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业互联网的优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01 14:51:23

工业互联网的优点

工业互联网的优点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互联网技术 人力资源配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金融服务从实体网点服务扩展到以互联网为中介金融服务,并产生了互联网金融这种新的金融服务形式,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服务模式,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就人力资源配置而言,互联网技术给传统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配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只有积极应对挑战,创新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中持续健康发展。

一、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削弱人工网点的基础作用,减少传统柜员数量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带来了电子支付和移动网络支付市场的高速发展,使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也已经习惯通过互联网来开展金融活动,人工网点的基础作用不断削弱。因此,商业银行对传统柜员的需求持续下降。同时,由于科技的发展,很多银行网点采用自助设备来取代人工劳动,这也进一步减少了对于传统柜员的需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挑战,人力资源投入将呈下降趋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抢占了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导致传统银行业务的竞争压力加大,营业收入持续下滑。首先,互联网金融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使商业银行在储蓄存款方面的业务受到影响,并且这还会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提高,进一步削弱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其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模式和人们的贷款习惯,对商业银行的核心信用功能造成损害。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这两个业务也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业务。二是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过高,导致盈利能力不强。与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商业银行要承担营业场所、网点运营等费用,总成本较高,不利于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也给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了影响。而人力资源成本是商业银行成本的重要部分,通常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甚至高达60%。因此,人力资源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水平,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控制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这必然会造成对人力资源投入的下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达不到市场发展要求。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导致了大量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诞生,同时,一些小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也积极的运用互联网技术,将线下业务和线上业务结合起来,大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这打破了银行业原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平衡,互联网金融机构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而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占比不断下降。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在白热化竞争的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然而,现阶段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还比较低,人均净利润和人均产出比都出现下降趋势,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

二、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对策

(1)优化商业银行实体网点布局,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实体网点布局,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耗费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对商业银行重合交叉服务网点进行整合,提高单个网点的服务范围,改变传统商业银行网点小而乱的状况。其次,要优化低效商业银行实体网点。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对电子设备的运用,用自助设备来取代部分人工操作,甚至是将商业银行的实体网点改造成自助式银行的形式,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科学规划用工总量,强化人均成本效益理念。主要分为两点:一是要以盈利能力为导向规划用工总量。对于能快速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能达到较高的盈利水平的商业银行或网点,可以适当的增加其用工人数,并将引进的人才配置到新兴市场中去,实现商业银行的“开源”,促进非利息收入的增长,进一步促进其盈利水平的提高。而对于发展缓慢,不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要求的商业银行或网点,要严格控制人员规模,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放在对现有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挖掘上,实现现有人员的优化配置。二是不仅要关注商业银行的总体效益,更要重视人均效益。在用工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每名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因此,商业银行要强化人均成本效益理念,在绩效考评中加大人均效益指标所占的比重,并将其与人均成本结合起来,以实现人员向效益较好的方面倾斜,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互联网技术对人力资源配置的支撑作用。首先,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对员工进行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方面的分析,提高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度,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要积极借鉴成功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数据挖掘和应用方面的实践经验,推进商业银行自身的数据收集、整合和应用,便于商业银行管理者了解其网点、人员总量和经营情况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管理者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三、总结

总之,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打破了银行业原有的市场结构,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给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要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和变革,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万建华.金融e时代 [M].中信出版社,2013.

[2] 程瑛.试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12).

工业互联网的优点第2篇

或许,一场新的互联网革命即将到来。

“一个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工业互联网’。”前不久,GE总裁在中国高调推出他的工业互联网理论。GE认为,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它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率,让世界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更经济。

这一理论一提出就引来业内的广泛关注,中国移动也表示对此感兴趣。在让人有点眩晕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概念之后,工业互联网这个新概念又能给中国工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作为中国工业经济支柱、拥有多种优势的国企,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GE认为它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简单的说就是将机器、人连接。核磁共振成像仪、飞机发动机、电动车,甚至发电厂,这些都可以连接到工业互联网中。

“工业互联网,是由机器、设备、集群和网络组成,能够在更深的层面和连接能力、大数据分析相结合,从而能更有效地发挥出各机器的潜能,提高生产力。” 中研普华研究员萧滔认为,工业互联网最显著的特点是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推动设备技术的升级,从而提高效益。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工业还是互联网,这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有目共睹,我们都在感同身受着。工业化创造了无数的机器、设备组、设施和系统网络,互联网革命带来了计算、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进步。工业互联网则汇集了两大革命的成果,将世界上各种机器、设备组、设施和系统网络,与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相连接,为各种企业、产业和宏观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

“如果这两者相结合,就能够互相吸收更多的资源,更有效地进行资产优化、系统优化,从而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高,这就是其最大的优势。” 萧滔信心十足地表示,如果工业互联网能够大力普及和应用,将对我国的工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如果我国医疗效率提高百分之一,就意味着节约250亿元的医疗成本。在商用航空领域,节约百分之一的燃油就意味着节约180亿元的燃料成本;燃气发电机组能耗降低百分之一,就意味着节约价值500亿元的燃料。各行各业对于燃料的需求非常大,这些成本的节约就是新的效益。”

