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管理思想的发展史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23 14:53:20

管理思想的发展史

管理思想的发展史第1篇

管理作为相对独立的科学研究领域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然而,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在人类历史上却早就出现了。它伴随着人类共同劳动或劳动协作的出现而出现,伴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中西管理思想史是古今中外有关管理的观点和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是中西管理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理论化、系统化。从学科的角度说,中西管理思想史是研究和揭示中西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西方管理思想史研究的主流是秉承客观的历史观。管理思想就是流传后世的前辈管理思想家的理论著作和管理实践。西方管理哲学是一种理性化的、操作化的、明确的,定量化科学式管理;而中国管理哲学则是一种整体性的、模糊性的、不确定和非优化的混沌式管理。二者的这种技术与操作层面特征区分来源于它们在管理价值观上的不同。中西管理哲学思想的这种差异反映了二者各自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也决定了其不同的历史作用。出于这种差异,现代管理思想已经出现了人文管理和科学管理两种路线的分歧。

二、科学分析中西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

中西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管理实践,又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辨证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关系等。

(一)中西管理思想史是一门边缘学科

所谓边缘学科是指一门学科与另外一些学科有交叉关系,同时属于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研究范畴。显而易见,中西管理思想史既是管理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管理学概论都或多或少地介绍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历史学,特别是人类文明史等学科必须反映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管理的发展水平。然而,就学科内容比重及习惯性分类而言,中外管理思想史基本上属于管理科学范畴,因为它是用史学的方法来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发展演变过程的,主要向人们展示的是管理科学的内容。

(二)中西管理思想史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突出的史学特点

中西管理思想史展示的是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从泰勒、法约尔等人的古典 理理论和梅奥等人的行为科学理论,到巴纳德等人的社会系统理论和西蒙等人的决策理论,再进而到卡斯特等人的权变管理理论和明茨伯格等人

的经理角色理论,管理理论处于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具有动态性。研究中外管理思想史,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对管理科学丰富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

(三)中西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为了反映人类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不仅应该详细研究管理思想演变的来龙去脉,同时也介绍了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实践发展水平;为了清晰说明某些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深刻内涵,了解该思想理论的应用要求及其效果。对于尚未形成管理思想体系和管理理论体系的中外早期管理思想,除了从政治、经济、教育、学习、宗教等多角度反映当时的管理思想精粹外,还通过对当时重大而典型的社会管理、政治管理、工程管理实践的介绍,来折射和揭示管理思想的发展水平,从而加深对当时管理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四)中西管理思想的发展完善

到了近现代,发展经济、富国强兵成为各国的普遍追求。美国企业界的精英们最先看到管理对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1911年,被西方管理学界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在美欧得到较大发展,管理思潮迅速席卷了整个西方,随后又蔓延到世界各地。在亚洲日本认识到,引进外国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以改善自己的管理,他们抓住管理作为其重建经济的中心动力和关键因素,在日本掀起了管理热潮。这股热潮逐渐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后又进入到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冲击世界的一种发展潮流。社会各阶层、各学科的专家学者都投入到管理的研究与运用中来,人们对管理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管理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成为当代管理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到了现当代,国外许多管理界人士都十分重视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最突出的是日本的企业界。自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就有“《论语》和算盘珠相结合”的主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将美国的科学管理和中国的古代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日本式经营管理的“两个轮子”。中国的一些古文献,尤其是《论语》、《老子》、《孙子》、《三国演义》等,都受到日本企业界和经营管理学者的重视,有些大企业甚至将其用作培训经营管理干部的教材。应当承认,国外企业界、学术界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对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的兴起和中国管理思想史学科的创建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启发作用。中国大陆学者对中国管理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杨先举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集粹”系列,包括《孔子管理学》等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开始陆续出版。管理思想史的研究需要在科学的史学观的指导下不断引向深入。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管理思想史的著作相继诞生,标志着管理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进入独立发展阶段。

由美国的管理思想史学家小乔治(Claude S.George)撰写的《管理思想史》于1972年正式出版,这本书篇幅不大,写作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全面地介绍了外国管理思想(主要是西欧和美国的管理思想)发展的过程;美国管理思想史学家丹尼尔‘雷恩博士所著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也于1979年出版,该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其影响非常广泛;我国学者李明新、孙耀君、郭咸纲等先后撰写了管理思想史方面的多部专著,在管理思想史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

三、中西管理哲学走向触合的趋势

现代管理价值观的融合:发展与稳定作为一种人类社会进程的两个因素,是符合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的。因此,在当今世界,发展和稳定已成为人类社会新发展的共同价值目标。在当今世界出现的一股试图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潮流,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发展的稳定的关系的理性思索和重新定位。

