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学期德育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16:10:24

新学期德育教育

新学期德育教育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 中学生德育教育 时效性研究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最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和开展方向直接决定了中学生的性格、人生目标、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全面提升中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可以有效的促使中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有效的提升。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完善中学德育教育教学的开展方式,将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全面的、高效的中学教育下,获得更加理想的成长空间以及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一、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研究

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研究,主要将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分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很多中学生的生活态度的积极性需要及时的提升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的提升,同时由于很多中学生为独生子女,因此其生活条件十分优渥。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中学生受到社会上所流传的不良风气――“享乐主义”的风气的影响,生活态度的积极性较为低下,自私自利、盲目攀比以及性格懒惰,是很多当下中学生所具有的通病,这一不良现象的产生,极不利于中学生的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性格合格品德的养成。中学生是中国未来进行良好的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引导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由于网络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宣传,加之中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很多中学生的人身观和社会观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致使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很多校园打架斗殴现象令人触目惊心,甚至很多女生也参与到了暴力之中,新闻报道的校园欺凌以及中学生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这无疑是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缺失的结果,由此可知,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加强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这一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小到决定了每个中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大到直接决定我国的社会的未来的发展。

二、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研究

在传统的中学生德育教育课堂上,课堂内容过于枯燥,完全采用的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内容无法真正的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使得传统的中学生的课堂德育教育的开展成果十分的不乐观,开展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研究,完善新时期下的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的提升中学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时效性。开展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研究,主要可以将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

开展中学德育教学课堂,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将新时期的思想理念与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相结合,可以有效的促使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良好的符合时展需求。同时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抛弃传统德育教育内容的弊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重视自我良好的品格的形成以及自我价值的良好体现,可以有效的促使中学生在德育教育课堂上,真正实现自我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良好的品格的养成。

(二)明确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

中学德育教育教学课堂无法获得理想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的不明确也是主要的原因。由于很多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的开展等同于思想政治这一科目的学习,认为德育的教学的开展就是为了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政治科目考试成绩,这种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的定位上的缺失,致使学生在德育教学课堂上往往不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点”,中学德育教育教学课堂无法获得理想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的结果也成必然。提升对于德育教育的地位和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有效的提升中学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时效性。

三、结语

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首先应当明确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很多中学生的生活态度的积极性需要及时的提升和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进而思考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和明确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是全面提升我国的人才综合素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慧磊.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甘志像.中学德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5.

新学期德育教育第2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01-0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要把提高青少年素质作为工作重点,这就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如何创造性地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和新思路,已成为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认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

中职学校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无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德育工作是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转型带来的价值多元化日趋凸现。价值趋向多元化,一方面冲击了许多守旧的观念,增强了自主、竞争、务实等新观念;另一方面浸蚀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为集体、国家、全局责任感等。大众传统媒介的普及,使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增强。社会大环境中的消极影响增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不良导向的作用决不可低估。无怪乎有人发出了道德“滑坡”的叹息。因此,处在市场经济时期的中职学校德育迫切要求强化。

二、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与主要内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用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应始终抓住这个根本任务不放。因为,思想道德教育是帮助青少年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理想的关键措施。青少年一旦确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他们就有了巨大的动力和责任感,就会走上成才之路。建国以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明确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后,应当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分层次地对青少年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制定并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要求,进行了新部署。这个建设本身就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德育本身的规律而提出的,因而,我们要认真贯彻。当前,我们要着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通过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学校德育工作的新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但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育人目标,而且对这种育人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要依赖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更主要的是自身也需要改革和创新。

(一)改革德育工作的关键是更新观念

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非但不能削弱、淡化,相反必须加强,这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和保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需要,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改革本身的需要。因此,我们德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克服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观念和顾虑,转变思想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地适应、服务于经济建设,改变过去那些对市场经济的不正确观念,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模式,大胆清理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观念;同时还要大胆地吸收古今中外,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德育方面成功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对那些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做法要敢于继承,坚持和推广。

(二)更新德育内容,探索新的科学的德育方法

在德育内容上,要增加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知识,剔除那些已经过时的,与现代化发展相悖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念和意识,为改革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学意识、商品经济观念,效益观念,法律观念等,使学生找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光标,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市场经济发展所必备的本领。

在探求方法上。针对过去学校德育方法中存在的“三多三少”(即管束式,呆板式,单一式多,引导,灵活,多样式少)问题,必须改革德育方法,探求符合学生思维、心理、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以提高教育艺术和效果。

