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08 15:10:38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第1篇

论文关键词:威海,国内旅游业

一、从威海旅游业看国内旅游业的现状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威海旅游发展迅速。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各种新式建筑、星级宾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旅游人数稳步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威海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其他一系列产业的兴起。但是从威海旅游部门了解到,由于旅游的种类不是很多,只是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所以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于游览购物很多,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这也是我国旅游业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还不是很完善,还没有达到享受型的服务。有的地方虽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等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观光旅游的人很少,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像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国内旅游热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由于交通的限制,我国居民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条件的改观,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高涨。我们可以从旅游业的现状预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水平也将逐渐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旅游消费结构也将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这从人们出行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就可以看出来:现在人们出门旅游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甚至乘坐飞机往返。

2、由于硬件设施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也就是说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3、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人们的旅游区域将扩大。

4、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们和国外的联系越来越多。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发达的交通,到国外旅游已不在是一个梦。例如近几年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前苏联人数日益增长。

5、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国内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

2、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

3、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这主要体现在交通和旅游经典的规划发面。还有诸如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等问题。

四、健康、顺利发展旅游业应采取的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

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3、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把旅游交通与一般性交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盲目性。

(3)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4)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5

〔2〕 吴国清·中国旅游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

〔3〕 向三久·旅游管理法规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

〔4〕 钟海生,郭英之·中国旅游市场需求与开发·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6

〔5〕 李柏槐·旅游市场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10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第2篇

旅游业被誉为“绿色产业”,它具有“投资少、效益好、对环境破坏最小、增加就业岗位最多”的特点,已成为服务行业中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管理成本高、管理能力低、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徘徊不前、管理质量不尽人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因此,笔者就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推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策措施。

一、我国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存较多。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旅游业长足发展,仅以2008年和2015年相比,数据令人瞩目:全国旅游总收入从2008年的1.16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万亿元,旅游总人数从2008年的17.12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40亿人次。但这组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不能适应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保护,缺乏竞争机制

首先,从我国旅游业的主导企业――旅行社的主体设置和管理上来看:我国的旅行社主要是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高度保护下,它们享有经营特权,没有真正走入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加之旅行社在体制上政企不分,因而,就旅游市场而言,国内的旅行社不是完整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制约了旅行社的健康发展。其次,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来看:由于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旅游资源受我国在财政制度“分灶吃饭”的影响,各地区间的旅游投资与开发均各自为政,难以统筹,导致市场分割、重复建设、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分散了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导致我国的旅游产品在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后劲不足。

(二)投资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多在偏远地区,特别是位于我国中西部的旅游景点多在民族地区,这些地区财政普遍困难,对旅游设施的投资不足,基本上是“以游养游”。由于投资少,只能因陋就简,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交通不便,比如:飞机不能直接到达,或由于航班限制,客运能力差;铁路也不能直达,只有汽车前往却路途遥远且路况较差;加之邮电,通讯也欠完善,难以吸引大量客源,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深入发展。

(三)统而不活,处于封闭状态

我国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行社的经营尚未全面开放,一直由国家垄断,处于封闭状态。不仅是各旅游景点的投资主要由国家或各地政府主控,就连旅行社的建设与经营也排斥民间和外来资金。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依赖政府资金,导致边远地区旅游资源因政府长期缺乏资金投入,处于闲置状态或得不到有效开发。由于旅行社主要是政府或政府部门投资,导致我国旅游客源组织实力单薄,机本上采取“守株待兔”方式经营,缺乏有效的客源组织网络和客源管理机制。

三、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管理

在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是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必须加强管理,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取消特权和保护,逐步引进民间资金和外资进入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旅行社的建设等环节,把旅游企业推入市场,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核心竞争力,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工作制度,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工作素质,按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二)提升形象

一是要加强旅游宣传。各级政府可税收拨付一部分资金,也可从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征集一定的宣传费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持续地向客源国进行广泛的宣传,激起客源国公民的旅游愿望,主动招揽旅游客源。二是要高度重视安全。近年来,我国旅游人数增涨较快,每逢节假日,有的景区、景点的接待能力有限,易引发安全事故。旅游行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要建立并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管理制度,要制定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旅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三是要提升旅游商品的品质。从总的来看,我国的旅游商品已开成了15大类和约5万个花色品种的商品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品种陈旧,花色单一,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难以进入国际市场。为去进一步提升旅游商品的质量,应建立旅游商品的研究机构和生产基地,提高旅游产品的调研创新能力和开发生产能力不断丰富旅游商品的质量和品种,促进我国旅游商品市场蓬勃发展。

(三)扩大开放

要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投资和旅行社建设的开放力度。旅游业能否高度发展,关键在于旅游产品有无卖点,客源是否充沛。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加强旅行社准入机制的建设,是我国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国旅游行业应打破国家垄断的格局,扩大开放范围,加大旅游资源投资和旅行社建设的开放力度,建立有序的竞争机制,注入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与国内外信誉好、经营实力强的旅游相关企业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得用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成立合资、独资的旅行社,利用其它旅游相关企业的网络渠道,不断扩大客源,也可开成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促进旅游行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第3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

【摘要】上海市在建世界级旅游城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市在旅游业的管理模式与营销创新方面有许多地方值得关注与研究。本研究围绕“上海市旅游业发展与管理”问题展开,对上海市旅游集散地、上海市闵行区旅游局、上海一日游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工作,基本上考察了上海旅游行业宏观现状和微观企业的管理问题,一方面可从中吸收和借鉴上海旅游业优秀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为上海市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城市提供调研数据上的支持,从实践中挖掘问题并提出改进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上海;旅游业;发展;管理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其独特的海派文化、本帮菜、现代建筑、中西交融的生活氛围等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2010年成功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大大提高了上海在国际上的城市知名度,近几年来上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上海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将上海建成一座魅力独具、充满活力的世界级著名旅游城市,将上海打造成为观光旅游、商务会展、时尚购物、休闲度假的国际都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

此次借助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市场营销系师生一行12人于2014年6月19日赴上海开展了为期5天的调研实践,本次调研围绕“上海市旅游业发展与管理”相关问题展开,对上海市的旅游管理和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实践研究。调研行程主要包括:(1)对上海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访谈,以了解上海市旅游发展基本情况和旅游行政管理概况;(2)对上海几家有代表的旅游企业进行访谈,以了解旅游企业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3)通过上海一日游,以普通游客的视角去亲身实地的寻找上海旅游发展中的经验与不足,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对策。

一、研究背景:上海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

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其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拓展与市场规模潜力较大,具体可以表现在上海土地面积、常住人口、人口密度、经济总量增加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潜力等方面。随着经济发展,GDP总量与人均GDP的提高,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成分也会加速发展。因此上海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潜力较大。可是上海市必须明确差距的存在,上海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是以世界著名城市如伦敦、纽约、巴黎、香港、东京为参照,在建设旅游城市过程中,上海必须首先在肯定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的前提下,找到与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差距,并在建设路径上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努力。

另一方面,上海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在突破发展瓶颈的举措方面差距较大,导致发展质量较低,发展速度不快。发展方向是要在目前采用资源依托型发展战略与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基础上,同时采用旅游综合体的完善战略与大型旅游主题功能区的建设战略。而纵观国际大都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战略,其类型不外乎四种,一是现有资源依托型发展战略,二是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三是旅游综合体完善与扩展战略,四是大型旅游主题功能区的建设战略。因此,从长远角度着眼讲上海旅游业的发展还需努力摆脱单一旅游发展路径的束缚。