中西管理哲学思想在管理价值观和管理哲学及其由此所决定的管理方法论和手段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源于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之不同。在世界意义上考察,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19世纪起受到了西方管理思想的冲击。但是在20世纪和21世纪,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经过具有理性分析的操作行为的西方管理思想的冲击和洗礼后,再回到本身的起点,会反过来去对西方管理哲学思想造成冲击。中西方管理哲学思想将会汇合与互补,形成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管理体系,这个趋势一方面在西方管理哲学思想遭受危机,寻找出路的情况下显露出来。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中国古代管理哲学思想所独具的深厚智慈和管理经验。可以肯定21世纪中西管理哲学必然要走向融合,管理哲学达到有史以来的顶峰。

参考文献:

[1]姚威.从人性假设的演变看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J].

[2]宋刚,冯茹等.管理哲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及其发展对策[J].

[3]彭贺.论东方管理的研究策略[J].

[4]赵翰清.关于中外管理思想史学科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J].

[5]蔺博.关于中西方管理差异分析的文献综述[J].

作者简介:

管理思想的发展史第2篇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管理理论、管理思想都是变化发展的,没有永恒不变的管理文化,勇于创新是最为重要的.鉴于不同管理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互相交流性可知管理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在立足于民族本位、时代本位的基础上,一是大量吸收当前别的民族管理文化优秀的(或强于我们,或为我们所没有)的东西,二是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既包括本民族的古人,也包括外国的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

学习管理思想史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管理思想史所反映的内容最具一般性,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它集管理科学基本原理于一身,通过深刻分析这些基本原理、基本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应用条件,最便于我们掌握管理的灵魂,便于我们吸收管理思想的精华,便于我们在总结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管理创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已经得到持续深入的发展,但对于未能形成文字记载的传说时期管理思想的研究确是支离破碎、各言其妙.一个学科的体系建立必然根基于学科本身的整体性,传说时期的管理思想研究目前恰恰是整个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研究的软肋.在这里,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专注于传说时期管理思想的研究,为丰富、完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从客观历史的角度出发,以古代文献、典籍为基础,以近年考古发现为事实依托,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中国传说时期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发展演进过程和规律,并重点介绍了太昊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等古代王者的管理实践,并最后证明了传说时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本文通过总结归纳传说时期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使我们掌握管理的灵魂,便于我们吸收管理的精华,便于我们在总结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管理创新。并将这些创新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中。

关键词:传说时期,管理思想,太昊伏羲,炎帝、黄帝,尧舜

第一章绪论

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在国内得到深入发展,单宝教授撰写《代管理思想史》更将这一研究推向高潮。并专门组织了“中国管理思想史学术研究日_{队”学术研究团队根据管理思想史研究现状,设计了具体的研究内弃与研究方向,包括中国传说时期管理思想的萌芽、夏商周时期价脚思心的产、秦汉至隋唐时期管理思想的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管理思想的承接、中1kl近代时期管理思想的融合、中国现代时期管理思想的提炼。中国管理思想史学术研究团队将对中国管理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总结,并对每个阶段管理思想发展的性质予以定义二在排个阶段中找出若干有突出贡献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逐一宣传阐释其竹理思想。

管理思想的发展史第3篇

关键词:管理思想;差异;哲学

以前如果谈起管理思想,脑海里首先反射的就是管理理论丛林,而后霍桑试验、泰勒与人的因素、韦伯的官僚制度等思想就会慢慢接踵而来,笔者对于管理思想的了解,很长一段时间都停留在横向的片面理解和记忆。前一段时间,在阅读了Daniel・A・Wren的《管理思想史》之后,对管理知识有了一个更系统的了解和感悟。这本书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轴,对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现状做了详细描述,书中纵向观察的视角使笔者对管理思想有了一个全新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间接想起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是书上内容的反映或折射,联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管理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看似毫无缘由,其实却是管理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提及一个贯穿全书甚至很多领域都会涉及到的一个问题,从近东、远东、埃及、希腊、罗马开始,早期文明中的管理思想在全球很多地方都能找到源头,并且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些地方的管理思想起初对比之下并没有太大不同,为什么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中西双方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差异?同理,为什么西方在后期发展中以英美为代表的欧洲和美洲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也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分歧?在查阅了一些西方哲学史方面书籍之后,笔者细致整合并且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答要回归到所有学科的源头――哲学。之所以要谈哲学,是因为哲学是以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为对象的认识思维活动,而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是知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更是紧密相关。

先看中西对比的问题,人类古老文明的智慧以及管理思想存在久远,各个国家虽文化背景、环境风俗不同,但在管理的许多地方是不谋而合的,例如古印度政治家考底利耶设计的监督官员间谍网和中国清朝的大内,这些思想的本质都不谋而合。在后期的发展中,地理环境等因素是促使中西差异化扩大的原因之一,但具体的主要原因还得从源头说起。

