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集体经济形势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9 10:52:55

集体经济形势

集体经济形势第1篇

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收入来源单一

调查分析山东省高密市一处拥有35个村、4个社区的乡镇实际情境得知,只有16个村集体有经营性收入,其他村集体难以自营经营收入,往往依靠乡镇办公费用和社会抚养费返还款项及相关工作奖励来维持日常运行。

(二)发展不平衡

有的农村区位优势较好,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再加上村集体组织的领导,积极创办物管公司、家政公司、洗车场修建、土地流转、停车场,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然而有的农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空壳村”大量存在。因此同一个地区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尤为普遍。

(三)部门缺乏制度保障

当前,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村组织带头人的依赖度较高,保障机制不稳定。有的农村只能够依靠项目开展或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得“赞助费”或“协调费”,缺少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的途径,一旦发展项目完工或企业破产后,这些农村便又回到了“空壳村”,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力不从心、后劲不够。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不仅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强

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村集体收入大幅度减少,政策性收入仅剩财政转移支付等,村级组织在短期内未能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拿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不宽

在一些经济薄弱村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资源匮乏,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基础条件较差的村,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挖掘不够,不懂得如何更为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发展对策,自我发展的办法不多、思路不宽。

(三)上级扶持力度不够

上级机关部门在帮扶过程中往往注重农户个体,而忽视了村集体。不少帮扶部门只是在逢年过节慰问村上老党员、贫困群众;有的虽然注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壮大村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认识不足,只重视“输血”而忽略了村集体“造血”功能的建立完善。

三、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

(一)大力发展村级物业经济

对位置较好、资源丰厚、资产存量大、发展空间广等城区及其周边街镇、中心镇的村,特别是对经济薄弱村而言,要将支农惠农政策、留用地政策等利用好,鼓励并引导开发建设村级物业,开拓互联网服务百姓代购代销农产品、日用品等业务,增加集体收入。帮助偏远山区或半山区发展空间较小、交通不顺畅,将镇街作为单位,对多个经济薄弱村进行统筹,加大村级异地物业发展力度。对于产业集聚度高、位置良好的区域,如城镇、工业园区、开发区及中心镇规划区,应该异地联建或联购一批集体物业项目,包括三产经营用房、仓储物流设施、综合商务楼以及标准厂房等,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大力开发特色产业经济

加大对村经济合作社的支持,发挥出地方自然与农业资源的优势,与政府扶持的基础建设、农业设施及土地整理等项目相结合,以土地股份制或返祖的方式,对农户的耕地与山林进行集中连片流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的要求,并加大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力度,如运动休闲、文化创意、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等。要合理开发旅游景点,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统计进行设计包装、游客接待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实现集体经济组织旅游服务收入不断提升。

(三)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1. 充分集约资源空间。根据社区地域特点、群体需求,设立不同的工作室。例如将高密市姜庄镇王干坝社区定位为现代农业发展区,社区专门为此设立农资超市。旗台社区发挥周边企业多的优势,设立职工服务中心、社区工会、社区矫正中心等功能室;为职工就业、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再就业、维权的平台。

2. 融合智慧产业发展。在社区设立相关管理中心,并聘请北京金和软件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社区便民服务系统软件,实现计生、社会保障、民政救助、规划建设、农业服务等所有一站式社区业务审批的网上办理。同时,利用便民服务电子大屏幕,对全镇10个社区进行全方位监控管理,实现各社区服务效能监督、民意调查访问、群众投诉受理、信息收集发布、社区干部考核等工作的一体化管理。

3. 特色功能策划有效利用。突出社区“民艺民俗”文化元素,设立扑灰年画与泥塑工作室,同时设立廉政工作室和理疗室,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预防咨询。另外实施集中办公,文书轮流坐班,方便群众,体现集中办公特色;围绕社区孝老敬亲先进人物,成立爱心志愿演艺团,体现孝德元素。在特色社区实体化的推进中,达到了“文化与科技互享”、“物质与精神同升”的效果,更大宽度的集约了办公资源,更大深度的开拓了地域有效资源,更大高度的贴近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四)加大激励扶持

第一,在农村经济工作总体规划中纳入集体经济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将具体的指标确定下来,要求相关职能落实好,在立项、技术、信息及人才上做好扶持;第二,各级财政部门每年都要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应加大对资金资源的整合力度,合理优化投入结构,将农业综合开发、乡镇企业发展、扶贫开发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资金逐步朝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倾斜。各金融机构要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贷款帮助,税收部门要给予村级兴办的集体企业及经营项目一定的税收减免;第三,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干部给予适当奖励,提高村干部的报酬,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严格的激励机制;第四,以联合开发、招商引资等方式发展并壮大集体经济,加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集体经济收入。

(五)加强村级与社区组织建设

集体经济形势第2篇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现实意义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方面是现在有些地方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原因是这些地方过去的集体经济基础好。在多年的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能人,这些能人抓住集体企业改制和农村经济转轨的机遇,大胆地发展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在这些地方虽然集体企业被改制成了私营个体企业,但是,因为多年来集体经济积累的实力比较雄厚,在农村经济转轨之后,有钱办事,以集体经济为依托,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对外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很强,扶植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办法比较多,出现了集体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是有些地方集体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都不行,根本的原因还是集体没有财力,始终没有能力改变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对内没有凝聚力,对外没有吸引力。因此,发展先进生产力,决不可忽视集体经济的基础作用。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障。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核心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无论是在一个地区还是具体到一个村,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有先有后,富裕的标志水平有高有低,尤其在一个村内农户之间,因为存在知识、技能等差别,富裕与不富裕的差异就会更加明显。我们要在承认差别的情况下,采取有效办法促进共同富裕。现在,个别农民通过劳动可以积聚上百万上千万元财产,兴办许多企业,盖若干豪华楼房,但让他们把部分财产拿出来给全村农民享用,发展公益和福利事业,实现共同富裕,是难以做到的,也不能这么要求。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村级组织统一支配的财力雄厚,就会完全有能力为全村人办大事、办好事,就可以让家家户户过上好日子,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根本保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这个大道理,在村一级的体现最直接,也最明显。村集体有钱,经济实力雄厚,什么事情都好办,党支部有凝聚力、有号召力,村干部说话就有人听。村集体没有钱,经济实力薄弱,什么事情都难办,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群众中就缺少威信。因此,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关键要做到两条:一条是有人办事,一条是有钱办事。“有钱办事”对于一个村来说,就是要有一定的财力。村级组织不是一级政府,办事需要的钱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内,因而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那么办事的钱从哪里来?实践证明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有钱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兴民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就会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党的形象和威信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二、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愿搞。“这一届干满,下一届还不知道能不能选上”的心理包袱在大多数村干部心中普遍存在,再加上当前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困难,很多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放开手脚工作,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无力搞。各村村干部平均职数为5-7名,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上级层层安排的事务性工作上,对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三是没法搞。部分村干部眼界不够开阔,对于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思路,没有点子,没有办法,不知何从入手。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集体公益事业无力兴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村级组织承担起大量村级集体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调研发现,一些村级组织没有经费来源,根本无钱进行村集体公益事业,如村内道路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村级集体资源的开发等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象较为突出,村民怨声载道,村两委干部威信难以树立;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公共资金缺乏,村两委也难以有效地组织带领村民发展经济,以致村级基层组织凝聚力下降,群众集体观念越来越淡化。

