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统计学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21 14:53:28
统计学现状第1篇

 

卫生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了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解释和表达[1]。过去,因为统计知识的匮乏,导致统计步骤中某一环节的缺陷或错误,致使诸多先进的甚至非常前沿的医学研究以失败告终。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已认识生物医学实验、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项目等的进展过程中都离不开统计学知识,将来从事这些工作的研究者都需具备一定的统计学基础,从而奠定了卫生统计学在整个医学和公共卫生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卫生统计学》作为诸多医学专业学生必修课之一,因其概念抽象、逻辑推理强、计算公式繁琐、运算量大,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较难学。对教师来说,给医学生讲解卫生统计学也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且效果甚微的任务[2]。为了解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态度、学习现状及学习难点,以便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四川大学2013卫生统计学春季班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2013卫生统计学春季班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设置调查表,其中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学习态度、学习现状和学习难点及对教学的评价。调查中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员发放并讲解调查目的与要求,然后每位学生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结束时调查员认真核查验收调查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7份(99.00%),293份有效(98.65%)。其中男104名(34.39%),女189名(64.51%);平均年龄(21.12±1.72)岁,年龄最大26岁,最小18岁。

 

2.2 医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态度调查

 

本研究中对于学习态度的调查主要针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该课程的有用性及学习动机等方面,89.42%的学生赞成现在的卫生统计学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94.20%的学生认为卫生统计学知识有用,详细调查结果见表1。

 

2.3 医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现状调查及对成绩的期望

 

卫生统计学课上81.79%的学生能理解一半及以上的内容;69.1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课时安排基本合理;认为此课程的理论课和实习课的课程比例基本合理的占70.79%。学习卫生统计学时,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18.41%的学生对老师授课的内容提不起兴趣,不知老师所云,16.97%的学生觉得数学基础差,公式难以理解,24.55%的上课学懂了,但做作业时不知所措,40.07%的学生想花时间学习,但因课程多,没时间预习复习及上机。

 

学生认为该课程比较难学的章节依次为卡方检验(29.62%)、秩和检验(26.83%)、方差分析(23.69%)、t检验(21.25%)、直线回归与相关(17.42%)、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7.32%)、总体均数的估计(6.62%)、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6.62%)。

 

73.04%的学生希望期末考试成绩>85分,18.43%的学生希望成绩在70~85分,4.44%的认为及格就行,剩下4.10%的学生顺其自然。

 

表1 293名医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态度调查 名(%)

 

条目 选项 人数

 

你认为统计课的开设

 

是否有必要? 没有必要 15(5.12)

 

有必要 162(55.29)

 

非常必要 116(39.59)

 

你认为现在的统计学

 

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

 

做准备? 完全不赞成 10(3.41)

 

不太赞成 21(7.17)

 

一般 54(18.43)

 

比较赞成 122(41.64)

 

非常赞成 86(29.35)

 

你觉得学习统计学

 

知识有用处吗? 完全没用 4(1.37)

 

不太有用 13(4.44)

 

一般 46(15.70)

 

比较有用 133(45.39)

 

非常有用 97(33.11)

 

你喜欢上统计课吗? 不喜欢 39(13.31)

 

一般 185(63.14)

 

喜欢 69(23.55)

 

你学习统计知识的

 

动机是? 教学要求 141(48.12)

 

自己感兴趣 23(7.85)

 

满足工作需求 129(44.03)

 

2.4 医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方式研究

 

75.09%的学生选择“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73.79%的学生觉得课上内容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来学习;40.07%的学生觉得课堂讨论时间可有可无,该有1/4讨论时间的占36.64%。

 

52.43%的学生上课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学习,66.32%的学生认为“先预习—再上课—然后课后复习”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仅27.83%的学生会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90.72%的学生会在课后复习,仅38.06%的学生会在课后总结归纳所学的统计方法。

 

学习遇到难题时,30.55%选择利用网络,54.55%选择会请教老师和同学,5.45%会选择利用图书馆的资料查找,3.27%的同学想不出来就算了,放着以后处理的占6.18%。

 

2.5 医学生对卫生统计学教学的评价

 

学生对卫生统计学教学总体内容的满意度调查:10.31%的学生很满意,56.36%的学生满意,27.84的学生认为一般,5.15%的学生不满意,0.34%的学生很不满意。

 

学生对卫生统计学教学内容的评价:丰富且新颖(25.09%)、平淡且重复多(21.65%)、陈旧且乏味(12.71%)、没什么看法(40.55%)。

 

3 讨论

 

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扮演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这种作用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3],因此,对于现在的医学生即将来的临床医生及医学研究者来说,学好卫生统计学是尤为重要的。

 

诸多研究发现医学工作者对统计学的知识了解的甚少,Best等[4]2009年对美国口腔颌面外科的住院医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49% 的住院医生曾修过生物统计课,能够正确的解读无临床意义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的占46%,另外,现已发表的文献也存在大量的统计问题[5-9]。故有必要了解医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态度、学习现状以及学习难点,查看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此次调查结果,提出以下相对应的措施。

 

3.1 加强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次调查结果发现94.8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卫生统计学,89.42%的学生赞成现在的统计学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94.20% 的学生认为统计学知识有用,这与West等[10]于2005年的一次对医学生、内科医师及内科医师教师的调查结果相近,调查得出87.3% (262/300)的人认为学好生物统计将有益于他们将来的事业,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已认识到卫生统计学在科学研究及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视卫生统计学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意识到将来工作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依然是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次调查仅有7.85%的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是自己对其感兴趣,44.03%的学生是为了满足工作需求,教师授课时可以举些实际例子,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卫生统计学在实际研究中的用途,提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3.2 淡化公式推导,加强统计思维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医学知识的形象化,卫生统计学知识较为抽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觉得数学基础差,公式难以理解,对老师授课的内容提不起兴趣。其实,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目的是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以及它们在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11],学习的重点不在理论公式的推导和学习,而是在于统计知识的应用。因此,建议教师淡化公式的推导、记忆与计算,而强调各种资料应如何分析以及结果的阅读,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但是不同专业教学要求也不尽相同,如预防医学本科生和卫生统计学研究生,《卫生统计学》是基础课程,老师可适当引入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的内容帮助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推导。

 

3.3 根据学习难点和章节重点针对性地讲解

 

医学生基础课程较多,课业繁重,用来学习本课程的时间较少,本次调查显示40.07%的学生想花时间学习,但因课程多,没时间预习复习及上机。如果整本书全面讲解的话,可能效果不太好,建议教师应根据章节难点和章节重点针对性地讲解,统计描述、假设检验等均是基础,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为后面统计方法的学习奠定基础。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相关与回归等内容实际应用较多,教师应重点介绍。

 

3.4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此次调查75.09%的学生选择了“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但是由于课时较少、学生较多、上课内容较抽象,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可能会受限,但是教师可对逻辑推理不太强的章节将学生分组试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接近一半的学生觉得上课应有1/4及以上的讨论时间,建议老师在讲理论知识时,可准备相应的案例分析,让同学在课堂上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将课堂上的知识融会贯通,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探索。

 

实际研究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仅用上课的知识是不能完全解决的,有调查显示仅有17.6%(53/301)的人觉得他们在统计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10],因此,教学中可给学生指明进一步学习的相关参考文献与资源等。

 

教学过程中,在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医学生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提出疑问,课堂上有的放矢的听讲,课后总结归纳及时复习,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科研课题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卫生统计学》的教学质量。

