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变电知识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7 09:28:20

变电知识培训

变电知识培训第1篇

积极改革培训方式、模式,全力打造培训特色亮点,是职工培训中心始终坚持的创新发展理念,也是培训中心决心打造孝感供电公司教育培训品牌形象的良久思考。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教育培训品牌形象工程的建设力度,全力打造特色培训亮点,推进了培训工作的创新发展。

1 打造农电工“一培四证”特色培训亮点,推进“三新”农电队伍建设

根据今年3月份人资报表提供的数据表明,农电工素质现状令人堪忧。

为了积极推进农电工素质建设,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农电工培训力度,着力开展了农电工“一培四证”(培训合格证、技能鉴定等级证、特种作业证、电工进网作业证)培训。

农电工“一培四证”培训,我们实施了“基础培训—技能提升—技能鉴定”等分层推进、全员覆盖的培训方针。

基础培训:截止2006年,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农电工全员第一轮上岗培训任务,对市公司全体农电工开展了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技能提升培训:2006年后,我们按照公司部署,采取分层推进的原则,开展了农电工“一培四证”技能提升培训。“一培四证”培训采用“实践为主、技能为先”的培训方法,着力开展电工基础知识、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电气安全技术,电工常用工具及电工仪表,电机、高低压电器及配电装置,照明装置,低压电力线路等主要内容的技术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农电工的综合素质。

技能鉴定培训:在“一培四证”技能提升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农电工技术技能等级资格的考试考核的技能鉴定培训。2009年,参加“一培四证”技能鉴定培训的农电工约为707人,98%的参考农电工取得了进网作业证书和特殊工种作业证书;约有300人取得了技能等级初级工资格证书。“一培四证”培训,极大的激发了农电工钻业务、学技术、强技能的热潮,为加强“三新”农电队伍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 启动变电运行仿真培训,为变电运行培训安上“智能”翅膀

2.1 变电运行培训的“里程碑式”意义

变电运行仿真培训,填补了长期以来培训中心变电运行培训的空白,对于开展电网主营专业的变电运行培训,具有“里程碑式”的发展意义。

2.2 变电运行仿真培训,是变电运行人员学技强能的迫切需求

根据变电运行培训需求调研所知,目前,我市变电运行人员现状不容乐观,业务不精,操作技能普遍偏低;敬业精神不强,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变电运行单位期望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业务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随着电力系统“厂网分开”改革战略的逐步实施,保证输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将是今后电网公司头等重要任务。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网调度人员以及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近年来,电网相继投入了大量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集中控制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但缺乏足够合格的运行及维护人员,在某种程度上给电网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留下了隐患。

所以,开展变电运行仿真培训,是电网建设与发展和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变电运行人员素质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

变电运行仿真培训,世界上技术发达国家称之为提高工人素质、确保生产技术领先地位的“秘密武器”和“尖端武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大型工业企业相继采用计算机仿真系统进行职工培训,效果十分显著,参训人员在数周内可以取得在现场2—5年的工作经验。

我培训中心建立的变电运行仿真系统,以我市彭湾220千伏变电站和西城110千伏变电站为仿真模拟运行操作实体参照物。培训中,学员通过全数字实时仿真,进行变电运行倒闸操作,模拟各种运行故障的异常及处理。该系统,在全省电力教育培训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全省唯一一个模拟真实电网变电站,实现三维仿真的系统。其高层体系结构(HIA)的分布式,交互电力仿真支撑平台的研究和应用,可视组件变电站三维仿真建模系统,总体技术与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变电运行仿真培训,为我公司变电运行培训安上了“智能化”翅膀,助推了电网的“智能化”管理。

学员反映,变电运行仿真培训,使学员对变电站一次设备和保护装置有了进一步认识;模拟演习,对倒闸操作、事故处理步骤及过程,留下了真实、深刻印象;可以从容面对操作,对突发情况和事故处理,有了更多自信。对平时变电站内难以遇到的事故及故障进行了仿真模拟,并进行分析处理,提高了对事故的应急和处置能力。

3 ERP、SG186培训,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2009年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

智能电网,以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主要特征。

建立ERP管理系统、实施SG186工程,是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革命。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是提高电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企业集约化管理的坚强支撑。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引入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它将彻底改变原有的企业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变智能管理为以价值管理为核心流程管理,实现公司一体化、精益化管理;实现生产经营信息的实时、集成、共享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资源管理的集中、透明、可控的集约化,为企业提高分析决策能力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持,支持管理创新,推进绩效持续改善。

2009年7月13日,孝感供电公司在职工培训中心启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培训.ERP培训,涵盖设备PM系统培训,财务FICO系统培训,项目PS系统培训,物资MM系统培训,人资HR系统培训。

ERP培训,涵盖了基层有关最终用户,也涵盖公司高中层用户。

共举办SG186营销管理培训班23期,共培训学员863人。

培训结束后,我们对培训效果及时进行了评估抽样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员给予了积极肯定评价。

对培训效果描述评定意见,统计了226份问卷调查意见:

对“对本次培训的质量如何评价”一项,认为“极好”的101人;占问卷调查人数的44.7%;认为“好”的115人;占问卷调查人数的50.9%;认为“一般”的8人,占问卷调查人数的3.5%。

4 开展“三部曲式”大学毕业生岗前培训,打造知识型新员工队伍 大学毕业生培训,创建了“半军事化”管理、“三部曲式”培训的特色培训模式。“半军事化”管理,即实行集中培训、统一吃住的“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模式;“三部曲式”培训,即按照实施“走进企业——归属企业——贡献企业”的“三个阶段”,“认知——熟知——践行”的“三个过程”,“企业认识教育——专业基础培训——实践技能养成”“三大培训主体”开展培训。

“走进企业”,即通过军训、“企业概况”、“职业道德”、“电力系统”、“绩效管理”、“优质服务”等课目的培训,向学员进行对企业的“认知”教育,让学员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热爱企业,使学员牢固树立“走进企业”、自己已成为企业一员的理念,从而培养学员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其间,穿插进行到大悟革命老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参加唱红歌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员的感恩意识和报效意识。

