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0 10:24:02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第1篇

一、熟读《课程标准》,吃透《高考说明》,做好教学理念的更新

吃透《高考说明》,对高三地理教学起着最为关键性的作用。《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教师还需要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同时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二、认真分析学情,把握教学起点;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要求,不断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从生源看,当时我们的学校是定点完中,我们的学生是经过东台中学、安丰中学、三仓中学等星级高中招生完后才招来的,平均排名都在五六千名之后,所以,我们没有尖子生,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的教学就只有降低难度,放慢速度,稳扎稳打,打牢基础。

2.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要求,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1)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特别是高三教学更显得尤为重要。

(2)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双基落实

“实践出真知”。教学效果要靠教学实践来检验。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教学案、学生作业以及周练这三个环节,各有所重,又相互联系。

三、调整教学心态,从容应对高三教学

高三教学非常辛苦,又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巨大成绩压力,许多教师可能心情烦躁、心理失衡,对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容易走极端,从而大大降低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好教学心态。

1.对新高考方案变化的心态调整

近几年江苏高考方案变化较大,地理学科由强调分数(满分150分)转为要求等级(B级及以上)。2008年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B以上,2009年之后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C即可,进一步弱化了地理分数在高考选拔人才中的要求。地理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认真学习新地理课程标准,研究考试说明,最大限度地保证上线学生的地理等级要求。

2.对新课程教学学情的心态调整

许多高一学生的初中基础都极为薄弱,地理知识基础和地理基本技能非常不理想,学习几乎从零开始。进入高二后选修地理科的学生多数是年级中的文化后进生,学习习惯不良,个别学生甚至学习态度都不端正,使教学难度较大。高三一轮复习应该巩固基础,同时特别注意补弱;二轮专题复习应拓宽深化,夯实基础;三轮复习尤其强调答题方法及规范性教育。

3.对新测试教学考情的心态调整

教师必须面对考试,教学质量更多地反映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教师面临来自学生、社会、学校的成绩压力,学生期待高考能够改变命运,学校期待通过高考提升社会影响力。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第2篇

[关键词]导入;地理教学;高效率;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18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地理学科的教学而言,无论是初中地理还是高中地理,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探究教学活动。尤其是现阶段,在一些省区市,初中地理不属于升学考试科目,这样一来,在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中,无论如何初中地理的教学工作都是与“升考”科目无法相提并论的。加上无论是初中地理还是高中地理,课本里的许多知识板块甚至规律等都是较为枯燥乏味的,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一味地为“45分钟”服务,或者依然是“满堂灌”“填鸭式”甚至“自习式”的老把式教学,别说要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恐怕连教学目标都难于达成。有道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导入环节呢?我认为课堂导入的合理设计是始终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如下几点,是我从教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30多年来,对如何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的肤浅认识,借以抛砖引玉。

一、根据校园生活设计导入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而言那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便可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象开始设计导入。譬如在高中地理“地球运动”这一知识板块的教学中,在突破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教学要点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今天的地理课咱们不讲地理,而是先上体育课!体育课上好了咱们再上地理课,而且是我作为体育老师来上体育课。”学生虽然已上高一,但是对体育课的“玩”以及地理老师上体育课,他们还是十分感兴趣的,纷纷惊奇地问道:怎么上?在教室上?于是我就在黑板左右两边各画出两条竖直线充当旗杆,安排两个小组长到讲台前,并向全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两个组长各分别用一只手握住旗杆,另一只手拉着本组另一个同学,第二个同学的另一只手又拉着第三个同学,以此类推,全组同学就这样手拉手保持直线,在相同的时间按相同的方向同时转动一圈,谁的速度需要最快才能确保在相同的时间内转动一圈?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全组学生角速度一样(每个学生都在相同时间内转动一圈,360度),线速度是最外边那位学生最大。并能迅速突破考点:如图中,角速度A=B=C=D;线速度(旗杆顶点)A>(屋檐)B=(屋檐)C>(门前)D。

又如讲“工业区位的选择”这一内容,我的导语是:“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都闻到校园里飘来阵阵臭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因为学生已在课前进行了预习,所以很快找到了答案:校园东南工业园区的工厂是污染源,受污染的大气随夏天的风(东南风)进入校园。

二、根社会生活设计导入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无论我们的教材如何改版、选编,它都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那么,我们的地理教学又有哪些社会生活例子是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呢?譬如我在讲高中地理“太阳周日视运动之太阳高度角的日、年变化规律”时,引用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小儿辩日》这个古典故事作为导语导入。经过课堂上的激烈探讨,学生不光是解决了当年孔夫子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且活学活用,解决了教室窗户的窗帘为什么早上要放下来遮挡阳光,并需要随时间的变化去调整窗帘等问题。在探究性教学的互动中,不少学生通过知识的链接,也很快地将“地产商在建造房屋时为什么一定要考虑好街道及其他建筑物与光照的关系”问题弄得明明白白了。

同样的道理,虽然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教学难度大大不同于高中,但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也是无法与高中生相提并论的,他们更加需要能激发兴趣的导入才能迅速融入课堂教学,积极参与互动、探究。譬如在初中地理(湘教版)初一上册“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一次在列车上,一位中年妇女因为人多拥挤丢了鞋子,上车后她说她的‘孩子’不见了,闹得车上车下全帮她找孩子,列车被迫晚点……原来是她普通话说得不好,将‘鞋子’说成‘孩子’了。同学们,知道学好语言有多重要了吧?我们伟大的领袖主席说过,语言这东西,要学好它,非下苦功不可……”

三、提炼教材内容设计导入

进入高三年级,地理学科基本都进入一轮和二轮的复习了。第一轮的复习主要是回顾、总结、夯实高中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将知识进一步运用、拓展、提升;第二轮主要是针对高考的内容、考点、题型、方法、技巧等方方面面进行强化训练。特别是在第一轮的复习中,不少学生是学了一块又忘了另一块,缺乏整体性与区域性的统一、系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这时教师可以设计能让学生迅速“开窍”的导语。譬如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复习导入,我说:“同学们,《三字经》不陌生吧,咱们能否将必修一用‘三’来概括呢?我举第一单元为例,其余的由同学们自己总结归纳,如何?”

