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项目信息资源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6 10:41:09

项目信息资源

项目信息资源第1篇

内控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主要手段,这一管理模式容易受到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在对物资运输、采购等成本预算上很难控制。而在项目进行中,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不严,不合理的工程进度安排等容易造成物资短缺或者浪费。总之,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后,物资管理都存在供应问题和管理不善问题。并且,在物资核算上,多数企业缺少预见性,这对物资的合理采购具有一定影响。

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信息资源规划的作用

信息资源规划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重要基础。如何将企业分散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和规划的核心内容,通过集成化的、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物资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整理,构建物资管理的业务流程标准和与各个业务环节相匹配的数据标准,其具体作用体现为以下几点:

(1)明确企业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促进施工涉及单位的业务联系,满足其业务需求。通过信息资源规划,还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业务流程,满足投资、施工、监理等各个单位的需求。从而实施有计划、有原则的项目开发物资管理,确保企业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通过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建模,建立规范化数据结构,为改造和建立高档次的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实现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的优化,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业务的科技化。另外,信息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实现物资管理创新。

3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3.1项目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过程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流程之一,其主要作用为帮助企业设置合理的业务流程,将原有的物资管理转化为高效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其过程为分析物资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并明确企业物资管理的目的,将管理责任下发到人,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掌握物资管理信息技术,实现对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展示其分析结果,以为物资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3.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采用“实体—关系”这一数据分析方法。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这一方法得到简化。将用户视图等同于外部数据流是这一方法简化的主要手段,基于这一理论,管理人员将视图分析及其规范化作为主要管理方案。而对于用户视图,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所有管理人员以及项目执行人员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报表、单据和账单等。数据流分析有助于反映管理人员的观念,对数据实体的判断能力,是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调研主要针对的对象。通过数据流分析,的管理人员和绘制信息数据的分级流程图,通常可分为一级和二级。其中,一级数据流程图将物资管理作为核心,建立物资管理与其他部门的数据连接,通过一级图还应为管理者提供清晰的数据流定义和识别方式。从而结合用户视图的记录数与生存期,实现其数据管理的量化。而二级数据流程图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和表达物资管理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之间的数据存储与传递。即将业务转化为数据存储,从而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流程。根据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和项目规模,还可考虑绘制三级数据流程图,最终完成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3.3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

3.3.1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

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管理人员通常利用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具体流程为通过构建数据模型表达组成数据库的基本表,并分析每个表的数据结构。在具体分析数据模型时,要将传统的实体关系分析方法和数据流程图中的用户视图分析结合起来。在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时,要将其进行分解、并规范化至三范式。

3.3.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体系结构模型

体系结构模型是将业务模型同数据模型相结合所得到的结果,其主要用来体现企业项目业务流程、并表现业务活动同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通常采用C-U矩阵的方式表达。这一结构模型的构建,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项目业务同项目数之间的创建与使用关系,了解数据资源的使用权限。每个表对应一个业务过程,在企业物资管理中,多个环节都可应用这一数据体系结构。

4结论

项目信息资源第2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信息资源规划;数据流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5.07.032

目前,信息资源规划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具有广泛应用。这也是企业项目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信息资源规划相关理论基础不断完善,其中以霍顿信息资源管理理论、James Martin的信息工程方法论最为显著。要实现这一过程,就要确保企业施工中物资资源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查询,即将信息资源规划列入项目工程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管理人员。从而为管理决策与企业现场施工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优质的、有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

1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现状

内控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主要手段,这一管理模式容易受到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在对物资运输、采购等成本预算上很难控制。而在项目进行中,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不严,不合理的工程进度安排等容易造成物资短缺或者浪费。总之,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后,物资管理都存在供应问题和管理不善问题。并且,在物资核算上,多数企业缺少预见性,这对物资的合理采购具有一定影响。

2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信息资源规划的作用

信息资源规划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重要基础。如何将企业分散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和规划的核心内容,通过集成化的、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物资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整理,构建物资管理的业务流程标准和与各个业务环节相匹配的数据标准,其具体作用体现为以下几点:

(1)明确企业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促进施工涉及单位的业务联系,满足其业务需求。通过信息资源规划,还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业务流程,满足投资、施工、监理等各个单位的需求。从而实施有计划、有原则的项目开发物资管理,确保企业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通过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建模,建立规范化数据结构,为改造和建立高档次的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实现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的优化,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业务的科技化。另外,信息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实现物资管理创新。

3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3.1 项目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过程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流程之一,其主要作用为帮助企业设置合理的业务流程,将原有的物资管理转化为高效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其过程为分析物资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并明确企业物资管理的目的,将管理责任下发到人,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掌握物资管理信息技术,实现对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展示其分析结果,以为物资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3.2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采用“实体―关系”这一数据分析方法。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这一方法得到简化。将用户视图等同于外部数据流是这一方法简化的主要手段,基于这一理论,管理人员将视图分析及其规范化作为主要管理方案。而对于用户视图,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所有管理人员以及项目执行人员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报表、单据和账单等。数据流分析有助于反映管理人员的观念,对数据实体的判断能力,是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调研主要针对的对象。

通过数据流分析,的管理人员和绘制信息数据的分级流程图,通常可分为一级和二级。其中,一级数据流程图将物资管理作为核心,建立物资管理与其他部门的数据连接,通过一级图还应为管理者提供清晰的数据流定义和识别方式。从而结合用户视图的记录数与生存期,实现其数据管理的量化。而二级数据流程图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和表达物资管理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之间的数据存储与传递。即将业务转化为数据存储,从而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流程。根据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和项目规模,还可考虑绘制三级数据流程图,最终完成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3.3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

3.3.1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

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管理人员通常利用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具体流程为通过构建数据模型表达组成数据库的基本表,并分析每个表的数据结构。在具体分析数据模型时,要将传统的实体关系分析方法和数据流程图中的用户视图分析结合起来。在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时,要将其进行分解、并规范化至三范式。

