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09 16:33:17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第1篇

一、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内涵

差异化考核方式是根据大学生平时学习表现情况的差异,来决定大学生期末考核方式选择的一种考核方式。差异化考核内含免试、口试和笔试三种考核形式。每位学生只能获其中一种考核资格,或是获免试资格,或是获参加口试资格,或是获参加笔试资格。至于大学生究竟获得何种考核资格,则完全取决于大学生自己平时的课堂表现。也就是说,差异化考核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末考试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自己平时的表现直接决定了学生自己期末考试方式的选择。

二、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意义

实施差异化考核对于尊重和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实施差异化考核是尊重和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的需要

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实现的目标之一。高校大学生作为自身的主人,他们是自身生活、自身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虽然他们可能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主体,是需要高校教师指导的主体,但从根本上说学习终究是学习者主体自己的学习,任何其他人都绝不能代替他们的学习。他们的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他们的实践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1] 41差异化考核方式把大学生期末考试的选择与学生自己的平时表现联系起来,将学生的期末考试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主体自身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交流的积极参与度、作业的完成质量等都直接决定了学生自己考核方式的选择。因此,实施差异化考核是尊重和落实大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和体现。

2. 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利于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作用

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事关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发挥其个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性作用。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人的能动性主要强调主体的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创造性;人的自主性则突出主体的权利,表现为人这一主体对人的活动诸因素的支配;人的自为性则侧重于主体的目的,表现为主体活动的内在根据和尺度。只有把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三者结合和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主体和真正的主体性。[2] 1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以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发挥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差异化考核把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表现和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紧密联系起来,显然有利于调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交流和讨论,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助于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主体性活动。这种主体性活动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双向交往活动来实现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 165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应走向交往实践,在交往实践中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锻炼和培养高校学生包括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丰富高校学生的各种社会交往关系,促进和推动高校学生的自身成长和健康发展。[4] 191

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是高校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差异化考核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与期末考核挂钩,要求大学生在平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使原有单向的“育人讲台”变为双向的“交往平台”、交流论坛和表演的舞台。这有助于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建立在交往实践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这一平台上展开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地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学习活动化,活动过程化,过程体验化,从而从根本上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提高高校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高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 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利于大学生“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这是米契尔?拉伯福在其出版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中的观点。拉伯福说:“对今天的组织体而言,其成功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所要的行为和我们所奖励的行为之间有一大段距离。”[5] 34由此他提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显然,采用免试、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差异化考核方式,正是受米契尔?拉伯福这一管理原则的启发。“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这一管理原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是: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激励机制,实施差异化考核。差异化考核就是一种建立在课堂激励机制基础之上的一种考核制度。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利于大学生“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它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实际教学效果。

三、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施差异化考核,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前提是,要合理评价每一位同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平时学习表现。因此要实施差异化考核,必须建立比较客观公正的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来说,如何合理评价每一位同学的平时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关系到差异化考核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实际效果。

实践表明,学生平时表现考核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出勤情况;(2)学生课堂纪律遵守情况;(3)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堂交流表现情况;(4)学生协助任课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表现;(5)学生平时书面作业和网络作业完成情况,等等。

2.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将学生平时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课堂讨论等方面情况与期末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以及期末考核成绩挂钩。比如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核制度规定:对平时表现特别突出,能积极参加并认真准备课堂主题发言或课堂交流的同学直接免试该课程;对平时表现相对较好的同学在期末考核方式选择时优先给予口试选择权;其他同学则参加期末笔试考试。具体需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考核评价体系确定。通过这样一种考核制度改革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是除教学课堂以外加强师生之间联系的又一重要渠道。由于受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许多课程内容的分析讲解、课堂交流和讨论题的布置、期末考核任务的布置等不可能一一占有课堂教学时间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的建立,将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差异化考核的实施。因此要实施差异化考核,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这一方面,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任课教师都建立有各自的课程网站,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交流平台。

4.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实行小班化和中班化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施差异化考核,应实行小班化和中班化教学,授课班级人数应控制在100人或80人以内。100人或80人以内的中班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交流和课堂讨论的开展,从而实现学生人人有机会参与课堂交流的目标,也有助于期末口试的顺利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大班化教学,既不利于高校学生人人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期末差异化考核的实施。

5. 实施差异化考核要有足够的协考人员

实施差异化考核,需要有足够的协考人员。这里主要指的是口试协考人员。因为口试考核方式其主观性相对较强,至少需要2个(包括2个)以上的主考人员参加。这可能给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带来困难。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可以安排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的研究生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来。这既可以解决差异化考核协考人员缺乏的困难,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的研究生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践机会。

四、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内容

结合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核改革实践经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差异化考核,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 免试

(1)免试资格的获取条件。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取得免试资格:平时无缺课和旷课现象;课堂纪律表现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堂交流表现突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勤奋刻苦;能协助任课教师维持教学秩序。凡符合上述条件三条及以上的同学可给予免试奖励。

(2)免试资格的期末成绩评定。获得免试资格的同学给予优秀的期末总评成绩。

(3)免试资格的比例。免试比例不做划定,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免试和口试的比例不超过任课教师所授课学生数的40%。

2. 口试

(1)口试资格的获取条件。如果学生平时表现比较突出,但不够免试资格,可给予口试资格。学生要获取口试资格,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平时无旷课现象,缺课(含病假或事假)不超过1次;课堂纪律表现好;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交流表现比较突出。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同学可给予口试资格。

(2)口试题卡的设计。预先设置好100张口试题卡,每张题卡有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类试题。

(3)口试过程的安排。口试应有二名或以上教师、协考研究生作为主考。每位学生的口试在25分钟内完成。其中准备15分钟,答题不超过10分钟。具体过程:

抽题――拥有口试资格的同学随机抽取口试题卡。

填表――参加口试同学必须填写专门的口试记录情况表。

准备――给参加口试同学15分钟时间,对所抽取口试卡题目进行开卷准备。

答题――学生根据主考人员的提问对题卡内容及与题卡题目有关内容作闭卷解答,答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主考人员提问时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注意灵活性,以考核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分――主考人员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当场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并告知学生。