统计学现状第2篇

关键词:概率统计 学习现状 教学 财经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39

现如今,财经类专业如何开设统计学课、如何把概率统计知识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概率统计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许多高校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如对师范类概率统计的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进行的研究;对财经类高校“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进行的研究。但有些只是对师范类高校概率统计的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进行了研究;有些只对财经类概率统计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没有对学生学习概率统计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对财经类高校学生学习概率统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同时对这些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给学生提出了几点如何学好概率统计的方法以及教师如何帮助他们学习好统计学。

1 财经类专业学习概率统计所面临的问题

1.1 缺乏兴趣

财经类专业学生一般大一的时候就学习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知识点比较多,量大;线性代数虽然较高等数学知识点少,但是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都比较困难。经过这两门课的学习,对数学类的课已经比较反感,这时候又开始学习概率统计这门课程,很多学生已经没有兴趣了,甚至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已经极度讨厌了。

1.2 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

很多学生学习缺乏科学的方法,他们把以前学习数学的一些方法运用到概率统计学习中。这是不科学的。很多学生一天都把概率中的一些公式、定理死记硬背。而不是去搞懂这个知识点是怎么来的。很多概率统计学中的概念都跟实际中的例子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把实际的例子和这些概念结合起来就比较容易学习了。

1.3 基础比较差

学习概率统计的一门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很多学生高等数学学得不是很好,导致他们在学习概率统计一些知识点的时候很吃力。比如在求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数学期望方差的时候,如果微积分学得不好的话,就比较吃力!

1.4 概率统计教学理论脱离实际

许多高校教师把概率统计课当成传统的数学课来上,只注重定义,定理和证明的讲解,对问题产生的实际背景结果的含义及应用等讲得很少。这样的话,许多学生把概率统计又当成一门高等数学或者线性代数来学习。这样学习起来比较累。

2 对财经类高校概率统计的几点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几点建议帮助学生学好概率统计这门课程。

2.1 加强高等数学的教学和学习力度

高等数学作为概率统计的一门先修课程,在学习概率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在授课时必须让学生学好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为学习概率统计打好相关基础,使得他们在学习概率统计的时候不会受它的影响,不用再花费多余的精力,这样就不会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学不好,很多学生自然而然在学习很多概率统计的时候听不懂老师课堂上锁教授的知识,导致他们学习概率统计的兴趣大大减弱,学不好这门课程。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学业,所以高校应该加强高等数学课程的教育强度,从根本上重视这门课程。

2.2 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概率统计的一些基本概念的时候一定要使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比如我们在学习数学期望这个概念的时候,如果能引导学生联系到数学期望的产生过程,那么对这个概念他们学习起来就比较清楚了,也能加深这个概念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个概念,进一步使用这个概念。

2.3 增加课堂活动时间

概率统计的课堂活动主要有:掷硬币、摸彩球、玩转盘、收集数据、统计、填表、绘图。这些简单的小活动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摸彩球,玩转盘。现在社会上很多这样的活动,如果我们上课的时候增加这样的活动,学生比较感兴趣同时学生也学到了关于概念统计的知识,也能使学生真正认识这种活动,以正确的态度和意识面对这类活动。

2.4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改变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把多媒体和黑板教学结合起来。运用图像、文字、动画、音频视频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 使教学过程直观化、形象化、多样化,从视觉、听觉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概率统计概念、原理和方法可视化;利用统计软件,比如SAS软件,R软件,将一些统计方法出现出来,让他们学会如何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概率统计的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南通大学数学师范专业学生为例[J].教学研究,2007.

[2]财经类高校“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论教育,2008,(6):91-93.

统计学现状第3篇

关键词: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大学生体质健康 现状 分析 对策

1.前言

有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步入或者已经步入亚健康状态,其中以高学历、高收入的社会精英为多。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经济建设的精英阶层,其体质健康水平受到我国政府和学校的高度关注[1]。基于此,我于2010年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规定,在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与支持下,对我院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测试,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研究和对比,并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及其内在的联系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找到我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所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全日制在校大学生8269人,男生2740人,女生5529人。

2.2研究方法

测试方法严格按照《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要求进行[2],对我院8269名学生进行了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握力(男)、坐位体前屈(女)、立定跳远的测试,运用SPSS12.0软件对其测试结果进行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身体形态的分析

3.1.1身高

身高是评定骨骼生长发育程度、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表1显示,四个年级的男生身高差别不大,其中大四学生身高最高,均值为171.04cm,大三学生身高最低,均值为168.58cm,经检验P

3.1.2体重

体重是反映人体骨骼、肌肉、脂肪及内脏重量综合变化的指标在较大程度上说明营养状况和肌肉发育程度,表1显示,四个年级的男生体重差别不大,最重为大四年级61.75kg,最轻为大二年级60.13kg,四个年级均无无显著性差异;女生情况大体相当,年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我院学生的体重属于正常范围之内。

3.2体质分析

3.2.1台阶测试

台阶测试是用以评价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方法,它利用上下一定高度台阶所持续的运动时间,与运动心率的恢复速度之比来计算指数,从而评价心血管系统对运动负荷的反映。反映指数越大,心血管机能越好。测试结果显示,表1,大二男学生的台阶测试均值最高,为55.92n,大一、大二、大三水平相当,无显著性差异,均与大四学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3.2.2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一个人个力吸气后所呼出的最大气体肺活量是反映人体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是用以评价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另一重要指标。测试结果显示,表1,大三男学生的肺活量均值最高,为3904.06ml,与大一、大二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3.2.3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反映爆发力的重要指标,表1显示,四个年级的男生立定跳远成绩无明显差异,大三学生略好于其他三个年级;女生情况大致一样。说明爆发力的保持程度要好于心肺功能的保持程度。

3.2.4握力(男生)

握力主要是测试上肢肌肉群的发达程度,适合于男性。表1显示,大二、大三男生的握力指数分别为43.54kg和43.4kg,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与大一、大四相比,P均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大一男生在经过锻炼后上肢力量有明显增长,而大四男生由于缺乏锻炼的原因上肢力量有明显衰退。

3.2.5坐位体前屈(女生)

坐位体前屈测试反映的是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柔韧性差意味着相应的关节和肌肉缺乏运动。表2显示,大一女生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成绩最好,均值为17.4cm,与大二女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身体形态,大四男女学生身高最高,且均与其他年级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年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男生大三最矮,女生大二最矮;四个年级的男生体重差别不大,最重为大四年级,最轻为大二年级,四个年级均无无显著性差异;女生情况大体相当,年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4.1.2身体机能,总体学生男女肺活量、台阶测试均数变化基本与身体形态变化保持一致,一、二、三年级的各项均数水平无明显差别,且均与大四年级有显著性差异;身体素质情况基本与心肺功能相当,但保持情况略好于心肺功能。

4.2建议

4.2.1加强对我院学生进行《国家学生健康标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他们对《国家学生健康标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积极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素质。

4.2.2我院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必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整,任何体育课都必须保证有10分钟左右的身体素质练习时间,并考虑增加有氧耐力练习与上下肢的力量练习。

4.2.3在坚决贯彻实施高职体育教学两年制必修课的基础上,针对高年级学生体质下降这一现状,建议对高年级学生实施体育选修课或成立各种专门的健身俱乐部,由学生担任负责人,教师具体指导,开展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项目的课外体育活动。

4.2.4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利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化服务系统,实现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反馈和评价,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及学生运动健身与科学指导系统,形成专家数据库,方便学生咨询和查询。

参考文献:

[1]李志清,彭习涛等.陕西省与全国19―22岁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14-16.

