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安全网络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6 09:27:40

建筑安全网络

建筑安全网络第1篇

1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系统的软硬件不受破坏,确保系统中数据不因恶意攻击遭到破坏,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正常运作,这就是所谓的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具有完整性、保密性、可审查性、可控性等特点,要利用网络安全的特性为建筑企业服务。作为企业信息化标志的网络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确保建筑工程的信息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完工,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建筑企业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2.1操作硬件欠佳造成网络瘫痪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五部分组成,这些物理装置构成计算机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软件运行的前提条件。软件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文档及程序。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系统、媒体工具软件、操作系统、图像工具软件等。其中,操作系统是较重要的一种软件。操作系统既是计算机与用户的接口,也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接口,它不需要用户进行具体操作。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安装时就存在,它直接管理并控制着软硬件系统资源。操作系统的设置考虑最多的是运行便捷,安全性方面考虑的较少。操作系统在安装的时候必然要开启一些系统,安全隐患就会凸现出来,这种安全隐患是无形的威胁,不易察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容易造成网络崩溃,网页无法继续访问等问题。建筑企业需要网络进行工程计算和其它辅助工作,一旦网络瘫痪,会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进程。

2.2网络结构漏洞引发攻击入侵

网络结构是参考开放系统互联对通信系统进行的整体设计构思,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通常,企业的网络与外部网络相连接。建筑企业部门众多,网络覆盖面广,运用广泛。因此,面临的风险和威胁也大。很多入侵者利用外部网络结构存在的缺陷侵入到企业内部网络结构中,进行一些不法活动。外部网络结构一旦受到攻击,与它连接的所有单位的网络都有被入侵的危险。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防范意识,办公系统未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安全措施不到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企业内部网络结构的漏洞入侵攻击,造成企业电脑无法正常工作。企业内部只要有一台电脑被入侵,其它的电脑也会受到影响,企业的各种信息数据容易被盗取,不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如今,企业被黑客入侵的比例越来越高,企业应加强对内部网络结构的安全保护,从源头上保证网络结构的安全。

2.3网络应用不当致使信息泄露

网络应用就是利用网页浏览器进行操作运行的应用程序。要进行网络应用,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工作基本原理和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用好网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各种工程资料、数据、客户信息都非常重要,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网络应用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如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如果员工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数据泄露或被篡改。网络病毒传播速度极快,危害巨大,有的人在网络投放病毒,致使电脑死机、造成文件丢失、信息泄露。这些不当的网络应用都会为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要想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安全必须做好网络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谨防信息外泄。

3增强建筑企业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3.1严把安装程序,完善硬件设施

若想建筑企业正常运转,必须要保证企业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不仅仅是单点安全就可以了,整个信息网络的安全也格外重要。这就要求企业从计算机操作硬件这个源头抓起,完善硬件设施,降低操作硬件带来的风险。计算机的物理装置是基础,在安装之前要进行检查,确保硬件装置的完整性。必须提高计算机的配置,特别是建筑企业,企业信息资料保密性较强,一旦泄露,影响巨大。操作系统安装的过程中不要将所用的系统都打开,这样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只开启需要的软件系统就可以。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漏洞。计算机安装是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整个企业网络运行,必须严把质量关和程序关,从源头上控制风险。软硬件系统的加强,能够有效避免因设备配置过低引起的网络瘫痪,防止黑客攻击,确保网络高效运转。

3.2建立准入控制,谨防攻击入侵

黑客攻击已成为威胁建筑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黑客找到企业网络的漏洞和缺陷,对其进行攻击。单纯的主机防护技术只能保证主机自身的安全,无法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要通过设立网络准入控制机制,限制访问条件,谨防攻击入侵,确保企业整个网络体系的安全。网络准入控制技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通过强制执行网络访问的方式开展,具体操作流程是当主机需要接入企业内部网络结构时,准入控制系统会对主机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测,检验合格就可以进入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中,即使进入企业网络系统中的主机也需要再次检验,经过多次检验,主机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若检验不合格就会被系统隔离出来,并对用户进行相应的信息提示,让用户作出反映。还可以引入防火墙,它是应用较多的网络安全设备,抗攻击性强,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严控网络信息。防火墙有不同的级别保护,可以根据企业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级别的保护。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确保主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网络安全事件,还能增强企业整个网络的安全。

3.3引入检测系统,强化信息安全

入侵检测系统能够积极主动监控网络传输信息,在发现可疑传输时能够及时采取反映措施的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它具有实时性,可靠性,是一项实用型极强的安全防护技术。入侵检测系统具有较多的过滤器,通过这些过滤器进行识别和拦截。当攻击出现后,入侵检测系统的过滤器就会发挥作用,对各种数据包进行分类检查,确定安全后,数据包继续前行。未被识别的数据包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检查。通过层层筛选检查,保证数据包的安全。建筑企业的信息安全极其重要,为防止信息外泄,必须引进入侵检测系统。此外,可以禁止一些不必要的服务,开启的系统多固然好,但也存在弊端和风险,要综合考虑,禁止不必要的服务,降低建筑企业网络风险。

4结语

建筑安全网络第2篇

【关键词】无线网络技术 建筑物 健康监测 传感器

引言

建筑物的数量和高度的日益增加,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关注。建筑物通常受到地质变化、天气状况、建造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形,具体形式有整体或部分沉降,轻微振动,楼体倾斜等形变现象。目前发展较成熟的监测技术有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三角高程测量法等,文献对建筑物变形原因、测量方法进行阐述,文献介绍了一种建筑物倾斜变形测量的新方法。无线网络技术可实现建筑物实时监测,对安全预警、健康诊断等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1 建筑物安全监测系统

