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16 08:15:03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第1篇

【关键词】信用卡 信用 风险管理

信用卡业务的运营中,风险主要存在于发卡行、持卡人与特约商户三者之间。发卡行鼓励持卡人正常的消费透支,但伴随而来的就是持卡人的恶意透支行为。银行对于透支的催收不及时,对于恶意拖欠卡债的追索缺乏力度,以及风险保障的机制不健全等都是形成信用卡风险形成的原因。各大商业银行不仅要增加信用卡的发放量,发展和扩大信用卡业务规模,同时还要竭力识别、控制并化解信用卡透支所造成的信用风险。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类型

从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来源出发,可以将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分为三种,即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和技术性风险三类。

外部风险是相对于内部风险来说的,它是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不易被银行所控制的风险。包括信用卡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及特约商户操作风险。

内部风险具有隐蔽性强、难以防范、数额巨大等特点,甚至还可能累及其他金融业务,因此比外部风险更具危害性。具体包括决策风险和操作风险。

技术性风险主要指业务系统风险、设备性能风险和软件设计风险。如POS和ATM等计算机终端设备不够完善而带来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

信用风险是指因持卡人信用不良、违约拒付而产生的坏账风险。发卡银行发放信用卡给客户的主要依据是客户当时的经济状况和信誉程度。如果客户申请信用卡时的经济状况欠佳,无力还款,就很可能引发信用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评价指标

信用风险对发卡银行来说,是其风险损失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发卡银行应该做到能够及时识别信用风险,及早防范与控制信用风险。对于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1.持卡人负债比率。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当持卡人的资产负债率低于规定值,银行才会给持卡人提供信用。现在中完全信息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这代表了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2.持卡人工作单位的信用。大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以及资产报酬率三个指标是银行提供信用时首先考虑的三个重要指标。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银行其实更愿意为大型企业的员工提供信用。因为持卡人所在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银行来说相当于信用担保的作用。

3.申请人可支配资本的数量。发卡机构在发放信用卡时,通常会审查申请人可支配资本的数量。只有资本额大于一定数量,才能从银行得到信用支持。

三、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

(一)加速社会征信体系与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

1.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发卡银行征信部门的运作效率,节约信用交易的成本。如果由各发卡银行独立完成调查和评估受信人的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不仅信用成本高,且难以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了风险控制能力。

2.征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声誉机制在信用卡风险管理领域内更大的发挥作用。只有在完善的征信体系中,才会提高信用卡持卡人建立声誉的积极性。

3.个人信用体系就是一套详细记录消费者历次信用活动的登记查询系统,是社会征信体系的基础。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可以作为商业银行放贷的基本标准,从源头上发挥防范信贷风险。

(二)加强立法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与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的约束与个人的自律。因此加强信用卡信用风险的防范,一定要加强立法约束与诚信教育。加强立法建设,完善个人信用体系。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需要法律支持,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推进。

(三)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1.树立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商业银行应从信用卡的产品特点出发,正确掌握信用卡业务的本质,认清信用卡的资产业务本质,树立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不能照搬借记卡的经营思路,从而忽略了信用风险的管理。

2.实现信用风险管理运作的集中化。相对于分散运作的方式,信用卡业务的经营运作更适合进行集中化运作。信用风险管理运作的集中化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单笔业务处理时间和成本,实现信用卡业务的标准化作业流程。

(四)转移信用卡风险

信用卡风险转移是信用卡发卡机构依据对信用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认识,将风险转嫁给他人,减少自己损失的一种风险防范的方法。一般我们可以将信用卡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担保人和保险公司

1.向担保人转移风险。由于信用卡的担保人与发卡机构签定了担保协议,当其担保的持卡人不能按时偿还发卡机构的债务时,担保人负有替其偿还的责任。

2.向保险公司转移风险。降低信用卡风险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即为建立信用卡保险机制。发卡机构可与保险公司合作,对持卡人欠款行为和信用卡被盗、遗失或冒用进行保险。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信用风险转移业务的一些弊端,信用卡信用风险转移要以承担信用风险金融机构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为前提,因此更容易造成信用事件的连锁反应,这将使信用风险在金融系统中分布的情况更加复杂。信用风险转移业务的目的是分散信用风险,但最终有可能造成信用风险的重新集中。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第2篇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管理;信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开放脚步越来越快,我国商业银行对传统存贷款的资产业务竞争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发展,并开始将业务获利的重心转移到盈利空间更大的信用卡业务中。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随着民众的收入提高,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变化,渐渐习惯了信用卡的透支型消费,促使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快速增加。但是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对金融风险的恐慌,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中也存在着越来越严重的潜在风险威胁,但许多商业银行为了追逐信用卡的高利润收益,不惜铤而走险,这些信用卡业务中的潜在风险严重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已经成为现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类型

信用卡是由商业银行向个人或者单位发行,持卡人可以凭着信用卡向特约单位进行购物消费或者紧急时向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信用片业务是不但具有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产品的风险,同时还有信用卡业务特有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

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是指信用卡的持卡人在商业银行申请到信用卡后,由于其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变等原因,在偿还信用卡的债务时,没有能力或者不能及时偿还借款,或者由于持卡人本身的道德恶劣蓄意透支不还款的道德用风险引发的信用风险。首先,因为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健全十分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也没有建立较为成熟系统的客户信用评分标准,大多数银行目前都是根据银行自身内部制定的评分标准,或仅仅凭借业务经验对办理信用卡的客户资信进行审查,而且许多银行为了完成发卡数量的任务完成,审核客户资质几乎是流于形式,导致社会上许多大量信用度比较低甚至没有足够经济基础的客户也能成为信用卡的持卡人,比如没有收入和偿还能力的学生等社会群体。还有一些信用风险的产生是因为持卡人的恶意透支行为,因为商业银行缺过度授信给个别不法分子进行恶意透支制造了可乘之机,这种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和流动性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操作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卡业务时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内部操作过程,还有银行业务操作人员与操作程序系统等原因导致的损失。现在许多商业银行之间的信用卡业务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导致各银行的信用卡发放条件逐渐的放松,很多银行将信用卡的发卡数量作为员工的工作任务进行津贴发放的考核标准之一,导致许多商业银行的员工为销售任务指标,人为的将信用卡的申办条件降低,更有甚者帮助客户伪造虚假申办材料,导致了很多信用卡的持卡人信用低下,给未来还款带来巨大隐患。而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间并没有完善统一的审核与监督标准,很容易在操作的审核、发卡环节及签名、密码确认等环节出现遗漏或误差等问题,这种因为商业银行的管理与流中操作不当产生的损失,以及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部门员工因为疏忽大意、违规操作造成损失对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形成巨大阻碍。