3.3.2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体系结构模型

体系结构模型是将业务模型同数据模型相结合所得到的结果,其主要用来体现企业项目业务流程、并表现业务活动同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通常采用C-U矩阵的方式表达。这一结构模型的构建,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项目业务同项目数之间的创建与使用关系,了解数据资源的使用权限。每个表对应一个业务过程,在企业物资管理中,多个环节都可应用这一数据体系结构。

4 结 论

信息资源规划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具有广泛应用。因此实现信息资源规划对企业项目施工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其基础理论和核心流程。强调了其主要过程为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和数据流分析,并阐述了各自的优势和操作流程。利用数据流分析,可以明确项目流程的数据使用现状,并采用用户视图的方式建立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模型,构建企业物资管理数据库。信息资源规划的合理性决定了企业物资管理的效率和企业的发展状况。信息资源规划的结果可为企业提供物料需求计划。从而使企业的物资采购和使用更具合理性,为企业提供统一的采购信息,满足合作单位的需求,促进企业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武开,徐荣贞.工程项目中物资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J].图书馆学研究,2012(11).

[2]罗亚毅.实施库存资源效能监察提升物资管理水平[J].农村电工,2014(5).

项目信息资源第3篇

一、项目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情况

集团下发关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安排意见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抽调了一批优秀管理人员,进行人员信息的采集工作。根据工作性质及公司实际情况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工作小组,工作办公室设在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落实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协调平衡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目前,组长:XXX;副组长:XX、XX;成员:集团人力资源部、组织部、信息化中心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各子公司组织人事部门、信息化部门相关工作人员。

2、协调沟通机制及相关制度建设情况

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能够顺利进行,集团人力资源部指派专人参加由冀中能源集团组织的业务培训,随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工作小组成员,多次召开实施指导会议,解决在信息采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传达冀中能源集团对信息采集工作的各项具体要求,确定本单位人力资源信息采集工作方案。集团公司各单位建立联络员制度,确保信息采集沟通渠道畅通,及时解决信息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业务流程梳理方面的情况

认真、高效地做好人力资源信息采集工作。按照《XXXXXXXXX的通知》要求,迅速组织集团机关及所属各单位进行信息采集工作,通过个人填报、查阅档案、个别询问等方式确保员工个人基本信息准确无误。截止到现在,所有单位全部入库,共4个单位,入库人员达350人左右,其中合同制工340人,劳务派遣10人;档案附表信息采集情况是:3个单位附表信息采集已经完毕,并已入库,还有1个单位附表信息正在采集中。

4、工资构成项目方面的情况

做好薪酬模块准备工作。按照《的通知》要求,集团人力资源部根据本单位薪酬核算体系,在修改完善规范基础上形成了本单位薪资核算模板,并对相关工资项目设置了统一公式。

5、统计报表设定等方面的情况

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统计报表体系,进一步规范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准确核实各类数据资料来源及计算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增强统计报表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二、未完成工作及原因分析

个别人员信息核实不准确、信息报送工作不及时

由于人力资源信息采集工作时间紧迫,采集信息量大,个别人员信息核实不准确造成录入工作速度较慢,影响工作进展。个别单位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未能及时上报人员信息附表。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1、信息采集

完善劳务派遣人员信息采集工作,进一步核实已录入人员信息,确保信息录入准确无误,并根据职工人员变动及相关信息变动情况,对人员基本信息表及附表信息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督促各单位加快工作进度,及时把准确信息上报至集团人力资源部,并及时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上级领导指导解决。

2、规范工资构成

对集团公司现有工资制度有侧重点地,对不同层次的人员的工资制度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完善基本工资制度,统一工资表模式。

3、统计报表

根据冀中能源集团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统计报表体系,确定本单位报表内容。

项目信息资源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旨在通过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注意事项,为未进行过这方面工作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提供一些经验和帮助,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所上系统的效果,并且为企业的信息化选择带来效益。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成功应用了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或者是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甚至是生产制造信息系统后,开始将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但这并不代表只有做好了财务、供应链或者是生产制造的信息系统后才可以进行人力资源的信息系统项目实施,只不过说企业为了降低风险愿意将企业的ERP信息管理分步进行,确保项目的成功。在国外,大多是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先于其他系统。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从理论上或是目前软件的分类管理上来讲其范围还是很大的,这其中可能就会包括薪资管理、人事管理、人事合同管理、培训管理、招聘管理、考勤休假管理、保险福利管理、绩效管理及员工或经理自助管理等很多方面,任何一个商品软件不会把这些东西集合在一起,他们大多是按其具体功能分模块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那么这么多模块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如何来实施才能确保它的成功呢,我在这里简单的做一个讲述,希望它可以帮助企业成功地实施自己的信息项目。

成功实施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我觉得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及准备:

一、确定符合实际的企业需求管理目标并选择合适的商品软件

有些企业在一谈到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或是实施时往往忽略了企业的现状,无边无际的要求实现着什么,不管这些要求是不是合理的、可行的、是否适合企业管理需要,这些事情或是想法是十分可怕的事情,目标明确并且合理是企业成功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前提。其实人力信息系统的应用应该是以目前实际管理的基础上,以规范其不合理的流程,建立可行性、合理性的管理制度或流程应用为目标,借助于应用软件工具规范或提高管理效率的一项工作。例如企业目前在员工考核、其他业务流程不规范的情况下只是希望将薪资管理实现信息化以摒弃原来手工处理工资的业务,那么企业可以只选择薪资管理模块,像绩效管理这些与企业非人事业务相关的内容最好目前不要选择,除非企业有足够的人力与时间来做业务流程的规范或是梳理,否则很难保证项目在实施时不被拖延或出现失败的局面。换句话说企业在选择时要考虑企业的目前现状是否允许低风险地完成企业的目标,而不是抛开一切现实状态意念上的高度追求。