“归属企业”,通过安全知识、电力营销、高低压电力线路及设备、机电保护、抄核收知识等电力专业知识培训,促使学员从“认知”企业到“熟知”企业,认识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企业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

变电知识培训第2篇

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现状及培训需求

人员现状

经对现场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进行了解后得知:多数人对于智能变电站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会使用变电站的程序化操作,却不知程序化操作是如何实现的;知道跳闸采用网络跳闸的方式,却不懂跳闸的回路连线如何走等等。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全站网络构架、GOOSE和MMS网络构架、对时方式、GOOSE的跳闸方式、以及一些如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等的工作原理就更加模糊不清。

培训需求

智能变电站采用的是以光纤通信网络为基础的数字通信方式,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在站内无处不在,如GOOSE跳闸网络、采样网络等等。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之间的关系是靠通信接口的配置来定义的,通过网络参数的改变即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配置方式,系统灵活多变。因此,智能变电站的运维人员急需补充网络知识和通信技术。

另外,智能变电站在一、二次设备上的巨大变化也引入了许多新的运行维护技术,要求运维人员具有新的运维技能。十二五期间,国网公司将建设6100座智能变电站,福建省将建设170座智能变电站,但相关的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却相对滞后,目前省内还未对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开展系统性的培训,已投运的几座智能变电站基本上靠人员自学和设备厂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多数运维人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非常零散且不完整,这将给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由于智能变电站并非传统变电站的简单升级,而是颠覆性的变化,如果不进行系统性的全面培训,难以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因此,极需对变电站运维人员进行针对、有效的岗位培训,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岗位培训方案

培训目标

智能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它是新生事物,存在的时间较短,新上岗的员工多且年青人居多,面临一线员工技能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与安全稳定运行之间的巨大矛盾。因此,需设计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全面提高一线员工知识技能水平,使智能变电站的新运维人员能尽快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使运维人员了解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掌握智能变电站特有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原理;掌握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技能。

培训内容和时间

职业培训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能力训练,知识、理论是能力训练的基础和补充。因此培训内容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确保各项能力目标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强化操作,淡化概念和推理。因此,围绕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确定培训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岗位所需培训要点

类别 培训内容要点

应知 IEC61850规约解读

智能变电站通信基础知识介绍

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三层网络分布

非常规互感器的原理(包括合并单元)及运行注意事项

智能操作箱的原理,以及与常规操作箱的区别

应会 过程层设备的维护管理

间隔层设备的维护管理

站控层设备的维护管理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缺陷管理

程序化操作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交直流、逆变、通讯电源系统的使用

一体化五防的使用和管理

数字化保护与常规保护的区别,运行操作的注意事项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巡视要点及新巡检技术的介绍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异常及事故处理,重点是各类通信中断异常的分析及处理

至于培训时间,一般上述的每项培训内容安排1天左右的时间,共计15天。

培训方法

对于智能变电站这种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系统而言,一个错误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连锁反应,因而,对其巡检、操作进行交互式的培训非常必要。早期的培训方法大多是在实际系统中进行的,但由于电力系统是一个二十四小时连续实时运行的系统,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的规模日益庞大、复杂,系统的造价日益昂贵,训练时因操作不当引起的破坏和危险性也大大增加了。因此,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事关重大,实际系统已不适合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随着计算设备和计算方法的发展,仿真技术除了应用于系统分析、研究与设计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培训与教育中。所谓仿真培训是指模仿真实的工作条件建设专门的培训试验室或仿真培训系统,使用与工作场地相同的设备与技术,严格按照真实的情境来学习和训练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仿真系统进行培训,具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

(1)增强培训针对性。培训师可以根据每个学员不同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培训内容,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

(2)较强的灵活性。学员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和练习时间,互不影响。

(3)较高的逼真性。将学员放入模拟的环境中,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了培训效果。

(4)较强的适用性。运用仿真模拟系统,可以集教学、训练、考核三大模块于一体,使学员循序渐进,迅速掌握多项专业技能。

(5)较好的生动性。学员在模拟的环境中,可以全方位的运用自身感观进行学习,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米奇·霍利德总结的“10-60-90”原则告诉我们:当你告诉受训者做的方法时,他只能记住其中的10%;当你给他做示范时,他能记住其中的60%;而当你与他一起做时,他会记住其中的90%或是更多的内容。因此,如果仅采用课堂讲授,缺少感性认识,缺乏互动性,学员参与度不高,培训效果将十分有限。

综上所述,对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培训可借助仿真培训系统,并采用讲授法和模拟训练法、事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采用课堂讲授法,对于动手操作的技能项目、与实际联系较紧密的内容可采用模拟训练法和事例研究法。

对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培训的建议

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为提高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现场安全操作水平,可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培训。既要抓好在培训中心或实训基地的集中脱产培训,也要抓好工区班组的工作现场培训,只有充分调动各方培训的积极性,将培训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培训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在工作上。

除开展常规的岗位技能培训外,还可充分利用新站投运前的“空闲”,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组织基层变电运维人员开展设备运行维护、巡视注意事项、隐患排查、安全操作等现场培训。使技能培训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考试过渡到:课堂学习、课堂考试、课外学习、课外考试。在课堂学习中,引入现代培训理论和方法,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注重员工的自学能力、主动参与、相互交流、经验共享,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改变过去“满堂灌”、封闭式、“坐而论道”的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不同培训内容精心设计和选择诸如技术讲座、技术问答、考问讲解、技术比武、技术示范、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选用综合素质较高的培训师资

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教师除了懂专业知识外,还需通晓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综合运用,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较强的实践能力,指导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中,除了培训中心的专职培训师外,还可从生产一线聘请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和丰富实战经验的兼职培训师,保证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也可从高校、科研机构选聘一批专业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作为培训中心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以引进智力,合理调整师资结构,达到专兼结合、优势互补,提高培训质量。

