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网络经济学特征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2 09:40:38

网络经济学特征

网络经济学特征第1篇

把握网络经济时代特征

要建构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必须对网络经济时代的特征进行科学概括和总结,总结起来其主要特征有:

第一,全球化特征。网络经济时代,比起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富有全球化的进程和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地理空间上,互联网可进行全球信息传播,全球性的交易没有地理位置的障碍限制,人们之间的距离被缩小到了咫尺,使网络经济的市场具有全球化特点。二是在信息资源上,互联网体系因适应无限制的信息存储空间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全球各地的网上信息可以便捷地检索和迅速地传播,使不同地域的经济联系更加便利。三是网络经济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制,可以全天候服务,24小时随便上网。

第二,整合性特征。网络经济的竞争是高层次的竞争。超时间性和地域性,使竞争广度大为拓展,企业着眼于全球市场,面对全球性竞争。这种高层次、全球性竞争极为复杂,竞争需要包括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文化、信息、法律等各个方面合力的作用才能取胜。

第三,变异性特征。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网络经济的竞争中,竞争方式花样翻新、各种各样,往往是所料不及。因此,谁能有前瞻意识,超前把握趋势的能力,谁才有可能在突然事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高风险性特征。网络经济在发展中极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黑客入侵、网络犯罪、病毒侵入等都会造成风险。据统计,全球近年来的电脑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每年以30%的惊人速度递增,其中金融业的发案率占61%。利用网络犯罪形式也多种多样,诸如利用系统缺陷、采用截取信息、使用网络窥探器等等。因此网络经济是一种风险极大的经济运作形式,必须有对各种风险的防范措施和足够的承受能力。

第五,高注意力特征。网络经济具有直接性、快速性、信息量大等特点。直接性是指使用网络,企业可以绕过经销商直接与需求方沟通,客户也可以直接订货甚至指令生产。这种供求双方直接的关系,取消了中间环节。快速性是指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纤传输信息,可以高速度传播、收集、整理、利用信息。在直接、快速、大量信息面前,最引人注意的信息才有时效性,因此,高度的注意力是网络经济的一种客观要求。

第六,互动性特征。与传统经济相比较,网络经济强化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从而使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动性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这种互动的方式更加以消费者为中心,甚至是消费者积极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其结果当然产生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通过和顾客的不断交往,也能了解每个顾客个性需求进行生产。

第七,虚拟性特征。网络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实物经济,它的基本表现方式是以虚拟化形式出现的。这种网上虚拟经济不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脱离,而是相互并存,相互促进,培育和发展虚拟经济的成长,己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第八,创新性特征。网络经济是创新性经济,这源于现代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经济需要强调研究开发和不断创新。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要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等等的配合。

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变革

针对网络经济时代特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化思考。经济全球化要求人们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发生相应的变化,全球化策略思考是网络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必需接受的事实,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受全球化的影响。

第二,整合性思考。网络经济整合性特征要求人们必需具有系统性的观念,将各行各业各门学科结合起来,而不再是独立的在自己的行业和学科中自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从思维方式上着手改变人们的经济观念,使其真正意识到整合性思考的意义。

第三,前瞻性思考。由于网络经济的变异性,决定了在这一时代,必须将把握趋势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做。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重过去的经验,工业经济时代重当前的实际,信息经济时代重未来发展的话,那么作为信息时代的延伸,网络经济时代只有把握趋势,才能获得发展。因此加强超前意识,提高前瞻性思维的能力,就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重要使命。

第四,风险性思考。网络经济中所蕴含的风险比起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大,人们必须具有对待风险的正确态度,做好对风险的预测、预防、回避以及承受等等,这也同样需要首先在思维方式上的调整,真正使人们对风险性高度重视。

第五,互动式思考。网络上的交流使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改变,那就是把封闭的单向思维变为开放的互动式思维。因为只有互相的沟通才可以真正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就需要从自己的圈子里走出来,进入到对方的世界中,把握对方的真实信息,才可以使双方互相信任。所以互动式思考必然成为网络经济条件下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

第六,个性化思考。网络经济一改传统销售方式,而采用网上与消费者直接销售的方式,从而使每个人的特殊需求得到满足,这就是网络经济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企业经营者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用个性化的思考去面对每一位消费者,个性化思考将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

第七,创新性思考。网络经济是以不断创新为动力的,创新是人们时时努力的方向。在网络经济时代,任何阻碍创新的旧的

思维方式都将被淘汰,创新性思考是网络经济的时代精神。

建构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途径

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为建构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建构网络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指导,这就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网络经济的实际出发,分析研究网络经济运行的规律,冲破传统思想的框框,大胆创新,这是建构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网络经济属于高科技,高速发展的经济,其运行情况复杂多变,且体现的是高层次的竞争,这就要求思考问题必须坚持辩证法,全面系统的、多角度的看问题。特别是网络经济是新型的、复杂的经济,要建构其思维方式必须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只有理论思维提高了,才能正确概括和总结网络经济的概念和特征;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经济运行方式的规律;科学的适合网络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来。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映时代的特点,以其特定的方式,概括地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对建构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理念有指导作用。

第二,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网络经济思维方式具有时代性,它必须跟随时代的脉博,随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因此,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建构,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这样可以为其注入活力,提供动力。

网络经济学特征第2篇

【关键词】信息经济;网络信息经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一、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

在经济理论中,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申农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减少,这便是信息经济学的起点。而作为网络经济的起点,计算机网络是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信息经济是以高技术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对于网络经济的含义分为两类:第一类认为网络产业即为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群;第二类认为网络经济包括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在内的一个总体经济的概念。二者都是对新经济形态的描述,表达的对象是一致的,主要是看问题的角度和强调的重点有区别,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而网络经济强调信息及其技术与经济的网络化特征和效应。

二、网络经济的内涵

从经济形态和规律角度来看,网络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作为信息经济的产物,与传统物质经济不同,网络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基础经济形态和结构。网络经济更关心信息商品、版本划分、网络效应、路径依赖、锁定、正反馈、电子版权、竞争与合作、信息政策等这些在传统经济领域和信息经济初期没有的新事物、新规律。

从产业经济的发展变化来看,网络经济的主体是网络及其相关产业。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CREC)1999年的研究报告把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网络经济分作:网络基础结构层(Internet Infrastructure)、应用基础结构层(Internet Applications Infrastructure)、网络中介服务层(Internet Intermediary)、互联网商务应用层(Internet Commerce),每一个层次都有其代表产业和公司。

从商业模型的角度来看,网络经济促生了电子商务和虚拟市场。一般来说,电子商务就是指计算机与电子网络基础上,利用现代电子设备和软件实现商业交换和业务管理的全过程。虚拟市场是伴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市场环境,是网络环境的产物。在虚拟市场中既有对现实市场的模拟,又有全新的交易规则和交易体验。根据梅特卡夫原则,因特网的价值会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呈平方级的增加,所以网络经济对社会实际的经营活动影响潜力不可估量。

