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1 17:51:38

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

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第1篇

【关键词】 心理疗法;精神病;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06-01

临床治疗精神疾病过程中,心理疗法是一项较为重要的环节,自对精神障碍的治疗中起源,目前被临床在各科疾病治疗中应用,或称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发挥着理想的辅助治疗的作用。本次研究选择某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 100 例,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划分,对照组行精神科疾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加强心理疗法的应用,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对象 100 例,男 53 例,女 47 例,年龄 22~68岁,平均(46.5±3.2)岁。情感性精神障碍 25 例,精神分裂症 43 例,双向情感障碍 9 例,重型抑郁 3 例,强迫症 6 例,惊恐发作 4 例,广泛性焦虑 3 例,其它 7 例。 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划分,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精神科疾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疗法的应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心理疗法可提高治疗依从性 精神病采取有效治疗,在急性期过后,需行全面整体的心理教育,使患者对医嘱可严格遵守,配合相应治疗,按量、按时服药。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可获得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但患者为双相情感障碍类型时,因维持期和急性期均需药物治疗,但药物副作用及药效不明显导致依从性降低,成为疾病的危险因素,情感调整治疗多自我终止。心理治疗可采用专门的治疗方法及技术,对患者行随时的、经常性的教育,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1.2.2 心理疗法辅治疗效果 ①精神分裂症: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认知行为干预,并行辅治疗,如家庭治疗、社会技能训练、支持性职业、认知康复等,可使患者在精神症状缓解的同时获得职业技能、社交知识,可获得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效果。 ②双向情感障碍: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社会干预的方法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加以治疗,且教育方式的、结合型的、引导发现式的、逐步推进的认知疗法效果更为明显,认知行为治疗主要针对行为管理、治疗依从和认知重建,包括心理教育。同时,需加强人际关系和家庭的治疗,以增加抗抑郁剂应用和情绪调整的效果,达到改善患者社会、职业、家庭职能的目的。③抑郁:研究表明,心理治疗为抑郁症患者治疗的首选,采用心理教育和药物应用结合治疗的方式,可降低疾病复发率,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使重性抑郁得到重视,并获得适当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④惊恐发作:采用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认知重建、内感暴露等认知行为均可获得理想效果。 ⑤其它障碍:采用心理治疗对其它心理障碍的患者应用也使症状明显改善,如人际关系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抗抑郁药物应用,对有进食障碍的患者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1.2.3 心理疗法治疗作用 精神疾病中 , 神经症病情程度相对较轻,治疗方案的选择需依据临床诊断结果制定,若患者为强迫症状,无仪式性动作,只有强迫性思维,或抑郁症、焦虑症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但心理疗法无法实施,只能采用药物应用先对症状进行控制,待缓解后再行心理治疗,但对不愿接受药物治疗,或不属上述原因不能采取药物治疗的患者,可首选心理治疗方法。

1.3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 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相关指标进行评分,两组治疗前兴趣缺乏、注意障碍、意志减退、思维缺乏、情感淡漠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 SANS 评分比较( ±s)

3 讨论

无自知力通常是精神病患者的最大特征,故多认为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效果不明显。虽然心理治疗无法在精神病急性发作期实施,但在有效缓解精神疾病急性期症状后,心理疗法通过对病因、症状、药物作用、干预方法的讲解,可使患者正视疾病,降低恐惧和焦虑感,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在基本治愈疾病后,重视患者重归社会的问题,帮助患者认识社会,了解自身现状,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避免意外事件发生,显著改善了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第2篇

所谓的应对方式其实就是人们缓解心理问题的一种方式,直接关系着应激反应的最终结果。经过相应的研究不难发现,患有精神分裂的患者其应对方式都比较消沉,在遇到困难时容易逃避,这种消极的心态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采取一系列认知、行为干预方法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种疗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尤其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已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CBT在这类群体应用的临床特点,发挥疗效的具体心理机制还未明确。本研究为深入探讨CB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疗效,为进一步改进临床治疗和服务提供指南。

1.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资料。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把其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具体的入选标准如下:满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要求;患者年龄在19-61岁之间;患者的学历在初中以上;患者以前只采用过药物治疗方法;已经按照要求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排除标准如下:患有精神病以外的其他疾病;患者的情感交流障碍得分机交流障碍得分均高于5分;在30天内接受过药物治疗外的其他治疗。把符合标准的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其中,CBT组平均年龄在29±9岁,男性10人,女性20人,平均受教育年限12.5年,病程85±70月,氯丙嗪等效剂量429±316mg,ST组平均年龄在30±9.5岁,男性16人,女性9人,受教育年限12.5年,病程90±75月,氯丙嗪等效剂量489±409mg。经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工具。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法(CSQ),其中主要包含6个不同的衡量因素,即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回避、合理化因素。对不同的条目计分为1分和0分。