地球和地图

经纬线的三个特点:形状、方向、长度。

经纬网的三个意义:定位置、定方向、定距离。

纬线(度)的三个段: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地球仪上的三条重要经线:0度经线、180度经线、20°W-160°E。

地图有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有三种: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各种等值线的形态一般有三种:闭合、平行、弯曲。

计算极昼期间某地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关键点有三:极点、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点、介于以上两者间的某一点。

没过几天工夫,学生也能依样画葫芦地归纳出来了。如:

大气

大气层结构分三层,自下而上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三种:吸收、反射、散射。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三个:太阳高度角(纬度因素)、天气状况、地势高低。

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有三个: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逆温现象一般有三种: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含锋面逆温)、地面逆温。

近地面大气气温变化渊源有三: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大气环流除季风环流外还有三个: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影响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因素有三个: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三个:锋面(冷锋和暖锋)、气旋、反气旋。

陆地和海洋

地球结构分三层:地核、地幔、地壳。

地壳岩石分三大类:岩浆岩(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

陆地水的循环形式有三种: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

江河水的补给形式有三种:大气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异。

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波浪、潮汐、洋流。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第3篇

与时俱进 树立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大多高职护理院校采用“2+1”模式,即2年在学校学习,1年临床实习。临床教学与学校课堂教学分两个阶段,处于相对脱节状态,理论学习与临床学习相隔时间长,临床老师与学校老师缺少沟通和联系,互相不了解对方的内容和要求。如果护理教学严重滞后于临床护理的发展,学校培养的学生到临床后往往需要重新进行规范化培训,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及医院效益都是不利的。

为此,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通过一系列市场调研、对比分析后,结合自身实际,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不断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

市场调研,明确护理岗位能力要求 为全面真实了解医护人员岗位要求,学校通过设计《护理专业人才需求量表》、《护理岗位能力问卷调查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调查表》等进行调研,了解护理人才需求及护理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对二级、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不同级别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理管理人员、临床一线护理骨干、护理带教老师等实施护理实践专家访谈,对护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研,分析护士从学校毕业到成为一名护理专家所要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了解每一阶段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

找准切入点 确定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由学校牵头,重庆市委、市政府、卫生局及周边103家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共同搭建了“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平台,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办学、取长补短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践中,学校护理专任教师与理事会单位临床护理专家共同组建了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分析护理岗位能力和护理教育现状,确定了学校培养的护理人才应该是适应医院及社区用人需求、紧贴护理岗位需求的人才,是具有良好职业情感、精湛护理技能和正确临床思维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

抢抓机遇 探索“一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

实践中,学校紧紧围绕“紧贴临床护理岗位需求,培养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为平台,由护理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探索构建了学校、医院深度融合的“一平台、三突出、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大大提升了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一平台 “一平台”即在“三峡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的协调下,搭建校院共建共管的护理实训实习教学平台,院校共同实施护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三突出 “三突出”即在三年学习中,突出“职业情感、专业技能、临床思维”三个维度的培养。全程实施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培养护理学生职业情感;将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基本工作方法贯穿学习始终,学生早进临床、早进社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培养专业技能和临床思维。

三递进 “三递进”即以实训实习教学平台为依托,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递进融合于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全程,专业基础技能与临床专业技能递进训练,临床思维从框架形成到成熟完善递进培养,实现“职业情感、专业技能、临床思维”递进式培养。

以职业情感培养为例,学生从第1学年,通过临床教师进课堂进行专业教育,学生进入临床、进入社区,认识护理岗位,认识护理专业,了解护理工作流程,培养职业神圣感,增加护士角色认同,建立关爱生命的基本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第2学年依托院校共管的实训实习教学平台,在校内仿真训练基地及临床真实环境中学习,专兼职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寓人文关怀于专业教学中,职业情感得到深化;第3学年,学生在真实岗位环境中践行和深化职业情感,最终形成“热爱生命、爱岗奉献、严谨慎独、恪尽职守、团结协作”的护理人文素质。

真抓实干 “一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大放异彩

为保障“一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持续进行,学校严格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真抓实干,在制度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日新月异,在院校深度融合、合作育人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师资队伍建设 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承担,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内实训及临床实习由临床兼职教师承担,强化技能的培养。同时,学校加强与临床医院的沟通,借鉴临床教学的宝贵经验,促进学校教学与临床教学的无缝对接,不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强化实训基地 校内按照行业标准建立仿真实训基地、配备实训设备,具备专业校内实训教学、行业培训、技能考核等多重功能。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课前认知、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学校改革传统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过程的“2+1”模式,将见习、实习、顶岗实习与理论学习交叉进行。

夯实制度保障 制定“护理专业人‘一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执行细则》《实践教学基地带教教师聘任和管理办法》《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考核办法》等护理实训及实习相关制度,以及教学运行与管理的相关制度、学生管理相关制度,保证人才培养的实施与质量监控。

整合教学组织 以“三峡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为合作平台,以生命周期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按照知识的基础、支撑和发展逐步递进的原则安排理论教学内容;以标准化、综合化、岗位化逐步递进为原则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以适应教学内容特色为原则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胜任“教、学、做”一体教学任务为原则配备专兼职教师,系统化组织教学。突出学生职业情感、专业技能、临床思维的培养。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第4篇

【关键词】高考;学案教学;高三地理;问题;策略

1引言

高考是大多数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必须经历的历练和考察,虽然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高考是唯一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和审查方式。因此,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高考复习中投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当前“小综合”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因此,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

2“小综合”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小综合”高考模式下的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与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不尽相同,因此,老师必须应对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然而,从当前大部分高三老师的教学情况看来,高三地理复习现状并不如人意,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和不足,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分析的。

2.1老师教学方向出现偏差,混淆“复习教学”和“常规教学”

正如我们所知,复习主要是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和体系。而从现实情况看来,不少老师在教学方向上都出现了偏差,混淆了“复习教学”和“常规教学”。

具体说来,一些老师在地理复习教学中,将高一、高二已经学过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基础知识进行重新讲授。当然,这种近似常规教学的复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全面的弥补自己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但是,重复教学也会导致复习进度被拖慢,导致复习效率低下,阶段性复习成果差异大的问题的出现;同时,不少老师还忽视了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在地理复习过程当中顾此失彼,无法站在整体的角度融会贯通地理学科的学习。

2.2教学模式僵化,缺乏创新

在“灌输式教育”的观念指引下,不少老师坚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老师们用着沿革已久的复纲和复习教案对学生实施教学,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文科综合的三门学科,尤其是地理,是十分讲究灵活变通与实际应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奉行“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答题技巧虽然能够得到提高,但是学生的实际文科素养并没有得到提升、对学科知识也并没有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3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进度难以保障

诚如我们所知,在高三复习、冲刺阶段,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水平已经初步形成,也就是说,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而高三文科综合的复习难度和深度也远远超过高一、高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应该是建立在整体层面上的,但现实情况却是不同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大不相同。因此,不仅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难以合理地进行复习教学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进度的规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感到很大的压力。因而,整个复习教学的教学进度很难得到保障,老师在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和讲授上难以把握一个合适的“度”。

3加强学案教学在“小综合”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的措施探讨

由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前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现状不尽人意,因此,为了应对和解决当前“小综合”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进主张“为学生编制专业学案,鼓励学生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学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3.1充分考虑学生多样性,编制分层次教学方案

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当重视这一点,做到因材施教,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多样性的基础上,编制分层次的教学方案。

具体说来,老师应当从相关地理考点出发,在“教法”和“学法”的最优化上尽心设计,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从学生对地理认知的基础、对不同地理知识的兴趣点与共鸣点以及学生在地理学科上的薄弱环节入手,寻找教学设计的突破点,从而制定分层次的地理教学学案。

3.2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推行互动式学习模式

学案教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鼓励“先学后教”,这是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截然不同的,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老师应该对学生放任不管,更为正确的理解是,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老师应当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教学自主探讨和学习,并在学生遇到问题、发生错误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例如,在复习水坝修建的知识时,老师就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水坝修建对当地发展的影响,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自主探讨和研究,并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答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不少学生在讨论时,思维都会受到限制,角度也有所偏差,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这些方面进行思考、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思考和讨论方向,进行互动式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在讨论和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学案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和困惑,例如在教授锋面气旋的知识点时,学生提出为什么锋面没有反气旋这个问题时,老师就可以将这些问题收集起来,作为生成性复习资源,将其整理归纳之后编制进原有的学案当中。

