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4 10:47:15

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

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第1篇

叛逆心理是不健康的一种心理,如果家长、教师方面不能及时给予矫正,将会对他们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专家、学者们针对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般都是从家长、老师们转变思想,耐心与青少年沟通以及加强社会文化现象方面着手的。而社会文化现象方面到底怎么去引导,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方法,而社会引导这一方面在我看来,恰恰与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所做的引导起着一样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矫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这条道路,依然很漫长。 

二、正文 

(一)叛逆心理的概念 

至今为止,关于叛逆心理这个定义还没有一个唯一的概念。不过学者们普遍认同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叛逆心理的界定:客观环境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二)叛逆心理的表现 

通常学者们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有2个主要方面在变化。一个是从生理方面;另一个是在心理方面。对于生理方面学者们一致都认为孩子在身体结构上在发育;心理上,青少年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认和理解时,常常表现为任性和耍小脾气,常常采用怀疑的眼光和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事物。更严重者常常无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甚至用传播负能量来扰乱周围人的思维和态度,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叛逆心理的危害 

几乎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叛逆心理,它有什么危害呢?绝大部分学者对这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却没有给予确切的说明。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和心理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导致其产生对抗社会、不合群等病态性格,甚至会进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也有无数案例也证明了严重逆反心理的危害。如社会上多发的离家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对于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以下几种。 

1.自身原因。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时期脑功能越来越发达,思维发展也也越来越迅速。青少年由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在生理上性意识以及性别意识都开始觉醒,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越来越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此时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以支持他们的正确判断,而他们又盲目的想自己做决定,这就使得他们叛逆心理的产生。 

2.家庭原因。家长们对子女管教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多大的改变。年代不同了,管教孩子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他们对孩子缺乏民主的管理方式,遇到事情总想要替他们做决定。而且硬是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灌输给孩子。这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抵触,所以就会加剧孩子们的反抗,和家长的对抗也更加强烈。 

3.学校环境。与家长想法和教育方式相似的是学校的老师教育方式,他们也认为“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理念是对的。所以,对待青春期们孩子的反抗更加毫不留情。遇到冲突不会换位思考,毫不留情的批评学生。 

4.社会文化和传媒因素。青少年的价值观在还没有成型,所以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如果不能好好的引导,那么青少年就会和网络上学习他们认为好的。比如“古惑仔”、“嬉皮士”“朋克”对青少年就有十分不好的影响力。 

5.青少年自身的社会性。我认为青少年自身的社会性也是影响着他们叛逆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是一种社会学生物,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属于社会化的一部分,青少年的叛逆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成长现象,我认为这是一个健康的青少年的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青少年不叛逆他就不完整。正因为经历了叛逆时期,他才回长大,才回促进自己思维的发展。所以,这是一个必然现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少年叛逆是受同伴影响。青少年这个时期是格外注重友谊的时期,为了融入这个群里,有时候他们甚至不得不公然对抗老师或者家长来赢取同伴的好感。 

(五)解决策略 

不要过分担心他们的叛逆心理,在他们产生叛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关注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管教方式有问题。如果是,那最好的就要平等的看待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不要把他们仅仅当成一个孩子,而要认真的倾听他们的声音。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在社会方面,青少年最喜欢模仿偶像,可以借助于网络媒介创造正向的偶像榜样作用,让青少年在模仿中,可以正确学会疏导叛逆情绪,平稳的度过这一叛逆时期。 

参考文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2]桑标.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1):(37-41). 

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第2篇

【关键词】 青春期;叛逆行为;表现;影响因素;教育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成长环境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善了国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在物质水平逐渐提升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的追求精神文化生活,这也影响到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思想观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多元化,其中许多青少年会由于思想上的变化,以及心理上的失衡进而出现叛逆心理,当他们的叛逆心理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合理引导,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叛逆行为发生,比如:打架斗殴,厌学,早恋,离家出走,甚至于违法犯罪和自杀等不良行为。这不仅影响到青少年正常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造成家庭矛盾的产生,进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关注他们的成长,预防和正确引导他们的叛逆行为,对于实现中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以及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青少年叛逆行为的表现类型和特点分析

由于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趋于定型的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易导致叛逆行为的产生。青春期叛逆行为的表现类型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不适应的行为

它主要包括了青少年在学业方面的叛逆行为,指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其行为均与学习有关。

2、生活不良行为

主要是指青少年在课余生活上的行为偏差,枯燥而单调的文化课学习生活满足不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产生不满或厌倦心理,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就会盲目去社会上寻求刺激和所谓的欢乐。

3、非社会行为

非社会行为在其造成的危害上来看,它并不直接影响社会和他人,但对青少年个体来说,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比如:离家出走,自杀等行为,它影响到了青少年自身的身体健康发展,还影响到了和谐家庭的构建。

4、行为

叛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危害到社会,触犯到法律,但却具有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的隐患,比如:打架斗殴,威胁他人等非道德行为,而行为就触及到了社会和他人,给他人造成了直接的伤害,包括了各种犯罪违法行为。

透过青少年青春期叛逆行为的类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特点:盲目性、连续性、模仿性和逆反性。青少年容易冲动,会选择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们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和阻止,会继续将这类行为当做处理事情的最佳选择,进而形成习惯性的行为,产生连续性的叛逆行为。同时,青少年求知欲望强烈,喜欢去模仿不良的行为而导致叛逆行为的发生,他们渴望独立和自主,对于家长或教师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排斥。

二、青春期叛逆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青春期的青少年们之所以会产生多种叛逆行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既受到青少年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因素影响,也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时,在他们成长中还会受到来自同辈群体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和社会各种诱导因素的影响。

1、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时期的思维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为叛逆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实现基础,同时,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身心成长发展,在性方面开始逐渐成熟,激素催化下,使得青少年面对家长和老师的各种唠叨教导,开始表现出不耐烦和回避的情绪,有时甚至出现完全逃离和背离的行为。

2、家庭影响因素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影响青少年不同的性格产生,在一个不良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家庭不良因素无形中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这种压力的压制下会让孩子渐渐地产生叛逆心理,进而产生叛逆行为。

3、学校影响因素

学校作为青少年接受教育和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学校中的各种不良因素会对青少年的叛逆行为产生催化作用。教师的教导方法和思想不当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作用,使学生产生抗拒和假装接受的心理,进而导致学生的叛逆行为产生。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会用成绩来说明一切,促使学生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4、同辈群体影响因素