3.欺诈风险

随着我国信用卡与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信用卡的欺诈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业亟须重视的风险。表现形式越来越多,防范起来越来越难。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发生过的信用卡欺诈案件带来的商业银行损失超过1.85亿元,事实上还有大量的欺诈损失不在统计之中。传统的信用卡身份欺诈手段一般是不法分子以伪造身份、仿冒卡、伪造卡、滥用账号等方式实施信用卡欺诈,造成信用卡真正客户的账户资金产生损失的风险。现在国内的许多商业银行遭遇钓鱼网站,产生的欺诈风险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技术飞速发展,还有电脑、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无需柜台交易的无形市场操作,使欺诈风险更加难以防止,而且在未来有加剧的趋势。

4.特约商户风险

所谓特约商户风险是由于特约商户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者没按规定严格核对持卡人签名身份证及持卡人没有正确使用信用卡等造成的风险损失。消费中常见的客户进行刷卡消费时进行刷卡确认的手段监管不到位,有时候无法准确辨认特约商户的签名鉴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还有一些是特约商户员工的欺诈,在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交易中,由于一般只有特约商户利用信用卡不在顾客视线范围时私自使用客户的信用卡进行消费,导致信用卡的持卡客户受到财产的损失。

5.持卡人个人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发放的信用卡持有人自己的安全用卡意识不强,导致其信用卡在丢失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挂失,或者使用的密码在设置时候过于简单,在信用卡丢失以后,很容易被破译掌握等原因,导致信用卡丢失以后,被盗用后取款,从而导致信用卡的持卡客户受到财产的损失。

二、信用卡信用风险的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中越来越意识到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逐步将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在现实的风险管理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首先,我国目前因为尚未建立全面的信用卡业务等金融风险的管理体系和客户的个人信用评审机制,很难识别、预警、控制各类金融风险;其次在信用卡等金融风险管理的事后督导工作也不到位,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风险管理中不能强调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再次,由于商业银行现在依然缺乏科学的信用卡管理平台,在风险管理技术中多使用定性分析,无法实现真正的定性与定量管理方式,从而出现许多由于信用卡磁条卡的安全薄弱,被不法份子利用;最后,没有建立信用卡账户的风险等级评价体系,以及对信用卡的透支质量管理不完善,使信用卡的资产质量比较低,恶意透支等信用卡诈骗案件频频发生,风险难于控制防范。

三、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管理与监督

为了不断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商业银行会增多并广泛普及对商户的POS机发放及普通客户的信用卡提供,政府应当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给予一定得政策扶持,如实行一定幅度的税收优惠等方式或者某些补贴政策。同时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应当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制定各个商业银行合理的授信政策,在各商业银行建立信用卡系统前,从源头上控制风险,进行慎重的可行性分析,并定期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进行检查,以尽量规避风险,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

2.尽快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

在全面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尽快结合西方先进的优秀经验,建立结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共同组成的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从而使各个商业银行能够正确的评估所有潜在客户的实际资信能力,加强商业银行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其他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尽快建立共同的信用卡全国信息数据库。探索适应信用卡业务发展,深入识别评估风险,实现对信用卡中的欺诈交易、信用风险过大的信用卡交易进行事前的分析防止及监控,提高信用卡风险技术管理有效性,实现在可接受的风险条件下,帮助商业银行实现收益的最大化目标。同时,应由政府筹建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独立设置具有法律地位的征信管理机构,利用多种征信渠道,完善个人信用的信息数据,实现实时联网运行,为商业银行等机构提供完整全面的信息服务,提供健全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并且使用法律的形式对客户的个人账户、信用记录、信用档案进行管理,对个人信用评级、披露、使用的权利与义务明确的规定,并用法律保障强制推行。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严把发卡关

发行信用卡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借鉴国外优秀的、成熟的信用卡个人风险评估和管理系统,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加以改进,建立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的系统。比如,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交换系统中心机构或者建立类似金融信用咨询公司的中介机构,为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取客户的信用原始资料,从而实现加强对信用卡持卡人资信能力的监测力度,对持卡人的各种交易行为、开卡后的取现等情况做到及时的跟踪和监控。而且,建立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案件处理预案系统,杜绝金融风险的扩散和蔓延,争取在第一时间处理案件并将损失缩小在最小范围。加强对信用卡客户的持卡使用安全常识的教育与宣传,培养客户的信用卡风险防范意识。

4.尽快建立健全实施信用卡欺诈的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的保护信用卡业务发行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一定要尽快建立完善实施有关商业银行的信用卡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用卡业务的立法建设。继续建立健全我国信用卡的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执行,尽快出台有关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使用条例,规范欺诈风险与信用风险的承担责任;可以通过提高不法分子进行信用卡违法犯罪的成本,加大现有信用卡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震慑信用卡违法犯罪行为的继续泛滥。并且统一执行商业银行的信用卡的行业标准及授信范围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对有关银行卡案件的处理做出明确的职责规定,对利用骗领信用卡、非法盗取他人信用卡信息等不法分子加大处理的惩罚力度,保护信用卡持卡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形成系统全面的规范,帮助商业银行形成有利的风险管理,提供更加健康发展的法制环境。

