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力市场环境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13 14:48:51

电力市场环境分析

电力市场环境分析第1篇

1.1供电模式的选择

电力企业在向大用户供电过程中,存在两种供电模式:一种是专线直供,另一种是电网转供。专线直供模式,主要是有电力企业或电力大用户架设的专用供电线路,通过专用供电线路电力企业直接为电力大用户供电,不需要通过电网企业来进行转供。这种模式下,电力企业和电力大用户存在合同关系,对于供电线路的维修和保养,以及相关服务都将由利益双方共同协调。而电网转供模式,为电力大用户提供电力主要是由电网进行转供的。在电力企业和电力大用户签订直供电协议时,需要将协议移交给电网公司作为备案,之后电网公司通过电网的分配来进行电力供应。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在逐步兴起,这样的趋势下存在电力直供的跨地区,而出于经济考虑,不可能远距离的架设供电专用线路。因此,电网转供供电模式将是未来电力企业向大用户直供电的主要发展方向。

1.2直供电电价体系问题

电网直供电的电价体系主要是由供电输送电价和上网电价两方面构成。首先,对于供电输送电价的制定对于电力大用户来说十分重要,供电输送价格没有规定价格时,大用户将无法选择和比较直供电。由于电网是较为特殊的行业,必须要保证其垄断性地位,因此在对供电输送电价定价时需要受到国家的宏观调配,并只能由政府部门制定价格。为了使得电力企业和电力大用户双方的利益得到保障,需要采用联动电价的方式进行定价,这样利益双方共同承担经济,利益得到均衡调配,促进双方的长期合作发展。其次,是关于上网电价的相关标准。上网电价主要是单方面的价格制定,其相对较为简单,更利于让电力企业和电力大用户所接受。电力市场发展刚开始,大用户直供电上网电价是由电力大用户和电力企业之间商讨共同制定,但随着近年来电力市场的突飞猛进,双方商讨的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目前电力市场上网电价主要是通过市场竞争来制定电价。

2电力市场环境下大用户直供遇到的阻力

2.1电力供应方面的阻力

电力市场环境中,对于电力供应方面的阻力主要有电力企业供电阻力和供电阻塞阻力。电力企业供电阻力主要是由于供电燃料不足或者计划外施工延迟,导致电力大用户和电力企业之间的协议无法如期履行;而对于供电阻力而言,主要是电力企业自身的原因,由于电网各方面的局限条件,使得电力企业无法按照协议规定的用电量给用户供电,导致电量供应不充足。

2.2电价方面的阻力

用供电输送电价和上网电价是造成电价阻力的主要因素。电力企业和电力大用户都期望有着合理的电价标准,并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电力大用户主要是期望供电输送电价能够适当降低,而电力企业主要希望上网电价能够合理稳定。

2.3协议违约方面的阻力

对于协议违约,可能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来自电力大用户的违约,另一个则是来自电力企业的违约,违约经常是由于电力大用户出现信誉问题造成协议间的违约。电力大用户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电力市场,一旦产品出现滞留,相对于电能的购买就会随之下降,支付电费也造成困难。电力企业企业需要多加重视来自电力大用户违约方面的阻力问题。

3电力市场环境下大用户直供所遇阻力的解决

3.1电力供应方面的解决

对于电力供应方面所遇阻力解决办法主要从电力企业供电和供电阻塞两方面着手。对于电力企业供电,需要电力企业加强管理,深入分析电力市场中的主要形式,使得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加强,对于电力施工中出现的供应问题要做好解决措施,保证电力的供应。而对于供电阻塞而言,电力企业要合理的引进现代化技术,根据施工情况提高远距离输电能力,加强稳定供电站的建设,保证供电达到标准。

3.2电价方面的解决

电价方面的有效控制,需要电力企业和电力大用户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对于电力大用户出现产品滞销的问题,电力企业可适当的调整上网电价,这样一来在缓解电力大用户压力的同时也帮助电力企业的发展;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如果供电燃料价格上涨,造成供电成本的上升,可有效调控上网电价来平衡经济,这样可以均衡了电力企业和电力大用户之间的利润,对于双方的发展都极为有利。

3.3协议违约方面的解决

电力大用户主要是由于其产品滞留,导致难以承担电能支付费用,进而造成协议的违约。面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可以向电力大用户了解实际用电情况,并作出合理的优化,从而降低了用电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电费开支。对于电力大用户的销售情况也要及时了解,如果到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支付电费,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电力方面的损失。

4结语

电力市场环境分析第2篇

关键词:边际出清;尖峰电价;容量成本回收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8-0016-02

1 统一边际成本出清机制的问题

1.1 尖峰电价和容量成本的联系

系统备用和电价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电价机制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系统新增备用的容量。就像机票中含有机场建设费用一样,对于一次投资成本巨大的行业,其定价机制应该考虑到回收固定成本投资这一核心问题。因此,一个好的电价机制应该能够实现有效回收发电装机容量的固定成本这一目标。

1.2 统一出清电价机制的问题

加州实行的统一边际成本出清机制,是将各机组报价优化排序后,按满足负荷需求的最高报价进行结算,而在一般商品市场中,都是按最低价进行交易,这是因为需要保证平稳出力而报低价的基荷机组必须回收容量成本,系统运行机构需要在其针对电量成本报价的基础上通过统一出清电价给予基荷机组容量成本电费,统一出清价和发电商报价之间的差额即是通常所说的影子价格。这一电价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针对不同机组,由于其具有不同的出力属性,大型基荷机组一次性投资大,需要回收容量成本,在运行时要实现平稳出力,因此通过其发电报价和影子价格补足其成本回收需求,而峰荷机组一般容量较小,固定成本投资较小或已经实现回收,因此只通过其发电报价平衡成本。但是统一出清的电价体制能否实现容量成本的完全回收是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根据以上论述,至少可以看到对于峰荷机组的容量成本,使用这一方法是不能有效回收的,因此,有学者也指出统一出清的电价机制不利于回收容量成本,而且峰荷机组的容量成本可以作为回收缺额的一个简单衡量标准。