青少年在成长中,同辈群体对其的影响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在青少年同辈中,他们因为有共同的话题和爱好就会产生共同的行为倾向,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去模仿他们认为对的行为,在不良同辈的影响下,就会使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偏差行为,导致叛逆的产生。

5、社会影响因素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信息传播的影响,社会不良信息通过各种网络迅速传播,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信息传播到青少年眼中,对青少年造成负面的影响,除此之外,一些本来用于警醒青少年的信息,在青少年的理解范围内却被负面的消化理解,进而对他们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青春期叛逆行为的教育对策

青春期的叛逆行为既是正常发生的行为,又是需要被正确引导和教育的行为。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青春期叛逆行为的教育反思进行分析。

1、家庭教育

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遇到已有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孩子的时候,往往会用打骂的方式去教育,忽视了具有叛逆心理的孩子内心成长和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当家长遇到叛逆的孩子,首先应该学会冷静的思考孩子的叛逆原因,在了解其原因的基础上,再找解决的对策。对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家长应避免使用强压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能显示家长的威风,可却会在孩子的心里造成更的的叛逆,就像压弹簧一样,压得越紧,弹得越高。其次,对叛逆期的孩子,家庭应该给予更多地关心和尊重,在生活上,应该关心爱护他,并且要给予他一定的空间,让他自由的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将心比心,让孩子体会到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以此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安抚的作用。

2、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环境,作为教育者,面对叛逆的青少年,应该善于体谅他们的情绪和状态,体谅他们的困境,不能选择硬碰硬的方式,要善于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班级里的学习成绩分数比上比下等现象,无形中都对本具有叛逆心理的青少年们施加了压力,在压力下他们只会选择逃避和逆反的行为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作为教育者,应该用心发现每位学生的有点,天赋和才华,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去带动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叛逆的青少年都是自我意识较强的人,这种青少年一般更具有创造力,精神上更加独立,若能指导他们树立人生目标,将其往正面方向引导,定能成为可造之才。

3、社会教育

社会工作者要协调社区和社会可利用资源,开展相关活动,让青少年能够从中受惠,实现行为改善,促进不同社会服务之间的联系,为学校提供有力支援,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应该努力协调当地的公安,城管,校外教育机构,取缔社区内的不良场所,防止不良因素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消除暴力隐患,优化社区文化,形成社区文明,为青少年创造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田丰.青少年逆反心理再认识[J].中国青年研究,2001.

[2] 陆玉林,焦辉.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问题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

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第3篇

莫许攸(山西忻州市忻州实验中学):得到了深刻的教训,难忘的回忆,还有些许的后悔。

农智雄(上海靖西中学):叛逆,只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紧张。

武韵(安徽省宿城一中):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有点个性就不叫青春了!

黄宏雄(文昌市联东中学):人生总是要经历这么个过程,才会长大。

郑子皓(济源一中):年少的叛逆,让我一次次伤害着别人,一意孤行的自己总是蛮力地撞到头破血流才肯罢休。有过张扬的年岁,才会珍惜自己,珍惜亲人。

姜蕾(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实验高中):何为叛逆?它很难判定,每个人情况不同理解也就不同。但所谓的叛逆期过了,回过头来想想……也挺累的,何必呢?

张立达(安徽省宣城市):年少无知的我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所谓挫折后,得到了以后要走的路所需的经验。它会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为你曾经摔过,而且摔得很惨。

徐高静(贵州省遵义市求是高级中学):我明白我现在是很叛逆,想改但又做不到,总是想很多,可能过了这个所谓的青春期就没事了吧。

周延(遵义四中):叛逆是人生中的必经之路,只有体验过了才会明白青春对于我们的意义。

何洁(贵州省贵阳市清镇一中):一直想叛逆一次,可总是不忍心不答应爸爸妈妈的要求,总是按他们的想法去做。

张筱筱(安徽省阜阳市阜阳三中):当前的叛逆,能让我们以后收获什么?恐怕只是回忆现在的年少轻狂和一段不服输的青春。

李子希(桐城六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果真是你们内心的想法也可以。但如果只是照父母的话来做,你们不怕几十年后,看着镜子却看不到自己?因为从来都很是听话。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李梦晗(淮南五中):每次爸妈做些让我压力更大的事情后我就下决心要叛逆一次,可真要实施,很难,不忍心……唉!是好是坏,我自己都不知道。

周杨(重庆市垫江五中):少年的时候是多么的轻狂啊,以为世界没我就会停止运转,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在无知过后我才明白,天下最不需要的就是我的叛逆!

贾淇元(山西省运城市运城学院附中):我的叛逆期,在心口不一中度过。不管妈妈怎么说我,我都沉默不语,等她走之后,该干啥还是干啥,真怀念那时候啊。

杨旭(仙桃八中):青春正在进行时,叛逆却在消褪,因为人在长大!

柯泰(黄石二中):叛逆只是因为年少无知?我们有着很大的梦想却无力实现,长大了却可能连梦想都失去了。叛逆只是一种想违背规则的表现,趁着梦想没有被规则颠覆,应该颠覆那些束缚思想的准则,但不要妄想回报。

杜成伟(成宁市嘉鱼一中):青春,想象中本应是充满活力、充满阳光的,而事实上却是充满了孤单和压抑,我们不得不叛逆。

李震(山东省高密一中):跟老妈顶嘴过后发现,其实她基本上是对的,但是又不肯承认。

王洁梅(广西玉林市北流高级中学):其实有时候不是每个人都要经历叛逆的,就算是青春期又怎样?与其给以后的挫折留下一个借口,还不如和父母一直和谐相处。

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第4篇

关键词:少年期;叛逆;指导策略

少年期一般是12~18岁之间。有的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次断乳期”,这就意味着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精神上追求独立的倾向;有的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危机期”、“风暴期”,意味少年期急剧的生理变化,带来的个体生理、心理的躁动与骚乱。这一时期的孩子,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开始处在自我矛盾之中,他们心理不是很成熟,与家长和老师的矛盾激烈,与朋友会亲密无间,但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反目成仇。这种矛盾心理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人们也将这一时期称为“青春叛逆期”。