除此之外,与世界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旅游公共服务的差距也比较大,特别是缺乏完善的旅游交通设施和对大型旅游主题功能区建设的支持、缺乏完善的旅游目的地营销和资讯等公共产品。现阶段,与国内城市旅游营销较为成功的城市相比,上海还缺乏自身的目的地营销媒介,例如官方移动APP等,上海要真正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将面临诸多问题的考验。

二、上海城市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上海城市旅游四大发展现状

1. 2014年上海市的出境游呈火爆上升的趋势,国内游趋于平稳,入境游则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上海市旅游业的现状整体符合我国“两高一平”的局面,即国内游和出境游持续升温,入境游增长缓慢。到目前为止,上海出境游仍旧可以保持每年30%-40%的增长率,但是入境游出现了明显的回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国汇率的变动。随着我国汇率在国际市场的一路攀升,2011年12月30日,在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大涨148个基点,轻松突破6.13整数关口,来到了6.3009,再创汇改以来新高。[1]国外游客到中国旅游的成本越来越高,限制了国外游客的进入;其次,以北京为典型的雾霾现象严重,给我国整体的旅游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近几年雾霾问题日趋严重,并有从华北向华东蔓延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上海的入境游市场造成了影响;最后,国际形势的变动对上海入境游市场的影响。就我国入境游客源市场而言,主要游客来自港澳台以及日韩等亚洲国家,但是随着目前国际局势的动荡以及国家之间的不友好事件的频发,这些问题对上海的入境游市场造成极大的波动。

2.上海形成了旅游管理大统筹的稳定机制,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小组,协议上海旅游发展问题。

上海市十分重视旅游发展,由27个部门共同组成旅游产业发展小组,专门协调上海市重大旅游发展情况。上海市设有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专门支持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这可以说是上海旅游发展管理机制上的亮点。具体运作上就是上海旅游发展基金与上海市政府为发展都市旅游,建立旅游“两委体制”,采取征收旅游企业旅游附加税的政策,保证上海旅游发展基金汇集,同时,市财政每年拨款超过5000万元用于上海旅游促销。[2]

3.上海的特色旅游业态有游轮和房车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游轮旅游,呈井喷式发展,并获得中国游轮发展试验区称号。

目前国际邮轮产业重心东移趋势明显,亚洲地区作为邮轮产业增长最迅速的区域,邮轮旅游的增长达到了平均每年11%,比世界邮轮平均增长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在新兴业态培育和发展方面,上海成立了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2014年以宝山滨江地区为核心的“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将全面推进,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将有望超过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一大邮轮母港。从数据上看,2012年上海共靠泊邮轮126艘次,接待35万人次游客,其中宝山接靠邮轮60艘次,接待游客28万人次,分别占全市的48%和80%。到了2013年上海靠泊199艘次邮轮,接待游客76万人次,占了亚洲邮轮总量的21%和26%,其中宝山接靠邮轮128艘次,接待游客60万人次,分别占全市的64%和81%。吴淞口国际邮轮港2014年已确认将靠泊239艘次10万吨左右的邮轮,预计游客将超100万人次。[3]

房车旅游作为一种以房车为载体的旅游方式目前已成为欧美国家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在中国仍是一种新鲜事物。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车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国民的青睐。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见》明确把房车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露营地项目建设也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为房车旅游产业带来了大好机遇。据上海市旅游局获悉,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省市共同制定的《房车旅游服务标准第1部分:服务区》已进入最后修改阶段,这是全国首个房车旅游服务标准。[4]此外,上海已规划建设5个房车标准基地、5条房车旅游线路及1个房车小镇。[5]可以预见在有利政策、区域合作以及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的前提下,上海的房车旅游将会成为其旅游产业当中一支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

4.上海市重点旅游发展区域目前有三个,一是国际旅游度假区,以迪士尼乐园为核心的旅游圈;二是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三是中国游轮开发试验区。

重点旅游景区开发方面。首先是作为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上海迪斯尼乐园,它是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的迪斯尼主题乐园。2011年4月8日乐园主体工程正式破土动工。2013年10月17日主题乐园的地上建筑施工正式开始,预计于2015年底正式开放营业。关于迪士尼项目的中国元素展示的问题,上海方面表示上海迪士尼项目既要体现迪士尼经典人物、故事,展示最时尚、最科技的特色,也会充分体现中国元素,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建筑风格等。[6]基于此原因,主题乐园中央将建设一个占地约4.6万平方米的美丽花园,这个创意正是来源于中国元素。而一旦上海迪士尼乐园建成便可为当地创造5万个新职位,有助于刺激本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速发展,也有助于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转型。此外,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与中国游轮开发试验区也是上海市重点旅游发展区域之一,上海还将着力打造开放式景区以提高景区知名度,欲效仿杭州西湖,将外滩打造成无围墙开放景区,以包装城市旅游形象和提升知名度。

(二)上海城市旅游发展的问题

1.上海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优势与问题

上海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其一,显著的区位优势。上海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在地理上,位于我国最长河流长江的入海口,地势平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经济上,交通发达,在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方面都是我国东部的交通中心。自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之后,上海的地理位置就已经决定了上海是西方投机掠夺的“前沿阵地”,从而确定了上海工业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地位。改革开放后,以出口业为主业的快速发展,使上海成为了贸易中心。其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经济优势明显。上海GDP一直居于我国首位,近些年,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专门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小组,这一机构拥有上海旅游发展专项基金(50亿人民币),每年可以自主支配5000至6000万来维护现有旅游资源。到目前为止,以2010年世博会带动上海旅游业的局面已经接近尾声,上海的旅游业需要新一轮的刺激来改变目前的局面。

上海虽然作为国内经济中心,但从世界范围上看尚不足以称为国际化大都市,因其在国际上排名不算靠前。上海在努力发展自身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从目前上海市旅游管理的机制和发展规划来看,上海市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发展旅游,并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为上海旅游增加亮点。但就上海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方面还相对薄弱,需要对上海的旅游形象有个深刻认识和准确定位,从而打造出符合上海形象的特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以便向国际旅游市场推广。

2.上海市旅游企业的发展与问题

以上海市闵行区的旅游企业为例,其旅行社可以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以传统旅行社为主,设立实体店提供组团游和个人游业务,如国旅、青旅等。二是以多行业共同发展为主,旅游业只作为公司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运营,并且其顾客为某一特定客户群体,如江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等。三是以走高端定制化服务的道路,针对商务型客人或者消费能力较高的顾客进行私人定制,如乐虎国际旅行社等。绝大部分上海的旅行社并没有建立其高效的互联网销售渠道。与此同时,一些在线旅行社的发展则停留在简单的将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整合,并且移动端订单的交易额远低于在线互联网订单的交易额,其发展相对落后于当前旅游业移动端的发展趋势。通过与上海旅游企业经理代表的访谈与交流,本研究初步归纳出上海市三家代表性旅游企业的特点(见表1),资料来源为本研究设计。

3.上海一日游特点与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压力的空前巨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来放松身心,开拓眼界。由于高端定制游需要旅游者付出高昂的金钱代价,以及鉴于中国依旧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尽管团队旅游服务质量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出于“少花钱,多景点”的一般旅游消费者心理,仍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参加传统的团队游。本研究经过实际摸底调研总结出上海一日游的一些特点与问题(见表2),资料来源为本研究设计。