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变电知识培训第3篇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甩掉了手工账簿,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已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大趋势。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前期的软硬件选用、会计人员上岗培训、财务制度重新设计,还包括实施初期的手工与电算化会计系统并行运行、方案修正和实施后期的功能扩展、二次开发等。每一阶段实施的效果都和会计人员的素质紧密相连。但目前大部分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会计电算化培训还不能满足会计人员实际工作的需求,因此改进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一、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现状

(一)重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的培训,轻后续培训

许多人错误地将会计电算化培训理解成一次完成、勿需反复的过程,因此许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组织会计人员集中培训一次,取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后就不再培训。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一两年就会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变化。这都要求不断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二)培训方式单一,效果欠佳

目前,会计电算化培训主要是财政部门组织的一般性培训,以及企业所选财务软件的开发商或经销商在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前进行的针对性培训。培训基本上采用授课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但由于受授课时间较短,强度较大的限制,往往大部分会计人员不能真正掌握、消化所学知识,吃夹生饭,似懂非懂,近通非通。

根据对已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调查,大多数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还只停留在“仿真”阶段,即主要运用会计核算和报表处理模块,实现手工会计处理的电算化,而对财务软件的其他功能运用较少。笔者认为,这与我国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偏低、电算化培训效果不好不无关系。

二、实施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要求

(一)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从事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使会计电算化向管理决策型发展。观念的革命是一切革命的先导。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会计人员要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二)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丰富的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发企业管理、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的革命,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披露,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掌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是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

(三)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大大改变了现有会计信息处理模式。这些变化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要加快,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人员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途径。

三、对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

具体地说就是在原来注重实际操作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培训,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根据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及财务领域新分支、新要求、新制度的出现,更新培训内容,使会计人员能适应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等对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在保持传统的面授方式的同时,补充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面授相对滞后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财政部门可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并将现有教材细化,把短期培训变成长期培训;从企业微观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四)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变电知识培训第4篇

1、电力企业培训现状

就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现状而言,应该说电力系统企业对于职工培训历来是相当重视的,各电力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有着完善的培训制度。培训的组织措施到位,不断加大对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并加强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管理,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经费管理制度。培训形式以全员参与的定期轮流培训和专项定点培训为主,随着体制改革的逐年深入,培训形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对于从业时间较长或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检修人员多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不断加强变电检修人员在职岗位培训、现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在职学历教育,为电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经过多年的管理经验的积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变电专业培训体系,并在培训工作中着力体现以“学”促“教”的方法,练就了一批有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广大电力用户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电力行业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逐步向着专业化管理方向发展。原有的人员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电力负荷高速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的培训工作要有一个质的转变,培训工作也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模式,因此要求培训机构正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不断优化培训方法,最终实现经过培训的人员能够快速适应本岗位工作。

近年来,由于我国整体国力的提升,广大电力用户对电力的需求也与日剧增,宁夏电网又承担着西电东送的重要任务,所以在现有电网的结构下逐步向着以750kV为主网架的电力网发展,整体结构也在不断扩大。据有关人士分析,我国电力网架逐年随着负荷在扩大,每年都有新增变电站和电力线路,而实际参与电力设备的维护与运行人员数量确在向着负增长的方向下滑。

当前又面临新入厂人员不能快速适应电网发展的需要,而原有人员不断走向老龄化的现状,各公司虽然按照新员工上岗要求进行了相关培训,并且也参照了新录用员工上岗考核细则等一系列的上岗要求规定,但是具体培训结果有时不能尽如人意。如何在原有培训模式下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的培训方案,如何做好职前教育与员工培训,这就要有关人员解放思想深入实际调研,一切本着从实际出发的思路制定新的培训方案。

2、变电检修工培训方案

2.1 专业培训需求

变电检修人员做为变电一次设备维护、检修的主要部门,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以维护设备良好工作状况来更好的服务一切营销工作,因此检修人员要面对数量庞大的电力网,承担相当繁杂的脑力工作和体力工作,以更好的维护电力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和如何做好培训前专业需求分析,及时避免工学矛盾导致的各类问题下大功夫。

笔者个人认为培训需求分析需从企业、工作、个人生活等方面来考虑,参考个人需求入手分析专业培训需求。首先,在各单位层面分析,拟定本年度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提炼出检修人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完成培训后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准确、科学的安排检修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对变电检修人员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将存在的技术差异和盲区列入培训内容中。根据各单位的工作计划、检修计划,科学的进行变电检修人员工作承载力分析,并根据专业管理范围和本专业人员队伍现状,提出本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并向本单位培训管理部门提出年度培训项目需求计划。

2.2 培训方案分析

培训方案是由培训的目标、内容、对象、教师组成、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方法所组成。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主要分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在岗学习、离岗轮训、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国际合作培训、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八个类别。专业培训需求能够正确的指导培训方案的编写,通过详尽的专业培训需求能够更加准确的体现出方案的严谨。

2.2.1 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的确定依赖于专业培训需求。要达到变电检修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技能,适应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给电力设备带来的变革,这就要求一线生产员工通过培训掌握各类变电检修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即希望通过培训后检修人员了解什么?通过培训后检修人员能否快速适应岗位工作?通过培训后检修人员能否改变哪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目标都是以专业培训需求为基础的。

2.2.2 培训内容

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是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和基本职责。各单位应该将员工教育培训作为优先发展的重要任务来落实。通常培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在选择各层次的培训内容时,应根据各个技能等级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确立内容。如变电检修初级工需具备钳工、焊工、金工、起重的所有操作,对变电一次设备的名称、参数、型号等应了如指掌,能够说出各类元件的名称;而到变电检修高级工则要求具备识别二次回路图,能够排除断路器及开关柜的常见故障,并且按照要求掌握相应等级的理论知识。

