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空气监测的目的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30 17:43:08
空气监测的目的第1篇

1.1浅谈空气污染监测的重要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众多的弊病,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对森林、水源、空气上,而其中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最大、影响面最广的,就要属对空气的破坏。现在的环境空气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都与空气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人们需要对身边的空气质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另一方面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都希望目前的生活环境能够得到改善。因此,相关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加强空气环境监测工作,为民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空气质量报告,以便于人们对日常生活进行调整,便于相关环部门作出正确地决策。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人们的生活环境才会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因此。从环境对人工作、生活、学习的影响来看,开展高效、及时的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2浅谈现阶段空气污染监测现状我国的空气监测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众多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它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和投资大等特点。为了能够提高全国空气监测工作的质量于效率,国内环境部门将已经在全国组织监测网络。除此之外,国家也制订了统一的监测原则,在各地方设立了环境监测站,充分发挥了各方面的技术人才的优势,同时引进众多先进设备,大幅提高了我国空气监测的工作的质量。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人员应用了科学合理地监测与测试数据的技术,使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水平不断提高,逐渐的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在我国广大空气质量监测人员的不断努力的基础上,国家仍在不断地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促进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进一步地展开与加强。现在空气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运用各种方法连续或者间断地测定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性质、浓度进行分析,并评价空气环境质量的过程。现在国内监测环境主要分为环境空气污染源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特定目的应急监测等三种。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逐渐完备,整体环境监测工作并无漏洞。但是仍然在一些细节工作存在问题,这需要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争取最大程度的提高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质量。

1.3加强空气污染监测的办法空气污染监测工作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做好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才能制定出更为有效地保护环境方案,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空气污染监测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为了能够提高污染监测质量,监测人员首先需要对有关空气质量的法规、技术标准、污染测定方法及对测定仪器有着足够的了解。其次,监测人员要规范空气监测手段,在进行监测时一定要秉着科学的态度进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准确、可靠。另外,空气质量监测人员要掌握进行空气污染建模的步骤,只有科学的空气污染建模,才能使污染检测更加科学、高效。影响空气污染监测的因素有很多,这需要监测人员有着足够的监测工作经验,并在工作中能够积极学习优秀的污染监测案例,总结经验,尽可能的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

2浅谈空气污染建模

2.1进行空气污染建模的意义科学、合理的布点建模工作可以大大地提高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效率,得到的监测的数据也会更加准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大气的污染状况。进行空气污染建模工作的重点就是合理选择空气污染监测点,它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精度,合理的检测地点可以减少监测工作的工作量,也可以提高所得数据的精准度。因此,合理的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科学的选择检测地点是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2.2进行空气污染建模的注意事项

2.2.1明确监测的目的,在空气污染监测体系中,包括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污染源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目标不同,它们的监测目的是不同的。这需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主要是为了调查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对敏感体的暴露情况,进行污染对环境影响的监测,主要是为了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以及排放污染物的规律。

2.2.2确定污染源的状况,不同的污染源的建模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分布建模之前,需要相对调查范围内及附近范围污染源的分布、排出量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调查及分析,确保空气污染建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3空气质量监测点的选择合理的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点的选择是科学的进行空气污染建模的重中之重,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点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监测点的代表性,其二是检测点的数量。从代表性来讲,由于每个监测点所代表的作用是不同的,每一个监测点都有特殊的作用如是代表一定的功能区,代表污染源的影响、代表区域环境背景等,因此,进行监测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空气污染源、污染度、地形地势、监测任务的周期等众多问题。从检测点的数目来讲,如果监测任务是暂时性的,同时需要得到精度较高的监测数据,就需要增大样点的布设范围,对于需要布设众多监测点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各种布点方法,例如规格网格法、扇形布点法等。对于长期的定点监测,则不能够设立过多的监测点,这将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采用按人口和功能区布点法。以上所述的两点因素对监测工作后期的布点建模有较大的影响,还有一些次要因素如地形特征,风力情况等也会对检测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在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必须考虑全部因素,才能形成有代表性的布点建模,更好地完成空气污染监测工作。

3结论

空气监测的目的第2篇

关键词:Android;空气质量监测;APP设计与开发

Android系统是现在手机的主流系统,针对Android系统研发的空气质量监测APP主要目的是用来监测空气中的质量情况。针对人群是智能手机用户,现在空气中的质量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此款手机APP的设计主题较为鲜明,在界面的设计上人性化,给用户的视觉效果较好,让用户真正的感觉到此款手机APP的实用之处。

1 空气质量监测APP研究背景和目的分析

1.1 空气质量监测APP设计的背景

环境的重要性对我们的生活不言而喻,而室内又是我们主要的工作和休息生活的空间,包括办公室、酒店、商场、教室、图书馆、候车室等。在室内的环境中,空气对我们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更高,室内装修和家具更新,装饰材料的质量又参差不齐,对于其中的有害物质我们自己是无法监测的,新装修的居室受有害气体污染严重,因此对空气中的污染程度进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同时引起的是环境的污染,空气质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环境空气质量的保护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室内环境的停留时间更长,空气的好坏对工作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1.2 空气质量监测APP设计意义及目的

现在因为装修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们较为敏感的环境污染之一,实时监测空气中气体的成分,对有害气体及时的监控,对于居民生活健康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的青年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很高,对手机APP的应用极为熟悉,手机APP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在此基础上设计空气质量监测的APP不仅能保障人们的健康,而且操作简单,任何人群都容易学会。Android空气质量监测APP打开之后能采集空气中的气体,APP经过监测之后显示气体的成分和浓度,对于一些有害气体超标的情况能立即预警,空气中的湿度也是能够监测的,控制在人们适宜的范围之内。

