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12 14:47:20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第1篇

关键词:消防员;火灾;救援工作;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8文献标识码: A

本文针对消防员在处置各种火灾和抢险救援及社会救助的过程中,如何切实增强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安全保护意识,最大限度的利用好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和避免消防员的人身伤亡进行分析,并结合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伤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避免消防员人身伤亡的预防措施。

一、新形势下火灾和灾害事故出现的新特点

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处置难度大。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灾害事故发生后,破坏力大,杀伤性强,而且伴随着大量的毒性。消防员在处置过程难度大、危险大。物资和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火灾危险性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大力引进新建各类批发市场、购物广场,这些场所物资和人员相对集中,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和灾害事故,极易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高层建筑、大跨度厂房不断涌现,火灾扑救难度增大。随着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步伐加快,高层建筑、大跨度厂房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目前,消防部队的装备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消防发展的需要,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消防员的危险系数相对增加。

二、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伤亡的主要原因

个人防护装备差,防护意识不强。近年来,消防产品生产商不断增多,消防产品的质量不尽如意,有些装备的零部件良莠不齐。一些领导缺乏对消防员防护装备在灭火救援中的作用,投资少,补充慢,不能按照《城市消防站配备标准》给予配齐。有些单位配备了价值昂贵的器材,由于器材价值不菲,怕在训练和使用中损坏,多数处于休眠状态。由于应付上级检查,器材不能用于实战训练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更无法保证消防员对器材的掌握使用。

在灭火救援战斗中,有了防护装备,消防员的人身安全就有了保障。但在实践过程中,消防员对自身防护意识不强,特别是进入室内或者是危险区域,个别官兵未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不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行之有效的防护。有些消防员觉得佩戴空气呼吸器不舒服,就不戴;有些消防员觉得在炎热的夏天穿战斗服怕热,把战斗服的内胆拿掉。

灾情侦查不细,情况掌握不到位。在实际的灭火救援过程中,有些指挥员由于灭火和救人心切,疏忽了火情侦查,到达现场后,灾情复杂,火势凶猛,有人员被困,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未进行火情侦查就立即展开灭火战斗;有的指挥员对现代火灾的危险性预见不足,对救援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考虑不周,凭主观判断,部署战斗力量进行战斗,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开展火场侦查;有些指挥员在进行侦查也是走马观花,对现场侦查不够彻底、不全面,对可能出现倒塌、爆炸等事故缺乏预见性,个别中队指挥员指派通行员去侦查,本人不愿去侦查的现象,即使掌握了一些情况,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做出决策上不准确。不论是扑救火灾,还是抢险救援,指挥员到达现场后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火情侦查,全面掌握现场情况,然后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处置方案,有效地灭火救援。在火情侦查不细、现场情况掌握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战斗部署,极易发生意外,造成参战人员的伤亡。缺乏实践经验,组织指挥不当。灭火救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场指挥员所实施的指挥,就是要根据客观情况和战术原则、方法,争取主动,力避被动,使部队保持有利态势,顺利完成灭火救援战斗任务。指挥员只有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指挥得当,才能够成功处置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处置,如果一个指挥员在扑救火灾或抢险救援时不懂得指挥,或指挥不当,就会造成灾害现场失控,甚至造成消防官兵不必要的伤亡。现在大学生干部要在基层学习两年的措施,好多大学生已经走上主管岗位,个别中队一年到头灾害事故比较少,指挥员指挥能力得不到锻炼,指挥员指挥水平较低,消防业务不熟悉,缺乏转业知识,没有灭火经验,平时不爱专研业务,精力外移,在扑救火灾或抢险救援时瞎指挥,刚毕业的部队生长干部干劲十足,临机处事经验不足,这两者都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三、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伤亡的预防措施

加强装备建设和安全防护教育。加强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应结合当地常见的抢险救援事故多配科技含量高、针对性强、质量可靠的个人防护装备,为完成各类事故处置任务提供安全保障。消防员应加强对器材装备的应用,尤其是十一项个人防护装备的应用。并对现有的装备器材加强维护保养,经常检查测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置,防止因器材装备不能正常工作而发生事故。加强安全学习,提高消防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对消防员来讲,长期参与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任务,思想上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麻痹思想,这就要求干部利用好安全活动进行教育,利用正反两面事例进行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尤其在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时,做到时时、处处、事事讲安全,要让他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够做出正确处置方案。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第2篇

关键词:消防员;火灾;救援工作;原因;预防措施

一、新形势下火灾和灾害事故出现的新特点

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处置难度大。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灾害事故发生后,破坏力大,杀伤性强,而且伴随着大量的毒性。消防员在处置过程难度大、危险大。

物资和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火灾危险性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大力引进新建各类批发市场、购物广场,这些场所物资和人员相对集中,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和灾害事故,极易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高层建筑、大跨度厂房不断涌现,火灾扑救难度增大。随着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步伐加快,高层建筑、大跨度厂房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目前,消防部队的装备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消防发展的需要,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消防员的危险系数相对增加。

二、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伤亡的主要原因

个人防护装备差,防护意识不强。近年来,消防产品生产商不断增多,消防产品的质量不尽如意,有些装备的零部件良莠不齐。一些领导缺乏对消防员防护装备在灭火救援中的作用,投资少,补充慢,不能按照《城市消防站配备标准》给予配齐。有些单位配备了价值昂贵的器材,由于器材价值不菲,怕在训练和使用中损坏,多数处于休眠状态。由于应付上级检查,器材不能用于实战训练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更无法保证消防员对器材的掌握使用。

在灭火救援战斗中,有了防护装备,消防员的人身安全就有了保障。但在实践过程中,消防员对自身防护意识不强,特别是进入室内或者是危险区域,个别官兵未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不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行之有效的防护。有些消防员觉得佩戴空气呼吸器不舒服,就不戴;有些消防员觉得在炎热的夏天穿战斗服怕热,把战斗服的内胆拿掉。

灾情侦查不细,情况掌握不到位。在实际的灭火救援过程中,有些指挥员由于灭火和救人心切,疏忽了火情侦查,到达现场后,灾情复杂,火势凶猛,有人员被困,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未进行火情侦查就立即展开灭火战斗;有的指挥员对现代火灾的危险性预见不足,对救援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考虑不周,凭主观判断,部署战斗力量进行战斗,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开展火场侦查;有些指挥员在进行侦查也是走马观花,对现场侦查不够彻底、不全面,对可能出现倒塌、爆炸等事故缺乏预见性,个别中队指挥员指派通行员去侦查,本人不愿去侦查的现象,即使掌握了一些情况,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做出决策上不准确。不论是扑救火灾,还是抢险救援,指挥员到达现场后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火情侦查,全面掌握现场情况,然后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处置方案,有效地灭火救援。在火情侦查不细、现场情况掌握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战斗部署,极易发生意外,造成参战人员的伤亡。

缺乏实践经验,组织指挥不当。灭火救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场指挥员所实施的指挥,就是要根据客观情况和战术原则、方法,争取主动,力避被动,使部队保持有利态势,顺利完成灭火救援战斗任务。指挥员只有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指挥得当,才能够成功处置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处置,如果一个指挥员在扑救火灾或抢险救援时不懂得指挥,或指挥不当,就会造成灾害现场失控,甚至造成消防官兵不必要的伤亡。现在大学生干部要在基层学习两年的措施,好多大学生已经走上主管岗位,个别中队一年到头灾害事故比较少,指挥员指挥能力得不到锻炼,指挥员指挥水平较低,消防业务不熟悉,缺乏转业知识,没有灭火经验,平时不爱专研业务,精力外移,在扑救火灾或抢险救援时瞎指挥,刚毕业的部队生长干部干劲十足,临机处事经验不足,这两者都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三、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伤亡的预防措施