事实上,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国内一直都有,而非仅仅是GE的舶来品。

上海可鲁系统软件有限公司2004年就于国内最早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并一直在做怎样把工业设备通过工网互联网互联互通。可鲁副总裁张坚对《国企》记者解释道:“从技术的层面,工业互联网属于一个交叉性学科的综合应用,涉及三个领域的问题。一是工业信息安全,二是网络通信技术,三是广域自动化。只有把这三个技术融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工业互联网。一是依托公众网络连接专用网络、局域网。现在企业里有很多局域网络,比如石油传输管线、铁路交通、电网等。二是以生产自动化为基础,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然后再变成工业互联网。”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物联网的大热,各种类似于“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层出不穷。比如思科的“万物互联”,IBM的“智慧地球”,云计算、大数据等等,眩晕的新概念让我们不知从何理解。GE认为,物联网主要强调的是通信,工业互联网是以资产作为出发点,比如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磁共振以及客户的一些需求,以寻求零宕机,更高的燃油效率,更好的企业绩效和机队运行效率。工业互联网是结合材料和分析的,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都是相关的。

“其实这些都是与物联网对应的概念,只不过是大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而已。” 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秘书长柏斯维认为,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是物联网的一部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工业互联网的时代。GE提出工业互联网,可以说很好地把握了物联网的发展时机,是一次非常有效的概念营销。“十二五”规划推荐了9个试点领域,其中智能工业与工业物联网的概念类似。

柏斯维对记者表示,我们不应该限制在概念本身,不断重复这个口号,给GE做嫁衣,而应该思考这种概念的提出带来的变革,以及我们自身如何利用好物联网带来的新机会。工业互联网也好,物联网也好,最重要的是帮助企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我们要思考企业如何能在工业互联网浪潮中找到好的商业模式,找到好的机会,在此轮变革中占据竞争优势。

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大热,赛迪顾问移动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王武军并不感冒。“叫什么并不重要,实质是传感器+网络+数据分析。这些仅仅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节点,可以将它理解为工业信息化的应用,也可以理解为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一种应用。” 王武军认为,传统工业是大机器生产和制造,现在无非加一些信息通信设备、微处理器,也就是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通过联网、远程控制等手段将信息化往前推进了一步。我们没必要如此大惊小怪。

中国市场已可大力发展?

GE在分析报告中指出,我国已具备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优势和条件。

萧滔赞同这一观点。“首先,我国过去20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速度和装机量,给工业互联网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尤其是航空、能源和医疗三大领域。2012年,我国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工业占GDP比重为4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2.57%。从人口数量和机器设备方面来说,我国是最多的。其次,我国互联网目前正处于新的高速增长时期。2013年前6个月,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23亿,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4%。最后,我国在控制系统、传感器、远程监控等方面应用非常大,发展也非常快。这些都为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准备了基础。”

近年来,中国工业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工业企业信息化的脚步仍待提速。虽然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是信息孤岛,要使生产数据信息化可谓任重道远。这些也正说明了工业互联网市场的潜力所在。

以上海可鲁多年的实践来看,国内工业自动化的市场需求很大,比如构建远程监护和维护系统,在石油、电力和交通领域的需求非常强劲。“比如我们2006年开始进入陕京线,构建从陕西到北京的石油管路监控,实施了远程监控和管理,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必然带来管理模式的改革,这些需求会逐渐被发掘出来。”张坚说。

张坚认为,工业互联网发展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首先,在工业领域设备的需求多种多样,所有设备都要基于网络连接才能发挥功效,因此如何让工业设备上网就成了关键问题。其次,解决安全上网的难题,要求合理利用一些公共资源来使工业网络有安全传输的保障。最后是如何上得起网的问题。现阶段工业设备上网成本很高,在中国普及推广具有很大难度。此外,工业互联网和传统商业领域的通信模式不一样,把工业互联网的局域网延伸到广域互联网上,也会面临一连串的设备互联互通问题。“可鲁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研发,已经在这些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推广工业互联网打下了坚实基础。”张坚对记者表示。

国内这样的企业并不在少数。物联网的本质是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之间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分析。随着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的推动和发展,物联网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相关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像控制系统、传感器、远程监控以及其他各种设备,国内市场已经有了自主研发的产品,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柏斯维认为,我们已经迈入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这些技术为物联网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而工业互联网作为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如果快速发展,那么对促进传统制造业由粗放型、以规模取胜向精细化转型,提升整个工业的内在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中国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一次契机,是振兴工业、高端制造业的突破口。

前景是美好的,但是国内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已经有好几年,并未引起巨大的市场变化和突破,甚至很多企业对此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这也恰恰暴露了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柏斯维告诉记者,我们发展工业互联网有一些不利因素。第一,我国高端制造业大而不强,虽然体系完善,总体产业规模国际领先,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某些产品(比如高端机床)还严重依赖进口。第二,缺乏自主设计能力与关键核心技术,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国内公司投入研发的力度普遍不逊于国外企业,成效却远远不足。校企联合研发的力度还需要加强。第三,人才缺乏。环境监控、远程诊断、产业链集成,这些都是迫切的需求,但是相关的高端人才不足。

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王武军一直比较冷静。“市场是否成熟,技术是否推广,取决于企业自身对市场的判断。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企业规模和人工状况等去衡量采取技术手段与人工的比较效果以及成本,无法统一而论。不过对于工业互联网而言,未必会像‘云计算’那样享有国家专门政策的支持,目前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就像物联网的概念在国内也提出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落地的不多。”