统计学现状第4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导学案编制;学习任务系统;现状调查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6C0012C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提出

近年来,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始在国内兴起并被教师广泛使用[1]。“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与“教”之间的关系,凸显了“学”的地位,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自主课堂建构的一种尝试,因而成为很多学校、地区首推的教学模式之一。例如,作为本研究样本的我国中部中心城市S市,“导学案教学”就是在全市层面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导学案”中,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任务(或作业)按照使用阶段通常分为“课前学习任务”“课中学习任务”“课后学习任务”三个部分[2],分别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完成,因而形成了一个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学习任务系统”。但是,大量的课堂观察及学校调研发现,当前很多学校导学案的编制及其使用,尤其是学生“学习任务系统”设计的功能指向及编写质量还存在诸多问题,有些甚至正在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发展目标达成度的“瓶颈”。基于此,本研究拟以S市为样本,对中学化学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的设计现状做深入探查。

2 现状探查

2.1 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包括三个部分:首先,对使用过导学案的学生样本进行问卷访谈,探查学生对导学案中“学习任务系统”的认识;然后,对设计和编制过导学案的教师样本进行问卷访谈,探查教师对导学案中“学习任务系统”的认识;最后,通过对典型学校正在使用的化学导学案进行文本分析,探查导学案中“学习任务系统”的编写方式及功能指向。

调查采用文本分析、师生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半封闭性问卷,采用单选、多选、可补充式选择题的形式,调查内容主要为师、生对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功能与作用的认识;另一部分为开放性问卷,并辅以访谈法,调查内容主要为师、生对导学案中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功能的理解及态度。问卷访谈的设计、审核、实施及统计分析均由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员完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2 研究样本

调查研究中的学生样本来自S市某省级示范性高中2个随机抽取的平行班,共98位2017届高一学生,这些学生均以优良的成绩毕业于全市52所初中(1所省直中学、17所市直中学、23所区属中学、10所民办中学和1所企事业中学)。访谈发现,他们在初中阶段有96位曾使用过“导学案”(占比约98%),对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系统”都有较清晰的认识;同时,由于他们已经初中毕业,对初中“导学案教学”的评价也比较客观公正。

调查研究中的教师样本涉及37位初中化学教师(分别来自于S市14所市直中学、5所区属中学、5所民办中学和2所企事业中学)、75位高中化学教师(分别来自于S市20所市直中学、4所区属中学、4所民办中学、2所企事业中学和1所省直中学)。这些教师教龄在5~15年之间,专业技术职称涉及中学二级、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教师,且均有编制和使用过导学案的经历,因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调查研究中的导学案样本来自S市17所中学(涉及1所省直中学、7所市直中学、7所区属中学、3所民办中学)所编制的化学导学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2.3.1 学生对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的认识

从学生对“课前学习任务”的认识(表1)看,目前导学案“课前学习任务”的设计多落脚于“预习新知”(75.3%),而主要呈现方式为“课本内容的再现”(81.2%),这一功能指向与编写方式又必然导致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方式的简单化、肤浅化――重在“找”答案(87%),而不是“思”问题;而学生作答方式及答案的雷同性(抄书的结果),又进一步助长了教师处理方式的低效和o意义(“只展示答案”:39.6%;“不处理”:32.1%)。

从学生对“课中学习任务”的认识(表2)看,目前导学案“课中学习任务”的设计旨在“建构新知(理解概念、掌握方法)”的仅占57%。相当一部分“课中学习任务”是在引导学生“记录、背诵教学重难点知识、重要的实验现象与结论”(44.6%),还有一部分则纯粹以“习题”的形式呈现,仅作为强化新知的“训练反馈”(21.4%),忽视了“课中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构新知”与“概念转变”的功能。

“课后学习任务”有点类似传统意义上的“课后作业”,从表3统计结果看,目前导学案“课后学习任务”的设计缺乏目标指向,因而造成了重复考查、反复操练、题海战术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题量过大”也成为了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根源”。

表4探查了学生认为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对自身学习的促进作用及其程度。统计发现,多数学校“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现状不容乐观:仅有11.1%的学生认为使用导学案对其学习帮助很大,而39.6%的学生则感受不到“学习任务系统”对其学习的促进作用。在“哪种学习任务对你的学习帮助最大?”的调查中,结果更令人深思:(1)仅有15%的学生认为“课中学习任务”对其学习的帮助最大,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课中学习任务的“导教”“导学”功能;(2)对学生学习帮助最大(36.6%)和最小(57%)的竟然都是“课前学习任务”,这不禁令人质疑“课前学习任务”指向“预习新知”功能的合理性,同时也让人反思教师设计、处理以及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的方式(表1)及其价值所在。

2.3.2 教师对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的认识

对“课前学习任务”的认识(表5),绝大多数中学化学教师都非常关注“预习新知”功能(初中:75.7%;高中:80%)――这与表1的调查结果一致,而对“探查学生已有知识”(初中:5.4%;高中:0)、“知识方法铺垫”(初中:5.4%;高中:9.3%)等功能则没有得到充分关注,但对于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前教师了解学情、进行必要的知识、方法铺垫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对“课中学习任务”的认识(表6),中学化学教师都比较关注“反馈矫正”(初中:62.2%;高中:30.7%)、“巩固识记”(初中:29.7%;高中:22.6%)功能。同时,高中教师对“理解应用”(40%)功能也显示出较大的关注――这可能缘于初、高中知识在理解与应用时的难度差异。但对于“归纳分析”(初中:8.1%;高中:1.3%)、“培养能力”(初中:2.7%;高中:1.3%)等功能,初、高中教师却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而课堂教学中“归纳分析”、“培养能力”在“建构新知”与“概念转变”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课后学习任务”的认识(表7),绝大多数中学化学教师都非常关注“巩固训练”功能(初中:62.2%;高中:73.3%),而“检测反馈”功能(初中:18.9%;高中:18.7%)则没有得到充分关注,但“检测反馈”在每一节课后却起着诊断“学生发展目标达成度”的功能。

2.3.3 对典型学校导学案的文本分析

通过对S市不同类型学校中W化学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的文本分析发现:

“课前学习任务”的主要功能多定位为“课前预习”。教师设计“课前学习任务”的方式通常为:先将教材中自认为重要的知识点一段段地摘抄出来,然后将其中的一些关键“字”“词”以“挖空”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每节课后布置给学生,要求其在下节课前完成。但由于这些“课前学习任务”答案的一致性和标准化(即课本知识的再现),导致其完成情况无法反映学生对教材核心内容的个性化解读与思考,因而不能帮助教师探查学生的“已有经验”“认知基础”和“前科学概念”,以了解学情、明确教学的起点;客观上,“预习任务(作业)”还相当于每节课给学生布置了第二份作业(即本课的“课后学习任务”和下节课的“课前学习任务”),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统计发现,有38.3%的学生认为导学案的使用增加了其课业负担。

“课中学习任务”的功能多定位为“反馈矫正、巩固识记”。具体的设计形式主要有:(1)对教师“正在讲的”和“讲过的”知识进行简单地“记录、重现、记忆或应用”,其中相当多数“课中学习任务”还兼具“实验报告记录单”的功能;(2)教师事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中找到并记录问题解决的答案,然后再配合一定量的简单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新知;(3)基本上是教学的配套练习题,主要起简单训练、反馈的功能等。这些设计方式其实是将“课中学习任务”定位于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忽视了其“概念建构与转变”的功能。另外,调研时还发现,由于这些“任务”的存在,还常常人为地破坏了教师教学思路和学生思维的流畅性(逻辑性),使得教学过程不够连贯。