确定好企业人力资源要实现的目标后,下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软件了。现在社会上光是国内就有成几百家软件公司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加上国外的恐怕就会有近千家这样的规模。如何在这众多的软件供应商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国内知名品牌的软件大多是经过众多企业应用检验的,其功能比较完善,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调整软件的结构或是功能,其价格稍微要高一些,但是较国外的要便宜;小规模没有名气的软件大多是根据某个企业定制开发的,其检验程度仅限于一家或是几家,但是软件的价格会占有极大的优势;国外的软件一般来讲拿过来不能马上适用于中国的企业,大多需要定制开发,其实施周期长,产品价格高,其日后维护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如果企业较小,需求不高,可以选择国内的小软件,如果企业要求信息化的集成程度很高,其应用范围很广,并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选择国内知名的品牌;但基本上不建议本土公司选择国外的人力资源软件,实在是担心水土不服。

国内的软件有品牌优势的主要是用友、金蝶等这些大的管理软件公司,他们有不同的产品系统,例如用友公司有E-HR软件,适用于集团型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还有U8人力资源,适合于中型企业管理,金蝶也是这样。

我们是去年(2008)上的人力资源系统的,当时已经执行了新的劳动合同,在软件选型时我们注意到有的软件公司在系统中就按最新的政策设计了软件,有的软件公司没有做出调整,结果我们选择了及时根据政策进行调整的软件公司的产品。这家公司的软件在考勤方面还有一个亮点打动了选型组的成员,他们的软件可以支持按不定时工作制进行考勤,其他软件商一般是没有这样的功能。产品很微小的功能可能对我们的工作效率就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让软件供应商进行产品介绍时一定要听他们的亮点,通过几家的比较,我们基本上可以选到认为适合我们的产品。选型时我们要注意一点,一定要选择具有长期发展的企业,否则几年内,软件供应商不存在了,我们的软件也就没有了使用保障。

二、要系统地规划项目实施过程,确定可行的实施计划

其实在购买了软件商品后,我们大多是需要软件公司与我们一起来进行项目的实施,很少有企业只买软件产品不买实施的,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不能靠员工自己摸透的,这样就会涉及实施费用与合作,如何保证在双方约定的条件下成功地将软件应用起来,这就是需要我们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合理的规划。其实规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个是项目实施的周期;一个是项目实施的人员及项目最终实现的具体目标(不同于上面第一条的目标,那是一个泛式的管理目标,而这里是一个详细的目标)。项目实施的周期大多是由软件公司与企业双方协商而定,但这个周期要符合项目自身的需要,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过短可使企业不能很好地掌握软件功能及建立起规范的流程,过长会浪费实施费用而且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另一点就是要明确这个项目由哪些成员组成,而不能让涉及的人员都跟进项目,否则企业的正常工作一定会受到影响。所以在人员选择上要慎重,一般情况下要把企业的高层吸引进项目中来,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项目大多是人力部门独立使用,与其他部门关系不是很大,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要的基础档案可能需要其他部门协同完成。这样企业的高管就可以协调这些非人力部门来完成这项庞大的数据工程。在部门间出现的“争论”可以进行“拍板”性强制执行。另一个是要求人力部门的经理进入项目,并充当项目经理一职,以组织本部门内各分科室或职能部门的工作衔接,并直接向项目监理进行进度汇报;再有就是需要若干名对人力业务熟知、有学习能力的人员进行项目,充当关键用户的角色。当然这些是针对稍等规模企业的,如果一个企业里人力部门总共就有3~5个员工就可不必这样挑选人员。

在有了一个时间周期与参与者之后,就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实施计划,把要达到的目标按天与人进行分解,明确每个人在每一个时间段要完成什么工作,以确保项目的最后成功。

这里要着重谈一下,企业提供了相应的团队的同时也需要软件方提供稳定的实施团队以确保项目的质量。有些软件厂商不确定自己的团队,而是采用抓人的政策,今天是甲来,明天是乙来,还都有理由说甲是薪资的专家,乙是绩效的专家。一定要他们进厂前也提供人员名单,并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以轻易换人,这样是对双方负责。

(一)要详细描述企业的现在流程,让软件方帮助企业规范流程,并体现在实施方案中

在项目实施中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有些软件公司会把这个阶段称为“蓝图设计”,可以想象这个阶段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地位了。只有在这个阶段把工作落实到最具体处,后面的工作基本上都会迎刃而解。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企业现状调查、企业需求分析、产品培训、项目解决方案等四个过程。

在企业现状调查中主要是软件公司采用访谈式、问卷式或其他方式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需要通过软件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企业在回答时需要实事求是地讲述,也可以向软件公司了解其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哪些好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将这些管理引进到企业管理中来。

企业需求分析是软件公司根据了解到的企业现状及未来需求做出的一份分析报告,他们会在报告中指出哪些是企业要在管理方面进行变革的,哪些是可以通过软件来约束的,也就是说他们会使企业的需求合理化,因为软件只能是一个工具,是一个管理上的规范,在这个方面企业要有充足的接受准备,很有可能软件公司的指出会让企业很多人觉得不舒服。

软件应用培训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软件公司会把适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的软件产品功能讲述给企业的员工(确切地讲是传授给企业的关键用户),他们在做培训时已经结合了以后企业运作时的业务流程及操作,在这里希望企业的员工不是呆板地接受,更重要是学习为什么这样做,这对以后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会很有帮助。在这里软件方也会将企业员工培训时反应的一些需求重新考虑,他们最终会在项目解决方案中全面地体现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所有合理需求。在做软件培训时,一定要要求软件方在培训前给出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做好培训讲义,以保证员工在接受培训时可以有参考的教材。