古老神话是哲学的先驱,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对于宇宙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神话来体现的。中国的思想从天地混沌开始,之后开天辟地,世界从此一分为二,古希腊的第一代老神卡俄斯即为混沌,混沌生出地母盖亚,盖亚拇指间生出天神乌拉诺斯,从此世界有了天与地。对比中西,二者思想一样,均为一生多的思想,正如道家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又合而为一。但在后期神话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多出了两个中国神话不曾有或者说一直处在压抑状态的两个代表神,即代表人本性中非理性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和代表性的爱神维纳斯。西方世界对人性中颠醉、迷狂的非理性一面起初就抱有承认和探究的态度,而中国更多的则是压抑并且不断宣扬“人性本善”, 宣扬要摒弃非理性的一面,做“圣人”和“贤者”,而后构建“天下大同”的社会。皇权凌驾于宗教之上的统治使这种“和合大同”的思想更加主流化和稳定化,并在中国占据了五千年之久的主导地位;而西方世界不同,西方世界对非理性的认识角度和对待态度不同,再加上其“君权神授”的社会政治特点,使得西方世界在中世纪埋葬的黑暗时期后开始了至关重要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的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等的发展使得“精神”和“个体”两方面在西方世界逐渐分开。泰勒斯、苏格拉底、康德这些哲学先贤的出现使得在哲学世界本源、人性本身方面的探讨趋于多元化,这是比中国“和合”思想更进一步的思想哲学,这样的差距使得中西发展渐行渐远。当然,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但对于本我的讨论比较注重“和合大同”,对于精神与个体的讨论则少之又少,战国时期的公孙龙就试图讨论过世界本源的问题,可惜他“白马非马”的提问使自己掉进了诡辩论的泥淖,试想如果他继续探讨下去或者后人延续了他的研究,历史是否改写也未可知。

哲学的分歧致始中西双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差异越来越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再加上闭关锁国的政治统治,各自然科学体系的缓慢发展,使得中国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缺少了很多进步的机会,工业革命、经典力学体系、量子力学等一系列社会的大变革都是西方国家来完成的,科学知识、社会环境的缺乏使得中国不具备工厂、企业等现代化的组织形式,而管理学这样伴随其他科学理论发展而产生发展的科学自然也就难以在古老中国产生并发展。

再来探讨英美国家管理思想差异化的产生,美国是一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伴随着哥伦布新大陆的探索,欧洲移民不断地涌进这个国家,他们带来了欧洲各国的文化,加上自己对新世界的探索,所以美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体系一定程度上是在欧洲各国的体系基础之上创新发展起来的。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欧洲土地上宗教对人类思想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削弱,人们更加清晰地开始探讨本我及真我的问题,自由、平等等理念开始出现并且受到推崇,一些人开始思考“颠覆本我”之类的问题。这时,旧约和新约的差异化开始体现,一部分人开始怀疑并否定“我信故我服从”的旧约精神,因此,带有“我服从顾我信”思想的新约产生了。欧洲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时候带着“我服从顾我信”这个思想移民到了美国,在这片土地上,除了早期的一些宗教原因来到这个“避难所”的人外,更多一些人则是为了开辟新生活,荷兰人建立的华尔街的前身――为了防御印第安人的一堵墙,就是美国初期历史的真实写照。在美国,人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人性得到了充分的解放,《独立宣言》中的核心句子“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精准诠释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这就是美英两国一切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管理思想的发展史第4篇

关键词:档案 经营管理 作用 开发利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8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24-01

档案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产物,经过漫长的社会活动,人们发明了档案这一概念[1]。由于每一个人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当中,会接受当地社会环境的文化熏陶,因此,人的很多行为和活动不仅仅是被看做单体表现,而且看做群体活动的具体表现。在活动中产生的记录材料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档案这一概念便因此而产生。经过不断地实践,档案工作已经发展成为社会活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职能。

目前,档案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职能,分别是凭证和参考职能。档案工作如果能够发挥这两项职能,对于现实生活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它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主要介绍医院档案的作用及开发利用。

1 医院档案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1.1 医院档案的定义。医院档案是指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声像等方面的记录,能够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1.2 医院档案的重要作用。医院档案中的财产档案和基建档案是医院资产的证明,也是医院土地使用权的依据,承载和见证着医院的发展建设历史。

科研和教学档案则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素,能够促进医院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医院知识创新的速度。依靠档案,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前人的成果不断推动技术的发展,并利用科研档案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更好的效果。

人事档案包含着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为医院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对医院的发展起保障作用。