三、上海市旅游业发展与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充分挖掘和包装“上海元素”,让上海城市更加富有内涵和特色

关于上海今后的旅游发展定位问题,上海目标是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与上海与巴黎、纽约、香港、东京等已经建成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相比,其优势在于人口多,面积大。不足之处在于城市基础设施便利化不足,不利于游客自助行。还有其内部文化产品不够,缺少不断创新的有吸引力的文化演出。究其原因主要是上海历史短,海派文化具体内涵不是很深刻很明确,并且上海的文化主要源自江南文化,缺少其他丰富的载体。目前上海旅游的推介多停留在简单介绍的层面,属于上海的文化还未充分调动起来,无法提升游客体验度。比如说可以对上海的仿真斗牛、伦巴舞、轿子等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和展示。时尚是上海的一个重要标签,传统文化需要以时尚的形式展示出来。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将上海打造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依然是上海今后努力建设的目标。

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日后解决,表现为城市景观泛滥,缺少旅游价值,其次就是上海的旅游行业整体素质、服务质量不高,最后上海的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在未来建设的日子里,上海市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以都市旅游为亮点,把上海建设成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以服务业为纽带,加快服务产业集群和国际化发展。

(二)继续促进新业态发展,丰富上海的旅游产品

上海市最火爆的是出境游,年增长率可达到30%-40%,但是上海市的入境旅游却在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全国空气质量差给上海形象造成连带的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下跌造成旅游成本的抬高;上海入境旅游的客源国主要为日本和韩国,由于目前国家之间政治关系比较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入境游数量的下降。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两种解决途径积极应对,首先,促进新业态的发展,增加上海自身旅游吸引力,从2010年到现在的后世博时期,上海已经建成的旅游新业态包括游轮、房车和开放式景区,这些新业态的出现一方面提升了上海的宜居性,另一方面丰富了上海的旅游产品,同时也带动了上海旅游市场的转型——由大众旅游市场到小众市场的转变,包括高端定制旅游。

(三)上海的旅游企业应聚焦于小众旅游体验市场,但各旅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谨慎进入

人们一般认为旅游行业利润率会很高,而实际上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的利润率相对较低,而且行业中的不规范行为依然扰乱市场秩序,传统旅游社的生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特别是我国政府提倡节俭,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等规定,再加上《旅游法》的出台,传统旅行社赖以生存的公务游客和团体游客数量出现了大幅下降,旅行社的发展面临着转型的要求。在自由行不断成为趋势的今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开始成为市场竞争的依托平台,旅游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会不断细分,专注于旅游产业链中具体业务的企业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旅游业也开始走精细化经营的道路。另外,旅行社行业格局会重新调整,少数大型的旅行社或在线旅游企业会存在,大量的旅行社开始成为地接社,成为旅游产业链的最后一环。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会不断加深,产业之间的明显界限将消失,旅游新业态会不断出现,聚焦于小众旅游体验的市场将会繁荣。例如上海乐虎公司就是以高端定制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而这样的业务定位注定市场是小众化、高端化的,这对于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是一种限制,那么如何更好的深度开拓这个小众市场则是公司应当认真思考和努力的方向。虽然未来私人定制化的旅游方式已成趋势,但是这个市场的开发有一定难度,并非适合所有上海的旅游企业,因此各企业还应谨慎进入这个市场。

(四)进一步完善和贯彻旅游法中相关条款是上海市一日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导服人员的加强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上海市一日游服务(尤其是导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差强人意绝对不是个例,应该说一日游服务质量低的情况在全国团队游市场比比皆是。这种现象与导游管理和导游薪酬机制有着重要的联系。虽然旅游法出台为规范导游管理提供了依据,并明确了导游的权利和义务,但在现实业务往来中,导游管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其中,旅游法明确规定,导游不得收取回扣、索要小费,但在散客业务中问题依然严重。虽然导游擅自增加购物点、付费旅游项目等现象在减少,但隐蔽的变相的收取回扣现象依然存在,如团餐餐扣等形式还是回扣的一种重要来源。旅游法为导游管理设定了一种理想状态,但现实情况是推行难度大,要扭转目前旅游业导游管理的畸形状态还存在很大阻碍,其中包括导游执业的监管问题。由谁来监管,如何有效监管都是有待回答的问题。没有监管,谈不上处罚。监管不力,存在空缺,那法律法规中的处罚条款就形同虚设,没有执行的依据。因此,归根到底进一步完善和贯彻旅游法中相关条款是上海市一日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及导服人员的加强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第4篇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1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5个月不用工作。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大同小异。美国人已有1/3的休闲时间,2/3的收入用于休闲,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

纵观60年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突出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是旅游业增长高速、持续、稳定,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与之相提并论。有学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游者数量而言,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就会翻番,从1950年的2500万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6. 7亿人次;从2000到2010年的最近十年中,由于旅游者基数不断增加,增速有所放缓,但十年中仍然增加了2.7亿人次,到2010年达到9.4亿人次。就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而言,过去60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6.9%,也基本是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翻番。其中,从 1950 年到 1960年的第一个十年,年均增长率为 10.6 %;依次第二个十年为9.1 %,第三个十年为5.6 %,第四个十年为4.8 %,第五个十年为4.3 %,第六个十年为6.5%。对比分析可见,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按每十年作为一个周期来测算,通常年均增长率在3%以下)。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国际旅游业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10%以上,旅游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2%以上。国际旅游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权重可见一斑。

二是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呈现 “三足鼎立”新格局。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板块划分来看,欧洲和北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旅游胜地,是全球旅游市场的“双雄”。但最近十年来,情况却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也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国际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多样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第三首选目的地,从而形成欧洲、北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早在195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所接待的国际游客量不足19万人,到2000年接待的游客量达到了1.12亿人,2010年接近2.0亿人,占全球份额约20%。据预测,到202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占全球份额将上升为27.3%,超过北美(届时为17.8%),位居世界第二,进一步巩固“三足鼎立”新格局。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第5篇

摘要:据2001年到2010年旅游业的相关数据反映,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经济总量、旅游产业结构的完整、旅游市场方面,还是在旅游景区景点的数量与质量、旅游基础设施交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不过在旅游产品结构、“农家乐”乡村旅游质量、旅游收入结构、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四川省;旅游业;现状;问题

一、现状

截止2010年9月,我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164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3家,4A级旅游景区64家,3A级旅游景区43家,2A级旅游景区52家,1A级旅游景区2家;据2003年8月15日公布的数据,四川拥有国家森林公园11处,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46座,部级自然保护区1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63座,国家地质公园5个。目前,全省有37个灾区旅游景点正在创建A级旅游景区,其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家。

旅游接待设施方面。截止2009年底,四川省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646家,其中:国际旅游社609家,可办出境旅游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社21家。截至2009年底,星级饭店503家,其中五星级17家,四星级71家,三星级188家,二星级206,一星级21家。绿色旅游饭店70家,其中金叶级26家,银叶级44家。高、中、低档饭店的比例约为1:4.4:0.2,而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一般为1:4:5。