一、叛逆心理的形成原因

1.身心发展的影响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阻力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迫切想要摆脱成人的监护,反对成人将其视为“小孩”,希望能够获得成人的尊敬与理解。一旦他们认为家长或者老师触犯了他们的自尊,没有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就会“反抗”,以此来宣泄自己的不满。由于害怕被忽视,他们也会用叛逆的方式来引起身边人的注意。

2.父母的教育方式

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的,他们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到孩子身上,给孩子施加压力,如报各种补习班等。孩子在童年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去“反抗”,等到他们进去青春期后,他们认为自己有独立的能力,开始通过可以实现的方式去抒发自己的想法,而叛逆就是最好的方式。

一旦孩子犯错,有的家长不管原因是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就责骂孩子。如果一味地指责,孩子内心更加失去方向感,认为父母没有和自己站在一个立场,就开始叛逆。还有一种家长是属于溺爱型,如果孩子犯错,他们会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使得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如果别人对他有不满,这时受溺爱的孩子就会任性、叛逆。父母要成为孩子成长的掌舵人,做孩子成长的“路牌”,而不是“催熟剂”。

3.学校的影响

学生的生活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学校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起很大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批判过多,会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和消极的人生观。一旦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他们便会自暴自弃,通过叛逆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独特之处。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众媒体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大地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学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他们会在生活中模仿这些行为,认为这是一种时髦的做法,会将叛逆带入生活之中。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同伴的信任程度极高,他们会对同伴很多做法都表示支持。如果他们的同伴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他们也会受同伴的影响,顺其自然地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二、应对叛逆的有效措施

1.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

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的子女人格障碍的患病率是和睦家庭的2.5倍,单亲家庭子女人格障碍患病率为双亲家庭的5.9倍。如果家庭气氛不好,父母的矛盾也会影响孩子,因此,构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使得孩子的内心减少暴躁。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

2.教师应尊重理解学生

教师需要“眼里能容沙子”,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应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疏导。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教师还应该通过情感来感化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教师要能允许学生犯错,和学生知心、交心;要爱每一个学生,在情感上给学生过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

3.学会沟通,以身作则

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放下自己“高贵”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来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从不同角度寻找他们叛逆的根源。在生活中,父母应定期和孩子进行敞开心扉的畅谈,教师通过开班会或者私下交谈的方式,为学生解除困惑,及时消除叛逆的源头。

叛逆是青少年时期补课避免的,父母和老师应给予宽容,用一颗包容的心接受他们的叛逆,耐心开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叛逆期。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54.

[2]叶秋莲.如何有效消除青春期孩子叛逆心理[J].特别健康,2013(12):441.

[3]李艳波.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09(13):47-48.

[4]孙梅.当叛逆搭上青春列车――谈谈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与调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233.

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第5篇

关键词 先锋 反叛性 开拓性 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 of Advantaged Features of Contemporary

Youth Literature and May Fourth Literature

JIAO Shouhong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423043)

Abstract Both May Fourth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s created in the periods when change is needed. Althoug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social system, literary context of two literatures are different, because both of them, which are created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ook part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caused a great influence, there is inner similarity and comparability between them. This article will compare features of rebellion, pioneering and discrepancy of the two literatures, and reveal its avant-garde homogeneity and heterogeneity.

Key words avant-garde; feature of rebellion; feature of pioneering; heterogeneity

“先锋”一词最初的意思为指代孤军深入前线与敌作战的先头部队,后来派生到文化领域,引申出颠覆墨守陈规的传统、排斥主流权威、锐意开拓创新等先锋意义内涵。回望百年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每当时代处于重大转折时期,总是文学新青年率先向旧传统发难。他们在思想上勇于弃旧,忱于纳新,在创作上则表现为借助时代力量将自己从旧传统中全盘剥离,打造具有强烈先锋色彩的新型文学。由于青春本性与先锋性的先天亲和关系,相距百年的五四文学与当代青春文学也因此获得了内在的可比性。本文将通过反叛性、开拓性、差异性三个方面考察比较五四文学与当代青春文学的先锋同质性和异质性。

1 反叛性

解构传统、颠覆主流的反叛精神是青春文学先锋出场的共同姿态。五四文学的先锋叛逆表现主要体现在对旧“人”和旧“规则”的否定两方面。五四时期钱玄同有一个很著名的宣言,钱玄同认为中国之所以僵化落后是因为中国老人太多的缘故,“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①他认为中国如果由年轻人来当家作主,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五四文学青年普遍认为旧文学是“非人”的文学必需废止,取而代之的新文学应该是新人文学、是青年人的文学。“大写的人”在新旧交替的狂飙时代放射出神奇的、富有破坏力的先锋色彩,旧的文字和文学规则遭到无情鄙夷和唾弃。吴稚晖在南洋公学时就与朋友相约不读旧文学体式的线装书,表示要将线装书投入茅厕。吴稚晖将旧文学统统斥为“说”和“屁说”,认为文言国粹如同“干粪”,不能因“曾在我肠腹中”就加以永久留存。②吴稚晖对文言旧传统的辛辣讽刺、决绝摒弃得到新文学阵营同仁的同声应和。鲁迅在给钱玄同的信中言称中国国粹“等于放屁”,他在《青年必读书》中奉劝青年“不读或少读中国书”。直到晚年,鲁迅仍对中国文言旧传统耿耿不已,认为“方块字本身就是一个死症”,传统汉字“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③五四时期的周作人也认为传统旧文学整体上均是“非人”的文学,“中国文学中,人的文学本地极少。从儒教道教出来的文章,几乎都不合格。”④

在“大写的人”思想支配下,五四文学从理论到实践均呈现出一派先锋反叛气息。我们看到,五四启蒙思想植根于青年叛逆认知层面,五四文学选材普遍立足于青春反叛立场。五四时期春潮般涌现出的各种新文学社团如创造社、新月社、莽原社、语丝社、湖畔诗社的创作象“跳着,唱着,不舍昼夜的生命水”,充满冲决一切阻障的逆动活力。即使是以温情地关注社会人生的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其本质也如同鲁迅在《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著名的序言中所指出的,均不过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灵苦闷”的外化,是城市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的青春“乡愁”,其基本前提是对现实的愤激不满。那些后来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学史上公认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四文学作品,从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的《尝试集》、第一部富有影响的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及五四诗歌的集大成者郭沫若诗集《女神》等个体作品,到以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作家群的创作呈现,一切事关个人的、社会的、古往今来的事件陈述、心理描摹和话题讨论,无不源自青春叛逆视角。