3.3鼓励学生培养预习习惯,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学生才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推行学案教学时,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初步、简单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更好地跟上教学进度。例如,在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上,不少学生表示自己存在学习难度大、听课效率低的问题,因此,老师更是要在学案中总结和归纳出计算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的难点和重点概念和解题方法,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详尽的阅读,从而更好地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高考十分注重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因此,在日常的复习教学中,老师应当鼓励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关于人文地理的题目时,就要指导学生从经济、文化、地缘等角度出发分析原因及影响,让学生在这这个过程中构建起完整的知识脉络。

4结语

总体而言,“小综合”模式下加强学案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学案教学的推广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充分考虑学生多样性、编制分层次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推行互动式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培养预习习惯,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点;同时,在推广学案教学过程中,我们仍需不断提出新的策略、新的措施,以此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的新飞跃、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华.高中地理教学学法研讨和基于自然地理教学的经典案例分析.课外阅读,2010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第5篇

20*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打造“和谐校园”为主要抓手,按照“重内涵,促提高,抓统筹,强服务,促均衡”的基本思路,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执政能力、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执教能力,坚定不移地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和教学改革的首要地位,奋力作为,勇于争先,实现*教育的新跨越。

(二)主要目标

1、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6%以上,继续开展0—2周岁的幼教一体化试点;6—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2—14周岁少年入学率达99.9%以上,小升初比例达100%;初中年流生率控制在1%以内,小学控制在0.05%以内;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初升高比例达99%以上,普职高比例达1:1;职教流生率控制在9%以内。

2、教育投入:加快实施中小学校网调整规划;上马建设职业中专实训大楼和双语学校;建造中山小学食堂宿舍、三梅中学综合楼和章安中学宿舍;完成实验小学和三甲小学2个阳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学校“一硬二改三化”工作。

3、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小学、初中分别达到85%、83%;评选第十四届星级教师26名;高中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达到3%以上。

4、学校建设:通过省示范性初中(小学)预验收达4所(12所);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平安校园创建达标学校数达100%,中小学生犯罪率万分之一以内,职校学生犯罪率在万分之二以内;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停办学前班;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受资助比例在12%以上;中小学体育达标面100%;增加高考上线人数和上重点线人数;完成?项省级以上课题鉴定;指导章安街道创建省教育强镇,指导三甲海门等街道创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

(三)工作措施

1、重视农村教育,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进一步科学调整校网布局。结合全区教育发展实际,周密制定科学合理的校网调整规划,确定校网调整的目标,制定校网调整的时间,逐步推进全区新一轮校网布局的调整。校网布局调整的重点是抓好高中校网调整,用1-3年时间逐步撤并三所完全中学的高中部,使完全中学保留三所,实现全区普通高中总数5所的目标,促进高中学校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分年撤并*五中、章安中学和三甲中学的高中部,五中师资按其他区内高中的实际需要加以分流,章安和三甲两校师资原则上由初中部就地消化,根据实际需求也可安排一定数量的指标组织考试,分流到区内两所职业高中,要确保撤并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

(2)进一步推进大教研中心建设。要进一步整合教研资源,减少科研资源浪费,提高教科研效率。将教科所、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和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四个科室合而为一,组建*区教研中心,采用一套班子,四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将局机关和区教研中心搬迁到*五中老校舍,办公重心下移到学校,更好地为学校和师生服务。撤销第二办公区,第三办公区保留区教育心理咨询站和企业发展公司等科室。第二办公区场地用于打造大型幼儿教育基地或者联合开办高考复习中心。区教师进修学校校舍由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接管,进修学校不再进行职高教育。教育局机关办公楼土地进行处置,所得资金用于*五中偿还债务。

(3)进一步推进教育精细化管理。要深入开展教育精细化管理研究和实践,加强教育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召开20*年暑期校长读书会,举行第三届校长论坛,重点是学校校长汇报一年来学校的教育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及所取得的成效,开设学校德育工作沙龙,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要召开学校精细化管理经验交流会,汇编校长精细化论坛文集。开展学校精细化管理成果评比活动,进一步推进教育精细化建设。

(4)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民教育基金会的捐资手续,拓宽捐资渠道,加大对农村名师的奖励和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调动和发挥街道(镇)办学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村学校预算内经费倾斜力度,拨足生均公用经费。加大教育统筹基金调节力度,尽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按照原定的“一硬二改三化”工作规划,再投入100万元对村完小进行全面的绿化、硬化,全面完成我区的“一硬二改三化”工作。要继续推进完小教育现代化建设,所有完小配备计算机教室,每班配置多媒体设备。有条件的农村学校也要争取建立微格教室。要继续开展“贫困生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做好弱势群体的资助工作。要进一步做好城区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把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抓到实处,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区农村学校的受援覆盖面要达到100%,真正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2、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内涵发展,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1)加强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监控。完善高中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要加强普通高中的过程监控,实施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进一步控制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继续实施“高三分流奖励办法”;要定期召开高考质量分析会,收集高考信息,学校要加强各地高考模拟试卷交流研讨,切实增强对高考工作研究与指导;认真做好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高中新课程的培训和调研力度,实施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课改”为契机,借助教育科研手段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成效;加强省会考U级学校管理,要对连续三年整改不到位的学校停止招收新生。

(2)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牢固树立以生为本思想,积极构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以科学的评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品德的提高;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方式探索,开齐开足课程、课时,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校生态德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继续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全国、省、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举办第十七届中小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一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街道中心校以上学校均要建立“心理咨询室”,进一步扩大心理咨询室并发挥其作用。开展第二届心理健康大讲堂活动。继续抓好少年军校、特色队室、鼓号队建设工作。继续开展节日教育,努力提高德育实效性。举办区第三届学生体育节和第二十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

(3)加强精品学校建设。实施“名校”牵动战略,打造教育特色品牌,积极鼓励、引导一批名校上新台阶;把创建名校和规范化学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施硬件和软件建设双管齐下;善于运用校际之间的多种合作方式,扩大和促进名校和名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积极支持*职业中专争创“全国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扩大*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积极争创省级重点职校;*中学要努力争创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要通过一系列精品学校的建设,引领我区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4)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稳步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加快建立多行业的技能型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我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技能型人才。继续落实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继续做好中职在校生数助学金和奖学金工作,做好职校学生助学扩面工程。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心营养餐工程。要继续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扩大职业教育资源,丰富办学内涵,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当地产业的能力。不断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开设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职教专业。要抓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增加“3+2”招生人数,保证高中段招生普职比1:1。

3、加强师资建设,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持续发展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实实在在抓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继续深入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考试和各项竞赛活动;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使参与面达到100%;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我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需要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建设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自我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新架构。组织开展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学科带头人、省市名师、教育教学专家。