加强装备建设和安全防护教育。加强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应结合当地常见的抢险救援事故多配科技含量高、针对性强、质量可靠的个人防护装备,为完成各类事故处置任务提供安全保障。消防员应加强对器材装备的应用,尤其是11项个人防护装备的应用。并对现有的装备器材加强维护保养,经常检查测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置,防止因器材装备不能正常工作而发生事故。加强安全学习,提高消防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对消防员来讲,长期参与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任务,思想上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麻痹思想,这就要求干部利用好安全活动进行教育,利用正反两面事例进行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尤其在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时,做到时时、处处、事事讲安全,要让他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够做出正确处置方案。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第3篇

一、发生火灾的一些统计资料

根据确切的有关数据统计,仅2007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共发生火灾95336起,死亡898人,受伤488人,直接财产损失近5乙元,可见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是非常惨重的。国务院已制定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一系列的防范和救助措施,同时各级主管部门对火灾防范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使全国火灾发生趋势稳中有降。然而值得重视的是,由于电气故障引发的火灾却在逐年递增,初步统计,约为10年前的4—5倍,占火灾发生数目的四分之一以上。在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中,其原因电气设备占10%,线路占52.0%,用电设备及器具占36.4%(其中照明器具为10.6%),其它为1.6%;在重、特大的电气火灾中,其原因短路占52%,过负荷占4.6%,接触不良占12.6%,过热占18.5%,漏电占1.8%,雷击占0.5%,电气故障占10%。

二、从火灾统计结果看我国的用电安全水平

从电气事故及因其引发的火灾统计资料中可知。我国的用电安全体制还没有彻底地深入到各个基层,一些对用电安全不重视,工作中玩忽职守以及不严格按照用电规程进行操作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些都是酿成电气火灾的根本原因。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用电量也在迅猛地增长,因此由电气事故而引发的火灾,也存在着上升的势头。

大部分电气火灾事故是由于对电气设备运行人为地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譬如忘了断开电热设备电源、在电热器上烘干衣服等,这些都是不规范用电酿成火灾的典型案例;使用未经检验的、不符合制造规定的电气设备和装置是造成电气火灾的另一个危险根源,譬如,白炽灯泡(或其它发热量大的光源)和电热器等由于温度过高而引燃了周围可燃物;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导线过载、过电流保护装置特性差或短接导线保护开关、熔断器等引起了电源短路和接地故障。都是应该引起重视的电气火灾隐患。

综上所述,电气火灾发生的起因和防范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公众聚集区最严重的电气火灾隐患是电气设备、线路的温度过高,一方面在工程设计中因为没有把好关将导线选择的过小或偏小导致线路温度升高,另一方面电气线路的虚接、打火或是变压器地线?接点、配电室母排和桥架、保险丝等处都存在因施工不善,人为造成的局部温度升高都是火灾隐患,,在消防监督检查或电气设备检测过程中。可供助红外热像仪等检测设备寻找过热部位及热源,也可利用超声波探测仪查找电气线路、设备的虚接及打火现象等,还可采用红外点温仪等设备测量具体部位的温度。

2.施工安装不规范,导致电气设备故障。电线、电缆接头外露现象最为普遍,常见的有照明灯、移动插座、配电室柜式空调、广告射灯等电源线接头外露。吊顶、电缆井、装饰墙面、商品柜台、橱柜内暗装的插座电源线接头外露也普遍存在;

3.电气设备与可燃物间未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加大了电气火灾的危险性,例如,有些电气设备直接安装在可燃构件上,或者电气设备采用可燃性物体作为箱体等,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空气开关、漏电断路器、荧光灯镇流器、灯具控制开关、电源插座直接安装在木板上等;

4、电气线路敷设保护措施不到位:

(1)吊顶部位电气线路敷设存在的问题最为严重。例如,有的木质吊顶内灯具配线未穿保护管;吊顶内线缆明敷或者灯具配线进入吊顶后未采取保护措施;吊顶内灯具配线穿管保护不到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导线即便穿管了但仍存有裸露部分或者配电支线的保护管没有引入接线盒或器具内;

(2)电线、电缆在穿墙、金属构件、可燃构件时未采取保护措施,,有的电线、电缆未穿金属保护管敷设在可燃装饰夹层内。或者在穿木隔墙、楼梯间隔墙时,以及在线缆出入配电箱穿钢管管口处均未做应有的保护措施等:

(3)室内电气线路敷设位置不当。电气线路敷设位置与热源距离过近,如:有的照明灯(特别是发热量较高的灯具)电源线贴暖气管敷设。或者电源护套线靠近散热器、金属管道敷设、缠绕在金属管上等;

5、移动延长插座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无论是公共聚集区还是家庭中,移动延长插座的问题都比较多,很多劣质插座未使用合格的绝缘护套,移动延长插座串接使用、供电导线过,需要采取防水措施的地方(如餐厅花坛处、商场出售洗衣机、鱼缸等处)未使用防水型的移动延长插座等;

6、端子导线压接不规范。空气开关和漏电断路器的接线端子及中性线汇流端子排等处的接线端子压接多根导线或多股导线无端子压接,还有接线端子压接不牢的现象时有发生;

7、管理措施不到位。仓库灯具垂直下方堆放可燃物;有的发电机与明火锅炉及其它可燃物同置一室;配电柜周围堆放杂物;照明灯具与周围可燃物距离过近;电缆沟遗留有可燃性杂物等;

8、很多消防用电设备、设施由于施工等原因自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火灾隐患。设计计算选型的失误使消防用电设备或导线过热或烧毁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消防检查中还经常发现消防配电箱接线端子温度过热或电气设备已被烧毁不起作用等,还有空气开关外壳烧毁、导线接头外绝缘老化、断路器压接导线被锈蚀导致接触不良等,这样的消防设施、消防电路不仅在火灾时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成为火灾发生的起因,应引起重视;

9、竖井、7㈠同未采取防火封堵措施、高层民用建筑电缆井在每层楼板处未进行防火封堵,变压器裸母排等电气设备穿过防火隔墙孔洞时未实施防火封堵等会使火焰通过竖井或其它通路延燃,造成更大的损失。

可以这样说。我国的安全用电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根据消防部门火灾的统计数字。不难看出由电气故障引发的火灾是呈上升趋势的。这就要求在制造电气设备、装置或是电气安装、维护时,都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施工操作,做好每一道工序,完善每一个细节。火灾隐患绝大多数是因为违反消防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造成的,因此确定一个不安全因素是否构成火灾隐患,不仅要在消防行政法律、法规上有依据,而且还应在消防技术标准上也有所依据。

在日常生活中。与中、高压配变电系统接触的多是经过专业培训并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员,因此由于中、高压引发的电气事故次数远远低于与普通人群接触广泛的低压系统(AC220/380V)。因此。低压电气设备装置的防火措施在电气工程设计、施工及日常使用和维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在一个世纪的用电过程中,逐步完善了对不同电压等级的不同保护,用于低压设备的保护的内容主要有过电流保护、接地故障保护、过电压和欠电压保护、接地与等电位联结、绝缘或隔离措施及特殊场所与特殊装置的保护等。这些措施不仅能有效地保护人身安全还可以预防电气故障火灾。

三、用于防火措施的漏电保护

剩余电流保护的相关知识:在低压配电系统中,任何一个用电设备都是一个节点,设备中的电流是一个矢量,在任意时刻流进流出的矢量和应为零,这就大家熟悉的基尔荷夫第一定律,只要设备中的电流不“泄露”,那么设备的绝缘就是可靠的。如果设备或供电线路发生绝缘故障。那么电流会经大地返回到变压器,电流是具有激磁作用的,将电流互感线圈与开关的脱扣机构连接。则互感器中激磁的差动电流超过一个限度时,开关就会动作,由于保护开关的脱扣取决于故障电流。而与电压无关。这种开关就被称之为剩余电流保护开关。因此剩余电流保护与接地保护一样。为使电流在绝缘故障时能形成回路。就要求被保护的电气设备必须接地,