国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规模结构,具有明显的趋向大中型化的特征,而且国有企业占了绝大部分份额。这为国有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比如在电力方面,工业互联网能使全国成百上千家电厂的数据汇总到云端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同时,由于发电和传输的精确可控,电力生产将成为一件量入为出的事情。从而我们也终将实现电力在个人、公司、电厂之间的灵活买卖。对于具有规模优势的国企,无论是在资本投入收益方面,还是在提高效率方面,反而更能体现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优势。“规模效应很重要。大型的企业和产品市场分布广泛比较广的企业采取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更有价值。”王武军表示。

不仅如此,国企可以向GE学习,通过“传感器+网络+数据分析”的方式,卖数据和服务给客户,加强自身转型,借机增强高端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自身打造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也可以利用GE的产品和技术,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国企可以和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设国际领先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形成合力,共同开拓物联网在工业的应用。国企还可以以此着眼于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摸索科技创新的方向。”柏斯维认为,这对于国企是机遇,更是责无旁贷。

“利用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绝对是一块很大的蛋糕。”萧滔表示,“但要充分利用好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我国国企分布在各行各业,但基本是独立经营,联系度不高。其次,工业互联网是一项大工程,涉及人、设备、机器、互联网和大量的数据相结合,条件还不是很成熟,加之国企涉及的工程项目一般比较大,刚开始应用起来比较困难。最后,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人才总体比较缺乏,国企也不例外,制约了工业互联网在国企的发展。”

王武军则认为,实力雄厚的国企面临两个巨大的挑战。“如何保证安全?上网之后海量企业信息的快速传输,如何避免关键信息因安全问题而落入有不法企图的人之手?同时,出现海量数据之后,如何拥有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

从国企高管到下海成为一家专攻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型民企的老总,上海可鲁董事长林苑对工业互联网给国企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有着深刻的感受。

“对技术创新有陈旧意识的牵绊,是国企首要面临的挑战。”林苑告诉记者,对于工业互联网发展而言,国企没有技术研发优势,有应用优势,但一直未充分利用起来。我国的创新能力一直不如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创新机制有关,尤其是国企。中小企业一般创新能力较高,全世界创新80%来自中小企业。而大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较低。这种情况对于国企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据介绍,国外解决创新问题的办法是,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侧重于发展方向的战略研究,但是技术研发都来自中小企业。大型企业拿出基金去收购技术研发成果优秀的小型企业,变为自己的技术。国外大型企业90%以上的技术来自对中小企业的收购。

“而中国恰恰缺少这样的机制。很多大型企业都搞自己的研究院,投入几十亿元的资金。事实上,它本可以花小钱办大事,将资金利用得更有效率。”林苑对这种情况很忧虑,“抱着铁饭碗的国企的创新动力远没有中小民企那么迫切,效率没有中小企业高。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型企业,已瞄准国内做技术研发的民企,开始收购大量专利技术和企业。我们就遇到专门收购技术创新公司的基金,股东都是世界著名大型企业,包括GE。他们比较看重国内的市场。因为国内研发型的企业几乎只剩上市这一条窄路,对于他们机会非常多。而国内科技创新民企又面临着资金匮乏、竞争激烈的窘境。只要民营企业有一个好技术就会被国外企业收走。”

林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企不仅要针对工业互联网树立与民企合作的意识,而且要有与国外一流外企相抗衡的意识。否则就是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一大损失。

而当下国内良好的技术市场利于国企快速建立起对于工业互联网一套完整的创新投资机制。对于工业互联网的技术研发,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已走在世界前列。“我们企业的数据采集技术至今仍领先GE两年。2004年全球第一个全嵌入式工业通信服务器,以及全世界最高端的工业通信服务器都是由我们创造的。还有很多工业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都做得非常好。”林苑表示,国企要做的不是技术研发,而是如何把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成生产力。国企要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优势,寻求创新机制的突破口,成为引领国家创新机制改革的一个样本。

国企应如何应对?

作为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国企,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比如资源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以及整合产品、技术、资源的能力优势。如何发挥自我优势,充分发挥潜力,成为工业互联网革命来临时国企应最先思考的问题。

“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逐步确立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的创新投资机制。”林苑表示,国企并不具有技术研发的优势,专业的事由专业的公司来做会更有效率。研发方面,国企应该充分与民企合作,可以收购、合资,或者联合研发,带头建立起更新的国家创新体制,将技术研发的优势集中于国企,提高国企的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工业互联网浪潮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物联网在发展初期,需要统一标准。各个行业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而行业标准的建立需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尽快统一。当下很多国企是本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制定标准方面有话语权。这是国企的优势。“如果这些企业能够意识到工业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与此同时不断加强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有效吸收互联网发展的经验,国企就能在这一波大潮中抢占先机。”柏斯维对记者说道。

根据GE的描述,大数据可以称为工业互联网的命脉,也是关于软件和分析的新构建,能在机器上提取有意义的数据。它将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和网络传递而来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内容整合再次输出,以提高效率,改进产品。企业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新型的服务。工业互联网就会形成一个“数据物流”的产业。“数据传送过来企业要怎样用?这是关键。其中所需要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我国企业与国外相比差15~20年。”林苑认为,国企在未来要大力提升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新浪潮的到来。

在萧滔看来,工业互联网是要把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整合起来。工业互联网迅速发展,国企应积极坦然地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首先,工业互联网所带来的利益能多快在经济中起到作用,取决于采用新技术的速度。所以,国企在运营过程中应不断增加科研投入,不断研发新技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其次,工业互联网给经济带来利益的速度还要同企业与其他公司合作的能力相结合,也要与商业环境以及商业政策相联系。国企在经营过程中,应不断与其他公司、企业合作联系,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后,工业互联网需要一个适宜的主干网,数据中心、宽带频谱和光纤网络都是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并用以连接行业和地域之间不同的机器、系统和网络。国企在这方面应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网络设施,建立好自己的数据库,加大其中各环节的联系,以便支持工业互联网数据流的快速发展。