(2)强化校长队伍建设。继续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实行校长考核交流制度;继续公开选拔和民主推荐中小学校长,扩大教职工的参与度,提高校长竞争意识;建立校长任期目标经营管理责任制度,继续实施校长离任审计制度;继续加强校长后备干部建设,建立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继续实施校长挂职学习锻炼制度,定期选送优秀校长参加国家、省、市有关专题研修班培训;继续开展校长任职资格和提高培训,实行分层分班教学,有针对性、实效性地提高校长的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开展“十一五”中小学德育干部第二、三期培训,努力提高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水平。

(3)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合格化标准化建设,做好第五批标准化学校的争创工作。做好20*年校舍的维修改造工作,明年计划投资7800万元,建设共3万平方米的职业中专的实训大楼,双语学校、中山路小学的食堂宿舍,三梅中学的综合楼,章安中学学生宿舍等等基建项目;要完成校舍维修改造面积57600平方米。做好实验小学和三甲小学两个阳光实践基地的改造工作。针对学校“二证”办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力争政府出台有关“二证”办理的优惠政策。

(4)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继续开展省教育强镇评估工作,全面开展*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评估工作。要加快图书馆(室)建设,增加中小学图书藏量,每年新增图书生均2册。增加学校计算机数量,所有学校每班配多媒体设备。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上学习和电子备课。继续做精做强*教育信息网,使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由中心校向完小延伸。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积极开发优秀教师示范课程教育课件,使教学资源库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4、坚持依法治教,加大创新力度,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1)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切实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师风师德建设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建立多纬评价机制,全面、正确把握师德现状。继续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严肃整治教师有偿补课、违规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严厉禁止教育工作者参与赌博和贩毒等违法行为。要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关注教师的心身健康,减轻心理压力,鼓励教师树立长期从教的思想。适度加大师德考评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纳入年终考核,作为教师聘用、提薪、晋级、评先的首要条件,要继续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师德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奖励,对不重视师德建设、教育行风不端正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等处理。要加强对全体教师和校长开展警示教育。

(2)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务校务公开制度,完善基建工程、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加强对企业公司不良资产的清理,加大对教育印刷厂的监管力度。加强招生收费管理,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规范学校收费行为。进一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加强档案管理。努力做好和直线电话工作,力争投诉件按时完成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9%以上。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继续在*电视台、*商报上开设教育专栏,定期宣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第6篇

关键词教学;精细化;管理;策略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他们的“零缺陷”理念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管理史上的坐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如何做到教学精细化管理,并管出成效呢?笔者在认为,管理是基础、精细是保证、服务是核心、常态是目标、不管是境界。

一、常规管理制度化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保证。学校在市区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依据校情,充分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先后创新地建立《教学六认真检查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学巡查制度》、《校本教研检查制度》、《非语数学科质量抽查办法》等。为了使这些制度更具有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学校还制定了各项制度的具体执行细则。比如:为了规范教师的备课,保证教师备课质量,我们还相应制定了《备课要求及评价表》,以及每学月一次的过程性记录;为了促进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制定了《课堂作业要求及评价表》及每半期一次的过程性记录;为了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制定了《课堂教学量化评分表》等辅助制度或过程性记录。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做到“大事抓具体,小事抓到位”,强化了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课余负担,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术研究常态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应对教研活动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多元的教研体系,完善教研制度,改进教研措施,提高教研水平。引导教师不断获取教学专业技能,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努力成为学者型教师。1.建立“三课一查”听课制度,分层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三课”,即推门课、跟踪课和研究课,学校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分三个层次对教师平时的课堂进行管理和监控;“一查”,即听完课后检查教师的教案,保障教师备课的有效性。“三课一查”体现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落实了教学管理干部的中心任务,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保证教学研究的经常性。2.完善“三定一说”常规教研活动,逐步提升教师的评赏议课水平。在制度的促进下,所有教师不分年龄、不分职称,均被分到教研组实行“三定一说”。“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上课人);“一说”,即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以“3+1”的模式进行评课赏课,至少说出3个优点和1个改进意见,保证常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3.构建“多元”教研体系,促进教学研究的纵深发展。学校改变过去单一的教研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研究方式,通过集体备课、观摩研讨、专题研究、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鼓励跨年级、跨学科的多元互动,在校逐步形成自由宽松、求真务实的教研风气。建立开放的教研机制,通过交流互动、骨干送教、捆绑发展、合作研究等方式,在校际之间、区域之间进行互动研究,逐步形成民主对话、百珂争流的教研氛围。

三、队伍建设优质化

人们常说:名校造就名师,名师支撑名校,这两者相辅相成。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专业培训目标,我校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挖掘教师潜能,树立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意识,逐步实施“名师名校”工程,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1.加大各级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我们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示范学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上示范课,请教研员到学校上示范课或作讲座,给每位教师订阅教育杂志,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培训。通过学习,老师们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2.为教师搭台唱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现实环境和精神环境,我们始终相信两点:成长比成功重要。最好的成长是经历。作为管理者,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让教师在实战中磨炼、在磨炼中反思、在反思中蜕变,有效地促进他们的成长。3.加强团结建设,践行“个体优秀,群体优化”的理念,确保人人发展。学校发挥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领跑在学校课改前沿。加大团队建设力度,改变以往单兵作战的弊端,组建各种研究团队,在活动中进行分工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推进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做好后勤服务,加快“名师”培养工程,促进部分教师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金苗《浅谈学校人性化管理的策略》[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1期。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第7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重要时期,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关键阶段,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好《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按照国家和省统一安排,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教发厅函〔2014〕134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省“十三五”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4〕4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十三五”省级重点专项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5〕94号)要求,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二五”时期,云南教育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主要发展指标差距仍然较大,教育已成为云南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短板之一。因此,必须着眼于云南发展的新定位,着眼于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着眼于民族团结进步,着眼于人才的培养和聚集,着眼于民生保障和扶贫攻坚,着眼于未来发展,抓好教育事业。在认真总结“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成就与经验,分析研究云南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的基础上,从对云南的“三个定位”和陈豪省长对云南教育发展提出的“六个着眼”出发,对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任务,本着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又充分考虑云南教育的现实基础的原则,科学设定我省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目标。

二、为什么说《规划》对于云南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重要阶段。只有编制实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才能确保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的《规划》,着眼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未来五年我省教育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编制实施《规划》,是省委、省政府领导、组织、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明确全省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目标任务、大政方针,合理引导社会共识和市场预期;有利于全省集中力量和优势,谋划重大项目建设和关注薄弱环节;有利于凝心聚力,抓住用好国家战略机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

三、《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体现开放民主原则,提高公众参与面的?

