学生近 期饮酒率为26.5%,优秀学生为19.1%。住校生为26.4%,走读生为18.3%,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1)。父母学历的升高,其子女近期饮酒率逐步上升,其中父亲学历小学 以下的为20.7%,大学以上的为21.7%;母亲学历小学以下的为20.8%,大学以上为22.7% 。在校生近期饮酒率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即不同年龄在校生近期饮酒 率从13岁的12.3%上升到23~24岁的61.4%,从初一年级的10.8%上升到大学四年级的58.2 %。

2.3 吸毒情况 被调查学生中,有182名在校生曾使用过,吸毒率为0.9 3%。不同地区学生吸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其中男生为1.43% ,女生为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学生为1.05%,乡村学生为0 .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曾尝试吸毒率为1.93%, 优秀生为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校生曾尝试吸毒率从13岁的0.42 %上升到23~24岁的3.01%,从初一年级的0.50%上升到大学四年级的2.12%。

2.4 赌博情况 在被调查学生中,有3 234名在校生曾经赌博,赌博报告率 为16.6%。不同地区学生赌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其中男生为 21 .7%,女生为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学生为16.1%,乡村学生为 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曾尝试赌博率为21.9%,优秀生为16.3%,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1);在校生曾经赌博从13岁的7.1%上升到23~24岁的25.3%,从初一年 级的6.4%上升到大学四年级的28.6%。

3 讨论

江苏省青少年吸烟率、饮酒率和赌博率均明显低于1999年中国5省市调查结果[2], 也明显低于2003年北京市[3]和合肥市[4]的调查结果,高于国外报道结果 [1]。

青少年吸烟、饮酒、吸毒和赌博等危险行为存在“六高现象”,即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欠 发达地区,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普通学校高于重点学校,住校生高于走读生,大 学生高于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学段的上升,青少年吸烟、饮酒、吸毒和赌博等危险行 为呈上升趋势,且青少年吸烟、饮酒、吸毒和赌博等危险行为与学习成绩、父母亲文化水平 有密切关系,即学生学习成绩越好或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其健康危险行为越低;反之,学生 学习成绩越差或父母文化水平越低,其健康危险行为越高。

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是干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学校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 少、见效快的卫生防病措施,也是以学校为基地预防青少年吸烟、饮酒、吸毒和赌博的一个 重要环节和场所。据WHO预测,我国0~29岁3亿男性中将有2亿烟民,其中有1亿人最终会死 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根据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 在城乡学生中开展戒烟、控酒、禁毒、禁赌的健康教育,给予他们健康行为指导,不断提高 全省青少年卫生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此外,青少年吸毒率为0.93%,赌博报告率 为15.0%,特别是大学生吸毒率高达1.77%,明显高于中专生、高中生、初中生。为此,针 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禁毒和禁赌教育刻不容缓,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公 安、文化、广电、卫生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利用电视、广播、板报、画廊、讲 座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吸毒和赌博是违法行为,提高他们对吸毒和赌博对健康、工作、家 庭危害的认识。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心理辅导和生活技能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对待学习、就 业、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坚定信心,去迎接挑战和克服困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与国外交往的增多,江苏省青少年各种健康危险行为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 势。因此,全社会必须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法律法规文件 ,为在青少年中开展戒烟、控酒、禁毒和禁赌提供依据。同时,学校要抓好健康教育,通过 学校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吸烟、酗酒、吸毒、赌博对健康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认知 水平。此外,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态度,为此,父母也要以身作则,也要 参与到戒烟、控酒、禁毒、禁赌的教育中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榜样作用。

(致谢:参加课题调查的还有史祖民、潘晓群、戴月、刘辉、孔庆兰、沈蕙、吴小群 等医师,在此表示感谢!)

4 参考文献

[1] CANDACE C,CHRIS R,ANTONY M,et al.Young people's health in context:HealthBehaviour in School-aged Children (HBSC) study:International report from the 20 01/2002 survey.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2004:63-72.

[2] 孙江平,宋逸,马迎华,等.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调查报告(三).中国学校卫 生,2001,22(5):396-398.

[3] 陈晶琦.北京与沈阳部分初中生危险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574- 576.

[4] 高茗,张金霞,马尔健,等.合肥市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5年变化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4,25(2):143-144.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第2篇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或是成人教育,都取得很大进步,具体体现在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很大提高,校舍环境有较大优化与改善,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等。但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城乡教育存在明显的差距,最明显的就体现在中小学教育上。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具有重要地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以后教育成长。因而研究乡村小学办学情况就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我们从基层农村来了解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现乡村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引起社会关注。

而且,乡村小学的办学情况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重视,为此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推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重点。华南师范大学是大学是广东教育的龙头,华师人秉承着关注教育的时代责任感,有义务和责任去关注乡村小学办学情况。

为什么选增城做调查呢?因为增城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不过现在并不是十分发达,处在转型中,城乡差距也比较明显,存在数量较多的农村小学,而且增城离华师比较近,本人对增城比较熟悉,所以选增城市乡村小学作为研究的对象。

 

二. 研究的主题和目的

(1) 主题:关于乡村小学办学情况调查,以广东增城为例。

(2) 目的:通过对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反映整个广州市乃至整个广东省乡村小学办学的一些共同情况,引起各方重视,为达到推动广东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做贡献。

 

三.文献探讨

研究乡村小学办学情况的调查有很多,人们都普遍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乡村小学办学仍然比较落后 ,与城镇有一定差距。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小学办学要追上城镇小学,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本次调查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调查中尽量收集增城市教育局对本次调查课题的一些已有资料。   

另外有专家曾指出增城市,或者其它地方乡村小学办学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

(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使农村教育的话题又成为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

(二) 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关键是农村中小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三) 乡村小学的办学,现阶段还不是扩大优质资源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基本办学条件的问题。

(四) 乡村小学办学的困难和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老化,二是办学经费短缺,三是办学环境较差。

 

四.研究设计

(1)  调查方法:实地研究,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方式,加上拍摄,实施实地观察法。

(2)  研究的模型:增城市各镇各选一个乡村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如派潭镇—庙谭小学:小楼镇—棠下小学:荔城镇—棠村小学:正果镇—兰溪小学:石潭镇—麻车小学:朱村镇—莲塘小学:中新镇—梁屋小学:新塘镇—大勿村小村。(如果不存在所选小学,例如出现一些小学合并等情况,可选该镇乡村另外小学作为调查对象,这是初定,根据实际情况可改。)

(3)  分析单位: 所选的乡村小学。

 

五.研究调查步骤

(1)  选题,查找所选课题的相关资料,为调查的开展作理论准备。

(2)  组队:调研的队伍为10个人,选熟悉增城市的学生为主,以1人为组长,3人为采访员,3人为记录员,2人为后勤人员,1人负责拍摄。实施调研时,除组长和拍摄人员确定不变外,队伍里每个人可轮流当采访员、记录员和后勤人员。

(3)  申请:写好计划书,组好队后写一份书面报告给学校,希望学校批准,并希望得到一些资金支持及给增城市教育局的介绍信。

(4)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稿,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访谈稿见附表,做好调查开展的资料准备。