(二)要准备准确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解决方案进行测试,确保无误后上线

在项目解决方案出来后,软件公司通常会让企业按他们提供的数据格式准备企业现在的数据,这里可能会包括人员档案、部门档案、工资档案等很多,档案数量会根据企业所选的应用模块而不同,但我们要切记准备这些数据时一定要仔细,不能抱以“糊弄”的态度来做这个事情,因为我们以后的所有工作都将信赖这些数据,你现在不好好准备,在后来你只能重新补做,你会更痛苦。在准备出这些数据后你可以试着要求软件公司帮你把这些数据导入到系统中(我们就可以不用手工录入了,减轻很多工作),可能有些数据是不能导入那我们需要小心地录入,在所有的数据进行系统后千万不要以为这就可以了,我们一定要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对软件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进行验证,不是我们不相信他们提供的方案,一是通过这些实际的数据我们可以熟悉软件的操作性应用,二是也可以研究一下流程设计的思路,以后在企业流程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自己搞定了。在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业务得到充分测试后,我们才可以相信这个解决方案,这时我们才可以真正地进行系统切换,但这里有一个小窍门,我们在这个阶段可以自己编制一份操作手册,以确保我们真正的流程,还可编制满足自己岗位的操作手册,万一我们不在这个岗位时后来的人也可以很顺利地接手这个工作,或者是我们调到其他岗位时也可以快速入门。

注意一点,在数据准备好之后测试之前,我们需要让软件公司为我们进行数据备份,并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各类数据问题都一一在备份数据中进行修正,以方便正式上线使用。

(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按计划进行,做好每个阶段的总结与问题的跟踪

其实在做IT项目实施时最重要的就是保证项目在可控的范围内,不要超期,这一点我们在前面提到过项目的实施计划时要特别注意的。其实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要按周编制可行的实施周计划,这样才能有保证项目按预期的计划向前发展,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些相应的调整,防止项目偏差太多,保证主体按计划进行。最好在每周进行一下项目的总结工作,把计划要完成的与实际未完成的做一个比较,分析一下为什么没有完成,把问题跟踪下来。对于需要部门协调的可以通过我们的项目总监进行协调,需要拍板也找他定夺。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项目始终在向前推进,不要死撑着。

其实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冲突,例如与企业早期应用的财务系统、生产制造系统在人事信息、部门档案可能就会有冲突,当时可能就是解决财务核算问题或是生产中心的问题,没有充足考虑后期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可能性,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与原系统的应用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论证,寻求一个各方可接收的方案,妥善处理这些事情。笔者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企业早期上了财务、供应链、生产制造等系统,在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时,发现财务核算的部门是组,生产制造控制的部门是组的上一级“车间”,但是人力资源的绩效要到组,与财务一致,最后协调的结果是生产制造调整原有的应用模式,也控制到组,保证财务、人力、生产信息一致。

项目信息资源第5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成本管理

[分类号]C251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建设水平不但关系到教学和科研质量,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与作用。然而,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经费非常有限,加强和完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本管理,利用有限的经费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1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将数字图书馆作为主要建设和研究方向,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成立了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已实现了数据库的整合检索,初步具备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清华大学建立了包括机械史、数学、建筑、中国科技史、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数字图书馆。然而,高校建设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成本较高,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正是我们当下面临的一大挑战。

1.2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了信息资源的传播,促进了信息的共享,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提高了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但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本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2.1成本预算不科学

成本管理的原则和计算方法基本上采用传统方法,如在去年成本的基础上增加10%作为下一年的经费;成本管理粗放,存在非系统化的管理、不健全的责任管理体系和机制、人工化的支持手段和不准确的成本估计、预算,没有将外汇汇率、数据库购买合同、技术人员的需求等因素统筹考虑。

1.2.2在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方法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与系统的规范 各部门的使用资金该如何有效分配,哪一阶段该进行哪些方面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该怎样进行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系统的执行标准与规范,造成资源及资金的浪费。

1.2.3决策层支持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这是制约图书馆数字化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随着书刊、外文数据库的价格上涨,经费日益紧张,决策层对图书馆的宏观规划却缺乏指导和支持。

2 项目管理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2.1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通过一个临时性的柔性化的专门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领导、协调和控制,项目的全过程资源得到优化,从而顺利实现项目预期目标的过程。项目管理包括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综合管理等各个方面。

2.2项目管理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随着项目管理的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项目管理也逐渐渗入到各行各业,并以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规模表现出来,数字图书馆的许多业务均可归于项目。在保持一些日常重复性的工作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外,数字图书馆在实施一些可以成为“项目”的工作时,如果改变传统图书馆业务管理的方法,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执行这些“项目”,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例如: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图书馆的计算机系统应用开发项目;科研课题信息咨询查新项目;在图书馆读者服务、文化活动中的应用。

2.3成本管理的研究意义

项目的成本管理主要是完成对项目作业所需资源的经费管理。项目的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应使项目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经费有限,将项目管理的成本管理研究理论、方法运用到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中,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节约了数字图书馆的成本,保证了质量,降低了风险。

・明确的任务分解和责任承担,有助于任务的落实与目标的快速实现。

・项目团队的组织构架,有利于组织的扁平化管理,形成一支快速机动部队,提高组织效率和活力。

・项目经费专款专用,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3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成本管理机制

3.1成本管理的内容

项目在其生命周期中通常有一个较明确的阶.段顺序,这些阶段可以通过任务的类型或关键的决策点加以区分。每个阶段应涉及管理上的不同特点并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自建数据库与购买数据库两个方面。根据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思想,笔者将其分为4个阶段:调查与分析、制定标准与方案、实施、提供服务与总结评价阶段。其建设流程如图1所示:

随着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进度的推进,成本管理也随不同的实施阶段逐步推进和不断深化。成本管理在各个阶段中都有具体的过程内容,其基本过程如图2所示: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项目经费分解,将项目经费适当的分配给自建数据库和购买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以便更加合理的使用项目经费;②合同管理,合同中的经费必须明确,对于外文数据库的购买,合同要对汇率和外汇手续费做出明确说明;③成本使用控制,每一笔经费的使用都要有具体的记录,最后要进行总结上报;④项目调控成本管理,要求对经费的调控进行相关的记录,要有相关领导的签字同意;⑤项目经费拨款管理,对拨款的数目进行详细的记录,最终要与经费的使用统计进行核实;⑥成本审计等工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和结束时,对成本要进行审计核实。