工业互联网的优点第3篇

――《中国制造2025》

对传统产业来说,互联网的作用,绝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乘法效应。互联网的发展不能脱离产业,它的价值要回归到对产业的提升和改造。过度依赖互联网营销而不注重产品创新和产品质量的企业,即使贴有再鲜亮的“互联网+”标签,不仅得不到加法,更得不到乘法,最终只能获得减法。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满足社会消费最终需求的根本环节。“互联网+”的更大价值在于其对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组织模式的变革。传统产业长期积累形成的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各种资源,是其进入“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潜在优势。而要把这种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必须根据互联网经济的要求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必须运用好互联网、大数据所提供的供求信息,并建立一整套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和产品设计创新的流程。

因此,对传统产业来说,互联网的作用,绝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乘法效应。对我国总体相对落后的产业体系而言,“互联网+”的实施,无疑将为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根本性的变革力量,促进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也正是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所在。

近年来,天津开发区牢牢抓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依托开发区产业优势和平台优势,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天津开发区积极依托产业优势和平台优势,推进“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将云计算、大数据应用于工程仿真设计、医药研发、动漫影视特效渲染, 实现了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的结合。已经形成了以国美控股、京东互联金融、钢联俊安金控为代表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以新希望、联动优势、拉卡拉为代表的“互联网+商业保理”, 以58同城、赶集网为代表的“互联网+ 市场”,以天津钢银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津投保险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 以腾讯数码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共服务”等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

当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来袭之际,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已最先开始布局智能制造,进行顶层设计。工信部于2015年6月3日公示了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官方的规划中提出了将编 制专项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大任务和重大布局,加快智能化、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山东8家公司的相关项目获入选,这也标志着山东智能制造的春天即将来临。

在开发区处于转型升级的今天, 在企业急需转型升级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下,银川开发区发挥自身产业结构互补优势,打“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融合发展牌,着力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加快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工厂建设,一批智能化和高附加值个性化产品得成功研发,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序推进和丰硕成果的取得,有力的推进了“互联网+”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日趋完善,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进了智能产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2015年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顺应“互联网+”l展趋势,突出区域特色, 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力争到2020年,培育和发展10个智慧型产业集群。《意见》提出,推动“互联网+”与产业集群深度融合。到2020年,互联网在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培育30个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1000个智能工厂,初步形成龙头带动、园区承载、平台支撑、示范引领、推广普及的“互联网+”产业集群推进机制。产业集群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重点产业集群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0%以上、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 以上。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产业集群园区宽带接入率达100%, WiFi实现全覆盖。

“互联网+”对于制造业的一个重大作用就是促使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依托“互联网+”,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级之路,成为海南省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2016年前三季度, 开发区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7.9亿元,同比增长30.9%。每一台自动化设备上的传感器都会将生产数据传回信息指挥中心,操作人员根据数据变化随时调配生产任务……在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信息指挥中心,整个厂区的生产状况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与智能。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产 业迅速崛起,以前所未有的凌厉之势对已有传统产业渗透浸润,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新一轮升级和发展。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推行“互联网+”协同制造新模式,有力助推了园区经济发展。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不仅能让企业科学分析市场,打好提前量,规避风险,同时为园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档升级传统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理性招商引资提供了科学依据。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互联网+”协同制造模式发展的企业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实现销售收入达到4亿多元,有力地助推了园区经济发展。

跨境电商是近年来新型的“互联网+”制造业模式。建立了跨境生产企业与消费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打破了传统贸易模式中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等一系列链条的垄断。这个过程可以大大缩短中间链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2016年,中国电商的交易规模达到了6.3万亿元, 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上升到了26%。对中国而言,跨境电商实际是“互联网+中国制造”,它使国际贸易更加普惠、更加精准,在贸易链条中更加扁平,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贸易市场需求不足、空间小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的优点第4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进企业拓市场增效益。会议认为,我国工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当前要着力稳定工业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效益,这对稳住就业、巩固经济向好基础,意义重大。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自从今年3月份“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互联网+”不断被寄予厚望。现在,“互联网+”不仅正被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也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能源和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扩展。

我国传统工业长期以来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低成本优势,通过规模化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但是,路径依赖也导致其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和精准化需求,更难以成为真正的智能制造企业,因而必须主动拥抱“互联网+”。

11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确定利用“互联网+”建设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创客等对接的工业创新平台。这一利好政策的提出,用总理的话说,将会改变传统工业的研发、生产和营销模式,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

一点没错,“新工业革命”并不言过其实,因为“互联网+工业”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原材料用量和环境负荷、降低工厂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可以对市场需求迅速反应,深度发掘细分需求;并能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双向流通,实现产品个性化、制造服务化,以市场数据驱动技术研发,从而形成自下而上的生产导向。

“互联网+工业”带来的是一个崭新的知识空间,互联网用计算和网络平台把所有的知识和智慧汇聚在一起,用智慧来管理整个工厂,创造每一个产品。可想而知,它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产生了机器人,产生了智能制造,产生了3D打印,而且会创新一系列新的工业发展模式。