5.严格执行信用卡业务的操作规范

对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因为操作问题导致的金融风险,首先,一定从商业银行内部入手,严格把好信用卡的发行关,建立商业银行统一的信用卡业务流程标准,实现健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利用商业银行内部的控制体系,实行严格的信用卡发放授权,一定要通过严格审核申请人的申请资料及对其资信评估,加强对申请人资格的审批,预警、评估并控制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其次,要通过对银行员工加强业务风险防范的培训实现队伍建设的完善,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服务质量。增添商业银行的内部员工相关信用卡的知识,提高员工的信用卡操作风险意识,实现信用卡业务流程的规范和标准化,同时尽量避免人为的操作违规,更加公开、透明的信息化操作,保证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最后,发行信用卡德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本行的特约商户准入制度,通过实行特约商户实名制、对特约商户定期检查制度等方式、对特约商户进行风险教育培训,实现对特约商户的操作风险防范。

6.帮助持卡者养成良好的信用卡使用习惯

现实生活中,许多信用卡的持有者使用的信用卡密码,经常会因为设置得过于简单化,比如使用持卡人的生日或电话号码等,一旦信用卡丢失非常容易被猜测出来,实施违法活动,还有持卡者在ATM提款时,疏忽大意,输入密码时不注意遮挡,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等。所以,商业银行要通过宣传帮助持卡者养成良好的信用卡使用习惯,设置信用卡的密码要注意不可过于简单,避免容易被猜测到的数字或字母,使用信用卡消费时,一定注意观察周围有无异常人或物,并在消费输入密码时,注意必要的遮挡,就算在使用ATM机取现时候,发生了吞卡情况,也不要惊慌或者轻信机器旁张贴的信息,而是应当及时与开户银行取得联系,持卡者的良好使用习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信用卡的欺诈风险损失发生。

四、结束语

尽管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还有许多需要完善调整规范的地方,但是我们要相信随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逐步提高,消费者良好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我国关于信用卡业务各项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信用卡的发展一定会逐步成熟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也一定越来越健全越科学。实现在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提高的前提下,使信用卡业务的高收益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实现,并更好的为使用者,消费者提供优秀的金融服务,保护好商业银行及持卡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从而促进信用卡业务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微.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8).

[2]王富华,刘鹏.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9).

[3]张淑霞.对金融危机下我国信用卡现状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5).

[4]李钊,黄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第3篇

一、信用卡信用风险

(一)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

信用卡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信用卡风险不但包括银行传统业务风险而且也具有特殊风险。银行业务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信用风险,有数据统计资料显示,信用风险导致商业银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数量占银行总损失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商业银行在办理信用卡业务过程中,首先要积极防范信用风险,可以采取识别、计量、控制等做法。

信用风险就是借款人利用信用卡得到一定数量的现金但由于自身经济能力下降、不能按期偿还所借钱款数量。一旦出现违约现象,银行将会由于不能得到预期收益而面临一定数量的损失。信用卡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就是持卡人不讲信用或自身经济能力下降,到了规定时间不能如数偿还所借钱款、利息等的风险。在实际运行中,衡量持卡人的信用风险、发卡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及其控制能力等方面都设置了一定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发卡银行在发放信用卡过程中,主要业务包括营销、销售、风险控制、作业等几个部分,利用有效控制这四个方面都可以有效防范信用风险。风险控制主要有下面这些内容:

(1)严格审核新申请用户的资格,通过审核的用户才能获得信用卡。

(2)及时掌握持卡人的异常交易行为,明确异常交易是否存在,以此衡量持卡人的信用风险。

(3)一旦持卡人到期不能偿还借款,则需及时提醒借款人还款,实行追缴的做法。

(二)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

在研究出现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原因时,不但可以利用研究最近几年的信息经济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可以研究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现象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1、道德风险

在信用卡信贷过程中,银行和借款人分别掌握着不同信息,借款人面临的风险不会增大,一旦其取得成功则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因此如果银行不能监督借款人的行为,那么借款人就可以将借款用作其他用途,有时可能投入较高风险的项目当中,严重影响了银行的预期收益。银行为了减小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可以利用提高逾期透支利率的做法。

2、逆向选择

第一,在利率较高的情况下,有的客户基于安全考虑退出了信贷市场,但依然会有一些客户不打算偿还借款,因此他们不会顾及高利率。第二,有的借款人为了获得较高收益,将借款投放于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当中,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银行不能按期收回贷款。

所以因为没有及时完善发卡程序,不能及时收集完善的客户信息,不能做好借款后的监督工作,导致大量存在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形成了信用卡业务中的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种类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向个人或单位发行的,持有信用卡的人员可以开展购物或存取现金的活动。信用卡业务风险不但包括传统业务风险而且本身也具有特殊风险,主要有下面这些。

(一)不讲信用

信用风险就是持卡人在得到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后,本身经济能力下降不能按期偿还信用卡借款,有时也会存在道德因素故意透支信用卡。

(二)操作问题

信用卡操作风险指的是发卡银行不能进行严格的内部管理,不能监督内部员工的规范操作而引起的风险。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发卡方面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银行在考核内部员工时将发行信用卡数量作为唯一标准,因此员工为了完成发卡任务对不符合办卡条件的客户也发行信用卡,甚至帮助客户制作虚假申报材料,信用卡管理存在诸多隐患。再有,由于信用卡发卡人员不认真操作等原因也不利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

(三)欺诈现象

信用卡欺诈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在预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过多,有数据显示,由于信用卡欺诈导致商业银行经济损失超过了二亿元。随着我国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拥有大量的手机与电脑,因此欺诈行为还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四)特约商户问题

特约商户风险,指的是特约商户操作人员不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有时由于工作疏忽没有及时核对持卡人姓名与身份证号,导致持卡人出现非法使用信用卡的情况。

(五)持卡人个人原因

持卡人本身不掌握丰富的信用卡知识,不具备安全意识,所以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不能认真对待利息与复利等问题,有的由于密码不能定期修改,丢失信用卡后也不及时持失,导致出现了财务损失。

三、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一)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现代支付系统