三、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影响源于网络改变了社会信息交流的模式,进而改变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运动规律。在这些改变中,较明显的有2个方面。

(一)挑战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工业社会中,边际收益递减是普遍的经济规律在网络经济中边际收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显现出递增趋势,这种特征来源于信息的共享性和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消费的非竞争性。网络经济的主要产品是信息产品,它可以零边际成本大量复制生产,而每一份信息产品的价值并不因此而降低,从而在信息产品生产领域,网络经济表现出强烈的边际收益递增特性。

(二)对市场均衡、垄断等产生重大的影响。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着特殊的成本结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产出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在网络经济中,供求难以均衡或即使均衡也不稳定的特点不仅使市场充满了不稳定性和风险,也增加了确定信息产品和服务价格的难度,产品的价格更多地由市场的需求曲线和市场结构所决定。

四、国内外网络经济学学科发展综述

国外网络经济学研究起步早,并且已经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谢伊提到网络经济产品区别于传统经济产品的四个重要特征:互补性、兼容性和标准;消费外部性;转移成本与锁定;生产的显著规模经济性。他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按产业类别讲述了软件产业、硬件产业、电话、广播、信息市场及其它网络产业。

国内学者将网络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进行了比较。纪玉山等指出网络经济是一种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不会改变和取论经济学揭示经济本质的规律,但在经济现象形态上会拓展应用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周朝民针对网络经济这一新兴现象进行理论探讨。他认为网络经济学较之传统经济学,特别是西方经济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黄宗捷等(2001)介绍了网络经济和网络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十大瓶颈等。濮小金、司志刚介绍了网络经济的概念、特征、基本理论,网络产品生产、营销、网络垄断和竞争,网络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及网络安全问题等。

五、存在问题

没有将网络经济学与网络实务区分开来,大部分学者的著作内容有关网络实务,不讲隐藏在网络经济背后的经济规律和原理,网络经济学学科内容与名字相去甚远。

已有的研究是零散的,没有系统化。个别教材或教学也讲了网络经济学原理,但宏观的多,微观的少,不系统、不完整。宏观知识多,微观知识少,并没有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概念体系,也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需要。

我们应把与相关学科交混、粘结在一起的网络经济学从这些学科中剥离出来,确定网络经济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方法和理论框架应该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针对国内外网络经济学教材偏重实务、很少讲原理的现象,国内外学者应抽出隐藏于网络经济背后的规律、定理和原理。研究中要更侧重于微观,并且重点应放在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未探讨或未做深入探讨的问题上面,对网络经济产品的特征进行详细论述。网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定理、规律等,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规范出来的,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和学术争鸣中形成。因此十分有必要介绍解释网络经济现象的不同观点。

参考文献

网络经济学特征第3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 消费心理 信息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99-02

一、网络经济内涵概述

网络经济(Internet Economy)顾名思义,指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关系。它以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网络产品为主要内容,以高科技为支持,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灵魂。网络经济虽然是全新的经济形态,但并非独立于传统经济的体系,而是传统经济在网络时代的高级形态。一方面,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的衍生形态,网络的发展能使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交易成本降低,由此也能使过去因经营成本过高或达不到规模效益的部门步入盈利的行列。同样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会使部分产业的成长周期得以延长,如此等等都是网络技术发展对传统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反过来,现代技术和传统经济又构成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现代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是网络技术的基础,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信息是互联网传播的内容。因此,网络经济大体上还是要遵循传统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关系原则,因而必须依存传统经济才能发展。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相对独立性也构成了对传统经济的挑战。重点表现为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在传统经济学中,供求均衡理论是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市场均衡是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共同决定的。其反映出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就是说,每多生产一个产品,市场价格就下降,而生产成本却几乎不变,因此最后市场所带来的收益始终是越来越少。诸如此类的传统经济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对现实的许多经济现象的分析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而网络经济将某些传统产业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推向普遍后,从而逐步突破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甚至于质疑了供求规律。网络经济的产品多为信息产品,其产品研发成本多为一次性的,而生产成本则在操作的便捷下可忽略不计,产品数量的多少、消费者的多少,几乎不会影响到整个成本和价格。

探究网络经济的内涵特征,必须结合它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在梳理区别和联系中得到体现。而无论是网络经济还是传统经济,都无法回避一个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越来越趋近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消费。

二、网络消费行为动机及其心理特征

(一)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是消费者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也叫做消费者行为,这种概括主要是从市场角度考察消费者选购某种消费对象的动机及其决策过程。由于消费是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又是由众多的消费者个人行为构成的,而消费者的购买又是一切市场活动的中心问题,因此消费行为问题,也就成为传统经济理论基础和行为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消费行为的核心问题是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的形成问题。消费者的行为趋向,是决定和影响消费者的各种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者自身的欲望是驱策消费者去购买的主因。它既产生于消费者的内在需要,又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强烈的需要会成为决定某一时期的消费行为的支配力量。但是,某一需要还要取决于消费者个人的习惯、个性和家庭的收入总水平与财产额的高低,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特点,等等。外界环境是制约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性因素,它包括社会因素和企业因素两个方面。

(二)网络消费行为动机

消费行为概念的理论基础还是传统经济学,即以需要来构成消费动机并支配消费行为。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网络消费行为似乎有所突破,不再专注于需要对消费行为的绝对支配作用,而呈现出多元化、动态化的特征。

1.便捷型动机

网络技术应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了资源的世界性瞬间共享。因而网上购物的最直接的吸引力就在于购买商品只需要点击鼠标,并几乎按照自己的意愿搜索商品,并进行对比、挑选,在整个购买、验货、退货、退款等过程中又异常便捷,从而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迎合了网络经济追求速度的大趋势。这种方便快捷的购买渠道和消费方式足以突破“需要”的限制,而对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行为进行成功的激励和培养。

2.低价型动机

低价型动机是消费者追求商品低价格的一种消费动机。网上购物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网上销售的商品价格普遍低廉。由于通过网络销售产品,可以减少经销商、商等中间环节,采用订单生产、减少库存,从而降低了成本,因此往往同种商品,网上的价格比超市和商场的价格低廉,许多网络消费者就是冲这一点采取网络购物的。因此,低价定位策略也是网络销售过程中十分有效的一种策略。低价动机虽然在传统经济行为中也是生效的,但是传统经济中,商家降低价格依靠的是不同于其他商家的独特的生产技术、管理手段和营销策略,从而在生产、分配和交换领域降低了能耗,从而降低了价格,获得了竞争力。而在网络经济中,网上购物的商品整体上要低于商场商品,而在这个基础上,各个网购站点再进行各自的价格大战。因此,这里的“低价”对需要的激发是双重的。

3.猎奇型动机

这种动机比较好理解。因为网络经济是一个新兴事物,网上购物也自然带来全新的体验,带给消费者无与伦比的新鲜感,史无前例的选购、付费、退货方式强化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这一点在传统经济模式中也能够见到。产品包装和营销理念的新奇特,也是为了吸引消费者驻足观赏、增加购买的可能性。而网络消费本身就是一个前无古人的经济行为,它赋予了消费者更为宽广的主体选择性和自由的时空选择性,从而形成了网络消费者固定的网购冲动。