(5)  进行调查的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

首先,去增城市教育局说明此行目的,并努力收集增城市教育局对本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概貌的一些资料;

然后,去所选各镇乡村小学进行调查,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所选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访谈对象包括学校师生,该村村民,学生家长等。

派发问卷的数量为每个学校50份,其中学生卷40份,教师卷10份,访谈的人数为每个学校和村庄20人,其中学生6人,教师6人,普通村民4人,学生家长4人。

最后,收集整理资料。每采访调查一个镇一个乡村小学就整理一遍,最后汇总整理。

(5) 分析资料:考虑经济、环境、人们的风俗习惯对该村小学办学影响。做到仔细认真,以小见大。最后撰写调查报告,完成其他调研成果。

注:访谈稿见附表。

 

六.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 本课题专业对口、立意深远

作为师范生的我们,本身所学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关心我国教育状况,这与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具有一致性。目前乡村小学办学情况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此课题研究的开展有利于深入了解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的具体情况,通过以增城为例反映广东省乡村小学办学面临的共同困境,引起社会重视,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作一些贡献。

(二) 本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经过请教老师得到建议和我们小组的讨论,初步确定研究目标,勾画出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减少课题研究的盲目性。

(三) 调查对象资源丰富,资料来源可靠

增城市的乡村小学数量多,而且增城是广州郊区的一个县级市,离华南师范大学比较近,交通方便,这为我们就地取材提供了便利。

(四) 人力资源优势

我们的成员有10人,基本上对增城市比较熟悉,方便解决交通与语言问题,便于调研开展。而且队员都有参与下乡的暑假调研,积累了一些调研经验,并且有社团工作的经历,这对于我们课题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五) 研究方法可操作性强

我们根据研究的需要采取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针对性强且可行性强,工作任务分配落实到个人,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七.测量

(1)  研究中主要变量:被采访人员的不确定性,乡村小学上学的时间、队伍进行调查时间安排、天气、调查期间人们的活动等。

(2)  测量(即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拍摄(拍摄学生、老师、校舍、村落、学生活动等)

 

八. 资料收集方法

     实地收集资料,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挖掘调查所选乡村小学办学真实情况,然后汇总反映,记录员和采访员要努力合作,拍摄员要抓住调查中精彩镜头。

 

九.分析方法

(1)  主要考虑经济因素,思考经济与乡村小学教育的关系。

(2)  还有考虑环境、风俗等其它因素对该村小学办学情况影响。

(3)  经济差异对办学影响作详细描述,各村所属镇环境、经济等因素作为差异性比较,还有注意人们对学校办学的关注程度。

(4)  汇总资料后要做到以小见大,因而联系到广州、广东乃至全国乡村小学办学情况。

 

十.研究时间表

如下:

 

 

 

 

时间

事件

注意事项

2010年暑假前一个月

组队,向学校申请

尽量不要与考试复习冲突

2010年暑假开始后

着手调查,先去增城市教育局了解总体情况

调查时用语要礼貌,拍摄要得到批准

2010年7月上旬至8月下旬

按派潭镇、小楼镇、正果镇、石滩镇、中新镇、新塘镇、朱村镇、荔城镇顺序进行调查   

每去一个地方都要做好问卷调查、访谈记录与拍摄工作,回来整理

2010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

继续调查

了解小学开学的时间,争取调查他们正式上课的情况,继续完成前面没有完成的调研任务

2010年11月

整理资料

做到详细和仔细

2010年12月

写好成果,论文及制作网页

做好成果汇报工作

 

十一.成果呈现方式

     论文加上网页,详细反映本次调查的成果,论文是作为本次调查的报告,网页的内容除了调查报告的方面,还有拍摄情景,以及与被采访者的谈话视频等。成果整理后,通过学校向有关部门反映。

 

十二.经费预算

总    计: 880(单位:元 人民币)

具体预算如下:

打印费:400份问卷*0.2元=80元

交通费:500元

通讯费:100元

摄影费:100元

其他费用:100元

 

 

 

 

 

 

 

 

 

 

 

 

                                                                                                                                                             

附表

访谈稿 (初定)

一.针对校长   

    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现在想了解一下你们学校一些情况,首先感谢您!我们想知道:

1 你们学校有多少个学生,多少个老师?     

2 你们学校的课室、体育场所是否设备齐全或足够?

3 您觉得乡村小学有面临哪些困境?例如你们学校?

4 作为一校之长,您有什么意见可推进乡村小学办学吗?

5 跟城市小学相比,您觉得自己所在的学校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与城镇小学有什么差别?

(还会有其他问题)等等

二.针对老师

老师,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想了解一些情况,首先谢谢您!

1. 你认为自己喜欢在乡村小学里教书吗?

2. 或者说,让您留在乡村里教书的动力是什么?

3. 您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有什么看法?

4. 您是教一个科目,还是几个科目呢?还有,您教几个年级?

5. 您觉得乡村小学的办学要提高,需要哪些人或部门的努力?

6. 等等

三. 针对学生

   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现在想问一下你们的问题,你们想听吗?

1. 你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吗?

2. 你们最喜欢上什么课呀?为什么呢?

3. 你们喜欢在这里读书吗?

4. 放学后,你们会在学校里进行体育活动吗?或者在其他空闲时间?

5. 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呢?   等等

四. 针对家长或村民

   大叔(大妈),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请问您现在有空吗?我们想知道您对本村小学办学的看法,先谢谢您!  

1. 请问您有孩子在本村学校里读书吗?你觉孩子在村里读书好吗?

2. 您觉得村里小学办学搞得怎么样?

3. 你们村里的乡亲支持建好村里的学校吗?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第3篇

[关键词] 龋病;根龋;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78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c)-0111-04

Survey of dental caries on the old people in Beijing City

ZHAO Mei ZHANG Hui CHEN Wei WANG Peng HAN Yongcheng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Dentistry, Beijing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Affiliate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ntal caries status of the elderly aged 65-74 years in Beijing City, an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oral health service. Methods An equal-sized stratified multi-stage randomly sampling design was used in Beijing City. Oral examinations of dental caries were performed on people who aged from 65 to 74. SPSS 13.0 software was appli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5208 old people were examed. The caries prevalence was 69.16%, which in the urban area (70.6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65.78%) (P < 0.01). The caries prevalence of the female (71.9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66.93%) (P < 0.01). The DFT was 2.85, which in urban area (2.9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2.62) (P < 0.01). Considering the sexual difference, the DFT of the female (3.0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male (2.67) (P < 0.01). The dental caries filling rate was only 29.97%, which in the urban area (33.6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20.59%) (P < 0.01). Conclusion The caries prevalence of the old people in Beijing City is still very high, but the filling rate is very low.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n caries prevalence, DFT and the filling rate between the rural and the urban area.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should be taken in the rural area.