1.3 医院日常经营与管理工作的依据。档案信息是由医院日常工作积累形成的,内容上各方面都与医院工作有关。对信息的记载,如果只凭借记忆进行记录,容易导致准确性下降,对于一些细节和关键点也容易遗忘,导致信息难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完整的档案信息能够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真实的信息依据。目前,由于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管理的难度也逐渐加大,要解决信息方面的问题,就必须依靠加强档案信息管理,通过对档案信息进行参阅,进而为决策服务,才能有效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工作效率。

2 医院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分析

2.1 利用档案对医院的历史文化进行发掘和继承。每一家医院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医院文化和历史[2]。因此,正确对医院历史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对医院的历史情况有正确的了解,其中包括医院的物质、精神、制度等,这些都是对医院文化积累的一种表现,通过这几方面的积累,形成互相依存、促进和凝结的医院文化;其次,医院的档案是具有物质形态的,因此是一种文化物质载体,它能够对医院的文化内容进行传承。借助档案对医院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解,是对医院文化历史传承的有效途径。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随着时间的不断转移,医院经历的事件便会通过管理人员逐渐转化成档案。要全面了解医院的过去,只有从档案当中去寻找答案,通过档案的记录,能够对医院的过去进行了解。在很多情况下,医院档案成了医院历史传承的唯一方法,如果档案失去有效的管理,后人对医院历史的了解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视和加强,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档案进行利用开发,让其以某种形式出现,便于领导和职工接受和传承。

档案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指对储存在档案当中的历史信息进行有效加工,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归类和整合三方面。通过对信息的开发利用,让医院的历史信息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通过方便、快捷的方式了解医院的历史,有助于员工对医院的历史传承和发扬。比如:医院提倡勤俭节约的风气,医院的领导有意发扬这样的优良传统,档案管理部门针对这一计划,主动配合收集大量关于勤俭节约的资料,进行归档处理,制作成展板,放在医院显眼位置进行宣传展示,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从而让勤俭节约的风气深入人心,全院上下自觉地弘扬这种精神,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事例说明,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和开发,能够帮助医院更好地弘扬文化,对于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医院档案的开发能够促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刻把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医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弘扬医院的精神文化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具体表现,主要通过历史档案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作为贯彻党卫生事业的基地、汇聚人才的地方,医院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中所取得的成绩,同样体现在医院档案中。

档案是印证历史事实的重要手段,是历史事件进行物质化、具象化的信息载体,通过档案的记载,历史能够重现在人们的面前,为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同时也为人们提供历史经验教训和信息依据。为实现医院档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医院经营管理,医院管理者必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广泛收集知识材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素材,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比如:在医院发展的某个时期,出现了先进的、感人的事迹,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事迹材料进行全面收集并详细记录,让后人能够对这些先进事迹进行了解,并借助对事迹进行研究分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从而有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许许多多原始材料,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持续对医院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实践进行记载,继而对过去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对教育的成效进行分析,能够促进教育的良性循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3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普遍应用,医院档案管理的要求和技术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大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加强对档案的制作和应用,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分发挥医院档案工作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价值,促进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管理思想的发展史第5篇

关键词:古代思想 管理 现代企业

一、前言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论和思想。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二、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1.“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的人本哲学思想。把人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心和宝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人性化管理和家庭式文化,努力发现、培养和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企业成为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之“家”。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2.人类社会协调的和谐发展观

《道德经》上说:“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说的是天地之所以长久,就在于能够让人生存,无私奉献。企业要协调、持续发展,也需要具备天地的“不自生”品德,希望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贡献能源,为股东谋取利益,为员工提供发展,并寻求这四方的和谐与平衡。尤其推崇“和谐”的企业发展观,认为和谐是一种稳定状态,是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企业与社会、股东、客户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是现代企业最高的使命和追求。

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的“入世精神”

古代思想在理论层面上表现为一种以伦理为支撑点的民族文化精神,表现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前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古代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是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文化,即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并投身于改造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提倡经世致用、兴邦论国。数千年来这种积极关注社会的“入世”精神不断延续和发展,影响着代代中国人。今天,中国新一代企业家,如海尔集团的“争当世界500强”的精神,长虹集团的“以产业报国、民族兴盛为己任”的理念,都是古代中国“兴邦治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科学的企业管理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许多要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包含着许多被国人认为不能违背的人生价值、处世态度、理念追求等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已渗透、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身。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的管理思想能独霸历史的领先地位直到永远。当历史站在工业管理文明大门的时候,使人们越来越渴望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来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体制、结构、经营方式等各种新问题,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因此,只有通过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四、结语