(三)必须注重德育体系的建设

为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必须根据德育的总体目标,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现途径和方法,从而使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衔接形成体系。

(四)必须注重德育网络的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四面八方的意识流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全方位的渗透。传统的德育工作机制已缺乏缚鸡之力。为此,必须破除传统的德育机制,建立起党委领导下的以“班主任――政教处――团委”为径线,以“任课教师――行政各处室――工会――后勤务部门”等各个职能部门为纬线的德育立体网络,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的多维空间。就校外而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通过开展社区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生产劳动等,把学校德育扩展到家庭秘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去锻炼去锤炼,去接受血与火的洗礼,灵与肉的考验,从而形成德育教育的大合力。

(五)加强师德教育,建设德育队伍

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由教师来完成。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是因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是行为的楷模,是心灵的偶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素质对德育能否取得实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师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学生的楷模。同时,还必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汹涌澎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为学校德育建设提供了恢宏绚丽的历史大背景,提出了内在的客观要求,只有全面客观地分析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端,才能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适应时展的需要,构建全新的德育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去迎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妇联宣:关于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

新学期德育教育第3篇

以党的十七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生活,突出人文关怀,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构建和谐校园,积极引领中小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二)积极推进德育生活化,引领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新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德育导师制,重点突出引导与防控,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美丽校园、快乐校园”,努力搭建学生展示个性和特长的平台,大力倡导开设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五)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努力整合德育资源、教育力量,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环境。

(六)深入开展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品牌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的知名度。

三、主要措施

(一)锻造队伍,造就一支高素质德育队伍

1、抓好学校德育管理队伍的建设。(1)县教育局召开两次学校德育工作

会议,一次团干部会议,二次少先队工作会议,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和意识。(2)每月定时召开县城学校政教主任例会,整合县城学校的教育力量。(3)组织开展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

2、抓好学校德育实施队伍的建设。(1)办好班主任培训班,并做好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的培训工作。(2)各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德育研讨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3)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德育导师座谈会,交流体会,探讨工作方法,研究工作策略。(4)各校要主动配合乡镇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抓好农村德育辅导员的培训,提高校外德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3、抓好教职工职业道德的建设。各校通过抓学习,建制度、搞活动、严奖惩等方式,教育引导教职工牢固树立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理念,遵守师德规范,爱岗敬业,爱生奉献,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教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全员参与的德育观。

(二)丰富载体,进一步完善活动育人机制

1、致力于创建规范性校园。进一步深化行为规范达标活动,各校要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认真安排好养成教育内容、时间、空间,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把《守则》、《规范》具体化、细目化,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突出从“做”中养成好习惯,不断改进行为规范达标的评估机制,全面开展新一轮行为规范达标活动。

2、致力于创建快乐校园。(1)各校要抓住世博会的契机,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快乐健身,我为世博加油”为主题,广泛开展以推广、普及校园集体舞和集体游戏、中华少年小甲A足球、“晨间一曲舞,晚间一盘棋”和大课间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快乐健身活动。(2)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组织的优势,依托本地资源,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结合实际创设具有特色的体验项目,开展贴近儿童少年生活的体验活动,并抓住浙江省农村少先队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的契机,抓好少先队基础建设,提升我县少先队工作的品味。继续深化“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四个一”、“节/为您整理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生态文明等良好品质。中学团组织要定期举办少年团校、学生业余党校,实施推优入团、推优入党,积极开展“以团带队”探索,抓好中学少先队建设。(3)各校要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4)各校深入贯彻《**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大力倡导学校组建“艺术团”、“俱乐部”、“科学院”等学生社团,构建读书节、文化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游戏节,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积极倡导学生在玩中学,鼓励学生玩好来,玩出成果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5)深入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积极倡导广泛开展各种小型体育、艺术比赛和班际友谊赛,大力倡导学生自创游戏。

3、致力于创建书香校园。(1)各校要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全面推行学生作品上墙,全面建立班级“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周、读书节、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引导队员“读名著,看名片,赏名画,听名曲、诵读古诗文”,增强学生的读书的兴趣,努力营造“有诗、有画、有书、有乐”的诗意校园。(2)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去实验、去调查、去探究、去发现,并将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互相渗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研究、在快乐中进步。(3)继续开展“书香假期”活动。