旅游交通方面。从省会成都到各市州都有高速或高等级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801公里;对外铁路通道有宝成、成昆、内昆、渝黔、襄渝、渝怀线,内部通道有成渝、达成、遂渝线,支线有达万线、隆泸线,截至2009年12月,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329.2公里。今年5月,西部第一条高速铁路——成灌高速铁路正式通车。从成都坐上高速行驶的动车组,半个小时便能抵达青城山脚下,交通更加便捷;航空方面,成都双流机场现已开通30多条国际航线,200多条国内航线,已直航的国际城市有,新加坡、香港、澳门、汉城、东京、槟城、福冈、加德满都、曼谷、吉隆坡、普吉、巴黎等12个城市,拥有9个省内支线机场。主要旅游景区实现通邮、通电、通水,有的还建立了游人中心、咨询中心等;省内主要城市和景区国际直拨电话可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旅游经济方面。从2001年到2009年,除了08年因地震导致旅游总收入大幅下降之外,其它年份的旅游收入一直保持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从04年开始,四川旅游总收入基本上保持了20%—30%的高增长率。2009年,四川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9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89亿美元,分别增长21.5%、25.4%;接待国内游客21922.1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52.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34.2%。虽然,四川旅游产业年度总收入已经突破千亿元大关,冲进了全国十强(位列第九),但是与收入早已破2000亿元大关,最高的甚至达到3000亿元的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北京等省份相比,四川旅游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全国旅游综合实力排位分析,四川的弱项就在于入境旅游,2007年至2009年,四川旅游总收入一直排在全国的第9位。但这三年来,四川旅游外汇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的第16、24、22位,远远低于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水平。2009年,四川入境游客数与全国第一的广东省入境游人数(2747.80万人次)相比,相差31.33%,但旅游外汇收入与其相比较(5.67亿美元)相比,却相差接近35%。

旅游信息化方面。1998年,四川计划开始走上旅游信息化建设之路。2000年,四川省旅游信息网络系统一期工程通过验收;2001年1月,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建设“金旅工程”,推动旅游业信息化工作上水平的意见》,启动四川“金旅工程”建设。5月,制定了四川“金旅工程”整体方案。至此,四川旅游信息化开始发展。2010年,为了实现四川旅游三年提升计划,提出并实施把四川建设为西部旅游信息高地。2010年全省旅游信息工作会上,四川旅游行业服务平台、美景面对面、四川旅游信息港3个旅游信息产品首次亮相:四川旅游行业服务平台是一个旅行社行业交易的电子操作平台。从旅行社创建线路、广告,到收客、下单、回款等一系列流程,都能通过网上实现。并能实时对团队运行质量进行管控,保证团队的运行质量。而电子印章的使用,保证了旅游合同的安全真实;美景面对面,与游客互动特色更吸引人。游客通过视频,可远程预览四川各大景点的现状;四川旅游信息港,则是将旅游信息、服务、产品等融为一体,以文字、图片、视讯等多种形式,提供景区景点、精品线路、票务租车、特色餐饮以及娱乐、购物、医疗设施、银行网点等信息查询。旅游电子商务更加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便捷化。

旅游发展模式、管理机制方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四川省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发展模式,“政府引导、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分类指导”的大产业综合推进的发展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四川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旅游产品仍然以观光为主,其他产品如生态旅游、康体养生旅游、会展旅游、文化旅游、专项旅游等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具有四川特色的“农家乐”乡村旅游产品数量较多,但质量和规模尚未标准化、系统化;旅游收入连续增长,旅游相对地位仍然徘徊在第9位,入境旅游、旅游外汇收入还比较低;旅游接待设施档次丰富,但是高档酒店较多,缺乏经济型酒店、特色酒店。国际国内旅行社比例相差过大;旅游信息化建设还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旅游发展模式仍然以“政府主导”,政府在协调职能服务方面还未完善,“主导”的方式没有改变。“十二五”规划意见中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这为旅游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奠定了经济文化基础。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第6篇

[关键词]辽阳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0-0073-02

一直以来,辽阳以“化纤城”、“石化城”等称号而闻名,工业知名度高,旅游形象不突出。尽管辽阳旅游产业有一定的发展,旅游收入也不断提高,例如2011年,辽阳市旅游收入综合指标位居辽宁省第六位,辽阳的滑冰雪、泡温泉等的冬季旅游品牌,已得到了市场一定程度的认可。但作为旅游城市,辽阳的旅游知名度还不算很高,人们对辽阳旅游的认识还不足。

1 辽阳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辽阳市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后发优势明显,2004年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旅游产品。目前,辽阳旅游业已进入了资源整合、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旅游产业收入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辽阳在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两方面均实现高速的增长。在旅游人次方面,国内游客年均增长24.6%,海外游客年均增长16.4%;在旅游收入方面,国内旅游收入保持了27.8%的年递增率,旅游外汇收入则保持了14.6%的年递增率。200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位居全省第六位,2010年旅游总收入实现150.4亿元,2011年,辽阳市旅游业总收入实现163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8.9%,从2002年至2011年,辽阳市旅游业总收入平均增幅超过30%。

(2)旅游产业结构合理。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38家,持证导游员257人;国家A级景区13家。其中4A级景区1家(广佑寺景区),3A级景区7家(弓长岭温泉滑雪场、葠窝水库风景区、龙峰山风景区、龙石风景旅游区、佟二堡购物旅游区、王宫温泉水城休闲娱乐区、瓦子沟生态旅游区),2A级景区4家(汤河风景区、冷热地公园、辽阳博物馆、核伙沟森林公园),A级景区1家(曹雪芹纪念馆)。形成了以广佑寺国家4A级景区为龙头的集历史文化、冰雪温泉、自然生态、裘皮购物等为一体的各具特色的精品品牌,发展态势强劲。全市拥有星级饭店9家,其中五星级1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2家;旅游定点餐馆15家;旅游购物场所不断增加,一批大型超市如沃尔玛、乐购、家乐福等相继开业;已开发30多个种类的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商品;“旅游诚信服务单位”、“旅游特色名店(商品)”、“旅游商品专业生产企业”、“购物旅游示范店”共计42家;辽宁省特色旅游乡镇5个,旅游专业村45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葠窝水库景区),弓长岭区先后获得辽宁旅游强县区、辽宁温泉旅游集聚区和中国温泉之城等荣誉称号。

(3)旅游资源开发合理、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资金累计达15亿元,开发建设了广佑寺景区、弓长岭温泉滑雪场、汤河温泉假日酒店、王宫温泉水城、龙石风景旅游区、辽阳博物馆新馆、佟二堡海宁皮革城等多个精品旅游项目。依托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打造形成了以弓长岭温泉滑雪场、汤河温泉假日酒店、王宫温泉水城为主要内容的冰雪温泉旅游产品;以国家4A级景区广佑寺为龙头,辽阳博物馆、龙峰寺以及曹雪芹纪念馆为主要内容的心灵文化旅游产品;以龙石风景旅游区、太子河风情景观带、核伙沟自然风景区、汤河及葠窝风景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以辽宁特色旅游乡镇佟二堡皮装大市场为代表的特色旅游购物产品;以农家特色餐饮、农业采摘和养生度假为主要功能的乡村民俗旅游产品,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体系。辽阳旅游一年四季亮点频现,深受省内外游客的青睐。

(4)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全市已有的38家旅行社、9家星级宾馆饭店、13个国家A级景区(点)、1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42家旅游名优企业及遍布各处的高中低档娱乐场所,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市区通往各景区路网已基本形成,全市中英文对照交通标识牌、指示牌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健全规范,为来辽旅游提供了极大便利。