工业互联网的优点第5篇

一、“互联网+”助力河南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的重要意义 

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与消费者、供应商实现实时互动,可以促进生产组织方式向定制化、分散化和服务化转型,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从而使制造业培育出新的业态、形成新的模式、打造新的优势,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对促进河南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河南传统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河南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优势产业比重大,如有色金属加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化工、食品工业等产业在河南制造业中占据优势地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些产业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且高附加值产品少。以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一方面,对单个制造业企业来说,可以促进企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有效地贯通互联,使各种生产要素实现高效配置,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提升劳动率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向现代化大企业方向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制造业行业来说,互联网融入产业链条各个环节,能够使上下游企业进行网络化、智能化、实时化的沟通与协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分工网络,促进整个行业形成产业链条完整,专业协作机制健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从而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有助于提高河南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近年来,河南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主攻方向,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使新兴产业迅速形成了集聚发展格局,对河南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日益突出,但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对河南经济支撑乏力。“互联网+”可以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一系列相关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新兴产业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加强协同创新,既能有效促进各行业跨界融合,也为新兴产业本身的快速成长注入新动力,从而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提高新兴产业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河南制造业创新水平,加快“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转变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较而言,由于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畅、创新资源分割等问题,河南制造业研发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产品少。“互联网+”为整合创新力量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能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整合产、学、研等优势创新资源,有助于河南企业构建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的协同创新网络,整合国际国内各类创新资源,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有效提升河南制造业的研发效率,为“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转变创造条件。 

二、“互联网+”助力河南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的条件与基础 

河南虽是传统的内陆省份,但在全国具有独特的区位与产业优势,同时省委省政府对互联网产业的支持力度极大,这为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河南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为制造业实施“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河南信息通信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努力夯实信息网络基础,提升河南信息化水平。如加快推进“宽带中国”、“宽带中原”建设;实现4G网络乡镇以上全覆盖;郑州部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积极实施与国家三大通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战略合作,稳步推进智能终端发展研究基地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创新等重点工作。另外,河南在信息与网络安全、空间信息、图像识别、物联网、工业软件等领域拥有一批研发机构与核心企业,可以为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供专业技术与服务支持。河南信息化建设的成就,为制造业实施“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互联网巨头纷纷进驻河南,为制造业实施“互联网+”打造了宽广的平台 

河南1亿人口,一半以上使用互联网终端,网民数量位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河南拥有中部地区首家综合保税区,省会郑州是综合性跨境贸易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综合性“E贸易”试点;河南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国交通枢纽核心地带,拥有发展电商和物流的硬件便利条件……河南特殊的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完善的交通物流网络和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储备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互联网企业的目光,纷纷来河南抢滩入驻,开拓新的项目和市场。亚马逊、eBay、谷歌等境外电商巨头纷纷与河南企业合作,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流程;当当、京东、苏宁、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著名的电商企业也与河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合作,有的建设互联网平台,有的运用电商经营。其中,阿里巴巴、腾讯与河南的合作最为深入。2014年,河南与阿里巴巴集团就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达成框架协议,阿里巴巴产业带成功运行。2015年,河南又与腾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互联网+”达成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所有这些,都将为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三)一些先行企业在“互联网+”方面的探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近几年,依托互联网技术,河南一些制造企业立足行业特点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如黎明重工2003年开始进行电子商务探索,目前搭建了世界工厂网,上线企业已经达到2000万家以上,成为国内最专业的装备制造业电商平台;众品集团依托先进的冷链物流体系,打造了专注生鲜食材采购批发的专业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鲜易网;长垣起重机制造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优化了供求资源链,提供了众多商机,而且降低了采购成本,拓展了市场范围,郑州逸阳女裤也连续多年打破女裤电商销售记录。这些企业运用“互联网+”的示范带动效应日益显现。

三、“互联网+”助力河南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助力河南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主要就是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对“河南制造”进行全面升级,在技术、标准、政策等多方面实现互联网与“河南制造”充分对接与深度融合,将互联网技术嵌入制造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和产品生产周期全过程,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制造业产业链包括用户调研、产品定义与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广告营销、物流、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但目前河南制造业多处在生产制造等产业链的中间环节,而不是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链两端。“互联网+”制造业意味着将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的所有关键领域与环节,顺应消费者需求,推动制造业向个性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互联网+”制造业意味着变生产者主导为消费者主导,消费者成为“互联网+”制造业所有链条聚焦的中心,河南的人口与市场优势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成为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转变的最大推动力。 

一是打造“互联网+”制造业研发平台,大力推进消费者导向的个性化研发,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传统的产品研发与设计,是以企业研发团队为主导,用户参与度小,即便进行了市场调研,但受样本数量、分布等条件限制,企业设计出的产品难于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企业为此付出的时间与经济成本也相当大。“互联网+”模式下,互联网成了企业与用户双向沟通的渠道,企业可快速、直观地收集用户最真实的需求。河南拥有全国最多的人口,要打造“互联网+”制造业研发平台,把河南的人口优势转化为用户优势,支撑企业利用研发平台收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向用户主导、个性化定制研发转变,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应主要围绕河南电子、服装、食品等重点行业,建立开放式的工业设计服务网络平台,吸引用户全程参与新型网络研发设计模式,推动上述重点行业向智能设计、个性定制、品牌设计等高端领域转型,实现“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 