2 空气质量监测APP概要设计

2.1 APP设计思维与创意

空气质量监测APP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绿色是让人感到健康的颜色,所以APP的主题颜色首选就是绿色。确定主题之后就进行联想,创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灵魂的APP不能称之为好的APP,创作的灵感主要是日常对生活中空气的污染,APP在打开之后首先应该给用户一种愉悦新鲜的感受,让用户感受到空气新鲜带来的好处,改变平淡无趣的表现形式,构建具有视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空气监测的目的让用户能真正的了解到室内空气的质量状况。APP的界面需要根据风格来定位,用柔和的曲线让用户舒心,增强体验,在LOGO的设计上也应该体现出产品针对空气质量监测的特点,详细的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和介绍不可缺少,这是APP设计的核心目的。

2.2 产品的风格

Android空气质量监测APP的设计是为用户监测空气质量状况的,良好的空气质量能让用户有愉悦的心情,APP的设计风格应该以空气的洁净为主,绿色是健康的颜色,也能给人良好的视觉感受,因此APP应以绿色为主,添加一些时尚、简约的现代化元素,因为APP设计是为了监测空气,因此应该具备严谨的风格,让用户使用之后有一种安全感。

2.3 空气质量监测APP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迅速发展,空气质量监测的水平也是越来越高,功能更加的强大,发展方向也在朝着更为精密发展,功耗越来越低。在20世纪80年代,对室内有害气体的监测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空气质量监测的仪器发展大约两个阶段:实验室分析和便携式现场监测。经过一系列的发展,手机APP的空气质量监测软件也逐渐问世,化学传感器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使用让空气质量监测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现在室内监测仪器主要的监测技术是电化学和光学原理,使用的装置是光学检测器和电化学传感器。在手机APP中,复杂的装置不能适应手机容量小的特点,利用传感技术是手机APP的主要技术,感应空气中的质量状况,并给出相应的数据分析,空气质量监测APP像人们常用的微信、QQ、天气预报等软件一样,简单实用,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未来的发展中,空气质量监测APP将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3 空气质量监测APP的用户体验的设计

3.1 用户体验的概念及必要性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一款产品或者服务时,结合自身经历所形成的包括生理以及心理在内的自然感受;用户体验设计,即是一种以营造最佳用户体验度为宗旨的设计策略。为移动用户设计而生的APP,重点不在于技术手段的高深、先进、完善,而是在于借助这些技术手段制作得到高度融合最大用户体验的成功产品。

3.2 空气质量监测APP界面设计要素

由于移动设备的屏幕大小有限,所以在APP的设计时应使系统的构架简单、便捷、清晰,使用户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空气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首先应该简单直接,包含重要的特色信息,用户是通过视觉接受空气质量的分析数据,因此在APP的首页应尽量简化,适当选择文字和按钮,用醒目的颜色与LOGO搭配,获得简约美观的效果。其次是控制屏幕的信息量,结合用户的心理预设和心智模型,将目前的空气质量状况及时反映给用户,删减无关紧要的数据。

空气质量监测APP的整体界面应该对不同型号的Android系统做出响应式设计,根据Android系统不同的屏幕尺寸和屏幕分辨率,通过响应设计让APP自动调整页面的布局,增强用户体验的愉受。空气质量监测APP的使用场合也会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所以用户界面的设计应该色彩鲜明,让对比度悦目,适应户外使用要求

3.3 空气质量监测APP内容设计要素

在APP的内容设计上,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的目的,将移动手机设备等的便捷性和实时性与用于需求结合,实时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及时通风、种养植物来解决问题。最后应该在APP的界面上提供信息反馈,及时了解APP的缺陷并及时修改。

4 结束语

在Android平台上的空气质量监测APP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顺应手机APP的时展潮流,结合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提高的现实情况,空气质量监测APP的设计和研究能促进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居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晟.基于用户体验的APP设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2]陈亮.情绪板在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应用[J].硅谷,2013(2)

空气监测的目的第3篇

[关键词]空气监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X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10-01

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和产业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调整,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城市建成区规模和人口数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呈现出监测点位数量上的不足或者空间分布上的不科学,不能继续满足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技术要求,从而面临着需要不断进行优化的状况。

一、 环境控制监测概述

1. 空气监测定义

空气监测指对存在于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点、连续或定时的采样和测量。为了对空气进行监测,一般在一个城市设立若干个空气监测点,安装自动监测的仪器作连续自动监测,将监测结果派人定期取回,加以分析并得到相关的数据。空气监测的项目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浮尘等。空气监测是大气质量控制和对大气质量进行合理评价的基础。

2.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意义

不断的完善环境空气监测,正确的选择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控制点,促进国家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提高地区性的污染物质的监测水平,不断发展农村特殊性空气监测站和地区性的监测站的建设,使环境质量监测的结果更加贴切实际情况,符合人们的亲身的感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空气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为了让人们了解环境情况,监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效果,应该准确的环境监测的信息,加强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

二、环境空气监测发展现状以及评价方法

1.环境空气监测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就一直对环境空气监测展开了工作,监测设备主要以城市自己配备为主,而我国的环境空气监测项目、技术和方法大多数都是参考国外的一些技术,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采用了统一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在我国的各个主要城市建立起环境监测站,收集本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90年代后,我国城市环境监测站已经形成了一个网络,随着我国对环境认识意识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评价和反应空气质量采用的主要手段就是空气污染指数(API),这种方法是将常规监测到的几种污染物的浓度简单地转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从而进行等级划分,来判断空气的污染程度,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等被记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项目中。我国目前对空气质量的好坏分为几个等级。

三、当前环境空气监测存在的问题

1.空气监测系统还不完善

区域性空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价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我国对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因此,没有形成全面对区域性空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价能力,从而很难分析一些污染源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区域性空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价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由于对环境空气监测的资金投入得较少,监测仪器也相对缺乏,没有展开对人体影响较大和污染物严重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监测,没有开展对相关工作的研究,而国内也只有极少数的城市展开了对一氧化碳和臭氧项目的监测,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3.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大气雾霾、光化学烟雾等污染已经出现,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今的污染类型也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汽车尾气污染和煤烟型污染,而我国现行的空气污染的评估方法已经不能全面反映空气质量污染的状况,也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环境知情权的需求。总的来说,我国新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四、加强环境空气监测的措施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分析可知,我国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从而来制定更加科学的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空气质量标准,本文对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1.对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进行分类