签字确认――参加口试的同学必须在口试记录情况表上面签字确认;同时至少有两位考官在口试记录情况表上面签字确认。整个口试过程也可以请班干部协助维持考场秩序。

(4)口试成绩的评定。口试成绩分ABCD四档评定。学生如不能正确地回答口试题卡上概念题、简答题和分析题,口试成绩为D,作不及格处理。学生如能对概念题和简答题回答准确,给予C即及格分数。学生如能很好地完成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给予B即良好成绩。在完成了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回答后,如能回答与题目相关的其他拓展知识就可以给予A即优秀成绩。

(5)口试记录的保存。学生填写的参加口试记录情况表与期末考试试卷一样保存。

3. 笔试

凡是未能取得免试和口试资格的同学,只能参加笔试考核;符合口试条件的学生如不愿意参加口试,可以参加笔试考试。笔试为闭卷考试。

五、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

差异化考核方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应和效果。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学生对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持积极肯定态度。综合师生对实施差异化考核的反应,有以下几方面作用效果:

1. 实施差异化考核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纪律明显好转,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实施差异化考核极大地鼓励了那些勤奋好学的学生,大大减轻了这些学生的考试负担,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欢迎。

3. 差异化考核方式中的口试考核方式可以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有利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第2篇

论文摘要:提高实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教师的教学技能的优劣对于教学实效有关键的意义。为了揭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与教学实效的内在联系,课题组对江西部分高校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技能实效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教学技能运用水平与学生的满意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提高实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技能运用情况是决定教学实效的主导因素。然而,有的大学教师好像不太讲究教学技能: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从上课讲到下课。现在强调运用多媒体,有的教师就用多媒体演示代替一切教学行为,教师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员和解说员。这种不讲技能的教学很难讲有多大的效果。当然,强调教学技能并不是要使学生只“注重教师的课堂技巧、语言艺术和媒体手段的感觉效果,而不关心教学内容的深浅和多寡”,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诠释和传递教学的内容信息。为了摸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相关措施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尽快达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的要求,我们对江西部分高校进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技能运用状况问卷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调查问卷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技能运用的相关问题设计了相应的20道题目,分为5个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教学效果的情况;教师教学技能运用状况:教师的教学态度状况。这次调查随机抽取了江西地区的五所高校在校学生,发出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通过调查,我们力图揭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技能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改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提供参考。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情况

(1)最喜爱的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根据“按喜好程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进行排序”的首选项统计,“05方案”的五门课排序情况如下:排在首位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07%;第二位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3.67%;排在第三位的是《形势与政策》,15.12%;第四位是《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9年改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0.69%j排在末位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4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首位排序与国内的一些相关调查基本吻合,说明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比较注重实用性。

(2)大多数学生对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持积极态度

在“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是否必要”问题上,20.7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6.6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两项相加为77.42%;在回答“你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否可行”时,7.86%的学生认为“非常可行”,55.44%的学生认为可行.两者相加为63.30%;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您今后发展是否有帮助”的问题,有10.4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68.5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两者相加为79.03%。这表明我国大学生思想意识方面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这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主体基础。

2.学生课堂表现情况

(1)积极主动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心态比较普遍在回答“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题目的选择结果上,普遍反映了大学生积极主动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愿望。如表1所示:

a选项态度坚决,毋庸置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的中坚:b选项显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大部分大学生的需求,两项相加为77.62。c、d两项虽然认识不如a、b选项清晰,但态度还是积极的。从选项的性质来看,e选项是被动的态度.但数量少,不足以对课堂教学造成太大的负性影响。

(2)逃课的主要原因是对内容不感兴趣

大学生逃课的现象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逃课的重灾区,个别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逃课率在4o%上下.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有的研究者通过调查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经常逃课的学生比例约为8%,这比较符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于逃课的原因,有两项值得注意,一是“对内容不感兴趣”,占54.64%。二是“与专业关系不大”,占l8.75%,两者相加为73.39%,见表2。

表2中的b选项和d选项所指是课程内容的问题。这个问题首先反映了部分学生受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思潮的影响较大,其次要求教师在展示课程内容时要尽量贴近当代青年的思想发展的需要。表2反映的只是显性逃课的数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还存在一些学生上课不听课,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的隐性逃课的现象,这两种逃课情况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3.教师教学技能运用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教学技能的涵义有多种解释,简单地说,教学技能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实现课程目标而主动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如导入、展开、提问、板书、讨论、案例教学等等。

(1)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教学相关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如课程内容的性质。与学生思想需求贴近的,趣味性强一点的,学生就爱听,效果就会好些,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有如教师的形象气质、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认知态度、班级人数规模的大小等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表3反映了学生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首选项分布情况。

表3反映。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首选项达46.57%。超过课程内容的性质的选项得分26.01%近一倍,证明教师的教学技能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技能组合有多样化的趋势

教学技能因教学对象的不同而着重点有所不同,中小学偏重基本技能型的,着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以保证自始至终地掌控学生的注意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强,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更需要以深化课程内容为目的的组合型技能。通过表5,我们看到,超过半数的课堂上出现了三种以上的教学技能组合,表明教学技能多样化已经成为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的追求。教学技能的多样化丰富了课堂文化,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

(3)学生欢迎的技能组合呈多元化

对于“您对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的教学技能组合是否满意”的问题。学生的回答结果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个问题的选项采用5级等距量表的形式,对应表5的选项值,列出每项上的学生满意度的分布,加权值依次为“2;1;0;一1;一2”。结果见表5。

表6的结果表明了三个问题:①a项加权合计平均分为一0.25分,说明传统的单一讲授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②教学技能组合类型的数量与满意度呈正相关的函数关系,说明学生欢迎技能组合的多元化。③e选项得分情况原因不明。从表5的选项人数看,目前在课堂上出现7种以上的教学技能组合类型的情况为数不多,根据教学技能组合类型的数量与满意度呈正相关的函数关系,e项的满意度应该最高。但根据表6的统计,e项的加权合计平均分低于c选项和d选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学生的误选。实际并没有出现过7种以上的技能组合运用的情况;二是教师功力不足,多种技能组合运用还在尝试阶段,收效还不高。