2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容量成本与尖峰电价问题

2.1 电力系统需求侧的两个缺陷

电力作为特殊商品的重要属性是实时平衡不可存储,这一物理特性决定了电力商品的边际成本变动很快,因此导致了电力系统需求侧的两个缺陷。

①缺乏实时计量和实时结算。虽然实时计量在18世纪末就开始了,但现在还没有哪个市场的居民用户使用实时计量设备,而且大多数商业用户和工业用户对于电价的实时变动没有反应。

②缺乏对特定用户电能的实时控制。在电力市场中,虽然可以为了系统稳定切除负荷,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因为价格变动的因素从物理上强迫执行双边合同。

第一个缺陷导致电力商品缺乏需求弹性。而第二个缺陷妨碍市场下的双边合同在物理上强制执行,导致在市场环境下系统运行机构缺乏实时供电的责任感。但是,从长期看,市场的需求侧要形成足够的价格弹性,这样可以用一个有限的价格来出清市场,从而压低尖峰电价而无需价格上限。因此,在市场环境下,应先考虑解决这些缺陷再启动市场,因为解决这些缺陷比解决它们引起的问题更方便、廉价。

2.2 失负荷价值和尖峰电价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交易需要管制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失负荷价值(VOLL),因为,这是用于产生合理可靠性运行水平的最低干涉价格。由于市场本身不能决定VOLL,实施VOLL需要由系统运营商决定其价格,当负荷被切除的时候,调节机构决策并设置VOLL,同时价格尖峰的持续时间被确定,这个价格将决定全部价格尖峰的峰值电价。澳大利亚和美国方面分别将VOLL定位16 000美元和10 000美元。同时,电价尖峰的峰值和年度平均值都低于VOLL是由管制政策确定的,和市场机制没有什么联系。

由于第二个需求侧缺陷,电力市场所制定的电能价格不会高于系统调度中心的最高限价。因此这种制度的限制就决定了价格尖峰的峰值,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尖峰电价是指在实时市场需要切负荷时的价格,而不是负荷高峰期的电价,这时电价会急剧上升到系统运行机构设置的失负荷价值附近,但不会超过失负荷价值,而这往往是正常电价的几十倍。

正如前两节所论述的那样,价格尖峰的年平均持续时间正是受运行备用需求的限制所控制的。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建立合适的模型计算尖峰电价的持续时间、峰荷持续时间,从而确定系统的基荷容量和峰荷容量。这样,就可以在竞争的电力市场环境下产生理想的容量水平,从而保证电价可以平稳回收容量成本,正确引导市场投资。下面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

2.3 电价剧变回收容量成本

2.3.1 供电侧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供电侧的上网电价机制依然是按优化排序,统一边际出清制定,下面说明这一机制在市场环境下可以引导正确的发电容量投资。

假设市场供应侧使用两种技术提供电能,即基荷和峰荷发电技术,其中基荷发电的固定成本为12元/MW·h,可变成本为18元/MW·h;峰荷发电的固定成本为6元/MW·h,可变成本为30元/MW·h。

以这两组数据构造筛选曲线如图1所示,该曲线描述了发电总成本和容量因子(即平均出力除以最大容量)的函数,如果发电机出力为零,即在纵轴上的截距就是发电机组的固定成本。发电出力增加,则可变成本也随之成比例的增加,再加上固定成本,就构成了线性递增的筛选曲线,图中描述的成本是在指定容量因数下的每兆瓦容量的平均每小时成本。在图1中,可以看出哪一种发电技术是系统运行中最经济的,筛选曲线即因此得名。如图1所示,在前半周期内(容量因子较低时)峰值技术比较经济,后半周期基荷技术则具有优势,这其实说明了基荷机组更具有规模效益。

2.3.2 需求侧

对于需求侧,在电力市场环境下,需要知道两类信息:负荷周期和弹性价格。图2是某条可能的供应曲线在一个工作日内所对应的一个供求曲线,它是可以来回变化的,因为需求量可以从4 000~8 000 MW之间做线性变化,如图2所示,负荷即使在高价时段也没有被削减。

2.3.3 传统管制办法

面对这样的市场,传统的管制办法是将电价水平设定为平均成本,建造足够多的发电容量以满足8 000 MW的峰值需求,用筛选曲线(图1)来决定6 000 MW的负荷应是基荷需求,2 000 MW的负荷应是峰荷需求。从筛选曲线上可以发现供电形势改变的那一点发生在半个周期的时候,从持续负荷曲线上可以看到,在这个时间内负荷为 6 000 MW。

2.3.4 引入竞争的办法

竞争性电力市场下发电容量的解决正式依赖于短期的峰值电价带来的利润,因此,在长期的平衡状态下固定成本是可以回收的。这也意味着短期运行利润必须等于固定成本,而通过基荷发电和峰荷发电成本的数据我们可以对短期利润做一个简单的估计。如果我们认为峰值电价是可以起到平衡市场的关键商品,那么会有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在图2中,需求量下降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如图3所示,如果基荷处于边际,则市场价格为18元;如果峰荷处于边际,则市场价格为30元;如果负荷进一步上升,则会上升至1 000元的上限。价格尖峰就是处于30元/MWh以上的阴影部分,而这给所有发电机都提供了稀缺租金。由于只有峰荷机组提供稀缺租金,所以平衡条件就是:峰荷机组的固定成本等于价格尖峰回报。