大型建筑物的健康检测,即是通过在建筑物上固定一些测量传感器,如位移、应力、裂缝宽度测量等传感器,来监测建筑物沉降、倾斜变形、偏移等形变量,将采集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通过对信号对处理,来实时评估建筑物安全状况、稳定性、载荷能力等性能,有些监测系统还能实现提前预警。健康评估主要包括机构寿命、强度、经济性等,主要通过检测值与标准值对比。评估安全状态主要通过预测测量值,常见的预测模型有灰色系统 模型、 回归预测、多项式回归预测、组合模型等,预测效果与预测精度有所不同,各有优点。

建筑物监控的项目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是物理状态:

(1)建筑物在地质变化、天气变化时,受到挤压和结构的受力状态;

(2)建筑物在灾难如地震、地陷、大风之后,结构和受力的变化及状态;

(3)建筑物在发生形变时间,微小的振动等;

(4)建筑物的生存环境,温度、风速、地质等。

传统的监测不可能监测到这些物理参数,受测量和读数误差约束,灵敏度不高。且人力、物力有限,沉降、倾斜变形等监测工作也是定期安排,无法实现实时监测与动态显示。所以安全监测系统的建立尤为必要。

2 系统设计

2.1 传感器选择与配置

大型建筑物监测系统及监测的内容以及所对应的传感器、传感器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加速度传感器,主要监测建筑物结构倾斜。建筑物受风力等影响发生一定的倾斜,在倾斜瞬间,建筑物产生一个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记录反应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将记录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可得到倾斜程度。

(2)应力传感器,主要监测结构表面所受挤压、拉伸、扭转力或力矩大小。具体的应力传感器有应变仪、测力计等。应变仪记录建筑物应变应力,测力计记录钢筋等结构的拉伸数据。监测应力及拉伸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可得建筑物受力状态。

(3)位移传感器,主要监测结构相对位移。建筑物发生的位移主要有沉降、倾斜、表面形变等。沉降是竖直位置变动,倾斜有水平变动分量,位移传感器监测的水平和竖直变动量可确定建筑物在一个平面的位置。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可得建筑物的偏移量。

2.2 系统总体设计

建筑物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第一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数据采集,将采集的物理信号转化成电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发射到上一级进行处理;第二是接受和处理监测数据,与监测主机实现通讯。实现这两个过程的系统组成有两部分,一是网络协调器 ,主要完成组件网络、接收和处理终端节点传输的数据、与主机之间实现相互通讯这三项工作。二是检测终端节点 ,它主要包括测量传感器和各种处理器,可以实现建筑物形变、位移、倾斜等量的测量,并把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射到网络协调器,进一步发送到电脑主机处理与显示。

2.3 系统硬件设计

根据系统的总体设计,监测目的等,确定系统硬件的硬件组成。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各类传感器,具体包括位移传感器三个、应力传感器三个、加速度传感器一个。数据传输模块包括主要是网络终端节点。数据接收和传输模块主要是网络协调器。

系统硬件最核心的部分是处理器。处理器在处理速度和数据处理精度上有区别,处理器实现了与玩味电路的相互联系。在实验室中,搭建的监测系统,短距离的网络传输,考虑性价比和系统实现功能等,选择处理器择 ,它包含8051内核,前端设有RF无线收发功能,8KBRAM,64KB FLASH,12位ADC,21个通用GPIO,在此基础上配置串行通信接口就可以构成一个Zigbee网络的协调器。在CC2530F64配置各类传感器接口电路、传感器就可以形成一个终端节点。

2.4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实现的功能及内容也可分为两步。第一是通过CC2530平台,协调器监控程序主要完成通道的扫描、初始化、建立网络、节点加入记检测数据的接收、验证、上传。第二是终端节点的软件程序主要完成接口初始化、申请入网、传感器控制、数据采集等编写。整个软件程序实现网络的建立、数据传输,在各方面协调一致。

3 系统模拟与实验

实验室搭建模型模拟建筑物健康检测,检验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实验主要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检测加速力,根据之前的监测系统经验,优化各部分结构组成。系统监测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监测系统的监测流程大致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与评估预测。在实验室监测健康状况,利用传感器监测位移、应力等物理信号通过传感器外接电路转化成电信号,通过CC2530处理器处理,在串行口转换电路之间通信,在PC机上动态显示。在实验室模拟的小型建筑物上固定陀螺仪,没晃动一次陀螺仪,PC机上的显示界面均会发生变化。显示界面上有指针盘和数据框组成,指针随着陀螺仪的晃动而变化,反应较为灵敏。对应的动态数据在数据框中给出,包括反应力与倾角等。

检测系统的令一个任务是对建筑物的安全进行评估和预测。系统也提供了许多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建筑物应力在结构承受应力范围内、建筑物倾角范围在安全范围内等。通过程序控制这些变量,当这些变量超出范围时,报警系统启动,实现报警。

4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建筑物健康安全监测系统,通过模拟大型建筑物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健康评估预测。系统利用多种传感器,并基于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传感器数据的传输。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广泛,通过组网、入网申请等环节,实现的网络的开发与利用。整个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郑志勇,张光华.高大型建筑物沉降监测的方法及精度分析[J].地矿测绘,2005,21(3):20-21.