4.炫耀型动机

由于猎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和激发,网络消费者往往以网购作为实现自我、向他人炫耀的资本,更是标榜个性、树立风格化生活方式的首选。很多年轻人以网上购物为时尚,选购与自己个性想匹配的个性化商品,用以在自己的社交圈表现和炫耀,从而实现自我意识的扩散目的。这都与消费商品本身关系不大。

以上动机,大体来说,都突破了传统消费行为动机的外延,代之以更为高层次的动机形成因素。而形成这些动机的,往往是网络经济环境对现代消费者心理的重新塑造和影响。

(三)网络消费者心理变化

1.消费心理的理性化、个性化

理性化表现为消费者消费满足感标准的提高。伴随着全球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商品数量和质量都空前提高,因而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因为全球经济的主题由提高生产转向了刺激消费。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步步提升,将消费动机锁定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上,而将生理和安全需要抛到脑后。因此消费者会以更为深刻、更为理性的态度对待消费行为。而网络经济由于其有效利用了网络这个巨大的信息载体,将商品的信息以瞬间无穷尽式的方式传输给消费者,使得消费者可以施展这种理性来锁定商品。个性化表现为消费者越来越按照自己的审美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等私人化方式来选定消费对象和消费手段,而网络在经济领域上的应用恰恰是在迎合这种个性化消费,网上购物也是在以更为人性化、个性化的形象展示给消费者。

2.消费心理的娱乐化、快餐化

由于网民中青少年群体是主要成员,这一群体对于网络给予更多的是娱乐需要的满足,继而将这种需要移至网络经济领域。很多年轻人习惯网上购物,就是为了标新立异、寻求刺激,而往往对商品本身并没有直接的消费兴趣。追逐时尚,对新事物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消费品的“寿命”一般较短,产品更新的速度较快;由于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但缺乏耐心,注意力容易转移,如果浏览一个站点很费时间,就会很轻易地改换其他,由此又体现出网上消费者“好奇而少耐心”的另一特点。网上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有一种类似于儿童的消费性格,需要不断地有新事物来唤起兴奋,也就是说,他们在消费行为上“孩童化”了。这种快餐化的倾向,也恰恰是网络文化的一大特征,泛娱乐化,且瞬息万变。

三、对我国网络消费的一点体会

(一)明确网络消费主体的群体特征

把握消费主体的心理特征,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前提。而明确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需要对该群体的整体特征进行全面把握。我国网络消费主体集中于知识精英阶层,一般具有高学历、可观收入和相对先进的消费理念。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我国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高速增长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速度也将是不可限量,因而未来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生产、谋求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而知识分子和知识精英阶层也将成为网络消费的生力军。由于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最大的区别就是,信息取代资本,成为协调经济关系、优化资源配置、维系社会化生产的核心因素。因而,优化、细化、强化信息的基础性作用,并力求开发知识阶层这一巨大潜力市场,则是未来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落脚点。

(二)网络消费是一个动态过程

网络虽可以提供一些即时性消费内容,但主要地还是提供一系列的“功能”,因此网络消费一般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过程。实际上,自工业革命以来,消费过程的概念已经为人们所熟悉,汽车、家电、电话都是以提供“功能”而引发消费过程的实例。这类消费不是在短时间内消费掉消费品,而是在长期间内使用消费品,从而使消费成为一个历时性的动态过程。网络消费的历时性过程,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使消费效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因而,网络产品设计、网络营销手段优化、全新的网络消费动机培养手段,是未来网络经济商家们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倪清燃,张根荣.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J].经济师,2008(2).

[2]葛幼康.网络经济中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6).

[3]高晖.网络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6(4).

网络经济学特征第4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非线性

中图分类号:TP183;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1-0088-03

0引言

利用经济指标的准确预测是国家对宏观经济正确调控的必要前提。但经济系统,特别宏观经济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广泛存在着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作用关系;而在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各种宏观经济模型,大都是线性模型,很难把握宏观经济系统中的非线性现象,必然导致经济预测的误差加大。学者们因此对各种线性模型做了不少改进,如建立分段线性模型、参数时变线性模型等,但结果并不理想。于是人们寻求一些非线性工具进行宏观经济建模。而神经网络具有并行计算、分布式信息存储容错能力强、自适应学习功能等优点,在处理复杂的人工智能和非线性问题上显示了优越性。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

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结构是前向的多层网络,含有输入层节点、输出层节点和一层或多层的隐层节点,同层的各神经元之间互不连接,相邻层的神经元则通过权值连接。当有信息输入BP神经网络时,信息首先由输入层节点传递到第一层的隐层节点,经过特征函数(人工神经元)作用之后,再传至下一隐层,这样一层一层传递下去,直到最终传至输出层进行输出。其间各层的激发函数要求是可微的,一般是选用S型函数。最基本的BP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隐层,输出层这三层节点的前馈网络,其结构如图1所示。

BP神经网络使用一组样例对网络连接权值进行学习训练,每个样例都包括输入及期望的输出。在正向传播过程中,首先将训练样例的信息输入到网络中,输入信息从输入层经隐层节点逐层计算处理后,传至输出层。在计算处理过程中,每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下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如果在输出层得到的结果不是所期望的输出,那么就转为反向传播。反向传播把误差信号沿原连接路径返回,并按照一定原则对各层神经元连接权值进行适当修改,直至第一个隐层;这时再开始进行正向传播,利用刚才的输入信息进行正向网络计算。如果网络输出达到了误差要求,则学习过程结束;如果达不到误差要求,则再进行反向传播的连接权值调整。这一过程不断往复,直到网络正向计算输出结果达到误差要求为止,学习就告结束。网络训练结束后,在用于求解实际问题时就只须使用正向传播。

2具体应用

2.1 样本获取

神经网络建模关键之一是网络训练样本的选取。在模式识别征抽取是一个重要环节,抽取稳定且有效的特征是识别系统成功的关键。神经网络建模也就是对系统进行模式识别,神经网络中的特征抽取也就是样本的选取,包含原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变量选择及数据预处理;只有经过这些步骤后,才能对神经网络进行有效的学习训练。训练样本质量直接影响网络应用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能表达对象全面特征的样本,好的训练样本能提高网络学习速度和效果,并提高网络泛化能力。建立本预测模型时选取样本,首先是建模必须建立在一个基本固定的环境下; 其次是样本选取应涵盖系统特征的信息,要能够包含在控制中的输入输出特征,能给神经网络提供较为全面的边界信息。本模型旨在对西安市14个指标2008年的数值进行预测: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财政预算、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进出口总额、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在排除各年可能发生异常情况下,用各指标前几年数据预测紧接着下一年的各指标数据。