“课后学习任务”通常都被定位为传统意义上的“课后作业”,其主要功能多为“巩固与强化”,往往是教师为了巩固新知,甚至是弥补教学的低效,而进行的“强化”训练。这些“课后学习任务”通常立足于知识的重现、原理的解释或辨析,缺乏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并全面诊断“目标达成度”的功能。部分教师内心“只要学过皆可练”“多学多练没坏处”“学不会就练会”等设计理念,往往还将“课后学习任务”演变为反复操练的“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的功能定位

调查发现,目前中学化学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多处于课堂教学的从属地位,其功能往往被定位为“课前预习新知”“课中识记新知”“课后巩固新知”,而忽视了其对新知(核心概念、方法或学习发展目标)的“主动建构”“导教”“导学”功能。概念转变理论[3]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头脑中会存在许多“迷思概念”(前科学概念),而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将这些“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过程。具体应用于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制中,如果能将“学习任务系统”进行功能重构(图1)――课前探查“新知”的学前状态,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明确教学起点;课中帮助学生建构“新知”、发展能力,促进其认识发展和概念转变;课后诊断学生学习发展目标的达成度,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那么,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的“主动建构”“导教”“导学”功能就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客观上学生也因不必再完成大量的“课前预习作业”而减轻了课业负担。

3.2 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的目标指向

调查发现,目前中学化学导学案的“学习任务”还存在多、杂、难的现象,许多学习任务(作业)目标指向不清晰,出现重复考查、反复操练,考查角度、难度梯度不清晰的现象。有些导学案中则充斥着大量的习题、题案、例证等,实施过程也以解题分析与技巧点评为重点,使得“导学案”异化为反复操练考点与技巧的“操练案”、为提高应试成绩而反复记忆知识与方法的“应试案”[4],极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进一步强化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的目标指向(图1):让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指向一个明确的、与之匹配“学习发展目标”,每一种“学习任务类型”(即课前、课中、课后三种学习任务)都能明确指向“学习发展目标”的一种状态(即学习发展目标的学前、学中、学后三种状态),这样就能在保证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学习任务的“量”,避免机械重复训练,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3 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的设计原则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对学习帮助不大的主要原因包括:(1)一门功课每天都要做两份作业(本节课的“课后作业”,下节课的“课前预习作业”),根本写不完;(2)预习内容过多,且课本上都有,全是在抄书,浪费时间;(3)导学案从头到尾都是题,题量大而且难,很多都不会做;(4)上课时,教师不断地要求我们在导学案上抄写书上的概念、结论,学习思路经常被打断等。这就需要我们反思:导学案“学习任务系统”在功能重构、目标指向清晰之后,还要关注、研究每一种“学习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诸如:课前学习任务要“基于经验、源于生活、指向清晰、没有负担”,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充分暴露其“迷思概念”;课中学习任务要“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安排活动、促进发展”,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引发与解决中,实现概念转变;课后学习任务要“基于发展目标、回归社会生活、适当抽象综合”,让学生在自我诊断学习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的同时,适当拓展迁移等等。

4 结语

基于“аО浮钡目翁媒萄模式,是本轮新课程改革涌现出来的、已经广为流行的一种教学范式,其出现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传统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的地位,符合国家对教育的诉求及新课程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等。但随着这种教学范式的推广和流行,“导学案”在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因此只有广泛调研、深入剖析、寻求完善与改进的可能对策,才能让“导学案”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助推器[5],真正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不断焕发出“导学案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6~10.

[2]阮宝玲.中学化学导学案的构成与使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曲慧娴,毕华林.化学学习中的概念转变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106~109.

统计学现状第5篇

分析结合在一起。但是因为课程内容的原因,很容易使学生对严密的体系,丰富抽象的概念,以及复杂繁琐的运算感到枯燥。所以,在统计学教育中,应该依据专业培养计划,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育力度,与实际结合,将应用能力培养作为第一目的,保证学生掌握统计学知识,可以在日后的经济问题的处理中充分应用。

一、统计学教育现状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中职学校的统计学教育一般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存在于众多学科教育中间,统计学课程的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辅助其他科目的学习,对于很多会计、经济方面专业的中职学生,统计学是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但如今,统计学科目的教育在中职学校并没有很好的效果,统计学现今的不良发展状况除了由于统计法规宣传不够、专业人才质量和实际社会需求不成正比、统计数据质量不好以外,还有就是因为教育模式、机构、功能、标准、资源、过程等多方面的不足造成的。另外就是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基础知识水平不高,个人能力不强,在理解统计知识的时候存在一定困难,实际操作能力也比较弱,再有是因为不是主要专业课,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这门课程。为了提高中职统计学教育的质量,我们要从专业的角度对这类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确定问题所在,提升改革程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中职学校统计学科目教学的稳定发展。

二、中职统计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学教育目的不明确

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具备良好素质和实际业务水平的应用性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就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时不但要保证学生掌握专业的统计知识,还要有相当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现在的统计学教育,一般都是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忽略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学生的创造应变能力,动手实践管理能力,探究解决问题能力都相对较低。

(二)统计学教育教学方式单调

现在国内的统计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在课堂口头讲授为主,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相交流。在统计学的教育中,对理论内容的重视,而对实践能力,教学发展变化方面的重视不够。 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没有新意。教育手段也停留在过去的形式上,不能运用现代教育工具形象的展示教育内容,影响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

(三)考核方式方法没有新意

现在统计学考试基本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或许可以促进学生明确的发展过程,使教学组织变得较为容易。但是因为考试内容严格依照大纲要求,不能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统计学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调整课程设置 完善教学内容

在过去的统计学教育中,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主,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一味地记课堂笔记,几乎没有思考知识的时间,虽然教师讲了满满一堂课的内容,但是学生的记忆却并不深刻,完全掌握知识与并能实际应用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统计学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细致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的部分,增加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兴致。

统计学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与多门学科存在联系,包括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以及计算机等学科都有关系,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帮助其他课程的知识的吸收掌握。就要在教学的时候依据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要加强统计教学教育中的财务应用的统计知识;在进行市场营销的统计教育时要提高对市场调查统计的教学内容,以此扩大知识范围,不断丰富知识储备,进而构建学生的主动思考的习惯,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现教育实践的互相融合

中职统计学教师应该将多种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可以通过基本的讲授,课堂的启发,问题的探寻,实践的进行,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 手段的应用几方面来实现教育目的。在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同时要提升学生实际水平能力的培养,加强技术应用能力。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 以将一个班集体看成一个样本,确定设计模拟课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由学生自己设计调查方案,自行进行小组分配,自行进行调查统计。包括调查目的,对象,单位以及调查的方法,数据的整合

,最后的计算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撰写调查报告,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分析研究都由学生参与,掌握工作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加强理解认识,更好的吸收专业知识理论,提升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尽量将课本所讲和实际生活两者相结合,在教学中尽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教学,最好是真实存在的事情,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接近统计学,进行统计学学习,更重要的是深刻意识到学习这门功课的意义。

(三)改变考试方式

过去的教育成果检验方式一般都是考查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掌握,尤其是书本理论知识以及介绍的方法,所有考试的内容都和学习的书本有关,正确的回答出书本理论知识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掌握了统计应用能力,统计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中涵盖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是普通考试检测不出来的。一般统计学只是理论和实际应用两部分组成,所以考核也要对这两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是考察统计学知识理论,这方面的概念、定义、统计作用、研究方法、特点、原则、工作步骤等都是考试的内容,最好将抽象的概念知识通过实际问题体现出来,保证学生通过理解概念来回答问题。

