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畜牧业基本情况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2 09:40:22

畜牧业基本情况

畜牧业基本情况第1篇

自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成立以来,很多国家兴起了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热潮。生态畜牧业(EcologicalAnimalHusbandry)是指运用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和物质再生原理,将畜牧业与生态经济进行有机结合,以资源高效转化、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畜牧业发展方式[1]。生态畜牧业是迄今为止畜牧业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鉴于此,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生态畜牧业展开了相关研究。在国外,Landbau研究了生态畜牧业中动物福利(Animalwelfare)的管理,提出在发展生态畜牧业中要提高动物福利,从而实现畜牧产品的标准化和安全化生产[2]。Wilhelms详细阐述了生态畜牧业的内涵及特点。Schumacher利用BiolandAssociation的有关数据,从生产和销售两个方面研究了生态畜牧业与原始畜牧业生产的差别[3]。国内学者对生态畜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关于生态畜牧业的理论探讨[4-6]。2)各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7-10]。3)生态畜牧业的相关领域研究[11-13]。 综合而言,目前关于生态畜牧业的研究多见于概念内涵、发展目标、实现途径等方面的定性分析,相关的定量分析较为缺乏,特别是对牧业经营者的认知、态度、动机、行为等方面的定量分析更为少见。文中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基于产业链管理的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研究"项目为平台,对甘肃省部分农牧区的576个牧户进行实地调查,定量分析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甘肃省的生态畜牧业良性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甘肃省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以甘肃省为例分析农牧区牧户(文中的“牧户”指广义的畜牧养殖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理论框架 1.1模型选择 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会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内因是主导因素,外因是辅助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可将影响牧户对生态畜牧业认知的因素分为三类:一是户主个人特征(A),二是家庭畜牧业生产经营状况(B),三是外部影响因素(C)。计量分析模型可以表示为:Pj=f(Aj+Bj+Cj)+Εεj(1)式中:Pj代表牧户对生态畜牧业是否认知,f(•)为函数,εj为随机误差项,代表无法观察到的其他影响因素。文中被解释变量为虚拟变量,解释变量也大多为虚拟变量或非连续变量,因此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回归模型的形式为:式中:Pj代表牧户对生态畜牧业认知的概率,α为常数项,βn为待估计系数,xnj为解释变量。 1.2变量说明及假设 文中基于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综合分析牧户行为,归纳出影响牧户对生态畜牧业认知的潜在因素[14](表1)。并提出如下假定:1)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受到户主个体特征影响,如户主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一般来讲,年龄较小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户主认知程度更高。2)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受到家庭畜牧业生产经营情况影响,如饲养规模、专业化程度、畜牧良种使用情况、畜产品商品化比例、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和畜禽排泄物处理情况。一般来讲,饲养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畜牧良种使用率较高、畜产品商品化比例较高、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较高和畜禽排泄物处理比较合理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更高。3)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如当地生态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和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宣传情况。一般来讲,在政府技术推广越大、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力度越强、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宣传力度越大的地区,该区域内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更高;当地生态情况对牧户认知的影响方向暂时无法确定。 2数据来源及统计特征 文中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甘肃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产业链管理的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研究"的部分实地调查资料。生态畜牧业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经济活动,根据生态畜牧业的结构不同,主要分为牧区生态畜牧业、农区生态畜牧业、城郊生态畜牧业和山区生态畜牧业四种类型[15-16]。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根据生态畜牧业的结构标准,结合甘肃省各地区实地情况,选取了甘肃省安定区、康乐县、宁县、肃南县、永昌县等五个县区为样本点。在调查过程中,共向经营畜牧业的牧户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6份,问卷有效率达96%(表2)。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整理发现(表3),生态脆弱地区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仅有36.27%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有一定认识;被访户主的平均年龄为48.25岁,且一般从事畜牧业经营的时间较长;大部分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介于小学和初中之间;牧户饲养规模不大,平均为9.35头左右;大部分牧户采用舍饲的方式经营,专业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牧户能够经常使用优良畜种繁殖;样本牧户的畜牧业产品80%以上都用于销售;样本牧户畜牧业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左右;大部分牧户的畜禽排泄物经过简单发酵处理,主要用于种植业肥料;大部分样本区域的生态情况较差;大部分基层政府推广技术的频率介于偶尔和经常之间;政府对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测力度较弱;大部分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力度一般。 3模型估计过程及结果分析 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之前,应该对解释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以观察所选择的解释变量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合理,同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以观测实际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情况。 3.1多重共线性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 在研究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中,首先以户主年龄为因变量,其他11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4)。然后依次以其他11个变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多重共线性的衡量指标主要有Tolerance和VIF。一般来说,Tolerance在(0-1)之间取值,Tolerance的值越大,代表变量之间的独立性越强;此外,当VIF<10时,便可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综合Tolerance和VIF的指标值,文中认为12个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在统计意义上变量的选定比较合理。在牧户认知模型中,Omnibus检验的卡方值为15.367,非常显著;HosmerandLemeshow检验的P值为大于0.05,也通过检验,模型拟合的较好。#p#分页标题#e# 3.2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3.2.1估计结果 利用SPSS16.0软件,选择Enter方法对牧户认知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表5列出了模型的估计结果,其中包括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Wald值和显著水平。 3.2.2结果分析 表5列出了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其中"专业化程度"、"畜牧良种使用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宣传情况"和"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牧户的专业化程度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10%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而言,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牧户要不断地提高专业化养殖水平,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主动地学习、积累专业化、科学化养殖相关知识,而生态畜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必然随着牧户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被更多畜牧业养殖户所认知。 (2)畜牧良种使用情况对农户认知生态畜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5%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生态畜牧业的核心是采用高新科学技术促进畜牧业资源循环、高效地转化。而培育优良畜禽品种,降低能源消耗,加快畜禽生长速度,提高饲料转换率,更是核心中的核心,伴随着牧户使用畜牧良种的比例的不断提高,科学生产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其潜移默化的提高了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 (3)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农户认知生态畜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5%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伴随着政策导向及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始终稳固其在农业中仅次于种植业的生产部门,并且因其附加值高、相对较短的生产周期、生产灵活等特点,越来越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户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随着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的不断提高,如何科学、合理的发展畜牧生产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重视。 (4)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的技术推广情况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和相关的技术推广力度越大,牧户认知生态畜牧业的概率也越高。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牧户获取生态畜牧业的信息渠道较窄,大部分牧户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差,但是又对发展生产畜牧业有着强烈的意愿。此时需要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宣传生态畜牧业的相关知识,正确引导牧户由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过渡,同时为牧户提供持续优质的技术服务,这不但能够增强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更能够提高牧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热情。 (5)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而言,政府加强对畜禽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力度,能够增强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在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和技术推广方面给予牧户较大的扶持,同时对牧户的生产进行较为严格的监管,这不但能提高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更能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4结论与讨论 文中基于对生态脆弱地区牧户的实地调查,通过建立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生态视角下牧户经济行为现状及影响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同时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情况、牧户的专业化程度、牧户使用畜牧良种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提高生态脆弱地区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进而将认知转化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行为,需要有关部门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各级政府要加强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增强广大农牧民生态畜牧业意识。生态畜牧业是从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自身特点的角度出发,将生态平衡和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新型畜牧业。目前。许多农牧民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还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进程。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牧民从根本上认识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优势,自觉地投入到生态畜牧业的建设之中,形成保护环境、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良好氛围。 (2)加强生态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当前,现有的畜牧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严重影响着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加强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具体如:加强优良畜禽品种的研发、推广力度;加快完善动物疫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技术体系,推广畜产品安全加工技术体系,建立健全畜产品生产的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