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中国五千年历史给予了我们不竭的管理思想宝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面对跨国集团的强势登陆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如何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保持企业良性持久发展,成为颇受学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古代管理思想作为精神价值上的一种导向性趋势,在企业经营领域的价值效应正在日益凸显。把现代西方管理理念与古代中国管理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路,对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雪钧: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今企业的启示交通[J].企业管理, 2007,(12)

[2]张阳:传统管理谋略的探究与运用——海尔与华为的管理实践探索[J].理论学刊,2004,(12)

管理思想的发展史第6篇

[关键词] 古代思想 管理 现代企业

一、前言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论和思想。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二、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1.“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的人本哲学思想。把人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心和宝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人性化管理和家庭式文化,努力发现、培养和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企业成为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之“家”。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2.人类社会协调的和谐发展观

《道德经》上说:“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说的是天地之所以长久,就在于能够让人生存,无私奉献。企业要协调、持续发展,也需要具备天地的“不自生”品德,希望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贡献能源,为股东谋取利益,为员工提供发展,并寻求这四方的和谐与平衡。尤其推崇“和谐”的企业发展观,认为和谐是一种稳定状态,是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企业与社会、股东、客户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是现代企业最高的使命和追求。

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的“入世精神”

古代思想在理论层面上表现为一种以伦理为支撑点的民族文化精神,表现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前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古代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是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文化,即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并投身于改造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提倡经世致用、兴邦论国。数千年来这种积极关注社会的“入世”精神不断延续和发展,影响着代代中国人。今天,中国新一代企业家,如海尔集团的“争当世界500强”的精神,长虹集团的“以产业报国、民族兴盛为己任”的理念,都是古代中国“兴邦治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科学的企业管理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许多要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包含着许多被国人认为不能违背的人生价值、处世态度、理念追求等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已渗透、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身。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的管理思想能独霸历史的领先地位直到永远。当历史站在工业管理文明大门的时候,使人们越来越渴望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来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体制、结构、经营方式等各种新问题,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因此,只有通过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的发展史第7篇

关键词:管理思想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东方思维

管理学只是近一二百年才出现的名词,而人类的管理实践却几乎同人类的历史同样悠久。一般认为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现代管理学的诞生,但是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没有办法给管理和管理学一个可以广泛接受的定义,对管理思想的研究也还局限于管理学自身,没有从社会和历史甚至哲学的角度,也没有从一个更广阔的层面来研究西方的管理思想。从现实的角度看,一方面现代的各种管理方法、理论和思想层出不穷,管理学空前“繁荣”,另一方面管理上和社会上各种问题越来越多,而一贯的解决方法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中越来越没有效,其根本原因就是西方管理思想失去哲学基础支撑,不能进行思想和理论创新。本文试着从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西方的管理思想,通过对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哲学基础进行挖掘,得出东方思维对西方管理思想的借鉴意义。

西方管理思想演化的哲学逻辑

管理思想的演化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整个社会的思潮对具有历史性的管理思想影响巨大。而一个社会思潮的形成在于人们的实践和伟大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天才思维。归根到底,管理思想历史演化的背后是其深刻的哲学渊源,掌握了管理思想发展的哲学路线,就能把握管理思想的未来发展方向,为管理实践者和管理学者提供指导。

(一)西方管理思想演化的哲学逻辑

从哲学角度看,西方管理思想的哲学线索有两条,即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1.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和思想的主流。按照一般的理解,理性与迷信愚昧相对立,理性主义泛指健全的理智和思想,具有逻辑化、系统化、规范化等根本特点的思想或倾向。近现代的西方理性主义开始于文艺复兴,理性取代上帝成为时代变换的最主要标志。中世纪的人相信神的启示至高无上,而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人渐渐相信人的理性才是至高无上的。理性主义从古希腊的自然理性开始,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后来发展到经验理性,企图用经验来界定理性的范围,把理性的内涵封闭在经验的范围之内;再后来发展到天赋理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理性主义变为科学理性,认为科学就是真理;后来发展到机械理性、工具理性和数学理性,认为只有那些能用数学和几何学准确推导的才是科学和真理。理性主义的科学思想是还原论,它认为各种现象都可被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性质,还原论对应的是分析的研究方法。

沿着理性路线的管理学理论和思想的特点是以“工作”为中心,遵循理性的逻辑和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强调理性的决策、定量化、标准化的管理、稳定有序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权限隶属关系、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采用金钱刺激和纪律控制等。理性路线的管理理论和思想有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等。二战后,运筹学的成功,加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管理提供了深厚的科学方法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这时相继出现的数理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都从某种意义上表现出对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强化,同时对人性的关注相对忽略。其中尤以管理科学学派为典型,他们强调运用新的科学方法,建立管理的数学模型与逻辑程序。在管理科学学派看来,管理是一门纯粹的科学,完全可以而且只能用数学模型和逻辑程序进行,不容许有半点非理性的艺术成分的存在。