1.3 治疗方法。研究中我们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同等次数的认知行为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1.3.1 认知行为治疗。在进行研究工作之前,研究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要求阅读相关的操作要求,了解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问题,还应该参加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的培训,提升自身的治疗水平。具体的治疗流程如下:采取个体治疗的方式共进行15次治疗,治疗时间控制在24周左右。认知行为的治疗是一大类包括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是通过改变个人非适应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少失调情绪和行为,改善心理问题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的总和。主要应包括四个方面,针对幻觉、妄想、阴性症状和情绪症状的治疗。针对幻觉:正常化、组织应对策略等;针对妄想:苏格拉底式提问、重新归因等;针对阴性症状:行为激活等;针对情绪症状等:情绪管理、放松训练。

1.3.2 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相对应的是支持性心理治疗,具体的治疗次数及时间需要参照认知行为治疗,在确保这两个因素相同的前提下进行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鼓励、劝告及建议的方式来治疗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问题。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

2.结果

经过研究比较不难发现,两组患者在应对方式问卷的评分上没有太大差异,二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相同时间的治疗后,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因素的评分明显高于支持性心理治疗,并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总而言之,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同时间的治疗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均有所提升,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有所下降。因此,药物结合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应对方式,从根本上增加患者的积极情绪比例,减少消极情绪比例。经过相关的研究不难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异就是消极应对方式的结果。采用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更具有针对性,精神分裂症本身就是一种比较难于治疗的疾病,由于患者自身的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出现了障碍,单纯依靠心理治疗已经无法满足精神分裂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霞,谭洪华.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7:1014-1015.

[2]周晶晶.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5,05:539-541.

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第3篇

【关键词】中医心理治疗情志相胜疗法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ormationofdiagnosisandtreatmentofpsychotherapyofTCM.MethodsTherecordof122casesreceivingpsychotherapyofTCMwereobtainedfromtheliteraturesatancienttimeandcurrentmagazines,and11aspectsincludingoccurringera,gender,age,course,causativefactors,TCMdiagnosis,TCBpsychotherapy,concomitanttreatmentstrategy,currentdiagnosis,currenttherapyclassificationandwhetherbreachingethicrules,wereevaluated.ResultsThecasesoccurredfromTangDynastytocurrenttime,withagesrangefrom0to50yearsoldandcoursesfrom1daytomorethan1year,58%ofwhichgotrelievedatthefirstdayoftreatment,and68%relievedwithin1month.The59patientonsetsresultedfromemotionalstimulation,especially“YOU(Anxiety)”and“SI(Thought)”occupying10.66%and11.48%respectively.ThediagnosisofthediseasesmainlyincludedpsychosomaticdiseasesexceptpsychiatricdiseasessuchasDian,Kuang,Depressedsyndrome,etc.,occupying55.74%.Themaximumofthementaldiseaseswasdepressedsyndrome,occupying1/5.ThemostlyappliedpsychotherapiesincludedEmotionInter-resistanceTherapy,(19.67%),SuggestiveExplanationTherapy(14.75%),IntenseemotionTherapy(12.30%),PersuasionandReleaseTherapy(9.84%),SmoothingemotionanddesireTherapy(8.20%),BehavioralInductionTherapy(9.02%),etc.,and31.9%ofcaseswereaccompaniedwithdrugoracupuncturetherapy.Thecurrentdiagnosisincludedneurosis(16.39%),stress-relateddisorder(10.66%)andhysteria(8.20%).Nearlyhalfofpsychotherapiesapplied(46.72%)wereconsistentwithsometheoriesofmodernpsychotherapy,suchasSupportiveTherapy,BehavioralTherapy,CognitiveTherapy,etc.,andsometherapiessuchasEmotionInter-resistanceTherapybelongedtouniquetreatmentsofTCM.Amongallcases,22cases(18%)mightbreachtheethicrules.ConclusionPsychotherapyofTCMisaneffectiveshort-termpsychotherapy,andismainlyappliedforsomementaldisordersincludingneurosis,stress-relateddisorder,hysteria,etc.,whichhasobviousChineseculturedistinctnessandisworthyofdevelopmentandextension.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Psychotherapy;EmotionInter-resistance

中医心理治疗是中医的主要特色治疗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心理治疗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历代医家根据《内经》中的原则,创立了许多心理治疗技术,留下了众多的心理治疗医案,内容丰富,构思奇巧。为了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诊治的详细情况,现将收集到的历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122例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调查,了解诊治情况。