积极吸取以前经验教训,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完善的与我国实际情况相一致的信用卡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支付系统,提前控制信用卡的欺诈行为,及时引进先进的信用卡风险技术管理措施。

(二)严格审核信用卡申请人资格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防范信用卡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信用卡个人风险评估与管理系统,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积极预防各种信用卡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信用卡法律法规

建立专门针对信用卡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完善我国法律内容。认真执行当前法律法规,积极保护信用卡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打击信用卡犯罪行为,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四)严格管理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

第一,商业银行要严格管理信用卡的发放,要求工作人员认真审核申请人的证件与材料,做到规范操作;第二,对内部工作人员开展业务风险防范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不得出?F违法操作行为;第三,落实商业银行特约商户准入制度,利用特约商户实名制、定期审核、教育制度等,积极防范特约商户的操作风险。

(五)开展信用教育,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人们忽视了个人信用问题,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不讲诚信的行为,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要求人们做到诚实守信,开展广泛的信用卡知识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信用卡安全意识,严厉打击信用卡违法行为。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大学生 信用卡 风险管理

目前,大学生已成为刷卡消费的潜力军。但是,大学生消费群体存在着收入的不确定性和消费观念的不成熟性,而很多银行单纯追求市场占有率和渗透率,不顾大学生用卡需求和还款能力,疯狂发卡,这些因素都使商业银行面临巨大风险。如何利用好大学生信用卡这一载体,并有效管理风险,实现当期收益和潜在收益,是当前迫切需要讨论和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现状

1.信用风险

大学生信用卡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办卡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而银行为了吸引客户、节约成本也未对其进行严格的还款能力调查,最后不良的欠款记录会被银行记录在案,一不小心就沦为“卡奴”。 尽管这些不良的欠款记录对大学生进入社会后会有种种意想不到的麻烦,但很多大学生对这些未知的风险和麻烦还是心存侥幸,甚至逾期不能还款便直接丢弃该卡。

2.透支风险

目前,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以及注重攀比和情绪化消费的情况非常严重,加之信用卡的出现使学生脱离了家长的财政控制,消费无节制,刷卡透支成了消费常态,致使大学生消费更加趋于无节制,提前消费使大学生造成了大量的欠款。这种高透支额度与大学生的低还款能力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透支风险。

3.使用率低

为了获得办卡附送的小礼品而办卡,还有就是为了获得费用而鼓动周边同学办卡这是很多大学生办卡的主要目的。信用卡的办理偏离了消费的需要,并且很多大学生办卡以后长期不使用,成为了睡眠卡。最终形成大学生对信用卡的使用率低、银行资源浪费的状况,日积月累易导致银行的经营风险。

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成因分析

1.银行因素

由于信用卡能够拉动消费,为银行带来大量业务并增加一定的收益,如,年费、交易手续费、利息等经济收益,各银行为抢占市场的潜在客户不惜降低门槛盲目发行信用卡。主要表现在:不调查调查办卡大学生的信用好坏;不需要担保人,只要其带上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即可办理;有的商业银行甚至还在高校中找学生做,工资以办卡数量来计算。这样的业务开展明显不符合规范,不仅没有信用调查,也不需要信用担保人,埋下了大学生信用违约的隐患。

2.大学生因素

大学生通过透支信用卡来满足其日益膨胀的消费欲望,购买到仅靠平日节余无法购买的东西,满足了一时的虚荣心。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信用卡刷的是父母的信用。在易冲动消费和无固定收入两大因素的作用下,理性消费为大学生后续还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给银行带来了潜在的违约风险。

三、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针对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现状,本文提出基于银行角度对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改善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的基本情况。

1.加强风险预防,提高风险管理的全面性

银行应对大学生的还款能力和冲动性消费行为进行仔细研究,在申请人提出申请时,应该对其资信和还款能力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审核,通过对大学生经济来源的了解,对其透支额进行限制;提高内控执行力度,促进审慎经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卡风险评估体系,审慎选择发卡对象;建立以客户或以客户群为单位的风险评估和计量标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的全面性、精细化程度。提高信用风险额和欺诈风险的预警时效性和侦测鉴别率,完善操作风险的量化统计和监测。

2.加强风险控制,组建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

风险控制是指发卡银行对持卡人的交易活动和特约商户是否遵守协议和规定实行监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各种风险和案件的发生。银行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严格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对外要定期监控大学生信用卡使用情况。同时,在内部要构建信用卡账户风险等级评价体系,有针对性的调整透支催收和信用额度,进一步加强落实前置风险控制环节的管理。

3.联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规避风险

对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子女所欠银行债务,从法律角度来说,家庭其他成员无代为偿还欠款的义务。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需要家庭应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同时还需监管部门督促商业银行合理授信;另一方面,银行可采取对申请人的经济能力、理财能力、信用情况严格审查,要求申卡学生需提交父母的书面授权书,并由发卡行与家长共同对持卡学生进行“财政监督”。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信用风险意识并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同时,银行还可以与高校建立联合信用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用数据库的作用。高校把个人信用数据库的信用记录情况作为大学生评优评先、选拔干部等的条件之一。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向商业银行信贷审查人员提取有关个人信用报告。共建信用制约机制,加强联合监管,使学生对自己的信用记录高度重视,培育良好的信用意识,创建大学校园信用文化,防范学生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黄文土 黄婉丽: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2009 (2)

[2]王:商业银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新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 (4)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第5篇

(一)信用风险整体指标较低

与国外发达国家以及港台地区信用卡风险指标相比,我国大陆地区发卡银行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整体水平不高,大大低于同业的水平。其中主要原因有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信用卡在国内支付结算比例也逐渐增加和透支余额逐年快速上升等。相比之下,延滞账户透支余额和损失账户透支余额增长比例不大。居民的信用卡消费意识并未完全形成,传统的先存再用的借记卡、储蓄账户的金融理念仍然被大多数人认可,因此,对透支消费缺乏动力,而且信用卡高企的透支利率也是持卡人倾向于在免息期内还款。