当代青春文学指世纪之交、具体来说是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由青少年作者主笔、反映青少年思想、生活和审美情趣的为青少年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2000年伊始,中国大地上一种叫“80后”的当代青春文学,在个别地往外冒了几年以后,海啸般腾空而起,席卷各地,所到之处,水漫金山,令主流文坛前辈目结舌。2004年始连续数年北京开卷图书市场对各个门类图书市场额所作调查显示,以“80后”为主体的当代青春文学的总和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总和相同。小小少年人手一把板斧,全面挑战文坛经典叙事,一出山就与文坛前辈打了个平手,移动了传统文学的群山。

与五四文学青年一样,“叛逆”是当代文学青年最惬意的姿势。以“80后”为主体的当代文学青年横空出世的最初原因不约而同都建筑在对传统教育理念的质疑和批判基础上。青春文学领军人物韩寒在推出他的成名作《三重门》时明确表示出对现行体制教育的根本性否认,他认为全面发展的结果是全面平庸,“学习未必要在学校里学,而在学校里往往不是在学习。⑤郭敬明在上海卫视台的访谈节目中也曾说,老一辈年轻时大多重复着“没有自我”的事情,活得没有个性,也谈不上精彩,“80后”要做与前辈“不一样的大人”。调查发现,世纪之交率先获得成功的青春文学大多是在校严重偏科的“问题少年”,他们的写作初衷不过是发泄“独一代”的叛逆情绪,这赋予了当代青春文学深深的先锋叛逆色彩。

2 开拓性

开拓性与反叛性是文学先锋性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传统中国文学的创作和批评标准是“文以载道”。“文以载道”实际上是额定要求一切文学作品都自觉为封建意识形态话语下的政治、伦理服务。五四文学的开拓性首先在于对传统“文以载道”创作标准的改写。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先锋性不仅在于以白话取代文言完成中国文字的改朝换代,更在于它的深层开拓,在于它以“个人本我主义”替代了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评判准则,把个体的人从几千年以来从属于社会、民族、国家、家庭的旧观念中剥离出来,构建出全新的人的价值观念和文学价值观念。

与五四文学相比,当代青春文学呈现出更为纯粹的个人化的心灵梵唱特点。如果说五四文学的人本主义始终与国家民族等宏大话语捆绑锡合的话,当代青春文学创作则远离了抽象的形而上的宏大话语,他们的作品无所谓历史重量和社会责任,其先锋开拓不在于精神启蒙,而在于文学市场经营的有效运作。中国图书出版数字统计,当代青春文学横空出世之前,出自成人笔下的青少年文学作品共计一万余种、二亿余册,其中有80%的成为库存,剩下的20%销到小读者手上。从2000年到2004年,仅仅4年光景,当代青春文学就与主流前辈平分了整个图书市场文学类书籍的半壁江山,中国图书市场和期刊发行经过青春文学“重新洗牌”形成了全新的格局。当代青春文学的整体得势,表明中国青少年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文学历史舞台,他们建构拓出了、儿童文学之外的青春文学,从结构意义上填补了中国文学的历史空白。当代青春文学的横空出世,不是当今中国体制主流文坛所期望、所意料的,但它却不由分说地构成了自给自足、富有社会影响力的新型文学,使建国以来长期一家独尊的体制文坛从此“一分而三”,其先锋开拓力度可见一斑。

3 异质性

同属青春文学,五四文学青年与当代文学青年由于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体制、文学语境不同,文学先锋性的呈现方式和内在品质的差异明显。

同为先锋叛逆,五四时期青春理想是与建立新式社会、国家的理想密切相关的,叛逆的目的是追求人的解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及人的现代性的实现。就是说,五四文学展现的先锋叛逆精神建立在全面颠覆传统的宏大叙事话语基础上,反叛中充满理想、道德与人性的光芒。而当代文青在作品中的叛逆表现大多是精神空虚、厌恶学习导致的逃学、斗殴、性泛滥等,这种叛逆更多的是日常生活恶作剧,虽然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反省现行体制教育的价值意义,却并不具追求人性深度、审美高度等形而上的自觉意识,更无从象五四文学一样担负理想道德、社会人生等厚重命题。

同为“个人本位主义”当代青春文学的个人本体与五四文学差异明显。五四文学青年大多为物质困顿的“零余人”,当代文青的喜怒哀乐则普遍镶嵌着物质富足的印记。当代青春文学作者因为衣食无忧、生活优裕,其青春本位更多地呈现出狭隘自私、享乐主义的后现代色彩。五四文学青年为找寻个体存在的精神价值所产生的物质追求,到了当代文青这里颠倒本末演绎成为用物质追求来填充精神的空虚。不同时代赋予文学青年的不同精神品质,导致了其先锋内质的差异性。只是二者先锋异质性并不影响当代青春文学与五四文学先锋品性的相通――这不仅是由于五四文学与当代青春文学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体制转型的产物,二者都造成了转型时代的文化新气象,还在于当代青春文学在市场打拼中正在逐渐将视野从个人小宇宙转向社会大视界,逐渐厘清国家民族兴衰与个人命运的捆绑关系,他们的创作也开始象五四青春文学一样呈现出社会和人生担当。

4 结语

文学自身存在着瓦解既定文体的潜在可能性,一种新的文体的产生总是得力于一批富有先锋开拓精神的文学青年取代或瓦解旧有文学传统而成为新的主流。五四新文学以白话文学取代文言文成为现代文学的正宗,青春文学替代体制文坛文学成为市场的主流,中国现代文学的两次转型最终在两代青春文学的先锋变革中得以实现。当代青春文学要正式成为文学史承载的历史节点,最重要的不是拥有数量而是拥有质量,而是努力遵从文学逻各斯的审美约定,强化创作艺术责任,这样才能象五四文学一样获得可持续发展性。

本文所属基金赞助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五.四青春文学与当代新青春文学革新意义比较”湘哲社领[2012]14号 ;编号12YBB238

注释

① 刘克选.钱玄同:40岁就该枪毙.文史博览,2011(10).

② 张全之.从《新世纪》到《新青年》.新华文摘,2006(2).