其次是考查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调查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调查结果,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反馈,不管在什么地方,调查报告是最好体现事物根本特征和发展状况的体现,这就考验着学生的写作和专业知识两方面的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不是统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的时候,采用调查报告的形式,考察效果是最有效的。另外现代教育教学工具的辅助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在统计学教育中,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除了要在教学中保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学理论,还要锻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调查、整理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依照教学的阶段性特点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锻炼学生进行图表绘制,计算统计指标,使用统计软件的能力。所以,在对统计学知识能力进行考察的时候,将是否能使用计算机类的现代办公工具看作是考察的一项,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实施创新型教育改革

在中职学校中普及并提升统计学教育是今后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帮助才有可能实施完善。所以,最后我要提出自己在教学教育指导中的实际教学方式细节的看法。

第一,要强调统计学教育的基本思想,在统计学教育中将抽样方法,概率初步、描述、推断、非参数统计与表格使用融合在一起,同时与教学案例相结合,争取可以系统全面地给学生讲解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和统计方法。第二,是统计学教育的基本途径,目前来看一般学校的统计学教育都是以《应用统计方法》作为选修课,以培养塑造学生的统计意识,传授学生统计方法,一般的统计学教育把课时控制在五十四到七十二小时为宜。第三,是统计学教育的目标,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对《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学习,从基础上了解统计学,构建基本的统计意识,可以采用兼得的统计方法,将应用广泛的表格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统计工作中。第四,是统计学教育题材的选取,这方面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学目的,学生水平,教育实践自行确定,一定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第五,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进行统计学教育的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统计学的不断创新发展,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随时掌握相关技术的更新。最后要进行统计学习评价,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由学到做,由理论到实践,变革传统考试方式,将调查报告的制作撰写作为考察的重要方面,使学生可以从统计的各个方面掌握统计要点,提升统计能力,最大限度的表现学习成果。

结论

在中职学校的职业性教育过程中,专业构建和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实践教学,这一点被独立出来,提升了实践教学在教学建设和改革中的地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统计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统计学的社会教育进程。另外,加强统计学教育可以实现统计工作者的价值最大化,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通过全文分析我们可知,只有在根本上对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改革,提出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自身能力的教育方法,才能改变当今统计学教学的不良现状,使之成为应用性强的专业学科。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刘红红.统计学教育学改革的研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梁雁.有关统计学教育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 2010,(23)

统计学现状第6篇

1 中职统计学的教学问题提出的

具体过程以及具体内容

从专业的理论知识角度来看,统计学的定义就是经济类专业以及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与此同时也是一门将很多相关学科进行渗透以及交叉的综合学科。统计学的本质就是研究社会经济市场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的方法论学科,同时统计学研究的数量分析的相关方式或者方法有很多运用在宏观经济管理或者公司制定的经营战略管理之中。

中职生在学习基础上比较薄弱,系统性的思维也比较缺少,这些客观原因就使得相应的中职生要学好相关的统计学知识以及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会遇到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热情。现在很多统计学教师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对“怎样才能够通过统计学的教学来提升中职统计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这个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

2 我国中职学校统计学的教学现

状及具体分析

目前中职学校的统计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不容乐观,这样就直接使得相关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关于统计方面的素质比较低,通俗来讲就是指中职生不会利用统计的思维去观察或者思考相关的问题,从而缺少利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潜力,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在部分中职学校关于统计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者不足,需要及时进行解决或者弥补,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根本性问题。

2.1 中职学校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落后,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很多统计学方面的教师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目前的中职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授课教材在内容上不够成熟,要求或者标准不是很统一,不能够与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具体来讲就是,相关的经管类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统计学教材在主要内容上来看是一个“大统计”,也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以及数理统计学进行融合之后的一门学科。与此同时,部分新出版的统计学教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原先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删减或者调整之后形成的,这就使得尽管它们是新出版的教材,但是仍然与统计学的实践工作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以及不同,所以对实践工作的帮助作用或者指导意义不是很大。还有就是有些统计学教材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添加了一些新的专业知识,然而对于相关的国内外的统计学的科学研究新成果讲述的不是很多,特别是对于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在教材上还没有进行详细的阐述。

2.2 中职统计学主要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工作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联系性

大统计学思想及相关观念的建立,加上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相关需要,使得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相应的统计学教材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但是这些相关的教材所含有的主要内容或者知识点,联系性不是很强,同时难易程度分配不是非常合理,这样就可能使得这些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中职学生,感觉统计学是一门枯燥无味以及难度比较大的学科,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就会失去兴趣。

2.3 部分中职教师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国内的部分中职统计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教学,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以及中心,而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出现,与此同时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工作的相关技能的讲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启示教学,并且对相应的实践教学也很少使用,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统计实践应用综合能力不能够得到培养或者提高。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将统计学与计算机的相关技术进行结合,因此培养的专业学生将是实践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不符合中职学校以技能为主的培养目标。

3 关于中职统计学相关教学的思

考以及分析

3.1 引导教师革新相关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

1)引导相应的教师进行教育民主理念的渗透。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认真指导,才能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然而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式只是重视教师的教育问题,往往不能够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专业基础情况,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将相关的专业知识学好。同时部分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注重课本上的专业知识的讲解,根本不考虑相关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因此,要想让中职学生学好统计学的专业知识,就应该革新相关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将知识的讲解者更改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将课堂的教学者更改为平等的交流者。

2)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树立学生为主体的发展理念。中职学校的统计学教师应该在课程设计以及课程评价等全部的教学环节中,时刻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在统计学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仅需要发挥统计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3)中职学校的统计学教师应该拥有创新教育的理念。要想教好统计学这门课程,中职统计学教师就应该拥有教育创新的观念以及思想,与此同时要想进行教育创新的首要问题就是让自身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中职学校的统计学教师需要打破陈旧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束缚,走教育创新的道路,从而在统计学的相关教学课堂上确定自身的创新意识,最终让学生也能够进行主动的创新学习。中职院校的统计学教师应该改革学生的主要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对他们灌输关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的知识,主动积极地提倡自主、协作以及探索的学习方法。

3.2 统计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以及统计思想,作为整个统计学的教学目标。统计学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正常工作以及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需要利用统计学中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所有的现象或者事物规律都需要在科学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将平时经常遇到的各种现象利用相关的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统计思维。

中职学校的统计学教师对统计学专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后,如果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比较顺利地运用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统计学基本原理以及统计学计算方法,来搜集相应的数据或者资料,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这些数据以及资料进行适当的整理或者分析,通过相应的分析以及研究能够找出一定的规律性的数字性的结论的时候,就表明这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拥有统计学思维以及统计学思想。中职学校的统计学教师就需要这样做,才能够让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认识到统计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必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以及提升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能够达到主动积极地参加统计学学习的目的。

3.3 中职学校的教师需要更新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由于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变,这就需要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上应该有所更新。原先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帮助作用不大的内容,进行删除或者调整;对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运用比较多的统计分析方法,应该在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中进行突出或者增加。

具体来讲,就是在以前的统计学教学内容中有一部分可能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以及学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作用,统计学方面的教学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对这些知识进行相应的舍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经济的相关调查方法以及相应的统计学的各种分析方法在整体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过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