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而目前很多地方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后,特定的工业区功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这些区域大多数成为了居住区、商业区、公共绿地区等,这些特定工业区的污染源一是通过改造升级,减少了污染的排放,二是企业进行搬迁,远离了城区,然而这些地区已经不再适用三级标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要按照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分类。

2.不断修订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分级制度

我国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分级不再对应于功能区的分类,而要对不同类型进行分级,比如一些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等,应该执行统一的浓度限值。增加PM2.5项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可以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一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都有重要的影响,且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为了更好地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应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大力发展PM2.5项目,使城市环境达到国家的统一标准。

3.完善空气污染指数的表述方式

由于国内外对空气污染指数处于“50-100”的描述差别很大,因此,综合来说,国外给公众提供的空气污染指数的信息更加详细,更加具体。我国环境空气监测体系要更加注意,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根本,要使用大众能够听懂的语言来提醒市民要以预防为主,提高市民的忧患意识,用更加亲切的语言来表述空气污染指数,从而能够使市民对环境更加重视。

4.完善污染物种类

我国在公布空气污染指数或者是进行空气污染指数预报时,往往只是计算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空气污染指数,虽然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已经包括一氧化碳和臭氧的浓度限值,但这些并不是常规监测考核指标,我国大多数城市并没有把这两项放入空气污染指数中计算,而一些发达国家都已经把这两项纳入了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中,在这一方面,我国还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因此我国要增加对空气污染指数计算时所包含的污染物种类。

五、总结

我国现阶段环境空气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空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对植被和大气圈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加强环境空气监测质量对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改变以往对环境空气监测质控的思想,从监测的开始到报告的每个环境都要进行监控,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选择恰当的公式对其进行正确地计算,并且进行必要的统计和检验,从而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及时性,这样人们才能更加重视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监测的质量越来越高,才能使我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国华.环境空气监测过程的控制归纳探讨[J].绿色科技,2013(04)

空气监测的目的第4篇

关键词:空气的监测;污染的危害;环境质量控制;最少监测点

中图分类号:X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058-02

随着工业化社会进程的加剧,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的大量使用和开采,当有毒有害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时,就会危害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等,这种情况即被称为空气污染或大气污染。加上一些企业和个人漠视环保法律,给环境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1 环境空气的现状

1.1 空气污染导致大量的人死亡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构成,干净清洁的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维持我们肌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我们每人每天一般需要吸收10~12 m3的空气。呼吸本身并不会杀死人,但吸入污染严重的空气有时却可以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历史上曾发生过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在短短一周时间内,雾霾造成伦敦地区4 700多人死亡。

根据最近的《新世纪》周刊报道,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就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的结论之一是:以PM10为指标衡量的空气污染,每年在中国导致35万~40万人“早死”。

1.2 我国在空气环境治理、监测等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在空气环境治理、监测等方面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十分欠缺,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在监测器材和监测手段以及治理水平上,我们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是,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国各地大中型城市上空越演越烈的“十面霾伏”,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相关部门对环境监测的技术投入和经费支持也越来越大,国内很多大中型城市都能够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实时预报。

为了应对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我国初步建立了标准化的城市空气监测体系,从而进一步规范了空气监测的具体工作和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制度。目前,从全国大中型城市的实施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空气监测整体的可操作性、可靠性、准确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2 空气监测的质量控制

2.1 监测的对象

目前,对室外空气组成成分的主要监测有NOX、SO2、Cl2、CO以及总悬浮颗粒物TSP等。室内空气有毒有害气体的采样还会监测甲醛、苯、氨、氡等挥发或放射性气体污染物。针对空气中NOX的浓度监测,多采取溶液吸收法进行样品的收集采样,测定的时候可用四氯汞盐吸收测定。对于空气中的SO2,主要采用“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等常规的监测方法。

存在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状物质也是环境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如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这些光触媒物质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臭氧、醛类等物质悬浮于大气中而构成光化学烟雾。

由于悬浮颗粒物稳定性较弱、成分十分复杂、危害性也相当大。分散在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状污染物,甚至还有一些飘尘具有工业毒性,所以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通常悬浮颗粒状物使用滤料阻留法进行测定,按照一定速度抽取空气,对比滤膜表面悬浮颗粒物前后的质量,得出TSP浓度。

2.2 空气监测前准备

在采样之前,需要彻查采样装置的准确度、精确度以及灵敏度。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采样装置乳胶管的老化问题,发现老化及时更换,确保设备的灵敏度。

3 监测点的质量控制

3.1 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监测点代表的都是该点半径内4~5 km范围内的空气状况,国家标准要求监测点50 m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四周不能有明显的遮挡等。远离马路、绿化又很好的绿化带里的空气,要比马路边、居民密集区、工地这些地方好很多。

据2012年3月16日《扬子晚报》报道,南京的PM2.5监测点将实时PM2.5数据,而南京选取的3个PM2.5监测点分别是草场门、玄武湖以及仙林大学城。消息一经公布,即引起网友的广大质疑。质疑原因是这三个地点都在绿地湖畔、绿化率较高,并且远离主干道,测出的数据没有代表性,有存在刻意选点、人为“净化”数据的嫌疑。

3.2 监测布点要科学

根据污染程度对监测的区域进行区分设置,通常按低、中、高三个层次进行划分。建立模糊优化模型的方法来解决布点问题,根据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密度及面积,利用网格实测法,每一个网格中心处放一监测装置,每隔一小时测一次数据。