其中,中医疾病诊断,根据案例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按照《中医诊疗常规》[1]中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现代诊断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进行诊断;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是依据现在的法律法规,以治疗的实施过程有无涉嫌违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疗师或他人)的权益为判定标准。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参照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中医心理学基础》[3]中的心理治疗分类进行分类。其中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疗法;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采取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顺情从欲疗法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移情易性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关注的指向性,从而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暗示解惑疗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修身养性疗法是指通过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及增加交往活动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质,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激情疗法指有意识地加以诱发,以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习以惊平法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惩罚治疗指对患者施以责打、旋转、厌恶刺激等适当的惩罚,把症状和不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以矫正病态行为的方法;行为诱导疗法是指用各种方法对患者施以行为诱导,以矫正变态行为的方法;音乐疗法是使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娱神悦性,宣通气血,以此来产生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应;导引吐纳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结果与结论

2.1案例年代见表1。表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识别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时期46例;近现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国时期4例。可见,明清时期是中医心理治疗比较盛行的时期,到民国又明显减少。建国后,中医心理治疗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应用逐渐增多。

2.2性别构成见表2。表2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性别构成(略)

2.3年龄构成见表3。表3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年龄构成(略0

0~3岁4例;3~14岁4例;14~30岁17例;30~50岁18例;>50岁8例;另有71例不能识别患者的年龄。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与这个年龄组压力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关。

2.4疗程见表4。表4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疗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1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多数在1个月内使病情获得缓解。

2.5致病因素见表5。表5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可见忧思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中医诊断见表6。表6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医疾病诊断分析(略)

疾病的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21.31%)

2.7心理治疗方法分类比较见表7。表7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治疗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胜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行为诱导法(9.02%)等。

2.8合并治疗情况见表8。表8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合并治疗情况(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说明历代中医医家很重视心理疾病的综合治疗。

2.9现代诊断分类见表9。表9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诊断分类(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现代诊断分类,诊断较多的是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与现代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是一致的。还有一部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使用了中医心理治疗。

2.10现代治疗分类见表10。表10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治疗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相当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但比现代心理治疗要早许多年。还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等,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伦理学问题统计见表11。表1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伦理学问题统计(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对患者施以痛打等,严重的甚至因治疗引来杀身之祸。

由上可知,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但有些治疗过程有悖于伦理学要求,应注意避免。

3讨论

尽管精神科临床中,药物治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关注将逐渐成为精神科工作的重点,心理治疗也将成为精神科治疗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维方式也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4]。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是必要的[6]。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疗一般指不超过25次会谈的心理治疗[7],它正逐渐成为最为流行的心理治疗形式[8]。本研究显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短程心理治疗,经治疗后1个月之内缓解比例高达68%,而在治疗当天就有明显效果的达到47.54%,尽管当时的治疗师和记录者对于疗效的评价不一定准确和严格,但也至少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如金代张子和著的《儒门事亲》载:名医张子和采用“思胜恐”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恐惧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就相当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系统脱敏法,收效显著而迅速。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方面,本研究显示,多以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为精神分裂症的个案,当前精神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胜治疗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种基本情绪,按照五行的属性分类,它们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如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根据上述五行相胜的规律,情绪之间也可以互相制约,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因此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是有意识地使患者产生一种情绪去克服、缓解另一种情绪,是医学家在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来的对情绪相互之间最佳调节的一种假说[9]。例如,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续名医类案》中记载的一例“怒胜思”案例,及《儒门事亲》中记载有1例“喜胜悲”案例,这些案例的成功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绪刺激多余的能量、改变情绪刺激的方向、改变在引起情绪的中介——认知(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9],与当代被广泛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某些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疗方法有悖于伦理学原则,占18%,在现代的治疗中应当坚决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个文献回顾性研究,年代跨度较大,每种心理治疗方法操作各异,缺乏对照组。所以,本研究结论有其局限性,还需要在更为严格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琳.中医心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3.

[4]唐登华.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55.

[5]Yii-NiiLin.Theapplication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tocounselingChinese[J].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2002,56(1):46.

[6]向慧,张亚林,黄国平.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的回顾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2):64.

[7]徐俊冕.短程心理治疗的意义和方法[J].上海精神医学,1999,(s1)55.