三、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渐对外开放,各种思潮蜂拥而入,在影响社会风气的同时,也波及到正在成长期,缺乏鉴别能力的青少年。还有一些颓废落后的人生观——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也滋生开来。像流感病毒一样四处弥漫,伺机“暗算”疏于防范的大学生。在这种新形势下,为了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制度性资源保障。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先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重点要解决好三个方面对教学的影响:教学课程内容、学生的认识态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态度是事先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教学技能是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三者相互影响,共同支配教学的效果。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许多人忽视了教学技能的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而言,教学的压力来自教材和学生,但通过教学技能的积极运作,能够深化教材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变被动局面,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次调查所反映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技能的积极运作.可以从三个方面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1.深入备课,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对于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反映比较集中的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重复问题,二是与现实距离问题。根据本次调查中“按喜好程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进行排序”的首选项统计结果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与现实性相关。实际上,从05方案的教材采用以来,基本上是逐年修订,上述两个问题也得到了相当的改进。但同时上述两个问题也有其存在的客观性:教材之间有些内容的交叉重复是由于各自的完整性要求;与现实的一定距离是稳定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比较成熟的教材,恐怕都要考虑这些要求。如果是端着书本照本宣科.或者是哪里下载一个课件,效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教师能够深入备课,通过精读教材,抓住重点、吃透难点;联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采集翔实的例证材料:教学过程的计划布局合理、选用方法得当,就能把教材的文本信息转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

2.灵活运用多种的技能手段.吸引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上课的态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确实不容忽视.在本次调查中,在“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的选项分布中,选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为50.6o%.说明还有近一半的学生对上课的目标不甚明了。有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在我国各高校普遍存在。由此而造成的大学生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果。首先必须使学生愿意留在课堂,其次是认真上课,再者是学有所获。要做到这些,不仅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还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技能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表5的反映,有50.21%的教师运用了5种以上的教学技能的组合.他们的学生满意度明显高于运用教学技能组合少的教师。大学生参与意识较强,根据课程的内容的特点选用一些组合型的技能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第3篇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教学;教学效果

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和效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当前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水平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调研通过对南京邮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纸质问卷调查,了解当前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总结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南京邮电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对促进其他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提升也有助益。

1 调研对象及内容

本次调研采用纸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的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2013年12月26至12月28日,对南京邮电大学学生采取年级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主体上,主要以大一和大二为主,辅之以少部分大三学生。问卷取样时,兼顾学科、专业和性别等因素。总计发放问卷382份,回收376份,无效问卷4份,有效率97%。

调查问卷的设计比较全面,总计24个问题(23个选择题以及1个手写建议题)。问题涉及被调查者对于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状况、参与思政课的现实情况、对于思政课教学的评价以及建议等方面。本次纸质调查问卷的样本分布状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教学状况良好

从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看,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状况是良好的。他们都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84%对高校开设思政课的必要性表示认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价值,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可行的”;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表现来看,88%的大学生能够听讲;从大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的统计结果看,真正想来上课的达到了55%,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并真正想学到东西。

2.2 整体评价较为满意

在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高达91%的学生“对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总体印象”比较满意,只有2%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显然,我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总体是良好的,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可。调查还表明,63%的学生对思政论课“感兴趣”。关于教学方式,76%的学生认为“还好,不过需要适当的改变”。令人关注的是,思政课教师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倍受学生欢迎。实际上,适度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是大学生是受大学生支持的。7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为人师表,方法恰当,很受学生欢迎”。由于问卷调查是无记名的,因而学生填写的应该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些都说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巩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也是畅通的。

2.3 存在的问题

从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情况来看,虽然造成逃课的主要原因并非老师讲得不好,但是学生对于课程的态度以及课程内容的不感兴趣。这一情况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现实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相关措施加以扭转。其中,10%的学生“看其他的书或打磕睡”,还有2%的学生“心不在焉,根本不听”。尽管这部分学生为数不多,如果教师处理不及时的话,这种现象往往能够起到很大的负面效应。调查显示,45%的学生是因为纪律的约束才来上课的。因此,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吸引力是广大教师的努力方向。关于教学方法的评价,49%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方法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问题”达35%。可见,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是思政课缺乏吸引力重要原因。关于教学内容的反馈比较多,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不贴近实际生活、枯燥无味。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与各项投入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课堂和主渠道,但是高校的重视和宣传力度往往不够,专项经费投入也很难到位,还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其实,从国家层面上“各高等学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1]实际上,要想使大学生真正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取得良好的教学和育人效果,除了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外,高校相关部门的真正重视程度和具体配合是取得教学成效的重要环节。诸如在课程设置上的科学性问题、教学课时的保障问题以及教学实践资源的开发等问题。这些都是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利发展并逐步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其次,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调研数据的统计表明,大学生喜欢的社会实践方式是参加志愿服务、听学术讲座、参观考察以及社会调查,他们还希望教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等等。为此,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以及实践教学考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保障。另外,调研显示,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很高的,这就要求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并逐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充足的科研、培训和学术交流经费投入是必要的前提,此外,加大对教学科研成果的奖励也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增强教学与科研热情的重要措施。

3.2 改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材内容是影响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74%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未能与时俱进,并且理论知识过多,不贴近实际生活,枯燥无味,与中学教材有重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主动充实鲜活的内容和案例进行教学,对于与中学重复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后进行提纲挈领的归纳与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之能够灵活运用。

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大学生最为关注问题。高校思想政治课应该“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方式,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做到真正理解大学生、关怀大学生,而决不能成为异于大学生需要之外的单向灌输。”[2]实际上,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采用生动新颖的教学方式”,通过生动活泼的互动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改变传统的“独白式”的“灌输法”进行教学,逐步建立尊重、平等、互动对话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手段的科技含量,激发学生的兴趣、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师生、生生对话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吸收他人有益的智慧资源,使大学生在充满尊重、平等和开放式的课堂氛围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等综合素养。“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3]实际上,只有“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4]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吸引过来,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3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5]事实上,一直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很难受到真正的重视和对待。不管是学生还是部分其他专业教师,甚至是部分领导往往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课没什么专业深度,谁都可以教。这种普遍的误读和误解,实际上给思政课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和不公。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非常高,其中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要求比专业课教师要高很多。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学术造诣”(21%),还要“有责任感”(25%),“有人格魅力”(32%)。这些要求表明思政课教师具备优秀的综合素养是完成教学目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为此,除了教师自己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外,必要的业务培训、适时地教研活动以及定期外出参观交流与考察,可以使思政课教师能够真正深入社会、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极为重要。实际上,思政课教师应该引导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来分析解决千变万化的各种现实问题。”[6]如果教师自己对于国情、民情都不甚了解,如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4 改革考核方式方法