(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需加强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产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在不断改善,出台了包括《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涵盖了了银行卡工作的全面部署、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创新、银行卡交易风险控制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促进了信用卡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的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但是目前仍存在法律、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包括征信体系不健全,条块分割局面难以改变;居民信用意识和用卡文化尚待普及、信用卡产业未形成清晰的组织模式、信用卡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发卡银行信用风险在不断积聚,逐渐进入业务发展的拐点期

国内银行采取以发卡量作主要的经营目标,扩大市场份额和市场品牌。单纯追求发卡量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和缺乏信用卡业务开展经营的状况,导致各主要发卡行在经历了2003年急剧扩张后,2004年信用卡信用风险普遍显现,客户服务、用卡环境等方面出现普遍不足。和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计量和管理手段落后,大多靠人工来进行审批。与此同时,信用评分模型的应用并不广泛,审批缺乏准确性,给后续的风险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无法及时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影响信用卡信用风险的控制水平。

二、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成因

(一)社会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

从整个信用卡发展的大环境来讲,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还不完善,特别是个人信用记录的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的完整性、信用记录的历史数据积累量、实效性等都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多数发卡银行的信用卡征信审核及额度管理主要还依靠人工操作,程序烦琐,不确定性因素多,可操作性差,动态跟踪管理功能弱,在信用卡第一道风险防范关口上陷于困境。

(二)风险合作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银行间的风险信息还未实现共享,而且风险管理标准不统一;银行与税务、公安等机构之间没有很好的风险合作交流机制,缺乏相应的风险信息共享平台。从单个银行的角度来看,风险管理似乎是有效的,但因为来自其它渠道风险信息的缺失,造成风险敞口没有被正确测量、评估和管理,反而降低了实际的风险管理效率,造成非预期的风险损失。

(三)持卡人信用与银行信息不对称

持卡人的信用状况具有不确定性,首先表现为持卡人行为的不确定性,一个具有良好行为准则的持卡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成为恶意透支者;其次持卡人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宏观经济走势、持卡人所在行业的变化,财产突然损失或贬值甚至持卡人的身体状况都会对持卡人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持卡人则可以完全掌握和熟悉信用卡业务,这种不对称性决定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的不可控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控制措施

(一)制订切合实际的风险管理策略,增强控制风险能力

应从改善银行资产结构和增强盈利能力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信用卡业务,要认识到信用卡业务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拥有强有力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可接受的风险级别下的收益最大化,而不是风险最小化。风险策略要与发卡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市场和客户状况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定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运用科技和数理统计手段,探寻风险与收益的对应规律,将风险控制贯穿于产品设计、授信政策、审批发卡、交易监控、催收以及客户服务的全过程,形成合理的风险-效益比,使业务收益在完全覆盖风险损失的基础上,保证应有的盈利空间。

(二)制定合理的授信政策,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合理的信用卡授信政策,可以有效提高对总体风险的研判水平,对信用卡业务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一个好的信贷政策,就是要找准产品拓展与风险控制两者之间的临界点。选择适合发展信用卡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控制信用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各主要发卡行的信用卡客户主要来源于各自已有的客户群,而客户在申请卡片时,也更倾向于经常光顾的发卡行。由于信用卡市场空间大,客户选择性较大,各发卡行只有根据自身的整体优势和以往客户群的素质,有针对性地锁定信用卡产品的目标客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加强征信审核业务管理,优化作业流程

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加强信用卡征信审核显得更为重要。信用卡风险的防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征信审核业务流程的健全和完善,发卡行应建立分散受理申请、集中征信调查审批和集中风险监控的运营体系;调整基层网点的角色定位,将基层机构职能定位于发卡营销渠道,以前台营销宣传、业务受理和客户服务为主。征信审核业务流程应尽可能地科学、清晰并符合逻辑,对于与实际运行不符的操作应及时修正,对征信审核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和简化处理,压缩对风险控制不起作用的无效环节。同时,在征信审核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和研究征信审核技巧,提高征信审核能力。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欺诈风险

发卡行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信用卡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先进的风险预警系统,对持卡人的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控。对开卡后立即连续取现或频繁交易等异常情况做到及时跟踪,加大对持卡人的监测力度。在风险案件防范方面,首先要建立风险案件处理预案,力求在第一时间和最小范围内予以处理,杜绝风险的蔓延。对风险案件信息及时通报,跟踪和监控风险案件的发展及解决情况,对已经发生的一些案例及成功的做法建立风险案例库,实现风险经验的积累和共享。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面向持卡人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培养其风险意识。

(五)建立有效的催收体系,完善催收手段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第6篇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信息不对称;法律支持体系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信用卡还是一项比较新兴的业务,对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今后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对于银行的其他业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信用卡交易涉及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信用卡交易是一种虚拟交易,信用卡金额支付是通过电子数据划拨或压单完成;再次,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于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控制管理其风险。

1 信用卡风险的类别

从来源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隐蔽性最强的信用卡犯罪手段,因而对发卡行的资金安全危害也极大。二是持卡人谎称未收到货物。这是持卡人充分利用信用卡的责任条款,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称没有进行交易或者没有收到货物。三是先挂失,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一些持卡人假装信用卡丢失,到商业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而银行误以为是窃取信用卡者透支,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四是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持卡人利用多张贷记卡大额透支,发放高利贷,从而达到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其次是来源于商家的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时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再次是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大量而快速地交易,直到合法持卡人挂失并且该卡被银行冻结。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道德的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通常欺诈者会在ATM插卡槽中置入微型读卡设备,并在隐蔽处安装微型摄像头记录持卡人输入密码的动作。四是伪造。犯罪分子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在键盘输入设备里非法安装接收设备获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再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括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括剽窃商户身份。个人身份信息如社会保险号码、信用卡号码、家庭地址、电话等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而网上罪犯可以破入虚拟叫款机,窃取商户的网络标信之后模拟商户行为。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取现,使银行蒙受损失。