[Key words] Caries; Root caries; Oral epidemiology survey; Old people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普遍延长,老年健康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北京市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成为口腔医疗服务的主体内容之一。由于口腔疾病的进展性和累加性,老年人对口腔保健有其特殊的需求。然而,老年人群往往比其他人群难以获得口腔卫生保健服务。进行老年口腔保健的前提是有效的疾病监控[1]。为了调查北京市城乡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了解龋病的患病趋势,为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提供最新信息,2010年北京市牙防所组织16区县牙防机构的口腔专业人员对全市65~74岁老年人进行了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将北京市该人群恒牙患龋状况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北京市16个区县城乡65~74岁常住人口,调查时间为2010年9~11月。

1.2 抽样方法

遵循经济有效的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本次调查的抽样设计,以区县为单位,按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高低分为三层,每层随机抽取一个街道或乡镇。每个样本街道或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或村委会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60人(男女各半)。

1.3 样本量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量5208人,其中城市3595人,农村1613人,男2572人,女2636人。

1.4 检查项目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户口类型、出生日期等。 健康状况项目:恒牙冠龋及根龋。

1.5 调查标准

口腔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法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和CPI探针。龋病检查标准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龋病的诊断标准[2]。

冠龋: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记为龋齿。使用CPI探针来证实咬合面、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若有任何疑问,不能记为龋齿。

根龋:进行根龋检查时首先要判断牙根是否暴露,其标志是釉牙骨质界暴露。牙根已暴露,用CPI探针探及根面有软或皮革样感觉的病损记为根龋。一个龋损同时累及冠部和根面则分别记录为冠龋和根龋。

1.6 质量控制

检查者均为口腔专业人员,具有3年以上口腔临床工作经验。现场调查进行前,检查者由北京市口腔流调技术指导小组统一培训并考核,经标准一致性检验合格(Kappa值达到0.6以上)。调查现场的检查条件一致,使用统一配置的CPI探针。调查过程中,安排5%受检者接受另一名检查者的复查。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龋状况

如表1、2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冠龋患龋率为67.09%,城市为67.96%,农村为65.16%,经统计学检验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6,P < 0.05),城市高于农村;男性患龋率为64.31%,女性患龋率为69.8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7.802,P < 0.0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冠龋龋均为2.57,其中城市为2.61,农村为2.49,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274,P > 0.05);男性龋均2.35,女性龋均2.79,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4.892,P < 0.01)。冠龋充填率为34.81%,其中城市为39.42%,农村为24.02%,经统计学检验城乡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94.166,P < 0.01),城市老年人充填率显著高于农村。

表2 北京市65~74岁人群恒牙冠龋患龋情况[n(%)]

注:D:患龋未充填;F:因龋已充填;DF:患龋及因龋充填

2.2 根龋状况

如表3、4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根龋患龋率为23.71%,其中城市为24.65%,农村为21.64%,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 < 0.05);男性患龋率为22.74%,女性患龋率为24.66%,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5,P > 0.05)。根龋龋均为0.63,其中城市为0.69,农村为0.49,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4.547,P < 0.01);男性龋均为0.66,女性龋均为0.60,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149,P > 0.05)。根龋充填率为18.01%,其中城市为21.70%,农村为6.35%,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5.324,P < 0.01)。

2.3 冠根合计情况

如表5、6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患龋率为69.16%,其中城市为70.68%,农村为65.78%,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2.552,P < 0.01);男性患龋率为66.33%,女性患龋率为71.93%,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9.124,P < 0.01)。龋均为2.85,其中城市为2.96,农村为2.62,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3.360,P < 0.01);男性龋均为2.67,女性龋均为3.03,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3.760,P < 0.01)。充填率为29.97%,其中城市为33.69%,农村为20.59%,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46.939,P < 0.01)。城乡各区县患龋率、龋均、充填率情况详见表7,其中,东城、西城等城区充填率高,延庆、门头沟等远郊区充填率低。

3 讨论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口腔疾病在人群中发生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疾病防治策略的重要手段。自1983年起,全国大约每十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此次北京市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距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已有5年之久,此次调查对象是从北京市16个区县随机抽取,样本含量涉及范围比前3次全国流行病调查更为广泛,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牙病防治工作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北京市65~74岁人群患龋率为69.16%,龋均为2.85,与2005年北京市同龄人群调查结果[3](患龋率为66.03%,龋均为2.37)比较,65~74岁老年人患龋率和龋均二者均有上升趋势,提示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此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北京市老年人患龋率、龋均、根龋患龋率、根龋龋均、冠龋患龋率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城市高于农村,与2005年流行病调查结果一致,符合发展中国家龋病流行病学特征[4]。这可能与城乡居民的饮食习惯差异等因素有关,如城市居民糖的消耗量及吃甜食频率较高,食物加工较细[5]。提示还要继续开展切实有效的口腔健康促进项目,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口腔健康知识,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根龋患龋率为23.71%,龋均为0.63。这与2005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北京市老年人根龋患龋率26.39%,龋均0.46)相比,患龋率有所下降,但龋均上升。说明老年人根龋问题仍然严重,未得到很好控制。分析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龈退缩发生率增加,或由于牙间隙暴露、口腔卫生差、食物嵌塞等原因,菌斑易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及根面,导致牙骨质脱矿、软化,发生根面龋[6]。此外,老年人缺失牙多,活动义齿与基牙间食物嵌塞,也会致使根龋的患病率增加[7]。应该针对这些发病特点,加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日常保健能力,使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预防根龋的发生。

与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龋齿充填率(29.97%)相比,2005年(23.88%[3])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根龋的充填率。其中,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城区充填率在45%~52%。这些与北京市政府近年来两次将口腔保健纳入政府实事,如为低保全口无牙老人免费镶牙、市卫生局出台了生命全周期口腔保健等举措,有密切的关系。此次调查显示,城区老年人龋齿充填率明显高于农村,这一点与辽宁[8]、湖北[9]省市基本一致,表明农村地区老年人大部分龋齿未得到有效治疗[10]。从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来分析,城乡口腔健康状况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知识态度、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习惯(主要是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农村相对城市而言,经济比较落后、卫生资源匮乏、人们缺乏口腔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11]。针对城乡老年人患龋状况和治疗水平存在的差异,提示今后要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城乡经济水平和口腔医疗资源分布,加强对农村基层口腔专业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社区口腔卫生服务,预防口腔疾病,提高龋齿充填率,切实提高老年人群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Petersen PE.The world oral health report 2003[R].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

[2]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3] 李璟,韩永成,张辉,等.北京市老年人群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1):23-26.

[4]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53.

[5] 张辉,顾志苓,陈薇,等.北京市城乡人群六个年龄组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北京口腔医学,2001,9(1):18-21.

[6] 刘璐,张颖,程睿波.2005年辽宁省老年人根面龋患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9):553-555.

[7] 欧尧,黄少宏,范卫华,等.2005年广东省成年人恒牙根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20-223.

[8] 张颖,程睿波,刘璐,等.辽宁省人群患龋状况及趋势的抽样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7,16(4):351-354.

[9] 台保军,江汉,杜民权,等.湖北省人群龋病的抽样调查报告[J].口腔医学研究,2007,23(2):223-225.