3、村干部考评奖惩机制需要完善。在村干部的考评中,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还没有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给大部分村干部造成“发不发展集体经济都无所谓”、“集体经济发展的好不好与我没关系”的误导。此外,村干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偏低,大部分村干部的养老保险没有解决,使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村干部在生活上没盼头,政治上没奔头,造成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强。

4、村干部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还理解的不够透彻,对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知识还学习的不够深入,对本村的优势还把握的不够全面,无法根据本村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发展集体经济对策;二是视野不开阔。 “等、靠、要、熬”思想严重,没有真正立足本村实际从内部挖潜,带动群众闯市场的意识不强,在把农业产品转化为商品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用心不够,用力不多;三是私心较重。少数村干部考虑自身利益的多,考虑集体利益的少,四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个别村干部目光短浅,为了自身政绩,为了享一时之乐,将集体资产一包几年,形成了“前人花钱、后人还帐”的恶性循环。

三、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1、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是村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眼界不够宽阔、观念陈旧造成的。因此,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村干部思想认识偏差的问题,要努力使村干部牢固树立四种思想观念:一是树立村富民富、村民共富的思想观念;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观念;三是走出去、引进来的市场经济观念;四是集体主义观念。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宣传力度,通过会议、电视等各种渠道,提高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

2、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强烈意识、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注意从大学生、能人、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将那些年轻、能力强、素质高、有活力的人充实到村“两委”队伍中。村党支部书记要把三分之二的精力放在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多想点子,多想办法,多出思路,确保有足够的精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二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学习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重点解决村干部在农村经济发展上的“畏难”“依赖”“恐慌”等片面思想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掀起农村新一轮发展热潮。

3、要分析优势,选准突破口。由于各个村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要引导各村对现有资产和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找到自身可以利用和挖掘的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有利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优势,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同时,政府部门要研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帮扶措施,市直部门与村级组织结对帮扶,村委会要积极主动联系,积极争取他们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弥补村级发展集体经济无项目、无资金、无技术、无销路等不足,还要主动出击,与大企业、大公司协调联系合作,借助外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4、要加强村级资金管理,着力完善资产保障制度。要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管、用的制度和办法,探索有效管理、有效监督的运行管理模式,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规范管理。重点要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委托、现金管理、开支审批、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收益分配和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二是民主决策。在选择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确定经营方

式上,必须让群众广泛讨论,集思广益,科学论证,防止少数干部盲目决策,给集体经济发展造成损失。要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充分搞好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选准项目,选好项目,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努力规避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不要盲目决策,好大喜功,只见利不见害,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这一任好过,不顾下一任遭罪。特别是不能因为决策失误而造成新的村级债务,让村集体和全体村民背负上新的沉重负担。

集体经济形势第3篇

摘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振兴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问题;对策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的主要条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为了对新农村建设中集体经济发展阶段、组织形式、微观机制等进行系统研究,笔者主持的课题组选择山东省代表性地区的十个乡镇中的三十个村庄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制约因素,有成功模式,有经验借鉴。调研结果如下:

一、综述

调研中,我们认识到,农村集体经济曾在农村发挥过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悄然离开历史舞台。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带着普遍性的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这就是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空壳村”问题日渐突出。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基层组织正常运转难,党群、干群关系协调难,公益事业建设难,村级债务化解难,农民增收难等一系列矛盾相互交织,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集体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二、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村干部普遍感到,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数村庄集体经济薄弱甚至“空壳”,存在“无钱办事”的问题。作为一个村庄,一方面,没有集体经济不行,另一方面,想发展、要发展集体经济虽有愿望,但总感到无处下手。具体有“七缺”:

一是缺信心。农村干部群众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尤其是过去不少村庄发展集体经济时没有实现有效发展,不仅加重了乡村债务、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加重了乡村干部工作的难度,而且挫伤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动摇了人们的发展信心。

二是缺资金。调查中,村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面临着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问题,而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或“空壳”村,以村集体的名义进行贷款融资非常困难,当前起步发展的面临资金瓶颈制约较为突出。

三是缺政策。当前国家惠农政策限于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种植业领域,对农村基层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缺乏启动性政策支持、缺乏推进发展的动力。

四是缺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大大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性,自己想发展的多了,有能力的都自己干了,就是以前村集体经济带头人,也通过改制自己另起炉灶了。

五是缺机制。当前村委会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机制方面的问题,如管理模式陈旧,程序多,决策慢;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集体经济产权不清、产权封闭,村委承担风险大,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等等。这种状况,在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阻碍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在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或“空壳”村庄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

六是缺氛围。一方面,近年来村集体经济通过改制,把集体企业改了、卖了,集体资产在有的村庄没有实现保值增值,村民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舆论环境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大了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宣传力度,家喻户晓。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想集体的少了,想自己的多了,关心集体的少了,关心自己的多了,干集体的少了,干自己的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七是缺体制。现在的村级班子三年一选,有的村干部反映,这种情况导致了部分村干部的短期行为,对村里集体经济发展很难有一个长远规划,有的甚至说第一年熟悉情况、打算打算,第二年干点事,第三年开始准备下一轮选举了。班子不稳定,集体经济很难有长远发展。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立足村情选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从农村实际情况看,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八种:

一是土地经营权流转型。通过多种方式集中土地,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农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是资源开发利用型。靠山峦、滩涂、矿产、林地和生态旅游等资源,实现了村集体增收。

三是社会化有偿服务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种植、养殖协会等中介组织,向公司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培植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是盘活存量资产型。对处于停产状态的村办企业,对小型水利设施、林木苗圃、荒沟荒滩等,采取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盘活了集体经营性资产。

五是骨干企业带动型。对村办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加快推进村办企业二次创业,实现了靠企业强村。

六是物业租赁经营型。依托地处城镇区域或临近交通干线等区位优势,对外提供集体店面、厂房、市场、仓储等发展载体,开展物业租赁经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七是产业聚集拉动型。利用石材、塑料、养殖等产业聚集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水电、清运垃圾等服务,从而增加了集体收入。

八是集体资本运营型。利用集体资本到村外发展其他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可以说,村居条件各不相同,增收招数不尽一致,但都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应该多研究前四种方法。只要肯下功夫,必定能走出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增收路子来。