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第4篇

【摘要】

目的了解中医心理诊断及治疗详细情况。方法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结果案例年代从唐代以前至近现代时期均有,其中男女比例相当,年龄从0~50岁,疗程从1天至1年以上。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疾病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精神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心理治疗方法中使用最多的依次是情志相胜法(19.67%)、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和行为诱导法(9.02%)等,有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按现代诊断分别为神经症(16.39%)、应激相关障碍(10.66%)和癔症(8.20%)。有近一半(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另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治疗。共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结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

【关键词】 中医 心理治疗 情志相胜疗法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orm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sychotherapy of TCM.MethodsThe record of 122 cases receiving psychotherapy of TCM were obtained from the literatures at ancient time and current magazines, and 11 aspects including occurring era, gender, age, course, causative factors, TCM diagnosis, TCB psychotherapy, concomitant treatment strategy, current diagnosis, current therapy classification and whether breaching ethic rul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The cases occurred from Tang Dynasty to current time, with ages range from 0 to 50 years old and courses from 1 day to more than 1 year, 58% of which got relieved at the first day of treatment, and 68% relieved within 1 month. The 59 patient onsets resulted from emotional stimulation, especially “YOU (Anxiety)” and “SI (Thought)” occupying 10.66% and 11.48% respectively.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s mainly included psychosomatic diseases except psychiatric diseases such as Dian, Kuang, Depressed syndrome, etc., occupying 55.74%. The maximum of the mental diseases was depressed syndrome, occupying 1/5. The mostly applied psychotherapies included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Therapy, (19.67%), Suggestive Explanation Therapy (14.75%), Intense emotion Therapy (12.30%), Persuasion and Release Therapy (9.84%), Smoothing emotion and desire Therapy (8.20%), Behavioral Induction Therapy (9.02%), etc., and 31.9% of cases were accompanied with drug or acupuncture therapy. The current diagnosis included neurosis (16.39%), stress-related disorder (10.66%) and hysteria (8.20%).Nearly half of psychotherapies applied (46.72%) were consistent with some theories of modern psychotherapy, such as Supportive Therapy, Behavioral Therapy, Cognitive Therapy, etc., and some therapies such as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Therapy belonged to unique treatments of TCM. Among all cases, 22 cases (18%) might breach the ethic rules. ConclusionPsychotherapy of TCM is an effective short-term psychotherapy, and is mainly applied for some mental disorders including neurosis, stress-related disorder, hysteria, etc., which has obvious Chinese culture distinctness and is worthy of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sychotherapy ;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中医心理治疗是中医的主要特色治疗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心理治疗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历代医家根据《内经》中的原则,创立了许多心理治疗技术,留下了众多的心理治疗医案,内容丰富,构思奇巧。为了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诊治的详细情况,现将收集到的历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122例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调查,了解诊治情况。

其中,中医疾病诊断,根据案例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按照《中医诊疗常规》[1]中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现代诊断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进行诊断;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是依据现在的法律法规,以治疗的实施过程有无涉嫌违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疗师或他人)的权益为判定标准。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参照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中医心理学基础》[3]中的心理治疗分类进行分类。其中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疗法;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采取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顺情从欲疗法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移情易性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关注的指向性,从而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暗示解惑疗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修身养性疗法是指通过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及增加交往活动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质,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激情疗法指有意识地加以诱发,以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习以惊平法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惩罚治疗指对患者施以责打、旋转、厌恶刺激等适当的惩罚,把症状和不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以矫正病态行为的方法;行为诱导疗法是指用各种方法对患者施以行为诱导,以矫正变态行为的方法;音乐疗法是使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娱神悦性,宣通气血,以此来产生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应;导引吐纳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 结果与结论

2.1 案例年代见表1。表1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识别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时期46例;近现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国时期4例。可见,明清时期是中医心理治疗比较盛行的时期,到民国又明显减少。建国后,中医心理治疗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应用逐渐增多。

2.2 性别构成见表2。表2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性别构成(略)

2.3 年龄构成见表3。表3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年龄构成(略0

0~3岁4例;3~14岁4例;14~30岁17例;30~50岁18例;>50岁8例;另有71例不能识别患者的年龄。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与这个年龄组压力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关。

2.4 疗程见表4。表4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疗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 。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1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多数在1个月内使病情获得缓解。

2.5 致病因素见表5。表5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可见忧思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 中医诊断见表6。表6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医疾病诊断分析(略)

疾病的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21.31%)

2.7 心理治疗方法分类比较见表7。表7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治疗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胜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行为诱导法(9.02%)等。

2.8 合并治疗情况见表8。表8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合并治疗情况(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说明历代中医医家很重视心理疾病的综合治疗。

2.9 现代诊断分类见表9。表9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诊断分类(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现代诊断分类,诊断较多的是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与现代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是一致的。还有一部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使用了中医心理治疗。