4、继续抓好传统教育活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1)抓住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入队、入团、入党宣誓、成人宣誓仪式等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陶冶学生情操。(2)注重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精心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回归自然,体验生活,组织夏令营、冬令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厂矿企业(工业开发区)、自然保护区、农家田间地头、社区、家庭调查考察等活动,并深入开展“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手拉手”、“雏鹰争章活动”、“扶贫助残”、“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当一日农民”、“当一日工人”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道德教育。

5、积极开展创“绿色学校”、创“文明学校”、创“示范性学校”活动。各校要根据实际,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做好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创建工作,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丰富德育的内涵,提高德育的功效。

(三)突出关爱,进一步完善引导与预防机制

1、致力于打造亲情校园。(1)各校要从“感动”入手,突出“关爱”,进一步完善德育导师制,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大力倡导成功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继续做好“留守孩”等弱势群众体的教育;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以及青春期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生理和心理上遇到的困惑。做好艾滋病预防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2)继续做好助学教育券、爱心营养餐券的发放工作,把感动人心的事做好,让德育工作触及人的心灵,真正把学校办成真情迸发的快乐校园。(3)科学安排住校生的学习与生活,组织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2、致力于打造法制校园。各校要深入贯彻《**县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做好防控工作,保障学生健康成长。(1)扎实抓好法制教育。各校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组织开展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月”、“禁/为您整理毒宣传教育月”、“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等活动,并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寓法制教育于班、团、队活动之中,采用征文、演讲、参观、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现身说法、法制讲座、讨论会、辩论赛、法律知识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帮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使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守法。(2)进一步完善警校共建文明学校制度。学校与当地公安派出所的联系沟通,共同关注有不良行为的中小学生,互通有关不良行为学生、严重不良行为学生以及违法犯罪学生情况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工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

(四)整合力量,不断推进德育工作社会化

1、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1)进一步完善德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宣传、教育、公安、文体广电、团委、关工委、妇联等部门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农村学校定时召开乡镇有关部门领导、村干部、村级德育辅导员、村民代表联席会议,通报学校德育工作情况,商讨学生教育对策,加强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整合教育力量。(2)主动争取相关职能职能部门抓好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充分发挥农村德育辅导员、少先队校外志愿辅导员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2、重视家庭教育,不断提高家教水平。各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县家庭教育讲师团”赴各校讲座、家访、家长开放日(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培训,努力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五)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学校德育工作品牌

1、各校充分运用**各地具有独特人文资源和自然禀赋的资源,通过汤显祖文化传承学校、**十番和**茶灯戏传承学校,让学生接受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校园成为一个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快乐园”。同时,充分运用王村口红色古镇、九龙山自然保护区、万亩茶园等资源,让学生接受教育,努力形成“一校一品”的格局。

2、树立以课题研究促进德育工作全面发展的理念,深化班队活动课改革,中队活动展示,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新学期德育教育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德育教育;教学创新;重要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这样才能传其道、授其业、解其惑。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是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首要条件,也是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保证。

1 热爱你的学生,培养创新型思维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也曾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用爱心打开小学生的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根植创新思维,塑造启蒙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要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从侧面不断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更新你的教育思维模式。

2 理解、热爱你的学生,稳固创新教育模式

理解你的学生的基础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平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和不断分析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多走近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动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多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为学生创新思维做好充分的基础准备,在学生创新思维上多做_发和引导。在学生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从而真正的做到热爱理解你的学生,也为稳固学生创新模式提取宝贵的一点。

3 尊重你的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

尊重你的学生,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前提。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和教师的亲和力,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指责批评,多一点教师与学生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加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要为学生创造学习与创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小学之初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动力。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自己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 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表现

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美术教师的写写画画,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方面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另一方面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刻刻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其次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也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它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这个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应该处处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不断的引发自主创新的探索动力。

5 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健康积极地做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将自己的特点完全地展示出来,帮助其建立信心。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新的、从来没有过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对孩子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由此增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积极的参与竞争,教会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竞争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孩子们坚韧的性格,教会孩子们初步掌握情绪的自我调节,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让学生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做文明之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礼仪廉耻是每一个人在文化修养和素质上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是决定着其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们规范的礼仪和言行,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通过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我们也要让学生懂得友爱和宽容,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往往也比较自私,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着去与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避免孩子养成孤僻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时常发生,并且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着去原谅别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谦虚谨慎的品德

我个人认为作为德育教育最为关键之处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触摸历史,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这些激起学生心中深切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撒下爱我中华的种子。在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地求知非常重要,我们要教会孩子们谦虚的品德,勤而好学,不耻下问,并且在治学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的学习态度。

总之,小学教师在教育德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增强了目标性。因此,小学教师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振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4).