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实践证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离不开一个好带头人,要引导党员群众把愿意为群众办事、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选到基层党组织中来,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大对村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把村级领导班子建成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强集体。

(二)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认真总结实践中群众创造的丰富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义,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办法。大力表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三)落实完善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近几年,中央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要学透用足这些政策,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鼓励发展名优规模养殖,二是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业,三是鼓励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四是鼓励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五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六是鼓励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四)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要因地、因村制宜地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要认真分析每一个村的发展条件,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特色和优势,选准发展路子,“干能干的事,挣能挣的钱”,建立起村级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每个村庄都要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切实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心中无目标、发展无思路”和畏难发愁的问题,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村庄实现集体经济的膨胀式发展,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实现集体收入的较大增加,基本解决日常经费问题,逐步实现有钱办事,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既强村又富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促进村级增收节支

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农民不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就很难实现富裕;所有村庄都建成城市般的水平需要巨额投入,政府、村集体、农民谁也承担不起,而且也不经济,合并村庄已是大势所趋,合并村庄给村庄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减少了村庄数量,压减了工资、招待、报刊等行政开支,更重要的是利于人才、产业、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村庄建设和发展。

集体经济形势第4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我市始终重视和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选拔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经济型”村干部,先后推行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强村十二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八条路子,使村级集体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80年代,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全市村级集体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90年代前六年,在继续发展村级集体企业的同时,通过土地大规模开发的直接、间接带动,全市村级集体收入年均增长35%左右;*—*年,虽然村级集体企业及土地开发相关收入逐渐减少,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仍达到7.3%。*年底,全市村级集体收入合计为2.25亿元,村均29.2万元;村级集体资产合计达到9.11亿元,村均118.3万元,分别是1992年的3.8倍和4.7倍。村级集体经济已经成为市镇两级财政的重要依托,对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村级收入出现严重滑坡。*年村级集体收入在过去的近20年中首次出现滑坡,而且滑坡面比较广,幅度比较大。*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滑坡的镇达到11个,占总数的近一半;滑坡的村达到360个,占总数的46.8%。在滑坡的镇中,滑坡幅度超过20%的有5个镇,其中坎墩、崇寿两镇滑坡幅度分别达到48.4%、63.3%;相当一部分村滑坡幅度超过了50%,如崇寿镇海运村*年村集体收入15.8万元,*年只有3.5元,下降比例达到77.8%。并且从趋势看,收入的渠道越来越狭窄,光电费收入,*年全市村级电费盈余收入达到*多万元,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到位,*年全市村级集体电费盈余收入下降到1000万元,到2001年底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全部到位,这一块收入将全部消失。因此,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扶持措施,村级集体经济滑坡的势头还将继续。

(二)资不抵债村数逐年攀升。相当一部分村几十年的集体结累已经化为“乌有”,有些村已经债台高筑,如横河镇堰南村为了还债把村里仅有的几间破旧的办公室也卖给了村民,其他一无所有,现借村民私房办公,而且还负债4万元;有些村虽然帐面上还有村级资产,但实际上也已经是资不抵债,如鸣鹤镇,帐面上每个村都有集体资产,而具体分析,有3个村已是“空壳村”。据初步统计,全市有16个村无办公室,资不抵债的村已达到40多个,有些负债的额度大大超过了村级年收入,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收入来偿还。如横河镇陈三村,村级集体年收入只有2—3万元,但*年村集体负债高达20万元,是年收入的近10倍。不少村负债不是在减少,而是在逐年递增。

(三)入不敷出村数逐年增加。*—*年,全市当年收不抵支村分别为85个、135个、163个,年均提增35%,*年全市收不抵支村占到行政村总数的21.2%。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而支出逐年递增。*年村级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村为123个,占总村数的16%,分别比*、*年增加20.2%、41.4%。并且不少村集体收入虽然在5万元以上,但其中很大份额来源于上级补助,如果去掉上级补助款,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村数量还要有很大幅度增加。据对周巷镇调查,该镇财政近几年补助村级集体经济合计达到100多万元。在去年的村级集体收入中,除去镇级补助,全镇5万元收入以下村要增加近10个村。从支出来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村级必需的管理费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统计,三年中全市村级管理费用支出年均增长6%。以上这些问题仅仅是从全市村级财务年报中反映的情况,实际情况远比这严重。据我们对一个镇村级集体收入的实际情况调查,财务年报上1999年全镇村级集体收入仅比*年减少7.1%,而实际达到12%。又如一个镇报表上反映村级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为总村数的三分之一,而实际有三分之二。

上述情况已经对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些地方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致使村干部经济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据初步分析,全市村书记年报酬在5000元以下的村有170个村,少的年报酬只有*多元;有些村即使规定了村干部的报酬,也无法兑现,*年村干部报酬还未兑现的村有9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2%,如范市镇新塘头村干部已连续6年没有拿到报酬;一些村干部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仍然有后顾之忧,如庵东镇水中湾村支部书记当村干部已经20多年,但现有年报酬只有3000多元,目前已快要交班,而养老金到时只有每月70多元;有些村由于报酬没有落实,也就缺乏了事业心和责任心,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也有的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认为村级集体经济这样滑坡下去,工作会越来越难,因而失去了信心和决心,造成了村干部队伍的不稳,如观城镇有一个集体经济薄弱村5年换了6个村书记,目前全市因此想辞职的村书记有22个。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也严重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少村因缺乏村级集体经济必要支撑,村级交通、环境卫生、文化娱乐等生产生活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据统计,全市还有69个村没有通公路,占行政村总数的9%,有的薄弱村连通5吨车辆的主干道也没有;据对庵东、崇寿调查,69个行政村,没有装自来水的还有38个,占总数的55%;不少村不但集体经济薄弱,而且村民收入也比较低,如庵东镇虽然有线电视已通到各村,但是入户率只有37%;目前全市已经达到了电话市,有18个镇达到了电话镇,但全市还有72个村无办公电话,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从而影响了上级部门与村的正常工作联系。一些村主观上也想改变村容村貌,但由于缺乏财力,无能为力。有些村没有村级经济,也就失去了为农服务的功能,农田水利建设也就无法开展,致使农业处于广种薄收状态,实现“双增”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分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宏观上:国家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了集体企业,对土地实行了宏观控制,实施了电力体制综合改革,使得相关的、并处于财源主体的村级经营收入(包括一批带“红帽子”企业的上交收入)、土地开发收入、电费收入萎缩。据统计,*年全市的集体经营收入和电费盈余收入比*年减少32.9%。

客观上:一方面,部分村地理位置偏僻,村落小,自然资源匮乏,发展的空间很小。据统计,目前全市人口600人以下的村有93个,占到行政村总数的12%,最小的龙山镇苗圃村,村民只有100多人,且大多是经济薄弱户、老年户。另一方面,市、镇两级对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是薄弱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扶持不够。不仅总体上数额小,而且扶温饱的多,扶根源的少,极易返贫。据初步统计,上两轮扶贫达标的146个市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有近一半返贫。