转贴于

2.10 现代治疗分类见表10。表10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治疗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相当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但比现代心理治疗要早许多年。还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等,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 伦理学问题统计见表11。表11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伦理学问题统计(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对患者施以痛打等,严重的甚至因治疗引来杀身之祸。

由上可知,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但有些治疗过程有悖于伦理学要求,应注意避免。

3 讨论

尽管精神科临床中,药物治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关注将逐渐成为精神科工作的重点, 心理治疗也将成为精神科治疗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维方式也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4]。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是必要的[6]。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疗一般指不超过25次会谈的心理治疗[7],它正逐渐成为最为流行的心理治疗形式[8]。本研究显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短程心理治疗,经治疗后1个月之内缓解比例高达68%,而在治疗当天就有明显效果的达到47.54%,尽管当时的治疗师和记录者对于疗效的评价不一定准确和严格,但也至少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如金代张子和著的《儒门事亲》载:名医张子和采用“思胜恐”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恐惧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就相当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系统脱敏法,收效显著而迅速。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方面,本研究显示,多以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为精神分裂症的个案,当前精神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胜治疗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种基本情绪,按照五行的属性分类,它们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如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根据上述五行相胜的规律,情绪之间也可以互相制约,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因此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是有意识地使患者产生一种情绪去克服、缓解另一种情绪,是医学家在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来的对情绪相互之间最佳调节的一种假说[9]。例如,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续名医类案》中记载的一例“怒胜思”案例,及《儒门事亲》中记载有1例“喜胜悲”案例,这些案例的成功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绪刺激多余的能量、改变情绪刺激的方向、改变在引起情绪的中介——认知(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 [9],与当代被广泛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某些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疗方法有悖于伦理学原则,占18%,在现代的治疗中应当坚决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个文献回顾性研究,年代跨度较大,每种心理治疗方法操作各异,缺乏对照组。所以,本研究结论有其局限性,还需要在更为严格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 琳.中医心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3.

[4]唐登华.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55.

[5]Yii-Nii Lin.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to counseling Chinese[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2002 ,56(1):46.

[6]向慧,张亚林,黄国平.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的回顾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 (2):64.

[7]徐俊冕.短程心理治疗的意义和方法[J].上海精神医学,1999,(s1)55.

[8]Svartberg M,and Stiles T.Comparative Effectsof Short-Term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A Meta - Analysis[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2,59(5): 704.

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第5篇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娱乐治疗,娱乐治疗的方式主要为下棋、打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步骤如下。

1.1针对精神分裂患者,在进行娱乐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并进行一些适当的辅的治疗,例如认知康复、家庭治疗等,在使患者获得一些认知行为的同时,逐渐减轻患者的精神病症状。

1.2采用心理教育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心理教育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同时加强人际关系和家庭的治疗,有效的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采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利培酮和奥氮平,一日两次,一次0.35mg。这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的症状有着非常好的疗效,且镇静作用较弱,椎体外系反应较少。

1.3放松治疗。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放松治疗有着积极作用。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稍微出现一点差错对患者的健康会产生巨大影响。放松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舒缓患者的情绪。具体操作为让精神病患者以轻松的方式坐下来,同时将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手上,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同时进行深呼吸训练,上手平伸,每天进行10分钟的深呼吸训练,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身边进行积极的引导,让患者在这样反复的训练下自然的形成一种放松的心理,从而舒缓患者的情绪。

1.4心理疗法。对患者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本院精神病患者中,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程度不一样,有轻度的,有中度的,有重型的,因此在进行心理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整体的心理教育,使患者对医嘱可严格遵守,配合相应治疗,按量、按时服药。心理治疗可采用专门的治疗方法及技术,对患者行随时的、经常性的教育,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1.5统计学分析:处理本次研究的数据我们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技术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疗法在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绪方面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第6篇

人类疾病,不仅表现为机体的生理机能障碍,同时,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即精神状态:如痛苦体验、内心矛盾、对疾病的忧虑、对周围环境的猜疑等。这些反应必须借助精神疗法,通过语言和词的作用,予以解释、说服、开导劝慰,才能得以消除。因此,精神疗法不仅是精神疾病的基本疗法之一,同时也是躯体疾病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措施。祖国医学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精神治疗。《景岳全书》指出:“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内经》提出说理开导式的精神疗法,主张以“告之以其败,语之与其善,寻之与其便,开之与其苦”的方式进行精神治疗。在临床医疗实践及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知道精神因素与身心健康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不仅有害的物质因素能造成各种各样的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害的精神因素同样也可以导致疾病;不仅药物能治疗疾病,良好的精神因素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躯体的或精神的疾病常常也能起到治疗或有助于康复的作用。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其中就包含精神调养的内容。