2.2 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网络经济学特征第5篇

一、网络经济下财务会计的特点体现分析

(一)网络经济下财务会计的特点分析

网络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的财务会计也呈现出了新的面貌特征,其中财务会计的实时性特征比较突出。网络经济下的会计信息的管理和传统有着很大不同,在信息的传输及时性以及信息的共享方面能有效实现[1]。在财务会计核算的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使得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实时性得到了加强,在整体的工作效率上有了提高。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特征还体现在综合性层面。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建立下,对传统的财务会计处理弊端有了突破。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对信息的整体串联目标得到了实现。在这些财务会计的特点方面是传统财务会计信息所没有的。网络经济下财务会计的特征还体现在公开性上,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能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及时准确的公开。这些信息在网络支持下,就提供给决策人重要的决策依据,对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地位就有着积极作用[2]。这一公开性特征也和开放性特征相对应,使得财务会计信息数据能实现二次加工,在财务综合信息能力上能有效加强。

(二)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产生的影响体现

网络经济环境下,对财务会计产生了多层次的影响,首先在财务会计环境方面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对企事业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结构得到了有效。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管理的结构实现了层次性目标。在财务会计信息的交流方面更为方便,以及在资金的流动方面也得到了加强,这些都能为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打下了基础。对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产生的应用体现在处理方式上。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处理主要是通过手工记录,在整体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对财务会计的信息处理方式就得到了有效改变[3]。构建完善的网络财务会计处理系统,对财务会计信息处理的高效化目标能有效实现,在电子原始凭证以及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目标也能有效实现。这些都比较有助于财务会计的整体工作效率提高。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还体现在财务报表层面。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会计报表能表格化的形式呈现,电子表格的制作比较简单,并能在报表的传递以及共享目标上得以实现,对投资者以及财务会计需求者的信息交流有着保障。

二、网络经济下财务会计的发展策略探究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发展,就要充分注重在安全措施上加强实施。网络技术的应用对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提高有着促进作用,但是在安全性上也受到多方面的威胁,加强财务会计的安全措施实施,就要从多方面实施,对财务内部控制要进一步强化,并充分重视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财务会计的质量[4]。对于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安全问题防范,就要重视安装杀毒软件以及防火墙和加密技术应用,通过多种技术综合性应用,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加强财务会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企业在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对财务会计的工作进行优化,就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这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在具体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就要注重配备先进的网络设备,以及在软硬件的及时性更新升级加强重视。发现了软硬件质量问题,就要及时性处理,保障网络基础设施的质量。加强网络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网络经济环境下,对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水平提高,就要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人员对网络技术的应用操作水平要不断提高,以及在相关的理论知识上深化学习。在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会计的相关法律知识等方面也要加强学习,从而提高网络财务会计法律意识,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财务会计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质量水平提高,就要充分注重管理模式的优化,以及注重财会新思想意识的加强,注重对新技术科学性的应用。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财务会计的工作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质量提高。

作者:董长胜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柯瑞.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6(10).

[2]李蒙.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问题[J].商,2016(22).

网络经济学特征第6篇

基金项目:本论文得到了河北社科基金:商业模式理论基础研究-战略视角(HB12GL067)的资助。

摘要: 本文将商业模式热潮与新经济时代背景的复杂动态特征相联系,论证了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在复杂动态市场结构中的角色,明确了微观立场和中观立场相结合的整合研究立场以及基于社会网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商业模式的功能,并构建了基于社会网的商业模式结构模型。最后,基于社会网的商业模式模型,分析复杂动态环境下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并以小米公司为例,阐述了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研究表明,根据基于社会网的商业模式模型,掌握市场的运营规律,影响企业家的预见性,进而影响企业战略分析。

关键词 :商业模式;企业战略;市场角色;社会网

1、问题的提出

商业模式是近几年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商业模式的本质定义、功能、结构是重要的研究主题。在商业模式的本质定义方面,有影响的学说主要有故事说、总体逻辑说、关系说、规则说。故事说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书写一个关于企业帮助客户创造价值的故事(Megreeta,2002)。逻辑说强调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总体逻辑(Charles Baden-Fuller & MaryS.Morgan,2010)。关系说侧重跨企业边界的交易结构(Amit & Zott,2010)。规则说将商业模式建构在企业的规则上(李东、王翔等,2010)。

转换机制说和情境说是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功能理论。转换机制说从技术创新与管理视角出发,将商业模式视为能够帮助企业释放并占有技术商业价值的转换机制(Chesbrough,2010)。组织情境理论将商业模式与战略联系在一起,认为商业模式比战略更抽象,是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Teece,2010);商业模式的蓄利功能,提高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可预见性,成为影响企业战略的直接情境(李东、王翔等,2010)。

在结构方面,国际上认为商业模式由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以及关键流程构成的学说很有代表性(Morris,2005)。翁君奕提出商业模式由价值对象、价值内容、价值提交和价值回收活动构成,这一观点在学术界的影响较大(翁君奕,2003;2004)。魏炜等提出商业模式构成六要素,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该学说在业界影响较大(魏炜、朱武祥,2010)。

纵观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商业模式本质定义、功能和结构研究具有下列特点:首先,商业模式功能研究的新经济时代的复杂和动态特征模糊。在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商业模式研究受到学界和业界重视,表明新经济赋予商业模式以独特的意义和功能,但在研究中往往脱离具体的新经济时代背景。学者们已经开始重视新经济的时代背景(王学东、董大海,2012;张敬伟、王迎军,2011;李东、王翔等,2010),但是复杂与动态特征没有进入到研究视野中。其次,站在企业视角重视企业活动的微观立场占据主流地位(程愚,2010),忽视了对商业模式跨越企业边界的产业特征的中观研究立场。第三,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问题尚未明确。由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层次不同、研究立场不同,导致不同研究框架下提出的商业模式概念的内涵差异往往很大(郭蕊、吴贵生,2014;张敬伟、王迎军,2011);二者的对比研究中往往将内涵差异很大的商业模式概念与战略概念作为比较对象,难以对二者作出严格并且有意义的区分。

在上述三个问题中,忽视新经济时代的复杂动态特征是关键。经典的结构-行为-绩效(SCP)框架表明环境赋予企业行为以意义,只有突出新经济时代的关键特征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才能更精确的把握商业模式的本质,明确商业模式的研究立场,进而明确商业模式的功能,建立商业模式的结构。已有针对新经济时代的不确定特征进行的商业模式功能和结构的研究,对不确定特征进行了简化;针对新经济特征的复杂动态特征进行的商业模式研究尚未检索到,这将是针对商业模式结构和功能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目前缺少针对复杂动态特征的商业模式研究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缺少处理复杂动态特征的工具;这也是面向复杂动态情境下商业模式研究的关键所在。