畜牧业基本情况第2篇

一、牧业基本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一)牧业基本设施建设进度

到目前为止,我县计划定居牧民186户,现已完成85户;叉花式定居牧民配套设施现已基本完善;计划新建设远征牧场住房40座,现已完成18座,计划新建远征牧场棚圈55座,现已完成23座;计划新建农区棚(暖)圈115座,现已完成53座;计划新建接羔圈105座,现已完成61座;计划新建牧道60公里,现已完成34公里;计划新建人畜饮水井12口,现已全部完成;计划新建固定药浴池8个,现已完成7个,流动药浴池制作工作现已全面开展,计划下半年完成;青贮窖现已完成16个。今年,我县的苜蓿种植面积达到了5.6万亩,高产苜蓿3000亩;新增人工草料地0.82万亩,主要分布于河谷一带以及退牧还草项目区内;种植青贮玉米1.12亩,青贮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到目前为止,我县累计投资牧业基础设施建设195.6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50.43万元。

(二)牧业基本设施建设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根据年初地区下达的畜牧业生产任务,我县及时召开了县畜牧业工作会议,传达了自治区、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将任务分解到乡(镇),同时签订了畜牧业工作目标责任状。会上还明确提出,牧业基础设施是我县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全县畜牧业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必须由乡(镇)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并组织强有力的班子深入到基层,帮助农牧民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上报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确保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大,内容多,很多工作都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为了防止各项工作脱节,政府规定,在开展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凡是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的,都必须大力予以支持和配合。城建部门配合畜牧部门绘制了养殖小区建设图纸,国土部门解决了养殖小区、牧民住房、牧民棚圈以及其它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交通部门最大限度的修通了各牧业村、牧民定居点的道路,并投工投劳,参与了牧道建设工作,农机部门配合畜牧局出人出车完成了补播任务,农业部门把青贮玉米的种植列入到本年计划,为农牧民无偿提供种植技术服务,水利部门参与了牧区水利、牧业建设项目喷灌工程的建设。我县的畜牧业基础设施,正是在“政府协调,畜牧局落实,各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下,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为了切实落实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县五套班子领导经常性的组成检查组,深入到一线检查督促,根据各阶段的工作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制订阶段性的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出台优惠政策,努力提高牧民的积极性

为加快我县特色畜牧业的发展,培植特色养殖示范户,本着“让利于民,扶优扶强”的原则,2005年,我县再次出台了发展特色农牧业的优惠政策,规定对新建养殖小区、新建前山永久性接羔圈、新建远征牧场有顶棚圈、新建青贮窖池、种植高蛋白玉米以及在前山一带修建人畜饮水设施、率先新建固定药浴池的农牧民和集体予以相应的资金补助。

除以上优惠政策外,我县还加强了牧民定居的扶持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动牧民定居的积极性,并强化了配套设施建设。今年上半年,政府专门投入40万元用于田布拉克乡牧业一队阔克塔斯牧业定居点的配套渠系建设,开挖引水渠14.3公里;田塔木乡牧业二队阿克塔木定居点水利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其中县投资1.5万元,乡投资2万元,村投资2万元修筑滚水坝一座,开挖引水渠3.5公里,同时政府还为每户定居牧民解决了100亩的牧草种子,1500亩共计补助牧草种子价值达3.6万元;依达拉项目建设,政府为每户牧民解决了5000块砖(其中县补助3000块,乡补助2000块)和1吨水泥用于住房棚圈建设,目前砖和水泥已全实;为了推进全县牧民定居工作顺利开展,政府计划为每户集中定居的牧民无偿解决10000块红砖和2吨水泥。

——依托项目的实施,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草原是我县发展畜牧业的基础,随着近几年牲畜数量的逐年增加,气候连续干旱,使大面积草原开始退化。为加强草原建设,改善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国家在2003年实施120万亩退牧还草围栏工程的基础上,又投入国债资金924万元,实施了80万亩的退牧还草工程,其中禁牧20万亩,休牧50万亩,划区轮牧10万亩。目前,禁牧区、划区轮牧刺丝采购完成92%,水泥桩制作全部完成,禁牧区围栏12公里,划区轮牧围栏36公里;休牧区刺丝采购完成92.8%,水泥桩制作全部完成,围栏完成214公里;饲草料地土建工程全部完工,现正在安装管道。日方投资的克尔达拉治沙实证建设项目,今年完成投资100余万元,整个工程经过五年的实施现已基本结束。今后,我们还将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历史性机遇,继续从争取项目建设入手,强化本县的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为适应当前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我县积极发展培植本地畜产品加工企业,并为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使我县的畜牧业产业化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一些公司已成为带动县域畜牧业经济的龙头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5年,我县共引进奶牛155头,主要分布于农区,截止目前,我县产奶量已达到了14100吨,比上年同期的11534吨增加了22%,为我县发展牛奶加工业提供了奶源。今年,根据年初下达的养殖小区建设任务,我县计划发展养殖小区5个,入驻养殖户100户,为提高农牧民的积极性,我县专门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在新址新建率先达到养殖小区标准的100户养殖户,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由县政府对每户一次性补助5000元(包括贷款贴息、青贮窖水泥等),并在道路修建、通电等给予适当补助。同时,我县继续采用畜牧、城建等部门设计的养殖小区的建设图纸,按照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通电设施完善做为城郊养殖小区选址条件,划出了相应的饲草料地。目前,我县5个养殖小区建设已全部进入施工阶段,座暖棚暖圈已基本完工,座暖棚暖圈的主体工程已完成。小区内的青贮窖池建设完成个。

多年来,我县的牛奶销售难的问题一直阻碍着奶牛业发展。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从2001年开始,我县就在牧区推广以家庭为单位的干酪素加工技术,并引进了大量的加工设备,据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县农牧民手中共有分散式的干酪素加工机2500台,2004年共计加工干酪素476吨,创生产值1428万元,直接经济效益238万元。但家庭式的干酷素生产加工很难形成规模,而且质量无法保证,根据落足不了全县奶牛业的发展要求。今年,22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干酪素加工,同时生产副产品酥油,其日处理鲜奶能力达100吨。从4月28日正式投入生产以来,该公司已设立牛奶收购点76个,每公斤收购价为1.25元,每天直接可为农牧民创值2万元。投产至今,该公司已从农牧民手中累计收购鲜奶1800吨,加工干酪素45吨,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干酪素生产量有望达到100吨。为了支持公司发展,政府给公司补助了1万元的资金,同时计划对通往该公司的路段进行硬化处理。该公司的建立,填补了我县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空白,由于企业收购鲜奶后能够及时和农牧民进行现金结算,极大的调动了农牧民发展奶牛业的积极性,阿山乳业有限公司必将成为推动于孜河县畜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在该公司的发展,提高了农区养殖户发展奶牛的积极性,从而加快了农区小畜换大畜的进程。截止到目前,我县农区小畜数量已由上年同期的190032只,减少到了现在的171658只,占农区牲畜总数的68.88%,比上年减少了1.72个百分点;大畜数量由上年同期的46584头,增加到现在的54068头,占农区牲畜总数的21.69%,比上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扩大农区奶牛业的发展,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努力实现集约化饲养,为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有利条件,争取把牛羊肉加工业发展起来,不断的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切实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三、牲畜越冬准备情况