2.非理性主义不是西方管理哲学思想的主流。非理性主义是指那些将人的心理的非理性因素置于优先地位加以强调的思想。它强调人的意志、欲望、情感、直觉的作用,不过分强调理性与逻辑的作用。它的理论表现有生命哲学和心理分析理论。非理性主义是将人心理中与思想无关的因素,如情绪、本能、冲动、直觉等置于最高的地位,进而认为一切存在的最深的本质是非理性的。理性主义是注重研究外部世界,非理性主义则从自身内部找原因。当面对许多问题的时候,理性主义认为“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个推导错了,甚至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而非理性主义认为“是我的哪里出了问题,是我心里的欲望太多、太杂而又不切实际,还是我的想法根本就不对?”。它从古希腊的神化故事开始,表示人向一种更高的智慧和力量的屈服;从古希腊一直发展到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它极大发展了非理性主义,牢牢的控制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在经过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与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交锋后,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非理性主义重新被人们拾回,因为社会和经济等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

(二)西方理性主义的成就与困惑

西方理性主义的科学思想是还原论,方法是公理化研究方法。基于还原论的西方科学体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庞大和完整,在它的基础上诞生的工程技术,创造了空前繁荣的人类文明。

西方理性主义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不容忽视,但科学所培育出那种理性计算精神,自我膨胀的技术以道德中立的外观加速发展着人类自我毁灭的力量,社会管理日益趋向非人性化的工程化控制方向,所有这些的结合,使对人本身的迫害和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这种负面的影响可以从技术层面和系统层面来看。

从技术层面来看,它本身内部就存在许多的“悖论”。首先,人类科技知识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人类理智和思想力量的强大支持,但人类的理智和思想造出的产品反而压制了人类的思想和理智。其次,由于科技的大规模广泛应用,电子文化乃至人工智能装置却以其精神生产的工业化、平面化、批量化、非个性化消除了人的思想创作的冲动,抹煞了人类的个性。各种应用于生活中的软件设计活动的高度技术化和产业垄断,无形地剥夺了他们培养和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人们必须被动地接受各种设计,人把自己的理性变成了技术,交给了技术,物化的技术理性却抹煞了人的思想和灵魂。再次,由科技发展而来的工具理性,由市场竞争而来的功利理性,以及由货币广泛媒介关系而来的价值理性等,它们都抛弃了培育它们的人文精神,让本来作为手段的它们成了主宰人生的目的,把本属于目的的人变成了服务于它们的手段。

从系统层面来看,首先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发展模式,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模式已经走进死胡同,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种模式的劣势在于:虽然使一些幸运的地方富裕和发达起来,却在更多的地方造成了贫困和落后,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虽然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却过度地消耗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存环境;虽然部分满足了部分人们的近期需要,但总体上却牺牲了人类长远的发展利益。因此,这种模式既没有带来全球普遍的和共同的发展,也没能保护好环境。其次,西方理性主义过度繁荣也使得伦理、道德的沦丧,人类的精神家园遭到破坏。这种精神的沦丧并不是由于外敌入侵,而是因为某种错误的学说使我们误入歧途。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实用理性等,所有这些“理性”,都因其方法的简便易行和实际有用而博得人们的欢迎。然而“简便易行”和“实际有用”的代价,却是从最深的根处切断了精神源头的活水。东方思维对西方管理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借鉴

(一)东方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东方思维可以概括为:整体论、超级系统论、和谐论、太极思想。根据刘长林在《中国系统思维》里面的论述,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认为主体和客体是统一的,人是整体宇宙中的一部分,自然与人类有统一性,统一的基础在人之内。第二是整合的系统思维方式。这种系统整合的思维方式不是一般的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它是一个超级的有机系统,也许目前人类的智慧还不足以完全掌握,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西方文化注重分析,中国思维注重综合,着重从整体上掌握事物,强调事物的结构和功能,不注重它微观实体和元素。第三是以社会和谐为本位的人文精神。和谐包括人与自身心灵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做事情讲究“合情合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是,宇宙以人为中心,知识以利于人为准绳。“太极思想”是中国又一重要思想,太极图被人们誉为“第五大发明”,但现代人类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价值。在目前人类可以认知的时空状态下,太极思想能被人类认识的至少包括有:矛盾的观念(阴阳鱼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永恒变化的观念、永恒不变的观念。以上这些都是高度的思维方式,它引导西方管理哲学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发展。

(二)东方思维解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困境

西方管理思想自身的理性和非理性维度都不能很好的解决自身增长的极限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人类自身心灵和道德的问题。从西方的历史可以看出,物质上极大的丰富却没有真正使西方幸福、快乐起来。