对于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具及其敷设线路而言,剩余电流保护开关都不应该动作,如果回路中有剩余电流存在,那么无论这个电流是流过保护线(PL线)的。还是保护开关后并没有用电设备但线路中存在故障电流(如因导线绝缘损坏而通过金属保护管流向大地的剩余电流)等。剩余电流保护开关都应及时的动作,切断回路。所以,故障电流保护开关在防止接地电流引起火灾的电气安装系统中也能起到很大作用。

剩余电流在什么条件下会引发火灾呢?一般来说,当故障部位自由释放的能量达到可点燃周围易燃物体时。就会产生明火从而引起火灾。多数的电气火灾都是由电弧引发的,经过大量的试验和现实经验表明,几百毫安的小电流就能产生电弧,所以应用剩余电流保护开关进行故障电流保护就能有效的防范电气线路火灾。

四、电弧性短路起火的防范

短路起火大部分由电弧性接地故障引起,在AC220V系统中,300-500mA的电流就足以产生电弧,因此使用剩余电流保护开关(以下简称RCD)及时有效地切断电源开关或发出信号。就可以尽早的发现问题、避免火灾的发生。同时,利用剩余电流保护开关还可以对接地故障隐患起到预防作用,例如由于施工不当导致中性线和接地线接错,或者施工不慎将线缆绝缘损坏都会使RCD报警或动作,这是因为泄露电流经PE线由大地返回到电源,使总进线处电流矢量和不为零,RCD就会发生动作或发出信号,只有排除接地故障,消除了隐患,保护开关才能复位。

为了有效地避免人身电击事故和接地故障电弧火灾,按照IEG的标准,应在建筑内设置两级或三级RCD.

(1)配置两级RCD的方案:末端回路上设置30mA或100mA瞬动RCD,并设置当额定电流为5倍时的最大动作时间为0.04s;前端为电源进户线处,宜设置可延时动作的300~500mA智能选择型RCD,其动作时间为0.15s,最小不动作时间为0.05s.

(2)配置三级RCD的方案:与配置两级RCD的方案比较,其多出的第三级RCD一般为固定延时式(如在1s延时时,1n取1A),这一级别的RCD是作用于零序互感器的,一般用于火灾信号系统,只报警不动作(如需要也可作用于断路器的动作),在大型建筑物内常常需要装设三级RCD.

五、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原由

建筑物电源进线处安装具备剩余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或者进线断路器与独立的剩余漏电保护开关配合使用是有效防止电气短路火灾的措施。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今天,由于人们对安全规范用电常识的深入,使得由电气故障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逐年递减,但是每年由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数量却在增加,这与我国火灾数目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80年代,在RCD作为防范电气火灾的一种措施推广时,我国很多省市,包括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没有足够地重视,一些建设单位和设计人员甚至认为装设RCD保护是可有可无或者是没必要的!而一些赞成使用RCD的设计人员也由于种种原因只设计了两级,这样就使建筑物内存在未被线路防火保护的空白区,因此线路防火就存在一定的隐患,这与我国现今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和谐社会格格不入。

RCD的应用在国家规范中其实早有规定,如《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4.21条:“为减少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危险而装设的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应超过0.5A”;又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新增第9.5.1条:“高层建筑内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等场所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11.2.7条规定了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场所。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建筑物电源进线处设置RCD保护功能是重要的防范电气火灾的举措之一,随着低压电气设备的不断发展,剩余电流保护器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已被攻克,为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打好了基础。《高规》、《建规》补充“智能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这一章节,把它作为新系统加以推广的理由是这个系统将监测、分析、报警及控制集成一体并实现了统一管理,由于中心计算机的参与使数据即时分析和操作得以实现。系统由多个监控子系统、专用软件、计算机网络构成,全面实现了遥调、遥测和遥控,能够及时地实现电气故障报警和切断电源,有效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从而保护了整个低压电气系统。目前,“智能漏电火灾报警系统”作为一种新生的先进保护措施已经得到了消防部门、施工图审查中心和消防工程设计工人员的重视,作为一种预报警系统,其优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系统的地方是可以提前报警并采取应急手段,将用户损失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第4篇

【关键词】漏电;漏电电流;漏电电压 漏电保护;等电位

引发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漏电、灯具和电热器具引燃可燃物等。近年来,由漏电引起的火灾不断发生,而且这种火灾比起短路等引起的火灾更具隐蔽性,通常是悄悄地发生,失火后也难以找出真正的原因(被短路等假象所掩盖)来加以防范,因此,危害性也就更大。充分了解漏电的火灾危险性,加强对漏电的技术防范措施应是当前电气防火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漏电的火灾危险性

电气线路或设备绝缘损伤后,在一定的环境下,对靠近物质(穿线金属管、电气装置金属外壳、潮湿木材等)会发生漏电,就象水管漏水使局部物质受潮或水渍一样,漏电可使局部物质带电,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或致命的触电或产生火花、电弧、过热高温等而造成火灾。目前,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多采用接零保护(接地保护)及过流保护装置(熔断器等)来防止严重的漏电短路的情况发生。

1.1 问题的提出

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即碰壳短路时,电流将设备外壳、保护接零线(保护接地线)零线(大地)形成闭合回路,通常漏电电流将很大,会使熔断器动作而切断电源,似乎这种漏电的危险性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下述原因的存在,使过流保护装置并不绝对可靠。

1.1.1 熔断器规格可能人为加大数倍或被铜丝代替,起不到过流保护作用;

1.1.2 电故障点可能发生在系统的足够远的末端,故障回路阻抗较大,漏电短路电流不足以令熔断器动作;

1.1.3 如果电气设备容量较大,熔体额定电流超过漏电电流时,熔断器也不会动作;

1.1.4 接地装置不符合要求,造成接地电阻较大,导致漏电短路电流较小也不会令熔断器动作;

1.1.5 当采用过电流自动保护开关时,开关失灵,或脱扣电流设置过大,自动保护开关不动作;

1.1.6 保护接零(接地)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实,造成接触电阻过大,限制了故障电流,致熔断器不动作。

上述现象在实际中并不少见,或存在一种或同时存在几种且不被人重视,因此漏电一旦发生,将持续存在,导致触电或电气火灾事故,许多漏电火灾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本文将着重介绍这种漏电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1.2 漏电引起火灾的原因

1.2.1 漏电电流引起火灾漏电故障点通常情况下接触会不实,似接非接,导致接触电阻较大,使过流保护装置难以动作,同时会在故障点处产生电弧,据测,仅0.5A的电流的电弧温度可达2000℃以上,足以引燃所有可燃物。

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的线径大小容易被忽视,如果选择过小,当通过较大的漏电电流时,线路温升较快,同样也能引起火灾。

还有一种情况,日本秋田大学电气工程系的教授曾做过实验,在潮湿环境下,当带电裸导线接触木材,泄漏电流流经它的表面纤维素时,会使木材炭化发展成火灾事故。这个实验提醒人们,电气线路未经穿管保护而通过可燃物时,是十分危险的,这种漏电的危险性存在于所有的配电系统中。