于孜河县每年至少都有5个月的时间被大雪覆盖,遇到灾年时,冬牧场的牲畜根本无法外出觅食,因此,我县一直把牲畜的安全越冬作为畜牧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树立了平安年防大灾的思想意识。制订了切实可行了防灾预案,对本年度饲草料的生产、贮备、调配以及突发雪灾的应急措施做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

——进一步加强饲草料的贮备工作。为提高全县畜牧业抗灾自救的能力,防患于未然,根据地区“133”计划,我们鼓励农牧民树立安全年防大灾的意识,多备草,多备料,最低限度地保证每户有圈、每头牲畜有30公斤料,300公斤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储备天然牧草万公斤,人工牧草万公斤,苜蓿草万公斤,其他牧草万公斤,共计万公斤;根据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今年可储备豆类作物和玉米秸杆万公斤。全县饲草储备量有望达到万公斤,畜均占草公斤;饲料储备量预计可达到万公斤,畜均占料公斤。版权所有

——全面加强小畜配种工作。今年,地区给我县下达了绵羊人工授精25000只,山羊人工授精4600只的任务。2004年,我县在阔克逊冬牧场一带新建了一座小畜配种站,主要是对田塔木乡和信玛乡小畜进行配种。今年,政府投资8万元,又分别在信拜乡和田布拉克乡新建了两座小畜配种站,使我县的小畜配种站数量达到了三座。目前新建的两座配种站已建成,相应的配种器材、种公羊正在购置当中,有望到10月底投入工作。

畜牧业基本情况第3篇

关键词:畜牧业统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085-02

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丰富城乡“菜篮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畜牧业统计是农林牧渔业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水平,为研究畜牧业发展规律,使畜牧业更好地健康发展,制定畜牧业政策,编制畜牧业规划提供依据。本文从畜牧业统计工作出发,结合县、乡、村基层统计工作与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畜牧业统计工作能有积极作用。

一、现行畜牧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行的全面调查方式不适合蓄牧业季报工作。目前现行的畜牧业生产情况统计制度分为季报、年报,均采用全面调查、逐级汇总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是养殖户(场)、生产单位,每个报告期末由村调查员入户访问采集数据,逐户累加,上报村级汇总数据至乡级,由乡级统计调查员汇总各村级数据,上报乡级报表至县区统计机构,县区统计机构汇总其全部下属乡、镇、办数据,再上报县区报表至市级统计机构,直至省级、国家。这种调查方式简单,但不易行。因为一个乡的辖区内,统计信息源涉及千家万户,有的乡办畜禽养殖户(场)、生产单位达几百家甚至更多,每逢季末均需乡、村调查员逐户调查,逐户加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工作量相当于普查。从统计学的角度讲,普查的方式不适用于经常性报表,采用普查方式的调查周期一般间隔在几年以上,而畜牧业生产情况报表一个年度内要进行三次季报、一次年报,报表周期短,频率高,显然不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取得数据。

2.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基层畜牧业生产情况统计报表的起报单位为村级,但村委会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一般由村会计承担,村会计除了负责全村财务事务外,还要兼顾家庭、农活、务工等,没有充足时间深入养殖户,逐户走访取得数据,有时会根据村组台账、主观印象、电话调查等方式填报数据,造成基层数据来源可信度不高。而作为被调查对象的养殖户(场),绝大多数没有建立生产台账,对养殖规模大多是近似估计,甚至对出售情况有所隐瞒,也导致基层统计调查工作难度增加,难以取得真实准确的统计数字。而在乡一级,统计工作由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负责统计的人员一般身任多职,不仅对口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各个专业统计调查工作,而且对口多个上级非统计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每逢各个专业报告期末,面对着农业、工业、投资、第三产业等多种统计报表的数据收集、调查、整理工作,疲于应付,对统计中的一些指标涵义理解不准确,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3.目前的畜牧业数据采集平台审核功能比较简单,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有待完善。目前的畜牧业生产情况统计报表通过统计系统的网络数据采集平台上报,数据审核功能比较简单,仅限于统计指标数值的简单加减逻辑关系审核、包含与被包含指标数值的大小关系审核,而对肉产量与出栏量之间胴体重的上、下限,出、存栏之间的比例关系,蛋鸡存栏与禽蛋产量之间的比例的上、下限,奶牛存栏与牛奶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上、下限,报告期与上年同期数据对比的增减幅度等指标没有相关审核公式控制,需人工根据经验审核完成,一方面增加了基层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遇到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的统计人员,极易携带错误上报,造成统计失误。

二、改进畜牧业统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1.改革现行的畜牧业统计报表制度。一是取消畜牧业生产情况统计季度全面报表,建立以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的报表制度。以每年进行一次的畜禽规模名录库维护工作为基础,针对散养户、规模户、养殖公司等不同调查对象,采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非全面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二是增加报表的多样性,改变畜牧业报表指标设置单一,不能全面反映畜牧业发展状况的局面,报表指标设置应涉及到生产、效益、成本、发展趋势、养殖品种分布等方面,全面反映畜牧业的发展状况,提高畜牧业统计的监测、预警能力。三是建立统计部门与畜牧部门互动的工作模式,互通工作信息,共享调查成果。畜牧部门的调查结果与统计部门的调查结果实行数据共享,如果两个部门同口径的调查数据相差较大,应有可启动的相应核查机制,以便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四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场)、生产单位,有条件的可进行网上数据直报;对于被调查对象集中的养殖小区等,有条件的可由村委会统计人员进行网上直报,减少层层布置安排产生的误差与干扰。

2.加强基层统计力量,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一是针对基层统计人员经常更换,业务不精,疲于应付等现状,建议固定专职统计人员,并对报表制度上的统计指标解释尽量详细、系统,聘请行业专家组织专业培训,同时可联系素质较高的养殖户技术人员在养殖现场做实地讲解等方式,增加基层统计人员对畜牧业生产情况的了解,掌握畜牧业生产规律,更好地理解统计指标的含义,提高其畜牧业专业知识与统计调查能力。二是通过村广播、宣传单、墙体广告等方式,宣传统计知识、统计信息服务、统计法规、统计调查制度,提高养殖户与基层统计调查员的配合程度,提高畜禽养殖者的法律意识,增加养殖者与统计部门的配合程度。三是统计部门与畜牧部门可联合开展业务培训,共同交流业务经验,调查技巧,共同提高工作水平。