监测本身是否真实反映城市空气质量低劣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城市的PM2.5监测点都设在绿化带、公园、大学甚至郊区等绿化较好的地方,会不会让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被好转”?所以,布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即能够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污染程度,使此范围内的污染状态和变化规律通过此个布点突出的反映出来。

显然,这个问题的解决,绝不是靠争议就有结果的,由于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气象条件是影响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大气中PM2.5的质量浓度也随气象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各地区的风速、空气湿度等也不相同。

所以,可以选取某一时期内的PM2.5质量浓度变化为研究对象,结合搜索的数据,绘制相应的表格,研究不同时段、风力、相对湿度下空气中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最后利用数据资料做出描述春、夏、秋、冬四季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的图表。总结出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的影响,进而为监测点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3.3 监测数据的分析

以PM2.5为例,在PM2.5监测网上查到7月28日~29日南京市区48 h内PM2.5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

由上图不难看出,南京市区48 h内PM2.5质量浓度最高峰出现在晚上9?00,次高峰值出现在晚上10?00,最低谷值出现在凌晨3?00,次低谷值出现在下午3?00。这一现象一方面可能是由于PM2.5与早晨南京市区上班交通高峰,中午车流量趋于降低有关;另一方面,以往学者的研究认为,交通对空气的贡献仅占0.43%,说明还存在其他关键的因素,高温有利于颗粒物扩散,中午13?00气温较高,因高温扩散造成PM2.5浓度降低。凌晨3?00~5?00车流量减少,但此段内的谷值比中午的要高,也可能与低温容易形成逆温层有关。

4 监测布点的合理控制

4.1 确定最少的监测点数

南京PM2.5数据,选取布点的三个区域的类型明显趋同,这样获得污染物的参考数值不具有代表性、大有以偏概全的嫌疑,所以,被大家质疑便在情理之中。局部代表不了整体,这是一项基本常识。按照统计学来讲,选取的监测点越多、分布的范围越广、区域类型越全,最后得到的监测数据也就越具代表性。

由此,这样的检测结果也就越能真实地反应当时的大气质量状况。但是,反过来讲,并非监测点越多越好、分布的范围越广,因为这还要考虑到监测人员的精力以及各监测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金投入能力,所以,各地监测部门追求的目标无疑是确定投入资金最少的监测点数目。

那么,怎样确定监测点数是最少而不影响监测结果的呢?这就要求在误差允许的测定范围内,以最少的监测点反映区域内整体污染水平。

根据监测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密度、大气污染物浓度实测数据,利用地理变异系数法来求出该地区的最少监测点数。地理变异系数法是用不同地点的数据差异程度来估算设点数的统计学方法。采用抽样计算,得出各污染地区需要的最少监测点数。

最少监测点位数

M=(1)

式(1)中,t与自由度、置信水平相应的偏离值。当自由度大于120,置信水平取90%时,t=1.64

为所要求的平均污染水平的最少偏差。取?滓=10%X;

N为网格布点儿监测的总样本数;

n为单一网格布点的样本数;

s为网格布点监测所给出的总体平均浓度的标准偏差。

由下式计算:

s=■(2)

式(2)中:Xi,X分别为i次测定值和总体平均值;N同上。

把网格布点监测得到的各污染物数据和确定的各项参数代入以上公式,算出值。取为整数,就得到各污染物所需最少监测点位数。

4.2 路边监测点

路边监测点这个名词是来自于香港,对应的是大都市的交通干线区域的空气,这和一般居住环境空气质量是截然不同的,交通干线的车流量比普通住宅区大很多,突出的是机动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像香港设置了14个空气监测站,分为一般和路边两种空气质素监测站。路边空气质素监测站设置在繁忙街道旁,以监测路边污染水平。

目前,除了香港外,大陆还没有路边监测点。空气质量的监测与垃圾焚烧厂等建设大的污染项目不同,建设项目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此时就要有公众意见咨询。监测点的点位向公众征集不是说不必要,要区分于一般建设项目。不管采取哪种方式,作为环境监测点位要遵守科学性、代表性、客观性、真实性,应首先依据论证报告。

参考文献:

[1] 王荟,王格慧,黄鹂鸣,等.南京市大气中PM10、PM2.5日污染特征[J].重启环境科学,2003,(5).

[2] 郭清彬,程学丰,候辉,等.冬季大气中PM10和PM2.5污染特征及形貌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1,(4).

[3] 周卫华.手工采样环境空气监测的质量控制[J].化学分析计量,2009,(2).

[4] 林俊,刘卫,李燕,等.大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1).

空气监测的目的第5篇

【关键词】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监测网络;现状;发展方向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是一套以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的自动“测-控”系统,用于采集和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的状况和变化,对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提高了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水平。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是由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监测子站等部分组成[1]。基本上做到了自动化采样、自动化分析、自动化数据处理及传输,并能自动显示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该方法的连续自动监测在常规监测中占主导地位。不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空气常规监测都采取此方法,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等国家的城市空气监测也广泛采取此方法,基本采用了点式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部分测点还采用了开放式的差分吸收光谱技术[2]。

1.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1.1点式的空气质量监测仪

点式仪器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应用的是比较成熟的监测方法,具有完善的布点理论、数据统计理论、污染成因和演变趋势模型理论、污染预报理论。目前在美国有4000个监测点,日本有2000多个监测点,在我国也大量使用。该方法已成为空气自动监测技术的主导方向[2]。

1.2开放式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差分吸收光谱法的大气质量监测系统的特点是采用线采样,其采样代表性较传统的点式有较大的改善,有利于对空气质量的表征。且能够分时测量SO2、NO2、O3三个主要参数,还能测量如:THC、CH4、NMHC、BTX等有机污染参数。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多组分、测量结果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维护量小、维护周期短、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不足之处是:

(1)DOAS法测量的是直线上的线平均浓度,仅能测出污染物的相对浓度ppm-m,很难直接获得绝对浓度,必须精确测量距离,方可换算为某一直线上的平均浓度。

DOAS技术只适用于具有窄带吸收结构的气体,从而限制了可测气体种类。大气中以及污染控制中许多物质,由于吸收太弱,而不能被探测到。许多种物质,比如烷烃,CO气体,因在紫外一可见区间没有吸收,从而不能被这种方法测量。

虽然技术可同时测量多种气体,但是由于不同气体的最佳光程不同,不同的气体监测需要安装不同的光程和接收装置,要在相距几公里的两个地区安装仪器,并且要相互能看得见,也是相当麻烦的。

DOAS系统对测量环境要求较高,有雾、降雪以及空气悬浮物多的情况均影响监测,仪器会显示光信号较弱,不能进行监测。

DOAS系统不能在线校准,校准比较复杂,且校准系统与现场测量系统存在差异,有可能造成校准不准确。

2.空气监测网络发展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陆续建立起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全方位的立体空气监测网络,包括State and Local Air Monitoring Stations (SLAMS)、National Air Monitoring Network (NAMS)、Special Purpose Monitoring Stations (SPMS)和Photo chemical Assessment Monitoring Network (PAMS)等,能够实时在线监测联邦政府规定的常规大气污染物:SO2,CO,NO2,O3,PM2.5,PM10,Pb等,以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等等。并形成颁布了一整套关于监测网络设计、监测方法、标准操作步骤、站点选择和配置、数据处理和通信的技术、指南和规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QA/QC) 体系,确保了监测数据采集、传输、综合分析和使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所有监测数据集中传输到美国环保局的空气质量系统(Air Quali ~Subsystem),并通过基于互联网的AIRS( Air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 系统供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和有兴趣的公众索取和使用[3]。其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居全球首位。

3.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较发达国家起步虽晚,但是发展较快,已经具备了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能力。国内有河北先河、武汉天虹、北京中晟泰科、铜陵兰盾等已具备一定的该系统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该系统的生产骨干企业。该系统的常规监测仪器无论其性能、可靠性已基本完全满足国内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在技术指标等方面都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4.发展方向

4.1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鉴于国内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技术指标等方面与国外的先进仪器还存在差距,所以未来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展:

技术水平:优化国产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性能指标,使其检测限和漂移等指标赶超国外先进仪器的性能指标。

监测参数:在保证常规监测的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扩充监测参数,从SO2、NOX、CO、O3、PM10等常规参数向H2S、NH3、NOy、苯系物等特征污染物及HC、NMHC、VOC等综合性有机物污染物和PM2.5、PM1等细颗粒物的监测参数方向发展。

应用领域:从目前的常规大气监测向工业区、垃圾填埋、垃圾焚烧、机场、交通路口等特定区域发展。

精度等级:从目前的常规大气用普通精度向国际先进的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发展,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大气农村站、背景站建设的要求。

产品形式:由单一的普通点式监测向宏观、大尺度和现场化、小型化多种监测方式发展。

质控体系:建立与国际质控体系一致的质控体系,逐步建立包括固定式校准系统、便携式校准系统、移动式全程校准系统在内的全面校准设备体系,以满足大气监测系统不断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要求。

监测分析方法:要由国内标准化向国际统一化的方向发展。监测分析方法将是在国内建立标准化方法后,再向ISO的标准方法看齐。

4.2 质量保证系统的发展方向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国家网络的量值溯源标准传递和国家-省市区-环保重点城市质控实验室体系,利用基本标准和控制标准的溯源传递,严格校准网络空气子站的工作标气、臭氧校准仪、质量流量计等工作标准物质。通过定期进行标准膜检查,校准颗粒物监测仪。各省站作为其辖区内的质量管理中心。我们要建立与国际质控体系一致的质控体系,逐步建立包括固定式校准系统、便携式校准系统、移动式全程校准系统在内的全面校准设备体系,以满足大气监测系统不断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空气监测的目的第6篇

1监测仪器及监测方案

采用TSI8534型DUSTTRAKTM气溶胶监测仪检测室内外颗粒物浓度。该仪器可同时测量、显示、记录空气中颗粒物的5个不同粒径档的质量浓度分布,分别为PM1、PM2.5、PM4、PM10及TSP。本次测试中,采样流量设置为3L/min,每2s采集一次数据。笔者在冬季分别对A、B建筑所选办公室内外的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各监测3天,每天早上、中午、下午各监测1h。根据监测时间和地点,将各组监测数据编号为A11、A12、A13、A21、A22、A23、A31、A32、A33、B11、B12、B13、B21、B22、B23、B31、B32、B33;被监测办公室在监测过程中室内人员均正常办公,无剧烈运动,室内打印机未工作,门窗关闭,空调正常工作。在监测过程中对所监测的办公室空调送风系统内的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其中A建筑的监测内容为室内机过滤网前后的颗粒物浓度,B建筑的监测内容为空调送风系统内各风管(总送风管、新风管)内的空气颗粒物浓度。在上述测试之余,在对B建筑监测的第一天对B建筑其他楼层办公室、防烟楼梯间内颗粒物浓度进行抽测。由于只有一台TSI8534,为准确反映室内颗粒物浓度和室外颗粒物浓度与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关系,将每次监测时间设定为5min,室内外颗粒物浓度监测交替进行。