③ 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第6篇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考尔菲德形象 好莱坞青春电影

前言

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下简称《麦田》)于1951年问世后,其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很快成了美国青少年效仿的对象。自然,主要以青少年为观众的好莱坞青春电影不想错过塑造这一经典形象的机会,但因小说作者塞林格坚决拒绝出售《麦田》的电影拍摄权,好莱坞的这一计划似乎被无限期地搁置了下来。然而,“塞林格的拒绝没能阻止制片厂借用霍尔顿的模型拍摄了《毕业生》、《餐馆》、《死亡诗社》、《青春年少》、《美国丽人》和《特伦鲍姆一家》这样一些影片。”事实上,自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青春电影诞生之日起,这类以青少年生活为题材的影片总是在不断地重复“制作”着霍尔顿・考尔菲德的银幕形象,结果“霍尔顿式”的影片数量之多,连评论家也惊叹“霍尔顿已经成了电影中被复制得最多的人物之一。”

《麦田》所刻画的霍尔顿形象包括两个侧面:一个是表面上离经叛道、愤世嫉俗的叛逆少年形象:另一个是内心纯洁善良、富有爱心的天使少年形象。面对腐败、肮脏的成人世界和庸俗浅薄的中产阶级价值观,霍尔顿表现出一幅经典的叛逆的姿态,以示对抗:他不肯用功读书,满嘴脏话,抽烟喝酒,又乱谈恋爱,甚至召妓。但在反叛的外表下,他内心里却正直善良,他不仅热爱儿童,同情弱小者,而且怀着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崇高理想。这两种形象的交结错综,生动地描绘出了徘徊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之间的青少年的困惑、思考和追求。霍尔顿的形象对包括好莱坞电影在内的美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至于有评论者称他成了“美国文化中象征青少年叛逆的神化式人物”。不同时代的好莱坞青春电影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霍尔顿的文学形象,从而塑造出了一系列经典的青少年银幕形象。

不同时代的好莱坞青春电影中的霍尔顿形象

20世纪50年代,随着象征保守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经典好莱坞的式微,美国影坛迎来了青少年叛逆片的第一个高潮。这一时期最著名青春片就是入选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影”的《无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Cause,1 955)。片中的主角吉姆・斯塔克可谓“霍尔顿的第一个银幕化身。”像霍尔顿一样,吉姆也出身于衣食无忧、生活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并且也是十六、七岁的中学生。霍尔顿的叛逆表现在他读书不用功,常常抽烟、喝酒,四处闲逛,还女友:而吉姆的反叛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仅喝酒、打架,还参加死亡游戏。霍尔顿反叛的动因是他与环境的格格不入:同样,吉姆也因不能融入家庭和社会而表现出挑衅的姿态。霍尔顿读书不用功,曾被多所学校开除:吉姆则因打架闹事,其父母只好靠不停地搬家来消除影响。小说中霍尔顿满嘴脏话,身穿风衣,倒戴鸭舌帽的叛逆姿态成了50年代初美国大、中学校学生争相效仿的对象,而吉姆的扮演者詹姆斯・迪恩所穿的牛仔裤和T恤则是50年代反叛青年的“标准服。”另一方面,在反叛的外表下,吉姆和霍尔顿一样,心底里都纯洁善良,充满了对弱小者的爱。霍尔顿非常关心在寒冷的冬天里,中央公园湖中鸭子的命运,他热爱天真无邪的儿童,乐于帮他们系鞋带,在博物馆为他们指路,并打算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来保护孩子们纯洁的天性。同样,吉姆看到自己瘦小的伙伴柏拉图衣服单薄时,就脱下自己的大红夹克披在他身上:当他注意到被父母遗弃的柏拉图脚穿两只黑红不同的袜子时,心里一阵酸楚:影片的最后,当柏拉图跑出别墅,并失去理智地向警察开枪时,吉姆对朋友朱迪说,“他把我们看作亲人,我们要保护他。”可以说,吉姆这一好莱坞经典银幕形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之前的霍尔顿文学形象。50年代著名的青少年叛逆片还包括马龙・白兰度主演的《野小子》(The WildOne,1954)和1955年的影片《黑板丛林》(Blackboard Jungle)等,这些影片也同样表现了青少年愤世嫉俗的叛逆心理。例如,《野小子》中马龙・白兰度所饰演的强尼像霍尔顿一样事事要求绝对的公正,不容许社会有半点偏倚,当他被问到“Whatare you rebelling against?”(“你反叛什么?”)时,他就显得和霍尔顿一样茫然和毫无目的,于是就有了马龙・白兰度的经典台词:“Whadayah got?”(你有什么?)

20世纪60年代的好莱坞青春片中,也常看到霍尔顿的叛逆身影。这一时期出现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反文化”(Counterculture)运动,许多青少年热衷于反叛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因此好莱坞青春片也偏重于塑造“霍尔顿”们的叛逆个性《毕业生》(The Graduate,1967)中的本杰明可以说是大学毕业了的霍尔顿。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刚从大学毕业的本杰明,本可以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或按照其父亲的意愿“考虑读研究生,再度冲刺,”但他似乎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只是每日游泳、开车,无所事事地闲逛。本杰明之所以没有去找工作,是因为他像霍尔顿一样厌恶中产阶级子弟大学毕业后所过的那种享乐主义、金钱至上又庸俗狭窄的生活。对于这种生活,小说中还没上大学的霍尔顿早就进行了预见:“我们得拿着手提箱之类的玩意乘电梯下楼。我们得打电话给每个人,跟他们道别,还得从旅馆里寄明信片给他们。我得去坐办公室,挣许许多多钱,乘出租汽车――去上班,看报纸,天天打桥牌,上电影院,看许许多多混帐的短片、广告片和新闻片。”小说中的霍尔顿本来就讨厌这种生活,影片中大学毕业了的“霍尔顿”(本杰明)自然不愿去选择这样的工作和过这样的生活。同样,本杰明没有“考虑读研究生,再度冲刺,”也是因为他不喜欢那种学校和家长的“读书,求学问,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的凯迪拉克”的功利主义态度。当本杰明被问及对前途的打算时,他说只是想“与众不同,”本杰明的“与众不同”其实就是与中产阶级价值观的不同,其叛逆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1969年的青春片《逍遥骑士》(Easy Rider)再现了“反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霍尔顿形象《麦田》中的霍尔顿生活在50年代“垮掉派”(Beaten Generation)文化中,而《逍遥骑士》的主人公怀特和比利则是长大了的、嬉皮士式的霍尔顿,他们身穿皮夹克,长发披肩,戴着墨镜,骑着特制的摩托车的形象,和早年霍尔顿身穿风衣,头戴鸭舌帽的反叛姿态并无本质不同。