最后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等等。

2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虚拟经济本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制度带来的影响。前者主要源自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信用卡的资信调查工作仅能依靠发卡银行自身的力量解决,持卡人信息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第一是发卡银行和客户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一个全国性的、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在个人信用资讯的获得和传递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卡银行往往根据申请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收入、家庭支出、银行账户和借贷记录来衡量其信用价值。

第二是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第三是信息不对称状况下不同授信额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在信用卡营销的过程中,发卡行一般会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对不同的客户授予不同的授信额度,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将会完全失败。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客户不用花费多少代价就能冒充优质客户而不被发现,优质客户却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被劣质客户轻易赶走。

3 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首先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第7篇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信息不对称;法律支持体系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信用卡还是一项比较新兴的业务,对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今后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对于银行的其他业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信用卡交易涉及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信用卡交易是一种虚拟交易,信用卡金额支付是通过电子数据划拨或压单完成;再次,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于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控制管理其风险。

1 信用卡风险的类别

从来源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隐蔽性最强的信用卡犯罪手段,因而对发卡行的资金安全危害也极大。二是持卡人谎称未收到货物。这是持卡人充分利用信用卡的责任条款,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称没有进行交易或者没有收到货物。三是先挂失,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一些持卡人假装信用卡丢失,到商业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而银行误以为是窃取信用卡者透支,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四是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持卡人利用多张贷记卡大额透支,发放高利贷,从而达到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其次是来源于商家的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时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再次是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大量而快速地交易,直到合法持卡人挂失并且该卡被银行冻结。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道德的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通常欺诈者会在atm插卡槽中置入微型读卡设备,并在隐蔽处安装微型摄像头记录持卡人输入密码的动作。四是伪造。犯罪分子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在键盘输入设备里非法安装接收设备获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再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括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括剽窃商户身份。个人身份信息如社会保险号码、信用卡号码、家庭地址、电话等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而网上罪犯可以破入虚拟叫款机,窃取商户的网络标信之后模拟商户行为。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取现,使银行蒙受损失。

最后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等等。

2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虚拟经济本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制度带来的影响。前者主要源自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信用卡的资信调查工作仅能依靠发卡银行自身的力量解决,持卡人信息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第一是发卡银行和客户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一个全国性的、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在个人信用资讯的获得和传递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卡银行往往根据申请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收入、家庭支出、银行账户和借贷记录来衡量其信用价值。

第二是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第三是信息不对称状况下不同授信额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在信用卡营销的过程中,发卡行一般会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对不同的客户授予不同的授信额度,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将会完全失败。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客户不用花费多少代价就能冒充优质客户而不被发现,优质客户却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被劣质客户轻易赶走。

3 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首先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其次是全社会统一起来防范个人信用卡犯罪。对个人来说为防止意外,持卡人要警惕犯罪分子诈骗、冒用的风险,不要轻易将卡转借他人;使用信用卡密码时要严格保密,切忌用生日、电话号码等简单数字作密码;持卡人一旦发现信用卡遗失或失窃,应在最短时间里办理挂失手续。信用卡犯罪,其实很多时候是由银行管理上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的,很多漏洞被利用了。例如,由于现在办卡所需要的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都是用复印件,有些银行的审查制度不是很严等等。因此,中国目前在银行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系统需大力建设。

最后应该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我国的个人信用卡风险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中介公司等机构密切合作,协调配合,因此必须依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推行。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以尽快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和法律制约的信用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主管部门和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合理分工,严格奖罚措施,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第8篇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信息不对称;法律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171-02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信用卡还是一项比较新兴的业务,对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今后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对于银行的其他业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信用卡交易涉及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信用卡交易是一种虚拟交易,信用卡金额支付是通过电子数据划拨或压单完成;再次,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于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控制管理其风险。

1 信用卡风险的类别

从来源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隐蔽性最强的信用卡犯罪手段,因而对发卡行的资金安全危害也极大。二是持卡人谎称未收到货物。这是持卡人充分利用信用卡的责任条款,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称没有进行交易或者没有收到货物。三是先挂失,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一些持卡人假装信用卡丢失,到商业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而银行误以为是窃取信用卡者透支,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四是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持卡人利用多张贷记卡大额透支,发放高利贷,从而达到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其次是来源于商家的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时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再次是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大量而快速地交易,直到合法持卡人挂失并且该卡被银行冻结。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道德的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通常欺诈者会在ATM插卡槽中置入微型读卡设备,并在隐蔽处安装微型摄像头记录持卡人输入密码的动作。四是伪造。犯罪分子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在键盘输入设备里非法安装接收设备获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再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括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括剽窃商户身份。个人身份信息如社会保险号码、信用卡号码、家庭地址、电话等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而网上罪犯可以破入虚拟叫款机,窃取商户的网络标信之后模拟商户行为。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取现,使银行蒙受损失。

最后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等等。

2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虚拟经济本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制度带来的影响。前者主要源自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信用卡的资信调查工作仅能依靠发卡银行自身的力量解决,持卡人信息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第一是发卡银行和客户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一个全国性的、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在个人信用资讯的获得和传递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卡银行往往根据申请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收入、家庭支出、银行账户和借贷记录来衡量其信用价值。

第二是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第三是信息不对称状况下不同授信额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在信用卡营销的过程中,发卡行一般会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对不同的客户授予不同的授信额度,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将会完全失败。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客户不用花费多少代价就能冒充优质客户而不被发现,优质客户却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被劣质客户轻易赶走。

3 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首先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其次是全社会统一起来防范个人信用卡犯罪。对个人来说为防止意外,持卡人要警惕犯罪分子诈骗、冒用的风险,不要轻易将卡转借他人;使用信用卡密码时要严格保密,切忌用生日、电话号码等简单数字作密码;持卡人一旦发现信用卡遗失或失窃,应在最短时间里办理挂失手续。信用卡犯罪,其实很多时候是由银行管理上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的,很多漏洞被利用了。例如,由于现在办卡所需要的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都是用复印件,有些银行的审查制度不是很严等等。因此,中国目前在银行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系统需大力建设。