2.2.3 确定培训对象

根据公司各单位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目前,各个企业按照发展方向,吸纳了社会上各个层面的人员。变电检修专业主要以大专院校历届毕业学生为来源,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所欠缺的是现场操作技能,并且急待培训。就变电检修而言,培训分为I级、II级、III级三个层次,各级别都有相应的培训内容,如变电检修II级培训基础知识与技能应掌握:电工技术与测量、检修材料、识图与绘图、金工、其中与搬运、绝缘与测试、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应掌握:隔离开关检修、断路器检修、断路器操动机构的检修、变压器检修、分接开关检修、变电设备检修、工器具的使用与维护、变电设备小修与维护、变电设备恢复性大修、电网运行技术、组织与技术管理;法律法规与技术规程应掌握: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事故调查规程、供用电服务法律法规、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基本技术规程以及生产现场“十不准”等等。按照以上相关内容确立了培训的对象,并要求培训对象经过培训后应该达到的技能水平。

2.2.4 教师组成

电力行业师资资源主要由学校教师和内聘老师,他们都有其特点、缺点,目前电力行业多采用内聘讲师的办法开展专业培训工作。内聘讲师的主要来源是公司的领导、专责、具备变电检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其优点是专业性强,且在短期内达到培训目标,有利于师生在培训中互动,极大的降低了培训成本。缺点是内聘讲师不易于在培训对象中树立威望,在开展培训时内聘讲师的顾虑较多,有时无法激励培训者的积极态度,造成被动的接收培训内容。

2.2.5 日期和时间的选择

培训时间应该依照参培人员的整体素质而定,参培人员主要来自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在岗培训者和离岗培训者。

(1)新进员工培训。新录用的专业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应进行1-6个月的集中培训,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和专业标准,他们必须了解现场实际设备运行状况与理论知识的差异,并掌握一些技能。

(2)退役军人培训。新进的退役军人,未达到岗位规范要求的中等职业专业技术教育水平者,必须进行1-2年的岗前脱产培训,使其达到上岗要求。

(3)在岗培训。在岗员工每年应该接受专门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如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购进新软件等都需要对原有职工的培训。这项工作可与相关厂家与人员及时沟通,如红外测温仪、局放仪等的使用应尽量安排在开展工作的时间,组织人员进行边培训边工作,使参培人员在工作中熟练掌握使用方法。以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通常经营者和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2天;其他管理人员以及技师、高级技师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天;其他技能人员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7天。

(4)离岗培训。根据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要求,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分期分批地组织员工离岗轮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对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技能等级在中级工及以下的生产岗位技能人员,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考试和综合能力评价,未通过的人员安排分期分批进行1―2年的离岗轮训或转岗培训。

2.2.6 培训方法的选择

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建立健全有效的多点培训软硬件支持系统,以模式创新推进全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以机制创新推进高层次专家型人才培养,普及与提高培训相结合,全力打造适应电网和企业发展需要、梯次清晰、结构合理的经营、管理、技术、技能“四支人才队伍”。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对普及性培训,则以"短、小、精"的培训方式比较适合。单对变电检修人员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培训方法。

(1)适宜知识类培训有讲授法、专题讲座法、研讨法;

(2)以全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为目的培训有四段循环全员岗位培训模式、基地孵化模式、业务指导模式、培训考试一体化模式;其方法有冬季培训、夏季练兵、春秋自学、早间10分钟等。

(3)以高层次专家型人才培养为目的有定点培训机制、三挂一轮岗机制、校企合作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

(4)以理论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边学边干,强调应用。加强员工现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员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各项操作技能。

3、健全评估机制,科学评估显效果

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分析培训效果,证明阶段性培训所取得的成绩非常重要。对于不同模式的培训,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组织机构设置,调整和充实力量,配强配齐专职管理人员。为了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各公司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教育培训委员会,充分发挥领导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作用。建立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培训项目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培训管理流程,加强需求分析、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建立教育培训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自上而下,逐级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直接挂钩。建立员工教育培训档案登记制度,详细记载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并作为其绩效管理以及上岗、转岗、晋升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评估方法各有不同。就参加生产技能人员轮训项目的员工而言,应由培训中心负责管理,培训中心负责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对员工在培训期间的表现进行考试考核。考试考核合格者,统一颁发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合格证书。

4、结语

本文结合变电检修专业现场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我国电力行业培训的现状及趋势,在讲述培训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让人们认识到发展我国电力培训工作的迫切性。准确、科学的提出专业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来确定培训方案中的时间、教师组成、对象等内容,详尽的剖析了变电检修专业培训方案的制定,最后着重提出科学培训评估的重要性和健全评估机制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纪多多,王晓松.企业培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有效途径[J].成人教育,2005,(5).

[2]刘再恒,杨清,李俊.员工培训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滕正人.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全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4]彭剑锋,包政.人员甄选录用与培训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变电知识培训第5篇

一、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现状

(一)在培训上重视财务软件的使用,忽视会计电算化基础和相关内容

在实际会计电算化培训中,由于时间、场地和会计人员素质所限,培训内容往往注重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不作讲解;忽略了对机基础知识和知识的介绍,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等。造成会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认识模糊,不能了解系统的全貌,更谈不上软件功能的全面深入应用;有的会计人员仅能操作财务软件,对其他应用软件一无所知,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二)培训时间上,重视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的培训,轻视后续培训

许多人错误地将会计电算化培训理解成一次完成,勿需反复的过程,因此许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组织会计人员集中培训一次,取得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后就不再培训。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也不过一两年就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这都要求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三)培训方式单一,效果欠佳

会计电算化培训一般由所选财务软件的开发商或经销商负责。另外对脱离手工帐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的会计人员,财政部要求必须经地区财政部门培训,持会计电算化培训合格证方能上岗。这些类型的培训基本上采用授课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授课时间和良好的上机实习环境,使得会计人员接受正规会计电算化的机会往往流于形式。

根据对已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调查表明,我国目前大多数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还只停留在“仿真”阶段,即主要运用会计核算和报表处理模块,实现手工会计处理的电算化,而对所购软件的其他功能运用较少。笔者认为,这与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电算化培训不力不无关系。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挑战

(一)知识经济对会计管理思想的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知识经济对现有管理模式的冲击导致会计管理思想从事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使会计电算化向管理决策型发展。观念的革命是一切革命的先导。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会计人员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革命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

知识经济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特征,网络的革命带来企业管理、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的革命,尤其是商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披露,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办公方式。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掌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

