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音乐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9 16:07:55

小学音乐研究

小学音乐研究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应当将态度和情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将是今后我们的教学工作者工作的重心。总的来说,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大,所以,其改革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普通人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来说较为肤浅,许多人认为我们学不学音乐无关紧要,一个人的音乐素质好,与他自身的天赋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小学里,音乐课作为一门副课,许多时候待遇比体育课还要差,往往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许多教师认为音乐也不用参加升学考试,有时候它还被其他科目给占据。

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学到的音乐知识十分有限,教学效率严重低下。另外,老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较为传统,灌输给学生的多数是理论知识,往往会忽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情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扼杀了学生去发现音乐之美的创造力,使学生觉得音乐课可有可无,学习的兴趣也不大。

二、小学音乐教师改革的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水壶,而学生是需要水的水杯,教师的责任就是将一个个空杯给灌满。介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音乐这门较为活泼生动的课程而言,难以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

因此,要改革音乐教学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观念里不合适的教学观念,试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不同的音乐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2.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一个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生对这一门课是否有兴趣,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教学时可以尝试着营造一种和谐、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边玩边学,对小学音乐这门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此外,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表扬,鼓励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要气馁等。教师还可以在课下布置作业,让学生参加一些音乐文化活动,了解与音乐文化相关的故事等,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3.拓展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内容仅为课本上的一些知识,老师教授给学生的音乐知识多是课本上的知识,局限性较强,再加上学生的教材有一些会跟不上时展的需要,教师讲课多喜欢照本宣科,因此,课堂上毫无生气,十分沉闷,学生学起来也没有动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气息浓厚、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制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不能仅仅将音乐课上成一堂只是教学生唱歌的课,而是应该让学生增长知识,例如,在教授学生音符、五线谱时,可以让学生去听一听二胡、钢琴、吉他等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时所产生的效果差异。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多了,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4.进行实践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教学与实践将结合,对于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平时,学校里可多举行一些歌唱、乐器比赛,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学生取得了多么优秀的名次,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极大的提高。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人情操的陶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去摸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才能学有所得,改革也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研究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创新

小学音乐课堂除了基本知识的介绍之外还需要进行音乐的讲解和实践,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升级到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更加追求技术性和专业性,在演绎时也更加追求艺术的表现性。演奏成为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方式,通过演奏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并且了解到音乐本身的独特魅力所在。

1.用演奏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声乐,一种是器乐。在演奏学习方面,如果从根本上来分析,这些就是音乐的关键性组成部分,音乐的表现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处于一个系统之中的。一个良好的、完整的音乐课堂结构需要以音乐欣赏为主要的线索,并且设立一个中心,在歌唱和演奏的互相支撑下建构课堂结构。对于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演奏教学的分析和研究,很多演奏都处于非常薄弱的位置上,只有歌唱和演奏都处于平衡状态下才能构建更好的课堂教学形式。在线形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演奏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使音乐课失去魅力,减弱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不同的,并且关注度和热情也是不同的,如果是个性化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需要对学生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并且对学生的评价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1]如果是性格非常活泼的学生,本身喜欢唱歌,也拥有好的嗓音,那么他可能喜欢用歌唱的方式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而不是非常喜欢演奏乐器;如果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可能不是非常喜欢唱歌,但是喜欢演奏,辨别听力能力也比较强,还可能使用乐器助演的方式来对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行表达。使用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教师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逐步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表现能力还有演奏的创造能力。[2]例如,在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示范的方式表达出萨克斯演奏的优势,在吹奏的过程中表达歌曲,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按照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演唱组以及演奏组的区分,让学生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让课堂教学渐渐达到高潮,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3]