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实施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程序见表1所示:

3.2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

3.2.1调查与分析阶段的成本管理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前期调查与分析阶段的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调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经费开支。调查与分析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参照其他高校购买数据库的情况确定要试用或购买的数据库。一般很多高校都购买的数据库可以肯定的说是教学参考价值比较高、具有一定的用户群、需求程度比较高的数据库。②改纸质问卷调查的形式为网络问卷调查或进行数据库点击率、检索次数、下载数量统计等方式。既扩大了被调查对象的范围,又节省了经费开支。③可以与数据库供应商协商,由数据库供应商提供调查费用,图书馆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用户调查。

3.2.2制定标准与方案阶段的成本管理制定标准与方案阶段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明确成本管理的概念,

做好全面的策划和预算,为具体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提供参照标准。主要任务包括:①制定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原则。②制定经费使用的各种规章制度。对购买数据库而言,要求在购买合同中明确购买费用。如果是外币的话,必须明确汇率及外汇手续费,购买完成后,要求对购买资金进行统计上报。③确定每个数据库建设经费实施的具体方案。

3.2.3

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实施阶段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按照上一阶段制定的各种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方案,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的成本进行动态的管理,实现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经费的最合理利用。主要工作是:①确定价格。在签订数据库购买合同之前,必须对数据库的价格进行调查确定,保证购买的数据库的价格最合理。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调查其他使用该数据库的高校的购买价格;一种是对于高校集团采购的数据库而言,采用统一的联系价格;另外,对于未参加联合采购的数据库,则组成资源谈判小组,对数据库的价格进行分析,然后与数据库提供商谈判,再交由学校招标中心进行挂网询价和竞价,确定最合理的购买价格。②将某些自建数据库的建设作为CALLS“十五”建设的子项目进行申报。对于选题实用性强,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据,建库平台符合CAIIS要求,人员和维持经费落实,有发展前途的项目,经专家组评审,可列为资项目,将给予不同数额的资助。经费实施中可以是1:1的比例,即高校图书馆出多少,CALLS再给多少;对于选题较好,但基础工作尚显薄弱的项目,列为非资项目,纳入CALIS特色库项目的管理体系,但不给予经费资助,后期验收时可以参加评奖。

3.3.4提供服务与总结评价阶段的成本管理 提供服务与总结评价阶段的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对项目建设中的经费使用进行统计和控制,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并为以后的建设提供借鉴资料。主要任务是:对购买数据库的购买资金、续购资金,自建数据库建设各方面的使用资金进行统计,形成《电子资源购置统计报表》等经费使用统计表格,上报学校进行审查备案;同时运用“挣得值”法进行经费的分析控制。

使用“挣得值”法的三个基本值是:①BCWS(Budgeted Cost of Work Scheduled),已安排工作的预算费用,即根据批准认可的进度计划和预算到某一时点应当完成的工作所需投入资金的累计值;②BCWP(Budgeted Cost of Work Performed),已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即根据批准认可的预算,到某一时点已经完成的工作所需投入资金的累计值;③ACWP(Actual Cost 0fWork Performed)完成工作实际费用,即到某一时点已完成的工作所实际花费的总金额;三个基本值实际上是三个关于时间的函数,即:BCWS(t)(O≤t≤T),BC―wP(t)(0≤t≤T),ACWP(t)(Oegt~T);其中T表示项目完成时点,t表示项目进展中的控制时点。在理想状态下,上述三条函数曲线应该重合于BCWS(t),如果管理不善,ACWP(t)会在BCWP(t)曲线之上,说明费用已经超支。

从上述三个基本值还可以导出一个重要指标:①CV(Cost Variance)费用偏差,指在某一个检查点上BC―WP与ACWP之间的差异,即:CV=BCWP―ACWP。当CV为负值时,即表示超支,实际费用超过预算费用;若在几个不同的检查点上都出现此问题,则说明项目执行效果不好。当CV为正值时,表示节支,实际费用没有超过预算费用,项目执行效果良好。②CPI(Cst PerformanceIndex)费用绩效指数,指预算费用与实际费用值的比值,即:CPI=BCWP/ACWP。当CPI>1时,表示节支,即实际费用低于预算费用;当CPI《1时,表示超支,即实际费用高于预算费用。

.

挣得值法是种较准确的事后评价方法,当成本超支时,我们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分析其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出现了重大的技术难题,计划不充分,物价上涨。工作量大幅增加,管理协调不好,管理效率低等原因。然后再根据分析的结果,对症下药。例如:2007年某数据库成本预算为~580 000,即BCWP=580 000,实际执行时,价格却为~600 000,即ACWP=600 000;CV=BCWP―ACWP=580 000―600 000=―20000,CV为负值,说明超支了20 000。究其原因,是因为该数据库提供了附加服务和新增数据而导致超支。这种超支的原因和数额我们是能够接受的。故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认识到成本管理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中的重要作用,采用了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以华南理工大学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4.1华南理工大学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4.1.1改变传统的经费管理模式

由被动式成本核算管理转变为主动的效益型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贯穿于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在数据库成本预算方面做的更加详细:有的数据库签合同的时候是一次签2―3年保证不涨价,有的数据库则要考虑下一年是否购买,另外还要多预算一部分经费用于下一年的新增数据库。在数据库非常有必要购买但是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则需要与数据库供应商协商,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解决。

4.1.2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有计划的进行资金的分配,明确各建设阶段的目标和工作内容,分阶段进行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4.1.3