[2]宋发良.建筑物变形测量方法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3:108-109.

[3]夏阿梅,王全海.建筑物倾斜变形测量的一种新方法[J].山东冶金,2008,5(30):77-78.

[4]邬晓光,徐组恩.大型桥梁健康监测动态及发展趋势[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3):39-42.

[5]吕丽娟,王莹.基于无线网络的振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04):36-39.

作者简介

姜涛(1994-)男,江苏省人。现为徐州工程学院学生。Pro/E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

作者单位

建筑安全网络第3篇

作为香港八家主要大学之一,岭南大学始终关注自身的网络建设。当现有的十兆位网络既不能满足下载大型档案等网络需求,又在抗病毒入侵方面暴露出问题时,网络升级变得势在必行。凭借安全、高扩展性及容易管理的网络方案,华为3Com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功帮助岭南大学解决了难题,也为自身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事实上,校园网能够顺畅运行,必然对网络设施的稳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使不同类型的需求(诸如教学、管理、资料下载、视频点播等等)都能得到更好地满足,网络设备可靠性就成了重中之重。华为3Com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介绍说:“我们以百兆位交换网络,取代了旧有的十兆位共享网络,通过一条专线提供多20倍的频宽,有效提升了网速。同时,我们部署产品的第三层交换机技术和保安功能,能够简化宿舍网络的布局,也能够提升网络安全,建成了高速、高效能和高可用性,并可跨越学校全部六栋宿舍的网络。”

国际项目顺畅执行的背后离不开华为3Com在产品技术研发方面苦练的内功。“面对竞争激烈的全球IP网络市场,华为3Com非常清楚技术的持续创新对企业蓬勃发展的意义。”据华为3Com研发部门介绍:目前,华为3Com已建立起全球化的研发平台,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销售额的15%,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54%。在成立两年的时间内,华为3Com已申请近300件专利,其中80%是发明专利。

显然,华为3Com的实力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岭南大学信息科技服务中心总监胡锦富对新网络就表示: “我们选择华为3Com 的解决方案是因为其成本效益以及高性能的表现,华为3Com灵活及积极的态度亦令我们更添信心。”

同时,华为3Com凭借优质的服务和塌实的态度,成功抓住了客户的心。在充分了解岭南大学网络期望和要求的基础上,华为3Com提供了优质的售前支持,为岭南大学提供不同类型的设备做安装前的测试,还额外提供了原投标中未列明的性能,为岭南大学日后的网络升级铺路。在种种努力的综合作用下,华为3Com赢得了客户的肯定,也为自身的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记者了解到,华为3Com公司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快捷、规范的服务见长。目前,公司已在北京、东京、香港设有3个客户服务中心,建立了全球客户问题统一处理平台;还在中国建立30个区域服务中心和区域备件系统,在俄罗斯、法国、德国、巴西等地建有海外区域备件中心;并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与总部的技术服务平台连接,完成客户档案、维护经验案例、备件库存、产品等信息的共享。

正因为有如此“修为”,岭南大学相关负责人才会对华为3Com竖起拇指:“在网络建设中,华为3Com考虑得十分细致,我们很满意华为3Com 在这个项目中的表现,他们所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如期安装,而且整体系统性能也非常合乎我们的期望,亦竭诚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建筑安全网络第4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 网络信息资源 自动化 安装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057-01

1 网络信息资源下的建筑电气自动化介绍

网络信息资源下的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其内容较为复杂,是一项完善的信息技术体系,对我国电气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系统通过多门技术、学科综合,完成了设备及系统工作的安全控制。

传统建筑电气构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建设管理的盲区,导致电气故障频发。网络信息资源下的建筑电气安全控制及其自动化以KVM、CATS等模式,通过完整的数字控制体系,将设备与控制机房有效链接在一起,建立了远程管理与本地控制配合的控制模式,从根本上提升了建筑电气建设及控制的安全性、可靠性。在网络信息资源辅助下,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及时收集各项信息资料,确定控制操作,提升系统联动效果。除此之外,该资源辅助下,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还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处理,增强子系统之间配置及互动,降低事故影响。

2 基于信息资源的电气自动化体系构建

2.1 安装控制要求

建筑电气安装控制及其自动化构建前,相关人员要首先对建筑需求进行分析,依照建筑电气安装中所需的网络信息资源构建电气安装控制及其自动化体系,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电气质量及效益。其次,相关人员要采取高速处理的微处理机,全面分析建筑系统设备,形成初步体系构建。最后,要运用各项网络信息资源,对设备数据实时对比,实现最优处理,从本质上改善电气自动化控制质量。人员要准确定位建筑电气安装控制及其自动化建设中所需的网络信息资源,确保系统具有高度可靠性、智能性。

2.2 主要设备安装

2.2.1 远程处理机安装

远程处理机是实现建筑间信息利用的重要部分,对实现建筑自动化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实施远程处理机安装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同一线路中不同远程处理机形成远程控制系统,完成网络信息资源监测。上述构建时要将系统对空调机组的控制强化,将远程处理机设置在机房附近或机房中,通过输入输出结构将水流量计、水位信号、控制照明等与控制系统结合在一起。安装过程中要控制留出的远程处理机接口在20%~30%左右。