(三)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及网络的飞速发展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更加及时有效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责任会计等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大大改变了现有会计信息处理模式。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人员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途径。

三、对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

具体地说一方面是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改革现有的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的环境。

变电知识培训第6篇

一、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目前状况

(一)在培训内容上重视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忽视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和相关内容

在实际会计电算化培训中,由于时间、场地和会计人员素质所限,培训内容往往注重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不作讲解;忽略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介绍,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造成会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熟悉模糊,不能了解系统的全貌,自然更谈不上软件功能的全面深入应用;有的会计人员仅能操作财务软件,对其他应用软件一无所知,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功能。

(二)培训时间上,重视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的培训,轻视后续培训

许多人错误地将会计电算化培训理解成一次完成,勿需反复的过程,因此许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组织会计人员集中培训一次,取得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后就不再培训。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也不过一两年就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新问题。这都要求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三)培训方式单一,效果欠佳

目前会计电算化培训一般由所选财务软件的开发商或经销商负责。另外对脱离手工帐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的会计人员,财政部要求必须经地区财政部门培训,持会计电算化培训合格证方能上岗。这些类型的培训基本上采用授课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授课时间和良好的上机实习环境,使得会计人员接受正规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机会往往流于形式。

根据对已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调查表明,我国目前大多数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还只停留在“仿真”阶段,即主要运用会计核算和报表处理模块,实现手工会计处理的电算化,而对所购软件的其他功能运用较少。笔者认为,这和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电算化培训不力不无关系。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挑战

(一)知识经济对会计管理思想的影响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知识经济对现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冲击导致会计管理思想从事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使会计电算化向管理决策型发展。观念的革命是一切革命的先导。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和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会计人员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革命要求会计人员把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

知识经济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特征,网络的革命带来企业管理、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的革命,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披露,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办公方式。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把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

(三)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及网络的飞速发展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更加及时有效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大大改变了现有会计信息处理模式。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人员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途径。

三、对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

具体地说一方面是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会计人员把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和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新问题,官方网站和软件供给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和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企业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变电知识培训第7篇

论文关键词:ERP;培训;培训体系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是将企业的各方面资源(人力、资金、信息、物料、设备、时间、方法等)进行科学地计划、管理和控制。ERP系统蕴含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施ERP是对企业组织体系、业务流程、管理程序、经营效率、资源分布和利用等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提升的过程,是对传统管理理念、思想和方法的一场深刻变革,可以有效促进供电企业管理精益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

2010年以来,随着县供电企业上划工作的开展,加强和规范县供电企业管理成为电网集团化运作的一项重大课题。ERP项目是覆盖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设备和项目管理等核心业务流程的管理系统,蕴含着国际一流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理念的解决方案。通过实施ERP系统,转变传统的管理行为和习惯,优化流程、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增强企业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提高管理的效率、效能与效益,提高依法治企水平,促进县供电企业健康发展。建设ERP系统并以此为手段整合供电企业各层级的管理,建立省、市、县一体化运作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规范县供电企业管理的目标。

一、项目培训的意义

ERP项目是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彰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ERP项目本质上是一场管理变革,而非单纯的技术项目。ERP项目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范围广、知识综合性强、实施时间长、参与人员多。

县供电企业数量众多,管理模式和水平差异很大,员工素质也参差不齐,上划后由原来的代管转变为全资子公司,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上必然要发生重大转变。因此,县供电企业ERP系统实施的过程不单纯是信息化建设项目,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组织体系、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优化,需要对企业资产、财务等数据进行细致、精准的清理和核对,涉及部门之多、工作量之大、难度之高是一般管理项目难以比拟的。在此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ERP知识的培训,营造全员支持ERP系统实施的浓厚氛围,是有效转变员工理念、保质保量完成ERP系统实施工作的坚实基础。

二、培训管理

ERP项目技术含量高、涉及范围广、周期长、实施复杂,而对这样一个集成性系统,员工接受和掌握过程比较漫长。因此需要通过各层次的ERP培训拓宽企业员工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了解ERP系统必要的知识和方法,掌握ERP系统的各项术语和业务操作流程,清楚ERP实施将给企业带来的可能变化,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认同ERP,明确自己在ERP项目和未来工作中的位置,提高ERP项目的实施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培训作为ERP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县供电企业,如何在上级ERP培训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ERP内部培训流程和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需要的培训不仅仅是学习软件操作,而是要将知识传递渗透到ERP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并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培训工作应贯穿ERP项目建设过程的始终,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使员工在思想上到实际工作中彻底接受并掌握ERP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大规模的培训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培训体系才能够保证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素质。要通过将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按照ERP的要求进行操作,将ERP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实现ERP与管理的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提升管理的目标。

1.建立内部培训组织机构

参与ERP项目培训的人员较多、组成复杂,在培训过程中如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全力投入,是培训成功的关键,也是项目管理的难点。在公司内建立了完善的ERP培训组织体系,由公司领导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各模块牵头部室主任及各关键用户为培训组成员,组成了一支工作稳定、可靠、高效的队伍。培训工作组不仅配合上级ERP办公室组织好本单位的ERP培训工作,还要负责公司组织内部培训,特别是组建公司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小组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精细化原则,提出了“周密筹备、科学组织、无缝隙服务、严格管理”的工作方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全力做好ERP培训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2.组建内部培训讲师

对于ERP项目的培训,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最终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上,会有很多接受培训的操作者在实际应用中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培训解决的只是ERP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在培训中,外部培训教师(ERP软件技术支持人员)擅长介绍前沿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知识和特点不够了解,只熟悉ERP系统的流程和操作,所讲述的内容容易变成单纯的流程操作。ERP系统的建设实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保证整个过程可控,要致力于内部培训讲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培养自己的ERP人才队伍。

关键用户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参与数据收集、系统配置、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最终用户培训技术支持等各环节,对系统内部设计、功能实现都要有深入了解。关键用户也最熟悉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因此要培养关键用户作为内部培训讲师以及技术支持来完成本公司内部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要对内部培训师队伍实施企业培训特点和培训师角色定位、基本演讲技巧、课程开发技巧、课程实施技巧、培训项目管理、培训辅导追踪和评估等各项培训。要求培训讲师培训时必须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阶段,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培训的效果。