70年代著名的一部“霍尔顿式”影片 是由乔治・卢卡斯执导的《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1973)。这部怀旧影片讲述了四个刚从中学毕业的好友阿强(John)、小陶(Terry)、小史(Steve)和小柯(Curt)在进入成人世界前的彻夜狂欢。影片中的四位主人公像霍尔顿一样,在成人世界的门槛旁踯躅不前,因为他们对逝去的美好时光无限眷恋。这种怀旧与狂欢与霍尔顿式的不愿长大和逃离学校到纽约去找乐子的过程可谓异曲同工。影片的结尾以字幕的形式交代了四人后来的下落,其中小陶的结局是在战争中被军方宣布失踪了。有意思的是,塞林格早期创作的一个有关考尔菲德的故事,也是以霍尔顿在战争(二战)中失踪结尾的。只不过《麦田》中的霍尔顿在二战时年龄尚小,不能参战,但根据小说中的时间推算,到1950年时,他应年满17岁,正是入伍参加朝鲜战争的年龄。据此,有论者设想了《麦田》中霍尔顿的最终下落:“这是我们为塞林格笔下的小孩所能想象出的唯一结局,即,像《美国风情画》一样,一行讣告在片尾的银幕上打出:霍尔顿・考菲尔德被宣布在朝鲜的军事行动中失踪了。”霍尔顿的最终命运《麦田》文本并无交代,但鉴于他和《美国风情画》的主人公的相似性,此片结尾的字幕亦可视作对霍尔顿命运的最终说明。唯一不同的是,小陶是在越战中失踪的,而让霍尔顿失踪的是朝鲜战争。

20世纪80-90年代的好莱坞青春电影也离不开霍尔顿的叛逆形象。80年代著名的青春片导演约翰・休斯被好莱坞编剧兼导演的凯文・史密斯称之为“我们这代人的J.D.塞林格”。作为一代人的“J.D.塞林格”,休斯“自然”拍摄了一批“霍尔顿式”的青春电影,其中包括《早餐俱乐部》(The Breakfast Club,1985)和《春天不是读书天》(Ferris Bueller’s DayOff,1986)等。《早餐俱乐部》塑造了五个出身中产阶级家庭的叛逆中学生群像,他们因逃课、恶作剧、说谎和厌学等原因,被迫于星期六早上接受学校的惩罚式的“禁闭”,影片描写了这五位中学生和校长及整个学校教育制度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春天不是读书天》以喜剧搞笑的方式讲述了三个中学生逃学前往芝加哥找乐子的故事,这与霍尔顿逃离潘西中学到纽约游荡的经历十分相似。80年代末的影片《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1989)集中刻画了七个反叛少年形象。他们成立“死亡诗社”,公然对抗学校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主人公之一的尼尔没有遵从父亲让他上哈佛当医生的愿望,因为像霍尔顿一样,他厌恶中产阶级所追求的医生、律师和银行家这些传统和务实的职业,却更喜欢演剧这种充满幻想和创造力的行当。《麦田》中霍尔顿终因无力对抗“假模假式”的世界而精神崩溃:影片中的尼尔则为了捍卫自己的理想,在面对僵化压抑的旧秩序时,选择了自杀身亡。进入90年代后,“霍尔顿式”的影片是有增无减。《我私人的爱达荷》(My Private Idaho,1991)塑造了两个叛逆青年的形象。主人公之一的司各特虽出身于富裕的上层家庭,但他宁愿在大街上贩毒和出卖自己的肉体,这种堕落的街头生活主要用来反叛自己的父亲。《青春年少》(Rushmore,1998)中的麦克斯则是“霍尔顿喜剧化的变身,”他不爱学习,却专事各种社团的课外活动,包括霍尔顿曾参加的击剑社活动,最终也像霍尔顿一样被学校开除。此外,在80-90年代还有一些青春电影,它们在塑造霍尔顿式的叛逆形象的同时,也刻画了青少年主人公在面对性问题时的那种“霍尔顿式”的困惑与探索。《麦田》中,霍尔顿不仅嘲笑同学阿克莱是个,而且还为自己有几次可以失去童贞的机会却没得逞而感到遗憾。霍尔顿对性的这种焦虑、困惑与探索在《最后一个美国》(TheLast American Virgin,1982)和《美国派》(American Pie,1999)等影片中得到了重现。前者讲述了三个中学生加里、里克和大卫几次没有得逞的性尝试,最后里克和大卫终于失去了童贞,唯有加里成了让人耻笑的“最后一个美国”:后者则围绕四位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如何兑现自己的诺言――在毕业前结束生涯――而展开,这些影片都生动地再现了当初霍尔顿面对自己身份时的那种困惑与尴尬的心态。