[10] 黄瑞哲,孙妍,阮建平,等.陕西省老年人群患龋情况的抽样调查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5):373-375.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第4篇

关键词:教育回报率;家庭背景;户籍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152-01

引言

目前,中国存在着明显的收入不平等,而且有扩大趋势,又有着极其注重人情关系的文化传统,在我国,家庭背景对教育回报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在人口流动、劳动力转移和新就业者择业过程中,教育回报率的城市差异发挥着重要。CHIP(China Household Income Proieot)数据估计了中国的教育回报率,在城镇地区大概为3.29%,农村地区大概4.02%。他们认为,城乡的教育回报率没有显著的差别,或者说,户口等因素对其工资所得没有显著的影响,甚至农村的教育回报率要高于城镇。关于家庭背景对教育回报的影响的研究目前在我国尽管有很多,但由于数据缺乏以及更新不及时,没有办法考虑能力和家庭背景对教育回报的影响,因而对教育回报的估计可能存在偏差。从国外的研究来看,这种偏差对教育回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许多社会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家庭背景对收入和教育回报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关于这种影响的实证研究却很少,特别是在不同户籍下的家庭背景对教育回报率就更少。从现有文献来看,中国城镇的教育回报率都明显较低,本文大胆提出以下假设:户籍屏障假设,即户籍制度严重限制着出身于农村的人们的社会流动,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不同户籍下的家庭背景对教育回报率的影响差异。

根据上述家庭背景影响收入的特点和途径以及城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本文试图运用CGSS(2008)调查数据,利用Mincer方程对样本数据进行0LS估计。在控制了教育水平和父辈有关特征等变量时,根据不同户籍人群中收入差异的特点,讨论家庭背景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和教育回报的不同影响。

一、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私人教育收益率主要是明瑟收益率,即教育边际收益率,反应了教育者由于多受一年教育而增加的收入。我们用如下明瑟方程作为我们的计量模型

LnWage-α+β1×Educ+β2×Exper+β3×Exper2+u

其中,lnWage为收入的对数形式,Educ为受教育年限,Exper为难以观测并对收入有影响的变量(能力),我们用工作经验表示(即受教育者的年龄一受教育年数-6),u表示均值为零的随机误差项,α、β1、β2、β3表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β1为教育回报率)。我们用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作为家庭背景的变量。

(二)数据说明

本调查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CGSS(2008)。CGSS(2008)的问卷调查涵盖了丰富的个体特征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教育及工作、性格与态度、社会交往与求职五大部分,基本满足本调查对微观数据的要求。

此次调查范围涉及全国125个县(区),500个街道(乡、镇),1000+居(村)委会、10000户家庭,共6000人。

二、实证分析

本文用OIS对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表一报告了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中可看出,在城市户口下,父亲受教育程度高的的教育回报率反而略低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低的,表明了家庭背景在城市户口居民的教育回报率所起作用不大。然而在农村户口下,父亲受教育程度高的教育回报率明显高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低的教育回报率,前者比后者高45.45%,可见,家庭背景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起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于出生在农村的人们,如果家庭背景好,子女将会获得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三、结语和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CGSS2008的数据,利用Mincer方程对样本数据进行OLS回归。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家庭背景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和教育回报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城镇居民,父亲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教育回报率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于农村居民,父亲受教育程度高的,教育回报率为17.6%,父亲受教育程度低的,教育回报率为12.11%,后者比前者提高45.45%。通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家庭背景对农村居民的个人收入和教育回报影响更大。对于出生在农村的人们,如果家庭背景好,子女会获得更多的受教育机会。而家庭背景差的,高昂的学费已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使得贫困家庭没有动力在子女身上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让农村的孩子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起到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

参考文献: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第5篇

【关键词】 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 17(2007)02-0167-02

【作者简介】 汝骅(1967- ),女,江苏吴江人,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学与公共营养等。

【作者单位】 苏州职业大学教师教育系,江苏 215104。

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表明,我国7~18岁男女生营养不良患病率和肥胖检测率均逐年上升 ,中小学生同时存在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两大问题[1]。而营养教育是改善中小学 生营养状况的一个有效而经济的途径,本调查以江苏省苏州市城乡和南通市城区为调查区域 ,了解中小学生及 其家长的营养知识状况,以期为推进学校营养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提供研究与 决策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城乡分层整群抽样法,在不同年级中进行随机抽样,选 取苏州城区(含古城区、新区、工业园区)和所辖吴江市农村的8所中 小学,在四~六年级(小学)、七~八年级(初中)和十年级(高中)共6个年级学生及其 家长中进行抽样调查。南通城区选择小学和中学各1所的上述6个年级同步实施抽样。两市共 计抽取10所中小学24个自然班的学生及其家长,其中城乡班级数之比为3:1。共向1 005 名学生和对应的1 005名家长发放问卷2 010份,有效参与调查人数为1 951人,其中苏 州城 区学生477名,农村学生261名,南通城区学生255名,苏州城区家长445名,农村家长256名 ,南通城区家长257名。学生有效参与率为98.81%,家长有效参与率为95.32%。

1.2 方法 调查工作在2004年5-7月进行。调查表系自行编制设计,并经 专家审核和小范围预测后确定。问卷正式使用前取小样本进行间隔半月的重复测试,相关系 数在0.8以上。问卷题目类型均为封闭性的选择题。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的知识题完全相同 ,仅知识来源题(复选题)选择答案略有区别。问卷涉及12道知识题,每题1分,总分12分, 并以≥7分为“及格”、≥9分为“优良”进行统计。学生调查由校长及班主任协助组织,并 在课堂上集中完成。每位参与调查学生带回“家长问卷”一份让家长填写,并由班主任负责 回收。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经核对剔除无效问卷,用Excel录入数据,SPSS 1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营养知识得分情况 苏州城区和农村学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 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南通城区学生与苏州城区学生比较,两者平 均分与及格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家长营养知识得分情况 苏州城区和农村家长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 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南通城区家长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率与苏 州城区家长比较,3组数据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2。

2.3 不同学段学生营养知识得分情况 见表3。参与调查的初中生和高中生 营养知识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率均高于小学生(P值均<0.05);高中生平均分高于 初中 生(P<0.05),及格率与初中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低于初中生 (P<0.05)。

2.4 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见表4。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1),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 (r=0.924,P<0.01)。

2.5 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来源 在父母、街道社区、报刊杂志、广播电视 、医生、亲朋邻里、中小学、大学8种被调查的营养知识来源中,学生的前3位来源依次为报 纸书刊、广播电视、父母;家长的前3位来源依次为报纸书刊、广播电视、医生。

3 讨论

苏州与南通两地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偏低,与国内其他城市同期调查所得结论[2- 4]基本一致,说明学生营养知识缺乏在全国具有普遍性。

高中生仅平均分高于初中生,及格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良率反而低于初中生,说明 学生营养知识水平从低学段到高学段出现波动现象,与中小学营养学整合课程(健康教育、 生物 、体育与健康、劳动与技术、化学等)的开设情况及营养学主题内容在各学段的渗透多寡[5]不无关系。建议在中小学各个学段连续对学生实施营养教育干预,提高学生的营 养知识水平。

苏州与南通城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基本一致,也许是因为两地均开设相同的营养学整 合课程,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来组织课堂教学,教育上存在某些一致性的缘故。但 城 乡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农村学生的营养知识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率均低于城市 学生,这些差异与农村地区更多地追求高考升学率从而任意削减非高考课 程有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面推进学校营养教育时不应忽略广大农村地区,应该因 地制宜地在农村开展学校营养教育,做到城市与农村并重。

另外,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同样偏低。家庭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家长言行 对 其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学生家长营养知识知晓程度对学生家庭膳食安排及对学生 的营养状况有一定影响。因此,在立足中小学开展以学生为主要目标人群的学校营养教育时 ,不能忽视对家长进行营养知识宣教。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省略/2003-1 1-12/3094254.shtml.