3.完善统计数据网络采集平台,加强审核、评估、信息交流等功能。一是完善对基层单位报表的审核功能,在现有的网络平台上,除具有对报表的简单逻辑关系审核功能外,还应增加相关指标间的匹配性审核,报表间的关联性审核等功能,如肉产量与出栏量之间的胴体重审核,出栏与存栏的比例关系审核,奶牛存栏与牛奶产量的比例关系审核,蛋鸡存栏与鸡蛋产量的比例关系审核等。二是完善数据平台的数据对比、汇总、分析功能,在录入当期数据时可与上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方便数据录入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增减幅度过大的指标数值,及时查询,及时预警。

4.充分利用农业普查的优势,以普查年份数据来修正非普查年份数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表中的畜牧业指标,主要有猪、牛、羊、禽及其它动物的存栏情况,基本涵盖了畜牧业生产情况报表中的存栏指标,可充分利用每次农业普查组织起来的人力、物力,搞准、搞实畜牧业总量、结构等指标,并以普查年份数据来修正非普查年份数据。

参考文献:

[1] 布仁.对完善现行畜牧业调查统计方法的探讨[J].内蒙古统计,2001,(1):25-26.

[2] 冯颖.对加强和完善畜牧业统计的探讨[J].宏观热点,2011,(10):116-118.

畜牧业基本情况第4篇

(一)充分认识畜牧业平稳发展的重要意义。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连续三个1号文件,都对大力发展畜牧业作出明确要求。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畜牧业产值已超过1.3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各级畜牧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畜牧业的各项工作。

(二)明确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畜牧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结构,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畜产品进口调控,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三)加快制定和实施畜牧业发展规划。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明确发展方向。要根据不同区域资源、技术、市场和产业发展状况,优化要素组合,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奶牛优势区域、生猪优势区域和肉牛肉羊产业带建设。

(四)大力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转变增长方式是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地要以转变养殖方式为切入点,进一步总结近几年养殖小区建设经验,加强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建设,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提高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实施畜牧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养殖技术,切实提高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五)努力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良种、良料、良法是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保证,良种是关键。各地要科学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畜禽良种建设规划。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场建设,有效保护当地的畜禽种质资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要加强畜禽良种选育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适应本地发展需要的畜禽育种繁育体系。要加大畜禽良种推广力度,提高本地区畜禽良种的覆盖率。

(六)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各地要继续加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认真做好畜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制定本地区种畜禽疫病净化方案,净化种畜禽主要疫病,从源头提高畜禽健康水平。要继续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措施,力争使本地禽流感和口蹄疫免疫率达到100%。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反应机制。

(七)不断完善畜牧业生产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要引导和鼓励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者协会及股份合作制联合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参与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农民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获利水平。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的利益。

畜牧业基本情况第5篇

关键词:畜牧业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趋势一致良好,其综合生产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我国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畜牧业企业更好地发展。针对此情况,我们十分有必要加强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研究。因为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对策,对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环节进行精细化的额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畜牧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身畜牧业企业就是一件关乎于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它对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和增加牧民收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此可见,加强畜牧业的财务管理研究势在必行。

二、我国畜牧业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差,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

虽然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各个企业逐步在走向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但是我国的畜牧业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受到传统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思维的影响,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以及部分财务人员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缺乏独立性,在某些情况下会根据领导的指示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这导致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出现不实的情况。同时,大部分的畜牧业企业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也不高,尽管有一些企业建立相对比较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实现了从养殖――生产――加工――销售分工这一具体模式,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畜牧业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仍旧不完善。

(二)畜牧业企业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对于畜牧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为期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的畜牧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明显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大部分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均是以“利润最大化”、“股东收益最大化”等为参考标准。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则必须要满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要具有实际性,二是要具有可操作性。毕竟畜牧业的财务管理是需要对相关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与管理,但是部分畜牧业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在分析与进行观的过程中,知识单一的按照固定的公式来进行划分,这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虑和科学性,特备是对员工的工作业进行考核时,只是单一的以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为参考标准,忽略了对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动机的考虑,所以在制定财务目标时出现了与现实情况相脱节的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的畜牧业企业对于财务管理还缺乏有效的监管,由于畜牧业本身就是以养殖为基础的企业,在养殖的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风险性比较大,如动物一旦发生疾病就会严重影响到畜牧业的收益,还有如变化的市场情况,一旦市场不景气,饲料价格高、肉的价格低等问题都会让畜牧业所获得的收益受到影响。而为了对畜牧业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畜牧业就必须加强财务监管。

(三)畜牧业缺乏良好的财务基础和专业水平高的财务人员

我国部分畜牧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财务账目作假”、“财务信息不实”、“会计报表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等行为,之所以会发生这些问题都是有企业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没有做好,才为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畜牧业企业要想一直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必须要关注企业自身和企业外部的变化情况,进而及时的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调整。而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要以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信息为基础来进行,但是如果企业的财务信息存在虚假问题的话,在此基础上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毫无疑问会让企业陷入被动尴尬的发展境地之中。除此之外,企业还缺乏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财务人员,众所周知畜牧业是以养殖为主,所以畜牧业在聘用人才时多以技术型人才为主,忽略了对专业性管理人才和财务人员的引进,这导致企业当中的某些财务人员财务基础比较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比较低,严重的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三、畜牧业加强财务管理研究的对策探析

(一)提高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我国的畜牧业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那么畜牧业企业全体人员自上而下必须都要提高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首先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明报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不要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而是要要具有前瞻性的目光,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于畜牧业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制定符合本企业应用的科学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好企业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促进畜牧业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作为员工同样也应具备财务管理的意识,要明白只有企业获得长远发展,自身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还应该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做好畜牧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财务控制,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职能。除此之外,畜牧业企业还必须构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并在应用的过程总,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的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加以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

(二)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想要提高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是其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畜牧业企业中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应该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所以畜牧业企业首先应该树立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观念。其次畜牧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应该根据畜牧业这个行业的特点,制定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众所周知,畜牧业企业主要是以养殖为主,其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新鲜,这就不得不考虑其贮存条件、运输方式以及天气等因素,所以畜牧业企业在制定精细化财务管制度时,应该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并针对畜牧业的具体业务进行分析。最后畜牧业企业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是,还必须要注重对企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流动资产是指要对畜牧业企业日常所时要使用的流动资金以及畜牧业产品的存储数量加以管理和控制。还有由于畜牧业产品的原材料一般来讲其供货周期都比较长,并且受到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很多畜牧业企业都会在原料价格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原材料的储存工作,这时候畜牧业企业就需要对考量市场因素,整合可利用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减低畜牧业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而固定资产基本是指企业的厂房、畜牧业产品的生产、包装设备以及用来储存原材料和销售产品的库房等。在畜牧业的总资产中其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因此畜牧业企业必须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另外,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市场景气的时候,大家几乎头脑一热全部去进行大数量的养殖,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又会导致肉产品的价格下降。所以畜牧业企业必须构建财务预算体系,对市场各类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分析和研究,然后预算处下一年企业需要畜牧圈养的数量,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并且畜牧业企业还必须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实施岗责分离的原则,在企业中分别设立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资产会计、成本会计、出纳、核算等岗位,做到权责清晰明确,一旦发生问题的时候,立马就可以问责到人,进而实现对企业财务的有效监督。

(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聘用专业化的财务人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畜牧业企业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来。因此,在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的计算机管理机制,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与此同时,畜牧业企业引进专业化的财务人员也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财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在今后的招聘工作中,杜绝关“关系户”、聘用具有真才实学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高水平财务人员。

四、结论

总而言之,畜牧业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研究。上至领导者,下至普通员工,都应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韬.畜牧产业财务资金管理与核算[J].科技经济导刊,2017(02).