2颗粒物浓度监测结果及分析

2.1办公室内外的监测结果及分析室内、外颗粒物浓度监测值将反映室内、外颗粒物污染情况。对室内外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的每个小时监测值求均值,对比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的《空气质量准则》设定的空气质量准则值及三个过渡期目标值的24h均值[6]、中国2012年12月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颗粒物浓度24h均值的准则值[7],制作对比结果图如图2、3;其中《空气质量准则》设定的PM2.5质量浓度24h准则值25μg/m3,PM10质量浓度24h准则值为50μg/m3;过渡期1内PM/PM10的24h均值的目标值为75/150μg/m3;过渡期1内PM/PM10的24h均值的目标值为50/100μg/m3;过渡期3内PM/PM10的24h均值的目标值为35/70μ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设定的24h均值准则值与《空气质量准则》过渡期1的目标值相同。由图2可见,2/3的A建筑室外PM2.5质量浓度监测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浓度限值和《空气质量准则》过渡期3的PM2.5目标值75μg/m3,所有的B建筑室外PM2.5质量浓度监测值超过75μg/m3;可见A、B建筑室外PM2.5污染频率较高。笔者考察监测建筑周边环境,得知A、B建筑均临靠主要交通干道,来往车辆频繁,汽车尾气使得周边环境颗粒物污染严重。此外,1/3的A建筑室内PM2.5质量浓度监测值超过75μg/m3;B建筑室内PM2.5质量浓度监测值均小于75μg/m3;可见在监测时间内,B建筑室内PM2.5污染频率小于A建筑。由图3可见,A、B建筑室外PM10监测值中有2/3的数据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10浓度限值和《空气质量准则》过渡期3的PM10目标值150μg/m3;A、B建筑室内PM10质量浓度监测值均小于150μg/m3。对比相应监测时间内室内PM2.5、PM10的污染情况,可发现监测时间内PM2.5污染较PM10污染频繁。对比图2与图3,计算室内外PM2.5与PM10的质量浓度比值,得到图4;可发现室外PM2.5/PM10值均大于75%,室内PM2.5/PM10值均大于90%,可见室内外空气中PM2.5是PM10的主要质量成分。对比《空气质量准则》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PM10和PM2.5质量浓度限值的规定[6][7],可发现PM2.5质量浓度限值为PM10质量浓度限值的50%,显著小于环境空气中PM2.5/PM10比值,这是造成PM2.5污染频率高于PM10污染的原因。对比室内、室外PM2.5/PM10比值,发现室内监测数据的PM2.5/PM10值大于室外监测数据比值,这一结果是巧合还是有规律可循,需更多监测数据予以验证。对比图3与图4,可发现室外空气颗粒物浓度高时,室内颗粒物也相应较高,室内、外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变化具有较一致性;计算PM2.5、PM10的I/O比(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比),得到图5;可发现两建筑监测数据的9个I/O比值均较一致,表明室内颗粒物浓度与室外颗粒物浓度有较高的相关性。此外,图5中可看出A建筑PM2.5、PM10的I/O比均显著大于B建筑;相比B建筑,A建筑围护结构气密性不佳,围护结构缝隙较大,且无新风过滤器,对随着室外空气进入室内的颗粒物滤除效率低,导致A建筑颗粒物I/O比显著大于B建筑。从图5中可见PM2.5的I/O比略大于PM10的I/O比,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室内颗粒物污染多来源于室外,室外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及围护结构缝隙时,大颗粒物被滤除的概率大于小颗粒物,从而使得PM2.5的I/O比略大于PM10的I/O比。

2.2空调送风系统的监测结果及分析现场利用TSI8534测试A办公室室内机的送风口和回风口的颗粒物浓度,测试结果显示送、回风口颗粒物浓度监测值相同,即所设置的过滤网对PM10及PM2.5无过滤效率。对B建筑2#过滤器(铁丝网过滤器)上、下游的颗粒物浓度监测结果显示该类型过滤器对PM2.5的过滤效率为0。在新风管上1#测点处测得经新风过滤器处理后新风中的颗粒物浓度,在送风管2#测点处测得新回风混合后经过2#过滤器处理后的送风颗粒物浓度,测试结果见表1。与同时刻B建筑室外颗粒物浓度对比(室外颗粒物浓度为PM2.5:238μg/m3),可发现新风处理器中1#过滤器对PM2.5的过滤效率为42.5%(1-137/238);室内回风与其PM2.5浓度2倍以上的新风混合后,送风PM2.5浓度增加有限,可见新风比较小,按PM2.5浓度计算,得新风比为4%。按照10%新风比计算,空调系统送风的颗粒物浓度将为69.5μg/m3。若空调系统新风过滤器对PM2.5的过滤效率为0,可计算得,在4%的新风比时,送风的颗粒物浓度为69.0μg/m3;而在10%的新风比时,送风中颗粒物浓度为79.6μg/m3;可见新风过滤器过滤效率和新风量的大小对送风颗粒物浓度增减有明显影响,直接影响室内颗粒物污染特性。

2.3B建筑其他楼层及防烟楼梯间的监测结果及分析在对B建筑监测的第一天,对B建筑其他楼层办公室及防烟楼梯间内颗粒物进行抽测,现将结果绘制成图6,图中BA-BL表示各楼层办公室,FY表示防烟楼梯间;结果显示防烟楼梯间内颗粒物污染极其严重,达507/537μg/m3(PM2.5/PM10);而BA层办公室内颗粒物严重超出其它楼层办公室内颗粒物浓度及室外颗粒物浓度,达92/108μg/m3(PM2.5/PM10)。经笔者考查发现楼内人员将防烟楼梯间作为吸烟室,且防烟楼梯间内通风不畅;而BA层办公室内人员在监测时间内正在进行打包活动;对比B建筑内其他办公室颗粒物监测结果,可得到吸烟、室内人和物的剧烈活动等会引起室内严重颗粒物污染。

3结论

空气监测的目的第7篇

【关键词】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监测点;科学监测

0.前言

环境空气监测是由环境监测机构规定程序和有关法规的要求,对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的各种环境要素而进行技术性监测,对环境行为符合法规的情况进行执法性的监督、控制和评价的全过程。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和产业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调整,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城市建成区规模和人口数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呈现出监测点位数量上的不足或者空间分布上的不科学,不能继续满足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技术要求,从而面临着需要不断进行优化。

1.国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特点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国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构成特点比较简单,环境监测部门把从监测站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再由行政部门一级一级的上报。国内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部门都是独立的各项操作都是由监测站的人员完成的。这样的系统已经落后我们应该不断的进行完善。