《规划》编制工作组一直秉承开放民主的原则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主动引导公众参与规划编制。2015年11月、12月先后两次就《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委厅领导和各部处室、直属事业单位意见,全面征求了16个州市教育局和69所高校意见,并提交201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征求与会代表意见建议。2016年2月将《规划》(征求意见稿)送各省级有关厅局,省教育咨询委员会专家,部分省人大、政协委员征求意见建议。2016年8月25日-9月7日再次就《规划》(征求意见稿)通过教育厅官网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建议5条。编制组对社会各界所提意见进行梳理分析,经组织编制工作组和省教育厅部分处室人员进行集体研究讨论,采纳了其中绝大部分意见建议,对《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完善。

四、“十三五”期间云南教育事业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第一,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21世纪全球经济格局和发展方式面临重大调整,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异军突起,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大的创新,迫切需要教育在理念、管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变革,为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知识支撑和思想引领。

第二,国内形势发展带来的机遇。“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云南恰恰处在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洼地”,要确保国家整体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云南就要大力解决教育民生问题,维护教育公平,并积极采取创新性的落地措施,配合国家完成一些新任务。

第三,云南发展新定位带来的机遇。2015年1月,深入我省考察指导工作时指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讲话为云南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期间,云南要加快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生态文明教育、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开放,将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区、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区和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辐射中心。

(二)面临的挑战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多种原因,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还没有充分体现,保障教育经费稳步增长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办学条件与育人环境有待改善。

第二,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云南教育主要发展指标仍处于全国较后位置,与发达省区的差距仍然较大。教育发展不平衡,民族、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明显滞后。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规模不大,难以越来越高涨的高质量的教育需要。

第三,教育治理能力需要提高。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难度大,面临诸多体制性、制度,管办评分离推进缓慢,学校自主办学能力不高,社会参与教育发展的机制还不成熟,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第四,教育人力资源建设需要加强。教师队伍不仅在数量上存在总体性不足,而且也存在着结构性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迫切需要提升,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和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亟待充实提高。

第五,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学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和方式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的需要,教育教学质量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亟待提高,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缺乏强有力支撑,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

五、《规划》如何贯彻和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规划》以创新发展理念推进教育活力。以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政府在创新中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教育创新机制,加快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办学体制,推动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实施“双创”教育等。

《规划》以协调发展理念促进教育结构优化。以协调发展理念,引导教育系统内部的协调,减少系统内部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实现区域之间的教育协调,城乡之间的教育协调,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协调,不同学校之间的协调等。以协调发展,引导教育与社会大系统的协调,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和引领能力。

《规划》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教育可持续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推进绿色校园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施教育绿色评价,促进学校和学生自主发展。

《规划》以开放发展理念扩大教育资源。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东盟经济贸易自由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GMS等区域性组织的发展机遇,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驱动,重点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交流合作,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辐射中心。

《规划》以共享发展理念促进教育公平。以共享发展理念,维护教育机会公平,突出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以共享发展理念,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保障每个孩子的教育结果公平,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六、《规划》确定的“十三五”云南教育发展思路是什么?

第一,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全面”战略布局,从战略层面构建云南教育发展的宏观思路。

第二,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具体的发展理念、原则和价值导向方面,明确云南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框架。

第三,以云南发展新定位为抓手,构建云南教育发展的特色路径和内容,打造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区、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辐射中心。

第四,从云南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入手,以补齐教育短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来构建云南教育跨越式发展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五,以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将云南教育发展融入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实现云南与国家发展的同步,从而助推云南教育发展。

第六,结合云南实际,以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为目标,抓住发展的新机遇,提出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闯出云南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七、“十三五”期间云南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一)宏观目标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较好效果;教育布局结构得到优化,办学条件有效改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初步建立起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人力资源水平明显提升。

(二)中观目标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普通高色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重视发展民族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扶持发展民办教育。

(三)具体目标

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以上;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

八、“十三五”期间云南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第一,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重视发展民族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第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提高教育改革的领导力、统筹力。推进管办评分离,加快政府简政放权,提高学校办学自,完善现代评价体系,理顺征服、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政府对教育的宏观管理能力,增强学校内部治理能力,实现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治理的和谐格局。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教育,增加办学活力。

第三,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增加主体的内在动力。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教育供给的质量和有效性。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增加教育发展动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增加教育创新能力。推动教育精准扶贫,提高受教育者劳动生产力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深度运用、创新运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提升教师培养质量,从师范生教育到教师教育构建一套全方位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体系。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构建一套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增强教师服务能力的管理体系。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权利,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

第五,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完善地方教育法规体系,切实做到云南教育有法可依;全面推进教育部门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建立科学的教育决策机制;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九、“十三五”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一是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二是重点发展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人口较多农村幼儿园建设。三是全面提升保教质量。继续实施省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和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薄弱幼儿园制度,缩小城乡、区域间学前教育差距。

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主要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以县、市、区为单位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后续行动,财政投入继续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推进“一乡一公办”“一县一示范”幼儿园建设。继续实施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薄弱幼儿园制度、农村幼儿园教师特岗计划,多途径解决教师编制、待遇问题。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十一、如何应对“全面两孩”政策后人口变化影响,有针对性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一是实施好幼儿园“五个一批”建设工程;二是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是适当调整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扶持建设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四是多渠道扩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培养规模,加快配齐幼儿园教职工;五是探索幼儿园与妇幼保健机构合作,面向社区和家长开展早期教育指导和服务。

十二、如何确保“十三五”期间全省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

一是推动县域内均衡发展。均衡配置县、市、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和教育装备资源,加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检查和问责制度。

二是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加快实施“全面改薄”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布局并办好寄宿制学校、边境地区学校,保障教学点基本办学需求。加快实现义务教育装备标准化。

三是全面落实“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落实好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完善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制度和关爱体系。

十三、怎样确保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同时,将积极完善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和保障体制,推进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采取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教育信息化等措施,加速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加大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和教育发展薄弱环节的扶持,启动城镇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在新增人口较多的地区优先建设学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决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十四、怎样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坚持“两为主”政策,保障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就学权利;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推动“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S学生流动可携带;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十五、促进普通高色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

一方面,坚持优质发展和多样发展相结合,探索综合高中、特色高中、“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等多种模式,与中等职业学校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引导民办普通高中走特色发展道路,提高办学质量。

另一方面,要深化课程教学特色改革,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和实践基地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探索高中与高校的联合培养制度;建立学生个人发展指导制度,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个性发展的机会。

十六、深化普通高中课程和教学改革将在哪几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开齐开足课程,课程设置实施文理不分科。促进学校在全面建设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课程中走特色发展之路。其次,要重视教材应用研究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推行“选课制”“走班制”,开设多样化优质选修课。再次,要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开设与职业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支持高校与特色高中联合开发课程。

十七、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要抓好哪几项工作?

一是优化布局结构,继续推进职业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发展边境和农村现代职业教育;鼓励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扩大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逐步建成技师职业学院。

二是健全、创新管理制度,扩大并落实职业院校的办学自,提高现代职业教育的治理能力;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激活职教集团发展活力;促进职普教育双轨推动、双向推进;建立健全企业、行业参与制度。

三是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市场调整专业设置;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升校长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职业院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十八、补齐中等职业教育这块短板中的短板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一是扎实推进中职学校达标建设;推进17个区域职业教育园区(中心)建设,统筹管理和调配区域内职业教育优质资源;鼓励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

二是把中职招生作为县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业绩的主要考核指标,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应往届全部初中毕业生到校学习并掌握一技之长。继续实施对迪庆州、怒江州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户籍学生“职业教育全覆盖”。

三是鼓励推进县级职业高中(职教中心)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政府等对口合作,创新招生办学模式。

十九、为什么提出要保持高等教育规模合理增长?