课程考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教学正常进行的保障之一。调查显示,有22%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学分,或者“受学校课堂纪律约束”来上课的。实际上,“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参与,发挥自己主动地位、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学校、教师通过‘考试’逼着学习的过程。”[7]要改变学生上课的态度,除了采取上述的诸多步骤外,必要的考核措施不可或缺。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往往采取开卷或闭卷等方式进行,这就导致绝大部分学生采取平时不听不学、考前突击的办法被动应付考核,而多数情况下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很不错。这种情况往往使其他学生或者下一级的学生纷纷仿效,负面影响很大。因此,要改变目前单一的闭卷考试为过程考核方式,通过多种方式考核学生以达到客观、公平地评定学生成绩。

对于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应该通过闭卷方式考核,关键要削减这部分所占的份额。注重平时的过程考核,通过课堂考勤、互动对话情况,课后的实践调查、听讲座、志愿服务等情况综合评定成绩,而且要加大这部分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可以达到50%或者以上。这就促使学生注重日常课程学习和实践结合,锻炼他们发现并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是希望通过课堂互动对话等交流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这不仅培养他们主动思考、交流沟通的意识,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8]当然,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等现象也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以破坏课堂教学氛围,败坏班风学风。总之,不断探索和实施有效的考核方式方法,将会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4][5]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EB/OL].http:///view/8567288.htm?fr=aladdi.

[2]闫军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70.

[3]李俊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探究[J].理论导刊,2014(9):88.

[6]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变”与“不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4):76.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第4篇

[关键词] 普通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现状调查与思考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高校治校办学的重要方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高校工作的主旨所在。各高校虽然在类型、层次、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培养和教育人上具有共性。笔者所在的高校是一所地方性院校,专业性强,办学时间较长。本文试从该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出发,分析其得失利弊,进而对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综合探讨,以期收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分析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工作之一。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个清楚的认识,笔者对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查。赣南医学院是一所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医学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该校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学院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在新的时期,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导作用,引导和团结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共同促进学院的改革与发展,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重大而又现实的课题。从调查情况看,该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致力于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全体师生员工把学校的建设发展和自身的成长进步紧密结合起来,自愿为学校的建设贡献力量,对学院各级党政班子的工作持肯定态度,对学院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具体而言,该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立足自身优势和学科特点,在工作中体现特色、突出亮点和闪光点,鼓励工作创新,重点加强了制度建设。一是健全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全院各级组织形成了“一条线”的垂直领导机制,各部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二是建立了以思想政治工作例会制度为核心的议事机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学院党政领导、党办、组织部、宣传部、工会、团委、继续教育学院和各党总支(党委)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参加的专题会议,就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和师生思想状况进行专门探讨和分析;三是完善了舆情预警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走访师生员工,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并形成师生思想状况专题调查报告。长期坚持院领导接待日制度,倾听师生要求与建议,切实解决并及时反馈;四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注意选拔、优化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设立了德育工作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在人员、经费上保障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每年表彰一批“三好学生”、“三育人”先进个人,并注意总结、推广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此激励广大师生学习先进、争当模范。我们认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的方针和政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有一支能打硬仗、不怕吃苦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真诚为师生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必须充分发挥党政群工团组织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以现实为载体,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必须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院建设与发展。

同时,调查也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一些带有共性的难点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我们将其表现归结为“五重五轻”。

(一)重管理,轻育人。即注重运用管理的手段来形成教学学习秩序,忽视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从根本上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和思想素质。

(二)重沿袭,轻创新。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选择上,过多考虑过去是怎样做的,现在也必须这样做,即使时间、条件、对象、要求发生明显变化,也不愿或不敢改变,使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变成了工作创新的束缚。

(三)重结果,轻过程。表现为工作方法上短期严重,现实的功利性过强,存在重立竿见影、轻潜移默化的现象,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过程性、动态性。

(四)重实践,轻研究。表现为重视对思想教育的领导和实施,但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开展研究及形成成果方面则显得相对薄弱,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存在时断时续、时好时坏的现象。

(五)重形式,轻效果。少数基层组织的民主生活会和政治学习流于形式,疏于规范,对学习的效果、任务的落实没能予以考查,存在有计划无行动的情况。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探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以下三个:

(一)教职工方面。从整体上看,教职工由于以下几种因素导致其思想问题和矛盾的产生:一是思想政治意识的淡薄。受市场经济中某些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一些教职工远离政治的倾向比较严重。有的不讲政治,不讲大局,缺乏应有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各种政治学习、政治活动漠不关心,缺乏热情;个别甚至认为教师就是以教学、科研为本,其它的思想政治学习和修养可以忽略。二是切身利益的矛盾碰撞。在职称评聘、业务考核、评先晋级、提拔任用等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由于政策、操作上的不尽合理,以及自身素质存在差异等原因,难免与部分教职工的主观愿望相背离,由此产生消极、迷茫甚至抵触情绪。三是示范导向的负面影响。随着为社会直接服务职能的延伸,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也被带进校园,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往往在学生,对教职工缺乏引导机制和措施,导致少数教职工的价值观念产生偏斜。

(二)大学生方面。从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看,当代大学生不主动配合和不愿接受思想教育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大学生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趋势,结合自身毕业分配、发展前景、社会关系、婚姻家庭等情况,有人信心百倍,有人缺乏足够的自信;有的坦然,有的迷茫。这种复杂的心态所呈现出的个体差异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据调查,学生不配合、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抵触思想政治教育的心态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信念定位的坚定性与摇摆性的矛盾。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及教学内容使大多数学生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表现出坚定性。同时,由于涉猎社会不深,对当前社会存在的分配不公、官员腐败、治安状况不好等现象缺乏正确认识,使其信念发生摇摆。二是判断是非曲直的独立性与不成熟性的矛盾。大学生一方面易于接受、传播新事物,并能冷静地分析新事物存在的客观合理性和先进性,但另一方面,又发现大学校园的教育与当前社会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反差。这使得他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对抗情绪,表现出在认识和分析客观事物上的简单化、表层化。三是追求人生坐标的可行性与退缩性的矛盾。大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的专家学者大多非常尊崇,以他们的事迹来激励自己,并作为其追求的人生坐标。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往往一叶障目,看到腐败违纪现象就丧失了信心。