2.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主要组件

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主要组件包括:质量保证的实验室、中心计算机室、系统支持的实验室、各个下属的监测站等。(1)质量保证的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所有的监测设备的保养和审定,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校准和技术指标的审核,制定和落实系统的质量监测的控制措施。(2)中心计算机的主要工作的内容是通过各种通通讯方式来收集各个下属的监测站监测到的数据和监测设备的工作的信息,并且判断收集到的信息检测和存储,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对下属的监测站远程监测、诊断。(3)系统支持的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和设备的维护;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的进行检修和更换。(4)下属监测站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全程的自动监测、收集、储存监测到的信息,按照中心计算机的要求准时的向中心计算机发送监测的数据和仪器设备工作的状态。

3.在现代社会加强监测能力尤为重要

不断的完善环境空气监测,正确的选择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控制点,促进国家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提高地区性的污染物质的监测水平,不断发展农村特殊性空气监测站和地区性的监测站的建设,使环境质量监测的结果更加贴切实际情况,符合人们的亲身的感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空气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为了让人们了解环境情况,监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效果,应该准确的环境监测的信息,加强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

4.顺利推进保证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部门应提高组织领导的能力,完善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协调机制,制定本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方案,把各阶段工作的任务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做到部署任务、检查问题、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2)各级环保部门应该和同级的财政部门沟通,把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能力的建设和完善加入到公共财政开支里面,国家和地方应该共同承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建设和完善。(3)各级环保部门应该依据现在的发展形式对环境空气监测的要求,规划对监测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定期的进行人才的培训,把培训各类技能性的人才、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和综合性的管理人才为主要目的,促进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保障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的控制提供人才。

5.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们国家的自动化的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发展的形式,提出了以下的几点意见和建议。(1)把环境监测部门的责任要明确的区分开,不同时期的责任分配到个人。比如:校准日常使用的仪器,每年对仪器进行审核,对收集的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数据的优化应该由专人进行负责。(2)从监测站收集到的数据,经手人必须要谨慎保存原始数据,经手人对数据的修改和筛选的权限要保密,以便于在以后的审核或者是调用这些数据的时候有据可依。(3)不断的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区域性的网络系统。现在21世纪是网络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已经大范围的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去了,要把信息做到透明化是现在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目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环境空气监测的系统,促进信息的集中的处理和数据的不断优化,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4)要不断的完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按照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现在地级以上的城市都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分批的把缺少的监测设备补充完整。根据地区特点的不同建立不同的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各个监测点位之间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数据的传输的系统,和网络化的监控平台,进而提高各市、地区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

6.小结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日益重视的社会中, 展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未来的发展,对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探测,对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监测以及对食品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检测都对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米、薄膜技术等新材料研制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气体传感器集成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气体传感器将在充分利用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传感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智能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研制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气体的全自动数字式的智能气体传感器将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杨亚洋.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

[2]谢晓实,魏东明.关于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的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03(1).

空气监测的目的第8篇

关键词:空气质量监测;质量标准;监测控制;环境污染

一、自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的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部分组成。

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储存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中心计算机室的主要任务: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手机各子站的检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并对所收去的检测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和储存;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检测子站的检测仪器进行远程诊断和校准。

质量保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对系统所用检测设备的标定、校准和审核;对检修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运行考核;系统有关检测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系统支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根据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及时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更换。

据有关性资料报导,当今世界,没有一座城市的空气是清洁的。据英国环保协会数据推算。全世界每天有 20000多人死于空气污染。相当于每天有 100多架飞机发生空难。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空气污染,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可以延长30年,这是许多生命科学家的判断。而社会学家发现。空气污染引起的生理及心理反应。使人类幸福指数降低了1/3。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性的提高,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随着重工业、加工业等认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导致了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所以科学的监测控制空气质量的重要工作的全面施行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构成较为简单,监测站所得的数据由当地环监部门整理分析,在以行政管理系统依级次上报。与此不同,在英国的系统中,监测站数据直接上传至国家中心数据服务器,数据中心管理控制单元予以校正,处理及分析,各次级行政单位的空气信息均由中心管理控制单元发布。除此之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部门在两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位置大相径庭。在英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的质控部门管理,处于核心位置,它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相比较而言。国内质控和质保部门并非独立于监测及中央控制系统,所有的质保和质控手段基本由监测站人员实施。而英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的完善程度和复杂程度要明显优于国内系统,其数据的集中化,密集化管理为数据的可靠性,比较性,追踪性提供了优良的先决条件。其次,英国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部门承担,不同部门的工作更加专业化,细节化,分工更为明确,值得国内借鉴。

二、自动空气质量监测中质量保证控制环节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我国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汇编》中,对于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目的进行了阐述:“规范监测手段,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此规范中对于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两重要指标外,还对数据的可比较性及追踪性提出了要求。由国家空气质量监测部门对空气污染物的趋势分析,空气污染预报,以及数据校正,对数据的制式化,标准化做出高要求的工作可以看出数据的可比较性,追踪性尤为关键。

(二)具体完善促进实施手段

1.质量保证环节包括:

A.监测人员培训;B.设定标准监测方法;C.分析员筛选;D.站点考核;E.检测仪器的阶段性维护; F.仪器使用,校准,维护历史记录。

2.质量控制环节包括:

A.数据检查;B.数据处理;C.监测仪器的日常校对;D.监测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

从完善的角度来讲,质量控制环节应该做到数据的多元化比较,之后进行科学性的校准,最后完成独立评估,有效的为全程质量监测做出完善和促进。所以为更好的做到全面性的务实工作,以下将对空气监测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具体规范,我国规范中的主要具体控制手段为:

3.主要控制手段:A.监测时间与频次控制;B.监测数据有效性质质量控制;C.监测仪器校准;D.监测仪器性能审核;E.检测仪器,校准装置,标准物质等的质量检查;F.落实数据审核。