图书馆通过与二级学院的领导沟通,进行项目合作,争取更多的经费来源目前有以下几种方式:①二级学院和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购买数据库,合作期为三年,第一年的款项由二级学院负责,后两年的款项由图书馆负责。这类合作一般为二级学院经费比较充足,该学院想引进一些本学院相关专业的数据库。②二级学院负责签订数据库协议,并付款,通过图书馆来管理和维护。数据库每年都存在着经费紧张的问题。因此,图书馆通过各种机会增加合作,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来维持数据库建设。

4.2华南理工大学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操作过程

华南理工大学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实施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之中,其基本操作过程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在调查与分析阶段,明确了成本使用的基本原则,即“专款专用”原则;在制定标准与方案阶段,确定了成本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具体方案,对经费进行了预算与分配;在实施阶段,则严格控制每一笔经费的使用,通过申请资助,扩充经费,通过进行购买数据库的谈判,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最后,在提供服务和总结评价阶段还要进行成本的统计与核算,确保经费

的支出合理,使用恰当。

4.3华南理工大学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绩效评价

华南理工大学通过对其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进行成本管理,在经费的获取、预算和使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通过图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使用了科学的预算方法,实际的使用经费与预算经费差别相对传统与实际经费的差额更小,并且通过合作方式获取了更多的经费,可以较好地利用经费购买数据库,达到理想数据库建设的效果。

5 总结与展望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旋律。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集散地、教学和科研的信息中心、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认清形势,加快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进程。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的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能够很好地节省项目建设的成本,有利于运用有限的资金成本进行一流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有利于提高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竞争力和影响水平,也将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林,宛玲,徐引魔,等.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的技术要求.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4);14―19

[2]李桂银,毕强,基于项目管理的Ic构建.图书馆学研究,2008(u):2―5

[3]李志毅。唐承秀.英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2007(6):64―67

[4]任青.成本效益原则下的复合图书馆建设.情报资料工作,2005(5):84―87

[5]麦淑平,冯志纲.试论图书馆项目管理的导入.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7):1―2

[6]郑惠伶.项目管理制:新型的商校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2):98―99

[7]毕静.图书馆的项目管理怎么做.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1):35―36

[8]欧阳品山。陈益刚.项目管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运用探索.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151):2―7

项目信息资源第6篇

关键字: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资源平台;平台搭建;试验效应

一、专业教学资源的现状分析

自创办信息技术专业以来,我校根据当地制造业发展的优势,确立了将信息技术应用作为传统建设专业的办学目标,硬件投资逐年增多。但硬件质量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办学质量的提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软件缺乏的矛盾却逐渐显现,特别是很多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资源明显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图片资源严重短缺。

每个专业所涉及的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很广泛,而专业教材仅能提供不足20%的静态图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专业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但图片资源难以随着新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变化。

(二)用文字和静态图片难以反映动态过程。

在信息技术的项目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把一些动态的变化过程和动作原理向学生讲解,仅凭语言表述和静态图片展示难以突破理论难点,如某些功能电路的原理是在瞬间完成,传统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三)项目实训环境难以再现真实的工作场景。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模拟环境和实际工作场景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造成校企合作的一道鸿沟。如何让受训的学生不出校门,又能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工作场景是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课题。

(四)项目实训及考核缺少交互性。

传统的项目实训和考核手段由于客观上的交互性差,急需要用一种新的手段来替代。

二、项目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受到现代教学技术的启发,我校提出了构建 “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资源平台”的设想,具体包括以下两大部分:

(一)搭建项目教学资源平台。

项目教学资源库平台是依托互联网环境,方便师生上传和下载资源的交互平台,也是师生和资源库实现对话的窗口,它的功能就像一个能容纳大容量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容器,界面简捷和直观,操作方便,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以方便师生上载和下传。

(二)组建素材资源库。

素材资源库根据项目教学资源特点细分为电子课本、动画视频、动作动画、电路原理图形、实物图片库、交互文本和其它类别。

三、项目教学资源库的特点

(一)数字化的专业教材——电子课本。

将教材通过扫描仪作数字化处理,再经专业软件编辑,使图文产生分离,制作成html格式的电子档文件,师生只要通过互联网登录到教学资源库界面即可方便读取。数字化的电子课本不是传统教学课本的简单复制,更具有人性化的特征,方便师生教和学,主要特点有:

(1)方便读取和查阅。电子课本的页面和教材页面相统一,但经数字化后所保存的格式不同的文字和图形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时可根据需要只提取其中的文字或图形。大量的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资源形式为教师制作电子教案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2)电子课本的页面间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相互关联,师生查阅和读取时可方便跳越,方便师生阅读和检索,读取功能已远远超越了传统工具书所具备的常规功能。

(3)方便素材的提取与再合成。在电子课本中,由于采用图文分离的形式,师生可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要方便地提取其中的任何一幅图片或文本,可为制作教学课件节省大量的时间。

(二)可重放和慢放的动作片断——动作动画。

在专业课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有些工作过程是在瞬间就产生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静态的图像试图将学生带进活动的时空,对于结构和变化较复杂的过程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化解知识的难度较大,且效率极低,学生难以接受。而通过模拟、慢放和重放等手法可真实再现动作过程的动作动画,可轻易地突破这一难点。我们所开发的FLASH动画素材,通过慢放和重操作,使教学活动轻松自如,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目了然。动画的重放和慢放并不是对动作过程的简单重复和分解,在动画中合理使用交互功能可增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如在电子线路的动画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动画将电路工作的因果关系和动作顺序通过点击动画按扭去分步操作,指导教师根据这种因果关系进行讲解和分析更具逻辑性,使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变得通俗易懂。

(三)自主学习的好帮手——交互训练。

为及时把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平台增设了“课堂学习检测模板”,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对话平台,任何一门学科只要提供所要检测的文本资料,都可利用这个平台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做出及时的检测,平台系统会自动对所测试的结果做出正确的统计和判断,帮助指导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或结构,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真实的场景再现——活动视频。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某些工作环境及场景无法在实验室中去模拟,视频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例如我们将企业中的真实工作场景“搬”到了室内,学生足不出户便能亲身体验到室外大型设备的安装过程,基本解决了在实训室中根本无法模拟的难题,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空间能体验到广阔的真实工作场景。