[2] 黄琼.柳州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0,21(4):103 -104.

[3] 柳晓琳,程晓萍,许群.锦州部分小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调查.中国学校 卫生,2002,23(2):182.

[4] 张宝菊,杨卓敏,杜鹃.上海市宝山区中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卫生KAB调查.上海预防医学 杂志,2003,15(4):194-195.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第6篇

【关键词】股票市场参与 城乡差异

一、引言

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迄今为止,股票市场发展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家庭作为股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参与程度既关系到股票市场的发展壮大,又关系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CHFS调查数据显示,在2011年的8432个有效总样本家庭中,745户家庭参与了股票市场,占有效总样本比例为8.84%。分城乡来看,在3991个有效城市样本家庭中,参与股票市场家庭户数为661户,占比为16.56%;在4441个有效农村样本家庭中,仅有84户参与股票市场,占比仅为1.89% 。由此可知,过去几年的“全民炒股”热潮已经消退,当前我国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低下,特别地,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的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远远低于城市。

二、家庭股票市场参与城乡差异的原因

根据CHFS进一步调查结果,未参与股票市场的7687户家庭中有7677户回答了未参与股票市场的原因。具体原因分布如下图所示,由于没有股票相关知识和资金有限而未参与股票市场的家庭占比超均过一半,分别达到52.55%、50.71%;18.67%的家庭认为股市风险太高因而没有参与股票市场;10.37%的家庭竟然没有听说过股票。

图1 家庭没有参与股市的原因

从理论上看,影响家庭是否参与股票市场的因素一般有内外部两大方面。常见的内部因素有家庭成员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而外部因素主要有股票市场发展状况、政策因素、信息可得性等。基于上述CHFS调查结果,不难得出影响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的因素主要有――股票知识水平、家庭闲置资金、股票市场风险、股票的知名度 。前两者可归为家庭内部因素,后两者属于外部因素。分城乡看,家庭面临的股票市场风险大小并无差异,而股票知识水平、家庭闲置资金及股票知名度差异显著,由此导致城乡家庭股票市场参与差异显著,下文从这三方面展开阐述。

(一)家庭股票知识水平的城乡差异

家庭股票知识水平高低主要受家庭成员文化程度的影响,一般而言,家庭成员文化程度越高,对股票的了解会越多,即家庭股票知识水平越高,参与股票市场的可能性自然越大。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在师资力量、基础教育资源、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都远落后于城市,农村家庭文化程度显著低于城市。据统计,我国6岁以上人口中,农村高中及以上人口比重仅为6.28%,而城市该比重为37.37%;另外,未上学的学龄儿童主要在农村,农村未上过学的10-14 岁儿童共86万,占全国未上过学同龄人的88.97%。农村家庭文化水平远低于城市,由此农村家庭股票知识水平普遍低下,是农村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远低于城市的原因之一。

(二)家庭闲置资金的城乡差异

家庭闲置资金多少与家庭收入高低紧密相关。一般来看,收入越高的家庭闲置资金越多,越有可能参与股票市场。2002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比一直在“3”以上,近年城乡收入比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元,城乡绝对差距10426元,城乡收入比为2.77:1,这是自2002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回落到“3”以内 。但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一般是在1.5左右,我国依旧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城乡收入差距作用下的农村家庭闲置资金远低于城市,能够部分解释农村家庭相对较低的股票市场参与率。

(三)股票知名度的城乡差异

家庭主要可以通过证券公司营业网点和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渠道认识股票。证券公司营业网点越多,互联网普及度越高,家庭接触股票的机会越多,股票知名度越高,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可能性自然越大。当前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均未在县级及以下地域设立网点,并且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程度远低于城市,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到2012年末,城镇网民的普及率和农村网民的普及率分别是72.4%和27.6%,城镇是农村的3倍多 。由此农村家庭接触股票的机会更少,其参与股票市场的家庭占比自然更低。

三、对策建议

基于前述分析,当前我国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低,并且农村家庭远滞后于城市,促进城乡家庭理性参与股票市场,既有利于激发股票市场活力,促进股票市场发展壮大,又有利于为家庭开拓投资渠道,促进家庭优化金融资产配置,实现家庭财富保值增值,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缩小城乡教育差异,着重提高农村家庭文化程度

实行区别城乡的教育收费标准,对农村生源要适当降低高等教育学费,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实现“大学梦”;缩小城乡教师待遇差距,鼓励教师到农村,提高农村教师质量;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增加农村地区教育经费,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异。

(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着重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寻求致富免去后顾之忧;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农业生产补贴政策,支持留守农民进行农业生产;要逐步消除进城农民在城市就业面临的各种歧视性政策,支持农民提高就业技能,提高农民创收能力。

(三)促进股票市场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投资风险过高,我国股民普遍热衷短线投资,而不愿进行长期价值投资,家庭参与股票市场决策具有很大的投机性和盲目性。因此要加强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股票市场风险和收益相匹配,引导家庭理性有序参与股票市场。

参考文献

[1] 甘犁等.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6)

[2] 张海云,王 聪. 中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及其原因[J].浙江金融,2010(4)

[3] 尹海员.发行市场参与主体最优行为模式与法律监管[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5)

[4] 周业安.金融市场参与和我国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J].理论前沿,2008(1)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第7篇

关键词:城乡家庭环境;“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06-02

家庭环境是一个系统、特定、相对稳定的内在环境,对人的社会化影响极大。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国家,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我国经济社会虽然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城乡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影响着城乡不同家庭环境中的“90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9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

“90后”大学生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中国大学生,他们是思想活跃、朝气蓬勃、衣食无忧的一代,更是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的一代,他们出生在中国社会剧烈变迁,经济迅猛发展,信息高速发达的特殊时代。这个颇受争议、特点突出、时代感鲜明的群体具有以下个性特点:

1.思想早熟、个性独立、行为自主,依赖心理强,抗挫能力差。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具有较强叛逆意识,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无法摆脱对家庭和他人的依赖,行为表现成熟,心理脆弱。

2.功利务实、理智参与各类活动,观察问题、处理事务时,出现观念和行为的错位。在社会快速转型期,受市场价值观念的影响,“90后”大学生在活动的参与方式上由原来的空泛理想化的热情,转入了对自身价值实现的关注。他们在进行价值评判和选择时,总是以利益作为标尺来衡量。他们指责社会的不公,却回避自己的责任。

3.情感强烈,外显而又张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表达。社会环境的现实情况造成了“90后”大学生情感上躁动不安、荣誉感强、虚荣心强。他们对喜爱的对象表示热衷,对信服的人表露出钦佩和羡慕,对不平之事表示愤慨的程度强烈。

4.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上趋向于追求时尚,凸显个人爱好。“90后”大学生出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时期,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他们掌握的信息和知识更为丰富,使得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复杂和多样性。他们既认同传统的价值观,也欣赏当代社会流行的价值观。