2.课堂升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乐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的音乐体验,本身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习领域,在演奏的过程中这也是音乐表达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能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奏能够让学生的基本音乐才能得以有效发挥。在基础性教育阶段中,教师需要从广泛的意义上去进行演奏教学,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新思维,让教学方式能够更加多样。在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基础之上,学校音乐教育还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培训,相关的教师需要乐器进行讲演,让学生对乐器有一定的了解。在演奏教学方面还需要创新学生的思维,教师给学生进行演奏,并且简单地进行旋律的演示,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旋律,改变模唱的方式,让学生在听完教师的演唱之后,将自己的演唱和教师的演唱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在模仿之后还需要试着对音乐的旋律进行更改,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之上进行改变的尝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创编的乐趣所在。教师演唱的旋律需要使用音条乐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对音乐的真实性感受,在边唱边演奏的学习中感受到音乐前奏的美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灵感。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按照视频当中的内容进行音乐创作画面的分析,按照音色的基本特点以及不同音乐之间的组合,创造出相应的节奏和类型,以达到演奏活动的高潮。教师带领学生挖掘出更多的音乐素材,并且在素材当中有所发现,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多的想象和联想,在感官和体验的双重刺激下,在音乐学习上产生一种美妙的体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感官更好地调动起来,并且在体验方式不断变化的基础上让自己的音乐感觉以及听觉和视觉、触觉都能够得到更多的体验,让音乐富有生命力。音乐课堂教学还需要使用多种演奏方式以及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进行激发。[4]

3.强化学生的音乐畅想,让演奏课堂充满活力

演奏教学和其他教学之间也是有非常紧密性的联系的,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演奏的技巧性,而且要创建有活力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歌唱,帮助学生在音准以及节奏上有更多更好的认知。学生可以自信地欣赏音乐,也能更好地表达和感受音乐。在一节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种乐器进行演奏,让音乐有声音方面的形式表现,以此激发课堂的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按照学生的特点给学生编纂童谣,认真地对音乐素材进行分析,并且从细节处入手挖掘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方式对情感进行表达,生动地模拟出不同节奏和不同声音之间的变化,让整个音乐课堂都更具有画面感和层次感,引导学生对不同乐器进行演奏,在伴奏乐器演奏中按照教师的组织和安排进行学习。[5]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出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表现美的能力以及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不能因为演奏拥有特殊的功效就失去对歌唱的关注力度,歌唱也是音乐表达的良好方式,只有以演奏为基本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辅助欣赏和歌唱,才能让音乐学习更加深入,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乐之音。

作者:陈晓丽 单位: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丁丽丽.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3(9).

[2]高燕真.奏响小学音乐课堂“乐之音”[J].中国音乐教育,2014(11).

[3]何晓蕾.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教学措施探讨[J].成才之路,2016(11).

小学音乐研究第3篇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由于地区差异、教学水平能力的限制等,使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重视不够。第一,教育主管部门有待加强关注。不管是农村还是乡镇小学,至今仍守着应试教育,以致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生的音乐教学重视不够,不关心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在乎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第二,家庭教育支持率不高。在传统教育下,只要是超出了考试范围的内容,一律不去多花时间。而在乡村,有些家长认为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去学习声乐是“浪费”时间和金钱,没有意识到音乐对孩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启发智慧、加强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教学条件的限制。第一,教学模式单一。不少学校出现缺少教学资源无法备课的情况,以致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学设施的限制。由于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使音乐教学设施的改善低,基本设置和工具不齐全,而且在这方面不够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和发展,多媒体工具设备的使用几乎不开展。即使使用基本简单的音乐设备也只在公开课上使用,而在常规的音乐课堂上却很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教学定位失衡。有些音乐教师随意否定教材歌曲,随意引进流行歌曲。虽然会让“学生喜欢,老师省事”,但却导致爱情歌曲泛滥,学生不能好好学习乐谱,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较差。再者,音乐课挪作他用。用音乐课来补习其他学科,使音乐教学基本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有些老师担任着其他学科教学的同时,也兼任音乐教师,老师的音乐素质、教学水平不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1.加强音乐重要性,重视音乐课堂。应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认识到音乐教学的地位,从根本上转变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作为学校或音乐教师,应不断对家长和社会宣传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2.转变音乐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落实行动到位,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音乐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价体制,提高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学水平,制定一套完善的音乐教学模式。

3.有些学校缺少教师资源,无法胜任新课标教学任务,甚至出现音乐课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的现象。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将音乐课排给有音乐兴趣爱好和音乐基础的教师。

4.重视音乐课堂本质素质。不能仅仅唱几首流行歌曲就完事了。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欣赏水平和情趣锻炼,抓声乐唱曲、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学会领略中国古典的古筝、钢琴等乐器的兴趣,引领和基本操作练习和基本的乐谱知识的普及,培养学生听唱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有音乐的表现力和欣赏力以及创新力的培养可以自己编制一些来源生活中的一些词曲进行歌谱练习。