西方理性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必然是东方的实践理性。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方法、流程最终都要回归到人类的实践中来,回到“知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上来,可以有“真空的数理推导”,但不可能有“真空的管理”。

西方非理性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文艺复兴开始全面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已经从最初的对人自身的关怀悄悄的演变为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他们的本质已经变为把自身欲望的满足和各种动机的得到响应看成是个性的解放与张扬,这种自高自大和自私自利的、不受束缚的自由精神,创造了一个自由竞争的社会环境,但是正由于这种“自由竞争的环境”却不同程度的损害了其他一些人的真正的自由,它在本质上缺乏对人性真正的关怀和对心灵的呵护。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方管理思想非理性维度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东方人文主义。东方人文主义与西方自高自大、自私自利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有着深刻的不同,东方人文主义主张人类与自身的心灵和谐相处,即所谓“正心、诚意”,在自身心灵得到呵护、合理欲望得到合理满足的同时能增进与周围人的和谐,至少不能破坏这种和谐。东方人文主义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是“和为贵”、“合情合理”、“和气生财”、“互惠互利”;表现在处理人与自然和周围环境关系上是“天人合一”,共生共荣。

综上所述,西方管理思想无论是从非理性路线还是理性路线最终都要回归到东方思维方式上,这种西方管理思想的东方回归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管理思想的发展史第8篇

关键词:管理思想史,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199-02

管理思想史课程是管理学的入门课,在管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内高校管理思想史的开设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沿用原来的做法,将该课与管理学合并,在管理学的课程框架之中,讲授管理思想史的内容;其二是将管理思想史从管理学课程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一门基础课,本文所论的即采用了后一种做法。

由于管理思想史的课程性质是理论选修,在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注重理论疏导而忽略实际运用的趋势。这也是大多数理论基础课的教学瓶颈之一。因此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使学生在了解、掌握管理思想发生、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认识思想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分析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服务国家建设奠定知识和素质基础。

1 管理思想史教学模式的目标

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管理思想史教学模式选择目标是:第一,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合作与竞争,促进管理系统知识的构建、形成和发展。第二,制约学生的课堂行为,由“静”变“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第三,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第四,通过不同的学术交流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并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缜密的思维方法。

2 探索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研究和探时管理思想史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其教学理论,而且有益于提高教学技能和效率。

(1)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所谓“情景模拟’,就是围绕有待介绍的某一管理理论,从管理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相应素材,情景模拟管理现场,将管理实践活动“搬”进课堂或实验室,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管理角色,身临其境,从中学习和运用管理知识及操作艺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管理素质这一实质性目标。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充当管理角色或“演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典型的体验性教学方法,比如在介绍领导理论时,让学生在设计的案例中分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要求管理者针对矛盾和问题所在提出解决办法和方案,从而更好的理解领导权变理论的观点,由于情景模拟教学的趣味性和和吸引力,能寓教于乐,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思想学习中感受管理的魅力。

(2)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操作性技能的有效方法,也是目前管理学科很多课程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在对管理理论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点处于离散状态,学生往往只能对单个的知识点逐个学习和理解,缺乏对完整理论体系的综合把握,案例教学常常把多个具体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因此,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取真实经营管理情景,提供所有相关信息,要求分析者回答怎么办?“为什么”,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教学中收集了许多管理理论相关的实际案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了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如在介绍科学管理理论时,可引入福特汽车流水线的案例;在战略管理理论教学中,引入深万科和深金田的战略对决案例‘在讲授管理决策理论时,引入Nike业务决策的得与失;在介绍企业再造理论时,例举海尔供应链管理的案例,在企业文化理论教学中,开展惠普文化和苹果文化的案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由于案例教学的随意性,在案例选择、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分析技巧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教师来说,在案例量的把握上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每学期每门课的总课时量一般为32学时,除了专业理论知识讲授,留给案例讨论的时间很少。此外,学生人数也限制了课堂案例讨论,课堂讨论很难开展,效果也不理想,为此选择合适的案例,注重学生的意见和信息反馈能很大程度上弥补案例教学在案例资源、课堂组织、学生分析技巧等方面的局限性。

(3)双向提问式师生互动模式。

把上课看作是师生平等交流的机会,教师针对每个章节的学习,课前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课后增加作业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对管理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同时教师借助于课堂或其他方式如邮件,QQ在线问答等进行交流探讨,通过答疑解惑和与学生交流,教师也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 管理思想史教学模式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教无定法,意指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教学模式的多种多样,可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最为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一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不是僵化的教条,可以随着教学观念、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选定并实际运用某一教学模式时,应从实际出发,将规范的定式化为变式,对操作的部分环节应作必要的变通处理。