3.合理安排培训计划

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将有助于企业有条不紊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充分考虑到ERP培训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工作进展中的问题,制订了高效合理的培训计划,对培训作出精心部署和周密安排,在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培训讲师、培训材料、考核管理、培训管理规范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规划和说明,确保了ERP系统培训项目的顺利进行。

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培训应根据项目的进展程度设置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ERP项目实施前期,在ERP建设开发阶段主要是数据收集阶段,要在公司内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ERP建设的氛围。在培训中期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关键用户组成的内部培训讲师也要开始在公司内部开始进行培训,在从企业管理变革的高度大力宣传、广泛动员,使员工认识到实施ERP的必然趋势。在ERP项目上线完成试运行阶段,利用各种管理手段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真正掌握ERP系统的应用,理解新的管理理念。培训后期要根据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上级精神、最新的标准要求,适时对用户加强再培训,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4.制订培训内容

ERP项目的实施是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一次深入变革和持续改进。在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需要适时开展与项目相关的各类培训。在开始阶段,要在全公司进行ERP内容宣贯、基础知识培训。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要举办系统配置培训和一些专业技能培训。在系统上线前,要组织大规模的系统用户培训。

在培训中,还要根据各层次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管理层培训主要以转变管理思想为重点,讲解ERP系统理念和基本功能,以管理流程的内容为主,对工作流程进行简单介绍,使之了解未来业务流程和系统功能的控制点,掌握ERP系统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在宏观层面上指导ERP的实施工作。基层员工培训针对的是系统的使用者,培训要以工作流程的内容为主,在工作流程的操作中感受管理流程的变化,结合业务流程使其了解系统实施所带来的管理变革,并了解ERP相关模块功能,正确掌握业务系统操作规程,具备独立的系统操作能力,从而能够争取有效完成各项工作,确保从“成功上线”到“上线成功”。

5.明确培训方法

创新ERP知识培训的载体,确保培训的效果。ERP系统的价值在于应用,广大员工只有实现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乐于使用的转变,ERP提升管理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对于广大县供电企业员工来说,ERP是技术含量高的新生事物,容易产生抵触和畏惧情绪。所以,在ERP知识培训的过程中要多想新点子,多采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艰深枯燥的ERP知识用浅显的语言、活泼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才能尽快实现知识的传递与转移。

针对不同的培训阶段采取不同培训模式。在系统建设初期,在网站开辟ERP专栏、ERP视频宣传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ERP知识屏保程序、ERP知识电子书视频会议、大屏幕播放、手机报等方式进行基础知识培训,推动先进理念传播,改变传统管理思想。广泛开展了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不同培训人员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对公司管理层的人员培训主要采取专题讲座、功能演示等方式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针对应用人员的培训采取模拟联系、操作指导、集中办公、开会讨论等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感受ERP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变革。在全公司系统上下形成了人人争当ERP技术能手、个个想做ERP学习尖子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公司内部学习ERP系统知识和技能的热潮。

6.培训实施管理

培训作为实施ERP的重要前提,必须要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保证培训的效果。一是绩效考核。考核是评估培训效果的最好方法,培训中根据出勤率、学习程度、课题纪律、培训态度、举止等项目对学员进行考评,并采取以考促学的方式对培训人员最终培训成绩进行考评,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参加补考,从而引起员工的重视、激发员工潜力、提高培训质量。二是培训评估。通过评估可以衡量学员对培训课程、讲师水平和培训组织工作的满意程度,衡量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上对所学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评估受训人员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有差别、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从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等等方面,以提高培训质量。

变电知识培训第8篇

论文关键词:服务;大运行;人才;培养

为实现国调网调运行业务一体化运作,实施各级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与电网调度业务高度融合的调控一体化“大运行”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是“五大”建设的重要内容。“大运行”的实施对调控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培训中心如何主动作为,为“五大”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积极有效支持?笔者现就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为服务“大运行”建设培训工作进行总结。

一、“大运行”对调控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

江苏省电力公司是国网公司实施“三集五大”工作先行试点单位。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大运行”建设工作要求,省、市、县三级调度、监控及变电运行工作要实现调控一体化,将全省500千伏交流变电站监控业务集中在省调;将地区范围内220千伏及110千伏变电站监控业务集中在地调;将县域和市区范围内的35千伏变电站及配网自动化相关设备的集中监控业务并入县调和市区配调。“大运行”工作涉及的调度、监控及变电运行三个岗位工作职责变化最大。省调因为增加了全省30个500千伏交流变电站监控业务,不仅原有人员知识结构不能满足需要,人员也严重不足,必须立即增加新进人员;地调随着县域220kV及110kV变电站的上移交接,地调监控范围扩大,监控压力剧增,对于调控人员同样面临业务能力、素质及人员不足的问题。县(配)调调控专业融合度高,调控员专业知识基础较差,经验不足。而且新的调控一体化EMS系统、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SG-OSS平台的省地县一体化OMS系统应用使老员工面临工作范围及职责的巨大扩展,新员工需要迅速学习并掌握新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尽快胜任岗位需要,保证“大运行”工作按计划于2012年6月实施,并能保证电网安全、高效和可靠运行。

二、调研培训需求并制订培训方案

为更好地服务于“大运行”建设对培训工作需要,更好地了解省公司、各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业务变化情况以及公司对员工培训的工作需求,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开发出适用于调控岗位的培训教材、培训实施,使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实际,在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调控中心的帮助下,培训中心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多次赴省公司调控中心和地县公司现场调研,了解实施“大运行”后调控岗位业务变化、对调控人员业务能力要求、调控人员业务能力现状等,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培训需求细化。

根据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进行了各专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完成了《基于“大运行”体系下电网运行人员培训研究及方案设计》的调研报告,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该调研报告还被评为2011年度省公司基层单位优秀调研成果。