小学音乐研究第4篇

目前,社会环境的负面作用和家庭教育的失当,造成学龄儿童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异常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心理异常现象会导致儿童思想情绪的不稳定、学习能力的下降和问题行为的滋生等,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呢?我认为音乐和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它独特的功能。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的人格健康、蓬勃而富有朝气。

一、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同学

案例一:“他们笑我唱歌‘跑调’”

2009年,我教授三年级的音乐。班里有个女学生在表演时总是低着头,问及原因,她轻轻地说:“我唱歌跑调,他们说我唱歌难听”。通过了解,原来她在幼儿时由于嗓音很沙哑,唱歌时常被小朋友笑话,不敢开口唱歌。久而久之都认为她是一个“唱歌跑调”的“乐盲”。

其实,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我告诉她一个人嗓音的好坏并不影响她喜欢音乐,唱歌也不是表现音乐的唯一方式;还给她讲述了盲童学钢琴和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仍创作出不朽名曲的故事,并开始手把手教她竖笛。一次音乐课,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欣赏一首乐曲并猜猜是谁演奏的。她鼓起勇气为全班同学吹奏一首《十五的月亮》后,其他同学猜了十个名字都没有猜到她。最后当大家睁开眼睛看到演奏者竟然是“乐盲”时,个个惊奇地说不出话,片刻的宁静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从此她迷上了音乐,并成为学校管乐队的优秀队员,她好像变了人似的,后又作为艺术特长生被一所的重点中学录取。

反思:其实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多方面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本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得到喜悦、乐趣和自信。

二、点燃学生情感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案例二:“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师和同学们”

这是五年级的一节音乐课,我像往常一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但今天有人在传递纸条。我有点疑惑,走过去一看,上面写着“王××同学:希望你在美国不要忘了我们,我们会永远想念你的”。原来一位学生即将转学去外国读书。片刻思考后我做出了决定,说:“我们能不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呢?”“能!”学生响亮而整齐地回答。学生争相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最后我建议全班学生再用八孔竖笛合奏《彩云追月》《友谊地久天长》两首乐曲为她送行。演毕,每位学生眼里都闪着泪花。王××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师和同学们!”我想,此情此曲会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反思:在教学中我随机应变,巧妙改变教学内容。首先把感情的纽带抛向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引导他们在即兴表演中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使学生之间的友情和对母校、对祖国真挚的感情得到升华!一个健康的人格,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音乐是情感艺术,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

三、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造的天地

案例三:“我们自己可以创编出最精彩的节目”

小学音乐研究第5篇

一、民族音乐是中华音乐文化的根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就像一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而民间音乐则是这座花园里长开不败、争奇斗妍的奇葩。民间音乐是最具有民族性、群众性的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是文艺创作的土壤,是艺术家创作的先师。民间音乐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中基本上不采用书面乐谱的传承方式,而主要靠口传心授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发展,正是因为它总是伴随着人民群众的心声,是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寄托和“食粮”。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积极成果,特别是继承和发扬民间音乐的优秀成果,不断创作出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情感、体现社会文明的优秀音乐作品。著名音乐家马可曾说:“历代伟大的音乐家都是十分重视民间音乐的,他们常常把民间音乐吸收到他们的创作作品中,通过音乐找到了接近人民的道路。这是因为民间音乐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的生活情趣,真实地反映了历史,而这是艺术作品的灵魂!”,“一切伟大的音乐家总是继承着民间音乐所提示的方法和方向作进一步的艺术加工,而不是与它的方向背道而驰;任何天才一旦违背了民间音乐的这种传统,他的作品就会脱离人民、降低价值!”。可见,民间音乐的先师性、根源性是不容忽视的。