新学期德育教育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德育;策略;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小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各种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观念不断形成的过程。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引导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当前中小学教育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很多中小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改变,比如中小学生过早、过多地接触网络,网络媒体中充斥着鱼龙混杂的信息,很多负面信息在新媒体中广泛传播,对中小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做到情与理的结合,使得中小学德育教育可以变得更加人性化、柔性化,引导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中小学德育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中小学时期正好是他们的性格、品德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不仅要给中小学生传授各种思想道德相关的知识与常识,最重要的是让中小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加强对自身行为的规范,从而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德育教育是一门必要的学科,对于任何一个学生而言,德育教育远比知识教育重要,教师必须要学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才能确保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保持正确的心态。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要不断完善校内的氛围,对中小学的学生进行更多引导和教育,让他们能够更多地融入到中小学的管理过程中,对自己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存在的为一些思想问题进行处理,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二、加强柔性化教育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改革,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应该要结合中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加强柔性教育,结合中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叛逆的情况,教师越是对他们进行管束,则他们的反抗就越严重,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要找对方法,不要用过于强硬的手段,尤其是对于德育教育而言,柔性化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首先,教师应该要站在中小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很多中小学生之所以出现思想道德品质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找不到宣泄,因此在思想上变得极端。对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意识到将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作为德育教育的发力点,以中小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根本的重要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替代传统的“黑板”教育,要从中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过程进行辨证的思考,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诉求进行满足,减少中小学生错误行为的几率。其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怀。教师应该要与家长之间多一些沟通,从而能够对中小学生的动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积极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作用,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各种状态的关注,从而能够积极掌握中小学生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并且与家长进行沟通,对中小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能有效地预防各种问题的发生。

三、合理地利用新媒体

第一,利用新媒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德育教育与一般的学科教育不同,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小学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这门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主体,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不能一概而论,要对学生有足够的关怀,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关心,防止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要从自身做起,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和重视,借助我国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怀。比如可以借助一些计算机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的视频,对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和讲解。第二,利用新媒体加强情感认知教育。德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情感认知教育,是学生的思想以及情绪的一种引导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人生以及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认知教育。新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来学习,教师要借助新媒体加强情感引导,给学生更多的关怀,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且可以借助新媒体为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和桥梁,使得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受到太多的限制,因此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四、加强课外活动的开展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得学生能够团结在一起,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比如在课堂之外组织游戏,如读书会、踏青活动、学雷锋活动等,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不断强化自己对德育教育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丰富教育内容,提高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进而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余作棒.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学的创新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03)

新学期德育教育第6篇

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关于德育方面的培训,做好笔记,认真学习,为学生德育方面健康发展和年级的老师经常交流。

二、班级建设构想

(一)、扎实常规管理,树一班之风

1、打好开学“头一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一年的孩子虽然经过为期四个月的校园生活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但为期两个月的假期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所以我要有效利用开学第一周的时间,进行文明礼仪培训。带领学生熟悉新的教学楼环境,提高安全意识,并针对学习、行走、站队、文明礼貌、卫生清扫等基本习惯进行训练,让学生尽快的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德育教育要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开始。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更要加大力度,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卫生、文明、秩序习惯开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厚重的基础。

第一,培养良好的坐、立、行习惯。

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是班风形成的关键,所以,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坐、立、行习惯放在首位。具体做法如下:

1、抓好上课坐姿、走廊行走、早操及课间集队,告诉学生该怎样做。

2、表扬鼓励促上进,适当来点小惩罚,恩威并重。表扬对低年级学生相当奏效,每表扬一次就是把好的行为又强化了一遍,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好的习惯。惩罚就要当机立断、恰到好处,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不痛不痒。

第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班级是我和学生的第二个家,整洁的环境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也能调整我的心情。具体做法如下:

1、卫生从保持开始。

教育学生少制造垃圾的同时,每节下课必做的四件事,其中两项就是清扫地面、整理桌椅。从每个人做起,从细节做起,从保持做起。责任到位,细化到地面检查,物品摆放,午餐分发,餐后打扫,垃圾清理。