5.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实用和前卫方式,人生目标相对模糊。他们青春激情与文化理性并存,强调生活质量、重视充分享受,总是追求浪漫与新奇,接受变化与挑战,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和发展方向的规划和认识很模糊。

二、城乡“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差异

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城市和农村大学生对环境适应能力、事物理解能力、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了解家庭环境对“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情况,笔者对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工专等6所高校部分在校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660份问卷,收回646份,回收率为97.88%,其中有效问卷为640份,有效率为96.97%。在我们的调研中,来自大中城市的占21.24%,中小城镇的占18.63%,来自农村的占60.13%。通过分析,城乡“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差异表现在

1.城乡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存在偏差。在我们的调研中,当问到“在社交场合你是否感到紧张或窘迫”时,来自大中城市的同学认为不会紧张,会很自如,占6.21%;来自中小城镇的同学认为有时候会这样,占71.24%;来自农村的同学认为经常会这样,占23.10%。调研表明,来自城市家庭的学生处于相对开放的环境中,见多识广使他们产生一种优越感,人际交往比较积极。而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缺乏自信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评价过低。

2.城乡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不同。在我们的调研中家庭较富裕的占3.6%,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占66%,贫困生占25%,特困生占5.4%。调查发现,在“90后”大学生交流方式中,来自城市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同学通过参加各类协会、朋友聚会、社交场合等方式交往。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受经济条件局限,难以在与人交往中“潇洒自如”,而寒酸的外表也常常使他们自惭形秽,主要通过老乡会、发短信、聊QQ等方式进行交往。

3.城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差异。城市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受教育环境良好,接触社会较多,拥有广阔的人际交往圈子和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交际与交友能力、交谈能力和异往能力都要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4.城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困扰方面体现显著差异。城乡家庭在环境背景、文化习惯、价值观念上存在很大差距。在问卷中,农村学生选择“遭受排挤”的占10.15%,选择“自尊心受损”的占58.24%。“自尊心受损伤”这一问题在问卷选项中城乡大学生相差28.11%。在“交际与交友困扰”方面,大中城市的占38.97%,小城镇占39.93%,农村的占45.71%。在“与异往困扰”方面,大中城市的占23.53%,小城镇占28.49%,农村的占34.86%。在“交谈困扰”方面,大中城市的占24.26%,小城镇占29.65%,农村的占33.14%。在“待人接物困扰”方面,大中城市的占11.76%,小城镇占10.47%,农村的占29.71%。由此看见,城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困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三、城乡“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差异的家庭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在经济文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差异等导致了城乡家庭环境的差异,从而影响城乡“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适应。

1.城乡家庭收入的差异。在城市,大多数家庭则是通过就业方式获得家庭的收入,家庭的共同收入决定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密切而相互协作。而农村的农业生产收入是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部分,这种家庭生产方式决定了个人收入只占到家庭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个人对家庭的依赖程度与城市有区别。这种城乡家庭收入的不同,形成了城乡家庭间观念与行为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

2.家庭收入分配方式的差异。农村家庭的收入需要安排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和家庭经营的再生产。城市家庭收入的安排相对较简单,开支也仅仅是日常生活的安排等方面。这种家庭收入分配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

3.城乡生活水平的差异。由于我国二元社会结构造成的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上存在差异。从消费层面来看,城市居民逐步从生存消费向发展消费、享乐消费转化;而农村居民生活则由温饱型向舒适型转化。

4.城乡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城市家长偏重于过度关心的教养态度,对子女限制和管束较多;而农村家长则倾向于简单的、惩罚的教育方式。

5.城乡家庭父母教育意识有差距。城市家庭父母大部分都很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也有一定的选择性。而农村家庭父母对家庭教育的作用认识比较模糊,家庭教育意识不强,对子女的教育侧重于依赖学校和老师。

6.城乡父母对子女教育期望有差异。城市家庭父母对子女抱有较高的期望,对子女的学业和将来的职业要求都很高,期望子女在大学期间学会很好地为人处事,以便为今后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农村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通过读书改变自身的生存现状,但由于他们从自身地位和客观可能性出发,不会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

7.城乡家庭父母和子女沟通交流有差异。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新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城市家长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拉近、融洽了亲子关系。而农村教育条件落后,广大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低,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使孩子容易受到消极情绪和负面言行的影响。

四、改善城乡家庭“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策略

1.改变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偏差,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的重要标志。对于城乡家庭而言,要改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误区和偏差,应重视孩子作为独立发展主体的特殊需要,将自己的期望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做到时时和孩子进行沟通,成为孩子的伙伴和引导者,以此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2.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正确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应的改变,对于城乡家庭环境来讲关键在于改变孩子成长的环境,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生活方式。父母要构建和谐的、积极向上家庭生活,孩子就会受到和谐的、进取心的教育。

3.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人际适应能力。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如何,既是德育环境,又是智育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体贴,和睦民主、平等互动、家庭环境和谐温馨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要积极创造民主、催人奋进的家庭气氛,来培养孩子提高人际适应能力。

4.家长要当好子女的素质导师,引导子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适应能力,正确地认识自我,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加强自身的交往技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5.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培养子女良好人际关系。在改进家庭教育的同时,需要重视利用其他途径,尤其是学校和社会其他教育机构的替代性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必须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全面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构建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0,(4):111-114.

[2]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2008-11-12.

[3]赵丽芳,陈国锋.90后大学生的特性及德育工作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134-136.

[4]黄艾丽,杜学元.关于我国城乡家庭教育差异的比较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7,(1):107-110.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第8篇

【关键词】 危险行为;创伤和损伤;物质相关;情感症状;学生;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1031-03

为了解河南省农村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现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干预措施,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省4个省辖市所辖的8 316名农村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所辖的39所县乡级初中、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8 316名,其中初中学生3 305名(男生1 692名,女生1 613名),高中学生3 555名(男生1 912名,女生1 643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1 456名(男生677名,女生779名)。年龄11~20岁。

1.2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每个省辖市中随机抽取1个县,每县随机抽取全日制中学10所,包括乡级初中、县级初中、乡镇高中、县重点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普通技校、普通中专)各2所。再根据学校班级数和班级人数抽取班级,被抽班所有学生参加调查。

调查问卷是在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城市)[1]及美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2]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制定“河南省农村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其中增加了家庭暴力情况调查。调查以班为单位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由经过培训的学校卫生专业人员实施。调查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调查现场无学校教师,并对学生填写资料保密。调查时允许学生不答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本次调查问卷应答率为99.3%~99.9%。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 12.0进行。