2.2.2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

布线过程中要注意现代化建筑中电气建设中的专门线路,对上述线路实施特殊布线设置,保证电气安装控制及其自动化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对通信线路、流量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中。在专门线路布线时需构建屏蔽线保护或使用特制导线,提升控制线路效果。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布线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实施分管或分槽敷设,网络控制器、计算机、数据显示通道(DDC)等网络信息设备布线时需要连接在单独接地干线上。

2.2.3 DDC安装

DDC主要由8为微处理器、基础软件、输入模块、输出模块、自检软件等几部分构成,可以完成直接数字控制操作,依照网络信息资源实施自动化管理。该部分内容在安装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分析组成部分的复杂性,依照建筑电气要求及网络信息资源合理设置安装操作,最大限度满足系统电气安装控制及其自动化需求。

安装时要全面了解设计施工图纸,分析设备较为集中的场所,提升管线敷设的安全质量。相关人员要通过原始数据资料采样收集及网络信息资源收集,形成系统的安装控制内容,减少管线重复敷设率。数字式控制器需要安装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且需要容易实施检修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对强弱电系统进行区分,提升电控箱或电控柜的安全系数,实施相对保护。

DDC控制器输入及输出信号要与现场内容相符合。相关人员要及时了解系统测量及控制数据,对系统要求进行全方位了解,提升DDC控制器与数据转换及信号测量精度要求的符合性。

在实施DDC安装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依照系统类别合理设置控制器电源。例如,BAS系统中的DDC控制器电源可以选取附近动力盘转路供给,同时设置备用电池组,确保DDC能够完成控制要求。

2.2.4 输入设备安装

输入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应该选取便于调试及维护的位置且该位置必须能够保证设备正确反映其性能,保证设备正常使用。不同的输入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选取不同安装方式:水管型温度传感器、水管流量计、蒸汽压力传染器在安装的过程中不宜设置在管道焊缝处或开孔焊接处;风管型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不应设置在出风口或蒸汽放空口;水管型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与管道安装同时进行;风管压力、温度、压差开开关在安装的过程中要在风管保温操作完成后进行。

2.2.5 输出设备安装

输出设备在安装的过程应严格控制以下内容:第一,安装前要实施模拟动作操作,观察设备效果;第二,开关、阀门在安装的过程中应保持操作一致;第三,阀门口径与管道口径出现差异时需要对管件口径实施渐缩,降低安装难度。阀门口径设计时要严格依照管道口径,要保证其数值在管道口径两个档次之内;第四,电动调节阀及电磁调节阀安装的过程中尽量安装在回水管上,提升自动化控制效果。

2.2.6 网络设备安装

现代化建设电气安装控制及其自动化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对网络信息设备进行强化,加强电脑控制及网络数据连接,提升控制操作的集成效果,最大限度降低控制难度。设计人员需要对网络设备安装中各软件功能进行全面讲解,对各项测量元件、控制器内容进行标注,确保安装人员能够依照设计要求实施正确网络设备组装,将网络设备连接到现代化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控制及其自动化体系构建中。

3 结语

现代化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控制及其自动化内容较为复杂,为了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建筑电气的需求,相关人员开始丰富安装控制及自动化建设操作,将网络信息资源融入到上述体系中。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控制及其自动化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建筑电气发展速度,还可以提升建筑电气应用质量,已经成为今后建筑电气构建的新方向。

参考文章

[1] 陈斌.浅谈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17):40-42.

建筑安全网络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网格化模式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7-0139-02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规模越来越大,暴露出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管漏洞,传统的安全监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型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需求。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并逐渐形成了新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模式一网格化监管模式,本文将基于建筑施工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探讨建筑施工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运行机制。

1.建筑施工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运行机制分析

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实行中网格化安全监管模式是保障其安全的基础。网格化安全监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4种机制。

①触发机制。触发机制可使安全监管网格体系的正常运作得到有效保障,对于安全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主动发现并及时解决;

②统一监督机制。往往在建筑施工过程发生安全事故属于偶然事件,通常机率较低,导致在安全问题上多数安全监督人员没有引起重视,从而对于某些安全隐患无法预见。而通过实行统一监督机制,确保施工的安全性,能够使建筑施工管理的主动性增强,有利于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③差异化监督机制。差异化安全监管是指根据监督者的不同责任和任务,实现分类监管建筑项目,从而合理应用监督资料,以促进整个网格化管理模式的顺利运作;

④闭环监督机制。在施工过程中,闭环监督机制是保证监督工作人员在发现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实现信息共享,并对危险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2.建筑施工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构建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网格化监督模式主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利用网络监控平台、参照相关标准将不同施工部门、监督对象划分为不同网络结构,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各个网格之间能够协调工作,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的质量与效率。目前,网格化监管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安全监督组织网络;二是安全监督信息平台;三是安全监督任务。不同的建筑施工项目可根据监督任务灵活分为不同层次,同时根据不同任务层次对监督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1安监组织网格设计

目前,建筑施工安监网格均属于三级网格,即:一是市县政府级网格;二是施工项目级网格;三是建筑安监企业级网格。其中,市县政府级网格中包括了质监机构、安监机构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监机构主要通过执法、监督等职能来保障安全。施工项目级网络包括各安装单位、分包单位等,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者,直接关系和保障着建筑施工安全。安监企业级网格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虽然在工程项目中这些机构的定位不同,但在安全问题中,都负有相应的安全监管责任,对于项目中的危险源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重点监督。