1.2.2 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的接线端子处连接不实,引起火灾。

相线与零线接线端子连接不实,设备工作不正常,可以及时发现处理,而保护零线或地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实,电阻过大,设备照常工作,但故障点不易发现。一旦发生漏电,由于故障点接头太松或腐蚀等,出现高阻,造成局部过热,连接端子处产生高温或电弧,能够引燃周围可燃物质,或者烧坏电器插座、开关等,引燃木质底座,这是较为常见的漏电起火形式。1997年7月,淮北市某饭店配电盘火灾即是一例,失火前,饭店已打烊,负荷处于低谷,火灾发生时,照明用电仍然正常。经查,配电箱内总空气开关严重炭化,保护零线接线柱有金属凹形熔痕,与漏电情况相符。

1.2.3 漏电电压引起火灾漏电持续发生后,由于电流不能流散,而寻找阻抗小的另一回路通地,会沿保护接零线(接地线)传导使所有与之相连的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带有对地电压,这时就可能向邻近低电位的水暖管、煤气管等金属构件飞弧成为起火源,仅20V的维持电压就可使电弧连续发生,同样能引燃周围可燃物。如果是向煤气管飞弧,就可能击穿管壁,造成煤气泄漏引起火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压的传导,漏电点与起火点不一定一致。

1.3 造成漏电的因素

造成漏电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3.1 低压配电系统的安装多是非电气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质量难以保证,表现在:潮湿或有酸碱腐蚀性的环境中,电线明敷,设备未做保护直接安装;布线时,刀、钳、锤等损伤绝缘层;导线接头连接质量和绝缘包扎质量不符合要求等等不规范现象。

1.3.2 电气线路或设备疏于检查,因过负荷或使用年限较长等原因绝缘劣化;

1.3.3 选用假冒、伪劣的电气产品;

1.3.4 外界因素:水份浸入、挤压、鼠咬等。

2 漏电火灾的防范措施

2.1 漏电火灾

严格按照低压电气装置操作规程办事,非电气专业人员一律不准上岗,杜绝能造成漏电的各类人为因素,这里不再赘述。

2.2 装饰装修工程

应严格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不用或尽量少用易燃可燃材料,特别是在有电气线路通过可燃物时,应穿金属管或难燃硬塑料管保护,由于塑料绝缘性能好,故能较好地防止漏电,采用金属管布线时,一定要防止绝缘层被损伤。 配电装置(开关、插座、配电箱等)和用电设备与可燃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实分不开的,应做好隔热保护措施。

2.3 装设漏电保护器

现行的低压配电系统中设置的保护接零和过流保护装置等措施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止漏电火灾的发生,因此,在建筑物电源总进线处应设置专用于防火的漏电保护器。96年施行的国际《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对此也作了较明确的要求。 为防止大面积停电,在电源总配电箱和用户开关箱中应分别设置漏电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和额定动作时间应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2.4 保护措施

保护接零及保护接地线的截面积选择必须经过计算确定,并用碰壳短路电流校核。其接线端子必须可靠连接,不允许有松动,并经常检查其连接质量。

2.5 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4Ω,如用电设备的容量较大,熔体熔断电流也较大时,应增加接地线截面或并联接地体以充分减小接地电阻值,增大漏电短路电流,有利于保护装置动作。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第5篇

1.1人为因素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人为造成的森林火灾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森林灾害之一。一般来说,人为引发的火灾可以按照意识分为主观纵火和客观纵火。前者可以说是一种性质极其恶劣的行为,我国已经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后者可以按照火源的类型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生产与生活两类。其中生产火源,即是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火源,可以包含牧场用火、烧窑狩猎、烧荒用火以及烧灰积肥等;而生活火源则是来源于吸烟、取暖、做饭、照片以及祭祀等活动,引发火灾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疏忽引发。

1.2自然原因

在我国,自然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天气、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着火事件,最明显的就是雨天,雷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且越高的地方越容易吸引雷电,而森林包含很多高大的树木,从而导致很容易吸引雷电,而雷电击中树木会产生电火花,木材本身就是一种可燃性极高的材料,从而导致火灾发生。此外,山体出现坍塌和滑坡也是常有的问题,这些过程中石块滚落会出现碰撞和摩擦,所产生的火星,也会引燃树木,从而导致火灾。另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因素,例如陨石撞击产生的火源,无论在发生情况还是可能性方面都不常见,所以在此不作研究考虑[1]。

2林业资源防火技术策略

对于目前林业产生的火灾,除了一些自然原因造成,多数还是由于人为原因,所以,除了加强相关的防护技术以外,还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防火的制度以及相关的监管,所以开展相应的防火技术策略可以根据两大方面进行,即制度措施方面以及技术措施方面。

2.1制度措施方面

相关林业部门需要尽快落实一些制度方面的措施,即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知识教育,秉着防患未然的意识,相关部门要实现真的护林防火,首先需要加强民众的护林防火知识普及,所以相关林业部门需要对周边居住的民众进行积极的知识教育;2)健全制度,制度体系也是护林防火的关键。而林业部门要健全防护相关的制度,首先需要健全责任制度,从而制度中明确第一责任监督人、火灾的直接导致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3)明确管理,管理制度的作用主要是落实对火源的管理,即像:相关林业部门可以出台林区火源管理办法,即包含林区工作者在内的任何人,不得在林区使用生活明火,例如进行吸烟、烧荒等等,一旦发现可以通过罚款、移交管理部门进行严惩,从而有效减少人为失误产生的火灾[2]。

2.2技术措施方面

对于防火的技术措施而言,目前常见的技术手段主要有6种,即:1)防火隔离沟渠,一般可以通过挖防火沟渠,一般保证沟渠宽度在1m以内,沟渠位置在泥炭层或腐殖层以下35cm~50cm左右,而且生土带保证宽度范围为1~2m左右,而且需要通过翻耕。防火沟渠是一种减少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2)防火林带,对于绝大部分树木来说,虽然都是易燃物,但是也有一些树木具有较强的耐火性,最为典型的树木有杨树、榆树、柳树等等,采用树木与其他树木进行混合种植,既可以保证林区的覆盖率,又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3)防火线,防火线是指在林区树木之间的空地,而空地保证绝对不存在可燃物,例如花草、树叶等等,如果出现火情,防火线的最突出作用就是减少火势的蔓延,按照分类,防火线可以分为林缘、林中、林道等多种;4)灭火站点,灭火站点是指,林区的各部分林道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方都建立起灭火的站点,然后各个站点配置相应的化学灭火设施,例如配置常用泡沫灭火器、小型消防车、灭火水龙头以及其他灭火器械,然后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站点值班,以便发生火情能及时调动灭火物资进行抢救;5)设置岗哨台,根据林区的坡度,挑选制高点设立监察岗哨,并定时安排值班人员在岗哨台上进行林区视察,以便观察和发现火情;6)气候预防,一般来说,干燥季节是火灾发生较多的时期,所以相关林业部门需要对各个季节进行健康,同时根据气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例如在夏季,往往会出现连续高温。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则需要注意林区会出现温度过高引发的自燃现象,则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或者定期通过高压水龙头向林区喷水,从而保证降温;如果是在空气干燥,落叶较多的秋季,相关人员则需要定时对林区落叶进行清理,如果要进行焚烧处理时,需要远离林区[3]。

3结语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第6篇

【关键词】《消防法》,高校,消防安全

【Abstract】 To strengthen security against fi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that to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fire and then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it, the authors claim their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security against fire, to boost safeness on campus by carding working thoughts at the 3rd anniversary of the issuing of Fire Contro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Key Words】Fire Control Law,colleges & universities,Security against fire