2 辽阳旅游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随着辽阳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主要有:

(1)旅游管理体系需进一步优化。辽阳旅游在管理与经营体制上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与旅游产业化、国际化及市场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官本位且不作为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节假日,旅游管理漏洞更是司空见惯。

(2)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尚没有形成集聚优势或单体的规模优势,缺乏品牌竞争力与影响力。辽阳虽然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和更加多样的文化资源,却远没有达到如沈阳故宫、沈阳北陵那样的吸引力,这与多年来辽阳倾力打造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优秀旅游城市目标很不相称。因而,需要大力发掘历史文化方面的新思路,进行新尝试。

(3)旅游地接工作问题突出。宾馆酒店的等级结构不合理,缺少足够的高星级酒店,不能满足游客的高标准住宿要求,同时也缺少一定规模的中低档经济型酒店,无法接待国内旅游团体。而一些旅游定点饭店餐馆在接待旅游团队用餐上也缺乏相关经验。景区景点的经营和管理急需加强与提高。一些景区景点在执行价格、政策等方面由于缺少对旅游业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惯例的了解,使得难以与市场接轨,直接影响旅行社组团。旅游商品的开发与经营匮乏无力,没有开发出来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景区(点)内购物场所少,难以满足不了旅游者的购物需求,影响辽阳旅游的综合品位。同时,文化娱乐项目也缺少地方特色,难以满足游客对夜生活的需求。

(4)旅游产品的结构单一。辽阳旅游的一般产品、观光产品及短线产品多,而旅游精品、休闲产品及长线产品较少;在住宿、交通、餐饮、浏览消费较多,而用于购物、娱乐等方面消费少,平均人均消费低,带动作用差。

(5)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低。很多旅游企业没有经营的理念与长期的规划,更缺少工作规范;有些旅游企业,上岗人员缺乏必备的素质,虽然是持证方能上岗,但是,不乏很多持证人员持证却根本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这样的企业很难生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约束了辽阳旅游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6)缺乏跨区域的整体规划与整合战略,区域合作不够。众所周知,沈阳(盛京)、抚顺(兴京)与辽阳(东京)一起被称为著名的“关外三京”,在我国众多清前史迹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从以“启运之地,满族故里”而闻名的抚顺的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建立的第一个国都),到辽阳的东京城(努尔哈赤从赫图阿拉城迁都辽阳所建的都城),再到沈阳盛京城,清前独具特色的史迹,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完整而悠久的前清历史文化旅游景观。类似这样的整合开发战略还没有开展实施起来。

3 促进辽阳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1)做好旅游规划。英法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制订旅游规划。我国的旅游规划也不断发展与完善,辽阳旅游应以我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根本,结合辽阳地方旅游发展制订相应的长期、中期及短期规划,并付诸实践。

(2)借助辽阳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辽阳旅游名品与精品。辽阳历史文化资源特色突出,具有品牌号召力。这意味着自然类旅游资源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与建设,尤其应开发潜在的自然类旅游资源,注意建设以自然为背景的设施资源。广佑寺、辽代白塔、东京城和东京陵、燕州城等人文旅游资源是辽金文化、高句丽文化中影响力较大的资源,可打造历史文化精品项目。

(3)不断提高现有的宾馆酒店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确保星级酒店的消费者满意度。鼓励政府或私人投资,增加一些中低档酒店的类型及数量,如便捷酒店等,满足旅游发展需求。旅游企业在相关的旅游政策、制定价格、旅游用餐服务方面多进行学习与培训,适时了解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旅游法律法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提升旅游人员素质与水平。多规划辽阳的旅游产品,增强对辽阳旅游产品的宣传,让辽阳旅游及旅游产品有地方特色,走出辽阳,走出辽宁。

(4)实施旅游产品的创新战略,拓宽旅游发展思路。辽阳山水资源富集,便于开发山水运动和生态观光的旅游精品,应注意开发生态养生度假型旅游项目,从吸引客人到留住客人,进一步扩大温泉可以留住客人的成果。汤河风景区、核伙沟自然风景区、龙石风景区、葠窝风景区、太子河等是辽阳山水资源中的精品,可着力开发健康运动和生态旅游产品。依托城市空间拓展和提升,便于打造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内不仅有一些文化遗迹,也有还在利用中的文化遗产,以及大量众多可利用的文化体育设施、店铺、超市与商场等。河东新城的建设开发,将使辽阳2400年的深厚历史文化重新焕发时代活力,通过整合历史、宗教、民俗文化,有条件打造成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5)建立辽阳旅游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把从纯业务型培训转到学习型组织,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来增进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创新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战斗力。做到旅游企业始终把促进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放在首位。尤其是对导游及相关人员要定期培训进行提高,使之形成制度。作为辽阳旅游行管理部门,要不断监督、督促旅游企业执行落实学习制度,使之常态化。

(6)实施辽阳旅游区域联合发展策略。辽阳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有区域共性也有自身特点,可以研发区域联合策略,如可以利用冰雪优势,打造冰雪驿站,进行联合售票;利用高铁开通进行铁路观光线路整合;辽阳与海滨城市的直通海滨整合策略等。

参考文献:

[1]李文航.加快辽阳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商业文化,2012(2).

[2]姜博,陈才.赵映慧东北地区旅游型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调控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9).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第7篇

关键词:工业旅游 旅游资源 推进对策 滨海新区

随着近几年生活水平与消费层次的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正日益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集休闲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成为热点。由此,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方式,以其内容的新颖性、项目的易行性日益赢得了众多企业和旅游开发商的青睐。例如,北京首钢、上海宝钢、浙江秦山核电站、青岛海尔、吉林中国一汽等知名企业纷纷加盟旅游行业,浙江温岭还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工业旅游促进会。

从全国来看,虽然工业旅游项目经营成功的企业不少,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的工业旅游项目只能勉强维持下去。由此看来,要使工业旅游从一开始就得到规范健康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首先就要对工业旅游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工业旅游的内涵

工业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以工业企业的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产品等为主要吸引物,活动范围一般限于工业企业之内。这是旅游行业的一个新领域,是对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

目前工业旅游在我国主要是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企业中开展,旅游内容集中于:参观企业标志性建筑、企业特有的人文景观以及厂区美化绿化建设;了解企业生产制造过程, 增长知识, 拓宽旅游者视野;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感受企业文化;认识该企业或该行业的发展历史,纵观企业或行业发展全貌。由此可见,工业旅游作为伴随工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是城市品牌的衍生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工业旅游资源作为城市的稀缺资源,具有依附性、知识性、多效益型和重游率低等特点。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整的旅游概念尚未形成 旅游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企业要发展好工业旅游, 就不能将眼光仅仅放在参观游览上,要注意对旅游产品的有机组合。目前工业旅游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多表现为自然的、现实的,而少有特色和创意,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企业所在的工业区大都建筑风格单一、环境的绿化水平较低,没有像样的宾馆饭店、商业设施和休闲活动场所。这与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传统观光旅游景点相比,是一个明显的缺憾。

宣传促销工作不到位 由于工业旅游在目标顾客的定位上仍比较侧重于企业间的参观与交流,多属于商务旅游的性质。面对大众旅游尚开发不足的现象,因而在营销上缺乏策划和宣传推销,只是等客上门。