并且在统计学的相关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课程安排上适当加入一些数理统计方面的内容或者知识,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去学习这些非统计学专业的选修课程,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经济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统计学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单单是传授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加重要的就是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相应的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统计学知识、统计学技能进行相应的融合或者渗透,从而能够让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会通过使用相应的正确的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的现代化方法来收集、处理或者分析已有的统计信息或者统计资料。

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传授学生使用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或者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或者统计分析的技能,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中职学生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实际能力,最终能够实现指导或者适当引导学生开始关注或者重视实践工作,同时培养或者提升学生完成实践性工作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目标。

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更新或者革新统计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目的以及教育教学内容,才能够使得中职学校培养的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适应社会的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进步,与此同时也能够与世界发展水平进行相应的接轨。

3.4 中职学校需要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相关的教育部门对于统计学的教育教学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在一定程度上顺利地完成统计学的教学任务,那么统计学教师就应该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养。作为一名比较优秀的统计学教师,不仅仅需要拥有非常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计算机技术以及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以及丰富本身的主要专业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更好地服务。

通过一个教学过程中的实际例子,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解说。比如:对于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进行概率统计学相关课程讲授的教师,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习或者练习相关的实际抽样技术、对应的Excel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方式以及运用方法等相关的知识及技术。

针对不同的统计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差别,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或者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深造,与此同时接收优秀的统计学专业人才进入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吸收统计学教师的时候应该时刻保持教师整体质量比较高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刘小云.中职《统计学原理》教学问题与对策[J].东方青年:教师,2011(10):12-17.

[2]黄丽青.中职《统计学》教学改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35):222-223.

[3]林中科.中职统计学教学现状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9(35):31-39.

统计学现状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的范畴已覆盖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是众多学科不可缺少的实用型课程。专业英语课程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分析了统计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和主要问题,结合几年来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分析,最后得出专业英语应融入几门统计学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单单靠四十几个学时来单独完成的结论。

论文关键词:双语教学;统计学专业;专业英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的范畴已覆盖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是众多学科不可缺少的实用型课程。而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统计专业学生要想获取最新的专业技术信息,必须对专业英语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软件涉及专业知识时能够运用自如,进而成长为学有所长,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一、我校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为了能够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国外专业发展动向,本科生应该能够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并在专业领域具有初步的语言交流能力。新形势对统计学专业大学生的要求不仅是能够阅读,也应该能写,能够进行语言交流。但是,通过近几年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及学生反映等方面收集的信息表明,目前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能力与基本教学目标及实际应用仍有一定的差距。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中国与世界的日益融合,培养视野开阔、专业突出、外语过关的统计学专业人才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而我校统计学专业只在大三大四本科生中开设四十几个学时的专业英语课程,远远达不到专业培养的目标,为此,应拓宽这种受时间限制的课程设置模式,逐步推广双语教学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将专业英语贯穿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时时接受语言的影响,把汉语与英语,把英语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

如果汉语的专业课先行,后学相应的专业英语,学生感觉学之无味。但如果专业英语安排在专业课之前,学生又如听天书,或感觉深度不够。因此,有必要由传统的专业英语课程单独开课改为某些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2.教材局限性

我校统计学专业是由应用数学学科发展起来的,学生系统学习的专业知识涉及基础数学、经济学以及概率论等多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非常丰富,因此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概率统计为侧重,同时也需要涵盖高等数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多领域。各个学校专业培养的方向不同,所用教材也有相当的差异。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自己准备教材。但如果我们采取某些专业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就比这要容易得多。国外许多统计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原版的英文专业书籍,既有严谨的理论,又有富有时代气息的例子,这些对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都特别有帮助。

3.师资匮乏

统计学专业课程涉及基础数学、概率论、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和医学等诸多领域。因此教师如要能胜任专业英语的教学,不仅要求传统意义上的英语好,还要求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够较好地引领学生顺利地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这就增加了专业英语教学的难度。但是对于一些学校刚刚引进的年轻博士们来说,对于自己专业方向上的英语是非常熟悉的。让他们从事双语教学也不是难事,但如果让他们上好大一统的统计学专业英语课却有相当的难度。

4.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足,认为是无足轻重并且可以轻松过关的一门课程。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缺乏了解,认为是英语的后续。而如果把专业英语的教学融入到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去,利于转变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进而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服务。由于我国传统外语教学中“费时较多,成效较低”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进而反映在学生上就是学习效率低、英语应用能力差,这是双语教学中的最大困难。

我校统计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迫切要求我们改革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从建设师资队伍、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改善考核方式几方面着手,对统计学双语教学进行初步尝试。

二、统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建设

国家教育部已提出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双语教学是一个需要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的复杂过程。想要建设好双语教学,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内容设计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两个模块。在基础知识模块中,划分为数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基础知识三大板块,在应用知识模块,向学生介绍科技文献的写作规范、英语单词的构词方式以及国际交流的常见用语等,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教材的选择

国内编写的统计学专业方面教材系统性强、叙述严谨、知识体系清晰、重视基本概念的介绍和理论知识的推导;而国外的优秀教材则具有许多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实例,另外注重最新的科研成果。许多经典的专业课程在国外一些著名教授的主页上都有相关课程的案例分析资料、授课PPT、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链接丰富而且更新速度快。因此,教材以国外专业英文经典论著为基础,结合国内的优秀教材,同时运用查阅网络、资源共享、集中交流等手段选取一些介绍专业前沿领域及发展动态的相关文献,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接触到学科前沿。英文经典让学生体会原版的表达方式及相应的语言氛围,相关文献让学生体会到科技文献严谨的写作规范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逐渐培养起一定的专业素养。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专业课的实际用途,而不是只感觉到空洞的理论。

3.师资建设

目前,我校统计学专业高学历师资还比较匮乏,当然如果想让一些教师去看某一方面的英语文献肯定不成问题,但要系统地用全英文讲授一门专业课程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引进一些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才或者给予比较有潜力的教师去国外做博士后的机会,在深化研究领域的同时,还可增加英语氛围的感染。

4.统计软件中的专业英语

统计软件比如SPSS、SAS和Stata中一些英文术语的命名规则。专业软件的菜单教学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安装英文版的专业软件,如何识别和使用英文版软件菜单。专业软件建模的情景教学,让学生掌握建模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术语,通过练习掌握使用英文版软件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专业软件后处理的情景教学,让学生掌握后处理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术语,通过练习掌握使用英文版软件进行后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方法及方式的改革

整个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策划,涉及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完成具体细节需要学生参与。

1.树立新的教学思想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在授课的内容上不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而在语言运用上又与以前的专业课的讲授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能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学习,而应积极探索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程研讨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创造视觉的新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重视案例的分析

教学案例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他们的热情去思考、去品味;能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进取;能激发他们强烈的表现欲,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统计学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其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程是有用的,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去学习。

3.积极开展课程研讨、互动教学

积极与学生讨论课程的设置问题,多渠道获取学生对于教学的意见或者建议,从而尽快调整课程设置。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于他们意见的重视,从而才能更好地支持教学的开展。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多媒体、网络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给课堂提供大量的信息(如以图表方式给出文章脉络、介绍一些专业背景知识等),也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等带来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模拟实际应用场景(如专业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等)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另外注重引导学生上网搜索与学习相关的资源,从而调整部分学生只会利用网络打游戏而不会学习的不良习惯。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应改变过去单一的考试成绩加平时(作业及出勤)成绩的方式。要将考核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平时多一些小型测试,可分单元进行,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考核方式也不仅仅是笔试,可以是对统计学专业知识的口头表达能力测试、翻译能力测试和对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体现评分的公平、公正性,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督促学生学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和改进教学方法。