2、值日生值日是必须。

每天严格遵照早中晚值日生表值日,从亲自指导开始,让学生干活,然后逐渐学会各尽其职。

3、班干部培养是重点。

选举四个体委(一个分管早操和平日上课站队,一个管理平日下课站队,一个管间食、午休时的洗手,一个管理上英语课时的站队)一个劳委、三个卫生委员和几个值日组长,培训好他们,让他们层层负责,工作不但有条不紊,我也轻松了许多。就以中午分饭为例,即使我不在,在劳委的督促之下,学生仍会井井有条地就餐。有专门负责取饭的,有负责分饭的,有负责不够时要的,有吃完饭后负责安排送饭桶的。虽然他们年龄还很小,但已具备如此的能力,让我很是欣慰。

4、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班风。

以“好习惯要养成,要做生活有心人”的班级格言为指导,从每个学生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树立自信、果敢、坚强、懂得感恩的班级风貌。以健康的班风去影响和引导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开创特色管理,变体力劳动为脑力劳动

1、班级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建设好班级的六角,一栏、一报、一窗、一墙,两表、四图。让班级的隐形文化时时印象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卫生干干净净,给学生营设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

2、充分发挥班干部作用。

针对学生特点,选拔并培养班级干部,让他们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能分担老师的工作量。争取达到魏书生所说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教育效果,使体力劳动更多地转化为脑力劳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三)、参与多彩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1、班级每人准备一条小绳,课间由班长和体委组织学生做有意义的体育活动。

2、午休时间长,随着天气的转暖,定期在班级开展讲故事活动。

3、在班级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在阅读中有共同语言,同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生命品质

1、加强阵地建设,深化爱国教育

1)、充分利用好每周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2)、结合四月份部分学生入队,对学生进行入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2、利用各大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学习雷锋、植树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六一儿童节),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热爱生活。

3、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新学期德育教育第7篇

关键词:社会新时期;小学生德育教育;推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

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力争构建和谐社会,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文明程度。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历程的必经阶段,如果将育人工作视为学校教育的"筋骨",那么,学生德育教育则成为学校教育的"精气神",缺少"精气神"的学校教育无疑是失败的。社会发展新时期,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发生改变,我国学校教育更为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正因如此,小学生德育教育成为当下小学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社会发展新时期,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措施来深入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一、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荀子・修身》中有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道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德育教育成为当今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刘备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学生德育教育也要从点滴做起,学校可利用《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等的学科教学来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依照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事。现阶段,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是有些小学生能流利背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却不依照相关规范行事;二是有些小学生在学校表现良好,在家里及社会上却表现极差。因此,学校在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杜绝表面化与形式化,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将小学生德育教育视为长期任务

小学生德育教育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实现对学生的"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对于众多小学学校而言,应将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视为长期任务来抓,做到坚持不懈、常抓不懈。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首先是学校要长期抓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是磨练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熔炉,也是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基地,唯有实现综合育人的德育教育目的,学校的德育教育才是获得了真正的成功。其次是教师要长期抓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决定了教师在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起到德育楷模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落实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要认识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道德素养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操之过急,做到耐心细致的引导,要做到严中有爱,不抛弃、不放弃每个学生。

三、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众所周知,学校、家庭和社会是教育得以实施的三大支柱,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顺利施行,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层面:

1.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名句,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体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实情况是,许多家长将孩子教育视为学校及教师的事情,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家庭教育,但往往存在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上的误区。家庭教育具有无形的力量,好的家长胜过好的老师,家长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到言传身教,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讲究家庭教育的艺术性,做到严中有爱,使孩子获得积极正确的人生认识,为学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学校教育是学生整体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小学生德育教育也起到主导作用。社会发展新时期,学校应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在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通过模范带动、自我评价、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来转变学生道德思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学校网站等诸多途径反映学生整体成长情况,真正发挥学校在该项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3.社会教育

现阶段,社会各领域的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大量存在,正面信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作用,而负面信息则易于将学生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现阶段,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诸多不利因素对学生形成巨大冲击,为了规避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各阶层应关注学生教育,致力于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用健康的理念引导学生,用向上的举措感化学生,使他们获得优良方面的社会教育。