二是大力推进“互联网+”产品制造,实现产品制造智能化升级。在河南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以提升产业链协调能力为重点,实施一批示范性智能制造项目,加快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通过开展在线监控诊断、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务推进生产过程的系统整合和智能控制,提高产品品质与性能。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支持河南服装、食品、家居等生产企业推进生产制造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生产与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互联网企业整合市场信息,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为制造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提供决策支撑。 

三是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实现制造业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河南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利用互联网打造云端在线采集分析平台,为用户提供依托产品的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改变河南制造业长期重生产、轻服务状况。 

工业互联网的优点第6篇

构建完善的产业链

在会上,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任邱善勤表示,CSIP之所以和UC优视公司达成合作,很大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的广阔前景。他认为,移动互联网可能是下一个互联网的爆发点。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机构和专业厂商共同努力, CSIP将以与UC优视公司的合作作为起点,汇聚更多产业资源,不断增强创新中心的产业促进作用,帮助更多中国企业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机遇。”邱善勤说。

据了解,移动互联应用创新中心成立后,将围绕产业链的完善和健康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第一,CSIP将与UC优视公司开展移动互联网产业研究工作。研究包括移动互联网业务分类、技术发展趋势,云计算等IT新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体系与服务质量体系,移动互联网领域标准规范等内容。通过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帮助行业内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双方将利用各自现有资源和品牌,共同打造移动互联网软件研发、应用与推广平台。平台凝聚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用户等多方力量,构建“政产学研用”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优势互补,在共性技术支撑、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创良好的产业创新环境,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第三,双方将共同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领域的合作。创新中心将紧紧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引导作用,促进移动互联网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此外,邱善勤还透露,希望CSIP与UC优视科技,不仅仅在移动浏览器方面合作,还在移动搜索引擎、移动信息存储等方面有所合作。

推动移动浏览器标准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互联应用创新中心将建立移动互联网领域标准规范作为其未来工作重点之一。这对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成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早晚会走向成熟。成熟的重要标准就是产业链的标准化程度提高,这样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因为围绕着浏览器做开发的企业也有很多,不把它标准化,人家怎么对接呢?”UC优视公司首席执行官俞永福分析说。

俞永福介绍,早在2004年,还不太清楚什么是云计算的时候,UC优视公司就使用了服务器客户端混合计算技术,研发了UC浏览器。此后,UC优视公司不断更新、完善其浏览器,其浏览器已经在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UC优视公司在全球首创以手机终端和网络服务器混合运算即云/端架构的方式做手机浏览器,并率先在手机浏览器上实现了对Flash的全平台支持。这已成为移动浏览器的事实标准。

工业互联网的优点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冲击;银行业;对策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购物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互联网金融是在网络支付和电子商务开发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因此其需要具备双重技术。近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很快,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获得了提升,相应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民众手中可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因此理财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因为银行存款利率一再下降,很多民众已经认识到将钱存在银行意义并不大,因此希望寻找更高收益的理财途径。传统银行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吸纳存款,提供贷款。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并不存在金融中介,但现实中金融中介却非常多。之所以如此,主要的因素在于以下两点,一是其具有专业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能够有效缓解存款人和金融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最近几年第三方支付,在线信贷和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金融创新力度越来越大。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可以有效推动利率市场化和传统银行业务模式改革。就如同比尔•盖茨在20世纪80年代所预测的:如果传统银行不寻求改变,则它们在新世纪将会被灭绝。

一、简述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当前全球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朝着金融业进军。人们的社会生活范围在逐步扩大。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步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传统银行经营模式在当前这个时代已经无法满足客户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互联网金融就应运而生。(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有以下三方面,分别为:支付方式、资源配置和信息处理。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应用以及大数据的显性化可以很好的解决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可以很好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基于此,互联网金融在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银行经营有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代金融技术的创新可以让金融业的壁垒降低。其次,借助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推广作用,使互联网金融的渠道优势要远远高于传统金融业。最后,信息科技发展非常快,其发展也为互联网金融积累更多数据,并提供了有效的风险控制。(三)互联网金融的含义。互联网发展导致互联网金融出现,互联网金融出现后快速崛起。随着当前云计算和移动支付的出现,各种新型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已经使互联网融资的发展越来越快。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通过网路化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网络上活动资金较大,且能够给交易双方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效提升融资速度,减少交易环节及成本。从这个方面来看,供需才是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传统的商业银行业逐步展开互联网金融业务。由此银行业额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有利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需要清楚,互联网金融同样也存在诸多问题,因为互联网金融多数为网络融资平台。且我国互联网金融机制并不完善,无法有效保障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互联网平台应该从两方面来看,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也应该有效规避其缺陷。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解决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收集更多企业融资需求,信用等级等一系列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就能够明确相关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并对其还款能力予以有效评估,将传统金融业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金融市场上所涉及的领域有以下三个,融资领域,p2p领域和众筹领域。