畜牧业基本情况第6篇

关键词:畜牧业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趋势一致良好,其综合生产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我国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畜牧业企业更好地发展。针对此情况,我们十分有必要加强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研究。因为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对策,对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环节进行精细化的额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畜牧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身畜牧业企业就是一件关乎于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它对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和增加牧民收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此可见,加强畜牧业的财务管理研究势在必行。

二、我国畜牧业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差,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

虽然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各个企业逐步在走向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但是我国的畜牧业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受到传统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思维的影响,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以及部分财务人员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缺乏独立性,在某些情况下会根据领导的指示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这导致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出现不实的情况。同时,大部分的畜牧业企业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也不高,尽管有一些企业建立相对比较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实现了从养殖——生产——加工——销售分工这一具体模式,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畜牧业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仍旧不完善。

(二)畜牧业企业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对于畜牧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为期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的畜牧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明显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大部分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均是以“利润最大化”、“股东收益最大化”等为参考标准。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则必须要满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要具有实际性,二是要具有可操作性。毕竟畜牧业的财务管理是需要对相关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与管理,但是部分畜牧业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在分析与进行观的过程中,知识单一的按照固定的公式来进行划分,这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虑和科学性,特备是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时,只是单一的以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为参考标准,忽略了对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动机的考虑,所以在制定财务目标时出现了与现实情况相脱节的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的畜牧业企业对于财务管理还缺乏有效的监管,由于畜牧业本身就是以养殖为基础的企业,在养殖的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风险性比较大,如动物一旦发生疾病就会严重影响到畜牧业的收益,还有如变化的市场情况,一旦市场不景气,饲料价格高、肉的价格低等问题都会让畜牧业所获得的收益受到影响。而为了对畜牧业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畜牧业就必须加强财务监管。

(三)畜牧业缺乏良好的财务基础和专业水平高的财务人员

我国部分畜牧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财务账目作假”、“财务信息不实”、“会计报表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等行为,之所以会发生这些问题都是有企业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没有做好,才为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畜牧业企业要想一直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必须要关注企业自身和企业外部的变化情况,进而及时的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调整。而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要以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信息为基础来进行,但是如果企业的财务信息存在虚假问题的话,在此基础上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毫无疑问会让企业陷入被动尴尬的发展境地之中。除此之外,企业还缺乏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财务人员,众所周知畜牧业是以养殖为主,所以畜牧业在聘用人才时多以技术型人才为主,忽略了对专业性管理人才和财务人员的引进,这导致企业当中的某些财务人员财务基础比较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比较低,严重的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三、畜牧业加强财务管理研究的对策探析

(一)提高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我国的畜牧业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那么畜牧业企业全体人员自上而下必须都要提高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首先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明报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不要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而是要要具有前瞻性的目光,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于畜牧业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制定符合本企业应用的科学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好企业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促进畜牧业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作为员工同样也应具备财务管理的意识,要明白只有企业获得长远发展,自身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还应该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做好畜牧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财务控制,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职能。除此之外,畜牧业企业还必须构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并在应用的过程总,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的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加以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

(二)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想要提高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是其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畜牧业企业中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应该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所以畜牧业企业首先应该树立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观念。其次畜牧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应该根据畜牧业这个行业的特点,制定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众所周知,畜牧业企业主要是以养殖为主,其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新鲜,这就不得不考虑其贮存条件、运输方式以及天气等因素,所以畜牧业企业在制定精细化财务管制度时,应该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并针对畜牧业的具体业务进行分析。最后畜牧业企业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是,还必须要注重对企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流动资产是指要对畜牧业企业日常所时要使用的流动资金以及畜牧业产品的存储数量加以管理和控制。还有由于畜牧业产品的原材料一般来讲其供货周期都比较长,并且受到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很多畜牧业企业都会在原料价格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原材料的储存工作,这时候畜牧业企业就需要对考量市场因素,整合可利用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减低畜牧业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而固定资产基本是指企业的厂房、畜牧业产品的生产、包装设备以及用来储存原材料和销售产品的库房等。

在畜牧业的总资产中其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因此畜牧业企业必须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另外,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市场景气的时候,大家几乎头脑一热全部去进行大数量的养殖,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又会导致肉产品的价格下降。所以畜牧业企业必须构建财务预算体系,对市场各类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分析和研究,然后预算处下一年企业需要畜牧圈养的数量,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并且畜牧业企业还必须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实施岗责分离的原则,在企业中分别设立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资产会计、成本会计、出纳、核算等岗位,做到权责清晰明确,一旦发生问题的时候,立马就可以问责到人,进而实现对企业财务的有效监督。

(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聘用专业化的财务人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畜牧业企业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来。因此,在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的计算机管理机制,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与此同时,畜牧业企业引进专业化的财务人员也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财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在今后的招聘工作中,杜绝关“关系户”、聘用具有真才实学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高水平财务人员。

四、结论

总而言之,畜牧业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研究。上至领导者,下至普通员工,都应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性。

财参考文献:

[1]李韬.畜牧产业财务资金管理与核算[J].科技经济导刊,2017(02).

畜牧业基本情况第7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livestock industry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production information statistical work, and onl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effectively,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information statistics, and can provide higher quality dat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production information statistic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information statistics.

关键词: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改善措施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information statistics;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326.3;F3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57-03

0 引言

在我国的农业体系中,畜牧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产的畜产品是人们最主要的副食品,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发挥重要作用。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信息统计工作能蚣笆庇行У胤从吵鲂竽烈档纳产现状,只有提高生产信息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才能使其在畜牧业的发展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提高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1 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信息统计的数据质量不高

一般情况下,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都是由基层单位完成的,这些单位没有配备专业的统计人员,通常由村委会人员统计,这些人员需要同时负责多方面信息的统计与报表工作,这些工作过于繁杂,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畜牧业生产信息的统计工作。与此同时,这些单位中的人事变动相对频繁,有的工作人员刚刚熟练这些信息的统计工作,就可能因人事变动离开这个职位,更换其他统计人员。此外,由于畜牧业统计的过程过于复杂,一些养殖户对畜牧业统计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问题,考虑到自身利益的原因而隐瞒自家养殖情况,严重阻碍了生产信息统计工作的进行。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中的数据质量不高的情况。