2.2安监任务网格设计

为建筑施工过程中提供一种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网格化监督模式的主要目的,因此对于整个网格监督模式是否成功会直接受到安监任务网格设计的影响,而整个模式的价值也由任务完成的质量所决定。其中工程设备、材料等是安全监督的主要对象,同时也包括监督安全管理工作,可通过采取任务分配的形式对工程设备、材料进行监督,尤其是重点监督危险陛较大的部分,将其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3.网格化安监模式运行的难点

网格中各个系统如何有效运作起来是网格化安监模式运行的主要问题,并确保在网格内各安监主体能协调工作并完成各自的任务。目前,我国网格化安监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配套专用网络及设备才能实现网格化的监管模式。除此之外,我国尚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因而要有一定的法律基础才能保证整个模式的正常运转。同时,在网格的各个主体收集到信息后,不能够对大量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且人员的职业及知识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建筑安全网络第6篇

【关键词】网络通信技术;弱电系统;管理

1弱电智能系统化的管理方式概述

弱电智能系统通过融合网络通信技术方面的先进技术,满足了人们对于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的追求。弱电智能系统的总体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要符合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条件,设计合理的实施计划。在设计初期,设计师就应该实地考察当地的经济条件、用户诉求、智能化水平。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实用性、先进性、前瞻性、经济性上考虑设计最适合的智能建筑,设计合理的方案,然后构建最合理的弱电智能系统。

2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的特点

弱电智能化建筑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安全性、高效性和优越性。①安全性,这是现代建筑最根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弱电智能化的基本功能之一。弱电智能建筑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对建筑的安全进行有限的保障。②高效性,弱电智能建筑的高效性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建筑的实时监控,第一时间发现并且解决问题。③优越性,弱电智能建筑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下满足用户对于信息的需要。

3网络通信技术与智能建筑的关系

智能建筑是一个智能化的建筑环境,包含了交通是否便利方面、业余生活是否丰富方面、家庭教育是否齐备、设施的安全是否经常检查,智能建筑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对大型公共设施周边的安全、交通、进行监控和改进,以形成一个硬件、软件、管理、网络相结合的综合的智能建筑环境。

4网络通信技术在弱电智能建筑系统方面的应用

在弱电智能建筑系统方面,监察工程师通过对一些信号进行核对,方便信息回复到控制系统上,控制系统又可以发送程序指令,执行一系列程序使只能系统保持最佳的状态。

4.1监控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包括:主机、通信线路、信息资源等。弱电智能建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结合,使得计算机能够实现对信息技术的监控,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建立通信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2安全系统

安全系统是智能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公共设施一般设置保安中心,有专人全天候对设施周边的情况进行监控,及时了解设施周边的情况,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并且解决可能出现的危险。安全系统由摄像头,安保人员和对人们财产人身的安全等组成,层层设防严密监控,让人们生活在无形保护之中,反而比有形保护更安全、更舒适。

4.3管理系统

大型设施周边需要设置物业管理中心,物业管理主要包括电梯的修理,大型设施的维修,大型设施的安全的维护,停车场的管理,车辆安全的保障。物业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保障大型设施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带来便利,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给忙碌的学习生活带来片刻的轻松。

4.4服务系统(IC卡系统)

服务系统就是让用户通过一张IC卡(“一卡通”)可以在建筑设施内部实现自由的进出。只要有一张卡就可以在设施内自由的活动,便利用户在设施内的工作生活。“一卡通”就是网络通信技术与智能建筑系统的完美结合,用户再也不用手里拿很多卡,经常找卡、丢卡,让人们能够更舒适,更方便。这是高水平服务系统致力的方向。

4.5消防系统

现代的大型公共设施越来越普遍,因此消防系统成为了智能建筑之中的重中之重,大型设施周边安装消防控制中心与消防中心的控制平台相连接,可以及时的发现火情、控制火情、消灭火情。

4.6门禁系统

门禁系统安装在大型公共设施周边的主要管理区的出入口、电梯厅、主要设备控制中心等重要部位的通道口,由监控室统一监控。由于大型公共设施是集办公、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建筑,门禁系统在办公区与其他功能区的隔离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处的门禁按照相应人员可以通过进行授权,办公区人员、出租单位人员,临时施工人员等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弱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更多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通信网络系统,弱电智能化系统将表现出更高的集成度,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弱电智能化中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各项系统功能都会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亮.现代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J].科技风,2011.

[2]邱健民.智能弱电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8(10).

建筑安全网络第7篇

1 引言

智能建筑技术是指通过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它是集现代建筑、现代通信网络、现代控制网络、Internet/In-tranet和现代计算机于一体的技术。

2 智能建筑的概念和系统结构

智能建筑的内涵实质就是:在建筑构架中,根据系统工程原理,适应特定人群的需求,融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所建立的舒适、环保、节。能、高效、安全、信息有效传递并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环境。

3 几种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3.1网络技术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庭设备开创了一个新的网络时代。基于Web的Intranet网络技术正成为建筑物或企业内部的信息主干网的主流形式。智能建筑要求网络具有足够大的带宽和一定的服务质量保证,使得多媒体信息能够在用户浏览器平滑显示,Internet/Intranet为人们的信息交流和生活方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