统计学现状第8篇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魏传华(1978-),男,山东嘉祥人,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副教授;贾旭杰(1982-),女,河北保定人,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民族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新办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全面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50-02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学士学位授予的一个重要依据。[1,2]然而,相较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该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3]本文将以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为例,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找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本科专业设置于2003年,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经过学院和学校层面的努力,统计学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四成学生继续读研深造,就业的学生大都在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就业率一直在85%左右。

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在培养方案中是6个学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开始选择指导教师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经过前6个学期的系统理论学习,统计学专业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了正确的统计思想和较强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综合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将上述基础和能力进一步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研究是必要和有意义的。[4]

一、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分析

从论文完成情况来看,每届的毕业论文基本都能达到论文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2007~2011年四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毕业论文及格率为99.18%。

从毕业论文研究的类型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理论研究型论文和实证型论文,理论研究型论文表现为总结和论述现有统计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实证型论文主要表现为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运用所学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管理、金融、医学、生物、工程、环境等领域进行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

从论文知识点范围的分析来看,学生论文绝大多数是统计专业问题,极少数是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分析,发现毕业论文中研究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占总数的6.50%,主要包括:一是其他科目的应用研究(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运筹学及空间解析几何等),占总数的1.63%。二是数学专业教育和数学思维的研究,占总数的4.87%。研究统计学专业问题的毕业论文占绝大部分,比例为93.50%,选题内容广泛且多为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医疗卫生、教育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由于受学校人文环境影响,很大比例的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约占总学生人数的30.08%。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抽样调查、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常用统计方法。

此外,统计分析显示学生成绩普遍偏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是实证类论文,存在着可以大量使用背景介绍和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的特点,因此,一些论文没有创新性和学术含量,但具有较大的篇幅,与理学院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成绩比较,其平均成绩相对较高,约80.42分。

二、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直接体现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论文和考评结果的具体分析,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在创新性、理论深度及论文写作常识多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1.创新性不够

学生的毕业论文表现为理论性研究非常少,大都是实证型论文,并且多是简单的统计方法应用,缺少创新性研究和思考。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理论研究型论文只占4.89%,与实证型论文的比例为119.45,比例悬殊,体现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大的选题过程中,避重就轻,缺乏创新的特点。如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选择“我国人均GDP的预测”这类针对某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的题目,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ARMA、灰色预测或者趋势外推方法等一种或多种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做简单建模和分析,论文没有对指标本身的意义以及国内国际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简单套用性质的论文占有很大的比重。

2.选题过大、内容空泛,缺乏深入研究,存在抄袭、拼凑现象

有些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往往不能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只是一味的盲目的选择一些过大过空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难以看到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如有的学生针对CPI做研究,没有深入了解问题的实质,只是收集了一些文献,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研究角度,造成了材料堆积且过于散乱,论文变成了一些材料的简单拼凑。有些论文针对某一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的主题只是针对现有数据利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方法的适用性不做针对性讨论,对所得的结论也不结合社会经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导致论文质量不高。

3.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

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统计分析能力没有实质性提升。学生论文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其中回归分析方法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约41.46%,其他各统计方法使用的比例分别为:聚类分析为5.69%,判别分析为7.32%,相关性分析为14.63%,多元统计方法为2.44%,时间序列分析为3.25%,极少有学生使用教科书外的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

4.论文写作上存在结构不合理、没有相关研究介绍、创新点表述不清、参考文献不会正确标注等问题

从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论文写作不规范,专业性差。主要存在论文形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题目含糊、有些论文杂乱无章、口语化严重、可读性差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统计学系通过对论文进行详细审查以及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发现毕业论文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论文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由于忙于考研学习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研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忙于外出找工作、实习而无心认真撰写论文。论文撰写所需的必要时间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学生应付了事,从而无法保证论文的深度。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与考研的好坏无关,存在只要写了论文,教师都会让自己通过的侥幸心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乏指导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指导教师所带毕业生人数过多,使得导师的工作量呈现超负荷状态,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致使部分学生的论文规范性较差,没有对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改,使得学生论文存在诸多问题。

3.学生的专业训练还不够

大部分本科生没有经历过论文的写作训练,写作水平较低,不了解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及其格式,不知如何从科研的角度构思文章、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表达的观点不够准确清楚,论据亦不能很好地支持论点。另外,一些同学为了完成任务,直接将在网络中搜索到的资料不假思索的拼凑在一起,使得内容不成体系,观点混乱。

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和实践

1.加强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讲座、课堂传授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任何教学环节都不能替代的,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进行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4]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2.选题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提高论文的创新性

在选择课题时,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指导教师协商,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制定课题方案。统计学专业的教师一般除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这类对理论性和创新性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外,很多教师还主持或参加有相应的应用研究类项目。应用类项目大都需要实地调研(以及问卷涉及和数据分析)或者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引导学生参加这类项目来设计和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潜力。此外,鼓励和引导一些成绩较好,如让具备保研资格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讨论班或者课题组,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具备了保研资格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就能投入到项目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中。

3.重视平时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尽可能早地接触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工作,切身体会到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本学科的实际业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把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参加校级和部级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申请“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项目的申请和实施以及研究报告的写作,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目前,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参与率在70%以上。此外,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4.加强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训练

加强平时课堂上大作业的规范化,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通过平时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数学建模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等各类实践性项目来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5.实施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针对那些参与实际课题的学生,学院鼓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劳务费的形式给予其奖励,另外积极鼓励毕业论文质量优秀的学生进行投稿发表。此外,还需对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进行规范化,建立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以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6.加强教师责任心,建立完善的机制

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从开题到中期检查严格执行,指导教师严格把关。为了保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师生信息反馈机制改善师生分离状态,为师生提供便利的沟通渠道,同时设置适当的教师激励制度,中央民族大学目前对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有额外的课时补贴。

参考文献:

[1]白先春,朱龙杰.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6,(1):74-81.

[2]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9,(2):101-106.

统计学现状第9篇

关键词:卷烟消费;大学生;调查统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030-02

市场调研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调研是市场营销运营的出发点。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流通策略构成了市场营销活动的四大支柱。而市场调研是先导,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流通策略必须以市场调研为出发点。市场调研能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流通策略提供决策的依据。二是市场调研有助于企业营销管理目标的实现。市场营销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现消费者的需求,捕捉市场机会,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营销策略和计划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调研可以为企业高层制定战略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为管理层进行营销诊断提供现实依据。借助市场调研可以将企业的目光从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中跳跃出来,在全局的高度上把握市场。

一、大学生卷烟消费群体调研样本选择

大学生市场是卷烟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虽然该类人群吸烟率不是很高,但由于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其行为对周围亲人朋友圈的影响较大。并且在就业以后,大学时代的记忆对其卷烟消费选择仍然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卷烟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消费特点和倾向,并为大学生卷烟市场的开发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对于大学生卷烟市场的营销工作而言,市场调研工作通常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可总结为四个“全面、深入”:一是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市场;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目标人群(大学生群体);三是全面、深入地了解替代关系产品(同价位不同品牌卷烟);四是全面、深入地了解渠道通路(零售户)。

此次调查的大学生样本性别均为男士,学历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有效样本总计人数252人。所以样本中15~20岁的有92人,占比36.51%,21~25岁的样本人数为152人,占比62.32%,博士的人数相对比较小,所以此次样本中包括的人数比较少,26~30岁和36~40岁的共计8人。