2 结果

2.1 故意伤害行为 见表1。

2.1.1 自伤或互伤 在调查前的1年中,24.1%的学生有过自杀意念,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重点中学(26.4%)、非重点中学(21.8%)和职专(23.4%)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P<0.01);有过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女生高于男生,不同类型学校学生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的报告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过离家出走意念的报告率女生高于男生,重点中学、非重点中学和职专的学生报告率分别为38.4%,33.1%和 37.0%(χ2=20.8,P<0.01);曾离家出走和有过打架行为的报告率不同性别和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学时携带匕首等凶器的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2 遭受他伤 在过去的30 d里,有7.8%的学生曾遭受过校园暴力,其中,经常被索要财物、被威胁/恐吓、被打/踢/推/挤/关在屋内、被恶意取笑的报告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不同类型学校间的差异除被打/踢/推/挤/关在屋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χ2=4.4,P>0.05),其他3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6.0%的学生报告经常/总是感到上下学时无安全保障,男、女生分别为7.2%和4.8%(χ2=21.2,P<0.01)。在过去1年里,19.2%的学生报告遭受过家庭暴力,除在家被冷淡/疏远和被语言辱骂/威胁这2项的报告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χ2值分别为0.2,1.9,P值均>0.05),曾被家人扇耳光/脚踢/推搡、被捆绑/用皮带或棍棒殴打、被冻/饿和限制人身自由的报告率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上6项不同类型学校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庭暴力的来源,男生分别为父亲占58.9%,母亲占29.0%,其他人占12.0%;女生分别为父亲占38.2%,母亲占49.2%,其他人占12.6%。

2.2 非故意伤害行为 在过去的30 d中,在高速公路上行走、骑车闯红灯/乱穿马路、逆行、追逐打闹、攀扶其他车辆等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报告率,不同性别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差异多数有统计学意义。在过去的1年中,到无安全措施的地方游泳1次以上的报告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不同类型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P>0.05)。见表2。

2.3 物质滥用行为 在过去的30 d中,16.9%的学生报告吸过烟,男、女生分别为27.4%和5.2%(χ2=761.0,P<0.01);报告有喝酒行为的占40.4%,男、女生分别为56.8%和23.1%(χ2=980.1,P<0.01)。1个月内吸烟≥10 d、每天吸烟≥6支、1个月内喝酒≥10 d、1年内出现醉酒1次以上、未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和曾使用过(、可卡因、冰毒等)的报告率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学校之间除每天吸烟≥6支和曾使用过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χ2=0.3,P>0.05),其他几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不良情绪体验 在过去的1年中,19.4%的学生报告经常或总是感到孤独,33.9%的学生因学习压力或成绩问题经常或总是感到心情不愉快,19.8%的学生连续2周或更长时间感到非常伤心绝望而停止平常活动,以上3项男、女中学生之间的报告率分别为18.9%和10.0%(χ2=1.5,P>0.05)、32.8%和35.1%(χ2=4.6,P<0.05)、19.8%和19.5%(χ2=0.2,P>0.05),重点中学、非重点中学和职专学生之间报告率分别为19.7%,17.9%和22.1%,37.1%,31.2%和30.6%,18.4%,19.7%和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29.2和13.1,P值均<0.01)。

2.5 饮食及生活习惯相关行为 在过去的7 d中,43.2%的学生报告至少有1 d吃过2顿方便面,连续3 d及以上每天吃2顿方便面、未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未吃过肉蛋类食物的报告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过去7 d中从未喝过牛奶/酸奶/豆奶的报告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P>0.05),职专的学生高于高中和初中学生。16.1%的学生报告有经常吃甜点心(≥1 次/d)的习惯,男、女学生分别为13.2%和19.3%(χ2=57.1,P<0.01)。过去的7 d中,30.1%的学生报告有不吃早餐的习惯,男、女生分别为27.5%和32.7%(χ2=27.8,P<0.01)。

在过去的7 d中,每天看电视≥3 h的报告率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玩电子游戏至少2 h以上的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重点中学、非重点中学和职专的学生分别为11.9%,6.8%和12.6%(χ2=62.9,P<0.01)。每天上网≥2 h的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重点中学(11.9%)、非重点中学(6.1%)、职专(14.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P<0.01)。见表4。

2.6 性知识及相关行为 在被调查的高中和职专学生中,34.8%报告在学校接受过有关青春期知识教育,39.7%报告接受过有关艾滋病知识教育。81.5%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男、女生分别为84.3%和78.4%(χ2=28.3,P<0.01);68.6%的学生表示愿意与感染了艾滋病的朋友继续保持往来, 男、女生分别为69.4%和67.7%(χ2=1.7,P>0.05)。24.7%的学生报告,在过去1 a中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男、女生分别为40.6%和7.7%(χ2=728.8,P<0.01)。22.5%的学生报告曾参加过赌博活动,男、女生分别为33.4%和10.9%(χ2=363.6,P<0.01)。与异性有过接吻和抚摸对方身体的报告率为20.3%,男、女生分别为26.8%和13.3%(χ2=140.9,P<0.01),职专和高中学生分别为24.8%和18.5%(χ2=25.4,P<0.01)。3.6%的学生报告曾经有过,男、女生分别为5.6%和1.5%(χ2=60.8,P<0.01),职专和高中学生分别为4.5%和3.2%(χ2=10.6,P<0.01),其中被迫与他人发生的占18.8%,男生为10.3%,女生为52.8%。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也对他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发现,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的一些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不亚于城市中学生,又有着不同于城市中学生的特点。

在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方面,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高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和广州市中学生,而试图自杀的报告率低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和广州市中学生[1,3]。有过打架、上下学经常无安全感、到不安全场所游泳的报告率均高于全国城市中学生的平均水平,在学校经常被威胁恐吓、经常被恶意取笑、经常被踢打、经常被索要钱物以及骑车违规的报告率均低于全国城市中学生的平均水平[1]。由于农村学生居住环境不同于城市,将“是否步行横穿马路”改为“是否在高速公路上行走”,结果显示,有超过1/5的农村中学生在过去的30 d中经常在高速公路上行走,而且女生高于男生。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农村中学生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较多,19.2%的学生报告在过去的1 a中遭受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不仅是被辱骂/威胁或冷淡/疏远,甚至被捆绑/用皮带或棍棒殴打、限制人身自由、被受冻挨饿等,尤其是男生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更为严重。家庭暴力的施加者,男生主要是父亲,女生则主要来源于母亲,这种现象将对亲情关系及家庭氛围产生不和谐的影响,同时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尤其是对心理健康可能产生永久性的负面影响。

在不良情绪体验方面,多数项目的报告率(经常感到孤独、因学习压力经常心情郁闷、长时间感到伤心或绝望等)均高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可能与农村中学生更渴望通过考上大学来改变生活状态而给自己施加压力有关。适当的生活和学习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对青少年努力完成学业、培养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生活态度是有益的,但若长时间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引起情绪低落、心情忧郁,反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在饮食及生活习惯相关行为方面,经常吃甜点、经常不吃早餐 、每天看电视≥3 h、每天玩电子游戏≥2 h和每天上网时间≥2 h的报告率均低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平均水平;1周内从未喝过牛奶/酸奶/豆浆、经常未吃蔬菜水果和肉蛋类食物的报告率均显著高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这些差异与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及生活条件不同有关。就健康危险行为而言,有些因素并非农村中学生主观上“故意”,如经常不吃蔬菜水果和肉蛋类食物,在城市学生中被视为是偏食,在农村学生中则可能是条件所限,而且有限的物质条件女生获得的更少。无论是不良习惯或条件所限,其结果都将对青少年的健康造成危害,应予以同等的关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

在物质滥用和性知识及相关行为方面,现在吸烟率、现在饮酒率均高于全国城市中学生,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但吸烟和饮酒的严重程度(30 d中吸烟≥10 d或每天吸烟≥6支,30 d中饮酒≥10 d)低于城市中学生。擅自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和曾经吸毒的报告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但都低于全国城市中学生。高中和职专学生知道艾滋病的病原体和愿意继续与艾滋病朋友交往的报告率均高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其中愿意继续与艾滋病朋友交往的报告率还高于河北农村青少年[4],这可能与河南省艾滋病疫情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多年来在农村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力度较大有关;与异性接吻和抚摸对方身体的报告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但都低于全国城市中学生;曾经有过的报告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也都低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女生被迫与他人发生的现象高于男生。

青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是成年期疾病发生的基础[5]。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形成,受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家庭背景、年龄和性别以及学校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应号召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共同参与。对已出现健康危险行为的青少年,要有针对性地及时予以引导和干预,防止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集聚。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22-334.