二、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务的影响与冲击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当前,其可以有效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在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因为网络化而出现各种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对劳动分工和交易双方接轨会对传统银行发展有一定影响。使传统金融行业受到新型金融业的冲击,发展愈加滞后。(一)将传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空间进一步缩小从我国有关规定中可以明确,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对公司的各种货币资金展开结算。尽管目前很多互联网金融和银行柜台服务有相似之处,但双方未来的发展前景却有很大的差别。互联网金融运行成本相对于传统银行业而言更加低廉。也正因为如此,互联网金融在一步步蚕食传统金融业的市场。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空间更大,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更好。而对于传统银行而言,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其客户会逐步流失,银行业务也会不断减少,最终导致完全被互联网金融吞并。(二)将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绝。对地位予以降低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可以根据自身的信用来展开现金交易,并逐步成为金融交易的主体,以此来将金融市场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但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不断出现,其将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不断降低。但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金融都是金融市场的有效组成部分。传统商业银行融资且收集大量客户资料形成的经济系统,对于互联网而言,只需要采用大数据技术就能够完成,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因此互联网技术有更大的优势。(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导致商业银行。客户资源不断流失互联网金融的各种交易模式可以满足更多客户的实际需求,这对于被传统商业银行所忽略的客户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外互联网金融有专门的交易平台,投资项目公开、透明,投资者可以清楚的了解资金状况。再加上其可以有效分散中小企业贷款供需双方的风险,因此也有效提升了资金的利用率。

三、传统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应该提高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程度并逐渐向其发展,实现现有业务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融合,将之前的传统观念予以转变并积极创新,以确保更加有效地运用互联网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综合来看,银行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过程中,传统商业银行获得的受到的冲击比较大,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发展变化,传统银行应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有效迎接挑战。(二)重视客户资源,增加客户粘性。银行服务人员工作量比较大,若长时间从事标准化服务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到员工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影响客户的服务体验。与此同时,如果在服务过程中客户情绪不佳,也会对银行员工产生影响,在此情形下银行整个环境中就会出现负面情绪,导致无法开展服务评价。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银行人工服务正是互联网金融所不能提供的,这也是商业银行的优点及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应进一步提高银行服务水平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这样也会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于银行的认可程度和忠诚度,利用口碑效应对银行现有客户予以巩固,提升老客户粘性并吸引新客户。商业银行服务水平提高的核心是员工要主动提升服务意识及质量。因此可以从下述两方面予以改善。第一,利用提升员工服务水平。通常而言,银行对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但是态度服务的相关培训并不在银行培训内容中,因此应该对员工态度服务开展培训,从而进一步提升对于岗位的认识。只有提高员工的自我服务意识,才能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并赢得客户的认可。第二,对于不同岗位员工服务标准与规范。为了更加有效地对员工服务与督查,现阶段国内很多商业银行会安排员工对网点开展抽查并监督网点服务,然而其检查的核心主要是员工的业务能力,没有关注员工的服务态度。在商业银行现阶段所具有的网络体系下,此类抽查并不会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因此更主要的是要建立岗位人员服务标准,通过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达到提高服务水平的结果。(三)构建商业银行强大的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目前所服务的基金是零门槛的,其优势均是因为互联网所带来的,但是银行无法完全脱离目前的实体场所全部转向互联网金融,但是能够将互联网金融融入到现有的业务之中。现阶段,各商业银行均已经开通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然后现实操作过程中发现银行客户对于这两项银行业务的利用率并不高,客户已经习惯到银行柜台直接办理业务,而并非利用手机及网络银行进行业务办理。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于互联网的利用程度,从自身业务情况以及现有网点出发,进一步宣传网络及手机银行的新银行业务方式,银行应该在网点推出相应的宣传告示,让客户了解通过网络银行基础业务和办理业务,因为这两种方式不能实现现金业务办理,因此要继续加以完善并且增加预约服务,实现线上及线下银行业务的有效融合。(四)明确市场定位。商业银行在和互联网金融开展竞争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对自身所处的市场定位予以明确,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拓展相应的金融业务,提高竞争力,以便与互联网金融实现更大的差异。与互联网金融对比而言,商业银行的优点体现在有较多的大客户和优质客户,更符合银行市场定位需求。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此外,利用移动终端整合移动通信大数据等各方面的技术,也能够为小微客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打造资本和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以便于提供创新综合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孙阁岩,高美玲.浅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6,286(05):142-144.

[2]于芳蕊.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建议[J].商情,2017(14):78,128.

[3]侯晓笛.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品牌,2014(09):51-51.

工业互联网的优点第8篇

令人振奋的是,在今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同时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这样一个崭新的概念。正是这样的一个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也提出了要发展智慧城市的目标。这给我们产业的发展、经济的转型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定“互联网+”之高位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之所以要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主要就是满足我们当前的两大急迫需求:第一个是满足新的消费需求,从模仿型向个性化转变;第二个是启动新的投资需求,以往高强度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是仍有不足,譬如在加快4G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进一步降低资费。

同时,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于我们必须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两个形势特点。首先是国际形势,当前我们的出口量在下降,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上不够旺盛。其次以往经济依靠的三大红利――房地产、人口红利、出口都面临困难,原因在于现在房地产存量较多,人口老龄化趋势来得非常快,当前出口形势也不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适时推进“互联网+”,按照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之所以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还在于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要形成两大新优势,因为我们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人口红利的减少,导致招工难,很多企业也开始加快推进机器人的建设。

另外一个因素是我们市场竞争的优势也发生了剧变,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这是我们必须要推进的。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之所以要推进“互联网+”,还在于我们要面对三大挑战,第一个是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有些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已达上限。第二个是经济风险积累的挑战,现在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第三是传统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的方式也面临着挑战。

所以正是在这样一些背景下,中央果断采纳了各方面的建议,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它更重要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挥互联网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通过互联网推动创新,使这种创新成果能够融入我们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一种经济发展的新形态。通过这样来发展壮大新兴的业态,推动各行各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新的增长点。