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来说,由于多数开展工业旅游的单位都集中在第二产业,在旅游专业化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上不规范,需要尽快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改善,其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旅游行业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制约工业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缺乏富有竞争力的工业旅游品牌 一般而言, 工业旅游拥有品位较高的旅游资源,且旅游资源本身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与之相对应的旅游项目却没有做出自己的特色,一般仅限于对既有资源的陈列与宣传, 缺乏对游客有持久吸引力的旅游产品。青岛市是名牌企业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也是工业旅游开展最早也是最为成功的城市之一。但发展至今, 各企业各自为政、独立作战,缺乏系统运作和整体品牌打造。因此并没有形成真正富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使得工业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尚未达到最佳状态。

推进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选择合适的工业旅游目的地 工业旅游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参观游览的对象,所以企业的选择对于工业旅游活动的成败至关重要。选择开发工业旅游的企业时,可考虑以下因素:资源的独特性,如果工业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那么开发为旅游产品后将有更强的竞争力;品牌知名度,消费者能够记忆的工业产品品牌数量有限,所以名牌企业开发工业旅游的优势十分明显;吸引力程度,一般来说,消费者对于和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产品关注程度高,对于平时接触不到的产品或领域也有强烈的好奇感,例如前者如家电生产企业,后者如卫星发射基地,而对于中间产品则兴趣不大;资源向旅游产品转换成本,在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强调利用原有资源创造增量效益,如果将工业资源开发为旅游产品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就违背了工业旅游发展的本意;区位条件,交通便利对于所有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工业旅游应选择位于市区或近郊区的日用品生产企业(如家电企业)、高科技企业(如汽车企业)、军工企业(如卫星发射基地)和传统手工业企业(如首饰制作)。

开拓广阔的市场 目前我国工业旅游的市场以学生、教师为主,一般为开展活动集体组团而来。开展工业旅游应首先抓住这一市场,并采取措施稳定和巩固。当然对于工业旅游来说,仅有学生市场是不够的。当条件较成熟时,可考虑开发以下几个市场:首先是中老年市场。中年人对工业旅游有较强的需求,并且是影响青少年参与工业旅游的重要因素;而且老年人闲暇时间多,旅游愿望强烈,对陌生的现代工业有浓厚的兴趣,市场潜力大。其次是家庭市场。在国外,工业旅游对家庭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在法国,很多家庭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参观核电站、啤酒厂、制糖厂或矿山。然而在国内这一市场仍没有被开发。再次是农村市场。在我国,受经济条件的影响,旅游的农村市场开发一直未受重视。现在,富裕起来的农民旅游需求强烈,游览与他们所处的农村截然不同的现代化城市是很多人的愿望,而工业旅游对他们来说更新奇,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最后是外地市场。目前工业旅游的客源主要是本地居民,对外地市场开发不足。工业旅游市场开发面向外地游客,不仅可以扩大客源,更可增强当地的旅游吸引力。

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首先,活动安排注意参与性。不少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一般把旅游活动限定在旅游通道内。游客只是走走看看,参与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不利于其发展。如何引入参与性的内容是当前工业旅游开发重点突破之处。国内外的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尝试。比如德国斯图加特奔驰汽车公司,游客可以参观公司的总装线、穿上工作服拧几颗螺丝钉,到工人食堂吃午饭,体验“奔驰人”的生活。在香港的香水厂,游客可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自己配制香水。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根据不同的工业企业特点,采取措施加大游客的参与程度。其次,增设文化、娱乐设施,使整个环境更具吸引力,延长游客逗留和消费时间。

重视工业旅游购物 可以把本单位的一些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并准备一些纪念品和宣传材料。例如,青啤公司就有销售专柜,牙签筒、手电筒、指甲钳、打火机、照相机、书签、腰表、玻璃杯等20多种宣传品,每件都打上“青岛啤酒”印记,购物与广告一举两得。但同时要把握产品的商业性宣传分寸,避免引起游客的反感。

把工业旅游纳入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要把工业旅游视为企业品牌战略的一种创新和延伸。工业旅游是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立在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反过来,工业旅游搞得好又可以强化、优化企业品牌,使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不断提高。因为工业旅游是展示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游客的安全、生产技术的保密、参观部门的选择、导游人员的培训等等。

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工业旅游项目的思路

天津滨海新区是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发展起来的外向型经济区域。其总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5万人,已形成七大产业基地,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天津全市的40%。天津滨海新区经过近17年的开发建设,投资环境逐步完善,经济实力迅猛发展,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成为天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2003年滨海新区又投资120亿元,实施轨道交通、道路、桥梁、港口、市政公用设施及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工程共75项,使新区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滨海新区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

滨海新区不仅是我国近代北方工业的发祥地和重要的化工、制盐、海洋石油开采和造船基地,还集中了一大批现代国际一流的外资企业,为工业旅游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载体。截至2000年底,天津开发区累计批准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3000多家。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500强企业中,共有来自境外7个国家的30家跨国公司在天津开发区投资,投资企业达51家。一大批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如美国摩托罗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朗讯科技、艾默生电气、霍尼韦尔、日本雅马哈、瑞士雀巢、韩国三星等已经成为滨海新区的投资主体。

跨国企业在滨海新区形成的聚集效应,构成了其优越的工业旅游资源。此外,为满足和适应旅游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滨海新区旅游环境及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塘沽有涉外宾馆约20家,星级宾馆约10家;旅行社约15家;海上旅游船50多艘。另外,大港区还被确立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创造了条件。

滨海新区未来工业旅游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对于已有的工业参观基础景点应增加配套项目,丰富旅游内容,由此延长游客在景区、景点滞留的时间。

要突出开发区工业旅游品牌,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旅游“拳头”产品。一是在开发区休闲娱乐区旅游项目的建设中体现高科技特色;二是变分散为集中,建设开发区工业旅游展示中心,模拟设计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企业产品的流水生产线,或以先进的生产工艺模式为基础开发旅游项目,或将企业淘汰的生产模式开发为“古董式”旅游项目,鼓励游客亲身参与,促使工业旅游从传统的观赏型向参与型改变,既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又避免了周末、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与企业安排休息相冲突的矛盾,从而将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转化为稳定的旅游资源。

工业和旅游相结合,开发工业旅游新品。按照工业企业不同的类型、性质和游客多样的旅游需求,开发参观型、访问型、参与型、自助型等多种系列,形成一批旅游名牌产品和精品线路,改变旅游项目单一的现状,增强发展后劲。

形成多空间、开放式旅游产品组合。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其互补性,使游客在观光的同时,可满足其一定的求知欲。旅游部门在开发工业旅游新产品时,可将性质、类型不同的企业进行组合,使旅游产品满足多种消费需求。

天津滨海新区的工业旅游项目从起步以来,城区旅游载体功能日益改善。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天津滨海新区的旅游业必将呈现无限生机与活力,工业旅游也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应月芳.论工业产业旅游.北方经贸[j],2002(2)

2.何振波.工业旅游开发初探.武汉工业学院学报[j],2001(2)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第8篇

关键词:工业旅游 旅游资源 推进对策 滨海新区

随着近几年生活水平与消费层次的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正日益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集休闲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成为热点。由此,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方式,以其内容的新颖性、项目的易行性日益赢得了众多企业和旅游开发商的青睐。例如,北京首钢、上海宝钢、浙江秦山核电站、青岛海尔、吉林中国一汽等知名企业纷纷加盟旅游行业,浙江温岭还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工业旅游促进会。