基荷电厂有两种稀缺租金资源,价格尖峰和如图3所示的额外的基荷电价部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两者的周期应从峰荷机组加入开始,即这两部分稀缺租金的周期都是D2,这是基荷的平衡条件。

由于长期运行中,峰荷和基荷都必须从短期利润中回收固定成本,因此两种技术的长期运行的平衡条件如下:

代入数据,则峰荷机组的平衡条件为:6=(1000-30)×D1。

其中,D1是指尖峰价格在一个供电周期内的持续时间段,基荷平衡条件为:12=6+(30-18)×D2。

由这两个平衡条件联立可求得最优持续时间D1和D2,其中,D1可以指出尖峰价格持续时间,D2则能完全确定持续价格曲线,并由持续负荷曲线一起确定两种技术下的平衡容量。最后求出的解为:D1=0.62%,D2=50%,由D1=0.62%,即54 h/a,这时用户支付的电价为1 000元/MW·h。根据峰荷平衡条件,可以看出6/D1+30=1 000,如果每年中的峰值时间低于54 h,则用户会选择放弃这部分负荷,因为这时电价超过了1 000元/MW·h。因为持续负荷曲线是线性的,可以计算得出0.62%周期内负荷正好为25 MW,这说明市场环境下该电价机制引导用户每年(即一个供电周期)少用25 MW。由于基荷容量=6 GW,因此峰荷容量=2 000-25=1 975 MW。以上结果就是该模型下的最优解,这样可以保证满足负荷的需求并回收容量成本。

参考文献:

电力市场环境分析第3篇

论文摘要:电力工业解除管制进行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取得了大量的经验和成就。由于电力工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保证电力系统高效、经济、安全、可靠地实时有效运行,成为电力市场成功运营的目标。在电力市场改革突飞猛进的今天,理顺电力需求侧的市场化运营已成为电力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要保证。

1. 电力市场理论介绍

1.1 我国电力市场的形成

90年代以来,电力体制多元化的潮流遍及世界许多国家,目标是要从一体化转为竞争化,彻底打破垄断,实现商业化运营。一百多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体化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电力工业环节,相继被分离,公平竞争的机制逐步引入。我国自80年代以来从集资办电开始,电力体制多元化的格局逐渐形成,独立电厂大量涌现,竞价发电、公平竞争的呼声日益高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逐步通国际惯例接轨,市场对外开放,电力市场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200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紧接着,国家计委公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内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电力体制改革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是实行“厂网分开”。即:将国家电力公司的电厂资产拆分、重组成四家全国性的、跨区域的大发电集团公司;将全国的电网拆分成南方电网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此外还组建了区域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的主要职责是经营管理电网,保证供电安全,规划区域电网发展,培育区域电力市场,管理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按市场规则进行电力调度。各区域内的现省级电力公司改组为区域电网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负责经营当地相应的输配电业务。

随着改革的深入全国的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四个环节最终可能被全面拆分成四个独立的运营机构,这是电力改革的必然方向。首先是实行"竞价上网" 。在区域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设置一个或数个电力交易中心,在发电领域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建立相应的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制度,最终实现谁的发电质量高,谁的环保条件好,谁的价格低,谁的上网电量就多;其次是建立科学的电价形成机制。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上网电价由国家制定的容量电价和市场竞价产生的电量电价组成,输、配电价由政府确定定价原则,终端销售电价以上述电价为基础形成,建立与上网电价联动机制。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发电企业可以通过协商方式向大用户直接供电,并执行国家规定的输配电价。

综上所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建立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和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电力监督委员会,构成了电力改革方案的四个核心内容。

2.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特点及其手段

2.1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

电力需求侧管理(简称 DSM)是指电力行业采取行政、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激励电力用户(需求侧)采用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改变需求方式,在保证能源服务水平的情况下,降低能源消耗和用电负荷,实现减少新建电厂投资及一次能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从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特点

需求侧管理与电力部门传统的用电管理相比本质上不是一码事,而是管理方式的一种演进和变革。1、需求侧管理非常强调在提高用电效率的基础上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需求侧管理是一种运营活动,它既求效率,更追求效益。任何一种节电措施,都要给社会、电力公司和用户带来效益,使电力公司和用户都有利可图。2、需求侧管理也非常强调建立电力公司和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改变过去用户对电能使用无选择余地的求助地位。3、需求侧管理还非常强调基于用户利益基础上的能源服务。电力公司必须树立能源服务观点,不能不顾用户承受能力和经济利益强行限电等做法去减少用电需求。更多的是鼓励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促使用户主动改变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 转贴于

2.3 需求侧管理的常用手段

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常用的有技术、财政、诱导、行政四种手段。

技术手段。指对具体终端用户的用电特点和工艺,采用先进成熟的节电和管理技术,以及相适应的设备来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或用电方式。

财政手段。指刺激和鼓励用户主动改变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是需求侧管理在运营策略方面的重点。主要措施有:电价鼓励、折让鼓励、免费安装鼓励、借贷优惠鼓励、节电设备租赁鼓励等。

诱导手段。为了消除用户在认识、经济、技术上的心理障碍,提高对DSM的响应能力,从而调到他们的积极性,必须使用诱导手段,这是DSM的先行措施。

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法律标准政策制度等来规范电力消费的市场行为,以政府特有的力量来推行节能、约束浪费、保护环境的一种管理活动。