(三)学校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师生员工素质的提高上,还在于能否形成合力推动学校建设。在学校管理层面上引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因校情的不同各有侧重。从我们调查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工作评价导向的简单化。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今天,高校改革亟待加快步伐,赢得发展空间。这使得大多数人将注意力放在学校的办学效益上,以办学成果判优劣、论成败,无意之中形成了一手必须硬,一手可以软的认识和做法,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机构、人员被相对弱化了。二是传统教育手段的滞后化。在调研中,不少同志指出,我院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手段上的改进和创新还不够,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在工作实践中,思路相对狭窄,手段相对贫乏,陷入了因循守旧的工作模式。三是政工队伍的相对薄弱化。从许多高校的情况看,专职政工干部人数比重偏小,几乎处于超负荷状态,大多止于应付一般性工作,在开拓创新等方面显得后劲不足。而长期以来,对政工干部的工作业绩缺乏有效的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工作成绩得不到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工干部的主动性。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加强的过程中改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一)加强整体部署,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化。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教育内容、方式方法、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机构队伍、阵地载体等多个方面。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综合作用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置身于全局,服务于全局,应当进行整体部署,不能单打一。既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作用,又要依靠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既要更新教育内容,又要改进方式方法,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既要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又要完善载体和建设阵地,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整体效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DOI:10.15938/ki.iper.2015.03.021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3-0086-03

中共十报告再次重申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1]然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却依然缺少人文关怀精神。只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们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正视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现状,全面、客观地分析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把大学生培养成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表现

一般认为,人文关怀精神发端于西方的人本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彩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就是要求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尊重大学生、爱护大学生,给大学生自主选择和自由思想的机会与空间。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管理轻教育、重灌输轻关怀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工作者主要包括院系辅导员、院系书记、团委工作者、学工处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前四者往往重管理轻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听话、服从,忽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当需求。工作方法比较生硬,居高临下地使用命令的方法,影响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重课堂灌输轻人文关怀。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以讲授法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很少顾及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心理特点,缺乏对学生情感、学习与生活的关怀。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感受不到教师关注的目光,只感觉课程枯燥无味,只关心考核成绩是否及格,所以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可学可不学,学了也白学的课程。这就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受教育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重视政治观教育、忽视人文道德素质的养成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和法律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五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仅仅有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课程,这唯一的一门课的学时又在实际教学中以各种名目被一再消减。并且,在全国统编教材中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又较为薄弱,如人生观教育中只重视“生”观教育,缺少“死”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中缺少幸福观、责任观的教育,等等。其余四门课程中有三门课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观教育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教育,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人文道德素养较低。大学生高声喧哗、乱丢垃圾、随口吐痰、公共场所吸烟、上下车拥挤不排队、文物景观上信手涂鸦、缺乏诚信和责任感等现象屡见不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尊重、不关心、不重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那么学生也就难以树立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基本价值理念。

3.重视大学生在校时的表现,忽视离校后的发展状况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不仅应该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获奖、违纪、贫穷、疾病等诸多情况,也应该关注大学生离校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情况――是否找到工作了,是否能胜任工作等等。扶上马后送一程,往往会使自己的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处理好职场的各种关系,成功以后也才更会对母校怀有感激之情。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原因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之所以缺少人文关怀精神主要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性质的定位存在错误认识、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少专业背景、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育人”错误的教育管理模式造成的。

1.部分思政 教育工作者对工作性质定位错误,缺少对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足够尊重

多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把自己的工作定位在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方面,而不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不用说对大学生的个体进行以尊重、爱护、帮助、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人文关怀了。学生本是学校的灵魂和永恒的主人,但他们在大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尊重。现实存在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是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动力和突破口。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还存在明显不足,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因此,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在实效性的增强上给予更大的关注。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含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学生身上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实际效果越明显实效性就越高。思想政治实效性的认定和评估工作考量实效性的关键,一般而言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方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学生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基础,只有学生具备了高涨的学习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中安排的相关内容,才能确保其充分吸收了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行为实践当中。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具有基础性的影响作用。

2.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正确可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关键。很多情况下,学生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对实效性的增强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能忽视教师的因素,尤其是教师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实效性的内涵之一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3.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应得到明显的提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即使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但他们的实际行动仍然不会有所改变,理论知识无法转化为实际行动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大障碍。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意义

1.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是“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现实体现。按照实效性教学思想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只有学生实际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们的思想动员工作才会更加有效。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反映不佳,这不仅使高校的名誉受到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在用人单位和社会上的地位。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晴雨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取得是教育体系内部各要素正常运转和有机结合的表现。实效性的取得需要在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合理新颖,不断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取得需要教育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优化组合和互相协调。

3.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于教师素质的提升也起着重要推动作用。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首先需要教师对此有深入的理解,并付出相应的努力。教师首先应当认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在保持思想政治基本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把学生的具体情况、社会环境、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的全面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考量指标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式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力量。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取得要依靠教师的素质,同时这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困境

实效性的提升需要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做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重点排查影响实效性提升的关键因素。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现在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这成为影响实效性的最大障碍,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不强,二是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当。一项针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调查显示,66.7%的学生表示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不大,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而在这66.7%的学生中又有46%的学生表示因教学内容枯燥陈旧而对其失去兴趣。由上表可见,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反映最为强烈的便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在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相应的创新,以此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素养不对称。理论素质与实践素质不对称就是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在实际中却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出现了典型的知行不一现象,这是思政教育实效性低下的最大威胁。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较好的实践行为,在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优良的实践行为变得越发重要。但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存在诸多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违背的地方,这就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

3.教学理念和育人模式不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的传统科目,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同时也制约着当下的教育改革创新。惯性思维总是在无意识中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始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工作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工作,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来不断提升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解决教学理念不够先进、育人模式不够科学的问题,认同并践行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是在当前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当代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不高是教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因素,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为此高校和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给予重点关注。虽然当前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随着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有所创新,如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开展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但是这些教学创新点都没有作为教学主体框架出现,而且很多创新之处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当深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信息时代下,网络对校园的渗透越发深入,同时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在这种时代变化趋势下,知识教育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学生除了对知识本身的需求外,还需要融合知识进行思考、处理问题,教师应当不断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网络技术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融合到网络文化当中,整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环境,使学生接触到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起到更加积极有效的影响作用。例如,结合任务驱动法,为学生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