第一,当前,云南高等教育还处在大众化发展阶段前期,大众化发展阶段还要持续较长时间,因此,云南高等教育规模合理扩张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

第二,当前,云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有较大差距,要缩小这个差距,确保云南高等教育与全国高等教育同步发展,共享高等教育发展成果,云南还需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第三,当前,云南还处在高等教育需求的旺盛期,通过人口学预测,“十三五”期间云南高等教育入学适龄总人口还在不断扩大,因此,要满足高等教育入学需要,“十三五”期间云南高等教育规模还需要扩大。

二十、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主要举措是什么?

合理布局本科高校与高等职业学校,适度新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校;建立并实施高等学校分类管理体系;发]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高校退出机制;鼓励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办出特色,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育和发展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匹配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

二十一、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继续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积极参与国家大学“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区域内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一流建设之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动高校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力争省部共建学校达7所左右,开展新一轮的省院省校合作;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材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一批积极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加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继续提升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质量。

二十二、对民族教育发展将采取什么样的特殊扶持措施?

一是优先保障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提高寄宿制民族学校贫困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加快普及并提高民族地区学前和义务教育规模和质量;切实加强和完善省内外和各层次教育对口支援和帮扶机制,继续在迪庆、怒江等地区实施14年免费教育;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重点推动“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

二是培养一批有学术造诣、有国际视野、有社会影响的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继续实施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用好用足多种形式的招生协作、定向专项计划政策;完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提高民族地区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

二十三、将采取哪些措施发展特殊教育,保障残疾人接受各类教育?

一是完善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一人一案、零拒绝、全覆盖”要求,加快各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建立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支持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接受残疾学生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办学条件,积极扶持从学前到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是提升质量。实施国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完善课程体系。配足配齐教职工并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完善特殊教育教研制度。

三是建立服务网络。开展“医教结合”实验、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改革试验工作。为家庭困难的残疾儿童提供包括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培养。

二十四、如何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满足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一是推进新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建立继续教育质量评估机制;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实现不同类型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以云南开放大学办学系统为基础,形成覆盖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

二是推进学习型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统筹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在全省建设一批有社会影响的非学历教育品牌培训机构;依法规范社会培训机构的审核、评估、资质认证;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

二十五、如何打造“留学云南”品牌,满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一是要充分利用省内高校和研究机构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服务国内和周边国家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通过优化来滇留学生国别,提高学历生比例,大力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放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将加强留学生课程与专业体系建设,建立外国留学生服务支持系统,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滇留学。

二是要充分发挥大学园区和职教园区的聚集效能,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应用技术智力高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兴办一批国际学生来滇留学的职业教育专业和项目。积极吸引国外职校优秀教师到省内职校任教,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衔接。

二十六、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第一,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简政放权,逐步减少对教育的行政干预,减少教育行政检查评审,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规划、财政拨款、标准、信息服务和必要的行政措施。

第二,完善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重视不同主体在教育评估中的不同作用,逐步建立教育督导部门开展督导、专业教育机构实施评估、社会组织参与评估的多元化评估机制。减少政府评估在整个评估体系中的比例,提升专业评估比例。指导学校加强自我评估,健全学校内部评价体系。

第三,完善教育评估管理制度。建立教育评估机构准入制度。建立教育评估机构年检制度。健全教育评估经费管理制度。完善购买教育评估服务制度。健全教育评估工作制度。实施评估项目的公示制度。完善评估专家队伍建设制度。建立评估报告制度。强化教育评估督查制度。

第四,重视教育评估结果运用。政府要把教育评估结果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健全教育评估结果的公示、公告、约谈、奖惩、限期整改和复查制度,健全问责机制。学校要把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五,改进教育评估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估,注重考查受评对象的进步程度和努力程度。实施精细化评估,将评估的实施方案、指标体系、对象和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及计算、结果分析等向委托方和评估对象反馈。实施实证性评估,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估的做法。

二十七、如何推进管办评分离?

第一,推进政府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行政干预,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规划、财政拨款、标准、信息服务和必要的行政措施。转变政府职能,严格控制 “三评一查”总量。推行权责清单管理方式,健全重大教育决策机制,完善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教育行政监督和绩效评价体系。

第二,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依法明确和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自。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加强学校章程和配套制度建设,推动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的完善,推动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理事会等制度的完善落实。加强中小学党组织建设,健全校长负责制。加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

第三,加快推进现代评价制度建设。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估,扩大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价。制定评估机构资质认证标准。引入市场机制,将委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价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健全多元化评估标准,积极采用现代化评估方法和技术,切实发挥教育评估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对于操作不规范、弄虚作假甚至违规违纪的评价机构,建立“黑名单”制度。

二十八、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第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把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作为首要标准,把身心健康素质作为关键指标,把能力发展作为核心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政府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中的主导地位,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设计,全面统筹专业设置、地方课程开发、课程资源运用、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构建,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教师加快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转变;实现以单一课堂教学向课外校外全方位育人转变;实现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转变。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支持学校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职业院校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新机制。

第三,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强化学生实践教育教学,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方案,完善实践课程内容,增强实验、实习、实训的实效,促进知识与价值的内化。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优势潜能发挥,推进个性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空间。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创新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多元化、发展型评估机制。

二十九、如何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第一,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办学,逐步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格局。积极支持各类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方式举办民办教育。清理民办学校各种歧视政策,健全民办学校支持帮扶政策。

第二,创新学校办学模式。探索在职业院校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与培训,鼓励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以知识资本形式入股。通过联合办学、委托管理、合同管理等方式,多种途径扩大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第三,创新学校管理方式。探索学区化管理,采用公办加民办、强校带弱校、合作帮扶等形式,开展学区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合作办学和帮扶支持,建立统一的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鼓励非营利民办学校的管理者和骨干教师以资金、技术、专利等形式出资,参与学校建设与管理。允许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允许公k和民办学校相互委托管理,相互购买服务。

第四,促进民办学校优质发展。政府依法对民办学校实施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健全政府对民办学校帮扶政策以及公办学校帮扶民办学校制度。完善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教育督导。鼓励民办学校品牌化、连锁化和集团化。完善民办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

三十、将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第一,完善民办教育融资政策。建立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体系,实行差别化扶持。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发展的渠道和范围,支持各类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方式举办民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设立各类教育基金组织,探索民办教育融资机构为民办学校改革发展提供融资服务的方法。

第二,完善民办教育支持政策。全面清理并消除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性政策,健全公办学校帮扶民办学校制度。建立给予非营利民办高校示范校相当于同级同类公办高校的支持制度;按照相关改革政策,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服务试点。

第三,创新民办教育体制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的社会力量办学体制。落实营利性、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认定标准,规范准入条件。鼓励非营利民办学校的管理者和骨干教师以资金、技术、专利等形式出资,参与学校建设与管理。允许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允许公办和民办学校相互委托管理,相互购买服务。

第四,完善民办教育管理制度。鼓励民办学校品牌化、连锁化和集团化,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机构。完善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督导,促进民办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引入淘汰机制。

三十一、在学校教育当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

第一,健全完善的德育体系。全面落实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育人责任,构建系统化的育人网络体系。构建从小学到大学有机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全省中小学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推进各级各类文明学校建设。实施对政府及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评估。

第二,全面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以“我的中国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为重点,制定各级各类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形成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信活动、绘画比赛、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校外社会实践等六大板块为特色的活动模式。加强“三爱”“三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价值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进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等活动。推进美育体育教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