疾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生物、物理、化学等致病因素;还有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对以上几种致病因素产生的病理过程发生影响:或促使病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好转迅速,或转机缓慢,或日趋恶化。祖国医学之病因学,其中就有七情致病,即:喜、怒、忧、思、悲、惊、恐。指出这些情志的过激或不遂可导致人体气机失调而发生疾病。喜怒哀乐的变化,也即神经精神活动的变化;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活动(大脑皮质)产生精神活动,精神活动不仅能够改造自然,适应社会,而且反过来又调节人体各脏器的功能活动。

在日常治疗活动中,不论各科医生愿意或不愿意,无疑地他们在与病人的接触中都已应用了心理疗法,进行了精神治疗。如对病情的解释,开导性的交谈,安慰剂的使用等都属之。从广义而言,医务人员亲切和蔼的服务态度,精心细致的诊断治疗,良好的医疗环境都具有心理治疗的意义。忽视和轻视心理疗法的作用,不相信精神因素对疾病过程的影响,对疾病的治疗都将事倍功半。

由于一些患者缺乏医药卫生常识,更不懂得心理学及心理治疗学,往往盲目地听信他人的谈论,加重思想负担,使疾病难以治愈。也有医务人员出言不慎,态度粗暴,作风轻率,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压力,使病情恶化,或导致医源性疾病事例也并非罕见;或有部分患者及其亲属,信巫不信医,上当受骗致使疾病的恶化甚至丧生者也屡见不鲜。也有把精神作用使疾病好转的结果误认为是“神灵大仙”的作用,给一些骗子造成可乘之机。

心理学及心理治疗学并非深奥难懂,它是存在于我们的临床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只要我们去接触它,认识它,是完全可以掌握它的。

常用的心理疗法有:

1、精神支持疗法:是通过医生对病人的指导、保证、劝解,培植兴趣、调整环境等方式,帮助病人认识发病的原因,解除思想顾虑及紧张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痛苦,促进健康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身心疾病、神经官能症及重型精神病的恢复期。

2、暗示疗法:是医生通过语言诱导病人的思想活动,使其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达到治疗目的(巫医实际上是利用了病人的迷信心理,采用骗术来治病的,由于病人和病人家属的愚昧无知,相信巫医,有意或无意的接受了这种暗示,故也可使一些非器质性疾病和部分癔病患者获得治愈,实质上是心理疗法的结果,只是被巫婆神汉利用了,并加上了迷信的色彩)。暗示疗法有语言行为暗示,药物效应暗示和催眠术暗示。但暗示疗法必须在病人对施治者和医疗方法确信无疑的情况下方能奏效。主要用于各种癔病的转换症状,如癔瘫、癔哑、癔聋、癔盲等。

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第7篇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精神障碍疾病;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108

精神障碍疾病是大脑机能发生紊乱, 导致情感、认知、行为和意志等活动发生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 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率约为0.72‰~0.86‰, 终生患病率可达15‰。患者主要表现出行为障碍、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自言自语、喜怒无常等症状, 主要特征为环境和精神活动失调等, 严重时可出现暴力、自残或自杀倾向, 从而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和工作[1]。本研究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治疗的100例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应用MECT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治疗的200例精神障碍疾病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治疗组中男70例, 女30例, 精神分裂症63例, 双相情感障碍20例, 抑郁症5例, 其他12例, 年龄19~57岁, 平均年龄(40.26±7.53)岁。对照组中男65例, 女35例, 精神分裂症59例, 双相情感障碍24例, 抑郁症4例, 其他13例, 年龄21~60岁, 平均年龄(41.93±6.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诊断, 分别应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系统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MECT治疗:患者取平卧位, 静脉应用阿托品和依托咪酯, 当睫毛反射消失后, 再根据体重静脉推注氯化琥珀酰胆碱以松弛肌肉, 肌颤结束后通电, 面罩供氧, 当肌束无收缩后插入口腔保护器, 之后应用醒脉通多功能电休克治疗仪(Thymatron System IV型), 设置刺激参数为80%MT, 频率1 Hz, 1.5 min/串, 10串/d, 间隔时间0.5 min, 前3天1次/d, 之后隔日1次, 总疗程6~12次。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治疗6周后, 比较两组疗效,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的变化。

1. 3 疗效评价 当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PANSS评分降幅>50%时为显效;当症状有所改善, PANSS评分降幅介于25%~49%时为有效;当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PANSS评分降幅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 高于对照组的7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各时间段的PAN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3 讨论