在本次调查样本中,具有一年之内烟龄的学生群体为100人,占39.68%;1~5年烟龄的学生人数较多,为136人,占53.97%;5~10年和11~15年烟龄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2人和4人,占比相对较低。说明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烟龄都比较短。

二、大学生卷烟消费群体特征分析

从调研大学生每月的开销水平来看,每月开销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居多,为124人,占比49%;每月开销在1000~1500元的学生为84人,占比33%;开销在1500元以上的学生为少数,共计44人。每月开销的金额少,相对用在卷烟上的钱就会少,学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基础,研究其偏好,投放价格实惠、有吸引力的品牌,定能打开学生市场。

大学生主要开支包括吃喝、教育、休闲(美容、健身、游戏)、电子产品、穿着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52名学生中,172名大学生的开销主要用于吃喝,占比68.25%;其次是穿着,有44名大学生,占比17.46%;电子产品也是大学生开销的主要目的之一,有20名大学生的主要开支用于电子产品,占比7.9%。了解大学生的开销目的,才能找到消费卷烟的目标群体,使得卷烟营销做到精益和有的放矢。

在对卷烟的购买支出中,在所访问的252名大学生中,月均购烟支出在100~200元的人数最多,为148人,占比58.73%;其次是在100元以下的,人数为60人,占比23.81%;月均购烟在200~300的有20人,占比7.94%;在300元以上的有24人,占比也高达9.52%(如图1所示)。针对不同月均购烟支出的大学生进行分类,一方面进行品牌推荐,一方面对月均购烟支出高的群体进行卷烟提档扩量。

此外,通过对日均吸烟量的分析,可以分析出大学生群体对烟的依赖、喜欢程度和目前的消费卷烟情况。样本群体中,日均5支的大学生为140人,占比55.56%;6~10支的大学生为60人,占比23.81%;11~15支的大学生为28人,占比11.11%;日均吸烟量16~20支的大学生为16人,占比6.35%;21~25支的为8人,占比3.17%。说明大学生消费市场情况还是很可观的,值得深入挖掘。

通过对样本大学生群体日常吸烟品牌的调查统计分析,平时吸食泰山系列的卷烟,包括宏图、华贵、儒风、佛光等不同价格段的规格,人数最多,为88人,占比34.92%;这与山东自产烟有一定关系,说明泰山系列烟对本地市场的控制力还是有的,不同价格的规格与大学生月均开销成正比。其次是玉溪,人数为40人,占比16%;之后依次为利群、南京、黄鹤楼、黄金叶等。吸食卷烟的价位普遍在7~25元之间,吸食该卷烟品牌的原因也不外乎有三种,一是口感好,二是价格实惠,三是随舍友一块吸食。因此,对于不具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群体来讲,“性价比”是考虑的首选因素。对于大学生目标市场而言,推出价格适中、口感好的新产品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此外,在大学生群体中应侧重口碑营销,“随大溜”消费也是大学生群体消费的一大特征。

在所访问的252名大学生中,172名大学生不愿意将“鲁产卷烟”作为礼物赠送给外地朋友,占比68%;80名大学生愿意将“鲁产卷烟”作为礼物赠送给外地朋友,占比32%。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鲁产卷烟的省外市场占有率不是很高,外省人对其喜爱程度不高。一方面,应该调整省外的品牌投放策略,另外一方面,提升鲁产卷烟的品牌影响力。在80名愿意将鲁产卷烟赠送外地朋友的学生中,其赠送的理由无一例外的都是“泰山”系列卷烟是山东本土烟,具有山东特色。

由于卷烟具有提升解闷等功能,在所访问的252名大学生中,心情不好时不会增加吸烟量,为112人,占比44.44%;心情不好时会增加吸烟量的样本人群为140人,会增加一成的是32人,占比12.7%;会增加二成的是52人,占比20.63%;会增加三成的40人,占比15.87%;会增加四成的是12人,占比4.76%;会增加五成的是4人,人数较少,占比仅为1.6%。这说明吸食卷烟跟心情有很大关系。

此外,卷烟还具有交际功能,在调查中主要对大学生参加婚庆活动时的吸烟数量问题进行了调查。在所调查的样本学生群体中,参加亲朋婚礼不会增加吸烟量,为184人,占比73.02%;参加亲朋婚礼会增加吸烟量的样本人群为68人,会增加一成的是20人,占比7.94%;会增加二成的是28人,占比11.11%;会增加三成的12人,占比4.76%;会增加四成的是4人,占比1.6%;会增加五成的是4人,人数较少,占比仅为1.6%。这说明参加亲朋婚礼会增加一定的卷烟吸食量。但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影响不是很大。

通过对大学生月均参加聚会吸烟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只有8个人在朋友聚会或娱乐活动时(如麻将等),不会比平时增加吸烟量,占比3.17%。会增加一成的是44人,占比17.46%;会增加二成的是144人,占比57.14%;会增加三成的40人,占比15.87;会增加四成的是12人,占比4.76%;会增加五成的是4人,人数较少,占比仅为1.6%。吸烟具有带动作用,口碑宣传的营销策略在年轻学生之间很受用,大学生群体之间相互推荐、相互攀比,会带动大学生群体的卷烟消费。

三、大学生群体卷烟营销策略分析

精确调研方案是市场调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确保调研数据真实有效,能为卷烟提档策略、增量策略等提供准备数据支持的保证。根据对大学生群体卷烟消费的调查结果,本文对该市场的卷烟营销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是大学生群体之间的聚会或者娱乐活动,会增加卷烟吸食量。因此卷烟营销活动和投放应该有所侧重,拉动学生群体的消费。大学生群体无一例外都会参加聚会或者娱乐活动。其中每月参加两场的为148人,占比最大为58.73%;其次为参加3场的,人数为48人,占比19.05%;参加1场和3场的均为24人,占比9.52%;参加10场以上的人数较少,仅为8人占比分别为3.17%。

二是充分利用微信营销等自媒体进行活动。根据调研结果,看电影、玩网络游戏、刷微博微信是所有样本群体业务时间的爱好;人数分别为204、176和132人。健身、看书学习、喝茶聊天的人数分别为36、32和32人。分析大学生群体的业余爱好,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学生的可开销资金情况,并进行分类,比如,一名大学生平时喜欢健身、旅游等,他的开销资金相对比较多;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比如,一名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刷微博微信,他相对比较宅,对烟的需求就比较大。根据日常开支、性格兴趣进行分类,进行精益营销。

三是亲朋好友婚礼会增加一定的卷烟吸食量,卷烟营销应该抓住民俗消费市场,应该抓住日益作为消费主力的大学生群体。所调查的样本群体都会参加亲朋好友的婚礼。其中参加两场的为120人,占比最大为47.62%;其次为参加1场的,人数为68人,占比26.98%;参加3场的为44人,占比17.46%;参加4场、5场的人数分别为16人、4人,占比分别为6.35%、1.59%。

四是吸烟具有带动作用,大学生群体的亲朋好友的日均吸烟量还是较高,对于拉动大学生群体日均吸烟量有一定作用。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周围同学、朋友和家人日均吸烟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日均5支的为44人,占比17.46%;6~10支的为132人,占比52.38%;11~15支的大学生为32人,占比12.7%;日均吸烟量16~20支的大学生为36人,占比14.29%;21~25支的为8人,占比3.17%。

参考文献:

[1] 唐伟风,李四聪.在校大学生卷烟消费行为与心理动机的调查研究――以邵阳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