二、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民族音乐教学

该说现行的音乐课程里面也编有不少民族音乐的内容,但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使他们学有兴趣,教师就必须要研究教材,广泛地寻找能吸引学生,符合学生实际及与民族音乐相关联的知识,多层面、多角度、多方法展示给学生。在实施教学中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愉悦学生习潜意识地接受民族音乐。在音乐欣赏中,可选择播放古今优秀民族乐曲。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受学生欢迎。欣赏时,教师要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和民族风土人情,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认知。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介绍阿炳的悲惨命运,《二泉映月》曲名由来,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二泉”的地理方位等。使学深刻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含义,只有理解了,才更喜欢唱,只有会唱。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晚》时,可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去想象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相映的动人画面。从而使学生领略祖国河山的美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利用乡音乡情,促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学校也按插了不少来自祖国地的学生,他们丰富的方言中也必将韵藏了丰富的民歌,教师可利用乡音乡情这一宝贵资源来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民族音乐之情,例如设计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民歌,趣闻轶事,向长辈学习民族歌舞,而后在班上展示。一名新疆籍的学生就准备了一首哈萨克族民歌《新疆好》,她在课内先播放这首民歌,并载歌载舞,然后向同学介绍起她的家乡,天山的雪,吐鲁番的葡萄、南疆的草原以及她的家乡在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她的歌喉、他的介绍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同学们从而简略地了解新疆,不仅热爱哈萨克族民族,而且热爱上新疆,许多同学说我长大一定要到美国个新疆观光旅游。再如某同学演唱了江西民歌《十送红军《,使同学更深切地了解江西百姓与红军的鱼水情深等。这样,同学们在愉快的介绍和歌舞中,不仅了解到了课堂以外不同民族,不同风情,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民歌,而且了解到了这些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而且具有民族吸引力。在优美的歌声中不知不觉激发了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民族人民的情感。

四、在学校文艺活动中全防卫灌输民族音乐主旋律

几年来,学校在七、八年级增设了学科的拓展课,拓宽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一项新举措。其教学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如拓展课中,组织学生民歌合唱,民乐合奏、民族舞蹈练习,也结合趣味学习,如播放民歌后,让学生寻找有关这首民歌的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地方小吃等,使学生更进一步走进该民族,更了解该民族的风土人情,从而更热爱该民族的民歌。会演前组织民乐队、民歌队、民族舞蹈对骨干培训。使这些骨干学生带领学生组织队参加校演出,这些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民族音乐播种机的作用。使班学生在投入编排节目中,找民族服饰、民族道具、民族舞的动态等,大家排练积极,十分投入,把学习民族音乐推向新的高潮。

学习与研究民间音乐不能局限在工作室中,需要更多地走人民间广袤的天地,近距离的感受、考察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形式、风格及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更多捕捉民间音乐资源,还可以辅助相关学科和人文历史的研究。其次,要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记录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第三,要汲取民间音乐的原生态精粹,把它融人文人音乐创作中,使民间音乐在文人音乐的创作中传播和发展。第四,要重视学校的民间音乐教育,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喜爱民间音乐艺术。

小学音乐研究第6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以课堂为主渠道,从生活取材,展开创新思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为他们做饭而忙碌于厨房的情景,我便将它运用到《买菜》一课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也做一回“爸爸妈妈”,以组为单位结成各个“小家庭”,开展“烹饪大赛”,让学生以文具盒作为烹饪工具,橡皮当菜来烹制。在报菜名时,则要求学生用“×××”节奏说出,并将这些菜名取代歌中“×××”节奏处的歌词,以演唱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教授“爱唱什么歌”这个专题时,我让学生欣赏《青蛙合唱》这首曲子,首先向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后对学生说:“夏天到了,池塘里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们又开始了唱歌比赛。你听……”,我开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的歌声。并问学生:“你觉得哪个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个是小青蛙?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接着我给学生播放钢琴曲《青蛙合唱》这首曲子,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做游戏:听到小青蛙的声音迅速站起来,听到大青蛙的声音迅速坐下,反应迅速整齐的小组获胜,得到青蛙合唱团送出的智慧星。游戏做完后我组织学生学习歌曲第一段。我说:“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现如此的出色,它要为小朋友唱首歌奖励大家。可是……它把歌名给忘了,请聪明的小朋友听完后帮它起个歌名。”随后,我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唱第一段歌词。之后我对学生说:“想不想学小青蛙唱歌?”学生们很积极,于是学生用听唱法学唱。学生学完之后我对学生说:“看着小青蛙唱得那么开心,其他小动物都坐不住了了,你还能替它们唱出自己的歌?”于是,学生们替小蜜蜂、老虎、小鸟等唱歌,氛围十分活跃。之后,我向学生揭示本次课题为“爱唱什么歌”。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研究第7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学音乐;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86-01