3. 构建电力需求侧管理指标体系的原则

电力需求侧管理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但应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变化,还要能体现出系统的发展潜力和趋势。结合DSM的特点,本文认为建立DSM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有:可比性、科学性、综合性、简明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六个要求。从理论上讲,我们希望设计一个理想的指标体系来描述DSM的状况,但在实际中,我们能够得到的数据资料却极其有限,甚至收集不到对我们的研究起到关键作用的指标数值。如果有的指标极其重要,却无数据来源,可以先保留在指标体系中,今后再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但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应该在保证指标反映内容全面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各类可供查阅的资料上能够提供的指标。

4. 结论

本文在电力市场改革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电力市场改革的大环境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已从原来的计划用电、节约用电节到负荷管理制定了一整套较完善的措施,我们总结经验的同时,应该在着重构建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电力市场环境分析第4篇

关键词:电力零售市场;零售商;零售合同;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84-01

一、引言

电力零售竞争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改革的目标[1-3]。在电力零售市场阶段,电力市场的各个环节将完全分离,出现自由买卖的电力购买和销售商。本文从规避市场风险的角度,对零售商的售电收入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售电收入的主要因素,对于零售商规避市场风险,在现货市场选择哪种合同购电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和指导。

二、零售商和用户所面临的风险

零售商需要从多个市场购电,然后以零售合同形式向用户售电,各市场合同价格不断变化,零售商的市场风险表现为净收益的随机波动,由于其市场地位的特殊性,导致面临一定风险,主要体现在电力现货价格波动和电力终端需求两方面[4]。而用户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由市场价格变化产生的损失。

三、零售商售电合同收入计算及其风险分析

由于负荷需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的同时又与众多不确定因素有关,故总需求可划分为两部分:与价格密切相关部分Qv和受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部分Qnv,且满足Q=Qv+Qnv。式中,Qnv可通过预测确定,属于刚性负荷需求,Qv受价格弹性约束,Qv=aP+b,参数a,b为该时刻决定电价P与负荷Qv关系的常数,故总需求量Q是电价P的函数,即Q=f(P)+Qnv,可将Qnv看作常数。对各合同电价分析可得,合同电价是在实时电价基础上制定的,且受实时电价影响改变。因此,零售商售电收益是实时电价的二次函数,即R=f(P2)+c,由此可见,实时电价微小波动将对零售商的售电收益产生很大的影响,零售商所面临的风险,最终是由实时电价的波动引起的。

四、结束语

本文对零售商售电合同收入做了详细计算,深入分析了其面临的市场风险,预测现货市场实时电价是零售商必须重视的问题,同时,如何准确预测现货市场上实时电价也是电力零售商不可避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豫,于尔铿.电力零售市场研究(一)充满竞争的电力零售市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9):20-23.

[2]宋永华,刘广一,谢开等.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三)—零售竞争型模式[J].中国电力,1997,30(11):59-62.

电力市场环境分析第5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体制的因素制约,电力企业一直处于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营,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计划经济模式成为电力企业无忧生存的绝对屏障,“重发、轻供、不管用”的管理理念和“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根深蒂固,“电老虎”的称谓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电力企业的真实写照,由于此种种原因,严重制约了电力的发展,电力短缺在一段时期中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八十年代末随着全国改革的深入,电力工业飞速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尽管短时间或局部区域内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但从长远趋势看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呈现,电力市场份额在电能替代品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流失了不少市场。如何促进电量的增长?如何与电能的替代产品展开激烈的竞争?如何改变尚还存留的优越感?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电力是商品就需要营销,只有全面转变观念,制定电力营销的具体策略,才能改变被动局面,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加快电力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增加供电量,提高我们的经济效益。

一、电力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按照行业类别划分,电力市场分为:工业用电、城市居民用电、农村照明用电、商业用电和其他用电六大类。按产业类别划分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四大类,按照供电企业习惯统计口径,本文从行业类别对电力市场进行分析评估。

工业用电市场。在我国工业用电市场的规模稳居各细分市场之首,2011年全国电力生产统计数据显示,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4%,其突出特点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生产时间可以调整,是用来移峰填谷的有效市场。

城市居民用电市场。城市居民生活用电市场的规模稳居各细分市场的第二位,约占全国社会用电量的11%,其特点是随着人口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量将稳步增长,同时也是电能替代品进行竞争的重要市场。

农村用电市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80%,幅员辽阔,目前电力在这一市场的占有率十分低,其主要原因是受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但近年来,国家强化了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村的改革及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将会刺激农民的用电,加之通过近几年国家关于“两改一同价”政策的实施,为农村电力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村用电市场将极具潜力。

公用事业用电市场。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公用事业用电水平还比较低,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将来随着农村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用电量将有所增加,但所占结构比例不会有大的变化。

商业用电市场。仅就商业用电增幅比例,近几年上升较快,但由于商业行业特殊的流通方式和生产规模,在整个社会用电量中所占比例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用电将会有很大增长。

从以上分析看出,电力市场营销应定位在工业用电、城市居民用电、农村照明用电上。在这些行业或部门开展市场营销,将是增长售电量的主要途径。

二、市场调查特征问题

市场调查具有下述特征:(1)科学性。市场调查要使用科学的方法,使调查结构准确。主要内容有:以电力消费及用电结构的现状为重点,调查内容应满足规划和营业工作的要求;(2)方法多样性。市场调查应不过分依赖一种方法,多种方法收集来的信息具有更大的可信度。调查可以采用大范围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3)创造性。市场调查最好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作为领导决策的依据;(4)模型和数据相互依赖性。应该看到事实是问题的典型,而模型指导要收集信息的类型,因此,在调查中要十分注意模型和数据依赖性,以此来确定我们收集信息的方向和重点(4)信息的价值和成本的可比性。信息的价值——成本分析能帮助调查部门应该进行的调查项目,采用怎样的调查方法可以搜集更多的信息。信息的价值依赖于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决定管理者是否承认调查结果和利用调查结果。如果调查成本要比增加的利润要大得多,则调查就不值得了;(5)市场营销与职业道德的相关性。大多数市场调查皆会给电力企业带来好处,但是,电力市场调查必须考虑用电客户的利益,通过市场调查使电力企业更加了解用电客户的要求,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协调好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的关系。