主观上:有些村干部不仅观念旧,能力弱,而且素质低、管理差。有的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旧眼光来看待村级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面前束手无策。有的对政策规定应该收取的农业税、土地承包费等费用,因“怕麻烦、得罪人”,不愿收、不敢收,前任没有收,现任也不收。全市除庵东、崇寿、杭州湾等少数镇外,约有近20个镇、600多个村没有收取该收的土地承包款。不少村还长期为村民垫付了本应由村民负担的农业税、水电亏损费等税费,使村级集体经济长期背负沉重包袱,如逍林镇*年为村民垫付了21万元的农业税。有的村非生产性开支明显过大,超越了收入增长的幅度。*年全市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合计达到1.2亿元,占当年村级集体收入的53.4%,超过了市里的“村级非生产性开支不得超过当年收入的50%”规定。在非生产性开支增长中,除了正常的干部工资、报刊杂志、民兵训练、优扶款、福利费、困难户照顾等开支增长外,主要是招待费、干部通信费以及上级名目繁多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镇建设等摊派费的不合理增长所致。如横河镇去年全年村均招待费达到2万元,占总收入的5.1%。有的村,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村,乱担保、乱出借现象比较突出,导致村级集体经济流失。据不完全统计,*年以来,全市共发生因乱担保、乱出借造成村级集体经济流失的较大案件10多起,损失集体经济1000多万元,最高的下房头村损失300多万元。有的村干部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既影响集体经济,也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近三年来全市共查处村干部有经济问题的达到115人次,少数村干群关系紧张,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村干部的经济问题。

村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村级集体经济能否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为此,根据中发〔*〕7号文件精神及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在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形势,把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当前,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党的十五大后,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确立,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必须深透到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的各个领域。适应农村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运作方式的改变,村级组织的功能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村级集体经济的走势也必须作相应调整。一要改变过去公益事业都由村级集体经济包揽的状况。坚持社会事业社会办的原则,利用社会资金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二要改变过去村级组织单向服务和无偿服务的状况。坚持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自治村,切实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做到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三要改变过去村级集体经济只求量的扩张,忽视质的提高的状况。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村级要着眼于保证村级组织的日常运转和必要的公益事业开支,不仅要建立起稳定发展的村级“小财政”,而且要更多地体现在增强民营资金的调控力上。在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一要坚持改革与创新相同步的原则。面对农村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跳出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村级行政管理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致力于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建立健全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的运行机制。

二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配合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立足依靠村级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同时,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也必须给予外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促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要坚持增收与节支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积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源,又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依法办事、照章办事,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管、用办法,健全监督机制,以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和发挥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四要坚持强村与富民相协调的原则。强村与富民是村级经济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如果离开了富民,强村也就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村级集体经济,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强村与富民两者相偏离的倾向,既不能靠侵犯群众的利益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不能随意取消国家规定的应收费用,损害村级集体经济。

(二)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村级集体经济稳固财源

在继续推行“强村十二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八条路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拓展路子,采取有力措施,建立起新的村级集体经济稳固财源。

1、严格执行承包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办法。对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自然资源实行承包,合理收取承包费,既是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对土地承包款,实行“费改税”,采取农业税附加方式,由镇财政部门在收取农业税时一并收取,全额返还到村。征收额度一般为每亩10—20元。同时,在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通过反租倒包等方式,合理流转土地使用权,既可促进规模经营,又能增加村级收入。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资源有偿使用等形式,积极开发山、水、滩涂等自然资源,新办一批村级农业基地,有条件的村可以兴办集体统一经营的农场、林场和养殖场,切实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益,增加集体收入。

2、加大以工补农力度。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大批农村劳力转向二、三产业,合理承担村级公益事业支出的费用,既是一项以工补农、回报社会的具体政策,也是按照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所有村民应尽的义务。因此,对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农村劳动力,必须承担村内必要的公益事业支出。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农民负担不超过人均收入5%的标准,取之有度,合理负担。一要加大企业税费征收力度,实行镇、村比例分成。由镇政府委托税务部门向各类企业足额收取税费,其中农发基金和向个体工商企业收取的税费按40%返还到企业所属村。二要收取社会统筹费。具体以用电量为依据进行统一、规范收取。征收范围:村级二、三产业用电;征收方法: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规民约》的合法程序,委托农电系统,按“两票制”方式在收电费时开两张发票一同收取,逐月按80—90%返还到村,余下的10—20%由镇统一掌握,主要补助薄弱村。

3、多渠道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1)盘活各种存量资产,以控股参股的形式兴办二、三产业,通过资产的优化重组,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使用集体设施、集体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合理收取折旧费、使用费或服务费,建立正常的集体资产补偿积累机制。(2)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投资建造厂房、仓储房、专业市场或外来人口住宅房等,以出租的方式获得稳定收入。(3)对征用村集体土地,必须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征用补偿费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作为村集体经济的积累,不得擅自分到户。(4)通过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系列配套的合作服务,为村民提供环境、道路交通、水电维修、社会治安、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按照微利、有偿的原则,合理收取服务费。

4、稳步推进村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切实改变部分村地处偏僻、经济薄弱、发展余地小的状况,实行村村合并势在必行,并且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全市要抓紧制订中心村规划,对部分规模过小、经济薄弱的村,与临近的村实施合并,通过优势互补,带动小村、穷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实施并村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积极慎重、稳步推进,按照有利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其中集体积累既不能分光,也不能平调。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转化。全市确定120个市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按照“分级扶持、落实责任、着力治本、加快转化”的工作方针,改变过去扶持薄弱村财力分散、治表不治本的状况,着力在健全机制、改革体制、解决“有人办事”、建立稳固财源上给予扶持,从*—2002年,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实施政策扶持,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目前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年稳固收入在10万元或人均100元以上。一是鼓励在本村或异地建造村综合楼。对薄弱村建造综合楼,市给予每个村1亩内的土地指标,按商业用地性质审批,免交耕地占用税、有偿使用费市留成部分、管理费,以及市级部门和镇收取的城镇建设配套费。同时,市财政按建设费的25%、最高不超过5万元给予补助,镇同比例配套。上述土地指标和综合楼由镇统一规划,统一申报,统一监管,不得擅自转让。二是扶持具有“造血功能”的开发性项目。3年内,市每年建立100万元的农业开发扶贫基金,主要扶持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科技含量高、有助于直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相关加工业,尤其是对于上规模、基地化的连片开发项目,由镇统一审报,经市级有关部门审批,给予适当补助。三是鼓励实施村庄整理和旧村改造。允许整理后盈余的土地指标在全市范围内置换,对薄弱村进行村庄整理和旧村改造,市给予每个村20万元内的两年贴息贷款指标,解决一部分村的启动资金。四是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实行村村合并,市财政补助每个村5万元。五是市财政每年拨出250万元,分期分批、集中整治薄弱村交通道路和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具体方法采用镇报项目,市级有关部门审核,市给予最高不超过总投资额25%的补助,镇按市对村的实际补助额同比例配套。