从全国来看,虽然工业旅游项目经营成功的企业不少,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的工业旅游项目只能勉强维持下去。由此看来,要使工业旅游从一开始就得到规范健康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首先就要对工业旅游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工业旅游的内涵

工业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以工业企业的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产品等为主要吸引物,活动范围一般限于工业企业之内。这是旅游行业的一个新领域,是对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

目前工业旅游在我国主要是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企业中开展,旅游内容集中于:参观企业标志性建筑、企业特有的人文景观以及厂区美化绿化建设;了解企业生产制造过程, 增长知识, 拓宽旅游者视野;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感受企业文化;认识该企业或该行业的发展历史,纵观企业或行业发展全貌。由此可见,工业旅游作为伴随工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是城市品牌的衍生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工业旅游资源作为城市的稀缺资源,具有依附性、知识性、多效益型和重游率低等特点。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整的旅游概念尚未形成 旅游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企业要发展好工业旅游, 就不能将眼光仅仅放在参观游览上,要注意对旅游产品的有机组合。目前工业旅游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多表现为自然的、现实的,而少有特色和创意,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企业所在的工业区大都建筑风格单一、环境的绿化水平较低,没有像样的宾馆饭店、商业设施和休闲活动场所。这与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传统观光旅游景点相比,是一个明显的缺憾。

宣传促销工作不到位 由于工业旅游在目标顾客的定位上仍比较侧重于企业间的参观与交流,多属于商务旅游的性质。面对大众旅游尚开发不足的现象,因而在营销上缺乏策划和宣传推销,只是等客上门。

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来说,由于多数开展工业旅游的单位都集中在第二产业,在旅游专业化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上不规范,需要尽快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改善,其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旅游行业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制约工业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缺乏富有竞争力的工业旅游品牌 一般而言, 工业旅游拥有品位较高的旅游资源,且旅游资源本身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与之相对应的旅游项目却没有做出自己的特色,一般仅限于对既有资源的陈列与宣传, 缺乏对游客有持久吸引力的旅游产品。青岛市是名牌企业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也是工业旅游开展最早也是最为成功的城市之一。但发展至今, 各企业各自为政、独立作战,缺乏系统运作和整体品牌打造。因此并没有形成真正富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使得工业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尚未达到最佳状态。

推进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选择合适的工业旅游目的地 工业旅游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参观游览的对象,所以企业的选择对于工业旅游活动的成败至关重要。选择开发工业旅游的企业时,可考虑以下因素:资源的独特性,如果工业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那么开发为旅游产品后将有更强的竞争力;品牌知名度,消费者能够记忆的工业产品品牌数量有限,所以名牌企业开发工业旅游的优势十分明显;吸引力程度,一般来说,消费者对于和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产品关注程度高,对于平时接触不到的产品或领域也有强烈的好奇感,例如前者如家电生产企业,后者如卫星发射基地,而对于中间产品则兴趣不大;资源向旅游产品转换成本,在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强调利用原有资源创造增量效益,如果将工业资源开发为旅游产品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就违背了工业旅游发展的本意;区位条件,交通便利对于所有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工业旅游应选择位于市区或近郊区的日用品生产企业(如家电企业)、高科技企业(如汽车企业)、军工企业(如卫星发射基地)和传统手工业企业(如首饰制作)。

开拓广阔的市场 目前我国工业旅游的市场以学生、教师为主,一般为开展活动集体组团而来。开展工业旅游应首先抓住这一市场,并采取措施稳定和巩固。当然对于工业旅游来说,仅有学生市场是不够的。当条件较成熟时,可考虑开发以下几个市场:首先是中老年市场。中年人对工业旅游有较强的需求,并且是影响青少年参与工业旅游的重要因素;而且老年人闲暇时间多,旅游愿望强烈,对陌生的现代工业有浓厚的兴趣,市场潜力大。其次是家庭市场。在国外,工业旅游对家庭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在法国,很多家庭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参观核电站、啤酒厂、制糖厂或矿山。然而在国内这一市场仍没有被开发。再次是农村市场。在我国,受经济条件的影响,旅游的农村市场开发一直未受重视。现在,富裕起来的农民旅游需求强烈,游览与他们所处的农村截然不同的现代化城市是很多人的愿望,而工业旅游对他们来说更新奇,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最后是外地市场。目前工业旅游的客源主要是本地居民,对外地市场开发不足。工业旅游市场开发面向外地游客,不仅可以扩大客源,更可增强当地的旅游吸引力。

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首先,活动安排注意参与性。不少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一般把旅游活动限定在旅游通道内。游客只是走走看看,参与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不利于其发展。如何引入参与性的内容是当前工业旅游开发重点突破之处。国内外的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尝试。比如德国斯图加特奔驰汽车公司,游客可以参观公司的总装线、穿上工作服拧几颗螺丝钉,到工人食堂吃午饭,体验“奔驰人”的生活。在香港的香水厂,游客可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自己配制香水。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根据不同的工业企业特点,采取措施加大游客的参与程度。其次,增设文化、娱乐设施,使整个环境更具吸引力,延长游客逗留和消费时间。

重视工业旅游购物 可以把本单位的一些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并准备一些纪念品和宣传材料。例如,青啤公司就有销售专柜,牙签筒、手电筒、指甲钳、打火机、照相机、书签、腰表、玻璃杯等20多种宣传品,每件都打上“青岛啤酒”印记,购物与广告一举两得。但同时要把握产品的商业性宣传分寸,避免引起游客的反感。

把工业旅游纳入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要把工业旅游视为企业品牌战略的一种创新和延伸。工业旅游是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立在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反过来,工业旅游搞得好又可以强化、优化企业品牌,使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不断提高。因为工业旅游是展示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游客的安全、生产技术的保密、参观部门的选择、导游人员的培训等等。

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工业旅游项目的思路

天津滨海新区是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发展起来的外向型经济区域。其总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5万人,已形成七大产业基地,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天津全市的40%。天津滨海新区经过近17年的开发建设,投资环境逐步完善,经济实力迅猛发展,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成为天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2003年滨海新区又投资120亿元,实施轨道交通、道路、桥梁、港口、市政公用设施及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工程共75项,使新区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滨海新区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

滨海新区不仅是我国近代北方工业的发祥地和重要的化工、制盐、海洋石油开采和造船基地,还集中了一大批现代国际一流的外资企业,为工业旅游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载体。截至2000年底,天津开发区累计批准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3000多家。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500强企业中,共有来自境外7个国家的30家跨国公司在天津开发区投资,投资企业达51家。一大批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如美国摩托罗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朗讯科技、艾默生电气、霍尼韦尔、日本雅马哈、瑞士雀巢、韩国三星等已经成为滨海新区的投资主体。

跨国企业在滨海新区形成的聚集效应,构成了其优越的工业旅游资源。此外,为满足和适应旅游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滨海新区旅游环境及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塘沽有涉外宾馆约20家,星级宾馆约10家;旅行社约15家;海上旅游船50多艘。另外,大港区还被确立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创造了条件。

滨海新区未来工业旅游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对于已有的工业参观基础景点应增加配套项目,丰富旅游内容,由此延长游客在景区、景点滞留的时间。