[2] DANICE KE,LAURA K,STEVE K,et 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United tates[EB/OL](2006-06-09).http:/cdc.gov.

[3] 麦锦城,丁元庆.广州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55.

[4] 张红杰,甘恒志,侯烨,等.河北农村青少年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接收情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27.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第9篇

【关键词】 传染病;组织和管理;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9-0857-03

近年来,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1]。中小学生具有人群易感性高、抵抗力差、聚集性大等特点。欧洲的一项调查表明,学校是空气源性传染病的高发场所[2]。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是有效防控校内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措施。为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为今后工作重点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3月进行了现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问卷调查对象 抽取北京市各区县中小学校的学生传染病管理人员(校医或保健教师)为问卷调查对象。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考虑地理位置、学校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抽取中、小学校108所,涉及东城、宣武、朝阳、海淀、通州、房山、大兴、延庆、昌平9个区县。其中小学35所,中学73所;城区学校33所,城乡结合部学校43所,乡村学校32所;公立学校82所,私立民办学校20所,民工子弟学校6所。

1.1.2 小组访谈对象 随机抽取2个区县(东城和延庆)的校医9名、班主任11名、学生60名为访谈对象,深入了解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编制的“北京市中小学校传染病管理现状调查问卷”,由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传染病管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按要求填写问卷。

1.2.2 小组访谈 由调查员对随机抽取的校医进行小组访谈(现场询问并录音),并负责现场记录和整理访谈资料,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1.2.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双录入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采用SPSS 13.0 数据分析软件包,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 根据国家和北京市相关学校传染病防治规定,中小学传染病防治管理措施和制度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午检及定期体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与追查制度、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传染病应急处理方案、疫苗接种证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等。

2.1.1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 所调查的9项制度的建立情况较好,达标率均在80%以上。在不同性质的小学中建立情况存在差异的主要为“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和“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其他制度的建立情况在不同性质小学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在不同地域分布的中学中,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情况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对各类学校的传染病管理制度总体建立状况进行分析,在不同性质的小学间,建立了全部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学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公立学校中,9项制度全部建立的学校较多(91.3%),其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1.2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所调查的小学中,能够将本校所建立的所有传染病管理制度全部落实的学校所占比例在公立、民办和打工子弟学校中分别为87.0%,100.0%以及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3类小学所有制度的平均落实率分别为95.6%,100.0%和80.0%。

所调查的中学中,能够将本校所建立的制度全部落实的学校所占比例在城市、城乡结合部、乡镇中分别为73.3%,81.8%和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3类学校所有制度的平均落实率分别为96.8%,97.3%和99.4%。所建立的制度的落实情况较好。

2.2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各小学传染病防控措施大致相同,在每天坚持晨检、对患传染病学生进行追查、将疫情报告所有规定的单位3个项目上达标率达到了80%以上。打工子弟学校在“校医为疫情报告人”及“学生必须持复课证明复课”2项上达标率相对较低(66.7%和33.3%)。见表4。

各中学的传染病防控措施较好,除学生必须持复课证明复课外,其余调查项目在不同地域中学的达标率均在80%以上,且在各地域学校间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学生必须持复课证明复课”一项上,城乡结合部的达标率为68.2%,达标率有待提高。

2.3 小组访谈结果 大多数学校的晨检由班主任老师负责,检查学生是否发热、有无皮疹、个人卫生以及精神状态等情况,对有问题的学生会及时通知给校医,校医表示会根据情况上报有关上级单位。每天严格查勤制度,对缺勤的学生能够联系家长,确定孩子情况。教师及校医普遍反映学生家长对于相关工作配合程度不够,由于害怕孩子缺课,甚至出现伪造复课证明等情况。

学校内无论学生和教师均有定时为教室通风的意识,即使冬季取暖和夏季开空调时也能做到教室的定时通风。学生能够接受到相关卫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能够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常识。

3 讨论

学生在校内生活、学习,人群密度大,接触也较为密切,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所以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成为学生健康的重要保障[3]。参与本次调查的小学中,各项制度建立情况的总体达标率较高,均达到了80%以上,达标率在不同性质学校间的制度是“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和“学生健康管理制度”,主要达标率较低的学校为打工子弟学校。突显出打工子弟学校对学生的日常保健以及健康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逐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所调查的中学中,除“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外,其他制度建立的总体达标率都达到了80%以上。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生理功能发展,提高身体各器官生理功能,调节情绪,和谐关系,从而对人体知识、运动医学知识、营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有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4]。因此,应促进各学校体育活动制度的建立,进而保证学生得到足够的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提高抗病能力。

对各学校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各类学校所有制度的平均落实率均较高,民办小学的制度平均落实率已经达到了100%。这提示我们,各学校能够较好地落实已有制度,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上。

各学校的传染病管理中,打工子弟小学的管理状况欠佳,其“校医为疫情报告人”和“学生必须持复课证明上课”2项达标率较低。《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建议学校指定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人员为疫情报告人。被调查打工子弟小学疫情报告人多数由没有医学知识的班主任或校领导担当,极易出现漏报、错报。但整体上,本次调查结果学校达标率较2007年调查结果[5]有所提高。

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了解传染病传播机制及预防措施是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6]。通过小组访谈了解到,自2003年我国发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后,学校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进一步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及教师的防治传染病意识均有所增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包括校医在内的相关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充分,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家长的不配合也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调查中发现,部分家长不愿意配合学校工作,因害怕学生耽误课程而坚持让孩子带病上课。因此,也有必要对家长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

传染病发生的早期有效反应是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最有效途径[7]。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建立与落实能够保证其对传染病发生的敏感性,是防止传染病校内流行的根本保障。本次调查的结果总体情况较好,说明各学校对该项工作予以了一定的重视,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做好此项工作,完善细节,为学生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4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疾病预防控制:规划与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2] KRETZSCHMAR M, MIKOLAJCZYK RT. Contact profiles in eight European countr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modelling the spread of air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 PLoS One,2009,4(6):e5 931.

[3] 楼乐平. 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 :532 - 533.

[4] 高涛, 杜力. 试谈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38-39.

[5] 郭欣, 王星火,石坚.北京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8,29(1):22-24.

[6] BLOOMFIELD S, EXNER M, FARA GM, et al. Prevention of the spread of infection:The need for a family-centred approach tohygiene promotion. Eur Surveill,2008,13(22):1-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