2.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实践性教学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佳渠道,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主要应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提升其质量;二是要增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社会实践是锻炼和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的关键因素,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教学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是教学的针对性不足,社会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的联系性不强,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娱乐性要远远大于知识性。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实践活动的范围和针对性,增加实践活动的数量,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不同的教学章节,制定具有针对性、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活动。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都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和教育,确保整个活动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较强,而实效性对实践性的要求又特别明显,为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实践教学,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第7篇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课部,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 评价体系是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教学模式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的探索,立足医学生全面素质考评,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人格为重点,将医学生从传统的考试方式中解放出来,初步构建包括理论考核评价、行为道德评价、课堂实践评价和社会实践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思想政治课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导向和杠杆作用。通过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改革带动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活跃医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涌现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医学生;创新人格;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080-03

[收稿日期] 2014-09-23;[修回日期] 2014-11-05

[基金项目]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教学模式研究”(13C30)

[作者简介] 汪慧英(1980-),女,湖南益阳人,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形势下,面对当代医学生需求多元化的趋势,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1]。加强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的探索,既可以深化思想政治课对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认识,又能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预见性、针对性与实效性。以往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形式僵化、内容单一、标准不统一、目标不明确,更多的是注重对医学生书本知识的评价,考核结果往往只能说明医学生的记忆力和一般性再现能力,根本无法考核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创新性、个性发展及思想、政治、品德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忽视了对医学生创新人格与实践能力的评价。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实现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教育目标,促进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科学化,促进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理论考核评价

为实现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目标,我们对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的评价,要把核心放在医学生创新性的评价,由原来分数第一,变为创新第一;由原来的整齐划一标准评价变为动态化评价、多元化评价、创新性评价。理论考核评价不仅要包括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原理,而且要包括应用性知识,特别强调注重评价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理解和应用。

首先,创新考核评价命题形式。思想政治课程相比于医学专业课程而言,更加注重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较高的人文修养,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医学生的创新人格。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考核采取题库组卷系统,题型基本固定,编制标准化试题,实行闭卷考试。被教材束缚的试卷、机械化的标准答案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扼杀了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因此也就不能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人格[2]。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压缩客观题的比例,增加主观试题数量。传统的笔试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全部抛弃,客观题可以考察医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完全放弃,但要减少比例。以前我校思想政治课考核试题中设有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客观题占到80分,最近五年,逐步改革命题形式,减少客观题的比例,现在只设有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客观题型共占30分。同时,增加辨析题、案例分析题、综合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的比例,通过这些灵活的考核题目,考核他们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现从以知识点为主的标准化、规范化命题向以创新能力为主的多样化命题转变,从而避免临时突击背诵就能够获取高分的情况。同时命题还可以实现由教师命题向学生自命题转换,考察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创新考核评价命题内容。以创新能力和思想、政治、道德行为素质考核为重点,对考核内容进行全面改革。第一,命题不限定在课堂讲授和课本上的内容,适当拓展内容。除评价医学生对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外,还要评价医学生分析社会热点、国际国内焦点问题、剖析社会现象的能力。第二,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及所开设的课程之间理论知识联系紧密和相互融合的特点,使考试内容打破课程之间的领域,注意课程之间的协调和渗透,特别注意联系与医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评价学科知识的触类旁通和对知识体系的系统把握。第三,突出对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结合医学生的专业,选择以材料分析题为主的考试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紧扣时代的脉搏,挖掘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重点考核并锻炼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获取新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人格的现状。

二、行为道德评价

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我们必须对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政治态度、思想修养、学习态度、法纪观念、集体主义观念等行为道德进行评价。行为道德评价不是以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进行评价,要突出学生主体性,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评价氛围,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真正为促进学生良好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形成的促进因素。

首先,开展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德育评价中的主要方式之一,医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医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思想、能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医学生发展需要来自外部的鞭策和鼓励,同样也需要来自内部的深思和评价。开展医学生自我评价能够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观自觉性,帮助医学生认识自己近期情况,并找出差距,促使医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不断提高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教育能力,形成自力更生、不断创新的人格特征。医学生自我评价可以设计如下考核题目:作为一名医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学生如何培养医德?医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等等。

其次,开展医学生互评。医学生互评是指医学生所在小组的组长或组长所在班级的学习委员对医学生在思想政治课过程中创新人格的表现做出评价。医学生互评可以针对同学日常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热心公益事业,生活作风,爱护公物,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情况做出评价;可以针对同学的责任使命意识、服务奉献意识、乐观进取意识、开放务实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宽容爱心意识等创新人格情况做出评价[4]。通过学生互评,医学生可以学会公平公正地评价他人,培养责任意识、批判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医学生相互学习、团结合作,建立良好的生生互动关系。

第三,开展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指教师作为主体对医学生进行的评价。这种行为道德评价的教师往往是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主要针对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表现情况,医学生综合素质等做出评价。班主任(辅导员)评价一般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可信度较高且具有权威性。教师评价要注意班主任(辅导员)与医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相互了解,赢得师生间的尊重与信任,要关心医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可和心理感想,要帮助医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促进其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三、课堂实践评价

课堂实践评价可以由任课教师灵活开展。根据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多的是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医学生创新人格的评价。在教学中,更多地去指导医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变医学生应付考试的思想。为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将医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为评价体系的重点区域,在医学生的考核评价中记录每一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医学生课堂的出勤情况、发言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平时作业等多种教学要素实行“全要素”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前可以分配任务,针对任务完成情况同学相互之间进行评价;课程中可以设计特殊的教学环节,譬如时事讲坛、辩论、演讲以及课堂讨论,了解医学生创新人格情况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分数。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把教学环节分化,教师除了自己备课、讲授以外,根据教学内容拟定阅读书目、辩论选题、演讲题目、讨论题目等,以寝室为单位在寝室长的带领下进行选题研究,自主完成拟定学习任务。根据合作研究的主动性、自觉性情况,由寝室长对寝室成员学习情况打出分值。根据选题研究,有计划地安排寝室代表做选题研究汇报发言,分享选题研究成果,并由班委会对各个寝室长的表现做出量化评定并打分。这样让课堂的评价既全面真实,又激励医学生培养创新人格。

四、社会实践评价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这一“指挥棒”引导医学生有目的地对社会生活广泛参与和体验,培养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医学生参观敬老院、福利院并参加志愿服务;深入社区、街道、乡村等开展义诊咨询、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宣传等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假期安排学生深入家乡的乡镇、社区做实践调查,了解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通过对这些活动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医学生创新人格得以培养。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既要客观公正地对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实践选题的价值、实践态度、实践交流情况、实践参与积极性、实践收获、团队协作等予以过程性考核,又要依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的质量、实践成果总结、实践手册填写的完整程度以及过程性评价的结果等开展终结性综合评价[5]。

总之,立足医学生的理论知识、行为道德、实践能力等整体素质考评,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人格为重点,构建符合时展要求的多维度、多元化、动态化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有利于活跃医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创新医学人才的涌现。

参考文献:

[1] 曾云燕.创新教育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15):144-146.