转贴于

三、认真组织培训实施并保证培训效果

针对“大运行”实施后省公司调控中心急需新进调控人员、市县调控人员岗位工作内容变化开展了专项培训,以满足省、市、县三级调控人员的培训需求。

1.省公司调控中心新进人员的培训

根据“大运行”建设方案,省公司将成立500kV监控中心对全省30个500kV变电站进行集中监控。省公司调控中心现有人员根本无法满足集中监控工作需要,遂紧急从各地市公司抽调30多人。为使从各地市供电公司监控中心抽调的500kV监控运行人员能尽快熟悉监控业务、胜任监控岗位要求,以保证“大运行”建设按计划实施,省公司决定对抽调的监控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中心举办了省公司2011年“大运行”500kV监控运行人员及2012年新进调控人员培训班。

培训中心在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调控中心指导下,根据省公司“大运行”建设要求、调控岗位职责和业务能力要求,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迅速制定了培训方案,得到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调控中心的充分认可和确认。

为期近两个月培训时间内安排学员学习的内容有:监控岗位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全省及各地区电网接线方式;全省500kV变电站典型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事故处理;厂站端自动化系统主站端监控系统;全省500kV变电所现场实习等。培训采用集中授课、交流研讨、仿真演练、现场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中心安排实践与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老师任教,并聘请调控中心和供电公司调控、运行方面专家来中心授课。不仅教授学员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加强对学员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教育,使学员能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自己的工作对公司、社会的影响,增强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对学员的工作作风教育,教育学员牢固树立安全、高效、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还对学员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处理复杂事故的能力。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中心多次与调控中心、培训学员进行沟通,安排中层干部担任班主任,全程参与培训工作,及时听取他们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及时修改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调整培训方案。同时做好学员食宿、业余活动等各项组织服务工作,保证了培训班的顺利实施和培训目标的圆满实现。

2.市公司调控人员培训

由于市公司调控人员同样面临工作岗位职责增加而原来的调度员、监控人员和变电人员知识结构存在不足的问题,急需要培训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

培训班的主要内容包括:调度管理制度、调度术语及设备状态转变的典型操作;调控一体化规程规定;PMS系统应用;变压器、母线、高压开关及线路等设备停送电操作;继电保护原理、保护范围及动作过程;厂站运行监视信息测控装置;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分析判别处理;DMS系统应用;地县一体化等。培训班对原来从事调度员工作的人员加强了监控和变电运行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对原来从事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加强调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同时共同增加了调控一体化、继电保护、自动化运行和智能电网等相关专业的培训,拓展调控人员的知识面,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两年来,培训中心先后完成四期市公司调控员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促进了市公司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实施。

3.县公司调度及监控人员交叉换岗培训

根据“大运行”建设要求,为实现县公司调度与监控的融合,对调度与监控人员实行“交叉换岗”培训,以帮助调控员更快地熟悉岗位业务技能。培训中心组织调度人员系统学习监控知识,监控人员系统学习调度知识。培训班注重调控专业工作流程的培训,注重专业融合,增加了新知识讲座。培训中心先后完成八期县公司调控一体化调度及监控人员交叉换岗培训班,经过培训的人员能熟练掌握调控日常工作流程等内容,基本具备胜任调控业务工作的能力。

4.研制调控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

为主动适应省公司“大运行”建设调控一体化要求,提高培训效果,培训中心主动研制“大运行体系下的调控一体化培训仿真系统”。该系统能实现省调、地调、500kV集中监控、220kV集中监控以及变电站运维等调控一体化联合培训功能,成为适应省公司“大运行”建设后第一套有效的大型仿真培训系统。2012年该系统获得国家专利。

培训中心利用调控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成功开展了调控一体化下分角色联合反事故演练培训。将省调、地调、500kV监控、220kV监控、500kV/220kV运维人员安排联合演练,按照调控一体化实际运作流程进行仿真事故处理。多角色、多工种联合演习的创新培训模式受到了调控专业培训班学员的热烈响应和高度评价,为调控专业培训在创精品、铸品牌、提高培训效果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培训中心还在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运行高级技师培训班中运用该方法,同样受到学员们的充分肯定。他们认为这种别开生面的综合业务演练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体验过程,更是提高处理事故应变能力及技术水平的极好平台。2012年利用这套联合仿真培训系统,培训中心还成功地承办了江苏省电力公司地级调度机构监控专业调考操作考试,提高了调控人员对调控一体化的认识水平、操作和事故的处理能力,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5.承办其他网省公司“大运行”相关培训班

变电知识培训第9篇

  论文关键词:ERP;培训;培训体系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是将企业的各方面资源(人力、资金、信息、物料、设备、时间、方法等)进行科学地计划、管理和控制。ERP系统蕴含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施ERP是对企业组织体系、业务流程、管理程序、经营效率、资源分布和利用等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提升的过程,是对传统管理理念、思想和方法的一场深刻变革,可以有效促进供电企业管理精益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

2010年以来,随着县供电企业上划工作的开展,加强和规范县供电企业管理成为电网集团化运作的一项重大课题。ERP项目是覆盖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设备和项目管理等核心业务流程的管理系统,蕴含着国际一流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理念的解决方案。通过实施ERP系统,转变传统的管理行为和习惯,优化流程、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增强企业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提高管理的效率、效能与效益,提高依法治企水平,促进县供电企业健康发展。建设ERP系统并以此为手段整合供电企业各层级的管理,建立省、市、县一体化运作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规范县供电企业管理的目标。

一、项目培训的意义

ERP项目是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彰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ERP项目本质上是一场管理变革,而非单纯的技术项目。ERP项目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范围广、知识综合性强、实施时间长、参与人员多。

县供电企业数量众多,管理模式和水平差异很大,员工素质也参差不齐,上划后由原来的代管转变为全资子公司,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上必然要发生重大转变。因此,县供电企业ERP系统实施的过程不单纯是信息化建设项目,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组织体系、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优化,需要对企业资产、财务等数据进行细致、精准的清理和核对,涉及部门之多、工作量之大、难度之高是一般管理项目难以比拟的。在此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ERP知识的培训,营造全员支持ERP系统实施的浓厚氛围,是有效转变员工理念、保质保量完成ERP系统实施工作的坚实基础。