因在我国操作规范中并未明确的划分进行上述操作的明确责任范畴和权限的划分,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会导致责任重叠和责任空白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关键性的可行措施必不可少,对于不同的质控操作要做到有明确的权限以及责任划分。

三、质量控制操作责任划分

(一)监测站操作员质量控制环节责任范畴。

1.按照操作条例,执行监测站的例行操作和仪器的站内例行校准。2.鉴定和设备报告,监测站环境的潜在变化和潜在问题。3.鉴定和报告监测站的潜在安全问题。4.对监测仪器进行简单的站内测试和维修。5.定期参加质量控制部门的组织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操作培训。6.当被要求时,参与质控和质保方面的监测站审计工作。7.在监测站点巡查后24小时内,完成仪器校订电子记录表格并上传至中心数据服务器

(二)设备供应商、设备服务商部门质量控制环节的责任范畴。

1.例行和紧急设备维护和维修监测及辅助设备。2.保证所有监测站的年数据捕捉率高于90%。3.保证两个自然日内到达故障站点排除问题。4.保证所有设备非站内维修,非站内校准的历史记录。5.保证所有校准原始数据的保存管理,为全局数据鉴定提供可靠的校准数据。

通过全面的测试及校准,对所有监测仪器的关键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做到完善行的独立质量控制。

四、建议与总结

就我国的自动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目前形势所提出的质控质保过程的可实行的优质化建议与总结:

1.对于环境监测部门质控质保责任范畴划分的明确化,对于不同阶段的质控质保责任分配到户。如,仪器日常校准,仪器的年度审核,数据的分析,处理,优化应由专人负责。

2.对于监测站获得数据,经手人应有明确的修改权限,和筛选权限,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在未来的审核或者调用中,有据可查。

3.逐步建立空气质量区域化网络系统。21世纪是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信息的透明化可以作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的一个目标,建设和完善空气质量信息系统,促进数据的集中处理、优化,提高空气监测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永和. 环境保护部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布点优化[J]. 莱钢科技, 2010,(03)

空气监测的目的第9篇

【关键词】空气污染;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可持续发展;布设

空气污染监测点的选择是污染治理中的重要工作,它布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是制定空气污染治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工作中努力的探讨和总结。

1、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在空气污染点布设工作中,整个布设工作的开展是根据所在区域实际污染情况进行的,是将城市空气污染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进行布置,其布设按照具体规划和要求进行的。通常在布局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风向和地域条件设置。在下风向和上风向两个不同的部位设置的空气污染监测点数量和类型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在工作中都将工作重点置放在下风向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置上,以这两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佳的监测数据。根据城市人口目的进行布置,在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适当的进行调整,从而为保证采样准确性提供支持。同时在布置点设计上,需要选择合理的设置地带,尤其是宽广的地域范围,但是尽可能的避免监测点周围出现大范围的森林和草地,因为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绿化带、植被,其必然无法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2、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相关问题

空气环境污染监测中,监测点的布设问题十分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监测目的。在空气污染监测体系中,不管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还是乡村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都是十分重要的,它都和整个城市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一般来说,工作人员普遍将工作重点置放在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方面,对于乡村空气污染监测没有给与过多的关注。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主要是为了调查城市空气质量和空气中污染物的分布状况,使得空气中一些敏感性的污染物能够暴露出来,进而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目前的工作中,为了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以及排放污染物消长规律,前者都是在不点方法上采用多种网格法和功能区域划分的方法,而后面则是利用扇形、圆形的布点方法进行监测点的布设。

其次,污染源的状况。在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工作中,必须要提前调查区域以及邻近区域的污染源的分布、构成以及跑储量,这些问题都是影响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所在,例如对污染源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应当采用规格网格法进行分布,同时还要分析污染源产生和形成规律。

再次、地理条件。地形、地貌、风场情况、压力特性等自然因素是影响环境空气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在选择的时候不同的地貌和地理条件要采用不同的布设方法。

3、采样站数量的确定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于采样站点的设计和布设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进行采样和布设。如果不能按照当地污染源状况、地理条件、人员密集程度确定分布点设置数量和方式,同时这种设计方法在应用中数据的差异性必然十分明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无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数据和策略进行分析。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可言采用环境保护为原理来进行分析,以避免因为采样站数量确定而引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影响。在目前的环境监测点设置工作中,常见的数量确定方法主要包含了人口数量、人口密集度、建筑物密度以及制备密度开展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自动监测为主、人工连续采样为辅的采样站建设逐渐被人们重视,成为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4、采样站的布设方法

按照上述种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在采样站不设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当今科学技术策略进行,一般的设计方法包含了统计法、模拟法以及常见的经验断定法,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有着独自的优劣势,因此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地理条件选择不同的管理控制策略。尤其是在那些监测点设置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由于交通条件和地形的限制,在工作中我们很难采用统计、模拟等方法来布局,因而经验法的应用优势就显得十分的突出。

3.1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应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常规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更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应用经济性、综合性,为实现多种不同污染同步监测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应用中主要是以区域为标准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实际检测条件来进行科学布局,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上述原则来设置采样站的数量和布设规律。

3.2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的应用在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同样较为常见。这种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焦点处的方格中心来完成整体的布设。一般情况下,测控点在下风向应稍多一些,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少量监测点,以方便作对比。当然,网格的大小对于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从城市的具体数据出发,合理规划网格的大小。

3.3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在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那些偏僻、孤立的地区,其主要是以高架点源为主的,其对于主导风向的控制和应用十分的明显。在以往所在的位置构成中,是将主导风向作为主要的轴线点,然后在下风向设置一个扇形的地区作为布点范围,在这个范围中以45°角进行空气监测点设置,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布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标准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监测效果的发挥。在该布点法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对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在。从客观上来说,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如此理想化的应用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对多种布局方法加以综合思考,从而提升其整体的监测能力,为空气污染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