三、电力市场信息收集过程

1.确定问题和信息收集目标

一般说来信息收集目标有:

(1)全面了解各类用电客户的电力消费现状,寻求电力消费变化的规律;(2)探求国民经济增长与用电增长的关系,即弹性系数的变化规律,发现电力负荷的增长点;(3)采用相应的方法,预测未来电力需求,分析未来用电增长趋势,为电力企业经营和规划工作提供依据;(4)了解客户需求,广泛征求各类用电客户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

2.调查结果及信息分析

(1)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增长分析:

1)自然环境分析。自然环境对电力营销起着重要的作用,①原材料短缺直接造成价格上涨.致使电力销售价格也将上升,必然影响销售;②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售电量。例如,持续高温,将使空调电量增加;旱灾将使灌溉用电量上涨。

2)技术环境分析。技术环境对于电力的销售将产生显著的影响。这是因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出现了多少重大技术发明;新技术创造了低能耗的用电产品;新技术创造了科学的管理手段。

3)政治环境分析;市场营销决策很大程度上受政治环境的影响。这种歧治环境便是法律、政府机构、社会上各种集团的集合。由于约束电力销售的各种立法的存在,对电力企业的影响不断增加。尤其是电力法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法,使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2)电力市场现状及需求的分析。包括不同行业用户的用电状况;分类能源消费状况的调查;居民生活用电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电力消费相关因素调查,诸如电价、用电制约因素等;用电客户对电力部门的意见调查。

(3)电力需求分析与预测。分析与预测主要包括电量供需现状及特点;影响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长期、短期负荷预测;电力需求综合分析。

(4)未来电力供需平衡状况趋势分析。其中包括①电力供需平衡状况分析;②电力供需缓和状况分析;③用电水平和电力市场开发程度分析,我国与世界发达、中等发达国家的用电指标相比还是很低的;④未来发展分析,在今后,电力需求仍会很旺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电力供需形势异常变化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并随着各类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出现的,电力供需矛盾缓和是暂时的。

参考文献

电力市场环境分析第6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mart grid and the reform of the electric power market, the future domestic energy market will be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the "central" environmen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etition by the "central environment" of the state enterprises". In this transformation, the electric power marketing curriculum system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forward-looking. In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ability oriented, knowledge orient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ethod, the "niche" method of social ecological perspective is selected to reconstruct the original power marketing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ree aspects: social niche analysis, knowledge skill analysis, course category analysi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new talent training in the future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form.

关键词: 智能电网;生态位;电力市场营销;课程建设

Key words: smart grid;niche;electric power marketing;cours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244-03

0 引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的文件,文件主要强调要开放输配电网络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对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开放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实现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文件揭示了未来国内能源市场将由以国企主导的“中心环境”逐渐转变为引入竞争多元主体的“去中心化环境”。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建设国家智能电网战略的逐步推进,原有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体系面临新的瓶颈。培养适应电力体制改后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以满足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为我国高校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从2009年至今,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工程技术迅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如何及时响应国家经济调整的策略、及时调整应对日益国际化的电力能源互联平台,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电力营销专业人才是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中需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长期以来,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以垄断经营的电网企业就业为主,但是未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民营资本的广泛介入发电、售电公司的经营,垄断体制不断的被打破,在激烈竞争的电力市场环境下,企业对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会有新的增加,尤其是在智能电网快速发展背境下,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内容。因此研究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体系重构问题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1 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体系重构方法

传统课程体系建设思想有着工业时代的深刻烙印,其本质是尽快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人;而忽视人作为社会主体的组成部分,缺少对人生命及生存本质的人文关怀,在强调人性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立足于岗位和工作任务的课程建设思路已不适用,而生态视域的能力导向的课程建设思路应当予以发展和应用,尤其在我国电力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企业发展和个体发展需要协调统一,因此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很有必要置于社会生态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对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体系进行深入的前瞻性探讨以及实践研究是契合我国电力转型时期发展需求的。

1.1 常规学科体系设置现状

在过去的本科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中,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实践的结合、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合,但是从当下的就业率以及企业用人需求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而言,本科专业培养的方案内容和现实需要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总体上说,传统学科体系设置方法缺少一种整体闭环的设计思路,其常常表现为课程的孤立和以及和现实的需求存在盲区;由此有了以能力需求为主旨的课程开发思想,并涌现出不同形态的课程,如MES课程[1],该课程偏重于技能组合,其特点更适用于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领域的技能教育,学生从新手到最后成为本领域的专家,这对于技能培训的课程设计显现了教育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功能,但是该设置缺少理论教育的深入性和前瞻性;而CBE课程体系以 “专项”、“综合”、“职业”和“技术”来设定教育内容,这种模式把课程开发的环节设定为:工作分析、任务分析、教学分析、教学开发、教学实施五个环节[2],该模式的理论、技能、学习动机不能有机的协调,该学习课程对于工作过程不明确、岗位泛化且不清晰的专业领域课程适用性较差。综上分析,现有教育方法的一些缺陷缺少整体的有机统一,不利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未来学生职业岗位的交互式经验流动。