一、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非是一种具体的、不变的音乐教学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可变化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其奥尔夫本人曾强调它并非是一种新的思想,而是总结整理古老的和不朽的观念从新得出来的。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也就是动作、舞蹈、语言的紧密结合。它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简单的,是所有音乐发展的最初形态。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堂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现素质教育已经纳入了课程标准,并贯彻到学校教学实践中,但总体来说音乐教育还是相对滞后。受中国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多数把工作重心放在其他科目上,对音乐教育关注很少。从学校对待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态度来看,这已经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正常开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进步和改善,在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中确立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国各级各地方的音乐教育都有很大的改变和进步。同时出现了很多音乐课的竞赛和音乐教师的评比,这一现象对一线音乐教师提高自身能力和改善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音乐公开课与音乐日常上课不相符。公开课上教师会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以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样教学固然教学质量高、课程内容丰富,但上课过于繁琐和备课时间长。反而照成教师在准备公开课后的日常教学中却还是以简单教唱和讲解为主,甚至很多情况下音乐课以自习和播放视频为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所以要想上好一节奥尔夫音乐课是不容易的。但是当我们拥有这些基本能力后,再去上奥尔夫音乐课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音乐课进行活动式教学安排,例如可以选择各种游戏形式的节奏训练。通过这些活动式的节奏训练可以减少教师对文字方面的备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乐器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乐队排练机会,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当教师拥有排练能力的时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乐器排练可以简化加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或安排一节完整的排练课,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

现阶段的音乐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和热情,但如果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入到我们的课堂,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才能来表现自己,把问题集中在艺术情感上,就可以促进儿童的兴趣和自信,使他们的心里得到满足,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1.社会教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温饱,而是迈向更高的文化精神需求。政府教育部门在艺术文化的义务教育上也有了新的认识,并不断改善提高艺术文化教育水平,尤其是把美育加入教育方针后,音乐教育更是迅速发展。

2.教育内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例如在新课标中强调音乐的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同样是提倡让儿童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来,两者正好不谋而合。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其中一项或是两项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教育思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其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动作、歌唱、表演等形式。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堂相结合,可以丰富小学课堂内容,更好的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三、结语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有很多优秀文化和思想深深的影响我们中华儿女。但其中也有一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有阻碍的作用,例如中国传统教育我们要谦虚、慎言、老实等思想就禁锢了我们的行为和创造能力,同时这一点对推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有很大的阻碍。因为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要求学生去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每个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提倡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2011.

[2]秦德祥,杜磊.音乐课堂教学的经典方法[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廖乃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的基本特点[A].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

小学音乐研究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286-01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通过提高开放性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从教师主观感受出发,以一成不变的课本为主要内容,在教学中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正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的全新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体渗透研究性学习呢?

一、激发学生产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生成研究性问题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由一个适宜的经验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我在提出问题之前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创设音乐学习的教学情境(如讲故事、表演、播放录像、VCD多媒体辅助以及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的图片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产生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心理,从而形成积极主动参与的行为,以最好的情绪,有目的地去体验音乐美。

[案例1]我在一年级的《两只小象》的歌词教学中,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学生基本熟悉旋律的情况下,我向每组(四人一组)发放了与歌词内容相联系的几幅画,要求学生边听范唱边根据歌词内容把图画按顺序依次排列。当范唱开始,每个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听着歌词,眼睛也机灵的搜索着图片,一一排列。范唱结束,学生也通过图画的排列,把歌词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我又向每一小组发了歌词的字条,要求学生边听范唱边看图片,把每一歌词字条放在相应的图片下面。教学到这一刻,班里的学习气氛简直到了沸点,每个孩子的耳、眼、手、脑都积极的运转,然后我请每一组出事图片和歌词的并排列顺序,答案都不约而同,这时,我积极地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要求学生看着图片跟着音乐伴奏轻声唱歌词,这样两三遍练习下来,每个孩子都掌握了歌词内容,这节课的歌词教学就借助了几张画,设计了几个情境问题,顺利将学生带如了这教学过程,期间,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些情境中,把耳朵的感受用画来体现,再用画面的内容与歌词相连接,最后再用声音来表现歌曲,把枯燥的歌词教学化做有趣的活动之中,美的教育也贯穿始终。

二、演绎生活体验,提供研究材料,拓展研究空间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新音乐课标也大力提倡开发和利用校外的各种音乐课程资源,认为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有好的影响的,可予以积极的引导。在音乐教学中,在音乐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案例2] 常用的速度标记“慢速、中速、快速”的教学片段(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时候,布置了回家的研究作业:关于我们身边的音乐的速度的研究)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常见的音乐速度标记,请说说是什么?生:慢速、中速、快速。