社会网理论是中层理论(middler angetheory),能够在宏观理论和微观因果模型之间建立联系。社会网认为经济行为是镶嵌在社会网之中的(Granovetter,1985),企业在社会网中的结构位置对网络成员的资源和权力取得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深深的影响着网络成员的行为(Burt,1992)。作为中层理论,研究企业在社会网中的位置、关系及其对行为的影响,是社会网理论与分析方法的长处所在。因此,有必要引入社会网理论,研究复杂动态市场的网络、节点、相互关系,构建基于社会网的商业模式模型。社会网是社会学与管理学研究领域处理复杂动态特征的重要工具,但是查阅商业模式研究文献,尚未发现采用社会网视角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建立微观立场和中观立场统一的研究框架是商业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也将为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研究提供统一的研究框架,采用社会网视角非常有前景。

因此,针对商业模式研究的上述特点,本论文通过基于社会网视角的分析,提出关于商业模式本质定义,探讨了商业模式的研究立场、功能和结构的新理论,并澄清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问题。

2、新经济时代的复杂和动态特征

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层出不穷的不确定性。高速发展的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以及市场全球化,深刻地改变了企业的运营环境,其中复杂性和动态性是企业运营环境的两个极为重要的特征。

在系统科学中,复杂(complex)是与“独立自主”相对的,用于突出系统各节点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得企业、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更为容易,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错综复杂。在消费者市场中,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建立“社区”,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联系,并形成“领导者”和“追随者”的互动关系,提高了消费者需求的演化速度。在供应商方面,互联网技术降低了公司与其合作伙伴的通讯成本,提高了沟通效率,因此公司能够尝试以不同的供应商网络形式创造价值。互联网也促进了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消费者能够直接影响企业,企业也可以采取同样的直接联系方式来影响消费者。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既在不断地制造新市场和新机会,同时也在不断地破坏原有的秩序,形成“创造性破坏”。“复杂性”是企业运营环境的一个基本特征。

信息以及互联网技术支持的强相互作用下,企业运营环境的动态特征更为明显。首先,消费者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市场的加速演化,需求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短。其次,企业和合作伙伴的强相互作用,导致技术的发展日趋快速,供应商网络的重构速度也在增强。第三,消费者和企业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市场和供应商网络的演化和重构。从时间维度来考察,这些演化就构成企业运营环境的动态特征。

3、商业模式的本质、研究立场和功能

对于企业运营而言,复杂和动态特征既带来了挑战,企业的角色难以确定。同时也给予了机会。一方面,市场的复杂动态特征加大了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预见性问题。尤其是风险投资偏好的新市场开发上,消费者需求和供应商网络的复杂动态规律更为令人捉摸不定。另一方面,复杂动态的市场也给企业运营提供了新的机会。无论是风险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需要提高对复杂动态市场环境的预见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模式才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在复杂动态市场结构中的角色,包括企业在市场结构中的地位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价值活动预期系统。市场结构与企业角色之间的相互互动,是市场结构与企业角色复杂动态特征的来源之一。从中观立场出发,商业模式描述的由消费者、企业及其合作伙伴这些角色互动而构成的市场结构,强调市场结构受到角色之间复杂互动的作用的动态特征。站在微观立场,商业模式表征市场结构中企业的角色,强调角色的互动受到市场结构的制约。中观层面的市场结构与微观层面的企业角色之间的互动作用是商业模式复杂与动态特征的又一来源。

由于企业的角色是镶嵌在复杂动态的市场结构中,因此企业的商业模式既需要基于企业的微观研究立场,同时也不可忽视动态的市场结构的中观研究立场。商业模式跨越企业边界,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活动,这些思路之中已经包含了商业模式具有网络属性的特征,并强调企业能够控制或者改变该网络。但这些研究没能强调商业模式所具有的复杂和动态特征。为深刻表征商业模式的复杂动态特征,本文采取微观立场和中观立场统一的集成框架作为商业模式的研究立场。基于微观立场和中观立场统一的研究立场,商业模式的首要功能是:表征市场结构与企业角色的复杂与动态特征,帮助创业者和风险投资人领悟复杂动态市场结构中企业的角色,提高对企业经营的可预见性。

4、基于社会网的商业模式模型

市场环境的范围很大,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市场结构是由消费市场和产业市场构成。其中消费市场是由消费者构成的,产业市场是由企业及其供应商构成的。从市场环境的内部考察,导致市场环境呈现复杂与动态特征的内在原因,正是由于消费市场内部的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产业市场内部的企业及其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以及消费市场与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外部的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等需要透过内因对市场起作用。这些内部互动一方面表现市场结构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企业经营行为受到市场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行为将影响市场的结构。这意味着市场环境是在内部的交互作用下不断变化,从而呈现出复杂与动态的市场环境特征。

4.1 消费市场网络

在基于社会网的商业模式中,消费者网络角色重要。首先,消费者网络将决定消费市场的规模以及消费市场的稳定性。对于风险投资人而言,关心的蓄利的池子就是消费市场的规模。一些商务模式研究提出定位的观念以表达消费市场,并将定位视为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消费市场是产业市场的目标和归宿。

为了表征消费市场的复杂动态特征,本文参考社会学的扩散模型(Ryan&Gross,1930),将消费者网络的构成角色设定如下:创新采用者,早期使用者,早期大多数,晚期大多数,后知后觉者。其相互作用如下:具备冒险精神的“创新采用者”出于新奇的原因试用新产品,并且为能成为首先使用者而感到骄傲。随后他们影响“早期使用者”。作为社区领袖,“早期使用者”在观察与研究“创新采用者”的经历后大胆跟进。紧接着,“早期大多数”跟进,随后“晚期大多数”跟进,最后“后知后觉者”也跟进。但是随着加入者越来越多,使用该产品的冒险象征以及身份时尚象征的价值在衰减,创新采用者和早期使用者也在慢慢离场,市场在减小。“创新使用者”和“早期使用者”在期待新的产品或者新一代产品的出现,原有的市场在消亡,新的市场在萌生。

4.2 产业市场网络

从价值链角度出发,产业市场网络包括不同职能角色:各级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伙伴。从结构洞理论角度出发,上述产业网络结构中可能存在一个跨越结构洞的“桥”的位置,使得处于“桥”点的企业角色具有丰富的信息与机会,并进而占据产业网络领导者的地位,而其它节点的合作伙伴居于网络追随者的地位。以波特的五力模型为例,其中的企业恰恰处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节点结构洞位置。产业社会网络领导者,控制信息、资金、产品的流动,决定利润的分配,在具有这些优势的同时,也具有网络缔造者的义务。

4.3 消费者市场网络与产业市场网络的关联

整个市场中最大的结构洞恰恰位于消费者市场网络和产业市场网络之间;因此产业市场网络的领导者角色往往占据该位置,在消费市场网络与产业市场网络的互动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从而成为市场的缔造者。该位置赋予领导企业能够敏锐地感知消费市场的趋势,把握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将消费需求传递给产业网络,组织产业网络运作提供消费市场需求的产品;将产品传递给消费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把控消费市场的需求演化。