2000年以后的好莱坞青春电影似乎是更加有意识地重复“制造”着霍尔顿的形象。2001年的一部“霍尔顿式”的青春片是直接以影碟形式发行的《追击霍尔顿》(Chasing Holden)。影片不只是在片名上点明了这将是一个霍尔顿式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主人公尼尔・劳伦斯身上有着明显的霍尔顿“印记”。尼尔出身上层社会。其父亲是纽约市长:像霍尔顿一样,尼尔经历过精神创伤,在精神病院住过一段时间后,又被送进了一所私立学校。学校文学课上布置的作业是续写《麦田》中霍尔顿的故事,于是作为《麦田》的狂热爱好者的尼尔,带着女友开始了霍尔顿之旅,在此过程中尼尔展现出了和霍尔顿一样的病态心理和死亡愿望。2002年有两部影片也刻意复制了霍尔顿的形象。一部是由伯尔・斯梯尔思执导的影片《伊比的堕落》(IgbyGoes Down),影片讲述了少年主人公贾森・斯洛克姆(伊比的真名)被多所私立中学开除后,为了逃避就读军事学校,而在纽约上层社会游荡的“堕落”经历。该片首先是在故事层面上复制了霍尔顿的经历:同样是被几所私立学校开除,接着到纽约游荡,最后都要逃到梦想中的西部,只不过霍尔顿的西部是个模糊的所指,而且终未成行:伊比的西部指的是阳光明媚的加州,并最终成行。其次,在伊比的角色塑造上也模仿了霍尔顿的形象,影片中伊比母亲的饰演者苏珊・萨兰顿曾如是说:“我一直把《伊比》比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像霍尔顿一样,伊比很聪明也很爱讽刺挖苦,”此外,二者在个性上都有相似的矛盾性,即:都与家庭和上流社会格格不入,且都在“堕落”的游荡中试图保持自己的正直,难怪有影评人把伊比说成是“斯梯尔思手中霍尔顿的替代品。”2002年的另一部“霍尔顿式”的影片是《好女孩》(The GoodGirl)。片中的男主角汤姆・维特甚至把自己更名为霍尔顿・维特,因而成为了“最明显”的一个霍尔顿形象。汤姆因嗜酒被迫从大学退学,他酷爱读《麦田》,把自己等同于《麦田》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影片中的“霍尔顿”像小说中的霍尔顿一样孤独、反叛和迷茫,其最终的自杀身亡,可以说是兑现了书中霍尔顿一直报有的死的愿望。有趣的是,该片的中文片名,虽常直译为“好女孩”,但国内不少的电影网站上都赫然翻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足见《麦田》对该片的影响。2007年新鲜出炉青春片《查理・巴特利》(Charlie Bartlett)又是一部“霍尔顿式”的电影,美联社的娱乐新闻把该片的主人公查理・巴特利称之为“J.D.塞林格的不朽的霍尔顿之最新的银幕化身。”出身富裕的但个性反叛的查理在又被一所私立学校开除后,在母亲的护送下到当地的公立中学就读。初到时,查理免不了被学校的“混混儿”们揍得鼻青脸肿,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些同学都需要心理辅导,于是他在男孩的休息室挂了个招牌,把自己打扮成心理医生,为同学开药方,听他们倾诉自己的问题,按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在帮助这些孩子,没有别人帮他们。”一位电影专栏作家在谈到这部影片时说:“查理身上最根本的霍尔顿特征是,他一贯表现得很自我,那种自我就是不守规范的,甚至是有点古怪的性格。”关于查理身上的“霍尔顿特征”,这里要补充的一点是,他还具有霍尔顿那种乐于帮助孩子的善良天性。

结语

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第7篇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比以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青春期是一个过渡的时期,既属于儿童,也属于成人,身体发育和思维能力几乎和成年人一样,但在经济和情感上还需依赖父母,同时又渴望独立。他们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其实,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青少年的叛逆行为,也是他们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家长和老师的任务就是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渴望被尊重的心理,帮助青春期的孩子“找到自己”。

孩子每天在家庭中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们要多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做到心中有数,不要以如临大敌的态度粗暴地对待孩子。

一、将心比心,相互理解

每个成年人也都是经历过青春期的,因此当面对同样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们应当转换角色,以心换心地看待孩子的问题,要与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十几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他不会再像小时候一味的服从家长的命令。因此,要想减少孩子顶嘴的发生,家长必须改变原有的做法,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上,遇到事情时,应当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孩子的意见不整齐,也应当耐心地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明白为什么应当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孩子心里服气了,他的嘴也就不会那么硬了。

二、冷静处理,从容应对

当孩子有较严重的叛逆行为的时候,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去开导他们,也可以适当地请教心理专家,用理解的心态逐步解决问题。青春期的孩子一般不太懂得控制自己,当他对大人的管教不服气时,他可能会情绪比较激动,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跟着孩子一起急,更不能看到孩子顶嘴就大动肝火,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因为这样做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得双方的情绪更加对立,孩子会更加不服气,父子矛盾或母子矛盾也跟着激化和升级,最终孩子会对家长产生敌对,会记恨父母,个性强的孩子还可能会离家出走。

三、细心观察,适度放手

家长要学会多观察少干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把握重要的问题,给孩子定个大的框架和原则即可,让孩子在不违反原则、不超越界限的基础上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动,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力。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已经到了学习独立、自我管理的阶段,父母的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发育做到该放手时要敢于放手。如果每一件事都由家长做决定,孩子就会觉得很委屈,觉得家长对自己不信任、不尊重,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自被剥夺了,为了摆脱束缚争取自由,孩子就有可能选择与家长对着干。当然家长在适度放手的同时,也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适时加以指导和引导。

作为教师,我们也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那么教师应如何与叛逆学生相处呢?以下几点或许能给老师们一些启示。

1.多沟通,少命令

青春期的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走向成熟,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教师师需要改变方式,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

2.多授权,少束缚

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不被重视,不被欣赏,而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故意要弄出点动静。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具有叛逆性的孩子,适当的交给他们任务,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适当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同时,通过做事,让他们获得体验,使他们真证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3.多鼓励,少批评

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心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哪怕叛逆的孩子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埋怨,斥责。哪怕你再生气,也要控制好情绪。

4.多宽容,少苛责

叛逆的孩子因为缺点多,而不被人信任的时候也多,遭受的批评、责备也多。其实,他们往往因为自尊心太强,不被信任而使他们更叛逆。所以教师要试着相信叛逆孩子的话,哪怕你发现他说慌,作弊,甚至欺骗了你,你也不必急于揭穿。而要在恰当的时候,点到为止,并不断的创造条件,让他再去尝试做同样的事,他会对你的信任而感到愧疚,从而慢慢改正。宽容的对待叛逆孩子犯下的错,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关键是要正确引导他们在犯错中改错,在改错中成长。

5.多爱心,少急躁

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第8篇

关键词: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对待方法

        笔者多年来从事高中教学,对学生的青春期特点,叛逆心理深有体会。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转化工作就“正确对待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这个主题谈一些笔者的体会和做法。

        此年龄段的学生有相当部分是比较叛逆的,所谓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逆反心理的危害:“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充满爱意的班集体则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笔者努力把班级体,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笔者倡导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