(五)资源查询与管理的捷径——教学资源平台。

项目信息资源第7篇

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加速了健康医疗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涌现,为人口健康信息化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卫生计生行业推进职能转变、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浙江省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邱务土说,丽水市卫计系统以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为抓手,破除医疗信息孤岛,共建互享优质健康数据资源,不断开创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和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新局面。

示范项目背景

卫生信息一体化建设 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2012年原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目前,浙江省级平台“一个专网”和“两个基础资源库”的基础架构已初步建成,并实现了与部分市县平台的数据交换。

在此背景下,丽水将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纳入PPP项目,采取“市县乡村一体化”建设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一步到位将健康信息服务辐射到村,并采取自建“健康云”的方式,搭建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及各大业务系统。

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峰分析认为,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是关系丽水全市民生的现代服务工程,它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本市的人口健康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推动对社区居民的全程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服务,方便居民就医,降低医疗费用;二是促进区域医疗协作的进一步加强和医疗服务模式的持续改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有利于对区域卫生资源的统筹规划,以及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四是有利于节约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提升卫生资金的使用效率。

示范项目概况

建设智慧健康惠民工程 实现医疗数据信息互联共享

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韦炜介绍称,该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是在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利用2~3年的时间,按照“市―县―乡―村一体化”模式,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到2017年建成“一朵云、一张网、一个中心、四大数据库、四大标准规范、六大业务应用”,实现丽水市各医疗业务系统、相关部门数据中心和浙江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共享,实现医疗数据信息共享。

该PPP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基础建设工程,包括人口健康信息专有网络、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人口健康数据中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二是智慧健康工程,包括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区域检验、影像、心电、病理协同系统、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药品管理信息系统、卫生计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三是信息惠民工程,包括居民健康服务平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系统、健康养老信息服务、远程医疗和网络医院等。

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的建设范围涵盖该市所有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的信息系统及配套基础设施,具体包括全市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33 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23 家公立医院、193 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3个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项目建设期总体预算为1.41亿元,特许经营期为11年,第二年开始支付购买服务费,支付期为10年,项目10年预算支出为1.7976亿元。该项目实施机构是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示范项目进展

三大块建设已接近尾声 今年底完成所有项目

2015年9月,经过竞争性磋商,运盛(上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7家上市公司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的社会资本合作方,与丽水市国有出资人――丽水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项目公司,以“项目投资、开发和运营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方式来实施该PPP项目。

2015年12月,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丽水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政府出资人)代表市政府与中标的社会资本方运盛(上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此后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共同成立的项目公司为丽水运盛人口健康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公司享有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的特许经营权,通过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提供项目投资、开发和运营等服务,并在特许经营期满后将该项目设施无偿、完好地移交给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或丽水市政府指定的机构,并保证正常运行。

据韦炜介绍,目前该项目三大块建设内容为专网、数据中心和软件系统。其中全市布设了一张专网,1200个点位已经覆盖完成;数据中心投入2500万元,建成了两个本地数据中心,目前正在测试,异地的备份中心正在建设;软件系统方面,已经完成了一套健康档案系统,对公众开放预约挂号的公众门户网站、区域影像系统及微信公众号已建成投入使用,社会反响良好;基层医务人员工位系统也已完成。管理系统上,考核平台正在建设,23家县级以上医院的系统接口建设正在进行,进度过半。总体来说,该项目的建设已接近尾声,整个硬件投入全部完成,软件系统正在加紧补充完善,确保今年底完成全部工作。

示范项目成效

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实现多赢 社会效益更为突出

丽水市财政局PPP项目中心主任张剑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该PPP项目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社会资本方的运营与管理优势,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张剑飞说,10年特许经营期间,政府付费总额为1767万元,每年仅需支出176.7万元,中标价不足预算控制价的10%。通过PPP模式运作,政府付费总额大幅降低,只用原来预算控制价十分之一的投入就撬动了一个优质项目。从运盛(上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提供的财务方案可以看出,即使政府方面投入该项目的金额不足预算的10%,但是依靠运盛(上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强大的运营能力,仍能保证项目公司达到6%~8%的预期收益,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互利多赢的局面。

张剑飞说,该PPP项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了统一的医疗资源平台。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消费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政府管理机构可以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并进一步降低成本,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

二是实现信息协作与多方共赢。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各卫生机构可以更便利地进行信息共享和分工协作。对医疗机构而言,方便了医生诊疗;对科研机构而言,医学研究获取信息更为便利;对于卫生管理机构而言,在降低市民医疗支出的同时也减少了大型检查设备重复投资造成的浪M;对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机构来说,能及时监控到异常及突发病例情况。

项目信息资源第8篇

随着国内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各个行业普遍开展项目建设活动而产生大量信息资源,要求企业建立切实额的信息管理方案。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下,项目信息管理运用包括:

1、信息收集。

是项目信息管理各环节中关键的第一步,是后续各环节得以开展的基础。应用计算机网络平台手机相关信息,能够为信息管理操控提供指导依据,帮助用户解决实际信息处理中的问题。项目信息管理中,要全面、及时、准确地识别、筛选、收集原始数据,从而确保信息处理的正确性与实效性。

2、信息加工。

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要注重原始信息加工与处理,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可利用价值。一般来说,信息加工过程主要有鉴别真伪、分类整理、加工分析和编辑与归档保存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照预定方案执行,才能不断优化数据信息的处理流程,避免信息资源丢失造成的不利影响。

3、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也称信息传输,使信息以信息流的形式传递给信息的需求者,项目的组织机构设置是项目内部信息传递的基本渠道。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下,信息传递需根据原始数据特征完成处理,按照预先设计路径实现传输与操控,进而整合了项目信息资源利用模式,综合运用了信息管理平台。