[2] 周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制度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42-44.

[3] 王立夫.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90-93.

[4] 汪慧英,等.论以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目标体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7):33-35.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第8篇

学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策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评估的指标体系中,将学风建设作为一级指标加以规定。学风建设是高等院校办学质量、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而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以高职高专为主,本专科学生同时在校就学,教师学生学术视野有待拓展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学风状况不理想的情况普遍存在。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风情况,我们调研组对河套学院本专科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学风整体状况、学习动力、课堂纪律与学生旷课情况、对待考试态度等几个方面。

一、河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风状况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1份,有效率为92%,是有效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河套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的总体状况良好,41%认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的总体状况一般,3%认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的总体状况较差。从以上数据显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风现状不容乐观。专科和本科学生学风差别较大,本科生的学风状况明显要优于专科生,其中整体比例可以高十一个百分点(被调查的本科生中67%认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的总体状况良好)。

配合在学生中开展的访谈,我们发现,我校学风状况不理想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浓厚的兴趣(占56%),导致学生学习消极、被动,但调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兴趣的同学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占13%),这一部分学生要重点关注,加强对其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风不理想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调查,主要问题集中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动力(占82%),学生迟到旷课现象严重(部分专业达到8%);课堂学生学习纪律性较乱(被调查学生中62%的学生认为课堂学生学习纪律性较乱,需要教师不停地中断讲课维持课堂秩序);考试前突击复习(占64%);考场作弊等现象。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风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河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风的总体是良好。特别是升本以来,本科生生源素质较好,学校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及时深入,常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部分学生又有考研的压力,大部分本科学生对待专业课程学习能积极进取,勤奋好学,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也有明显体现,但作为艺术类专业的本科生和大部分专科专业学生,学风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学生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脱离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进入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惰性,对专科生来说没有了进一步升学的压力。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要途径之一。部分学生意识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的重要作用,学习的功利性较重,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未来职业没有用,就不愿意学。也有部分学生的功利性表现在为了得到奖助学金而不得不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基于全面和谐发展,素质的综合提高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只对专业课有较浓厚的兴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课或公选课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会表现出消极被动、对教师授课,布置作业等抵触。

2.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和中学相比大学教育没有了升学压力,部分学生没有端正学习态度,只追求成绩合格。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特殊,这类课程更强调意识形态性,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敏感度,因为不具有专业课程的直接实用性,部分学生学习上缺乏好学勤奋刻苦钻研的精神,消极学习,课堂上听讲不认真,笔记懒得做,应付课后思考题和课下作业,考试存在侥幸心理,希望有作弊机会。这一部分学生严重影响了学风的健康发展。

3.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纪律较为松懈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存在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自由散漫,迟到、吃早餐、旷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随意说话聊闲天,玩手机,看小说等现象时有发生。

上述情形在不同专业年级和不同学生上表现程度有个体差异,其中艺术类学生和专科生学风问题更加突出。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风状况不佳的原因分析

河套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学风问题不仅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在各个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也有所体现。由于各高校的扩招计划,使河套学院招收的学生普遍文化课成绩较低,作为大众化教学为主学校,均存在生源文化素质较低的现象,这些学生中部分在中学时就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学风,做以下几点分析:

1.社会浮躁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正在转型期,价值多元化价值取向,使学生难免产生思想困惑与冲击,在现实中不切实际想法的落空带来信仰危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主阵地。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片面理解,不主动接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理论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市场经济使人们的物质欲望膨胀,也使社会成员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剧增,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学生也不同程度上受社会的影响,急功近利,社会的浮躁反映在学生身上希望快速成功,不愿意付出辛勤努力,不肯坚持不懈艰苦的学习上。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状况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教学。

2.学生管理教育方面缺乏齐抓共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风状况不佳,和学生管理的观念不统一有关系,专业任课教师多强调专业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专业学习似乎只为了学习一门谋生的技能,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各自的专业没有太大关系,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直接影响,学不学关系不大。甚至有同学还觉得,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类似的政治教育类课程,所讲的道理和理论大家都知道,上不上课无所谓,学了也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浪费时间。在院系学生教育管理中缺少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全方位育人的观念没有在教育中体现,对那些纪律松懈的学生没有进行引导教育。

现存的学生评教和教学评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公正性,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评教结果,不如放任学生管理,工作不认真的老师,放松学生纪律管理的课堂和学风不良并没有直接联系,但学生评教的成绩排名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管理的严格性。

另外,平时成绩在结业考试的比例、对考试的重视程度、补考和重修的严格性这些常规教学管理,也对学生良好学风的建立有一定的影响。

3.教师教学中没有建立学生主体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政治性较强,教学内容为教育部规定的固定内容,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期望学生入心入脑,现在的青年学生对政治的兴趣低落,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逆反心理。教师的教学需要找到政治理论讲解、现实社会、学生实际生活状况的切合点,如果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自然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填鸭式满堂灌,不讲究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如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个别教师忽略了课堂纪律的管理,没有课堂考勤记录,对学生的不守纪律的表现放任不管;考试提前划范围划重点,降低试卷难度。直接导致忽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导致学风不良的现象出现。

4.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待建立

从河套学院学情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动力和良好学习习惯还存在欠缺的地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主要源于对自身社会责任和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没有充分认识。普遍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系统规划,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进取的要求,没有独立意识,在学习上表现为没有学习动力,没有良好的预习复习的习惯,自学能力差,没有阅读专业论文和专业书籍的意识。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表现在政治素养低,人文知识积累不够,热衷于快餐文化和网络阅读。学习自律性差,大学教育的宽松和学生管理不严格,自我惰性的支配下,学生必然是不爱学习、课堂纪律松懈。部分学生不追求真才实学,而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奖助学金的基础;对思想政治理论考前死记硬背的学生数量很多,突击式学习,使大学生理解理论的能力较低,进一步提高能力受到限制。