(三)严格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

1、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提高村级组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年初要制订村级可用收入和支出的预算计划,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年终进行决算通报。加强内部支出管理,严格开支审批制度及其他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不能为个人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担保”的规定,以减少村级集体经济风险。

2、对村内兴办重大公益事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村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所需劳务和资金,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事前要明确项目和筹资方式,事中要落实责任和加强监督,事后要公开帐目,取信于民。

3、积极推进村帐制度。在村可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核算单位和监督机制“五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推行以“定期报帐制、记帐制、会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村帐”制,既能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又能加强镇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监督管理,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健全村务公开和定期审计制度。凡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事项必须及时向村民公开,在坚持统一村务公开日的基础上,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做到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四规范”,并且要畅通反馈渠道,进一步提高透明。同时,要普遍实行年度审计、届前审计和离任审计,切实加强监督力度。

5、严格执行收支政策和规定。对村级集体应收欠款,应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限期收回,对坏帐呆帐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可予以注销。要凭着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严禁超越村级财力办事,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的标准及比例,杜绝上级部门的乱摊派、乱集资增加村级负担。农业税、水电费、有线电视费、卫生费等,负担到人(户)的应足额收取,村集体不能代为负担。避免超财力办事的现象,对兴办重大建设项目,可在届内平衡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对村级的公共设施、社会事业建设、养老金支出及村民福利等,要量力而行。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当年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和总量。

(四)建好班子,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保证

在中央提出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目标中,建设一个好班子、特别是有一个好支书,处于首要和关键地位。因此,稳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把班子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要采取多渠道、多途径,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继续化大力气选拔清正廉洁、公道能干、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和有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加大镇干部的下派力度,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下派干部要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招聘一批大专以上学历和社会优秀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并进行多岗锻炼培养;继续采取学历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正确处理好党组织、村委会、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之间的关系。

二要对村干部实行分类管理。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村干部应实行交叉兼职,可分为专职干部和非专职干部两类。1000人口以下的村专职干部为2—3人,1000人口以上的村为3—5人,享受规模效益报酬制。其他干部为非专职干部,一般只享受误工补贴。通过实行村干部分类管理,切实减少村干部报酬开支,增强专职干部的工作责任心。

三要切实解决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干部报酬。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领头雁”,为建设好一支稳定的、有战斗力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必须切实解决村书记的报酬。*—2002年,市、镇两级共同解决薄弱村党组织书记的报酬,市财政对120个薄弱村的党组织书记按每人每年3500元补助到镇。各镇按规模效益报酬制定镇配套补助的额度。

四要提高村干部养老保险金,保护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目前实行养老保险的村干部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经济合作社社长、会计、妇女主任5个职位,市规定的保险额度为每人每年12—15元,其中市财政负担50%,镇、村和个人50%。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要提高村干部的养老保险金,并与他们增长的工作量相适应。享受养老保险金的村干部,应根据村规模确定职数,一般控制在5人以内。党组织书记养老保险金提高到20—25元,其他村干部提高到15—20元,其中市与镇、村、个人负担比例不变。

(五)加强领导,营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环境

1、统一认识,把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阶段,再造集体经济优势,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是当前面临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保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村经济领域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是避免农村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两个文明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物质保障。

集体经济形势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集体经济;经济建设;土地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一、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改善[1]。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改革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与农村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公共资源不对等问题,这不仅导致了农村逐渐向“边缘化”方向发展,也使得农村经济产生了很多问题,例如:土地、医疗、收入、环境、留守儿童与老人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城乡失衡性,城镇比乡村地区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强;第二,资源型收入单一,我国很多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林业、茶园承包等;第三,农村经济收入不稳定,一些地区仍然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其收入受当地自然资源与外部市场的两方面影响,年均收入波动较大。

1.集体资产流失较为严重,管理制度有待提高。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转型期,新农村的集体经济缺乏规范性管理,有的地区农村经济仍然延续着五十年代时期的传统运作方式: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存在这样的事实反映了其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够重视,并且没有实行正确的引导手段,从而导致了农村集体资产存在漏洞,经济资产流失的现象极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资产被私人或者某些部门私自挪用侵占;流入城市社会等[2]。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流失,更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贫困化程度,拉大了城乡差距。

2.我国农村新型经营体制认识有待提高。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生产经营制度为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央指出,联产承包这项双层经营经济体制实行的前提为集体,如果没有集体,也就没有现阶段所实行的“双层经营体制”。新形势下农村所实行的集体经济的宗旨便是能够将农村经济发展壮大,这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无论是家庭承包,还是集体统一经营,都是由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要求每村每户应采用多种经营共同发展存的经营方式[3]。例如华西村便是以集体经营为主,但同时也存在合资合作的联营上市公司,这便是多元化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

3.社会化程度不高,市场收益较低。据有关机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农村住户平均受教育为7年,纯农业户中还有15%为文盲。青年农民素质整体呈较高水平,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群体不能达到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由于农民的整体文化素养不高,所以导致了市场意识较弱,无法正确认识资源优势与劣势,无法及时抢占有效市场,使得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另外,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松散,人员管理较为混乱,更为严重的是,存在着比较多的腐败现象。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在村民公信力较低,无法发挥其原本应当连接农民与市场的桥梁作用。

二、农村集体经济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

发展新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主要载体。地方实践经验证明,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不能离开集体经济这一重要的组织载体[4]。

1.集体经济是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在现阶段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小农经济无法实现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然而,单纯依靠政府的大力投入也非长远之计,所以这就要求新农村必须依靠更有实际效率的农村集体经济来发展建设。例如:华西村、大邱庄、袁家村等快速发展的案例,便是依靠农村集体经济获得富裕,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好,村组织就可以拥有可支配的财力物力,才有能力为村民解决实际存在的难题,才能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小康生活,体现了我国共同富裕的目标与原则。我国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集体经济的实力不断增强,为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例如:被称为“中国第一村”的华西村,全村现阶段资产已经达两百亿以上,全体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5]。

2.农村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新农村建设,包括新农村的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其首要条件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物力财力。集体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都可以利用现有资产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6]。例如:湖南省衡南县工联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统分双层经营机制,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办果园,发展水果贸易,并通过集体解决公益事业,例如:医院、水泥路、敬老院等。

3.农村集体经济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柱。农业现代化,就是现代农业要素对传统农业要素的转变过程。在条件相对成熟并有经济基础的地方,坚持集体经济、统一管理经营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并能够真正使农村富裕起来,如果农村集体经济有足够财力作为后备支撑,实现农村现代化将并不遥远。

三、小结

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促进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物质需要,同时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具体要求。新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对于促进现阶段新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在适当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从而进一步推动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促进我国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与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黄舸.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J].现代农业科学,2009(11):161-163.