精神障碍疾病其致病因素有很多种, 如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器质因素、体质因素、环境因素等。精神障碍患者多有错觉、妄想、情感障碍、自言自语、喜怒无常、行为怪异等症状[2]。目前, 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始于上世纪中叶, 代表性药物为氯丙嗪;心理应激是导致疾病复发的主要因素, 故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治愈和康复尤其重要;物理治疗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为电抽搐治疗, 它借助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 使患者丧失意识, 进而发生全身性抽搐和皮层脑电发放, 从而控制精神症状[3, 4]。

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MECT治疗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疗效。MECT改良自有抽搐电休克, 是在应用肌肉松驰剂和麻醉剂的基础上进行治疗的, 可明显减少患者痛苦, 不会损伤机体功能, 且严格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脑电图、血氧饱和度、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感和避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5, 6]。然而, 因可熟练实施该治疗方法的医务人员较少, 其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进行了大样本、严谨的研究工作, 结果显示, 治疗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治疗2、4、6周末的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本研究结果论证了MECT治疗精神疾病的有效性, 为促进MECT治疗技术在临床的有效应用、减少精神疾病复发的疗效方面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继兰.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应用价值.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6):78-79.

[2] 闾金杰, 杨永杰, 李海玲, 等.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10): 1443-1445.

[3] 孙鸿逊, 毛云峰, 沈亦明, 等.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2):68-72.

[4] 何孔亮, 陈阳, 田仰华, 等. 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执行功能效果的观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4(2):22-23.

[5] 孔庆梅, 周沫, 刘琦, 等.无抽搐电休克长期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一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2):139.

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第8篇

关键词:宫腔内人工授精;心理护理

在环境污染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不孕症患者越来越多,其中男性因素或女性因素各占505左右。在众多治疗方法中,除了药物治疗外宫腔内人工受精(IUI)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成功率约10%~20%,探究和减小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成功率就显的越发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孕患者多伴有抑郁、焦虑等诸多不利心理因素。鉴于此,我院生殖健康科自2012年1月~2013年5月对150例行夫精宫腔内人工受精的不孕症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5月,于我院生殖科行IUI的150例不孕症患者,年龄24~37岁,平均27.5岁,不孕年限4~8年,其中原发性不孕患者56,继发性不孕者94例。主要原因为女方宫颈因素,男方质量在正常范围且无统计学差异。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IUI方案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各项评分、年龄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基础治疗 治疗前患者常规行输卵管造影检查以确定输卵管通畅、伞端无粘连适宜行IUI治疗。常规促排卵:月经周期第3~5 d,B超检查卵泡发育情况如无较大卵泡开始促排卵治疗,并监测卵泡发育。当卵泡发育到>18 mm时肌注HCG10000 u促排卵。注射HCG后24 h留取并处理男方新鲜进行IUI治疗,同时给予黄体支持治疗。术后15 d妊娠试验阳性为生化妊娠,7~8 w B超检查有胎心搏动为临床妊娠,确定为临床妊娠后保胎至妊娠13w[1]。治疗组共进行150个治疗周期,对照组共176个周期。

1.2.2护理支持

1.2.2.1心理评估的标准与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初诊时填写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量表)(分为十八项,四级。其中评估抑郁和焦虑的各5项,外向性激惹和内向性激惹各四项。分值越高越严重)[2],当场收回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量分情况,治疗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妊娠及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与方差检验,以P

2结果

2.1患者心理护理前后IDA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组在抑郁、焦虑、激惹方面的评分,心理干预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以P

2.2两组患者1年妊娠情况比较 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采取辅助生殖方式的不孕症女性往往已经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治疗,由于其生育的迫切需求,她们常经受着年龄、经济、家庭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殖机能退化明显,所以年龄越大其对不孕的担心越明显,其对治疗效果信心也越小。反复的检查、治疗,随着时间增长,花费也增大,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这使患者身心俱惫,致使这部分妇女将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经济的压力和对治愈不孕的信心的缺乏,常造成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家庭成员对不孕妇女的理解越来越少。因此,不孕患者除了要承受社会和疾病本身带来的压力外,还要不得不承受对家庭关系由此恶化、甚至破裂等的担心和困扰。在以上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不孕症患者出现抑郁、焦躁、自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表现为对自己的生育力缺乏信心、对治疗效果缺乏信心。这种自卑心理还会使患者陷入其他方面的自卑阴影。不孕患者会变得敏感,甚至恐惧,害怕谈论有关生育的话题和这方面的信息,对未来的生活和治疗结果有明显担忧,对医院所需要做的各种检查、治疗充满恐惧、疑惑、担忧,甚至某种程度的抗拒[8]。精神常处于内疚、悲观、无助、孤独、求医心切又满怀狐疑的紧张状态。不孕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会减小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这为医患纠纷产生埋下了隐患。

心理治疗与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生殖方面的临床和护理人员要有意识的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另外,要有为患者保守秘密的保密意识,以冷静平和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探寻到心理问题的根源,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便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臧雪琳.夫精宫腔内人工受精术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6):110.