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不良学风的对策分析

1.系部齐抓共管,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风建设重点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正确的观念抵御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明确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让学生摆正大学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活的关系。通过学生所在院系学习指导、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多层教育引导下,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针对社会思潮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改变浮躁思想,让学生了解个人发展没有捷径,未来要依靠真才实学,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

建立教务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一线辅导员的联系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就学生学风动态进行沟通和合作,对出现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把监督和日常管理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

建立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联系制度,双向沟通交流,任课教师就班风学风、经常迟到旷课学生等情况及时与辅导员反馈。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多为多班授课,任课教师对学生没办法深入了解,可以通过和辅导员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生管理。

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引导,要统一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书育人的大前提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开展文化周文化月活动,提高教师学生的文化品位,经常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培养良好的育人、治学环境。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进行学风优秀集体和学风优秀个人的评选,明确正确的学风导向,树立学生学习楷模。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组织主题班团会,主题演讲,主题竞赛、读书会和课堂强化教育等方式,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建立。

2.加强教风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风是学风的前提,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科研评比,培养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教师跟踪学术前沿,更新知识结构,参加学术交流和教研科研活动,以科研促进教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用渊博的专业知识,很强的质量意识,严谨治学态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吸引力,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为学生成才的引路人。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坚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能力。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精讲多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的时间,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考勤,及时组织教学整顿课堂纪律,严格考试制度、严格按照规定评定学生成绩。

3.抓学生学习,培养良好学风

首先,抓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学生管理中,教学管理中和授课课堂上等多方位多渠道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历史使命感和个人成才意识,让他们自觉将个人成才与民族复兴和人民富强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对待学习。

其次,抓学生学习,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对刚入学学生做好专业思想导入,让学生及时知晓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行业发展方向与前景。让学生了解学校学分制度、主修辅修制度,明确学习的方向、重点和兴趣点。让学生很快了解我为什么学和怎么学,明确大学学习要依靠自修研得,努力开拓学术视野。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通过辅导员、任课教师引导,优秀学生影响等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再次,抓学生学习,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我校为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入学成绩较差,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均要课前预习,掌握重难点,有针对性的听课,加强课堂自我调控能力,学会记忆和自主思考,提高学习质量。高质量完成作业,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提高人文素养。

4.建立有效的学生考核制度和教师考核制度

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平时考勤考核、学习过程考核。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规范教学管理,在考勤考核,课堂提问、学生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课堂纪律表现,作业,结业考试等方面,并鼓励教师创新考核考试方法,如面对面答辩等方式,综合评定学习最终成绩,让学生更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最终成绩。改革学生评教制度,不是单一的学生评价表或者单一的学生座谈来评定考核教师,通过部系听课评课、教案、作业、试卷等教学文件的规范管理,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方法,平衡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关系,达到改善学风的目的。

优良学风对学生会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对学校育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风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良好学风的培育,需要常抓不懈,需要综合协调和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占安.对进一步推动“两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2).

[4]王炳林.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第9篇

关键词: 辅导员 专业课教师 协同配合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基层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当前,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因此,研究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对做好高职院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依据国家和上级教育部门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以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内外在发展规律为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形成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社会需要的思想教育活动[1]。

2.高职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2.1高职院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2.2高职院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

“专业课教师,是与政治辅导员相对而提出的,其职责是在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指导、升学指导等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发展方向,采取多途径和多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最终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独立地学习,以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2]。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补充。作为高职院教师队伍主力军的专业课教师,必须担负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3.高职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笔者对在宁五所高职院500名学生、20名辅导员和20名专业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发现当前高职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以下三个特征。

3.1辅导员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度较高

通过辅导员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度情况调查(见表1),可以看出当前高职学生的成长受辅导员影响很大,75%的学生觉得能从辅导员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遇到困难时,75%的学生表示会寻求辅导员的帮助。

表1 辅导员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度情况调查

3.2专业课教师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度不低

通过专业课教师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度情况调查(见表2),可以看出当前专业课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有一定的作用,30%的学生与专业课教师经常交流,亦师亦友。85%的学生认为能从专业课教师身上学到道德品质。遇到困难时,35%的学生会去找专业课教师,其中有2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的意见很有用处,15%的学生会看情况和问题性质再决定是否去找专业课教师。

表2 专业课教师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度情况调查

3.3学生普遍认为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应该互相配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0%的学生了解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两者的工作内容,6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可以培养综合性人才。8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老师应该具备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知识。在问到“你认为辅导员与专业课老师是各自负责自己的职能还是两者综合起来”时,20%的学生认为两者应该互补,80%的学生认为应该互相配合。当问到“你觉得是从辅导员那里得到思想教育获益多还是从专业课老师那里多”时,65%的学生选择辅导员,35%的学生选择专业课教师(见表3)。

表3 高职学生对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

4.高职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首先,高职院对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人际交往能力不强,抗挫折能力较弱。辅导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耗费在督促学生上课学习、开展心理疏导、检查宿舍卫生、处理矛盾纠纷以及各种评奖评优和贫困生资助工作上。70%的辅导员表示在完成日常的学生管理事务工作和上级部门下达的各种临时性工作后,很难挤出时间和精力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经常放弃个人的休息时间,才能多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50%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由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完成,自己只要将教学工作做好即可。同时,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不高。高职院对于专业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要求较高,导致不少专业课教师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后忙于科研工作,根本无暇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少专业课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都是迫于职称评审的压力,自觉主动在课堂外关注学生思想工作的专业课教师不多。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不高,既有内在原因又有外在因素。此外,开展高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对口单招、自主招生和参加高考的学生,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某些家长注重孩子的成绩提高,忽视孩子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等欠缺。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很高,认为子女学历越高越能有机会找个好工作,过上优越的生活,不愿意让孩子从事生产一线工作。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QQ等交流平台的普及化趋势,渐渐改变现在大学生的生活观念,学生接受教育的资源更丰富、教育平台更广阔,“90后”的大学生心理、性格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的新特点,这对高职院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复杂化。

参考文献:

[1]潘丽.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