        笔者在工作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帮助,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使他们渡过了难关,战胜了青春期的消极情绪。他们就是高二(13)班的全体教师和可爱的孩子们以及所有关爱高二(13)班的领导---尤其是德育处王荣春主任、年级主任房玉进、杨建刚团委书记、王清军老师等和学生的家长。所以在对待叛逆期的学生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家一起努力。笔者教高一学生时,这些学生有很多的坏毛病。高一刚开学时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差,集中调皮孩子多,有“十大金刚”的说法,德育处王荣春主任专门组织开会,会前让笔者好好了解情况,会上建议各处室人员、包括他自己与这些孩子结对子。通过大家的帮助及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一路走来,现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心态都非常好。学生们先后获得过冬季长跑团体奖、运动会方队表扬、团体操比赛第二名、优秀班集体称号、歌咏比赛最佳组织奖、课间操跑步三等奖、卫生示范班、卫生达标班、张文哲获年级演讲比赛三等奖等殊荣,并获得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这一年来逼着做得最多的就是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大朋友。

        在这期间,笔者的做法是,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高一接班,笔者就先想办法和他们搞好师生关系,与孩子们交朋友,用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到笔者的真诚,真正感到我笔者是为他们好。笔者平时的教育是在乎他们、关心他们的表现,不听话当然有批评,但笔者更多的是充当引路人。要求学生做事要讲求良心,尊重他人,要学会感恩,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地接受笔者的观点。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笔者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即便笔者偶尔火气很大,也尽量压住自己,提醒自己耐心点,避免与过于叛逆的学生发生摩擦,以免自己的绝招难以施展。所以接班至今,笔者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句,他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记恨他。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我们班,笔者把每个同学都看成朋友,对于差生,不管是在谈心还是闲聊,笔者总是注意给他们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他,认为他“行”。笔者的班级现在

[1] [2] 

有很多这样的男同学,他们学习成绩很平常,比较调皮,但体育成绩比较好,特别喜欢打篮球。但若直接强行反对他们去打篮球,学生一定会在心理上与教师抵触。所以笔者没有这样做,而是找机会和他们谈心。笔者说:“你若体育好,高考要比其他同学有优势,如果你今后考上大学,那你绝对是很吃香的,你知道吗,现在好多单位都喜欢艺体人才。找工作会更容易些。”此外,笔者和其它教师还建立了“一帮一”互助对子。

 在工作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学生不理解笔者及教师的所作所为,但笔者并没有在意那么多,仍然为学生的成长不断努力。笔者也与学生坦诚相待,他对学生坦诚地说,他在乎的不是那点班主任津贴,在乎的是学生是否有好的习惯,在乎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乎的是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

        紧抓学生心理特点,笔者在“和睦”“团结”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具体体现如下:邱东建转学—笔者开了简单的欢送会,本班的学生全到,其他班的学生也有同学来。学生们跟笔者的关系都特别好,学生有人称呼她李姐,班里男生大多调皮习惯不大好,笔者有时也打趣说他们“像土匪”一样,他们也打趣叫笔者“司令姐姐”,他们还将班级QQ群昵称就叫“盲盗”集团。不少的家长也告诉笔者孩子们在家懂事多了。

        笔者还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就是要让家长们知道,我们对他们的子女是真的很关心。家长会上,针对孩子的特殊心理发育时期,叛逆心理较严重,不论孩考试成绩和在校表现多么不尽人意,家长和教师都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事得其反。笔者劝慰每一个家长去找孩子的闪光点,回家之后表扬他们的进步、优点。不足也不要打骂,抓住时机正确引导。所以次日孩子们返校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一刻笔者觉得自己也是幸福的,孩子们也不会出现开家长会不通知家长的情况了。杨梅的家长专门来校说了一番话---“我原以为我已很会说话了,没想到()班的老师更会说,尤其是班主任说的更好---”,刘炳晨的家长---孩子进步了二百多个名次、王平的家长---“孩子进步很大,感谢老师”—李淦的家长---“孩子虽然在班级有点退步,但在年级却进不了不少,说明()班是一个团结进步的班,感谢老师”等。还有一位家长在会后说“把孩子交到这些这么负责任的教师手上,我们放心。还有很多感谢等等的话语,这些话让笔者心里很感动,觉得自己在心理方面工作还是有收获的。

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第9篇

【关键词】青春期 叛逆性 改变 成功

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这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孩子的性格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的加深,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织,心理极不安定 ,形成了叛逆的性格。主要表现为:

(1)他们忤逆正常的规律,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2)他们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老师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老师稍不注意,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就会产生反抗心理。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

(3)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要么废话连连,要么沉默寡言。

(4)他们喜欢自我显示。孩子虚荣心很强,他们穿华丽的服装,在同学中做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就是要显示自己。当然,还不止这些。所以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老师,就一定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正确疏导处于叛逆中的孩子。

那么教师应如何与叛逆学生相处呢?以下几点或许能给老师们一些启示。

1.多和学生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比如:他们容易伤感,容易激动,容易发怒,教师要给孩子发泄情绪时间,有些事情事后处理会比事发当时效果好。

2.适当授权,放飞雏鹰,给他们历练的机会

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不被重视,不被欣赏,而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故意要弄出点动静。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具有叛逆性的孩子,适当的交给他们任务,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适当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同时,通过做事,让他们获得体验,使他们真证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3.多鼓励,少批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哪怕叛逆的孩子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埋怨,斥责。哪怕你再生气,也要控制好情绪。要知道,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他要是不想接受你也是枉然。所以,教师就要另辟蹊径,别想用你的气势压倒学生,那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在心里埋下了一座“火山”。

4.多宽容、多信任信任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因为缺点多,而不被人信任的时候也多,遭受的批评、责备也多。其实,他们往往因为自尊心太强,不被信任而使他们更叛逆。所以教师要试着相信叛逆孩子的话,哪怕你发现他说慌,作弊,甚至欺骗了你,你也不必急于揭穿。而要在恰当的时候,点到为止,并不断的创造条件,让他再去尝试做同样的事,他会对你的信任而感到愧疚,从而慢慢改正。宽容的对待叛逆孩子犯下的错,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要知道,大人一个错误有时还会犯多次,为什们我们就不能接受孩子犯错呢?关键是要正确引导他们在犯错中改错,在改错中成长。

5.用真情去感动叛逆的学生

叛逆的学生很少因为老师言辞激烈而愧疚落泪,而老师肺腑之言,真情的爱,却可以使他们泪雨滂沱。有些叛逆的孩子是他的生活环境造成的,教师要在生活上真诚关心叛逆的孩子,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他就会因感动而改变。其实,叛逆的孩子有时就是一个“弯”没转过来。教师要耐心地在“拐角处”等待,等待一个因感动而改变好的孩子向你走来。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