四、激发小学生实施自我道德教育

通过家庭的熏陶、学校的培养和社会的磨练,学生们往往对社会新时期的道德规范有了一些体悟,形成自我道德教育的动机。成功的学校德育教育不是硬性强调小学生该具备如何的道德素养,而是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介绍引用古今中外具有高尚道德人物的典型事例,来使学生们认识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要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与自我评价,具有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愿望;二是将生活视为学生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良师,学生应突破学校的禁锢,面向社会,在适当的契机和有益的平台下,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如在"献爱心"活动中,学生们能够体悟到他人生活的疾苦,能够感悟他人命运的奋争,更为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对他人更具同情心和爱心;三是在认识和发扬真善美的同时,学生们学会了明辨是非,更为唾弃并防范丑恶的东西,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并通过自身的行动去感染他人。

结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良好习惯是一个人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可以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人的整个一生都将享受到这种资本的利息。"因此,在学校德育教育的有益推动下,小学生往往能够形成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良好习惯,对人形成终身的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该项工作的推行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努力,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辛勤教育与培养。

参考文献:

[1]项芳梅,朱苏伟.探析小学生德育教育新途径[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3).

新学期德育教育第8篇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重要性

高校的德育工作一直以来是国内外教育学家和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尤其是高校师范生的德育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更是学者们关注和探究的重点。国内外研究成果一致认为,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的思想、政治与品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民精神文明素养的高低。国内学者特别指出: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万,其中师范生约140万。这些未来人民教师的素质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不同的时代对于各个职业有着不同的要求,师范生是教师的前身,在社会主义社会,时代赋予了他新的含义,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高校师范生的德育工作也应有不同要求和重点。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并未对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给予应有的认识和深入的探讨。

有的学者认为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的内在矛盾,已经成为其德育实践的瓶颈,成为影响和制约德育实践发展的根本性难题;有的认为高校师范类院校德育教育方式的误区是造成高校师范生德育实践困境的原因;还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过于放纵及部分社会道德观念的扭曲以及对“师德”的不重视是重要原因;也有人认为师范生自身对德育实践的不重视才是问题的根源。

有学者呼吁通过加强职前师德教育和重视职后师德教育来促进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有学者认为改善高师的德育实践环境是完善改善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的认为帮助高校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方为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有人认为构建良好的师德教育环境,对高校师范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和思考,笔者对新时期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以下认识:

一、高校的德育工作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重要建设者和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命运。因此,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换句话说,切实加强改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任务紧迫,意义重大。

然而,国内外德育工作的现状表明,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阻碍学校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滞后,道德素质滑坡,引起了社会道德危机,在人民大众中产生了“道德恐慌”,如2004年我国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5.12”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为此有学者甚至提出了“让道德教育解决问题”的口号。尽管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已成为共识。

二、高校师范生的德育工作更有着其特殊的重要性

“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都是广为流传的关于教师这个职业的评价与界定。教师用自己的劳动,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道。那么,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品德,因此,加强师范生的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任务。高师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还要由他们再去不断培养和塑造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认识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对在新时期的目标与重点有着重大的意义

正如上文所述,不同的时代对于各个职业有着不同的要求,与之相应,高校师范生的德育工作也应有不同要求和重点。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日趋明显,人们的活动、交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其他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日益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主流,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等不断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唤醒。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还在社会上一部分人中有所发展、封建主义残余也在一定范围内沉渣泛起,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出现了不少“道德失范”现象。因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既是大力加强社会新型道德建设的需要,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建设的浪潮中,更加需要愿意默默付出、肯于牺牲的教育工作者。

同时,互联网的推广和迅速普及为高校德育工作赋予了新的内容,创造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学期德育教育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4-0291-02

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离开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道德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存在的价值。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研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基础性德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实践,对加强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不断变化,经济全球一体化、网络时代到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等不可避免地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渗透、影响到道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运行过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存在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也成为了国内外思想家、教育家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国的高等教育对此也倍加重视。近年来,国家在高等院校中大力倡导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新时期科技迅猛发展、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充分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却备受道德危机的困惑。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乃至整个大学生群体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缺乏亲情和感恩之情、职业道德观念缺失、考试作弊、自杀、偷盗、违法犯罪等不良道德行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社会、家庭原因,同时也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要想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改善他们的道德现状,就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对道德教育中存在的有“内容”缺“实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析,并寻找到解决对策。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缺“实效”问题探析