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第9篇

[关键词] 行为疗法;酒精性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 R749.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3-0065-02

饮酒使大脑功能失协调,导致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或个性方面的改变,称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caused by alcoh)[1]。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一般认为是个体生物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仅用某单一因素进行解释。酒精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量不断增长,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逐年增多。我院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支持治疗、心理治疗等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病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年龄

1.2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符合上述标准的精神障碍患者100例,其中男91例,女9例,年龄30~67岁,平均(46.2±4.1)岁,饮酒时间6~39年,病程0.6~15个月。100例患者均为家属强制住院,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亢奋、走路不稳、口齿不清、谵妄、失去自控能力。66例患者为首次住院,25例为第二次住院,9例为第三次住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情况、饮酒时间、病程等一般资料间有均衡性(P > 0.05)。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奋乃静,从小剂量开始,初始计量2 mg/次,3次/d。以后每隔1~2 d增加6 mg,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至常用治疗剂量(20~40)mg/d。17例患者有睡眠障碍,给予小剂量苯二氮■类药物。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由专业医师进行行为治疗。50例患者平均分为5个小组,每组由一名医师向患者讲解该病的发病原因、表现,帮助患者认识饮酒的危害;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对酒精的依赖,鼓励其战胜酒精依赖的信心;告知患者在酒精戒断过程中身体或心理会出现的一些情况,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与患者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矫正其错误的认知;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在对抗疾病过程中的心得。两组的疗程均为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患者的精神情况进行测评。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75%;进步:PANSS减分率为50%~74%;好转:PANSS减分率为25%~49%;无效:PANSS减分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同时点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BPRS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BPR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BPR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BP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76,P < 0.01),见表3。

3 讨论

因饮酒而引起的精神障碍大体上分为急性和慢性酒精中毒两大类。酒精性精神障碍患者往往表现为以下症状[3]:智能障碍;遗忘综合征;急性中毒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或情感障碍;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神经症样症状。汤士林等[4]对55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以男性、体力劳动者、低文化程度者居多。婚姻状况较差,临床表现多样,合并较多的躯体疾病,以消化道、肝脏和心血管疾病多见,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差。朱盛等[5]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果。

对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尤其是慢性酒精中毒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性疗法,主要包括:①戒酒:戒酒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步骤。②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紧张和失眠症状,可用抗焦虑药,如安定、甲基三唑氯安定、安泰乐等对症处理,给予能控制戒断症状的最低剂量。③支持治疗:因多数患者有神经系统损害以及躯体营养状态较差,应给予促进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同时补充大量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对合并有胃炎和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一般常规使用治疗胃炎药和保肝药物。④心理治疗:临床实践证明行为疗法对帮助患者戒酒有一定作用[6]。

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它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行为治疗的概念最早由斯金纳和利得斯莱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赵山明等[7]研究表明,国内行为疗法逐年累积文献量呈指数增长;以行为矫正、生物反馈及认知疗法应用较多,行为矫正和生物反馈已用于临床各科,应用最多的为心血管系统及神经内科疾病。认知疗法主要用于精神障碍,厌恶疗法主要用于物质戒断。徐松泉等[8]探讨单次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酒精滥用与酒精依赖者的临床疗效,入组病例共46例,予以单次行为疗法联合服用西酞普兰20 mg/d,治疗时间为2周。在2周治疗末,强制性饮酒问卷(the obsessive compulsive drinking scale,OCDS)、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elf-Reporting,SRQ-20)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 < 0.001),认为单次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服用治疗酒精滥用与酒精依赖短期疗效良好。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4、6、8周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渔邨. 精神病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65.

[2] 文伟,成良成. 精神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评定方法和标准[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2,14(2):56.

[3] 曾承. 奋乃静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疗效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1,7(2):82-84.

[4] 汤士林,朱珠,杨振宇,等.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55例临床特点[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113-114.

[5] 朱盛,夏泳.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138例临床分析[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3):160.

[6] 路巍,宁卫东,石建喜.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引发木僵状态一例[J]. 医药杂志,2011,7(1):72.

[7] 赵山明,赵贤民. 行为疗法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95-69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