要突出开发区工业旅游品牌,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旅游“拳头”产品。一是在开发区休闲娱乐区旅游项目的建设中体现高科技特色;二是变分散为集中,建设开发区工业旅游展示中心,模拟设计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企业产品的流水生产线,或以先进的生产工艺模式为基础开发旅游项目,或将企业淘汰的生产模式开发为“古董式”旅游项目,鼓励游客亲身参与,促使工业旅游从传统的观赏型向参与型改变,既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又避免了周末、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与企业安排休息相冲突的矛盾,从而将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转化为稳定的旅游资源。

工业和旅游相结合,开发工业旅游新品。按照工业企业不同的类型、性质和游客多样的旅游需求,开发参观型、访问型、参与型、自助型等多种系列,形成一批旅游名牌产品和精品线路,改变旅游项目单一的现状,增强发展后劲。

形成多空间、开放式旅游产品组合。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其互补性,使游客在观光的同时,可满足其一定的求知欲。旅游部门在开发工业旅游新产品时,可将性质、类型不同的企业进行组合,使旅游产品满足多种消费需求。

天津滨海新区的工业旅游项目从起步以来,城区旅游载体功能日益改善。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天津滨海新区的旅游业必将呈现无限生机与活力,工业旅游也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应月芳.论工业产业旅游.北方经贸[j],2002(2)

2.何振波.工业旅游开发初探.武汉工业学院学报[j],2001(2)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第9篇

关键词:工业旅游 河南省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近年来,对我国各省区工业旅游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一个区域的旅游形象或者知名度往往与其精品旅游资源呈高度相关。因此,对一个区域旅游资源的评价可以通过对其精品旅游资源的评价来实现战略构想。基于此,本文利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数据资料,对河南省的工业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并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和比较研究,据此提出了发展河南省工业旅游的战略构想。

河南“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现状

截至2008年,国家旅游局共命名“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345家,河南省拥有19家(见表1),占全国的5.51%。

由表1可以看出: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较多,但后来增速缓慢。河南工业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一些现代化名牌企业,如郑州宇通、新飞集团、许继集团等,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较好条件;这些企业都有发展工业旅游的内在积极性,加上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因此工业旅游在河南发展迅速。所以河南省在全国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评选中成绩突出,共有10家,占全国首批总数的近1/10。但是在后来的评选中结果就不尽人意,缺乏具有全国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企业集团对发展工业旅游不感兴趣、旅游管理部门缺乏引导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当然河南省还有像双汇集团、莲花味精等一些现代化名牌企业和一些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企业,如开封汴绣厂、禹州市钧瓷厂、洛阳唐三彩厂等,这些企业都具有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潜力。

河南发展工业旅游的区域差异

(一)河南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空间差异

截至2008年,从省级单位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总数上看,河南省共有19家,位列第六,在全国排名还比较靠前。但其数量比位列第一的山东少20家,比位列第二的江苏少10家。可见,河南省的工业旅游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有一定的差距。

从发展的角度看,河南省拥有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0家,比浙江少1家,位列全国第二;但是发展乏力。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发展势头强劲,说明该地区企业认可工业旅游,发展积极,所以后备资源充足。

另外,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还表现在知名度方面。河南省缺乏像上海宝钢、青岛海尔等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大企业集团,所以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单位知名度普遍不高,影响力较小。

(二)河南省区域内部的地区差异

Lorenz曲线是研究区域差异的常用方法。根据河南省“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单位的注册地址,制作了反映河南省“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地区差异的Lorenz曲线(见表2、图1)。从表2、图1可以看出,现有的河南省19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不均衡,表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

从空间上看,河南省“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分布状况呈现出明显的“核心—”模式。以郑州和许昌为代表的中原城市群密度较大,共有15家,占总数的79%;中原城市群以外的河南省其它地区仅有4家,占全省总数的21%。其次,从已有的河南省“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设置时间上看,也呈现出“核心—”模式。地区的4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有3家都是在2007年设置的,设置时间比较靠后。“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较为集中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区域经济实力雄厚、工业体系完善、企业管理先进、区域交通便捷、人力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充足,这些都是发展工业旅游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相比较而言,其它地区在经济基础、区位条件、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劣势,工业旅游的发展相对滞后。

河南发展工业旅游的战略构想

河南省要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转变,既要发挥传统资源的优势,又要在旅游活动类型上有所创新。在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以现有工业旅游示范点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工业观光游。本文从促进河南省工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工业旅游的若干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并加强统一协调

河南省政府要根据工业企业资源状况、地理位置及各市的发展规划,尽早制定出河南省工业旅游发展的蓝图。同时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并按照“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投资兴办旅游业,参与旅游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建设以及重点工业旅游项目开发等。另外,开展工业旅游需要工业企业、旅行社、酒店等相关部门配合,所以政府应做好统一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精心打造工业旅游品牌。

(二)搞好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

在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依托传统的优势旅游资源,大力推广开发工业旅游,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搞好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人们外出旅游,常常是多种动机交织在一起,因此需要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因势利导,及时调整线路。根据客人的需要,巧妙地将工业旅游线路与参观文物古迹、畅游山水风光的旅游线路相结合,来满足不同游客的心理需求,使游客在工业旅游中获取更多知识并欣赏湖光山色,得到另一番收获与享受。

(三)在工业旅游的开发上强调特色打造品牌

鉴于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规模工业旅游开发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可优先开发一些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强调特色打造品牌。只有那些知名的工业企业、有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工艺生产、工艺作坊、工艺品才能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考察、学习,以及进行经贸洽谈等。品牌认知度高,是确保有足够的旅游市场规模来支撑工业旅游活动持续经营下去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实践表明办工业旅游成功的企业都是一些著名品牌企业或特色企业。例如,我国海尔工业旅游的成功就在于企业知名度高,有特色、有规模。而美国的国家造币厂虽然规模小,但是特色鲜明,对普通游客都有吸引力,市场认知度高。

(四)重视旅游形象并完善宣传和营销体系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工业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以本国国内游客为主。因此,河南省工业旅游必须立足国内客源市场,做好旅游宣传和营销工作,树立清晰的河南工业旅游形象。首先,要充分运用各种公众媒体对工业旅游进行大力度推介,让市民了解工业旅游,提高其参与工业旅游的意识,从而形成发展工业旅游良好的外部氛围。在促销手段上,广告可以成为宣传旅游景点的一种方式。也可组织新闻会,加深旅游者对企业的了解,激发其旅游动机。旅行社应该在促销其它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加入对工业旅游的宣传。

除这些传统的方式外,还要重视网络的功能,制作工业旅游网络“样品”,使旅游者在选定旅游产品之前先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还应印制一些有关河南省工业的系列宣传册及河南省工业旅游地图,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河南省的工业旅游。最后,工业旅游企业要积极利用本企业庞大的市场销售网络和销售队伍,促销工业旅游产品,增大工业旅游产品的引力范围,扩大客源。

(五)提高导游素质并完善工业旅游导游讲解体系

工业旅游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代化的设备、复杂的工艺等超出了一般游客的接受能力,所以要发展壮大工业旅游,必须做好导游培训,编写出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讲解词。合格的工业旅游导游不仅要对游客所参观的工业企业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要具有很深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使游客“游有所得,游有所获”。准备开发工业旅游的企业也要有专门的讲解员或陪同人员,这样会使游览更顺利,真正使游人在游览中增长见识。

参考文献

1.覃成林.区域经济发展的轨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8

2.刘桂芳.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