依据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的立法宗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于2009年5月1日公布施行,这对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强化应急救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消防安全工作,预防与减少火灾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随着社会经济与文明的发展,在人类活动、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导致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据权威统计,2000年至2004年,我国年平均发生火灾23.4万起,死亡2559人,受伤3531人,财产损失15.5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上升的趋势得到遏制,总体上处于平稳,但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仍处于各类灾害的前列,状况不容乐观。就高校而言,尽管高校的火灾危险性不是很大,发生火灾的频率不会很高,但高校人员高度集中,是消防安全管理和预防火灾发生的重点单位。近年来,高校的预防火灾的能力不断提高,但消防安全的薄弱环节也时常凸显,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如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学生宿舍发生火灾,4名被火灾围困的女生从6楼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浙江省教育厅2011年通报,该省四所高校11月份相继发生火灾,幸发现扑救及时,未有人员伤亡,仅造成财产不同程度的损失。由此可见,火灾对社会还是高校所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一、高校消防安全的现状评估

为了正确把握高校消防安全的脉搏,提高消防安全的保障水平,分析消防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火灾风险因素,我们通过走访与问卷的形式,对处于城市区域内比较有代表意义的5所本科院校和5所专科院校进行了调研,并以这10所高校为蓝本,对高校的消防安全做一个全面的分析评估,认清消防安全形势,指出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为了叙述方便,对调研对象进行了随机编号。

(一)社会防灾功能不断提升

被调研的10所高校均处于城市区域内,社会环境、综合配套、政府服务等方面客观的安全比较因素相对有利。国家不断强化应急防控方面的法制建设,健全《消防法》等法律,为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提供法律支撑。各级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健全了全社会的消防安全网络和专业施救队伍,强化消防安全的保障水平。政府各部门不断强化对人民生活、经济活动、社会交流等各个环节节点的消防安全的监管职能。社会各基层团体单位为了保障安全与发展,消防安全工作得到充分的重视。社会公民得益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安全需要日益强烈,风险防灾理念不断强化。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全社会的防灾功能日益提升,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强化,惠及包括高校在内的社会各基层和全体公民。

(二)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日益加强

被调研的10所高校受惠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进行了校区的改扩建工程,建设了新校区,影响消防安全的建筑、道路、供电、供水等得到了有效改善。我们通过环境消防安全,建筑耐火条件,建筑消防配置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见表1)。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十一项消防安全指标分析:一是消防安全环境极大改善,10所高校距城市消防站距离不大于5公里,基本处于保护半径以内;周边无影响学校消防安全的危化企业;以城市网、独立网为主,河塘水道为补充的消防供水充分保障;校区道路状况良好,安全出口数量确保2个以上,符合要求。高校消防安全环境条件是十分有利的。二是建筑耐火良好,供教学实验、生活服务、行政管理的校区建筑基本是耐火条件很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只有个别建筑为钢结构,彻底消除了耐火条件较差的砖木结构与木结构,建筑耐火条件很理想。三是建筑消防配置达标,所有建筑均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配置了消防设施。高层建筑、供电中心、计算机机房等要害部位强化了消防配置,增加设置了自动报警灭火措施。建筑消防配置通过相关专业部门检查验收,建筑消防设施比较可靠。无论从环境消防安全还是建筑消防安全看,高校抗拒火灾侵害的基础条件较好。

(三)消防安全管理常态化

消防安全管理作为安全保障条件的一个环节,普遍的到了充分的重视,列入日常的管理日程,凸显了有重点的常态化管理态势。我们设计了消防组织机制,消防管理措施,消防基本手段,消防应急举措等4个课目进行问卷调查(见表2)。

反映了以下特点:一是领导比较重视:建立了领导小组,落实了分管领导,健全了责任制,为消防安全提供了人员、经费等各方面的保障。二是在部门设置了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使消防安全始终处于有人抓有人管状态。三是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呈现出涵盖面广,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等特点。四是动态管理扎实:安全教育,节点检查,隐患整治经常化,效果较好。五是凸显应急举措:结合应急防控工作,健全了应急组织,制订了灭火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灭火应急演练。基本形成了以领导重视为关键,以部门管理为保障,以消防制度为支撑,以教育、检查、整治为基本手段,以应急举措为重点的常态化消防安全管理格局。

(四)用电不安全为主要的致灾原因

根据2006年至2011年的统计,5年来10所高校共发生火灾事件14起,无人员伤亡报告,造成42.8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报告次数最多的为5号对象,3次火灾;损失最大为10号对象,损失25万元;其中6号、9号火灾事故零报告。(具体见表3)。

经对14起火灾事件的综合分析,有以下特点。类别为A类火灾:属普通的可燃固体燃烧,无可燃液体、气体燃烧事故;属性为一般火灾,无重特大火灾事故。部位相对集中:主要为学生寝室,占总次数50%以上。致灾原因非常明显: 14起火灾事故其中13起的致灾原因为用电不当引起。自救能力较强:14起失火事件7起向“119”报警,其中一起由公安消防机关出勤施救,13起由校卫队、义务消防队自救扑灭。给我们的启示:在社会综合防灾能力不断增强的前提下,高校消防安全环境,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极大改善,消防安全实行有效的常态化管理,自身的防灾自救能力日益增强,扑救初期火灾的成功率比较高,发生重特大火灾的概率大为降低,但加强安全用电管理更要重点凸显。

(五)火灾风险因素分析

尽管高校的消防综合安全环境有很大改善,但发生火灾的风险依然存在一是管理人员及员工的责任不强。主要表现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责任职责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防火制度执行不力,火险隐患整治不及时等造成不应发生的火灾发生。二是应对火灾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客观上高校自身不具备应对重特大火灾的能力,以及应对火灾综合素质欠缺等因素,火灾时可能造成报警施救失误,师生员工避险不当,导致火灾扩大蔓延,造成较大损失。三是对偶发因素的预见不足。来自自然、人为、物质不可预见的偶发火灾风险因素是存在的,如自然界地震、雷击起火,人为的纵火,无行为能力人的放火,小孩的玩火,物质的自燃等造成无法预见的突发火灾,可能令管理者措手不及,应对不当,事故扩大。四是消防安全设施的乱象。建筑的消防设施是抗拒火灾的第一道防线,十分重要的,但各高校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灭火器的质量不好;自动报警、灭火装置维护养护难;安全通道不畅;缺乏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器材装备成摆设等等,险象乱象不少,使消防安全设施的作用大打折扣,造成火灾来临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丧失扑灭初期火灾的的有利时机。五是用电不安全是主要的致灾风险。当今社会没有电可能就出现生存危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交流对电已现高度依赖,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电在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的同时,如使用不当对人类造成伤害与侵害也十分惊人。10所高校的失火事件也表明,用电不安全将是高校当前乃至今后主要的的火灾致灾因素。

二、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

《消防法》是消防安全工作的根本法规,贯彻执行《消防法》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根本与基础。为了预防火灾事故,减少火灾危害,促进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包括高校在内的任何社会单位都应在《消防法》的总体框架下,依据法定的消防工作方针与原则,履行相应的消防安全职责。完善各项防火、灭火措施,积极有效的应对火灾事故,保障消防安全。

(一)确立“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确立“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是高校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在消防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上,要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预防火灾上,贯彻执行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严密消防安全制度,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强化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在预防火灾上把文章做好做足。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也千万不能忽视灭火准备,要结合高校的实际,完善消防设施,健全灭火应急预案,强化师生的防灾风险意识,落实与社会救援力量的对接措施,一旦发生火灾能做到积极有效应对,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危害。只有坚持“防”、“消”并举,“防”、“消”并重的思想,将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有机结合,才能有效预防火灾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高校的消防安全,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二)贯彻“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全民积极参与”的原则。《消防法》确定“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全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是消防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客观规律的反映。“政府”、“部门”、“单位”、“全民”四者都是消防安全工作的主体,任何一方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四者共同构筑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格局。通过政府、部门、单位、个人四者,科学合理配置职责与义务,提高全社会防御火灾的能力。