[2]张文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改革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05):43-47.

[3]王在刚,王秋兵,石水莲.新农村建设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01):269-270.

[4]孟庆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41-45.

集体经济形势第6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问题;对策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的主要条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为了对新农村建设中集体经济发展阶段、组织形式、微观机制等进行系统研究,笔者主持的课题组选择山东省代表性地区的十个乡镇中的三十个村庄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制约因素,有成功模式,有经验借鉴。调研结果如下:

一、综述

调研中,我们认识到,农村集体经济曾在农村发挥过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悄然离开历史舞台。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带着普遍性的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这就是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空壳村”问题日渐突出。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基层组织正常运转难,党群、干群关系协调难,公益事业建设难,村级债务化解难,农民增收难等一系列矛盾相互交织,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集体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二、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村干部普遍感到,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数村庄集体经济薄弱甚至“空壳”,存在“无钱办事”的问题。作为一个村庄,一方面,没有集体经济不行,另一方面,想发展、要发展集体经济虽有愿望,但总感到无处下手。具体有“七缺”:

一是缺信心。农村干部群众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尤其是过去不少村庄发展集体经济时没有实现有效发展,不仅加重了乡村债务、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加重了乡村干部工作的难度,而且挫伤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动摇了人们的发展信心。

二是缺资金。调查中,村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面临着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问题,而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或“空壳”村,以村集体的名义进行贷款融资非常困难,当前起步发展的面临资金瓶颈制约较为突出。

三是缺政策。当前国家惠农政策限于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种植业领域,对农村基层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缺乏启动性政策支持、缺乏推进发展的动力。

四是缺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大大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性,自己想发展的多了,有能力的都自己干了,就是以前村集体经济带头人,也通过改制自己另起炉灶了。

五是缺机制。当前村委会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机制方面的问题,如管理模式陈旧,程序多,决策慢;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集体经济产权不清、产权封闭,村委承担风险大,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等等。这种状况,在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阻碍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在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或“空壳”村庄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

六是缺氛围。一方面,近年来村集体经济通过改制,把集体企业改了、卖了,集体资产在有的村庄没有实现保值增值,村民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舆论环境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大了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宣传力度,家喻户晓。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想集体的少了,想自己的多了,关心集体的少了,关心自己的多了,干集体的少了,干自己的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七是缺体制。现在的村级班子三年一选,有的村干部反映,这种情况导致了部分村干部的短期行为,对村里集体经济发展很难有一个长远规划,有的甚至说第一年熟悉情况、打算打算,第二年干点事,第三年开始准备下一轮选举了。班子不稳定,集体经济很难有长远发展。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立足村情选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从农村实际情况看,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八种:

一是土地经营权流转型。通过多种方式集中土地,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农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是资源开发利用型。靠山峦、滩涂、矿产、林地和生态旅游等资源,实现了村集体增收。

三是社会化有偿服务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种植、养殖协会等中介组织,向公司

[1] [2] 

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培植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是盘活存量资产型。对处于停产状态的村办企业,对小型水利设施、林木苗圃、荒沟荒滩等,采取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盘活了集体经营性资产。

五是骨干企业带动型。对村办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加快推进村办企业二次创业,实现了靠企业强村。

六是物业租赁经营型。依托地处城镇区域或临近交通干线等区位优势,对外提供集体店面、厂房、市场、仓储等发展载体,开展物业租赁经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七是产业聚集拉动型。利用石材、塑料、养殖等产业聚集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水电、清运垃圾等服务,从而增加了集体收入。

八是集体资本运营型。利用集体资本到村外发展其他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可以说,村居条件各不相同,增收招数不尽一致,但都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应该多研究前四种方法。只要肯下功夫,必定能走出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增收路子来。

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实践证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离不开一个好带头人,要引导党员群众把愿意为群众办事、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选到基层党组织中来,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大对村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把村级领导班子建成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强集体。

(二)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认真总结实践中群众创造的丰富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义,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办法。大力表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三)落实完善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近几年,中央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要学透用足这些政策,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鼓励发展名优规模养殖,二是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业,三是鼓励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四是鼓励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五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六是鼓励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四)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要因地、因村制宜地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要认真分析每一个村的发展条件,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特色和优势,选准发展路子,“干能干的事,挣能挣的钱”,建立起村级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每个村庄都要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切实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心中无目标、发展无思路”和畏难发愁的问题,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村庄实现集体经济的膨胀式发展,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实现集体收入的较大增加,基本解决日常经费问题,逐步实现有钱办事,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既强村又富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促进村级增收节支

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农民不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就很难实现富裕;所有村庄都建成城市般的水平需要巨额投入,政府、村集体、农民谁也承担不起,而且也不经济,合并村庄已是大势所趋,合并村庄给村庄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减少了村庄数量,压减了工资、招待、报刊等行政开支,更重要的是利于人才、产业、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村庄建设和发展。

(六)强化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考核奖惩

集体经济形势第7篇

一、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和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认为当下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赘龇矫妗?

(一)管理者观念落后,领导力不够

就目前来说,一些地方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者观念落后,对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领导力不够,还有的地方村干部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任务片面地推到农业部门和乡镇党委,思想观念守旧落后,创新精神缺乏,集体经济发展落后。此外,村领导班子素质低下,不能很好地承担村里集体经济的发展责任,是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普遍问题,还有部分村干部工作长期散漫,文化机构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还有的村干部过度强调技术、人才、资金等客观条件的支持,不能依赖已有土地、资源进行发展,带领村内群众很好地发展集体经济。另外,有的村干部是家里重要劳动力,村干部务工补贴少,所以积极性不高。

(二)管理队伍素质不高,人才匮乏

新形势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当中许多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创业、求学、当兵等,留在家里的多是儿童、妇女和老人,这就会使得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充足的高层次人员和劳动力。其次,对于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来讲,多是不愿意离开城市去往不发达的农村来施展才能的,而且,本土外出求学成功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也大多不愿意回来为本土服务。因此,管理队伍素质不高,高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如何吸引人才来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村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缺少有力的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十分重视农村的发展问题,且大力提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但是,中央往往只是给予指令性、原则性、方向性的指导,缺乏有力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而且现在也尚未建立与农村集体经济相关的配套法律,这就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既没有有力的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的支持,又没有规范指导,发展就极为困难。此外,各级政府也是执行不一致,很多地方都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重视,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指导,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缺乏,起不到应有的扶持作用,不能引领农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财务监督管理不完善,审计机构不健全