第三,全面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为重点,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学校现有特色与优势,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融入到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中,形成浓厚的校园育人文化氛围,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

第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学校专兼职德育干部配备工作,全面加强德育干部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全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德育的工作机制,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实施高校骨干辅导员培养工程,推出一批德育名师和先进典型,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工作队伍。

三十二、教育领域怎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增加教育供给总量。坚持底线原则,通过补短板、保基本、保公平,政府要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总量,将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环节、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倾斜,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创新教育供给方式,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多种社会主体参与教育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资源向落后地区辐射的总量和速度。

第二,增强教育供给能力。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强化教育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释放改革活力、汇聚改革红利,增加教育供给。优化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方向,强化教育绩效评价,不断提高教育供给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教育管理的宏观、微观体制,不断激发教育系统的教育供给能力。

第三,提高教育供给质量。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加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优化培养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水平能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评价制度改革,以评促建。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保障学校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服务。加快推进教育开放发展,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引入高端人才、优质资源和先进管理技术。

第四,优化教育供给环境。坚持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教“双轮驱动”,理顺政府、社会、学校的关系,优化教育供给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和管办评分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减少政府对教育行政干预,优化教育供给环境。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完善学校章程以及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学校内部治理能力,优化教育供给环境。建立健全依法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制度,保障多元主体参与教育评估,发挥多元主体在教育供给中的作用,优化教育供给环境。

三十三、如何发挥区位优势,提升云南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交流合作。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教学和管理上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完善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充实合作内涵,提升合作层次。支持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支持国际协同创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稳妥推进境外办学,加强汉语国际推广,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全面推动人文交流发展。

第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辐射中心。集中力量争取在优势学科领域实现突破,逐渐形成优势学科群和一流学科,对南亚东南亚国家产生辐射力和影响力。加快培养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等急需人才。落实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打造“留学云南”品牌,将云南建设成为南亚东南亚学生的重要留学地,不断提高学历生比例。开发特色专业国际化课程,提供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服务,建立外国留学生服务支持系统,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滇留学。

第三,加强对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职业培训。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应用技术高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课程交流,兴办一批满足国内学生出国就业升学、国际学生来滇留学的职业教育专业和项目。根据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发适合这些国家需要的培训项目,积极为这些国家培训各种类型的业技术人才,提高这些国家劳动力技术水平,更好地促进这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立健全教师、教研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考核、办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

四十四、怎样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

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完善教育督导与教育决策、教育执行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推行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教育领域专项督导,使之作为评价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推动、加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政府督学和学校督导评估专家队伍建设;完善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促进督导工作和督学专业化发展;加大社会监督,完善督导结果公告制度、限期整改制度、整改回访制度和教育督导政策保障机制。

四十五、怎样确保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规范教育决策行为,出台重大教育政策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民主协商、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必经程序。完善决策支持、咨询、评价、监督和反馈系统。加快推进高校智库、研究机构智库、民间智库建设,切实推进第三方开展教育决策评估。

四十六、加强校园安全稳定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一是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日常安全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加大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力度;适当增加安全教育课时,提高学生安全素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普遍推行公安部门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模式,推进校园警务室建设;创新学生保险机制,切实解决“校闹”问题;实施“校园安全标准化”工程和“阳光餐厅”建设,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四十七、如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确保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强化政府教育投入责任,到2020年,制定和落实区域内各级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并建立与财力状况、办学需求联动的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对地方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激励机制和财政教育投入专项制度,建立到州、市、县、区的教育经费统计监测公告制度;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专项用于教育事业。

四十八、强化对教育经费使用监管的措施有哪些?

建立教育经费统管机制,完善公共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学校财会制度、核算体系、会计队伍等方面建设,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经费使用效益和财务资产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公共教育经费、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加大教育经费审计力度,提高经费分配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

四十九、怎样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

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助学制度。包括:逐步提高农村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建立完善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逐步完善面向特殊教育的资助政策;完善高等学校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直接捐助或设立规范基金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各级各类教育。

五十、如何开展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和跟踪监测;教育行政部门定期教育改革发展动态,收集编辑教育改革发展案例,及时总结各地在实施规划中的经验教训,积极推广先进经验。此外,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状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十一、11项重大工程微解读

为推动《规划》的实施,我省将配套启动11个重大项目。项目分别覆盖补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民办教育“短板”;涉及融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云南外向型发展战略需要;着力提升我省高校办学水平、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立足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等领域。11个项目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既立足当下,又着眼未来的云南教育发展。

(一)补齐办学短板,夯实发展基础

“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工程”项目提出,要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后续行动,其中两个重点是: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关注困难群体接受学前教育。为此,还将出台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建立学前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和多元化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项目,立足继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力争逐步使中小学生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教学仪器配备等指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普通高中建设攻坚工程”项目在继续加强城市普通高中建设,扩大优质资源的同时,还将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农村、边疆、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建设力度,实现到2020年,乡村高中全部达到基本办学标准的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工程”项目提出对接云南重点产业,加强职教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本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调动和发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作用。

“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工程”项目,将依托财政性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实施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职业教育发展工程,民办骨干幼儿园、骨干中小学建设项目等,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民办学校。

(二)提升综合实力,创新服务能力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将加强一流大学建设,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提升工程”将借助多种合作渠道,加强基础、应用基础和交叉前沿研究,不断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水平,推动高校更好地服务全省加快实施创新驱臃⒄拐铰浴!肮门大学和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工程”的实施,将加强边境一线9所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建设,树立国门大学形象,并通过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吸引周边国家生源。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将探索多元主体办学模式,建成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应用技术大学。

(三)提升整体素质,培养拔尖人才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提出,要开展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育遴选认定,培养和塑造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群体和学校管理“领军人物”,力争每个乡(镇)中心学校都有省级骨干教师;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特殊人才引进计划等,培养一大批教学、科研、产业技术拔尖人才。

(四)立足区位优势,走出国门办学

“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教育辐射中心建设工程”,将支持一批高校走出国门办学,在境外创办办学项目和办学机构,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多层次教育和人才培养合作,将云南建设成为南亚东南亚来华留学生的重要目的地。到2020年,外国留学生总数突破1.5万人,其中,学历生比例达到50%。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第8篇

关键词:旅游专业;三明治教学;管理;应用社会

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大,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高,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有优良职业道德的人才[1]。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很多方面都有待提升,所以,才衍生出“三明治”教学,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三明治”教学内涵

在20世纪初的英国,“三明治”教学模式俨然而生,这是作为一种“夹心饼干”模式的人才培养,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比喻,作为一种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为基础、以满足就业创业为目标的教育方式[2],将学期或者是学年当作节点,其教学基本分成“理论教学—顶岗见习—回炉学习”等三个阶段。而学生在供学交替中磨练,把技能实训、知识学习以及职业鉴定相融合,确保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会脱离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在旅游管理专业中“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应用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应用非常普遍,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旅游课堂教学的效果显著提高。其实施步骤如下。