(一)社会道德环境冲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

当今中国进入了全面的社会转型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由不发达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变,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下,必然导致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革,如今社会思想方面的变革就对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冲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也因此面临着巨大挑战。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某些社会现象给学生们传达了这样的讯息: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具有崇高精神的人往往得不到社会公平、公正的对待;任劳任怨、辛勤工作未必能致富;人们通过脚踏实地的方式走上致富之路比投机倒把等非正当手段致富要难得多。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倡导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不得不面对日渐滑坡的社会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的严峻考验。

(二)传统教学方式影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本来就存在自我控制力差、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能力低等一系列“先天”的学习劣势,如果再加之传统的“满堂灌”、“说教”,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都受到了制约,这就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实效性.。

(三)考核手段单一降低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

现在我们的德育教学依然存在把一些固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要求教给学生,并通过笔试的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的现象,笔试考核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考核方法简单、生硬,在一定程度上不但会减少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直接影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德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教学过程和学生修身过程相统一的教育。德育教学是学生接受和内化道德认知的过程,在德育教育的考核中,尤其是面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时,教师仅用传统试卷,一考定成绩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考核方式不但不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甚至还使家庭、社会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检验都游离于考核之外了。因此,单一的考核方式也成为了阻碍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四)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制约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

中国的传统教育观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一直十分重视,我们的德育是从幼年就开始的,但没有很好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我们的德育教育从小学就讲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我们的职业理想教育从小学就讲科学家、音乐家、画家……而恰恰忽略了日常行为教育,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中忽略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尤其是未来国家生产第一线的职业技能人员如何面对他人、面对社会、面对未来的职业教育。新时期,我们完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设计的德育教材依然甚少,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忽略了基础,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更多的时候变成了流于形式,脱离实际的“教条”教学。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书本上的德育教育内容,更像是圣人教育,而不是“成人”、“职业人”教育,他们感到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望尘莫及”的道德理想目标。这样,就使我们的德育教育难以符合高职生的需求,因此德育教育难以即时、高效地达到理想状态。

三、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优化环境,着力塑造良好德育教育氛围

新时期要依据社会涌现出的新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良好的社会道德,优化舆论环境。我们可以结合电视、广播的报道,在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中开展主题、专栏教育;我们可以与学院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进行联合,通过演讲、竞赛、主题征文、开展辩论等方式推进学校德育建设;我们还可以在课堂内外通过播放一些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电影、电视剧以及一些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节目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德育认知能力,在校园内形成多方相互配合、多层次影响的校园道德建设体制,进而推进社会主流道德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影响,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营造更好的德育氛围。

(二)注重实效,采用多种德育教育方法

德育教育需要具有“艺术性”。在道德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多下功夫,尤其是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三贴近”。要想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多运用、借鉴一些好的德育教学方式。比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选取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这种案例讨论方法能运用丰富的信息量,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我们还要适当引入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任课教师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事先设计好的一种假设的“实际情况”,由学生扮演、模拟情景中的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将真实生活体验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身临其境般地体验感受一系列真实事件的发生,使学生在动态中学习、了解、体会、感悟道德事件,进而实现学生道德思想觉悟的提高。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通过综合运用研讨式教学法、情感熏陶法、导读原著法、小论文写作法等一系列直接的、间接的、显性的、隐性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动、静结合,建立开放型德育教育模式

如今,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更是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完全静止的、封闭的学校德育教育早已经不能符合现代高职学生德育教育发展的要求了。打破自我封闭,建立动、静结合的开放型德育模式成为当今高职院校的必要和可能。在不放弃“静态”教育(课堂理论教育)的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中的实践性教育的动态功能,多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只有采取“开放式”的动态教育方法,才可以大大增加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辐射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动态化教学中,实现将德育教育由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小德育”模式,向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转变。

(四)立足前沿,不断更新德育教育内容

德育的内容是德育目标的直接反映和体现,它制约着德育教育方法的运用和德育教育过程的具体实施,而且最终决定德育实效性的实现。所以,高职院校德育要首先把更新德育教育内容作为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中心。现在,我国走的是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因此我们也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德育教育内容上立足前沿,不断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较薄弱,完全“纯原理”化的德育内容显然不适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的前沿性,在授课过程中将国家的时政、民生的热点、社会的动态等内容,及时补充到德育教育中来。同时,还要正视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不要回避,要和学生共同讨论,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让学生知道,虽然当前的社会有消极因素存在,但整个社会都处于进步之中,正在往社会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真正获得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戴克明.关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0,(12):4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