二、培训管理

ERP项目技术含量高、涉及范围广、周期长、实施复杂,而对这样一个集成性系统,员工接受和掌握过程比较漫长。因此需要通过各层次的ERP培训拓宽企业员工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了解ERP系统必要的知识和方法,掌握ERP系统的各项术语和业务操作流程,清楚ERP实施将给企业带来的可能变化,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认同ERP,明确自己在ERP项目和未来工作中的位置,提高ERP项目的实施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培训作为ERP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县供电企业,如何在上级ERP培训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ERP内部培训流程和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需要的培训不仅仅是学习软件操作,而是要将知识传递渗透到ERP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并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培训工作应贯穿ERP项目建设过程的始终,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使员工在思想上到实际工作中彻底接受并掌握ERP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大规模的培训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培训体系才能够保证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素质。要通过将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按照ERP的要求进行操作,将ERP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实现ERP与管理的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提升管理的目标。

1.建立内部培训组织机构

参与ERP项目培训的人员较多、组成复杂,在培训过程中如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全力投入,是培训成功的关键,也是项目管理的难点。在公司内建立了完善的ERP培训组织体系,由公司领导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各模块牵头部室主任及各关键用户为培训组成员,组成了一支工作稳定、可靠、高效的队伍。培训工作组不仅配合上级ERP办公室组织好本单位的ERP培训工作,还要负责公司组织内部培训,特别是组建公司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小组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精细化原则,提出了“周密筹备、科学组织、无缝隙服务、严格管理”的工作方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全力做好ERP培训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2.组建内部培训讲师

对于ERP项目的培训,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最终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上,会有很多接受培训的操作者在实际应用中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培训解决的只是ERP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在培训中,外部培训教师(ERP软件技术支持人员)擅长介绍前沿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知识和特点不够了解,只熟悉ERP系统的流程和操作,所讲述的内容容易变成单纯的流程操作。ERP系统的建设实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保证整个过程可控,要致力于内部培训讲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培养自己的ERP人才队伍。

关键用户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参与数据收集、系统配置、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最终用户培训技术支持等各环节,对系统内部设计、功能实现都要有深入了解。关键用户也最熟悉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因此要培养关键用户作为内部培训讲师以及技术支持来完成本公司内部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要对内部培训师队伍实施企业培训特点和培训师角色定位、基本演讲技巧、课程开发技巧、课程实施技巧、培训项目管理、培训辅导追踪和评估等各项培训。要求培训讲师培训时必须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阶段,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培训的效果。

3.合理安排培训计划

  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将有助于企业有条不紊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充分考虑到ERP培训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工作进展中的问题,制订了高效合理的培训计划,对培训作出精心部署和周密安排,在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培训讲师、培训材料、考核管理、培训管理规范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规划和说明,确保了ERP系统培训项目的顺利进行。

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培训应根据项目的进展程度设置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ERP项目实施前期,在ERP建设开发阶段主要是数据收集阶段,要在公司内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ERP建设的氛围。在培训中期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关键用户组成的内部培训讲师也要开始在公司内部开始进行培训,在从企业管理变革的高度大力宣传、广泛动员,使员工认识到实施ERP的必然趋势。在ERP项目上线完成试运行阶段,利用各种管理手段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真正掌握ERP系统的应用,理解新的管理理念。培训后期要根据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上级精神、最新的标准要求,适时对用户加强再培训,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4.制订培训内容

ERP项目的实施是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一次深入变革和持续改进。在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需要适时开展与项目相关的各类培训。在开始阶段,要在全公司进行ERP内容宣贯、基础知识培训。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要举办系统配置培训和一些专业技能培训。在系统上线前,要组织大规模的系统用户培训。

在培训中,还要根据各层次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管理层培训主要以转变管理思想为重点,讲解ERP系统理念和基本功能,以管理流程的内容为主,对工作流程进行简单介绍,使之了解未来业务流程和系统功能的控制点,掌握ERP系统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在宏观层面上指导ERP的实施工作。基层员工培训针对的是系统的使用者,培训要以工作流程的内容为主,在工作流程的操作中感受管理流程的变化,结合业务流程使其了解系统实施所带来的管理变革,并了解ERP相关模块功能,正确掌握业务系统操作规程,具备独立的系统操作能力,从而能够争取有效完成各项工作,确保从“成功上线”到“上线成功”。

5.明确培训方法

创新ERP知识培训的载体,确保培训的效果。ERP系统的价值在于应用,广大员工只有实现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乐于使用的转变,ERP提升管理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对于广大县供电企业员工来说,ERP是技术含量高的新生事物,容易产生抵触和畏惧情绪。所以,在ERP知识培训的过程中要多想新点子,多采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艰深枯燥的ERP知识用浅显的语言、活泼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才能尽快实现知识的传递与转移。

针对不同的培训阶段采取不同培训模式。在系统建设初期,在网站开辟ERP专栏、ERP视频宣传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ERP知识屏保程序、ERP知识电子书视频会议、大屏幕播放、手机报等方式进行基础知识培训,推动先进理念传播,改变传统管理思想。广泛开展了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不同培训人员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对公司管理层的人员培训主要采取专题讲座、功能演示等方式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针对应用人员的培训采取模拟联系、操作指导、集中办公、开会讨论等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感受ERP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变革。在全公司系统上下形成了人人争当ERP技术能手、个个想做ERP学习尖子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公司内部学习ERP系统知识和技能的热潮。

6.培训实施管理

培训作为实施ERP的重要前提,必须要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保证培训的效果。一是绩效考核。考核是评估培训效果的最好方法,培训中根据出勤率、学习程度、课题纪律、培训态度、举止等项目对学员进行考评,并采取以考促学的方式对培训人员最终培训成绩进行考评,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参加补考,从而引起员工的重视、激发员工潜力、提高培训质量。二是培训评估。通过评估可以衡量学员对培训课程、讲师水平和培训组织工作的满意程度,衡量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上对所学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评估受训人员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有差别、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从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等等方面,以提高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