谋“互联网+”之良策

当前要深刻地理解“互联网+”深层次的战略,除了之前提到的新业态、新转型、新融合外,更体现了国家要在网络空间里掌握主导权,把技术创新的优势转化为网络空间的优势,包括产业的优势、技术的优势、人才的优势和安全的优势。所以一定要在当前正确理解“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的“+”不是数学上加法里的加号,也不是简单的物理黏合,而应是化学方程式里的加号,“互联网+”应该产生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对产业来说,这个化学反应应该是要素的重组,就是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产业结构,而不是简单的传统产业加互联网。这也符合当前经济新常态的新要求,就是要低投入、中速度、高质量、优结构、新动力。

在新的形势下,“互联网+”为社会的创新,社会管理的创新,社会治理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所以我们觉得在当前推动“互联网+”,要实现以下重要的目标:第一、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第二、积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第三、加快转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第四、拓展和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第五、通过“互联网+”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今后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落脚在信息惠农的过程之中。

其次,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融合应用,创新驱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我们也提出了一些设想:

首先,加快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包括开发智能网络化新产品,智能网络化的准备,推进企业互联网。其次是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再者发展“互联网+”服务业。

另外要利用“互联网+”提升发展新型的电子商务,包括实施电商换市,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同时,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也很重要,努力开拓电商的新领域,积极发展要素配制类的电子商务和商户租赁类的电子商务。

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更重要的是发展“互联网+”金融,推进“互联网+”物流现代化,大力发展互联网在民生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全民健康的保障,互联网创新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培训产业,这包括开放课程,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此外还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和“互联网+”信息安全产业。

按照制定“互联网+”行动的设想,更重要的是通过模式创新,新技术突破,新服务的创造和新资源的开发,来发展“互联网+”的新业态。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实现“互联网+”的坚实基础。所以要深入推进我中国的工业4.0和两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中国创造和中国智能化的制造。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能化的制造,还应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建设和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助推“互联网+”行动计划

在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我们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更加注重满足群众的需要和地域行业的特点,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能力,更加注重网络安全。

我们要看到当前“互联网+”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除了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我们的创新创业环境营造不够,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把“互联网+”当成一个标签,最重要的是树立互联网思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面向群众,面向实际的需求。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也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其次要解决一些百姓觉得问题较多,信息化水平低的行业。通过“互联网+”行动,一定能够促进我国信息化和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管理,改善民生,建设绿色的资源环境的城市。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的紧迫需求是我们智慧城市最根本的要求。从“互联网+”看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总体来说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们应用的需求挖掘还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夯实智慧城市的基础,这也符合“互联网+”的战略部署。

工业互联网的优点第9篇

(一)组织模式有待优化

在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通常以职能或者功能为依据进行组织结构划分。在这一组织模式之下的管理层级设置中,极易出现层级过多、职能不明、架构臃肿等问题,致使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模式混乱、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与此同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明显缺乏针对性,快速反应能力较弱。除此之外,在组织模式相对混乱的情况下,一些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片面关注本部门的利益,拒绝与其他部门合作,造成企业不必要的内耗,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不佳,企业营业能力下降。

(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人才价值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粗放型的人才管理模式忽视了对人才劳动能力的发掘与人才发展的规划,使得人才资源管理呈现出不公平、不透明、不科学等问题。尤其是在人才的竞争与晋升操作上,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没有设计可规范操作、可量化的评价系统,缺乏对人才发展的全面管理,造成人才的浪费与人才流失。此外,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全面的监管,使得企业之间出现人才的恶性竞争,或人才之间出现相互否定、相互疏离的现象,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下降,也影响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三)缺乏管理创新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优势,管理方法过时、管理内容烦琐,造成了极大的人力与财力损耗。在人事招聘工作上,传统的招聘方式信息传播范围有限,招聘成本较高,且不能真正招聘到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日益提高的人才需求。在企业员工培训中,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极易受到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企业员工无法得到专业的技能指导,培训效果不佳。

二、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一)优化组织架构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基于功能要求与互联网特点优化组织架构。通过分析企业类型、资源特点,企业各部门针对发展需求整合人力资源框架,优化人力资源组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出现了一些全新的部门,如数据开采中心、互联网销售中心、物流服务中心等,这些部门的出现将对企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因此,需要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通过良性配置与互补结合,建立起高质量的人才团队。此外,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便捷,企业管理层将大大减少,扁平式、矩阵式的组织架构逐渐被取代,企业架构更具灵活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在线培训工作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先进的培训方式使得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企业效益显著提升。互联网上拥有丰富的培训资源,各部门制定科学的员工培训计划,培训讲师借助网络技术搜集相关的培训材料,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外,企业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培训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丰富培训内容。比如鼓励员工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自主选择网络课程学习,促使企业员工有效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互联网时代在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定位与观念变革的同时创新了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得到优化与细化,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将显著提高。例如,通过移动互联网、微信、手机APP等招聘,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了发送录用通知等烦琐的环节。无论是应聘者还是招聘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快速查看信息,寻找到合适的工作与人才,使企业各工作岗位实现更合理的人员配置。一些外包型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任务,凡是符合企业需求的潜在人才都可以通过网络申请完成这个任务,由此,可以为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数据化

知识经济时代下,数据化会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企业发展过程中,基于数据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呈现出极强的数据化特征,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分析人力资源数据,以数据为载体记录人力资源选聘、绩效评价、人力资源成本等信息,使企业管理者基于数据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科学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