4.4 基于社会网的商业模式模型分析

若消费者网络和产业市场网络已存在,即市场已建立的条件下,从治理层面讲,企业角色分为领导企业和追随企业。若市场不存在,也就是消费者网络或者产业市场网络有一个不存在的创业条件下,作为领导企业往往还要承担另外一个角色“市场社会网缔造者”,缔造消费者网络与产业市场网络。作为“缔造者”,既享有巨大的收益,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首先是战略上的风险:由于市场结构尚未形成,企业领导者的盈利模式往往尚未确定;在极端情况下,可能无法盈利。其次是实施上的风险:可能由于资源等条件限制,市场结构无法缔造成功。

5、复杂动态环境下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研究

波特认为战略即创造独特而有价值的定位,涉及一套不同的活动。也即战略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独特而有价值的定位,以及创造该定位的一套与众不同的活动。首先,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定位是战略的基础。波特指出定位最主要的独立的来源是以产品种类为基础和以客户需求为基础。这两种定位基础实质上可以视作社会网结构上的节点:客户的产品需求网络中节点、客户产品需求网络。其次,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创造有价值的定位的方案,是一套独特的价值活动系统。战略必须考虑当前的市场情境与企业的当前状态,设计企业由当前状态向有价值的目标定位状态跃迁的方案,以及到达目标定位的巩固与防守方案。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是建立在稳定的市场结构的基础上。该理论假设,企业的行为不会撼动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在这样的产业结构背景下,战略的重点放在了实现方案之上,忽视了现代市场的复杂动态特征。下面分析复杂动态市场结构下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的关系。

在复杂动态市场结构中,定位依然是战略的基础。但是市场结构的复杂动态特征给定位带来巨大的挑战,市场不再是稳定的。相反,因为市场与企业行为二者的互动,市场和企业都处于变化之中。掌握市场结构的生命周期以及各节点的基本运营规律,是战略制定的基本参考框架,如图1所示。

复杂动态市场中的定位需要集成商业模式的支持:确定市场主体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企业所处的节点的运营规律(节点企业的一套共同的活动)。简而言之,定位是确定企业在市场社会网结构中的角色及其活动模式。不仅有功能上的定位,还必须知晓治理上的角色:领导者,重要参与者与一般参与者。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角色,也必须关注市场的兴衰更替变化。

其次,战略的核心依然是企业创造有价值的定位的方案。这转化为动态社会网问题:市场结构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企业的市场定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作为市场的领导者,在市场萌芽期,其自身角色的实现是建立在创立市场的基础之上,因此其战略的核心是市场结构的创建问题。作为市场参与者,则是研判在市场结构的不同时期的定位创建与维护问题。

由上面的讨论,可以得出,商业模式是定位,是战略的基础;一旦确定了定位,战略就成为商业模式的实施工具。商业模式的归宿是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以及一般活动模式。在确定市场定位后,战略的核心是缔造企业的市场定位。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其角色往往比较明确,现有的战略研究适用。而市场领导者的战略重点在于缔造潜在的市场。

市场和企业定位越趋近成熟,企业的创造定位的活动越趋近于商业模式的运营规律。企业当前的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距离越远,企业战略的价值活动与商业模式的价值活动差异越大。

6、案例分析

本文应用基于社会网的商业模式模型以及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将小米公司作为分析样例。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自主研发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主要由前谷歌、微软、摩托、金山等知名公司的顶尖人才组建。小米手机、MIUI、米聊、小米网、小米盒子、小米电视和小米路由器是小米公司旗下七大核心业务。“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的模式,将小米手机打造成全球首个互联网手机品牌。并通过互联网开发、营销和销售小米的产品。

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复杂动态市场结构中的角色,小米手机的商业模式就是在包括消费者网络“米粉”和产业网络的市场结构中的领导者,如图2 所示。小米公司选择了“桥”点,既是米粉网络与小米手机产业网络的桥点,同时也是小米手机产业网络的桥点。作为该市场结构中的领导者,小米公司主抓“营销”与“设计”这两部分价值活动系统;其中营销,实质上表明小米公司是作为产业市场网络与消费者市场网络的桥点的职能,把控着“米粉”网络的演化与发展;“设计”,不仅是产业市场网络与消费者市场网络的关联职能,同时也领导着产业市场网络的发展。

在确定了小米公司的商业模式后,小米公司的战略就确定了,在创业初期,定位是“ 缔造者” , 实现路径是创建‘米粉’网络和小米手机产业网络,如图3所示。在创业完成后,其定位是“领导者”,在创建后的市场结构中维持其领导地位。从动态视角考察,小米公司作为市场缔造者,可谓任务艰巨:既要缔造“米粉网络”,又要缔造“产业网络”。在这里,前者是市场需求的创建,后者是产业解决方案的设计。为保持其价值活动“营销”职能的领导地位,采用了在小米的官网及社区论坛上,将“米粉”进行整合,交流小米手机的使用心得,各类小米手机的信息,举办各类活动;口碑营销、微博营销、事件营销等方式。为保持其价值活动“设计”职能的领导地位,塑造了核心的人力资源能力:小米优秀技术团队成员有原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林斌担任公司总裁,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原谷歌中国产品经理洪锋、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原摩托罗拉北京研究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担任副总裁。

7、结论

本文研究了复杂动态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功能和结构,认为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在复杂动态市场结构中的角色,包括企业在市场结构中的地位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价值活动预期系统;商业模式的首要功能是表征市场结构与企业角色的复杂与动态特征,帮助创业者和风险投资人领悟复杂动态市场结构中企业的角色,提高对企业经营的可预见性;建立了基于社会网的由消费者网络和产业网络构成的商业模式结构,表征复杂动态的市场结构。厘清了复杂动态环境下商业模式和战略二者关系:商业模式是定位,是战略的基础;一旦确定了定位,战略就成为商业模式的实施工具。商业模式的归宿是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以及一般活动模式。在确定市场定位后,作为市场网络领导者的战略核心是缔造市场结构,进而巩固领导者的市场地位。

参考文献

[1] 程愚. 商务模式原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第一版,北京:25-26.

[2] 郭蕊, 吴贵生. 商业模式理论辨析[J].技术经济, 2014,33(1):14-23.

[3] 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31(12):33-38.

[4] 王雪东, 董大海. 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和定位问题探讨与未来研究展望.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2,34(3):2-9.

[5] 张敬伟, 王迎军. 基于价值三角形逻辑的商业模式概念模型研究[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32(6): 1-8.

[6] Charles Baden-Fuller,Mary S.Morgan.Business models as models[J]. LongRange Planning,.2010,43(2-3):156-171

[7] Henry Chesbrough. Business model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43(2-3):354-363.