师弹奏三个音乐片段,请学生聆听,并说说它们是什么速度。

生边听边说。师:老师请同学们回家,观察研究了你们身边的音乐,有那些音乐是慢速?那些是中速?那些是快速?生1:我家楼下的老年活动室经常播放的音乐是慢速的。生2:我觉得我们学校早上升国旗时演奏的《国歌》音乐是中速的,还有上次我们开运动会时进场的音乐也是中速的。生3:我妈妈告诉我迪吧里放的音乐是快速的,但我没有听过。……师:这些音乐如果随便播放可以吗?生:不可以的。(此时学生已经能够领悟到速度对表现不同音乐形象的作用了,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不必进行理论上的说教,点到即止。)师:老师这里有三种情景,需要你设计不同速度的音乐,你怎么选择?出示图片:妈妈给婴儿摇篮;国庆阅兵;赛龙舟。生小组讨论,反馈:妈妈给婴儿摇篮时用慢速的音乐;国庆阅兵时的音乐是中速;赛龙舟时用的音乐应该是快速。

音乐本身源于丰富的现实生活,是生活的艺术提升和概括。我们身边的生活处处存在着与音乐息息相关的原型。音乐课堂应该与孩子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取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他们周围熟悉的情、景、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发现,产生对问题进一步分析与解释的愿望,并得出结果。

三、多角度运用教材,促进多渠道获得知识

小学音乐教材的各课或是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条循序渐进的“双基”的隐线。多角度运用教材,加强学习内容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持续并有效开展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积极地投入探究。

[案例3]舒伯特《摇篮曲》的教学片段

背景说明:我以“人生第一歌”为学习主题,围绕摇篮曲这一题材的音乐展开教学。学习感受多首摇篮曲,来探究摇篮曲题材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另外将一首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的片段与舒伯特《摇篮曲》一起进行教学。并安排了课外的两首摇篮曲《东北摇篮曲》和印度尼西亚的《宝贝》,作为欣赏内容。1、设问:人生第一歌?2、引出“摇篮曲”。

3、欣赏《东北摇篮曲》和印度尼西亚的《宝贝》。4、唱唱勃拉姆斯《摇篮曲》的片段,练声和初步感受音乐特点。5、学习舒伯特《摇篮曲》。6、师:刚才我们接触了这么多的摇篮曲,请同学们说说摇篮曲有什么特点?7、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研究。8、汇报1:它们都比较柔和,优美,抒情。

汇报2:它们的速度都是慢速。

汇报3:它们的力度一般用弱或中弱。

汇报4:它们大都表现安宁、温馨、亲切的气氛。

小学音乐研究第9篇

关键词:义务教育 音乐教材 民族音乐

自20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多极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特点背景下,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音乐突破了地域和民族的限制,传播、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使世界上更多的人感受与体验。作为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其中民族音乐的渗透与学习成为这种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这也使得音乐教材中必须含有一定数量的民族音乐作为基础。

本文在全球音乐多元化发展趋势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民族音乐在音乐教材的分布与设置这个角度,统计、分析了河北省现今使用的三套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分布与设置状况,并且将其中的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民族音乐所占比例做了进一步深入统计与分析。通过对三套教材的民族音乐的比较与分析,了解其民族音乐不同设置的优缺点,从而使使用者能更加理性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教材,更有利于使用者清楚理解民族音乐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性质与价值,利于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而更好地达到和实现课程目标。使得音乐课程能够名副其实的承载“文化传承”的实际价值。

一、三套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分析

在研究中,选取研究样本为:河北省各中小学普遍使用的三套教材,即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人音版(人民音乐出版社)、河北版(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根据三套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演唱,演奏,识读乐谱,创造等五个方面,将每套音乐教材中所有涉及的内容模块统计为一个总数,并将其中涉及民族音乐的模块分别作了统计与整理。

从表格1中可以看出,三套教材的内容均是在课程改革之后的版本。符合本研究音乐课改研究对象。

横向比较来看,三套教材中在小学阶段的内容设置上,从民族音乐的总数上分析,人教版和人音版的民族音乐所占各自音乐总数比重为25%――30%左右;河北少儿版的民族音乐所占总数比重在10%左右,它与人教版和人音版的差距较大。在初中阶段的民族音乐数据比较中,人教版和人音版的民族音乐比重为各自音乐总数的30%左右,河北少儿版的民族音乐比重在15%左右,它与前两者的差距依然很大。