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表现

随着项目信息事业快速发展,项目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也广泛实施,合理开发与利用项目信息成为不可缺少的工作。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内部项目的规范化流程管理,达到有效控制项目项目进度、提高项目完成质量、降低项目成本的目的。

1、项目管理。

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全程集中管理,包括项目信息管理、项目计划管理、项目验收管理等功能。针对传统资源利用存在的缺陷,网络信息收集人员要做好充分的调控准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综合控制。项目管理功能涉及到多方面操作,主要围绕信息资源收集与处理开展,进而为后期处理提供科学的指导。

2、项目申报。

对正在申报的项目进行集中管理,由计算机网络执行申报流程,按照预定方案采取科学的操控模式。网络调度中心要坚持科学改革原则,根据地方资源实际利用情况建立开发模式,把特色项目资源价值发挥到最大,进而满足区域资源利用决策要求。

3、项目追踪。

对项目关键点、里程碑进行跟踪监控,实时收集项目执行涉及到的问题、变更、资源利用情况、成本等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用于项目信息管理,可采取定向追踪操作命令,按照项目信息管理要求及时定位,进行项目的完成状态分析,包括挣值分析、任务变更影响度分析等。

4、项目关联。

项目信息门类多种多样,由数据平成相对应的处理任务,利用网络完成项目信息关联任务,这也是信息实际处理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现阶段,项目规划及处理模式中的信息资源,也可按照知识门类进行划分。例如,管理各项目的联系人信息、项目成果、著作权、过程文档资料进行统一管理。

三、结论

项目信息资源第9篇

【关键词】信息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建议

1、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的前提是进行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消除“信息孤岛”,共享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规划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基础,IRP的基础是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IRI的实质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造、重建或重构数据环境。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资源规划是很重要的一环。在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资料、指标、图纸、报表及其它显性资源,也存在各种各类的知识、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个体等隐性资源。信息资源规划是对实施信息化后产生、控制、使用这些资源进行识别和分类;评估、挖掘、获取、共享各类知识;对承载信息资源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分析、设计和指导。

1.1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

信息资源规划的任务是对支撑业务流程的逻辑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具有结构化、标准化、一致性的共享数据库。分析业务流程重组后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可靠性等,理解数据的共享要求和应用策略以及数据使用中的问题,使信息资源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的管理要求。

1.2信息资源管理标准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是指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标准。威廉・德雷尔 1985年在其《数据管理》专著中总结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数据管理五项标准,内容如下:

1.2.1 数据元素标准。数据元素是信息资源中最小的信息单位,是抽象的数据对象。它的质量是构建稳定的数据结构基础的关键。数据元素标准包括数据元素命名标准、标数据元素识标准和数据元素一致性标准。

1.2.2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信息标准中的基础标准。信息分类编码的对象,是一些最重要的数据元素,自动处理、检索、存储和传输信息的质量及效率与这些元素紧密相关。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信息编码就是在信息分类的基础上,将编码对象赋予有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和处理的符号。信息分类编码工作要确定每个编码对象的编码规则、码表结构和代码表。

1.2.3用户视图标准。用户视图是一些数据元素的集合,表示用户对信息需求和数据实体的最终解释。用户视图是数据的系统外在表现形式,是系统的输入、输出媒介和手段。用户视图与外部数据流是同一词,来自某个数据源流向某个数据接收端的数据流。常用的用户视图有纸面的,如图纸、单证、表单、报表、账册等;有电子的,如屏幕格式等。

1.2.4 概念数据库标准。概念数据库是用户对数据存储的最终解释。用户的信息需求,应首先界定概念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综合信息资源用户的数据要求构成的全局数据库,表示数据库的整体数据组织状况和逻辑结构。

1.2.5逻辑数据库标准。逻辑数据库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的解释。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逻辑数据库是一组规范化的基本表,是从概念数据库中映射出的所需信息。逻辑数据库表示的是局部数据的数据库逻辑结构。

1.3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在定义数据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信息资源规划方案,为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依据,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在信息资源规划中,将隐性资源转变为显性资源,有序传递、整合、规划和有效利用各类知识资源。因此,信息资源规划是资源的知识管理规划。信息技术的投资,可能不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益,因为基于信息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转变为基于知识管理的竞争优势,以信息资源规划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规划,如果不实施知识管理,将不会产生显著的信息化效益。

1.4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信息资源规划的关键。不仅仅信息整合,也包括各类显性、隐性知识的整合。如何在整合各类知识资源中创新,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目的。在资源规划中,既要考虑信息化建设前期的知识挖掘、分类、整合;也要考虑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源的收集、分类、整合,如何有序传递、有效利用。

还应考虑后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将要形成的分散的、孤立的、相互关联的各类资源的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最大可能的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使内容和服务提升到新的高度,消灭大量存在的“信息孤岛”或“信息烟囱”,获得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使信息技术的投资获得增量,将潜在价值转变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2加强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建议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有关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领会

依法进行项目管理,不仅仅关系到单位主要领导责任、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更关系到分管领导、承担项目工作的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因此加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领会,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并贯彻执行绝不是空话,学习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而是要真正做到认真学、仔细学、学以致用,才能为推进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对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集中学习和讨论,组织专题报告和讲座等,切实提高依法进行项目管理的能力。

2.2进一步做好项目规划、技术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确保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有关规定,项目批准立项、批复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后,项目实施中必须严格按照批复文件执行,严禁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等,如确需进行调整,必须报原批准部门审批。实际项目执行中的调整往往是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因此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并对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产生直接影响。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并进行项目内部评审,确保申报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储备工作,充分进行需求调查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项目的筛选申报工作。建议成立单位内部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外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内部评审、专家论证,严把申报项目关,确保申报项目的质量。

2.3进一步做好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按照农业部关于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基建项目和财政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府采购计划编报、招标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严格遵守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项目财务管理制度。针对目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与政府采购管理规定不完全协调一致的问题,研究细化项目实施政府采购程序和工作流程,标注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依据,以便更好地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合法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