(三)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高校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单位,或者是消防安全工作潜在重点单位,要按照《消防法》的相关要求,把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到依法履行职责的高度,逐条逐项对照贯彻执行。《消防法》规定的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相关条款职责是法定职责,必须履行,任何责任制不落实,履行职责不到位就是违法行为的反映,就应追究与检讨,构成犯罪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四)科学积极的应对火灾。科学有效的应对火灾。高校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做到科学有效的应对;遵循《消防法》明确的灭火救援应对模式,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准备。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健全应急组织,制订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在物质、人员、装备上做好应急灭火准备。二是必须报警。发生火灾无论大小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向“119”报警,要采取各项措施普及报警常识,畅通报警通道,杜绝迟报误报情况发生。三是积极扑救。要发挥自身的力量和消防设施的作用,努力阻止火势蔓延扩大,力争将火灾扑灭于初始阶段。四是服从指挥,火场组织指挥必须由公安消防机关承担,火灾所在单位要在公安消防机关的组织指挥下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全面保障。“充分准备,必须报警,积极施救,服从指挥”是社会基层单位应对火灾科学有效的基本举措。毫不例外,高校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举措,才能实现科学有效应对之目的。

通过学习研究《消防法》,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确立“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贯彻”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全民积极参与“的原则,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科学有效的应对火灾事故,最大限度的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平安校园”建设,确保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高校消防安全的对策措施

在明确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实际状况,依据新《消防法》的相关要求,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为了充分提高消防安全保障能力,预防与控制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促进“平安校园”建设,提出以下对策与措施,供大家讨论。

(一)增强依法管理理念。《消防法》是消防安全工作的根本法规,是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和预防控制火灾的有力武器,要在充分学习研究《消防法》的基础上,贯彻执行消防工作的方针与原则,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在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消防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要在《消防法》基础上制订相关《条例》、《规章》、《办法》,规范社会各方面消防安全管理。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督作用,健全社会各环节节点消防安全的《规范》与《标准》。社会团体与单位要依法落实消防安全职责,严密各项措施,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公众要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的义务。使消防安全工作走上全面的法制轨道。

(二)共同维护高校消防安全。俗话说“高校无小事”,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对社会安全稳定有着特殊的意义,社会各阶层要把高校的消防安全作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实。政府要不断构建社会消防安全网络,提升预防控制火灾能力。政府相应部门要对高校环境规划、工程建设、设施设备、后勤服务等各环节的消防安全监管。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综合领导作用,加强对高校的消防安全指导。公安消防机构要对高校实施重点的消防监督管理,全力施救高校火灾。共同构筑高校的消防安全,促进社会稳定。

(三)着力提升消防安全的科技水平。要充分把握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研究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在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应用,提高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积极应用高效、环保、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火灾报警和灭火的自动化水平。积极采用智能化、电子化、数字化等新举措,强化对消防设施设备运行的监控水平。改善传统的消防安全管理理念、防火和灭火设置举措,提高高校的消防安全保障水平。

(四)构建常态化管理格局。为了确保消防安全常抓常管,确保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及时,确保消防安全长治久安,要积极探索消防安全长效运转管理机制,努力构建以组织领导重视为根本,以消防安全制度为支撑,以部门人员管理为保障,以教育、检查、整治为基本手段,消防应急举措并重的常态化消防安全管理格局。真真做到常抓不懈。值得借签的是,浙江省部分高校针对消防重点单位客观管理要求,建设了“消巡通”消防管理系统,对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数字化处理,实行即时监控,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整个消防管理区域联动,综合平台建设。在消防安全常态化管理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五)要坚决防止重特大火灾致灾条件的产生。所谓“重特大火灾“就是造成人员较大伤亡,财产重大损失,具体有国家界定标准。高校产生“重特大火灾“的致灾条件大致有瞬间的爆炸与燃烧,消防安全条件不具备的人员大量集聚,无安全制约的物资设备高度集中,火灾状况下措施严重失当等几方面。高校要根据实际分析可能产生的”重特大火灾“的致灾条件,严密化学危险品的管理与控制,强化学生公寓、集会、晚会的消防安全,加强物资设备的消防安全保护,强化火灾的应对措施,严密控制“重特大火灾”致灾条件的产生,坚决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六)切实加强薄弱环节消防安全。当前高校的消防安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依法管理观念不强,落实管理举措有差距,应急防控能力不强,个别单位消防设施运作不正常,安全用电问题突出,部分师生风险意识、安全素质不强等等方面。要根据薄弱环节采取针对的措施,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动态管理与检查,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加强师生的防风险培训等,采取专项整治、专题教育等手段,重点凸显对薄弱环节的整治管理,彻底消除不利因素,促进消防安全的健康均衡发展。

结束语:维护高校的消防安全是高校安全稳定,持续发展,秩序正常的客观要求,只有在《消防法》的指导下,贯彻执行消防工作方针与原则,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与义务,完善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强化薄弱环节的消防管理,才能有效的预防火灾和控制火灾,杜绝重特大火灾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火灾危害,有力促进“平安校园”建设,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法制出版社2008

人大法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释义》人民出版社2009

徐燕,《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使用手册》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References: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Fire Contro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egislation Press, 2008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第7篇

关键词:在建高层建筑 火灾危险性 火灾扑救

        0 引言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筑的趋势,而高层建筑建设工期长、各方监管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因此,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就成为了当今消防工作的一个难题。但是对高层建筑在建施工工地火灾却未能引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在建高层建筑工地火灾不断发生,成灾率高,经济损失大。透过这些在建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加强对在建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及防控对策的分析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1 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一是可燃物多。在建高层建筑工地临时建筑较多,如仓库、工棚等,这些建筑大部分采用竹子、木材、油毡等可燃易燃材料搭建;在建高层建筑周围的防护网、施工的脚手架等大多用可燃材料做成;因施工需要,施工楼层存放大量油毡、木料、模板、油漆、装修材料,存放物杂乱无章,且多为可燃易燃物品,为火灾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只要接触明火等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二是建筑施工用电、用气、用火量大。在建高层建筑的各类施工机器、电焊、氧切割等作业都需要大量的电、气,而施工现场的设施往往不按照规范设计、安装,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临时的电气线路布线过多、过乱,很容易引起用电过载或者电线短路,从而引起火灾事故。三是消防设施不完善。由于在建高层建筑本身的消防设施未建成,建筑内部的自动报警、自动喷淋和消火栓等预警设施、消防设施不完善,使初期火情不易被察觉,不能及时控制火灾蔓延,缺水成了最大问题,给消防员内攻近战带来极大的困难,从而延误扑救的有利时机。同时,由于正在施工,建筑内部未进行防火分割,楼梯间、门窗洞、电梯井、各类管道井等未封堵,空气水平、垂直流通迅速,烟囱效应明显。四是在建高层建筑工地环境复杂。由于在建高层建筑作业施工面大,建筑材料堆垛多,建筑内部情况复杂,堵塞了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靠近火场,影响灭火战斗展开,不利于扑救初起火灾。五是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管理混乱。施工单位往往将办公区、生活区和作业区混建在一起,很多工人住宿在施工现场旁边或内部,施工单位没有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灭火、疏散预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演练,许多工地电焊、电工等特种工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不少人是无证上岗,施工时操作不规范,用火用电现场不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设施,电焊作业产生的火花、灼热熔珠四处飞溅散落,相当一部分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为了方便,往往就地烧火做饭,甚至烧木材取暖,乱扔烟头等火源,非常容易引起可燃物燃烧,酿成火灾事故。