1.2 基层统计与动监部门统计间存在较大差异

基层统计人员是政府开展畜牧业统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这些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是影响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在进行信息统计时,大多数的基层统计员会通过防疫员来获得春季防疫和秋季防疫等入户调查的资料,但是,防疫调查与生产信息统计无论在调查目的,时间节点以及统计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畜牧业生产的周期性也会对信息统计的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经常会出现基层统计与动监部门统计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

1.3 畜牧产业周期性强,养殖户多变数,名录统计不能随时跟进

在目前的畜禽监测调查中,一般是根据不同品种的畜禽养殖规模为临界点的,在每年的年底阶段,都要通过摸底调查来确定生产经营单位与畜禽规模户名录,在确定这个名单后,这些单位将成为年度内的固定观测对象,不会发生变化,并且需要对他们的生产情况进行定期的调查。由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仅凭在年底阶段对存栏量进行调查的结果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全年的生产信息。对于这个年度都有较大养殖量的养殖户而言,在年底进行调查并不能达到切割点,就不会被列入养殖户的名录。所以,这种确定养殖户名录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局限性,会造成养殖户名录不全面的现象。

1.4 搜集调查指标的难度较高

首先,在畜禽监测每年的报告中,会出现这一年因患病而死亡的畜禽数量,如果养殖户与生产经营单位已经对这些死亡的畜禽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就能够如实上报死亡数量,但是,如果没有做好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就会出现瞒报的情况,导致死亡数量难以搜集。其次,监测报告中还会有购买饲料量等数据,在调查过程中,大型的养殖单位由于有自己的会计部门,可以将账面上的实际数据申报给调查人员,这些数据的准确性较高。但是,如果养殖户没有自己的会计人员,就只能以其口头申报的数量为准,这些数据没有书面的记录可供查询,只是凭借记忆申报,数据准确性较低。此外,在调查数据时,还会出现随意填报的现象,导致一些数据根本不符合逻辑,数据真实性较低。

2 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改善措施

2.1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保证数据质量

为了保证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数据的质量,必须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为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建立专业能力过硬,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信息统计队伍。其次,对统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高统计队伍整体工作能力。最后,增加宣传途径,提高宣传力度。基层统计单位可以通过张贴海报、知识讲座、悬挂横幅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的宣传工作,明确调查制度与统计工作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调查对象的觉悟与积极性,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2.2 完善信息统计制度

基层的动监所能够掌握其辖区内的畜牧业生产经营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尤其是能够掌握养殖户的防疫入户调查数据,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将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交由防疫单位进行统计,并将统计后的信息数据通过上报提交给基层动监所,而核实到户的底册,则可以交给村委会保管,并由动监所与统计单位联合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与评估,审核完成后则需向上级统计部门提交报表。这种做法可以提高畜牧业生产信息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做到有据可查。

2.3 完善养殖户名录

畜牧业的生产过程具有周期性的规律,目前通过检测获得的养殖户名录主要是由在每年的年底阶段对养殖户进行调查而确定的,如果在这一时间段,养殖户恰好没有达到切割点,那么这一养殖户就不会出现在名录内,导致名录不完全。为了改善这种状态,在进行调查时综合统计养殖户全年的规模与养殖数量,同时参考年底阶段存栏数量确定名录,使名录的确定方法更加合理。

2.4 规范统计基础台帐,努力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建立起“农村牧区住户基本情况台帐”,重点保存好夏季普查台帐、农业普查台帐。这些基础台帐要同时建立在镇和各村,以便镇村两级能及时、准确掌握农村的基本情况。这些工作将充分显现它的优越性,在一些专题调查和临时性调查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5 加强统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做好统计工作,队伍是关键。只有提高基层统计员业务素质,保证基层统计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才能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严密性,才能保证统计基础源头数据的质量,才能促进统计工作朝着“快、精、准”的目标不断迈进。为此2011年我们将在旗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乡镇统计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2.6 促进保险政策实施,提高调查方案的有效性

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实施保险政策,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保险政策不仅可以规避畜牧业生产中的风险,减低经济损失,而且能够促进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因病死畜禽引起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还有利于调查对畜禽死亡数量的统计,提高数据有效性。对于调查时饲料数量等信息搜集难度较大的问题,必须全面了解养殖户与经营单位的具w情况,通过网络的形式对规模较大的养殖户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其他养殖户可通过记账形式进行采集,并保证这些养殖户每天的收支信息都要登记入账,定期收取帐页,数据经核实后由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进行汇总录入,产生最终形式的报表。这种记账形式的数据采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户的工作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补贴,提高他们配合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基层统计部门还需要运用信息统计相关知识,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向上级提交生产信息的分析报告,为领导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 案例分析

我国北方某村镇畜牧站在党委、政府及农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立足实际,注重调查研究,通过各乡镇统计助理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全年的农牧业统计工作,且未出现养殖户漏记、统计信息不全的问题。

3.1 提前部署,灵活应对养殖户的变化,及时跟进生产统计工作

畜牧站在3月28日召开了春季动物防疫专题会议,就今年的春防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要求全镇春防工作从4月初开始,力争在4月20日前全面完成春防普注工作任务,切实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牲畜口蹄疫、猪瘟、禽流感及鸡新城疫、 羊痘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要健全和规范免疫档案,免疫动物的标识率要达到100%。

3.2 按时完成全年畜牧生产统计数据

畜禽产品价格监测工作、月、季固定统计报表以及上级安排的各种临时报表。培训乡镇畜牧统计信息员2次。畜牧公共信息平台运转正常,按时完成全县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及养殖小区等信息的报送工作。作为一名敬职敬业的优秀统计员,谭冬梅在县畜牧兽医局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州被评为优秀统计员。

3.3 基于准确的统计数据全面落实惠农政策

全年能繁母猪头投保33394头;投保金额400728元;保险赔付143头,赔付金额75950元。投放救灾贴息贷款633笔,投放资金2643万元。

3.4 继续加强畜牧统计监测工作

2013年,该区继续作为农业部生猪、蛋鸡、肉牛生产定点统计监测站,我们本着“为行业领导决策提供参谋,为基层养殖者提供信息指导”的原则,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对基层畜禽监测统计员进行了培训,对各项统计数据进行了核实,并做到及时准确上报,为各级政府和权威部门的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数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业的生产信息统计工作是判断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信息统计工作水平,保证信息统计质量,才能够促进畜牧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美.关于乡镇畜牧业统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

[2]岳潇.畜牧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

[3]冯颖.对加强和完善畜牧业统计的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09).