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监督管理不完善,审计机构不健全,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来说,群众监督、党内监督、外部监督薄弱,职能部门没有受到很好的监管。一方面是因为对党内监督不重视,没有专门的监督员;一方面是没有成立由村民代表、党员和团体组织负责人构成的村民理财小组,就没有对集体经济形成有效监督,还有一方面是街道办的农经站或者是乡镇政府没有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没有对村集体深入了解,满足于现状,这些就导致了监督审计薄弱,会发生严重后果。

二、加快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改进措施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有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解决农村多余劳动力。因此,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转变农村落后观念,强化领导发展意识

为了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转变农村发展落后观念,强化领导发展意识,我们需要做到,第一,提高各级领导和村干部的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改善农村服务质量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也是带领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因此必须加强重视;第二,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教育手段,使群众认识到新型农村新集体经济具备制度创新、产权清晰、民主管理、分配合理、收入稳定等特征,是切实能够为村民带来收益的;第三,统一各镇村干部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各级领导、村干部要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积极开展工作;第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切实认识到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好处,同村干部一起搞好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引进农村管理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需要积极挖掘人才资源,推动管理体制创新。首先,需要采取措施培育和引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人才。各级乡镇、村干部可以通过采取组织外出学习考察、经验推进会、现场推进会等措施来培育农村实用性管理人才,还可以在培育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型人才的同时,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能力,适用于本村集体经济的新型管理人才来促进各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其次,还可以以薪资、福利待遇为突破点,将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报酬与个人业绩、工作能力、平时表现挂钩,实行按能力分配、按劳分配通,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就业,同时还可以动员从各村走出去的有知识、有能力、有水平的青年回村为村服务,当村官、办企业,推动家乡集体经济发展;最后,对于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我们可以对其加强培训,多措并举,培养起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建设善管理、懂经济、有责任、会经营的村级人才队伍,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给予有力的优惠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对于农村发展集体经济需要加大扶持力度,给予有力的优惠政策。第一,政府需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的制度保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需要的是完善的市场体系环境、自由流动以及产权的清晰界定,也就是公共产品,因此需要政府提供;第二,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三资”管理服务。近年来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我省推进了“三资”管理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示范创建活动,在农村集体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农村集体审计、民主理财、村级财务公开及财务代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法律保护。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和集体利益,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提供相关法律保护,一方面减少农村集体组织代表与国家签约时侵害农民利益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的责任承担机制;第四,各级乡镇应该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ε宸⒄辜?体经济给予有力的经济补贴,提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利益和收入。

(四)完善财务监督体制,健全审计监督机构

完善农村集体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健全农村集体审计监督机构,对于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减少经费开支,减轻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负担有着重要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减少农村集体资产流失,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积累,因此,我们需要做到:第一,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会计委派制度,建立起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并且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的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第二,建立起农村集体经济会计审批任用制度,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稳定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会计队伍;第三,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监督和财务人员激励制度,对村级财务进行有效监管,确保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人员奖惩、考核方法,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健全农村审计监督机构,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全面开展农村审计监督工作,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共建和谐新农村。

集体经济形势第8篇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基本保证,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村级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是关系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各级政府和村级组织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目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创新发展载体和手段,按现代化的要求组织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以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措施,通过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找到了一些适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和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村级企业所潜在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较大冲击,农集体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村级经济的发展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对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紧迫感和责任感,严重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的一直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由于在全国范围内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占绝大多数,再加上政策上一再强调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人们头脑中家庭承包经营的烙印很深。在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眼里只看到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层次,忽视了集体统一经营在村级经济发展中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简单地认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才符合时代要求,不能正确处理集体经济与家庭经营的关系。而对于村级集体企业,则过于片面地强调村委会的村民自治性质,任由村干部自己操作,放任自流而不加以扶持和指导,从而导致村集体企业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无力竞争。部分村的集体资产甚至被分光买光,集体资产的大量流失,失去了参与竞争的基础。

2、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信心。主要表现在对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某些不足缺乏科学分析,过分强调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于已有的资源优势谋求发展。 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存在不足,集体所有制经济也不例外。目前,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体制和机制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又缺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自身确实存在许多不足。但是,一些基层干部不是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集体经济存在的不足,而是戴着有色眼镜,严重夸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看不到村级集体企业在资源上的优势,具有悲观心理。

3、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领头人。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心骨和带路人,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日益规范、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多种经营形式的一种,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但目前的形势则是:广大农村干部市场经济的知识严重缺乏,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村党支部书记,绝大多数在政治上是合格的,而管理经济工作能力则普遍不强,这无疑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瓶颈问题。

二、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新途径

1、认识要更新。核心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牢记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究竟什么办法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哪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能够较快地发展经济,让村集体得效益,让群众得实惠。村集体经济作为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村级组织只有广泛发扬民主,切实体现广大村民的利益,把集体企业管理好,使集体资产不断增值。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了,村里的各项公益和福利事业才有可靠的保障,党在农村的形象和威信也才会不断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发展集体经济不仅能够促进生产力得到更大发展,还能够使村民富裕并文明起来,并使国家综合国力得到增强。因此,发展集体经济是村级政治、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增强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 感和使命感,把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确保国有、集体和个体私营经济能平等竞争、协调发展。

2、载体要创新。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形式的某些不足,是村级集体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要巩固、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勇于正视问题,克服独家单一的排它性,认真研究和借鉴其它经济组织形式 的优点,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发展的切入点。

(1)调整思维方式,在狭缝中求生存。村集体企业不同于国有企业,亦不同于私营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上都处于劣势,要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并不断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顺应改革的潮流,寻求发展新路子。首先在选择项目上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优势,从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风险小、市场前景广的项目考虑。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潜力,努力寻找适合本地情况和特点的发展路子。如我区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展“城郊型”、“种养型”、 “服务型”等村办集体企业,确保各村集体经济能保持较稳定的发展势头和收入,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办法。其次要坚持走开门办企业的路子,树立让利意识,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吸引外资的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客商进村兴办三资项目,借“机”生蛋,促使村级集体经济上规模、上档次。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一些村通过引进一两家大型企业,富裕了一个村、几个村乃至一个地区的“以厂带村”模式,即“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此外,在发展村集体企业过程中,还要坚决摒弃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保守思想和只求形式、盲目追求规模的思维方式,在合法的前提上,凡是能给村集体带来效益的都可以考虑。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敢于拼搏,力求上规模、上档次;条件差一点的,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小做起,力求发展。