1.2 能力本位课程的生态视域

生态系统特点主要体现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它们交互影响组成一个有机体系,这一特性可以作为人类职业发展模式的隐喻,其将社会中人的主体性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使得生态视域成为审视教育活动并可以指导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也是具有后现代主义人文关怀的社会生态学能够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立论的基础。在电力智能化以及新体改的时代下,本专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应当置于社会生态视域下重新审视,本研究由此提出了基于社会生态视域下的课程开发方法,以社会生态环境的思路以及关联性、丰富性、回归性和严密性的课程构建思路设计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5]。

2 电力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生态位建模

未来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充分利用“生态位”分析方法,以“生态位”这一相对稳定的社会模型作为需求分析对象,并依此形成一系列课程体系,实现学习者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知识基础构架以及社会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上的重构与发展。

2.1 生态位课程体系应用分析

生态视域下龛位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从社会生态学来看,生态位隐喻了不同职业所在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的特殊角色、功能、行为、权利和义务,因此生态位表征了职业所具有的角色地位和生存空间,同时以此还能够分析出各个种群所在生态位之间共存、竞争、共生的生态关系。

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其专业性突出,但是行业内不同岗位的专业需求又表现为某些统一性,如电力安全、电力生产运行等基本业务;而实际的生产活动是由多个岗位合作完成的,有的则可以依靠单一岗位单独完成;而生态位分析对不同于对工作岗位或工作任务分析表征了特定的技能和社会功能,生态位并不对应于某一个工作岗位,而是形成了与岗位多对多的关系,对于不断变化的生产过程以及行业发展的模糊性特点则更加稳定和抽象。对于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工作人员而言,生态位表征了具体职业在社会生产环境中若干维度上具有的典型特征。

2.2 电力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生态位模型

根据“生态位”分析的课程开发模式和“生态位分析”的需求分析方法[5],构建 “基础性知识-综合性技能-研究性创新-工程实践”为特色主线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2.2.1 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需求分析

智能电网的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需要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而对于课程开发来说,学生教育的需求分析是基础,需求分析以专业领域内未来将扮演的职业群落所占据的生态位为中心开展,主要内容是在社会环境中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依照生态位的六个维度:行为规范、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能力、义务和权力进行分析。

2.2.2 以职业生存能力为基础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分析

生存能力是群体在生态环境中能够占据生态位并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对于学习者来说,职业生存能力则包括了个体、个体能够应用的技能以及这种技能应用的知识之间的关系[5]。课程开发的能力维度课程目标必须清晰地表征从业者的能力体系,并且与能力背后的知识体系建立关联。目前,电力市场营销所涵盖的具体知识技能主要有:行政事务综合管理、营销综合管理、营销项目管理、营销安全管理、乡镇供电所管理、营业业务管理、电费电价管理、电能计量、优质服务与客户管理、营销业务质量技术、电力需求侧管理、用电检查、线损技术、营销信息、大客户管理、电测运维等。

2.2.3 基于“生态位―活动”的专业课程设计

课程门类设计的结果是课程大纲,即在课程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明晰的情况下,整个课程是由若干类课程组成,每类课程又由具体的若干门课组成。根据“生态位―活动”为主线的专业课程设计,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以构建“基础性知识-综合性技能-研究性创新-工程实践”为特色主线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终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目的。

电力市场营销课程体系重构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方面,具体设计如表2。

此外,电力市场营销学科实践课程,具体包括:电力部门综合实习、营销策划大赛、电力营销实践报告(学年论文)等。

3 结论

本研究从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岗位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轨迹入手,首先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思想,从社会生态视域分析了电力市场营销行业的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和学科知识需求,利用“生态位”理论对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了知识结构分析;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实践操作”为特色主线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在职业知识体系基础上,以职业生存能力为目标和未来电力行业新的发展环境下,进行门类课程设计,提出了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方案。本方法作为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方法的补充,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在去中心化环境下的转型发展和为未来电力体制改革后的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伟.高职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5):73-76.

[2]郭炯,祝智庭.基于角色分析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研究(一)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5-39.

[3]胡艺文,胡青春.社会生态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09):45-47.

[4]小威廉姆E・多尔著.后现代主义课程观[M].王宏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胡艺文,何新平.基于生态位分析的职业教育课程需求分析方法[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03):66-68.

[6]郭炯,祝智庭.教育技术视野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74-79.

[7]张轶.教学原理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8]马军.高职项目化课程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电力市场环境分析第7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环境 电网安全 经济调度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各个市场参与方对应价值取向对电网稳定性所带来的影响,或者是怎样较好的提升电网稳定性,这些问题均已经是电力企业务必深究的问题。呈现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可谓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大意义,基于适应于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或者是电能质量条件下,电力整体系统经济调度更是电力工程技术人员所关注的。

1 调度部门怎样应对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安全经济调度挑战

电力市场化持续改革必定会存在各类风险。市场各个参与方均是以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通常都是在持续压缩成本,或者是不愿购进新型设备及更新旧建设备,导致诸多设备不断老化,以至于电网稳定裕度持续缩减及安全标准不断下降。再者就是市场大环境下的诸多自由交易导致电网潮流出现时常性或者是较大幅度变化,这对于调度运行水平或者是实时解决能力就有着更高的要求。并且,电力生产各个细节出现脱节,调度控制方面能力持续减弱,调度命令权威性可谓是受到极大挑战。调度不仅仅只是电网运行核心指挥,更是电能的交易中心,所以对相关的调度人员自身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调度人员不止是应该熟悉电网调度运行各项业务,更是应该熟悉电力市场各个方面的交易规则以及各项技术支持系统,要具备较好的经济调度头脑,通常调度人员责任重大且压力也大。

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调度部门持续引进高素质人才,并且加大培训力度,短时间之内培训素质更高的调度人员。更应该出息加强调度命令权威性,或者是不服命令的处罚力度,充分提升计算机分析水平以及增强市场环境下的各方面潮流及稳定分析深度。