信息网络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致使:①In-ternet/Intranet降低了人们和智能建筑内外部信息通信与信息、传播的成本;②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信息系统软硬件投资和性能提升与维修成本;③提高建筑内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建筑物业管理层,制定管理方案和全局事件协同处理的工作能力;④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以及综合信息数据的访问;⑤能够增加通讯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与数据的交换能力,Internet/Intranet可通过防火墙实现无缝连接;⑥信息与控制系统集成可直接使用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互联与扩展很容易实现。

3.2无线局域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的迅速兴起是因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主要部件是无线PC和个人计算机。无线局域网大致采用以下几种传输技术,其费用取决于不同技术制造的无线PC卡:射频技术RF(Ra-dio Frequency)、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Direct Se-quence)、跳频扩频技术FH(Frequency Hopping)、红外技术IR(Infrared)、视频传输、漫射传输等。无线局域网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结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而其技术的发展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①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在智能建筑内进行电子购物等电子商务机无线局域网的连接;

②无线信号转发器的应用:在智能建筑内可实现移动电话、传呼机信号转发的功能;

③无线会议电视及视像服务:在智能建筑内通过无线局域网提供活动地点的会议电视、视像信号的传输、交互和接入服务;

④服务系统的应用:在智能建筑内的餐饮、娱乐、远程医疗诊断、家庭教育、市民求助等服务的无线局域网的连接。

3.3双向电视传输技术

信号传输技术是宽带网传输技术的关键。实现3种信号(有线电视信号、计算机信号和电话信号)在同一传输介质中的无干扰传输是采用双向传输方法。为了构成双向线路需要设置上行和下行线路。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技术的实现是采用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上行传输的信号主要是计算机信号、有线电视模拟信号和电话语音信号,下行传输的信号主要是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双向电视传输技术使智能建筑内的传统CATV网改造为可提供交互信息与数据传输的宽带高速网络,为未来智能建筑内实现电视网、计算机网、电话网的综合传输模式提供预留网络接口。

双向电视传输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有:①数字或模拟电视点播;②交互式电子游戏;③提供宽带Internet/Intranet网络接入。

3.4家庭智能化技术

智能住宅的构想和构成来源于智能建筑。智能家庭网络是指信息家电和其它设备通过物理方式连接在一起,使之能相互通信,从而形成家庭式网络系统或家庭局域网。它的构建有利于信息家电的统一化、智能化管理。智能家庭网络技术把信息家电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能够方便地使用,提供更舒适、更安全、更高效的智能化,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家庭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有:

①家庭安全预警系统:非法进入、发生火警、漏水、漏气、紧急呼救等自动报警;

②遥控家庭住处的电器:智能微波炉、智能吸尘器、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电视等远程遥控;

③信息家电功能的升级:从厂家自动下载新的控制程序,实现信息家电功能的升级,实现远程家电故障诊断、维护;

④家电设备的网络控制:每个用户家电可以将自己的控制菜单公布到家庭网络上,从而可用TV、传真机、手持PC、可视电话和手机等实现对连入家庭网络的所有家电的控制。

3.5流动办公技术

流动办公就是利用虚拟技术提供虚拟的办公环境,它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可视技术以及家庭智能化技术的综合结晶。应用移动办公技术可以使家庭或异地的办公人员如同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样,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办公室的办公流程,及时处理文件和阅读资料;参加单位召开的电视会议,参与发言和讨论;以及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利用可视电话和可视手机对办公室内的设备和家中的电器设备进行遥控。

流动办公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①多媒体电子邮件:通过E-mail智能传真和Netmeeting方式传发声音、图像、视频、音频信息和格式化文本;

②远程会议电视:通过B-ISDN或互联网络实现远程会议电视终端的接入;

③无线遥控:利用B-ISDN或Internet/Intranet网络实现 利用可视电话或可视手机对办公室的设备或家用电器设备的远程遥控。

3.6控制网络技术

目前,控制网络技术正向体系结构的开放性与网络互连方向发展。开放性控制网络具有标准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在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控制网络要满足开放性的要求就必须走网络互连的发展道路,因而从现场控制总线走向控制网络是一个必然趋势。控制网络通常是指以对生产过程对象控制为特征的计算机网络。

控制网络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①改善智能建筑内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监控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泄漏报警系统等异构网络环境的控制与联动的结构。

②可以实现对智能建筑内设备、通信、管控的自动化远程监视和数据采集。

③有利于与综合分布应用系统、集成系统交互,智能建筑内的所有设备和安全监控信息均可以进入各种计算机平台(如Windows98/2000、Java)和桌面系统,以改进智能建筑内监控信息的利用,共享“群体环境”的综合数据集成。

④有利于对生活环境、状态和机电设备的运行过程进行检测、监视和控制。

3.7生物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很多智能化系统将会引进生物智能技术,绿色建筑的建设也将推动更多新领域新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①生物技术与建材的融合,使建筑物更节能;②环境检测技术。希望将来生物智能芯片的感知能力更接近于人,生物技术将对有害物的处理发挥功效;③生物智能将把建筑智能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

3.8智能卡技术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智能卡具有体积小、携带与使用方便、安全性与可靠性好等优势。目前,采用智能卡系统进行智能建筑的出入口管理、停车场管理、巡逻签到管理、商业消费与电子钱包物资管理、物业管理等重要部门人员进出情况管理都可通过智能卡实现。智能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①出入口管理系统的应用:出入口管理应采用IC卡管理,对人员出入口通道、公寓总门的信息记录及电梯等实现出入口安全管理;