畜牧业基本情况第8篇

[关键词] 畜牧业 发展战略 新疆兵团 84团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81-02

1 研究背景

畜牧业是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畜牧业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新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畜牧业发展各项方针政策,畜牧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畜产品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逐步成为新疆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主体地位初步形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高档绿色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从增强竞争能力的角度看,由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竞争,谁的单位成本低,质量安全水平高,谁就在竞争中拥有优势。目前,发达国家更多地运用技术壁垒限制我国畜禽产品的出口,日本、欧盟对进口猪肉的检测指标已从过去的 25 个大幅增加到 410 个,一些新兴生猪生产国家和地区也悄然崛起,与我们争夺市场份额。从满足城乡居民对畜产品绿色环保健康安全要求的角度看,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及奶制品、鸡蛋等畜产品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不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着人类健康,成为我国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牧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便成当务之急。

新疆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之一,也是我国畜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十一五”以来,兵团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畜牧业生产指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粗放、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团场畜牧业发展迅速,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生产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畜牧业已经成为兵团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并呈现出现代畜牧业的一些基本特征。但面对入世和畜产品市场以及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兵团畜牧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仍表现突出,畜牧业对团场经济和职工收入的贡献率与发达省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十二五”期间,兵团提出继续调整优化各畜种优势区域布局,依靠乳业集团和肉制品加工集团,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完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措施,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到2015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牧业产值较“十一五”末实现倍增,总体规模养殖水平达到50%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

但是目前团场对现代畜牧业认识还处在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畜牧业发展战略问题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关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概念、内涵、特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完整的概念体系。如何结合兵团和团场实际,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加强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建设,加强畜禽良种建设,进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把生态保护、团场发展和职工增收结合起来。在当前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农产品的价格低迷,劳动用工及成本上涨,农业发展已处在一个发展瓶颈,难以提高单产的情况下,推进畜牧业发展,实现经济的高效、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团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因此,针对团场畜牧业发展战略这一关键命题开展深入研究,对实现兵团畜牧业倍增的目标,优化畜牧业管理决策和宏观调控十分必要,同时对促进兵团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为兵团和团场决策、制定政策促进畜牧业提供参考价值。在掌握大量团场畜牧业现状资料基础上,选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提出团场畜牧业发展的有关战略构想和建议。构想和建议都是根据团场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地方特色和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观点,如团场畜牧产业生产要素升级战略中如何促使高级生产要素不断升级和加大专业要素促进团场畜牧业结构发生变化都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为兵团和团场进行展战略决策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理论意义。针对团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运用一般战略理论来构架文章的体系,同时结合产业的特点,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竞争优势理论,把团场畜牧产业发展战略作为构建团场畜牧产业竞争优势来进行研究,使文章在理论体系上和以往研究发展战略上有新的角度和视野,作为理论上的尝试,为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模式。

现实意义全面系统地认识团场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团场畜牧业的基本状况与全国和全疆水平的比较,团场畜牧业发展条件都作了比较详实的介绍,并区别不同畜种分别作了系统阐述,对团场畜牧业情况多个角度作了分析,对全面掌握兵团团场畜牧业的状况和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

3 研究目标

本文以第五师八十四团为例,结合兵团实际情况,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通过对畜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畜牧业发展特点的了解;另一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畜牧业的措施和建议,可以作为指导畜牧业生产的措施和方式。本研究拟通过对出兵团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兵团畜牧业自身的后发优势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调查,分析兵团畜牧业发展中的前向联系、旁侧联系以及后向联系及兵团畜牧业发展中的后发优势的分析对比,结合兵团畜牧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寻找制约兵团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找出兵团畜牧业后续发展中应具备的能力和基础。找出兵团畜牧业发展中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保障兵团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解决兵团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选择。

4 研究内容

4.1 八十四团畜牧发展基本情况

畜牧公司距离博乐市较近,交通便利,地域广阔,温度及草场环境优良,为牛羊养殖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怪石峪风景点相邻,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占地250亩,现有圈舍54栋(计划2014年新建圈舍15座左右)总面积7074平方米,饲草料库1栋,总面积418.5平方米,堆草场2000平方米,配套有兽医室、配种间、饲料粉碎设备等。

有天然草场总面积80.41万亩,其中:平原荒漠草场和平原荒漠草甸草场(春秋草场)38万亩;山地草甸草场(夏草场)7.4万亩;山地荒漠草场和山地草原草场(冬草场)35.01万亩。苜蓿饲草地14200亩,以及大量的玉米秸秆、青贮、小麦秸秆为养牛羊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牧户225户,从牧总人口892人,从事牧业劳动力人口541人,从事牧业的少数民族职工117人,全部分布在团场58公里的边境线上,肩负着牧业生产和护边的双重职责。

4.2 84团畜牧发展方向

天然放牧养殖基地:以畜牧公司为中心,发展优质畜牧业养殖基地,进行牛、羊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建成独特的优质牛羊基地。

规划引导畜禽养殖向优势产区集中,设施养殖主要为建设大型的养殖基地,将牲畜集中进行饲养,以牛、羊为主,配套基础设施和圈舍的建设。以推进畜牧业饲养方式转变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支持建成一批养殖大户、规模化饲养场和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提高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饲养水平。

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利用畜牧业天然草场优势,计划发展羊5万只。及我团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打造“牧家乐”,将成为农牧民致富增收的另一重要途径。

4.3 具体措施

4.3.1舍饲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式,是畜牧业发展必经之路。

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畜牧业发展的一场革命。传统畜牧业、放牧养畜延续上千年历史,使牲畜头数的增长,草原面积锐减和草原沙化退化的原因,草原生态遭到破坏。草原矛盾十分充分,解决这一症结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发展舍饲养畜。舍饲圈养不是简单的把牲畜圈起来,而是要充分考虑牲畜的生活习性,通过专业化养殖、集约化经营实现精养增效。

第一,加强棚圈、运动场、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解决牲畜日常饲养、生产接羔和保育工作,才能解决好牲畜住的问题。

第二,加强秸秆转化力度,推进人工饲草料的种植。在饲养方式转变中,解决好饲草料是舍饲养畜的先决条件,我团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玉米制种、常规玉米、冬麦等秸秆作物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能充分保证本团的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树立 “既种又养,以农养牧”的思想,为舍饲养畜创造了有利的资源条件。

4.3.2 牧家乐成为农牧民不断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增加牧民收入,发展少数民族民俗与饮食文化,加快旅游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牧家乐。一是民族风俗文化历史悠久;二是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美味可口;三是民族娱乐文化精彩无限;四是84团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游客避暑游玩的好地方;五是84团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博乐市9公里,是游客往返必经之地,可谓游客中转站、休息室、加油站。

4.3.3 成立八十四团少数民族特色商品交易中心

少数民族特色商品交易中心是目前84团新建的农、牧、副、织产品商务交易平台,是84团成立的一家辐射全团面向全师的以新疆特色农、牧、副、织产品为主导的特色产品交易平台。

依托84团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宜人的清闲气候、生态环保的绿色空间、民族文化浓郁,特色民族餐饮的牧家乐、环境优美,菜系丰富的农家乐,在原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兴建休闲娱乐设施,注入旅游元素,为游客提供度假、休憩、游乐、餐饮、住宿等服务,带动我团特色农、牧、副、织产品产、供、销、消在交易平台的全方位对接,力求通过舒适的旅游环境、规范的交易规则和过硬的商品质量的优势,为本团特色产品交易双方构建一个具备集旅游观光、餐饮购物、产品丰富,质量过硬,方便快捷的现货交易场所,全面助推84团实现跨越式发展。