2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安全经济调度意义

2.1电力市场中各项交易目标函数呈现多样化

可以说除过全网总发电煤耗或者是费用较小,或是交易核心购电费用较小以及用电总电费最小及社会总体利润较大等各个方面,这也体现着参与买电或者是卖点等经济效益最大化。通常目标函数变化能够促使总体问题数学本质出现极大变化。

2.2约束条件要求加强

除过机组方面的约束或者是系统方面的约束之外,电量的合同以及双边合同或者是期货合同等各种贸易形势更是成为了约束条件。电力市场环境下编制交易计划最基础成为了各个发电商报价。并且,随着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各方面市场参与者更是要对相关辅助施以报价。运营模式过程中影响市场交易计划最终结果主要因素通常是交易运作方式以及安排交易计划时追求的相关目标,再加上电价定价规则以及发电商结算规则和各用户结算规则与市场竞争。

通常对于地方性电网来讲把独立运行下区域电网经过联络线互联,该方式可谓是当下电力系统或者是电力市场整体发展态势。电网有效互联能够给能源充分运用或者是整体可靠度提升有着极大意义,往往仅仅是提供物质基础,却怎样更好实现呢?这可以说是需要找寻最优化管理决策。各个网络中的发电系统故障出现或者是负荷变化等均是随机的,因此各个网络存在容量缺乏问题更是随机的,在若干个网络存在容量缺乏时怎样去施以支援呢?通常各个网和内部各个发电系统运行费用均是不同,两个网之间传送距离以及电量运输费均是不同。通常这些问题均是要着眼于全方位,充分确定各个网之间所存在的协议方式以及网之间支援搭配,再加上优先次序和支援电量。全局最优也就是可靠度获得提升,保障电网运行费用是最低或者是总装机容量最小。能够经过供应方面和需求方面对相关电网施以综合性管理来实现全局最优。并且,运用可以中断的负荷合同或者是分时电价方式来调节整体网内部负荷模型,有机结合网内部各个发电系统停运容量概率模型,运用裕度状态方式来合理确定各个网处在不同时域对应备用容量或者是缺乏容量。编制支援电价时务必要充分遵循互惠和互利原则,应促使送电方面合理运用水利资源,更是要确保接受电方的参加联网积极性,促使支援电价偏低时的电网多发点,以便于确保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务必要依据可以支援电网相关数目或者是所需支援容量及时域,科学合理的确定各个网之间相关协议方式或者是支援原则,以便于充分确定各个发电系统处于各时域方发电容量。

3构建合理辅助服务机制及提升电力市场安全运行水平

通常辅助服务是指电力市场运营中为了要完成输电交易,并且充分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及电力商品质量,经由电力运营商方面所提供的除过正常电能生产外的关于频率控制或者是备用及无功支持,再加上黑启动等各个方面的服务。

厂网分开改革之前的电网调度部门综合安排辅助,电厂是依据调度质量来提供相关服务。因为发输配售时常是困在一起的,不需要对相关发电厂提供对应辅助进行额外补偿。不过在厂网分开或者是竞价上网改革之后,发电以及电网企业均是较为独立化的市场主体,并且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对应辅助服务提供人员因为提供电网所需要的相关辅助,应即刻获得经济性补偿,否则必定会影响到市场主体或者是及时提供辅助积极主动性,以至于影响到电网安全运行。

4结语

总而言之,市场环境下的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调度分析务必要充分考虑网络约束或者是区间日益频繁方面的双边交易。通常区域间偏大的传输能力计算时其约束条件要考虑到静态及动态,市场环境下的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调度应该考虑区域间相关联络线和各区域之内的线路传输限制。充分分析电网特点或者是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市场环境下需求的电网安全经济调度措施,以便于充分确保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安全经济调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明志.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安全若干问题的探讨[J].现代电力,2013(5).

电力市场环境分析第8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架空输电线路是城市中最为常见的电力传输方式之一,但随着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涉及架空输电线路的电磁辐射投诉事件也越来越多,加之架空输电电路对城市景观环境也产生不良影响,在《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中也有相应规定“在市中心地区、高层建筑群区、市区主干道、繁华街道等新建35kV以上电力线路,应采用地下电缆”,因此比较在相同工况下架空输电线路和地埋式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场大小,分析其对电磁环境的影响程度,将电力建设部门做好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 监测对象的选取

城市中最常见的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一般为110kV,因此选取某市一条已运行的110kV输电线路为监测对象,该线路采用LGJ-240/40导线,全长30km,其中28km采用架空方式,进入市区的2km部分采用地埋式。架空线路主导杆型为φ300钢筋混凝土等径杆,呼称高为15m;地埋线路为2.0m×2.1m钢筋混凝土电缆隧道,钢筋混凝土厚度为200mm。该线路运行工况为116kV、170A,温度21℃、湿度20%。

2 监测仪器及方法

监测仪器

使用意大利PMM8053B电磁辐射分析仪,配EHP-50C探头,频率响应范围5Hz~100kHz,量程0.01V/m~ 100kV/m,测量精度为0.05V/m;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和《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进行监测。

3 监测因子及布点

监测因子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磁感应强度),监测架空线路时,自两杆中央导线弧垂对地投影点起,至10m止的垂直断面上间隔2m布设1个点,共6个点位;监测地埋线路时,自电缆隧道正上方地面中心线起,至10m止的垂直断面上间隔2m布设1个点,共6个点位。以上监测,仪器探头与地面距离均为1.5m。