(2)以服务型项目为主,进一步完善生产经营模式。村民委员会作为一个村民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广大村民。对于大多数村干部来说,经商办企业不是他们的强项,加上资金、技术、管理水平的限制,想办企业的愿望是好的,但真要办好却不容易。因此,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是应立足以服务型项目为主,开发效益稳、风险小的项目。目前,楼宇经济越来越多地被各地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来实践,日益成为推动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日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腾飞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楼宇经济已呈炙手可热之势,我区地处我市城东板块中心地带,与**高新技术开发区毗邻,众多高新企业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发展楼宇经济的独特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村级楼宇经济,要把握楼宇经济规律,合理规划引导布局,结合我区商务中心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楼宇经济发展,争取到20xx年,初步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现代楼宇经济群,凸显楼宇经济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的支柱地位,增加村集体的收入。

(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以种植业、养殖业为支柱的村级集体经济,要通过积极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三高一优”农业,积极开发名、特、优、稀新品种,促进企业从单一的种植、养殖向复合型发展,满足市场对优质化和多样化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富裕,实现土地资源优势向村级集体经济优势的转化。我们要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市场变化而改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挖掘潜力,建立种养样板基地,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和优势,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推上了新台阶。

集体经济形势第9篇

关键词:中西部地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042-02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集群经济由点向带发展的趋势初见端倪。一些产业基础较好、资源较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和企业自发等方式,已经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产业集群。但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也遇到产品结构同化、竞争手段雷同等瓶颈制约。要提升中西部产业集群竞争力,就必须对集群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出发,在一定地域内集聚,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

一、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含义与功能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是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在经济结构、组织、体制和运行上带有突出特点,能够使资源要素、市场、科技以及各相关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吸引,使区域优势进一步扩张并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本身要求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抓住特有资源,大做特色文章。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历史景观、特有产品等。特色产业集群在物质形态上应突出地表现为产品的“名、特、优、新”,并且能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换代,实现产品的系列化,最终形成各种各样的产品特色,以满足某种独特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特色产品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以实现产业化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形成独具优势的产业集群。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促进区域核心能力的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区域核心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起作用:通过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区域竞争能力;集群内企业生产具有成本优势;集群内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增强;集群中不断新生的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区域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是区域经济可持续竞争能力的基础,但获得这种竞争优势的区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区域不能有效地保持和发展这种优势,就可能失去其竞争优势。因此,努力构建和培育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创新、演变和对环境把握,而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市场效率、创新优势等三个层面。

二、中西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的必要性

根据区域经济学家G.迈达尔提出的“累积因果论”,一个地区只要它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可以不断地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同时它会进一步遏制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阻碍不发达地区的资本积累,二是人才回流到发达地区,使不发达地区缺乏人才,三是竞争能力无法与发达地区抗衡。由于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和乘数效应带来了发达地区的“累积优势增加”,不发达地区的“累积劣势增加”,差距会不断扩大。从上述理论出发,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要依靠经济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可以说是周期漫长,效果微弱;而上级政府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只能是因素之一。因此,中西部地区必须寻找自主发展的特色道路,而不是等待发达经济地区的辐射。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与以企业为主的经济活动主体在空间的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的时候,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几乎都是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放到那些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区域和产业,让一部分地方先发展起来。因此,中西部地区更重要的是必须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改变现有产业分散发展的状况,而代之以与本地特色资源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式的发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再以集群产业的发展,实现对区域内其他产业和地区的辐射带动。

三、中西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的原则

中西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生产、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也是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西部地区要围绕国家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矛盾,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此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突出特色的原则。中西部地区必须依据各地的区位、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品牌企业。二是市场导向原则。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决避免政府盲目主导型的无特色、无强势的产业。三是城乡统筹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安排城乡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四是政府扶持原则。相关部门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予以指导和管理,在税收、金融、人员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多做工作,为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

四、中西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选择过程

中西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选择应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区域核心能力的培育为核心,以产业集群作为二者的媒介,具体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一是进行区域优势分析。通过对所处区域的自然资源、区位、人力资源、人文环境、技术水平、政策等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相关评价指标,与竞争区域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本区域的优势所在。二是对区域可能形成的产业集群分析。分析区域内现有产业的实际状况,结合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确定可能形成集群的产业。该分析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区域现有产业状况分析和产业的可集群化发展分析。三是对各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分析。确定了可能的产业集群后,就需要分析和预测各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四是选择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序号为分值,对各产业集群的四维度序号进行加权平均,按分值从低到高对产业集群排序,分值越低的集群的发展潜力越大,可作为本区域的特色产业集群,即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致、与区域优势具有较高耦合度、本身具有核心能力并对区域核心能力有较大贡献的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着重发展。五是制定该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确定后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来促进该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战略规划来营造良好的集群外部环境以及健全的内部运行机制,使得集群较快进入成长期,通过不断创新来升级产业集群从而避免衰退,确保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五、中西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是整合本地资源,形成产业集群自身的特色产业。从国际上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看,“根植性”是产业集群能够取得成功和持久发展潜力的关键。根植性是产业集群长期积累的历史属性,是资源、文化、知识、制度、地理区位等要素的本地化,是支持集群生产体系地理集中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的本地根植性一旦形成,就难以被复制。因此,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首先要整合本地资源,形成产业集群自身的特色产业。同时,不仅当地的特色物质资源应当成为集群发展的基础,其特有的历史社会文化资源也应当被整合到产业集群的资源体系之中,这是真正形成产业特色的关键,是解决各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的产业重构和过度竞争的关键。

二是依托特色产业园区载体,促进同类企业的地理集中。空间聚集是产业集群的一大特征,而工业园区则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一项载体。所谓特色产业园区,是以区域特色经济为基础,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新形势和城镇化进程合理集聚的要求,以优势企业为主导,适当集中布局,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的专业化产业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通过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可使特色产业在空间上实现就近集中布局,为专业化分工协作创建更为有利的软、硬件条件,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升级和产品换代创造了一个好的平台。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集群层次性布局。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龙头企业有多强,产业集群的能力就有多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和聚集效应,走“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基地-产业集群”之路。在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时,应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利用分包、战略联盟、技术合作、组建虚拟企业等形式,在产业集群内部形成合理的“大、中、小”共生的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专业化与协作的效率,克服内在的缺陷,促使产业集群向规模化、专门化、协作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整个集群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研发中心,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增强竞争优势。

四是培育集群品牌,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集群品牌能够展示集群在某一特定产品上的整体竞争优势,可以改变消费者对中小企业的偏见。集群内的所有企业只要其产品被冠以集群品牌就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从而极大地减少了竞争的压力。集群品牌的形成使市场形成一种整体印象和评价,认为某个产业集群生产的某种产品质量最令人信赖。品牌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纽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从而把各企业有效地联结起来。这样,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就会千方百计地向这个区域集中,相关产业和为主导产业提供支持与辅助服务的企业也会被集群所吸引,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将使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程度不断深化,集群的竞争优势也得以长期保持,从而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明,何伟军.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J]. 经济广角, 2007,(6).

[2] 李琼. 发挥集群效应与培植重庆特色产业集群[J]. 经纪人学报, 2005,(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