最后应该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我国的个人信用卡风险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中介公司等机构密切合作,协调配合,因此必须依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推行。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以尽快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和法律制约的信用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主管部门和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合理分工,严格奖罚措施,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第9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86-04

一、绪论

中国银行协会于2012年5月了《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该《蓝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的信用卡累计发行量高达2.85亿张。根据中央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的第三季度,中国的信用卡累计发行量高达3.76亿张,比2012年增长18.4%;信用卡的透支余额达到了1.7万亿,同比增长了69.58%;信用卡授信的总额达到了4.35万亿,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30.33%。根据中商情报网的统计分析,近三年以来,中国的信用卡交易总额在国内零售总额的比例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32.55%增至2012年的48.26%。纵观2013年国内的经济环境,信用卡业的发展既面临利好环境也面临着诸多威胁与挑战。从利好的一面看,党的十八大提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举措的加快推荐,保证了信用卡业良好发展的宏观环境。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向“富裕型”转型,消费市场的巨大需求为信用卡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最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节约了信用卡产业的监督资本,使信用卡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轻资产业务。根据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来看,中国的信用卡的发卡总量、消费额等于同期相比都有较大的提升。多家上市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增长了30%左右。以招商银行为例,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利息和非利息收入分别为38.96亿元、34.68亿元,同期增长36.13%、42.24%。

从不利的因素来看,中国从2013年2月起,开始下调银行卡的刷卡手续费标准,下调的幅度超过了20%,这将引导消费者刷卡消费,相对地减少信用卡的消费。信用卡业务“滞纳金超限费收取”和“全额计息”等问题的出现也将会进一步打击消费者对信用卡的使用信心。最后,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导致技术性脱媒的趋势也越加明显,第三方支付向信贷中介的介入也开始挤压着传统信用卡业务的市场空间。虽然,中国信用卡业务在2013年的业务收入取得了增长,但是,收入增加的同时,伴随着坏账率的上升。根据中央银行的数据来看,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信用卡未偿还贷款总额高达226.17亿元,比2013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5.27%。总体而言,中国信用卡发卡量在短期内的增速仍将放缓。

综上所述,从国内的宏观环境和银行业的行业环境来看,信用卡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压力和风险较大。目前的各大银行也开始从单一的“快速扩张”模式,逐渐向稳定客户资源、平衡风险和利润的模式转变。

目前,各大银行主要是通过不断地更新产品体系和完善增值服务来维持或提高持卡人的刷卡频率。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各大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的加剧进一步导致各大银行信用卡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此外,由于服务产品的容易被模仿性,所以,各大银行单纯依靠产品获得竞争优势逐渐丢失,客户在各大银行之间流动,客户的流失风险也逐渐增大。

二、文献综述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概述

信用卡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卡风险指的是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发卡行、持卡者以及合作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狭义上的信用卡风险指的是因为信用卡本身缺乏担保循环信贷以及贷款缺乏计划性、授贷个体多等原因而造成的发卡行损失的可能性。(殷建,2006)信用卡风险对银行的正常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以严格控制和防范。

根据信用卡风险的来源来看,可以分为来自持卡人的风险,来自发卡行的风险,来自商家的风险和来自第三方的风险。来自持卡人的风险包括恶意透支;利用透支额来牟取高利息;持卡人隐瞒真实情况造成的道德风险。来自发卡行的风险包括:不法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篡改余额等信息;持卡人信息泄露等。来自商家的风险包括不法雇员的欺诈和不法公司的欺诈。来自第三方的危险包括:盗窃、复制、伪造、冒用身份等。学者袁笑冬(2006)在其论文《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特性与成因分析》一文中,根据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点,从银行方面将信用卡风险分为: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违约风险指的是持卡人不能按期偿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指的是银行因为资金流动困难而以高于市场利率的成本来获取资金。市场风险则指的是利率和汇率风险。根据信用卡本身缺乏担保循环信贷以及贷款缺乏计划性、授贷个体多等特点,笔者将其信用卡业务概括为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市场风险。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1.信用脆弱理论

现论认为可以用信用的运行特点来解释信用的脆弱性。信用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连接起来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各个部门、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一旦网络中的某个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整个网络的连锁反应,进而陷入信用混乱的局面。所以,从这个层面而言,信用的依存性和广泛连锁性的特点是造成信用脆弱、产生风险的重要原因。信用脆弱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信用的风险特点反映出信贷风险的自源性的特点,即信贷风险的产生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因此,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

2.经济周期性波动理论

理查德?冉德(Richard. Randall,1989)认为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银行机构的业务活动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如:房地产产业,进而导致风险积聚。随着国民经济环境逐渐改善,这种积聚的风险不易被察觉,一旦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时,这种风险会迅速暴露出来,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建立在对所投资项目或者借贷者的未来收益上。如果商业银行评估投资的项目或借贷者在未来的收入有保障,那么商业银行可以对其投资或放贷,保证其盈利性和安全性。相反,当商业银行评估投资的项目或借贷者在未来的收入有保障,无论是长期贷款,还是短期贷款,都会发生坏帐,此时,银行信贷风险增加。

4.信息不对称理论

Stiglitz & Weiss(1981)在研究信贷市场时,提出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理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指的是交易达成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方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活动。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指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接受合约的一方拥有私人信息并且利用另一方信息缺乏的特点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的过程偏离信息缺乏者的愿望。无论是道德风险还是逆向选择发生,都会造成市场的低效率,导致市场失灵。(徐志宏,2006)

5.大数法则

大数法则指出,当承担风险单位数量越大时,风险造成的实际损失的结果则会趋近于无限数量下的预期损失。大数法则表明,在信用卡市场上,大量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与每一个别随机现象的特征无关,即发卡行不必评估每一个持卡人的随机风险,而是关注持卡人总体的平均风险的把握,并将持卡人的总体风险水平等同为个人的风险水平。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操作办法