②巡逻签到管理系统的应用:通过智能卡记录保安人员定时或不定时地巡视,每个巡更点设有锁匙的按钮,巡更人员到达巡更点按下电钮,插入智能卡后,该系统自动记录、打印、存档,实现巡逻安全管理;

③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应用:智能建筑内所有车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驾驶员持有一张编号、加密码的智能IC卡为门钥匙,合法插卡就通过,否则拒绝。

智能卡系统能够实现中文语言自动停车引导,自动收费,灯光引导出场,并自动生成档案文件,打印、显示;

④物业收费与管理系统的应用:该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最先进入智能网络系统,实现水、电、气抄表自动化和实现各种费用结算的自动化,并提供电话查询、转帐及催款等一系列管理;

⑤人事考勤管理系统的应用:使用智能卡建立人员人事档案资料,记录人员考勤情况。

3.9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是指基于网络化的视像传输、交互和提供多媒体视像服务的技术。目前,在智能建筑内的数字视频点播和会议电视,均是采用可视化技术向建筑物内的网络桌面系统提供视像的传输、交互和服务的功能。可视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有:

①数字影视点播:向智能建筑内的网络桌面系统提供诸如电影、电视、远程教育和游戏等视像服务;

②会议电视:向智能建筑内的网络桌面系统提供点对点或网络形式的交互式多媒体影像的传输服务。

3.10数据卫星通信技术

直播卫星系统通信技术建立了一个以小型数据卫星站(VSAT)技术为主体,应用多路复接的卫星高速信道(IDR/MUX)帧中断交换技术为辅助,可以传输数据、图像、语言等内容的网络。由于DBS传输速率快,传输可靠安全、频带宽、容量大、信道误码率低、覆盖范围广,能实现高质量的宽频带通信,适用于移动通信,因而在无线接入中得到运用,其应用得到发展。同时可综合应用卫星多波束覆盖、星载处理技术、地面蜂窝移动通信和计算机软件技术。

数据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①提供Internet/Intranet网络接入;②提供与B-ISDN网络的互联;③提供专业LAN网络的接入;④实现与移动通信系统的组合;⑤实现远程多点电视会议;⑥实现远程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

建筑安全网络第8篇

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水电项目的高度重视,出现施工技术、技术检验、实际操作的偏颇、疏漏和违规,这会给水电施工埋下质量、安全方面的隐患和安全风险,不能有效地制止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进而造成水电工程品质和性能的问题。此外,很多施工单位对安装和施工人员的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没有系统性、针对性的教育、交底和培训,一些人员操作技能不符合水电工程和高层建筑的施工需要,给水电安装工程和整个高层建筑施工带来巨大的威胁。一些施工企业存在成本、工期上的现实性压力,这会造成施工技术应用不完整和不系统的问题,水电工程没有规范性和技术性的基本保障,难于达到高层建筑和水电工程设计的目标与技术标准。

2高层建筑水电工程施工安装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2.1强化高层建筑水电工程施工的给排水系统安装技术

给排水系统是现代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的重要参考体系与系统,建筑现代化水平越高,对给排水系统的要求也越复杂和严格。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提升水电工程施工总体安装水平,必须将排水体系的安装作为核心,并从技术上加以保证与强化。2.1.1规范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排水系统施工中,要根据设计技术指导和建筑安装规范的要求进行安装技术和重点环节的确定,确定高层建筑排水系统安装的关键,控制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的清洁、密闭和稳定,以此来确保高层建筑排水系统能够达到总体功能稳定和性能安全,通过逐级布控、分布式安装等技巧和要领的运用,做到对高层建筑排水系统安装质量的保证。2.1.2规范高层建筑供暖系统的施工技术当前,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网络复杂,材质多样,供暖设备众多,给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安装和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并形成对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施工工期和质量的影响。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施工中要重点处理好分水器、管道和散热器的关系,根据规范铺设好保温层、防渗层,并做到对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保护,实现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功能和质量保障。2.1.3规范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安装和施工要以水的高效供应和安全供应作为出发点,要在施工中确保整个系统的清洁,特别是对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末端加以重点控制,确保高层建筑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在二次加压水泵和终端设备的安装中要注意施工的技术细节,结合设备的功能做到系统的优化,实现对给水能力的强化与支持。

2.2强化高层建筑水电工程施工的电力系统安装技术

电力系统是整个高层建筑物的功能骨干,是各种电气设备工作和活动的基础,由于电力系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必须确保系统安装过程中技术的精确、安全、全面地应用,避免安装误差造成的高层建筑电力系统风险、故障以及事故。2.2.1规范高层建筑电力系统接地网络的安装技术当前高层建筑接地网络一般采用TN-S接地形式,在施工中要结合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需要和过电保护需要,重点对接地保护端、接地电阻加以控制,真正做到接地安全,使雷击电力能够得到及时疏散,维护高层建筑和电力系统的安全。此外,在安装过电保护中要结合TN-S的接地特点,整合整个高层建筑的接地形式,避免出现因建筑过高和接地不良而给高层建筑带来的安全风险。2.2.2规范高层建筑电力系统动力网络的安装技术动力网络的安装纷繁复杂,具体的动力设备更是技术烦琐,这会形成动力网络安装的琐碎化和反复性。在动力网络安装开始前,应该做好思想动员和技术强化,从细节和意识入手,提升安装人员对动力网络施工的全面、科学认知。要给予重点环节重点的控制,特别是对于高压设备安装要确保必要的技术空间和环境,使动力设备、配电箱、变压器得到科学、正规、统一的安装和调试,从技术和工艺上确保动力网络整体的安全和性能,做到对高层建筑整体电力安全的保证。