        2 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在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特点既有一般高层建筑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一是烟、火蔓延途径多,由于无防火、防烟分隔,电梯井、管道井等未封堵,火灾极易蔓延,飞火从高处散落,引燃防护网和地面的建筑材料,容易形成立体火灾,消防人员难以堵截。二是内部情况复杂,人员疏散难度大。在建高层楼梯无扶手、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疏散设施,楼面孔洞多,电梯井道口无护栏,楼面穿管预排的凸出物多,现场堆放着各种建材杂乱无章,脚手架和防护物多为可燃物,如果发生火灾,容易垮塌,无论是对施工人员还是消防营救人员,疏散和搜救的难度都非常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三是消防部队灭火难度大。在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通道狭窄,由于受到场地的制约,房屋、棚屋之间,建筑材料垛与垛之间缺乏必要的防火间距,甚至有些材料堆跺堵塞了消防通道,消防车难于接近起火点;内部情况复杂,难以掌握内部情况,缺少应急照明设施,消防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着火层,战斗展开困难。四是消防供水很难保证。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现场周围环境复杂,加上建筑内部未建成开通自动消防设施,消防用水匮乏,内攻时水压、水量无法满足灭火需要。

3 防控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的措施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第8篇

关键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工程 作用

中图分类号:D035.36文献标识码: A

“火”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物品,最早是从自然界中取得,经过人类的不断发展,最终实现了人工取火和保存火种。火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生活的水平,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火已经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了,但是,在火带给我们极大的好处的同时却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通过对近年来的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特别随着电子产品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火灾发生的频率也在升高。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目前在消防工程别注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设。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指在火灾初期,通过接触装置接触到由于火灾产生的烟雾、火焰、热量等物质信号,再通过探测器转化为电子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系统的装置。通过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工作人员还能从中知道火灾发生的位置、发生的时间等,能使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火灾并且采取措施,从而降低因火灾造成的人员的经济损失,达到保护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目的。

二、分布式智能化火灾报警系统

以往使用的火灶报警系统具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比如火情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布线的方式等。这样的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筑的实际需求,所以现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创新。

分布式智能化火灾报警系统和传统的报警系统在组成上基本一致,由探测器、报警单元和控制器构成。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终端传感器和控制器中分散了主机系统对探测信号的再处理、在分析的功能,由于分担了主机的信号处理工作,从而使得可以实现多种管理功能,使得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

三、分布式智能化火灾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智能化火灾报警系统自身带有可实现信号变换的微处理器。

探测器将收集到的有关火灾的物质信号通过微处理器变换成有意识的数字编码,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的处理和测评。如果测评出来的数据达到系统预设的数值,那么系统就会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关于火灾的报警指示,从而指导消防部门的抢险救灾。

智能化火灾报警系统自身带有可实现模拟探测的专用芯片

控制器利用自身所带的专用芯片,根据所监测环境的不同,对本空间的湿度和灰尘等因素等物质信息能实施自动补偿。能自动处理电磁对线路的影响。通过这些变量的控制措施,能保证监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减少判断的失误率。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

1.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目前的火灾报警系统一般都是采用联动系统控制多种设备,如:消防泵、喷淋泵、风机等等。这一系列的设备,都在联动控制的统一系统之中。目前在消防工程中,单一的火灾报警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对于现代化的要求来说,对于报警检测系统,在提供报警的同时还必须做出一定的措施,也就是报警作用只是一部分。

通过联动控制之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发现火情之后立刻向管理者发出包括声音、光电等在内的报警信号,以提醒消防人员及时赶到,扑灭火灾。这时,联动系统的另一部分也不能闲着,他们在报警系统报警之后,马上启动系统中各种用于救火的设备,从而控制火灾的蔓延程度。通过这种措施,系统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对火情实施自救,从而提高效率,减少损失。

2. 火灾报警装置和广播的应用

在现代的消防工程中,火灾报警装置常和广播同时运用。平时作为播放音乐和提供正常广播,在当火灾发生之时,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发出警报之后,再由控制中心驱动程序向广播发出指令。这时平时正常用途的广播就变成消防广播指挥消防工程灭火和人员的疏散。在一个消防工程的大楼中,根据此建筑的格局,针对不同楼层的具体形式布置了不同的消防广播程序系统,实现达到对不同楼层的单独控制。

五、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的作用

通过对火灾报警装置在消防工程中应用的了解,我们明确了火灾报警自动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渠道,从中,我们能总结出此装置的作用:

1.与各个报警区域内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通信功能

在一个消防工程之中,是有很多相关联的区域组成。一个区域内发生火情,势必会对其他的区域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在人员疏散方面,对于一幢大楼,假如二层发生火情的时候,就需要和整幢楼所有的报警区域发生通信,以便与稳定人们情绪,指导人们找到安全出口安全逃离,达到快速疏散人群的目的。

2. 处理显示整个系统报警信息,故障信息,联动信息的功能

火灾发生之后,对于所有发生火灾的位置都必须了解,对于发生的故障等等一切信息,要求有统一的收集和分析,最后在针对所有的情况作出相关的部署和安排。

3. 应能根据火警信息,启动消防联动设备并显示其状态

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在通过自身的接触装置对火灾的物理信息通过分析之后,会在自身生成一种类似于报告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有针对性的启动相关联的联动设备对火情做出适当的措施。

4. 具备与智能建筑中其它控制系统的通信界面

目前的整个消防系统都是处于整体联动之中,一旦发生火情,就必须控制整个系统的通信界面,以保证智能建筑都在系统的控制之下,便于对建筑内部和外部实行统一的部署。

六、结语

目前,随着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成熟,使得和消防工程的关系越来越不可分离。作为消防工程的先驱播报员的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对火情提供先期的观测,能够保证反馈给消防人员正确的位置、火情大小等情况,从而对灭火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保证了火情发生后能及时察觉,从而采取措施。虽然这项技术已经普遍用到消防工程中,能为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保证,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小心使用电器,小心使用明火,杜绝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柔明.浅谈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施工分析[J].科技财经,2012,(11),104.

[2]李宏,王春林.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浅谈[J].科技资讯,2006,(16),19.

[3]赵中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方案有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5,(4),98.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第9篇

地铁火灾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而且运营公司还要面对灾后地铁停运、车站、隧道结构修复、新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地铁火灾预防是地铁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1点火源我国对火灾原因统计的分类以点火源为指标分为11类:生产作业、用火不慎、吸烟、玩火、放火、电气、雷击、静电、自燃、其他、不明原因,由此可见点火源在火灾事故原因中的重要地位[3]。其中电气、用火不慎、放火、自燃、吸烟是地铁火灾中非常重要的点火源。在地铁中,无论是地铁站还是地铁列车内部都布置了大量的电气系统、电气设备和电缆。为了检修维护的需要,有些电气设备需要经常性的进行操作,比如1500V直流电,检修时需要经常性的切断。电气设备和电缆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要求(比如对散热的要求、环境湿度的要求),还有一些电气设备的操作需要比较严格的操作顺序。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火灾技术鉴定中心的资料表明,电气火灾大部分是由短路、漏电、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转、违章操作电气设备等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在地铁中,设置这些电器设备的危险场所主要有:地铁机车、环控电控室、信号设备室、电源设备室、控制室、直流开关柜室+35kV开关柜室、400V开关柜室、整流变电室、变电所和一些电缆夹层[4]。用火不慎是地铁火灾中的另一重要因素。地铁在日常运营中,电气系统每日都需要进行巡检和维修,有些维修作业需要电焊和气割,要动用明火。