4 监测结果及分析

4.1 监测结果

分别对架空线路和地埋线路进行工频电磁场监测,监测结果见表1和表2。

4.2 对比分析

从监测结果来看,在0~10m的距离范围内,架空输电线路内产生的工频电场为“792.7~890”V・m-1,处在“百位”量级,而地埋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为“0.67~0.91”V・m-1,小于“个位”量级,如图1所示。相同工况下,地埋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减小为架空输电线路的0.85‰~1.03‰,可见电缆隧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对工频电场具有良好的屏蔽作用。

架空输电线路内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0.060~0.091”μT,而地埋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为“0.013~0.023”μT,如图2所示。相同工况下,地埋输电线路的磁感应强度减小为架空输电线路的21.7%~30.8%。

结语

通过实例分析,在相同工况下,地埋式输电线路相比架空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大大减小,其对城市电磁环境的影响程度最低,因此从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角度出发,今后在城市中心地区、高层建筑群区、市区主干道、繁华街道等新建110kV输电线路时,宜优先采用地埋方式建设。

参考文献

[1]GB50293-199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S].

电力市场环境分析第9篇

关键词:电动汽车;行业环境;产业发展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及我国能源战略的调整,新清洁能源的研发成为重点,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避免环境污染,国家开始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行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电动汽车行业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即外部环境分析、行业内部竞争环境分析。通过电动汽车行业环境分析,可以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出相应的问题。

1)社会环境分析。汽车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能源危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了遏制汽车尾气污染,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电动汽车应运而生,不仅顺应了现代社会对于“绿色、环保”理念的要求,还满足了现代化社会文化的取向与消费者的认同。

2)经济环境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使人们的购买力日趋增强,为国家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消费带来了持久的推动。随着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的扶持,近几年我国人均交通支出费用不断增多,特别是人均用于购置家用汽车的支出逐年递增,一方面,时代的发展促进了广大群众汽车梦想的实现,也推动了我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环境问题、能源危机等现实情况阻碍了传统汽车行业的发展,为了缓解二者间的矛盾,电动汽车开始呈现日趋强大的活力。

3)政治环境分析。就当前全球政治局势来看,其处于整体稳定、局部紧张的状态。而我国正在不断崛起,成为全球政治舞台上必不可缺的重要力量,并具有强烈的自主发言权。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加上各种政策优惠力度的逐步增大,极大地刺激了电动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

4)技术环境分析。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学知识产出国。剧这种速度发展,预测2020年我国将赶超美国。如今,随着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的持m增大,科学技术水平有所上升,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R&D投入强度增长较经济增长速度仍相对较低,而当前电动汽车行业技术成果多集中在各种车型的开发方面,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而言,机电耦合驱动系统的研发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依然未能顺利通过市场考验,较发达国家而言依然相距甚远。而关于电动附件、制动系统而言,虽有产品,但仍不成熟,空压机多数仍依靠进口。虽然纯电动汽车技术已达到了先进水平,但核心技术依然缺乏。

(二)内部竞争环境分析

行业内部竞争性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当前,我国电动汽车行业总体而言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技术有待发展和成熟,虽然构建了产学研体系、测试平台等,但关键技术仍有待发展,市场份额也相对较小,电动汽车市场成熟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加上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性高,企业数量少,占有率低等,导致我国电动汽车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策略

结合当前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内外部环境情况,提出了如下策略,以推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加快建设电动汽车产业联盟

当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来自技术、设施、服务、标准、运营模式等问题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起电动汽车产业联盟,同时,加强政府政策扶持。一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VLSI联盟、美国的SEMATECH联盟,在政府的支持下,号召大型企业参与其中,逐步形成从接入网、智能化天线、终端、芯片、测试环境等在内的完善产业链,缩短电动汽车产业周期的同时,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形成多元化产业基地,在多地区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市场合作,促进电动汽车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不仅如此,借助于电动汽车产业联盟,全面缩减研发成本,共同承担研发风险,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在内的完善产业链,缩减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周期,促进产品尽快进入市场,提高产业综合研发水平、竞争水平的提升,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加快配套设施的建设

结合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实际,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制度、法律政策、社会机制,全面推动其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一方面,构建明确的发展战略及产业化发展时间表,促进配套设施的大力建设。另一方面,完善立法,严格限制汽车的超标排放。借助于强制性政策措施,限制污染超标汽车的产、销、用。同时,还应完善各种环保法规政策,避免公共场所使用传统汽车。

(三)利用多重政策支持

一方面,应全面推行一步式发展战略,通过直接促进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缓解能源危机,避免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有效借助于各种激励政策,利用价格的杠杆原理、竞争机制、优惠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促进电动汽车企业的发展。同时,对购买电动汽车的单位、个人等,也应给予一定的补贴,便于引导和鼓励其使用电动汽车。此外,应全面推行优惠税赋政策,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完善税收体系,促进环境保护。在电动汽车的生产、销售、购置、使用、保有等各发展阶段,分别出台相应的鼓励税收政策,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培养企业及大众的环保意识,鼓励电动汽车的消费,促进其产业发展。

三、结束语

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应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较国外发达国家而言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结合行业环境分析,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策略,促进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湘赣. 产业结构调整 : 中国经验与国际比较――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学术观点综述[M]. 北京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2] 李义福. 我国汽车产业的 SCP 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SCP :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J]. 中国商贸, 2012, 33 (31) : 201 - 205.

[3] 周伟,程如烟,O强等.发达国家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4,(5):35-39.

[4] 孔繁娟.吉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电子测试,2015,(24):99-100.

[5] 刘艳,邓晓锋.解读"颠覆性创新的困境"――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6,(2):82-86.

[6] 凌峰,朱冬,林范灵等.基于SWOT分析的镇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措施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5,(4):133-13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