3结语

建筑安全网络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防雷 设计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网络的防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不受雷电损害,应从整体防雷角度进行防雷方案设计,可从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两个方面着想。

2 雷电侵入的途径

雷击可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就是雷电直接击中物体,如人,建筑物等。它会在瞬间产生强大的雷电流。当雷电流击到人,建筑物体时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危害,而计算机网络设备是安放在建筑物内。按照国家颁布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一般都有防雷设施对整个建筑物进行保护,如:楼房顶部的避雷带及避雷针等。他们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充分利用建筑物内立柱的主钢筋或专有的引下线将雷电流引入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而计算机设备是安防在建筑物内,因而受到直击雷破坏的可能性较小。

当雷电流产生的电磁场经导体感应出的过电流过电压所形成的雷击我们称为感应雷。而感应雷是通过线路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如电线及各种馈线)。因而它也是造成计算机网络设备受到损坏的一种。

感应雷电流对计算机网络的入侵有几种途径。

(1)由通信线路入侵

当雷云对大地产生放电时,在通信线路上感应出的过电压。如果通信线路没有安装防雷器,那么雷电流产生的高压就有可能击坏与通信线路相连的设备。当多条电缆平行铺设时,若一条导线被雷电击中时,会在相邻的导线上产生过电压,进而击坏低电压的电子设备。

(2)由电源线路入侵

计算机网络的电源不是独立的供电系统,是由电力线路输入。从理论上讲,电力线路可能会遭受到雷击。如果雷电流直接击到高压线路,经过变压器耦合到低压端,进而通过计算机的供电线路入侵到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样低压线路也可能被直击雷击中或产生感应过电压。因此,不论是哪种情况下的雷击造成供电线路产生的过电压,均会对计算机的网络系统造成很大的损坏。

(3)由接地体入侵

当建筑物防直击雷的避雷设施引入强大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会在附近空间产生强大的过电压。这种情况若防护不当,建筑物的防雷设施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会产生引入雷电的副作用。因此,计算机网络的防雷保护必须是多层次的,以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综上所述,雷电流侵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路径主要是通过通信线路、供电线路和接地系统,因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主要针对这三种。通过增加防雷设施,进而达到防御和减轻雷击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所造成的损害。

2 计算机网络的防雷设计

2.1 电源系统的防雷防护

按照国家的计算机系统防雷技术要求,电源系统应用三级防护。一是在建筑物的总配电装置高压端安装高容量的防雷装置。二是在低压侧安装阀门式防雷装置。三是在楼层的配电箱安装防雷装置。对重要设备电流输入一端还要加装终端防雷装置。通过多级的电源防雷设施,达到彻底泄放雷电的过电流,限制其过电压,从而尽可能防止雷电通过电源线路侵入计算机网络系统,减少雷击对网络系统的损害,起到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作用。

2.2 数据信号系统的防护

在数据信号线路上安装防雷器对防感应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信息网络是一个互连的开放性网络,各个建筑物之间及建筑物与外部网络之间都需要由信号线路连接。为了避免因通信线路引入雷电,一般是在电缆接入网络前加装一个信号避雷器(称之为SPD),相当于在通信线路中串连瞬态过电压保护器。当网络设备受到雷电闪击及其它干扰时,加装的信号避雷器可以起到阻断过电压及雷电波的入侵,尽可能降低雷电对网络系统的冲击。

2.3 直击雷的防护

而计算机系统是安放在建筑物内,建筑物本身都有防直击雷的保护措施,因此计算机系统被直击雷击中的可能性非常小,通常不再加装防直击雷的设备。如果建筑物没有防直击雷的设施(比如农村信用联社的网点)就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对计算机系统加装防雷设备。

由于直击雷击中计算机系统所在的建筑物时产生的雷电磁场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备,特别是对电磁干扰敏感的计算机及网络通信终端设备,所以计算机房所在位置也十分重要。从防雷角度考虑,在高层或多层建筑物可选择二至四层,不能选择在顶部或变焦,以减轻建筑物受雷击时产生的雷电磁场对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冲击,因而合理选择计算机房的位置及机房内网络设备的合理布置都可有效的减少雷击对其造成的损害。

在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上面三项的防护同时,还应有以下的保护措施。

最好使用光纤电缆作为数据信号线。机房内加装防静电活动地板,在活动地板下采用铜带做等电信连接,使机房内的所有接地(防雷接地、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和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值达到同等电位,并且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其中的最小值,以防止不同接地系统的电压差损坏设备。还要将室内的所有金属管道,金属门窗及各种设备(立式空调及金属工作台等)外壳做等电位连接,定期对计算机房及所在楼房进行全面的检测。检测时间最好是每年的雷雨季节到来之前,以防止因特殊原因使机房的防雷设施达不到规范的要求,进而使计算机网络系统受到损害。

3 结论

计算机网络系统防雷是个综合系统的防雷工程,它涉及的面很广。它包含了对建筑物、入室线路以及室内设备等,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从整体考虑,针对雷电侵入机房设备的主要来源进行整体保护,从而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