(一)花两年时间在学校学习课程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时,把课程体系准确地分成专业技能课、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全校选修课等几个模块,而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对教学进行讨论分析,采用情境与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受到启发,以此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在旅游实习单位实习一年在社会适应以及单位实习中,基本是安排学生在实习单位领薪实习,不仅要验证理论知识,还要十分熟练技能操作,以此有效提升管理能力。实习期间会委派一些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员工来指导实习生[3]。而且还应制定各种各样的奖惩制度,积极配合旅游单位的管理。在此期间,快速提升学生的社会活动、个人业务以及独立生活能力,同时,个人素质也能得到显著提升,逐渐成为社会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而到了实习末,实习企业会让学生填写评价表,如果成绩合格就能完成学分。

(三)回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学生在最后一年回到学校学习,撰写论文、设计毕业作品。而在不断提升理论的同时,把实习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所有资料以及亲身感受,用毕业论文的形式来表达,还要不断提升管理高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

三、“三明治”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

“三明治”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效果有了大幅提升,下面重点探讨一下“三明治”教学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效提升

因为在“三明治”教学中融合了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创建一个互动性较强的课堂,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询资料,最后在实践中进行检验[4],这样有效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查发现,有95%左右的学生都选择了情境教学和小组研讨法,这些教学方式比传统教学所营造的课堂气氛更轻松。

(二)教师专业技能显著提高

在“三明治”教学中,能很好地培育一个“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了很好的提高,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双证持有率已经高达100%,而且全体教师还要进行挂职锻炼,3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参与技能竞赛。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明治”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时期进行实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吸收书本外的技能,并学以致用,形成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局面。与此同时,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高职院校就业处就会针对旅游专业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调查。根据满意度的调查统计,实习单位对大多数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很多学生没有毕业就已经有很多单位“争相抢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毕业就业率。

综上所述,要想为我国旅游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就要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充分应用“三明治”教学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就业率有显著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应用此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惠丽.“三明治”教学在职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2014,29(5):99-100.

[2]张文政.浅析“三明治”教学模式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4,34(12):70,73.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第9篇

关键词:高职 教学技艺 维度 结构体系

课 题:教育教学——职业教育教师执教能力训练与测评(一期)(国家改革试点项目2012)PXM2012_014306_000 173_00019000_FCG。

教学技能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能力,也是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智慧型教师的基础。典型的研究专著是《学习与教学策略》,其中提出的教学技能模型,包括9项基本技能和2项高级技能。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为教学技能研究组),从《学习与教学策略》中整理出各项技能的特征与范例,以帮助教师们更清楚地掌握各项技能的具体含义和操作方法。教学技能研究组进而对教学技能模型、结构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研究,提出了三维教学技能模型。

一、教学技能的三维模型

图1 课堂教学技能三维模型与结构

教学技能三维模型包括讲授、演示和互动三类,28种,200多个技能点。《学习与教学策略》中的教学技能类群是按照难度划分的;而教学技能研究组是按照用途来划分的,更容易被迁移、学习和应用。这项研究发现10个新技能点,其中,有的代表着我国本土文化,如教学语调配合;有的代表着现代教学技能,如组织活动等。同时,还开发出200多个技能点,首次系统地描绘出各个技能点在教学中的行为表现,显著地提高了研究的实用性,见下表。

表 三维教学技能类群和《学习与教学策略》中技能类群的对比

教学技

能维度 三维教学技能类群 《学习与教学策略》

中技能类群

讲授 示范、指明要点、对比举例、介绍性聚焦、诠释定义、强调重申、回顾重点、小结与总结、揭示实质、阐述内在联系、树立权威、手势配合、教学语调配合、案例讲解、角色扮演 示范和热情、一致的学习活动、围绕主题、提供转换信号、介绍性聚焦、术语准确、强调、彻底完善的总结、传授“生成性”知识

演示 感官性聚焦、案例、公式呈现、实物教具展示 感官性聚焦

互动 表达热情、表达关怀、监控、反馈点评、提问、激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寻求共鸣、组织活动、幽默 教学效能、表达关怀、积极期待、洞察与反应、反馈正确信息、高频率提问、平衡发言机会、鼓励学生、等待回答、批判性思维

实际上,教学技能三维模型是针对教学基本功比赛场所的情况研究出来的。应当说教学基本功比赛场所,是理想化的教学场所,可以简称为理想教学场。而在高职实际教学场所(即真实教学场),还包含很多影响因素。换言之,真实教学场远比理想教学场复杂得多。因此,需要研究真实教学场教学技艺的维度和结构体系,下面我们就探讨真实教学场教学技艺的维度和结构体系。

二、真实教学场教学技艺的维度和结构体系

教学技艺是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融合,在形成教学技艺的初期,多偏重于教学技能的掌握和形成,通过教学实践,则逐渐增加教学艺术的含量,直至教学技能与教学艺术基本融合,就形成了教学技艺。当教学技艺完全成熟,并完全达到高超地、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地运用教学技艺,便会进入教学技艺的高峰,教师就会赢得教学艺术家的荣誉。实际上,技术和艺术是相通的,因此,教学技艺的结构模型,可以采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教学技能研究组的研究路线与成果,通过类比,对教学技艺的维度和结构体系进行研究和构建。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十多年来通过普及、推广教学技术(应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学设计等),提倡教学技艺,开展说课活动和竞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显著地提高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技艺,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上、在合理地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上、在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在积极落实职教理念发挥职教特色上的进步较小,这些进步缓慢的方面构成了我们探讨和研究高职教学技艺,形成了建构教学技艺结构的基本思路。

建构教学技艺结构应该围绕高职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高职教育教学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与培养学科型技术人才的本科院校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课程教学特点,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是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强调“启发式讲授”的同时,更重视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执教能力):包括演示、示范、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进行管理等。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艺不但应当具有讲授、演示和互动三个基本维度,而且还应当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三个维度与结构(见图2)。教学督导对教师的评教,主要从这六个维度来评价教师上课的状态、水平和质量。并且,我们对这六个维度还进行了细化,理出相应的教学技艺的观测点(简称为教学技艺点)。

图2 教学技艺维度与结构

讲授、演示和互动三个基本维度非常重要,而教学设计与备课、教学过程与组织、教学场管理与监控三个维度在高职教育课堂上也是格外重要。这是因为高职教育教学和学习主体高职生的学情、学习风格,都有其特点,如喜欢形象思维,不惯于抽象思维(理性思维);不善于动脑,但是乐于动手;场独立性不强(依赖性重)而场依赖性突出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场的设计、组织、管理、调控等。当然,少数优秀教师可以靠其个人的教学个性和艺术风格,吸引、感染和引领高职生学习,但多数教师需要靠优化的组织和管理。譬如,同一个班,不同课程的教师上课,效果大不相同。一位优秀教师上课,不但秩序井然,而且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气氛热烈,这位教师不但在讲授、演示和互动三个基本维度做得优秀,而且在教学设计与备课、教学过程与组织、教学场管理与监控三个维度上,也做得积极,独具特色;另一个教师上课,则秩序混乱,犹如“自由市场”。仔细分析,这位教师教学设计与备课功夫一般,满足于传授知识;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课堂管理都不到位。

总之,真实教学场和理想教学场相比,是更为复杂的教学系统,高职教师必须重视掌握真实教学场教学技艺的维度和具体结构体系,在六个维度上锻炼和提高基本功。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