信用卡业务风险评估即分析信用卡业务风险,主要通过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的科学方法,对人们手中的资料、相关信息以及性质进行加工分析,进而较清晰地了解不同种类的信用卡业务风险强度与频率,为正确决策提供支持。一般而言,信用卡业务风险决策主要包含估算信用卡业务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预估信用卡业务各风险发生的强度两部分。信用卡业务风险预估概率是指通过海量资料积累与多角度观察,来分析发现信用卡业务不同风险下损失的产生的不同规律;预估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强度是指一旦某种信用卡发生业务风险,给银行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地负面影响,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容易造成大规模直接损失的信用卡业务风险要严加管控。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对以往不同研究学者的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研究以往不同学者的观点与文献的分析整理,为本文研究过程奠定理论基础。本文重点分析和归纳了信用卡风险和《巴塞尔协议》方面的理论文献,并进行了总结。

(二)案例分析法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以某个具体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案例企业的运营过程,在总结案例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得出适用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通过对民生银行案例的分析。选择民生银行作为案例企业的根本原因就是笔者在民生银行长期工作,比较熟悉民生银行的运营过程。另外,民生银行也是目前中国比较知名的大银行,在运营方面也比较符合一般银行的运营规律,所以本文认为选择民生银行比较恰当。

(三)比较研究法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不同环境和社会背景下的银行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银行在信用卡风险运营管理方面的效益高低得出比较符合本文需要的研究结论。本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所选取的比较分析对象就是民生银行和外国银行(以美国银行和香港银行为主)。通过分析民生银行与外国其他银行运营中存在的差异和优劣势,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四、民生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自动激活系统加大操作风险

往往信用卡部门对其销售人员的考核主要依据其工作期间的销售业绩,即发卡量。每个销售人员每个月都有规定的任务,只有达到基本要求后,员工才会取得业务绩效工资。所以,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每个员工都会在月底的最后几天积极想办法达成销售目标。这时,这些员工会充分发动其人脉关系,利用自己的亲戚朋友来帮助其完成销售任务。这部分客户往往采取不激活的做法。这种现象在国内较为普遍。

(二)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严重

近三年民生银行可疑贷款逐年增加,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说明民生银行面临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大。从透支金额来看,2011年、2012年、2013年信用卡透支金额分别为3.8亿、6.63亿、1.13亿人民币,从透支额占个人信贷和垫款比例来看,民生银行信用卡透支额占个人信贷和垫款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造成民生银行恶意透支案频发的原因在于客户申请资料审核不到位。具体来说, 为了达到发卡量的数据指标,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向客户发卡前,未能充分审核申请者的财务收入状况、信贷记录及历史消费数据等。在发卡后,又未能对持卡者的还贷能力等风险信息做到及时掌握。当持卡者恶意透支时,也未对持卡人进行及时的风险提示。当恶意透支行为发生时,对持卡者的惩罚力度又较大。

(三)信用卡审批环节不过关

目前,民生银行信用卡在申请者资料审核时规定,对一般申请者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申请人在各银行的贷款记录、银联的黑名单、学历信息进行核对;钻石卡申请者在资料审核时,除上述材料以外,还需审核其房产证明等信息。但在现实的操作中仍存在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在现实中,往往一个中等收入者拥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现象较为严重。这说明,信用卡中心在对申请者资料审核时存在着漏洞。

(四)还款便利性不足

民生银行的业务范围覆盖全国,但由于民生银行的创立比较晚,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民生银行的营业网点、ATM存款机还较少。由于网点分布的局限性,持卡人的还款比较麻烦,是持卡人不能按时偿还透支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剧了民生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贷款率。

(五)流失客户管理不到位

目前,银行在流失客户的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欠妥之处。客户申请销户之后、中心相应的销户工作未落实,从而导致持卡者申请销卡时的电话客服与柜台互相踢皮球现象。为了留住客户,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还存在着工作拖延的情况,持卡人已提出销户申请而中心未予以销户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六)业务规模扩大,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就国内整体环境而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中国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和各大型企业都加强了企业的风险管理,对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是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随着民生银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因此,这种业务规模的扩大与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之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增加民生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运营风险。

(七)境外支付风险

作为国内主要发卡行之一的民生银行,在近几年中境外支付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大量的热钱流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信用卡境外洗钱的犯罪活动也越来越严重,然而目前在监管层面,涉及境外收单相关业务细则的规定仍属空白,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风险。

五、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民生银行信用卡业务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信用卡自动激活系统加大了该业务的金融风险;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严重;信用卡审批环节不过关;还款便利性不足;流失客户管理不到位;业务规模扩大,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二)事前的风险防范机制

1.倡导先进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

银行经营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在这三大原则中,最为重要的是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其他两大原则的基础。在银行所有业务中,信用卡业务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所以,安全性原则也是信用卡业务在推广开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项根本性原则。

2.建立全面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1)实施全面的信用卡信贷周期管理。

(2)严格把控准入客户质量。

(3)加强账户管理。

(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5)催收和核销。

3.完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信用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速度。欧美国家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经验和中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表明,信息的不对称已经严重限制了信用卡业务的顺利开展。信息不对称在现实中,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民生银行的盈利能力,将是当前民生银行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要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银行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

任何风险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都离不开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的积极参与。民生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离不开一批具有充足风险管理经验、专业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人才的参与,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是风险管理有效进行的基本保障。在如何组成高素质队伍问题上,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可通过对中心现有职员开展定期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或者聘请该行外部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加入等方式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

(三)事中的保障服务机制

1.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管理

对特约商户的管理可以从拓展新客户和日常管理两大环节着手。具体来说,在特约商户的拓展环节上,民生银行必须一方面注重特约商户的拓展工作,另一方面须注重特约商户风险控制能力。

2.加强账户管理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应当吸取教训,对持卡人的信用卡消费记录进行持续跟进追踪,从而有效防范欺诈风险。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可以借助其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查找出持卡人的消费习惯和特征,从而能够敏捷地侦查到非正常交易行为。

(四)事后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策略

1.加强催收和核销管理

在整个催收过程中,催收人员需综合考虑欠款人的心理特征,并在合适的时间内,根据客户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催收方法,尽量实行“一户一策”的原则,深入到每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