4.3.4 畜牧人员分流促增收

对于不善于经营、管理、养殖、且经济贫困的少数民族牧民职工,引导这些少数民族牧民职工进入我团设施农业及昆虫养殖场、厂、烘干厂、建筑行业等企业,或从事畜牧特色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经过系统、科学、专业的培训,使分流人员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从而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为脱贫致富创出一条新路子。

4.3.5 转型规模

将我团原有“脏、小、乱”小型养殖户进行拆除、淘汰,集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畜牧养殖场进行统一管理、运行、销售。在原有达标的6座养殖圈舍的基础上,2013年新建48座标准圈舍,2014年扩大规模再次新建养殖圈舍15座,共计69座。

5 今后努力方向

第一、依托资源优势,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建设标准化养殖厂,积极发展特色牛、羊养殖。

第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牧民职工群众思想观念从传统型向科学型的转变、牲畜产能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牲畜养殖模式从分散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努力实现“促进牧民增收,实现人、畜、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产业链价值链的打造,一条龙的发展模式。1、标准化养殖,真正“抓住”肉食品安全的“根本”,确保肉食品安全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2、通过本团优良的草场资源及农业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玉米秸秆、青贮、小麦秸秆,形成合理行业集中度,通过“以农养牧、以牧帮农”的合理、安全、高效、绿色产业循环。

第四按照竞争优势理论,提出84团畜牧业发展战略构想和建议。一是畜牧业生产要素升级战略。按照初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的区别,就如何促进生产要素升级提出结构调整战略、科技推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畜产品市场竞争战略。根据需求条件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带动引领周边区域畜牧业发展,研究畜牧经济国际化战略,分析畜牧生产面对的国际国内二个市场。保证畜产品品质安全是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根本,提出畜牧生产标准化战略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战略。三是畜牧产业组织优化战略。在体制上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扩大经营规模,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等把畜牧业企业和职工与市场有机联系起来,提高整个畜牧产业的竞争力。四是畜牧相关产业发展战略。发达的相关产业可以更好地带动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饲料、兽药、畜牧装备业、社会化服务产业。五是调控管理战略。团场有责任调控、扶持、引导、保护畜牧业发展。宏观调控主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条件,行政手段进行辅助;通过加强对畜牧业投入进行扶持;引导职工进入市场;推行畜牧业保护政策实现。

畜牧业基本情况第9篇

我县自5月开始启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县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政府法制办、县编办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兽医管理体制建设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绿政办发126号)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绿机编字26号)两个文件,明确了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完善了县、乡、村畜牧兽医机构,稳定了基层畜牧兽医队伍。

二、改革到位情况

(一)完善县级畜牧兽医管理机构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绿政办发126号)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绿机编字〔〕26号)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各类兽医工作机构所承担的兽医工作职责以及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结合我县养殖业发展水平、动物产品生产消费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一是将县畜牧局更名为县畜牧兽医局,内设办公室、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股,核定编制5名;二是完善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定编制9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由县畜局从其下属事业单位人员中择优选用,不增加人员编制;三是撒销原畜牧兽医站和兽药饲料监察所,设立畜牧科技推广站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定编制分别为6人、9人,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由县畜局从其下属事业单位人员中择优选用,不增加人员编制。目前,人员已全部到位。

(二)重组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机构

改革后,县畜牧兽医局对派出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村兽医室的人员、财务、资产实行垂直管理,其主要职责是承担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1、组织机构。全县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列为县畜牧局派出机构。机构名称为“县畜牧兽医站”,为股所级事业单位,人事、业务、财务均隶属县畜牧局直接管理。

2、人员编制。各站以该乡镇服务半径为设置依据,核定人员编制数24人(大兴4人;平河4人;牛孔3人;三猛3人;其余乡镇各2人)。全县实有30名,其中在编在岗20名,在编不在岗4名,自愿放弃参加选定人员2人,在职不在编人员4人,基本可以选定人员24人。被选定的有编人员由县编委将其编制划归县畜牧兽医局,工资关系、财政预算拨款则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划归至县畜牧兽医局管理。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直接选聘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9人。被选聘的人员由县畜牧兽医局同其签订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三年后视其工作情况再决定是否办理续聘。

3、村级动物防疫员。每村选配一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热爱畜牧兽医事业,并懂得一定专业知识的本村村民担任动物防疫员,由县畜牧兽医局按照工作性质和要求,进行相关培训和资格认定。全县共选配村级动物防疫员81名,并完善了村级动物防疫员档案。

4、经费保障。选定的有编人员工资、医保、社保等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选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相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被选定、选聘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由县财政局统一上划后,划拨至县畜牧兽医局,再由县畜牧兽医局下拨至各基层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则采取县财政补贴的方式,由县财政按每月每人150元的标准,补助统筹拨付至县畜牧兽医局,再由县畜牧兽医局划拨至各基层畜牧兽医站。

5、资产管理。原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房屋、设备等资产属国有资产,重新组建基层畜牧兽医站后,其现有的资产仍划为县畜牧兽医局管理,继续用于基层畜牧兽医站办公、防疫、化验、诊断用。

三、改革前后对比情况

改革前,全县有县乡镇畜牧兽医机构12个,核定编制47名。其中:县级3个,核定编制23名,实有22名;乡镇9个,核定编制24名,实有30名(在编在岗20名,在编不在岗6名,在职不在编 畜牧兽医人员4名);改革前,存在着“人员不均衡”(有的乡镇仅有一名在编人员)、“任务重”(职工除负责防疫检疫等公益性工作,还要从事经营)、“管理难”(有部分兽医员被乡镇抽调去从事其它工作)等诸多问题,同时现有兽医人员“重检疫轻防疫”、“重收费轻服务”等现象也很普遍,致使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基础免疫工作非常薄弱。

改革后,一是机构和队伍得到稳定。畜牧兽医人员的社会地位明显改善,使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连被借调在乡镇其他单位,编制在原畜牧兽医站的人员自愿放弃正在从事的岗位,参加到这次基层畜牧兽医选定当中来,全县基层畜牧兽医人员,除2人不愿回原单位工作外,其余24人均回到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基层畜牧兽医机构进一步完善,稳定了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二是职责更加明确。通过改革,使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更集中精力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科技推广工作;“三权归县”的管理办法,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管理更加到位,对技术的监督指导更易于落实,有利于集中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全县公共卫生安全。三是降低了运行成本,人、财、物得到充分利用。改革后,在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行动中,乡(镇)畜牧兽医站,将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后的优势,更好更快的完成各项防疫任务。四是健全了服务体系。通过改革,全县形成了由县级23人、乡级24人、村级81人组成的公益性立体式畜牧兽医三级服务网络,呈现出了检疫上的“片区互动”,防疫上“群防群控”的工作新格局。

四、存在问题

(一)县乡畜牧系统人员编制不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人员老化、人少事多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乡镇畜牧兽医站由于综合建站较薄弱,缺乏必要的业务开展工作经费保障,在清产核资中历年累计拖欠药物、饲料、接待费等16万元多,对乡镇畜牧兽医站上划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压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州有关部门的支持,增添必要的防疫、诊断、监测设施设备,切实改进基层服务手段,推进动物疫病科学防疫、科学诊断、科学指导,以提高基层技术服务水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