纵向比较来看,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三个版本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数量在各自年级所占比例不均衡,尤其是人音版五年级前民族音乐所占比例差距较小在15%-25%之间,六年级与一到五年级相比差距巨大,六年级民族音乐所占比例达到63.8%。

综合来看,纵向观察,小学阶段民族音乐所占比例均低于初中阶段民族音乐所占比例。

二、三套教材中中、外民族音乐的分析

民族音乐,广义来讲,及时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民族音乐的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今后的对外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空间。以下是三套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分布与设置的结构比例基本情况。

从表格2中可以看出,横向比较,在小学阶段的民族音乐中,人教版和河北版的教材中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民族音乐的配比为4:1,人音版教材中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民族音乐的配比为1.8:1。人音版教材中中民族音乐与外国民族音乐的分配比例差异较小,人教版和河北版教材中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民族音乐的分配比例差异较大,中国民族音乐分配比例要高于外国民族音乐。

在初中阶段的民族音乐中,三个版本的教材中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民族音乐的配比为:人教版2.2:1,人音版4:1,河北版6.7:1。以此可以看出人教版的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民族音乐的配比差异性不大,人音版的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民族音乐的配比有较大差异性,河北版的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民族音乐的配比差异性很大,其中中国民族音乐所占比例较高。

综合来看,在中小学的民族音乐中,三个版本的教材中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民族音乐的配比为:人教版3.0:1,人音版2.5:1,河北版5.5:1。从中看出,三套教材中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民族音乐的配比均存在差距。

纵向比较来看,小学阶段的中国民族音乐在各个年级所占比例变化区间为,人教版在1:1.3之间,人音版在1:2.2之间,河北版1:6.8之间,可以看出,人教版和人音版的中国民族音乐在各个年级的民族音乐分布中分布的差异性不大,河北版的中国民族音乐在各个年级的分布中存在不稳定的较大差异,尤其是在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中国民族音乐的分布一下提高很多,由其他年级分布的2.0%左右达到16.2%。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民族音乐中,外国民族音乐所占比例,人教版在1:4.7之间,人音版在1:1.5之间,河北版0:4.2之间,分析得出,人音版的外国音乐在小学各个年级分布中变化不大,人教版与河北版的外国音乐在小学各个年级分布中变化差异性较大,人教版的外国民族音乐在小学六年级时的分布与1――5年级的分布变化较大,六年级外国音乐所占民族音乐总量较小,只有7.1%,而一到五年级的外国音乐分布在15%―35%之间;而河北版各年级的外国民族音乐分布中显示一是不太均衡,二是所占比例极少,只占到所有民族音乐中4.5%左右。

在初中各年级的民族音乐中,中国民族音乐在各个年级所占比例变化区间为,人教版1:1.3之间,人音版1:1.5之间,河北版1:1.7之间,由此看出三套教材中的民族音乐在初中阶段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分布上是有变化的,但变化差距较小,在0.3――0.7之间,即三套教材在中国音乐的分布上差距不大,呈现出较为相似的分布比例。外国民族音乐在各个年级所占比例变化区间为,人教版1:1.7之间,人音版1:9.7之间,河北版0―6.5%之间,由此看出,三套教材中民族音乐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分布上是有变化的,但人教版和河北版的变化差距不大,人音版变化差距较大,主要是人音版八年级的外国民族音乐所占比例较小,只有3.7%,与七年级的36%和九年级的21.7%形成巨大对比。

三、三套教材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几点建议

整体来看,人教版和人音版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分布和设置比例较为相似,中小学的民族音乐在整本教材中都占到30%左右,较好地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而河北版教材中民族音乐的比例在中小学整套教材中占到15%,所占比例稍低,虽然河北地方民族音乐的内容在教材中稍有突显,但整体民族音乐的内容比例设置略显单薄,且在各个年级中分布不均衡,这些也许跟新版河北版教材的编订经验略显不足有关,还望向其他两家出版社多多学习与借鉴,以期待更好地体现世界民族音乐的风貌同时更加突出体现中国及河北的地方特色。从而更利于学生对世界民族音乐的整体学习与理解,使得民族音乐在中小学课程中得以顺利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藤井知昭等.民族音乐概论[M].东京:东京书籍,1992,P15

[2]王耀华 王州.世界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项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04117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