作者简介:

孙朝阳,副教授,博士,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任教,主要从事网络化制造、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相关研究;

网络经济学特征第7篇

关键词:网络交易;税收征管;问题;对策

一、中国的网络交易现状

网络交易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对于传统商务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电子商务从产生到现在的短短数年之间,发展非常的迅速。据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人次,较上年增加5987万人次,增长率为24.7%,使用率达到48.95,较2012年增长了6.0个百分点。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全年网络零售的交易额达到1.85万亿元,增长39.4%,在社会零售品总额中的占比为7.9%,增长相对平稳。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的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较2012年的13205亿元同比增长42.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4%。

虽然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的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趋势使我们不能对相关税收政策消极等待,必须超前研究并相应提出积极稳妥的税收政策。

二、网络交易对税收征管的挑战

网络交易虽然有利于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创新,但是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纳税义务人难以确定

确定纳税义务人是征税的前提条件。税法规定,无论是从事生产、销售还是提供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都要办理税务登记证,然而在网络交易下,交易主体的隐匿性,使得税务机关难以确定纳税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交易,没有实行实名制,单位或者个人在网上开立虚拟账户一般不需要提供开户人或者开户单位的真实姓名和真实身份,也不需要网络店铺的税务登记和工商登记,税务机关难以查到真实的交易主体而难以确定纳税人。

2.纳税地点流动不易确定

纳税地点的确定,是税收管辖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纳税人经营多是地点固定的店铺式经营。而在网络交易中,互联网的全球性特征,使网络交易活动的空间范围无限延伸,纳税人从事的经营活动地点多变,它在任意的一个地方任意一台电脑都能从事网络交易活动,变动性很大,交易地点很难确定。因此是以电子商务的主体所在地还是注册登记地为纳税义务所在地,或者是以纳税行为发生地,在使用时难以把握和确定,使得传统征税中的纳税义务发生地原则适用起来非常困难。

3.网络交易的税收征管法律不完善

出于扶持新兴产业的需要,网络交易发展的前几年国家并没有对网络交易进行任何立法,更不用说有关税收方面的立法了。近几年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文件指导网络交易的发展,但是这些文件对于网络交易实际的税收问题却是只字未提。既没有确认网络财产的法律地位和网络交易的合法性,也没有针对网络交易的征税对象、征税范围等做出十分明确的规定,导致纳税主体不明确、纳税地点不确定。

4.居民的纳税意识薄弱

随着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纳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居民纳税意识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也是导致网络交易税收征管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居民应该多学习纳税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纳税意识,了解纳税的权利和义务,做到依法纳税、主动纳税、准确纳税。

三、完善中国网络交易征税的对策

中国网络交易征税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现行的税制为起点,研究有关网络交易的税收政策,不断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首先,税务机关征税系统须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建立网络交易的纳税稽核网络系统,实现网络交易征税的自动化。并且应该研制电子发票管理系统,将发票系统与企业的网络交易平台实行对接,据此获得网络交易的电子书面凭证,解决网上交易无交易凭证和无法确定交易金额的问题。其次,税务机关应该建立网上税收监管中心,推行网络交易实名制,明确纳税义务人,并且建立相应的税收监控中。再次,应该完善现行的相关网络交易的税收征管法律,确立电子账册和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为网络交易收入征税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确保建立公平的税收法治环境。最后,税务机关应该加大税收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的纳税意识,同时加大对利用网络隐匿性实体销售偷漏税额大的案例的曝光,引起网商的关注,推动思想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黄良友.论网络虚拟财产交易征税的难点及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特区经济,2009(12).

[2]薛娟.虚拟财产交易的困惑[N].中国经济时报,2007(01).

[3]贾珂.浅谈网络交易税收制度[J].山西大学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S2).

网络经济学特征第8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信息活动;电子商务

一、网络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经济首先在美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波及到全世界。在全球网络革命的影响下,我国的网络业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便实施了一系列的金字工程,如“金桥”“金卡”等等。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我国的信息技术专家以此为背景,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高速信息网计划”。在1993年10月,纵贯我国南北的京汉广通信“大动脉”全线开通,在当时属于世界之最,是最长的通信光缆。在1994年4月,我国与国际互联网正式连通,随着以下四大网络的相继建成[1]:第一,公用网;第二,教育网;第三、科研网;第四,金桥网。在经济信息化的影响之下,我国的网络经济开始起步。在1994年,我国企业就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98年,是世界电子商务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受此影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1998年7月1日,我国的“中国商品市场”正式进入Internet。在2000年3月和4月,美国网络股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在一年的时间内,网络股的指数发生了急剧的下跌,仅是最高点的1/4,更为惨烈的是,当时在美国非常火热的网络公司纷纷倒闭。但是,在2003年以来,我国的网络经济逐渐呈现出复苏迹象,预示着我国的网络经济度过了艰难的时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网络经济在我国的现状

1.互联网的数量稳步增长。根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03年12月,我国的互联网上网用户数量有了较大程度的上升,从半年前的6900万上升到了8100万,与2002年相比,保持了32%的高增长率,上升为世界第二。我国上网计算机的数量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从半年前的2600万上升到3200万,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52%。www站点数达到了623320个,半年内增长了132530个,增长率达到了23.5%。在CN下注册的域名达到了350020个。

2.政府与企业共同推动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首先,我国政府部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2]。随着各级政府实行了改革,逐渐向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的电子政府也进入了规划实施。依据CNNIC的统计,我国政府网站有了极大的提升,在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电子政务的发展能够为其提供有力支持,为网络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其次,在互联网的应用中,企业界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依据CNNIC的相关统计,在整个网站总数中,企业网站所占的比例最大,高达70.8%。再次,我国网民形态有了较大的改变。依据CNNIC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网民的结构特征逐渐向合理方向发展,我国网民的上网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专线上网以及宽带上网等用户人数呈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

3.互联网产业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下几种网络形式成为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关键:第一,网络广告;第二,网络短信;第三,网络游戏。另外,搜索引擎、网上购物等正在崛起,这说明了我国的网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信息活动的主要特征

1.数字化特征。在网络中,所有的信息以及资料都是需要经过数字化的处理,这些信息与资料不仅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到网上,并且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传输。此时,所有的信息与资料都会进行转变,转变为二进制代码,形成统一的信息表现形式。与自然界中的各种信息形式相比,这种形式有着更多的优点,有助于信息的储存以及传输,此外,使得信息的处理也更加的方便。信息的数字化特征,极大地方便了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活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快捷与高效无疑会令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一个优势地位。

2.一体化特征。在网络环境背景下,信息活动的各方面都能够在网上去进行,继而构成网络经济中,信息活动的一体化特征。只要网络社会逐渐发展成熟,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有用信息都会转换成网络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电子商务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在网络中完成信息活动。

四、信息活动的主要性质

1.主导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的经济互动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所组成[3]:第一,资源、第二,资源配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资源是由以下几方面所组成:(1)土地;(2)劳动;(3)资本。这些社会资源都会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所调控,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在传统的经济学中,所谓的市场,指的是“完全市场”,也就是完全信息市场。然而,因为市场信息具有分散性,另外也因为人的判断力的有限性,使得完全信息假设不够现实。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也是一种资源,而这也是其本身的性质所导致的。首先,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其次,信息是稀缺的,虽然我们周边有许多的信息,然而,在做决策时,我们会发现信息却是如此之少。另外,收集信息是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所以,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是其中的关键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时,物质经济必然会逐渐走向衰落,那么在社会当中,信息经济必然会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活动也势必会逐渐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信息活动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有了极大的降低,与此同时,也使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4]。网络经济有着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信息经济同电子信息网络的结合。基于此,形成了企业电子商务这个新兴的商业形态。为了更好地讨论信息活动,讨论起在网络经济中的地位,我们将电子商务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流,也就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过程;第二,物流,也就是实际物质发生转移的过程;第三,资金流,就是资金发生转移的过程;第四,信息流,就是信息发生转移的过程。如果我们对这四种商品交换进行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商品交换的基础在于信息流。