3.2 合理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

管理思想史这门课程除了介绍管理思想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还通过介绍管理学家们的成功之路,旨在引导、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管理思想史的课堂组织是这样的;知识讲解、问题探讨、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小论文等。知识讲解部分一般会粗线条和简洁,更多的时间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组织学生以小团队的组织形式,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诱发学生各抒已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达到启迪训练和开发思维的目的,如在企业文化章节,组织了学生进行了主题为“中日美企业文化特征对比分析”辩论式大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企业文化的学习。

管理思想的发展史第9篇

关键词:黑格尔 美国历史 人本管理 哲学思考

黑格尔辩证法中体现出了永恒发展的规律,提出了重视个人的特殊性和尊重人类社会普遍性特征的观点。这和我们现在提倡的“人本观念”紧密想通。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恢复了人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人看成生产实践的主题,在生产实践的发展中,不断受到主题地位的确认、实现能力和价值的提高、实现更全面自由的发展。而在“物本管理”中,人只是“物”的附属品,重要性受到低估,影响了人作用的更好发挥。

一、从黑格尔辩证法探索深刻的管理思想

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他提到:“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这一进展是我们必须在他的必然性中加以认识的。这种必然性就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前进上升的发展。这种发展, 即世界历史作为精神在时间上的进展, 包含着一连串关于自由更进一步的规定”。

在这里,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是由具体的社会的人类具体完成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包含着必然的因果联系。由各种社会关系规定的社会的人成为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并不是仅供理性完成自己的手段和工具。他们利益和需求的见识包含了与理性目的想通的普遍的某种东西,具体表现为法律、道德和宗教的观念。这就好比是人的身体各器官表面上处于孤立的状态,但是它们联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有机整体的生命,个人对于社会的作用恰如此,个人的特殊利益往往和人类整体的普遍性原则紧密相连。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新阶段往往是建立在前此阶段的基础上,是在旧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的。所以,每一个阶段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作为整体上的一个必然组成阶段。每个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过渡,组成了人类历史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的每个组成形态和阶段都具有特定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每个形态和阶段(包括人物和事件等)只有放在特定的历史整体联系中才会产生,才会被世人理解。

二、从美国历史发展历程探索隐含的深刻管理思想

美国是世界历史进入近代史之后才建立的多民族国家,成立之前,遭受到欧洲国家长期的殖民统治。美国大陆汇集了大量来自全球各民族的外来人,经过独立战争,成立了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文化格外崇尚包容性,在美国发展历程中,容纳了各国文化的精华,并且让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我们以美国文化包容德国文化作为例子。德意志文化的众多特点由德国移民带进了美国,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逐渐形成了美国德裔人的特特文化,成为美国生活的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因斯坦来到美国,最终帮助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这其中也体现出了美国文化的包容性。其实早在美国的启蒙运动期间,美国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就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启蒙运动为美国传播了一个普遍化的梦想,并且深入美国人的心中。这个梦想就是:“各个特定的总是声称适合于所有的人, 但同时又强调彼此之间的差异。”启蒙运动的宗教精神对包容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就是美元金本位制。在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是允许其他国家用美元向其兑换黄金,这样一来,美元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储备资产。到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其他国家用美元汇兑黄金,同时先后两次进行美元贬值。至此,美元金本位制度崩溃了。其崩溃的重要原因有两个:首先美国黄金的生产量的增长满足不了世界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金铸币长期流通的可能;其次,黄金存量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不平衡,黄金存量大部分被少数强国把握,也就严重影响了金币的自由铸造和流通,消弱了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三、当代中国管理思想的哲学思考

我们可以发现,黑格尔的辩证法十分重视对组成人类历史有机整体的个人的重要作用,指出了这种特殊性所在,重要的是把个人的特殊性放在特定的有机整体中看待,充分尊重个体的价值和需求。这也是当今管理思想中十分重视的“人本思想”。从美国历史发展进程我们也可以发现,美国文化的包容为美国的强大提供了持久的支撑,而美元金本位制的衰落从反方面证明了经济领域“包容”的重要性,片面的执行金本位制必然不利于世界经济的持久繁荣。而把这种“包容”思想转入管理领域,对当代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又有何益处呢?这也就是我们要论述的“人本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指的是管理者一切管理活动要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组织目标。这种管理理念重视人的价值的发挥,核心与实质就是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重视对人的研究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现代人本管理理念重视人力资源的人性管理,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在选才上做到不拘一格,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上来。充分尊重个体的劳动、人格和其他权益,强化创新管理,树立个体的主人翁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竞争,充分尊重和信任员工。

参考文献:

[1]王林.浅论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J].技术与市场. 2008(02)

[2]王景哲.浅谈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