1.2可燃物地铁装修虽然大都采用不燃难燃材料,但在实际运营中,主要的设备房、值班室都安排有人员24h值班。晚班人员一般都会将晚上休息用的棉被、躺椅存放在值班室和设备室,这些物品大都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属可燃易燃物,极大的增加了地铁火灾的危险性。另外,地铁站厅中,都设置有报亭或者便利店,便利店一般都经营报刊、杂志、包子、点心以方便乘客和地铁工作人员,便利店电加热器具的存在,使得便利店的火灾危险性更大。另外,地铁为了增加收入渠道,轨行区、站厅层、站台层都设置有广告宣传栏,这些广告制作材料也是可燃易燃物品,是火灾发展扩大的重要因素。

1.3消防设施失效(1)地铁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造成地铁投入使用后结构漏水,地铁站和隧道整体环境潮湿。在这种潮湿的环境中,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器件(火灾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防泵按钮)极易失效。另外漏水还会造成控制线路盒积水,敷设于其中的线路浸泡在水中,长时间后,线路绝缘层腐蚀、老化,线路短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更加重要的是,这种隐患隐蔽性非常强,平时很难排查。(2)地铁消防设施在安装过程中,一些项目违法分包,使用非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操作,加上工期紧,一个技术人员经常需要同时负责几个车站,消防设施的安装经常达不到要求,易出现诸如线路接反、端子排接线不牢固的问题。有些问题在设备投入使用初期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它们却是隐患。况且,有些隐患还具有隐蔽性,投入使用后往往很难发现。(3)消防系统缺乏标识牌、警告牌。消防设施标识是火灾时非消防专业人员操作消防设施的“灯塔”,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以气体灭火系统为例,地铁保护单元比较多,组合分配系统是地铁站应用比较广泛的结构形式。地铁站中的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方式有自动控制启动、手动操作启动、机械应急操作启动三种。在自动控制启动失效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手动操作、机械应急操作才能开启气体灭火系统。如手动启动气体灭火系统,扑灭相应的防护区火灾,需要正确开启相应保护区的启动气瓶。如果是机械应急操作,则需要开启保护区对应的选择阀和相应数量的灭火剂存储气瓶的瓶头阀。由此可见,气体灭火系统气瓶间启动气瓶、选择阀标识以及对应区域开启灭火剂存储气瓶的数量标识对于火灾扑救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需要进行应急操作的消防设施的手柄、按钮附近都需要制作标识、警告牌。

1.4车站人员缺乏消防设施应急操作技能在地铁运营中,车站控制室是监视和处置地铁火灾的控制中心。控制室内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气体灭火控制器、隧道感温光纤控制器、消防电话主机以及排烟风机、消防水泵、切断非消防电源的远程手动按钮、售票闸机自动释放按钮等。在出现故障、预报警、火灾确认报警时,监视系统(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隧道感温光纤系统)的控制器会发出不同的警告声音。车站值班人员是接收该信息的第一人,只有对消防设施的作用、基本操作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才能明白各种报警声音所代表的具体意义,进而采取恰当、有效的事故处置措施。然而一些新开通线路的地铁运营初期,具有地铁运营经验的员工数量非常有限,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加上我国普遍消防意识淡薄,地铁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操作的理解程度远远不能适应地铁火灾应急处置的需要。

1.5乘客对消防设施熟悉程度不够地铁人员密度大,在人员高峰期,火灾如果发生在公共区域,车站值班人员就很难到达起火点,不能第一时间用灭火器将火灾扑灭。况且地铁列车,内部根本就没有配备乘务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起火点附近的乘客形成第一“战斗力量”,进行火灾的初期处置。乘客对灭火器设置地点的了解和对灭火器使用技能的掌握也是地铁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环。一项人员对地铁消防设施的调查结果显示:①样本中女性不知道列车灭火器设置位置的占总数的27.37%;不知道灭火器位置的占34.5%;不会用的占32.7%;会用的仅仅占5.5%;②男性不知道列车有灭火器的占12.3%;不知道位置的占27.2%;不会用的占32.1%;会用的占28.4%[5];从中可以看出,会用灭火器的乘客比例不到30%,更不用说其他的消防应急设施了。另外,地铁疏散出口有限,站厅层与站台层只有1~2部自动扶梯、楼梯和电梯。火灾时,电梯迫降至1层、自动扶梯停运,人员只能通过自动扶梯、楼梯进行疏散。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员数量大,乘客需要基本的逃生常识,按照车站工作人员的指引进行有序疏散。这种逃生常识一般是通过社会消防宣传和培训获得。我国在消防宣传和培训还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着疏散的安全性。

2地铁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2.1点火源管理全面分析地铁火灾中的点火源,对比较常见的易引发火灾的点火源要制定严格管理措施进行重点管理。①在设计、施工、验收阶段,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使用耐火、阻燃电线电缆,合格的电器设备。②要制定电器火灾危险场所的管理措施。出入登记、设置警示牌、设备操作规程。这些危险场所包括:地铁机车、环控电控室、信号设备室、电源设备室、控制室、直流开关柜室+35kV开关柜室、400V开关柜室、整流变电室、变电所等。③要制定严格的动火审批制度,严格动火作业前的审批、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灭火措施。④要对便利店进行重点管理,明确店内加热器具的操作使用注意事项,营业员在每日营业后要消除火种、热源。

2.2可燃物管理对地铁站要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内部装修,控制可燃物的数量。要制定值班室、设备室和物资室每日巡查制度,周检查制度,消除发生自燃的条件,保证上述房间可燃物处于安全状态。

2.3消防设施管理在地铁站设计、消防设计审核、施工、验收阶段,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设计、消防设计审核、施工、验收,防止地铁投入使用后出现漏水现象,影响地铁消防设施的使用。要对火灾时需要采取应急操作的设备、按钮制作标识、警示牌,保证火灾时车站工作人员和乘客可以第一时间识别和操作。要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GB25201-2010《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的要求,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2.4消防设施操作技能培训车站值班人员一般都经过消防员培训和考试,持有消防员证,但持有证书并不能代表就具备了火灾应急事故处置技能。要组织培训来增强车站值班人员的消防意识,提高对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制定考核制度,使消防设施技能培训真正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

2.5部门间相互协作地铁运营的消防设施不是同一个部门来管理,不同部门承担不同的职责。地铁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一般由机电中心、自动控制中心来负责,但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档案的制作管理、火灾隐患的排查等工作则由安保部门来负责。这些部门之间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实现消防设施信息的共享互通,以便全方位、全天候的掌握消防设施的运行、维护保养信息。消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与联系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必要条件。

2.6消防应急演练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消防应急演练。根据演练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对预案进行改进。消防应急演练是火灾情况下保证乘客进行疏散的重要保证,要严格按照《管理规定》的要求,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演练。演练要全员性的,除了地铁相关部门,公安、消防、交通、卫生、民防、环境等相关的机构都要参与进来。通过演练增强和提高各单位协同处置火灾事故的能力和效率,保证火灾时,地铁各部门有序响应,人员疏散、火灾扑救、伤者救治、公交接驳、新闻、环境监测等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2.7社会消防宣传与培训加强社会消防宣传与培训,增强群众的消防意识,提高消防设施操作和逃生技能,推动消防工作的社会化。地铁消防工作不是一个人、一个单位就能做好的,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只有社会大众的消防意识增强了,消防法律法规、以及消防技能培训才能落实到实处,火灾情况下,乘客才能镇定的使用灭火器扑灭火灾,使用自救设施,在车站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的进行疏散。

2.8消防监督与救援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加强对已开通线路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地铁单位消防安全制度执行情况、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消防应急演练情况,疏散出口畅通情况,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情况,掌握地铁重要部位、消防水源情况,对已查处的消防隐患,要督促地铁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同时,消防机构要做好地铁火灾扑救战术研究和实战训练,确保在地铁火灾扑救过程中能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及时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作战方案,降低火灾造成的财产和人员伤亡。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