2.虚拟性。与数字化特征相对应,在网络社会中,虚拟性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当然,它不是说不真实,而是说与真实的物理世界相比,网络的行为方式是不一样的。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具有以下两种特性:一个是实体性,另一个是可感知性,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没有这种可触摸的形态。所以说,网络具有虚拟性。在网络经济中,信息活动也具有虚拟性,因为在网络社会中,网络经济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的信息都是数字化的。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信息活动与实物分开,但是在功能上却能够实现其目的。不管是进行市场调查,还是下订单买东西,或者是缴纳税款,只需要在网络上就可以完成。3.开放性。自互联网构建开始,开放性就得到了体现。而这开放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第一,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有着开放性的特征。第二,指的是信息服务的开放性。在一个开放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种种,不同的企业、操作系统不同的计算机,都能够在一个网络之中共同存在,不同的网络也能够共享网上资源,只需要通过网络协议来对信息与数据进行传输。与此同时,在网络中,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信息服务,可以对许多的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网络服务。在网络经济中,信息活动注定是一种开放性的网络互动。

五、对网络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1.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对网络信息活动的迫切需求是其发展的基础。在传统的企业信息活动中,其信息的获取是以人工为基础的[4],例如市场调查与分析、购销合同等等,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以及物力。在市场竞争中,科学决策日益重要,企业对信息活动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快速、便利,还需要达到低成本和高效益的目的。网络的发展,使我们对信息活动的迫切需求得到了满足。通过接入互联网,企业就能够得到高效的信息服务,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对信息活动加强管理,是促使网络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因为网络社会具有以下两种特性:第一,虚拟性;第二,开放性。这就使得有许多网络信息活动是不需要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只需要匿名购买即可,这从某种程度上保护了人们的隐私,但是有可能会导致虚假信息的产生。为了杜绝这类虚假信息,那么就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使网络信息活动的真实性得到保障。这样一来,我们今后都将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当中。

六、结语

在网络经济中,信息活动是其中的主体。一方面,这也表明了信息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信息活动的主导地位。只有企业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机制,并且通过网络来实现信息活动的重要价值,那么网络经济才能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孙莎莎 单位: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吕红.网络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104.

[2]王鹏飞.网络经济对我国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网络经济学特征第9篇

在社会发展下网络随之不断崛起,并在社会中对经济、文化、政治等实现了创新。从它的发展看,社会化的网络在发展中已经完全改变了信息与文化传播的形式,并成为传播的主体。

关键词:社会化 网络发展 文化产业 演进特征

将文化产业向网络化发展,并将其产业结构发展成为新型的结构与模式,它与网络的结合,涉及了许多的文化内容。通过与网络的融合,更能展现文化产业在演变与进化中的特征。在社会先进技术的带动下,使文化产业的信息更加丰富,并以极快的速度推动着文化产业在网络时代下的发展。

一、探讨社会化的网络发展、文化产业演变与发展

(一)向和谐、互动的方向演变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在管理结构上向和谐、互动的方向发展。从出版方面看,不仅改变了印刷的方式,还改变其他方面。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在演变过程中具有较鲜明的特色;从电视方面看,利用电视的媒介传播了文化,提高了文化的互动性。为了防止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不健康的信息,政府也颁布相应的法规,以此促进文化产业向和谐、互动的方向发展。

(二)向动态方向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它的演变方向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伴随网络技术在社会化的发展,文化产业在演变过程中也表现得比较活跃。在管理制度的约束下,文化产业将发展发挥到极致。由于与网络发展的结合,提升了其产业发展的速度。在社会与网络的熏陶下,文化产业在发展中也伴随着不安全的问题。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发展,要求自身向动态的方向演进。

二、思考网络发展、文化产业在演变与发展中具有的特征

(一)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网络在发展方向上也逐渐趋于开放化,使得社会在经济模式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网络快速发展的特征,不仅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而且还能与各行各业进行很好的结合。比如,和文化产业之间的结合,对客户的个体作出个性化的发展,不再以平均化的发展作为演进的方向。在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对产业自身的发展也开始彰显个性化发展的特征。通过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方式,使产业向多元化的方向演变。网络在发展方面,更注重客户对数据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行业中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经过实践证明,文化产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为此与网络之间展开了有力的合作。利用网络发展的优势,在个性化方面提升文化产业运行的效率,充分发挥网络与文化的价值。

(二)具有游戏化的特征

网络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发展,以特殊的形式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从信息时展的角度分析,网络发展构建了以“个人”为核心的时代特征,并形成体验式的经济模式。网络时代的特征更能够满足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暴露的欲望,因此,也就在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在网络环境下游戏的发展,体现了文化产业的演进特征,对其产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改革。在产业的未来发展中,为了适应市场的消费状况,必然会构建具有娱乐性的环境。而游戏化的特征不再单一特指游戏,而是跟进消费者的实际生活。通过设计具有游戏化的消费过程,激发消费者为文化买单的心理。在先进的文化产业发展中,游戏化的演进也逐渐地受到了重视。它的产品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绝杀技。例如,乐视网发行的APP以及乐视手机,已经在市场中完全沸腾。用户利用在APP的客户端注册会员实现互动,而乐视手机则具有独立的系统能够独享乐视网的最新产品。因此,这样的产业发展策略,都体现了与网络发展相结合为企业带来的效益。

(三)具有媒体化的特征

网络在问世初期就被誉为“第四媒介”,从它的优势看就已经享有了特殊且重要的权利。在社会化的发展中,网络一直和企业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企业能够为网络提供旗下的产品,网络能够为企业传播信息。网络发展至今,也就逐渐成为企业合作的最佳伙伴,并将二者合为一体,遵循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文化产业演进的过程中,将网络融进自己的产业结构中。文化产业在网络宣传的方式上,也实现了媒体化的特征。利用广告的方式,形成以媒体为中心的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发展。例如,我们在浏览网页或者新闻信息时,广告存在每一个网页中,足以体现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具有媒体化的特征。

三、结语

由于在社会化的网络发展作用下,网络与文化产业加快了演进的速度。通过对演变与发展的探讨,二者逐渐形成一体,并具有个性化、游戏化、媒体化、联动性的特征。它具有的特征正是二者在演进过程中存在的特色,伴随社会网络的发展,文化产业在特征上也在不断演进与更新。这样的发展意味着,二者必须对演进进行全面性的审查,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群众对文化与网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蔡骐.社会化网络时代的媒介文化变迁[J].探索经纬,201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